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大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現(xiàn)在幾點了》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7-20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科學教案大班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現(xiàn)在幾點了》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活動目標:

1.喜歡認表,能認出整點、半點,準確認讀12點、3點、5點半

2.建立時間概念,感受時間的不可逆性。

3.培養(yǎng)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示范大鐘一個

2.幼兒人手一個小鐘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活動: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謎語,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他會告訴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

二、出示時鐘,認識時鐘

1.(出示時鐘)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你們家里都有時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時鐘?他們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那么多地方要用到時鐘?時鐘有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他可以告訴我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能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時鐘是人類的朋友。

2.請幼兒仔細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么?(12個數字和針)那這三根針一樣嗎?

教師小結:這三根針都有自己的名字,最細的叫秒針,最長的叫分針,最短的跑得最慢的叫時針。

3.教師撥時鐘,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都指在那個數字上?(12點)今天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一次跑步比賽,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有什么秘密?教師反復操作,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和半點:

1.認識整點:

請幼兒看鐘面:(分針指在數字12上,時針指在數字3上)提問:小朋友,現(xiàn)在是幾點?你是怎么知道的?(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12上,時針指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當時針和分針都指在數字12上,表示12點)

(幼兒操作)早晨7點起床,上午9點上課,11點午餐,下午5點放學。

2.認識半點:

在理解整點的基礎上認識半點,提問:分針走一圈是一個整點,分針走多少是半點?幼兒操作:上午9點半下課,下午1點半上課,下午5點半放學。

教師小結: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的中間,分針總是指在數字6上。

四、幼兒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游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fā)現(xiàn)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幼兒百科: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fā)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guī)律。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大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現(xiàn)在幾點了》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幾點鐘》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了解鐘面的主要結構。

2、學習分辨分針和時針,并了解他們之間的運轉關系。

3、學習記錄整點。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時鐘鐘面10個。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入。

嘀嗒嗒、嘀嗒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么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

2、簡單認識時鐘的用途。

——提問個別孩子時鐘的用途。

教師小結:他能告訴人們時間,人們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時鐘。

3、認識鐘面的結構。

教師:出示一個時鐘問:小朋友,你們看這個時鐘表面有什么?鐘面上有兩根長度不一樣的指針,兩根指針一樣長嗎?介紹短針名字叫時針(也是大哥),長針的名字較分針(也叫二哥)。鐘面周圍有數字,有什么數字?這些數字是怎樣排列的?鐘面上有12個數字,數字從1開始按小到大、順時針方向排列。

4、認識整點。

——你們有誰會看時鐘嗎?你是怎樣看的?個別幼兒回答。

——請個別幼兒來撥動指針,撥出你想要的整點呢?(多請幾個幼兒來演示,沒撥一個整點就展示在前面讓幼兒觀察)

——提問幼兒時鐘整點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整點時,分針總是指著12的,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點)

5、了解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教師撥動時鐘讓幼兒觀察時針和分針是怎么走的?

——教師小結:時針和分針是同一個方向走的,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個小時,無論是幾點整,分針總是對著12,時針對著幾,就是幾點整)

6、游戲。

我撥時間你表演,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教師撥時間,幼兒表演。

——幼兒兩兩撥時間表演。

7、教師小結。

時間是很寶貴,過去的時間不會在回頭,結合日常生活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抓緊時間,如在每一個時間段我們規(guī)定要完成事情要抓緊時間完成,節(jié)約時間,我們才有更多的游戲時間。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我結合了之前看的“精品課”進行設計,活動流程基本都一樣,但活動的效果卻不理想,原因一: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這個活動最失敗的地方。原因二:沒有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語言的組織不夠精煉。

在這個過程中活動流程是完成了,但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影響了活動的效果,如沒有根據孩子的已有經驗(大部分孩子對整點都已經認識)調整活動的重點,在孩子已認識整點的情況下,應把側重點放在探索時針與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方面。

另外這是孩子大班的最后一個學期,考慮到“幼小銜接”,在教學的方法上我也做了一些調整,如以故事情節(jié)、情景的引入相對減少了,這樣不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的學期興趣,這種比較直接的教學方法孩子可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如與孩子共同討論制定相關的課堂紀律,讓孩子清楚課堂紀律,才能自己管好自己。

在第二組的活動時,我同樣也是按第一組活動時的流程進行,但做了小小的調整,如針對孩子已有整點的經驗,我把重點放在探索時針與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活動中通過操作時鐘讓孩子觀察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走的?通過幾次操作觀察,孩子基本上都能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時針和分針是同一個方向走的,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個小時。同時活動中加入了少許的情景把時針說成大哥、分針是二哥,說時間的時候要先叫大哥再到二哥,通過這中具體的比喻孩子基本上都掌握了整點的認識,加入了情景孩子的學習興趣也相對提高了。

幼兒百科: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fā)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guī)律。

幼兒園小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變了變了》及教學反思


小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變了變了》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xiàn)象,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優(yōu)質科學《變了變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xiàn)象。

2.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瓶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三個,盤子三個;木耳、大棗,干蘑菇,茶葉,核桃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無這里有一些寶貝,你們想不想看?

幼:想。

師:那你們可要睜大眼睛嘍。

出示已經泡好的和沒泡的木耳、蘑菇、茶葉。

師:“這三組物品有什么特點?”

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么變得不一樣的?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二、過程

1.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老師手里拿的什么?”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p>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它放在這兩個瓶子里,在一個瓶子里倒上水,另一個瓶子里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猜木耳會變成什么樣?”

幼兒進行猜想,并說說為什么?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啟發(fā)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lián)想:你還知道哪些食物泡發(fā)后會發(fā)生變化?

2.幼兒觀察比較干濕木耳的區(qū)別。

3.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材料泡發(fā)。

師:“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了很多材料過來,你想不想親自探索一下?”

4.幼兒動手泡發(fā)教師提供的材料,進一步感知驗證。

教師提供的材料中有的能被泡發(fā),有的不能,讓幼兒自己探索,其中哪些可以被泡發(fā),哪些不能。(播放背景音樂)

教師總結哪些材料能被泡發(fā),哪些不能被泡發(fā)。

活動延伸:

泡木耳。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廚房阿姨一個忙嗎?廚房阿姨明天想給小朋友們做木耳炒雞蛋吃,可木耳還沒有泡,你能幫廚房阿姨泡些木耳嗎?”

【活動反思】

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注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么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游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秘。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fā)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后,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

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愿望;

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

幼兒百科:木耳又叫云耳、桑耳,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菌,有廣泛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yōu)質課教案《8減幾》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8的減法。

2、使學生掌握看圖列減法算式。

3、使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教學重難點:

正確計算8減幾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動畫片中的巧虎嗎?(喜歡)

師:今天巧虎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和小朋友們一起去學數學,好不好?

三、復習

首先巧虎帶我們來到開心樂園里面,復習一下我們以前學習的知識。

1、開火車,算一算。

師出示數字卡片,開火車回答問題。

4+2=7-3=2+4=1+6=6-5=3+3=

2、復習8的分成

老師出示題目,讓學生回答,8可以分成*和*

3、揭題:剛剛我們復習了以前學習的知識,小朋友都表現(xiàn)的非常棒,下面我們一起來到聰明樂園里學習新的知識,好不好?那么,今天巧虎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什么呢?出示課題:8減幾。學生齊讀課題。

四、探索新知

1、吹氣球

師:看,這是什么?有幾個氣球?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生:8個氣球

電腦出示動畫:氣球正慢慢的飄動起來

師:哎呀!氣球怎么飛走了,飛走了幾個氣球?還剩下幾個?你能完整地說嗎?

生(嘗試說):原來有8個氣球,飛走了1個,還剩下7個

生(邊操作邊說)

師:氣球飛起來我們用虛線框起來,用什么方法計算呢?(減法)應該怎么列式呢?主要強調看見虛線就是用減法。

生(嘗試說):8-1=7

師:算式中8,1,7表示什么呢?請學生回答

如果老師把右邊的七個氣球用虛線框起來,表示七個氣球飛走了,我們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呢?學生嘗試回答,然后列式:8-7=1

師:算式中8,7,1表示什么呢?請學生回答。

2、吃糖果

師:巧虎還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生:糖果

師:圖上有幾個糖果呢?

生:8個

師:看一看吃掉了幾個?還剩下幾個?算式應該怎么列呢?

師:我們用虛線把兩個糖果框起來,表示吃掉了,用什么方法計算?應該怎么列式呢?主要強調看見虛線就是用減法。

生(嘗試說):8-2=6

師:算式中8,2,6表示什么呢?請學生回答

老師把這里的6個糖果用虛線框起來,現(xiàn)在吃掉了幾個糖果?我們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呢?學生嘗試回答,然后列式:8-6=2

師:算式中8,6,2表示什么呢?請學生回答

3.智慧果園

巧虎帶小朋友們來到了智慧果園,果園里有哪些水果呢?有草莓,有葡萄,師在黑板上出示磁性教具草莓、葡萄

(1)師讓學生數一數黑板上有幾個草莓?

(2)現(xiàn)在師拿走一個草莓,放在虛線左邊,看到虛線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呢?。

(3)讓學生回答問題:8-1=7,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列式8-7=18-2=68-6=2

下面我們輕松一下,巧虎想和小朋友玩一個摘蘋果的游戲,好不好?

大家一起數一數樹上一共有幾個蘋果,先看看老師摘了幾個蘋果,然后列式。請學生點擊鼠標——摘蘋果,提問:這位小朋友摘了幾個蘋果,樹上還有幾個?(齊數)我們把摘下的蘋果用虛線框起來,誰能列出數學算式?(指名學生回答)

五、鞏固新知:

師說:剛才我們學習了八減幾的四個算式,你們都學會了嗎?下面讓我們帶著新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好不好?

1、看圖列式

課件出示各種生活中的圖片

(1)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

(2)學生列式。

(3)師評析,表揚回答問題好的學生。

師發(fā)給每個小朋友一張作業(yè)紙,師巡視指導。

(4)師讓學生上臺說一說圖的意思

(5)讓學生列式。

(6)師評析,表揚回答問題好的學生

六、小結:

今天我們和巧虎一起學習了8減幾,巧虎和我們玩的真開心,每個小朋友都非常聰明。最后我們一起和巧虎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數學操作用具,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分類實踐活動,幼兒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和學到的知識進行操作,激發(fā)幼兒求知的興趣,通過不斷探索,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活動中,教師運用游戲法、同伴評價法,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幼兒百科:減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從一個數中減去另一個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

幼兒園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了解風》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并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zhàn)勝風災。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風給外界帶來的變化,如:紅旗、水、頭發(fā)等的變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個氣球,碎紙屑許多,小風車每人一個。

3、有關風的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這幾天老師讓小朋友觀察了樹枝搖動,紅旗飄,水面起波紋,你們知道是誰引起的嗎?

2、讓幼兒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

(1)教師引導幼兒玩氣球,通過玩氣球親自感受空氣流動形成風。

(2)幼兒自己動手做小實驗: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扇動空氣,使空氣流動形成風。

(3)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哪里有空氣流動,哪里就有風。

3、了解風的特性。

(1)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當小扇子,扇動空氣,說出扇的快臉上有什么感覺,扇的慢臉上又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扇的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扇的慢,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

(2)老師給小朋友扇扇子,請小朋友試一試能不能抓住風?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風?

小結:風看不見,抓不著,只能感覺到。

4、玩紙屑。

(1)分給幼兒每人一小堆紙屑,讓他們想辦法玩紙屑,看誰最聰明,想的玩法多。

(2)討論:玩完后讓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產生風使小紙屑動的。

5、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

幼兒討論,教師講解。

(1)(看課件)風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風吹干了媽媽洗的衣服;使人涼快;讓風箏飛上天;風車轉動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可是有的風卻做了許多壞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樹木刮斷了;打翻了魚船……這樣的風很可恨。

(2)小結:現(xiàn)在的人們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人們建起了防風林,把風擋住,還提前預報風,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6、玩“風車轉轉轉”游戲。

幼兒每人一個風車,想辦法讓風車轉起來。請幾名幼兒到前面演示講解后,幼兒自由玩風車。

帶幼兒到戶外玩風車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jié)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幼兒百科: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后,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大班教案《幾點鐘》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了解鐘面的主要結構。 2、學習分辨分針和時針,并了解他們之間的運轉關系。 3、學習記錄整點。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時鐘鐘面1...
    2020-11-2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變了變了》及教學反思 小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變了變了》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xiàn)象,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優(yōu)質科學《變了...
    2021-04-1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yōu)質課教案《8減幾》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8的減法。 2、使學生掌握看圖列減法算式。 3、使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讓幼...
    2020-11-20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了解風》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并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zhàn)勝風災。 ...
    2020-09-10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水搬家》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水搬家》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活動,體驗和同伴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的樂趣。 2.能運用工具搬運水,感知水具有...
    2020-07-15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了解鐘面的主要結構。 2、學習分辨分針和時針,并了解他們之間的運轉關系。 3、學習記錄整點。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時鐘鐘面1...

2020-11-27 閱讀全文

小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變了變了》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xiàn)象,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優(yōu)質科學《變了...

2021-04-17 閱讀全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8的減法。 2、使學生掌握看圖列減法算式。 3、使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讓幼...

2020-11-20 閱讀全文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并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zhàn)勝風災。 ...

2020-09-10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優(yōu)質科學教案《水搬家》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活動,體驗和同伴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的樂趣。 2.能運用工具搬運水,感知水具有...

2020-07-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