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教案《風箏飛上天》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7-03 幼兒園美術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美術教案《風箏飛上天》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活動目標
1.能和同伴分工合作,運用畫、交叉剪、粘貼的方法制作簡單的風箏。
2.感受風箏奇特的造型、艷麗的色彩、圖案的對稱所帶來的美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師組織幼兒觀看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視頻或組織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3第27頁。
2.教師教學資源《風箏飛上天》。
3.三角形白紙、長方形、棉線、吸管(見幼兒活動資源包)、剪刀、透明膠帶、雙面膠。
4.教師提前做好風箏。
5.請家長在活動前利用周末帶幼兒去放風箏。
活動過程
1.播放教師教學資源,欣賞各種風箏奇特的造型、艷麗的色彩、圖案的對稱帶來的美感。
(1)教師出示幾種形態(tài)各異的風箏,引導幼兒觀察風箏的造型、顏色及圖案的特點。
(2)引導幼兒細致觀察風箏的構造。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風箏上的骨架和引線,了解它們的用途。
2.教師講解風箏的制作方法。
(1)在三角形的風箏面上設計并畫出漂亮的圖案,注意圖案的兩邊要對稱。
(2)在長方形紙的短邊上交叉來回剪,注意每一條都不能剪斷,()剪出風箏的尾巴,然后粘貼在風箏面上。
(3)將吸管粘在風箏面反面的邊緣及中間做風箏的骨架,用棉線穿過中間的一根吸管打結即可。
3.指導幼兒和同伴分工合作,運用畫、交叉剪、粘貼的方法制作簡單的風箏。
(1)教師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分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不同造型的風箏。
(2)教師重點講解交叉來回剪的方法,幼兒不要將紙剪斷。
4.鼓勵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風箏。
活動延伸:
1.教師可以在美工區(qū)提供不同形狀的紙、不同材料(如冰糕棒、竹片等),啟發(fā)幼兒設計并制作各種不同造型、不同圖案的風箏,具體做法可參照幼兒學習資源3第27頁。
2.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嘗試放風箏,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活動反思:
新《綱要》中指出:活動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開展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這不孩子們對今天的活動表現(xiàn)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討論選用材料時他們的奇思妙想讓我震驚。還有在制作過程中他們敢于嘗試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進行制作,極大的發(fā)揮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還有在作品展示時,孩子們大膽的講述自己的風箏。在這自然的環(huán)境中為孩子們營造愿意表達的氛圍,使他們輕松的表達自己的心聲。幾個人一起制作更培養(yǎng)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百科:箏,又稱古箏、漢箏、秦箏,約(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中國漢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彈撥樂器。
不知道本文“大班美術教案《風箏飛上天》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大班美術教案《螞蟻飛上天》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會用簡單的線條,表現(xiàn)螞蟻的基本特征以及畫面背景。
2.能大膽想象螞蟻飛上天的各種辦法,并會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3.樂意在集體面前運用已有的講述經驗,講述自己仿編的故事。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彩色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第31頁,鼓勵幼兒看圖講述螞蟻飛上天的故事。
2.啟發(fā)幼兒仿編故事,提問:小螞蟻想上天去旅行,請你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
3.學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螞蟻的基本形象特征、上天的方法以及畫面背景。
(1)教師示范講解,引導幼兒了解畫螞蟻的基本方法,提問:螞蟻是什么樣子的/螞蟻的頭上有什么?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身體下面有幾條腿?(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畫)
(2)引導幼兒表現(xiàn)螞蟻是借助什么材料上天的,上天后,天空中有什么?地面上有什么?
4.提出繪畫要求。
(1)螞蟻要清晰,不要畫得太小。
(2)在畫面下方畫出地面上的事物,在畫面的中間和上面要畫出天空中的背景。
(3)啟發(fā)幼兒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
5.打開幼兒用書,鼓勵幼兒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觀察,對幼兒進行簡單地指導。
6.請幼兒上來展示自己的作品《螞蟻飛上天》,并運用已有的講述經驗,說說小螞蟻是怎樣飛上天的。
7.教師對幼兒的想象畫進行簡單地評價,對幼兒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和表揚。
活動反思:
我給幼兒組織了一節(jié)語言活動看圖講述《螞蟻飛上天了》?;顒咏Y束后我仔細反思了這節(jié)活動帶給我的成功與不足。
成功之處:首先在出示圖片過程中,我改變了以往老師提問幼兒答的模式,而是讓幼兒按順序自主觀察這四幅圖,留給幼兒思考與相象的空間,從而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使創(chuàng)造性想象得到提高;其次在組織幼兒講述中,我始終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講述活動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想說不敢說,幼兒的心理壓力大,害怕說錯。本活動中,我注意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huán)境,為了打消幼兒的顧慮,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我特別強調“你覺得”。在幼兒講述時我對幼兒的言論一般不做評論。他們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用自己的眼光去審視,不追求標準答案,從而尊重幼兒的人格,保護好幼兒的自尊心,如有些幼兒說地方時,一些說在草地上,一些說在草原上,一些說在森林里,一些說在花叢里;在說情節(jié)時,一些幼兒說是蜻蜓幫助小螞蟻想出讓蒲公英帶小螞蟻飛上天的辦法;一些說是蜻蜓要帶小螞蟻飛上天,可是蜻蜓沒有力氣背小螞蟻,就請蒲公英幫忙;一些說小螞蟻請蜻蜓帶它上天,蜻蜓不樂意,小螞蟻就請蒲公英幫忙等等。當幼兒講述時思維枯竭,快要沒轍的時候,我能及時予以點撥,并適時、適度地提出問題。我感覺提問的技巧是展開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觀察,充分表達的關鍵,于是我注意抓住關鍵點去提問,為幼兒思維的進一步擴展搭建“支架”。思維的浪花被激起,語言表達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傊畯幕顒有Ч矗敬位顒佑變鹤⒁饬?,語言講述較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創(chuàng)造性相象、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不足之處:由于一個課時的時間畢竟短暫,個別幼兒單獨講述的機會不算多,不能面對全體幼兒,使每一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都獲得提高。這就需要課后加以延伸,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單獨講述;在詞匯應用方面我做得還不夠,沒有教給幼兒更多的詞語;同時在反思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忘了讓幼兒給自編的故事起名字,這可是不應該犯的錯誤啊。
通過這次活動的反思,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繼續(xù)加油!
幼兒百科:蟻科(Formicidae),體長2~20毫米,觸角膝狀,9~10節(jié),腹部基端有1~2個結節(jié),最易識別。營“社會生活”,有明顯的多型現(xiàn)象,每一巢群中有雄蟻、雌蟻及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的雌性工蟻(有些種類工蟻中,有上腭發(fā)達的兵蟻)。大部分種類雌蟻及雄蟻具翅,而工蟻、兵蟻無翅。
大班美術教案《美麗的風箏》及教學反思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按蟀嗝佬g教案《美麗的風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刮蠟”的表現(xiàn)方法,體會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對配色所產生的效果,并提手不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
2、在玩風箏、畫風箏的活動中,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
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牙簽刻出花紋。
難點:控制手部動作的力度。
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材料:油畫棒、牙簽、淡顏色的水粉顏料(淡綠、淡黃、淡蘭、淡紫等)小毛筆。
活動流程
1、放風箏——討論——示范——創(chuàng)作棗評價——延伸活動
放風箏,了解風箏,引起興趣。
2、通過放風箏,教師應引導幼兒去觀察風箏的構造與平衡的關系,介紹放風箏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勵幼兒去嘗試,激發(fā)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3、討論(1)觀察她們各個相同的整體造型,體會用對稱的方法畫輪廓。
(2)欣賞、討論風箏上對稱的、五彩繽紛的圖案,激發(fā)表現(xiàn)美的欲望。
4、示范。
(1)建議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意愿示范畫一只風箏。
(2)介紹刮蠟的方法:建議先讓幼兒思考刮蠟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細畫棒顏色涂均勻,然后用另一種顏色覆蓋式涂在上面,最后用牙簽“刮”出花紋。
5、創(chuàng)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創(chuàng)作不同的造型、花紋,并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各種不同的刮蠟部位及方法。
6、講評
找找有幾種不同的風箏造型,看看誰大膽嘗試過“刮蠟”大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與嘗試。
7、延伸活動建議放在自選活動中去完成,有了背景色使幼兒更能體會到畫面的整體美、體驗成功感.
活動反思
在“美麗的風箏”這個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能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這一點我覺得孩子們完成的很好,已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在活動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具體反思以下幾點:
1.活動前給幼兒提供的圖形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及創(chuàng)作空間。
2.活動開始的導入過程要簡單明了,直接點題。
3.欣賞圖片風箏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做適當?shù)恼{整。
4.教師的語言要精練,出示的教具要有針對性。
此次活動結束后,我將結合老師們所提出的建議和自己的反思,進行全面的調整,并組織開展第二次活動,希望能在每次的研討中不斷地提高自己。
幼兒百科:漂亮,好看;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風度、顏色或聲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種感官極為愉悅。
關于“大班美術教案《美麗的風箏》及教學反思”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裝飾風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2、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運用多種材料裝飾風箏面。
3、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5、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室里布置“風箏展”,課前帶幼兒參觀、欣賞過各種風箏,了解風箏的基本特征。
2、幼兒課前已經知道并練習過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兩個一樣的圖形。
3、教師制作好的風箏面若干,一只采用的裝飾材料顏色和馬夾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圖案排列比較凌亂,分布不均勻;還有一只顏色深淺搭配清晰,圖案分布均勻。
4、每組放有各種彩紙(皺紋紙、自粘紙、手工紙、泡沫紙);剪好的幾何圖形若干;幾支鉛筆。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教室,自由欣賞各種風箏。
1、幼兒自由欣賞各種風箏。
師:“哇!這么多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看!”
2、幼兒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師在旁傾聽。
師:請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喜歡那個風箏?為什么喜歡它?
二、引導幼兒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師:小朋友剛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風箏,趙老師這里也有一只我喜歡的風箏。
1、出示一只圖案對稱的風箏。
師:你們覺得它怎么樣?(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2、引導幼兒感受這只風箏的左邊和右邊的形狀和圖案都是一樣的。
師:請小朋友看看這只風箏左邊的翅膀和右邊的翅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翅膀上的圖案呢?
三、幼兒討論如何裝飾風箏面。
師:這些風箏真漂亮,我們也來做一只漂亮的風箏好嗎?(教師出示制作好的幾只風箏面,請幼兒比較怎樣裝飾可能最好看。)
師:你最喜歡哪只風箏?為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三只風箏的優(yōu)點和缺點)師:怎樣才能剪出兩個一樣的圖形。
四、幼兒制作風箏面。
師: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彩紙剪出各種漂亮的圖形把自己的風箏裝飾的最漂亮。
注意事項:
1、幼兒做到一半時,教師可請幾位能力強一點的幼兒,用鉛筆畫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剪貼。
2、做的快的幼兒可以幫助做的慢的幼兒。
3、請配班老師幫助幼兒一起把線系在風箏上。
五、帶幼兒去放風箏。
師: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場上放風箏,比一比誰的風箏最漂亮。
活動反思:
教室四周掛著形狀各一,色彩鮮艷的風箏讓幼兒興奮不已,他們都想把自己看到的風箏圖案說給朋友聽,男孩子特別喜歡動畫片中的人物形象,奧特曼是他們的首選,我順應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先觀察風箏上的奧特曼有幾個,他們在風箏的什么位置,再引導幼兒欣賞蝴蝶風箏。由于順應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幼兒在觀察圖案時非常投入、觀察細致,從而充分欣賞、感受了風箏的對稱美,在風箏裝飾中也能較好地遷移學到的經驗。整個活動幼兒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充分體驗了自己制作、放飛風箏的樂趣。
幼兒百科:裝飾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huāngshì,意思指1.打扮;修飾,2.裝潢,3.點綴,裝點,4.指裝飾品,5.猶夸飾。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風箏翩翩飛》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欣賞風箏,感受各種各樣的風箏色彩與形態(tài)的美,運用多種形式來表現(xiàn)風箏的美。
2、體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激發(fā)孩子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初步了解放飛風箏的科學原理,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體驗相互合作的快樂,增進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子感情。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6、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重難點:
運用各種材料和美術形式來制作和裝飾風箏。
通過嘗試和調整,將自制的風箏放飛到春天的大自然。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塑料、環(huán)保袋、廣告紙、顏料、細竹篾、風箏線等
2、知識儲備:欣賞過古代和現(xiàn)代風箏,以及外國有代表性的風箏。
3、課件準備:風箏制作ppt、音樂《三月三》
活動過程:
1、回憶欣賞過的風箏。
(1)“小朋友,你見過什么樣的風箏?”幼兒回答。
(2)教師介紹中國的四大風箏產地是:北京、天津、濰坊、南通。
(3)欣賞2011年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的視頻盛況。
教師小結:風箏有佷多種,它們造型不同,有人物的、動物的和幾何圖形的;材料不同,有木頭做的、紙做的和布做的;圖案漂亮,色彩亮麗。有平面的風箏,也有立體的風箏。
2、欣賞風箏的制作過程。
(1)孩子和家長一起看PPT,了解風箏的一般步驟。
教師概括:設計和裝飾風箏的圖案——扎骨架——提線。幼兒和家長自由選擇,組成小組。如水粉組、布藝組、彩紙組
(2)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風箏的圖案以及選用的材料。
(3)家長和孩子一起自制風箏,鼓勵家長讓孩子發(fā)揮想象力。
教師指導:鼓勵孩子在圖案裝飾時,可以嘗試圖案的對稱,注意顏色的搭配。
(4)教師提示家長和孩子在制作中,注意安全。
(5)相互欣賞自制的風箏,鼓勵孩子相互點評
3、放飛風箏,體驗成功的喜悅。
(1)家長和孩子一起將風箏帶到幼兒園的操場上,嘗試放飛。
(2)能飛起來的家長交流經驗。
(3)討論:為什么有的風箏飛不高或者飛不起來?
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原因:
1.材料太重。
2、提線時沒有注意左右平衡3、放飛時的方法不正確。
(4)小組成員進行風箏的調整。
(5)再次放飛風箏,體驗成功的快樂。
4、將孩子制作的風箏展示在幼兒園的手工坊。
活動反思:
放風箏是孩子們在春天里非常愛玩的一項運動或者說是游戲。它不僅能提供孩子親近自然的好時機,也是親子聯(lián)系感情的好方法。我們在活動中曾有很多困惑,年級組的老師群策群力,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金點子。
幼兒百科: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fā)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