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育兒常識——警惕,孩子幼兒園時期必經(jīng)的1次叛逆期,家長這樣應(yīng)對才正確

發(fā)布時間:2020-04-20 幼兒園家長游戲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家長玩的游戲 “老師,孩子在幼兒園挺乖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一回到家就開始調(diào)皮、胡鬧,不是亂扔東西,就是一直看電視,不讓看就大喊大叫。根本就沒法管,真是你說你的,他繼續(xù)“干自己的壞事”。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p>

孩子變得不聽話了?總是和你唱反調(diào)?看了上述的困擾,是不是讓身為家長的你也感同身受了呢?實質(zhì)上這只是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所必經(jīng)的一次叛逆期而已……

孩子在成長歷程中總共要經(jīng)歷三次叛逆期,而第一次就是在幼兒園時期(2-6歲),“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fā)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幼兒叛逆期的行為

其實幼兒時期的叛逆行為并不復雜,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不聽話,一般就是你說你的,他做他的,而且這一階段的孩子喜歡說“不”,每天都在“你讓他往東,但他非要往西”的狀態(tài),和家長唱反調(diào)才行。而也有的孩子會出現(xiàn)暴力行為,當你制止他做一件事,或拿走他手中的玩具時,他就會肢體反抗,甚至拳打腳踢。

如何應(yīng)對幼兒的叛逆期?

孩子處于叛逆期,你會怎么辦?是棍棒加以強行制止,還是無休止的跟在孩子身后嘮叨?其實想讓孩子快速度過叛逆期很簡單,就是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

過于渴望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個階段的孩子,嘗試在用語言表達自己內(nèi)心感受,他們是在通過觀察然后用并不系統(tǒng)化的語言去表達,其實這是孩子在學習的一個過程。他們渴望表達自己,不情愿受父母“擺布”。

家長應(yīng)該這樣應(yīng)對

1、轉(zhuǎn)變說話語氣,由命令變請求

跟叛逆期的孩子交流,語氣上要非常注意,同樣的事情,如果轉(zhuǎn)變語氣表述的話,效果會完全不一樣。

比如,當你讓孩子去做某件事時,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因為孩子聽到命令后可能會消極反抗,這時,我們就要變命令為請求?!翱梢詭臀胰プ鲆患聠幔俊薄巴?,這里這么亂,可以幫我一起收拾起來嗎?”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非常樂意幫助人的,當他聽見你的請求后,就會不遺余力的幫助你。

2、制定規(guī)則,減少啰嗦和廢話

當我們看到孩子不聽話時就容易啰嗦個不停,實質(zhì)上,啰嗦只是無用功。

我們可以在做事前跟孩子協(xié)定好規(guī)則,當孩子不按規(guī)則辦時,我們也不嘮叨,就由他去,等他嘗到不守規(guī)則的后果時,自然就會改正。

譬如,有的孩子吃飯愛玩玩具或看電視,我們可以跟孩子飯前制定規(guī)則,到時間就定時收碗筷,如果誰吃的不認真,磨蹭墨跡,飯就沒了,只能挨餓。當孩子真的看到由于自己吃得磨蹭而飯被端走時,下次就會修正自己的的行為,比嘮叨一百遍絕對有效!我們也不要擔心會把孩子餓壞,因為孩子餓了就會主動進餐。

不要忽視孩子的單向思維

第一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比較單一,統(tǒng)稱為“單向思維”。他們想事情不會想得太復雜,腦袋也不太會轉(zhuǎn)彎,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大多時候容易和家長的觀點相悖。遇到孩子這種不能逆轉(zhuǎn)的想法,家長一定要學會冷靜處理。不要著急去和孩子理論,靜觀其變最好。

家長這樣應(yīng)對

1 、玩?zhèn)€小心機,主動讓孩子選擇

“你馬上去洗手”、“你最好現(xiàn)在就去?!碑斘覀兿胱尯⒆尤プ瞿呈聲r,往往會這么說,但是效果呢?不容樂觀。

減少命令式的語言,給孩子出一道選擇題。

“你是想先收拾呢?還是想先吃飯呢?”在這樣的選擇里,孩子只能二選一,而無論他選哪個,都是我們想要讓他去做的事。從另一方面來看,孩子也會感到被尊重,因為供他選擇總比直接命令更好。

2、少較真,多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跟孩子較真,其實是一件勞心又傷身的事,試想,正處于情緒中的孩子,怎能聽得進去你所講的道理呢,相反只會讓你越講心理越火大。因此當孩子不聽話或者是犯倔時,不妨試著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

家長要嘗試著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跟孩子展開聊天,將孩子一心想做的事,想要的玩具,或者非要實現(xiàn)的想法給轉(zhuǎn)移了。

注意力轉(zhuǎn)移法,家長要學會靈活運用。當孩子正在鬧情緒的時候,轉(zhuǎn)移注意力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不太理想時,不妨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暫時給自己一個尋找方法的間隙,同時也避免了激起孩子的倔強的心理。

3 、給孩子緩沖的時間

當我們不想讓孩子繼續(xù)某件事時,往往會立即打斷他,在身處叛逆期的孩子看來,這樣不會讓他妥協(xié),甚至讓他更加惱火。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一個緩沖時間,當我們想讓他結(jié)束某件事時,可以這么說:時間不早了,在玩五分鐘我們就要睡覺哦。孩子聽到后,就會有一段反應(yīng)的時間,就不會特別抗拒了。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么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quán)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tǒng)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1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yīng)。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guān)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yīng)。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nèi)コ燥埡貌缓??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fā)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xiàn)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nèi)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jù)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yīng)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yīng)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盡早提醒,5分鐘后我們出門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斗智斗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么是規(guī)則,什么是規(guī)矩!

2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后,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diào)”。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quán),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此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guī)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yè),飯后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3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于是常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理變得更加矛盾,甚至煩躁!

父母如果此時強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而是要先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

不妨多給他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nèi)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他的社交圈雖然我們無法干預(yù),至少可以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比如多帶他出去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nèi)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不同時期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心理變化,所以我們的教養(yǎng)方式不能一成不變。做父母,也是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

無論何時,請記得收起你的家長專制!

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家長做好孩子叛逆的應(yīng)對準備


寶寶不讓喂飯了,寶寶很久都沒粘著父母了,寶寶非要出去玩泥巴,寶寶……年輕的父母有如是煩惱;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到底什么是反抗期呢?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幾次這樣的階段?出現(xiàn)的時間又是怎樣的?

第一反抗期:2-4歲

由于自由活動能力大大增強,各方面知識不斷增多,孩子表現(xiàn)出獨立的愿望,雖然能力不強也要自己動手自己干,變得不太聽話。這是一種意志的自我表現(xiàn),心理學上稱此為第一反抗期。

心理學經(jīng)驗表明,在三四歲期間表現(xiàn)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絲毫沒有反抗表現(xiàn)的孩子,則往往在性格上趨于軟弱和寡斷。在“反抗期”家長應(yīng)注意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所選擇。處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別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種意見——哪怕這意見和行為是正確的。

這時,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與其他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他選擇,既讓他有所獨立,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順從你的建議。

第一反抗期寶寶的表現(xiàn)

到第一反抗期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要求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處去,非要到水坑里玩,自己非要爬樹,都屬于反抗期的行為。

比如,媽媽剛問他一句“干……嗎?”他便好似不假思索地就回媽媽一個“不”字,而且,說過不了以后,一定要堅持,不管這事是不是他本來喜歡的。有個家長說:“孩子本來喜歡吃糖,我順口問他一句吃糖嗎,他卻說不吃,好像故意氣我似的。這小東西,翅膀還沒有硬就這么不聽話,大了還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長,可能就會動手打孩子了,其實,這不是孩子出了什么問題,而是他進入了“反抗期”。

這期間也不盡是“缺點”,這時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強了,為了達到目的,也能想辦法克服困難。這是孩子成長的標志,是可喜的表現(xiàn),當父母的不要以包辦、強制來干涉孩子的行動。

對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簡單地以為孩子不聽話,更不要打罵孩子。因為打罵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家長如何搞定處在第一反抗期的寶寶

幼兒心理學家們研究證明,寶寶兩歲以后,由于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對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會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自主選擇性,喜歡說“不”、“我就要……”等,這個時候無論你多么有權(quán)威,只要不對他的胃口,他就會反抗到底。所以寶寶的這些行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變壞”的征兆。父母應(yīng)首先認清這一點。而且父母一旦了解了孩子反抗的原因,也許就更容易對寶寶的反抗行為以一種尊重的態(tài)度來看待了。

寶寶的“反抗”的原因

1.寶寶運動能力的發(fā)展

隨著寶寶體格的快速發(fā)展,身體活動能力也逐漸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們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獨立的活動空間,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長由于害怕寶寶受傷等原因,都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于是寶寶就會產(chǎn)生了反抗的情緒。

2.寶寶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在最早的時候?qū)殞氝€不能區(qū)分自己的意愿和別人的意愿。而在寶寶兩歲后,他們可以漸漸分清哪些事情是別人讓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們剛形成這樣的思維時,對于表現(xiàn)自我的態(tài)度也變得異常的頑強。但這種表現(xiàn)往往與成年人的規(guī)范相抵觸,進而讓寶寶產(chǎn)生了挫折感,最終導致寶寶的反抗行為。

3.寶寶自我情緒控制的不成熟

對于沒有經(jīng)歷過很多事的寶寶來說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感到不滿,就會毫無掩飾地表現(xiàn)出來。吵嚷、哭鬧通常是他們主要的宣泄方式。而父母們就認為這是孩子們在無理取鬧,是他們反叛的表現(xiàn),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對他們,從而導致了寶寶的反抗行為。

第二反抗期:12-17歲

根據(jù)發(fā)展心理學的理論,青少年期又稱為“心理斷乳期”或“第二反抗期”。由于這個年齡階段生理發(fā)育速度快于心理發(fā)育的速度,因而造成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不均衡,使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較大困惑和不一致,

主要表現(xiàn)

主要表現(xiàn)在五個矛盾的方面: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點上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出現(xiàn)成人感,由此而增強了少年的獨立意識。如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yù),否則心理便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xiàn)自己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的結(jié)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

但由于其社會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經(jīng)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jīng)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quán)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2、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xiàn)是出現(xiàn)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jīng)成熟,長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xiàn)出成人的樣式。在心理,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齡不足,社會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3、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他們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樣彼此間敞開心靈來相待。但由于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們的這種渴求找不到釋放的對象,只好訴說在日記里。這些日記寫下的心里話,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發(fā)育和成熟,出現(xiàn)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xiàn)自己,甚至出現(xiàn)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是笥植缓靡馑急憩F(xiàn)的壓抑的矛盾狀態(tài)。

5、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xiàn)的同時,自覺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guī)則,力盡義務(wù),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沖動的矛盾之中。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第二反抗期”?

就人的一生而言,青少年時期僅為一個短短幾年的過渡時期,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正是由于具有的過渡性,使它極易成為一個不穩(wěn)定的時期,并可以導致原本潛在的親子關(guān)系沖突變得更為明顯,讓雙方陷入苦惱。因此,在青春期,父母和子女的關(guān)系必須經(jīng)歷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由原來單項依賴的關(guān)系轉(zhuǎn)變?yōu)殡p項關(guān)系。如何處理好這個時期的親子關(guān)系,主要動力應(yīng)該是處于親子關(guān)系另一端的父母:

首先,要了解青少年時期孩子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并做好思想準備,正視孩子在這一特殊時期的矛盾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注意調(diào)整與他們的關(guān)系和對他們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順利渡過第二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是由于成人感出現(xiàn)所帶來的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青少年此時已具有成人的意識,但還不具備成熟的心理條件,父母卻往往關(guān)注于孩子半成熟的一面,忽略了他們的成人感這一發(fā)展事實,由此而引發(fā)一系列的親子矛盾。因此,要做到尊重他們的獨立意識和適當?shù)淖灾饕?,不要再把孩子作為支配的對象和依從于自己的對象,而?yīng)適度分離,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自我看待,做到以友相待,尊重其隱私權(quán),遇事多加傾聽和商量,交流思想,進行良性的溝通。以朋友的身份引導青少年正確接納自己的變化,正確看待自己的成長、發(fā)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其次,青少年時期是一些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顯現(xiàn)的時期,也是早期已經(jīng)形成的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解決的關(guān)鍵時期。如果錯過這一時期,問題的解決將會非常困難,必然對成年以后乃至終生健康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大的負性影響。

所以,父母一方面要在良好、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中,使孩子能夠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避免過度的壓抑,并敏銳發(fā)現(xiàn)孩子有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惑。另一方面,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對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正確看待,及時給予調(diào)整和引導,必要時帶領(lǐng)孩子向?qū)I(yè)人員求助,幫助他們成就一個健康、幸福的人生。而做到這些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

孩子人生的三次叛逆期,我們怎樣讓它變成孩子的成長期?


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jīng)歷三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xiàn)得很叛逆——父母應(yīng)該根據(jù)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qū)別對待。只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孩子的行為,才能把“叛逆期”變成孩子的“成長期”。

第一逆反期 2--3歲 自我意識萌發(fā)

這個時期的孩子,行動上,常常會用“打人”來表達自己不同意、反對的態(tài)度;語言上,則開始說“不”,什么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這是孩子從意識上最早開始的與父母的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tài)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優(yōu)秀的個人品質(zhì)。

比如一位媽媽問:

平子老師,您好!我的女兒兩歲半了,我送她上半幼兒園之前,她不執(zhí)拗,不愛發(fā)脾氣;但這之后,她好像突然就叛逆、任性起來,稍不如意就撇嘴,甚至做出打人或者拍打東西的動作,“不”“就不”時刻掛在她的嘴邊。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铝怂倪@種變化呢?

案例里這個孩子,其實就是進入了她生命里的第一個逆反期。說“不”,是她新學會的一種能力。這說明,孩子長大了,而且心理非常健康!了解到這一點后,父母還需要反思。想一想,是不是平日面對孩子的所作所為經(jīng)常采取命令、要求的態(tài)度和語氣,甚至簡單粗暴地打斷孩子的行為?那孩子習得的,也將是粗暴的處理方式。

簡言之,面對叛逆期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辦法是接納,并引導。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即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讓孩子做一道選擇題。如,進家后,父母與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換成可供孩子選擇的陳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邊或是放在鞋架上?!彼X的時候,父母給出的選擇可以是:“咱們是現(xiàn)在上床,還是五分鐘后上床?”

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方面,父母可以對孩子的行為做到良性引導;另一方面,孩子也不會產(chǎn)生被控制感,相反還可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如果孩子不要你給出的選擇,而想要額外的,可你不能接受,那就直接告訴孩子,他們所提出的不是一項選擇。然后再重復你給出的選擇,讓孩子決定。

除了粗暴回應(yīng)孩子,我還注意到有一部分父母,他們對孩子過于耐心、“民主”,如:“我們現(xiàn)在出門了好不好?”“你自己穿衣服好不好?”等。事實是,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都會回答:不好,不行。這些父母還需花費大量的口舌,向孩子解釋、勸告、講道理。他們其實已被孩子左右,并未起到很好地引導孩子行為的作用。

建議家中除媽媽之外其他人多參與到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來,特別是爸爸要多陪伴孩子。而爸爸參與孩子成長的要點,即多帶孩子玩,而非找問題、苛求孩子改正某個行為習慣。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guān)系,做好榜樣,孩子會自然地模仿爸爸的行為。

第二逆反期7-9歲 準大人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同于嬰幼兒時期的寶貝,他們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是一個成人,是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愿意讓家長拉手,不讓父母叫自己“寶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歡跟家長對著干,大人說東,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依賴大人、不講道理,愛哭、比較嬌氣等。

比如一位媽媽就曾這樣問我:

平子老師,您好!我女兒8歲了,過去一直比較聽話,近幾月不知怎么了,總頂嘴。什么事都要給自己找一個開脫的理由,寫作業(yè)、彈鋼琴,我讓她做,她總要找個理由跟我辯解。今天我陪她聽寫單詞并幫她記不會的,她不是摳鼻子就是摳手,我制止她,她不聽。我生氣之下打她手兩巴掌,她又哭又鬧跟我吵,還要摔我的手機。我很傷心,我在她身上下了那么多心血,可她怎么變成這樣——處處挑剔、厭惡、指責。我該怎么辦?

脾氣秉性的突然轉(zhuǎn)變,以及強烈的逆反心理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常見現(xiàn)象。孩子進入學校后學到了很多知識,他們急于想要證明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因此會開始要求獨立,行為上想要脫離爸爸媽媽的掌控,表現(xiàn)為說話做事獨立、有個性。

此時,父母是時候轉(zhuǎn)變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和互動模式了。放棄家長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與孩子商量,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時候,幫助和引導孩子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fā)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yǎng),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所反映的“不聽話”的孩子,大都還會出現(xiàn)學業(yè)問題。為什么會這樣?一方面是親子關(guān)系的不和,讓他們?nèi)鄙儆行б龑?,缺乏好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是他們將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就此,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tài);其次,要知道,7-9歲的孩子出現(xiàn)學習問題,更多的是學習習慣不好所致。如,該看的書不看,該做的作業(yè)不做,看書時惦記著玩。

在學習方面我們建議:幫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天天盯著孩子學習。比如制定好固定的作業(yè)時間、地點、正確姿勢等;孩子因為磨蹭作業(yè)沒寫完,也要定時收作業(y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不去打擾更不去點評,除非孩子求助;幫孩子確保規(guī)律的作息等。

第三逆反期12-15歲 青春期

一位父親曾找到我咨詢孩子的教育問題:

我家孩子十五歲了,近一年來他站著都比我高了,與個子成正比的是,他的脾氣也漸長。老師三五不時地反映孩子逃學,為這,我沒少抽他,他也不反抗,就硬著脖子讓我打,末了他恨恨地來一句:“再打我就不上學了?!蔽疫€發(fā)現(xiàn)他在外面學會了抽煙喝酒,真怕他在外面結(jié)交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他媽媽為這都愁得睡不著覺,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勸他,心情好的時候,他會跟他媽媽說:“我沒有交壞朋友,就是上個網(wǎng)什么的。”心情不好要么愛搭不理,要么就用一句“我煩著呢”堵你。

青春期的孩子角色和身份也會發(fā)生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是他們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持。表現(xiàn)為,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強;重視同伴關(guān)系,易受同伴影響,可能會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認同的事,如抽煙、喝酒,這些行為雖然父母不認可,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們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等。

我們不但要相信孩子會度過這一時期,更要做好孩子們堅實的后盾。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與孩子保持親密而有間的親子關(guān)系:將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同時,父親的功能尤其顯得重要。父親最好能夠跟這個年齡的男孩做朋友。記得,對你的男孩來說,要緊的不是你如何說他、批評他、指點他,而是他信任不信任你,在你身上,他能否看到一個成熟、有責任感的男人的樣子。

對于女孩來說,父親不能刻意疏遠。女兒長大了,不少父親不會再像對待假小子一樣親近女兒了。保持一定距離是對的。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對你的女孩情緒和情感上的關(guān)注、支持。這對她們很重要。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面臨或即將面臨孩子的叛逆期。孩子看上去不再像從前那樣乖巧可愛了,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甚至于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反著來!做父母的在困擾之余應(yīng)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呢?下面的幾條建議為您排憂。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yīng)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quán)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quán)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4、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6、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7、盛怒時不要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wù)劇?/p>

8、修正對孩子的期待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

9、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yīng)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教育孩子并不能一蹴而就,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將孩子看待成具有其自身特性的個體。以平等的地位,朋友的立場去了解他,理解他,引導他,從而幫助他成長。

怎么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怎樣教育叛逆期的孩子?不少家長感覺到,自打孩子上初中后就不一樣了:開始愛頂嘴,不再對家長言聽計從,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其實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來的表現(xiàn)。這時,有些家長感覺對孩子的教育頗為棘手:打罵不行,放任不得,孩子又聽不進說教。那么,如何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1、親子之間的溝通

這個是最根本的,也許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會有代溝,總琢磨不到孩子想什么,可是做為父母,你們有真心實意的和孩子溝通過么?不要拿自己是大老人什么的來壓孩子,這個是孩子最反感的,要和孩子想朋友一樣溝通。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yīng)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yōu)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2、學會真正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

真正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就要做到能夠與孩子換位思考,經(jīng)常關(guān)注孩子的感受,要記得孩子的生日,記得學校開家長會的日子,孩子考試考好了給予相應(yīng)的獎鼓,考不好也要多多鼓勵,千萬不要去太過去責備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錯了要給予他更正,正確的引導孩子。

3、不要總反對孩子想做的事情

有一些父母總把孩子當做小孩子,這不讓他做,那不讓他做,比如做完作業(yè)了想看一下電視,作為家長不應(yīng)該反對的,這也是孩子需要的放松的空間,如果你叫他不要看,叫他會房間看書什么之類的,雖然他不情愿的回到房間了,可是他會認真看么?這樣根本沒有用的,就讓他放松一下吧,放松完了自然會回去好好認真學習的。

4、家庭的影響和父母的啟發(fā)誘導

家長應(yīng)以身作則,父母的角色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必須對自己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進行反省,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個性,隨時為孩子提供健康的東西。建立合諧、愉快的家庭氣氛。

5、放下權(quán)利給孩子,但絕對不是放任。

如去哪里玩啊,去吃飯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但孩子的一些過分的要求又不能依之,不然日后他會自己放任自大,這樣會更難教育了。

6、避免“打”“罵”的誤區(qū)。

一些家長只要孩子不聽話,做錯小些事情就對孩子有打又罵的,總以暴力制止。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幼小的心靈已經(jīng)有了陰影,總會怕做錯事情,然而不夠去做,生成膽小怕事的性格。

7、不要總是向孩子施壓,給孩子一定空間。

不用總對他說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考試每科都要有多少多少分以上什么的之類的話,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多交一些朋友。

相關(guān)推薦

  • 幼兒知識: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孩子越來越大,很多家長會覺得越來越叛逆,也不再那么的“可愛”,因此就想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回到之前的樣子,今天小編就對此問題,整理了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內(nèi)容,希望能有所幫助!
    2023-01-04 閱讀全文
  •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tǒng)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2020-09-30 閱讀全文
  • 家長做好孩子叛逆的應(yīng)對準備 寶寶不讓喂飯了,寶寶很久都沒粘著父母了,寶寶非要出去玩泥巴,寶寶……年輕的父母有如是煩惱;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到底什么是反抗期呢?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幾次這樣的階段?出現(xiàn)的時間又是怎樣的? 第一反抗期:...
    2021-04-05 閱讀全文
  • 孩子人生的三次叛逆期,我們怎樣讓它變成孩子的成長期? 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jīng)歷三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xiàn)得很叛逆——父母應(yīng)該根據(jù)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qū)別對待。只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孩子的行為,才能把“叛逆期”變成孩子的“成長期”。 ...
    2021-11-04 閱讀全文
  • 寶寶離園時,家長應(yīng)警惕孩子的安全 正是幼兒離園的時間,只見兩個家長,慌慌張張的用一團衛(wèi)生紙捂在一個孩子的額頭上,鮮血直流,準備上醫(yī)院包扎。急忙上前詢問,原來兩個孩子的媽媽是老熟人,接孩子時恰好碰在一起,于是就開始聊了起來。兩個孩子也就...
    2021-01-12 閱讀全文

孩子越來越大,很多家長會覺得越來越叛逆,也不再那么的“可愛”,因此就想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回到之前的樣子,今天小編就對此問題,整理了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內(nèi)容,希望能有所幫助!

2023-01-04 閱讀全文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tǒng)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2020-09-30 閱讀全文

寶寶不讓喂飯了,寶寶很久都沒粘著父母了,寶寶非要出去玩泥巴,寶寶……年輕的父母有如是煩惱;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到底什么是反抗期呢?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幾次這樣的階段?出現(xiàn)的時間又是怎樣的? 第一反抗期:...

2021-04-05 閱讀全文

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jīng)歷三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xiàn)得很叛逆——父母應(yīng)該根據(jù)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qū)別對待。只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孩子的行為,才能把“叛逆期”變成孩子的“成長期”。 ...

2021-11-04 閱讀全文

正是幼兒離園的時間,只見兩個家長,慌慌張張的用一團衛(wèi)生紙捂在一個孩子的額頭上,鮮血直流,準備上醫(yī)院包扎。急忙上前詢問,原來兩個孩子的媽媽是老熟人,接孩子時恰好碰在一起,于是就開始聊了起來。兩個孩子也就...

2021-01-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