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散文《小橋》
發(fā)布時間:2019-12-17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中班語言 幼兒園語言活動方案《小橋》是一篇充滿趣味的童話散文,作品通過講述細心的河馬大叔依據(jù)動物們不同的特點來建造相對應的小橋,塑造了豐富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設了一幅有趣而優(yōu)美的意境,適合幼兒學習和欣賞。散文作者借助不同的動詞來表現(xiàn)小動物們的特點,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表現(xiàn)了事物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歌頌了小動物們互相幫助的友愛之情。幼兒可以通過欣賞散文內容感受河馬大叔在生活中愿意幫助同伴、樂于助人這一良好品質,體驗助人的樂趣。散文內容不僅富有趣味還具有戲劇性,能夠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發(fā)幼兒想要解決沖突的愿望,并發(fā)展出具有意義的情節(jié)。強烈且富有表現(xiàn)力的戲劇沖突,能夠表現(xiàn)人物或事件之間的矛盾,也更便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大膽表達表現(xiàn)。在引導幼兒大膽用語言動作表達對散文內容的理解的基礎上,教師也可嘗試用散文的句式進行小結,為后續(xù)散文仿編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回憶散文內容,根據(jù)散文內容進行拓展想象。
2.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主要特征,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活動準備
1.長藤、竹竿、木樁、木板橋貼紙。
2.圖片梳理表。
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回憶散文內容,為后續(xù)活動奠定基礎。(回憶第一次活動時學習的內容)
師生共同朗誦散文,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感受散文中的情感。
提問: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x謝河馬大叔呢?
(通過交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河馬大叔樂于助人,小動物們互幫互助的情感,并且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感受及想法。)
2.根據(jù)散文線索進行拓展想象,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主要特征,豐富表演經驗,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拓展散文人物。
提問:你想扮演哪些小動物來過橋?要走哪座小橋?
同伴間交流。
(同伴間的交流能夠幫助幼兒確立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配樂表演。
用音樂表演的方式介紹自己,并用適宜的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形象特點。
(道具以及頭飾、音樂等的運用創(chuàng)設了表演的情境,如歡快清脆的配樂、低沉較慢的配樂等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角色,樹立角色意識。)
3.對幼兒的表演進行整理,并用散文的句式進行小結,為后續(xù)散文仿編奠定基礎。
引導幼兒模仿不同的小動物走不同的橋,感受散文的有趣。
(在模仿的過程中幼兒也愿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表演散文以外的小動物用不同的方式過小橋的場景,有的扮演小螞蟻走長藤橋,有的扮演小白兔走木樁橋,有的扮演笨重的大狗熊走木板橋……有一位小朋友要表演小蛇過橋,他選擇了細細軟軟的長藤橋,所有小朋友都覺得長藤橋太細了不適合長長的蛇,但是這絲毫沒有動搖“小蛇”走長藤橋的想法,只見他思考了一下,趴在地上,兩只手舉過頭頂合成蛇頭的樣子一卷一卷的,然后蜷縮著慢慢爬了過去。我問他:“小蛇是怎么過的橋?”他說:“小蛇用身體纏繞著長藤,就這樣繞住爬就不會掉下去了?!焙⒆觽冇凶约旱南敕ǎ軌蚶煤线m的道具發(fā)散思維,解決問題。)
運用梳理表、卡通圖片幫助幼兒記錄仿編的內容,引導幼兒用散文的句式描述。
(教師在標有四種不同小橋的梳理表上,分別粘貼幼兒扮演的動物,記錄幼兒模仿的場景,再和幼兒一起用散文中的話來說。例如,河馬大叔為什么在小河上扯起一條長藤呢?噢,它為小蛇架了一座橋。纏呀,纏呀,小蛇過了河。河馬大叔為什么在小河上搭起一根長竹竿呢?噢,它為小貓架了一座橋。走呀,走呀,小貓過了河……所有仿編的內容都是小朋友們表演過的,都是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自然而然能夠吸引他們,讓他們記憶深刻。)
4.自然結束。
附
小橋
河馬大叔為什么在小河上扯起一條長藤呢?
——噢,它為蝸牛兄弟架了一座小橋。
爬呀,爬呀,蝸牛兄弟過了河。
河馬大叔為什么在小河上搭起一根長竹竿呢?
——噢,它為老鼠夫妻架了一座小橋。
走呀,走呀,老鼠夫妻過了河。
河馬大叔為什么在河里打了四根木樁呢? (Wei508.Com 實用文書網(wǎng))
——噢,它為小猴姐妹架了一座橋。
一跳,再跳,小猴姐妹過了河。
山羊爺爺和山羊奶奶來了?!斑^不去,過不去!”它們說。
河馬大叔正要想辦法,小猴說:“我來!”
小猴在木樁上釘了木板,為山羊爺爺和山羊奶奶架了一座小橋。
“謝謝!謝謝!”山羊爺爺和山羊奶奶過了河。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小白兔過橋》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詩歌,了解詩歌的人物情節(jié)等主要內容.
2.引導幼兒用故事的語言表現(xiàn)詩歌的內容,實現(xiàn)語言形式的轉換.
3.發(fā)展幼兒對多種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重點:
幫助幼兒學習詩歌,了解詩歌的人物情節(jié).
活動準備:
1.小竹竿,小籃子.
2.紙偶人,頭飾,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欣賞詩歌.
1.教師通過讓幼兒聽錄音欣賞詩歌.
2.通過提問讓幼兒掌握詩歌中的人物及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
a.詩歌中講的是誰的事情?
b.小白兔過橋時看見了誰?
c.小白兔過橋時看到山羊公公,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
3,看畫面,幼兒自由地朗讀詩歌。
二,表演故事
1,教師和幼兒共同為表演準備道具;紙偶人,小藍子,拐杖等。
2,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表演形式進行表演,將詩歌中的語言轉換成對話與對白。
三,操作講述
1,教師啟發(fā)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將詩歌的內容繪制成2—3幅圖畫。
2,引導幼兒將圖畫內容轉換成敘事形式。
3,將幼兒繪畫作品展出。
教師將幼兒的敘述記錄下來,配合畫面同時展示,引導幼兒互相參觀并講述。
幼兒百科:小白兔因其膽小,機敏,素食,可愛,易保持清潔,幼兔應食苜蓿草,提摩西草,兔糧和涼白開,成兔可在原有飲食上適當喂食蔬果。少有攻擊性,成為人類最喜歡飼養(yǎng)的寵物之一,也是最常見的種類之一。家養(yǎng)。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散文詩《圓圓的春天》
一、活動目標
1、訓練幼兒思維的發(fā)散性和連動性。
2、 通過幼兒欣賞《圓圓的春天》,讓幼兒感知兒童散文作品,學會欣賞性情聽。激發(fā)幼兒仿編散文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
1、 激發(fā)法
2、 探索法
三、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感知、認識圓的物體。知道唱片能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2、材料準備:生活中各種圓形物品及圖片(供幼兒活動用)。
3、教師準備:錄音機、背景圖、操作卡、字卡(圓圓的、春天、蜻蜓、青蛙、魚娃娃、唱片)
四、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圓)
1、老師:"今天,有許多的朋友來我們班做客,我們去請它們出來吧?
2、 幼兒聽音樂找朋友
〈二〉幼兒介紹找到的朋友并認識字"圓圓的"〈要求幼兒大膽介紹:如圓圓的皮球……〉
〈三〉幼兒了解散文詩〈〈圓圓的春天〉〉
1.教師出示背景圖,幼兒認識字"春天"
2.教師出示操作卡介紹春天的朋友;蜻蜓、青蛙、魚娃娃。并教幼兒認識字(蜻蜓、青蛙、魚娃娃)
3.幼兒欣賞散文詩〈〈圓圓的春天〉〉
4.提問:使幼兒了解散文詩的特點。
"你們喜歡散文詩嗎?"
"喜歡它什么呢?"
〈四〉幼兒仿編散文
幼兒通過介紹自己找到的朋友來仿編散文詩
幼兒在音樂中郎誦自己仿編的散文詩(老師做記錄)
〈五〉延伸活動
幼兒聽音樂用身體姿勢做圓的動作(如:抱腿滾圓、拉手成圓圈等)
五、各領域滲透
音樂:圓圈舞
美術:幼兒用圓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畫
科學:幼兒了解VCD放音原理
六、生活中的滲透
幼兒練習形容詞組
幼兒園中班體育活動《走小橋》
一、主題名稱 中班 主題:熱鬧的夏天二、動作發(fā)展指向能在不連續(xù)放置的平衡臺上走或者是跳,鍛煉幼兒腿部肌肉力量,刺激幼兒的前庭平衡器官,培養(yǎng)幼兒的平衡能力。
三、活動名稱:中班體育活動《走小橋》
四、活動設計意圖《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此活動設計,我考慮到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為主,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及教具的設計上都要重視其直觀性,于是我把整個操場設計成一個寬寬的河,讓幼兒完全置身于情境之中。
“走小橋”是以平衡臺為主要教具的體育活動。我首先在活動的設計上下功夫,由于平衡臺的搖擺的特性,我就先想象為小橋,把小橋放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合適,我想到的河。原先設計幼兒在河兩岸來回走,但平時幼兒走平衡臺已經比較熟悉了,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難度,也沒有挑戰(zhàn)性?!毒V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于是我想到不提供現(xiàn)成的橋,要過河讓他們自己造,只提供幾塊用平衡臺做成的“石頭”,讓幼兒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和智慧。在此基礎上,我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設計了 “搬家”和“狼來了”等一系列情境游戲,使幼兒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五、活動目標1. 能在不連續(xù)放置的平衡臺上走或者是跳,鍛煉幼兒腿部肌肉力量,刺激幼兒的前庭平衡器官,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2.活動中運用視聽運動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努力控制自己保持平衡;3.通過一起造橋、搬家等,感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六、活動準備1.器械準備:4~6塊“大石頭”(平衡臺);兩根長條紙做成河岸線(適當距離);8塊紅色平衡臺(小豬的家);8塊藍色平衡臺(小羊的家);8個 小豬和小羊 的胸飾;一個狼和狼家的標記;若干個禮物 及裝禮物的小籃子若干;2.音樂準備:大灰狼的音樂(獅王進行曲)和歡快的背景音樂。
七、活動過程1.開始部分(1)隊列練習:大圓走——小圓走——開花走——小圓走——大圓走教師:請你站在能看到老師同時又不擋住別人的地方。
2.基本部分(1)造橋① 師:今天的天終于放晴了,小豬小羊我們一起玩玩去吧。(來到河邊)呀,不好,河上的橋被大水沖走了,那我們怎么過去呀?
( 以“開門見山式”直接進入主題,恰好前幾天剛下雨,利用此環(huán)境背景,順利引到下面的活動“造橋”。)②幼兒相互討論,并嘗試找材料造橋。
幼1:找棵樹來當船駛幼2:打電話(引發(fā)幼兒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想象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運用已有經驗來想辦法。)③利用環(huán)境資源—河岸邊的“大石頭”讓幼兒自己來造橋。
(在幼兒充分想象后,我讓幼兒自己來造橋,并在周圍找找有沒有自己講到的這些東西,結果他們只找到了“大石頭”,很快幼兒紛紛動手搬起“石頭”來。在此過程中,我始終做一個支持者,鼓勵幼兒的各種創(chuàng)造性行為,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主動指揮其他幼兒把“石頭”搬成一豎排。此時幼兒已經進入情境中,松松沖上去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把前面的一塊石頭往前挪,站不穩(wěn)就跪在石頭上挪,后面的幼兒跟著一起激動地喊:松松,當心?。∑陂g,幼兒間互相關心的氣氛蕩漾在整個操場上。幼兒一個個的傳石頭,挪石頭,還有的緊緊拽前面一個人的衣服,不讓他摔下“河”。)④過橋,橋終于造好了。
(第一個松松過去了,孩子們激動得歡呼起來!接著過了橋的幼兒還站到最后一塊石頭上,去攙扶后面的幼兒過橋。不需言語,好多幼兒紛紛在此時伸手去幫助后面的同伴?;ハ嚓P愛在此又得以濃濃的體現(xiàn)。)(2)搬家①師:有了橋,我們就可以在河岸兩邊建兩個村子,豬豬村和咩咩村,紅色的是小豬的家,藍色的是小羊的家,好,我們行動吧!
(在過橋的基礎上,拿東西過橋,符合幼兒現(xiàn)有水平,又增加了難度。幼兒又一次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操場上到處是幼兒忙碌的身影。他們先把家建得很擠,此時我成了引導者,提醒說“房子建在一塊兒,都不通風了”他們紛紛同意,各自把房子在分開一些,留個過道。)②幼兒商量河兩邊村子的位置,一起搬家,并豎好村口標示牌。
③自由建村,搬家(3)找禮物送禮物① 師:村子建好了,我們找些禮物送到對面的朋友家去吧。
(在此過程中,幼兒自由找禮物,互送禮物,非常專注。)② 幼兒互相找禮物送禮物(4)大灰狼來了背景:在幼兒互相送禮物的時候,音樂響起,大灰狼出現(xiàn)。
① 師:不好,大灰狼來了,小動物快躲到家里去。
②幼兒團結合作想辦法躲進家③大灰狼抓小動物(此時,大灰狼跑過來了都沒有看見,個別的聽見音樂聲大聲喊起來“大灰狼”,幼兒感到很吃驚,四處亂跑。我趕緊用語言提醒,再做一個引導者,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理解規(guī)則:只要到了家大灰狼就抓不住了。在此過程中,由于平衡臺的搖擺性,平時站在上面不覺得難,現(xiàn)在在氣氛緊張的影響下,上平衡臺能站穩(wěn)就有難度了。平時玩過兩人一平衡臺的游戲,在此緊張的環(huán)境下兩人站又增加了難度。所以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動物有好幾個,接下來,幼兒在送禮物的過程中很小心的四周觀察,注意力高度集中,后來沒有幼兒被抓住,即使沒有站好的旁邊的幼兒也都伸出手去攙扶他們,再次體現(xiàn)出同伴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5)解救小動物①大灰狼:今天可要飽餐一頓啦,哎呀家里的柴火不夠了,我得去找點柴火去。
②師:大灰狼不在家,我們去救小動物吧③解救成功(大灰狼連續(xù)幾次都沒抓住。乘大灰狼取柴火的機會,我引導幼兒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救了被抓住的小動物。他們見同伴回來了,興奮得歡呼起來!氣氛達到了高潮!)3.結束部分①師:我們勝利啦,一個伙伴都沒有被大灰狼吃掉,好,帶上各自的禮物回家吧~②唱歌結束活動.
八、活動反思我覺得活動過程應是一個讓幼兒全身心投入的過程,設計的最終目標是幼兒在活動中,自主創(chuàng)造,體驗感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在能與幼兒已有的經驗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此次活動是以 “平衡臺”為主要教具的活動,我利用平衡臺的搖擺性把它設計成“石頭”,整個活動全都圍繞平衡臺來進行,用平衡臺做成的“大石頭”及“小動物的家”。由于這次活動是戶外體育活動,在考慮活動安全性的同時考慮活動的難度,引發(fā)幼兒與環(huán)境材料間的相互作用!平衡臺器械貫穿于活動的始終,在平衡臺上走不難,所以我在活動的設計中注意給幼兒留有充分創(chuàng)造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想辦法造橋,讓他們想辦法搬家,讓他們想辦法不被大灰狼的抓住……在此過程中,平時我講的同伴間要團結互助,在活動的進行中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他們很主動地去抓住要掉下“河”的同伴的手,兩個,三個……大灰狼來了的時候,看到同伴沒有注意到大灰狼時,激動得喊起了同伴的名字,叫他趕緊回家。還沒有站到平衡臺上的幼兒被旁邊的手拉到平衡臺上,甚至抱住他們站到平衡臺上的也有。緊張激動的氣氛充滿了整個操場~~我的活動目標是利用感覺統(tǒng)合器材來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從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始終沉浸在角色里,沉浸在活動中,對游戲有濃厚的興趣,以至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活動結束時,他們還問我什么時候還玩此游戲,太刺激了。在“大灰狼來了”的游戲中,要求幼兒運用視聽行動等多種感官來協(xié)調幼兒注意的分配性,刺激感覺的統(tǒng)合。有的幼兒是先聽到“大灰狼的”音樂,然后再逃跑的;而有些幼兒是觀察大灰狼的動靜再行動,充分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
綱要中指出,師生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他們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游戲的過程中,完全放手鼓勵他們的一切行動,并和他們一起干。在他們沒有意識到問題存在時,引導他們,但答案卻需要他們自己動腦筋得來的。幼兒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由他們自己努力得來的結果孩子是最開心的。比如他們造好橋能過河后,都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
活動中還有幾個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如河的寬度要適當,以能自如的走過為好,在此次活動中,河的寬度若再窄一些,幼兒就能更自如的跨過去了。由于前幾天剛下雨,地上潮濕,作為河岸的皺紋紙一粘到地就濕了,所以若換另一種紙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幼兒園中班幼兒體育活動:小動物過橋
設計思路: 在體育活動中,平衡能力的訓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項目。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體為了適應各種活動,必須不斷的變換各種姿勢,保持身體的平衡。因此有必要通過集體活動來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谏厦娴目紤],我特意設計了本次活動。
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平衡器材,例如:平衡臺、竹梯、木條凳等,鼓勵孩子們因人而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器材探索多種搭橋、過橋的方法,充分調動他們自主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在學習方法上,考慮到一味的平衡訓練會使幼兒感到單調乏味,因而我以幼兒最感興趣的小動物過小橋來貫穿整個活動,使幼兒在有趣的活動情節(jié)中積極主動地投入游戲。
活動目標:
1、 能大膽嘗試各種平衡器具的運動,發(fā)展平衡能力。 2、 培養(yǎng)初步的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 活動準備:
1、 平衡木、平衡臺、竹梯、搓板等各種獨木橋若干。
2、 各種積木、布包、沙包、塑料盆、桶等玩具分布在場地的周圍。 3、 錄音機、磁帶、干毛巾(供幼兒擦汗用)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教師引導幼兒在音樂伴隨下做自己喜愛的各種小動物的模仿動作。 (二).熟悉器材、探索玩法 1、教師帶領幼兒將場邊的器械搬到場中間搭成各種橋(允許按幼兒的意愿搭橋)。 "今天我們小動物來玩過小橋的游戲,大家先來搭橋吧"2、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小橋去走走玩玩,看誰走得又快又穩(wěn)。 3、 幼兒分散活動,老師觀察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走過平衡木,提醒幼兒找人空的小橋走,不要碰撞同伴。
(三).交流分享、重點練習1、 請幼兒相互講講走了哪些小橋?用了哪些方法?怎樣過小橋又穩(wěn)又安全?
2、 請多名幼兒演示,大家評議。 3、 教師嘗試引出持物走獨木橋方法"小動物們,下面我們來做過橋表演的游戲好嗎?過橋時你們可以拿場地邊上的各種玩具做各種動作,看誰能勇敢地走過獨木橋,能表演各種動作"(1)教師做動作演示:一手側平舉,一手扶著頭頂上的塑料盆走過獨木橋。 (2)幼兒分散、自由地選擇輔助材料并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走過獨木橋。 (3)教師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大膽勇敢及動作方法多的幼兒。 (4)請幼兒輪流演示,師生評議。 (四).放松身體、整理收拾器材1、 幼兒模仿小動物吃青草,并適當休息、擦汗。 2、 表揚勇敢大膽、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 3、 師生共同收拾整理活動器具。 活動延伸:科學活動"小動物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