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案:一只小鳥叫喳喳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及說課稿 語言教案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一只小鳥叫喳喳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科學
活動目標:
1.學習童謠,感受數字童謠的特點。
2.嘗試正確使用量詞,并根據童謠中動物發(fā)出的聲音進行創(chuàng)編,體驗創(chuàng)編童謠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貼絨動物(小鳥、喜鵲、麻雀、青蛙、鴨子、蛤蟆、小豬、河馬、小馬、毛驢等)。
2.與童謠內容有關的一定數量的動物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1.感受童謠內容。
(1)自由地向同伴介紹自選的貼絨小動物,并用聲音或動作表示動物的主要特征。
(2)集體討論各種動物的叫聲或走路的動作。
★指導語:你的動物朋友是誰?它是怎樣唱歌、走路的?
2.學習童謠。
(1)根據動物的數量順序學習童謠,正確使用量詞。
★指導語:這里有哪些小動物?各有多少?
(2)出示娃娃的圖片,學習童謠最后兩句。
★指導語:小朋友高興的時候會怎么樣?
(3)幼兒邊做動作邊念童謠。
3.嘗試根據童謠中動物發(fā)出的聲音進行創(chuàng)編,正確使用量詞。
延伸活動:
將各種動物卡片放在語言區(qū),供幼兒練習說不同的量詞和創(chuàng)編童謠。
資料鏈接:
一只小鳥叫喳喳
一只小鳥叫喳喳,
兩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小豬哼呀呀,
四匹小馬呱噠噠;
五個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個大西瓜。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巴喳巴喳》及教學反思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020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巴喳巴喳》”。讓幼兒學習理解詞語"躲""躥""鉆""溜""目不轉睛",引導幼兒理解詩歌象聲詞代表的意思,學習朗誦和表演兒歌,萌發(fā)愛護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象聲詞代表的意思,學習朗誦和表演兒歌。
2、學習理解詞語"躲""躥""鉆""溜""目不轉睛"。
3、萌發(fā)愛護動物的情感。
4、通過閱讀,理解詩歌《巴喳巴喳》。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巴喳巴喳》。
2、活動小圖片(啄木鳥、松鼠、小兔、小鳥、蛇),大人穿的靴子一雙。
3、語言磁帶。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象聲詞代表的意思。
表演兒歌。
活動過程:
一、出示靴子,引出話題。
1、請你想一想,穿上它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2、幼兒說說可能發(fā)出的聲音,教師請幼兒穿上試一試,感受各種聲音。
3、有一個人,他穿上皮靴,走進森林,森林中的動物們會歡迎他嗎?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兒歌《巴喳巴喳》。
二、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引導幼兒欣賞并理解兒歌內容。
1、一位穿著大皮靴的人,走進森林,小動物們喜歡他嗎?為什么?你從哪里聽出來的?兒歌李有很多象聲詞,分別是哪些?請大家再聽一次。
2、討論:小動物們不喜歡人的表現。
3、討論象聲詞代表的意思。
4、為什么這些小動物都不喜歡人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5、這個"巴喳巴喳"最后有沒有傷害小動物呢?為什么?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想。
6、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動物們?引導幼兒說說要愛護他們,不傷害它們。
三、學念兒歌。
1、教師放慢速度,幼兒跟念兒歌兩遍。
2、分組分段朗誦兒歌,在念到"躲""躥""鉆""溜"時,提醒幼兒放慢語速,來顯示小動物們害怕的心情。
四、表演兒歌。
1、幼兒分組扮演角色朗誦兒歌。
2、部分幼兒扮演小動物,其余幼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附詩歌:《巴喳--巴喳》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
巴喳--巴喳!
"篤篤"聽到這聲音,
一下子飛進了樹枝間。
"吱吱"一下竄上了松樹。
"咩咩"一下鉆進了草叢。
"沙沙"一子溜進了黑洞。
全都悄沒聲兒地蹲在看不見的地方,
目不轉睛地看著"巴喳--巴喳"越走越遠。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讓幼兒創(chuàng)編詩歌時,幼兒要根據已有的聲音經驗想到動物的叫聲,再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想象動物躲藏時的動作和地方。這對幼兒的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都是一個考驗,幼兒在創(chuàng)編詩歌時對聲音和地方能創(chuàng)編自如,但在動物躲藏時的動作許多幼兒都忽略了,只是簡化成了一個"躲"字,而不是"鉆""跳""飛"等形象動詞。
本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激發(fā)幼兒對聲音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講述能力。
幼兒百科:皮靴是用軟皮做的長筒皮鞋。
小班語言教案:小小鳥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兒歌,豐富相應的詞語如“見面”、“碰一碰”、“飛”。
2.通過玩手指游戲和結伴表演,感知、理解和表達兒歌的內容。
3.愿意與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表演。
活動準備:
1.教師用指偶:小鳥、小蝴蝶、小蝸牛、小螞蟻等(改為:小狗、小兔、小魚和小烏龜圖片)。
2.幼兒用指偶:小鳥指偶人手2只。(改為:即教師用的2個小鳥指偶)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兒歌中的角色。
1.認識小鳥指偶。
教師:這是誰呀?它會干什么?
(二)教師借助指偶,示范朗誦兒歌。
1.教師邊演示指偶邊朗誦、表演《小小鳥》。
2.講到“一只小小鳥”時,教師出示套在左手食指上的小鳥紙偶。
3.講到“兩只小小鳥”時,教師出示套在右手食指上的小鳥紙偶。
4.講到“見面點點頭”時,教師左右手指上的紙偶上下擺動做點頭狀。
教師:小鳥什么時候點點頭的?(強化并重復“見面點點頭”)
5.講到“你親親我,我親親你”時,教師左右手指上的指偶靠在一起,做親昵狀。
6.講到“碰一碰,碰一碰,飛走了”時,教師左右手指上的指偶先輕輕地相互碰,然后左右分開做飛動的動作。
(三)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1.幼兒跟隨教師一起朗誦兒歌。
2.師幼用接念的方式朗誦兒歌。
大班語言教案《九只鳥》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2、大膽猜測故事內容,較完整表達出鳥與人類的關系。
3、萌發(fā)對大自然的關注之情。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難點:
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提問:你們知道鳥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嗎?
師:小朋友講了那么多鳥與我們人類的關系,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關于鳥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吧。
二、分段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
(1)老爺爺希望家門口有什么?他做了什么?種了幾棵樹?為什么?
(2)老爺爺年紀大了,只種了九棵樹就種不動了,他該怎么實現自己的愿望呢?
2、看圖猜測故事內容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老爺爺為什么要做鳥窩?
(2)有幾只小鳥飛來了?你覺得小鳥能幫老爺爺實現愿望嗎?為什么?
3、看圖驗證結果。
提問:老爺爺的愿望實現了嗎?你認為是怎么實現的?
4、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到最后。
提問:老爺爺的愿望是怎么實現的?小鳥是怎樣幫助老爺爺實現愿望的?
三、看圖完整欣賞故事。
一次提問:如果一開始老爺爺沒有做鳥窩,小鳥會來嗎?
小樹苗是怎么長大的?
老爺爺為什么能實現愿望?
你能為故事取個題目嗎?
四、與幼兒交流。
提問:鳥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小結:小鳥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們能幫助人類傳播種子,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
五、幼兒自由看書嘗試講述故事。
[薦]兩只小鳥小班教案精選
俗話說,手中無網看魚跳。。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會認真負責對每一堂課做好準備,所以,很多老師會準備好教案方便教學,有了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薦]兩只小鳥小班教案精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兩只小鳥小班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借助看教具演示,手指游戲來記憶歌詞。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的內容,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3.樂意邊歌唱邊表演,并嘗試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一棵自制的小樹;兩只小鳥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兩只小鳥》,理解歌詞的內容
1.師:春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我們來學一學小動物是怎樣叫的!
2.師:聽,喳喳喳,誰來啦?小結:對啊,丁丁和東東也來玩了。
3.師:丁丁和東東在樹上干什么呢?豎起小耳朵聽一聽吧。(教師范唱)
4.師:你聽到了什么呀?我們再來聽一遍吧。
5.師:請你們跟著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吧。
二、游戲
1.師:小朋友們唱的都很好聽呢,現在請你們看一看,李老師跟著歌曲在做什么呢?(聽音樂做手指游戲)
2.師:好玩嗎?跟著我來做一做吧。
3.師:我請丁丁和東東飛到我的手上,請你們唱一唱,我來做動作,好嗎?
4.師:誰愿意上來表演的啊?(邀請小朋友表演)
三、表演
1.師:看,老師現在變成誰啦?(對啊,我是小樹)那還缺誰呢?(丁丁和東東)
2.師:誰愿意來做丁丁和東東呢?(聽音樂表演)
3.師:這次誰愿意來做小樹啦?丁丁和東東呢?(表演)
4.師:最后我請寶寶們都來玩,男寶寶做丁丁,女寶寶做東東,請一個寶寶做小樹。
5.師:小鳥們,玩的開心嗎?我們回家休息吧。(飛回家)
兩只小鳥小班教案(篇二)
設計思路:
前階段我們開展了《春天來了》的主題,幼兒在主題中知道了春天的花,春天的小動物,尤其對幼兒園春天的小花園特別的感興趣,在小花園里幼兒欣賞著各種各樣美麗的花,玩著小動物等一些運動器械,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幼兒會邊玩邊發(fā)出小動物的聲音而且還有幾個小伙伴一起學著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在小花園里散步,他們發(fā)出的汪汪汪、嘎嘎嘎的聲音非常的具有節(jié)奏性,所以我抓住幼兒的這個興趣點,借助小動物這個載體,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來體驗每一個樂句。在活動中,我設計了許多的情景,層層遞進,通過激活幼兒的已知經驗,并引導幼兒運用這些已知經驗運用到新的情景中來解決新的問題。
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能熟練的掌握42拍的節(jié)奏,會使用小鈴鼓、沙錘等小樂器來表現節(jié)奏,所以這次我選用的是幼兒熟悉的42拍的音樂,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來感知樂句。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應該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合作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在活動中,通過幼兒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來體驗和感受集體合作給他們的帶來的快樂。整個活動是以小動物為主線,幼兒在互動中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和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會根據樂句的變換做不同的動作,并初步進行分奏、合奏。
2、在游戲中感受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三種打擊樂(小鈴、圓舞板、鈴鼓)每人一份
2、歡樂的小鴨子的律動
3、ppt、活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律動《歡樂的小鴨子》 師:鴨寶寶我們一起去散步吧(音樂起,做律動進教室)(做下的小鴨子一直跟著做這個動作)
二、小樂器來唱歌師:今天天氣可真不錯,看看鴨媽媽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樂器寶寶)我們一起和樂器寶寶做個游戲吧。我來請個小指揮(聽音樂小指揮開始進行)(結束后教師彈1531)
三、復習歌曲《兩只小鳥》師:喳喳喳,喳喳喳……兩只小鳥也來和我們做游戲了,我們用好聽的話來介紹一下這兩個可愛的小鳥好嗎?(音樂起,幼兒開始語言節(jié)奏)師:哦,真好聽,這次我們用好聽的聲音來介紹唱唱看,那什么是好聽的聲音呢?(不是很響也不是很輕的,嘴巴要張張圓的等)
●幼兒演唱。
四、欣賞感受音樂
1、初步感受音樂師:哦,唱的真好聽,小鳥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聽到這個歌曲有著什么樣的感覺呢?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很歡快,高興,想拍手)
2、再次感受音樂 師:我們聽到這個音樂都感到很快樂、高興,這次我們用小手來拍拍這個音樂,你覺得這個音樂講了幾句話給我們聽。(音樂起)
3、在游戲中理解樂句 師:你們做了拍手的動作,現在我也來做幾個動作,但是我要請你們來幫幫忙,你們大聲的來數數看,我做了幾個動作。
●教師開始做動作(拍球、跳繩、打拳、打槍)問:我做了幾種動作,第一個是什么動作,第二個是什么動作,第三個,第四個。哦,剛剛我是怎么變的呢?我是在什么時候變的呢(我是在一句的開始來變動作的,是一句話來變一個動作)剛剛是我變的,現在輪到你們變行不行?我相信你們變的一定比我還要好。這次你們來變,我來給你們數,記住一句只能變一個動作。(注意:在幼兒變換動作前教師提前說變)師:哦,真好,真是一句話變一個動作。我們再用小動物來試試看,我來做小動物,你們能為我伴奏嗎?那用什么來伴奏啊?我做一種小動物的時候,你們就用一種方法來伴奏,我變一種小動物,你們也要變一種動作。
4、進一步感受樂句
(1)看拍球來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
師:哦,這是什么?我來拍拍看。
( 第一種:x x x x)這是第一種啊,還有第二種啊,你們來聽聽看這兩種有什么不一樣的。(第二種)一樣嗎?(第一種我是一下一下一樣快的,第二種我是有快有慢的,那我是怎么快的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師:好,現在我們就可以玩我拍球你拍手的游戲來,開始。
2、敲鼓來感受節(jié)奏
師:哦,真棒,這個游戲玩好了,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鼓)
你們來聽聽看,鼓面和鼓邊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的?(鼓邊的聲音高,細)
你們來拍拍手跺跺腳聽聽聲音是一樣的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
好,那么我們來做一個我敲鼓你伴奏的游戲,一定要看清楚我敲的是哪兒,鼓面是……鼓邊是……好,游戲開始了。
五、幼兒演奏(出示ppt、小動物全部出示)
師:我們看看馬路上都有什么?都有誰來了?這些小動物說話的聲音是什么樣子的呢?你覺得哪種小樂器最像小貓、小狗、小青蛙的聲音。哦,我們來問一問這些小動物是不是像我們說的一樣,(出示樂器圖譜)哦,真的是這樣啊。
師:那我們用小樂器來唱唱他們的聲音好嗎?那誰來做小青蛙、小狗和小貓呢?我請數字寶寶來幫幫忙,誰知道數字寶寶這樣站是什么意思呢?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幼兒操作) 這次我們數字寶寶又換位置了,我們馬上把自己的樂器寶寶變出來好嗎?(幼兒操作)
六、活動延伸:
剛剛你們演奏的真好聽,你們回去在想一想數字寶寶還可以怎么樣排隊,讓我們演奏出更好聽的歌好不好。(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兩只小鳥》是一個韻律比較歡快的音樂。以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偟膩碚f本次活動思路清晰,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上還有所欠缺,教師的音樂基本功和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形式顯得有些單調。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經驗,改進缺點,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好。
兩只小鳥小班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借助手指游戲熟悉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2.能大膽地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及仿編歌詞。
3.從學習中鞏固復習英語的內容
4.體驗與同伴互動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鳥指偶兩個鋼琴伴奏小鳥叫聲的磁帶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師:今天啊我們班里來了一位新朋友,(錄音磁帶播放小鳥叫聲)
“聽,這是什么叫聲”
瞧,一只小小鳥飛來了(出示指偶)引出英語單詞"birdbird是小鳥"
“來了幾只小鳥?”
2.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記憶歌詞
(1)師:小
鳥的叫聲好聽嗎?
小小鳥美妙的歌聲又引來了另一只小小鳥,現在有幾只小鳥了?
這兩只小鳥今天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給小朋友聽
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聽。一會我要提問哦
3.教師范唱。(鋼琴伴奏)
好不好聽?給兩只小小鳥鼓鼓掌吧!
(1)提問:現在有幾只小鳥飛來了?
小鳥是一起飛來的嗎?是一起,還是分開飛來的?
兩只小小鳥見面做了什么事情?先怎么樣?然后呢?接下來呢?最后呢?
(說出對應的歌詞)(2)師:你們聽的得真仔細,你們想不想也來變兩只小小鳥呢?(教師摘掉指偶和幼兒一起用手指)瞧!我這兒就有一只小小鳥,我是用什么變出來的?(手指)還有一只小小鳥怎么變?兩只小小鳥見面點點頭可以怎么做?親一親呢?碰一碰。飛走了?,F在請你們伸出你們的金手指一起來唱一唱他們的故事吧。
(3)邊唱歌邊表演手指游戲,進一步熟悉歌曲。
(4)提問:兩只小小鳥見面了,心里怎么樣?(高興、快樂)我們一起用高興快樂的聲音再來唱一唱。
(5)小朋友喜不喜歡這兩只小鳥???
(6)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手指,前后位的小朋友一起邊唱兒歌邊做游戲好嗎?(請一位家長和我一起)
(7)一起感謝上來的家長
4.與父母互動環(huán)節(jié)
(1)現在小朋友想不想和爸爸媽媽做游戲啊?
爸爸媽媽們用他們的手指來表示小鳥
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去找自己的爸爸媽媽我們一起來表演一遍好嗎?
本課結束
附:歌曲
《兩只小小鳥》
1=C2/4
1313│10│3453│10│53│123│20xx│2—│
一只小小鳥,兩只小小鳥,見面點點頭、點點頭。
313│50│665│30│533│422│3020│1—‖
你親親我,我親親你,碰一碰、碰一碰,飛走了。
兩只小鳥小班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知道用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
2、在歌唱過程中,注意與同伴的聲音保持一致。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知道用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
活動難點:
在歌唱過程中,注意與同伴的聲音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只小鳥的卡片、 CD、鋼琴。
活動過程:
一、入場
在音樂《小鳥》聲中,師生學小鳥飛翔的樣子有節(jié)奏地進入教室坐下。
二、發(fā)聲練附練聲曲:小鳥睡著了
1 2 | 3 . 4 | 3 3 2 2 | 1 - |
(師)一只小鳥慢慢睡著了,
(幼)兩只小鳥慢慢睡著了,
(師)三只小鳥慢慢睡著了,
(幼)四只小鳥慢慢睡著了。
三、引出歌曲內容,激發(fā)幼兒的學四、幼兒一邊看圖譜,一邊學唱歌曲。
1、教師:這首歌好聽嗎?想學嗎?
2、教師邊彈琴邊唱歌,幼兒小聲的跟唱。(2-3遍)
五、幼兒嘗試邊表演邊唱歌
1、播放CD跟唱,邊唱幼兒邊自由用動作來表現。
2、在教師的帶領下邊唱邊表演。
六、課后延伸:保護小鳥,保護小動物
1、師:小鳥為什么會飛走啦?
2、幼兒大膽假設
3、教師總結要保護小鳥。
七、退場
在歌曲聲中,幼兒邊唱邊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兩只小鳥》是一個韻律比較歡快的音樂。以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偟膩碚f本次活動思路清晰,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上還有所欠缺,教師的音樂基本功和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形式顯得有些單調。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經驗,改進缺點,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好。
兩只小鳥小班教案(篇五)
小班音樂游戲活動教案《兩只小小鳥》
【活動目標】
1、借助手指游戲熟悉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2、能大膽地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及仿編歌詞。
3、體驗與同伴互動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鳥指偶兩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并練聲
師:美麗的春天來了,瞧,一只小小鳥飛來了(出示指偶)提問:小鳥是怎么叫的?小小鳥還會邊叫邊唱歌呢。仔細聽!教師范唱將歌曲中的第三句旋律配上“嘰嘰喳喳”唱出來。師:好聽嗎?我們也來和小鳥一起唱一唱。練聲3個音階
2、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記憶歌詞
(1)師:小小鳥美妙的歌聲又引來了另一只小小鳥,現在有幾只了?兩只小小鳥見了面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聽。教師邊演示指偶邊有節(jié)奏地念歌詞。
(2)提問:兩只小小鳥見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先怎么樣?然后呢?接下來呢?最后呢?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現在請你們看著兩只小小鳥也來說一說他們的故事。
3、學唱新歌
(1)教師范唱。
(2)跟著鋼琴也來學一學。
(3)提問:兩只小小鳥見面了,心里怎么樣?(高興、快樂)我們一起用高興快樂的聲音再來唱一唱。
(4)邊唱歌邊表演手指游戲,進一步熟悉歌曲。
(5)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兩只小小鳥?瞧!我這兒就有一只小小鳥,我是用什么變出來的?(手指)還有一只小小鳥怎么變?兩只小小鳥見面點點頭可以怎么做?親一親呢?誰來做碰一碰。飛走了。
(6)幼兒邊玩手指游戲邊學唱。
(7)兩兩結伴邊玩手指游戲邊歌唱。
(8)請一對幼兒到前面表演,其余幼兒演唱歌曲。
4、創(chuàng)編歌曲
(1)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
(2)幼兒邊歌唱邊用身體動作表演,提醒幼兒在前奏處找到朋友。
(3)針對表演進行評價,并鼓勵幼兒換一個朋友再來表演一次。
(4)仿編歌詞。
兩只小鳥小班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與朋友身體接觸的樂趣。
2、能夠嘗試用抱一抱等動作表現相親相愛,提高表現力。
3、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能大膽表現自己,嘗試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相親相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教具:課件、音樂、藍色和紅色小鳥各一只、大樹一棵。
學具:兩種顏色小鳥頭飾、小鳥指偶。
心理準備:已學過鳥飛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發(fā)聲練習:小動物怎樣叫。
師:小朋友,今天班里來了好多聽課的老師,我們一起唱一首歌送給老師們!
二、展開。
1、利用ppt課件,介紹主人公小鳥“丁丁”和“東東”。
(1)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神秘的小客人呢,猜一猜它們是誰啊?(播放小鳥的叫聲)
(2)請小朋友說一說這兩只小鳥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歌曲《兩只小鳥》,用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教師結合故事演唱歌曲。
(2)請小朋友說一說丁丁和東東為什么會飛走。(自由猜測)
(3)一起幫助小樹把丁丁和東東喊回來(回來吧,丁丁,回來吧,東東。)
小結:兩只小鳥回到小樹上,又見面了,他們相親相愛地在一起,真快樂啊。
3、幼兒學唱歌曲《兩只小鳥》。
老師把丁丁和東東的故事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吧!
(1)教師帶領幼兒用自然、輕柔的聲音來演唱。
(2)利用指偶邊做動作邊演唱。(2遍)
4、幼兒結伴表演歌曲,嘗試用抱一抱表現相親相愛。
(1)邀請兩名幼兒帶好頭飾,表演游戲。
(2)全體幼兒邊演唱邊游戲,演唱完畢,與朋友相互抱抱,以體驗與朋友身體接觸的樂趣。
5、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兩只小鳥》,那你們喜歡兩只小鳥嗎?為什么?
師小結:兩只小鳥非常懂事,聽見小樹的一聲呼喚,就馬上飛回來了,而小樹也會在下雨天為小鳥撐起一把小傘,他們會你關心我,我關心你,相親相愛在一起,以后我們小朋友也要像兩只小鳥一樣相親相愛,永遠在一起。
三、自然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