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蹺蹺板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小班語言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語言活動教案 幼兒園小班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讓幼兒自由交際玩蹺蹺板的感受,學念兒歌《蹺蹺板》。

2、材料配套: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蹺蹺板"的兒歌引出活動的內容。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喜歡玩蹺蹺板,玩蹺蹺板真快樂。我們一起朗讀一遍兒歌《蹺蹺板》:"蹺蹺板,真好玩,你上天來我入地。上去好像坐飛機,下來好像坐飛船,一上一下真快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小動物玩蹺蹺板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掛圖,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和交流。

啟發(fā)幼兒交流: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來了以后怎么做?結果怎么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逐幅啟發(fā)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講述圖片內容。

1、圖①:公園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們玩得怎么樣?(豐富詞匯:開心)

2、圖②③:這時來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對的事?它是怎樣對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樣?(豐富詞匯:害怕)

3、圖④小熊還說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樣了?

四、引導幼兒相互講述圖片的內容。

五、要求個別幼兒利用掛圖或操作材料中的《蹺蹺板》,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圖片的內容。

六、討論交流,給圖片取名。

議一儀:小熊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它應該怎么做才對?小伙伴要怎樣玩蹺蹺板才會玩得高興又快樂?我們可以給圖片取個什么名字?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2020幼兒園小班教案《蹺蹺板》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蹺蹺板》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處,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蹺蹺板》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處。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讓幼兒自由交際玩蹺蹺板的感受,學念兒歌《蹺蹺板》。

2、材料配套: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蹺蹺板"的兒歌引出活動的內容。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喜歡玩蹺蹺板,玩蹺蹺板真快樂。我們一起朗讀一遍兒歌《蹺蹺板》:"蹺蹺板,真好玩,你上天來我入地。上去好像坐飛機,下來好像坐飛船,一上一下真快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小動物玩蹺蹺板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掛圖,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和交流。

啟發(fā)幼兒交流: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來了以后怎么做?結果怎么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逐幅啟發(fā)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講述圖片內容。

1、圖①:公園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們玩得怎么樣?(豐富詞匯:開心)

2、圖②③:這時來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對的事?它是怎樣對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樣?(豐富詞匯:害怕)

3、圖④小熊還說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樣了?

四、引導幼兒相互講述圖片的內容。

五、要求個別幼兒利用掛圖或操作材料中的《蹺蹺板》,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圖片的內容。

六、討論交流,給圖片取名。

議一儀:小熊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它應該怎么做才對?小伙伴要怎樣玩蹺蹺板才會玩得高興又快樂?我們可以給圖片取個什么名字?

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fā)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fā)言。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huán)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幼兒百科:在民間中,壓翹板是一種健身體育項目;其趣味性強深受朝鮮族及俄羅斯族等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喜愛。

玩蹺蹺板教案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為了將學生的效率提上來,老師會準備一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玩蹺蹺板教案,帶給大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

玩蹺蹺板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P222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

2.認識物體間存在輕重的差異,知道比較輕重的一些方法,能正確判斷物體的輕重。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正確比較物體輕重。

教學難點

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過程

一、小實驗,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有興趣嗎?

將一名同學叫到講臺上,兩臂側平舉。將不同重量的兩個書包同時放到手臂上。

提問:大家觀察這位同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提問2:問做實驗的同學,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輕重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輕重的知識

板書課題

二、互動探究

1.說一說

看圖說一說誰輕誰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沉得說明比較重,往上翹的說明比較輕。

②看第二圖

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這次誰重?

提問:根據這兩幅圖,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嗎?(最重、最輕)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

把你的數(shù)學書拿到一只手上,練習本拿到另一只手上,兩手同時掂一掂,比一比,練習本和數(shù)學書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學生動手操作

②操作2:

再拿出鉛筆盒和語文書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誰輕、誰重?

3.猜一猜、稱一稱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蘋果各一個

活動: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提問: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準確判斷出誰輕誰重?

出示天枰來稱一稱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23頁練一練1---4題,重點是1、2、3題,第4題算一個難點,盡量讓學生明白。

四、小結

同學們,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蹺蹺板

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圍繞學生喜歡的蹺蹺板游戲導入,讓學生介紹蹺蹺板游戲,學生的興趣高漲,引入課題,通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圈一圈,懂得輕重的比較,本節(jié)課圈一圈的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前面的大小,大部分學生都能選出正確答案,但有小部分的學生還是沒能準確比較。

玩蹺蹺板教案 篇2


蹺蹺板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玩耍的一種兒童游樂設施。蹺蹺板不僅能夠讓孩子們鍛煉身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大班兒童教育中,可以通過設計豐富有趣的蹺蹺板游戲來提供兒童全面發(fā)展的機會。本文將詳細介紹一篇蹺蹺板大班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估方法等。


一、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兒童的身體感知和運動協(xié)調能力;


2. 培養(yǎng)兒童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3. 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4. 培養(yǎng)兒童的社交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學內容:


1. 蹺蹺板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蹺蹺板游戲的規(guī)則和技巧;


3. 團隊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蹺蹺板游戲的場景,讓兒童親身體驗蹺蹺板的樂趣和運動感。


2. 合作學習法:將兒童分成小組,讓他們在蹺蹺板游戲中體驗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團隊協(xié)作的樂趣。


3. 觀察反思法:在蹺蹺板游戲過程中,引導兒童觀察和思考自己的行為和表現(xiàn),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


四、教學步驟:


1. 導入環(huán)節(jié):


- 引起兒童的興趣,向他們展示一張蹺蹺板的圖片,并詢問他們了解蹺蹺板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 播放一段有關蹺蹺板游戲的視頻,引發(fā)兒童的思考和討論。


2. 活動設計:


- 將兒童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在一個蹺蹺板上站上相等的人數(shù)。


- 讓兒童體驗蹺蹺板運動的樂趣,引導他們觀察和感受蹺蹺板上的平衡和不平衡狀態(tài)。


- 設計蹺蹺板游戲,如“平衡大挑戰(zhàn)”、“團隊方程”等,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合作、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整合:


- 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兒童觀察和思考自己的表現(xiàn)和團隊的合作情況,鼓勵他們進行反思和改進。


- 引導兒童分享游戲中的收獲和體會,促進他們的交流和互動。


五、評估方法:


1. 觀察記錄:觀察兒童在蹺蹺板游戲中的表現(xiàn),包括身體姿勢、平衡能力、合作精神等。


2. 口頭評價:與兒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他們對蹺蹺板游戲的理解和收獲。


3. 組織反饋:收集兒童和家長的反饋意見,檢測和改進教學活動。


通過這篇蹺蹺板大班教案,可以看到蹺蹺板游戲不僅能夠提供兒童鍛煉身體的機會,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導思考和反思,從而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和發(fā)展?jié)撃堋OMㄟ^這個教案,可以給大班兒童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玩蹺蹺板教案 篇3

在通過戶外蹺蹺板活動,我們可以知道杠桿尺的平衡條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構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1、能用觀察、體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杠桿尺平衡作出假設性解釋;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認識杠桿尺的平衡規(guī)律。

2、善于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關心人們運用杠桿平衡的技術成果;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3、知道杠桿尺的平衡條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構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探究杠桿尺平衡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課件、杠桿尺、鉤碼、等。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提出問題。

1、觀看課件,看看小豬遇到了什么麻煩?

2、學生交流小豬犯的錯誤,想辦法幫幫小豬。

3、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xù)觀看課件,看看小豬又遇到了什么麻煩?

4、怎樣幫它改正呢?

5、根據學生交流的結果,提出問題,水桶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平衡?

你的猜測對不對呢?我們用什么辦法來驗證猜測是否正確呢?

二、師生互動探究

1、出示杠桿尺,介紹杠桿尺的部件。

2、學生觀察交流杠桿尺的特點。

3、提出問題:我在左邊第一格掛一個鉤碼,如何讓杠桿尺保持平衡?

4、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操作演示。

5、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如何驗證?

6、交流實驗注意問題。

7、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并記錄下來。

8、學生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9、觀察分析實驗結果,有沒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假如我在左邊第四格放2個鉤碼,你能不動手直接說出如何讓杠桿尺保持平衡嗎?假如在左邊第五格放2個鉤碼呢?

10、你找到規(guī)律了嗎?

11、應用規(guī)律在杠桿尺能夠操作的范圍內你自己提出問題,讓小組同學直接說出結果并進行驗證。

三、生活中的平衡

1、我們已經知道了杠桿尺平衡的規(guī)律,我來考考大家看看你能否用平衡規(guī)律解決問題,大家看課件。

問題1、爸爸和小朋友怎么玩蹺蹺板?

問題2、3個小朋友呢?

2、生活中用到平衡規(guī)律的地方還有很多,繼續(xù)觀看課件。

(1)雜技演員走鋼絲

(2)介紹天平

四、拓展活動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揭示課題。

2、我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guī)律方面的知識,你打算用它來做什么?出示桿秤,鼓勵學生課下自己制作。

課文《蹺蹺板》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在多媒體上出示蹺蹺板的'圖片。這樣就很容易使學生想到自己的玩的蹺蹺板的經驗和發(fā)現(xiàn)。在學生回憶中,我提出問題:你在玩的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就是對于自己玩的經驗在進行思考和分析。在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的之后,我出示本課的板書,今天再來研究蹺蹺板了。

然后就是根據學生剛才的發(fā)現(xiàn),就是驗證學生的發(fā)現(xiàn):怎樣用輕的物體翹起中的物體,兩邊的怎樣時候才能平衡。

在下面的學習活動中,我首先給學生介紹了杠桿尺,怎樣調平杠桿尺。然后讓學生按照他們提出的問題自由的去探究。在學生自由的探究中,學生們去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真相。

在整個的活動的過程中,雖然耗費很長的時間,但是學生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方法,他們的方法可以使杠桿尺平衡或者是將重的一端翹起來。甚至個別小組的同學在進行活動時候,竟然發(fā)現(xiàn)了杠桿的平衡原理。雖然這是比較深的理論的內容,但是孩子通過自己的操作竟然發(fā)現(xiàn)了。這說明,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只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然后再予以他們一些指導,他們會有我們想象不到的發(fā)現(xiàn)。因此在教學中,我想不能夠輕視孩子。

在介紹杠桿尺的應用的時候,我采取比較的快的方式介紹了天平。這是因為我在探究問題的時候,用了比較多的時間。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時間的安排再進行合理的安排,這樣就不會太緊張了。

玩蹺蹺板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強弱變化,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

2、在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

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的感覺,并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

教具準備:

大鼓,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蹺起來并欣賞音樂。

1、請幼兒用動作來表演坐蹺蹺板。(兩個人面對面雙手拉緊,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翹起。

2、放錄音,幼兒邊聽音樂,邊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師可以在強拍時擊鼓。

二、學習歌曲《蹺蹺板》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回憶歌曲的內容。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來念歌詞,并在重拍處拍手或跺腳。教師在重拍處敲鼓配合。

3、聽歌曲搖動身體,每三拍搖動一次,幼兒也可以用身體的其他動作(手臂擺動、雙腳移動等)感受三拍子的變化。

4、輕聲跟唱歌曲幾遍。邊唱邊搖動身體。

三、翹呀,翹呀,蹺蹺板。

1、幼兒自由結伴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動作。說說怎樣才能玩得更和諧?

3、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唱出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4、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做玩蹺蹺板的動作。

玩蹺蹺板教案 篇5

《蹺蹺板》教案

教學內容

北師大一年級上冊22~23頁。

學習目標

1、經歷物體兩兩間的輕重比較的過程,初步學習三個物體最輕與最重的比較。

2、結合生活經驗,在掂一掂等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之間的輕重比較。

3、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過程,并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之前對輕重都有比較簡單的認識,但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的。孩子能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直接而準確的判斷個別物體的輕重,因此對于學習這節(jié)課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經驗不同,每個同學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所差別,因此我會顧及到每個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以及對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

學習重難點

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體驗兩個物體間輕重的比較的過程,初步學習三個物體最輕與最重的比較。

學習過程

一、小調查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蹺蹺板嗎?誰能說一說玩蹺蹺板的的感受。(一上一下,翹上去的輕,壓下去的重。)

師:你們總結的真好,今天動物樂園的小動物們開展了一場蹺蹺板比賽。想去看看嗎?

二、授新

1、說一說 出示情境圖

師:瞧,第一場是由獅子和老虎兩位選手進行比賽,請認真觀察這張照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獅子重,老虎輕。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場是由老虎和豹子參加比賽,再請認真觀察,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老虎重,豹子輕。)設疑,引出最輕,最重。

師:誒,這只老虎為什么一會兒輕,一會兒重?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比較的對象不一樣。)引導學生說獅子與老虎比(或老虎與豹子比),誰輕誰重呢?(注意語言規(guī)范性)師:你們判斷的好極了,那你知道獅子,老虎,豹子,誰最輕,誰最重呢?你是怎么想的?

2、掂一掂

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重量是不一樣的,我們該怎么判斷哪個輕,哪個重呢(1)課本與本子。(2)文具盒與鉛筆。

這些物品都是我們常見到的,他們中哪個輕,哪個重,你想怎么比較呢?(引導出掂的比較方法)

師:你們想到的辦法很好,那就快快試一試吧(一組一組進行)。誰能說一說你在掂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總結:在兩個物體重量差距比較大時,就可以用點的方法比較出輕重。

3、稱一稱,說一說

師:剛才你們用了掂的辦法比較了兩樣物品的重量,那我這里有個蘋果,有個梨,你們誰來掂一掂哪個輕,哪個重?(讓生掂,感受出很難用掂區(qū)分輕重,對掂適用于所有物品產生質疑。引出大小,質量接近的物品需要稱一稱。)

讓學生理解稱一稱時,托盤判斷輕重與蹺蹺板判斷輕重是一樣的,壓下去的重,翹起來的輕。

4、圈一圈

師:你們已經會用稱稱出輕重了,這時候請你們來看一看這兩樣物品(鉛球和皮球),這些物品已經站在了稱上,他們想讓你們來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課本22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三、練習拓展

課本23頁。第1題老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后,單獨完成,集體糾正。第2、3、4題老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學生試著完成,集體講解,糾正。

大班數(shù)學教案《蹺蹺板》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2--3種物體的輕重。

2、初步學習運用等量替換的方法感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學習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天平1臺,玩具水果,教學掛圖二。

2、形狀不同的積木若干,幼兒用書第39頁的操作材料。

3、幼兒已有使用天平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天平稱量,感受不同物體的重量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天平,啟發(fā)幼兒講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用天平稱水果,實際感受水果之間的重量關系。

3、教師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稱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重量關系。

4、引導幼兒觀察、了解三種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推導、理解西瓜和蘋果之間的重量關系。

二、引導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受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游戲"那組找得又對又快"。

三、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第39頁《判斷推理》中"給一樣重的打勾"和"蹺蹺板"的練習。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蹺蹺板》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2--3種物體的輕重。

2、初步學習運用等量替換的方法感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學習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天平1臺,玩具水果,教學掛圖二。

2、形狀不同的積木若干,幼兒用書第39頁的操作材料。

3、幼兒已有使用天平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天平稱量,感受不同物體的重量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天平,啟發(fā)幼兒講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用天平稱水果,實際感受水果之間的重量關系。

3、教師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稱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重量關系。

4、引導幼兒觀察、了解三種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推導、理解西瓜和蘋果之間的重量關系。

二、引導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受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游戲"那組找得又對又快"。

三、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第39頁《判斷推理》中"給一樣重的打勾"和"蹺蹺板"的練習。

活動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現(xiàn)在出了一個問題: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蹺蹺板,那你怎樣把爸爸翹起來呢?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fā)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fā)言。有的同學說可以自己報一塊大石頭,或者再找一個伙伴。這個時候,我強調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東西,或者找一個同學。這樣同學們的思維就只能從爸爸,自己和蹺蹺板身上進行找了。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huán)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下面的解決問題:利用杠桿尺怎樣能夠將另一側進行翹起。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紛紛進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給出的問題是在位置3處,掛3個鉤碼,問在另一側掛幾個鉤碼才能夠將另一側的鉤碼進行翹起。在操作的過程周中,學生在另一側的掛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一個位置過一個,有的三三兩兩的掛。總之他們的將我提出的問題解決。但是這現(xiàn)象進行總結量化的時候就較為的復雜。而學生不需要進行這樣的復雜的學習。至少不是全部需要這樣復雜的探究?,F(xiàn)在看來,可以在指導實驗的時候,指導個別現(xiàn)在的同學進行計算,然后進行匯報得出結論。或者再探究之前將這個問題簡化:比如在另一側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掛鉤嗎,要求掛一位置,要么2位置,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明確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較為簡單的要求,但是實際操作較為復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操作。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學生進行進行較為長時間的操作,學生的實驗跨越兩節(jié)課。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進行更為優(yōu)化的安排效果會更好的。

幼兒百科:蹺蹺板,在民間中,壓翹板是一種健身體育項目;其趣味性強深受朝鮮族及俄羅斯族等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喜愛。

相關推薦

  • 2020幼兒園小班教案《蹺蹺板》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蹺蹺板》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處,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蹺蹺板》含反思...
    2020-11-02 閱讀全文
  • 玩蹺蹺板教案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為了將學生的效率提上來,老師會準備一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玩蹺蹺板教案,帶給大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教學...
    2024-09-25 閱讀全文
  • 大班數(shù)學教案《蹺蹺板》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2--3種物體的輕重。 2、初步學習運用等量替換的方法感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學習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有興趣參...
    2019-12-23 閱讀全文
  • 藝術活動《蹺蹺板》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目標來看此次活動,目標: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強弱變化,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我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感受三拍子音樂的旋律變化,但是對強弱的變化就有點忽略了,也是感到有點困惑的地方不知...
    2020-11-2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蹺蹺板》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2--3種物體的輕重。 2、初步學習運用等量替換的方法感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學習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
    2020-11-23 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蹺蹺板》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處,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蹺蹺板》含反思...

2020-11-02 閱讀全文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為了將學生的效率提上來,老師會準備一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玩蹺蹺板教案,帶給大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教學...

2024-09-25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2--3種物體的輕重。 2、初步學習運用等量替換的方法感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學習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有興趣參...

2019-12-23 閱讀全文

從本次活動的目標來看此次活動,目標: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強弱變化,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我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感受三拍子音樂的旋律變化,但是對強弱的變化就有點忽略了,也是感到有點困惑的地方不知...

2020-11-28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2--3種物體的輕重。 2、初步學習運用等量替換的方法感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學習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

2020-11-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