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幼兒園小班綜合活動教案:毛毛蟲的故事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幼兒園小班綜合活動方案 幼兒園小班活動教案 幼兒園活動小班教案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yīng)。然而,絕大多數(shù)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設(shè)計了活動《毛毛蟲》。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小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同時又能讓幼兒物體的數(shù)量可以用數(shù)字來表示,使幼兒在一邊游戲一邊講述的過程中,充分理解故事,正確的理解數(shù)字的含義,說出物體的總數(shù),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引導幼兒學說量詞:個、根、顆、塊、片;學說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支黃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樹葉。并能理解幾個事物可以用數(shù)字來表示,初步感受數(shù)字所代表的意義。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中事物的興趣,樂意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的秘密。

活動準備:

1、電子白板課件2、幼兒已看過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 【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3、 每人一塊絲巾。

活動過程:

一、律動"毛毛蟲熱身操",激發(fā)興趣。

師:"毛毛蟲們,跟著毛毛蟲媽媽到草地上去玩好嗎?","讓毛毛蟲們和媽媽一起來跳個舞吧"。

(出示草地,點擊音樂。)(師、幼隨音樂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二、播放課件《毛毛蟲》,幫助理解故事內(nèi)容。

1、講述故事第2段,讓幼兒理解故事,理解1個蘋果可以用1來表示。

(1)師:"毛毛蟲的肚子餓了,第一天,它會在樹林里找到什么呢?"(放課件第一張:課件中,我用了透視鏡的效果,讓幼兒跟著一起尋找,來調(diào)動幼兒的興趣。

讓幼兒學說:它看見了一個紅蘋果。

并播放第二張課件,一個紅蘋果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在其中,我用了容器的設(shè)置,讓幼兒在1、2、3、4、5中選擇。)(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吃掉蘋果。增加幼兒游戲的真實性。(播放第三張課件:講述"啊嗚、啊嗚"大口吃掉時,采用了前置后置的效果,讓幼兒感受一個蘋果到半個蘋果到一個蘋果核)。

2、講述故事第3段,讓幼兒理解故事,理解2個蘋果可以用2來表示。

(1)師:"第二天,它又會在樹林里找到什么呢?"(放課件第四張:課件中,我再次用了透視鏡的效果,讓幼兒跟著一起尋找,來調(diào)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學說:它看見了兩根黃香蕉。

并播放第五張課件,兩根黃香蕉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在其中,我用了容器的設(shè)置,讓幼兒在1、2、3、4、5中選擇。)(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吃掉香蕉。增加幼兒游戲的真實性。(播放第六張課件:講述"啊嗚、啊嗚"大口吃掉時,采用了前置后置的效果,讓幼兒感受香蕉慢慢的吃完)。

3、播放課件第七張,讓幼兒觀察圖片,自己來講述圖片內(nèi)容,理解3棵葡萄可以用3來表示。

(1)師:"第三天,它又會在樹林里找到什么呢?"(放課件第七張:課件中,我再次用了透視鏡的效果,讓一個幼兒跟著動手尋找,來調(diào)動幼兒的興趣。)并讓幼兒學說通過圖片,會說:它看見了3顆紫葡萄。(同時強調(diào)要用"顆"來說,讓幼兒使用正確的量詞。)并播放第八張課件,三顆紫葡萄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在其中,我用了容器的設(shè)置,讓幼兒在1、2、3、4、5中選擇。讓個別幼兒來選答案,調(diào)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與互動性)(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吃掉紫葡萄。增加幼兒游戲的真實性。(播放第九張課件:講述"啊嗚、啊嗚"大口吃掉時,采用了前置后置的效果,讓幼兒感受葡萄慢慢的吃完)。

4、播放課件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張,讓幼兒觀察圖片,自己來講述圖片內(nèi)容,理解幾個東西就可以用幾來表示。

過程同上面的分段講述雷同。

5、播放課件,回顧故事內(nèi)容,同時鞏固數(shù)字所代表的意義。

(教師指著課件第十六張)師:"毛毛蟲吃了一個紅蘋果、兩根黃香蕉、三顆紫葡萄、四塊巧克力、五片綠樹葉,看這兒有數(shù)字1、2、3、4、5,請你把它放在和它數(shù)量一樣的東西上,如果是1.我就把它放在1個紅蘋果上,那2放哪兒呢?3呢?4?5?"(請小朋友上來放在相應(yīng)的位子上。)(在這個課件中,我設(shè)置了容器,如果不對,數(shù)字就不會移過去)。

6、播放課件第十七、十八張。教師講述故事。

師:"毛毛蟲趴在葉子上把自己怎么樣?它做了什么?"(引導幼兒認識:蛹)師:"最后毛毛蟲變成了什么?"它說了什么話呢?"7、播放課件第十九張。(在課件中插入了毛毛蟲變蝴蝶的科學視屏)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毛毛蟲是怎么變成蝴蝶的?"(播放視頻,在播放的時候?qū)λ膫€環(huán)節(jié),毛毛蟲--吃樹葉--結(jié)蛹--蝴蝶出來進行拍照)。

幼兒觀看后,把拍的照安照順序放出來,讓幼兒對毛毛蟲怎樣變成蝴蝶有一個科學地清楚地認識。

三、完整欣賞故事。讓幼兒對故事有一個完整地印象。(教師邊播放錄音故事,邊放課件)四、模仿毛毛蟲變蝴蝶,增添情趣。

1、師:"毛毛蟲們,你們吃飽了累嗎?讓我們休息吧!"(幼兒自己將絲巾披在身上變成蛹,然后聽音樂慢慢變成蝴蝶飛起來。)2、師:"蝴蝶們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戲吧!"(師生聽音樂做蝴蝶飛出活動室。)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yīng)。然而,絕大多數(shù)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根據(jù)活動主題設(shè)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就是活動之一。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小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使幼兒在一邊游戲一邊講述的過程中,充分理解故事,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引導幼兒學說量詞:個、支、片;學說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支黃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樹葉。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活動的興趣,樂于參加文學活動,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蘋果一個、香蕉二支、樹葉三片(布置成蘋果園、香蕉園、小樹林的場景),紗巾一條。

2、幼兒已看過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

3、錄音機、音樂磁帶。

4、自制故事圖書。

活動過程:

一、律動“毛毛蟲熱身操”,激發(fā)興趣。

師:“毛毛蟲們,跟著姐姐到草地上去玩好嗎?”,“讓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跳個舞吧”。

(師、幼隨音樂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

二、游戲“毛毛蟲的故事”,幫助理解。

師:“毛毛蟲的肚子餓了,讓我們一起去找吃的東西吧?!?/p>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情境進行游戲,邊活動邊講述,提示幼兒正確使用量詞:個、

支、片)。

1、第一天,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蘋果園里,每條毛毛蟲吃一個蘋果。

(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蘋果園”,將一個蘋果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做一邊

說:“我找到了一個紅蘋果,啊唔啊唔吃掉了。”)

2、第二天,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香蕉園里,每條毛毛蟲吃兩支香蕉。

(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香蕉園”,將二支香蕉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做一邊

說:“我找到了二支黃香蕉,啊唔啊唔吃掉了?!保?/p>

3、第三天,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小樹林里,每條毛毛吃三片小樹葉。

(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小樹林”,將三片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做一邊

說:“我找到了三片綠樹葉,啊唔啊唔吃掉了?!保?/p>

三、結(jié)合游戲經(jīng)驗,大膽講述故事。

1師:“毛毛蟲們你們吃飽了嗎?能告訴大家這三天你吃了些什么嗎?”

(引導幼兒自由地進行交流。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

2、(出示自制的圖書)師:“姐姐編了一個故事,名字就叫《毛毛蟲的故事》,寶寶

們想不想聽呀?”

(引導幼兒邊看圖書畫面邊完整地聽故事,在故事的結(jié)尾部分之前插進提問:毛毛

蟲們你們吃飽了會怎么樣呢?將來會變成什么呀?)

3、師、幼一起完整地講述故事。

四、模仿毛毛蟲變蝴蝶,增添情趣。

1、師:“毛毛蟲們,你們累嗎?讓我們休息吧!”

(幼兒自己將絲巾披在身上變成蛹,然后聽音樂慢慢變成蝴蝶飛起來。)

2、師:“蝴蝶們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戲吧!”

(師生聽音樂做蝴蝶飛出活動室。)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反應(yīng)。然而,大多數(shù)幼兒可能并不知道毛毛蟲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設(shè)計了主題活動“毛毛蟲”,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小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使幼兒在一邊游戲一邊講述的過程中,理解故事,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游戲活動,了解《毛毛蟲的故事》的大意。

2.學說量詞:個、根、片。學說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根黃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樹葉。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蘋果一個、香蕉兩根、樹葉三片(布置成蘋果園、香蕉園、小樹林的場景),紗巾一條。

2.幼兒已看過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

3.錄音機,音樂磁帶,自制故事圖書。

活動過程

一、律動:毛毛蟲熱身操

師:毛毛蟲們,跟著姐姐到草地上去玩好嗎?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跳個舞吧。師、幼隨音樂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

二、情景游戲:毛毛蟲的故事

師:毛毛蟲的肚子餓了,讓我們一起去找吃的東西吧。

1.毛毛蟲的第一天。毛毛蟲姐姐(師):毛毛蟲和姐姐一起來到蘋果園,每條毛毛蟲吃一個蘋果。幼兒“爬”到“蘋果園”,將一個蘋果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貼一邊說:我找到了一個紅蘋果,啊嗚啊嗚吃掉了。

2.毛毛蟲的第二天。師: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香蕉園里,每條毛毛蟲吃兩根香蕉。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香蕉園”,將兩根香蕉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貼一邊說:我找到了兩根黃香蕉,啊嗚啊嗚吃掉了。

3.毛毛蟲的第三天。師: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小樹林里,每條毛毛蟲吃三片小樹葉。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小樹林",將三片樹葉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做一邊說:我找到了三片綠樹葉,啊嗚啊嗚吃掉了。

三、結(jié)合游戲經(jīng)驗講故事

1.自由交流。師:毛毛蟲,你們吃飽了嗎?能說說這三天吃了什么嗎?幼兒在交流中學說“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根黃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樹葉”。

2.讀大圖書。出示自制的圖書,師:姐姐編了一個故事,名字是《毛毛蟲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呀?幼兒邊看圖書畫面邊聽教師完整地講故事。

3.提問。師:毛毛蟲們你們吃飽了會怎么樣,將來會變成什么呀?

四、表演游戲:毛毛蟲變蝴蝶

師:毛毛蟲吃飽了,也累了。讓我們休息吧!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將紗巾披在身上變成蛹,然后聽音樂慢慢變成蝴蝶飛起來。師:蝴蝶們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戲吧!師生聽音樂做蝴蝶飛的動作出活動室。

幼兒園《毛毛蟲的故事》教案


小班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yīng)。然而,絕大多數(shù)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根據(jù)活動主題設(shè)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就是活動之一。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小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使幼兒在一邊游戲一邊講述的過程中,充分理解故事,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引導幼兒學說量詞:個、支、片;學說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支黃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樹葉。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活動的興趣,樂于參加文學活動,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蘋果一個、香蕉二支、樹葉三片(布置成蘋果園、香蕉園、小樹林的場景)紗巾一條。

2、幼兒已看過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

3、錄音機、音樂磁帶。

4、自制故事圖書。

活動過程:

一、律動“毛毛蟲熱身操”;,激發(fā)興趣。

師:“毛毛蟲們,跟著姐姐到草地上去玩好嗎?”;,“讓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跳個舞吧”;。

(師、幼隨音樂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

二、游戲“毛毛蟲的故事”;,幫助理解。

師:“毛毛蟲的肚子餓了,讓我們一起去找吃的東西吧?!?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情境進行游戲,邊活動邊講述,提示幼兒正確使用量詞:個、 支、片)。

小班語言教案:毛毛蟲的故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初步知道毛毛蟲變成蝴蝶的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學會量詞“根”;“串”;“?!?“片”;,會用“我找到了……”;的句型與同伴交流。

3、讓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毛毛蟲頭飾一個。

2、超過幼兒數(shù)量的蘿卜、葡萄、糖、樹葉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提問:“小朋友們誰愿意告訴我,你最喜歡吃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2、老師小結(jié)并引出話題:“哇,小朋友們愛吃的東西可真多呀!”;

“今天啊,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條毛毛蟲,這條毛毛蟲可好玩了,他到底好玩在哪里呢?讓我們來聽一聽《毛毛蟲的故事》!”;

二.幼兒理解故事

1、幼兒聽錄音。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故事里的毛毛蟲好玩嗎?”;

“故事里哪些地方最好玩?”;

2、幼兒聽老師講述故事。

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小朋友們,故事里的毛毛蟲到底吃了些什么東西呀?”;

“毛毛蟲吃飽了想干什么了呢?”;

“毛毛蟲睡醒了,它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什么了?”;

三.游戲

1、請小朋友到教室里找事物,找到以后和小朋友交流,自己找到了什么。

2、請個別小朋友來介紹自己找到的食物,并且提醒小朋友用完整的語言說出

來。

“小朋友們都找到了好吃的,我也找到了。我找到了一根紅紅的蘿卜。你們

找到了什么樣的東西呢?”;

3、和小朋友們一起表演故事。

幼兒園小班手印畫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第一次教學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印畫、拖畫表現(xiàn)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感受邊印畫邊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黃紅顏料、擦手巾、圍兜、袖套、課件(毛毛蟲的故事)、背景圖(草地)。

三、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毛毛蟲的故事》,讓幼兒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提問:毛毛蟲的身體是怎么變化的?后來變成了什么?

2.教師邊講故事邊示范如何用手指進行印畫,重點引導幼兒印畫毛毛蟲的身體及拖畫蝴蝶的翅膀。

3.請個別幼兒嘗試進行印畫。

4.幼兒自由印畫。

1)提出要求:

A.不和同伴擠在一起。

B.使用顏料注意衛(wèi)生,用毛巾擦手。

2)幼兒進行印畫,教師指導幼兒印畫毛毛蟲注意點和點的連接及蝴蝶翅膀與身體的銜接。

5.以音樂《蝴蝶飛》為背景結(jié)束游戲活動。

反思:

活動時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借助故事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幼兒對故事十分感興趣,在觀看課件時能發(fā)現(xiàn)到毛毛蟲的身體變化,并結(jié)合故事的內(nèi)容進行印畫。同時背景音樂的氛圍能以毛毛蟲的生長過程進行變換,烘托情境。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進行印畫。多數(shù)幼兒在印畫時能較好地銜接毛毛蟲的身體(即點與點的銜接),最后在毛毛蟲的基礎(chǔ)上完整地印畫出蝴蝶。在課堂實踐中出現(xiàn)以下幾點不足:

1.有的幼兒在印畫毛毛蟲身體時,點連接得太長,比例不太協(xié)調(diào)。也出現(xiàn)了點和點沒有連接起來的現(xiàn)象。

2.印畫蝴蝶身體有一定難度,除了要先印畫毛毛蟲的身體還要拖畫蝴蝶的翅膀。有部分幼兒完成的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幼兒作品完成的成就感。

3.游戲的成分還比較不夠,沒有很充分地體現(xiàn)邊印畫邊游戲的過程。

調(diào)整方向:

1.在下次活動過程中,將游戲融入于幼兒的印畫過程,增設(shè)毛毛蟲身體變化的行進路線的背景,讓幼兒以毛毛蟲的角色,在音樂中充分地體驗邊游戲邊印畫的快樂。

2.降低目標(蝴蝶畫法)的技能:取消拖畫的環(huán)節(jié),直接用拇指印畫蝴蝶的翅膀,一次成形。避免拖畫的繁瑣與拖沓,使印畫過程簡單化,讓幼兒充分體驗印畫帶來的輕松與快樂。

第二次教學

一、活動目標:(同第一次教學)

二、活動準備:(同第一次教學)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講述《毛毛蟲的故事》結(jié)合課件讓幼兒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提問:毛毛蟲的身體是怎么變化的?后來變成了什么?

2.結(jié)合故事,邊游戲邊進行印畫。

師:今天你們也來當毛毛蟲,一起去旅行吧。

1)提出要求:

A.點和點要盡量銜接好。

B.使用顏料注意衛(wèi)生,用毛巾擦手。

2)教師帶領(lǐng)幼兒在音樂中以游戲的形式,根據(jù)背景圖中故事內(nèi)容的發(fā)展:毛毛蟲吃蘋果→吃梨子→吃葉子→睡覺→變蝴蝶(毛毛蟲的生長變化過程),隨著音樂邊行進邊印畫,教師指導幼兒印畫毛毛蟲注意點和點的連接及印畫蝴蝶的翅膀。

3.以音樂《蝴蝶飛》為背景結(jié)束活動。

反思:

在作畫過程中,教師按原先預(yù)設(shè)的游戲行進路線,逐一布置好背景圖,讓幼兒隨教師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邊游戲邊作畫。但幼兒無法根據(jù)教師設(shè)定的路線進行,直接在背景圖上作畫。究其原因可能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影響:1.幼兒年齡特點的關(guān)系。2.課件的出示及教師一開始的直接示范使幼兒形成思維定式。3.背景圖張貼得較為接近。所以有以下兩個問題:

1.印畫毛毛蟲身體時,點連接得太長,比例不太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象仍有出現(xiàn)。

2.由于幼兒印畫技能的缺乏,幼兒完成作品的情況不佳。

調(diào)整方向:

思考:行進式游戲的方法是否就能體現(xiàn)游戲的作用?對于幼兒繪畫技能有否幫助?是應(yīng)該側(cè)重于幼兒的表現(xiàn)還是游戲過程?是否應(yīng)為了游戲而游戲?

1.考慮到行進游戲形式(即邊游戲邊作畫)中毛毛蟲畫法技能的重復(fù)、作畫過程的中斷,因此將行進式游戲的形式進行更改,仍讓幼兒自由進行表現(xiàn)。

2.為了避免幼兒印畫表現(xiàn)蝴蝶時比例的不協(xié)調(diào)(身體較長,翅膀較小),因此將課件故事中毛毛蟲的形態(tài)加以修改(點的連接減少,不隨故事的發(fā)展而增長)。

3.繪畫的要求要體現(xiàn)表現(xiàn)蝴蝶的特征時注意比例協(xié)調(diào)。翅膀的印畫除了用拇指還可用其他方式來表現(xiàn)。

第三次教學

一、活動目標:

1.對手印畫感興趣,嘗試用手印畫表現(xiàn)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體驗游戲中印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同第一次教學)

三、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毛毛蟲的故事》,讓幼兒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提問:毛毛蟲開始是什么樣的?最后變成了什么?

2.教師結(jié)合故事印畫毛毛蟲的身體,引導幼兒觀察蝴蝶身體與翅膀的關(guān)系,啟發(fā)幼兒思考如何把毛毛蟲變成漂亮的蝴蝶。

3.請個別幼兒嘗試進行印畫蝴蝶。

師:看看誰的毛毛蟲能變出最漂亮的蝴蝶。

4.幼兒自由進行印畫。

1)提出要求:

A.毛毛蟲的身體要連接好,不斷開。

B.兩邊的翅膀要一樣大。

2)幼兒進行印畫,教師指導幼兒印畫毛毛蟲注意點和點的連接及蝴蝶翅膀的對稱,感受游戲情境中印畫的快樂。

5.以音樂《蝴蝶飛》為背景游戲結(jié)束活動。

反思:

活動中表現(xiàn)蝴蝶翅膀的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將教師的示范變?yōu)樽層變鹤约核伎加檬值哪牟糠诌M行印畫,這樣更加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及寬松的環(huán)境中能較為自由地進行表現(xiàn),作品也相對較有自己的個性。多數(shù)幼兒能說出用手的其他部位來表現(xiàn)蝴蝶的翅膀,如拇指、手掌、掌側(cè)等,表現(xiàn)出來的蝴蝶的比例也較為協(xié)調(diào)。操作后穿插的游戲幼兒也能愉快積極地參與,體驗游戲的快樂,經(jīng)過調(diào)整后的形式幼兒易于接受。但仍有不足之處:

1.重點應(yīng)更突出,要引導幼兒感受翅膀和身體比例的關(guān)系。

2.對幼兒的技能不要求達到預(yù)定的目的,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表現(xiàn)。

3.幼兒雖能說出用手的各部分進行印畫,但表現(xiàn)出來的幼兒還是占少數(shù),個別能用掌側(cè)進行表現(xiàn)。多數(shù)還是用拇指印畫蝴蝶翅膀。還可通過延伸活動來讓幼兒繼續(xù)用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蝴蝶特征,讓活動更加飽滿。

附故事:

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有一枚小小的蛋。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蛋里爬了出來。

它要去找一些東西來吃。它爬呀爬,看到樹上有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就啊嗚啊嗚地一口一口吃了下去。

吃完了蘋果,肚子還是好餓。毛毛蟲繼續(xù)爬呀爬,看到樹上有一個又大又黃的梨子,又啊嗚啊嗚地吃了下去。

吃完了梨子,肚子還是好餓。毛毛蟲又繼續(xù)爬呀爬,看到樹上有一片又嫩又綠的葉子,就啊嗚啊嗚地吃了下去。

現(xiàn)在,毛毛蟲覺得舒服多了,不覺得肚子餓了。它不再是一只小毛毛蟲了,是—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蟲。它造了一間小房子,叫做“繭”,把自己包在里頭,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覺。過了不久,毛毛蟲醒來了,它發(fā)現(xiàn)自己跟以前不—樣了,長出了一對漂亮的翅膀,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

相關(guān)推薦

  •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yīng)。然而,絕大多數(shù)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根據(jù)活動主題設(shè)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語言活動...
    2019-12-1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反應(yīng)。然而,大多數(shù)幼兒可能并不知道毛毛蟲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設(shè)計了主題活動“毛毛蟲”,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就是其中之...
    2019-12-1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毛毛蟲的故事》教案 小班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yīng)。然而,絕大多數(shù)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根據(jù)活動主...
    2020-03-06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手印畫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第一次教學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印畫、拖畫表現(xiàn)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感受邊印畫邊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黃紅顏料、擦手巾、圍兜、袖套、課件(毛毛蟲的故事)、背景圖(草地)。 三、...
    2019-12-2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綜合活動:《想變蝴蝶的毛毛蟲》 活動目標: 1、在教師啟發(fā)提問下,初步講述故事,知道蝴蝶是由什么變成的。 2、教育幼兒不挑食,好好吃飯。 3、練習爬,促進幼兒協(xié)調(diào)性。 活動準備: 1、教師用于表演故事的道具(毛線襪,用卡紙制作的食物...
    2019-12-12 閱讀全文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yīng)。然而,絕大多數(shù)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根據(jù)活動主題設(shè)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語言活動...

2019-12-17 閱讀全文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反應(yīng)。然而,大多數(shù)幼兒可能并不知道毛毛蟲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設(shè)計了主題活動“毛毛蟲”,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就是其中之...

2019-12-17 閱讀全文

小班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yīng)。然而,絕大多數(shù)幼兒并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根據(jù)活動主...

2020-03-06 閱讀全文

第一次教學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印畫、拖畫表現(xiàn)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感受邊印畫邊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黃紅顏料、擦手巾、圍兜、袖套、課件(毛毛蟲的故事)、背景圖(草地)。 三、...

2019-12-27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在教師啟發(fā)提問下,初步講述故事,知道蝴蝶是由什么變成的。 2、教育幼兒不挑食,好好吃飯。 3、練習爬,促進幼兒協(xié)調(diào)性。 活動準備: 1、教師用于表演故事的道具(毛線襪,用卡紙制作的食物...

2019-12-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