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4-05-30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平方公式課件 平方課件完全平方公式課件匯編。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在這里為您搜羅并整理了“完全平方公式課件”的相關資料敬請查看,這可以幫助你解決困惑。為了教學更有順利,老師會需要提前準備教案課件,本學期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師要嚴格按照教案要求進行教學從而增強教學效力。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數(sh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已經(jīng)掌握單項式乘法、多項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礎上的拓展,對以后學習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及圖形面積計算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節(jié)課是繼乘法公式的內容的一種升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是由多項式乘多項式而得到的,同時又為下一節(jié)課打下了基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與歸納能力,體會到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和轉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二、學情分析
多數(shù)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shù)學化能力有限,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解釋、推導過程、結構特點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學中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動手操作,突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過程,自主探索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形式,并用語言表述其結構特征,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數(shù)學化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利用添括號法則靈活應用乘法公式。
過程與方法
利用去括號法則得到添括號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多方位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添括號法則,進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
教學難點
在多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中適當添括號達到應用公式的目的.
五、教學方法
思考分析、歸納總結、練習、應用拓展等環(huán)節(jié)。
六、教學過程設計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請同學們完成下列運算并回憶去括號法則.
(1)4+(5+2) (2)4-(5+2) (3)a+(b+c) (4)a-(b-c)去括號法則:
去括號時,如果括號前是正號,去掉括號后,括號里的每一項都不改變符合;如果括號前是負號,去掉括號后,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合.
也就是說,遇“加”不變,遇“減”都變.
二、探究新知
把上述四個等式的左右兩邊反過來,又會得到什么結果呢?
(1) 4+5+2=4+(5+2) (2)4-5-2=4-(5+2)
(3) a+b+c =a+(b+c)(4)a-b+c=a-(b-c)
左邊沒括號,右邊有括號,也就是添了括號,同學們可不可以總結出添括號法則來呢?
(學生分組討論,最后總結)
添括號法則是:
添括號時,如果括號前面是正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符號;如果括號前面是負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
也是:遇“加”不變,遇“減”都變.
請同學們利用添括號法則完成下列練習:
1.在等號右邊的括號內填上適當?shù)捻棧?/p>
(1)a+b-c=a+( ) (2)a-b+c=a-( )
(3)a-b-c=a-( ) (4)a+b+c=a-( )
判斷下列運算是否正確.
(1)2a-b-=2a-(b-) (2)m-3n+2a-b=m+(3n+2a-b)
(3)2x-3y+2=-(2x+3y-2) (4)a-2b-4c+5=(a-2b)-(4c+5)
總結:添括號法則是去括號法則反過來得到的,無論是添括號,還是去括號,運算前后代數(shù)式的值都保持不變,所以我們可以用去括號法則驗證所添括號后的代數(shù)式是否正確.
三、新知運用
有些整式相乘需要先作適當?shù)淖冃危缓笤儆霉?,這就需要同學們理解乘法公式的結構特征和真正內涵.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完成下列計算.
例:運用乘法公式計算
(1)(x+2y-3)(x-2y+3) (2)(a+b+c)2
(3)(x+3)2-x2 (4)(x+5)2-(x-2)(x-3)
四.隨堂練習:
1.課本P111練習
2.《學案》101頁——鞏固訓練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和體會?
我們學會了去括號法則和添括號法則,利用添括號法則可以將整式變形,從而靈活利用乘法公式進行計算.
我體會到了轉化思想的重要作用,學數(shù)學其實是不斷地利用轉化得到新知識,比如由繁到簡的轉化,由難到易的轉化,由已知解決未知的轉化等等.
六、檢測作業(yè)
習題14.2: 必做題: 3 、4 、5題
選做題:7題
知識梳理,教學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以問題驅動,層層深入。
歸納總結,提升課堂效果。
作業(yè)檢測,檢測目標的達成情況。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2
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jié)內容在全書及章節(jié)的地位:《完全平方公式》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八節(jié)的內容。本課為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多項式的乘法,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多項式相乘法則和圖形解釋而得到完全平方公式,進而理解和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對以后學習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數(shù)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shù)學思想、數(shù)學意識,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滲透換元思想和數(shù)形結合思想 。
二、 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證明。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感和推理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對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語言表述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
三、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過程;結構特點與公式的應用
難點:完全平方公式結構特點及其應用
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將知識形象化、生動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教學中逐步設置疑問,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知識全過程。
(3)由易到難安排例題、練習,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3
(2)思考:如何更簡單迅捷地進行各種乘法公式的運算?[。
(1)(2)(3)(4)。
2、計算:
(1)(2)。
由反之。
反之。
1、填空:
(1)(2)(3)。
(4)(5)。
(6)。
(7)若,則k=。
例1計算:1.2.
現(xiàn)在我們從幾何角度去解釋完全平方公式:
從圖(1)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邊長是a+b,
它是由兩個小正方形和兩個矩形組成,所以。
大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這四個圖形的面積之和。
則s==。
即:
如圖(2)中,大正方形的邊長是a,它的面積是;矩形dcge與矩形bchf是全等圖形,長都是,寬都是,所以它們的面積都是;正方形hcgm的邊長是b,其面積就是;正方形afme的邊長是,所以它的面積是。從圖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emf的面積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積減去兩個矩形dcge和bchf的面積再加上正方形hcgm的面積。也就是:(a-b)2=。這也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例2.計算:。
(1)(2)。yJS21.com
變式訓練:
(1)(2)。
(3)(4)(x+5)2–(x-2)(x-3)。
(5)(x-2)(x+2)-(x+1)(x-3)(6)(2x-y)2-4(x-y)(x+2y)。
拓展:1、(1)已知,則=。
(2)已知,求________,________。
(3)不論為任意有理數(shù),的值總是()。
a.負數(shù)b.零c.正數(shù)d.不小于2。
2、(1)已知,求和的值。
(2)已知,求的值。
(3)。已知,求的值。
1、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在做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符號問題和正確認識a、b表示的意義,它們可以是數(shù)、也可以是單項式,還可以是多項式,所以要記得添括號。
2、解題技巧:在解題之前應注意觀察思考,選擇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要學會優(yōu)化選擇。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4
重點、難點根據(jù)公式的特征及問題的特征選擇適當?shù)墓接嬎?
教學過程
一、議一議
1.邊長為(a+b)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2.邊長分別為a、b拍的兩個正方形面積和是多少?
3.你能比較(1)(2)的結果嗎?說明你的理由.師生共同討論:學生回答(1)(a+b) (2)a +b (3)因為(a+b) = a +2ab+b ,所以 (a+b) -(a +b )=a +2ab+b -a -b =2ab,即(1)中的正方形面積比(2)中的正方形面積大.
二、做一做
例1. 利用完全平方式計算1. 102 。
2. 197 師:要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則要創(chuàng)設符合公式特征的兩數(shù)和或兩數(shù)差的平方,且計算盡可能簡便.學生活動:在練習本上演示此題.讓學生敘述
教師板書.解:1.102 =(100+2) 2.197 =(200-3) =100 +2 lOO 2+2, =200 -2 2O0 3十3 ,=10000+400+4 =40000-1200+9 =10404 =38809 例2.計算:1.(x-3) -x
2.(2a+b- )(2a-b+ )師生共同分析:1中(x-3) 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學生動筆解答第1題.教師根據(jù)學生解答情況,板書如下:解:1. (x-3) -x = x +6x+9-x =6x+9師問:此題還有其他方法解嗎?引導學生逆用平方差公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活動:分小組討論第(2)題的解法.此題學生解答,難度較大.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加法結合律,為使用公式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小組交流派代表進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師板書解題過程.解:2. (2a+b- )(2a-b+ )=[2a+(b- )][2a-(b- )]=(2a) -(b- ) =4a -(b-3b+ )=4a -b +3b-
三、試一試
計算:
1. (a+b+c)
2. (a+b) 師生共同分析:對于1要把多項式完全平方轉化為二項式的完全平方,要使用加法結合律,為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創(chuàng)造條件.如(a+b+c) =[a+(b+c)] 對于(2)可化為(a+b) =(a+b)(a+b) .學生動筆:在練習本上解答,并與同伴交流你的做法.學生敘述。
教師板書.解:1. (a+b+c) =[a+(b+c)] =(a+b) +2(a+b)c+ c = a +2ab+b +2ac+2bc+c = a +b +c +2ab+2ac+2bc
四、隨堂練習
P38 1
五、小結
本節(jié)課進一步學習了完全平方公式,在應用此公式運算時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首先要熟記公式和公式的特征,不能出現(xiàn)(ab) = a b 的錯誤,或(ab) = a ab+b (漏掉2倍)等錯誤.2.要能根據(jù)公式的特征及題目的特征靈活選擇適當?shù)墓接嬎?3.用加法結合律,可為使用公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利用了這種方法,可以把多項式的完全平方轉化為二項式的完全平方.
六、作業(yè)
課本習題1.14 P38 1、2、3.
七、教后反思
1.9 整式的除法第一課時 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教學目標1.經(jīng)歷探索單項式除法的法則過程,了解單項式除法的意義.
2.理解單項式除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除以單項式運算.重點、難點重點: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難點: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的理解.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5
(1)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學,共同計算,以下是他們的計算過程,請判斷他們的計算是否正確,不正確的請指出錯在哪里.
甲的計算過程是:原式
乙的計算過程是:原式
丙的計算過程是:原式
丁的計算過程是:原式
(2)想一想, 與 相等嗎?為什么?
與 相等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后,回答問題.
【教法說明】 練習二是一組數(shù)字計算題,使學生體會到公式的用途,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起到加深理解公式的作用.練習三第(l)題實際是課本例4,此題是與平方差公式的綜合運用,難度較大.通過給出解題步驟,讓學生進行判斷,使難度降低,學生易于理解,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類題的結構特征,掌握解題方法.通過完成第(2)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 與 之間的相等關系,同時加深理解代數(shù)中“a”具有的廣泛意義.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并從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概括、猜想等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邏輯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2、體會公式的發(fā)現(xiàn)和推導過程,理解公式的本質,從不同的層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會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形結合意識。
4、在學習中使學生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感愛數(shù)學的內在美。
教學重點:
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來源及其結構特點,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公式及其特點;
2、會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
會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運算
教學方法:
探索討論、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思考
活動內容:復習已學過的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公式的結構特點:左邊是兩個二項式的乘積,即兩數(shù)和與這兩數(shù)差的積。
右邊是兩數(shù)的平方差。
2、應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項:弄清在什么情況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二、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提出問題:
一塊邊長為a米的正方形實驗田,由于效益比較高,所以要擴大農(nóng)田,將其邊長增加b米,形成四塊實驗田,以種植不同的新品種(如圖)。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實驗田的總面積,并進行比較。
三、初識完全平方公式
活動內容:
1、通過多項式的乘法法則來驗證(a+b)2=a2+2ab+b2的正確性。并利用兩數(shù)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導出兩數(shù)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2、引導學生利用幾何圖形來驗證兩數(shù)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3、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點,并用語言來描述完全平方公式。
結構特點:左邊是二項式(兩數(shù)和(差))的平方;
右邊是兩數(shù)的平方和加上(減去)這兩數(shù)乘積的兩倍。
語言描述:兩數(shù)和(或差)的平方,等于這兩數(shù)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這兩數(shù)積的兩倍。
四、再識完全平方公式
活動內容:例1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2x?3)2(2)(4x+5y)2(3)(mn?a)2(4)(—1—2x)2(5)(—2x+1)2
2、總結口訣:首平方,尾平方,兩倍乘積放中央,加減看前方,同加異減。
五、鞏固練習:
1、下列各式中哪些可以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6完全平方公式:
一、學習目標
1、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背景
二、學習重點:會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運算。
三、學習難點: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征并能靈活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四、學習設計
(一)預習準備
(1)預習書p23—26
(2)思考:和的平方等于平方的和嗎?
1、6《完全平方公式》習題
1、已知實數(shù)x、y都大于2,試比較這兩個數(shù)的積與這兩個數(shù)的和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2、已知(a+b)2=24,(a—b)2=20,求:
(1)ab的值是多少?
(2)a2+b2的值是多少?
3、已知2(x+y)=—6,xy=1,求代數(shù)式(x+2)—(3xy—y)的值。
《1、6完全平方公式》課時練習
1、(5—x2)2等于;
答案:25—10x2+x4
解析:解答:(5—x2)2=25—10x2+x4
分析:根據(jù)完全平方公式與冪的乘方法則可完成此題。
2、(x—2y)2等于;
答案:x2—8xy+4y2
解析:解答:(x—2y)2=x2—8xy+4y2
分析:根據(jù)完全平方公式與積的乘方法則可完成此題。
3、(3a—4b)2等于;
答案:9a2—24ab+16b2
解析:解答:(3a—4b)2=9a2—24ab+16b2
分析:根據(jù)完全平方公式可完成此題。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7
重點、難點根據(jù)公式的特征及問題的特征選擇適當?shù)墓接嬎恪?/p>
1.邊長為(a+b)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2.邊長分別為a、b拍的兩個正方形面積和是多少?
3.你能比較(1)(2)的結果嗎?說明你的理由。師生共同討論:學生回答(1)(a+b)(2)a+b(3)因為(a+b)=a+2ab+b,所以(a+b)-(a+b)=a+2ab+b-a-b=2ab,即(1)中的正方形面積比(2)中的正方形面積大。
例1.利用完全平方式計算1.102。
計算:
1.(a+b+c)。
2.(a+b)師生共同分析:對于1要把多項式完全平方轉化為二項式的完全平方,要使用加法結合律,為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創(chuàng)造條件。如(a+b+c)=[a+(b+c)]對于(2)可化為(a+b)=(a+b)(a+b).學生動筆:在練習本上解答,并與同伴交流你的做法。學生敘述。
p381。
本節(jié)課進一步學習了完全平方公式,在應用此公式運算時注意以下幾點。1.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首先要熟記公式和公式的特征,不能出現(xiàn)(ab)=ab的錯誤,或(ab)=aab+b(漏掉2倍)等錯誤。2.要能根據(jù)公式的特征及題目的特征靈活選擇適當?shù)墓接嬎恪?.用加法結合律,可為使用公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利用了這種方法,可以把多項式的完全平方轉化為二項式的完全平方。
課本習題1.14p381、2、3.
1.9整式的除法第一課時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教學目標1.經(jīng)歷探索單項式除法的法則過程,了解單項式除法的意義。
2.理解單項式除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除以單項式運算。重點、難點重點: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難點: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的理解。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8
1、經(jīng)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并從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概括、猜想等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邏輯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2、體會公式的發(fā)現(xiàn)和推導過程,理解公式的本質,從不同的層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會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形結合意識。
4、在學習中使學生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感愛數(shù)學的內在美。
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來源及其結構特點,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公式及其特點;
探索討論、歸納總結。
一、回顧與思考。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公式的結構特點:左邊是兩個二項式的乘積,即兩數(shù)和與這兩數(shù)差的積。
右邊是兩數(shù)的平方差。
2、應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項:弄清在什么情況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二、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提出問題: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實驗田的總面積,并進行比較。
活動內容:
1、通過多項式的乘法法則來驗證(a+b)2=a2+2ab+b2的正確性。并利用兩數(shù)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導出兩數(shù)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2、引導學生利用幾何圖形來驗證兩數(shù)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3、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點,并用語言來描述完全平方公式。
結構特點:左邊是二項式(兩數(shù)和(差))的平方;
右邊是兩數(shù)的平方和加上(減去)這兩數(shù)乘積的兩倍。
語言描述:兩數(shù)和(或差)的平方,等于這兩數(shù)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這兩數(shù)積的兩倍。
2、總結口訣:首平方,尾平方,兩倍乘積放中央,加減看前方,同加異減。
五、鞏固練習:
一、學習目標。
1、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三、學習難點: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征并能靈活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四、學習設計。
(一)預習準備。
(1)預習書p23—26。
(2)思考:和的平方等于平方的和嗎?
1、已知實數(shù)x、y都大于2,試比較這兩個數(shù)的積與這兩個數(shù)的和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2、已知(a+b)2=24,(a—b)2=20,求:
(1)ab的值是多少?
(2)a2+b2的值是多少?
3、已知2(x+y)=—6,xy=1,求代數(shù)式(x+2)—(3xy—y)的值。
1、(5—x2)2等于;
答案:25—10x2+x4。
解析:解答:(5—x2)2=25—10x2+x4。
2、(x—2y)2等于;
答案:x2—8xy+4y2。
解析:解答:(x—2y)2=x2—8xy+4y2。
3、(3a—4b)2等于;
答案:9a2—24ab+16b2。
解析:解答:(3a—4b)2=9a2—24ab+16b2。
完全平方公式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理解兩個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靈活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運算。
在運用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符號演算的能力,提高運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shù)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重點難點
重點
完全平方公式的比較和運用
難點
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點和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內容及作用。
2.計算,除了直接用兩數(shù)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思考后回答:由于兩數(shù)差可以轉化成兩數(shù)和,所以還可以用兩數(shù)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計算,把“”看成加數(shù),按照兩數(shù)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計算,結果是一樣的。
教師歸納:當我們對差與和加以區(qū)分時,兩個公式是有區(qū)別的,區(qū)別是其結果的中間項一個是“減”一個是“加”,注意到區(qū)別有助于計算的準確;另一方面,當我們對差與和不加區(qū)分,全部理解成“加項”時,那么兩個公式從結構上來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結構都是“兩項和的平方,等于它們的平方和,加上它們的積的兩倍?!弊⒁獾剿鼈兊慕y(tǒng)一性,有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點,提高運算的靈活性。
我們學習運算,除了要重視結果,還要重視過程,平時注意訓練運算方法的多樣性,可以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和運用,提高運算過程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從而真正的提高運算能力。
二、新課講解
溫故知新
與,與相等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說理,共同歸納總結出兩條判斷的思路:
1.對原式進行運算,利用運算的結果來判斷;
2.不對原式進行運算,只做適當變形后利用整體的方法來判斷。
思考:與,與相等嗎?為什么?
利用整體的方法判斷,把看成一個數(shù),則是它的相反數(shù),相反數(shù)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們不相等。
總結歸納得到:;
三、典例剖析
例1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認真編寫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必要條件,每名教師都應該投入足夠的精力來制作教案課件。編寫教案需要考慮到全面、詳盡、細致、精準的各個方面,那么教案的具體部分有哪些呢?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使用,我們整理了與“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相關的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篇1
教學內容:
P81—85,例1、例2和練習十四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通過觀察、計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動,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發(fā)現(xiàn)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
⒉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結合平面圖形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估計或計算相關的土地面積。
⒊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⒈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⒉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及計算相關的土地面積
教學課時:2課時
(1)公頃的認識
教學內容:
p.81、82的例1,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積極參與觀察、推算、分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意識,提高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公頃有多大的空間觀念,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單位:
1、板書“面積”,問:面積指的是什么?
(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圖形的大小。)
面積與周長有什么不同?(面積是指的“面”的大小,周長指的是邊的長短。)
分別舉例:書封面的面積和黑板面的面積。
2、指出:面積有大有小,所以需要不同的面積單位。已學過的面積單位(從大到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問:1平方米是多大?(要求學生分別從兩方面考慮: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平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方塊約是1平方米)
繼續(xù)同法復習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復習進率:100
3、估一估:教室地面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一坨一坨地量,估得長約8米,寬約6米
算一算:8×6≈50平方米
(提醒:結果要合乎實際,還要方便計算。)
二、認識公頃:
1、通過預習,大家已經(jīng)知道今天要學新的面積單位:公頃
說說你知道1公頃有多大?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10000平方米)
根據(jù)第一句話算一算:100×100=10000平方米
提醒:以前學習的三個面積單位進率是100,現(xiàn)在新學的公頃和平方米的進率是10000;公頃可以用字母“ha”表示
2、猜一猜:我們的操場面積有1公頃么?為什么?
(操場的長100米多一點,寬大約只有50米,100×50=5000平方米,大約是半公頃。)
板書調查的操場面積:4575平方米
4575平方米=( )公頃
你是怎么想的?(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4位)
繼續(xù)猜:整個學校的占地滿1公頃么?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學生說出的想法合理就行。)
滿2公頃么?為什么?
板書調查好的數(shù)據(jù):13970平方米
問:13970平方米=( )公頃
你是怎么想的?
3、說說你對公頃的認識。(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
我們學校的面積只有1公頃多一點,如果用平方米做單位,很精確,但數(shù)較大,不方便。所以在描述一些地方的時候可以用公頃為單位,這樣更清楚。
4、讀例1的4張圖。
也可請知道有關情況的同學坐一些簡單的介紹。
5、讀書: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以前的面積沒專指“土地”,為什么這里要強調“土地”呢?)說明公頃是個大單位,除了土地之外,沒有什么東西的面積可以用它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讀題后學生列式計算。指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
2、練一練,(1)算出足球場的面積,指導乘11的簡便算法;指導規(guī)范的答題格式。
(2)用剛才算的“50平方米”,算一算,大約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的面積是1公頃。注意“0”的個數(shù)。
3、練習十四。(1)讀題后了解這兩個信息,并換算。指出:在整數(shù)范圍里,平方米換算成公頃就是去掉末尾的4個0,公頃換算成平方米的時候只要在末尾加上4個0;注意進率是10000。
(2)學生獨立填寫,指名交流。
(3)作業(yè):第3、4題
強調幾個面積公式: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
4、講評預習作業(yè)。
(2)平方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p.82、83的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5~7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通過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1平方千米;發(fā)現(xiàn)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說已經(jīng)學過的幾個面積單位,注意從大到小地說。老師板書成:
公頃(紅筆寫)、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問:公頃很特別,說說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其它的面積單位都有“平方”兩字,它沒有;公頃是其中最大的面積單位,用于土地面積;其它的面積單位進率都是100,而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
說說1公頃指的是多大的面積?(要學生熟練地說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
二、學習新知:
1、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個更大的面積單位,是什么?
板書:平方千米
知道1平方千米是多大么?
(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
回憶“1千米”的長度:選兩個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體會相距1千米是較遠的距離。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聯(lián)系實際想一想它的實際大?。?/p>
約200個操場的面積大小……
體會:平方千米是一個最大的面積單位,它一般用于一個城市、省、國家等很大的面積。
2、學習例2:
讀書上的例2,了解“平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補充:
中國的國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包括了領土、內海、領海等。
我們太倉的面積:800.90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538.466平方千米,我們城廂鎮(zhèn)面積:185.01平方千米
指出:我們太倉是一個縣級市,面積大約有近千平方千米。
4、完整的面積單位進率:
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只有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其他的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注意書寫格式、進率換算。
2、練一練: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個數(shù)。再換算。
(2)單位換算,指名說說換算的方法,比較圓明園的面積大小。
(3)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換算方法。
3、練習十四的部分練習:
(1)以江蘇省地圖為參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積。如可以先從山西省地圖中描畫出和江蘇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計剩余部分的面積。估計完后,老師報出確切的數(shù)據(jù),檢驗學生的估算能力。
山西省15.63萬平方千米,湖南省21.18萬平方千米,云南省39.4萬平方千米,海南省3.4萬平方千米
(2)邊說邊比畫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頃、1平方千米
說進率: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頃,100公頃=1平方千米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計算機屏幕:問“為什么不是780平方分米?”
計算機房:一般房間的面積用“平方米”
香港面積:太倉的面積有800多平方千米,香港比太倉大,應該也是“平方千米”;一個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積都要用“平方千米”。
機場跑道:20公頃
4、你知道嗎?
學生讀一讀,了解基本情況。
估一估哪個洲面積最大?然后老師從大到小依次報出各面積,學生記錄。
四、布置作業(yè)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篇2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xiàn)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shù),進一步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
2、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shù)量。
二、新授 讀一讀,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3700
師:老師收集了新光服裝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虧情況,列出統(tǒng)計圖。
盈??虧(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教學用正數(shù)與負數(shù)表示盈虧情況的具體意義。
師:通常情況下,盈利用正數(shù)表示,虧損用負數(shù)表示。
表中哪幾個月盈利?哪幾個月虧損?
根據(jù)新光服裝店去年下半年的盈虧情況,填寫下表。
四、練習1、出示情境圖,辨別方向。
2、教學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區(qū)別表示相反方向運動的路程。
小華從學校出發(fā),沿東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華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達公園。
如果把向東走2100米記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記作什么?
師: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記作+2100米嗎?那么向東走2100米記作什么?
3、試一試:
(1) 你會填一填、讀一讀嗎?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 -2接近2,還是接近0?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記錄。你能說一說小明家各項收入和支出的情況嗎?
2、(1)如果張軍向東走30米,記作+30米,那么李剛向西走52,記作(????)米。
(2)如果張軍向北走40米,記作+40米,那么李剛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練習一?第6題。
某市每個季度的平均氣溫如下表。
你能在溫度計上表示出這些溫度嗎?
練習一?第7題。
你能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嗎?
(1)升降機上升8米記作+8米,下降5米記作(???)米。
六、課堂作業(yè) 第3層記作+3層,地面以下第1層記作(???)層,地面以下第2層記作(??)層。
(3)學校舉行自然科學知識競賽,搶答題的評分規(guī)則是答對一題加100分,答錯一題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記作+100分,那么扣10分應記作(??)分。
你能說說存折中紅線框處的數(shù)各表示什么嗎?
媽媽于6月10日又存入元,在存折上應記作(??????)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應記作(????)元。
像零攝氏度以上與零攝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賽的得分和失分,股價的上漲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負數(shù)在生活中應用的資料,下節(jié)課來交流。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篇3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了解負數(shù)產(chǎn)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shù)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shù)表達方法。
2、能用正負數(shù)描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老師收集了某天四個城市的最低溫度資料,并用溫度計顯示。
1、教學用正負數(shù)和0表示幾個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氣溫。
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氣溫是多少度?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氣溫怎樣?
和上海比,北京的氣溫怎么樣?
同時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氣溫圖片。
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
在數(shù)學上怎樣區(qū)分零上3攝氏度和零下3攝氏度的呢?
2、介紹正負數(shù)的讀寫法。
規(guī)定零上3攝氏度記作+3攝氏度或3攝氏度,規(guī)定零下3攝氏度記作-3攝氏度。
“+3”讀作正三,再寫的時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個“+”--正號,“+3”也可以寫成3。“-3”讀作負三,書寫時,只要先寫“-”--負號,再寫3。(板書)
現(xiàn)在,我們可以說那一天上海的氣溫是+3℃,北京的氣溫是-3℃
你還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記錄溫度嗎?
看屏幕上的溫度計,選擇適當?shù)目ㄆe起來。
四、延伸 (卡片上分別寫有+12℃、-12℃、30℃、+30℃、-30℃)
我們一起來當氣象記錄員,一邊聽天氣預報,一邊記錄氣溫。
課件演示:赤道零上40攝氏度,北極零下26攝氏度,南極零下40攝氏度
感知生活中的正數(shù)和負數(shù)。
從上面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區(qū)有溫差,在我國同一地區(qū)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溫差。
出示教科書上的“你知道嗎”
新疆吐魯番是我國還把最低的地區(qū),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以海平面為標準,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六、課堂作業(yè) 度嗎?
小結:用正負數(shù)還可以區(qū)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國家--馬爾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說說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最深處海拔-11034米
(電腦出示有關圖片)像零攝氏度以上與零攝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賽的得分和失分,股價的上漲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負數(shù)在生活中應用的資料,下節(jié)課來交流。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篇4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2、認識公頃、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
3、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體驗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發(fā)現(xiàn)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教學難點:正確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表象。
活動準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發(fā)現(xiàn)如果用于計量面積很大的土地,需要用公頃和平方千米作單位比較方便。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水平。
活動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在括號里填入合適的面積單位。
(1)一張銀行卡的面積大約是40()。
(2)數(shù)學書的封面面積大約是2()。
(3)我們所在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
(4)我校田徑場的面積大約是1()。
2、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面積單位?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
二、揭示課題
面積單位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此之前,同學已經(jīng)學習和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較小的面積單位。在生產(chǎn)、生活中,往往需要度量較大圖形的面積,如:某林業(yè)局要對當?shù)匾粔K沙漠地區(qū)進行綠化,綠化區(qū)域是一個長為5千米、寬為4千米的長方形,他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列式計算,5000×4000=20000000平方米,即面積是兩千萬平方米,用學過的面積單位平方米來表示這個較大的數(shù)不方便,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內容。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與“平方千米”。
三、活動感知1公頃的大小。
1、你認為1公頃到底有多大呢?請你發(fā)揮自己的想像猜一猜。
2、師指出: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算一算:1公頃等于多少平方米?(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公頃是比平方米大得多的面積單位。
3、2公頃有多大呢?5公頃呢?
4、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到底有多大?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例找一找。
5、出示邊長為50米的場地。
(1)這個正方形有1公頃嗎?你是怎么判斷的?
(2)多少個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頃了?你會怎么把它們拼起來呢?
(3)展示各種拼法。
6、出示邊長10米(幾位同學手拉手為邊長)的圖。
(1)這個正方形有多大?
(2)多少個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頃了?你會怎么把它們拼起來呢?
(3)展示各種拼法。
7、你能判斷我們整個學校有多大嗎?你是怎樣判斷的?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我們的教室面積有多大?多少間教室面積大約是1公頃?
8、在我們學校周圍有沒有1公頃大小的地方?能舉例說明嗎?
小結:在估計時,你們都運用了什么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1公頃的大小,形成1公頃的表象。)
四、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1、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它比兩個天安門廣場的占地面積還要大。
2、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頃之間有什么關系?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等于多少公頃?學生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由此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天安門廣場的面積為40公頃,1平方千米相當于幾個天安門廣場的占地面積呢?比兩個天安門廣場的占地面積還要大,相當于2個天安門廣場的面積。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恢?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重點難點】
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公頃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面積單位?(讓學生比劃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現(xiàn)在請你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填寫什么單位合適呢?
計算機鍵盤上的小按鍵,面積大約1()
數(shù)學書的封面,面積大約4()
教室的面積大約50()
一個籃球場的面積大約是200()
提問:在我們班同學中,有人去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金雞湖嗎?大不大?你知道金雞湖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嗎?(學生估計面積,之后課件呈現(xiàn):金雞湖的總面積為740公頃)
2、揭題: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時,通常用公頃作單位。(板書:公頃字母符號是:ha)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新的面積單位——公頃。1公頃有多大?它跟平方米的進率是多少?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頃?
二、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談話:我們以前學過的面積單位都是根據(jù)邊長一定的正方形面積來確定的。例如: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
1平方分米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
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
1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米有多長呢?你能結合實際說一說嗎?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指出:這樣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先讓我們獨立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我們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1公頃,下面我們實際感受一下,好嗎?
(1)(來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要求估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2)讓我們來算算看,我們班級前面的這個廣場面積大約有多少?
操場一邊長大約100米,相鄰的一邊長大約30米。計算:
100×30=3000平方米10000÷1900≈3(個)(用計算器計算)
大約我們學校這樣的操場3個才能有1公頃。想像一下,有多大?
提問:我們知道我們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兩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00平方米,要有多少個教室的面積才是1公頃呢?你能想象得出嗎?
在生活中,你還能哪里找到1公頃呢?
3、進行單位換算。
提問:我們已經(jīng)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出示“試一試”中的題目,請學生用計算器算一算。(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頃?)
完成后,要求學生把解答過程和單位換算的方法與同學進行交流。
簡要小結:把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shù)量改寫成以公頃作單位的數(shù)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shù)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來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四位。
4、鞏固練習
P93“練一練”第3—5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討論這個足球場的面積是不是有1公頃。
三、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公頃“信息發(fā)布會”
素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總面積達3500000平方米,合()公頃;敦煌莫高窟被譽為“藝術瑰寶”,石窟里的壁畫為世人所驚嘆,其總面積約5公頃,合約()平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國主義的毀壞。
讀了這兩題,你有什么感想?
2、開發(fā)商的廣告
某市剛剛新建了一個小區(qū)。聰聰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區(qū)門口看見一則廣告牌:
小區(qū)簡介
本小區(qū)環(huán)境優(yōu)雅、景色宜人,是×市綠化示范小區(qū)。占地面積12公頃,其中公館、兒童游樂場、老人健身房、網(wǎng)球場、道路等公共設施占地1。5公頃,綠化面積為達5公頃?!?/p>
聰聰在小區(qū)里走了一圈,發(fā)現(xiàn)該小區(qū)共新建了住宅樓75幢。聰聰估計了一下每幢樓的長約80米,寬約10米。請你跟聰聰一起算一算,房屋開發(fā)商的廣告是否真實?
四、課堂小結: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篇6
教學內容:
書上第84頁 公頃、平方千米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公頃、平方千米是更大的面積單位,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2、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公頃及1平方千米的實際概念,能區(qū)分兩個單位。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鞏固舊知,作好鋪墊。
1、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 用打手勢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 填寫正確的面積單位
指甲的面 數(shù)學書本的封面 黑板的面
二、 引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體育場的圖片,你們有什么感想?
出示:(體育場太大了)
那還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嗎?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出示課題:公頃、平方千米)
三、新授
1、通常我們在測量土地面積時,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它們到底有多大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2、帶領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測量,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及繩子把這100平方米圍起來,或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師向學生說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
3、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頃。
打個比方,我們的教室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那200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公頃。
10000平方米=1公頃
4、(1)前面,我們認識了公頃這個面積單位,接著我們來認識比公頃還要大的面積單位:平方千米。平方千米也叫平方公里。
先來猜一猜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2)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你能想象的出來嗎?
(老師給同學們舉個例子)
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相當于100公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足球場的面積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個足球場。
1平方千米=100公頃
知道我們祖國的陸地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嗎?
小結: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巍峨的高山,有遼闊的草原,非常遼闊壯美。
四、鞏固練習。
1、了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
四人小組先了解課本中的生活中的數(shù)學,再互相說說你在哪兒見過1公頃、
2、換算。
2公頃=(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頃
2平方千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3、填空
(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頃。
4、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五、課堂總結
請同學們看黑板,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本》41頁
2、練習二十第2、4題
板書設計:
公頃、平方千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了解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體育場的圖片,你們有什么感想?(體育場太大了)
2、那還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通常我們在測量土地面積時,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它們到底有多大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2、帶領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測量。
(1)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及繩子把這100平方米圍起來。
(2)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3)教師向學生說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
3、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頃。
打個比方,我們的教室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那200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公頃。10000平方米=1公頃
4、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相當于100公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足球場的面積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個足球場。1平方千米=100公頃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第1、2題。
2、生分小組完成練習二十第3題。集體匯報交流、反饋。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教后反思:
公頃、平方千米教學設計
共7課時 總第45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了解面積單位以及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能準確地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2、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在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膯挝弧#ň毩暥?題)
大樹高16__ 蠟筆長1__
字典厚5__ 果園的面積是3__
學校的占地面積是9000___
2、判斷下面各題,對的畫“√”,錯的畫“×”。(第8題)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
(2)邊長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
(3)用8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 )
(4)有8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圖形,它們的面積都是8平方分米。( )
3、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完成練習二十第5題。
(1)指名讀題。
(2)生自主分析題意,小組交流。
(3)獨立完成后小組匯報交流,全班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第6題。
(1)問:要求墻壁的粉刷面積要注意什么?
(2)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交流。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第7題。
2、完成練習二十第9題。
(1)先用學具擺一擺、拼一拼。
(2)生獨立解答。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師總結。
公頃和平方千米課件 篇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shù)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4.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二、探究新知
1.師出示ppt課件:公頃 平方千米
師:我們學會通過測量來計算課桌桌面的面積,那么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圖,體育場面積的應該怎樣測量呢?(學生提出方法)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在測量土地的面積時,我們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教師講述:
(1)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0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頃
(2)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2.生活中的數(shù)據(jù),幫助學生理解公頃和平方千米
(1)一個教室的面積約50平方米,200個這樣的教室,面積約1公頃。
(2)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140個足球場的面積約1平方千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5公頃= ( )平方米
2.10平方千米= ( )公頃
3.20000平方米= ( )公頃
4.10000公頃=( )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千米活動設計
用身體當標尺
長度、面積測量經(jīng)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通常我們需要對一些物體進行長度和面積的估測,這就要求我們對長度和面積有一個“標度”,例如我們大拇指指甲的.面積(大約1平方厘米),張開手指,中指指尖到拇指之間的距離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標度”。
【活動目的】
通過學生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更好掌握數(shù)學技能,并將這些技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
【活動形式】小組活動
【活動準備】直尺,一塊未知面積的方巾或裁減后的報紙等。
【游戲的規(guī)則】
1.要求學生事先測量好自己身體上一些尺寸,例如:自己一步有多遠,自己的足長。
2.每個人都對預先準備的圖形面積進行估計,可以借助身體上的“標度”。
3.將答案匯總。
4.大家共同完成對物體面積的測量和計算。
5.比較大家的數(shù)據(jù),看誰的偏差比較大,找出誤差原因。
6.大家互相交流。
【活動注意】
對于“身體標度”,一定要提醒學生:我們的身體都在發(fā)育階段,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譬如,隨著身高的增長,我們的足長、邁步的距離都會有所變化,但同時,身體某些部位的變化卻不明顯,譬如,指甲的面積等等。
隨時關注自己身體的“標度”,對我們估測物體長度、面積的準確性都有一定的幫助。
數(shù)學故事:韓信分油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帥,輔助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奠定了漢朝的基業(yè)。民間流傳著一些以韓信為主角的有關聰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個。
據(jù)說有一天,韓信騎馬走在路上,看見兩個人正在路邊為分油發(fā)愁。這兩個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千克)的簍子,里面裝滿了油;還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蘆,罐可裝7斤油,葫蘆可裝3斤油。要把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誰也沒有帶秤,只能拿手頭的三個容器倒來倒去。應該怎樣分呢?
韓信騎在馬上,了解情況以后,說:“葫蘆歸罐罐歸簍,二人分油回家走。”說完了,打馬就走。兩個人按照韓信的辦法倒來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兩半,每人5斤,高高興興,各自回家。
究竟是怎樣倒來倒去的呢?三種容器各自裝油斤數(shù)的變化過程,可從下面的表中看出。
韓信所說的“葫蘆歸罐”,是指把葫蘆里的油往罐里倒;“罐歸簍”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簍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從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現(xiàn)在卻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歸”。往油葫蘆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蘆里的油往罐里“歸”,“歸”到第三次,葫蘆里就出現(xiàn)2斤的油量。再把滿滿一罐油“歸”到簍里,騰出空來,把葫蘆里的2斤油“歸”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蘆3斤油,“歸”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務了。
數(shù)學故事
面積單位:畝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計算土地的面積。當時用畝作單位。先用走步量出長方形土地的長和寬的步數(shù)(1步= 5尺),計算出它們的積,然后除以240,就得到畝數(shù)。畝這個單位現(xiàn)在已經(jīng)廢除,畝約等于667平方米。
公路課件(匯編11篇)
經(jīng)過細心的考慮編輯為您編輯了“公路課件”。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通常老師都會認真負責去設計好。教案是為教師規(guī)范教學行為和提升教學水平提供的有力支持。本文供您參考并請您收藏!
公路課件 篇1
教學目的:
1、品味語言文字,感受滬寧高速公路寬、長的特
點和方便快捷的紐帶作用。
2、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以中心句組段的結構形式,能說出作者是怎樣把滬寧高速公路的特點寫具體的。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的結構方式,怎樣把高速公路的特點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
理解滬寧高速公路的黃金紐帶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腦、投影大屏幕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電腦顯示:高速公路背景圖)師指圖問:同學們,經(jīng)過上堂課的學習,大家認識這是什么地方?
1、這堂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左側飛入)29飛馳在高速公路上(齊讀課題)
(二)、課題入手,體會作用
1、(將題目中的飛馳顯示紅色并閃爍)師問:課題為什么用飛馳,而不用行駛?從哪里看出汽車飛馳在高速公路上呢?
(將飛馳與行駛進行比較,旨在讓學生知道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之快,進而了解高速公路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2、你從這條路把南京和上海拉近了。這句話中讀懂
了什么?
(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了解高速公路不但給人們帶來了方便,還有很高的社會價值)
3、指導朗讀。要讀出自豪的語氣。
(三)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三、四、五自然段,用畫出表示這條路特點的句子。
(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滬寧高速公路的特點,以便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2、交流,電腦顯示:
這條路好寬哪!
這條路好平??!
這條路好長?。?/p>
3、誰能用三個字概括這條高速公路的特點?
板書:寬平長
(四)精讀課文,感受特點
1、自學三、四、五自然段,思考:你從哪些語句看出這條路寬、平、長?用曲線畫出來。
(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讀讀、畫畫中提高自學能力。)
2、四人小組交流。
3、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寬的特點
(1)交流:你從哪些語句看出這條路很寬?
(2)電腦顯示:整個公路為雙向四車道。路中央是分隔帶,分隔帶的兩邊都有超車道和行車道。行車道的旁邊還有幾米寬的路面,那是行駛中的車輛緊急停車的地方。路兩旁設有防護網(wǎng),行人是不準進入高速公路的。
(3)上述紅字顯示的地方分別在哪兒?誰愿意到圖上來指給大家看。
(形象直觀,避免了繁瑣的分析)
(4)電腦顯示:這條路很寬。
這條路好寬哪!
讀一讀,比較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該怎樣讀?
(通過句子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感嘆句有增強語氣的作用。)
(5)小結:這一自然段用一般敘述的方法把這條路寬的特點寫具體了。
(6)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4、學習第四自然段,感受平的特點。
(1)電腦顯示動畫片
(彩色的動畫片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滬寧高速公路的平)
(2)從哪里看出這條路很平?交流后電腦顯示下列句
子:
汽車在路上行駛,一點也不覺得顛簸。司機座位的右上方掛著一個絨布小熊貓,一路上很少看到它晃動。司機座位的旁邊放著一杯開水,過了很長時間,一滴水也沒有濺出來。
(3)小結:這一自然段采用舉例的方法把這條路平的特點寫具體了。
(4)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5、學習第五自然段,感受長的特點。
(1)交流:你從哪些語句看出這條路很長?
(2)電腦顯示:
①它像一條長長的飄帶一直伸向天邊。
A、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各抒己見,提高表達能力。)
B、電腦顯示:高速公路背景圖,感受長。C、指導朗讀。
②這條路全長274千米,真是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呀!
A、電腦顯示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圖,動感演示這條路經(jīng)過的幾座城市,讓學生說說這里的珍珠和黃金紐帶分別指什么?
B、介紹六市在我國舉足輕重的地位,幫助學生理解。
滬寧高速公路貫串六個城市,除上海外,都在我們江蘇境內,改革開放以來,蘇錫常等蘇南地區(qū)發(fā)達的經(jīng)濟帶動了整個江蘇經(jīng)濟的騰飛,上海更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門戶,這些城市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滬寧高速公路就把這樣六個非常重要的城市聯(lián)系起來了,所以說它是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
C、指導朗讀:我們有這么重要的一條高速公路,爺爺說這句話的心情會怎樣?怎樣讀好爺爺?shù)脑挘?/p>
(通過電腦演示,讓學生先從感性上明白這里的珍珠和黃金紐帶分別指什么,進而通過老師講解,使學生從理性上弄懂了滬寧高速公路為什么是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最后通過朗讀讓學生加深對高速公路重要作用的理解,從而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滬寧高速公路的黃金紐帶作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3)分角色朗讀第五自然段。
(4)小結:這一自然段是采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方法
把滬寧高速公路長的特點寫具體的。
6、有感情地朗讀三、四、五自然段。
7、介紹中心句組段方法。
三、四、五自然段介紹了滬寧高速公路寬、平、長的特點,它們結構相同,都是采用了中心句組段的方法,每一段第一句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后面幾句或是一般敘述,或是舉例,或是列舉數(shù)字、打比方,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這一中心。
(介紹組段方法旨在指導學生用這一方法進行寫作練習。)
(五)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1、電腦顯示實踐活動要求:
仿造課文三、四、五自然段寫法,寫一段話。
我們的校園真美??!
2、學生寫作,交流。
(實踐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寫作水平。)
板書設計:
22、飛馳在高速公路上
寬
平
長
設計意圖: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朗讀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讀中求解,在讀中求悟。
一、課題入手,激發(fā)興趣,體會作用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帶有情感體驗的認識需要,它是在過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愉快的體驗,并樂于進一步接受新知識的意識傾向。因此,課始,我在展示高速公路背景圖,齊讀課題后,指著閃爍的紅字問學生:課題為什么用飛馳?,而不用行駛?從哪里看出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呢?這樣,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通過閱讀,便可知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之快,進而了解高速公路給人們帶來的方便,以及其不可估量的社會經(jīng)濟價值。
二、教會方法,引導探究,領悟語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課文的三至五自然段是重點段,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閱讀這一部分,畫出表示這條路特點的句子,旨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接著,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哪些句子具體寫出了這條路的特點,然后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交流。這樣,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讀讀、畫畫、議議中提高自學能力,理解課文內容。
三、借助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課件融聲、形、色、圖于一體,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為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快的情境,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獲得多重刺激,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自主學習的興趣,協(xié)助教師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三至五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以下多媒體課件:雙向四車道的結構示意圖,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動畫,伸向天邊的高速公路,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圖,從而使學生對高速公路寬、平、長的特點有較直觀的感受,以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四、實踐作業(yè),學以致用,鞏固提高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遷移是已經(jīng)學到的東西在新情境中的運用,即借助于以有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在小學階段,寫作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如果運用遷移規(guī)律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這一技巧,讓學生體會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那種切深感受,從而大大激發(fā)其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
課文三至五自然段介紹了高速公路寬、平、長的特點,它們結構相同,都是采用中心句組段的方法,每段的第一句話就是該段的中心句,后面幾句或是一般敘述,或是舉例,或是列舉數(shù)字、打比方,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這一中心。為了讓學生能掌握這種方法,我在教完一個自然段后就對這段話的寫法進行小結,三段全部教完后再揭示三個自然段的共同點,并通過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這種寫法的好處,最后讓學生結合平時的觀察,學習這種寫法,以我們的校園真美?。橹行木鋵懸欢卧?。寫完后讓學生當場交流、點評、修改。這樣,使學生學到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得到運用,從而轉化成技能。
公路課件 篇2
活動名稱:數(shù)字公路
活動目標:引導幼兒順數(shù)、逆數(shù)、接數(shù)1~10,體驗數(shù)量之間的正逆關系
活動準備:
自備教具:跳房子(地面)如圖:
情境創(chuàng)設:三個房子中間圓形的石子路
配備教具:貝貝羊、嘟嘟牛、寶寶兔;數(shù)字卡貼在圓形的石子上
活動過程:
一、出示貝貝羊嘟嘟牛寶寶兔引起幼兒的興趣
l貝貝羊嘟嘟牛寶寶兔他們是好朋友,而且他們的家也離得很近(教師邊講邊出示),他們的房子之間有一條石子鋪的小路,奇怪的是:這每個石子上都有數(shù)字,只有擺對了數(shù)字,才能到對方的家
l按要求鋪路:
A貝貝羊嘟嘟牛是順著鋪路1~10。
B嘟嘟牛寶寶兔是逆著鋪路10~1。
l請個別幼兒手拿帶有數(shù)字的石子來鋪路,鋪好后請幼兒來正數(shù)、逆數(shù),引導幼兒觀察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請幼兒說一說,兩種順序唱數(shù)有什么特點(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
二、補路(請其他老師拿掉其中幾個石子)
l有一天,貝貝羊發(fā)現(xiàn)他到嘟嘟牛家的路上少了幾個小石子,小朋友幫貝貝羊補路吧
l請個別幼兒操作,在順、逆唱數(shù)的過程中尋找缺失的石子(即數(shù)字)。
三、游戲:
跳房子:由一跳到十,再由十是跳到一(如圖)引導幼兒在跳的過程中進行順數(shù)和逆數(shù)。
四、請幼兒完成書上的評價練習
l請幼兒翻開書第26頁,請幼兒數(shù)數(shù)藤上一共有多少個南瓜,如果按照南瓜上的數(shù)字來數(shù)的話,南瓜上的數(shù)字應該是幾?引導幼兒觀察下圖,看一看箭頭的方向和數(shù)字的大小之間有什么關系?
l數(shù)數(shù)看紅色箭頭上的數(shù)字應該怎樣數(shù)?白色的圓圈里應添上哪個數(shù)字(依此類推)
公路課件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通過合作共同建構完成主題。
2、鞏固幼兒合理布局的能力,并嘗試使用多種材料進行建構。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 建構草圖,各種建構材料如:雪花片,多孔插塑等.及一些輔助材料如:花,樹,牛奶盒等.
2. 已經(jīng)嘗試合作建構.
活動過程:
一、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回憶,引出建構主題.
回憶上節(jié)活動內容。
師:小朋友,我們上次嘗試建過了十字路口,今天我們再來建構一次有關路的主題:馬路上.
二、請幼兒討論說說馬路上都有什么?馬路旁邊又有什么建筑物?師根據(jù)幼兒回答的情況設計出馬路上的草圖.
師:1.馬路上都有什么呢?(各種車輛,及紅綠燈等)
2.馬路旁邊有什么?(超市,房子,幼兒園,游樂場,公園等)
三、出示一些輔助材料,讓幼兒說說這些輔助材料可以用來做什么?
公路課件 篇4
設計背景:城市的公路變化萬千,高架橋、十字路口、高速公路等等,在孩子的眼里已不再陌生,孩子幾乎每天都要接觸到公路。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自主游戲中,許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比較熱衷于玩公路上的游戲,我的馬路是六車道,我的汽車是雙層客車這樣的語句常常從孩子口中傳出。我們已意識到: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教育,《綱要》中也提到:教育活動內容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因此我們選擇城市里的公路這一主題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旨在讓孩子在豐富、真實的情境中喚起他們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在與老師、同伴共同游戲的過程中獲得有關公路、汽車的經(jīng)驗。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更多的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嘗試,積極表達;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在與材料、同伴的交流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識經(jīng)驗。
活動一:公路大匯展
活動目標:學習從多種渠道搜集關于城市公路的資料,在收集中不斷探索、積累經(jīng)驗、豐富語言。
活動準備:1、親子作業(yè):我所認識的公路(見活動后),請家長協(xié)助,共同收集有關公路的資料,給孩子介紹有關公路的小知識,并制作成公路的海報。
2、環(huán)境布置公路大匯展,將孩子們的海報張貼布置。
3、多媒體資料:城市里的公路。
活動建議:
1、參觀公路大匯展,幼兒結伴介紹。
指導策略:教師不多干預,更多的是觀察、傾聽,了解孩子眼中的公路世界;對于孤單兒童,教師可幫助他結伴,或成為他的聽眾;對于跑題情況,教師可耐心了解原因,記錄有價值的情況。
2、觀看多媒體課件:城市里的公路。
指導策略: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記錄幼兒的言語,并作適當?shù)闹v解。
3、討論:我喜愛的城市公路。
小組討論,輕聲交流。
指導策略:參與幼兒的討論,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認識。
附:親子作業(yè)單:
親愛的家長朋友:你們好!
城市里的公路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建筑,我班將在最近豐富孩子有關此方面的經(jīng)驗,請您幫助孩子收集有關公路的信息(如:公路面貌、公路的發(fā)展、未來公路等等),并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公路海報,于近日交到老師處。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中班
活動二:參觀城市公路
活動目標:感知現(xiàn)代化的城市公路面貌的變化,體驗高科技所帶給人們的方便。
活動準備:1、事先聯(lián)系汽車,尋找好目的地。
2、有目的地準備有關公路變化的海報和文字或音像資料。
活動建議:
1、提出參觀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觀察比較老公路與新公路的不同。
2、幼兒參觀。
3、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討論:新公路的好處。
活動三:公路設計師(區(qū)域活動)
活動目標: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想象,設計獨特的城市公路,體驗當公路小設計師的樂趣。
區(qū)域一:畫一畫
準備:畫紙、油畫棒
過程:1、說說自己想設計怎樣的公路,他能給人們帶來什么好處?
2、想象創(chuàng)作,注意色彩的搭配。
3、布置畫展。幼兒自己動手,將作品張貼在我設計的公路欄中。
區(qū)域二:涂一涂
準備:城市公路草圖(大幅)、顏料、畫筆、美術活動工作衣。
過程:小組合作,為大幅的城市公路涂上美麗的色彩。
區(qū)域三:搭一搭
準備:建構材料、建構場地環(huán)境布置。
過程:用多種建構材料搭出想象的公路,活動中能與同伴協(xié)商,不爭搶玩具。
活動四:汽車總動員
活動目標:收集各種汽車玩具與圖片,在收集中了解汽車的一些特征。
活動準備:1、與家長聯(lián)系,爭取支持。
2、開設游戲區(qū)汽車吧,陳列各種汽車模型與圖片等。
活動建議:在自主游戲時開放此游戲區(qū),讓孩子玩玩、摸摸、聽聽、比比,在與同伴交往中學習汽車知識。
指導策略:提醒幼兒愛護玩具,活動結束后將玩具歸放整齊。
活動五:汽車大天地
活動目標:嘗試運用紙箱裝飾成汽車車廂,體驗創(chuàng)作和游戲時的快樂。
活動準備:1、(此活動在室外進行)美工裝飾材料自主陳列。
2、大紙箱若干,散放于場地四周。
3、請大班幼兒客串汽車表演。
活動建議:1、汽車表演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2、制作要求:(1)自選材料把紙箱裝飾成喜歡的車廂,注意色彩的搭配。
(2)材料不浪費,用完及時歸放。
(3)盡量不影響別人。
3、幼兒制作。
指導策略:觀察,支持幼兒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鼓勵幼兒想辦法解決一些小困難,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一些制作方面的問題。
活動六:公路妙妙妙
活動目標:聽信號練習變速跑,能積極參與戶外競賽活動。
活動準備:1、場地布置:地面畫好公路線條,紅綠燈指示牌。
2、幼兒自制車廂。
3、歡快音樂。
活動過程:1、聽音樂幼兒開汽車入場。
2、以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游戲。我們來到了哪里?我們怎樣在公路上開汽車?
師幼共同制定游戲玩法與規(guī)則。(注意:當教師的建議幼兒不采納時,不強求,可換一角度提出變速跑的要求。)
3、幼兒游戲:提醒幼兒沿公路的車道行駛,不相互碰撞。
教師用紅綠燈控制,用語言提示:上高速公路進入慢車道等。
游戲進行23遍
4、放松小游戲:下車了。
活動結束后要求幼兒與老師一起收拾、整理物品,放歸原處。
公路課件 篇5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朗讀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讀中求解,在讀中求悟。
一、課題入手,激發(fā)興趣,體會作用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帶有情感體驗的認識需要,它是在過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愉快的體驗,并樂于進一步接受新知識的意識傾向。因此,課始,我在展示高速公路背景圖,齊讀課題后,指著閃爍的紅字問學生:課題為什么用“飛馳?”,而不用“行駛”?從哪里看出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呢?這樣,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通過閱讀,便可知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之快,進而了解高速公路給人們帶來的方便,以及其不可估量的社會經(jīng)濟價值。
二、教會方法,引導探究,領悟語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課文的三至五自然段是重點段,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閱讀這一部分,畫出表示這條路特點的句子,旨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接著,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哪些句子具體寫出了這條路的特點,然后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交流。這樣,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讀讀、畫畫、議議中提高自學能力,理解課文內容。
三、借助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課件融聲、形、色、圖于一體,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為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快的情境,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獲得多重刺激,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自主學習的興趣,協(xié)助教師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三至五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以下多媒體課件:雙向四車道的結構示意圖,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動畫,伸向天邊的高速公路,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圖,從而使學生對高速公路寬、平、長的特點有較直觀的感受,以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四、實踐作業(yè),學以致用,鞏固提高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遷移是已經(jīng)學到的東西在新情境中的運用,即借助于以有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在小學階段,寫作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如果運用遷移規(guī)律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這一技巧,讓學生體會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那種切深感受,從而大大激發(fā)其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
課文三至五自然段介紹了高速公路寬、平、長的特點,它們結構相同,都是采用中心句組段的方法,每段的第一句話就是該段的中心句,后面幾句或是一般敘述,或是舉例,或是列舉數(shù)字、打比方,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這一中心。為了讓學生能掌握這種方法,我在教完一個自然段后就對這段話的寫法進行小結,三段全部教完后再揭示三個自然段的共同點,并通過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這種寫法的好處,最后讓學生結合平時的觀察,學習這種寫法,以“我們的校園真美?。 睘橹行木鋵懸欢卧?。寫完后讓學生當場交流、點評、修改。這樣,使學生學到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得到運用,從而轉化成技能。
公路課件 篇6
一、導入。
1、同學們,首先老師想讓大家來做一道數(shù)學題??谑觯阂粭l公路(板書:公路)共長274千米(板書:274千米),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板書:40千米每小時),以這樣的速度這輛汽車走完這條公路需要花去多少時間?(生上黑板計算)
2、(計算6個多小時)老師這還有一條路和這題中的公路一樣長,如果還是這輛汽車走,走完只需要3個多小時。(板書:3個多小時)同學們,你們能猜一猜這是為什么嗎?(相機板書:高速)
二、學文。
(一)、整體感知。
1、讀題。
2、讀文,思考:滬寧高速公路有哪些特點?
3、交流板書:飛馳在高速公路上寬
平
長
(二)、講讀35小節(jié)。
1、小組商量,選擇一個特點作為學習對象。
2、布置要求。
第三小節(jié):(1)、先讀一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然后看著這幅圖填一填圖上箭頭所指的是什么?并結合你填好的圖介紹一下高速公路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第四小節(jié):(2)、細細地讀一讀第四小節(jié),然后完成這樣的填空:這條路好平?。∷緳C座位右上方掛著的絨布小熊貓很少看到它晃動。司機座位旁邊放著的開水一滴水也沒有濺出來。還有。(你還能再舉一些表現(xiàn)高速公路上平的例子嗎?)
第五小節(jié):(3)、先讀一讀第五小節(jié),在圖上括號內填上合適的城市名稱,然后結合這幅圖發(fā)揮你的想象完成填空:這條路真像。
3、小組自由準備。
4、交流匯報。
(三)、講讀第六小節(jié)。
1、引讀第六小節(jié)。
2、點題。
(四)、錄像感知。
三、作業(yè)。
最后,金老師向你們提個建議,如果有機會上滬寧高速公路,你可千萬別忘了把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告訴你的家人和朋友哦!
公路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和《論語》;
2、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3、學習本文清晰的結構層次;
4、學習通過對話和簡單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5、品析人物象,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以、爾、乎、方、如、夫、則、而、作、撰、傷、與、
讓等);
2、學習通過對話和簡單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3、品析人物象,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教學難點
孔子為何“哂由”“與點”?孔子評判學生的標準,要聯(lián)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學方法
誦讀領悟法,講析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孔子和《論語》;
2、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說過一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在初中時學過《論語十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論語》中的另一名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二、題解
學生看注釋后,說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釋“侍坐”。
三、孔子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他,一個老人,讓我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作了一個宣言: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xù)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以禮治國。年青貧賤,勤奮好學。五十歲時擔任過魯國司寇,代理相事,棄官后,帶著自己的弟子,拉著幾大車書籍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教育,相傳先后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賢士”。整理《詩》、《書》、刪修《春秋》,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
四、《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段褰?jīng)》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五、朗讀感知
1、聽示范朗讀
2、正音正字(補充文注之外)
毋wú乘shèng饉jǐn俟sì
甫fǔ鏗kēng莫mù
3、練習朗讀
4、演讀。
六、翻譯全文(詳見幻燈片)
七、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一)、一詞多義
以
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因為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介詞,把,拿,用
君子不以言舉人介詞,按照,依照
固以怪之矣介詞,通“已”,已經(jīng)
毋吾以也動詞,認為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動詞,用、做。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動詞,用,依靠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連詞,而;多解
不宜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連詞,表結果,以致于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語助,表時間、方位和范圍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任用
爾
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你們
問君何能爾。代詞,這、那、這樣、如此
子路率爾而對曰助詞,相當于“然”,表狀態(tài),形容詞詞尾
鼓瑟希,鏗爾助詞,相當于“然”,表狀態(tài),擬聲詞詞尾
定楚國,如反手爾《荀子非相》通“耳”,罷了
乎
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比
攝乎大國之間落后介詞,在
異乎三子者之撰介詞,比
浴乎沂,風乎舞雩介詞,在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語氣詞,呢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道理
方六七十里方圓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方形
方欲行,轉視積薪后,正,才
如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如果
方六七十里,如五六十里或者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至于
赤,爾何如與“何”連用,即“如何”,怎么樣
公如大夫入《儀禮鄉(xiāng)飲酒》和,同
權將如吳《三國志吳書》到……去
不動如山《孫子兵法軍爭》像,如同
夫
一夫不耕,或受之饑成年男子
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丈夫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這,那
夫戰(zhàn),勇氣也發(fā)語詞,用在句首引出議論
夫子何哂由也與“子”組成“夫子”,對孔子的尊稱
則
《論語》六則指分項或分段落的文字的條數(shù)
居則曰“不吾知也?!备痹~,就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副詞,卻,可是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連詞,那么
唯求則非邦也與些副詞,就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就”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就是
徐而察之,則上皆石穴罅說原來是
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假若
而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
入而徐趨表承接,相當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轉折,相當于“然而”、“可是”、“卻”
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使”
鼾然而雷擊之通“如”,好像,如同
余知而無罪也你,你的
與
夫子喟然曰:“吾與點也”同意,贊同
唯求則非邦也與相當于“歟”,語氣助詞,嗎
失其所與,不知結交、親附
遂與外人隔絕和
生三人,公與之母給予
(二)、古今異義
鏗爾,舍瑟而作。起,站起來
異乎三子者之撰。才能,為政的才能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妨,妨礙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謙虛
(三)、古字通假
鼓瑟?!跋 ?/p>
莫春者“暮”
唯求則非邦也與“歟”
(四)、詞類活用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名活動,穿著禮服,戴著帽子。
鼓瑟希,鏗爾。名活動,彈奏。
三子者出,曾皙后。名活動,落在后面。
浴乎沂,風乎舞雩。名活動,吹風。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形活名,小事,大事。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
翻譯句子:浴乎沂,風乎舞雩。
2、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有兩種情況:
A、動詞的賓語前置:○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3、賓語用代詞復指,賓語前置。
B、介詞的賓語前置,也叫介詞結構或介賓短語的賓語前置。
翻譯下列句子:
則何以哉?
不吾知也。
唯利是圖。
臣是以無請也。
八、小結結束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本文清晰的結構層次;
2、學習通過對話和簡單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3、品析人物象,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教學程序
一、清晰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則何以哉”):孔子問志
第二部分(從“子路率爾對曰”到“吾與點也”)(又分四層)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從“三子者出”到結束):孔子評志
二、閱讀賞析
分組討論下列問題,各自完成表格的填寫。
A組:(表格一)
1、四弟子各自怎樣述志的?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有怎樣的性格?
2、課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你從四個“青年學生”身上受到哪些啟發(fā)?
——明確:詳見表格內容。
B組:(表格二)
1、孔子是怎樣評志的?
2、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樣的政治思想?
3、孔子的教育藝術怎樣?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
——明確:1、3詳見表格內容。2、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有兩種說法:
A、儒家的治國理想是“禮治”(為國以禮)。曾皙所描繪的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就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jīng)濟穩(wěn)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種大同和諧社會。曾皙所表達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與點”!
B、孔子一生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周游列國,但到處碰壁,不為所用,晚年恬退避
世的思想很突出。《史記孔子世家》中說:“魯終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曾點“不求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與點”。
表格一:
人物述志性格描寫方法
啟示
原文概括
子
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國”——從政有抱負,坦誠,但性格比較魯莽、輕率、自負。通過對人物的對話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神態(tài)等來刻畫人物。學生暢所欲言。如,現(xiàn)代社會恐怕更需要子路對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創(chuàng)敢拼的勇氣。但是謙虛仍然是美德。
冉
有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從政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
公西華愿為小相“宗廟之事,如會同”——從政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曾
皙莫春者……詠而歸。異乎三子者之撰灑脫、淡泊于功名、從容不迫。
表格二:
人物孔子評志政治思想
人物形象
對象
態(tài)度
孔
子子路其言不讓,是故哂之?!澇伤闹螄鞠颍J為他不夠謙虛。
禮
樂治國
A、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態(tài)度謙和、親切,批評含蓄,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
B、既是一個有抱負,也是一個苦悶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來是問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樣施展自己的抱負,曾皙卻講了一通投身自然懷抱的恬然樂趣??鬃印班叭弧辟澰S。這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導方面是積極用世的,他周游列國,希望按其“仁”的觀點對當時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卻四處碰壁。
冉
有求則非邦也與?——贊成他的治國志向,肯定他的謙虛態(tài)度。(小的國家也是國家,冉有是在謙虛喲。)
公西華赤則非邦也與?——贊成他的治國志向,肯定他的謙虛態(tài)度,但認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公西華也是在謙虛喲。)
曾皙吾與點也。
三、總結全文
(一)、主旨
通過孔子與四弟子以“言志”為中心的一番對話,表現(xiàn)了弟子們的志趣與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誘的大教育家風范,同時反映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以禮樂治國”的政治主張。(有另解)
(二)、寫作特色
1、全篇以“言志”為中心組織材料,思路清晰,極有層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現(xiàn)力較強。
2、扣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來記述,五個人的發(fā)言都合乎各自的個性、身份、志趣、教養(yǎng),顯得深刻而生動。
3、成功地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鬃訋熒g的對話,將人物的心情語態(tài),精神氣質,都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寫得簡練含蓄,生動感人。
四、拓展訓練
(一)、課后“練習三”;
(二)、針對子路的“其言不讓”,談談你的看法,寫成短文。
附作文:
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鄉(xiāng)紳有兩個女兒長得很美,凡是到他家的客人都對他的女兒贊不絕口,而他卻總是“謙虛”地說:“哪里哪里,她們都是丑八怪?!睍r間久了,他的話被傳了出來,于是一直到女兒老了也沒有媒人登他家的門。
這個鄉(xiāng)紳因為“謙虛”而說出的話卻被當成了真,導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故事雖然有些夸張,說明的道理卻很值得深思。我們的民族自古便有謙虛的美德,然而,曾幾何時,“謙虛”這兩個字被曲解了,仿佛只有否認自己的才能,把自己貶得一錢不值才算謙虛。實際上,承認自己的才能,甚至當眾表現(xiàn),都不能算是不謙虛,因為表現(xiàn)才能的目的在于找到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機會。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他并向他請教時,雖“未出茅廬”,卻敢“定三分天下”。而后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終于成為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假若他當時為了表示“謙虛”,用“才疏學淺”、“孤陋寡聞”、“不能擔當重任”等詞語來推托的話,也許劉備早被滅掉了。
所以,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別人充分了解你的才智,才能得到施展你才智的機會。
伯樂相馬的故事告訴我們伯樂的重要性。而韓愈在《馬說》中則進一步指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方面人們苦于找不到良馬,另一方面真正的良馬又被埋沒。既然世上“伯樂”如此稀少,“千里馬”為何不“毛遂自薦”?
有些人總是說什么“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試問:從“不露相”的“真人”要他何用?難道說從不發(fā)表自己見解的人才算“真人”?難道說永遠搞不出科研成果的科學家才算“真人”?若是這樣,科學家還有什么存在價值?倒不如換上一些只知道服從命令、墨守成規(guī)的機器人。
有些人看到別人——特別是年輕人做出成績,總愛潑上一盆帶著“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等字眼的冷水。其實,們在諷刺別人“不謙虛”的同時,正充分暴露了自己擺老資格、居功自傲的驕傲本質。
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精神尤為重要。新一代年輕有為的人們,千萬不要因猶豫而失去良機,以致遺恨終身。只要你有能力,不要理會別人說什么。你應當挺身而出,發(fā)揮自己的才智,施展自己的抱負,立志為社會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附幻燈片內容提示:
1、課題;
2、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3、導入;
4、題解;
5、孔子;
6、《論語》;
7、朗讀指導;
8、翻譯課文;
9、文言積累: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字通假;詞類活用;文言句式;
10、課時小結;
1、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2、清晰的層次;
3、閱讀賞析;
4、總結全文:主旨;寫作特色;
5、拓展訓練:課后練習三;根據(jù)子路的“其言不讓”談談自己的看法,寫成短文。
6、結束語。
公路課件 篇8
文章主體部分采用平行并列的方式組織結構,各段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結構規(guī)范,條理清晰,值得初學者借鑒。
這條路好寬哪!整個公路為雙向四車道。路中央是分隔帶,分隔帶的兩邊都有超車道和行車道。行車道旁邊還有幾米寬的路面,那是行駛中的車輛緊急停車的地方。車道多,設計全,突出路面寬
這條路好平??!汽車在路上行駛,一點也不覺得顛簸。人的感覺:不顛
司機座位的右上方掛著一個絨布小熊貓,一路上很少看到他晃動。物件的狀態(tài):
不晃
機座位的旁邊放著一杯開水,過了很長時間,一滴水也沒有濺出來。水杯里的水:
不濺
這條路好長啊!它像一條長長的飄帶一直伸向天邊??吹降臉幼樱洪L
爺爺笑著問我:你知道這車要經(jīng)過哪幾座主要城市嗎?我眨了眨眼睛說:鎮(zhèn)江、常州、無錫、蘇州,對嗎?經(jīng)過的城鎮(zhèn):多
爺爺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這條路全長274千米,真是串著珍珠的黃金紐帶呀!用數(shù)據(jù)說明:長
汽車風馳電掣。車窗外,村鎮(zhèn)、田野、樹木飛快地閃過,不知不覺上海到了。車上的感覺:快
原來坐汽車需要十個小時,現(xiàn)在只要三個小時就到了。今昔比較:
突出高速
公路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1、探索文章內在的線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了解和孔子。
3、從人物對話中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注意字的讀音。
重點難點:
從人物對話中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曾經(jīng)有一副對聯(lián)是這樣寫的:“十年寒創(chuàng)苦,初戰(zhàn)敗北落孫山;有志能通天,重整旗鼓奪魁元。”說的是人要有志,有可以拔開云霧見天日。黃巢錚錚誓言“他年我若為青帝,報得桃花一處開”,孔子也云“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人要有志,所謂“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有了志,就可以“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云帆濟滄?!?。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他們的志又是什么呢?
(二)孔子:
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這做出了一個共同的宣言:如果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還想繼續(xù)生存的話,必須回頭2500多年前從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等許多教學理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chuàng)辦私學的人。儒家經(jīng)過不斷的完善最終成為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影響深遠。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禮”,實施“禮”。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則民無法措手足”。
(三)《論語》:
提到孔子就不能不了解孔子的《論語》?!罢摗保幾氲囊馑?;“語”,是語言的意思。“論語”就是語言的編纂。是孔子的弟子根據(jù)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書。宋儒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墩撜Z》有很高的價值,古人有言“半部《論語》治天下”。
(四)教師范讀,指出字的讀音,句讀的停頓。
(五)學生自瀆,弄清文章的情節(jié)。
(六)探究:
1、文章題目的理解
其中四個人是孔子的四個弟子,“侍坐”就是陪著長者說話。文章的題目告訴我們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談話
2、文章圍繞什么事展開討論的?
志
孔子問志———弟子述志———孔子評志
3、你是怎么看待他們所說的話?
子路————“其言不讓”————哂之————直率
冉有————知其不可而為之————嘆之————謙虛
公西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惜之————更謙虛
曾皙————與之————灑脫
(七)延伸:
1、他們的思想你是怎樣看待的?你認為在當今社會中是否還需要這些思想?為什么?
2、孔子的思想和中國文化
公路課件 篇10
教學目的:
1、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
2、了解以人物語言及簡單動作描寫展示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語言、動作與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教學難點:
1、文字疏通、詞類活用現(xiàn)象。
2、對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
教學要點:
反復誦讀,從體會作品語言著手,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學新課前,先來檢查一下昨天字詞的學習情況。
以吾一日長乎爾 你們
率爾而對 助詞,……的樣子
鏗爾,舍瑟而作 同上
求,爾何如 你
方六七十 方圓
且知方也 禮義
如或知爾 如果
如會同 或者
吾與點也 贊成
唯求則非邦也與 同“歟”,助詞。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內容
(1)這篇文章選自哪里?《論語》
(2)《論語》是哪個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儒家學派
(3)《論語》這部書是什么體裁?語錄體
(4)語錄體的特點是什么?文字精練、質樸含蓄、概括力強。
(5)“精練”等于不等于“簡單”?不等于。“簡單”就是容易流于膚淺,而“精練”則不同。我們剛學過《簡筆與繁筆》這篇文章,從中知道,精練的文字同樣能夠描寫復雜的典型環(huán)境,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文章是《論語》里最具有文學色彩的一篇。我們就來看看本文是怎樣運用精練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
二、齊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分析,以學生讀、說為主。
(1)本文共提到了哪幾個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孔子。
(2)按課文題目順序來分析,先看子路。
子路有何性格特征?
直爽、豪放、自負。(夸耀、善于渲染氣氛、語氣果斷)
通過副詞“率爾”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說明他素懷大志。
(3)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子路的話,要把他自負的神情態(tài)度讀出來。
(4)曾皙、孔子很贊賞他的志向。作品特意把他安排在最后一個出場。問他有什么志向,他并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先說“異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本文是一篇小說的一個片段,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叫什么?懸念抑制法。在散文里,這種手法叫欲揚先抑。目的一樣,引起讀者的興趣。
(5)他怎么談自己的志向的?請一位同學先讀一讀。試著把握一下人物的特點。
(6)子路與曾皙做一下比較,性格上有何不同?(討論)
子路比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顯得文質彬彬,非常灑脫。
(7)找一下哪些動詞能體現(xiàn)曾皙的灑脫?
舍、作、浴、風、詠。
(8)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幾位,沒有直接豁達自己有什么才能,勝任什么樣的工作,而是描繪了一幅春日郊游圖,非常形象。從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樣的生活?大同世界,悠閑自在。在這種生活圖景中寄寓了曾皙淡泊的情懷。
(9)再來看看冉有和公西華。他們兩有個共同的特征:謙讓。
在孔子點名后才開口,且出言謹慎。冉有剛說“方六七十”,馬上覺得有些夸張了,可能會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為“如五六十”,而且說自己治理的話,僅能“足民”,至于禮樂,需要其他高明之士。
公西華更為謙虛。我們知道他是個外交家。但他卻說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學習的機會。(此處可把中西文化進行比較,談謙讓)
由此可見,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懷大志,并且有才干的。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10)孔子這個人大家怎么看他?他有沒有談自己的志向?從他的問志、評志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他有句話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很謙遜,其實他做到了這兩點。尤其是對學生循循善誘,善于用含蓄的語言點撥學生。
總結:我們寫文章要考慮,如果讓你來表現(xiàn)一個人物,能否三言兩語就抓住人物特征。
三、點分角色讀。
四、布置作業(yè):隨筆“難忘的教誨”寫作訓練,要求:通過語言描寫抓住人物特征。
探究活動
可以把《季氏將伐顓臾》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相結合,通過兩課的學習,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及作為政治家的孔子對自己的政治主張、政治原則的堅持和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誘的風范、溫柔敦厚的君子之風。
公路課件 篇11
這是一個晴朗的上午。此時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呢,人們煩悶地扇著風。
開始,還烈日炎炎??刹痪茫瑸踉凭共紳M了天空。轟隆隆忽然,天空來了一個響雷,把正在看書的我嚇了一跳。這時,風呼呼地刮著,窗簾在不停地擺動著??磥?,一場夏天的暴風驟雨要降臨了!我趕緊關好了窗。
透過窗外,可以看到許多的人紛紛趕回家。現(xiàn)在的風更猛了,就連平時蒼勁有力的大樹在風中也顯得那么的弱小。大樹就一直被風吹得東倒西歪,在風的手里就像一個任人擺布的小樹。緊接著,閃電像條火蛇竄向天邊,頃刻間就把天染上了一條顯眼的弧線。天,越來越黑了。過了幾分鐘,天就像被撒上了墨汁一樣,已經(jīng)變得烏紫烏紫的了。
滴答,滴答空中的小雨向珍珠似的往下落,發(fā)出了清脆悅耳的聲音。一滴滴雨點,落到了屋檐上,落到了草叢里,落到了花園里很快,原本有些潮濕的地面變成了一個大水路。雨漸漸變大了,從空中到地上,瘋狂地跳著。嘩啦嘩啦此時雨的聲音也不再這么柔和了。狂風也不停地在呼嘯。人們也把窗戶關得緊緊的。之后,雨終于緩慢了一些。嘩啦,滴答,滴答它的聲音聽起來已經(jīng)不再這么猛了。
風,也漸漸地弱了。空中的烏云似乎也不再這么張揚了,紛紛退去。終于,雨停了,迎接我們的還是那燦爛的太陽。它已經(jīng)露出了那可愛的笑臉。人們的心情也好多了,有說有笑的。太陽,你終于回來了!我想。雨后的空氣清新多了,世界就像被洗過似的,可愛極了。
這時,我隱隱約約地發(fā)現(xiàn),在太陽的后面出現(xiàn)了一道彩虹。它散發(fā)出了彩色的光芒,直指蒼穹,夢幻無比,看起來多么美呀。風雨過后的彩虹,是再美妙絕倫不過的了。
雷雨啊,你創(chuàng)造了大自然偉大的奇觀!
平方根課件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當一次工作學習即將開始時,我們通常會提前查閱一些資料。資料主要是指生活學習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參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的提升。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小編花時間專門編輯了平方根課件,供您參考,并請收藏本頁!
平方根課件【篇1】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求算術平方根的更一般的方法———用有理數(shù)估算、用計算器求值。
2。內容解析
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引入,教科書是通過用有理數(shù)估計的大小,得到的越來越精確的近似值,進而發(fā)現(xiàn)
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的結論。發(fā)現(xiàn)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的過程就是反復運用有理數(shù)估計無理數(shù)的大小的過程。
用有理數(shù)估計(一個帶算術平方根符號的)無理數(shù)的大致范圍,通常利用與被開方數(shù)比較接近的完全平方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來估計這個被開方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的大小,這種估算在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是學生生活中需要的一種能力。
使用計算器可以求任何正數(shù)的平方根,但不同品牌的計算器,按鍵順序可能不同,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計算器品牌,參考使用說明書,學習使用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的方法。這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用有理數(shù)估計一個(帶算術平方根符號的)無理數(shù)的大致范圍。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通過估算,體驗“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含義,能用估算求一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的近似值。
(2)會利用計算器求一個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理解被開方數(shù)擴大(或縮?。┡c它的算術平方根擴大(或縮小)的規(guī)律。
2。目標解析
(1)學生了解“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是指小數(shù)位數(shù)無限,且小數(shù)部分不循環(huán)的小數(shù),感受這是不同于有理數(shù)的一類新數(shù);對于估算,學生要會利用估算比較大??;了解夾逼法,采用不足近似值和過剩近似值來估計一個數(shù)的范圍。
(2)學生會概述利用計算器求一個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的程序(按鍵的順序);明白利用計算器求一個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計算器顯示的結果可能是近似值;會利用作為工具的計算器探究算術平方根的規(guī)律,理解被開方數(shù)小數(shù)點向右或向左移動2位,它的算術平方根就相應地向右或向左移動1位,即被開方數(shù)每擴大(或縮?。?00倍,它的算術平方根就擴大(或縮?。?0倍。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用有理數(shù)估計一個(帶算術平方根符號的)無理數(shù)的大致范圍,需要學生理解“算術平方根的被開方數(shù)越大,對應的算術平方根也越大”的性質,還要判斷被開方數(shù)在哪兩個相鄰的整數(shù)平方數(shù)之間。為了讓學生體驗“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含義,還要多次采用“夾逼法”進行估計,即利用其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過剩近似值來估計它的大小,這些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用有理數(shù)估計一個(帶算術平方根符號的)無理數(shù)的大致范圍的過程,體驗“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設計
1。梳理舊知,引出新課
問題1 (1)什么是算術平方根?怎樣表示?
(2)負數(shù)有算術平方根嗎?
師生活動 學生回答,教師說明:我們上節(jié)課已經(jīng)能求出一些平方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了,例如,
=4;但實際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被開方數(shù)
不是一個數(shù)的平方數(shù)的情況,這時,它的算術平方根又該怎祥求呢?
設計意圖:復習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知識,通過設問,引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2。問題探究,學習新知
問題2 能否用兩個面積為1d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dm
的大正方形?
師生活動:學生動手操作,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展示剪拼方法。
追問(1) 拼成的這個面積為2dm
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師生活動:學生自行解答,教師對解答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追問(2) 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是多少呢?
師生活動:學生根據(jù)圖形,不難回答,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就是大正方形的邊長dm。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問題的操作探究,說明實際生活中確實存在被開方數(shù)不是一個數(shù)的平方數(shù)的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追問(2)主要為后面介紹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作準備。
問題3
有多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探究“
在哪兩個整數(shù)之間呢?”
師生活動:先讓學生思考討論并估計大概有多大,由直觀可知
大于1而小于2,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被開方數(shù)越大,對應的算術平方根也越大”說明理由,教師板書推理過程。
追問(1) 那么
是1點幾呢?你能不能得到
的更精確的范圍?
師生活動:學生用試驗的方法可得到平方數(shù)小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數(shù)是1。4,而平方數(shù)大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數(shù)是1。5,所以
大于1。4而小于1。5……,在此基礎上教師按教科書上的推理進行講解并板書。說明
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以及什么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并要求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數(shù),進行比較。
追問(2) 實際上,許多正有理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如
等都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根據(jù)估計的大小的方法,請你估計的整數(shù)部分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對大小的估計,初步掌握利用的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過剩近似值來估計它的大小的方法,并從中體會
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數(shù),通過比較,了解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的特征,為后面學習無理數(shù)打下基礎。追問(2)主要為及時鞏固估算方法
3。用計算器,求算術根
例1 用計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師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獲得問題答案。解答完(2)后,讓學生與上面所估計的
的大小進行比較,體會夾逼法的可行性。說明用計算器可以求出任意一個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但不同品牌的計算器,按鍵順序可能有所不同。用計算器求出的算術平方根,有的是準確值,如題(1),有的是近似值,如題(2)。
設計意圖:使學生會使用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
練習 教科書第44頁練習1。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設計意圖:鞏固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
4。綜合應用,鞏固所學
現(xiàn)在我們來解決本章引言中的問題。
問題4 (1)你會表示
(2)用計算器求(用科學記數(shù)法把結果寫成的形式,其中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師生活動:學生理解題意,根據(jù)公式,可得,代入,利用計算器求出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計算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問題5 利用計算器計算下表中的算術平方根,并將計算結果填在表中。
師生活動:學生計算填表。
追問(1)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歸納:被開方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右或向左移動2位,它的算術平方根的小數(shù)點就相應地向右或向左移動1位。
追問(2) 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師生活動: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從被開方數(shù)擴大的倍數(shù)與其算術平方根擴大的倍數(shù)思考回答。即當被開方數(shù)擴大(或縮小)100倍,10000倍…時,其算術平方根相應地擴大(或縮?。?0倍,100倍…。
追問(3) 用計算器計算
(精確到0。001),并利用剛才的得到規(guī)律說出的近似值。
師生活動:學生計算,并根據(jù)所獲規(guī)律回答。
追問(4) 你能根據(jù)的值說出是多少嗎?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因為被開方數(shù)30與3不符合上述規(guī)律,所以無法由的值說出是多少。
設計意圖:鞏固用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以及其在探究規(guī)律中的應用。
例2 小麗想用一塊面積為400cm
的長方形紙片,沿著邊的方向剪出一塊面積為300cm
的長方形紙片,使它的長寬之比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來,正在發(fā)愁。小明見了說:“別發(fā)愁,一定能用一塊面積大的紙片裁出一塊面積小的紙片。”你同意小明的說法嗎?小麗能用這塊紙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紙片嗎?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學生理解題意,學生可能會和小明有同樣的想法,此時教師進行如下引導:
(1)你能將這個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嗎?
(2)如何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
(3)長方形的長和寬與正方形的邊長之間的大小關系是什么?
最后給出完整的解答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實際應用。
5。歸納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利用夾逼法來求算術平方根的近似值的依據(jù)是什么?
(2)利用計算器可以求出任意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或近似值嗎?
(3)被開方數(shù)擴大(或縮小)與它的算術平方根擴大(或縮?。┑囊?guī)律是怎樣的呢?
(4)怎樣的數(shù)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進行梳理,同時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6。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1第6、9、10題。
五、目標檢測設計
1。求
的整數(shù)部分。
【設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的估算能力。
2。比較下列各組數(shù)的大小。
【設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的估算和比較大小的能力。
【設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對算術平方根概念以及有關規(guī)律的理解。
4。國際比賽的足球場的長在100m到110m之間, 寬在64m到75m之間, 現(xiàn)有一個長方形的足球場其長是寬的1。5倍, 面積為7560m, 問:這個足球場能用作國際比賽嗎?
【設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運用算術平方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平方根課件【篇2】
一.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上冊學習 “棋盤上的故事”就認識了一種運算 “乘方”,并能熟練計算任何一個數(shù)的平方。知道正數(shù)的平方是正數(shù),負數(shù)的平方是正數(shù),“平方”和“開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學生在“引導——探索——類比——發(fā)現(xiàn)”中發(fā)展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
二.學習任務分析
第二章《實數(shù)》的第二節(jié),本節(jié)安排了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了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在具體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繼續(xù)學習平方根的概念及其運用。并對“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平方”和“開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學生在“引導——探索——類比——發(fā)現(xiàn)”中發(fā)展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開平方的概念。
2、明確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進一步明確平方與開平方是互逆的運算關系。
能力目標
1、經(jīng)歷平方根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不僅掌握概念,而且提高和鞏固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辨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交流、合作、培養(yǎng)團隊的精神。
2、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四.重點、難點 重點
平方根的概念。
2、了解開方與乘方是互逆的運算,會利用這個互逆運算關系求某些非負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和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難點:
1、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即負數(shù)不能進行平方根的運算。
五.學習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六.課前準備
完成導學稿
七.學習過程設計
平方根課件【篇3】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數(shù)學6算術平方根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實數(shù)》第一節(jié)《平方根》第一課時:算術平方根。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教材所處位置是本章的第一節(jié),學生對數(shù)的認識要由有理數(shù)范圍擴大到實數(shù)范圍,而本課是學習無理數(shù)的前提,是學習實數(shù)的銜接與過渡,并且是以后學習實數(shù)運算的基礎,對以后學習物理、化學等知識及實際問題的解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算術平方根概念的引入
教學的難點:根據(jù)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正確求出非負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說出正數(shù)a的算數(shù)平方根的定義,記住零的算術平方根;
2、會表示一個非負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3、知道非負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是非負數(shù);
數(shù)學思考:通過學習算術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數(shù)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
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活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形象思維;在探究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探究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通過學習算術平方根,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探究活動,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熱情。
三、教學分析:
1、學情分析:學生已掌握一些完全平方數(shù),能說出一些完全平方數(shù)是哪些有理數(shù)的平方,同時對乘方運算也有一定的認識。
2、相應的教法:從一些完全平方數(shù)入手,引入概念,設置疑問,動手操作,再根據(jù)實踐需要,教師從方法上指導師生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學習。
3、具體措施:精講多練,教師擔任設計活動、調節(jié)氣氛、整理歸納的導演作用,學生是表現(xiàn)者、活動者、實踐者。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容量,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xiàn)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學生開發(fā)智能、培養(yǎng)能力和提高素質,將教學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結合通過“神州1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引入新課,從而激發(fā)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2、師生互動,學習新知
以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求邊長。通過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師通過“想一想”“試一試”“練一練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突出本課的重點,從而歸納出:負數(shù)沒有算術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具有雙重非負性。
3、動手操作學以致用
從生活中提煉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實踐,活學活用,善于用所求的知識解決一些身邊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通過拼大正方形的活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形象思維,在探究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探究的結果。
4、隨堂檢測反思教學
通過小測試,及時檢測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反思教學,查漏補缺.
5、提出疑問留下伏筆
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反思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彌補.師設懸念,激發(fā)學習的動力。
說課綜述: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一種有利于思考、討論、探索的學習氛圍。本節(jié)教學充分發(fā)揮遠教資源的便利,在例題的設計上、在思考題、拓展練習的編排上,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上,合理而有效的使用了遠教資源,使數(shù)學教學與遠教資源的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融基礎性、靈活性、實踐性、開放性于一體,注重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把知識的形成過程轉化為學生質疑、猜想和驗證的過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操作為重要手段,以感悟為學習的目的,以發(fā)現(xiàn)為宗旨,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掌握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增強信心、提高能力。
平方根課件【篇4】
引言:
美術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美術教育常常被認為是與科學和數(shù)學無關的學科。然而,我們可以通過引入創(chuàng)新的美術教案,將數(shù)學與美術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體驗。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介紹一個名為“平方根美術教案”的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平方根概念。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
在介紹平方根美術教案之前,我們先簡要了解一下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是指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給定數(shù)的操作。數(shù)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平方根。平方根常常在代數(shù)方程、幾何圖形和實際問題中出現(xiàn)。它是數(shù)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第二部分:平方根美術教案的設計和目標
平方根美術教案將平方根的概念與美術相結合,旨在通過視覺和創(chuàng)作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平方根。這種教案的設計目標包括:
1. 激發(fā)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興趣;
2.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3. 探索平方根在美術作品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具體教案內容
下面是平方根美術教案的主要內容:
1. 理論知識講解:首先,教師將對平方根的概念進行簡要講解,并解釋它在數(shù)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圖表、實例等方式生動地介紹平方根的概念。
2. 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將參與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平方根的概念來設計幾何圖形或藝術作品。例如,學生可以使用平方根來設計一個拼貼畫,將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剪切拼貼在畫布上,以創(chuàng)建一個有幾何感的藝術作品。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將深入了解平方根概念的應用。
3. 展示和分享:在學生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展示和分享活動。學生可以向同學們展示他們的藝術作品,并講解他們如何使用平方根的概念來創(chuàng)作作品。這樣的活動將增強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理解,并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
第四部分:教學效果和評估
平方根美術教案將通過以下方式評估教學效果:
1. 學生參與度: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程度,包括問題的提問和回答,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展示等。
2. 作品評估:教師可以評估學生的藝術作品,并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與平方根概念的結合程度進行評估。
3. 學生反饋:教師可以收集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反饋,以提供改進和進一步發(fā)展的依據(jù)。
結論:
平方根美術教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將數(shù)學與美術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平方根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加深對平方根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平方根美術教案值得在教學實踐中推廣和應用。
平方根課件【篇5】
1.掌握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 2.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有三條對稱軸.
2.等邊三角形每一個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4.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其中1、2是等邊三角形的性質;3、4的等邊三角形的判斷方法.
1.△ABC是等邊三角形,以下三種方法分別得到的△ADE都是等邊三角形嗎,為什么?
①在邊AB、AC上分別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別在邊AB、AC上.
③過邊AB上D點作DE∥BC,交邊AC于E點.
2. 已知:如右圖,P、Q是△ABC的邊BC上的兩點,,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顯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邊三角形,每個角都是60°.又知△APB與△AQC都是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質即可推得∠PAB=30°.
2.已知等邊△ABC,求平面內一點P,滿足A,B,C,P四點中的任意三點連線都構成等腰三角形.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平方根課件【篇6】
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知道一個正數(shù)的正的平方根叫這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零的算術平方根是零,負數(shù)沒有算術平方根;因為小學學習過正方形的面積的概念,所以在學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時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我是從書上的一個問題引入,讓學生由問題的答案自己得出算術平方根的概念。通過書上的例子以及問題的答案,找出正數(shù)、零的算術平方根的特點,思考負數(shù)有沒有算術平方根。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比較、理解得出結論,印象比較深刻,也易于掌握。當然,老師的引導也很重要,引導學生類比、歸納,在知識的比較、遷移過程中領悟所學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利用數(shù)學語言歸納知識點的能力、互助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深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該聯(lián)系生活,讓生活數(shù)學進入課堂,使數(shù)學變得具體、生動、從而誘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本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小組學習以后,可以多點強調小組之間的合作成果,讓學生更多地體會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
2、在課后小測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求“算術平方根”時,答案錯寫為“4”;還有的學生“”符號寫不好,可能是有的學生對算術平方根的理解不到位,有的學生是學習態(tài)度不夠好。應該再做些書寫過程方面的訓練;
3、在運用算術平方根解決實際問題時,個別學生有困難;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好地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注意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平方根課件【篇7】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確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理解開平方運算和乘方運算之間的互逆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知識重點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數(shù)的平方根。
導入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9,這個數(shù)是多少?
學生思考并討論,使學生明白這樣的數(shù)有兩個,它們是3和-3.受前面知識的影響學生可能不易想到-3這個數(shù),這時可提醒學生,這里的這個數(shù)可以是負數(shù).注意中括號的作用.
使學生完成課本165頁的填表練習.
給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
圖10.1-2中的兩個圖描述了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的運算過程,揭示了開平方運算的本質.
讓學生體驗平方和開平方的互逆關系,并根據(jù)這個關系說出1,4,9的平方根.
注意: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平方根的概念,先不引入平方根的符號,給出的數(shù)是完全平方數(shù).
例1:(課本165頁的例4)。求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
建議教師要規(guī)范書寫格式。這個思考題是引入平方根概念的切入點,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體驗.
在等式中求出x的值,為填表做準備.
通過填表中的x的值,進一步加深時“兩個互為相反數(shù)的平方等于同一個數(shù)”的印象,為平方根的引入做準備.
時,為使各次方根的說法協(xié)調起見,常采用二次方根的說法.
3表示+3和一3兩個數(shù).這種寫法學生不太習慣,在以后的教學中宜不斷提到。
通過此例使學生明白平方根可以從平方運算中求得,并能規(guī)范地表述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這個例題也為后面探討平方根的特征做好準備.
深化概念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什么特點?0的'平方根是多少?負數(shù)有平方根嗎?
建議: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a中的a和x的取值范圍和取值個數(shù)得出.
根據(jù)上面討論得出的結果填課本166頁的表.
注:學生剛開始接觸平方根時,有兩點可能不太習慣,一個是正數(shù)有兩個平方根,即正數(shù)進行開平方運算有兩個結果,這與學生過去遇到的運算結果惟一的情況有所不同,另
一個是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即負數(shù)不能進行開平方運算,這種某數(shù)不能進行某種運算的情況在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乘方五種運算中一般不會遇到(0作除數(shù)的情況除外).教學時,可以通過較多實例說明這兩點,并在本節(jié)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強化這兩點.
引入符號:正數(shù)a的算術平方根可用表示;正數(shù)a的負的平方根可用-表示.例如……
而對于又該怎樣理解呢?這里的x又可取什么樣的數(shù)呢?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有理數(shù)的平方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也是平方根概念的進一步深化.
體驗分類思想,鞏固平方根概念.
加深對符號意義的理解和對平方根概念的靈活應用.
測試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掌握情況.
應用例2下列各數(shù)有平方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沒有,說明理由。
-64、0,,
如果有要用平方根的符號來表示。
(4),
建議:要讓學生明白各式所表示的意義;根據(jù)平方關系和平方根概念的格式書寫解題格式。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是本章重點內容,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區(qū)別在于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而它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聯(lián)系在于正數(shù)的負平方根是它的算術平方根的相反數(shù),根據(jù)它的算術平方根可以立即寫出它的負平方根,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算術平方根來研究平方根.
思考:-的值是多少?熟練應用平方根的概念,計算有關算式的值,是本課的主要內容。
小結:
1、什么叫做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
2、正數(shù)、0、負數(shù)的平方根有什么規(guī)律?
3、怎樣求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數(shù)a的平方怎樣表示?
布置作業(yè)教科書第167頁習題10.1第3、4、7、8、11、12題。
2、本課主要是在算術平方根的基礎上建立平方根的概念,要以等式=a和已有算術
平方根概念為基礎,并使學生明確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明確開平方與平方之間的互逆關系,把握了這些平方根的有關概念,正數(shù)、零、負數(shù)的平方根的規(guī)律也就不難掌握了.
2、有關求算式的值的問題,一定要使學生體會到這個算式所表示的具體意義,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本質上掌握其求法.
平方根課件【篇8】
學習目標:
1、在實際問題中,感受算術平方根存在的意義,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算術平方根具有雙重非負性
2、會用計算器求一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利用計算器探究被開方數(shù)擴大(或縮小)與它的算術平方根擴大(或縮?。┑?規(guī)律;
學習重點: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學習難點:算術平方根具有雙重非負性
學習過程:
一、學習準備
1、閱讀課本第3頁,由題意得出方程x= ,那么X= ,
這種地磚一塊的邊長為 m
2、正數(shù)a有2個平方根,其中正數(shù)a的正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
例如,4的平方根是 , 叫做4的算術平方根,記作 =2,
2的平方根是“ ”, 叫做2的算術平方根,
3、(1)16的算術平方根的平方根是什么? 5的算術平方根是什么?
(2)0的算術平方根是什么? 0的算術平方根有幾個?
(3)2、-5、-6有算術平方根嗎?為什么?
4、按課本第4頁例題1格式求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1)625(2)0. 81;(3)6;(4) (5) (6)
二、合作探究:
1、閱讀課本第5頁利用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的方法,利用計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2、利用計算器求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a2000020020.020.0002
通過觀察算術平方根,歸納被開方數(shù)與算術平方根之間小數(shù)點的變化規(guī)律
3、在 中, 表示一個 數(shù), 表示一個 數(shù),算術平方根具有
練習:若a-5+ =0,則 的平方根是
三、學習:
本節(jié)課你學到哪些知識?哪些地方是我們要注意的?你還有哪些疑惑?
四、自我測試: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5是25的算術平方根;( )②-6是 的算術平方根; ( )
③ 0的算術平方根是0;( ) ④ 0.01是0.1的算術平方根; ( )
⑤一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的算術平方根. ( )
2、若 =2.291, =7.246,那么 =( )
A.22.91 B. 72.46 C.229.1 D.724.6
3、下列各式哪些有意義,哪些沒有意義?
4、求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①121 ②2.25 ③ ④(-3)2
5、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 ② ③ ④
思維拓展:
1、一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等于它本身,這個數(shù)是 。
2、若x=16,則5-x的算術平方根是 。
3、若4a+1的平方根是±5,則a的算術平方根是 。
4、 的平方根等于 ,算術平方根等于 。
5、若a-9+ =0,則 的平方根是
6、 的平方根等于 ,算術平方根是 。
7、 求xy算術平方根是。
數(shù)學小知識——怎樣用筆算開平方
我國古代數(shù)學的成就燦爛輝煌,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問世的我國經(jīng)典數(shù)學著作《九章算術》里,就在世界數(shù)學史上第一次介紹了上述筆算開平方法.據(jù)史料記載,國外直到公元五世紀才有對于開平方法的介紹.這表明,古代對于開方的研究我國在世界上是遙遙領先的.
1.將被開方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從個位起向左每隔兩位劃為一段,用撇號分開(豎式中的11'56),分成幾段,表示所求平方根是幾位數(shù);
2.根據(jù)左邊第一段里的數(shù),求得平方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豎式中的3);
3.從第一段的數(shù)減去最高位上數(shù)的平方,在它們的差的右邊寫上第 二段數(shù)組成第一個余數(shù)(豎式中的256);
4.把求得的最高位數(shù)乘以20去試除第一個余數(shù),所得的最大整數(shù)作為試商(3×20除256,所得的最大整數(shù)是 4,即試商是4);
5.用商的最高位數(shù)的20倍加上這個試商再乘以試商.如果所得的積小于或等于余數(shù),試商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數(shù);如果所得的積大于余數(shù),就把試商減小再試(豎式中(20×3+4)×4=256,說明試商4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數(shù));
6.用同樣的方法,繼續(xù)求平方根的其他各位上的數(shù).如圖2所示分別求85264, 12.5平方根的過程。自己舉例試試!
平方根課件【篇9】
1.理解一個數(shù)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意義;
2.理解根號的意義,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
3.通過本節(jié)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通過學習乘方和開方運算是互為逆運算,體驗各事物間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興趣.
1.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50平方米,那么它的邊長應為多少?
2.已知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這個數(shù)是多少?
3.一只容積為0.125立方米的正方體容器,它的棱長應為多少?
這些問題的共同特點是:已知乘方的結果,求底數(shù)的`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這就是本節(jié)內容所要學習的.下面作一個小練習:填空
1.( )2=9; 2.( )2 =0.25;
3.
5.( )2=0.0081.
學生在完成此練習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丟掉負數(shù)解,在教學時應注意糾正.
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平方根課件【篇10】
聾校算術平方根教案
1
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實習生:方迎花 實習班級:八年級聾生 指導教師:宋老師
一、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內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實數(shù)的有關概念和運算。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對數(shù)的認識就由有理數(shù)范圍擴大到實數(shù)范圍。本章內
容不僅是后面學習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邊長等知識基礎,
也為學習高第一文庫網(wǎng)中數(shù)學中的不得式、函數(shù)及解析幾何的大部分知識做好準備。本
章的重點是算術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是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求
法,實數(shù)的意義和運算的直接基礎;難點是平方根和實數(shù)的概念,學生對正
數(shù)開平方會有兩個結果感到不習慣,容易將算術平方根和平方根混淆。實數(shù)
的概念是一個構造性的定義,比較抽象,對于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學生在七年級已經(jīng)接觸了有理數(shù),對數(shù)有了一定的認識,基本上掌握了有理
數(shù)的乘方,對平方根、立方根的求解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已經(jīng)知道已知
正方形的邊長求正方形的面積的方法,利用實際的數(shù)學問題引出算術平方根,
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經(jīng)驗,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就易于理解。對于開方后得數(shù)
為有理數(shù)的,學生很容易掌握,但是對于開方后為無理數(shù)的對于學生而言相對較難,因此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方式引出2,讓學生初步認識無理
數(shù),同時進一步加深對數(shù)的認識,擴大數(shù)的范圍。本班學生共19人,正常學
生1人部分為重聽學生,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數(shù)學能力個體差異比較大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個別輔導。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2. 會求一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并會用符號表示。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探究過程,讓學生理解一個數(shù)的平方和開平方之
間的聯(lián)系,體會問題的多樣性和了解從兩個方向入手思考問題。
感情態(tài)度: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數(shù)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
維,鍛煉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
熱情。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初步感受無理數(shù)。
教學難點:算術平方根的求法。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方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及操作練習法為主,講授法為輔。
七、授課時間:10月19日 星期三 上午第四節(jié)課 第1課時
課型:匯報課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導入,知識回顧)
T:1、我們以前學過的有理數(shù)有哪些?
S:正數(shù)、負數(shù)……
T:2、填空。第一題,4的平方等于誰乘于誰,等于幾……
S:……
(二)情景創(chuàng)設,引入算術平方根
身邊的小事:學校要舉行美術作品比賽,小鷗很高興,他想裁出一塊面積為25dm 的正
方形畫布,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參比賽,這塊正方形畫布的邊長應取多少?
T:你們能不能幫助小歐求出邊長,怎么求?
S:5dm
T:怎么求的?S:……
T: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是正方形的面積為25平方分米,要求邊長。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所以可以求得邊長為5dm。
T:那么如果正方形的面積是1,4,15,36 ……邊長分別是多少呢?
S:1,2,4 ……
T:像這種數(shù)學問題,我們可以把它看做已知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求這個正數(shù)的問題。 概念引入
T:像5的平方等于25,那么5叫做25的算術平方根,10的平方等于100……,如果一個正數(shù)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正數(shù)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進一步強調概念,學生齊讀)
練習:說出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1)9 (2)4 (3)3
先點學生回答,再糾錯
(1)因為3的平方等于9,所以9的算術平方根是3
(2)因為2的平方等于4,所以4的算術平方根是2
(出示ppt)
T:那么3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呢?怎么求?
S:……
T:我們先來看一下,如果像3一樣的數(shù),沒法從以前我們學過的有理數(shù)中找到算術平方根,那我們應該怎么表示呢?
T:(出示ppt)
a 的算術平方根記為a,讀作:根號a,x=a,a叫做被開方數(shù)
規(guī)定:0的算術平方根為0,即0=0
T:那么3的算術平方根我們可以表示為多少?
S:3,T:9的算術平方根呢……
T:我們再來回顧下算術平方根的定義。
S:(學生齊讀)在一次強調正數(shù),算術平方根為正數(shù),0的算術平方根為0。
(三)鞏固練習:試一試
1、求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1)100 (2)1 (3)0 (4)
先讓學生先思考,教師再核對。
2(1)解:∵10=100,,100的算術平方根為=10…… 49 64
(出示ppt,第五題,第六題)
(5)3的算術平方根等于多少?說說你是怎樣求的?
S:3的算術平方根是3(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講解) 22
(6)4的算術平方根為幾?
S:不知道。沒有……
T:(再次回到算術平方根的定義),因為沒有一個數(shù)的平方可能是負數(shù),所以4沒有算術平方根。 對于a:a≥0 非負雙重性
a
T:這就是算術平方根的性質,被開方數(shù)必須大于或等于0,a也就是算術平方根也
必須大于或等于0,即a和a都不能為負數(shù),叫做非負雙重性。所以負數(shù)沒有算數(shù)平方根。
2、知道下列式子意思嗎?能求出他們的值嗎?
(1)25 (2)12 (3)0.81 (4)0 (5) 4
2 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再分別請學生回答,對5進一步講解。
(四)總結布置作業(yè)。
1、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算術平方根的定義和性質
3、怎樣求一個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算術平方根的定義及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非負雙重性。也就是說被開方數(shù)和算術平方根都不能為負數(shù)。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感受2的大小。) 作業(yè):
(1)課本p75習題13.1第1,2題
(2)你能用邊長為4的正方形剪拼成面積為2的正方形嗎?
九、板書設計
13.1.1 算術平方根
1、算術平方根: x2=a, 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記為a,a叫做被開方數(shù)
=0
2、算術平方根的性質:a≥0
非負雙重性
a
3、總結、作業(yè)(p75習題13.1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