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5-18 表里生物教案表里的生物教案(模板8篇)。
教案課件是老師課堂上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現(xiàn)在又到了需要寫教案課件的時候。如果能夠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將有助于老師避免遺漏重要內容。本文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了表里的生物教案,相信一定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2、學習通過語言、心理等描寫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并能主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寫出我的“好奇心強”“善思考”的。
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導入。
1、復習重點詞語。
2、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板塊二:體會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一)例子引路
1、課件出示第17、19自然段。請生讀下面的句子:想想“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結合相關語句,抓住關鍵詞語說明你的觀點。
2、學生交流并明確交流要求。
3、交流重點:
(1)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
抓住“丑惡而恐怖”“美麗的世界”,結合圖片進行對比感受“我”的好奇心強、愛思考。
(2)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抓住“嚇了一跳”“愉快”,這種反常的、看似矛盾的表現(xiàn),感受“我”是個主動探索、愛思考的孩子。
(3)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學生交流。老師點撥:“為什么把那樣可怕的東西放在這么好的表里?”師生一問一答地表演讀。
(二)自學課文,班級交流
1、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2、先自學再合作學習。
3、學生交流,相機點撥。
交流重點:
(1)“不許動”,里邊該是什么東西在響呢?……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里,不許小孩子動。
引導學生聯(lián)系1—9自然段,說說有哪些理由得出這樣的結論。朗讀,體會“我”的推論多么奇特而又富有邏輯。
(2)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這樣過了許多天。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引導抓住“越……越”“痛苦”“許多天”“一再”等詞語,感受“我”的好奇心強、執(zhí)著。
(3)探究與文中父親的對話。
1、生交流。引導學生抓住“只許聽,不許動”的關鍵語句朗讀體會,感受人物對話與故事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2、師小結這一部分并引導朗讀,重點交流第20自然段,想象作者說話的語氣并感受“我”說話的藝術,從而體會其天真可愛、愛思考。
(4)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
生交流。改寫比較:“逐漸長大后,我才知道表里面根本沒有小蝎子?!斌w會作者語言的妙處,感受留白存意結尾的好處。
板塊三:拓展閱讀,交流童年故事
1、出示林清玄回憶童年的文章《幸福的開關》。
2、小結后學生交流童年時有趣的經歷并鼓勵學生動筆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16、表里的生物
好奇心強、愛思考
善于觀察、執(zhí)著
想象力豐富、天真可愛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呈現(xiàn)--顯現(xiàn)
增加--減少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三,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又為什么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說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預習下一課.
設計方案二
第一課時
設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在你們的小時候曾經有過什么有趣的問題整天追著大人去問嗎你
現(xiàn)在說一說好嗎也許現(xiàn)在看起來這些問題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們今天將要學習一篇課文,在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個怎樣的問題呢他最后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嗎下面讓我們走進這個可愛的小孩子吧.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說一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讀詞語.
犬吠秒針增添可憐撥動拒絕恐怖蝎子蜇人
作業(yè):
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回憶舊知.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后進行點評.例: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后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后好好讀一讀.
第三課時
讀文交流.
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在小組中交流.
全班交流.
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二,交流趣事.
1,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小的時候類似作者這樣的經歷.
2,全班交流.
3,把這件事情寫出來.
三,作業(yè):
完成小練筆.
表達——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作文修改過程中常使用的修改符號.
2,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內容.
3,提高學生的修改習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內容.
【教學要求】
①首先根據(jù)要求寫習作.
②根據(jù)所寫的內容,正確使用修改符號進行習作修改.
③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小組交流修改習作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給出習作要求,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要求:根據(jù)你的生活經驗,從下面幾種情況中任選一種,用一段話說說"客人來我家".重點要把你或你的家人是怎樣做的說具體,說清楚.語句要通順,連貫.
1,長輩如爺爺,奶奶,叔叔等來我家做客.
2,小伙伴來我家做客.
3,有人有事找父母親,父母親不在家.
二,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聽,進行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三,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引導學生在掌握修改符號的基礎上,應該如何結合文章內容進行修改.
四,請同學結合老師的講解,利用已有的知識積累進行修改.注意正確使用修改符號.
五,全班共同討論,交流.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脆、攔”等5個字,會寫“洪亮、盲人”等11個詞語。
2.默讀課文。聯(lián)系課題,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說說“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并印證自己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一定見過人們戴在手腕上用來看時間的手表,那你們聽說過表中的生物嗎?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表里的生物》。(板書課題)
2.大致了解作者信息。
3.導入新課?,F(xiàn)在,我們就跟隨作家馮至,看看他在小時候是如何以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的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蝎(xiē)子 缽(bō)子
3.指導書寫課后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脆”“蟋”“蟀”,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小時候的“我”認為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關于表里有個小蝎子的說法。)
2.點名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并說說作者是怎樣設置懸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時候的作者看來,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哪里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并且能自動地發(fā)出和諧的聲音呢?)
3.課文中父親多次強調“不許動”,為什么?
(表在那個貧困年代,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家庭來說,除了具有掌握時間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東西。父親怕被孩子弄壞了,所以規(guī)定:不許動。)
4.讀課文第2~1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怎樣的好奇心驅使下,發(fā)現(xiàn)這個“美麗的世界”的?作者唯恐父親把這個“美麗的世界”蓋上指的是什么?
(在“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的驅使下,父親終于打開了表蓋。這個“美麗的世界”是指“藍色的、紅色的小寶石,釘住幾個金黃色的齒輪,里面還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停地擺來擺去”。)
四、課堂小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現(xiàn)象,然后經過思考得出結論: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關于表里有個小蝎子的說法。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點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按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課文主要介紹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從“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認知下,到發(fā)現(xiàn)手表發(fā)聲和諧的好奇,再到推測表里有生物,最后到作者懂得其中道理,不說“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為止。)
3.導入新課: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作者的強烈好奇心以及想探究事物本質的煎熬。下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示表里的生物。
二、品讀課文,分析人物。
1.課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主要人物,“我”和父親,文中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世界。
(1)請同學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
(2)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3)點名說說這些描寫哪些讓你很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讀,聽后進行點評。
2.思考下列問題。
(1)小時候,“我”有一個觀點,“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拔摇笔窃鯓拥贸鲞@個觀點的?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現(xiàn)象,然后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結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2)父親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卻能發(fā)出聲音。聽到表聲后“我”有什么反應?從這一系列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愛聽聲音,想伸手摸一摸表。父親卻不允許“我”動,但是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好奇心強。)
(3)從“我”對父親提出的一些問題中,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渴求知識、求知欲強)
三、深入學習重要句子的深層含義。
1.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表達了作者的驚訝之情,整段表現(xiàn)了“我”弄清事情緣由之后的滿足和愉悅。)
2.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有疑惑,但是整段側重于表現(xiàn)美妙聲音帶來的愉悅。)
3.課文中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弊髡哒f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我有蟋蟀在缽子里,蟈蟈兒在葫蘆里,鳥兒在籠子里,父親卻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慢慢長大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所以不說了。)
四、拓展延伸。
1.童年的你對哪些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當時你是怎么想的?
(提示:重點在好奇心的產生和探究的過程上。)
2.文章中多處使用了引號,說說它的作用。
(引號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作用:表示引語;表示特定稱謂;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強調;表示否定和諷刺;表示著重論述的對象等。)
3.結合課文分析:為什么童年的事件是人生的珍寶?
(童年時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4.作業(yè):試著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你的童年趣事寫一寫。
(提示:注意運用語言和動作描寫。)
教學反思
1.課前設置預習方案,讓學生搜集關于生物聲音的相關情況,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教學時,重視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方法,同時重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回憶,提高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脆、攔”等5個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夠聯(lián)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的事情。
3、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4、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能夠結合生活經歷,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遇到與文中的“我”類似的趣事。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夠聯(lián)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的事情。
教學難點
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脆、攔”等5個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能夠聯(lián)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導入(3)分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同學們,我們見過各種各樣的生物,有天上飛的,有地上跑的,還有水里游的……你見過表里的生物嗎?
板書課文題目《表里的生物》,學生讀。
2、本課是著名作家馮至寫的文章,記載了他小時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嗎?你課下搜集關于他的資料了嗎?
馮至(1905~1993),中國詩人、學者。原名馮承植,字君培,直隸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3、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新課教學(37)分鐘
二、學習生字,自讀課文
1、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說一說這些生字都該注意什么?(學生從字的發(fā)音、書寫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師適當總結。
(4)開火車讀生字詞,并鞏固。琴弦清脆添加拒絕恐怖蟋蟀
2、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讀。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2)把課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文章條理不明顯,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不要設置障礙。
①小時候,作者認為“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墒菦]有生命的懷表也能發(fā)出聲音,父親又不讓作者動。(板書:懷表有聲音)
②一次父親親手撥開表蓋讓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板書:被迷?。?/p>
③父親又一次打開表蓋讓作者看,并告訴他“這擺來擺去的是一個小蝎子的尾巴,一動就要蜇你”。作者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④作者逢人就說父親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說了多久。(板書:見人就說)
三、指導默讀,提高默讀的速度。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解釋詞語,并抄寫。
和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給下面的生字組詞。
秒()()
憐()()
撥()()
拒()()
怖()()
三、多音字組詞。
看kān()kàn()
惡è()wù()
秘mì()bì()
【答案】
一、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二、秒(miǎo)(秒針)(分秒必爭)憐(lián)(可憐)(憐愛)撥(bō)(撥動)(撥號)
拒(jù)(拒絕)(婉拒)怖(bù)(恐怖)(可怖)
三、看守看見
惡人可惡
秘密秘魯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2、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 呈現(xiàn)--顯現(xiàn)
增加--減少 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4、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5、布置作業(yè):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一、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弊髡哂譃槭裁床徽f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1、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2、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弊髡哒f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3、拓展與運用。
(1)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2)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4、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表里的生物》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4個會認生字,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自主學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從小就要渴求知識,養(yǎng)成勤于思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教學用具:
標簽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每個人都有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在這個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會有許多事情是值得我們回憶的,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關于童年趣事的課文——《表里的生物》。板書:表里的生物。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生字,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2.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3.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解決了課后習題第二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后進行點評。出示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蔽乙贿呎f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后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覺得“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這個問題也是課后習題。
三、練習
1.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2.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
《表里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后好好讀一讀。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作文修改過程中常使用的修改符號.
2,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內容.
3,提高學生的修改習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內容.
【教學要求】
①首先根據(jù)要求寫習作.
②根據(jù)所寫的內容,正確使用修改符號進行習作修改.
③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小組交流修改習作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給出習作要求,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要求:根據(jù)你的生活經驗,從下面幾種情況中任選一種,用一段話說說"客人來我家".重點要把你或你的家人是怎樣做的說具體,說清楚.語句要通順,連貫.
1,長輩如爺爺,奶奶,叔叔等來我家做客.
2,小伙伴來我家做客.
3,有人有事找父母親,父母親不在家.
二,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聽,進行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三,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引導學生在掌握修改符號的基礎上,應該如何結合內容進行修改.
四,請同學結合老師的講解,利用已有的知識積累進行修改.注意正確使用修改符號.
五,全班共同討論,交流.
六,板塊教學提示:
《珍惜時間》這一板塊包括兩篇課文和一次表達練習.《長歌行》節(jié)選自我國古代漢樂府詩中的名篇《長歌行》.《長歌行》的"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說明一年里哺育萬物生長的最好季節(jié)是春天,而人的一生當中最寶貴的時光是年輕力壯的時候.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說明時間一去不復返,勸誡人們從小要努力學習,不要虛度年華.其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家喻戶曉的名句,也是少年勵志的座右銘.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學自悟,進而提高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并通過資料的收集拓展學生的古詩積累,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受到詩作的感染與激勵,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匆匆》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課文語言豐富,含義深刻,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寫得生動形象.結尾一句照應了開頭,突出了作者關于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在本課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想象開去,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感悟作者是怎樣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形象生動地描述下來的,感悟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體會時間的匆匆流逝,從而懂得珍惜時間.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7
1.專有名詞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傳統(tǒng)彈撥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面蒙皮,弦三根,側抱于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梢元氉?、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
2.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表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并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
3.基礎知識
清脆 攔截 玻璃 惡意 恐怖
蟋蟀 柔和 可憐 生物 恐懼
飾(飾品)悉(悉心)波(波浪)脆(清脆)攔(攔截)
怖(恐怖)蟀(蟋蟀)玻(玻璃)桅(桅桿)爛(燦爛)
zhē 蜇傷
zhé 海蜇
洪亮—(響亮)和諧—(和睦)神秘—(神奇)拒絕—(謝絕)
丑惡—(丑陋)恐怖—(恐懼)請求—(懇求)輕易—(容易)
洪亮—(沙啞)堅硬—(柔軟)單調—(豐富)拒絕—(接受)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主要寫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的話。從而表現(xiàn)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是個善于觀察、愛思考的孩子。本文不僅語言生動有趣,而且內容前后銜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對父親的表的認識展示出來。
2.重點:指導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從小就渴望知識,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3.難點: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里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二、說教法: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時我采用了引導法:結合自己實際導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體會我小時候的童心童趣,最后結合實際進行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授課中以讀促思教學方式,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使學生愉快融入教學內容,更易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意思。
三、說學法:中國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教學文本時要求學生以下方法逐步領悟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自學生字;
(2)帶問題,自行閱讀(如:本文在閱讀中可以抓住人物的對話及心里活動描寫,自我勾畫,自我評注,這樣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3)帶問題,開展小組討論;
(4)進行師生互動。(對學生的對文本知識的了解反饋做肯定與引導)。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授課結構是:1.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3.細讀課文,體會個性4.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同學們,小時候,你一定會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吧,你們那時對哪些事物產生過那些不解之謎,做過怎樣的猜測呢?揭示課題,看看作者父親的懷表在作者的眼里是怎樣的呢?(過度自然,引起學生閱讀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檢查預習情況,了解生字、詞掌握程度,為學習奠定基礎。由于文章題目發(fā)人深思,好奇,所以接著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主要寫了誰?(讓這個問題帶動全文,激起學生做進文本)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板書:{我父親的表},這樣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接著,以學生自讀與文本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白文章脈絡:1--6/7--18。
(三)細讀課文,體會個性: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根據(jù)高年級的閱讀特點,要理解文本,必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本。
1.在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邊讀邊思考邊勾畫(思:你讀了1-6自然段,讀懂了什么?)從學生反饋中,抓住關鍵詞、句,探究答案。
2.教學第一部分時,我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啟示:我的開始觀點是什么?(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但最后一句哪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并且能自動發(fā)出和諧的聲音呢?,可是一詞又體會到了什么?)這樣讓學生一起感受到小時的我的童心童趣。讓學生對文本重點問題各抒己見,表達各有千秋(既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接著,老師作引導并肯定體會到了我小時的個性:板書{好奇心強,渴望知識}。
3.教學7--18自然段時,同樣給出問題讓學生走進文本,并抓住人物的對話與心里活動描寫再讓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反饋問題;同上的啟示方式:又讀懂了什么?又體會到了小時的我什么個性?(進一步再讓學生感受到我除了好奇心強,渴望知識,我還是個:板書{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四)拓展延伸:你有過類似我的小時候的經歷嗎?(學生暢所欲言)
(五)小結。
(六)作業(yè)布置:
1.積累本文自己喜歡的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說板書:
表里的生物
好奇
我父親的表
(好奇心強渴望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收獲:從小養(yǎng)成愛思考、愛動腦的習慣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熱】《表里的生物》教案(精選7篇)
在新授課程時,老師通常需要準備相應的教案課件,并呼吁學生認真編寫。此外,老師也應高度重視教案課件的制作,以避免教學失誤。為了尋找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建議教師們參考網上的推薦資源。以下是欄目小編精心為您準備的《《表里的生物》教案》教案課件,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呈現(xiàn)--顯現(xiàn)
增加--減少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三,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又為什么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說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預習下一課.
設計方案二
第一課時
設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在你們的小時候曾經有過什么有趣的問題整天追著大人去問嗎你
現(xiàn)在說一說好嗎也許現(xiàn)在看起來這些問題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們今天將要學習一篇課文,在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個怎樣的問題呢他最后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嗎下面讓我們走進這個可愛的小孩子吧.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說一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讀詞語.
犬吠秒針增添可憐撥動拒絕恐怖蝎子蜇人
作業(yè):
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回憶舊知.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后進行點評.例: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后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后好好讀一讀.
第三課時
讀文交流.
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在小組中交流.
全班交流.
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二,交流趣事.
1,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小的時候類似作者這樣的經歷.
2,全班交流.
3,把這件事情寫出來.
三,作業(yè):
完成小練筆.
表達——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作文修改過程中常使用的修改符號.
2,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內容.
3,提高學生的修改習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內容.
【教學要求】
①首先根據(jù)要求寫習作.
②根據(jù)所寫的內容,正確使用修改符號進行習作修改.
③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小組交流修改習作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給出習作要求,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要求:根據(jù)你的生活經驗,從下面幾種情況中任選一種,用一段話說說"客人來我家".重點要把你或你的家人是怎樣做的說具體,說清楚.語句要通順,連貫.
1,長輩如爺爺,奶奶,叔叔等來我家做客.
2,小伙伴來我家做客.
3,有人有事找父母親,父母親不在家.
二,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聽,進行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三,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引導學生在掌握修改符號的基礎上,應該如何結合文章內容進行修改.
四,請同學結合老師的講解,利用已有的知識積累進行修改.注意正確使用修改符號.
五,全班共同討論,交流.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主要寫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的話。從而表現(xiàn)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是個善于觀察、愛思考的孩子。本文不僅語言生動有趣,而且內容前后銜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對父親的表的認識展示出來。
2.重點:指導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從小就渴望知識,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3.難點: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里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二、說教法: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時我采用了引導法:結合自己實際導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體會我小時候的童心童趣,最后結合實際進行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授課中以讀促思教學方式,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使學生愉快融入教學內容,更易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意思。
三、說學法:中國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教學文本時要求學生以下方法逐步領悟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自學生字;
(2)帶問題,自行閱讀(如:本文在閱讀中可以抓住人物的對話及心里活動描寫,自我勾畫,自我評注,這樣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3)帶問題,開展小組討論;
(4)進行師生互動。(對學生的對文本知識的了解反饋做肯定與引導)。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授課結構是:1.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3.細讀課文,體會個性4.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同學們,小時候,你一定會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吧,你們那時對哪些事物產生過那些不解之謎,做過怎樣的猜測呢?揭示課題,看看作者父親的懷表在作者的眼里是怎樣的呢?(過度自然,引起學生閱讀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檢查預習情況,了解生字、詞掌握程度,為學習奠定基礎。由于文章題目發(fā)人深思,好奇,所以接著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主要寫了誰?(讓這個問題帶動全文,激起學生做進文本)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板書:{我父親的表},這樣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接著,以學生自讀與文本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白文章脈絡:1--6/7--18。
(三)細讀課文,體會個性: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根據(jù)高年級的閱讀特點,要理解文本,必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本。
1.在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邊讀邊思考邊勾畫(思:你讀了1-6自然段,讀懂了什么?)從學生反饋中,抓住關鍵詞、句,探究答案。
2.教學第一部分時,我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啟示:我的開始觀點是什么?(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但最后一句哪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并且能自動發(fā)出和諧的聲音呢?,可是一詞又體會到了什么?)這樣讓學生一起感受到小時的我的童心童趣。讓學生對文本重點問題各抒己見,表達各有千秋(既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接著,老師作引導并肯定體會到了我小時的個性:板書{好奇心強,渴望知識}。
3.教學7--18自然段時,同樣給出問題讓學生走進文本,并抓住人物的對話與心里活動描寫再讓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反饋問題;同上的啟示方式:又讀懂了什么?又體會到了小時的我什么個性?(進一步再讓學生感受到我除了好奇心強,渴望知識,我還是個:板書{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四)拓展延伸:你有過類似我的小時候的經歷嗎?(學生暢所欲言)
(五)小結。
(六)作業(yè)布置:
1.積累本文自己喜歡的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說板書:
表里的生物
好奇
我父親的表
(好奇心強渴望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收獲:從小養(yǎng)成愛思考、愛動腦的習慣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激發(fā)學生從小培養(yǎng)自己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2、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意思。
3、學會“蝎、蟋、蟀、蟈”4個會認字。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從小就要渴求知識,養(yǎng)成勤于思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r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后進行點評。例: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蔽乙贿呎f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后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后好好讀一讀。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2、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 呈現(xiàn)--顯現(xiàn)
增加--減少 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4、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5、布置作業(yè):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一、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弊髡哂譃槭裁床徽f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1、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2、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弊髡哒f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3、拓展與運用。
(1)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2)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4、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表里的生物》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4個會認生字,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自主學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從小就要渴求知識,養(yǎng)成勤于思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教學用具:
標簽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每個人都有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在這個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會有許多事情是值得我們回憶的,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關于童年趣事的課文——《表里的生物》。板書:表里的生物。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生字,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2.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3.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解決了課后習題第二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后進行點評。出示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蔽乙贿呎f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后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覺得“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這個問題也是課后習題。
三、練習
1.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2.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
《表里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后好好讀一讀。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5
1.專有名詞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傳統(tǒng)彈撥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面蒙皮,弦三根,側抱于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梢元氉?、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
2.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表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并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
3.基礎知識
清脆 攔截 玻璃 惡意 恐怖
蟋蟀 柔和 可憐 生物 恐懼
飾(飾品)悉(悉心)波(波浪)脆(清脆)攔(攔截)
怖(恐怖)蟀(蟋蟀)玻(玻璃)桅(桅桿)爛(燦爛)
zhē 蜇傷
zhé 海蜇
洪亮—(響亮)和諧—(和睦)神秘—(神奇)拒絕—(謝絕)
丑惡—(丑陋)恐怖—(恐懼)請求—(懇求)輕易—(容易)
洪亮—(沙啞)堅硬—(柔軟)單調—(豐富)拒絕—(接受)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
2.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知道“我”認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愛的表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師:(板書課題并質疑)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表里面有沒有什么生物?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從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解決文字障礙.
(1)讀通讀順課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其含義.
(3)同桌交流認讀生字詞.
2.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的話.)
3.梳理文章脈絡.
課文是分兩部分寫的: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我”小時候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親的表里有個生物被關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寫父親打開表蓋讓“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訴“我”里面有個小蝎子,只許看,不許動.他的話證實了“我”的猜測.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
二、再讀課文,體會人物個性
(課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時候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呢?讓我們從文中去尋找答案.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時候有一個怎樣的觀點?
(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抓住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進行體會.(學生畫出相關句子,思考,朗讀)
(1)我想:表里邊一定也有一個蟬或蟲一類的生物吧.
(因為父親不準“我”動手表,這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才根據(jù)蟬叫和蟲鳴順理成章地推斷出表里有個生物.由此可以看出“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是那樣善觀察、勤思考,真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子.)
(2)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這樣過了許多天.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說明了“我”對表的好奇程度很深,一心想把表里的生物找出來看一看,從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個對事物充滿探索精神的孩子.)
(3)沒有請求,父親就自動給我看,我高興極了,同時我的心也加速跳動.
(“我”對表十分好奇,好奇心即將得到滿足,自然心情激動.)
(4)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因為“我”證實了自己的猜測——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心里得到了滿足,有一種自豪感.)
(5)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
(作者自認為發(fā)現(xiàn)真理后高興地四處炫耀,唯恐別人不知道,這樣寫,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
3.通過觀察表里的生物,“我”的心理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我”對表里的聲音產生了強烈的,甚至認為它很;看到表里的世界后特別;后來被父親說的表內有蜇人的小蝎子的話;弄清事情緣由后有一種極大的.
三、總結全文
1.通過前面的學習,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2.你有過類似“我”小時候的這種經歷嗎?給同學們講講.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板書]
16.表里的生物
猜測——表里的生物
證實——自己的猜測——愉快
逢人便講——父親的`話
天真可愛求知欲強
[教學反思]
我主要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作者語言生動、想象豐富的寫作特點.我又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體會文中的作者小時候是一個好奇心強、善于觀察和思考、對未知事物充滿探究精神的孩子.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不足之處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關注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太過關注教學.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改正這一點.
《表里的生物》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2、學習通過語言、心理等描寫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并能主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寫出我的“好奇心強”“善思考”的。
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導入。
1、復習重點詞語。
2、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板塊二:體會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一)例子引路
1、課件出示第17、19自然段。請生讀下面的句子:想想“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結合相關語句,抓住關鍵詞語說明你的觀點。
2、學生交流并明確交流要求。
3、交流重點:
(1)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
抓住“丑惡而恐怖”“美麗的世界”,結合圖片進行對比感受“我”的好奇心強、愛思考。
(2)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抓住“嚇了一跳”“愉快”,這種反常的、看似矛盾的表現(xiàn),感受“我”是個主動探索、愛思考的孩子。
(3)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學生交流。老師點撥:“為什么把那樣可怕的東西放在這么好的表里?”師生一問一答地表演讀。
(二)自學課文,班級交流
1、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2、先自學再合作學習。
3、學生交流,相機點撥。
交流重點:
(1)“不許動”,里邊該是什么東西在響呢?……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里,不許小孩子動。
引導學生聯(lián)系1—9自然段,說說有哪些理由得出這樣的結論。朗讀,體會“我”的推論多么奇特而又富有邏輯。
(2)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這樣過了許多天。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引導抓住“越……越”“痛苦”“許多天”“一再”等詞語,感受“我”的好奇心強、執(zhí)著。
(3)探究與文中父親的對話。
1、生交流。引導學生抓住“只許聽,不許動”的關鍵語句朗讀體會,感受人物對話與故事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2、師小結這一部分并引導朗讀,重點交流第20自然段,想象作者說話的語氣并感受“我”說話的藝術,從而體會其天真可愛、愛思考。
(4)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
生交流。改寫比較:“逐漸長大后,我才知道表里面根本沒有小蝎子?!斌w會作者語言的妙處,感受留白存意結尾的好處。
板塊三:拓展閱讀,交流童年故事
1、出示林清玄回憶童年的文章《幸福的開關》。
2、小結后學生交流童年時有趣的經歷并鼓勵學生動筆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16、表里的生物
好奇心強、愛思考
善于觀察、執(zhí)著
想象力豐富、天真可愛
[熱門]《表里的生物》教案(1830字)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幼兒園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熱門]《表里的生物》教案(1830字)》,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2、學習通過語言、心理等描寫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并能主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寫出我的“好奇心強”“善思考”的。
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導入。
1、復習重點詞語。
2、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板塊二:體會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一)例子引路
1、課件出示第17、19自然段。請生讀下面的句子:想想“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結合相關語句,抓住關鍵詞語說明你的觀點。
2、學生交流并明確交流要求。
3、交流重點:
(1)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
抓住“丑惡而恐怖”“美麗的世界”,結合圖片進行對比感受“我”的好奇心強、愛思考。
(2)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抓住“嚇了一跳”“愉快”,這種反常的、看似矛盾的表現(xiàn),感受“我”是個主動探索、愛思考的孩子。
(3)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學生交流。老師點撥:“為什么把那樣可怕的東西放在這么好的表里?”師生一問一答地表演讀。
(二)自學課文,班級交流
1、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2、先自學再合作學習。
3、學生交流,相機點撥。
交流重點:
(1)“不許動”,里邊該是什么東西在響呢?……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里,不許小孩子動。
引導學生聯(lián)系1—9自然段,說說有哪些理由得出這樣的結論。朗讀,體會“我”的推論多么奇特而又富有邏輯。
(2)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這樣過了許多天。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引導抓住“越……越”“痛苦”“許多天”“一再”等詞語,感受“我”的好奇心強、執(zhí)著。
(3)探究與文中父親的對話。
1、生交流。引導學生抓住“只許聽,不許動”的關鍵語句朗讀體會,感受人物對話與故事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2、師小結這一部分并引導朗讀,重點交流第20自然段,想象作者說話的語氣并感受“我”說話的藝術,從而體會其天真可愛、愛思考。
(4)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
生交流。改寫比較:“逐漸長大后,我才知道表里面根本沒有小蝎子?!斌w會作者語言的妙處,感受留白存意結尾的好處。
板塊三:拓展閱讀,交流童年故事
1、出示林清玄回憶童年的文章《幸福的開關》。
2、小結后學生交流童年時有趣的經歷并鼓勵學生動筆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16、表里的生物
好奇心強、愛思考
善于觀察、執(zhí)著
想象力豐富、天真可愛
《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 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 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 呈現(xiàn)--顯現(xiàn)
增加--減少 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四,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又為什么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說了什么 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預習下一課.
《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三】
《表里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表發(fā)出清脆的聲音,他認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可是父親不許他動,使他充滿好奇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并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天真無邪,情趣盎然。這是真實的生活。誰還沒有這般可笑的經歷呢?學生的話語交流很容易打開。
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一樣,所以教師授課時盡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說。
這篇略讀課文,表現(xiàn)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求知識,善于觀察思考,富有探索精神的品質。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提問和學生自主合作交流,了解課文大意,然后指導學生劃出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分別采用放錄音、自讀、默讀等形式,使學生在反復的品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和課文表達的意思。
《表里的生物》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呈現(xiàn)--顯現(xiàn)
增加--減少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三,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又為什么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說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預習下一課.
設計方案二
第一課時
設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在你們的小時候曾經有過什么有趣的問題整天追著大人去問嗎你
現(xiàn)在說一說好嗎也許現(xiàn)在看起來這些問題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們今天將要學習一篇課文,在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個怎樣的問題呢他最后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嗎下面讓我們走進這個可愛的小孩子吧.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說一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讀詞語.
犬吠秒針增添可憐撥動拒絕恐怖蝎子蜇人
作業(yè):
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回憶舊知.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后進行點評.例: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后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后好好讀一讀.
第三課時
讀文交流.
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在小組中交流.
全班交流.
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二,交流趣事.
1,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小的時候類似作者這樣的經歷.
2,全班交流.
3,把這件事情寫出來.
三,作業(yè):
完成小練筆.
表達——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作文修改過程中常使用的修改符號.
2,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內容.
3,提高學生的修改習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內容.
【教學要求】
①首先根據(jù)要求寫習作.
②根據(jù)所寫的內容,正確使用修改符號進行習作修改.
③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小組交流修改習作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給出習作要求,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要求:根據(jù)你的生活經驗,從下面幾種情況中任選一種,用一段話說說"客人來我家".重點要把你或你的家人是怎樣做的說具體,說清楚.語句要通順,連貫.
1,長輩如爺爺,奶奶,叔叔等來我家做客.
2,小伙伴來我家做客.
3,有人有事找父母親,父母親不在家.
二,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聽,進行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三,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引導學生在掌握修改符號的基礎上,應該如何結合文章內容進行修改.
四,請同學結合老師的講解,利用已有的知識積累進行修改.注意正確使用修改符號.
五,全班共同討論,交流.
出師表教學教案模板8篇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在上課之前把教案寫好的每個老師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教案可以幫助教師運用創(chuàng)造性的手段推行教育活動,為什么它算是一篇好教案呢?經過欄目小編精心整理,推出出師表教學教案,可能你會喜歡,歡迎分享。
出師表教學教案【篇1】
一、對聯(lián)導入新課
1、“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2、“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武侯書堂》)
3、“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保ā恫∑饡鴳选罚?/p>
二、簡要復述《隆中對》一文的內容,注意以下要點
1、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2、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
三、解題,簡介時代背景
1、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子寫給皇帝的奏章。
2、《出師表》的時代背景:這篇《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漢后主劉禪建興五年)出兵伐魏,臨行時寫給劉禪的奏章。當時劉備已經死了四年(223年),蜀國和吳國的聯(lián)盟已經破裂,荊州已經失守,蜀國實際只占有益州,實力本來不厚,再加上連年戰(zhàn)爭,國力更加困乏。于是諸葛亮派人和吳國修好,又親自領兵平定了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叛亂,穩(wěn)定了后方(即“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國君主曹丕身死、魏國大將司馬懿被貶的機會,抱著“不伐賊,王業(yè)亦亡;帷坐而待亡,孰與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圖鞏固蜀漢政權、消滅魏國進而統(tǒng)一中國,復興漢室。
本文是上表陳說意見,提出政治主張,所以全文以議論為主。又因諸葛亮對劉備有知遇之恩,要報恩于劉禪,他真誠地輔佐劉禪,希望劉禪能夠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劉備生前沒有完成的事業(yè)。所以文中又兼敘了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在議論和敘述中,流露著忠于蜀國、忠于劉備父子的真情實感。
四、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畫記出疑難字詞,注意停頓、重音。
1、正音:
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駑鈍(núdùn)
裨補闕(bìquē)行陣和睦(háng)夙夜憂嘆(sù)崩殂(cú)
妄自菲?。╢ěi)陟罰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
2、古今異義詞:
(1)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yè)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
(2)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
(3)卑鄙: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4)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
(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
單音詞古今異義的更多:先、崩、弊、誠、義、否(pǐ)、遺(wèi)、愚、闕、雅等。應當注意加以分辨。
五、學生齊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寫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執(zhí)法如一、任人惟賢的具體建議。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誠圖報的忠心,點出出師本題,表示興復漢室的決心?!?/p>
六、師生共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第1段通過對當時形勢的分析,提出具體建議。
(1)指出當時形勢的危急。
文章起始并不先說出師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議,而是先從分析天下大勢人筆,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漢最為弱小,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fā)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
(2)指出其有利條件。
內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竟先帝之業(yè)。
(3)提出具體建議。
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4)這一段中先后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
明確:意在激發(fā)劉禪竟父之志和啟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
2、第2段從法度方面建議,執(zhí)法必須嚴明公允,“宮中”“府中”不應異法。
(1)指出要賞罰公正,內外一體。
(2)指出要法紀嚴明。
3、第3、4段從任人方面建議,主要為推薦賢人。
(1)第3段,宮中(內):
人物:郭攸之、費諱、董允等。
特點: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作用: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預計效果:必然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2)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將軍向寵。
特點: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作用: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預計效果: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4、第5段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勸諫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這是國家興亡的關鍵所在。
(1)先漢興隆的原因(正面):親賢臣,遠小人。
(2)后漢傾頹的原因(反面):親小人,遠賢臣。
(3)劉備對此有所警惕: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4)推薦賢臣,并希望信任他們,以興復漢室。
5)小結: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提高到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上來總結,也是對前面兩段“宮中”“府中”分說后的歸納。并再薦賢臣,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以求漢室興隆。
以上第1—5段從形勢分析到具體建議,是出師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師后無后顧之憂。
七、布置作業(yè)熟讀全文。
出師表教學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了解奏表的特點。
2、了解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詞語。
【教學設想】
諸葛亮的《出師表》是表文中的一篇代表作,“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此表用散體寫成(唐宋以后寫表多用駢體文),也是古代散文一名篇。
“表”即奏表,是臣下給君王的上書。臣下上書奏事,陳述己見,提出建議,有所諫諍。諸葛亮在出征時,以深懷托孤之情、肩負丞相重任憂慮國事的心意給后主劉禪進此表,其情其辭自有其特點?!氨硪躁惽椤保▌③摹段男牡颀垺ふ卤怼罚愂鲋郧?,這是表文的一大特點,本篇情摯辭切,教學中要突出這點。
疏通文字,懂得詞句,是理解古文的基礎。教學中要把這個基礎打扎實。
本文詞語較多,學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講解。
加強誦讀、背誦練習。
用三個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介紹文章的背景。
2、正音、誦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諸葛亮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大家比較熟悉。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諸葛亮的情況,主要是諸葛亮寫《出師表》時的情況,簡略地介紹一下。
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盡艱難坎坷,經過多年奮戰(zhàn),終于建立了蜀國,身負丞相重任。蜀國建立后兩年,即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后主劉禪繼位,時年16歲。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主持蜀國軍政大事。公元227年,諸葛亮統(tǒng)率蜀國軍隊北進,駐軍漢中(今陜西南鄭縣),準備征伐曹魏,奪取中原,復興漢室。他當時感到劉禪暗昧懦弱,頗有內顧之憂,所以臨出發(fā)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要劉禪繼承劉備遺志,砥礪志行,振作精神,聽信忠言,任用賢良,黜斥佞人,嚴明賞罰,盡心國事,以圖完成復興漢室,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這就是《出師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表文的一大特點是陳述衷情。學習這篇文章,要注意領會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正音
殂(cú)陛(bì)以塞忠諫(sè)臧否(zāngpǐ)陟(zhì)攸(yōu)祎(yī)以遺陛下(wèi)咨(zī)裨(bì)闕漏(quē)聞達(wèn)頹(tuí)桓(huán)猥(wěi)危難(nàn)夙(sù)駑(nú)攘(rǎng)二十有一年(yòu)彰(zhāng)咎(jiù)諏(zōu)涕(tì)
四、朗讀
可叫三四名同學朗讀課文。朗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五、默讀
讓學生各自默讀課文,參看課本注釋,弄懂詞句意思,有不解之處,當堂提出。
六、布置作業(yè)
1、誦讀課文,熟悉內容。
2、初步理解并概括各段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段意,明了諸葛亮提出了哪些諫言。
2、練習誦讀。
〖教學過程〗
講解文章第1~5段:
一、第1段
1、全班齊讀。
讀畢,就字音、句讀酌情講評。
2、詞句: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x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這里指劉備;“先“,稱已死的人為先,多用于尊長。
“創(chuàng)業(yè)”:指創(chuàng)立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
“而”:卻。
“中道”:中途,半路。
“崩殂”:古代帝王死叫崩或殂?!叭帧保褐阜殖墒?、魏、吳三國。
“益州”:漢代州名,現(xiàn)在四川省一帶,當時蜀的疆域基本上是漢的益州,因稱蜀為益州。
“疲弊”:困苦窮乏。
“誠”:確實,的確。
“之”:的。
“秋”:時機,時刻。
“然”:但是。
“侍衛(wèi)”:侍從護衛(wèi)。
“于”:在。
“內”:指朝廷中。
“忠志之士”:忠誠有志的將士。
“身”:自身,自己。
“者”:表語中停頓。
“蓋”:連詞,承上文申說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別的待遇,多指恩寵、信任。
“報”:報答。
“之”:代先帝的殊遇。
“于”:及于,給。
“陛下”:對帝王的尊稱;“陛”,宮殿的臺階。
“宜”:應當。
“開張”:開擴。
“圣聽”:皇帝的聽聞;“圣”,對皇帝的尊稱。
“以”:而?!肮狻保汗獯蟆?/p>
“遺德”:遺留下的美德。
“恢弘”:發(fā)揚,擴張;“恢”,擴大;“弘”,又作“宏”。
“氣”:這里指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
“妄自菲薄”:自暴自棄,過分地看輕自己。
“引喻失義”:說話不符合道理;“引”,引證;“喻”,比喻;“義”,合理、適宜的事稱義。
“以”:因而。
“塞”:堵,阻隔。
“忠諫”:忠誠的勸諫。
3、內容
提問一:諸葛亮在奏表的開頭一段向劉禪提出什么勸諫?
講解:諸葛亮首先規(guī)勸劉禪要繼承劉備遺志,砥礪志行,振作精神,廣開言路,采納忠諫,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棄,言談失義,阻斷忠諫之路。
提問二:諸葛亮用什么來鼓勵劉禪?
講解:諸葛亮用忠臣志士為了報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職守的事實來鼓勵劉禪,要他看到蜀國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這個好條件。
二、第2段
1、叫一名同學朗讀。
讀畢、酌情講評。
2、詞句: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薄皩m中”:皇宮中,指皇宮中的官員。“府中”:丞相府中,意指朝廷中的官員。劉禪即位,諸葛亮開府治事。
“俱為一體”:都是一個整體,意即內廷處廷要協(xié)同一致;“為”,是。
“陟”:升進。
“臧”:善。
“否”(pǐ):惡。
“異同”:復詞偏義,意思在“異”上。
“奸”:邪惡不正。
“科”:法令。
“為”:做,行。
“有司”:專管其事的官員。
“論””評判。
“刑”:處罰。
“以”:用來。
“昭”:顯示,表明。
“平明”:公正明察。
“理”:治理。
“偏私”:出于私情,偏袒一方。
“內外”:內廷外府。
3、內容:
提問:諸葛亮在這段中向劉禪提出什么諫誡?
講解:諸葛亮諫誡劉禪理政要公正明察,賞罰要善惡分明,對內廷和外廷的官員要一視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三、第3、4段
1、叫兩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讀畢,酌情講評。
2、詞句: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p>
“待中”:官名,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應對顧問。
“侍郎”:或稱黃門侍郎,近侍官,管理皇帝車駕,并充侍衛(wèi)。
“良”:賢能。
“實”:誠實,老實。
“志慮”:志向心思。
“是以”:因此。
“簡拔”:選拔;“簡”,選擇。
“以”:用,把。
“遺”:交付,給予。
“愚”:自稱的謙詞。
“以”:認為。
“為”:是。
“無”:不論。
“悉”:全,都。
“以”:拿,把。
“咨”:征詢,商量。
“必”:一定。
“裨補”:增益補闕。
“闕”:同“缺”,欠缺,不足。
“廣益”:使獲得更多的好處;“廣”,擴大;“益”,益處。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p>
“性行”:品性行為。
“淑”:善良。
“均”:公平,公正。
“曉暢”:明了通達,精通。
“試用”:在正式任用前先行試用。
“于”:在。
“稱”:稱贊。
“舉”:推薦。
“為”:作,擔任。
“督”:謂大將。
“營”:軍營。
“行(háng)陣”:軍隊行列,這里指軍中將士。
“所”:處所。
3、內容:
提問:這兩段的內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話作答)
講解:其內容是諸葛亮向劉禪舉薦用人。
三、第5段
1、全班齊讀。
讀畢,酌情講評。
2、詞句: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p>
“親”:接近。
“遠”:疏遠,離去。
“小人”:奸邪無德之人。
“所以”:……的原因。
“興隆”:昌盛。
“傾頹”:衰敗。
“論”:議論。
“未嘗”:未曾。
“痛恨”:極不滿意;“痛”:極,非常;“恨”,遺憾,不滿意。
“于”:對。
“桓、靈”:東漢末桓帝、靈帝。他們在位時寵幸宦官外戚,捕殺賢能,朝政x敗。
“侍中”:指郭攸之、費祎、“尚書”:主管朝廷政事,指陳震?!伴L(zhǎng)史”:丞相府主管文書、簿籍的官,指張裔。諸葛亮出征,張裔統(tǒng)管丞相府事。
“參(cān)軍”:官名,參謀軍務,指蔣琬。諸葛亮出征,他和張裔一起管理丞相府事。
“悉”:全。
“貞”:正直。
“良”:賢能?!八拦?jié)”:守節(jié)義而死。
“愿”:希望。
“信”:信任。
“隆”:勢盛。
“計日而待”:以日來計算就能等待其實現(xiàn),意即不要多久時間。
3、內容:
提問:這段的內容是什么?
講解:在這段中,諸葛亮以漢朝興衰的歷史說明君王用人之極端重要,告誡劉禪要接近、信任正直賢能、忠貞不渝的臣子。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1~5段。
2、整理這幾段中重點實詞的意思、虛詞“之、于、以”等的用法。
3、思考第6~9段的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段意,明了諸葛亮提出的諫誡。
2、練習誦讀。
3、總結詞語。
〖教學過程〗
一、第6段
1、全班齊讀。
讀畢,酌情講評。
2、詞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的代稱。
“躬”:親自。
“于”:在。
“茍全”:姑且保存。
“亂世”:動蕩不安的時代。
“聞(wèn)達”:顯達或受稱譽;“聞”:名聲;“達”,顯貴。
“以”:因為。
“卑鄙”:身份低微,學識鄙陋。
“猥”:謙詞,辱,使自己降低身份。
“枉”:屈就,用于別人,含有敬意。
“屈”:委屈。
“顧”:拜訪。
“于”:到。
“咨”:征詢。
“以”:拿。
“感激”:感動。
“遂”:于是。
“許”:應允,答應。
“以”:用,拿。
“驅馳”:驅逐奔馳,引申為盡力效命之意。
“值”:遭逢。
“傾覆”:傾倒覆沒,意為大敗。指公元208年劉備在當陽長坂被曹操戰(zhàn)敗。
“際”:時期。
“危難(nàn)”:危險困難;“難”,禍難。
“爾來”:自那時以來;“爾”,這,那。
“有”:用來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
“矣”:表示已然。
3、內容:
提問:本段寫什么內容?
講解: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劉備三顧草廬,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優(yōu)遇。
二、第7段
1、叫一名同學朗讀。
讀畢,酌情講評。
2、詞句。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故”:因此,所以。
“寄”:委托。
“以”:把。
“大事”:重大的事情,這里指國家政務。
“以”:這里表時間界限。
“夙”:早。
“恐”:擔心。
“不”:無,沒有。
“效”:效果。
“以”:而,因而。
“明”:明見。
“瀘”:水名,今金沙江。
“不毛”:不生長五谷,意指荒涼之地;“毛”,五谷。
“兵甲”:武器軍備。
“獎”:勉勵。
“北”:名詞用作狀語,向北。
“中原”:黃河流域地區(qū),指曹魏統(tǒng)治區(qū)。
“庶”;庶幾(jī),也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之詞。
“竭”:盡。
“駑鈍”:低能,愚鈍;“駑”,能力低下的馬,喻才能低下。
“攘除”:鏟除;“攘”,排斥。
“還于舊都”:回到從前的都城;“于”,到;“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
“所以”:表所用之物,意為用來……的。
“報”:報答。
“而”:表并列。
“職分”:身任之職所應盡的本分。
“斟酌”:考慮。
“損益”:減少增加,指興利除弊。
“進:”:奉上。
“盡”:完全。
3、內容:
提問: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講解:在這段,諸葛亮主要是表明自己報效先帝、盡忠蜀國的摯情和伐魏興漢的雄圖,并再次囑咐劉禪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純”之臣。
三、第8段
1、全班齊讀。
讀畢,酌情講評。
2、詞句: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愿”:希望。
“以”:把。
“效”:成效。
“治”:懲處。
“以”:用,拿。
“告”:上報。
“靈”:英靈。
“興德”:發(fā)揚盛德;“興”,興起,興盛。
“責”:譴責,處罰。
“慢”;輕忽。
“彰”:顯明,表明。
“咎”:罪過,過失。
“謀”:謀劃。
“以”:連詞。
“諏”:詢問。
“善道”:好辦法。
“察”:明察。
“納”:采納。
“雅言”:正確之言;“雅”,正確。
“深”:深切。
“追”:追念。
“遺詔”:君王臨死前發(fā)布的命令;“遺”,遺留。
“不勝”;不盡。
3、內容:
提問: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講解:諸葛亮在這段中主要是勸勉劉禪要牢記劉備遺訓,砥礪志行,用心國事,善理政務,采納雅言。
四、第9段
串講: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臨表”:面對奏表。
“涕”:淚。
“零”:落。
“不知所言”:不知說的是什么;這是謙詞,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實詞總結(文中只作一種解釋者不列):
道:
1、道路?!爸械辣篱恪?。
2、辦法。“咨諏善道”。
遺:
1、遺留。“以光先帝遺德”。
2、(wèi)給予?!跋鹊酆啺我赃z陛下”。
為:
1、是?!熬銥橐惑w”。
2、做,行?!叭粲凶骷榉缚萍盀橹疑普摺?。
3、做,擔任?!氨娮h舉寵為督”。
論:
1、評判?!耙烁队兴菊撈湫藤p”。
2、議論?!懊颗c臣論此事”。
無:
1、沒有?!叭魺o興德之言”。
2、不論?!笆聼o大小,悉以咨之”。
行:
1、實行?!叭缓笫┬小?。
2、行為?!靶孕惺缇?。
3(háng)行列?!氨啬苁剐嘘嚭湍馈?。
益:
1、益處?!坝兴鶑V益”。
2、增加?!爸劣谡遄脫p益”。
虛詞總結:
而:
1、卻。“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2、連接狀語與謂語?!翱捎嬋斩病?。
于:
1、在。“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
2、及于,給?!坝麍笾诒菹乱病薄?/p>
3、對?!拔磭L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4、到。“還于舊都”。
以:
1、用,拿?!白沙家援斒乐隆薄?/p>
2、而?!罢\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3、因而?!安灰送苑票?,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p>
4、表時間、地域等界限?!笆苊詠恚硪箲n嘆”。
5、認為?!坝抟詾閷m中之事”。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作課后練習。
〖譯文〗
先帝創(chuàng)建大業(yè)尚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現(xiàn)在天下分成三國,益州地區(qū)困苦窮乏,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然而在朝中侍衛(wèi)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誠將士舍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懷先帝對他們有特殊的恩遇,想將此報答給陛下啊。陛下確實應當擴大聽聞,廣開言路,使先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奮,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自暴自棄,任意稱引譬喻,言而失義,因之堵塞忠誠勸諫的道路。
宮廷中的官員和丞相府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善罰惡,不應該不一樣。如果有邪惡不正、觸犯法令的人和盡忠行善的人,應當交付主管官評判他們應得的懲罰和獎賞,來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應當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內廷外府法度不一。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這都是賢能老實、志向心思忠誠純正的人,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廷里的事,不論大小,都同他們商量,然后再去辦,這樣一定能增加益處,彌補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品性良善,辦事公正,精通軍事,當年試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群臣舉薦他作中部督。我認為軍中的事,都同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軍中將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當。
君王接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落到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到這件事,沒有不感到非??蓢@,對桓、靈二帝深為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賢能,能以死殉節(jié)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興盛就可以計日而待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百姓,親自在南陽耕田種地,只想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那里顯聲揚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學識鄙陋,而降尊屈駕,親自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向我征詢對當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為感動,于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遭逢戰(zhàn)敗,在戰(zhàn)事失利之際我接受了任命,在艱危困境之中我領受了使命,從那時以來已經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小心,所以臨終之時把國家政務托付給我。領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托付,因而損害先帝的明見,所以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不毛之地,現(xiàn)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軍備已經充足,應當勉勵并率領大軍進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盡自己駑鈍之才,鏟除邪惡勢力,復興漢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所應盡的本分。至于考慮興利除弊,進獻忠言,那就是攸之、祎、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復興漢朝王業(yè)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懲處我的罪過,來上告先帝的英靈。如果沒有發(fā)揚盛德的言辭,那就責罰攸之、祎、允等人的輕忽職守,來顯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自己謀劃,征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并采納正確的話,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訓示。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xiàn)在該遠行了,面對奏表我眼淚落下,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么。
出師表教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導朗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了解諸葛亮嚴明賞罰廣開言路的進步主張,初步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一、講解背景[劉小禾1] 和疏通文意結合,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領會內容大意,不搞逐字逐句翻譯。
二、本文結構層次有多種劃分方法,教學時不過于糾纏其中,應以理清文章思路為最終目的。理清思路后,更易于背誦。
三、“表”這種文體的抒情色彩很濃,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著重體會。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
二、整體感知
1、背景簡介
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 “動之以情”也可以說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
這篇表寫于蜀漢建興五年(227)諸葛亮第一次出師伐魏之前。其時蜀漢已從亭(今湖北宜都)戰(zhàn)役的慘敗中初步恢復過來,既與吳國通好,又穩(wěn)定了自己的戰(zhàn)略后方,伐魏時機臻于成熟。在這篇表文中,諸葛亮勸說后主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繼承先帝劉備的遺志;也陳述了自己對先帝的“感激”之情和“興復漢室”的決心。
2、錄音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畫記出疑難字詞,注意停頓、重音。
3、對照課下注釋,理解課文,齊讀,理清文章結構指導劃分層次結構
引導學生圍繞“出師”二字來分段(問題1),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參考:第一,在國家危急的形勢 下,作者出師前向后主提出哪幾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師的理由的?第 三,在說明出師的理由之后,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
[劉小禾1]閱讀本文應著眼于“出師”二這兩個字。具體地說,一是要看諸葛亮對出師后國內政事的安排。諸葛亮跟后主劉禪之間既是君臣關系,又是輔政者與被輔政者的關系(劉備臨終托孤)。諸葛亮這次出師時,劉禪只有20歲,昏庸無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師后國內政局不穩(wěn),前方必然會受到重大影響。因此,出師后的國內政局就成了輔政者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為此,諸葛亮在這篇表文里一面勸勉劉禪開張圣聽,嚴明賞罰,一面又向他舉薦人才來管理“宮中”“營中”之事,并殷切地闡明親賢遠佞的道理。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國內政局穩(wěn)定,有了“平明之理”,諸葛亮才能無后顧之憂,可以專力伐魏,可見講治國大計和政事安排正是為了出師。二是要看諸葛亮怎樣說明出師理由。
出師表教學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重點)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難點)
學習過程;
一預習展示
1什么叫“表”?這種文體有什么特點?
2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寫《出師表》的?(簡介寫作背景)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崩殂恢弘陟罰臧否裨以遺陛下補闕駑鈍
猥自枉屈以彰其咎咨諏
4.誦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
二合作探究
1.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疏通文意。翻譯下面重點的句子:
(1)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
(4)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動,遂許先帝以驅馳。
(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3
2.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議?其中哪一條是主要的?
3.結合《出師表》全文,說說諸葛亮為什么要在出師之前竭力規(guī)勸劉禪任用賢能?
4、本文主要表達了什么情感
4..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至少三個),并解釋其現(xiàn)在的意思。
三達標反饋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
(1)誠宜開張圣聽古義:今義:
(2)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今義: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今義:
(4)由是感激古義:今義:
2理解性填空
(1)《出師表》中說明蜀國當時所處的政治形勢的句子是:
(2)表現(xiàn)作者無意于功名利祿的句子是
(3)表現(xiàn)作者臨危受命的句子是
(4)諸葛亮出師北伐的目標是
(5)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6)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
(7)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
(8)《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
一致。
(9)《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
10)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1)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
(12)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3)通過對比寫出先后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
(14)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chuàng)業(yè)。他在《出師表》中寫到:
(15)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及思想基礎的語句是:
(16)1、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
(17)、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8)、諸荀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
(19)、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20)作者在《出師表》中寫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關的文字默寫出來:
3.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請結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用短語寫出他所指揮的兩個戰(zhàn)例。
《敕勒歌》
作者無名朝代:南北朝體裁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出師表教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表”的文體常識,積累文言知識,背誦全文。
2、反復朗讀,理解句意,理解文章內容,了解作者的治國主張;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結構特點。
3、領會文章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4、品味諫言的語言特點:謹言善諫,情辭懇切。
5、感受作者對蜀漢的忠誠和崇高的人格美,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背誦全文;理解本文寓情于議(理)、寓情于敘(事),情摯辭切的特點。
教學難點:作者三條建議的核心;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
教學時間:三教時。
教時安排:第一教時——了解寫作背景、作者作品常識及“表”的文體常識,朗讀課文,譯讀課文1—5段。
第二教時——譯讀課文6—9段、背誦全文。
第三教時——概括課文內容,探究課文內容,鏈接中考。
教學設想:編印學案指導學習;制作PPT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步驟:第一教時:略。
第二教時:略。
第三教時
一、檢查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2、翻譯下列句子。
二、概括內容,理清思路。
(一)(1—5)分析形勢,提出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
(二)(6—7)追述往事,表達真摯情感和堅定決心——“報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三)(7—8)歸結責任,臨表拜別。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一)第一段
1、內容概括:作者提出三條建議的目的各是什么?
2、內容思考:(1)開篇就提到先帝劉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一段分析天下大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建議的核心是哪條?為什么?
(4)文章作者深情地回憶先帝“嘆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圖?
(二)第二段
1、內容概括:(1)概括文中6、7段涉及劉備和諸葛亮的事件有哪些?。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句話中的“此”指哪兩件事?
(3)“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報先帝”一語與文中6、7段哪兩件事相呼應?
2、內容思考(1)怎樣理解諸葛亮自述本志和志趣這段的內容?
(2)追憶白帝城托孤(臨崩寄大事)的作用是什么?
(三)第三段
1、內容概括:作者對自己、賢臣和陛下各自歸結的責任是什么?
2、內容思考:諸葛亮在結尾寫到“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涕零”的原因。其中還包含了諸葛亮心中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話?
(四)全文探究。
1、你從文中看出諸葛亮是一位怎樣的賢臣?
2、文中13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
3、有人認為諸葛亮的“忠”是“愚忠”,他明知后主昏庸無能卻還死心塌地地輔佐,最終沒有完成先帝托付的重任;若能及時廢除后主,取而代之,也許能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你是怎樣看待諸葛亮的“忠”的?
四、賞讀品味,總結全文。
1、領會文章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2、品味諫言的語言特點:謹言善諫,情辭懇切。
3、總結課文。
五、練習。
1、鏈接中考。
2、課外練習。(1)完成《基礎訓練》上的本課練習。
(2)課外練筆:以“千秋諸葛我評說”為題寫段短文。
出師表教學教案【篇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說的:是由家喻戶曉的諸葛亮寫的《出師表》該課出現(xiàn)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的第六單元,該單元的課文大部分選自歷史著作,學習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長歷史知識,還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氣、節(jié)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勵《出師表》是一篇情辭意切、感人肺腑,讓人贊不絕口的文章作者通過表文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劉氏父子的忠貞,三條建議,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敘述生平及出師北伐表明自己“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決心,更是慷慨深沉,動人心魄真正為蜀漢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以及本課的實況和學生的實際特制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積累詞語,豐富文言詞匯
②了解奏表的特點,了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③積累名言警句,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①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培養(yǎng)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②學習本文融情于議論、敘事,以情動人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和愿望,
②領會諸葛亮對“蜀國”的忠誠,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會上用的人
三、教學重點
①背誦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難點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②如何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
說教法
一.學情分析
學生的文言文基礎仍需增強;學習語文的觀念、方式、方法較落后;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弱,語文的素養(yǎng)較低。
二.學法指導
1.朗讀法:本文情辭懇切,動人肺腑要引導學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句中的語言停頓,讀出層次感,讀出情感古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尤其象這樣文質兼美的文章,讀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討論法:關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應由學生自主解決,生生互動,激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培養(yǎng)協(xié)作的精神
3.探究法:提供有關本文的材料,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查找答案,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從探究中找出樂趣
4.“傳授——接受”法與以上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傳授——接受”法是傳統(tǒng)的教學法,但一堂課與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這樣可以達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準備:多媒體、VCD光盤、三國形勢圖
6.課時安排:3課時
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情趣特設如下之學法:①用字典、詞典及資料疏通自學障礙
②朗讀與默讀相融合,多種讀書方式相結合
③借助經驗、資料獨自完成課文的翻譯,然后與同學交流
④獨自完成對文本的內容、層次、寫作特點等內容的分析和總結,然后拿到小組中交流討論
⑤把《隆中對》和《出師表》對比學習
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2.“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武侯書堂》)
3.“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
二、解題,簡介時代背景
1、什么叫“表”?這種文體有什么特點?
明確: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罢乱灾x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保ā段男牡颀垺罚┐送猓€有一種專議朝政的文章,又統(tǒng)稱“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動之以情”?!冻鰩煴怼肥侵T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向劉禪(劉后主)的言事呈文。
2、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寫《出師表》的?
明確: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是劉備的遺志,諸葛亮為了實現(xiàn)先帝遺志,在戰(zhàn)略后方日益鞏固的情況下決定出師伐魏。但劉后主卻昏庸無能,聽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顧之憂。諸葛亮在出師前寫下這篇文章,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三、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畫記出疑難字詞,注意停頓、重音。
2、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注意以下字詞:
古今異義詞:
(1)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yè)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古義是開放、擴大。
(2)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
(3)卑鄙: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4)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
(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
3、學生齊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寫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執(zhí)法如一、任人惟
賢的具體建議。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誠圖報的忠心,點出出師本題,表示興復漢室的決心。-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
2.問題探究
(1)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么?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fā)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
2)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內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竟先帝之業(yè)。
(3)本段提出什么建議?開張圣聽
(4)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5)對國君進行了怎樣的規(guī)勸?“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6)這一段中先后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發(fā)劉禪繼父之志和啟示他學先帝用人之明。
小結:本段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3.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
問題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么?具體內容是什么?
嚴明賞罰;“宮中”“府中”不應異法。
②如何具體執(zhí)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③提出怎樣的勸誡?陟罰藏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④“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么?“宮中”“府中”
小結:本段提出應內外一體,賞罰嚴明的建議。
3.請同學翻譯第三、四自然段。
問題探究
1、舉薦了哪些人?為什么要舉薦這些人?
郭攸之、費諱、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2、提出親賢的具體作法是什么?
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親賢的好處是什么?
必然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4、亮認為舉用向寵將軍的好處是什么?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小結:本段述說人事安排,舉薦文臣武將。
4、請同學翻譯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漢興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親賢臣,遠小人。
(3)后漢傾頹的原因是什么?(反面):親小人,遠賢臣。
(4)“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親賢臣,遠小人。
小結: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提高到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上來總結,也是對前面兩段“宮中”“府中”分說后的歸納。并再薦賢臣,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以求漢室興隆。
以上第1—5段從形勢分析到具體建議,是出師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師后無后顧之憂。
七、布置作業(yè)
熟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請同學翻譯第六自然段。
問題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語句。
②當時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最后一句
2、請同學翻譯第七段。
問題探究
1、亮夙夜憂嘆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2、“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請同學翻譯第八段。
第一句照應上段哪一句?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應上段哪一句?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開張圣聽
哪一句話表現(xiàn)了亮以身許國的意志和決心。第一句
4.第9段:結束語。短短三句乃全從肺腑流出,充滿了不勝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諸葛亮著重敘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和準備出征的計劃、安排,從敘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勞國事,鞠躬盡瘁的一片忠忱,以創(chuàng)業(yè)之艱感動后主,并激勵其發(fā)憤圖強。
二、再讀課文,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討論:你對諸葛亮的看法怎樣?
明確:1)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
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出輔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于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公元223年劉備臨終時,把劉禪托付給他,并要劉禪“事之如父”。諸葛亮也一心希望劉禪成功,并無絲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對劉備父子,真是一片至誠。
他的圖報就是以貫徹他的政治主張為最終目的的。二十多年來,他辛勤創(chuàng)建西蜀,還要進一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所以在適當時機,準備出師,并提出自己的意見。
(2)《出師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為諸葛亮對劉備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國事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他在給劉禪的表中,不但通過形勢的分析,在理論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作出具體安排,而且還通過自敘身世,在感情上表達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劉禪是君,但是
無能,諸葛亮受劉備之托來輔佐劉禪,是老臣,是“長輩”,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諸葛亮對劉禪上表,既是臣對君的陳說,又是“長輩”對受托照顧的人的殷切期望。為了能使劉禪感動,所以不但導之以理,而且動之以情。在語氣上既恭敬,又懇切,充滿諄諄囑咐的意思?!冻鰩煴怼分杂羞@么強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們君臣關系與眾不同所決定的。
(3)區(qū)別歷史事實中的諸葛亮和傳說中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復雜的形勢進行分析并從中找出規(guī)律,定出方針。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賞罰嚴明,恩威并施。其他如開發(fā)生產、發(fā)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歷史價值。他還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張修身養(yǎng)德,志向高遠,這些精神,多可借鑒。傳說中的諸葛亮,已被作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是不能當作史實來看的。
(4)小結。
封建社會推崇諸葛亮,或由于他助劉興漢是正統(tǒng),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人們今天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于他的“忠”,我們應當賦予新的內容。例如《后出師表》中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現(xiàn)在已被賦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義。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以“我眼中的諸葛亮”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教學后記:
在教學本課時,我有意側重于朗讀,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附:
文言字詞整理歸納
一、通假字
裨補闕漏:闕,通“缺”,缺點。
簡拔以遺陛下:簡,通“揀”,選拔。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二、古今異義
1、誠宜開張圣聽(開張:擴大。今指店鋪開業(yè))
2、引喻失義(義:適意,恰當。今常用義為:正義,意義,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等)
3、陟罰臧否(否:惡,壞。不是今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
4、曉暢軍事(曉暢:精通,熟練。今常用義為:語言表達通順明白)
5、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而成的名詞性詞組,不是今用作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其義為:??的原因。下文“此后漢所以傾頹也”中“所以”同此)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低微而鄙俗。今常用義為:言語、行為惡劣)
7、猥自枉屈(猥: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今常用義為:卑鄙,下流)
8、由是感激(是:此,這。今常用作判斷詞。感激:感動。今義是指激動感謝)
9、庶竭駑鈍(庶:希望,期望。今常用義為:眾多)
10、此臣所以報先帝(“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而成的名詞性詞組,不是今用作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其義為:用來??的)
1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時”的意思。今義是指四季中的第三個季節(jié)。)
12、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痛恨:痛心遺憾。今義是指十分憎恨。)
三、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出師表教學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培養(yǎng)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融情于議論、敘述,以情動人的寫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點,了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4、掌握形容詞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學重點
1.背誦全文,力求當堂成誦。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摯辭切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2.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叭櫭]”、“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
二、介紹文體和寫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保ā段男牡颀垺罚┐送?,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文章,又統(tǒng)稱“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動之以情”?!冻鰩煴怼肥侵T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向劉禪(劉后主)的言事呈文。
2、寫作背景: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是劉備的遺志,諸葛亮為了實現(xiàn)先帝遺志,在戰(zhàn)略后方日益鞏固的情況下決定出師伐魏。但劉后主卻昏庸無能,聽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顧之憂。諸葛亮在出師前寫下這篇文章,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要讀得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并畫出生字詞。
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四、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翻譯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就難詞難句討論交流,力求通暢地翻譯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解決
五、字詞歸納
1、積累下列詞語:
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
深入不毛:深入到不長草木的地方。
庶竭駑鈍:希望竭盡自己平庸的才能。
咨諏善道:詢問(治國的)好道理。
妄自菲?。弘S便輕視自己。
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
茍全性命:保全性命,茍活于世。
斟酌損益:(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革興。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淚。
2、古今異義詞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義為“下流、無恥”)
感激(感動激發(fā);今義“衷心感謝”)
痛恨(痛心,遺憾;今義“深切地憎恨”)
涕(眼淚;今為“鼻涕”)
謹慎(認真,慎重;今義“做事小心”)
所以(表原因;今表結果)
開張(開放、擴大;今義“商店營業(yè),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布衣(平民;今義“布做的衣服”)
3、一詞多義
道中道崩殂(路)咨諏善道(方法)
遺以遺陛下(給予)以光先帝遺德(遺留)
效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重任)不效則治臣之罪(盡力)
為俱為一體(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做,但任)
論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評判)每與臣論此事(議論)
無若無興德之言(沒有)事無大小,悉以咨之(不論)
行然后施行(實行)性行淑均(行為)行陣和睦(行列)
益有所廣益(益處)至于斟酌損益(增加)
4、虛詞
①“于”的用法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在)
欲報之于陛下也(及于、給)
未嘗不痛恨于桓靈也(對)
②“以”的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
咨臣以當世之事(拿)
遂許先帝以驅馳(而)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來)
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以致)
故臨崩寄臣以人事也(把)
愚以為宮中之事(認為)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表時間,地域等界限)
5、詞類活用
以光先帝遺德(名詞動用,發(fā)揚光大)
恢弘志士之氣(形容詞動用,發(fā)揚光大)
此皆良實(形容詞名用,善良誠實的人),
親賢臣,遠小人(形容詞動用,親近、疏遠)
深入不毛(名詞動用,長莊稼)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5、6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由背誦課文導入
二、整體感知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三、問題探究
1、表文中諸葛亮如何分析天下形勢?
明確:先指出當時形勢的危急。 “天下三分”,而蜀漢最為弱小,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fā)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再指出其有利條件。內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興先帝之業(yè)。
2、據(jù)此諸葛亮出師前給劉禪提出哪些建議?
明確:①廣開言路——“開張圣聽”;②嚴明賞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遠佞——“親賢臣,遠小人”。
3、他反復陳述的是哪一條?為什么?
明確:是親賢遠佞這一條。因為劉禪是個昏君,容易受壞人蠱惑,如不親賢遠佞,就會出現(xiàn)“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偏私,使內外異法”等情況,再好的方針、政策也不能貫徹執(zhí)行,而“親賢”更重要?!伴_張圣聽”,對賢臣“親之信之”,要“咨諏善道,察納雅言”等,都是開導劉禪要“親賢”。
4、文章由勸諫轉入自敘生平,初看似與出師無關,但進一步推敲,卻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這樣寫,好處何在?
明確:這樣寫,首先是表白自己對蜀漢的一片忠誠,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當“報之于陛下”。這樣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動劉禪,取得信任,以防遠離之際,小人妄進讒言,離間君臣而壞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顧”之舉,也是啟發(fā)劉禪能像其父一樣任人惟賢,知人善任。由諫君突然轉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徑,起伏有致。
5、作者寫此文的用意何在?又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遺詔?
明確:意在提醒后主認清形勢,希望他廣開言路,親賢遠佞,完成興復漢室大業(yè)。他反復提及先帝遺詔,也是勉勵后主這個意思。
四、延伸拓展,合作探究
圍繞“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忠”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
參考: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知恩圖報、忠心為國。他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永遠是后代胸有抱負、腹有詩書,有良知和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武侯祠前的杜甫、61歲的陸游不就是例子嗎?當我們吟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的詩句時,不也深深地體味出杜甫對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嗎?當我們解讀“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兩句詩時,不也深深地被陸游滿腔豪情所感染嗎?
另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是知遇之思。他只忠于劉備,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種狹隘的愛國行為。如果他愛國愛民,又何必輔佐那個扶不起的劉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虧一簣,不就是因為劉禪的昏聵無能嗎?
(教師組織學生辯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信在彼此的辯駁中,學生的收獲應是最大的。)
五、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是議論,第二部分主要是敘述,無論是議是敘都注入了作者報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感情。所以第一部分是曉之以理,寓情于議;第二部分是動之以情,寓情于敘;第三部分是表決心,直抒熱切殷切期望、感激與惜別之情。從以上簡析可知,本文主要特點是議論、敘述、抒情相結合。這種把真摯感情融于議論、敘事之中的表現(xiàn)手法是值得學習的。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7、8段。
出師表教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2.反復誦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寫作脈絡。
3.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方法。
4.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杰作。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簡介: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軍事家。
背景簡介: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出山輔助劉備成就大業(yè),建立了蜀國,與曹魏、孫吳鼎足而立。劉備稱帝后,拜諸葛亮為丞相。223年劉備病逝,臨終對諸葛亮托認國事,并囑咐兒子劉禪:“汝與丞相從事,當事之如父”。后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諸葛亮輔佐劉禪辛勤治蜀,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國力有所增強,在這種情況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駐漢中(今陜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劉禪昏弱,使諸葛亮在勞師遠征之際深懷內顧之憂,所以,臨行前上此表文,給劉禪以告誡和勸勉。
目標導學二:分類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提出朗讀中的疑難字句,教師組織同學們相互幫助解答。
2.在朗讀的過程中,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義。
3.教師點撥特殊文言現(xiàn)象。
【古今異義】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古義:感奮激發(fā);今義:因對方的好意或幫助而感動并產生謝意)
③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感到痛心、遺憾;今義:極端憎恨或悔恨)
④開張圣聽(古義:擴大;今義:商店等設立后開始營業(yè))
【一詞多義】
①遺: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給予)
深追先帝遺詔(遺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功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用來)
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的原因)
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
以光先帝遺德(來)
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對文意的理解,劃分文章層次。
明確:可將本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5):從當前形勢出發(fā)勸說后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
第二部分(6—7):追述以往經歷,表達“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第三部分(8):明確各方面的責任,向后主提出懇切的期望,總結全文。
目標導學三:把握重點,理清脈絡
從全文來看,諸葛亮向劉禪提出了哪三條建議,他反復強調的是哪一條?為什么?
明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作者反復陳說的是親賢遠佞這一條。其余兩條雖然說的是方針、政策,也都與此有關。因為劉禪是個昏庸之君,容易受小人蠱惑,如不親賢遠佞,就會出現(xiàn)“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偏私,使內外異法”等情況,再好的方針、政策也不可能貫徹執(zhí)行。而親賢是遠佞之本,所以文章開頭說“開張圣聽”,實際上就是要聽取賢臣的意見,萬不可“塞忠諫之路”,中間列舉賢臣姓名,要劉禪“親之信之”,結尾更勸說劉禪要“咨諏善道,察納雅言”,也是親賢的意思。
目標導學四:細讀課文,討論交流
1.文章主要向后主進諫,開篇為什么從蜀國形勢談起?既然“益州疲弊”,又為何要出師伐魏?
明確:文章開篇以蜀國形勢談起,大有危在旦夕之勢,如不救亡存國,將會出現(xiàn)國破身亡的慘局,在這種情況下,“侍衛(wèi)之臣,忠志之士”,他們不忘先帝遺德,不改對后主的忠心,轉危為安是有希望的,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出了三項治國主張。
“益州疲弊”是指蜀國在“三分”中處于不利位置。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用了五年時間做準備,主要措施有:①跟吳國通好;②加強內政建設;③平定南方的叛亂。可見,出師伐魏的時機已經成熟。
2.文章由勸諫轉入自敘生平,初看似與出師無關,但進一步推敲,卻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這樣寫,好處何在?
明確:這樣寫,首先是表白自己對蜀漢的一片忠誠,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當“報之于陛下”。這樣的表白合情合理,容易打動劉禪,取得信任,以防遠離之際,小人妄進讒言,離間君臣而壞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顧”之舉,也是啟發(fā)劉禪能像其父一樣任人唯賢,知人善任。由諫君突然轉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徑,起伏有致。
3.作者寫此文的用意何在?又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遺詔?
明確:意在提醒后主認清形勢,希望他廣開言路,親賢遠佞,完成興復漢室大業(yè)。他反復提及先帝遺詔,也是希望能勉勵后主。
目標導學五:賞析表文,學習寫法
本文是如何把議論、抒情和敘事融為一體的?
明確:全文以議論為主,在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以做到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達到勸諫的目的。論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針對性強;寓情于義,情理交融,言辭懇切,說服力強。敘事,寓情于事,委婉動人,感情真摯。所敘之事如推薦賢才,講身世,談經歷,都是為議論服務,使他對劉禪提出的建議與要求有理有據(jù),更能使人信服。
目標導學六:拓展延伸,展示個性
你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忠”?
明確: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知恩圖報、忠心為國。他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永遠是后代胸有抱負、腹有詩書,有良知和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武侯祠前的杜甫、61歲的陸游不就是例子嗎?當我們吟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時,不也深深地體味出杜甫對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嗎?當我們解讀“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兩句詩時,不也深深地被陸游滿腔豪情所感染嗎?
另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是報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劉備,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種狹隘的愛國行為。如果他愛國愛民,又何必輔佐那個扶不起的劉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虧一簣,不就是因為劉禪的昏聵無能嗎?
小結:《出師表》以“形勢”使對方震動,以“情感”使對方感動,以“措施”教導對方,以“事業(yè)”激勵對方,肝膽相照,情深意厚,一直為后人所稱道。
封建統(tǒng)治者推崇諸葛亮,或由于他助劉興漢是正統(tǒng);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之恩,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們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于“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則被賦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意。作為新世紀的熱血青年,我們應該胸懷祖國,心系人民,做時代的驕子,做人民的公仆。
課后反思
文言文的教學是以文言字詞積累為主還是以理解內容為主。我認為,這并不是矛盾的問題。從學生的長遠學習來看,字詞的掌握和文本內容的理解是融合在一起的。因而,我在講述本文時,首先重在講解文言字詞,然后再分析本文內容,這樣一來,學生既掌握了文言字詞,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內容,感悟文章主旨。
不足之處 這堂課不足的是,因為重情感體驗,所以在字詞咀嚼的精微程度上還遠遠不夠。以后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既能夠盡可能地多積累品味字詞,又能讓學生對人物和主題有較為深入的理解。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推薦8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交異”“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以及實驗“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是需要學生了解的內容,教材通過4個示意圖直觀形象地說明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涉及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信體等概念,其中“染色體組”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之——。理解這概念,才能正確理解依據(jù)染色體效目變異衍生出的單倍體育種技術和多倍體育種技術。
學習本節(jié)之前,學生e經學習了近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即遺傳規(guī)律)、減數(shù)分裂、DNA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識。因此,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知識結合,能幫助學生構建更為直觀而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對“遺傳和變異”整體理解,也可為介紹人類進傳病、生物育種及生物進化等知識作鋪墊。
染色體變異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細胞分裂異常產生的結果,因此細胞分裂是染色體變異的細胞學基礎。如果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細胞分裂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將會大大地降低學習的難度,并能有效幫助學生從已有知識中構建出新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本節(jié)主要的知識點及突破方法
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難點較集中,如染色體組的概念及數(shù)目判斷方法,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系,多倍體和單倍體育種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體組概念:以辨圖、設問、討論和復習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染色體組的概念較為復雜,如果直接講述,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質??梢詮恼故灸行匀梭w染色體組成自制模型,讓學生回顧同源染色體的概念,然后將人類染色體分成兩組,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兩組染色體組異同點等方式人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lián)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2)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概念:通過具體實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系。單倍體的概念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實例來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體內的染色體組數(shù)目,提出單倍體的概念,并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區(qū)分單倍體與一倍體,單倍體、二倍體與多倍體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單倍體與多倍體育種:用圖解、事例和圖表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多倍體和單倍體育種。二倍體、多倍體和單習是建立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之上的。單借體具有可比性將多低體和單傷體育種放在一—起來學習,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育種的學
(4)染色體結構變異: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
(5)“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的實驗:學生先進行實驗設計,制定實驗方案后,第2節(jié)課進行實驗操作。二、學情分析
作為高二學生已經學過染色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等概念,為染色體組等新概念的構建奠定了認知基礎。前面學習的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等基礎知識,為創(chuàng)設問越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有精情,但學習的主動性不強,使乏深層次的思考。對基本概念、過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鍋,不能靈活遠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學中應設置好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動手,思考和討論,適時引導追時啟發(fā)和酒時效勵由淺人深,構建染色體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生命觀念
1、說出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的區(qū)別。
2、理解染色體組、單倍體、多倍體的概念、內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二)科學思維
1、舉例說出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
(三)科學探究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四)社會責任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質疑、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
2、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出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難點:
1、理解染色體組概念
2、理解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lián)系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多媒體直觀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概念、種類。
2、通過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染色體結構變異。
3、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 篇2
知識目標:
1)了解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
2)掌握構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學元素的作用;
4)通過生物體組成元素與非生物的對比,理解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認識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使學生初步學會抓住知識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用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事物,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
技能目標:
通過對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及這些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2.組成生物體最基本的元素是碳;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教學過程:
地球上的生物,現(xiàn)在已知的大約200萬種。不同種類的生物體,在個體大小、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是,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大體相同的,也就是說,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
物質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茖W家通過研究各種生物體細胞內的生命物質,查明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種類、數(shù)量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由物質構成的,構成細胞的物質和世界上其他物質一樣都是由元素構成的。那么組成生物體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生命的物質基礎的第一節(jié)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到玉米和人體化學元素含量對比表,對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解讀,找出規(guī)律。那么,如何來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中隱藏的規(guī)律呢?或者說通過什么方法來尋找規(guī)律呢?
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找出兩者不同的地方。除了找不同點外,還要找相同點。
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恰當科學的方法來解讀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歸納結論,然后進行交流。我們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玉米和人的化學元素組成差異較大,除了O和C兩種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有較大差異外,一些含量較小的化學元素差異也很大。
我們來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同學們邊看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哪些?與非生物是否相同?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中含量是否相同?
3.哪些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經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對比分析,回答了上述問題。對學生的答案給予評價,鼓勵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問題。
分析上表,我們知道組成玉米和人體的基本元素是C、H、O、N,這四種元素在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中含量最多。從上表還可以看出,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雖然大體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同種生物不同生長期體內各元素含量也有不同。同種生物體內不同器官各種元素的含量也有差異。
另外,同學們思考一下: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鯨,組成他們的化學元素是否大體相同?各種化學元素在這兩種生物體內的含量有沒有差別?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鯨的化學元素大體相同;各種化學元素在這兩種生物體內的含量有差別。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都理解了組成生物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但不同生物中含量有差異。根據(jù)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大量元素;那么什么是大量元素呢?大量元素就是指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K、Ca、Mg等。
與之相對的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卻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Fe、Mn、Zn、Cu、B、Mo等。
同學們要注意: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雖然很少,卻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在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種元素是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如表1-2,大約共占細胞總量的97%.生物體的大部分有機化合物是由上述六種元素組成的。例如:糖類多是由C、H、O組成,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組成的,而蛋白質由C、H、O、N等元素組成。
一是: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如糖類、蛋白質、核酸、脂肪等,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化學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例如,油菜缺B時,會出現(xiàn)“花而不實”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微量元素B能夠促進花粉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柱頭和花柱中積累了大量B時,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順利進行。在缺少B時,花藥和花絲萎縮,花粉發(fā)育不良。Mo作為牧草生長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蘭草場鉬礦)。
小孩缺鈣長不高,老年人缺鈣易患骨質疏松。人缺鐵會出現(xiàn)貧血癥狀,果樹缺鐵會的黃葉??;植物體缺鉀莖稈軟弱易倒伏;人體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等。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組成生物體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機體中,在生物體特定的結構基礎上,在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化合物是生命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蛋白質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質。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例如,C、H、N3種化學元素在組成人體的化學成分中,質量分數(shù)共占73%左右,而這三種元素在組成巖石圈的化學成分中,質量分數(shù)還不到1%。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小資料)生物大分子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學性質,使它能夠通過化學鍵連結成鏈或環(huán),從而形成各種生物大分子??梢哉f,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 篇3
知識精華
來源排出調節(jié)
水的平衡和調節(jié)
飲水、食物物質、代謝由腎、皮膚、大腸排出神經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
鈉鹽的平衡和調節(jié)
主要來自食鹽主要經腎、其次由汗液、糞便排出醛固酮(鹽皮質激素)調節(jié)
鉀鹽的平衡和調節(jié)
食物主要經腎、其次未吸收的隨糞便排出醛固酮調節(jié)
意義:水和鈉鹽在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穩(wěn)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由于人在高溫條件下工作,劇烈運動或某些疾?。▌×覈I吐、嚴重腹瀉)時,會丟失大部分的水和無機鹽,影響血壓、心率的穩(wěn)定。
鉀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穩(wěn)定方面、心肌舒張、興奮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謝廢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關于水、鹽調節(jié)的幾個問題:
1)尿激素的釋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應有三:促進鈉的重吸收、促進鉀的分泌排出、促進水的重吸收。
題例領悟
例1:某人患急性腸胃炎,嚴重腹瀉,并且出現(xiàn)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四肢發(fā)冷等癥;要緩解以上癥狀,應:
A、輸入生理鹽水
。 B、口服生理鹽水。
C、口服鉀鹽水。
D、輸入醛固酮。
解析:題意中出現(xiàn)的癥狀是缺少水和鈉鹽,其次輸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
例2:人體內K和鈉離子的排出特點相比,不同之處是:
A、多吃多排B、少吃少排C、不吃不排D、不吃也排。
解析:鉀離子的排出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鈉離子的排出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人體內的水的主要來源及排出主要途徑是:()
A、來自飲水,食物和由腎排出。
B、來自飲水,食物和由皮膚排出。
C、來自飲水,物質代謝和由肺排出。
D、來自飲水,物質代謝和由大腸排出。
2、離子態(tài)的無機鹽(如血液中的鉀、鈣離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
A、細胞結構物之一。
B、維持細正常生理功能
C、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
D、調節(jié)細胞內的PH值。
3、下列有關人體內水分調節(ji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大量飲水,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覺中樞興奮,則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則尿量增加。
D、細胞外液中滲透壓降低,則尿量減少。
4、調節(jié)無機鹽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C、腎上腺素D、甲狀腺素。
5、下列僅屬于水分排出的途徑的是:()
A、腎排出B、大腸排出C、皮膚排出D、肺排出。
6、不能對腎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進作用的是:()
A、滲透壓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漿滲透壓升高。 D、醛固酮升高。
二、簡答題:
7、下圖為腎單位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1)當人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或吃過咸的食物時,通過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促進()和()對的重吸收,減少尿的排出,使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
2)當血鉀升高或降低時,可直接刺激,使的分泌量增加,從而促進()和()對的重吸收和對的分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3)通過顯微鏡檢查發(fā)現(xiàn)構成腎小管的細胞線粒體較多,起生理意義是。線粒體所需的能源物質和氧氣由()提供,產生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帶走。
自我評價答案
一、選擇題:
1、A 2、A;3、C;4、B;5、D;6、A。
二、簡答題
1、抗利尿激素1腎小管2集合管
2、腎上腺醛固酮1腎小管2集合管鈉鉀
3、提供能量,有利于納的重吸收和鉀離子的分泌3腎小管毛細血管血液3腎小管毛細血管血液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 篇4
1、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將本節(jié)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為:
1.1知識目標
⑴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B、識記)。
⑵染色體組、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概念(B、識記)。
⑶單倍體和多倍體的特點,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種上的意義(B:識記)。
1.2能力目標
⑴以貓叫綜合癥產生原因為例,引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以果蠅的染色體為例,講解染色體組的概念,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
⑵通過對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分類依據(j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比較、分類思維能力的訓練。
⑶通過單倍體和多倍體的概念、原理、應用的學習,訓練學生演繹思維能力。
1.3情感目標
⑴通過了解在自然或人為條件下,染色體會發(fā)生結構或數(shù)目的改變進而改變生物的遺傳性狀,樹立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
⑵通過單倍體和多倍體在育種上應用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2、教學重點和難點
2.1教學重點
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2.2教學難點
(1)染色體組的概念。
(2)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lián)系。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 篇5
【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5章第4節(jié)《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第1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色素的種類和功能、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掌握提取、分離色素的實驗方法。光合作用在高中生物的整個教材中都是處于重要地位。本章節(jié)內容按照課標安排應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和通過實驗“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來學習有關光合色素的知識,第二課時具體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本節(jié)教學設計是該節(jié)的第一課時內容。第一課時我準備讓學生以經典的光合作用研究歷史中的重要事件為線索,結合自己所動手完成的實驗,遵循科學家的探索思路,總結出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了解科學家探究科學的艱辛歷程和學會探究的一般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設計理念】
以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提高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研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
1、還原科學研究的歷史面貌,突出生物學的“實驗學科”特點;
2、以實驗探究貫穿整個教學。
【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生物課中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歷史卻很陌
生,關鍵對于我們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⑴.了解光合作用的結構和物質基礎;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反應方程式、概念、過程、意義;
⑶.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圖解和實質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光合作用的.過程,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理解假設的提出要有實驗和觀察的依據(jù),需要嚴謹?shù)耐评砗痛竽懙南胂?,并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驗證和完善。同時,理解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關注“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②討論科學史上的經典人物和實驗,避免知識“去背景”和“簡單化”。
③明確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在實驗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認識到技術的發(fā)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⑤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學實驗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
②培養(yǎng)觀察、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①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及研究歷史;
②實驗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實驗原則,單因子變量原則
【教學難點】
單因子變量原則中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的辨析
【教學準備】
搜集相關圖片和素材;制作Flash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播放綠色植物碩果累累的圖片;人和其他動物吃的各種食物的照片。
結合初中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了解?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激情引趣,引起學生對光合作用的重視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師在學生討論后歸納出: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
(問:光合作用是怎樣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
2、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看書,要每個同學對幾個著名實驗的實驗年代、科學家人名、國籍、實驗過程、實驗結論逐一整理。
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體會講述如何自己設計實驗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
為加深印象,教師通過Flash多媒體課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并歸納實驗結果。
從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過程我們看到科學工作者對科學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巧妙的思維方法值得我們很好學習,我們更需要學
習科學家們科研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
設計意圖:感受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提高學生探索求實的科學素養(yǎng)。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探究的原則和方法。
問:我們剛剛學習過了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1880年實驗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那么同學們回憶第二章學習過葉綠體亞顯微結構,分析比較葉綠體中哪些結構與光合作用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請一學生上臺對著細胞掛圖講述細胞中葉綠體的結構設計意圖:鞏固已學知識。
3、葉綠體中色素:教師展示葉綠體亞顯微結構圖幫助同學回憶,用幾分鐘講述實驗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原理、實驗結果。
學生活動:學生4人一組完成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設計意圖:認識實驗探究過程都必須依據(jù)一定的科學道理。體驗合作學習過程。
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可給學生演示葉綠體的色素吸收光譜的現(xiàn)象。方法是:用紅、橙黃、綠、藍紫色的薄膜,分別遮住同一光源。把盛有葉綠體的色素提取液的試管,分別放在紅、橙黃、綠、藍紫色光前、讓學生觀察這些光透過色素提取液的情況??擅黠@地看到紅和藍紫色光透過的較少(暗),橙黃和綠色光透過的較多(亮)。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現(xiàn)象,得出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在此基礎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譜曲線,引導學生分析曲線含義,總結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點。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進一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 篇6
【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5章第4節(jié)《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第1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色素的種類和功能、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掌握提取、分離色素的實驗方法。光合作用在高中生物的整個教材中都是處于重要地位。本章節(jié)內容按照課標安排應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和通過實驗“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來學習有關光合色素的知識,第二課時具體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本節(jié)教學設計是該節(jié)的第一課時內容。第一課時我準備讓學生以經典的光合作用研究歷史中的重要事件為線索,結合自己所動手完成的實驗,遵循科學家的探索思路,總結出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了解科學家探究科學的艱辛歷程和學會探究的一般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設計理念】
以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提高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研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最想突出的處理:1.還原科學研究的歷史面貌,突出生物學的“實驗學科”特點;2.以實驗探究貫穿整個教學。
【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生物課中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歷史卻很陌生,關鍵對于我們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⑴.了解光合作用的結構和物質基礎;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反應方程式、概念、過程、意義;
⑶.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圖解和實質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光合作用的過程,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理解假設的提出要有實驗和觀察的依據(jù),需要嚴謹?shù)耐评砗痛竽懙南胂?,并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驗證和完善。同時,理解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關注“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②討論科學史上的經典人物和實驗,避免知識“去背景”和“簡單化”。
③明確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在實驗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認識到技術的發(fā)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⑤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學實驗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
②培養(yǎng)觀察、分析綜合能力。
三、教學重點
①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及研究歷史;
②實驗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實驗原則,單因子變量原則
四、教學難點
單因子變量原則中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的辨析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搜集相關圖片和素材;制作Flash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播放綠色植物碩果累累的圖片;人和其他動物吃的各種食物的照片。
結合初中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了解?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激情引趣,引起學生對光合作用的重視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師在學生討論后歸納出: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
(問:光合作用是怎樣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
2、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看書,要每個同學對幾個著名實驗的實驗年代、科學家人名、國籍、實驗過程、實驗結論逐一整理。
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體會講述如何自己設計實驗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
為加深印象,教師通過Flash多媒體課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并歸納實驗結果。
從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過程我們看到科學工作者對科學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巧妙的思維方法值得我們很好學習,我們更需要學
習科學家們科研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
設計意圖:感受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提高學生探索求實的科學素養(yǎng)。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探究的原則和方法。
問:我們剛剛學習過了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1880年實驗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那么同學們回憶第二章學習過葉綠體亞顯微結構,分析比較葉綠體中哪些結構與光合作用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請一學生上臺對著細胞掛圖講述細胞中葉綠體的結構設計意圖:鞏固已學知識。
3、葉綠體中色素:教師展示葉綠體亞顯微結構圖幫助同學回憶,用幾分鐘講述實驗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原理、實驗結果。
學生活動:學生4人一組完成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設計意圖:認識實驗探究過程都必須依據(jù)一定的科學道理。體驗合作學習過程。
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可給學生演示葉綠體的色素吸收光譜的現(xiàn)象。方法是:用紅、橙黃、綠、藍紫色的薄膜,分別遮住同一光源。把盛有葉綠體的色素提取液的試管,分別放在紅、橙黃、綠、藍紫色光前、讓學生觀察這些光透過色素提取液的情況??擅黠@地看到紅和藍紫色光透過的較少(暗),橙黃和綠色光透過的較多(亮)。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現(xiàn)象,得出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在此基礎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譜曲線,引導學生分析曲線含義,總結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點。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 篇7
一、教學目標
1.闡明群落的演替過程。
2.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3.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群落的演替過程。
三、教學策略
本節(jié)應緊緊抓住“動態(tài)發(fā)展觀”實施教學。如果說群落的結構可從橫向進行剖析,是現(xiàn)時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學要用歷史性的眼光,從縱向進行尋蹤。群落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它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著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shù)群落中物種結構相對穩(wěn)定。但是,當群落結構受到干擾或破壞,一些種群消失了以后,總會有其他一些種群來占據(jù)這個群落的空間,經過一段時間,又會有另一些種群興起,逐漸取得優(yōu)勢。群落演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總是向著群落恢復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的方向進行。
有條件的學校,在進行“問題探討”內容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觀看錄像資料片(或類似題材),引發(fā)學生思考。事實上,學生對群落演替的現(xiàn)象并不陌生,只是沒有建立起概念與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fā),引導出群落演替的各個階段。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終圍繞著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與相互作用,以動態(tài)發(fā)展觀引發(fā)學生對演替的本質進行思考。
“棄耕農田上的演替”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與“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相比較,分析共同點與不同點。提示學生思考:農田是人類對自然群落進行改造的產物,在農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復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學習了這兩種演替類型后,教師引出“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概念,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
關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的教學,教材中提供了“踐踏對草地群落的影響”的素材,意在從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事例展開教學?!白叩娜硕嗔司统闪寺贰保@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事例,但人們未必從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過。教學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題目上做文章,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建議有條件的學校,讓學生在野外進行實地考察,然后在課堂中組織討論。
實地觀察時,提示學生根據(jù)踩踏情況,將雜草進行分類:經常被踩踏的地方的種類;輕微被踩踏的地方的種類;不太被踩踏的地方的種類。要作較長期的觀察,將觀察的情況列表記錄,必要時將觀察到的情況繪圖,或用拍攝照片方式進行記錄。觀察時要注意:
雜草的種類;
莖稈高度和長勢;
生長的密度和植物蔓延的方向;
周圍樹木生長等其他的情況;
可挖出一些草本植株,觀察其根的形態(tài)。
在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相關資料(也可讓學生舉例)分析人類活動對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響。在分析中要把握:(1)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
(2)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由此引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建議這部分內容采用上網調查或通過其他渠道收集資料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調查:
(1)我國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認識到必須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絕不能以犧牲環(huán)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求得一時的發(fā)展,必須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處理好經濟發(fā)展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關系,致力于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
(2)《退耕還林條例》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3)政府在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時的主要政策,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中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人類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人類生存和發(fā)展與群落演替的良性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的另一個重要方面,表現(xiàn)在外來物種的入侵。關于外來物種入侵,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中已有所介紹,故在本節(jié)中該概念沒有出現(xiàn)。
由于在本節(jié)練習中涉及了這方面的知識,應適當介紹相關內容:
(1)人類活動有時會有意或無意地將一種新的物種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適宜的條件下,這些脫離了原有生物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新物種往往會大肆擴散和蔓延開來,迅速成為優(yōu)勢種,打破原有群落的穩(wěn)定性,危及已有物種特別是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當?shù)亟洕?、社會造成巨大危害?/p>
(2)與人類對環(huán)境的直接破壞不同,外來入侵物種對環(huán)境的破壞及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威脅是長期的、持久的。當人類停止對某一環(huán)境的污染后,該環(huán)境一般會逐漸恢復,而當一種外來物種停止傳入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時,已傳入的該物種個體并不會自動消失。由外來物種入侵導致的本地物種的滅絕往往是不可恢復的;
(3)我國目前已公布了外來入侵物種名單。1982年原產美國的松材線蟲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發(fā)現(xiàn)傳入我國,到20xx年,已經在江蘇、安徽等十多個省八十多個縣(市)發(fā)現(xiàn)松材線蟲危害,每年致死松樹600多萬株,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shù)十億元。隨著我國對外交流活動的不斷增多,防止外來入侵生物的危害,已成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模板范文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在實驗前介紹了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學生對消化系統(tǒng)已經有了感性認識,緊接著設計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歷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來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結構到功能、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
本實驗是一個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隱含著生物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學生通過生活體驗對牙齒與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通過以前的學習,部分學生已領悟了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生命的奧秘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不利的一面:
1、實驗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能力欠缺,體現(xiàn)在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還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的含義。
(2)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針對實際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和驗證,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2)通過學生如實記錄、分析實驗結論,培養(yǎng)他們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教師如何有效地組織、引導整個探究過程,并抓住時機訓練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觀念。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通過學生咀嚼饅頭的情境引入,從而提出探究問題。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2、從分別設計牙、舌以及唾液對饅頭的消化的單一變量對照到合并探究多個變量的對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使學生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學法
1、學生根據(jù)體驗饅頭味道的變化,自主提問,作出假設。自主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觀察得出相應結論。
2、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從而使啟發(fā)誘導式的教法與探究式的學法和諧共振。
五、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鑒于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少、能力弱。挑選部分學生實驗前簡短培訓,了解實驗原理,操作要領。在實驗中讓這部分學生去帶動其余學生,讓實驗落到實處。
情境引入
品嘗饅頭,要求進行較長時間咀嚼,感受饅頭味道的變化,從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探究實驗
⑴提出問題:
饅頭是怎樣變甜的呢?
⑵作出假設:
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唾液的作用有關。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在感性經驗基礎上引導分析在口腔中使饅頭變甜的相關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設,不僅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活躍氣氛,更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科學做出假設的方法———即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中做出合理假設。
⑶制定計劃:
a、提示:
①設計一組實驗,有的只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把難點進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兩個探究因素,讓學生同時對兩個探究因素設計對照試驗,有一定難度,讓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探究,降低了難度,學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②淀粉是饅頭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沒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麥芽糖是有甜味的。
③淀粉遇碘變藍,但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
④口腔的溫度大概是37℃。
b、思考:
①怎樣模擬舌的攪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參與以及口腔的溫度?
②你選擇的是什么因素對淀粉的消化?實驗的變量是什么?怎樣確保只有變量不同,其它條件都相同?
③怎樣檢驗淀粉是否被消化?(學生說出方法后,教師建議: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溫水中水浴加熱,觀察顏色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這3個思考題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弄清了問題①③,不需要教師做任何強調,學生就能明白該實驗有的組要把饅頭切碎,要攪拌,以及整個實驗要保持在37℃下進行,滴加碘液等具體操作的原因;問題②是引導學生控制變量,順利設計對照實驗的核心問題,學生只要清楚了這個問題,設計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c、分組討論設計(要求圖示說明,圖示板演)
一大組:牙齒和舌頭作用實驗方案;
另一大組:唾液的作用實驗方案;
d、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整合
為了讓學生突破難點順利掌握從探究一個因素上升到同時探究兩個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難,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體過程為:教師根據(jù)學生板演圖,把兩組對照實驗中相同實驗組合為一體,適時點撥: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把兩個因素放到一起同時進行探究,只要先把實驗組設計出來,各對照組只要變量與其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即可。由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實驗設計
⑷實施計劃
⑸得出結論
⑹表達交流
小組匯報實驗完成情況,反思實驗失敗的原因,交互式評價。為進一步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響做下鋪墊。
進一步探究:
為什么強調在37℃條件下進行實驗?你能設計實驗來說明溫度對淀粉消化的影響嗎?
興趣小組展示課前做好的處于60℃條件下的實驗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知道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響。
課堂小結
1、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單一變量原則
3、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攪拌與牙齒咀嚼對淀粉的消化有促進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
課后反思
1、未雨綢繆,有的放矢。實驗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教師實際操作對實驗能達到的效果了然于心。
2、鑒于淀粉的分解過程無法直觀感受。將原實驗設計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通過顏色由藍變淺藍、再變成黃色來感受淀粉分解的過程。
3、由考慮單一變量提升到同時考慮多個變量的探究。
4、增加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拓展學生的思維。
但是,由于學生知識儲備的原因,在實驗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