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3-04-21 二年級課件二年級課件(實用5篇)。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每位老師都應該他細設計教案課件。只有教案課件寫的越好,需要的時間當然也會越長,網(wǎng)上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以下是我們?yōu)槟鷾蕚涞呐c“二年級課件”相關的內(nèi)容,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二年級課件(篇1)
年級:二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唱:《數(shù)鴨子》
2、聽:《鴨子拌嘴》(HdH765.coM 好讀后)
3、動:歌表演《數(shù)鴨子》
教材分析:
《數(shù)鴨子》是一首頗具說唱風格、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童謠歌曲。歌詞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鴨群游過大橋、興奮地數(shù)鴨子的情形。歌曲前后皆有數(shù)板,說唱結合,表現(xiàn)出兒童活潑可愛的天性,童趣盎然。歌曲第一段描述小朋友們在門前大橋下數(shù)鴨的情景,第二段以老爺爺風趣幽默的口吻教育孩子平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別貪玩忘了上學,還形象地告訴孩子們考試時千萬別抱回“鴨蛋”,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鴨子拌嘴》是民間打擊樂器合奏,以小镲為主要演奏樂器,另外還有大鑼、大镲、水镲、排木魚、小云鑼等等。
教學目標:
1、能以自然放松的心情富有表情地歌唱《數(shù)鴨子》,進行歌表演。
2、欣賞《鴨子拌嘴》,感受民間打擊樂器采用力度變化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情緒和不同的音樂形象,體驗民族音樂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唱《數(shù)鴨子》,在歌唱中注意靈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穩(wěn)定,尋找生活中的“巧嘴巴”。
難點:感受打擊樂器以敲擊快慢、輕重的節(jié)奏來體現(xiàn)鴨子拌嘴的場面。教具準備:打擊樂器、頭飾、樂器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發(fā)聲練習
用一個你喜歡的字來跟著琴唱一唱。
三、節(jié)奏導入
1、“我是李老師?!?/p>
學生可以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張永強?!?/p>
再請名字是兩個字的同學說一說:“我是何帆?!?/p>
2、幻燈片出示:
請學生們用一個“呀”來讀一讀這段節(jié)奏。
四、新歌教學
1、在導入2的前提下,為這段節(jié)奏填詞?;脽羝鍪菊f白部分的歌詞:“門前大橋下,游來一群鴨,快來快來數(shù)一數(shù),二四六七八?!保ㄌ崾緦W生可以根據(jù)歌詞的停頓來讀一讀)
2、簡介這段說白的出處,同時簡單介紹童謠歌曲的組成。
3、播放錄音伴奏,老師范唱(自然地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
4、初聽歌曲旋律,跟著有表情地哼唱。
5、聽唱法教學歌曲
6、在歌唱中了解反復記號的運用,和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7、播放《數(shù)鴨子》,邊聽邊找一找其中的人物和動物有哪些?(鴨子、老爺爺、小孩)
8、跟著錄音,自主地進行歌表演(由模仿到再現(xiàn)到創(chuàng)造)
9、以小組為單位,角色分配,再上臺演一演(一組表演,另外幾組歌唱)。
五、欣賞
“小朋友們,看到過鴨子吵嘴嗎?”
1、初聽樂曲,思考:是用什么樣的樂器演奏的?
2、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小鴨子拌嘴的旋律,感受一下像不像小鴨子拌嘴?
3、開動腦筋:小鴨子是怎么拌嘴的?帶上鴨子頭飾,扮演小鴨子拌嘴的情形。
4、拿起身邊的打擊樂器,模仿鴨子拌嘴的敲擊。
六、拓展
1、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紹作曲家安志順作曲的背景。
2、多媒體播放安志順《老虎磨牙》,感受老虎磨牙的神態(tài)。
3、思考: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打擊樂器?幻燈片出示《老虎磨牙》中的樂器,認一認。
七、課堂小結
1、用你身邊的打擊樂器,給《數(shù)鴨子》伴奏。
2、結束課堂。
二年級課件(篇2)
一、說教材:
《畫風》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小朋友在一起動腦筋,把無形的風生動展現(xiàn)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但人物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觀察,善于合作,多動腦筋,敢于創(chuàng)新。
根據(jù)新的教學理念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風與事物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動腦、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本課的重點是:①會認丹、藝等6個生字②指導學生朗讀。難點是:領悟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創(chuàng)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1、利用多媒體,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2、創(chuàng)設情景,聯(lián)系實際3、自主合作,讓學生參與其中4、以讀為本,加強讀本實踐。
三、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直觀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立足點和突破口,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主要任務,聽說訓練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源于文中,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改的核心。因此本課應“以讀為本”,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啟發(fā)。
四、說教學過程:
㈠猜謎揭題
1、出示謎語:看不見它的身子,摸不著它的影子,有時它抖動樹枝,有時它推倒房子。謎底是風。2、風看不見,摸不著,能畫出來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15課《畫風》3、板書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用猜謎語導入新課,使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質(zhì)疑課題,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㈡初讀識字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標上自然段,給不認識的字注音。2、老師讀后問老師讀的怎么樣?敢跟老師比一比嗎?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3、老師把這課的生字寶寶請出來了,你們認識嗎?4、出示宋、濤、陳、丹、趙、藝、顯,我們班誰的名字里有這些字?
我先范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了讀書的方法,讓學生和老師賽讀,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本課的生字大多是人名。我問學生我們班誰的名字里有這些字?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識字,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zhì)量。
㈢精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他們?nèi)耸窃趺串嬶L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隨機在黑板上畫出簡筆畫。3、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你是從文中哪個地方看出來的?4、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讀這句話?5、(不范讀、賽讀)想分角色讀課文嗎?
新課標要求二年級學生要喜歡閱讀,學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環(huán)節(jié)我克服了乏味的串講,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讀中解決問題。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畫出簡筆畫,這樣圖文并茂,再加上老師的鼓勵,通過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㈣拓展延伸
三位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出來,風能以詩的形式吟誦出來嗎?大家背的古詩可真不少,如果讓你來畫風,你打算怎么畫?展開想象的翅膀動手畫吧!只要大家開動腦筋,敢于創(chuàng)新,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背有關風的詩,讓學生畫風,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性,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想象的空間,發(fā)展了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動腦筋、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㈤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圖文并茂、直觀有趣,讓人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級的特點。
二年級課件(篇3)
教學設計示例
2 小池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會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美麗的大自然的錄像片斷,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
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小池》(板書:2小池)
2.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的楊萬里寫的。
二、指導看圖,初讀課文
1.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樹陰、幾片生機盎然的荷葉、幾只小小的錯蜒)(板書: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
2.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
4.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讀全詩,老師正音。
5.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體會詩意
1.指導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
(2)看課件。老師配樂說: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
(3)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學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6)男女比賽讀。
2.指導朗讀三、四句。
(1)看課件。老師配樂說: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2)哪位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3)多么細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斷,竟然被細心的詩人觀察到了。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此時你會怎樣來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4)指名反復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5)全班朗讀。
3、有感情的朗讀整首古詩。
四、老師范讀,想像詩境
1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一幅小池圖。
2指名說想像到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可以和詩中的一樣,也可以聯(lián)想更多的東西)
五、背誦古詩,總結全詩
1.全班比賽背。
2.你喜歡這首古詩嗎?為什么?(板書:寧靜、美麗)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xiàn),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nèi)圩o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六、指導生字
1給生字組詞。
2指導寫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區(qū)別。照字是上下結構。上面的日和召一樣長。
七、布置作業(yè)
1默寫古詩。
2畫畫你心中小池的樣子。
八、板書設計
二年級課件(篇4)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以兒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滿童真童趣的幻想、優(yōu)美的語言,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遙遠而又神秘的遠古時代,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詩歌共有5小節(jié)。第1小節(jié)由爺爺?shù)脑捯觥霸忌质亲嫦鹊膿u籃”的說法,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由此,“我”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實的童年生活。課文最后,樹葉的響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xiàn)實中來,并與詩歌的開頭相照應,將情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3.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
4.學習準確使用動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三、說教法
1.識字時,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借助拼音認識生字。寫字時,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教師可以結合學過的字,引導學生交流寫字的方法。
2.采取以讀為主的教學策略,注意詩歌中有的語句比較長,而且排成兩行,教師應該通過范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注意語句中的停頓。
3.以畫助讀,展開想象。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展開想象,動手畫畫這美麗的搖籃
四、說教學流程
1.解析“搖籃”導入,并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播放原始森林錄像)
2。范讀
3。學生自學: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課文的大意是什么?
(4)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檢查自學情況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自學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讀。
(3)提出問題:你在自學課文時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4)學習動詞。
讀一讀以下短語,注意加點的詞語。再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帶有動詞的短語,讀一讀。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蟈蟈 看夕陽 賞明月 數(shù)星星
5。初讀課文,了解祖先的搖籃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數(shù)一數(shù)這首詩共有幾小節(jié)。
(2)指名讀課文第1小節(jié),其他同學思考:祖先的搖籃是指什么?
(3)分組討論:第1小節(jié)寫了祖先的搖籃的什么特點?
(寫了祖先的搖籃很大。)
(4)再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為“祖先的搖籃”?
(5)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鵲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自由發(fā)言)
(7)教師范讀第2、3小節(jié),引導學生讀好問句。
(8)學生練讀第2、3小節(jié)。
(9)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jié)。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仿照第2、3小節(jié),說一說。(分組討論,自由發(fā)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搖籃中會做些什么?畫一畫吧!
2.如果我們置身于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中,你會做些什么?
六、說板書
祖先的搖籃
摘野果 和野兔賽跑
掏鵲蛋 看蘑菇打傘
逗小松鼠 捉紅蜻蜓
采野薔薇 逮綠蟈蟈
原始森林 蒼蒼茫茫
七、教學感悟
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zhì)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凈,表現(xiàn)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課前學生的預習到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年級課件(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攝、媚”等8個生字。會寫“突、按”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蘇教版語文二年級《小攝影師》教案: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愛、關懷備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了解關于高爾基生平故事、資料。
A案
第一課時
揭題導入
1.上節(jié)課大家學習了前蘇聯(lián)革命領袖列寧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前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是一個小攝影師。
2.板書課題。讀準生字:攝(shè)。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攝影”是怎么回事,“攝影師”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學掛圖,學生交流高爾基生平情況,教師相機補充講解。
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重點指導“鞠(jū)躬(gōng)”、“膠(jiāo)卷”,輕聲字“停當(dang)”、“打量(liang)”、注意:擺弄(nòng)聲母是n 。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學生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部分內(nèi)容屬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齊讀全文后,完整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識字
1.小組合作,想辦法記住生字字形。
2.交流識記方法:利用熟字記生字(交—膠)、形聲字構字(輛—形旁“車”—聲旁“兩”)。并且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 墻報 鞠躬 打量 吩咐 擺弄 膠卷 秘書 雜志社 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為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nèi)容。
提醒:以課文內(nèi)容為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tài)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jù)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tài)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弊寣W生反復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xiàn)他美好的愿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巧設疑問,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lián)系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jù)。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后態(tài)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課外延伸,想想續(xù)寫
1.小男孩匆匆趕往高爾基的辦公室,再次見面時他們會說寫什么?做些什么呢?請你展開想想,接著往下編寫這個故事,同學間相互交流。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五年級上冊課件實用
本文就是針對“五年級上冊課件”這一話題進行探討,如果你需要相關信息,別忘了收藏此頁。每個老師上課都必須準備教案和課件,現(xiàn)在開始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也不遲。只有完善的教案才能為優(yōu)秀的教學質(zhì)量奠定基礎。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nèi)容,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準備: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fā)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后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采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采訪準備
說一說自己想采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討論一下在采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二、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三、感悟課文內(nèi)容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2)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xù)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yǎng),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nèi)容。
四、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nèi)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fā)。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五、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
如:“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睆闹锌梢钥闯黾玖w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shù)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睆脑捳Z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睂ο乱淮嗄甑囊笄邢Mc深深關愛。
……
六、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么。
七、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yè)的時候看閑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八、拓展
調(diào)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朗讀課文,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1。搜集一些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象。
2。有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nèi)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么了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fā)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1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一、廣、斤、市。
認識生字后再讀一遍課文??纯茨男┰~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討論。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jù)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或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么?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了解?
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后讀一讀。指名匯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從這兩個數(shù)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shù)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fā)現(xiàn)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自己試著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shù)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1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舉數(shù)字的方法把鯨的大描寫得非常具體。
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舉數(shù)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試著用舉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一事物。
第二課時
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匯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jīng)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匯報,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鯨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么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鯨分為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么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須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點)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點 都吃魚蝦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須鯨 小魚小蝦吞進吃的多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齒鯨 大魚海獸咬住兇猛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鯨在睡覺時是什么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并把它畫下來。
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
回顧內(nèi)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背下來。
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出示“資料袋”的內(nèi)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nèi)祟悓L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nèi)ヌ剿鳌2贾猛瑢W搜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nèi)容寫一篇短文。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3
一、教學內(nèi)容
1、文字:抓住“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重點詞語,聯(lián)系文本,滲透漢字文化教學,注意“愛慕、印”等有形有色的構詞特點。
2、文章:此文淺顯易懂,文章層次富有條理,詳略分明。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全文以“落花生”為線索,重點圍繞“議花生”展開了論述,使人讀后便明白一種道理,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边@種結構的文章,便于引導學生學習圍繞重點內(nèi)容選材。
3、文化:借物喻人,借落花生的好處多,喻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講面子,而對別人沒有用的人。抓住如此的人文,更利于學生將父親與一家人的對話的內(nèi)涵。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字詞的教學,體會文章雖淺顯的文字,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達到識字詞習文,習文促進字詞的理解。
2、通過閱讀教學,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歷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課文“種花生”與“過收獲節(jié)”、“吃花生”與“談花生”的比較中,比較詳略抓重點;我們談”與“父親談”,比較內(nèi)容抓重點;在“贊花生”和“學花生”兩點中,比較目的抓重點。搞懂“抓重點”的閱讀方法。
3、通過落花生與石榴、蘋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對比,理解父親與家人的話: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叭艘鲇杏玫娜耍灰鲋恢v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等。
做有用的人,做落花生一樣的人,這只是第一層面的理解。做講體面,石榴、蘋果、桃這樣的人,這是第二個層面的理解。明白不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即,做又要講體面而又對他人有好處的人,這是第三個層面的理解。理解許地山的父親為啥希望他做一個像落花生一樣的人,這是第四層面的理解。
三、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一)字詞
1、抓住重點的字詞
1)半畝(mǔ)[拼音]、吩咐(fēn fù)[詞義(a.囑咐;b.口頭指派或命令),課文中誰吩咐誰]、榨(zhà)油[字型結構]、石榴(liú)[讀輕聲]、便宜[多音字]、居然[字義,學會用詞]、愛慕[字義,課文中是對什么有愛慕之心?]
2)鞏固字詞(思維體操)。
(二)文章
1、這一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以落花生為線索,課文講了“種花生”與“過收獲節(jié)”、“吃花生”與“談花生”。
2、讀了課文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二、細讀課文――明白抓重點的閱讀方法
[運用“比較法”去獨立閱讀課文。這需要老師的指導,交學生去“漁”。]
1、“對照比較”抓重點
1)比較詳略抓重點(默讀方式處理)
在課文“種花生”與“過收獲節(jié)”、“吃花生”與“談花生”的比較中,老師引導學生看文章的詳略,詳者為重點。
2)比較內(nèi)容抓重點(分角色讀:注重人物對話)
在“我們談”與“父親談”的內(nèi)容比較之中,“父親談”的內(nèi)容更加重要,學生通過比較內(nèi)容,抓住了重點。
3)比較目的抓重點
在“贊花生”和“學花生”兩點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兩個方法顯然無濟于事了。老師引導學生看文章的寫作目的,于是,“學花生——做有用的人”這一最重點便抓住了。
2、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讀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三、精讀課文――體會做落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點段落。
[估計: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落花生的品質(zhì),有了初步的印象。學生很可能在迅速的抓住全文的重點段落。]
1)找出重點段落,第10段,師生對比,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背誦。
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記憶的方法。這一段父親的話,分成了兩部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的背誦的方法。
2)理解幫助。
出示第10自然段,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
① 填表助學,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在同學自由讀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蘋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掛在枝頭
外表
矮矮地長
鮮紅嫩綠
印象
挖起來才知道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②指名讀,評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或者通過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
[估計:學生會說做一個像花生一樣的人,不做蘋果一樣的人。]
③探討為什么要做花生一樣的人?
[引導學生讀父親接下來所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他們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p>
④接合現(xiàn)實情境,討論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桃、石榴、蘋果,外表非常的美,使人一看便生愛慕之心,做這樣的人,這是一種現(xiàn)代人的追求,也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明白追求外在美,這沒有什么不對的。
追問:想做什么樣的人?
[估計:學生要做桃、石榴、蘋果一樣的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說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p>
討論什么樣人,才是有用的人?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只講體面不對。]
追問: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估計:學生回答即要做一個即要做講體面的人,又要做一個對人有好處的人]
⑥為何文章中,作者的父親希望作者只做一個像落花生一樣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
為了給學生解惑,一是引出作者許地山的筆名“落華生”,說明作者一生也在勉勵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一樣品格的人。二是,講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許地山的父親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蘋果那樣的人,反而希望孩子們做花生那樣的人呢?”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國情來理解文本的價值取向。二十世紀初葉,國家正處于一個極為動蕩的年代,國家與民族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急需各類有用的人才,而當時的許多有條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爺們天天醉酒歡歌,置國難于不顧。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許地山的父親作為一個有著強烈愛國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扎扎實實的學點本領,為國家為民族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做個有用的人。其拳拳愛國之心濃縮在殷殷期望之中,父親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來參加“收獲節(jié)”,父親之所以拿花生與蘋果石榴對比來揭示花生得最可貴的品質(zhì),許地山之所以將自己的筆名確定為“落華生”,就不難理解了。
[愛國,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同時,介紹許地山的父親:許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臺灣省臺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窺園里。其父許南英是個富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祖籍廣東揭陽。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許南英臨危受命,擔任臺灣籌防局統(tǒng)領。他激于民族大義,率眾奮起反抗日軍的入侵,日寇占領臺灣后,遂將全家遷回大陸。當時因清政府不準內(nèi)渡官員保持臺灣籍貫,許南英便在福建龍溪落戶。
2、有感情的朗讀父親所說的話,明白做一個有用的人的意義。
在邊吃邊談中,理解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這一印字。牢記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識。
四、超越文本——引發(fā)人生思索
1、了解許地山
許地山生于1893年――1941年,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fā),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聯(lián)。當天,香港學校下半旗,港九鐘樓鳴鐘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nèi)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2、談做一個有用的人。
3、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或背誦全文重點段落。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第一單元第二小節(jié)教學內(nèi)容之一,本節(jié)課教學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頁的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五第1-4題。
數(shù)除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另一種是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是在學習了“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商不變性質(zhì)”等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小數(shù)除法教學的重點,也是今后學習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皩W好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初步理解,“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算理,掌握計算法則,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方法來培養(yǎng)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觀點,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方法,從而建立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法則,為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簡單問題和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初步基礎。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掌握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歸納、概括、嘗試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及事物之間互相聯(lián)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其中掌握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進行計算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但是由于五年級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成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教學新課之前首先要檢查學生對商不變性質(zhì)的掌握情況,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商不變性質(zhì)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化為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從而把新知轉化為舊知,使新知舊知融為一體。本節(jié)教材適合采用“嘗試教學法”。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除數(shù)是整數(shù)除法和充分復習商不變性質(zh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學習例4,二次嘗試例5,最后達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學法: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線。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放手讓學生利用舊知遷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通過嘗試經(jīng)歷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進行計算,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數(shù)變成整數(shù),必須分別把它們擴大多少倍?小數(shù)點怎樣移動?
0.330.230.120.78
2、把下面的數(shù)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寫下表。
被除數(shù)252502500
除數(shù)550500
商
根據(jù)上表,說說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商不變。)
(二)探究算理歸納法則
1.例5: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米絲繩,這里有7.65米絲繩,可以編幾個
列式0.58÷7.65
提問:怎樣才能轉化為我們前面所學的整數(shù)除法
同桌討論(引出根據(jù)商不變的規(guī)律,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100倍)
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
2.例6:12.6÷0.28
提問:這道題和上面例題的方法相同嗎如不同該怎樣擴大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呢
同桌討論:引出應以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為標準,這里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應擴大100倍,才能轉化為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同時教師要適時點撥:被除數(shù)的位數(shù)不夠時用"0"補足;商的小數(shù)點要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3.分小組演算,討論和提煉方法
A組:6.4÷0.857.6÷4.246.8÷1.2
B組:16.1÷0.460.093÷0.3190÷0.06
課堂學生演算時,教師巡視,進行引導,點撥,使學生逐步領悟本節(jié)知識的要點所在.
思考:你用哪種方法轉化?為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轉化的方法及道理。獨立計算后,訂正。強調(diào):利用商不變的性質(zhì),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多少倍,由哪個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決定?
4、比較例4與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數(shù)在移動小數(shù)點時,位數(shù)不夠在末尾用“0”補足。)
(三)、練習:課本P21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歸納小結。
對被除數(shù)小數(shù)點移位后補“0”的方法,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學生試做后先不急于講評,讓他們對照教材中的兩個例題啟發(fā)學生觀察、比較兩道例題的不同點與計算時的注意點。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讓學生在充分積累經(jīng)驗的基礎上歸納出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法則,會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四)回顧總結
思考: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應怎樣計算?討論得出(填空):除數(shù)是小當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是: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shù)點,使它變成();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幾位,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也()移動()(位數(shù)不夠的,在被除數(shù)的()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shù)是()的小數(shù)除法進行計算??磿鳳19-20,劃出重點詞語。
板書例5: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米絲繩,這里有7.65米絲繩,可以編幾個
列式7.65÷0.58=9個
答:可以做9個。
例6:12.6÷0.28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同時擴大100倍,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
分析教材
本課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公倍數(shù)和公因數(shù)》中的內(nèi)容。在四年級(下冊)教材里,學生已經(jīng)建立了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概念,會找10以內(nèi)自然數(shù)的倍數(shù),100以內(nèi)自然數(shù)的因數(shù)。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知識,要理解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和公因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的意義,學會找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方法。為以后進行通分、約分和分數(shù)四則計算作準備。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結合教材的特點,我力求達到下面的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找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的過程,理解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shù)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
2、結合具體實例,滲透集合思想,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不重復、不遺漏、不重復的思考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善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理解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意義,教學難點是會求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我發(fā)揮“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后合作交流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和認知規(guī)律,并結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點:
1、將教學內(nèi)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3、充分利用原有的認知經(jīng)驗,在遷移中學。
教學過程
依據(jù)教材特點及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發(fā)展水平,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了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 活動探究,認識公因數(shù)
分為五個步驟:
1、動手操作:在教學公因數(shù)的概念時,讓學生經(jīng)歷操作思考的過程,認識公因數(shù)。首先讓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小長方形紙片,分別用邊長6厘米和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紙片鋪滿一個長18厘米、寬12浪漫的的長方形操作活動。通過學生的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看看正方形每條邊各鋪了幾次?怎樣用算式表示?,來說明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來讓學生思考還有那些邊長是整厘米數(shù)的正方形也能鋪滿大長方形。學生思考后,回答邊長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鋪滿大長方形。引導學生說出只要邊長“既是”18的因數(shù)“又是”12的因數(shù),就能鋪滿大長方形。從而引出公倍數(shù)的概念,再強調(diào)因為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所以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的個數(shù)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發(fā)現(xiàn)、歸納的基礎上認識并建立公因數(shù)的概念的過程。
3、歸納總結:只要正方形的邊長既是12的因數(shù)又是18的因數(shù),這樣的正方形就能鋪滿大長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數(shù)又是18的因數(shù),它們就是12和18的公因數(shù)。
4、根據(jù) 學生的總結我及時板書課題,讓學生的形象思維轉變成抽象思維。
5、反例教學:讓學生說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數(shù)嗎?為什么?
學生通過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學總結出:公因數(shù)要同時是兩個數(shù)的因數(shù)。
為了及時鞏固,完成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圖上畫一畫,找出公因數(shù)和最大因數(shù),填寫在書上。
(設計目的: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公因數(shù),使知識不在枯燥無。讓學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數(shù):
學生在已經(jīng)掌握公因數(shù)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怎樣找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學以致用。教學例4時,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小組交流。通過具體的運用,鞏固公因數(shù)的概念。讓學生說說怎樣找12和18的公因數(shù),學生可能說三種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數(shù),從12的因數(shù)中找18的因數(shù);二是先找18的因數(shù),再從中找出12 的因數(shù),三是分別找出12和18的因數(shù),再找出相同的因數(shù)。通過比較三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哪種方法比較簡捷。在此基礎上,揭示最大公因數(shù)的含義,并介紹用集合圈的形式來表示12和18的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明確集合圖中省略號的作用。
(設計目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弄清怎樣用集合圖來表示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概念,感受數(shù)學方法的嚴謹性。)
三、 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與生活,用與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首先設計關于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概念判斷題,進一步讓學生對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認識。做到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
接著讓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別完成2、3題。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是從認識到理解,再到拓展應用,逐層加深,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學由課內(nèi)到課外延伸,增加運用實踐機會。)
四、全課小結、過程回顧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說說你掌握的方法。
學生回憶整堂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于知識的理解記憶。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6
教學內(nèi)容:P23例7、做一做,P26練習四第10、11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靈活地取商的近似數(shù)。
教學重點:知道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數(shù),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shù)。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靈活地取商的近似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題后,要讓學生說明其中小數(shù)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3。 計算0。38*1。14(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二、新課
1.教學例7:
教師出示例6,口述圖意, 再列式計算.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shù)時,還除不盡.教師問:“實際計算錢數(shù)時,通常只算到‘分’,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除的時候要除到哪一位?為什么?(應 該保留兩位小數(shù),只要算出三位小數(shù),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shù)。)橫式應該怎樣寫出?教師板書。
教師問:表示計算到“角”需要保留幾位小數(shù)?除的時候要除到哪一位?應該約等于多少?
教師要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題目的要求,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其次,求商時,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們學習班了求積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這兩者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P23做一做:
教師讓學生按要求進行計算,巡視時,注意學生計算時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對不對.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樣求出來的?(計算出商的小數(shù)的位數(shù)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shù).)
師:解題時用了什么技巧?
三、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題商的近似數(shù):
3.81÷7 32÷42 246。4÷13
2、P26第10題第(1)題。
四、作業(yè):P26第10題第(2)題、第11題。
課后小記:
本以為求近似數(shù)是教學難點,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關知識的復習。但在實際教學中才發(fā)現(xiàn)計算才是真正的教學難點, 由于例題及做一做中所有習題全是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 所以當作業(yè)中出現(xiàn)小數(shù)除以小數(shù)計算時, 許多學生裝都忘記了"一看, 二移"的步驟。 所以在設計鞏固練習時應增加小數(shù)除以小數(shù)的練習。
其次我根據(jù)學情補充介紹了一種求商近似數(shù)的簡便方法。 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后不再繼續(xù)除,只把余數(shù)同除數(shù)做比較,若余數(shù)比除數(shù)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shù)等于或大于除數(shù)的一半,就說明 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紹了這種方法感覺好的同學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較差的學生聽完后連最基本的保留兩位小數(shù)應除到小數(shù)點后面第幾位也混淆不清 了。所以下次再教時,此方法的介紹時間可以適當后移,放在練習課上。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用與同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nèi)容作為命題畫創(chuàng)作題材,為的是讓同學更關注生活和自身周圍的事物,也讓同學由此和彼,放開思路,回憶更豐富多彩,更妙趣橫生的內(nèi)容,從而引發(fā)聯(lián)想。風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禮物,有給人帶來舒適的輕風、微風,也有給人類帶來災難的狂風、颶風,各種各樣的風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本課旨在讓同學體驗風、感受風,并通過自身的觀察、感知表示以風作為主題的作品。
二、教學目標:
1、感受風的奇妙,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同學了解不同的風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2、引導同學通過創(chuàng)意和繪畫,表示風吹來時的情景和感受。
3、通過學習,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同學把自身對風的觀察、體驗與感受表達丁畫面中。
2、體驗風來時的教學組織和時間的調(diào)控。作畫大膽、自由,作品生動、富有發(fā)明力。
四、教學準備:
師:范畫、彩色皺紋紙條、風車
生:課本、畫紙、水彩筆、油畫棒
五、教學過程:
六、實驗
瞧!這是什么?(老師出示彩色皺紋紙條)
漂亮嗎?告訴你們假如讓它飄起來會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會飄起來?
(老師把彩色皺紋紙條發(fā)給同學,同學動手嘗試)
同學們真聰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讓彩色皺紋紙條飄了起來,真漂亮。
是什么讓彩色皺紋紙條飄起來的?(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
對,是風。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風。(板書課題)
七、介紹知識
什么叫風?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8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會畫對稱軸,深刻理解對稱軸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兩點:
1、合作交流,總結方法。
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并總結出畫法,加深印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中讓學生先想象已知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及整體分別是什么樣的,然后動手操作,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還記得照鏡子的游戲嗎?我們來玩玩照鏡子的游戲吧!
兩人一組,一名同學做動作,另一名同學與之面對面,扮演鏡子里的人,做出方向相反的動作。
引導學生回答出鏡子里和鏡子外面所形成的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兩邊對稱、大小相等、距離相等、方向相反。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這些特征繼續(xù)學習軸對稱的知識。[板書課題:軸對稱再認識(二)]
設計意圖:以“照鏡子游戲”引入,有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判斷,初步感知對稱,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通過游戲活動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誘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新知的熱情。
⊙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3頁上面情境圖中的圖①。
師:看這幅圖,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么的一半。
預設生:它是一座房子的一半。
師:請同學們在頭腦中想一想它的另一半是什么樣的,整座房子應該是什么樣的?
(課件出示教材23頁上面情境圖中的圖②)這是淘氣根據(jù)軸對稱的知識畫出的房子,他畫得對嗎?
2、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全班進行交流。
預設生1:淘氣畫出的房子對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畫得不對。
生2:房子下面最左邊一點到對稱軸有2格,最右邊一點到對稱軸也應該有2格,所以他畫得不對。
3、補全軸對稱圖形。
(1)嘗試畫圖。
那么怎樣在方格紙上根據(jù)軸對稱圖形已有的一半畫出它的另一半呢?請同學們在下圖(教材23頁中間例題情境圖)中試一試,再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學生畫圖、討論,教師巡視)
(2)展示作品,交流方法。
將學生畫好的圖形展示出來,集體評議,請畫得正確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么畫的。
4、師生共同總結方法。
補全一個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一是找出圖形上每條線段的端點;
二是根據(jù)對稱軸畫出每一個端點的對稱點;
三是順次連接這些對稱點,得到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5、畫出已知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課件出示教材23頁下面例題)
(1)獨立解決,先與同伴說說自己的畫法,再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明確畫軸對稱圖形的方法:找出每條線段的端點,畫出所有端點關于對稱軸的對稱點,再順次連接這些對稱點。
(2)思考:比較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
學生觀察、討論后師小結:這兩個問題畫圖的方法相同。不同點在于第二個問題給出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一半,對稱軸在圖形上,第三個問題給出的圖形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對稱軸在圖形之外。
設計意圖: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畫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方法,再學以致用畫已知圖形的軸對稱圖形,鞏固所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象力。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24頁“練一練”1、2題。
⊙課堂總結
軸對稱現(xiàn)象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給了我們許多美的享受,課后要多觀察,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布置作業(yè)
教材24頁“練一練”3題。
五年級上冊課件 篇9
1、說教材內(nèi)容: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jié)性強,語言質(zhì)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夸張的比喻、深奧的說法、激蕩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說的話一樣
“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nèi)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fā)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梁,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jù)本課的內(nèi)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shù)貙懛?,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p>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說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xiàn)個性、表現(xiàn)個性、培養(yǎng)個性、塑造個性。
5、說學法:
采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復朗讀,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下面我就分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我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習:一、課前布置預習,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一、課前布置預習: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不例外。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焙玫念A習,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自學能力,聽課效率,鞏固所學的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說是終身受益的事情,特別是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有所加強,自己有能力獨自進行課前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學習本課前布置了以下預習任務:
1、我會學字詞。(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語,并以小問卷形式呈現(xiàn)。)
2、我會讀課文。
3、我會搜集。通過各種途徑查閱關于本課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識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內(nèi)容。
4、我想問。預習中有什么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四道題設計由淺入深,讓學生明確預習任務與要求,有的放矢
預習起來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
上課后,學生出示預習卡,在小組內(nèi)交流預習成果,展示自主預習的內(nèi)容,與同學分享預習的快樂,然后在全班展示。
本次課程改革評價方式的轉變是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對同學預習習的情況進行評價,五年級孩子的思想日趨成熟,他們不再輕信吹捧,“你真棒!”“好極了!”等教師評語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從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認可。所以在同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積極性。
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
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內(nèi)容?讀完后,再次默讀思考,并與同伴交流意見,最后共同明確: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寫
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教師板書)
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第一段中應抓住哪個詞,重點讀好?
指導學生抓住“居然”一詞讀出一家人收獲花生時喜悅的心情。抓住文中的關鍵詞理解整段內(nèi)容,我想詞語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整句、整段、整篇課文相聯(lián)系的。所以在教學這段時主要按以下步驟:①讀整段,抓住關鍵詞。②用聯(lián)系上下文,替換近義詞等多種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悅之情。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說一句話。
四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由表到里,由理解到應用,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同時也符合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主陣地。在這一課時,我將用多種閱讀方式,抓住重點句來進行教學,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情境,讓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探究。
一、復習導入,質(zhì)疑激趣。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用以下方法: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開始學習了《落花生》這一課,下面請你邊默讀課文邊回憶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同時思考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默讀,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帶著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課文。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通過學生自主提問,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回憶了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幫助孩子理清了學習思路,為下面精讀課文做好準備。
二、抓住重點,細讀品味。
本環(huán)節(jié)中我想這樣設計:
1、找重點。由學習小組合作讀課文的吃花生、議花生部分。一名同學讀,其他同學畫出覺得印象最深的重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將學生內(nèi)容引到重點上來。全班交流時將重點句呈現(xiàn)出來。(10段、12段、13段)
2、讀重點:采用多種方式:如師生對讀、小組齊讀、分角色朗讀、默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重點句。
3、品重點:個性展示朗讀三段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師適合點撥,如:喜歡10段的同學朗讀后,可以提問: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課文中哪里寫了?引導學生讀出花生顯而易見,盡人皆知的好處:美味、榨油、便宜。進一步問:“父親說花生有什么好處呢?”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體會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表現(xiàn)花生內(nèi)在的可貴之處,在這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游戲叫“朗讀代表我的心”。讓學生先自己朗讀,將自己覺得父親話中最能表現(xiàn)花生品質(zhì)的詞讀出來,其他同學認真聽,猜猜這名同學想突出哪個詞,誰猜對了,誰有權讀自己的體會。這個小環(huán)節(jié),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我是想教給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同時又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好機會。誰猜對了,就有權讀,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努力思考應讀好哪個詞,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親在這里贊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質(zhì)。
“那么,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可貴之處,目的是什么呢?”齊讀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體面”等關鍵詞,深入理解父親教育的目的,在學生充分交流后,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父親教育我們時的語氣。
4、悟重點。全班齊讀重點句,說說你在學習中有什么收獲?父親的話給你什么啟示?進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物或人?我們又要像這些人學習什么?通過再次交流學習,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要力求做到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這里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回憶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樣的人或物,交流歸納他們身上具有的優(yōu)秀的品質(zhì),最后,完成以下練習:
我愛花生 ,因為它。
我也愛,因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詳略。
巧妙的詳略安排是本文的特點,我想這樣引導學生來體會:
首先,用最直觀的方法,分部分朗讀課文,分別找四個計時員對四部分進行計時。從朗讀時間上直接感受,課文略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詳寫了議花生。再次,通過小組討論,從本文的寫作意圖,中心思想、板書等各方面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采用計時法,直觀、形象地將課文的詳略呈現(xiàn)出來,再進一步理解,將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化為直觀、生動、形象、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讓學生易理解,樂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學上的難點。
四、板書總結,深化感情(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獲,結束本課學習)
7、說板書。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板書設計,可以突出知識的重點與關鍵,給學生以啟迪和美的享受,從板書中發(fā)現(xiàn)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
本課的板書設計是為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板書的主體由課文主要內(nèi)容組成,最后化為“學”字,深化主題,既代表了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又表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其中還寄予了老師對同學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樣,做個有用的人。
1、說教材內(nèi)容: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jié)性強,語言質(zhì)樸簡潔,含義深刻?!堵浠ㄉ肥莾善x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夸張的比喻、深奧的說法、激蕩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說的話一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nèi)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fā)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梁,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jù)本課的內(nèi)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shù)貙懛ǎ醪搅私饨栉镉魅说膶懽魇址ā?/p>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說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xiàn)個性、表現(xiàn)個性、培養(yǎng)個性、塑造個性。
5、說學法:
采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復朗讀,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設計思路: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針對學生的特點,導入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帶來了什么?學生:花生!你們吃過花生嗎?喜歡吃嗎?它還叫什么呢?揭示課題,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
二、整體感知,重點導讀。要想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師只要給學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就行了。如在這節(jié)課質(zhì)疑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自主質(zhì)疑:其次,采用層層剝繭的方法,讓學生反復地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希望使他們在思維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并在此時出示句子,讓學生去讀,在讀中體會詞的意思。以此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讓學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位置、外表和給人的印象進行比較,深刻認識花生的樸實無華。最后,引導學生說出爸爸教育我們的目的。
三、課堂總結。在總結課文時首先對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總結。課文詳略得當?shù)倪x材、對比的說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現(xiàn)手法必須提醒學生注意,為后面的小練筆打好基礎。其次是根據(jù)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九年級英語課件實用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師資料內(nèi)容呢?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九年級英語課件實用,還請多多關注我們網(wǎng)站!
九年級英語課件 篇1
主題:我的假期計劃
暑假即將來臨,我的假期計劃已經(jīng)整整一個月被我規(guī)劃著。在我看來,假期是一段寶貴的時間,也是讓我充電一下的機會。因此,我的假期計劃充實而有意義。
首先,我打算將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和閱讀。這個假期,我要完成初中學習的基礎知識,為高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讀書是我一直以來非常喜歡的活動,假期里我計劃要看一些精選書籍,用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閱歷。
其次,我也希望假期中放松一下身心,拓寬視野。我計劃去旅游,給自己帶來新的視覺和感受。旅游可以使我體驗到不同地區(qū)的文化、歷史和美食,也可以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為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更加豐富多彩的基礎。
另外,我也希望能夠積極參與一些志愿者活動。照顧老人和孩子,幫助清潔環(huán)境等,這些都是令人愉悅的事情。以我微薄之力去為社會貢獻一點點力量,也是共建美好社會的一種方式。
最后,我希望在假期的時光里,能夠也多和家人和好友相處,分享每一刻的快樂和收獲,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和了解。
這個假期,我有多項計劃,似乎時間有些緊迫。但是我相信,只要按照計劃前進,即使路途漫漫,最終一切都會被我充實而未來充滿希望。
九年級英語課件 篇2
以《考試說明》為依據(jù),以新課程標準為準繩,制訂詳細周密的復習計劃,切實抓好初三英語復習工作。密切關注中考動態(tài),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通過教材梳理,專項和綜合訓練,努力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和答題技巧,以適應新的中考形式和要求。
我校學生從初一入學時就能看出有很多學生都接處過英語,通過初中三年的學習有了一定的進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試卷分析來看,我校九年級學生在閱讀、寫作和一些基礎知識方面離中考和我們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指導思想:通過不同題型的專項訓練,熟悉各題型的命題特點,解題思路和方法夯實“常考點”,突破“失分點”,研討“新考點”。
綜合訓練貫穿在初三英語教學的始終。該階段重點培養(yǎng)學生應試能力,積累學生考試的經(jīng)驗。教師要細致分析各層次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現(xiàn)狀,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法上要幫助學生克服在解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積累解題經(jīng)驗,以良好的心態(tài)確保該得到的分不丟失。要求教師根據(jù)各自班級常見的知識層面上的“失分點”,有針對性地制定 “個性化復習方案”,在梳理知識網(wǎng)絡的過程中,突出易錯、易混內(nèi)容。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突破。教師分析近三年中考試卷,對中考趨勢進行合理預測。
3 考前10天,再次細化復習迎考計劃,精選精講試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指導學生復習迎考的方法,調(diào)整學生的生物鐘,確保他們以最佳狀態(tài)參加中考考試。
九年級英語課件 篇3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
掌握生詞lantern /lnt (r)n/ n. 燈籠 p.9
掌握短語What a great day! ? ? ? ? ? ? ? ? ?kind of like
你知道下面這4種節(jié)日的英語說法嗎?試試吧!
有關這4種節(jié)日的來源、傳說、習俗、飲食、文化、慶祝方式有哪些?你能說出一些嗎?
潑水節(jié) ? Water Festival ? ?龍舟節(jié)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春節(jié) ?The Spring Festival ? 元宵節(jié) ?the lantern Festival
2、 ?Listen and circle T for true or F for false.
Bill: Yes, it was really fun !
Mary: What did you like best?
Bill: I loved the ? ? ? ? ! They were really ? ? ? ?to watch. How fantastic the ? ? ? ? boat teams were!
Mary: Yes! And look at the colors of the boats. How ? ? ? ? they were!
Bill: I agree! But I guess it was a little too ? ? ? ? .
Mary: I don’t know…I kind of like to have more people around. It makes things ? ? ? ? ?exciting.
Bill: That’s true. Oh, and I really liked ? ? ? ? ?zongzi.
Mary: Oh, me too! The sweet ones are my favorite.
Bill: I ? ? ? ? ? ?if they’ll have the races again next year.
Mary: Of course! They have them every year.
Bill: Then I believe that I’ll be back again next year to watch the races!
What a great day! ? ? ? ? ? ? ? ? ?kind of like
It makes things more exciting ? ? ? ? be back again to + V
感嘆句是表示喜怒哀樂等強烈感情的句子。一般說來,感嘆句是由 what 或 how 開頭的,其余與陳述句結構相同, 句末用感嘆句,朗讀時用降調(diào)。
what修飾名詞或名詞短語,有以下兩種形式:
1. What+a(an)+(形容詞)+單數(shù)可數(shù)名詞+主語+謂語!如:
What an apple this is!
What a fine day it is!
2. What+(形容詞)+可數(shù)名詞復數(shù)或不可數(shù)名詞+主語+謂語!
What kind women they are!
What nice music it is!
how用來修飾形容詞、副詞或動詞。其結構是:How+形容詞(副詞)+主語+謂語! ? How hard the worker are working!
How clever the girl is!
How quickly the boy is writing!
6、給下列句子加上適當?shù)腵主句Mary Bill thinks guesses believse讓其成為賓語從句:
They were really interesting to watch
The colors of the boats were pretty
It was a little too crowded.
It makes things more exciting.
They’ll have the races again next year.
I’ll be back again next year to watch the races!
引述別人的原話叫直接引語,用自己的話轉述別人的話叫間接引語。一這兩種引語都是賓語從句,但直接引語放在引號內(nèi),不用連詞連接;間接引語不用引號,通常用連接詞與主句連接.
典型例句:1. She said ,”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 (直接引語)
典型例句:2. She said she liked English very much. ?(間接引語)
人稱變化可以遵循如下順口溜“一隨主,二隨賓,第三人稱不更新”。
“一隨主”是指在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如果從句中的主語是第一人稱或被第一人稱所修飾。從句中的人稱要按照主句中主語的人稱變化
Eg:She said. “My brother wants to go with me.”
→She said her brother wanted to go with her.
“二隨賓”是指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若從句中的主語及賓語是第二人稱,或被第二人“你”所修飾,從句中的人稱要跟引號外的主句的賓語一致。如果引號外的主句沒有賓語,也可以用第一人稱
Eg:He said to Kate,“How is your sister now?”
→He asked Kate how her sister was then.
“第三人稱不更新”是指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如果從句中的主語及賓語是第三人稱或被第三人稱所修飾從句中的人稱一般不需要變化
Eg:Mr. Smith said,“Jack is a good worker.”
→Mr. Smith said Jack was a good worker.
1. ____ great fun it is to swim! ? ?2._________ ?useful book this is !
3._____ ?a fine day it is today ! ? ? ?4._______ hard work it is !
5.______ bad weather it was ?yesterday! ?6.______ hard job this is!
7.______ terrible news we heard last night
8.______ good time we have every weekend!
9.______ long the bridge is! ? ? ? ? 10.______ ?long bridge this is!
11. ______ happy children ! ? ? ? ? 12. ______ friendly these kids!
13. ______ interesting book he has! ?14. ______ time flies!
II 將下列直接引語變?yōu)殚g接引語。
1.Miss Gao said,“I like living here.”
Miss Gao said that ? ? ? ? ? ? ?living ? ? ? .
2.He said,“I’ll go tomorrow.”
He said that he ? ? ? ? ? ? ? ? ? ? ? ? ? ? ? ? ? .
3.My mother said:“I am going to make dumpling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e said:“I do homework every 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e said:“I will play basketball this n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李明說他對玩電腦游戲感興趣。
Li Ming says _______ _______ interested i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2. 我認為瑪麗不回來了。
I don’t think Mary ______ ______.
3. 山姆給我說他準備去上海。
Sam told me that he _______ _______ for Shanghai.
4. 請你告訴我去鐘樓怎麼走嗎?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 I can get to the Bell Tower?
5. 父親說他買了一臺新電腦。
Father said that he ________ ________ a new computer..
執(zhí) ?筆 龔琴 審 ? ?核 初三英語組 課 ? 型 聽說課 課 ? ?時 1
Unit 2 ?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
stranger /streind (r)/ n. 陌生人 relative /reltiv/ n. 親屬;親戚
句子June would be a perfect time for you to visit.
【學法指導】自學單詞---聽說句子----聽力練習----鞏固練習
在假期中你去過哪兒?做了些什么?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Where have you been in this summer holiday?
When did you go ?
Why did you go there ?
stranger /streind (r)/ n. 陌生人p.10
relative /reltiv/ n. 親屬;親戚 ? ?p.10
put on ?穿上 ?put on weight ?put on ten kilos
3、pound ?n. ? ?磅(重量單位)英鎊(英國貨幣單位)
The apples cost one dollar a pound.
I am new in this city , so I am a ___________.
He often eats a lot,so he ? ? ? ? ? 20 pounds again.
Jenny is the only ? ? ? ? ? in that big city.
Read the sentencs in 2a,try to know their meaning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Wu Ming and Harry and CIRCLE the correct words in ?the sentences.
Listen again, Wu Ming did a lot of fun activities, but there were also downsides.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chart.
Check the answers to 2a and 2b in pair.
Harry: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vacation, Wu Ming?
Wu Ming: I visited my aunt and uncle in Hong Kong.
Harry: Wow! So what did you do?
Wu Ming: Well, we ? ? ? ? ?out a lot.
I believe that we ate at least five meals a day!
How delicious the food is! I’ve ? ? ?put on five pounds!
Harry: Haha! Yes, the food in Hong Kong i s delicious.
What else did you do?
Wu Ming: Shopping, of course. Hong Kong is a great place for shopping! I spent so much money.
Harry: So what was the best ? ? ? ?of the trip?
Wu Ming: Oh,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or ? ? ? ?.
They had team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arry: I’m planning a ? ? ? ?to Hong Kong next year.
I wonder whether June is a good time.
Wu Ming: Yes, if you want to see the boat races.
But it’s ? ? ? ?hot in June. That’s one thing I didn’t like.
Harry: Oh, I don’t mind hot ? ? ? ? ?.
Wu Ming: OK, then I think that June would be a perfect time for you to visit.
eat out a lot ? ? ? ? ? ? ? at least
five meals a day ? ? ? ? ? put on five pounds!
What else did you do ? ? ? ? ?a great place for shopping!
for sure ? ? ? ? ? ? ? ? ?a trip to+地點名詞
June would be a perfect time for you to visit.
直接引語在改為間接引語時,時態(tài)需要做相應的調(diào)整。其基本法則和我們剛剛學過的賓語從句的時態(tài)變化一致,也就是說從句時態(tài)要和主句時態(tài)一致。如果從句是過去時,主句要向后退一格時態(tài),變成一種過去時。
1. She said. “I have lost a pen.” →She said she had lost a pen.
2. She said. “We hope so.” →She said they hoped so.
3. She said,“He will go to see his friend。”
→She said he would go to see his friend. (一般將來 → 過去將來)
但要注意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在直接引語變?yōu)殚g接引語時,時態(tài)一般不變化。
①直接引語是客觀真理。
Eg: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and the moon moves around the earth”, the teacher told me.
→ The teacher told me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and the moon moves around the earth。
②直接引語是過去進行時,時態(tài)不變。
Eg:Jack said, “John, where were you going when I met you in the street?”
→Jack asked John where he was going when he met him in the street.
③直接引語中有具體的過去某年、某月、某日作狀語,變?yōu)殚g接引語時,時態(tài)不變。
Eg: Xiao Wang said,“I was born on April 20, 1980.”
→Xiao Wang said he was born on April 20, 1980.
④直接引語如果是一般現(xiàn)在時。表示一種反復出現(xiàn)或習慣性的動作,變間接引語,時態(tài)不變。
Eg:He said, “I get up at six every morning.”
→He said he gets up at six every morning.
⑤如果直接引語中的情態(tài)動詞沒有過去時的形式(例:ought to,had better,used to)和已經(jīng)是
過去時的形式時,(例:could, should, would, might)不再變。
Eg:Peter said,“You had better come have today.”
→Peter said I had better go there that day.
九年級英語課件 篇4
本學期我任教九年級(2)班的英語課。經(jīng)過以往幾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端正學習態(tài)度,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不少學生都打下了良好的英語基礎,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jīng)驗,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自己學習英語的學科理念,具備了較高的英語素質(zhì)。但也有部分學生有求知欲,沒自信心;有學習的潛力,卻沒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控力極差。這諸多原因造成他們學習困難,衍生出厭學情緒。期末測試題目偏難,所以上學期的學科檢測情況總體不好 ,兩個班的合格率都有所下滑,優(yōu)等生的人數(shù)更少 ??傊?,這批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存,希望與困難相伴,我們要發(fā)揮學生們的優(yōu)勢,彌補他們的不足,一方面集中力量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等生,另一方面又要幫助帶動每一位學習困難的同學都能學好英語課,達到共同提高的總體目標。
本學期的中心任務是:疏導心理,激發(fā)興趣,指導學法,夯實基礎,培養(yǎng)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注意以下幾點:
1、結合社會大環(huán)境,引導學生信仰學習,崇尚知識。
2、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幫助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小計劃,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5、激勵學生主動、持久、高效地學習。
6、學習過程中注意因材施教,愛心感染。
向青春期過度的孩子們情緒不穩(wěn),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叛逆心理嚴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耐心細致,嚴以律己,言行一致,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去工作,督促指導學生努力地、科學地學習,成為造福社會的棟梁之材!
本學期的任務有兩項:一是完成九年級英語第二學期的教學任務,二是系統(tǒng)復習七八九三個年級的所學全部內(nèi)容,為最后的學業(yè)水平測試做準備。九年級英語第二學期的教學任務是11---15共5個單元的新授及Units 11-15的一個復習單元。其主要內(nèi)容涉及現(xiàn)在完成時,現(xiàn)在進行時,被動語態(tài)等。其特點是生詞量大,知識點零碎。我們應重在練習,加強鞏固。
七年級教材內(nèi)容側重基礎,難度不是很大,在考試中所占比例也不大。復習時要以點帶面,精講多練,教師只起一個點撥的作用即可。八年級教材所涉及的詞匯、短語、句型結構明顯增多,難度加大,閱讀量增加,是復習的重中之重。九年級教材所涉及的詞匯、短語、句型結構、語法更多,內(nèi)容貼近生活,詞匯量大而且難記,在中考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復習時的重點更是難點。
在復習過程中,要夯實基礎,注重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并以中考題型為參照,加強題型和做題方法的探討和研究,給予學生精要的指導和引導,是他們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學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
三、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的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夠系統(tǒng)掌握七至九年級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2、各知識間的區(qū)別于聯(lián)系要明確,并在測試中做到不混淆。
3、由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技能明顯提高,能夠將知識和能力做到有機統(tǒng)一。
1、狠抓過程中基礎知識的落實,以此促進能力的提高。
2、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使總結知識的過程成為掌握、提高、錘煉的過程。
3、抓好過程的調(diào)控,因材施教,并注重反饋和總結。
1、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良好的習慣。
2、促進學生間的合作,并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
3、對比中外文化的差異,開闊視野。
4、磨練意志,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1、教材處理方面:深入學習新課標,領略其精髓所在??傆[教材,把握重點,勾劃難點。遵循由易到難,由點及面的教學規(guī)律,把它作為一種課內(nèi)教育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
2、教學研究方面: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把任務型教學的精神實質(zhì)實踐于英語課堂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團結合作,共同提高。
3、培優(yōu)轉差方面:學會賞識每一個學生,尤其關愛中下游學生。加大對優(yōu)等生的培養(yǎng)力度,鼓勵他們拔尖,發(fā)揮榜樣帶頭作用,帶動中下游學生,大面積提高學習質(zhì)量。
4、思想教育滲透方面: 把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道德、個人自立精神以及崇尚科學的精神融于日常教學之中。增強人口意識、環(huán)境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賞識學生。鼓勵他們創(chuàng)新。利用學習互助小組,大力開展合作學習,在合作中培養(yǎng)責任感,并品嘗成功的快樂,使其更愛學習。
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滲透信息技術教育,拓寬學生視野。
四、教學進度:
1 Unit 11 Unit 11 Section A-Section B(2C)
2 Units11-12 Unit 11 Section B(3a)- Reading -Unit 12Section A(2c)
3 Unit 12 Unit 12Section A(3a)-Reading
4 Units13 Unit 13Section A-- Section B(2C)
5 Units13--14 Unit 13 Section B(3a)-Reading -Unit 14 Section A(2c)
6 Unit14 Unit 14Section A(3a)-Reading
8/9 專項復習名詞、冠詞、數(shù)詞、代詞、介詞、連詞、形容詞、副詞
13 題型訓練 閱讀理解,完型填空,
二年級課件15篇
教案課件是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要的課件,因此就需要我們老師寫好屬于自己教學課件。教案是課堂教學流程的規(guī)范化體現(xiàn),大家是不是擔心寫不好教案課件?出于您的需求我們編輯了“二年級課件”,只供你在工作學習時參考!
二年級課件(篇1)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第三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比較,初步建立邊的概念,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搭一搭、圍一圍、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空間觀念。
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在比較中逐步清晰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
呈現(xiàn):
1.第一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
要求1:其中有一個圖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樣,你能找到它嗎?并說一說什么地方不一樣。
學生找出:
揭示:其他圖形都圍起來了,這個圖形沒有圍起來。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的線都是直的,這個圖形有一條線是彎的。
揭示:直的線 曲的線 直線圖形 曲線圖形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都有,這個圖形只有。
揭示:三邊形(三角形)、四邊形
4.這些四邊形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認識一般四邊形。
揭示:四邊形家族里除了有我們已經(jīng)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行,還有其它的四邊形。
總結:剛才,找出了與眾的三角形??吹氖鞘裁??
揭示:邊 角 科學家在研究圖形的時候,都要研究圖形的邊和角,看看他們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
5.進一步清晰“邊”的概念
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覺得邊是怎么樣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
6.畫一畫:
如果要在紙上畫一個四邊形,要畫出幾條邊呢?在白紙上任意地畫一個四邊形。
交流。選擇任意四邊形呈現(xiàn)。
提問:這是四邊形嗎?為什么?
旋轉一下再問:那現(xiàn)在是四邊形嗎?為什么?
7.找四邊形。
8.再次分類,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剩下的圖形再次分類:你為什么這樣分?(板書:
分別取個名字。
揭示: 五邊形, 六邊形。
9.創(chuàng)造多邊形
像這樣的五邊形、六邊形你們以前見過嗎?
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
二、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圖形王國里的幾個新朋友,它們是: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以后我們看到一個圖形,怎樣判斷它是幾邊形呢?
三、課本練習
二年級課件(篇2)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分發(fā)每小組一袋,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shù)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糖果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生1有些小組分得一樣多。
生2有些小組一人分得一個。
(3)從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師: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教師(板書課題)
師: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提問: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動手操作,學習均分
1、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體現(xiàn)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三、鞏固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為以后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打下基礎。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二年級課件(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字,會寫“驕、傲、玻、璃”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初步領會老奶奶的慈愛和寬容。
4、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
教學重點: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教學難點:
1、知道老奶奶為什么寫“我為你驕傲”。
出示課件圖1,看看他的表情,說說他的心情怎么樣?
師:孩子們,你們真會察言觀色,能夠通過人的表情猜出人的心情,能像孫悟空一樣鉆進人的心里,真是令人佩服呀!我為你們驕傲。
1、同學們,上課之前,看老師寫個詞,注意看,馬字旁要寫得瘦長一點,右邊寫個“喬”, “傲”字左邊是單人旁,中間部分要先寫橫折鉤,再寫一撇,右邊加個反文旁,一起來讀一讀。(邊范寫邊講解)
2、齊讀這兩個字。
3、真好聽!要是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就更了不起了。誰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看?這里的驕傲是什么意思?
4、根據(jù)學生所造的句子的意思,出示驕傲的意思。
5、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個小故事。(師板書課題,出示課題)來,一起讀讀課題。
預習的時候相信大家都讀了課文,那誰來告訴我們,誰為誰驕傲呢?
1.在預習的時候,有些同學已經(jīng)按預習要求把課文讀了3遍,有些同學讀了5遍我們現(xiàn)在再來讀一遍,好不好?請同學們打開課文100頁,自己讀一讀課文。
課件出示預習要求:1。大聲讀課文 2。借助小樹葉當中的拼音讀準字音。
2、看到你們認真讀書的樣子,老師心里可高興了。
現(xiàn)在老師來考考你們生字詞讀準了嗎,
師:記住了第一組生字,我們來認識一下第二組生字朋友。
師:這三個詞語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
生:先把便條寫好,放在信封里,然后把信封放在信箱里。
師:你看,他們倆各有各的理由,都有自己的想法。課文中哪些段落寫了這此內(nèi)容呢,誰來讀一讀。
師:動作演示,我寫了一張便條,把它裝進信封,最后投進信箱,齊讀。3號隊的生字寶寶都等不及了,你瞧,它們也來湊熱鬧了
b 、能不能把這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呢?
3、掃清了課文的攔路虎,我們一起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吧。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生讀。
⑴ 出示以上三組詞。在說之前我們再來會會這三組詞語。這些詞語對我們的作用可大啦!他們能夠幫助我們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學們能不能用上這些詞語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呢!
你們可以先小組內(nèi)說一說。
指名回答。
⑵ 小結:同學們,抓住了關鍵詞,我們把他們連詞成句,就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再今后的學習中,也可以試著用此方法概括課文內(nèi)容。
這篇課文寫得很感人,尤其是對小男孩的心理描寫特別細致。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小男孩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師:讀書時邊讀邊畫,這可是個好習慣,誰來說說你找到的句子。
1、出示第一句,你從中讀出了他們怎樣的心情?
師:孩子們在玩什么那么開心?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象一下這個游戲是怎么玩的?
師:你一塊我一塊,多好玩呀,讀——我們看著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小組)
比較兩個句子。
說一說哪一句寫得好,好在哪里?引出比喻。
師:把一樣東西比作另外一樣東西,這樣的句子多么形象,多么生動呀!課件出示兩個句子。讀
我們也來說幾個這樣的句子吧!
指名說一說。
過渡:除了開心,有趣,你還感覺到什么?(危險)有什么危險?
師:同學們擔心的事情會不會發(fā)生呢?出示ppt——,哐當!玻璃碎了。
2、出示句子2: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擔心她知道是我干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小男孩的心情怎么樣?(板書:害怕)
師:想象一下當時的畫面,孩子們會有什么反應呢?
生:我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就像兔子一樣飛快地逃走了。
師:抓住重點詞來理解句子,是學習語文的一種好辦法。你來讀一讀吧——
3、師:是呀,那天晚上,小男孩一想到老奶奶家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擔心她知道這是他干的。
出示句子3:她也和往常一樣微笑著跟我打招呼,我卻覺得很不自在。(板書:不自在)
師:假如你就是小男孩,看到這樣的老奶奶,你心里會怎么想?
生1:我很害怕,怕老奶奶會找我算帳(帶著這種體會,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3:我很矛盾,說吧——怕老奶奶會告訴家長,會挨打,會叫我賠錢 不說吧——不是個誠實的孩子(讀出來吧)
在平常生活中,什么時候你會覺得不自在呢?
生說,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師:讀著讀著,我們已經(jīng)走進了小男孩的心里(師指板書),從開心到害怕到不自在,你們真會察言觀色,通過人物的神情,動作就了解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今后在寫作中也要學會這樣的方法,通過描寫人物的表情、動作來體現(xiàn)人物的心情。
那小男孩的心情接下來又有什么變化,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小男孩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老奶奶為什么為他感到驕傲?
2、請你們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大家仔細觀察,你覺得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筆畫呢?
你們觀察得真仔細,生活中我們只要仔細觀察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舉起你們的小手,跟老師一起把這兩個字書空一下
4、生練寫。寫字之前,我要問問大家寫字的姿勢應該是怎樣的?
(頭正、肩平、身直、臂開、足安)巡視,并糾正寫字姿勢。
5、展評。投影儀展示,并讓學生評價。
6、請大家再認真觀察范字,比較以下,看看自己哪一筆沒寫好,再在田字格里寫一個!寫完后,給你的同桌看一看。再次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7、小結。你們這次寫的字比剛才有進步了,自己再練練其他2個字。
二年級課件(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作者的激動,緊張和對鄧爺爺?shù)某缇粗椤?/p>
3、激發(fā)對計算機的興趣,認識自已肩負責任的重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小作者的心情,激發(fā)對計算機的興趣認識自已肩負責任重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并指導書寫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l、你最難忘的日子是哪一天?為什么難忘?
2、小作者最難忘的日子又是哪一天呢?什么事讓他難忘?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
2、圈出生字、新詞。
3、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序號。
4、說一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1、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2、認讀新詞和課后“我會讀”的詞語。
3、把這些詞在課文的句子中找出來,每個句子讀兩遍,看能不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正音。然后說說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
四、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
2、說說這些字的結構特點。
3、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練習。
4、練寫生字,完成“我會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細讀課文、感情朗讀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認讀生字卡片,口頭組詞。
2、說說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
二、引導學習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①自由讀,說說知道些什么?
②齊讀。
2、學習第2自然段。
①指名讀。
②想到就要見到鄧爺爺了,“我”當時的。動情是怎樣的?
③說一說為什么“緊張”、“激動”?指導朗讀寫作者心情的句子,讀出小作者當時緊張又激動的心清。
3、學習第3自然段。
①自由讀,思考:“我”緊張的心情為什么平靜下來?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②比較句子:
他向我走來。
他帶著慈祥的微笑向我走來。
看著鄧爺爺?shù)臉幼?,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
看著鄧爺爺和藹可親的樣子,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
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里?
③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①自由讀,說說這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②觀察圖畫,理解“沉著”的含義。
從“沉著”、“順利”這兩個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③理解“仔細地”。從鄧爺爺“仔細地看”可以看出什么?
用“仔細地”說一句話。
④看到“我”操縱計算機那樣熟練;鄧爺爺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可能想些什么呢?
⑤齊讀第4自然段。
5、學習第5自然段。
①指名讀。
②理解“贊許”。
③用“——”畫出鄧爺爺?shù)脑?。讀鄧爺爺說的話,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④指導朗讀。
6、學習第6自然段。
①齊讀。然后說說“我’的心情。
比較句子:
a、我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b、我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
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②說說我的肩上的責任是什么?
③指導朗讀。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8難忘的一天
1984年2月16日
鄧爺爺看
計算機表演
我做
課后反思:
為國家領導人做計算機表演,小學生不僅沒有這樣的體驗,也難以體會這樣的事,因此,在教學前要搜集有關當年鄧視察深圳的史實,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計算機的知識。
9、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9冊《回顧拓展二》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回顧本組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拓展學生視野,引領學生積累有關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明確內(nèi)容
◆“望著云彩,思念故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望著云彩”這詩句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感?
◆這思鄉(xiāng)情是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xiāng)之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收獲了什么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板書課題:回顧?拓展),賞讀片段.感悟鄉(xiāng)情
◆讀著一篇篇思鄉(xiāng)的課文,一些感人的描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下面這些內(nèi)容還記得嗎?出示相關語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這些語句出自哪些課文?從這些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詩人觸景生情;通過寫具體的事表達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寫景物抒發(fā)懷念故鄉(xiāng)之情.)
過渡:課文中這樣的描寫還有哪些呢?本組的幾篇課文是通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見
◆回顧課文內(nèi)容,找出作者或寫事或寫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內(nèi)容讀一讀,邊讀邊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這樣的描寫?小組里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a、課文中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語句.
b、課文中通過寫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語句.
◆小結:表達思鄉(xiāng)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應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體現(xiàn).作家的作品是這樣,我們的習作也要這樣.
◆平時我們的習作是怎樣表達感情的?(結合本次習作中的典型例子進行交流.)
詩文鏈接,內(nèi)化積累
◆回顧課文的學習,通過充分交流,我們收獲了很多,不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表達,還積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誰能背誦一兩段?
◆表達思鄉(xiāng)情的詩文還有很多很多,讀一讀下面的詩句(日積月累中的),你能把它們印在腦海里嗎?練習背誦.(個人背,同桌背.)
◆你還讀到過這樣的詩文嗎?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嗎?(指名讀背.)
趣味語文.激發(fā)興趣
◆學生自讀“推敲的來歷”一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讀,糾正字音;小組互問,解決不懂的問題.
◆全班交流對“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對語言文字進行推敲的實例.
二年級課件(篇5)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真正的“對話”應該是對話主體間精神的融合、理性的碰撞、情感的共鳴,是一種超越言語的再創(chuàng)造。學習過程是學生的認識思維活動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等待知識傳遞和灌輸?shù)谋粍咏邮苷?,而是主動的建構者;教師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閱讀教學就是創(chuàng)設對話性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領悟如何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策略建構文章意義的過程。
《我為你驕傲》是一篇敘事性的文章。面對文本,怎樣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怎樣構建對話式的閱讀教學呢?我精心思索,以教材為載體,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圍繞“便條”展開教學,通過說事件、寫事件、議事件來展開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教材第4冊第22課〈〈我為你驕傲〉〉
教學目標:
1、認識“滑、玻、璃”等9個生字。會寫“驕傲、繼續(xù)”等4個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嘗試通過說事件、寫事件、議事件來表達對文本意思的理解。
3、通過“聯(lián)系生活”,感悟體會“我”知錯就改的品格,懂得做人要誠實。
師:同學們,你們能運用上節(jié)課的板書(“玻璃、打碎、攢錢、道歉”)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嗎?
生1:課文主要寫了“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逃走了,后來攢錢向老奶奶道歉的事。
生2:課文主要寫了“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把送報的錢攢起來,并寫便條向她道歉,老奶奶表揚了我的事。
1、嘗試通過寫便條,讓學生走進文本。
①師:那我寫給老奶奶的便條上到底寫了些什么呢?課文中哪一句話告訴了我們?
生:“我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jīng)過,并真誠地向她道歉”這句話告訴了我們。
師:那你們想替這位送報的小孩給老奶奶寫便條嗎?(生齊說:想)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再根據(jù)這句話寫一張便條給老奶奶。
2、小組交流便條內(nèi)容,教師相機點撥。
昨天下午,我把你家的玻璃打碎了,真對不起!
生:不是昨天下午打碎的,是三個星期前的下午,因為課文中說“三個星期過去了?!?/p>
師:你的意見提得很對,是“三個星期前的下午”。這位同學的便條有寫對的地方嗎?
生1:“我把你家的玻璃打碎了”寫對了,是“我”打碎的,而不是其他小伙伴打碎的。
生3:下面還寫了署名:“送報的小孩”,這樣老奶奶就知道是送報的小孩打碎的。
老奶奶,我打碎了你家的玻璃,對不起!這里有7美元,是我送報紙的錢攢下來,賠給你,請你收下。
生1:他寫出了“這7美元是賠給你的”,不然老奶奶還以為這錢放在信封里干什么呢?
生2:他寫出了7美元是送報紙的錢攢起來的,不是爸爸媽媽那里要過來的。
生3:他寫出了這7美元是送報的錢攢起來的,這樣老奶奶知道了后,才會表揚他。如果老奶奶不知道,后來就不會也寫便條表揚他了。
1、評議事件,感悟文本。
師:老奶奶在便條上寫了“我為你驕傲”,老奶奶這么高度評價我,表揚我,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1:我認為這個送報的小孩打碎玻璃后,應向老奶奶立即道歉,再告訴老奶奶,要賺了錢才能賠給她。老奶奶應該先批評他,再表揚他。
生2:我認為這個送報的小孩,打碎玻璃后逃走是不對的,應馬上道歉。
生3:這位送報的小孩還擔心老奶奶知道是他干的。這點不對。
師:照你們這么說,老奶奶這么高度評價——“我為你驕傲”,評價錯了。
生1:我認為這樣評價是對的。因為他把送報紙的錢攢起來,很不容易。他知錯就改,值得表揚。
生2:他敢做敢當,而且他攢了三個星期,攢得很辛苦,應該表揚。
生3:其實他擔心老奶奶知道是他干的,是因為當時他沒有錢馬上賠給老奶奶,是值得表揚的。
生4:送報的小孩攢了錢后,一直等到天黑,才悄悄地來到老奶奶家門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他覺得沒臉見老奶奶,心里很內(nèi)疚。值得老奶奶表揚。
生5:送報的小孩沒有賠錢之前,心里很不自在,說明他心里一直很內(nèi)疚。
生6:他賠了錢之后,心里頓時感到一陣輕松。說明他這三個星期心里一直很不安,直到賠錢了才輕松。老奶奶表揚得對。
師小結:一個人難免會做錯事,難得的是他知錯就改,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動了老奶奶,不僅贏得老奶奶的原諒,還贏得老奶奶的表揚和獎賞。老奶奶在便條上寫著:“我為你驕傲”。(引讀)
2、理解“驕傲”在文中的意思。
3、初步體會“我”的品格。
在這堂課上,學生之所以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深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體會文本內(nèi)涵,是因為做到了:
1、構建了對話式閱讀教學。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是主體,文本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憑借,與他們進行著意義的交融,教師的教學也是為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閱讀品位、獲取人文素養(yǎng)服務的。本課通過說事件、寫事件、議事件,使文本的意義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構建起來,始終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2、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1)理解能力。通過抓住4個關鍵詞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2)運用能力。通過寫便條挖掘文章空白點,來領會文本的內(nèi)涵,將所學的語言文字有效地遷移于自己的言語實踐。
(3)評價能力。通過對“老奶奶這么高度評價我、表揚我”談談看法,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對事件進行鑒別和評價的能力。
二年級課件(篇6)
一、板書課題 設疑激趣 感知課文大意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小馬過河》這篇課文。同學們高興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由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呢?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么多的問題!請大家把課文翻開,我們一邊讀一邊理解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2、聽課文范讀,出示字卡 用橫線劃出生字,思考問題:小馬為什么要過河?
3、訓練說話。
小馬為什么要過河?(要幫媽媽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馬要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房去。)
組織學生討論:要是把磨房所在地點“河對岸”說進去,那就表達完整了。你看應該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4、學習字詞。
認讀生字新詞——正音。個別生字組詞:愿試 匹 突 趟 淹 ;“沒”區(qū)別字音;淺的反義詞
二、認讀生字,理清課文脈絡,學會歸納概括。
1、指名分自然段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問題: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小馬幾次從家里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怎樣?
課文先寫小馬為什么要過河,接著寫小馬( )的情況,老牛說河水( ),剛沒小腿,能趟過去。小馬( )跑到河邊。松鼠說河水( ),淹死過他的伙伴,不能趟過去。小馬( )收住腳步,然后寫老馬( ),最后寫小馬( )。邊引導學生填空邊歸納過河原因、過河經(jīng)過、老馬教育小馬、小馬嘗試過河分別在那幾個自然段?
三、逐段讀講,朗讀表演,具體理解。
(
(神態(tài),表示小馬愿意做事。還可以換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應以天真、活潑、高興而又肯定的語氣讀。)
二年級課件(篇7)
【教材說明】
成語是我國漢語寶庫中的精華?!白R字4”有三組成語。第一組是說人應該“取長補短”;第二組是說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組是說做事應該遵循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組成語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3、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制作。
2、制作“果子樹”和“生字果子”。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為大家請來了我們的老朋友。看,它是誰呢?(出示圖片)對!它就是我們喜歡的寵物小精靈──機靈狗。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
2、大家真熱情!機靈狗還給我們帶來了多角星,用來獎勵上課積極發(fā)言、認真聽講、合作最好的同學。你們想得到多角星嗎?那么先過老師這一關。
3、課下,大家一定積累了不少的成語,那誰愿意把你的積累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呢?(指名說7、8個)
4、嗯!你們真了不起,都積累了這么多的成語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的是由成語組成的《識字4》。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板書課題)
二、讀中識字
1、相信大家現(xiàn)在都迫不急待要和成語朋友見面了。那就打開書,自己來讀讀《識字4》。在讀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你該怎么辦呢?(指名說方法)
2、好!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和生字交朋友,來讀成語吧!注意讀準字音。(生自由讀)
3、你們都會讀了嗎?會讀和你的同桌互相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準確。(同桌互讀)
4、(出示成語原文)剛才老師看到大家讀得很認真,現(xiàn)在我把三組成語從書中請了出來,有誰想單獨來讀成語呢?(指名三人分組讀)那么我們可要認真聽,然后評一評,誰讀得最棒!
5、聽了朗讀,你想給誰評一評呢?(指名評價,師獎勵多角星)
6、還有要試試的嗎?(指名三人分組讀)
7、你們讀得也很棒!老師看到大家都想讀成語,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成語吧?。R讀)
8、(出示“我會認”生字)這會兒,生字的小伙伴回家了,只剩下淘氣的生字朋友了??矗鼈円呀?jīng)排好了隊伍,正等著你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呢?讓我們的特快火車開起來,去認識認識它們吧?。ㄩ_火車讀生字)
9、我們的火車開得又快又好,看來你們早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F(xiàn)在就把你的識字方法和你的小組伙伴說一說吧?。ㄐ〗M交流識字方法)
10、剛才大家交流得很熱烈!那誰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呢?(指名說方法)
11、你們的識字方法可真多!你們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現(xiàn)在和老師一起去我們的“識字樹”上“摘果子”去吧?。ǔ鍪举N上生字的果子樹)??!我們的識字樹又結出了這么多好吃的果子,誰愿意幫老師摘果子呢?。ㄖ该樱I讀生字并說詞語)
12、果子都摘完了!沒關系的,不久識字樹還會結出更多的果子。到時候,讓我們再去摘果子,好嗎?一言為定??吹綕M籃子的果子,老師真高興?。∥疫€特別給生字果子找了個伙伴呢,請大家來看看!(出示“我會讀”詞語)你認識它們嗎?(生自由讀詞語)
二年級課件(篇8)
【教學目標】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理解有兩個連續(xù)性問題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2. 學會先解決一個稍簡單的問題后,運用所得的數(shù)據(jù)解決另一個稍難的問題。
【學情分析】以前學生接觸到的都是一個問題的應用題,這節(jié)課學生主要探索并理解有兩個連續(xù)性問題的應用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有兩個連續(xù)性問題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 課件出示情境問題;小明寫了12個字,小紅比小明多寫了8個字,小紅寫了多少個字?
2. 圖書角有故事書35本,科普書比故事書小11本,科普書有多少本?
二、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看,美術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寫生,從圖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屬性問題?
1. 展示問題。
男生有多少人?
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2. 知道了什么?
美術興趣小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 怎樣解答?
我們有兩個問題,應當先解答哪一個問題呢?
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為什么呢?
因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樣求男生人數(shù)呢?說說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
9+14=23(人)。
4. 解答正確嗎?
5. 小結解答方法。
先解答比較簡單的問題,再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1. 完成第32頁做一做。全班交流解決方法。
2. 完成第33頁練習六第1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然后學生匯報,并說明是怎樣思考的。
3. 完成第33頁練習六第3題看圖理解題意,思考解題方法。學生匯報,并說明解答方法。
四、總結評價,匯報提升
我們今天學的內(nèi)容與以往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年級課件(篇9)
㈠教學目標
⒈學習第二、第三則謎語。知道電冰箱、電話機的一些特點,能根據(jù)這些特色猜出謎底。
⒉能背誦課文。
㈡教學過程
⒈復習鞏固。聽寫生字、詞。(用投影核對訂正。)
背誦第一則謎語。(同座互相檢查。)
⒉學習第二則謎語。
⑴指讀第二則謎語,猜猜謎底,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⑵提供句式,讓學生看圖自由練說,指名練說,師生共同評議。
因為:電冰箱就像
電冰箱里面放著
電冰箱能制冷
所以
⑶理解制冷。就是用電使冰箱里的溫度降低,食物冷藏不會變質(zhì)。齊讀:外面熱來里面涼。理解水果。你知道哪些是水果?
⑷朗讀第二則謎語。(用引讀法)
師:電冰箱就像生:小小一座房,有門沒有窗。
師:電冰箱里面生:魚肉水果樣樣都有。
師:電冰箱能制冷生:外面熱來里面涼。
師:所以生:這是電冰箱。
⑸小結。
這就是電冰箱的形狀和作用。你們能抓住這些特點來猜,所以猜對了
⒊學習第三則謎語。
⑴同座互相猜,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⑵提供句式練說。
因為:
電話機鈴響了丁鈴鈴的
電話機一頭能聽一頭能說
聽說的一頭像耳朵
說話的一頭像嘴巴
只能聽和說不能看和聞
有耳朵有嘴巴沒鼻子沒眼睛
所以我猜是電話機。
⒋指導朗讀和背誦二、三兩則謎語。
(自己讀、背;同桌互背;指名背。)
⒌課堂作業(yè) 。
⑴完成課堂作業(yè) 本⑵第三、第四題。
⑵背誦二、三兩則謎語。
⑶說一個謎語給同學們猜。
⒍課外作業(yè) 。
A組:抓住某一事物的特色,自編謎語一則給同學們猜。
二年級課件(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分一分”的具體情境與經(jīng)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記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教學重點】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學過程】
一、分分填填,溫故鋪墊。
1、填空:
三十二()六十二二()十八()六十八
2、⑴平均分給了三個人,每人分()個。
⑵每人分三個,可以分給()人。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師:一天,猴媽媽買了12根香蕉,要分給猴哥哥和猴弟弟,要使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滿意,猴媽媽要怎么分香蕉呢?
生:平均分。(板書: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磁鐵代替香蕉分一分。
師:現(xiàn)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兩個圓圈表示有2只猴子,用磁鐵代替香蕉,有誰要上臺來幫忙分香蕉?
師:我們看每只猴子分到了6根香蕉,每只猴子同樣多,也就是平均分了。
2、認識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各部分的名稱,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
師:像這樣平均分的過程,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12÷2=6(根)
師:注意,這個算式里面有一個新的數(shù)學符號“÷”,叫做“除號”。你們看,它的中間是一條橫線,上下有兩個小圓點。
師:小朋友們,你們誰能把這個算式讀出來?
生:十二除以二等于六。學生跟讀2遍。
師:現(xiàn)在誰能說說這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號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給兩只小猴子,6表示每只小猴子分到6根香蕉。
師:那么整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這個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給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6根。
3、介紹除法算式的另一種意義。
師:現(xiàn)在猴媽媽讓小猴把這12根香蕉,每4根裝1盤,那么需要幾個盤子呢?(板書:每4根香蕉裝1盤,需要()個盤子。)
師:可以看出一共是需要3個盤子,能把12根香蕉分完。
師:這個分的過程是平均分嗎?
生:是的。
師:那我們還是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剛才分的結果。12÷4=3(個)
學生讀一遍這個算式。
師: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號表示平均分,4表示1個盤子裝4根香蕉,3表示用了3個盤子。
師:整個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把12根香蕉,每4根裝1盤,需要3個盤子。
師:我們都知道加法、減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同樣的除法算式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稱,你們知道它們叫什么嗎?
師:(總結)除號前面的數(shù)叫做被除數(shù),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除數(shù),除得的結果叫做商。
師:剛才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都運用了除法,為什么可以用除法來解決呢?
總述:以后我們遇到平均分的問題,比如求每份是多少或求分成了幾份,都可以用除法來解決。
三、實踐操作,拓展思維。
1、12根香蕉還可以怎樣平均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學生分小組合作,在全班交流。)
2、看圖填一填:(同學們幫小猴解決了難題,小猴又拿出一些水果來感謝大家。)出示水果圖。
(1)12個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個。
(2)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個。
3、把18根骨頭平均分給6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幾根骨頭?
4、有一堆蘋果,平均分給5只猴,正好分完。猜一猜,這堆蘋果最少有多少個?
5、數(shù)學書38頁試一試。
四、總結回顧。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到了什么呢?
二年級課件(篇11)
①會認“滑”等9個生字,會寫“報”等12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要求:a.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b.再讀全文,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①請學生指出自學過程中最容易讀錯的生字,全班正音。
②請班上朗讀最好的學生分段讀課文,老師用“我為你們驕傲”這句話來評價,請學生說說老師為什么為他們驕傲,鋪墊“驕傲”在文中的意思。
③解決課題問題。
①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自己喜歡的句子。
②同桌互讀互聽自己畫出的詞語和句子。
③展示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師生共同評價。
①請學生觀察要寫的字,說說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②細看生字,說說寫這些字的時候注意什么。
重點指導:“璃”的'右下部分是“撇折”“點”,不是“人”?!八椤钡挠疫呉⒁狻笆弊忠獙懺趦蓚€人字的下面,豎不能伸到兩個“人”的中間。
③練習書寫四個字、四個詞。
①用多種方法認讀生字、新詞。
①自由讀課文,思考:
a.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寫了“我為你驕傲”這句話?(指導學生有條理地說說事情的經(jīng)過)
b.老奶奶為“我”的什么品質(zhì)感到驕傲?(引導學生懂得做了錯事,要勇敢地承認并及時彌補)
①分組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是怎么解決的。
①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哪個句子寫得最好,用橫線畫出來。
②讀讀抄抄課后詞語。
①議論對“驕傲”的詞義理解。
②讀課題,議一議“驕傲”在課題中的意思。
③圍繞課題提問,激發(fā)閱讀課文中興趣。
①自讀課文,認讀生字,讀準字音,標畫新詞。
②同桌對讀,讀通每個句子,說說新詞的意思?;ハ嘣u價、糾正。
③反饋朗讀中覺得能讀的字、詞、句,集體練讀。
④指名或分組逐段朗讀課文,在讀中鞏固識字。
⑤整體感知課文。同桌互助完成口頭填空練習:
a.___為____驕傲。b.___為___而____。
②用競賽的形式分組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并練習擴詞。
③認讀“我會寫”的字詞,提出書寫疑難問題。
④觀察老師板書示范字。
①集體聽寫詞語,指名上黑板書寫。
②對照課文,自查、自評并訂正錯誤。
③同桌互評互幫,全對者由同學畫。
出示三組詞語(a.光滑、玻璃、破碎;b.往常、不自在、攢錢、道歉;c.天黑、悄悄地、信箱、輕松),讓學生根據(jù)詞語聯(lián)想課文內(nèi)容,分別講述故事中的一個情節(jié)。
自選一組詞語準備。
根據(jù)學生復述、評議,出示重點句子品讀。如:
“我們聽到玻璃破碎……逃走了?!?/p>
“我還是和往常……不自在?!?/p>
“我決定把送報紙……修理窗戶?!?/p>
“我把錢……向她道歉。”
①研讀“我心里頓時……輕松”。
a.說說整句話的意思。
b.去掉“頓時”說句意,理解“頓時”的表達意思。
c.把這個句子放回課文段落中朗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②再讀課文,深入感悟“我為你驕傲”的原因。
①小組交流。
a.自己有沒有遇到過相似的事。
b.課文中讓你感興趣的句段。
②選代表在班上交流。
③書寫練習,鞏固運用。
a.抄寫課文中你喜歡積累的詞句。
b.用上“讀讀抄抄”中的詞語寫一兩句話。
二年級課件(篇12)
第一部分、教科書教學
模塊一:識字。在教師的指導下,繼續(xù)學習識字方法和構字規(guī)律,在預習的基礎上加深對本單元生字的認識和掌握。
模塊二:朗讀。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深刻領會課文主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加深學生對于祖國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模塊三:寫字。教師從構字規(guī)律入手指導學生寫字,寫好字。要求會寫的字首先要寫正確、干凈,然后要求寫漂亮。在勤練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寫字要訣。
模塊四:積累與運用。通過口語交際以及展示臺等方式,展現(xiàn)學生自我,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第二部分、讀整本書──《我的祖國我的母親》
第三部分、語文實踐活動──“我愛我的祖國”
第四部分、教科書教學
學習目標
1.認識55個生字,會寫4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加深熱愛祖國,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有盼望臺灣回歸,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
3.繼續(xù)學習識字方法,掌握構字規(guī)律。通過構字規(guī)律的教學,讓學生在掌握規(guī)律的前提下學會更多的生字。加深對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以及獨體字結構的認識。
4.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繼續(xù)學習正確的書寫方法。注意學生對于漢字關鍵筆畫的掌握,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筆順的書寫。
5.引導學生積累重點詞語,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來領會課文的主旨,背誦相關課文。
模塊一識字活動
1.在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對以預習的生字進行交流認知。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讓學生檢查自查學習的效果。
2.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拼音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對生字進行自學。找出生字在字典中的頁碼并找出該生字構成的三個詞語及其意義??梢园才挪樽直荣悾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運用已經(jīng)學習的識字方法,自主認字、識字。
4.引導學生對已預習的生字按構字方法進行總結,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5.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規(guī)律,幫助學生識記生字。通過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理解。
(1)生活中與動作中識字。鑼、紀念碑、世紀壇、山川、海峽、國慶;擁抱、流淚、聚集、歡呼、歌唱。
(2)基本字加偏旁識字。神、峽、陸、慶、獻、幟、鑼、闊、似、案、壇、跡、廈、傳、約、聚、呼、擁、抱等等。
(3)通過生字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申
二年級課件(篇13)
一、
觀察物體是科學探究的基礎和開始。為了幫助二年級的小朋友培養(yǎng)觀察物體的能力,我們特別準備了一份精彩的觀察物體課件。課件內(nèi)容生動有趣,詳細講解了觀察物體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就讓我一一為大家介紹這個令人期待的課件吧!
二、課件內(nèi)容
1. 目的和重要性
課件的開頭部分,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解釋了觀察物體的目的和重要性。引導他們明白通過觀察物體,可以增加對事物的了解,培養(yǎng)動手實踐、觀察分析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思維。
2. 觀察物體的方法
為了幫助小朋友們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課件中詳細介紹了以下三個步驟:
(1) 集中注意力:課件通過將一張充滿色彩的圖片呈現(xiàn)在屏幕上,吸引小朋友的視線,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同時,課件還通過一段簡短的視頻展示了大自然中的美景,讓小朋友們在觀察的同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 描述和記錄:課件中,通過一系列圖片,展示了不同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紋理等特征,引導小朋友們觀察并描述這些特征。同時,課件還提供了一些簡單的畫板,讓小朋友們可以自己動手記錄觀察到的信息。
(3) 比較和在課件的這一部分,小朋友們將會觀察到兩個或多個不同的物體,并進行比較。課件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讓小朋友們可以方便地記錄和比較物體的各種特征。在觀察的過程中,小朋友們也會通過老師的引導,總結他們觀察到的規(guī)律或現(xiàn)象。
3. 實踐活動
除了課件的介紹外,課件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例如,在課件的后半部分,小朋友們將會觀察一些瓜果蔬菜,并記錄它們的外形、顏色等特征。隨后,小朋友們將會進行一次物體分類的活動,根據(jù)不同的特征將觀察到的瓜果蔬菜進行分類。這樣的活動幫助小朋友們鞏固觀察物體的方法和技巧,并培養(yǎng)他們的分類思維。
4. 總結和啟發(fā)
在課件的結尾部分,通過一些簡單易懂的總結,幫助小朋友們回顧和鞏固所學的內(nèi)容。同時,課件還向小朋友們展示了一些科學家通過觀察物體而得出的重要發(fā)現(xiàn),如牛頓的蘋果實驗等。這樣的啟發(fā)性內(nèi)容幫助小朋友們明白觀察物體的重要性,并鼓勵他們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
三、結語
通過這份觀察物體課件,我們相信小朋友們將會在觀察和實踐中,培養(yǎng)起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通過觀察物體的過程,他們也將會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記錄、比較和分類的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成為優(yōu)秀的科學家,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注:以上是一篇關于二年級觀察物體課件的文章,約為492個字數(shù)。如需擴充至1000字以上,請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進行適當補充和延展。
二年級課件(篇14)
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一 學習目標:
1 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會寫本首古詩中的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 懂得要熱愛家鄉(xiāng)。
二 學習重點:識字寫字
學習難點:體會情感
三 學習方法:感情朗讀
四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
1 出示課文插圖,簡述圖意
2 揭示課題。
3 播放錄音
(二)自由朗讀,初步感悟]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同桌互相讀,互評
3 質(zhì)疑,同學互答
(三)熟讀成誦,入情入境
1 范讀,模仿朗讀
2 多種形式讀,讀出感情
3 配樂練習讀
4 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5 多種形式讀,評議
6 試著背誦
自由背 同桌互背 有感情誦讀
(四)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1 集體認讀生字,游戲形式鞏固
2 出示要寫的字
觀察交流指導練習
(五)拓展練習
“我”回到了故鄉(xiāng),見到了親人會說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 學習目標:
1 認識第二首古詩中的生字,會寫其中的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感情
3 懂得珍惜友情
二 學習重點:識字寫字
學習難點:體會感情
三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1 出示課文插圖,說說他們在干什么?誰送別誰呢?
詩人離開時的心情怎樣 ?
2 揭題,讀題
(二)自由朗讀,初步感悟
1 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學習要認的字
指名讀,開火車讀
3 同桌互讀課文,互幫
(三)熟讀成誦,入情入境
1 試著按節(jié)奏讀,指名讀
2 有韻味讀,讀出詩人與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
3 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并說說讀后的感受
4 多種形式朗讀
5 自由背誦,自我表現(xiàn)背誦
(四)書寫指導
1 出示要寫的字,認讀
2 指名讀,說說識計方法
3 范寫臨摹
二年級課件(篇15)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為什么寫“我為你驕傲”,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設計理念:本文是一個小故事,孩子內(nèi)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話包含著疼愛、寬容和鼓勵。相信學生讀了這篇課文,會有更多的感受,會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機會,給他們個性化表達的機會。
1、公元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時整,航天員楊利偉叔叔帶著華夏兒女五千年的飛天夢想傲然騰空,我們終于成功地飛上了太空!太空中終于留下了我們中國人的足跡!祖先美好而浪漫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億萬華夏兒女歡呼雀躍,全世界炎黃子孫引以為榮。老師特別想對楊利偉叔叔說一句什么話?你猜是什么?教師板書我為你驕傲 我們?yōu)槟泸湴?/p>
2、出示課題,質(zhì)疑問難。(“我”是誰?“你”又是誰?我為什么為你驕傲呢?)
二、仔細觀察, 指導寫字。
1、(出示“驕傲”詞卡)齊讀三遍。
2、仔細觀察“驕傲”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在寫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4、生在田字格中寫一遍“驕傲”,師巡視,重點指導花貓隊同學的寫字姿勢及書寫。
5、展示每組2號小朋友的作品,師生共同評議。
三、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你們字寫得真好,老師也為你們驕傲。齊讀課題,課文中“我”是誰?“你”又是誰?我又為什么為你驕傲呢?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連成詞多讀幾遍。
2、(出示生詞)請各組小組長(1號)帶大家讀一讀這些詞?并交流你們認為最難的生字詞語進行討論識記方法。教師有目的的去指導大象組的小朋友,了解他們的學習及掌握情況,幫助小組長組織學生的學習工作。
3、反饋各小組的學習情況,教師請每組的2和3號小朋友齊讀。后請個別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4、(出示生字)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還認識嗎?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一會兒再介紹給大家。
老師請5號和6號小朋友開火車認讀生字并組詞,檢查同學掌握生字的情況。
4、交流或匯報識字方法,重點是難記的字,如:攢(師鼓勵生用多種方法識字)
1、想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嗎?想怎么讀?(師建議分段讀)請一個學生當小老師來分配朗讀任務。
2、學生自主評價朗讀情況,正音。
3、聽錄音讀課文,思考課題中的“我”是誰?“你”是誰?我為什么為你驕傲呢?學生回答。(板書:老奶奶小男孩)
4、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在生活中你不小心砸破了別人的窗戶,你會怎么想?(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5、咱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中的小男孩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不同的符號把小男孩想的和做的畫出來。匯報小男孩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出示句子:我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就像兔子一樣飛快地逃走了。(害怕——很不自在——一陣輕松)
6、(出示課文四、五自然段)請喜歡這個小男孩的同學一起來讀讀這兩段話。(指導朗讀)
7、假如你是課文中老奶奶,當你看到小男孩寫的信和送來修理窗戶的7美元時,你會想些什么呢?(讓生充分說。)
8、課文中的老奶奶又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讓生自由讀課文的6、7自然段。
(1)回答老奶奶是怎樣做的。(小組討論)老奶奶為什么要寫我為你驕傲呢?
(2)匯報討論的結果:你覺得老奶奶是個什么樣的人?(板書:寬容)
(3)小結: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慈愛又善于教育后輩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是值得為孩子驕傲的美好品質(zhì)——誠信。孩子的誠信讓人感動,老奶奶那博大寬容的心胸也值得我們稱贊。
9、有感情地讀這一部分,演一演圖上的內(nèi)容。
1、在其中老師要緊緊把握一條線索:“我”的心理變化過程,重點讓學生體驗“不自在”與不安的感覺。
2、攢七個美元,寫便條給老奶奶的情景,穿插“我”給奶奶寫便條的寫話練習理解。
3、理解想像:“我”看到“我為你驕傲”這張便條時的心情。
(學生所讀懂的東西可能是零碎的,也可能是很系統(tǒng)的,是不可預期的,一般上學生所明白的內(nèi)容沒有偏離我們的課文,我們要加以肯定,如果跟課文內(nèi)容相差很遠的話,就得試著問學生這是你讀課文體會到的嗎?請他再讀課文去說說。如果學生所講到的正好是課文中的一些語言訓練點,那么就需要把他引入到我們的文本中,讓學生去理解,去感悟。)
思想教育,總結課文。
1。老師跟你們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非常喜歡課文中的這個小男孩,你喜歡嗎,為什么?(讓生充分說。)
2。師總結課文:文中的小男孩真是一個誠實、知錯就改的好孩子。(板書:誠實)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十分崇尚的美德?,F(xiàn)在我們?nèi)R苍谶M行誠信班級的評比活動,希望每個同學從今天做起,從自我做起,讓“誠信班級”的承諾牌在二(3)班閃閃發(fā)光!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犯了錯誤時,有沒有主動承認?別人犯錯誤向你認錯時,你有沒有原諒別人呢?請大家課下討論討論,下節(jié)課把你的故事說給大家聽,并且收集一些誠實守信的故事、格言或成語。(展示有關誠實守信的格言、成語)
八年級下冊課件(實用15篇)
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師都會按質(zhì)按時去寫好教案課件。教案的編寫需要貫穿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深入剖析了“八年級下冊課件”的相關內(nèi)容,繼續(xù)閱讀下文以深入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散文詩的一般特點。
2.體會象征、比喻、擬人、反復等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3.體會課文的深刻含義,把握海燕形象。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誦,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內(nèi)涵。
2.教學難點: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和研討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1節(jié)課
教學設想
《海燕》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語文課上對學生(特別是對初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形象的感染手段。學生受感染的過程一般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依據(jù)作者所提供的全部藝術細節(jié),在自己的頭腦里初步再現(xiàn)作品的境界,把握其中的主要形象,并在思想感情上跟作者產(chǎn)生共鳴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第二階段是在教師的啟發(fā)、幫助下,學生能運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者曾經(jīng)感受過的生活,據(jù)此,再逐步深入領會作者怎樣按照自己的寫作方式把他的感受凝聚成作品中的形象。到這一步,也只有到這一步,學生才能接受作者美學觀的影響,變作者的追求為自己的追求。歷來的教學經(jīng)驗證明:形象的感染是深入理解的基礎,也是學生從作品中獲取審美感的必經(jīng)途徑。
教《海燕》這篇作品,尤其離不開形象的感染。
《海燕》寫于1901年,正是俄國第一次革命(1905年革命)的前夜。它以象征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熱情地歌頌了俄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者堅強無畏和樂觀戰(zhàn)斗的精神,號召人民群眾跟沙皇專制制度進行決戰(zhàn)。由于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了當時俄國革命群眾的斗爭要求,這首詩發(fā)表后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作者高爾基也因此被譽為俄國革命的海燕和反抗的群眾的天才表現(xiàn)者。要使學生深刻理解這篇作品的主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是,使學生真正進入作品中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云變幻的壯闊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xiàn)那高傲飛翔的海燕的形象,進而體會在作品的字里行間滲透著的作者渴望用戰(zhàn)斗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這就意味著必須有效地利用形象感染的手段。
要使誦讀法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收到實效,下面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一)朗讀的起碼要求是把節(jié)奏讀好,把重音找準。這首詩的原文是有格律的(輕重音按一定的規(guī)律交錯安排),譯者非常重視這一點,他用不同的形式讓讀者能感受到散文詩的語言美,不僅把詞語譯得十分準確,而且語句的節(jié)奏非常鮮明,句中重音也很明確。應當首先要求學生讀出節(jié)奏和重音,而后在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基礎上繼續(xù)提高,直至能夠有表情地朗讀全文。
(二)講清時代背景,在本課教學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是認識作品主題的條件,也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礎。不懂得作品的背景,只憑直感,也不可能朗讀好這篇作品。
(三)要正確地講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文學作品中的象征物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簡單代號;它們在本質(zhì)上仍然是藝術形象。應當首先把它們作為完整的藝術形象來加以分析,而后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去認識它們的象征內(nèi)容;切忌每講一個細節(jié)都要說它象征什么,這種索隱式的講法對學生理解作品內(nèi)容其實并無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看過高爾基的哪些作品?
(學生回答,老師確定)
誰能介紹高爾基情況?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投影)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基人。列寧稱他是無產(chǎn)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他出生于木工家庭,四歲喪父,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備嘗了人間的苦難,親眼目睹了俄國勞動人民在沙皇統(tǒng)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就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題材。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小市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這篇文章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激越的詩情贏得了讀者的喜愛,成為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讓我們一起走近這首充滿激情的時代奏曲,去感受凝結著高爾基敏銳藝術感悟力的海燕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二、解題
散文詩《海燕》是高爾基在1901年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為海燕之歌。當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章。
1.學生自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疏解、積累字詞。
2.學生聽錄音范讀,思考:
(1)體會文章的朗讀感情處理,注意重音、停頓和語速。散文詩有什么特點?
(2)海燕是一個是什么樣的形象?課文中贊美海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3)作者寫海鷗、海鴨、企鵝的目的何在?
(4)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四、深層探究
全班有表情的朗讀課文。小組討論探討下列問題:
1.本文在象征手法的運用有什么特點?
2.本文如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3.作者為什么多次大聲疾呼暴風雨的來臨,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五、總結
《海燕》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jié)奏和流動感的油畫。他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xiàn)出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本文最重要的寫作特色是象征手法的運用。象征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托義于物。它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說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在今后的閱讀中,我們要仔細揣摩。
六、分組朗讀
將全班分成三組,分別朗讀三個場景,體會作者在這三個部分情感上的變化和語氣、節(jié)奏的變化。
七、課堂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三、四。
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結構
形象
手法
畫面一:渴望暴風雨
海燕:英勇無為、樂觀豪邁(正面描寫)
象征
畫面二:搏擊風浪
海鴨
比喻
迎接暴風雨
海鷗
恐懼膽怯(側面描寫對比烘托)
擬人
企鵝
反復
畫面三:呼喚暴風雨
對比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2
文本的特點和地位:
《海燕》是高爾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詩,是俄羅斯文學的開山之作。本文寫于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tǒng)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chuàng)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chǎn)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據(jù)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nèi)涵為切入口,激發(fā)學生興趣,深入文章內(nèi)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為它的文體是散文詩,適宜于本單元教學要求:強調(diào)朗讀,注重聯(lián)想與想象,了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要求。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文雖文字淺顯,但由于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現(xiàn)代生活相隔較遠,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可能對文章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要善于利用教學手段,適宜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表現(xiàn)欲望,適時的引導,讓學生增強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和認識。
知識和能力目標:
把握作品藝術形象及主題;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培養(yǎng)朗讀及鑒賞散文詩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分析認識海燕的藝術形象;品析用詞的準確性;訓練知識遷移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學習海燕的戰(zhàn)斗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網(wǎng)絡多媒體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移動學習???□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這節(jié)課在揣摩品味環(huán)節(jié)多媒體幻燈片展示本節(jié)探究題目,不僅節(jié)約時間而且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課堂效率;在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播放海燕搏擊長空聲情并茂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多樣誦讀環(huán)節(jié)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海燕》優(yōu)美的充滿激情的朗誦不僅能讓學生把我準確的朗讀基調(diào),而且能營造濃濃學習氛圍。在拓展實踐環(huán)節(jié)播放一段動物世界逼真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能準確把握寫作視點。
(如:導入、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在課的開始,利用多媒體播放海燕搏擊長空的視頻,然后師生共同點評。引導學生在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進入到《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激發(fā)他們?nèi)ふ野l(fā)現(xiàn)《海燕》的美。
師生共同探討本文感情基調(diào),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一、自主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文本。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有的放矢,適時點撥。
如:準確的用詞(“飛翔”、“飛舞”、“穿過”、“掠起”等)、恰當?shù)男揶o(比喻、擬人、反復等)、性格特點(勇猛矯健,英勇無畏,充滿自信等),從而完成對語言的品析、對海燕性格的歸納。
1.暴風雨到來前海面景象有何變化?這是什么描寫?作用何在?
2.文章為什么要寫海鴨、海鷗、企鵝等海鳥?
3.文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對不同形象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請找出文中相應的描寫,聯(lián)系課下注釋中時代背景的介紹,想想它們各象征了什么?
4.“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義?為什么用它作全詩的結束語?
練習一、想一想:
“寫”的環(huán)節(jié)時間可靈活掌握,課堂時間不足,可讓學生在在觀看完影片后,課后作為小練筆寫作。
《海燕》雖然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chǎn)物,“海燕”這個藝術形象有著深廣的政治意義和象征內(nèi)涵。在新時期“海燕”仍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有益的啟示。因為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那么面臨生活的“暴風雨”,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應該從勇敢的海燕身上找到答案。我們應該學習海燕精神,在生活中做一只搏擊長空,英勇無畏的“海燕” 學生點評
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diào)。探討本文感情基調(diào),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學生自讀。要求學生按照前面老師的指導,讀好停頓、重音、語速,讀出感情,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整理出文中的藝術形象及描述的畫面。然后討論歸納文中塑造了哪幾個藝術形象,描述了哪幾幅畫面并簡要闡述分析。
集體誦讀。要求學生放聲動情誦讀,讀出詩情、詩意、詩味,并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藝術形象的特征。
學生用勾畫圈點法找出描寫海燕神態(tài)、聲音、動作的詞句,并進行自主品析,進而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
引導學生由海燕形象聯(lián)想到海燕精神及相關的人和事,進而讓學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征意義。
請學生從語言風格、形象塑造、寫作技法三方面用“《海燕》美在????????”說一句話。(提示:準確生動的用詞、靈活多變的句式、圓熟精湛的技巧、搏擊風浪、勇敢無畏、樂觀自信……)
播放一段動物世界片段,讓學生利用課內(nèi)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描寫。(提示:可以抓住動物的姿態(tài)、動作等進行直接刻畫,也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用恰當?shù)脑~語和修辭手法。) 利用多媒體播放海燕搏擊長空的視頻,聲情并茂讓學生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海燕》優(yōu)美的充滿激情的朗誦不僅能讓學生把我準確的朗讀基調(diào),而且能營造濃濃學習氛圍。
多媒體幻燈片展示探究題目,節(jié)約了時間,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播放一段動物世界生動逼真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為隨堂小練筆做好鋪墊。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diào)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等)200字左右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通過開展多樣誦讀、圈點批注、小組討論、說話寫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體驗、感悟權利交給學生。同時借助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并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一一落實了教學目標,最終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海燕》信息化教學設計模板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3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并掌握下列詞語緘默窺探狩獵顧忌滑翔目空一切
了解有關大雁的科學知識
了解作家作品
能力目標:訓練語言表達閱讀體驗與個性觀點的能力,提高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與總結學習心得的能力也在個別環(huán)節(jié)得到培養(yǎng)。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樂學、愛學語文的熱情,尊重、愛護學生富于個性的學習體驗與發(fā)現(xiàn),使他們在團隊的協(xié)作中互動學習,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活潑而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不斷完善自我,在同學的.鼓勵與老師的贊美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二、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
大家聽說過電影《木乃伊歸來》嗎?那真是一部令人聞之即不寒而栗的電影。
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恐怖”……(陰森、黑暗、骰髏等)這些詞語。現(xiàn)在當我們看到《大雁歸來》這個題目時,不知大家會想到些什么詞語?(春天、陽光、溫暖、親情、南方、自然、和諧……)
看來同學們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對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誰能介紹一下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呢?
(二)整體感知
1、明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春天,大雁歸來的活動。
2、不知同學們在讀后有否與老師一樣的感受:獲得了不少有關大雁的知識?
(大雁飛行的路線很直;雁隊的數(shù)字以六為單位;孤雁通常鳴聲凄涼;雁是群體生活的鳥類;等等)明確本文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三)精彩賞析
1、語言形象優(yōu)美
①作者是一個著名的?(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對他而言,發(fā)現(xiàn)許多不為人知的關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難事,真正難的是當他發(fā)現(xiàn)這許多之后如何與讀者分享,怎樣使讀者喜歡看他的作品,你認為他還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
學生發(fā)言:
對大雁的熱愛;語言十分優(yōu)美。
這兩點恰是本文難能可貴之處。這兩位同學真是慧眼識真珠玉,就讓一起先賞析文章語言之美。
②學生結合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暢談對本文語言特點的感受。
③學生總結:
A、大量運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動,可讀性強;
B、多處運用對比的寫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C、詞匯豐富多彩。
④仿寫句:選一句你喜歡的句子,仿照它另寫一句?;蛘?,仿寫老師從文中提煉的句子,來小試牛刀。
例: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⑤學生精彩仿寫句選:
一股刺骨的寒風說明不了冬天,但當漫天的凜冽的風夾雜著雪花時,冬天就來了。
一棵樹的葉子落光說明不了冬天,但當一片樹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風的折磨時,冬天就來了。
一片落葉的飄零說明不了秋天,但當一層層葉子沐浴在金黃的大地的懷抱時,秋天就來了。
一只鳴蟬的死亡說明不了秋天,但當一片麥田更換了十月的新衣時,秋天就來了。
(教師給予表揚:剛才幾位同學的仿寫句可以用《敬畏自然》里的“精巧絕倫”來形容。)
2、“愛”融化在字里行間
①為了觀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潛伏”在沼澤里,只為了聆聽大雁的集會;
幾乎年年都統(tǒng)計光臨農(nóng)場的大雁的數(shù)據(jù),并作科學的考察;
長期觀察大雁的生活習性。
②同學們所造的好句都源于豐富的心靈與用心的學習,那么作者呢?他又何以將大雁寫得如此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么推動他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
明確:是愛。他在字里行間處處流露著對大雁的深情。
這種感情尤其體現(xiàn)在文中的一些語句語段中,如:“我們的大雁”“我們剛到的客人”“這些孤雁是傷心的單身”
③階段小結:學生對上半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加以總結概括,明確本文是集知識性、形象性與抒情性于一體。
(五)質(zhì)疑暢談
1、學生針對文章能提出一些疑問:
說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guī)是什么意思?
“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是指什么?
2、學生也提交了些獨立的閱讀思考的成果:
作者用了許多擬人手法描寫大雁,也是有感而發(fā)——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會,有辯論,講親情,講友誼。
大雁身上有許多珍貴的品質(zhì):團結,勇敢,善良,溫和,大方,這些從文中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
(六)拓展延伸
結合研討與練習一,談談人們究竟“失去”了什么東西?
《大雁歸來》學習要點
大雁是人類的朋友,大雁的回歸帶來了初春的信息,這些可愛的生命喚醒了沉睡的大自然,通過本文,體會大雁為春天帶來的情趣,讓我們隨大雁去天空遨游……
關于作者
被譽為美國自然保護之父的業(yè)余作家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Leopold),是一個去世已半個世紀的美國科學家。這位生于十九世紀末,成于二十世紀初的大地歌者,是一個著名的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在其名著《沙鄉(xiāng)年鑒》(ASandCountyAlmanac,譯為《原荒紀事》)中,按照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記載了大地的朝夕變化,是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
關于本文
本文是一篇散文,節(jié)選自《沙鄉(xiāng)年鑒》的第一部分。
通讀本文,感受作者以一顆水晶般的童心所給予大自然的熱情的歌頌和禮贊。
一、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和字形。
緘默 窺探 狩獵 顧忌 凋零 滑翔
二、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
霧靄:霧氣。靄:云氣,如煙靄。
聚合體: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聚合,凝聚到一起。
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極端驕傲自大。
近義詞:目中無人,不可一世。
反義詞:虛懷若谷
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三、積累
緘默 窺探 顧忌 狩獵 凋零 滑翔 霧靄 目空一切
四、思考:
1、作者通過本文,向人們傳達了什么樣的信息?
通過本文,我們看到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動物為大自然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動物有人一樣的家庭,人一樣的感情——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平相處。
2、作者是帶著怎樣的一種感情去觀察和描寫大雁的?
作者帶著父愛般的感情去觀察大雁,文中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對那些生靈們的摯愛情愫。
3、本文的第一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大雁是春天的真正使者,大雁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生機、希望和喜悅。當人們看到大雁的歸來時,就已經(jīng)能夠感覺到那溫暖的春天了。
4、如何理解單調(diào)枯燥的數(shù)字竟能如此進一步激發(fā)愛鳥者的感傷?
單調(diào)枯燥的數(shù)字是指六只或者是六的倍數(shù),六只或者是六的倍數(shù)組成的雁群,是一個家庭,或者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而那么孤雁,則是因為失去了家庭的其它成員,而變更孤單。單看數(shù)字,是很枯燥的,但是枯燥的數(shù)字后面,所包含著的故事,卻是耐人尋味,令人動情。
5、由利奧波德這位倫理學家周末就到農(nóng)場度假,用心觀察研究大雁,我們能夠感受到什么?
大自然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人類和大雁,應該和諧相處。人類不能夠因為自己是萬物之靈,就自私地傷害大雁。(同學們可以嘗試寫出更多的感受)
五、問題探索。
1、大雁能夠讓人感受春天的美好,那么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大雁的動物,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選擇一種,把它介紹給其它同學。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預習作業(yè):查資料,每個同學找出我國3種生物入侵者(現(xiàn)象)并且用50字左右的一段話概括。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加拿大一枝黃花”圖片以及下面的文字導入。
加拿大一枝黃花,又名黃鶯、麒麟草,屬菊科植物。這種花色澤亮麗,在花市上被稱為“幸福草”,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加拿大一枝黃花原產(chǎn)北美,1935年作為觀賞植物引入我國。在蘇浙滬一帶和廣東省,加拿大一枝黃花近年來使植物大面積死亡,果園、農(nóng)田作物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危及生態(tài)安全。(學生自由發(fā)表評論,教師引入生物入侵)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在文章中找一句話,說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用波浪線劃出)
第1小節(jié)
2、學生用△符號標出文章中所提到的生物入侵者,并且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蒲公英,魚蝦是不是?)
入侵者有斑貝,天牛,紅螞蟻,棕樹蛇等。
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移民”。并且造成當?shù)匾欢ǖ膿p失。
3、文章8個小節(jié),學生用——符號劃出中心句,或者在旁邊總結,要求每小節(jié)大意都要與“生物入侵”有直接關系。(考慮各小節(jié)之間的關系)
第一段,生物入侵者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經(jīng)濟損失。
第二段,人類文明早期,沒有人為干預,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失衡。
第三段,物種在新環(huán)境可能無節(jié)制繁衍,例:第四段,生物入侵者威脅物種多樣性。
第五段,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途徑)
第六段,生物入侵者很難控制。
第七段,物競天擇VS物種多樣性將受到嚴重破壞、經(jīng)濟損失驚人。(不同的觀點)
第八段,采取的措施。
教師對比點拔,明確說明順序(教師簡要敘說):
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按照邏輯順序說明事理的。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接著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討論對策。基本上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的。
3、作者在說明生物入侵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每人2處)?還有哪些詞語用的好,好在哪里?(每人1處)(文中各段落空白處注明)
本文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請用簡要的語言分析其表達效果。(提到一種說明方法,就讓學生再找其他用此種方法的地方)
1、列數(shù)字:①“十一種鳥類有九種被趕盡殺絕”------數(shù)字的變化準確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危害之大。②耗資數(shù)十億美元------準確說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巨大。(補充強調(diào):數(shù)字的運用,使語言十分準確,符合說明文的科學性特點。此外副詞的恰當選用也增強了文章的準確性。如“僅”“就”等詞。)
2、舉例子:①舉蒲公英等為例------具體說明生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進行的遷徙不會對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太大破壞。②斑貝、天牛、紅螞蟻等------具體說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③蔬菜、水果、寵物等------具體說明生物入侵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①課題“生物入侵者”就是一個比喻,生動形象說明: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為;b生物入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貝比喻成“偷渡者”,生動形象說明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并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的。(強調(diào):生物入侵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比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淺出,達到推廣科普知識的目的。此外還有詞語的運用也有類似效果。如“嘯聚山林”等)
詞語的好處有準確性與生動性。
三、自主探究
1、其實,我們身邊的生物入侵現(xiàn)象還是很多的,設置“你還認識我嗎”環(huán)節(jié),圖文(在課件中出現(xiàn))展示文章中出現(xiàn)的入侵生物的資料,讓學生辨認,解說。
2、學生自主展示“我所知道的生物入侵者(現(xiàn)象)”(主要在我國出現(xiàn))(主要是學生朗讀課前找到的資料),教師補充(也許,做好準備)幾種現(xiàn)象:薇甘菊、水葫蘆、飛機草等。(材料在課件中出現(xiàn))
四、總結提升:
一枝黃花有可能讓我們的省城“盡帶黃金甲”,薇甘菊將吞掉伶仃島,水葫蘆欲死云南滇池,飛機草要霸占西雙版納,大米草在毀掉海邊灘涂……據(jù)統(tǒng)計,我國已有外來雜草107種,外來害蟲32種,病原菌23種,每年造成農(nóng)林業(yè)經(jīng)濟損失達574億之多。
以前提到環(huán)保,人們頭腦中閃現(xiàn)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濁水橫流、亂砍濫伐等情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嚴峻課題。保護環(huán)境的警鐘再次有我們耳畔敲響。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對這一現(xiàn)象予以關注,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貢獻我們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五、作業(yè)
1、準備的反饋練習
2、拓展延伸作業(yè),其實這篇文章只粗略談到防的措施,而如何治呢?課后可以請同學們查閱資料,談談具體的防治措施。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5
一、簡介作者。
二、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注意正音正字。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略)
三、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準確翻譯課文。
四、分析課文。
本文寫法上的特點是對比論證,第1、2兩段內(nèi)容層層相比,通過對比突出了作者的見解。第2自然段可分為5層,前4層從四個方面與第1段相對照,第5層從對照之中得出結論。第1層“凜稍之供”,“葛裘之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第2層“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行深山巨谷”;第3層“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未有稍降辭色”;第4層“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第5層結論:在艱難困苦中,尚能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如不能有所精,有所成,不是智力低下,而是用心不專。
文章第3段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為了進一步勉勵馬生更加刻苦向學。
五、總結、擴展
課文通過自己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和現(xiàn)在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的對比,說明是否學有所求,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與專心與否,贊揚馬生的謙虛好學,表達對他的期望與勉勵之情。
結合課文,談談自己讀書應有怎樣的苦樂觀。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第二段。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6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jīng)歷,或是展現(xiàn)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短僖跋壬酚洈⒘俗髡?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zhàn)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魯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惡劣空氣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著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y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風波”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y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于是他決定棄醫(y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我們也知道初中的學生也正處于自我意識覺醒,青春叛逆時期,讓他們了解名人、偉人的經(jīng)歷,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喚起學生內(nèi)心美好的`情感,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追求。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教學需要2個課時。如果講課時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在這篇文章的兩個重點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敘事線索,學生比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貴品質(zhì)”當做重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從易到難地掌握本文的兩個重點。而課堂要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設計一中心“問題”促使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但要領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感,課文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就必須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獲得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一切所謂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于別一世界.” ——魯迅為白莽的《孩兒塔》詩集作。
(二)、教學目標
1、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魯迅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會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
(三)、可要認真讀書,做好準備呀
1、愛的大纛,愛誰?你從中學到什么?
藤野先生
添改講義 對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
我能學到:
①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zhì)
②敘事應該有詳略
③敘事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
找出讓你心胸激蕩的句子,用心地讀出來
可要認真讀書,做好準備呀
2、憎的豐碑,憎誰?你從中學到什么?
清國留學生
在仙臺受“優(yōu)待”
看電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
我從中學到:
1、辛辣諷刺和含蓄深沉并用的語言
2、夸張、反語等修辭手法幽默感十足
3、鮮明的感情色彩
4、蘊意深刻的語句耐人尋味
找出讓你心胸激蕩的句子,感性地讀出來
先生的語言,我喜歡,模仿一下吧
1、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寫出百字以內(nèi)的評論。
2、模仿先生的語言,刻畫一下你的某位老師的音容笑貌。
(四)、文中應該還有問題,交流合作探究
1、那個被斬的人健壯嗎?圍觀的人健壯嗎?……可這種健壯的軀體在這里只用做什么?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
2、現(xiàn)在我們來看魯迅棄醫(yī)從文的決定,是為了個人的前途嗎?
3、促使魯迅做出棄醫(yī)從文決定的這兩件事都和“愛國青年”有關,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的這種愛國性:他們是一種什么樣的愛國主義?這種愛國主義是否可取?那么我們應有什么樣的愛國主義呢?
(五)、拓展延伸
在先生的作品中,我們總是能夠讀出愛恨交加、冰火交融的兩中截然不同的感情傾向,你能結合作品具體談談嗎?
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
魯迅說:我可以愛
(六)、作業(yè)設置
1、課下觀看中央10套的8集電視專題片節(jié)目《先生魯迅》并寫出觀后感。
2、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墻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7
詩人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浪和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督M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這里選的是其中兩首。
要求讀出感情和節(jié)奏,初步體會兩首詩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學習《浪之歌》。
1.朗讀課文,學生在散文詩旁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
如《浪之歌》開頭寫浪花對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潑的,她像一個純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戲在海岸身邊……
學生討論、交流。
2.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學習《雨之歌》。
1.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2.理解文章豐富的內(nèi)蘊。
明確:
風情雨態(tài)是難以描摹的,更何況所寫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場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繪了種種的雨:輕輕灑下的,如金線瀉地,珍珠拋落;伴同雷電而來的,瓢潑而下,療救饑渴的大地;叮咚作響的,輕叩著人們的心扉。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8
1、學習細致的觀察;
2、細味抒情的筆法;
一月,他會在雪融時追蹤一只冬眠乍醒跑出洞穴去探險的臭鼬;
二月,他劈開一根有八十多歲、被雷擊倒的橡木,生火取暖;
四月,他在每一個晚上到樹林空地上觀賞鷸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
五月,他聆聽從阿根廷歸來的高地鸻鳥的飛行之歌;
六月,他到深潭游泳,在溪邊釣鱒魚;
七月,他會注意草原上普遍為人所忽視而自生自滅的所有野花的生日;
師:大家猜到這個人是誰了嗎?(利奧波德)這是其觀察筆記《沙鄉(xiāng)年鑒》中記錄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者每天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著,思索著自然的奧秘。同學們再細看一看,發(fā)現(xiàn)有什么問題?(沒有三月)三月份,利奧波德究竟在做什么呢?我們一起到《大雁歸來》中找找答案。
(設計意圖:用詩意的形式羅列《沙鄉(xiāng)年鑒》中作者的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作者和《沙鄉(xiāng)年鑒》。羅列中故意缺少“三月”,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在課前留足了懸念——作者三月在做什么呢?進而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學生自讀課文,談一談閱讀后的感受與發(fā)現(xiàn)。
……
師:我們本堂課,就圍繞“細致的觀察”“抒情的筆法”“深沉的意蘊”三點來展開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談發(fā)現(xiàn),既給學生一個自由感知文本的空間,又通過學生的發(fā)現(xiàn)來確立本課的探究點。這樣既肯定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他們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時也搭建起本課的基本框架。)
②能分辨大雁歸來、覓食、集會以及孤雁鳴叫的區(qū)別;
③發(fā)現(xiàn)大雁聚散時間以及地點的不同;
④觀察大雁時間之久(對春雁的觀察:從3月到5月),且不分晝夜(晚上去聽大雁集會時的鳴叫)
(師引導:作者3月觀察大雁歸來和覓食,4月觀察大雁的集會,5月發(fā)現(xiàn)大雁集會逐漸減少,由此可見,本文大致按照什么順序來說明?——時間順序)
……
(設計意圖:通過搜尋作者細致的觀察,讓學生梳理、提取、分析并整合課文的內(nèi)容,同時發(fā)現(xiàn)本文的說明順序。)
明確:作者堅韌的毅力、求真務實的精神、對自身從事的事業(yè)的熱愛……
師小結: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中,我們看到了他作為科學觀察者所具有的令人敬佩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劇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閱讀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蓖ㄟ^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作者細膩的觀察中,去感受作者身上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
過渡語:作者如此細致地觀察大雁,除了作為科學觀察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是因為什么?(對大雁的喜愛)
探究三:勾畫本文有情味的語言,品一品,析一析,讀一讀。
品一品,這些句子表現(xiàn)了大雁怎樣的形象?
析一析,這些句子運用了怎樣的手法?
讀一讀,這些句子滲透著作者哪些情感?
①“當一群大雁沖破了3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到了?!?/p>
②“……而一只定期遷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里飛行20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它們的飛行和鳴叫很頻繁,而且聲調(diào)憂郁……它們是喪失了親人的幸存者”
④“……每次出發(fā)之前,都有一場高聲而有趣的辯論,而每次返回之前的爭論則更為響亮?!竦蛄愕臈魅~一樣,搖晃著從空中落下來,并向下面歡呼的鳥兒們伸出雙腳……那接著而來的低語,是它們在論述食物的價值?!?/p>
“然后,突然間,刺耳的雁叫聲出現(xiàn)了……混亂的回聲……拍打聲,有蹼的劃動而發(fā)出來的聲音,還有觀戰(zhàn)者們激烈的辯論所發(fā)出的呼叫聲。隨后,一個深沉的聲音算是最后發(fā)言,喧鬧聲也漸漸低沉下去……”
“它們順著彎曲的河流拐來拐去,……向每個沙灘低語著,如同向久別的朋友低語一樣……向每個剛剛融化的水洼和池塘問好?!?/p>
“在我們的沼澤上空做了幾次試探性的盤旋之后,……終于慢慢扇動著黑色的翅膀,靜靜地向池塘滑翔下來?!?/p>
“一觸到水,我們剛到來的客人就會叫起來,似乎它們?yōu)R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們的大雁又回來了?!?/p>
……
師小結:在作者眼中,大雁不只是大雁,它更有人的情感與品質(zhì)。它們充滿野性、勇敢無畏、充滿靈性、堅定執(zhí)著、熱情活潑、重情重義……而作者的心也緊緊追隨著大雁,作者因大雁的歸來欣喜盼望,對大雁自由的飛翔欣賞贊美,對大雁的種種鳴叫由衷喜愛,對孤雁的不幸遭遇感傷不已,對大雁的美好品質(zhì)由衷欽佩?!皭邸憋栒涸诿恳粋€字里行間!
(設計意圖:賞讀中,教師尤其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抓住充滿情味的語言,通過三個層面的賞讀,賞析出文本的形象美、手法美與情感美。)
過渡語:作者對大雁的愛,不是輕快的,而是深沉的,隱約中會讓我們的心也隱隱作痛。
探究四:在充滿深摯的感情的句子中,有哪些隱含著對大雁命運的關切?
①“大雁知道,從黎明到夜幕降臨,在每個沼澤地和池塘邊,都有瞄準它們的獵槍?!薄此圃谫潛P的機警,實則是譴責人們的偷獵
②“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們先前所提出來的那種想象,它們是喪失了親人的幸存者?!?“家庭”、“親人”、“幸存者”表達了什么?)
③“……而一只定期遷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里飛行20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p>
④“每年3月,它們都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實現(xiàn)這個基本的信念做賭注。”
師:定期遷徙本來是大雁習性使然,作者為什么要用“賭注”來形容呢?
討論后明確:“賭注”是賭博時所押的錢物,或是博取成功的代價,這個代價在大雁這里甚至是生命。(因為可能遇到各種危險,如自然天氣、天敵,或者人類的獵殺),前后“賭注”隱含著作者對大雁深深的同情和對他們命運的關注。
師(啟思):大雁的遷徙的動力是什么?作者說是“基本信念”使然,這讓我們想到了我們中國人臨近春節(jié)的什么行為?
學生回答后屏顯春運回鄉(xiāng)潮的圖片(火車站人頭攢動的場面、行駛在返鄉(xiāng)路上的摩托車騎行隊伍、單獨的個體回鄉(xiāng)),三幅圖片與大雁遷徙的畫面同時屏顯。
大雁遷徙是出于“基本信念”,人們返鄉(xiāng)是出于強烈的愿望。
師(總結式闡發(fā)):通過這幾幅圖片,特別是作者充滿情味的語言,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作者事實上是把大雁放在與人同等的地位上來對待,他愛其所愛,悲其所悲……他雖然沒有明言,但我們從字里行間分明感到:大雁和我們?nèi)祟愅瑢儆谝粋€家庭,他是我們?nèi)祟惖挠H人——人和動物是命運共同體。這就是他的生態(tài)倫理觀。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9
本設計注重自主學習,強調(diào)個性培養(yǎng)。在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得到真正的感悟,從而成為新世紀環(huán)境保護者。
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寫作手法。
鍛煉想像能力。
了解科幻小說。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huán)境等道理。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說,情節(jié)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卻發(fā)人沉思。故教學重點應放在挖掘本文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上。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哂(shěn)笑 牟(móu)取 棘(jí)手 鉚(mǎo)釘 貪婪(lán) 履行(lǚ) 眾目睽(kuí)睽
逍遙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舊自由自在。
雨后春筍:春天下雨后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斷出現(xiàn)。
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有通盤考慮。
3、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是什么?
4、讀了本文之后你有哪些感悟,得到了哪些啟示?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中心,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1、讓學生讀課前導學或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小說內(nèi)容:
(文章設想地球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無底洞,它可以容納人類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沒有了后顧之憂,于是城市的天空越來越美好,人們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無底洞帶來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先前拋進的小石子掉了下來,原來扔下的東西將重新傾瀉回人間。)
2、學生簡介作者:
1、自讀課文,說說標題喂──出來的`意思:
2、討論本文中心,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篇小說寫得比較通俗,但內(nèi)涵深刻。有關它的主題,有下邊幾種意見,你同意哪一種?說說理由。
⑴ 提出了人類與自身生存環(huán)境的問題。
⑵ 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復雜性。
⑶ 闡釋了人對大自然的破壞總要遭到大自然的懲罰這一道理。
(同意第⑶種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說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視城市環(huán)境污染問題。比如,我們總覺得海洋和大氣層是一個可以自我凈化的無底洞,所以當我們把廢水排向大海,把廢氣排到大氣中時毫無顧忌,雖然在短期內(nèi)獲得了一些效益,但從長遠看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nèi)祟愖约骸?
1、小小組討論學生自學時的疑難問題,關鍵處全班或教師協(xié)助解決。
⑴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xiàn)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zhì)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
⑵ 內(nèi)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
3、想一想,在小說結尾,那奇怪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天上掉下那塊石頭以后,接下來可能還會發(fā)生什么?
(這是一個循環(huán)式的結構,體現(xiàn)了作者誰制造的禍害,誰去承受的想法)
1、想像指導:
(豐富的想像先要有一個基本情節(jié),然后充分展開,用具體情節(jié)去加以充實)
2、就天上掉下那塊石頭以后,接下來可能還會發(fā)生什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續(xù)說結尾
1、為本文續(xù)寫一個結尾,200字;
2、《×××的黑洞旅游》,可用第一人稱寫也可用日記形式寫;
3、自擬題目以新穎的形式寫一篇警示人類保護環(huán)境的科幻小說。
教師可引導這些同學上網(wǎng)查閱有關環(huán)境科學方面的常識。
1、分小組交流自己寫的科幻小說的語段或文章,小組對照要求進行評議打分,每小組選優(yōu)薦一人。
2、小組推薦出的代表進行班級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從思想內(nèi)容和形式上進行評點。
讓學生用一句話談自己讀了本文或聽了同學的作品后受到的啟示:
1、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
2、只有積極治理環(huán)境,世界才會真正美麗;
3、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的是長遠的目光,不能只顧一時,不顧長久;
4、有小錯要及時糾正;
5、正面的事情要堅持不解,負面的事情做不得;
6、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罪證是銷毀不了的;
7、人的私欲是個無底洞,要用良知、正義、道德去填補;
8、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視,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視;
1、習作優(yōu)秀者繼續(xù)修改自己的作品,爭取向報刊投稿;
2、一般同學可圍繞課文寫點隨筆、評論之類的東西: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10
【教學思路】
《海燕》是一首抒情詩,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解讀這首詩時,要根據(jù)散文詩的特點加強朗讀,于誦讀中展現(xiàn)海燕的活動空間,緊緊圍繞三幅畫面引導學生欣賞海燕大無畏的精神,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由表及里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⑴初步了解作者及課文的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
⑵通過反復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品味本文語言激越奔放強烈的特點。
⑶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⑷領會作品深刻的象征內(nèi)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zhì),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教師范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讓學生把生活感受與作品內(nèi)容結合起來。
2、提問法:
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nèi)涵。
3、練習法:
采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有關高爾基的資料。復習《雷電頌》中有關象征手法的知識。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海燕》一文。
(板書,出示課題)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教師播放音樂,范讀:
要求:學生看書,仔細聆聽,發(fā)揮想象,靜心感受,認真思考,用一句話概括你聽到了哪些內(nèi)容?
(教師點撥:同學們可以從文章提到了那幾種事物來考慮。)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
⑴勾畫出下列詞語所在的語句,盡量記住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蒼茫精靈呻吟膽怯翡翠蜿蜒高傲
⑵用一個詞語概括海燕的精神內(nèi)涵。
3、教師出示“海燕形象圖課件”,讓學生認識、感受海燕的形象,讓學生對海燕有初步的認識。形象感知,領略海燕風采。
4、同學們知道高爾基為什么要對海燕進行歌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熟悉背景,把握時代脈博:
教師出示幻燈片資料: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也是前蘇聯(lián)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歲喪父,十歲就為生活所迫,走向社會,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等,備嘗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勞動人民在沙皇統(tǒng)治下所遭受的壓迫和剝削,這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他第一次投稿時具名為馬克西姆·高爾基(俄文意為“苦難”)。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是高爾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寫于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的革命運動正不斷高漲。高爾基參加了種種反沙皇統(tǒng)治的斗爭,發(fā)表了尖銳抨擊沙皇的演說。他根據(jù)自己的斗爭經(jīng)歷,寫了一篇帶有象征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又譯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發(fā)表具有極大的宣傳性和號召力,受到了列寧的高度重視和稱贊。
三、品味探究,賞析藝術形象
1、學生默讀全文,思考并討論:
本文是一首感情強烈的抒情散文詩,也好似一幅富有音樂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畫。請同學們思考海燕在幾個不同的場景中活動,在這幾個不同的場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現(xiàn)?(注意結合場景景物的變化來思考。)
學生討論交流后明確:
整體場景:上邊:烏云──下邊:大海。
全文給我們隨著場景的變化為我們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畫面,海燕在這三幅典型環(huán)境中活動,其形象逐步完整、鮮明:
第一幅,風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第二幅,暴風雨迫近,海燕博風擊浪,迎接暴風雨的到來;
第三幅,暴風雨將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tài)呼喚暴風雨。
這三幅場景以時間為序,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逐步展開。
2、請同學們細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本文中正面描寫海燕形象的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作用,具體分析海燕的形象。
示例一:“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p>
賞析:這一句從兩方面來寫。一是從形狀、顏色角度寫,既表現(xiàn)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現(xiàn)出一點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從行動角度寫,表現(xiàn)出海燕藐視惡劣環(huán)境的英勇氣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賞析:先承接前面的“飛翔”而來,以瞬息交替的動作,寫海燕的勇敢低飛,又迅疾高翔的矯健雄姿。而后從聲音角度寫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賞析:再現(xiàn)前面對海燕的描寫,又補寫海燕形象。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這里,作者繪形繪聲地描寫了海燕在海浪與云空拼搏的情景。抓住了那些詞語來寫的?找出來。
“叫喊”“大笑”“號叫”,顯示其歡快、豪壯;海燕從“飛翔”到“飛舞”,從“直沖”到“穿過”,從“碰著”到“掠起”更顯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四:文章的最后三段:
賞析:這是寫海燕的呼喊,寫它的兩次大聲疾呼,表達了海燕作為報訊者的歡快之情,作為勝利預言家的豪邁情懷。
海燕的形象終于隨著暴風雨的漸次迫近而更加鮮明、完整。
4、歸納總結海燕形象(板書):
全詩通過對海燕在暴風雨來臨時勇敢、樂觀、大聲疾呼的形象描寫,再現(xiàn)了一個勇猛堅強、樂觀自信的先驅者的形象。
四、課文還描寫了其他的動物,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其他動物的句子,用曲線劃出表現(xiàn)其精神的關鍵詞語
提示:海鷗、海鴨、企鵝;恐懼。(板書)
在開始我們就能感受到本文的主要形象是海燕,為什么還要寫到其他三種動物呢?這是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板書)
五、小結并板書
勇敢海鷗
海燕樂觀先驅者海鴨恐懼
自信企鵝
富于獻身精神對比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來描寫海燕的,那么作為詩的語言,又是怎樣來表達作者的感情的呢?本節(jié)課,我們共同探究這一問題。
二、課文研討
1、教師播放音樂,指兩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注意重音、停頓和語速的處理,讀出激
雄渾的氣勢。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義,即象征手法的運用:
⑴學生回憶在《雷電頌》中所講的象征手法,教師強調(diào):本文的作者也運用了象征手法。即象征是“托義于物”或者叫做“托物寓意”也就是“借此言彼”。
提問:本文的“大?!?、“狂風”、“烏云”、“閃電”、“海燕”、“暴風雨”、“海鷗”、“海鴨”、“企鵝”、“巨浪”等物以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呢?
⑵以小組為單位,分類總結自己在文中所勾畫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討論明確:
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fā)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tǒng)治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它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寫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呻吟”“嚇壞”,企鵝“膽怯”“躲藏”的驚恐萬狀的丑態(tài),正是為了與海燕“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堅強、樂觀自信的形象,作者對它們進行了無情的鞭撻;烏云、閃電、雷聲、狂風這一組意象群象征
革命的黑暗勢力,寫它們的猖狂是為了點明海燕所處的險惡的環(huán)境。
此外,本文還兩次寫到大海與風、云、雷、電展開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與
革命斗爭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終戰(zhàn)勝烏云、閃電,象征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必勝的前途。
3、問題討論,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下列兩組問題,學生合作探究:
⑴在文章的結尾,海燕為什么像“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為什么海燕對暴風雨充滿了渴望?海燕的兩次大聲疾呼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⑵本文是如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
三、歸納總結本文
作者對海燕搏風擊浪,勇敢、樂觀、堅強的描寫,贊揚了像“海燕”一樣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鞭撻了“海鷗”“海鴨”“企鵝”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或假革命者以及以“烏云、狂風”為代表的
革命勢力,表現(xiàn)了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tài)度。
四、拓展訓練
請你仿照句子說一段話。
例: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說(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為(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將對()說(),因為()。
五、總結歸納散文詩的特點
詩歌語言優(yōu)美、情感豐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詩歌是格式化的,古典詩詞講究五言絕句或五言律詩,七言絕句或七言律詩,字數(shù)與平仄都有嚴格要求;而散文不僅語言優(yōu)美,情感豐富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我們要兩者兼得,怎們辦呢?有一種新的文學樣式為我們提供了方便,這就是散文詩。散文詩多采取跳躍流動、輕捷靈活、多節(jié)段的結構,既適應語言精煉簡潔、節(jié)奏起伏跳蕩的要求,也體現(xiàn)了建筑美的視覺快感。散文詩的構思是詩化的,講究詩的情緒,詩的精魂,講究鑄煉意境。散文詩的另一個特征是大都追求寓意和哲理,散文詩的語言具有以一當十的張力,是壓縮餅干。另外,散文詩多是可以朗誦的,如高爾基的《海燕之歌》,歷來是朗誦的必選篇目。
五、作業(yè)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的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該怎樣做呢?試就這個話題,寫一篇300字的短文。
【板書設計】
高傲暴海鷗
勇敢海燕風海鴨恐懼
敏感雨企鵝
(革命風暴)
(革命先驅)對比(不革命者)
象征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11
這個網(wǎng)站八年級語文致空氣說課稿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說課吧
《愛蓮說》說課案
史 輝
一、說教材。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臵及單元目標
《愛蓮說》是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yǎng)成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內(nèi)涵,并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nèi)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獨特新穎的結構方式。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學會怎樣欣賞抒情散文,并領悟短文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
- 1說課吧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并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fā)”,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六、說教學程序。
(一)、引入課題。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由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引入課文),從古到今,有很多人贊美“蓮花”,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周敦頤是如何贊美蓮花的,為什么要贊美蓮花?
播放多媒體課件,可以一開始把學生帶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時間內(nèi),把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 學習內(nèi)容:
1、什么是“說”?
2、關于作者的情況。
3、看課文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同時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學生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學生結合文后注解和有關資料,理解文意)
師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師的點撥,共同完成在自主學習階段
- 3說課吧
本文用了119個字,調(diào)動了各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描繪了蓮花的美,表達了作者對蓮的贊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讀著這篇文章,我們不但感受到了蓮花的美,語言藝術的美,還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臵作業(yè)。
1、鞏固本課所學。
2、向課外延伸,培養(yǎng)知識遷移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體現(xiàn)教學直觀性)
(一)
貌 美
品 美
出淤泥而不染
高潔 生 長 環(huán) 境
濯清漣而不妖
質(zhì)樸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 體 態(tài) 香 氣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
端莊 風 度 氣 質(zhì)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圣潔
聲明:
本站是一個免費為教師提供教育資源交流的互動平臺,資源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及全站自創(chuàng)部分,有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存在您的資源,而您不同意在本站刊出或希望我們加注相關說明,我們都會按您的要求來處理!并代表所有教師感謝您的辛勤勞動,祝天
- 56 -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12
一、目標導學
知道東北地區(qū)的顯著特色。了解東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圍。了解東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概況。
二、知識梳理
1、請說說東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的含義:2、東北三省包括
3、東北三省地下以,主要的河流有。人們常用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請在地圖上指出本區(qū)的主要山、河、平原。
4、東北三省的氣候特點是。
三、探究
認識東北三省的“冷濕”氣候。
四、鞏固練習
1、東北三省指的是()
A、黑龍江、吉林、河北
B、黑龍江、吉林、遼寧D、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姓名:評分:C、黑龍江、內(nèi)蒙古、遼寧
2、東北三省的省會城市分別是()
A、哈爾濱、呼和浩特、沈陽
C、長春、沈陽、石家莊
3、“冰城”是指()
A、哈爾濱B、長春C、沈陽D、西安B、哈爾濱、長春、沈陽D、太原、石家莊、哈爾濱
4、東北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D、溫帶大陸性氣候
5、我國最大的平原是()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D、三江平原C、長江中下游平原
6、下列河流是中朝界河的是()
A、鴨綠江B、黑龍江C、額爾齊斯河D、松花江
7、下列四幅圖,反映東北地區(qū)的氣候特征的是()
8、關于東北平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北平原分布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境內(nèi),地勢北高南低
B、夏季熱量充足,日照時間長,能夠滿足玉米生產(chǎn)所需的熱量條件
C、是我國冬小麥、甜菜、大豆、玉米等農(nóng)作物的最大生產(chǎn)基地
D、冬季氣候寒冷,土地凍結對來年春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作物播種和生長不利
9、下列表述東北三省氣候正確的是()
A、氣候冷濕
C、冬短夏長B、雪期自北向南越來越長D、降水集中于秋季
10、在春秋季節(jié),東北三省經(jīng)常受到哪種災害的影響()
A、干旱B、寒潮C、臺風D、洪澇
11、關于東北三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我們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來形容東北三省
B、東北三省位于我國的東北部
C、東北三省地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
D、東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12、下面關于東北三省氣候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大部分地區(qū)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
B、大興安嶺北部地區(qū)長冬無夏
C、南部的遼東半島冬季較短
D、緯度較低,又緊鄰著亞洲北部溫暖的夏季風源地
13、東北三省地形以東部為長白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西倚,在山地之間分布著遼闊坦蕩的,因此,人們常用“、”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13
1、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課文的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
2、理解象征、烘托、對比手法在課文中的運用。
3、品味語言、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zhì),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1、(劃書上)《海燕》是高爾基19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海燕之歌”。
在俄文中,“海燕”有“暴風雨的報信者”或“暴風雨來臨前的預言者”的意思。
1、課文題為“海燕”,文中三次描寫海燕的英姿,三次描寫海燕的叫喊。那么你覺得海燕是個什么樣的形象?
這是一只 的海燕。
參考:矯健勇猛、心情歡快、斗志昂揚、無所畏懼……
高爾基,前蘇聯(lián)作家,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身于木工家庭。4歲喪父,隨母寄居于外祖父家,僅讀過兩年書。他當過學徒、飯館跑堂、碼頭工、面包師等。做工之余,勤奮自學。重要作品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主人公:阿廖沙
當時的俄國社會受著沙皇的專制統(tǒng)治,社會的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運動也越來越高漲,高爾基親自目睹經(jīng)歷了當時的群眾革命運動。于是結合當時的革命斗爭形勢,寫出了《海燕》,采用象征的手法,號召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迎接革命暴風雨的來臨。這首詩也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贊賞,被譽為“戰(zhàn)斗的革命詩歌”。
這是一首著名的散文詩,一種文學體裁,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十九世紀中葉流行于歐美。第一個特點是篇幅短小,抒情色彩濃郁。第二個特點是內(nèi)容有跳躍性,語言凝煉。第三個特點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
小結:所以高爾基寫這篇文章,絕對不是僅僅寫海燕,而是包含著象征含義。(接下來仔細學這篇文章)
1、課文雖一氣呵成,但是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暴風雨逐漸來臨為線索),還是可以將它分為三個大的場景畫面。(2復習)
第12段至16段:暴風雨即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tài) 呼喚暴風雨。
(前面說到,散文詩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那么課文第一部分中刻畫海燕,用到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或修辭手法呢?朗讀―討論)(3提問)
1、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比喻和擬人?!昂谏拈W電”描寫顏色與形態(tài),準確傳神地展現(xiàn)了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海燕藐視狂風烏云,充滿自信的精神風貌。
2、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
3、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正面寫叫喊。
烏云聽出了憤怒的力量…… ――從側面描寫叫喊的威懾力。
對海燕正面、側面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海燕對暴風雨的'熱烈向往,運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爭的精神。
小結:所以,海燕絕不僅僅是寫海燕,而是另有它的象征含義――“海燕”象征勇猛堅強、樂觀自信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者。
課文標題是《海燕》,可是作品中還寫到其他幾種海鳥――海鷗、海鴨、企鵝?大家想想這是為什么呢?
――對比,(肯定),那我們來看看高爾基是如何描寫其他海鳥的。
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 (海鴨:呻吟、嚇壞,懼怕暴風雨,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既得利益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企鵝:膽怯、躲藏,突出海燕的形象。)
小結:這三節(jié)通過動作、心理的描寫來表現(xiàn)海鷗、海鴨、企鵝在暴風雨來臨前的種種丑態(tài),與高傲的海燕,自由飛翔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小結:如果說,“海燕”象征勇猛堅強、樂觀自信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者。
那么這些海鳥也應該有它們的象征意義,“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 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1、過渡:所以,在課文第一部分中為了表現(xiàn)海燕的形象,除了對海燕進行直接描寫外,還通過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形象來進行對比。
那么,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又是用的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呢?(讀,明確答案)
――還通過對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海面變化的描寫來進行烘托,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樂觀。
2、齊讀第7、8兩小節(jié)。
①烏云“暗”“低”――黑暗反動的勢力。
②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歌唱”、“沖”、“迎接”顯示了波浪的樂觀精神與戰(zhàn)斗雄姿。
③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賞析:擬人。連用“抱”“甩”“摔”幾個動詞,還有“惡狠狠”,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為,寫出了狂風的猙獰、兇殘。――黑暗反動的勢力。
④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
賞析:在這種情景下,波浪“歌唱”“沖向高空”“迎接雷聲”“呼叫”“爭鳴”,寫出了波浪樂觀地與狂風搏斗,顯示了大海的力量。
⑤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那些烏云,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賞析:“飛舞”寫出了海燕的歡快,“像個精靈”展示海燕的形象。第一個破折號表示追加注釋,突出海燕的本質(zhì)特征。第二個破折號表示意思的延續(xù)與躍進,海燕從“大笑”到“號叫”,更顯示了它的樂觀精神與大無畏的氣概。
小結:對暴風雨來臨前環(huán)境的描寫屬于烘托(第二部分),對海鷗、海鴨、企鵝的描寫屬于對比(第一部分),這兩種表現(xiàn)手法都有力的突出了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1、“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熄滅”突出了大海巨大的聲勢和強大的力量。
2、“――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用反復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呼喚,感情強烈;
這里使用祈使句式,更富有號召力,表達了對大規(guī)模革命風暴早日到來的渴望之情。
1.象征手法。
2.有力的對比和烘托。
這篇作品為了表現(xiàn)海燕的勇敢、樂觀和對暴風雨的渴望,除了對海燕作直接描寫外,還通過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海面變化的描寫來烘托,并以海鷗、海鴨、企鵝等來作對比。(第一部分寫海鷗、海鴨、企鵝的呻吟、飛竄、恐懼、躲藏與海燕那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樂觀。第二部分寫海浪與狂風生死拼搏的激戰(zhàn)場面,正是以壯闊背景來烘托海燕的戰(zhàn)斗雄姿。)
1、作者創(chuàng)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chǎn)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
今天,也可以從另外角度來閱讀這篇散文詩。人生,并非只意味著陽光與鮮花,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結合自己實際,想一想,《海燕》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有益的啟示?
參考:面對“暴風雨”,海燕不是畏懼,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它勇猛堅強,樂觀自信,以大無畏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心搏擊“暴風雨”。它是“勝利的預言家”。那么當我們有了“暴風雨”考驗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像海燕那樣勇敢地面對困難,充滿自信,堅強勇猛地和困難作斗爭,這樣就一定能克服困難,取得最后的勝利。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14
1、知識與技能1、擴大詞語掌握范圍。
2、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寫作手法。
3、鍛煉想像能力。
4、了解科幻小說。
6、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huán)境等道理。
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huán)境等道理。
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huán)境等道理。
(文章設想地球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無底洞,它可以容納人類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沒有了后顧之憂,于是城市的天空越來越美好,人們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無底洞帶來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先前拋進的小石子掉了下來,原來扔下的東西將重新傾瀉回人間。)
這篇小說寫得比較通俗,但內(nèi)涵深刻。有關它的主題,有下邊幾種意見,你同意哪一種?說說理由。
(1)提出了人類與自身生存環(huán)境的問題。(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復雜性。
(3)闡釋了人對大自然的破壞總要遭到大自然的懲罰這一道理。
(同意第(3)種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說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視城市環(huán)境污染問題。比如,我們總覺得海洋和大氣層是一個可以自我凈化的無底洞,所以當我們把廢水排向大海,把廢氣排到大氣中時毫無顧忌,雖然在短期內(nèi)獲得了一些效益,但從長遠看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nèi)祟愖约?。?/p>
1、小小組討論學生自學時的疑難問題,關鍵處全班或教師協(xié)助解決。
A、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xiàn)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zhì)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B、內(nèi)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
3、想一想,在小說結尾,那奇怪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天上掉下那塊石頭以后,接下來可能還會發(fā)生什么?
(這是一個循環(huán)式的結構,體現(xiàn)了作者“誰制造的禍害,誰去承受”的想法)
1、想像指導:
(豐富的想像先要有一個基本情節(jié),然后充分展開,用具體情節(jié)去加以充實)
2、就天上掉下那塊石頭以后,接下來可能還會發(fā)生什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續(xù)說結尾
B、《×××的黑洞旅游》,可用第一人稱寫也可用日記形式寫(適合于想像能力較豐富者)
C、自擬題目以新穎的形式寫一篇警示人類保護環(huán)境的科幻小說。
(適應于寫作能力、想像能力均佳者)教師可引導這些同學上網(wǎng)查閱有關環(huán)境科學方面的常識
1、分小組交流自己寫的科幻小說的語段或文章,小組對照要求進行評議打分,每小組選優(yōu)薦一人(既全員參與,又能選拔優(yōu)秀)
2、小組推薦出的代表進行班級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進行評點
讓學生用一句話談自己讀了本文或聽了同學的作品后受到的啟示(老師應啟發(fā)學生多角度的看問題)
到底是什么“出來”
喂――出來”――首尾呼應,污染環(huán)境必然導致嚴重的后果。
警醒:不去積極治理環(huán)境污染,人類終將遭到滅頂之災。
八年級下冊課件 篇15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我所知道的托爾斯泰”為題,進行交流。交流圍繞三個重點展開,生平、藝術成就、見解與思想,約5分鐘,5分鐘后,請同學代表發(fā)言。
二、教師小結并導入: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60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其中以《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著名。托爾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尋求和諧的社會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爾斯泰堅決地站到農(nóng)民的立場上來,強烈反對土地私有制,主張博愛,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一個小森林中,沒有墓碑,沒有十字架,茨威格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下面,就讓我們來近距離地觀察列夫托爾斯泰。
三、自學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黝黑、滯留、愚鈍、禁錮、軒昂、犀利、侏儒、酒肆、尷尬、熾熱、頷首低眉、廣袤無垠
2、解詞:
器宇、鶴立雞群、正襟危坐、禁錮、頷首低眉、誠惶誠恐、無可置疑、黯然失色、廣袤無垠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
1、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讀音和句子中的停頓。
2、請生齊讀課文
3、思考:這段文字寫了托爾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過什么方法寫的?
明確:主要表現(xiàn)了托爾斯泰須發(fā)濃密的特點,通過大量比喻和夸張來表現(xiàn)的。
4、品讀: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張的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這一段文字抓住托爾斯泰面部多毛,須發(fā)濃密的特征反復描寫,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不僅生動寫出了托翁的特點,而且使人產(chǎn)生美的遐想。
(二)第2——5節(jié)
剛才我們集體研讀了第一小節(jié),下面請同學們自主研讀第2—5節(jié),看一看這幾節(jié)分別寫了托爾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寫的。(學生自由閱讀,思考)
五、布置作業(yè)
一年級加法課件實用8篇
在眾多文獻資料中仔細篩選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終于為大家奉上了這篇題為“一年級加法課件”的最佳文章。建議每位讀者收藏本頁,以便隨時學習。對于每一位老師來說,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至關重要,而這些課件的內(nèi)容就需要老師自己進行完善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將教案課件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學習緊密結合。
一年級加法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通過數(shù)學學習,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1、動手操作,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湊十法,發(fā)現(xiàn)20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規(guī)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學生通過思考口算出得數(shù)。
3、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的方法。
四、教學手段的應用:
1、充分利用主題圖。
2、讓學生動手擺小棒、。
3、運用口算卡片,使學生熟練地進行計算。
五、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觀察法、實物操作法。
六、教學思路:
9加幾
本節(jié)教材開始教學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為兩段進行編排,第一段是9加幾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數(shù)學。
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3課時進行教學??梢园才?課時教學9加幾的內(nèi)容,并在課堂上進行鞏固練習的混合練習。完成練習十七中的習題,可以安排1課時教學用數(shù)學的內(nèi)容,并在課堂上進行9加幾和10以內(nèi)加減法的練習完成練習十八中的習題。
教學例子時,要出現(xiàn)運動會全景掛圖,幻燈投影(課件),并用語言描述生龍活虎的比賽場面,吸引學生入場。
教學例題時,要讓學生自己擺一擺,使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湊十法的過程,從而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如計算9加速度時,先讓學生在左邊擺出九根紅色小棒,在右邊擺3根綠色小棒,然后可以啟發(fā)學生想:怎樣把湊成10?可以多擺幾次,邊擺邊就,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湊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學生對湊十法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湊十法。
8、7、6加幾
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梢园才?課時教學8、7、6加幾的內(nèi)容,并在課堂上進行鞏固和混合練習,完成練習十九中的習題??梢园才?課時教學用數(shù)學的內(nèi)容,閾在課堂上練習所學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式題,完成練習二十中的習題。
教學例1時,利用學習9加幾的基礎,要讓學生獨立用小棒擺出把8湊成10的過程,以加深對湊十法的感性認識。在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用湊十法計算85的口算過程,強化了把湊成10,就把另一個加數(shù)分成2和幾的認識,為學生掌握8加幾的計算方法打好基礎。
教學例3時,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89,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
5、4、3、2加幾
這些內(nèi)容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完成這些計算。教科書第110頁復習,復習前面學過的進位加法式題。為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計算5、4、3、2加幾做好準備。
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3課時進教學,教學5、4、3、2加幾的內(nèi)容,并在課堂上進行鞏固練習和綜合練習,完成練習二十一中的習題。
例1(110頁),在57=58=的下面配有教師提出問題的圖,意在引導學生用75,85想出得數(shù),使學生初步學會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計算。
例題(第110頁)只給出算式。要求學生用學過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數(shù),以鞏固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計算小數(shù)加大數(shù)。
十、總復習
一、復習提要: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nèi)容。復習工分為五部分:20以內(nèi)的數(shù);20以內(nèi)的加法和10以內(nèi)的加減法;認識圖形;認識鐘表,用數(shù)學。
二、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有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踐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有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踐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手段的應用:
1、運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讓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3、運用口算卡片,使學生熟練地進行計算。
五、教學方法:
1、游戲法,競賽法。
2、實踐操作法。
六、復習思路:
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復習
20以內(nèi)數(shù)的復習,可以著重復習2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組成和序數(shù)。在復習時,可以多讓學生說一說,甚至可以讓學困生先概括本學期都學了哪些數(shù)這些數(shù)的順序是什么等??梢远嗖捎靡恍┥鷦踊顫姷男问?,讓全體學生工同參與。
開始復習加數(shù)時可以先通過直觀復習一下加法的含義,使學生更加明確。此外,教師可以補充其他的學生比較有趣的練習方式。
開始復習減法時,可以先通過直觀復習一下減法的含義,要注意要求不宜過度。
復習認識圖形時,除了讓學生辨認基本的物體圖形外,還可以準備一些學具加深認識。
復習認識鐘表時,可以采取小組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學具拔出每個整時和半時。注意時針和分針有時閾沒有正對著鐘表上的數(shù),應告訴學生,這種情況不能說是幾時。
復
習用數(shù)學時,先出示沒有文字的情境圖,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
集體備課要點教學隨筆
第九單元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單元要點分析:
一、教材內(nèi)容:P96-P111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有兩個,一是兩個一位數(shù)相加得數(shù)超過10的加法,簡述為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二是用數(shù)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單元計算部分分為三節(jié),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這樣編排,體現(xiàn)了學習知識和形成技能的反復認識過程。教材中的用數(shù)學編排在計算當中,要求學生經(jīng)歷觀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收集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shù)據(jù),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求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通過數(shù)學學習,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1、動手操作,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湊十法,發(fā)現(xiàn)20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規(guī)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學生通過思考口算出得數(shù)。
3、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的方法。
四、教學手段的應用:
1、充分利用主題圖。
2、讓學生動手擺小棒、。
3、運用口算卡片,使學生熟練地進行計算。
五、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觀察法、實物操作法。
六、教學思路:
形外,還可以準備一些學具加深認識。
復習認識鐘表時,可以采取小組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學具拔出每個整時和半時。注意時針和分針有時閾沒有正對著鐘表上的數(shù),應告訴學生,這種情況不能說是幾時。
復習用數(shù)學時,先出示沒有文字的情境圖,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
一年級加法課件 篇2
第一課時:
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
1.培養(yǎng)孩子的審圖能力。
2.培養(yǎng)孩子畫線段圖的能力3.使學生初步了解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4.培養(yǎng)孩子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5.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聯(lián)系能力。
6.使學生明白單位名稱的含義和標畫方法。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孩子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孩子溝通聯(lián)系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例題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并找出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2.通過書架上有45本書,又買來20本這些已知條件,孩子們會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提出:一共有多少本書?
3.現(xiàn)在咱們用線段圖來表示這道題。
4.孩子們根據(jù)已知條件畫出線段圖
5.孩子對自己的線段圖的講解。
6.找同桌來匯報。
二、例題變形(1)
1.出示另一幅圖(圖案相同,條件不同)學校買來20本書后現(xiàn)在一共有65本書,問原來有多少本書?
2.同學們自己分析已知條件并畫出自己的線段圖。
3.同桌互講自己對此題的理解以及解釋自己的線段圖。
4.學生會有分歧,互相說自己的道理,在辯駁中更好的理解題意。
5.教師出示自己的線段圖原來有?
三、例題變形(2)
1.出示另一幅圖(圖案相同,條件不同)書架上原來有45本書,買來一些后書架上有65本書,問買來了多少本書?
2.同學們自己分析已知條件并畫出自己的線段圖。
3.同桌互講自己對此題的理解以及解釋自己的線段圖。
4.學生會有分歧,互相說自己的道理,在辯駁中更好的理解題意。
5.教師出示自己的線段圖
四、三幅圖放在一起
1.三幅線段圖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他們之間的關系與區(qū)別。
2.討論并且說三幅圖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出示課件(三個線段圖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相同與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
1.培養(yǎng)孩子的審圖能力。
2.繼續(xù)培養(yǎng)孩子畫線段圖的能力讓學生感受題意,初步了解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
3.使孩子初步了解減法,培養(yǎng)孩子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深入思考,同樣一幅圖會有多種解釋,感受數(shù)學的多姿多彩。
5.使孩子們對知識系統(tǒng)化,建立聯(lián)系,感受區(qū)別。
一年級加法課件 篇3
【活動目標】
1、進行學習數(shù)量的關系,了解加減法的意思。
2、進一步練習9的加減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1-9的數(shù)字卡、十、一、=、有關動物的頭飾。
2、教師準備磁鐵教具。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玩具9個,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
2、讓幼兒說出9的分合。
二、團體活動。
1、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圖形寶寶。出示三角形(紅色和藍色)讓幼兒說出加法算式。
師在問:9個三角形去掉1個還剩多少個?
怎樣寫算式?(書:9-1=8)
9個三角形寶寶去掉8個,還剩多少個?
2、出示蘋果圖形。
小朋友,老師又帶來了什么?(7個紅蘋果、2個紫色蘋果)一共有多少個?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樣寫加法算式?(書:7+2)還可以寫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個蘋果送給2個蘋果給小朋友,還剩多少個?怎樣寫算式9-2=7。
9個蘋果送給7個小朋友,還剩多少個?9-7=2。
三、操作活動:
1、先出球形,6個綠色的球,3個桔黃的球一共有多少個?怎樣擺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圖形讓幼兒說一說然后擺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戲動物找家。
游戲規(guī)則:帶動物頭飾的小朋友算好得數(shù),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說“__動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動物回答“我的家在這里”。
一年級加法課件 篇4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開學了,校園里開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為了能使這些花開的更鮮艷,拿著水壺前來澆花。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來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掛圖)
二、知識探索
1、看圖,先讓學生表述題意:3個同學在澆水,又走來2人,一共有5人。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來是5人上。
2、告訴學生,把3人和2人合起來可以用加法計算。
3、教學加號、加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4、教學例2,讓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體驗計算方法,例題是兩幅內(nèi)容連續(xù)的圖,要讓學生明白圖意,體會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計算。
三、知識鞏固
想想做做要讓學生自己看圖,討論、交流,或者通過學具操作,學習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對于實際問題,要重視讓學生說一說圖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能力。
1、第1題可以指導學生說說圖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組里交流。
2、第2題可以讓學生相互合作,擺一擺小棒并算出得數(shù)。擺小棒能幫助學生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3、第4題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連續(xù)的,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說一說再寫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義,感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4、第5題是開放題。要引導學生根據(jù)圖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圖意,都要鼓勵,使學生體會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過程。要鼓勵學生多列一些算式,培養(yǎng)他們仔細觀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時,可以讓學生說說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個小朋友甩繩,3個小朋友跳神;2只鳥在樹上,又飛來1只鳥;路左邊有2朵花,右邊有2朵花等。
四、課堂總結
五、能力檢測
練習與測試
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昨天我們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園里澆花,今天他們又來了。你們看(出示掛圖)
二、知識探索
1、看掛圖,弄清圖意。從連續(xù)的兩幅圖中了解原來有5個同學澆花,走掉2人后,還剩下3人。
2、教學減法的一些知識。對52=3的含義,要學生從具體情境里體會、感受。52的計算,讓學生自己說說算法,可以聯(lián)系具體問題想,也可以用分與合的方法去想。
3、試一試。多數(shù)學生會列出算式32=1,也有可能一些學生會列出算式31=2。只要解釋符合圖意,就應該肯定。
三、知識應用
1、第1題、第2題要先說一說或擺一擺,再填寫算式,并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2、第4題先要說一說圖意,弄清條件和問題,再寫出算式并計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減法算式的含義。
3、第5題要讓同學之間合作練習。還要根據(jù)班級實際,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喜歡的練習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鞏固25的加減法。
四、知識總結
五、能力檢測:練習與檢測
一年級加法課件 篇5
單元教材分析: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shù)學知識,是生活數(shù)學的體現(xiàn),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shù)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心算。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全冊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對以后的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chǎn)生直接影響,不僅有利于學生在用數(shù)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后發(fā)現(xiàn)和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本單元的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
各節(jié)中教學內(nèi)容的編排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xiàn)多種計算方法,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sh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提出有關計算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中,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手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在教學中以具體事物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利用小組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方法內(nèi)化知識,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nèi)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和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是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單元教學重、難點:
(1)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計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
(2)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和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的計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單元課時安排:
1、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3課時
2、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4課時
3、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6課時
4、整理和復習…………………………………2課時
NO:1
教學內(nèi)容: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P56—57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1—3T)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方法,正確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心算能力、仔細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3、通過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心算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jīng)驗入手,培養(yǎng)學生仔細的觀察能力
(課件出示場景切換,配上明快的背景音樂:春天在哪里)
1、師:春天到了,你發(fā)現(xiàn)了我們周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認識春天的什么花?
(課件切換到夷陵廣場或書上的主題圖)
2、師:瞧,這些美麗的花將我們的大自然裝點得多美啊!你能估計一下,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嗎?
大概有多少黃花?多少紅花?
3、課件從左慢慢移入一個花農(nóng)騎車進入。
師: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嗎?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們都是少先隊員要學著助人為樂,今天我們就去幫助他擺花盆吧!
二、創(chuàng)設情景,在生活中學習。
1、初步認識,出示例1圖
師:看這里的鮮花可真漂亮,它們各有幾種顏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樣最快的數(shù)出來的?
你能自己看著這些花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學生分組互相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饋,交流整理。
師:剛才老師看見小朋友們在小組里說的可認真了,那誰愿意大聲的說出自己的問題和算式呢?
師選擇的板書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這道題哪個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組里說一說計算方法。
師:今后在計算時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計算。
(課件里花農(nóng)伯伯說:小朋友們快來幫我擺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師:同學們,你們能據(jù)花農(nóng)伯伯說的話來完整的說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自己想一想這樣解答?你是怎么想的?還有誰有不同的想法
3、鞏固練習,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擺一擺,算出結果。
4、觀察整理,總結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的算式,你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它們都是什么數(shù)?(他們都是整十數(shù),)
師:在計算時要怎么辦?(整十整十的相加減)
三、強化練習,
1、練習十的1T
(出示1T圖)老伯伯看見同學們這么熱心特地買來礦泉水來謝謝大家了。你能看著圖說出圖意嗎?
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這道題,并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獨立計算后集體訂正。
2T:獨立計算,并仔細觀察。
上下2題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在計算時要注意,記數(shù)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減,幾個一要和幾個一相加減。)
3、課堂作業(yè)
P58面的3T
看懂圖意,獨立列式
四、全課總結。
你知道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嗎?板書課題: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
對,我們今天學習的是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在計算時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減。
一年級加法課件 篇6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nèi)容主要由 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nèi)各數(shù)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nèi)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shù)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jīng)歷選擇恰當?shù)姆椒?以內(nèi)數(shù)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shù)學的用處 和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shù)字和初步建立數(shù)感、符號感。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nèi)各,并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nèi)各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和事物的順序,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和各數(shù)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nèi)的加減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nèi)各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shù)感,運用數(shù)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交流。
單元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shù)字和初步建立數(shù)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shù)的組成計算的關系
3、注重集合、對應、統(tǒng)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shù)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fā)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shù)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4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2課時 4、單元訓練 2課時 計 11課時
單元教案設計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5的認識及書寫(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頁的第1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會讀、會認、會寫1-―5以內(nèi)的各數(shù),并注意書寫的工整, 2、能用1-―5以內(nèi)的各數(shù)來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數(shù)量,初步建立數(shù)感,并能進行交流。
3、會用5以內(nèi)各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
教學重、難點:
會寫1-―5各數(shù),初步建立數(shù)感。
教學準備:
師:各種動物的卡片5張以內(nèi),1-―5的數(shù)字卡片,5根小棒,實物投影儀
生:1-5的數(shù)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主題畫:
問:你認為這幅圖是什么意思?畫的是什么?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動探索:認識1-―5各數(shù)
(一)認真觀察,主動學習
1、認識1
(1)問:你看到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1表示的?(學生隨意回答)師:凡是象這樣:1個人、1個太陽等都可以用數(shù)字1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shù)字1表示的? (3)請你拿出1根小棒
2、認識2
(教學方法同上)
3、認識3
(1)問: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3表示的,請你說一說。 師:象這樣的,就可以用數(shù)字3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shù)字3表示的?
(3)請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請你擺一擺。
4、認識4、5
(教學方法同上)
(二)、出示計數(shù)器
先拔一顆珠,問:你認為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板書:2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板書:3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板書:4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板書:5 板書:1、2、3、4、5 (全班齊讀:正、反讀)
問:3的前面是幾?后面呢?與2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幾?與4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幾?
(三)、教師說,學生操作
1、請你伸出4個手指頭 2、請你畫出3個三角形 3、請你拿出5個圓片。
三、教學寫數(shù)字1-5
1、教師教拿筆姿勢
2、教寫每個數(shù)字的起筆,運筆、落筆。先教師示范,緊接著,學生書空,然后學生在書中描紅。
四:練一練
第21頁的第1--4題,學生做在書上
(1)學生互評 (2)集體評 (3)教師評價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比大?。ǖ?7頁的內(nèi)容)
完成第21頁的第5、6題
教學要求: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shù)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shù)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shù)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shù)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從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shù),尖尖朝小數(shù))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shù)
有誰能夠把你數(shù)出來的個數(shù)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5<3誰會讀?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后學生互評,最后全班集體評價 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一年級加法課件 篇7
一課時: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
大同小學:姚瑩
教學內(nèi)容: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P56-57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1-3)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方法,正確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心算能力、仔細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3、通過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難點:正確掌握口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心算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數(shù)根
教學過程:
一、看圖引入:
1、(課件)大家看這幅主體圖,圖上都有什么?還有什么?
2、你能估計一下,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嗎?大概有多少盆黃花?多少盆紅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結:我們數(shù)花的數(shù)量的時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數(shù),也可以10盆10盆的數(shù),還可以5盆5盆的數(shù),怎樣方便怎樣數(shù)。
4、你能看圖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二、新授部分:
(一)教學例1(1):
1、現(xiàn)在我就來解決你們說的幾個問題(板書)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誰能完整地把這個題目說一遍?(板書)紅花有10盆,黃花有20盆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這個題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學生討論(2)指名回答(3)老師小結
2、(板書)10+20=這道題等于多少?你是怎樣算的呢?
生1:1個十和2個十和起來是3個十,也就是30。
生2:把20放在心里,再往后數(shù)10個。
生3: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得到30。
3、你們算對了嗎?你能想什么辦法證明給大家看呢?(擺小棒,計數(shù)器)
4、小結:以后我們計算幾十加幾十的題,可以用數(shù)的組成來計算,整十整十的相加。
5、基本練習(課件):
40+2030+5060+1020+7020+10+50(你怎么想的?)
(二)教學例1(2):
1、那么剛才小朋友還提出了這個問題:還有多少盆紫花?
誰能完整地把這個題目說一遍?(板書)紫花有30盆,我要搬走10盆,還有多少盆紫花?這個題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學生討論(2)指名回答(3)老師小結
2、(板書)30-10=這道題等于多少?你是怎樣算的呢?
(1)學生討論(2)指名回答(3)老師小結
3、你們算對了嗎?你能想什么辦法證明給大家看呢?(擺小棒,計數(shù)器)
4、小結:以后我們計算幾十加減幾十的題,可以用數(shù)的組成來計算,整十整十的相加減。
5、基本練習(課件):
60-2070-5060-4090-3080-20+30(你怎么想的?)
(三)總結質(zhì)疑:
今天我們學的算式,你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它們都是什么數(shù)?(他們都是整十數(shù),)板書課題: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在計算時要怎么辦?(整十整十的相加減)還有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口答:
3+2=30+20=4+5=40+50=6-4=60-40=
2、(課件)口算:
2+3+4=20+30+40=9-4-3=90-40-30=
3、(課件)這里有50個花生,猴哥哥要10個,猴弟弟要20個,還剩多少個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