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望天門山課件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4-04 天門山課件教案

望天門山課件教案5篇。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教師通常會準備好下節(jié)課的教案,一般來說,提升學生的效率最好是準備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您知道幼兒園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經過整理,為你編輯了望天門山課件教案5篇,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望天門山課件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①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①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②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①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

②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①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②檢查交流。

a.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b.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③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系課文中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a.學生個人讀悟。

b.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d.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①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②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③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④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默寫《望天門山》。

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課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教師重點指導:瀲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妝濃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jié)奏。

④同座互讀全詩,并相互正音。

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①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②體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③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借助多媒體的音畫反復誦讀體驗。

④學生自由背誦。

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課前搜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②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望天門山課件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自制的譜曲的詩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詩的課件。(生日祝福語網 WWw.289A.Com)

2、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課前談話:

師:聽說你們很聰明,那我考考你們。(板書:山),什么字?你能說帶有山或與山有關的成語嗎?喜歡游山玩水嗎?都游過哪些山?還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題

老師帶你們去游天門山,怎么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范讀,生鼓掌。)能說說你為什么給我掌聲嗎?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里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么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誰來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說說自己畫中的得意之處。根據生的回答追問你為什么這樣畫?有何依據?

三、想象,領悟詩意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么”來說說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這么雄偉這么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么?(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么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干凈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于山勢的阻擋,產生回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fā)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后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yōu)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里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為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間靠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么?怎樣的小船?怎么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么?(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四、誦吟古詩,拓展積累。

1、這么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詩、背詩,他們是吟詩,吟唱詩歌,也就是把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么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詩人,背后人譽為“詩仙”,現存詩歌將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寫山水的,你還知道李白哪些寫山水的詩?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五、結語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

望天門山課件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理解《望天門山》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 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題意。

1、師:在上課前,首先來欣賞幾句名詩。

課件出示有關長江的古詩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ㄌ疲┒鸥?/p>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ㄋ危┨K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ㄌ疲┌拙右?/p>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ㄋ危┬翖壖?/p>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ㄋ危┝?/p>

(指名一組學生開火車讀)

師:這些詩句有什么特點?

生:這些詩句都是寫長江。

師:通過讀這些詩,長江在你心里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生:我感到了長江之水的惆悵;

生:我領略了“浪花淘盡英雄”的本色;

生:讀完后,我感覺到長江磅礴的氣勢。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跟長江有關的詩歌。(師板書課題:望天門山)(生齊讀。)

3、誰理解了這題目的意思?(指名說)

生:看天門山。

師:“看”和“望”有什么區(qū)別?(讓學生理解:向遠處看就叫“望”。)

師:同學們可能要覺得奇怪了——剛剛老師明明是說跟長江有關的詩,現在怎么變成山了?(停了停)別急,請聽老師細細說來:天門山在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課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圖)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山。唐玄宗開元十三年的時候,25歲的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志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東西梁山,也就是我們詩題中的“天門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課件出示課題)這首詩既描寫了天門山的高聳險峻,也描寫了長江的洶涌奔騰。

二、讀懂詩意,讀出詩情。

1、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復地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準備好了嗎?(生答:準備好了。)好,開始吧。

(課件出示詩歌,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齊讀。(預設評價:讀得不錯,如果能把每個字音咬準就更好了;讀得真不錯,每個字音都讀得很準。)

3、師:想把它讀得更有味道嗎?

生:想。

師:那首先得弄明白這首詩的意思。接下來,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聽清要求:先找出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然后,利用工具書或書中的注釋,結合插圖,理解詩歌的意思,并互相說一說。記住了嗎?(生:記住了)那好,開始吧。

(生合作學習)

4、你們讀懂了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嗎?(指名說)(隨機板書: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師:嗯,找得很準,看來同學們很用心地去讀了這首詩,那能讀懂它嗎?

生:能。

師: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指名說)

師:這只是我們對這首詩的粗淺認識,后人對這首詩又有怎樣的評價呢?我們來看看吧。

5、課件出示后人對詩的評價:

這首詩意境雄奇壯闊,孕大含深;氣勢洶涌奔騰,吞吐山河;色調熱烈醒目,催人奮發(fā);構圖粗野蒼勁,風格豪邁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

(學生自由輕讀,老師指名讀。)

師:評價里說這首詩就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從詩里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

師:特別是這個“開”字,讓你想象到什么?(板書:開)

生:讓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氣勢。(板書:吞吐山河)

師:你能讀出這種吞吐山河的氣勢嗎?(指名讀)

師:還有嗎?

生:“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也可以看出。

師:特別是這句里的哪個字?

生:就是這個“回”字。

師:怎么說?(板書:回)

生:水一到這里就打旋渦,在這一帶回旋。

師:大家一起來想象一下,長江水一到天門山這個位置,水道突然收緊了,水就——

生:變得更急了。

師:水從上面沖下來,下面是一馬平川,前面的水面寬闊了,水自然就——

生:緩了。

師: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緩的水,自然就——

生:回過來。

師:所以一個“回”字,其實是在寫“急”。 (板書:急流回蕩)

你能讀出這種急流回蕩的氣勢嗎?(指名讀)

師:誰能把前兩句連起來讀一讀?(指名讀)

師:還有地方可以看出這種氣勢嗎?

生:兩岸青山相對出。

師:這里面有個字把靜止不動的山寫活了,是──

生:出。(板書:出)

師:是呀,孤舟順流而下,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這是何等的壯觀??!

東西梁山對峙,沿岸都是高聳的山峰,險峻的重嶺,(師手指插圖)能看得出氣勢嗎?

生:能。

師: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下這種氣勢──(教師板書:雄山對峙)

師:誰能來讀一讀這句?(指名讀)

師:還有嗎?(如果沒有學生說,師就引導)“孤帆一片日邊來”是表現雄壯、磅礴的氣勢,還是表現溫柔、平靜的感覺呢?

預設1:

生:溫柔、平靜的。因為“日”給人溫暖的感覺。

師:從“日邊來”,讓人感覺江水是從天而來,“水從天來”這氣勢溫柔嗎?

生:不溫柔,很雄壯。

預設2:

生:雄壯。

師:為什么給你這樣的感覺?

生:從“日邊來”,讓人感覺江水是從天而來,“水從天來”這氣勢當然雄壯啦!

(板書:江水天來)

師:你能讀讀這句嗎?(生讀)

6、師: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吞吐山河、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磅礴奔放的氣勢,(師手指板書)讓我們把這種氣勢讀出來吧。

課件出示詩歌。(指名讀,齊讀)

7、同學們讀得真不錯,老師也很想來讀一讀,我來試試好嗎?(生:好)

但老師有個請求,就是我在讀的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看你能從中感受到什么?

(課件播放音樂,師范讀,生閉眼想象畫面。)

8、師小結:從詩歌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壯)(板書:雄壯)

你想說些什么?

9、這么狂放豪邁、充滿激情的詩歌,想不想永遠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給你們兩分鐘時間把它背下來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發(fā)情感。

1、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現存近千首詩。他的詩色彩瑰麗,大膽想象,被稱為“詩仙”。同學們,長江水的洶涌奔騰,天門山的高聳對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一篇文章《天門山銘》。

(課件出示:《天門山》、《天門山銘》)師與學生一起讀。

2、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學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也想來展示展示,可以嗎?

(課件出示描寫祖國風光的詩。)

四、布置作業(yè)。

將《望天門山》這首詩描寫的畫面畫出來。

望天門山課件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準備:自制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課前談話:出示各種字體的“山”及《望天門山》的草書作品,初步感知書法魅力。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愛游山玩水嗎?都去過哪些山?

2.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祖國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盡。有一位唐代詩人,他游歷了許多名山古川,寫下了千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被人們稱為“詩仙”,又被稱為“游俠”。他就是——李白。(板書)

3.出示課件(《望廬山瀑布》《游泰山》),讀后揭題:他還去過一座山,山名就在剛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嗎?(師板書:天門山)

4.今天,就讓我們隨大詩人李白去望天門山。(師板題)釋題:“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這兒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讓我們去詩中尋找答案吧!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正音,強調:“中”是個多音字,“中斷”就是“中間斷開”的意思,因此在詩中讀第一聲。

3.教師范讀,學生評議。

4.學生自由練讀,讀出節(jié)奏。

5.指名讀。

6.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是一幅畫,畫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讀詩,畫出詩中寫景的詞語。

8.全班交流。(課件出示:天門、楚江、孤帆、日。)

三、繪畫想象,感悟詩境

1.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詩句,想象這些畫面。

2.誰愿意用朗讀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畫面?

3.詩畫詩畫,詩畫不分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當一回小畫家,把詩人所看到的景象畫下來。首先,你認為天門山是怎樣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為天門,必為天之門戶也。(師板畫天門山。)詩中哪一句寫到這天門山?(出示第一句)

5.傳說中這天門原是閉合的,只因一把利劍以不可抵擋之勢將它劈開。再讀讀這句話,你找到這把利劍了嗎?引導學生根據注釋理解“楚江”。

6.讓我們想象著奔騰東去的楚江水,咱們一起讀!

7.這又是怎樣的水?。≡娭心囊痪鋵懥耍坑质钦l有如此能耐讓洶涌不可擋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讀讀?。ǔ鍪镜诙洌?/p>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這里受到了山的阻擋。閉上眼睛,讓音樂帶著我們走得更近些。

9.音樂是流動的畫,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指名答后再讀。

10.讓老師用線條為你們勾勒——這是險峻如刀砍劍劈的天門山,楚江水洶涌而至,撞擊天門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蕩而去。(齊讀

1、2句)

11.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水的澎湃!詩中還有哪兒讓你感受到了這樣的氣勢?

12.(師板畫兩岸的青山)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僅僅是綠嗎?你是從哪個字里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抓“出”理解。)

13.兩岸的青山相對著,怎么會有出來的感覺呢?讓我們再來讀讀下一句:“孤帆一片日邊來。”你知道了什么?誰來畫一畫?(生板畫孤帆、紅日。)

14.現在我們聯系這兩句來探討探討詩人李白是在哪兒望天門山?你又是從哪個字讀出來的?

15.引讀3、4句。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覺得這兩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讀——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知道了詩人的船是由遠及近,這兩岸的山就好像張開手臂在迎接他。讀——好一個“出”字啊,盡顯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讀——

四、入情入境,深悟詩

1.(播放視頻)師述:唐玄宗開元13年,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又帶著對未來前途的忐忑之心。當他乘舟順江而東,途經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一樣敞開,讓他的眼前豁然開朗。于是,他揮毫寫下了這首《望天門山》。

2.聽完老師的介紹,你覺得詩人當時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條小船慢慢地駛過來了。讓我們和詩人一道坐上這只小船,望見這樣的山——“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望見這樣的水——“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小船順流而下,從兩山之間穿過,只見——“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穿過狹窄的河道,看見的又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再拐過一道彎,看見的還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這是因為——“孤帆一片日邊來”?。R讀)

4.山的熱情、水的澎湃,皆是因為詩人那喜悅的心情。(出示課件:幾種不同字體的古詩)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作品,你認為哪一幅最能表達詩人的情感、表現詩的意境呢?

5.是啊,這幅草書行云流水,好像讓我們看到了天門山的氣勢,(讀

1、2句)這幅字暢快淋漓,仿佛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讀3、4句)

6.配樂背詩。

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將古詩與書法的魅力融為一體,既讓學生初步感受草書的內涵,又是課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總結方法,賞析拓展

1.(指板畫,配樂)瞧——青山、綠水、紅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畫?。。ㄙN草書詩句)看,書法也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詮釋著剛勁之美。(板書:書畫)

2.詩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畫,也可以是一行行靈動的字,難怪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保ㄕn件出示)生齊讀。

3.正因為天門山的熱情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還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和一篇文章《天門山銘》。一個地方留下兩首詩、一篇文章,這在李白寫詩的生涯里是不多見的,可見天門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

4.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留在心底吧?。觿幼鞅场短扉T山》。)

5.總結:相同的地點不同的詩,我們又可以用怎樣的畫、什么樣的字來表現呢?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賞析寫景的古詩。

望天門山課件教案 篇5

1、會讀會默寫《望天門山》,了解古詩的大意。

2、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一、預習探究

導課:同學們好,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一起到祖國的各地去感受祖國的美麗、富饒,愿意嗎?現在,我們先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去欣賞第一個景點——(出示課件:天門山)。誰知道天門山在哪里?

說的好,作者望天門山會看到怎么樣的景色呢?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古詩,(出示課件:結合書中的注釋,想想詩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詞可以畫出來)。

2、你們愿意把你們自學的情況向老師匯報一下嗎?(出示課件:課文中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妝)。

3、如果同學們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ǔ鍪菊n件:課文《望天門山》)

4、同學們,詩讀得如此精彩,那詩句的意思你們讀出來了嗎?(出示課件:文中注釋)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讀自悟詩句的意思。

同學們,剛才老師看出來了,你們自讀自悟詩句好認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與你們小組的同學分享嗎?那請開始吧。

三、品讀體驗

1、 “天門中斷楚江開”, “開”的意思是什么?(開就是斷開的意思。天門山本來是連在一起的,被長江從中間斷開了,分為東梁山和西梁山。開也可以理解為切開,洶涌的長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門山從中間切開了。)

解釋得不錯。在詩人李白的眼里,長江水洶涌澎湃,天門山仿佛被長江水從中間沖斷開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讀這行詩吧。

讀得真不錯,還有意思不懂的字詞嗎?

2、碧水東流至此回?!爸链嘶亍笔鞘裁匆馑??

看來大家都不太明白,我們來看一看畫面就明白了。(出示課件:圖畫。)

你們看,兩山之間只有狹窄的通道,洶涌的長江水流到這里激起回旋,水勢更猛,非常壯觀,現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嗎?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二兩行詩吧。(出示課件:一二兩行詩。)

3、讀得真不錯,還有意思不懂的字詞嗎?

詩中說“兩岸青山相對出”,“相對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來的意思。)

詩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門山會有相對出的感覺呢?(詩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邊來”,詩人應該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門山的。船在前進,才能感覺到兩岸青山相對出。)

對啊,帆船隨著激流快速前進,詩人望著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進眼簾,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后兩行詩吧。(出示課件:后兩行詩。)

4、老師想請一位叔叔給同學讀一讀整首詩,愿意聽嗎?(出示課件:古詩朗讀。)

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你就是詩人,正隨著洶涌的長江水乘舟而來。

睜開眼睛,誰說說你們剛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曠神怡,兩岸的青山,像是兩位熱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長江特別有氣勢,越靠近天門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隨著水流搖擺著,發(fā)出嘩嘩的巨響。不光長江有氣勢,而且天門山也非常雄偉。)

想象力真豐富。大家體會得真好。

5、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四、鞏固延伸

1、書寫生字

2、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業(yè):

1、背誦《望天門山》

2、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詩句

2、體會情感,有感情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感受詩中美景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根據詩歌內容體會出作者的感情。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學生背誦《望天門山》

師:我們上節(jié)課學了《望天門山》,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里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合作交流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滟: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說。

三、品讀體驗

1、舉手發(fā)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2、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么說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呢?

(后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么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么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范讀。)

四、鞏固延伸 同學們,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業(yè)設計:(江山如畫,歷代詩人為之陶醉,并留下許多經典之作,像這樣的古詩,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贊美祖國美景的古詩還有,請同學們課后再去搜集背誦。)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渴望春天教案5篇


老師在上新課時,通常都會備教案和課件,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認真編寫。編寫教案時需要注意教學目標和實際效果的達成?,F在,我邀請大家一起來讀一篇揭示“渴望春天教案”內涵的文章,希望本文能讓大家喜歡!

渴望春天教案 篇1

教學資料:

1.歌曲:《渴望春天》。

2.創(chuàng)編:為歌曲配打擊樂伴奏。

3.配樂散文:《春》。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錄像機、磁帶、錄像帶、CD、打擊樂、鈴鼓、三角鐵、響板、沙錘等。

教學目標 :

1.學會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復地練唱中體會十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

2.經過對散文《春》的配樂朗誦,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3.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

1.教師要充分注意教學導入 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精心設計。

(1)能夠經過教科書上的彩色畫面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用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優(yōu)美的旋律導入 ;

(3)可用簡短的詩句導入 ;

(4)可用錄像資料(風光片,春景圖,配樂散文)導入 。要求學生共同參與。

2.請學生朗誦散文詩《春》,并選擇適當的樂曲做背景音樂,有感情地表演。教師也能夠發(fā)動學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樂的錄音并請大家邊聽邊討論,選擇適宜的作為背景音樂。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請學生仔細聆聽,聽后用語言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隨錄音輕聲哼唱歌曲。其間,教師能夠為學生范唱,也能夠用鋼琴伴唱,經過多種形式的練唱,使學生逐漸熟悉歌曲。

5.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著拍子反復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變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準音高及旋律對感情表達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錄音。提示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感受音樂:

(1)音樂的速度是什么樣的?快,稍快,很快,極快。結合詞、曲特點,談一談為什么用這樣的速度來表達。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樣的:很弱(pp)、弱(p)、中強(mf)、強(f)、很強(ff)。你認為歌曲應當用哪種力度表現最適宜。

(3)應當用怎樣的情感才能恰當地表達歌曲的情緒?

(4)你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么?談談對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或用錄音帶伴奏;教師指揮),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領唱、齊唱。之后,也可由學生獨唱或小組唱。

9.請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師生共同設計,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自我設計,邊唱邊加入打擊樂伴奏。

渴望春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演唱《渴望春天》。

2、體會6/8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了解弱起小節(jié)和臨時變化音的作用。

3、通過學習加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唱《渴望春天》。

教學難點:

體會、感受6/8拍活潑、歡快的特點。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背景音樂——門德爾松《春之歌》并配以多副春景圖。

師: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她不僅告訴我們“一年之計在于春”,更在于她是萬物復蘇、勃勃生機的代言詞,同學們你們知道多少關于春天的成語或詩句?(生答)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春天,開始本節(jié)課的音樂旅程吧!

三、新課環(huán)節(jié)

1、閱讀歌詞,分析主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42頁,首先,請大家閱讀一遍歌詞,想一想歌詞表達了什么內容?(對春天的渴望,一種歡快、迫切的心情。)

2、對比分析,解決難點

師:我們來試著給這段歌詞配上旋律,我給大家二段音樂,大家聽聽哪個更適合它,并說明理由?!シ拧端募靖琛罚?/4)《渴望春天》(6/8)片段。(生答、揭示答案: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教師總結:音樂之所以會給我們活潑、歡快、愉悅的感受,主要是由音樂的節(jié)拍決定的。歌曲《渴望春天》是6/8拍,6/8拍本身就具有活潑、歡快的特點,6/8拍涵義及力度關系。(涵義: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六拍。力度關系:強、弱、弱、次強、弱、弱。)如果用圖形來表示,在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中你會選用哪個圖形來表示6/8拍?(生答)跟老師一起做6/8拍劃拍練習。此外,歌曲還采用弱起起唱,更能表達出人們渴望春天的迫切心情。

3、作者介紹,拓寬視野

師: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創(chuàng)作的。請大家齊讀43頁上的作者介紹。

教師補充:莫扎特寫這首歌曲的時候已經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是我們卻絲毫沒有感受到那種瀕臨絕境的傷感和絕望,就像剛才同學們談到的,反而處處洋溢著一種輕松歡快、熱切期盼的情緒,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莫扎特堅定的意志、剛毅的性格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就讓我們懷著對藝術家的崇敬和欽佩之情,來學唱這首歌曲吧。

四、課堂小結

師:我們盼望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大自然賦予我們取之不盡的青春活力。我們更應該珍愛生活中的明媚春光,它用詩情畫意交織成永遠唱不完的春之歌。希望同學們珍惜這寶貴的青春年華,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你們定能唱響自己人生的“春之歌”!

渴望春天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創(chuàng)編:為歌曲配打擊樂伴奏。

3.配樂散文:《春》。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錄像機、磁帶、錄像帶、CD、打擊樂、鈴鼓、三角鐵、響板、沙錘等。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復地練唱中體會十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

2.通過對散文《春》的配樂朗誦,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3.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1.教師要充分注意“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精心設計。例如,(1)可以通過教科書上的彩色畫面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用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優(yōu)美的旋律導入;(3)可用簡短的詩句導入;(4)可用錄像資料(風光片,春景圖,配樂散文)導入。要求學生共同參與。

2.請學生朗誦散文詩《春》,并選擇適當的樂曲做背景音樂,有感情地表演。

教師也可以發(fā)動學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樂的錄音并請大家邊聽邊討論,選擇合適的作為背景音樂。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請學生仔細聆聽,聽后用語言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隨錄音輕聲哼唱歌曲。其間,教師可以為學生范唱,也可以用鋼琴伴唱,通過多種形式的練唱,使學生逐漸熟悉歌曲。

5.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著拍子反復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變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準音高及旋律對感情表達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錄音。提示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感受音樂:

(1)音樂的速度是什么樣的?快,稍快,很快,極快。結合詞、曲特點,談一談為什么用這樣的速度來表達。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樣的:很弱(pp)、弱(p)、中強(mf)、強(f)、很強(ff)。你認為歌曲應該用哪種力度表現最合適。

(3)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才能恰當地表達歌曲的情緒?

(4)你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么?談談對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師鋼琴伴奏下(或用錄音帶伴奏;老師指揮),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領唱、齊唱。之后,也可由學生獨唱或小組唱。

9.請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師生共同設計,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邊唱邊加入打擊樂伴奏。

渴望春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歌曲《渴望春天》學習,并在反復的練唱中體會6/8拍子活潑輕快的特點;通過對散文《春》的朗誦,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2、情感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導學生體驗春天的無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計在于春”的道理;同時啟發(fā)學生珍惜時間,發(fā)奮學習,健康活潑的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唱好歌曲《渴望春天》,體會6/8拍子活潑輕快的特點。

2、了解弱起小節(jié)、不完全小節(jié)的相關知識。

教具準備:

電子琴、音響設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二、活動與體驗——歌唱《渴望春天》。

(一)新課引入

剛才同學們欣賞朱自清的散文《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渴望春天》。

(二)歌曲范唱

1、聽第一遍錄音,回問題:

聽完這首歌曲,試著發(fā)現歌曲的特點: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句?幾個樂句中有哪些相同的旋律片斷?總結:歌曲的結構圖式。

2、聽第二遍錄音,重點從第一句入手,讓學生能簡單的讀出節(jié)奏。了解弱起小節(jié)、不完全小節(jié)的概念。

(三)學唱新歌

1、學生先在教師的伴奏中輕唱。(多次反復練習)

處理第一段:聲音的技巧(氣息)、情緒的表現(強弱的控制)等,要求:盡量用純凈的聲音唱出藝術歌曲的感覺。

2、隨電子琴唱詞。(體會這是一首旋律清新歡快,充滿了天真、童趣的歌曲,具有典型的德奧民歌風格)

3、難點突破:在反復的練唱中體會6/8拍子活潑輕快的特點。

4、情感體驗,激發(fā)興趣:

要求學生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逐步明白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開始,是播種的季節(jié),所以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說法;我們中學生也象春天一樣美麗,現在正處于打基礎,認真學習的時候,我們要健康活潑的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通過情感升華,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演唱好這首歌曲的興趣。

5、分組齊唱:將全班分成三組,分別齊唱這首歌曲。教師對各組進行鼓勵性的點評。

三、反饋與小結——齊唱《渴望春天》

(一)學生齊唱歌曲,教師伴奏。

(二)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了《渴望春天》這首歌曲,學到了許多音樂知識,認識到了熱愛春天、熱愛美好事物的重要性;我們要從小認真學習,健康、活潑的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四、結束課業(yè)

在歌曲《渴望春天》音樂中學生走出教室。

渴望春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情感目標:⑴、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⑵通過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過程,學習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 知識目標:能夠從以“春”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樂于參與表現創(chuàng)造“春”的教學活動;

3、 能力目標:夠用甜美的聲音正確的換氣,齊唱《渴望春天》,償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材分析:

⑴《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兒童喜愛的抒情、愉快、流暢的歌曲,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詩人弗貝克的一首短詩寫成,同年,作曲家就逝世了。當時他貧病交加,心力瘁盡,處于他短促人生的嚴冬殘年,然而這首歌卻以孩子純真、稚氣的甜美口吻,生動明朗的音樂語言表現出少年兒童渴望春天到來,鮮花開放,小鳥歌唱的心情,絲毫沒有晦暗的陰影,充滿了對幸福和光明未來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⑵歌曲為D大調,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采用輕快活潑的6/8拍子寫成。

教學重點: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

教學難點:歌曲情感的表現。

教學方法:聽唱教學法、視覺圖象法、快樂教學法。

課 型:以唱歌教學為主的綜合活動課。

教 具:鋼琴、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花環(huán)、花束。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課:欣賞約翰.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

當春天的旋律在我們耳旁響起,春天的畫面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綠草成蔭,鮮花綻放,鳥兒歡唱,多么令人神往的季節(jié)!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感受音樂家對春天的渴望和期待,一起走近生機勃勃的春天。

版書課題《渴望春天》并介紹作品。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兒童喜愛的歌曲,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在1791年用詩人弗貝克的一首短詩寫成。

二、 了解作曲家莫扎特。同學們互相交流自己查找的關于莫扎特的生平、主要作品等資料。

(利用多媒體把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肖象、簡介以及奧地利維也納的風光展示給學生)。

三、 聆聽歌曲《渴望春天》

提出問題:

1、這首歌曲表達的內容是什么?

(歌曲表達了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渴望鮮花開放、小鳥歌唱春天到來的美好心情。)

2、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情緒演唱?

(歡快、明亮、活潑、流暢)

3、 歌曲的拍子以及節(jié)奏的特點是什么?

(6/8、弱起)

四、 教授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渴望春天》。

請學生找出正確的換氣位置、變化音以及主要的節(jié)奏型。

(版書主要節(jié)奏型并引導學生練習)

2、 用彈奏鋼琴,學生采用“哼鳴”的方式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 熟悉歌詞,同學們跟音樂有感情的朗誦歌詞,請一位同學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朗讀歌詞,其他同學擊掌打節(jié)拍。

4、 跟鋼琴伴奏逐段練唱歌曲。

提示:

⑴、注意音準、換氣。

⑵、用“心”感受,用“情”演唱。(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出現的問題并加以糾正)

5、 媒體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感受和體驗歌曲歡快、明亮、活潑、流暢的音樂情緒及風格。)

6、檢查課堂效果,請同學分組演唱。

五、 課堂音樂活動:

1、 學生設計演唱方案并進行表演。

(請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歌曲的速度、力度、聲音進行變化)

2、 學跟隨音樂用形體動作表現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師提供花束)

3、 作曲家用音樂給我們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渴望,古往今來,也有很多文人墨客用文字抒發(fā)他們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請同學們說出自己熟悉的關于春的詩句。

(多媒體出示有關春的詩句)

六、 小結:

同學們,春天是美好的,她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溫暖與歡樂?!犊释禾臁吩谟眯南蛭覀冏鲋忈?,而這樣歡快的音樂讓我們很難與最終貧病交加而離開人世的莫扎特聯系起來,可就是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曾經說過(學生齊讀):“生活的苦難壓不跨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歡樂注進音樂,為的是讓全世界感到歡樂?!蔽蚁脒@應該是他生命的最強音。他短暫的一生不僅留給我們很多驚世佳作,而且教給我們每個人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最后,讓我們在《渴望春天》的音樂中結束本節(jié)課。

版書設計:

渴望春天

1=D 6/8 弗貝克 詞

歡快 活潑 流暢 莫扎特 曲

×│××× ×│×·××

×│×××××│×·××

渴望春天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演唱《渴望春天》。

2、體會6/8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了解弱起小節(jié)和臨時變化音的作用。

3、通過學習加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唱《渴望春天》。

教學難點:

體會、感受6/8拍活潑、歡快的特點。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背景音樂——門德爾松《春之歌》并配以多副春景圖。

師: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她不僅告訴我們“一年之計在于春”,更在于她是萬物復蘇、勃勃生機的代言詞,同學們你們知道多少關于春天的成語或詩句?(生答)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春天,開始本節(jié)課的音樂旅程吧!

三、新課環(huán)節(jié)

1、閱讀歌詞,分析主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42頁,首先,請大家閱讀一遍歌詞,想一想歌詞表達了什么內容?(對春天的渴望,一種歡快、迫切的心情。)

2、對比分析,解決難點

師:我們來試著給這段歌詞配上旋律,我給大家二段音樂,大家聽聽哪個更適合它,并說明理由?!シ拧端募靖琛罚?/4)《渴望春天》(6/8)片段。(生答、揭示答案: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教師總結:音樂之所以會給我們活潑、歡快、愉悅的感受,主要是由音樂的節(jié)拍決定的。歌曲《渴望春天》是6/8拍,6/8拍本身就具有活潑、歡快的特點,6/8拍涵義及力度關系。(涵義: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六拍。力度關系:強、弱、弱、次強、弱、弱。)如果用圖形來表示,在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中你會選用哪個圖形來表示6/8拍?(生答)跟老師一起做6/8拍劃拍練習。此外,歌曲還采用弱起起唱,更能表達出人們渴望春天的迫切心情。

3、作者介紹,拓寬視野

師: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創(chuàng)作的。請大家齊讀43頁上的作者介紹。

教師補充:莫扎特寫這首歌曲的時候已經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是我們卻絲毫沒有感受到那種瀕臨絕境的傷感和絕望,就像剛才同學們談到的,反而處處洋溢著一種輕松歡快、熱切期盼的情緒,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莫扎特堅定的意志、剛毅的性格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就讓我們懷著對藝術家的崇敬和欽佩之情,來學唱這首歌曲吧。

4、跟唱歌曲,回答問題。

情緒

力度

速度

樂句

愉悅歡快

中強

中速稍快

4個樂句

5、不斷鞏固歌曲。(劃拍唱;變化音、延長音、裝飾音的強化等)

變化音、延長音、裝飾音的作用:豐富音樂表現力的作用。(清新、明朗的感覺。)

6、全體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加深體驗,合作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打拍子,加深對6/8拍的掌握,并請配合默契、效果好的小組進行展示。

五、課堂小結

師:我們盼望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大自然賦予我們取之不盡的青春活力。我們更應該珍愛生活中的明媚春光,它用詩情畫意交織成永遠唱不完的春之歌。希望同學們珍惜這寶貴的青春年華,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你們定能唱響自己人生的“春之歌”!

望岳課件教案(8篇)


針對新上崗的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中的教案及課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當然,在編寫教案及制作課件時一定要力求完善,以保證教學效果。教案好比是指引課堂教學的藍圖。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還為您收集整理了與“望岳課件教案”相關的主題內容,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借鑒。

望岳課件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作者杜甫的文學常識;正確朗讀全詩,理解詩句的含義。

2、朗讀、背誦全詩,學習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教學重點:目標1.教學難點:目標2.教學方法:朗讀、研討。課型:新授課。課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望“是遠遠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現存詩1400首,這些詩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這一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展現出廣闊的生活畫面,成為唐代社會的歷史,歷來被稱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別”。

3、杜甫20—35歲時曾遍游中國的大江南北。《望岳》這組詩就是在他24歲時寫成的。這組詩共三首,分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書上這首詩即東岳泰山,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壯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4、教師范讀、領讀、自由讀全詩。

三、細讀品味: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胺蛉绾巍?,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齊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扒辔戳恕?,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比木湟阅媳狈指睢盎钑浴钡木跋髮懱┥礁呗栐贫?、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zhèn)延^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霸旎?,指天地自然?!扮娚裥恪?,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鐘”,聚集的意思。

3、“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边@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笆幮亍保念^滌蕩,胸襟為之開豁?!笆幮亍保涞囊馑际?,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皼Q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氨{”,眼框?!叭搿?,收入眼里,看到。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皶敗?,應當,一定要。“凌”,登臨,登上。“絕頂”,最高峰?!坝[”,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教師小結:

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詩人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以泰山和詩人的志向作對比,以山之雄偉反襯詩人志向之遠大,表現了一種高瞻遠矚的氣魄,體現了詩人青年時代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七、板書設計:

望岳

遠望之色,連綿不絕;近望之勢,巍峨高大;細望之景,氣象萬千;極望之景,放眼四望。 ————泰山高大雄奇,作者志向高遠。

望岳課件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2、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教學重點

1、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2、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教學難點

詩中哲理的理解;

基礎知識

1、作者生平;

2、泰山的有關知識;

3、字音、字形;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yōu)美,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課題,指名簡介

望岳課件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古代詩歌朗讀技巧。

能力目標:品味詩歌語言,理解詩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德育目標:提高審美情趣。教學重點難點:

借詩歌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導入

我國山河秀麗,景色優(yōu)美,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在眾多景物之中,中國人對山是情有獨鐘。而群山之首當屬五岳。古人曾說“王岳歸來不看山”。

師: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華山、恒山、衡山、嵩山)師:五岳之首呢?泰山

的確,我國自漢代確立“五岳”之說以來,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獨有風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無數經典傳說和美詞佳句。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望岳》。

二、板書課題:望岳

三、教學過程:

1、杜甫共寫過三首《望岳》,一首是詠東岳泰山,一首是詠西岳華山,還有一首是詠南岳衡山。今天我們學的這首《望岳》是詠東岳泰山的。

這是杜甫現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氣。題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標題是“遙望泰山”之意。作者簡介:(屏幕)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2、介紹本詩寫作背景(屏幕)

3、指導朗讀:

師:要理解一首詩,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怎么來讀呢?大家一定還記得:“凡讀書必須要做到字字響亮,不可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全詩。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范讀全詩。

4、整體感知詩意:

指導學生參照詮釋,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巡視。隨機指導。

(2)引導學生質疑,學習釋疑。

5、內容品析。

“詩聯賞析法”來品析這首詩。它需要以下幾個步驟:(屏幕)

第一步:解說注釋(借助書下注釋,無注釋的補充資料。字典等工具書)第二步:描述詩聯(將零散的字詞解釋連成一句通順的話)

第三步:品析字句(哪個字用的好,用的準,寫出了什么,表現了什么)

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詩表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兩部分內容

6、串講四聯意思(借助書下注釋)

7、賞析:師:杜甫被稱為“詩圣”?!笆ァ蹦藰O至也。無人能敵。中國文化史上的孔子孟子都是圣。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在這首詩中,你覺得哪些詞句超乎尋常?讓你感受與眾不同?再讀:

讀出贊美之情——前三聯

讀出期盼之意——最后一聯詩人都是站在什么角度來望的呢?

詩言志,詩中到底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懷?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愿望。點明題旨,氣勢不凡,意境深遠。表達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詩句中我們并未看出他科舉落地的失落,正是眼前的泰山給了他神奇的力量,而他給了泰山以精神的光芒。使這句成為千古名句。

“詩出于人,有子美之人,而后有子美之詩”。人們常說心中有筆下才有。透過這些詩句,你看到了怎樣的杜甫?

斗志,渴望,志向遠大。(登了山頂不僅僅是他的志向,對人生充滿遠大志向)可見寫此詩時的杜甫正是充滿人生豪情的年輕時期。也正是想要實現遠大抱負躊躇滿志的時期。

他的遠大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也有濟世蒼生的情懷。杜甫一生各種求官之道都試圖找過。他曾給當時的尚書左丞前后的韋濟寫過兩首詩以求他的援引,韋濟雖然賞識杜甫的詩才,但沒能給他以實際的幫助。此時他已在長安求功名三年,結果處處砸壁,素志難伸。他一生最大的官就是左拾遺。才一年左右。(武則天時設的,是對皇帝進行規(guī)諫并薦舉人才的。白居易也做過左拾遺) (屏幕)杜甫人生四個時期

總結全詩。

總結:今天我們再讀望岳,不僅感受的是對泰山美景的贊揚,更是一種泰山精神的崇敬。千百年過去了,《望岳》以及詩歌體現的精神與泰山同垂不朽。它被譽為寫泰山詩的絕唱,以后很多人寫泰山詩卻無人能敵。明代有位詩人寫到:“齊魯至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大有眼前有景道不得,早有杜詩在上頭之感。

全詩讓我們感受到的是自然美與人格美合二而一的優(yōu)美境界。讓我們再讀全詩。體會作者是斗志豪情!

板書

首聯:雄偉寬大——驚嘆

頷聯:巍峨高大——贊美

頸聯:高峻幽深——喜愛、陶醉

尾聯:想像,登山決心——期盼

望岳課件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了解杜甫生平及詩歌背景

2、學會詩歌鑒賞的方法

3、感受并學習青年杜甫的豪情。學習重點:學會詩歌鑒賞的方法

學習難點:賞析詩中名句蘊含的人生哲理學習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PPT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有兩個問題想讓同學們幫忙解答,第一個問題:有這樣一個人,他的筆下流淌的多是對黑暗社會的揭露和對黎民百姓的同情。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彼蝗朔Q為“詩圣”,詩被稱為“詩史”。這人是誰?第二個問題,有這樣一座山,鬼斧神工,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就連孔夫子都為之發(fā)出感嘆“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是什么山?看來老師小瞧同學們了

2、欣賞泰山景色并描繪泰山

師:那么,同學們,當詩人中的詩人與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時會上演怎樣的傳奇呢?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夠解答這樣一個疑問:當杜甫遇到泰山,。好,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品讀唐朝詩人杜甫及其名作《望岳》 【活動一】作者簡介(由學生介紹、教師總結)PPT展示

1.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他有“詩圣”之稱,他的詩被譽為“詩史”。他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齊名,世稱“李杜”。 2.時代背景簡述。

二、走入課程

閱讀思路:讀--品---悟

(一)、讀:美、高昂、氣勢

1、聽范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

2、請學生讀,指點朗讀語氣。再齊讀。

二、品:詩聯品析(合作探究) (一)、品題目師:怎樣理解題目

生:望即看之意。岳:山高謂之岳,這里特指泰山。就是看泰山。

師:現在我們要隨著杜甫的目光去看泰山,那我們應抓住哪一個字呢? “望” (二)、品詩意(合作探究)問:請選擇一句詩進行解讀要求:我們組選擇詩,根據方法:

(一),解說注釋

(二)、描述詩聯

(三)品析字句并說出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象?

小結:“岱宗”兩句:青翠蒼郁,延綿不絕----驚嘆----遠望

“造化”兩句:神奇秀麗,巍峨高大----贊美----近望

“蕩胸”兩句:云涌云翻,鳥兒歸巢----陶醉----細望

“會當”兩句:志向高大,縱覽群山----豪邁

2.全詩以“望”字貫穿,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虛有實,那么每句分別是從“望”的哪些角度來描寫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別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呢?

(明確: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府望之景,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3.從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樣的泰山?(廣、高、美)

師小結:我們隨著杜甫一步步的觀望而下,我們縱覽了五岳之首泰山的美景。作者除詩題中有有一個“望”字之外,詩中卻不見一個“望”字,而我們卻能感受到所望之景,這就是作者的獨具匠心。來,我們踏著杜甫的足跡一起再一次朗讀詩歌,重走望岳之路。

(三)悟:有感而發(fā)

1、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望到一個什么樣的杜甫?

附:豪情勃發(fā),壯志凌云,樂觀向上,滿懷建功立業(yè),意氣風發(fā),信心滿懷。

小結: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會發(fā)展到最富庶的時期,他家境優(yōu)越,詩才橫溢,此時的他芳齡24歲,因此意氣風發(fā),信心滿懷,渴望著建功立業(yè)。這首詩正代表杜甫青年時期光芒四射、積極進取的人生。

2、請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覽眾山小”的景象和感受,并把它寫下來

師:同學們,杜甫筆下的泰山確實美,堪稱仙境。但我們要知道,但凡一位偉大的詩人,絕不僅僅是就山寫山,就水寫水,這山水的背后定有深刻的含義。作者在最后一句中表達的是凌云壯志,人生抱負,那么討論:這句話中給予你什么人生啟示?

附:不怕困難,勇攀高峰,不但望得遠,而且可以雄視一切,包舉天下。它鼓勵人們樹雄心立壯志,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就一定能獲得更大勝利。

師小結:說得好,道出了“我不輕狂枉少年”的激越。老師也希望大家能牢記這種精神,當遇到困難時能為自己吟上一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三、課堂總結

師:泰山,杜甫,望岳,同為獨尊。面對神圣的事物,我們要學會崇敬。請學生齊聲背誦《望岳》。為了加強感情,把最后一句處理成重復。

四、布置作業(yè)

續(xù)寫我們沒有完成的命題:當杜甫遇到泰山,。

望岳課件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 過程與方法: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用詞的精妙,品味語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心靈共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關于杜甫及《望岳》的相關資料。

教學方法:古詩四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學習了杜甫的《望岳》,能說說板塊的題目嗎?

這一冊板塊項目與12冊有何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的?(12冊把泰山做為中華文明,泰山是一種文化)

2、敘述板塊題目

(體會泰山是一處名勝,更是華夏文明中的一種)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三、師生共同賞析研讀古詩

1、(1)配樂朗誦《望岳》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導學生朗讀

(4)教師范讀

2、指導學生參照詮釋,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巡視。隨機指導。

(2)引導學生質疑,學習釋疑。

3、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品悟詩句,賞析。

設問:

(1)詩題為《望岳》,但全詩卻不風一個“望”字?

(2)全詩視望,而句句寫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遠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時所見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頂所見)

4、引導學生思考:

詩言志,詩歌創(chuàng)作無一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思維拓展(作業(yè))

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六、板書

遠望

近望

望岳 凝望 驚嘆、贊美、陶醉、豪邁

愿望

七、課后小結:

望岳課件教案【篇6】

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保褪恰暗降自趺礃幽?”“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語氣助詞,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芍^匠心獨具。

接下來“齊魯青未了”一句,是經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的地理特點,在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一個“鐘”宇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里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而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在此得到顯現。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皼Q眥”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想把這一切看個夠,看個明白,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得更為形象鮮明?!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末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從望岳產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聯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 這就是這兩句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的想望本身,當然也具備了雙重的含義。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壕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譯文:

泰山到底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為一明一暗兩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蕩滌我的心靈,睜大眼睛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余。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望岳課件教案【篇7】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自學生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理解詩意,升華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體會 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

教學難點:由詩句感悟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祖國的“五岳”名山嗎?五岳之首是那座名山?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杜甫一起去領略泰山的風姿。

(一)朗讀詩歌。

1、觀看多媒體課件,邊聽邊在文中劃出節(jié)奏,不認識的字要標音。

2、自由讀文,讀出古詩的韻律。

3、點名讀文,師生點評。(教師適機指導朗讀,大體上每句詩的前兩個字讀緩,第三個字重讀,后兩個字上揚。)

(二)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小組研讀,理解詩意。

1、重點理解“夫”的作用,夫在這里是虛詞,表示感情強烈。并讓學生對比朗讀,“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2、自由匯報對詩的理解,師生共同參與。

3、整理詩意。(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樣的景象呢?她的峰巒在齊魯大地綿延,青翠的山色無窮無盡望不到邊際。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麗都匯聚在這里,山南山北雖在同一時刻,但一邊明亮如清晨;一邊卻陰暗似黃昏??粗介g升騰的層層云霧,真是令人胸懷蕩然。極力張大眼睛把飛鳥歸山的景象映入眼簾。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群山!)

(三)深入品讀。

1、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詩的第一句什么意思?(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樣的景象呢?)作者又是怎樣回答這一疑問的呢?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筆下的泰山有何特點?

2、詩雖以《望岳》為題,但文中卻無一個望字,但又處處不離望,請同學們再讀此詩,感受作者都是從哪些角度去望泰山的?(前兩句遠看,三四句近看,五六句細看。)

3、正因為作者看到了如此美景,才有了怎樣的愿望呢?(引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這一句中你能體會到詩人怎樣的胸懷?

(四)再讀悟情。

這首詩是詩人科舉落榜后游歷齊、趙時,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落榜的消極情緒嗎?整首詩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

你還能聯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五)知識延伸。

泰山自古一來就被文人墨客所青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贊泰山。(課件出示泰山圖片)學生結合課下收集的內容匯報描寫泰山的語句。其他人可以有選擇的記錄。

(六)小結作業(yè)。

杜甫雖一生坎坷,但卻能憂國憂民。這首詩就抒發(fā)了他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課下請同學繼續(xù)收集杜甫的詩句,感受“詩圣”的情懷。

野望課件教案合集


以下是編輯整理的“野望課件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認真閱讀并收藏。作為老師,寫教案和課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務,每位老師都需要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和課件。良好的教案和課件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保障。

野望課件教案 篇1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墒?,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里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于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野望課件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王績的生平創(chuàng)作,背誦詩歌;

2、認識唐詩尤其是律詩這一體裁的基本常識;

3、反復誦讀,通過想象描述畫面,體會詩人的孤獨和苦悶;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品讀與想象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上個學期,我們已經學習過古詩,可以知道詩歌分兩大類:古體詩和近體詩。談談對近體詩的了解。

二、了解律詩

(1)【學生提及押韻】自由讀讀這五首詩歌,看看這五首詩歌各壓什么韻,并且找一找韻腳各是什么。

(2)觀察韻腳所在位置。

(3)學習課后“關于律詩”補白部分。(劃出關鍵信息)

【屏顯】

關于律詩

每首律詩限定八句:五律規(guī)定每句五字;七律規(guī)定每句七字。

一首律詩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第一聯稱“首聯”,第二聯稱“頷(hàn)聯”第三聯稱“頸聯”,第四聯稱“尾聯”。

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4)律詩結構框架

【屏顯】

關于律詩

起——首聯點題,以敘事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承——頷聯,緊承首聯意思,或寫景,或敘事,是首聯的延續(xù)和延伸;

轉——頸聯,詩意轉折變換,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別開生面;

合——尾聯,以議論、抒情為主,點明題旨,收束全詩。

三、整體感知

1、此詩幾個韻腳?(點明早唐作品)

2、了解詩人。

【屏顯】

王績:

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xiāng)。唐,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今宿州五柳風景區(qū)),自號“東皋子”。

3、自由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對節(jié)奏。

3、指讀→齊讀

四、通過想象,描述畫面

1、唐詩結構提到起承轉合,理一理,這首詩歌怎么分布事、情、景的?

明確:第一聯:事、情;二三聯:景;尾聯:情

2、默讀詩歌,結合注解,簡單描述詩歌內容,并記錄下來。

3、小組合作,發(fā)揮想象,完善所描述的內容。代表發(fā)言。

4、小組展示。

(1)首聯

提示:欲何倚:不知歸依何方。

抓住“望”“徙倚”“欲何依”等關鍵詞,加上主語,揣摩人物動作、人物心理;同時補充環(huán)境特征?!踞葆濉?/p>

(2)二三聯

提示:畫面中有何景物?注意描繪的順序(先寫景再寫人,先寫遠景再近景,先寫靜的再說動的)適當添加能夠描述這個氛圍的形容詞?!眷o謐安詳】

(3)尾聯

提示:揣摩人物心理:根據“懷”“無”等詞揣摩詩人心理想法?!竟陋殶o依、苦悶】

5、總結:合理想象,人物抓動作和心理,景物抓色彩、動靜、遠近。

6、帶著想象再讀詩歌,感悟詩人情感。

五、拓展補充

【屏顯】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里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于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內容。

野望課件教案 篇3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王績的生平創(chuàng)作,積累文學知識;

2、了解五言律詩這一體裁;

3、積累名句;

4、反復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人的孤獨和苦悶;

5、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景感染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品讀與想象結合法,拓展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惆悵、孤寂的情懷,感受漢語言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借助品讀、想象,感受詩人孤獨仰郁的心情,感受漢語言的美;積累名句。

【教學難點】

賞析詩歌,領悟詩中情趣,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熟讀并嘗試先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秋天剛剛離我們而去,大家有沒有好好欣賞欣賞今年的秋色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首有關秋天的唐詩《野望》,再來回顧一下這秋色的美!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請學生自告奮勇背誦這首詩歌。

2、集體朗讀詩歌,正音。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詞。請學生回答,并注意易寫錯的字。

東皋:作者歸隱之地。皋,水邊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依:歸依

犢:小牛,這里指牛群。

禽:鳥獸,這里指獵物。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4、學生自由選擇兩句詩文來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對詩句。

傍晚時分詩人站在隱居的地方縱目遠眺,徘徊不定不知歸依何方。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趕著牛群返回,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歸來。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認識,詠一曲長歌來懷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5、集體誦讀這首詩歌,感受一下詩的整體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本詩通過對籠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繪,表現了詩人當時孤寂、苦悶的心情。

三、走近作者:

那么,王績?yōu)槭裁磿戇@樣一首詩呢,他又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呢?讓我們來一起走近作者。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詩人。王績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詩壇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爺爺。除一度做過六合縣丞、太樂丞等卑職外,一生大部分時間隱居鄉(xiāng)里。生平不拘禮教,豪放縱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淵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有避世的思想。而這首詩歌就是他托病辭官歸田后所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四、細讀課文,賞析詩句: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討論思考:(下面的這些問題可以同桌、前后桌就近共同探討解決,然后推舉一個同學準備發(fā)言。)

1、“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弊髡咴谶@里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傳達出作者怎樣的心情?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坝我馈?,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皷|皋”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有“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也隱隱傳達出作者的歸隱之意。

既有所望必有所見,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內容呢?

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泵鑼懥嗽鯓拥木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注意“樹樹”和“山山”傳達出的景色特點,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靈活講解?!皹錁洹笔敲恳豢脴?,說明是深秋?!吧缴健笔敲恳蛔?,是起伏的連山,層巒疊嶂。這兩個疊詞用得非常好,寫出了秋色的蒼茫和廣闊。)

3、“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敝心膸讉€字用得好,為什么?

這兩句中幾個動詞“驅”“返”“帶”“歸”用的很好,對牧人與獵馬進行了特寫,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幾個詞初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你可以試著換個詞,卻是不能夠的,看似很俗,細想起來那畫面卻是如現眼前,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所以作者的用詞是自然而精警的。

(引導學生歸納這兩聯的寫作手法,體悟作者光色交融,遠近交錯,動靜結合的寫景妙筆)

如果作者能與他們談笑風生,共享成果那該是多么愜意啊。但他認識這些村人嗎?

4、“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笔惆l(fā)了怎樣的情懷?作者采用什手法來傳達這種情懷的?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痹谶@里作者巧用典故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而且還要跨越兩千多年去尋找知己,這是怎樣的一種曠古的落寞,曠世的情懷?。?/p>

五、精讀課文,寫作探究:

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詩歌討論思考:(就近討論)

1、本首詩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它在詩歌史上有什么重要作用?

這首詩歌語言質樸自然,一改南朝以來詩風的奢華艷麗之風,給人以樸素清新之美,“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很是難得。

2、這首詩是唐詩中的什么體裁,你怎么看出來的?

這首詩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老師與學生一起歸納律詩特點)

六、作業(yè):

將此詩中寫景的名句“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痹谡n堂語言描述的基礎上再擴展,改寫成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小散文。

(在寫作業(yè)之前,同學們先討論交流一下改寫的想法,互相啟發(fā)一下思路,這樣寫起來會更容易些。)

野望課件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野望》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唐詩五首》中的第一首詩。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這首詩在詩歌歷史上有著不同尋常的位置又是這一課的第一首,所以我把這首詩歌當作典范來上,故而上的比較細致。

二、說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上的要求

1、(1)了解作者王績的生平創(chuàng)作,積累文學知識;

(2)了解五言律詩這一體裁;

(3)積累名句;

(4)反復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人的孤獨和苦悶;

(5)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能力;

2、在過程與方法上我采取情景感染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品讀與想象結合法,拓展法。

3、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體會作者惆悵、孤寂的情懷,感受漢語言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說重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借助品讀、想象,感受詩人孤獨仰郁的心情,感受漢語言的美;積累名句。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賞析詩歌,領悟詩中情趣,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課前準備:要求學生預習課文,熟讀并嘗試背誦默寫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我采取談話法導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疏通文意,理解詩句含義。這首詩樸素自然,曉暢通達很好理解,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學生完成,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并且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句來談,老師只做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整體感知詩歌之后用問題設置懸念引出作者介紹,這是在需要作者和寫作背景時插入,孩子們更能接受,也顯得自然有用。講述王通與王勃是為了激起學生好奇心,順勢引導他們多讀書,平時我會給孩子推薦可讀的書目的。

在細讀課文,賞析詩句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就近分組小組討論探究的方法初步解決問題,然后學生展示回答,老師引導訂正補充。力求整個過程過渡自然,條理清晰,使學生對詩句有深入理解,體悟漢語的美,以及作者精妙的寫景抒情手法,體會作者苦悶,孤寂惆悵的思想感情。這一環(huán)節(jié)依然是學生主體,老師指導,師生共同合作,讓孩子們依然感覺是自己解決了所有問題。在問題的設置上我也是反復推敲,難易適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合作氛圍中完成學習,在不知不覺中突破重難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所以讓學生將“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钡脑娢霓D化成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否則,根本無法體會文字的美,它們不過是一個個漢字的組合而已。在品味“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钡淖衷~上,我想起了《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的那一段,所以用換字的方法幫學生體會這幾個動詞為何用的自然而精警。

接下來是對詩歌語言和體裁特點的一個探究,旨在讓學生了解這首詩歌在詩歌史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對律詩的特點進行一個總結,使學生對律詩有一個系統(tǒng)整體的了解和把握,對以前所學律詩的知識進行復習和整合。然后是布置作業(yè),在課堂語言描述的基礎上再擴展,把本首詩的名句“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备膶懗梢黄獌?yōu)美的小散文。進一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全面、明晰、重點突出,只要通過板書就可以了解詩歌的寫作特點,作者的寫作思路以及詩歌傳達出的思想感情。整個課堂都濃縮在這小小的板書里。

野望課件教案 篇5

《野望》是部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三課《唐詩五首》中的第一首詩。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曲作者王績的生平創(chuàng)作,積累文學知識;

2、了解五言律詩這一體裁;

3、積累名句;

4、反復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人的孤獨和苦悶;

5、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能力;

6、完成背誦。

【過程與方法目標】

情景感染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品讀與想象結合法,拓展法,比較閱讀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惆悵、孤寂的情懷,感受漢語言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訓練,了解詩的內容;借助品讀、想象,感受詩人孤獨仰郁的心情,感受漢語言的美;積累名句。

【教學難點】

賞析詩歌,領悟詩中情趣,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熟讀并嘗試先背誦課文;

2、準備多媒體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1、導入:

秋天傍晚時分,詩人遙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頗濃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愿而歸,不禁懷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全詩于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幅山中秋景畫——《野望》吧!

2、作者簡介: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古絳州龍門縣(山西萬榮縣通化鎮(zhèn),通化鎮(zhèn)1972年由河津縣劃入萬榮縣)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xiāng)。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生平不拘禮教,豪放縱酒,屢被彈劾。自比嵇康、阮籍、劉伶和陶淵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與唐初流行的浮靡詩風顯然有別。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3、背景介紹:

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亂,故托病辭官歸田而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教師配樂范讀。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全體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詩歌。

2、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詞,請學生翻譯,并注意提醒校正。

東皋:作者家鄉(xiāng),歸隱之地。皋,水邊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領學生再次品讀詩歌,了解詩歌大意,請同學翻譯詩句。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馬帶著鳥獸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2、詩句賞析。

(1)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作者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搬阋小笔桥腔驳囊馑??!坝我馈?,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這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3)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闭f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

1、讓學生描述一下詩中的場景,想象一下詩人創(chuàng)作的意境。

把我們想象成作者:“你”在自己憂愁無依的時候,一個人在水邊的'高地上,耳邊隱隱約約傳來水聲,這時秋風蕭瑟,一輪金黃的夕陽照射在山上、樹上,而樹木光禿禿的,只留下滿地的落葉,山上只有刺目的余暉,心中無憂的興起一股憂愁、凄涼、蕭瑟之感,恰恰這時一個牧童驅趕著牛群,踏著夕陽回家,打獵之人也騎著馬歸來,可自己卻都不認識,這時會有什么感受呢?

2、品讀詩歌,說說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tài)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五、課堂總結: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全詩寫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透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抄寫和翻譯全詩;

2、課外收集學習王績另外的詩歌,自學背誦。

渴望春天教案模板5篇


欄目小編為您搜集了一些主題相關內容:“渴望春天教案”。老師根據事先準備好的教案課件內容給學生上課,按要求每個老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學生反應可以幫助教師制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下面是我得出的結論供你參考!

渴望春天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演唱《渴望春天》。

2、體會6/8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了解弱起小節(jié)和臨時變化音的作用。

3、通過學習加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唱《渴望春天》。

教學難點:

體會、感受6/8拍活潑、歡快的特點。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背景音樂——門德爾松《春之歌》并配以多副春景圖。

師: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她不僅告訴我們“一年之計在于春”,更在于她是萬物復蘇、勃勃生機的代言詞,同學們你們知道多少關于春天的成語或詩句?(生答)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春天,開始本節(jié)課的音樂旅程吧!

三、新課環(huán)節(jié)

1、閱讀歌詞,分析主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42頁,首先,請大家閱讀一遍歌詞,想一想歌詞表達了什么內容?(對春天的渴望,一種歡快、迫切的心情。)

2、對比分析,解決難點

師:我們來試著給這段歌詞配上旋律,我給大家二段音樂,大家聽聽哪個更適合它,并說明理由?!シ拧端募靖琛罚?/4)《渴望春天》(6/8)片段。(生答、揭示答案: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教師總結:音樂之所以會給我們活潑、歡快、愉悅的感受,主要是由音樂的節(jié)拍決定的。歌曲《渴望春天》是6/8拍,6/8拍本身就具有活潑、歡快的特點,6/8拍涵義及力度關系。(涵義: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六拍。力度關系:強、弱、弱、次強、弱、弱。)如果用圖形來表示,在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中你會選用哪個圖形來表示6/8拍?(生答)跟老師一起做6/8拍劃拍練習。此外,歌曲還采用弱起起唱,更能表達出人們渴望春天的迫切心情。

3、作者介紹,拓寬視野

師: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創(chuàng)作的。請大家齊讀43頁上的作者介紹。

教師補充:莫扎特寫這首歌曲的時候已經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是我們卻絲毫沒有感受到那種瀕臨絕境的傷感和絕望,就像剛才同學們談到的,反而處處洋溢著一種輕松歡快、熱切期盼的情緒,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莫扎特堅定的意志、剛毅的性格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就讓我們懷著對藝術家的崇敬和欽佩之情,來學唱這首歌曲吧。

4、跟唱歌曲,回答問題。

情緒

力度

速度

樂句

愉悅歡快

中強

中速稍快

4個樂句

5、不斷鞏固歌曲。(劃拍唱;變化音、延長音、裝飾音的強化等)

變化音、延長音、裝飾音的作用:豐富音樂表現力的作用。(清新、明朗的感覺。)

6、全體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加深體驗,合作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打拍子,加深對6/8拍的掌握,并請配合默契、效果好的小組進行展示。

五、課堂小結

師:我們盼望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大自然賦予我們取之不盡的青春活力。我們更應該珍愛生活中的明媚春光,它用詩情畫意交織成永遠唱不完的春之歌。希望同學們珍惜這寶貴的青春年華,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你們定能唱響自己人生的“春之歌”!

渴望春天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弦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既輕快、活潑,又不過分張揚;曲式結構單純、緊湊,恰倒好處,沒有一個多余的音符;音樂素材的運用節(jié)省而富于表現力,第一、二、四樂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變化,第三樂句則運用變化音、離調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動樂句的發(fā)展,典型的啟承轉合句式,從而使整首歌曲聽起來既有變化又有統(tǒng)一,在結構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輕快、流暢;和弦的選擇以主、屬和弦為主,色彩明亮,手法簡練,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作,通過自己準確、流暢、自如、富有表現力的演唱和彈唱,通過音樂的聲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將他們再現出來,從而將作品所蘊藏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意義深刻而有意味地傳達給學生。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學內容

教的活動

學的活動

評價

課前準備

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

音樂教案-(渴望春天),標簽:八年級音樂教案,七年級音樂教案,

播放一些以春天為主題的抒情、典雅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

課前創(chuàng)設適當的藝術環(huán)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chuàng)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導入

聽賞童聲合唱

《渴望春天》

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和音樂的意境。

聆聽《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樂,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能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東西。

以一流的音樂本身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演唱的熱情。

展開

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手指一位音樂大師畫像說:“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創(chuàng)作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關于他,同學們早就充滿了好奇,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是哪國人?寫過什么作品?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學生發(fā)言,想知道更多的情況課后查閱資料。

讓學生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通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復聽《渴望春天》兩遍。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作品的體裁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第一遍帶著問題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后一題同桌互答師再總結。

請全體學生參與思考,避免音樂課成為特長生的課堂的現象。

學習作品的風格

教師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彈奏《渴望春天》,讓學生仔細聆聽老師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或隨意律動。

增強了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應一致、和諧。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做好鋪墊。

深入

介紹莫扎特創(chuàng)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

師: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嘆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學生在輕輕的歌曲旋律中聽著小故事,填出與括號中相類似的內容,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內涵。

引起學生對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鋪墊。

學習作品的結構

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后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

學生邊聽歌曲,邊思考:歌曲分幾句,有沒有重復句?請生邊聽邊用手指出重復句的出現,并在師的幫助下寫出結構圖式:

a+a1+b+a2

以聽為主來分析歌曲,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學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結構后,能模仿創(chuàng)作。

介紹莫扎特晚期的故事,為擺脫大主教的控制而斗爭,悲慘的生活,樂觀的精神,創(chuàng)作出許多美好的作品

師充滿激情的講述:

世間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歷貧窮、疾病、妒忌、傾軋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后來和大主教發(fā)生沖突以致決裂……

學生認真聽故事,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要求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緬懷一代音樂大師。

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對這位堅強樂觀的大師肅然起敬,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拓展

嘗試創(chuàng)作a+a1+b+a2結構的小短歌,鞏固所學知識

請學生背誦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根據《渴望春天》,嘗試進行旋律的創(chuàng)作。

要求注意:

1、詞曲風格要統(tǒng)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結構。

3、最后要有結束感。

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師巡視指導,亦可學生哼唱,教師幫助記譜。完成后各組唱唱,共同評議,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鞏固會用所學知識,同時對音樂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布置課后作業(yè)

收集各種有關莫扎特的資料、圖片等。

老師布置明確的分工:第一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藝術特點;第二組收集關于莫扎特的音樂評論;第三組收集以春天為題材的其他音樂家的作品;第四組收集表現春天的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如詩歌、散文、繪畫、舞蹈……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利用下節(jié)音樂課,召開一次以“莫扎特”為主題的班會,以文字、圖像、音響、影音資料等多種形式展開活動。

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使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夠展開交流和互動,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收集的成效和意義

渴望春天教案(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弦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既輕快、活潑,又不過分張揚;曲式結構單純、緊湊,恰倒好處,沒有一個多余的音符;音樂素材的運用節(jié)省而富于表現力,第一、二、四樂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變化,第三樂句則運用變化音、離調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動樂句的發(fā)展,典型的啟承轉合句式,從而使整首歌曲聽起來既有變化又有統(tǒng)一,在結構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輕快、流暢;和弦的選擇以主、屬和弦為主,色彩明亮,手法簡練,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作,通過自己準確、流暢、自如、富有表現力的演唱和彈唱,通過音樂的.聲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將他們再現出來,從而將作品所蘊藏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意義深刻而有意味地傳達給學生。

(二)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二、說教法

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播放一些以春天為主題的抒情、典雅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

課前創(chuàng)設適當的藝術環(huán)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chuàng)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聽賞童聲合唱《渴望春天》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和音樂的意境。聆聽《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樂,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能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以一流的音樂本身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演唱的熱情。

(二)展開

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手指一位音樂大師畫像說:“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創(chuàng)作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關于他,同學們早就充滿了好奇,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是哪國人?寫過什么作品?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學生發(fā)言,想知道更多的情況課后查閱資料。讓學生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通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三)復聽《渴望春天》兩遍。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A、作品的體裁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第一遍帶著問題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后一題同桌互答師再總結。

請全體學生參與思考,避免音樂課成為特長生的課堂的現象。學習作品的風格

教師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彈奏《渴望春天》,讓學生仔細聆聽老師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或隨意律動。

增強了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應一致、和諧。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做好鋪墊。

(四)深入

介紹莫扎特創(chuàng)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

師: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嘆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學生在輕輕的歌曲旋律中聽著小故事,填出與括號中相類似的內容,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內涵。引起學生對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鋪墊。

(五)學習作品的結構

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后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

學生邊聽歌曲,邊思考:歌曲分幾句,有沒有重復句?請生邊聽邊用手指出重復句的出現,并在師的幫助下寫出結構圖式,以聽為主來分析歌曲,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學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結構后,能模仿創(chuàng)作。

介紹莫扎特晚期的故事,為擺脫大主教的控制而斗爭,悲慘的生活,樂觀的精神,創(chuàng)作出許多美好的作品。

師充滿激情的講述:世間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歷貧窮、疾病、妒忌、傾軋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后來和大主教發(fā)生沖突以致決裂……

學生認真聽故事,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要求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緬懷一代音樂大師。

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對這位堅強樂觀的大師肅然起敬,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四、拓展

嘗試創(chuàng)作a+a1+b+a2結構的小短歌,鞏固所學知識。

請學生背誦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根據《渴望春天》,嘗試進行旋律的創(chuàng)作。

要求注意:

1.詞曲風格要統(tǒng)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結構。

3.最后要有結束感。

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師巡視指導,亦可學生哼唱,教師幫助記譜。完成后各組唱唱,共同評議,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鞏固會用所學知識,同時對音樂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五、布置課后作業(yè)

收集各種有關莫扎特的資料、圖片等。

渴望春天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莫扎特寫的一首深受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創(chuàng)作于莫扎特臨終的一年,但歌曲沒有絲毫晦暗的陰影,使我們感受到作者樂觀的精神。抓住初一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征,通過樸素的音樂語言讓學生感受歌曲中清新、明朗的格調,了解歌曲中力度變化、旋律起伏、音高變化帶來的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體驗并掌握歌曲力度的變化,體會旋律起伏帶來的情感變化。

3、掌握歌曲的弱起小節(jié),能用自然圓潤的聲音自信、大方、樂觀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以春天為主題的抒情、典雅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走近春天,走進莫扎特。

1、歌曲《春天的奏鳴曲》

在清新抒情的音樂作品《春天的芭蕾》下,學生走進音樂教室。

2、門德爾松的《春之歌》

師:

播放《春之歌》,并配以春的圖片,使學生的思緒沉浸在春的美景中去,感受春給人們帶來的愉悅心情,從而從心理上向往春天、渴望春天。

3、導入主題:

師:“同學們,這么渴望春天,那如果用音樂來表現,你覺得用什么樣的速度能表達出你此刻的心情?(稍快)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音樂大師莫扎特的音樂《渴望春天》,看看它是怎樣表達的。

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從情感共鳴上首先走進了莫扎特)

二、激發(fā)興趣了解作者

1、師手指一位音樂大師畫像說:“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創(chuàng)作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關于他,同學們早就充滿了好奇,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2、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是哪國人?寫過什么作品?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教師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學生發(fā)言,想知道更多的情況課后查閱資料。

(通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讓學生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三、學習歌曲:

1、聆聽歌曲《渴望春天》

設問①:歌曲的情緒、速度怎樣?——聆聽

(設計意圖: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學生能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

設問②:歌曲是幾拍子的?并要求學生在聆聽時用手或身體表現出來——聆聽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問題6/8拍,使學生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

設問③:歌曲的旋律線是怎樣起伏的?力度有什么變化?要求學生用手在空中劃出——聆聽教師的鋼琴伴奏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受旋律線、力度在歌曲中起的作用:清新、愉快、樂觀、明朗。)

2、學唱歌曲《渴望春天》

①模唱:教師鋼琴伴奏,學生用“l(fā)u”模唱歌曲的旋律。

②視唱:完整的視唱歌譜,直觀的感受音高帶來的起伏,感悟歌曲的情感。

1︱1 3 5 1︱5 5 3 1︱4 4 4 5 4︱3 0 1︱……

③加入歌詞輕唱:

(設計意圖: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到加入歌詞輕唱是進一步抒發(fā)情感的過程。在此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學生歌唱不準確的地方要敢于叫停,這也是熟悉歌曲、唱準歌曲、進一步提升的的過程。)

④完整的歌唱:

(設計意圖:鞏固學習的歌曲,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體會歌詞、樂譜的一致性、和諧統(tǒng)一性。)

3、深入學習歌曲

音樂特征的學習與歌唱,主要采用問題鏈的形式:

設問:①樂譜中休止符出現幾次?

②變化音都有哪些?

③附點起的作用是什么?

④為什么出現一字一音或一字多音?

⑤以上問題對歌曲的情感處理起到什么變化?

思考之后,用于實踐,進一步調動學生自信、大方、樂觀、有感情的歌唱,在學生“唱會”的基礎上,達到“唱好”——再到“會唱”。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鏈的設置,增進學生的思考,使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要素和音樂特征在音樂作品中起到的獨特作用,從而對歌曲有深入的理解,并對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也有進一步的認識,達到愿意學習音樂、樂于投身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去。)

5、加深情感

1、介紹莫扎特晚期的故事,為擺脫大主教的控制而斗爭,悲慘的生活,樂觀的精神,創(chuàng)作出許多美好的作品。

師充滿激情的講述:世間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歷貧窮、疾病、妒忌、傾軋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后來和大主教發(fā)生沖突以致決裂……

2、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緬懷一代音樂大師。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對這位堅強樂觀的大師肅然起敬,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四、布置課后作業(yè)

收集各種有關莫扎特的資料、圖片等。

老師布置明確的分工:第一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藝術特點;第二組收集關于莫扎特的音樂評論;第三組收集以春天為題材的其他音樂家的作品;第四組收集表現春天的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如詩歌、散文、繪畫、舞蹈……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渴望春天教案(篇5)

【設計思路】

《渴望春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春之聲》中的一首歌曲,是由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抒情歌曲。6/8拍節(jié)拍的運用使歌曲活潑、生動,表現出少年兒童對春天的渴望和對幸福、光明未來的向往。本節(jié)課通過走進春天(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春天(歌曲演唱)——表現春天(音樂拓展)三個環(huán)節(jié),結合音樂要素,以6/8拍節(jié)奏為主線展開教學,帶領學生通過聆聽、歌唱、歌曲表現等,感受、體驗音樂的優(yōu)美、流暢,學會用明朗、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歌曲明朗、歡快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激發(fā)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演唱、欣賞、打擊樂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用富有表現力的歌聲再現歌曲的意境。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歌曲《渴望春天》,指導學生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體會6/8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各種打擊樂器

【教學重點】

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渴望春天》,準確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

準確掌握6/8拍、弱起小節(jié)、變化音、裝飾音的演唱。體會它們在歌曲情感表現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走進春天

一、課前準備:

播放《春之聲圓舞曲》

二、導入:

老師剛才播放的這首樂曲叫《春之聲圓舞曲》。它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歌頌了春天的美好,表達了作曲家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許多的音樂家都喜歡用音樂來詮釋對春天的喜愛。奧地利的另一位音樂大師。也創(chuàng)作了一首表現春天的歌曲——《渴望春天》。請同學們欣賞由夢之聲合唱團演唱的《渴望春天》,讓我們在《渴望春天》的美妙歌聲中,走近春天、感受春天吧。

(設計思路:用另外一首經典的表現春天的樂曲《春之聲圓舞曲》引入歌曲《渴望春天》,激發(fā)學生對表現春天歌曲的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感受春天

三、學唱歌曲:

(一)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情緒。

1、第一遍聆聽歌曲《渴望春天》:

帶問題聽歌曲:你從這首歌中感受到什么?說說這首歌曲表達的情緒?

(設計意圖:教師提供三幅圖片,請學生邊欣賞歌曲邊從三幅風格不同的圖片中選擇適合《渴望春天》情緒的圖片。三幅圖片分別表現暗淡憂傷、火紅熱烈和明亮歡快。引導學生感受三幅圖片中情緒的表達。討論后選擇第三幅:明亮歡快。)

2、第二遍聆聽歌曲,體會6/8拍的含義。

(1)出示歌曲的歌譜圖譜,在6/8拍各拍用不同顏色的符號標記出拍子的強弱及重音位置。

(2)要求學生眼看圖譜、手拍節(jié)拍。跟著音樂隨老師律動,感受6/8拍的節(jié)拍特點。

(3)引導學生討論:你能根據我們剛才的律動感覺到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嗎?它在強弱的變化上有什么規(guī)律?這樣的節(jié)拍對表現春天有什么作用?

(設計思路:通過圖譜的形式將6/8拍的強弱規(guī)律和節(jié)拍特點,直觀的呈現在學生們面前,帶領學生隨著音樂進行6/8拍的律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發(fā)現6/8拍的節(jié)拍規(guī)律特點及對于塑造音樂彤象的作用。)

(二)學唱歌譜。解決歌曲重點難點。

1、熟悉歌曲旋律。用“?!贝娓柙~輕聲隨老師的鋼琴伴奏演唱。

問題:找出歌曲中難唱的小節(jié)或音符。

2、解決歌曲難點。

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弱起、變化音、裝飾音、休止符等,通過手拍節(jié)奏,對比弱起與強起、休止符與非休止符的異同;音高模唱解決歌曲中變化音的音準,通過多種方法解決歌曲中的難點部分。

3、手劃6/8拍的指揮圖示,跟鋼琴伴奏唱歌曲樂譜。

(三)填唱歌詞。

1、聽錄音輕聲填唱第一段歌詞。要求:注意歌詞中字與歌譜中的音符對準確。

2、跟鋼琴輕聲唱歌詞。

3、完整演唱歌曲。教師糾正歌曲演唱中的問題。

(四)處理歌曲情緒:

1、畫出歌曲旋律線。

引導學生畫出歌曲的旋律線。手指旋律線,聆聽歌曲。體會旋律的起伏。

2、力度處理:一首歌曲的演唱,不可能從頭到尾用一樣的力度。根據剛才對《渴望春天》旋律的感受,你能說說你想怎么處理歌曲的力度?

(設計意圖: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對歌曲力度的處理。選擇大家認為最合適的一種處理方法演唱歌曲。)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要求:在唱準音符、節(jié)奏的基礎上,結合旋律的起伏及歌曲力度的變化。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渴望春天》。

(設計意圖:通過旋律線,直觀地感受歌曲情緒在哪兒有變化,演唱時應當怎樣表現出這種變化。歌曲的處理從音樂要素中的速度、力度、旋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

表現春天

五、拓展:

(一)為歌曲《渴望春天》進行打擊樂合奏伴奏。

1、分組采用強拍敲擊桌子;弱拍拍腿;次強拍拍手的方法練習。

2、分發(fā)打擊樂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設計《渴望春天》的打擊樂伴奏。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邊唱邊用打擊樂進行伴奏

3、各小組進行展示。

(設計思路:嘗試創(chuàng)作,即興表演。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把課堂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

(二)作曲家:莫扎特。

剛才我們學唱的美妙的歌曲你們知道作曲家是誰嗎?

分小組展示課前同學們查找的關于莫扎特的資料。共同分享音樂家莫扎特的故事。

(設計思路:讓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搜集的有關作曲家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六、課堂小結:

雖然莫扎特一生被貧窮、疾病困擾著,但在他的音樂里我們聽到的是歡快、明朗;感受到的是樂觀、積極向上。就象他的歌曲《渴望春天》中所表現的一樣。春天是美好的,它沖破冬日的嚴寒。珍藏著夢幻、孕育著生命、承載著希望。讓我們跟隨伴奏,拿起手中的樂器,再次唱起《渴望春天》,表達同學們對春天的渴望,感受春天的美好,充滿幸福地迎接美好的未來。

相關推薦

  • 望天門山的課件精品10篇 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望天門山的課件”的必知知識,請將我們的網站加入收藏夾并持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優(yōu)秀的教案是提升教學品質的核心。...
    2024-03-02 閱讀全文
  • 望天門山課件精品十一篇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所以在寫的時候老師們就要花點時間咯。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滿意度,如何才能寫出高水平的教學課件呢?我們根據您的需求編輯了“望天門山課件”,希望您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們的網站!...
    2023-08-08 閱讀全文
  • 望天門山的課件范本13篇 每位教師在學期開始前都需要準備教案和課件,而且要精心策劃。在編寫教案時,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內容,我建議您閱讀“望天門山的課件”,相信本文會給您帶來啟發(fā)!...
    2023-06-18 閱讀全文
  • 望天門山教案集錦 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的部分工作,相信老師對寫教案課件也并不陌生。?教案和課件設計質量與教學效果密不可分,好的教案課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由欄目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望天門山教案”,歡迎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助益!...
    2023-04-07 閱讀全文
  • 望天門山作文 你現在正在嘗試了解作文的寫作嗎?美好的文字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通過寫作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說服能力。寫作要挖掘生活的智慧和獨特之處,我們強烈推薦“望天門山作文”,希望你能從中獲益,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益的內容!...
    2023-07-06 閱讀全文

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望天門山的課件”的必知知識,請將我們的網站加入收藏夾并持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優(yōu)秀的教案是提升教學品質的核心。...

2024-03-02 閱讀全文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所以在寫的時候老師們就要花點時間咯。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滿意度,如何才能寫出高水平的教學課件呢?我們根據您的需求編輯了“望天門山課件”,希望您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們的網站!...

2023-08-08 閱讀全文

每位教師在學期開始前都需要準備教案和課件,而且要精心策劃。在編寫教案時,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內容,我建議您閱讀“望天門山的課件”,相信本文會給您帶來啟發(fā)!...

2023-06-18 閱讀全文

教案課件是我們老師的部分工作,相信老師對寫教案課件也并不陌生。?教案和課件設計質量與教學效果密不可分,好的教案課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由欄目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望天門山教案”,歡迎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助益!...

2023-04-07 閱讀全文

你現在正在嘗試了解作文的寫作嗎?美好的文字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通過寫作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說服能力。寫作要挖掘生活的智慧和獨特之處,我們強烈推薦“望天門山作文”,希望你能從中獲益,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益的內容!...

2023-07-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