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教案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3-02-19 教學教案設計[最新]教學教案設計10篇。
俗話說,手中無網(wǎng)看魚跳。。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所以,很多老師會準備好教案方便教學,教案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編特別編輯了“[最新]教學教案設計10篇”,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教學教案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同類項,理解合并同類項法則,能進行同類項的合并。
2、能運用運算率去括號
[考點歸納]
考點1: 合并同類項 考點2: 去括號法則 考點3: 整式的加減
[考點例題]
例1.合并下列多項式中的同類項.
(1)4x2y-8xy2+7-4x2y+10xy2-4; (2)a2-2ab+b2+a2+2ab+b2.
例2. 去括號,合并同類項
(1)-3(2s-5)+6s (2)3x-[5x-3( x-4)]
(3)6a2-4ab-4(2a2+ ab) (4)
例3.(1)已知一個多項式與a2-2a+1的和是a2 +a-1,求這個多項式。
(2)已知A=2x2+y2+2z,B=x2-y2 +z ,求2(A-B)+B
[當堂檢測]
1.將如圖兩個框中的同類項用線段連起來:
2.當m=________時,-x3b2m與 x3b是同類項.
3.如果5akb與-4a2b是同類項, 那么5akb+(-4a2b)=_______.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字母相同的項是同類項 B.只有系數(shù)不同的項,才是同類項
C.-1與0.1是同類項 D.-x2y與xy2是同類項
5合并下列多項式中的同類項.
(1)4x2y-8xy2+7-4x2y+10xy2-4; (2)a2-2ab+b2+a2+2ab+b2.
2 先化簡,再求值。
(1)(5a2-3b2)+(a2-b2)- (5a2-2b2) 其中a=-1,b=1
(2)9a3-[-6a2+2(—a3- a2)] 其中a=-2
3. 且
求 的值。
[課外練習]
1.下列合并同類項正確的是 ( )
A.8a-3a=5B. 7a2+2a3=9a2 C. 3ab2-2a2b=ab2D. 3a2b-2ba2=a2b
2.ab減去 等于 ( )
A. ; B. ;
C. ; D.
3.當 與 時,代數(shù)式 的兩個值 ( )
A.相等; B.互為倒數(shù);
C.互為相反數(shù); D.既不相等也不互為相反數(shù)
4下列各題中,去括號正確的是 ( )
教學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2、了解有機物在種子萌發(fā)時的轉化和利用。
3、了解種子休眠、壽命,以及選種、測定發(fā)芽率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教學難點:
1、種子萌發(fā)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原因。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
圖示:學生說出種子的基本結構:
胚的基本結構:
引導學生說出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種皮、胚
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作出計劃4、實施計劃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對種子萌發(fā)的條件作出假設
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于播種。
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里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于潮濕使種子霉爛。
播種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
根據(jù)情境作出什么樣的假設?
假設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水分、溫度、空氣
分析
1、給種子萌發(fā)選擇了哪幾種環(huán)境?
瓶子1:沒水、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2:適當?shù)乃帧⑦m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3:適當?shù)乃?、寒冷的溫度、空?/p>
瓶子4:適當?shù)乃?、適宜的溫度、沒空氣
分析對照組、實驗組
實驗中作為對照實驗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為什么把它們叫做對照實驗?
1、變量是水,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2、變量是溫度,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3、變量是空氣,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
2號瓶子是用于作對比的,其條件都是滿足種子萌發(fā)的,叫對照組。 1,3,4號瓶子是用于實驗不同的條件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的,叫實驗組。
練習
書本P92: 實驗中,哪些組是實驗組?哪些組是對照組?
結論: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條件。
外界條件;
除了我們探究的外在條件,對種子本身有什么要求?
1、干癟的種子或被昆蟲咬壞的種子都不能萌發(fā)2、死亡的種子不能萌發(fā)。 3、休眠的種子不能萌發(fā)。
小組討論
設想你是一個農民,從種子站買了一袋種子。要測定它的發(fā)芽率,如何? 1、選怎樣種子? 2、選多少粒種子 3、求發(fā)芽率的公式? 4、實驗次數(shù)?
: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還有陽光 自身條件:活的胚
教學反思:
因為這節(jié)課需要學生把種子萌發(fā)的實驗先在家里做過后再講,這樣學生有了體驗后再做,效果會比較好,但很多學生沒有做,這樣就要先把實驗過程講解,這節(jié)課內容比較多,所以要抓緊時間,把重點、難點講到對照組和實驗組時,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容需要多加點時間講講,因為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學生也比較清楚,而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概念因為第一次接觸,感覺比較難。而后面的種子萌發(fā)的自身條件學生易理解,因為這節(jié)課內容比較多,授課最后注意把本節(jié)課的內容幫學生做一個,讓學生把整節(jié)課的內容充分回憶、理解,便于他們復習。
教學教案設計 篇3
課題一: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P72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認識圖形。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別這些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
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同樣大小的正方體8個。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shù)法:上下,左右,前后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么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正方體有幾個面?并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么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出示一些實物,讓學生辨認。
課間活動。
5.做P72的“做一做”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呢?
認識圖形
教學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聽、說、認讀bigsmalllongshort四個形容詞,了解short的另一含義,并知其反義詞tall
2、激發(fā)學生充分動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發(fā)散性認識。
3、學習句型look at the ,it is ,并能進行創(chuàng)編,成一個新的chant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聽、說、認讀幾個形容詞small, big, long, short 。
2、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學說帶有這些形容詞的語句。
難點
1、單詞small中[ l ]的發(fā)音,舌頭要上卷。
2、運用bigsmalllongshort四個形容詞進行創(chuàng)編,成一個新的chant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Warm up
let’s chant
Look at the cat,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big.
Look at the monkey,it is funny.
Look at the mouse ,in my house.ahhh!
2、呈現(xiàn)新課(presentation)
(1)教學big
T(出示一只大盒子): Today, I prepare a gift for you . Look, what’s this? Ss: It’s a box. T: Yes, it’s a box, it’s a big box, this box is big.
出示單詞卡,學習big. B b b big
CAI(出示許多大的物品,讓學生練說)
a big _____
Look at _______.It is big.
_______is big.
(2)教學small
T: Look at the big box. There is something in it . Please, guess what’s in it? Ss:……. T: Look ,it’s a box, too. It’s a small box. The box is small.
出示單詞卡,學習small sm all small
操練:a small _____
Look at _______.It is small.
_______is small.
(3)CAI: Can you say?
_____________is big ,____________is small
(4)教學long and short
T: What’s in the small box .Let me open it ad see. Oh,it’s a ruler. It’s a short ruler. The ruler is short.
出示單詞卡,學習short sh or t short
T: This ruler is a magic ruler. It can turn long, long, long. Let me say something to it”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self long.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self long.”(邊說邊將尺子變長了) Look, the ruler is long, now.
出示單詞卡,學習long l ong long
出示一對鉛筆,兩束頭發(fā)讓他們作出變化
short、long long、short
(5)描述短的鋼筆,長的鉛筆,并編成一個chant
short, short pen ,the pen is short, look at the pen ,it is short
long, long pencil ,the pencil is long, look at the pencil ,it is long
(6)單詞操練
聽錄音,跟讀
用動作表演:看教師做、—師生一起做、Let’s do (Big, big, big, make your eyes big. Small, small, small, make your eyes small.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 arms long. Short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 arms long.) 、—教師說,學生做
找出反義詞:教師向學生介紹這兩對反義詞(結合板書)、—師生通過動作來表演反義詞、—CAI連線
3、拓展與延伸
(1)教學單詞tall
CAI:以short的一封信引入,學習tall,并在班級中找出Who is short? Who is tall?、—Let,s do (Tall, tall, tall, make yourself tall.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self short.)
(2)仿編chant
4、Homework
1、Read the dialogue 3 times.
2、Share your picture to your friends.
課后小結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選自PEP小學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6 Part A Let’s learn和Let’s do。通過本課時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四個新授單詞:long ,short,big,small。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聽懂Let’s do中的指令性語言,并做出相應的動作。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四個單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讓學生用句子“It’s big/small/long/short. It has a long/short tail”對相應的人或物的大小長短做出正確的描述。
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把課堂分成兩部分:long/short的學習以及,big和small的學習。按照整體設計思路:實物呈現(xiàn)、操練、情景操練、表演、chant的過程,首先通過動物圖片引出兔子玩偶,兩個大小不同的兔子引出big和small。并通過實物兔子玩偶引導學生用I have a rabbit,it’s big/small.讓學生在句子中操練新詞。運用角色扮演,讓更多的學生在情景中運用句子,達到操練的目的。讓學生在chant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中,聽,說,做相結合。從呈現(xiàn)到操練,步步遞進,讓學生在高密度的操練中掌握新知。
教學教案設計 篇5
第一題《界碑》贊頌邊防軍人含辛茹苦,守衛(wèi)邊疆,捍衛(wèi)祖國的崇高精神。《冷巷》贊頌了一群盲人專心靈的眼睛關愛別人,引導別人,鼓舞別人走進糊口,不中斷前進的精神境界。
第二題但愿有更多的年青人像邊防站長一樣,不畏艱苦,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邊防站長早日調回內地,和大家一樣享受幸福的糊口?!额}記》頂用‘希望”一詞也從側面表現(xiàn)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第三題點明中央,深化主題;瞎子們成立盲人推拿所,不只是為病人解除痛苦,更是點燃起病患者糊口的但愿,引導和鼓舞他們在糊口的道路上健康、快樂、布滿決心信念地前進。
第四題
1.以壯烈的景物描寫渲染悲壯的氣氛,以絢麗的背景襯托邊防軍人高大的英雄形象。
2.冷巷的燈光,也就是瞎子們的夸姣心靈,給病患者以但愿,引導和鼓舞他們布滿勇氣地投入新的糊口。
教學教案設計 篇6
《木蘭詩》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木蘭詩 科目 語文 班級 41班 教師 馬文軍 一、教材內容分析 這是一首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北朝樂府民歌,講述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英勇殺敵、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鄉(xiāng)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詩歌朗朗上口,非常適合朗誦背誦;大量應用互文、復沓、排比、對偶、頂真等修辭,語言充滿民間語言風格,需要認真體會;木蘭的故事千百年傳頌,更要體會木蘭的品格和精神。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一、知識與技能
積累文言知識,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了解古詩修辭用語的特點;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語境理解詩中意象,體會詩中心理描寫結人物塑造的作用;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木蘭這一形象的審美趣味,理解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北方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美好愿望與高尚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背誦法: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是能夠當堂背誦,是教學成功的主要標志;合作討論法:重在自主合作結合翻譯課文和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復述法:復述課文內容。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PPT
六、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參考備案: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秋瑾、劉胡蘭為革命英勇就義、此外還有鄧穎超、撒切爾夫人等歷史人物以及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文學人物。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下面請幾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木蘭的故事。 學生回答古今中外的巾幗英雄,聽教師講花木蘭的故事。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古今中外的巾幗英雄的故事,引發(fā)學生對木蘭的興趣。 自主學習 1、簡介《木蘭詩》及《樂府詩集》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稑犯娂肥亲钔陚涞囊徊繕犯柁o總集,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是南北朝時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2、教師范讀,規(guī)范字詞讀音、停頓及節(jié)奏。 學生搜集整理關于《木蘭詩》的文學常識,了解它在歷史上的文學地位。
初讀詩歌根據(jù)教師指點,標注讀音,劃分斷句。 本環(huán)節(jié)目的是了解詩歌文學常識,正音斷句,為進一步學習詩歌做準備。 整體感知 教師要求:
疏通文義,整體把握故事情節(jié)。
1、對照注釋,翻譯詩歌。特別注意互文詩句的翻譯。
提示: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錯、補充。
= 1 GB3 ①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②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③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④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2、根據(jù)對詩歌情節(jié)把握,復述故事。
①停機嘆息,代父從軍--②準備出征,奔赴戰(zhàn)場--③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④建功受封,還朝辭官--⑤解甲還鄉(xiāng),親人團聚--⑥雙兔難辯,隱喻作結 學生借助注釋和參考書,自主翻譯課文,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檢驗,在全班展示翻譯結果。
其他同學和教師指出翻譯不足和遺漏,補充矯正。
在翻譯的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jié)。
注意詩歌對情節(jié)的詳略處理。
奔赴戰(zhàn)場和征戰(zhàn)沙場寫的簡略,其它內容詳細。 本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借助注釋翻譯文言的能力,并準確把握故事情節(jié),知道情節(jié)的詳略處理情況。 合作探究 教師組織討論:
1、為什么要寫木蘭停機嘆息?
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勤勞孝順。在結構上引起了讀者的懸念,使文章簡潔。
2、你從木蘭的答話中可看出木蘭怎樣特點?
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這些戰(zhàn)具?
教學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并能正確辨別同類項。
過程方法: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能進行簡單同類項的合并。
情感態(tài)度:運用類比的數(shù)思想方法,發(fā)展學生探究能力,問題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合并同類項法則。 教學難點 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以及合并同類項法則的應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方法 互動交流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應用遷移 鞏固提高→總結反思 拓展升華 教 學 互 動 設 計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問題1】我們到動物園參觀時,發(fā)現(xiàn)老虎與老虎關在一個籠子里,鹿與鹿關在另一個籠子里.為什么不把老虎與鹿關在同一個籠子里呢?超市里又為什么把各種物品擺放在不同的柜臺上?這些說明什么常識道理?
【問題2】青藏鐵路上,在格爾木到拉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凍土地段。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可以達到100千米/時,在非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可以達到120米/時,請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在西寧到拉薩路段,列車通過非凍土地段所需時間是通過凍土地段所用時間的 倍,如果通過凍土地段需要 小時,你能用含 的式子表示這段鐵路的全長嗎?
學生活動:分析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意識到“歸類”存在于生活中。
在具體情境中用整式表示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利用實際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學生思考并回答: 100 +252t
【問題3】式子100 +252 能化簡嗎?依據(jù)是什么?
探究1
(1)運用有理數(shù)的運算律計算:
(2)根據(jù)(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運算,并說明其中的道理.
探究2
(1) ( )
(2) ( )
(3) ( )
學生活動: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
教師提問,想一想:1.上面三個多項式有哪些單項式組成?
2.每個多項式中的單項式有什么共同特點?你能運算嗎?
觀察多項式中各項的特點,得出同類項的概念以及合并同類項的概念.
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數(shù)也相同的項.
合并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
1、玩一玩:找同類項朋友
方法:1、現(xiàn)在,黑板上有16張寫有單項式的卡片;
2、同學們把認為是同類項的卡片用數(shù)字序號 找出來;
3、請其他同學做裁判,看看他們有沒有找錯朋友。
學生活動:合作交流,找出答案,明確過程。
教師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待學生完成后,叫學生回答,確認。
【問題4】
試一試:試著把多項式合并同類項:
這個多項式中含有哪些項?
各項的系數(shù)是多少?
那些項可以合并成一項?為什么?
類比有理數(shù)的運算,探究得出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法則:所得項的系數(shù)是合并前各同類項系數(shù)的和,字母部分不變.
注意:(1) 合并的前提是同類項。
(2) 合并指的是系數(shù)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shù)保持不變。
(3) 合并同類項的根據(jù)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分配律。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下,師生合作得出結論,共同歸納總結。
3.練一練:下列計算對不對?若不對,請改正。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學生合作交流,叫個別同學回答。 提出問題3,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解決探究1.
獨立完成探究1中的(1),并對(2)進行分組討論.
通過對探究1和探究2的探討,引出同類項的概念。
學生接受同類項的定義不是很難,但是做到判斷無誤卻很困難,需要通過練習,反復強調同類項判斷標準,使學生通過甄別、比較,逐步提高準確度和熟練程度.
提出問題4,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決,得出合并同類項概念以及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三、應用遷移 鞏固提高
【例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類項:
(1) ;
(2) ;
(3) .
解(1)
(2)
(3)
【例2 】 (1) 求多項式2x2-5x+x2+4x-3x2-2的值,其中 ;
(2) 求多項式 的值,其中 ,b=2,c=-3的值。解:(1)
(2)
【例3 】(1) 水庫中水位第一天連續(xù)下降了a小時,每小時平均下降2cm;第二天連續(xù)上升了a小時,每小時平均上升0.5m,這兩天水位總的變化情況如何?
教學教案設計 篇8
《界碑》描寫的是冰峰雪嶺的天然環(huán)境,莽莽蒼蒼,廣闊無垠。《冷巷》描寫的是冷巷的社會環(huán)境,陰暗、冷落。環(huán)境氣氛不同,卻都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采。綿長陡峭的雪山、淡薄冷凝的空氣,極為艱苦的環(huán)境,凸起了邊防軍人強毅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黑暗、冷落的冷巷,烘托了被人遺忘的瞎子們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2.簡潔、生動的人物刻畫
《界碑》中沒有一句人物對話,只有心理、動作描寫:“他背伏石頭,……心,卻在馳騁……”,“他用雙手使勁地在厚厚的積雪里扒呀扒……顯出兩個大字——‘中國’,映耀著藍天和白云。”,“他和士兵,不由自主地站起身來,……莊重地敬個軍禮?!边@些無聲的動作和心理流動把邊防軍人熱愛祖國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冷巷》中瞎子們與病人的對話十分簡短卻寄意深長,展現(xiàn)了瞎子們高尚的思惟境界。
3.凝練、雋永的語言
兩篇小小說字數(shù)很少,語言十分凝練。寥寥幾筆,一個滿面風霜的老戰(zhàn)土,一群默默奉獻的殘疾人就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兩篇小說的語言都富有感染力:“馬背馱著夕陽,隱進了鑲著紅色弧線的雪山縫隙,一片濃重的晚霞染紅了山山嶺嶺的積雪,紅得強烈熱鬧,紅得悲壯。”讀到這里,人們心里油然而生敬意?!叭諘円挂?,病患者從窄窄的冷巷往里走,黑私下,燈在照著,燈給了但愿,他們一直走,走向糊口的深處。”這樣的語言韻味十足,留給人無窮的想象。
教學教案設計 篇9
幼兒園小班數(shù)學教案設計:逛超市
活動目標
1、體驗數(shù)學操作的樂趣。
2、操作活動中5以內的數(shù)數(shù)。
3、學習按數(shù)量取物。
活動準備塑料盤(紅、黃、白),三種積木,紅、黃、白卡片各一張,小狗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狗媽媽帶狗寶寶去超市買東西的游戲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帶上小狗頭飾):你們看我是誰?(學小狗叫)
教師:我是狗媽媽,你們做我的小狗寶寶好嗎?
教師:寶寶們想去超市買東西吃???
二、認識紅、黃、白三種顏色,并介紹活動規(guī)則
1、教師:寶寶們看,這是餅干,這是包子,這是糖,仔細聽媽媽的話,待會兒不要拿錯東西。
2、教師:每個寶寶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個盤子,輕輕地把它們拿出來。
(1)拿紅盤子的寶寶把盤子舉起來,紅盤子的寶寶每人買5顆糖;
(2)拿黃盤子的寶寶把盤子舉起來,黃盤子的寶寶每人買2個包子;
(3)拿白盤子的寶寶把盤子舉起來,白盤子的寶寶每人買4塊餅干。
(4)寶寶們記住了嗎?
紅盤子的寶寶應該買什么?買多少?跟媽媽說:我拿紅盤子買5顆糖。(黃白同)
教師示范一次
三、操作
1、現(xiàn)在我們要去超市了,到了超市啊,寶寶們不能擁擠,不能搶東西,否則把超市里弄的亂七八糟的,
超市的阿姨以后就不讓我們寶寶去超市了,記住了嗎?好,我們去超市吧。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檢查
1、教師:寶寶們都買好點心了嗎?
2、教師:紅盤子的寶寶,你們買了什么???買了多少?
跟媽媽一起說:我拿紅盤子買了5顆糖。
(黃、白同)
3、教師:好,吃完點心,我們把盤子放好吧,紅盤子放在紅色卡片這里,黃盤子放在黃色卡片這里,
白盤子放在白色卡片這里。
4、教師:我們一起出去做游戲吧。
教學教案設計 篇10
知 識與技能 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并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 化簡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shù)的運算,發(fā)現(xiàn)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規(guī)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
價值觀 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類比思想 教學重點 去括號法則 教學難點 括號前面是“—”時,去括號后的符號變化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備 注 [活動1]
[活動2]
講授新課
我們 知道,化簡有括號的式子首先應去掉括號,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下面的題目嗎/
(1)20(a+b)= -20(a+b)=
比較上面兩式,你能發(fā)現(xiàn) 去括號時符號變化的規(guī)律嗎?
去括號法則: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正數(shù),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負數(shù),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注意:去括號時要對括號里的每一項的符號都要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都不變;另外,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 后仍有幾項。
學生嘗試將引言中的題目解答。
初一數(shù)學《整式的加減》教學教案設計四
一、溫故互查(二人小組完成)
1、什么是同類項?如何合并同類項?
2、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
a(b-c)=
3(x-1)=
-1×(x-1)=
-(x-1)=
如何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上面的括號?去括號前后,括號里各項的符號有什么變化?
二、設問導讀
閱讀教材P66——68完成下列問題:
在教材上, eq oac(○,1) 式合 eq oac(○,2) 式是怎樣化簡的?八花間過程補充完整。
eq oac(○,1) 100t+120(t-0.5)
=100t+120t+120×( )
=
eq oac(○,2) 100t-120(t-0.5)
=100t-120t-120×( )
=
復述教材去括號法則。
特別地,+(x-3)與-(x-3)可以分別看作是 與 分別乘以(x-3)。
閱讀例4和5.
在教材例4中(2)的第二個括號前的因數(shù)是 ,計算時應當注意什么?
在教材例5中,式子2(50+a)和2(50-a)分別表示什么?為什么要加括號?不加行嗎?
三、自我檢測
判斷下列各等式是否正確。
(1)2(3x+y)=6x+y ( ) (2)6(x-2)=6x-12 ( )
(3) -7(x+3)= -7x+21 ( ) (4)8(a+1)=8a+1 ( )
(5) -(a-10)= -a-10 ( ) (6) -a+b=-(b+a) ( )
(7)2-3x=-(3x-2)
初一數(shù)學《整式的加減》教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內容就分享到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整式的加減》教案精選范文五篇
2.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整式的加減教案
3.初一數(shù)學:整式的加減教學視頻
4.初一數(shù)學整式的加減水平測試題及答案
5.幼兒園數(shù)學加減法教案
6.數(shù)學初一第二章整式的加減
7.初一數(shù)學教程視頻:整式的加減
8.初一數(shù)學視頻:整式的加減
9.七年級數(shù)學學習視頻:整式的加減(上)
10.初中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優(yōu)質范文五篇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最新教學教案設計2000字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精選專題推薦:“教學教案設計”。
下面由小編幫大家編輯的《最新教學教案設計》。老師是一種奮斗在教育戰(zhàn)線上的職業(yè)為他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工作者,教案根據(jù)大綱要求,需要深入闡述的知識。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成功前提。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最新教學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聽、說、認讀bigsmalllongshort四個形容詞,了解short的另一含義,并知其反義詞tall
2、激發(fā)學生充分動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發(fā)散性認識。
3、學習句型look at the ,it is ,并能進行創(chuàng)編,成一個新的chant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聽、說、認讀幾個形容詞small, big, long, short 。
2、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學說帶有這些形容詞的語句。
難點
1、單詞small中[ l ]的發(fā)音,舌頭要上卷。
2、運用bigsmalllongshort四個形容詞進行創(chuàng)編,成一個新的chant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Warm up
let’s chant
Look at the cat,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big.
Look at the monkey,it is funny.
Look at the mouse ,in my house.ahhh!
2、呈現(xiàn)新課(presentation)
(1)教學big
T(出示一只大盒子): Today, I prepare a gift for you . Look, what’s this? Ss: It’s a box. T: Yes, it’s a box, it’s a big box, this box is big.
出示單詞卡,學習big. B b b big
CAI(出示許多大的物品,讓學生練說)
a big _____
Look at _______.It is big.
_______is big.
(2)教學small
T: Look at the big box. There is something in it . Please, guess what’s in it? Ss:……. T: Look ,it’s a box, too. It’s a small box. The box is small.
出示單詞卡,學習small sm all small
操練:a small _____
Look at _______.It is small.
_______is small.
(3)CAI: Can you say?
_____________is big ,____________is small
(4)教學long and short
T: What’s in the small box .Let me open it ad see. Oh,it’s a ruler. It’s a short ruler. The ruler is short.
出示單詞卡,學習short sh or t short
T: This ruler is a magic ruler. It can turn long, long, long. Let me say something to it”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self long.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self long.”(邊說邊將尺子變長了) Look, the ruler is long, now.
出示單詞卡,學習long l ong long
出示一對鉛筆,兩束頭發(fā)讓他們作出變化
short、long long、short
(5)描述短的鋼筆,長的鉛筆,并編成一個chant
short, short pen ,the pen is short, look at the pen ,it is short
long, long pencil ,the pencil is long, look at the pencil ,it is long
(6)單詞操練
聽錄音,跟讀
用動作表演:看教師做、—師生一起做、Let’s do (Big, big, big, make your eyes big. Small, small, small, make your eyes small.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 arms long. Short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 arms long.) 、—教師說,學生做
找出反義詞:教師向學生介紹這兩對反義詞(結合板書)、—師生通過動作來表演反義詞、—CAI連線
3、拓展與延伸
(1)教學單詞tall
CAI:以short的一封信引入,學習tall,并在班級中找出Who is short? Who is tall?、—Let,s do (Tall, tall, tall, make yourself tall.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self short.)
(2)仿編chant
4、Homework
1、Read the dialogue 3 times.
2、Share your picture to your friends.
課后小結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選自PEP小學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6 Part A Let’s learn和Let’s do。通過本課時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四個新授單詞:long ,short,big,small。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聽懂Let’s do中的指令性語言,并做出相應的動作。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四個單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讓學生用句子“It’s big/small/long/short. It has a long/short tail”對相應的人或物的大小長短做出正確的描述。
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把課堂分成兩部分:long/short的學習以及,big和small的學習。按照整體設計思路:實物呈現(xiàn)、操練、情景操練、表演、chant的過程,首先通過動物圖片引出兔子玩偶,兩個大小不同的兔子引出big和small。并通過實物兔子玩偶引導學生用I have a rabbit,it’s big/small.讓學生在句子中操練新詞。運用角色扮演,讓更多的學生在情景中運用句子,達到操練的目的。讓學生在chant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中,聽,說,做相結合。從呈現(xiàn)到操練,步步遞進,讓學生在高密度的操練中掌握新知。
最新教學教案設計 篇2
新課教學:
一、力是什么?(多媒體投影)
1、觀察、演示:(多媒體投影出示一組運動圖片)
①在剛才學生的體驗下,引導學生得出力是人對物體的作用,是人對物體施加了力。
②接著讓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物體間能否發(fā)生力的作用呢?生產中,有沒有見過其他物體對物體施加力的情況嗎?(教師組織,學生互問互答)
③學生思考并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多媒體投影)
④剛才學生所舉的例子都是物體與物體相互接觸而發(fā)生力的作用的,讓學生對此提出不同的意見。(舉出一些不接觸也能發(fā)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體投影A、B圖片)
A》蘋果離開樹后能下落;
B》鐵釘沒有接觸磁鐵,磁鐵吸引仍能鐵釘;
結論: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fā)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
⑤學生總結出: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推、拉、提、壓等的作用,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有學生對作用的疑問,教師對此進行解釋: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體投影)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教師講解:綜上所述,兩個物體無論是否接觸,它們之間都能發(fā)生力的作用,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我們把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多媒體投影)
(學生懂得從例子中分辨這兩種物體)
3、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加深學生對物體力作用的體會
4、鼓勵學生由體驗提出疑問:一個物體能否發(fā)生力的作用?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從主觀感覺出發(fā),有礙概念的理解,例如:緊握拳頭時,手沒接觸別的物體而肌手也緊張,認為一個物體也能有力的作用(處理方法,讓學生握拳體會手指與手掌的相互擠壓。手指、手掌為兩個物體)。
學生總結出: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發(fā)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觀察和體驗:(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提出問題,再次激起學生繼續(xù)探索的興趣:一個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來的?
1、學生實驗:
①讓全體學生舉手拍書桌
②學生用雙手拉彈簧
2、(多媒體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學生推墻后的場面;
② 游泳時手和腳向后劃水,人為什么前進?
③ 觀察球從高處落地后的情況,引導學分析得出結論;
3、總結(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運用:劃船時船漿向哪個方向劃?為什么船能前進?(多媒體投影)
5、質疑討論:
甲乙兩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臉,臉痛手不痛,是臉受到了力而手沒有?
6、做 一 做:
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么啟示?(多媒體投影火箭)
原因:氣球向后壓出氣體,反過來氣體向前推氣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問題:物體間力的作用看不見,摸不著,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受到了力呢?會產生什么效果呢?
教師講解什么是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由學生的實驗概括出結論(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1、學生演示:兩名學生傳接排球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學生演示:
(1)輕壓氣球
(2)輕拉壓彈簧
(3)使鋸片變彎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質疑討論:
(學生實驗)學生用手壓桌面,桌面看不出變化,從而提出: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不都是能產生效果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多媒體投影幫助釋疑。)
四、理解知識,發(fā)展智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重視個體,激活學生思維,并使學生獲的成就感(穿插于過程)
1.馬拉車時車,車隨馬前進,可見車受力而馬不受力對嗎?
2.腳踢球時受到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這時受到球作用的物體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動,人就不受力嗎?
4.磁鐵能夠吸引鐵釘,鐵釘也能吸引磁鐵嗎?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為什么會碎?
6.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么啟示?
五、探討總結(多媒體投影)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
獨存在;物體間發(fā)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fā)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fā)生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運用這個知識
解釋生活、生產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實例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六、教師結束語:
有的力很?。盒∥浵伆嶂姘?,細雨紛飛飄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風巨浪,轟然巨響,火箭騰飛,斗轉星移,宇宙奇觀,力真美妙!關于力還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學現(xiàn)象,同學們回去后按探究問題探究,如果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我們大家再來共同探討!
七、探究問題
1、力的大小如何比較?
2、怎樣對力進行測量?
3、你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種測量力的工具嗎?
最新教學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明確函數(shù)的三種表示方法;
(2)在實際情境中,會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shù)姆椒ū硎竞瘮?shù);
(3)通過具體實例,了解簡單的分段函數(shù),并能簡單應用;
(4)糾正認為“y=f(_)”就是函數(shù)的解析式的片面錯誤認識.
教學重點:函數(shù)的三種表示方法,分段函數(shù)的概念.
教學難點: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shù)姆椒ū硎竞瘮?shù),什么才算“恰當”?分段函數(shù)的表示及其圖象.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復習:函數(shù)的概念;
常用的函數(shù)表示法及各自的優(yōu)點:
(1)解析法;
(2)圖象法;
(3)列表法.
新課教學
(一)典型例題
例1.某種筆記本的單價是5元,買_ (_∈{1,2,3,4,5})個筆記本需要y元.試用三種表示法表示函數(shù)y=f(_) .
分析:注意本例的設問,此處“y=f(_)”有三種含義,它可以是解析表達式,可以是圖象,也可以是對應值表.
解:(略)
注意:
函數(shù)圖象既可以是連續(xù)的曲線,也可以是直線、折線、離散的點等等,注意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函數(shù)圖象的依據(jù);
解析法:必須注明函數(shù)的定義域;
圖象法:是否連線;
列表法:選取的自變量要有代表性,應能反映定義域的特征.
鞏固練習:
課本P27練習第1題
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學在高一學年度幾次數(shù)學測試的成績及班級及班級平均分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王 偉 98 87 91 92 88 95 張 城 90 76 88 75 86 80 趙 磊 68 65 73 72 75 82 班平均分 88.2 78.3 85.4 80.3 75.7 82.6 請你對這三們同學在高一學年度的數(shù)學學習情況做一個分析.
分析:本例應引導學生分析題目要求,做學情分析,具體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
解:(略)
注意:
本例為了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將離散的點用虛線連接,這樣更便于研究成績的變化特點;
本例能否用解析法?為什么?
鞏固練習:課本P27練習第2題
例3.畫出函數(shù)y = | _ | .
解:(略)
鞏固練習:課本P27練習第3題
拓展練習:
任意畫一個函數(shù)y=f(_)的圖象,然后作出y=|f(_)| 和 y=f (|_|) 的圖象,并嘗試簡要說明三者(圖象)之間的關系.
課本P27練習第3題
例4.某市郊空調公共汽車的票價按下列規(guī)則制定:
(1) 乘坐汽車5公里以內,票價2元;
(2) 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價增加1元(不足5公里按5公里計算).
已知兩個相鄰的公共汽車站間相距約為1公里,如果沿途(包括起點站和終點站)設20個汽車站,請根據(jù)題意,寫出票價與里程之間的函數(shù)解析式,并畫出函數(shù)的圖象.
分析:本例是一個實際問題,有具體的實際意義.根據(jù)實際情況公共汽車到站才能停車,所以行車里程只能取整數(shù)值.
解:設票價為y元,里程為_公里,同根據(jù)題意,
如果某空調汽車運行路線中設20個汽車站(包括起點站和終點站),那么汽車行駛的里程約為19公里,所以自變量_的取值范圍是{_∈N_| _≤19}.
由空調汽車票價制定的規(guī)定,可得到以下函數(shù)解析式:
()
根據(jù)這個函數(shù)解析式,可畫出函數(shù)圖象,如下圖所示:
注意:
本例具有實際背景,所以解題時應考慮其實際意義;
本題可否用列表法表示函數(shù),如果可以,應怎樣列表?
實踐與拓展:
請你設計一張乘車價目表,讓售票員和乘客非常容易地知道任意兩站之間的票價.(可以實地考查一下某公交車線路)
說明:象上面兩例中的函數(shù),稱為分段函數(shù).
最新教學教案設計 篇4
1、時代背景:
19世紀30年代以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日趨復雜尖銳;
在文學上,人們已不滿足于浪漫主義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_和吶喊,而要求真實地描寫現(xiàn)實生活、揭露并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罪惡。
2、主要代表:
巴爾扎克自稱法國社會的“書記員”,《人間喜劇》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
托爾斯泰:俄國人,是人們公認的世界文豪,其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部人民戰(zhàn)爭的英雄史詩,贊揚了人民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具有非凡的藝術成就.
法國:司湯達的長篇小說《紅與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等;
英國:狄更斯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蕭伯納《蘋果車》;
俄國:普希金的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奠定了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基礎;果戈里的小說《死魂靈》。(以上后3點一般了解)
3、評價:
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的腐朽和丑惡的本質,描繪出極為廣闊的資本主義社會復雜豐富的生活圖景。
其經(jīng)典作品不僅是人們認識當時社會的百科全書,而且為人類文學藝術寶庫增添了光彩奪目的瑰寶。
由于歷史局限,批判現(xiàn)實主義未能指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他們“批判”現(xiàn)實,卻“沒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四、荒誕派
1、時代背景:
19世紀末以來,西方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工業(yè)化程度不斷提高;人類在20世紀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經(jīng)濟大危機;人們對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產生失望、苦悶、迷茫等精神危機,現(xiàn)實的丑惡、人生的痛苦成為荒誕派作家不斷重復的主題。
2、代表:
貝克特,法國人,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誕派的開山之作和經(jīng)典之作,是世界戲劇一座不可忘卻的里程碑.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3、特點:
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是反傳統(tǒng)的:沒有鮮明的人物刻畫、臺詞對話、情節(jié)結構、完整的主題等。
最新教案設計七篇
接下來是欄目小編準備的“教案設計”。編寫教案課件是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每天都要從事。學生的反饋對教師來說非常重要,可以幫助他們制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非常感謝您的閱讀,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增進您對這個世界的了解!
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句。
2.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本文的寫景文字,賞析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的難詞、句,掌握寫景文字內容。
2.本文的語言特色。
祖國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黃金周時,若想乘船賞山水之景,你準備去哪里呢?
還有一個好去處,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儀,投影出:
這個去處就是錢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現(xiàn)在讓我們隨著吳均到那里去游覽一番。
1. 預習時,你遇到了什么障礙?請你提出來,讓我們大家來幫你解決。
2. 一個同學自己設計一個問題,自己指名讓另一個同學來回答,看是否能難住對方。
教師小結。
2. 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個字進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個字呢?
(2)《三峽》是如何寫水急的?
4. 再分組討論(仍四人一組):文中又是如何寫山的呢?具體都寫了什么內容?又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或各寫出了景物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后,讓一組中的'一個代表來回答。
猿:
5. 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作者有什么感悟?(學生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
明確后,教師板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然后要求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提問:你認為作者什么地方寫得最好?簡要說明你自己的理由。
情境:朱元思接到吳均的信后,來到此地,吳均作為導游,兩人一同乘船,邊走,邊看,邊介紹。
現(xiàn)在,全國興起旅游熱?!拔逡弧被颉笆弧秉S金周前,為了把這個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麗的景點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開發(fā)公司決定派一些推介員,到各地作宣傳。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員,該如何作宣傳,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過去旅游呢?
(讓大家推薦二至三名同學到前面作宣傳介紹,同時,可以播放風光片作背景)
六、 總結:
祖國如此美麗,請熱愛她吧!請欣賞她吧!
七、 作業(yè):
寫一篇游記,記自己的一次旅游活動。
教后記:
(1) 學生課前必須充分的預習課文。
(2) 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能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本課的情境設計,提高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案設計 篇2
《鄉(xiāng)愁》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誦讀欣賞課。它是一首文字淺顯但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新格律詩。它語言質樸卻富有生活氣息,它意象簡單卻自有搖曳的韻致,它運筆平常卻蘊含著蕩氣回腸的愛國情懷。從課型上看,《新課程標準》對誦讀欣賞課的要求是“學生在大體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從所在單元教學的總目標來看,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使學生學會在閱讀中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從編者的意圖來看,《鄉(xiāng)愁》放在《散文家談散文》《小說家談小說》《詩人論詩》三篇極富個性的評論性文章后面,目的是將這首詩作為學生閱讀實踐,形成閱讀感受,學會評價作品的材料。
我們班級學生大部分來自縣城的棚戶區(qū)及農民家庭,他們的課外閱讀積累有限,語文基礎薄弱。從知識占有角度來說,他們必竟接受過八年正規(guī)的語文學習,對于誦讀并積累這首詩,不成問題;從人生閱歷來看,學生們缺乏深厚的感情體驗,不能完全理解詩歌中逐漸遞升的情感,要真正理解這首詩,必須完成情感的遷移,把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變成自己的鄉(xiāng)愁。這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了;從學生分析能力和寫作水平看,要把《鄉(xiāng)愁》作為閱讀實踐材料,嘗試著寫評價性文章就更不容易了。我的設計理念是淺文深教,整體把握,重在領悟,將這首文質兼美的詩鐫刻在學生心中。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誦讀欣賞課的要求及教材學情的分析,我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學會現(xiàn)代文的朗讀技巧,培養(yǎng)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聽讀,品讀,想象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形成對作品的獨特感受。
在學生反復誦讀中加深體會,形成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完成本單元的主題要求。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編寫說明中談到:教師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看清教科書的編寫意圖及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教材。如果讓學生寫《詩評》太難,有四分之三的學生達不到要求,如果像以往散文或詩歌閱讀那樣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鄉(xiāng)愁是…”的仿寫,又沒有體現(xiàn)出九年級學生的教學梯度,不利于學生們寫作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制定教學難點為:向朋友推薦《鄉(xiāng)愁》詩,并說出推薦理由。
《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中指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生創(chuàng)新和智慧的欣賞者。本堂課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思想的碰撞,富有個性的品味表達,爭論,點評,畫面、音響等輔助手段,促進學生學習。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一)導入新課(打開多媒體屏幕,播放畫面。一輪皎潔的明月倒映在水中,水面波光粼動,伴隨耳側的是陳立新的《思鄉(xiāng)曲》)
《鄉(xiāng)愁》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詩行之間充溢著蕩氣回腸的濃濃的情緒,而這種濃濃的愁緒正是我們首先要讓學生領會的東西,只有在理解這種愁緒的基礎上,一切的創(chuàng)新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為此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情境的導語很關鍵。
我們班級里有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寄宿在親戚家或是陌生人家里,有的十幾天或者是一兩個月才能回去一次,所以我設計的導語是這樣的: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中有一些孩子離家在此地求學,今天老師想采訪他們一下?!澳銈兿爰覇?”“想家的心情是怎樣的?”(略)“是啊,想家。老師也想家,我從家鄉(xiāng)來到林甸工作已經(jīng)十七年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正是想家的時候。我想家中的父親身體可好,我想院門前的柳樹是否已經(jīng)發(fā)芽……家中的點點滴滴都成了我最濃重的牽掛,夜不成眠時,我就在心里默念王慧敏的《想家的心情》(課件展示詩歌,師配樂誦讀)
異鄉(xiāng)的天空/我是斷線的風箏/異鄉(xiāng)的水面 /我是無根的浮萍/異鄉(xiāng)的夜晚/月亮很瘦/如何也裝不下/想家的心情/異鄉(xiāng)的人群中/家是一團火/異鄉(xiāng)的路上/家是一盞燈/異鄉(xiāng)的夜晚/家是一個夢/如何也圓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親倚欄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憑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誰都能感受得到/誰也說不清
想家的心情誰也說不清,但想家的時候,我們可以拿起電話問候一聲平安,可以坐上汽車常回家看看??墒前 切┻h離祖國漂泊在外的游子呢?特別是臺灣同胞,因為海峽之隔而親人不得團聚,他們想家的心情才稱得上真正的鄉(xiāng)愁。下面我們就來朗讀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聽一聽他發(fā)自內心的呼喚。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這首詩,畫出重音、停頓,力求讀準讀順,然后說說文章四個詩節(jié)分別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四個詩節(jié)的順序可以調換嗎?(在學生誦讀過程中強調停頓、重音,明確”啊“的變音和疊詞重音卻輕讀的處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了解了詩歌的內容,掌握了詩歌誦讀的語氣、語調、重音和停頓,完成了知識與能力這個教學目標,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明確了——這是一首抒發(fā)不同年齡段的鄉(xiāng)愁詩,是按照時間順序成文的,各詩節(jié)之間的順序不能調換。(板書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第四階段(7-9年級)的閱讀要求中指出: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所以我設計的問題是,討論:我們看黑板上作者的行文思路,作者是按照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xiàn)在行文的,如果我將“后來啊”改成“中年時”,將“而現(xiàn)在”改成“老年后”怎么樣?試讀著看看。
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抒發(fā)自己的個性解讀,明確不能更改的原因“后來啊”有種綿延的哀傷,仿佛凝聚了作者一生的鄉(xiāng)愁。誦讀時語氣要低沉,壓抑,語速要緩慢,音調要延長。黃土的內外是天人永隔,墳墓雖矮卻無家書達意,此時的鄉(xiāng)愁更悲哀,更濃稠?!岸F(xiàn)在”中的“而” 字是轉折關系,文章由鄉(xiāng)愁升至愛國,是全詩的高潮,誦讀時語調要上揚。
教師總結:大家的意思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xiàn)在” 這些變幻了形式出現(xiàn)的時間詞語,一起連綴成了一條變化有致的情感線索,它牽引著讀者去領悟詩人坎坷的一生和復雜的鄉(xiāng)愁。因為語言形式的變化,詩人的情感就呈現(xiàn)出了跌宕之勢,詩人感情的高潮——熱愛祖國,渴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愿望,就被烘托出來了。非常佩服大家很有個性的解讀?,F(xiàn)在,讓我們再次朗誦第三節(jié)和第四節(jié),讀出思鄉(xiāng)情感的跌宕和高潮。(指名生讀后齊讀)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加深文本的解讀,順序不能調換還因為空間的轉換和感情的遞增。(討論時要注意品味與朗讀指導相結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獨特體驗抒發(fā)情感,即興誦讀)
我們再讀文本,感情色彩增進了許多,各詩節(jié)的語氣語調也有了極大的區(qū)別。但我覺得還是少些什么,少些什么呢?我們聽一聽余光中親自誦讀的《鄉(xiāng)愁》,找找其中的差別。學生靜聽、靜思、點評、分析,得出結論:余光中的誦讀情緒更飽滿,聽起來更能感染別人,“矮矮的墳墓”用了顫音,多了一份訣別的凄涼和痛楚,“淺淺的海峽”多了一份恨別的滄桑和無助,多了一份自己的經(jīng)歷。(學生通過品評作者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誦讀,不僅再次強化了節(jié)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而且更深刻地感受了蘊藏在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
那么這份經(jīng)歷是怎樣的?
小組合作,共同歸納梳理課下搜集的關于余光中的資料。
詩人的創(chuàng)作與他的生平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無法對詩歌有透徹的了解。寫作背景一味由老師來介紹,不免造成學生思想上的懶惰和依賴的習慣,我發(fā)動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了解余光中,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他們課外自主閱讀的好習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詩人及其作品的了解。然后,老師可以再根據(jù)學生的了解情況,在課堂上作適當?shù)难a充,應該側重于余詩的特點以及終其一生的鄉(xiāng)愁情結。
余光中把幾十年的情感沉淀下來,在十幾行短詩的創(chuàng)作之中瞬間爆發(fā)。他許多作品都習慣于將說不清道不盡的細膩感情濃縮在幾個簡單的意象中,這種高度的凝練和抽象在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中尤為明顯。那么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意象?你能具體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嗎?(小組分工合作:一組:第一詩節(jié)、二組:第二詩節(jié)、三組:第三詩節(jié)、四組:第四詩節(jié),老師也參與到活動中來)
特別說明的是:以下各組情況都是當堂生成的,“例如”是為了方便各位評委老師了解課堂情況,是根據(jù)自己的課堂講解后生成的
例如:第一詩節(jié):乍暖還寒時,一盞昏黃的油燈下,一個身材瘦弱的書生正在寫信,信寫好了,他又讀了很多遍,有淚花滴下,濺在桌上,綻成一朵花。想起母親,他向窗外望去,凝視的雙眸寫滿憧憬和牽掛。
第二詩節(jié):一個秋天的早晨,一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手拿一張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擠到輪船上。他的妻子站在碼頭上,手中揮舞著潔白的手絹,依依不舍的目光就象悠悠的流水,脈脈的晨輝……
第三詩節(jié):“我”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快步跑向自己家的祖屋,興奮地推開房門,可是一切卻都空蕩蕩的,再也看不到母親忙碌的身影,再也聽不到母親慈愛的叮嚀,再也不能享受到母親溫柔的撫摩,母親用過的茶碗還在,母親拄過的拐杖還在,母親坐過的搖椅還兀自在風中搖動,但母親卻永遠地去了,“我”跪倒在母親的墳前,失聲痛哭......
第四個詩節(jié):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站在高高的山頂上,隔著淺淺的海峽,眺望著大陸的方向,心底在一遍遍地呼喚:“祖國,母親,我要回來!”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傳說狐貍死的時候總是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動物尚能如此,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又怎能忍受這種痛苦的折磨呢!每當老師讀到第四個詩節(jié)時,我的腦海里就會涌現(xiàn)出國民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畫像。(課件出示于右任晚年圖片)于右任先生1949年離開大陸前往臺灣,而當時他的妻子和長女卻留在了陜西的咸陽。于右任先生到了晚年,特別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兒。他常常登上臺灣的高山之巔眺望大陸,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任淚水肆意地流淌。但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卻鑄成他永遠的遺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寫下一首哀詩——《望大陸》(課件出示,教師飽含深情地朗誦):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p>
“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fā),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蓖瑢W們,鄉(xiāng)愁是余光中一個人的獨特感受嗎?“不是”“鄉(xiāng)愁是所有臺灣人共同的心聲。那么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詩,共同企盼海峽兩岸早日統(tǒng)一!”
我要求學生想象當時的畫面,這不僅是對文本的領悟,更重要的是在假想和想象的過程中,學生加進自己的情感體驗,把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遷移成自己的感受,完成教學目標2,突破教學重點。
在這首詩中,詩人借助于四個意象抒發(fā)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思念母親,鄉(xiāng)愁可人;夫愛妻戀,鄉(xiāng)愁動人;祭母奠土,鄉(xiāng)愁感人;愁系祖國,著筆驚人!如此動人的鄉(xiāng)愁曲,應該背下來。不要死記硬背,看有沒有好的方法幫助我們快速背誦?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討論討論。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出“這首詩四個詩節(jié)都很整齊,字數(shù)相等,句式一樣,只是個別詞語不同?!薄懊抗?jié)詩的開頭都有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其中‘鄉(xiāng)愁是——’與 ‘在這頭......在那(里)頭’四次重復?!薄懊總€意象前面的修飾語雖不一樣,但都是疊詞,分別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還有‘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量詞的使用位置相同”“每節(jié)詩都借助了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此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歸納本詩結構特點的過程,也是強化教學難點.為后文推薦理由尋找切入點。
《鄉(xiāng)愁》選擇了四個獨特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四個意象不僅含蓄深刻,富有美感,而且與作者的經(jīng)歷緊緊相連,富有時代與歷史氣息,是詩人對鄉(xiāng)愁的獨特感受。那么同學們,如果讓你們向朋友推薦這首詩,你打算怎么寫推薦的理由?學生思考后發(fā)言。(強調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富有個性)
例如:我推薦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我推薦的理由是:它將抽象的鄉(xiāng)愁化為具體的意象,感染力很強。鄉(xiāng)愁本身是難以表現(xiàn)的情緒,詩人從廣遠的空間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個意象,借助他們把鄉(xiāng)愁表現(xiàn)得深刻感人。
我推薦的理由是:《鄉(xiāng)愁》中的四個意象典型而貼切,雖然簡單卻自有搖曳的韻致,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例如“郵票”讓人聯(lián)想到寄信、寫信,聯(lián)想到信上傾訴的思念,聯(lián)想到孩子想家的心情,聯(lián)想到母親凝眸的.眼睛,聯(lián)想到寂靜的深夜,一輪明月下,母子天各一方的思念。
我推薦的理由是:《鄉(xiāng)愁》形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這首詩四個詩節(jié)都很整齊,字數(shù)相等,句式一樣,只是個別詞語不同,結構均衡勻稱,每節(jié)詩的開頭都有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其中“鄉(xiāng)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四次重復,形成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
同學們的推薦理由中包含了你們自己對這首詩的獨特評價,讀文章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還要了解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要善于獨立思考,有不拘于前說的精神。鄉(xiāng)愁是一生的文化,老師相信,隨著你們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你們對《鄉(xiāng)愁》這首詩還會有更深刻的領悟和認知,因為好詩是不倦讀的。最后讓我們在羅大佑的《鄉(xiāng)愁四韻》中,再次領悟感受一下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吧!讓我們在心中默默地期盼,臺灣早日回到母親的回報,千千萬萬個臺灣人民不再飽受思鄉(xiāng)之苦。
教師的總結是對本課教學重點的再次強調,同時也教會了學生讀書的方法,為今后孩子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多l(xiāng)愁四韻》的播放,渲染濃濃的愁緒,與課堂開頭相呼應,使這首文質兼美的詩歌深深地雋刻在學生們的心理。
1、搜集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詩歌(古詩與現(xiàn)代詩均可),按照意象進行分類
2、比較閱讀席慕容的《鄉(xiāng)愁》,從思想內容、結構形式、寫作手法等方面,找其共同點,辨其不同點,品其表達效果。(從主旨、意象、意境等方面把握。)
3、嘗試著寫一首“鄉(xiāng)愁詩”的評論文。
鄉(xiāng)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詩篇,《鄉(xiāng)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tǒng)的中國詩人,他的鄉(xiāng)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tǒng),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xiāng)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xiāng)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多l(xiāng)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jīng)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xiāng)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庇腥绨俅ū枷驏|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jīng)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v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xiàn)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xiāng)愁》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的鄉(xiāng)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xiāng)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xiāng)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xiàn),那將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多l(xiāng)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fā)讀者多方面的聯(lián)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xiāng)愁》以時間的發(fā)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靶r候”、“長大后”、“后來呵”、“而現(xiàn)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jié)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后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
《鄉(xiāng)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xiàn)為結構美,一表現(xiàn)為音樂美?!多l(xiāng)愁》在結構上呈現(xiàn)出寓變化于傳統(tǒng)的美。統(tǒng)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tǒng)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多l(xiāng)愁》共四節(jié)。每節(jié)四行,節(jié)與節(jié)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jié),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xiāng)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xiàn)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xiāng)愁是——”與“在這頭…… 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shù)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鄉(xiāng)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
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白楊禮贊》教案設計7。
2、理解本文的抒情線索,學習散文狀物抒情的寫法。
3、學習共產黨所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和革命品質。
4、理解直抒胸臆的語言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直抒胸臆的語言特點。
難點:理解本文的抒情線索,了解本文由景及樹、由樹及人的思路。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激趣:你最喜歡哪一種樹木呢?(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尤其要講清喜歡的原因)
你喜歡這一種樹,能不能寫一篇文章表達你對它的喜愛或贊美之情呢?偉大的文學家茅盾先生喜歡白楊樹,歌頌白楊樹,贊美白楊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茅盾先生寫作的《白楊禮贊》這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1、教師范讀全文。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畫記難字難詞,并標明自然段的序號。
2、掌握有關寫作背景和文學常識。
要求學生迅速閱讀課文注釋①,了解寫作背景。然后教師補充:
茅盾,小說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xiāng)。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集《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3、解決生字詞,疏通閱讀障礙。
大氈子開墾外殼錘煉主宰倦怠
潛滋暗長旁逸斜出婆娑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懨懨欲睡暈圈虬枝楠木秀頎
4、默讀全文,用筆劃出作者直接對白楊樹進行“禮贊”的語句,同時思考作者寫美白楊樹的原因,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白楊禮贊》教案設計7》。
①指名學生讀出直接贊美白楊樹的語句。
明確: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p>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p>
“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②作者為什么要反復贊美白楊樹呢?用課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確:“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三、再讀課文,了解本文的結構層次。
激趣:本文題為“白楊禮贊”,但不是幾句空洞的贊美之詞,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是通過幾幅優(yōu)美的圖畫展現(xiàn)的。請再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共勾勒、描繪了哪幾幅圖畫?
學生讀后交流。
明確:
全文共勾勒、描繪了四幅圖,每一幅都有詩情畫意在其中。(見以下板書)
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高原風景圖
“雄壯”“偉大”“單調”
傲然地聳立
白楊遠景圖
“驚奇”
力爭上游
白楊特寫圖
決不是平凡的樹
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白楊聯(lián)想圖
北方的農民、抗日軍民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段。
2、討論:作者對白楊樹進行贊美,為什么要從寫黃土高原寫起?
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以黃土高原“雄壯”“偉大”的背景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第一題的2、3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品讀課文。
1、白楊樹外形的總特征是什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來突出白楊樹的總特征的?
明確:作者描繪白楊樹的總特征是:力爭上游,倔強挺立。
作者從干、枝、葉、皮等四個方面來刻畫白楊樹的外形的。
齊讀課文第五段。
2、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語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的?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第7、8段,四人一組展開討論,積極質疑,以加深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作者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將白楊樹和其他的樹種進行對比。指出白楊樹不是“樹中的好女子”,卻是“樹中的偉丈夫”。作者列舉了七個褒義詞熱情地贊揚了白楊樹的品格、氣質:“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實際上這正是抗日軍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藝術寫照。這種把“樹”和“人”緊密聯(lián)系起來,由此及彼,就是借物詠人的寫法。
注意,在文章的第7段,完成了由“樹”→“人”的轉化,第8段則直接把“白楊樹”與“北方農民”兩個相似的地方突出來,此外又用兩個“象征”,畫龍點睛地點明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學生朗讀第7段,思考
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梢?,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赌咎m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jīng)》《楚詞》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赌咎m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jié):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 英雄氣概 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 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3、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zhàn)場上拼殺是愛國。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樣來體現(xiàn)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附板書: 木 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 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并當堂背誦。
2、進行片斷寫作訓練,提高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進一步理解木蘭形象。
3、培養(yǎng)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文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上節(jié)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容。
2、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愿、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二、品味語言
1、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例舉: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確:a渲染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b戰(zhàn)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介紹對偶、夸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從而表現(xiàn)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zhàn)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xiàn)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xiàn)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并當堂交流。
三、體驗反思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四、探究發(fā)現(xiàn)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么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唧唧”聲有三種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②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xiàn)在在西南地區(qū)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盃敗币沧鳌耙?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征,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墒窃谶@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潜蔽簼h化的結果)
④木蘭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木蘭的還鄉(xiāng),決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么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里,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為妲己
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歷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⑤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五、布置作業(yè)
1、描寫家人團聚場面,字數(shù)300字。
2、預習《最后一課》
教案設計 篇5
單元概述:
聽賞《尋找春天》和《杜鵑圓舞曲》,以聲尋春;學唱《請你唱個歌吧》、《春曉》與《藤兒長長牽著瓜》,以聲現(xiàn)春。律動“請你唱個歌吧”、“森林音樂會”和“歌詞創(chuàng)編”是綜合性創(chuàng)造活動,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贊美春天、打扮春天。其中“森林音樂會”是本單元創(chuàng)造活動的“重頭戲”,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聽覺積累,用音樂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既活躍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fā)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積極情感?!安杉c分享”則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和更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
單元主題目標:
1、能結合自己的體驗在生活中尋找春天,在音樂活動中抒發(fā)自己對春天的喜愛。
2、聆聽本單元的歌曲,感受音樂的歡樂情緒和所表現(xiàn)的春天之美,并能用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
3、能根據(jù)歌曲表情和演唱形式的提示整齊地歌唱,感受不同節(jié)拍的韻律特點,并作出表情和體態(tài)反應。背唱《請你唱個歌吧》。
4、在“我的創(chuàng)造”中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嘗試進行多層次的聲音配合,感受豐富的音響效果,表現(xiàn)出較好的節(jié)奏感。在“采集與分享”中能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表演。
課時安排:3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唱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2、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
3、律動《春天來了》
二、教材分析:
1、《請你唱個歌吧》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旋律輕快流暢。歌曲營造了一種人與小鳥親切對話的情境,表達孩子們對杜鵑鳥的喜愛,對春天到來充滿了喜悅之情。2、《杜鵑圓舞曲》是根據(jù)瑞典作曲家約納森創(chuàng)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配器的管弦樂曲。樂曲采用三拍子圓舞曲體裁,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由于曲調優(yōu)美,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深受人們喜愛。
三、學情分析: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讓學生設計符合三拍子強弱規(guī)律的聲勢動作,并在音樂情境中動起來。
四、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用歡快的情緒、輕松而富于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2、通過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讓學生感受3/4拍的節(jié)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點,引導學生聽辨出《杜鵑圓舞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緒和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并能用不同的動作加以表現(xiàn)。
3、通過律動《春天來了》,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春天。
五、教學重點:
1、正確演唱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2、感受樂曲《杜鵑圓舞曲》三拍子的特點,引導學生聽辨樂曲、感受樂曲、表現(xiàn)樂曲。
3、感受樂曲《杜鵑圓舞曲》不同的情緒以及舞曲輕快活潑的特點。
六、教學難點:
1、認識并掌握頓音記號的作用與唱法。
七、教學準備:鋼琴、cd、打擊樂器若干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組織
二、趣味律動
1、猜謎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猜個謎語:“三人同日見,百花齊爭艷——打一字”(春), 春天來了,小草悄悄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到處都是,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哪些變化呀?(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的方式導入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從這么多地方都看到春天到了我們的身邊,春天終于到了我們的身邊,我們脫去了厚重的棉衣,讓我們在明媚的陽光下活動活動,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
教案設計 篇6
教師談話: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個單韻母,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拼音的四聲,先請同學們讀卡片,看誰讀的準。
一、復習三個單韻母,要求讀準音
a o e
二、學習拼音的四聲
(一)學習a的四聲
講:a有四個聲調,這四個聲調,用音調符號來表示寫在字母的上頭。
板書:1234
講:按照順序把它們叫作: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讀作:1234。
(教師邊講邊用手勢來幫助學生掌握高、低、升、降的變化,手勢是用右手按照聲調符號的寫法,做夸大動作。注意:教師要面向黑板,與學生一致。)
讀:1、按順序教師范讀,速度要慢。
2、按順序學生學讀,音要準確。
3、按順序指名讀,檢查學生讀準確。
(這四個音中,二聲與三聲是難點,發(fā)現(xiàn)問題要給予糾正。)
同學們?yōu)榱俗x準四聲,我們來學一首兒歌:
一聲平,二聲揚,三聲一拐彎,四聲往下降1234。4、打亂順序練習讀。
(對讀不準的小朋友,教師要耐心啟發(fā)幫助,方法可采用動作提示或口形提示。)
(二)學習o的四個聲調(方法基本同上)
講:o和a一樣,也有四個聲調。
問:誰能像讀a的四聲那樣,試著讀o的四聲?
練習讀:從有序到無序地讀,從齊讀到個人讀。注意讀準二聲與三聲。
課中休息:(可以根據(jù)講課內容自編,如兒歌、聽音樂拍手、舞蹈等)。
(三)學習e的四個聲調
教師板書:1234
學生練讀:從有序到無序,從齊讀到個人讀。
三、鞏固練習:
1、讀卡片:(要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讀的練習,特別是帶調單韻母的二聲和三聲要反復練,每個同學都必須讀準)。
2、抄寫帶調韻母,調號寫在上格。
3、練習書寫。
板書設計:
《aoe》教案評析
在aoe的教學中教師是借助形象讓學生記憶拼音形狀的,這是漢語拼音單韻母教學的起始課。此教案顯示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圖入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做什么?學生回答醫(yī)生給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發(fā)出的聲音就是字母“a”的音。張大嘴發(fā)“a”要響亮。這樣初入學的兒童易于接受,知識給的很自然,重點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
2、重視起始教學,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書寫的指導,為學生寫好字打下基礎。
3、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采用了多種方式記憶字形。如順口溜記憶,用動作表演記憶,使學習富于情趣,讓學生愉快學習。
4、漢語拼音教學,注重先擺口形再發(fā)音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皁”的發(fā)音是難點,教師強調先擺口形再發(fā)音,舌頭不動,發(fā)音才準。練習四聲重點放在二聲、三聲采用跳讀法。
《a o e》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o、e的四個聲調。
教學重點
a、o、e的音、形教學。
教學難點
掌握o的發(fā)音,學會a、o、e的四聲。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流程
動態(tài)修改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不認識的字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漢語拼音,因為學會了漢語拼音,你們自己就可以讀帶有拼音的故事書,而且還能學會很多的漢字。
我們先來學習三個單韻母,齊說“單韻母”。
二、 學習a、o、e三個單韻母的發(fā)音
1.教學單韻母a
(l)演示課件,問:它們在干什么?(小姐姐在練嗓子,小姐姐張大了嘴巴發(fā)出a的音)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單韻母a,它就念a,發(fā)音時嘴巴要張大,讀音要拉長些。
教師示范發(fā)音,學生練習發(fā)音。
指名讀,齊讀a。
(2)認識四聲,掌握a的四個聲調
“a”是單韻母,出示四聲卡片,ˉ、ˊ、ˇ、ˋ,這些就是四聲符號。
我們先給a戴上一聲的帽子,讀1(板書:1)范讀,指名讀,一聲要讀得很平,記
?。阂宦暺?。
(出示二聲符號)這是二聲,把它戴在a上,讀2(板書:2)范讀,指名選,二聲要
往上揚,記?。憾晸P。
(出示三聲符號)這是三聲符號,戴在a上后,a要讀成3(板書:3)范讀,指名
讀,三聲發(fā)音時要拐旁,叫“三聲拐彎”,再指名讀,齊讀。
(出示四聲符號)這是四聲符號,a戴上它后就讀4(板書:4)范讀,指名讀,發(fā)四
聲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聲降”,指名讀,齊讀。
復習聲調規(guī)律,齊背兒歌:一聲平、二聲楊、三聲拐彎、四聲降。
2.教學單韻母o
(l)看圖,指明說圖意。
(公雞在打鳴,喔喔地叫),我們要學的第二個單韻母和公雞打鳴時發(fā)出的“喔喔”聲很像。
(出示單韻母o的卡片)指導發(fā)音:嘴唇要攏圓,范讀,齊讀,指名讀。
(2)掌握o的四聲
依次出示o的四聲,分別問:這是幾聲?怎樣讀,練習發(fā)音。
3.教學單韻母e
(1)看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鵝”的音讀平了就是e的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三個單韻母,指名讀,齊讀。
(2)在學習a、o四聲的基礎上自學e的四聲。
分小組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三、鞏固練習
出示a、o、e的卡片,復習發(fā)音。依次讀,打亂順序讀。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漢語拼音的第一課,認識了三個單韻母a、o、e并且掌握了它們的四聲。
作業(yè)設計:
練讀拼音。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拼音,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抽象、死板地給學生講,什么是四聲,學生很難理解,就算老師反復示范四聲的朗讀,效果也不會很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覺得小汽車的圖畫生動形象,對四聲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對學生有很大的啟發(fā)。特別從兩個方面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一方面是開車的四個過程,像四聲的形狀,我用簡筆畫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學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聲記住,同時,我邊講還邊讓學生比劃四個過程(四聲),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掌握了四聲的寫法。另一方面,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和學生借用了一起開車上江郎山的假設,目的也是為了滲透四聲的發(fā)音方法。所以,我試著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讀四聲。
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誦讀的習慣,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用心領悟課文內容,養(yǎng)成積累語匯的習慣。
3、提高學生欣賞品位,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引導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感悟美、品位美、嘗到樂趣。
1、同學們,五一假期馬上要到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旅游),老師給你推薦一個旅游勝地富春江,那兒可是一個很美的地方,我從網(wǎng)上收集了好多圖片,想先一曙為快嗎?
多媒體展示圖片,學生欣賞。
2、欣賞完后,請學生談感受。
3、師:宋代作家吳均他也曾一游富春江的,并為之陶醉,想知道吳均有何感受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品讀這篇曾在文壇上獨樹一幟的寫景小品文《與朱元思書》。
二、初讀,整體感悟。
1、齊讀文題,指名釋題(多媒體出示)。
2、你覺得慶該怎樣學這篇文言文?
學生討論交流,再指名回答。
3、生自讀課文,給10分鐘時間→找出不懂的地方。
①字的讀音。
②實詞、虛詞的意思。
③句子的翻譯。
5、指名有感情地讀,生點評。
6、師范讀,生再次欣賞畫面。
三、細讀,品悟文章美。
1、你覺得富春江美嗎?美在哪里?
2、再次品讀,找出表現(xiàn)富春江美的句子。
3、學生發(fā)言,談感受。
4、師小結:富春江的確美,美在它的碧波蕩漾,美在它的魚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樹群山,美在它的鳥鳴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發(fā)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嗎?
5、你怎樣理解這個句子呢?談感受?
師:這山這水,多誘人啊,讓人忘記一切煩惱,一切世俗,讓人的心變得寧靜透明,讀到這句,讓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2、學生欣賞短片,屏幕顯示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有關于季節(jié)的,有關于動物的,有關于運動的,有關于親情的讓學生欣賞,欣賞完后讓學生就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感悟寫一句關于美的格言,寫一首小詩即興發(fā)言。
五、小結:同學們,我們人類對美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美,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美,那么就請大家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更要去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美,這樣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更加美好!
最新教案:科學教案設計(1150字)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們學到一些知識,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教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提前準備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教案:科學教案設計(1150字)”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科學教案設計【篇一】
設計意圖:
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是想通過分水果來達到我想要的目的,因為水果是我們幼兒比較熟悉,也是比較常見的,運用幼兒所熟悉的物體進行活動的話,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所以,我通過了對水果進行分合,而讓幼兒得到6的分法是有很多種的,通過自己的操作,來得到想要的答案。
目標:
1、 探究6分多種分法
2、 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準備:小鴨子和小猴子布偶;水果圖片
過程:
一、 情景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里來了兩個新的小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出示布偶
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小鴨子,很高興認識你們
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猴子,我也很高興認識你們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兩個新客人嗎?
二、 分水果
師:這兩個客人來我們這做客,還帶來了好吃的水果,我們看看他們分別帶了什么?
出示水果圖片
師:(學小鴨子的說話)小朋友們,我?guī)Я肆鶄€橘子
(學小猴子的說話)小朋友們,我也給你們帶了六個水果,你們猜猜看,我?guī)Я耸裁此??。對,是我最愛吃的桃子?/p>
小鴨子:我有六只橘子,我想分小猴子一個,你們想想看我還有幾個呀?
小猴子:那我也給小鴨子桃子吃哦,我比較大方給它三個吧,小朋友,我還有多少個呀?
幼兒回答,師給以鼓勵
在幼兒懂得較為簡單的分法之后,加強難度
師:如果小鴨子和小猴子把水果合在一起,但又想分兩份,每個人一份,每份里面都要有六個水果,而且橘子和桃子都要有,你覺得應該怎么分?你能不能幫助他們分一分?看看有幾種分法。請你把分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師:你是怎么分的?
師:你把幾個橘子幾個桃子放在一起,是六個水果呢?你是怎么記錄的?(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展示分合式)
師:你們還有其他方法幫助小鴨子和小猴子嗎?
幼兒說其他分法,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展示結果
師:請你們想想并紛紛,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讓這些水果分得有快有不會落下。
幼兒操作,師引導幼兒按遞增與遞減的方法操作并記錄
請各別幼兒給出自己操作的結果,其他幼兒進行核對與糾正
三、 游戲抓球
師出示兩個盒子,分別放入紅球6個,黃球6個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玩一個“抓球”的游戲。我這又兩個盒子,老師呀,分別放了6個紅球和6個黃球,老師隨便在一個盒子里抓球,請小朋友告訴老是,在另一個盒子老師要抓幾只球哦。
師幼共同游戲
請兩個幼兒上來,一個抓球,另一個答出并抓出球,與前一個幼兒的球數(shù)加起來為6。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中,擺放不同的水果圖片,幼兒自己在活動區(qū)進行操作,感知6的分法,師適時給予指導。
科學教案設計【篇二】
設計思路:
夏天來了,天氣漸漸炎熱,防暑成了我們口中的熱門話題。孩子們對于夏季的各種防暑辦法也有一些經(jīng)驗的積累,因此設計本次活動,一方面是對他們經(jīng)驗的整理,同時也是對這一大主題經(jīng)驗的總結和梳理。
整個活動以游戲競賽的形式開展,為了感受競賽的激烈性,讓孩子們會說,有“法”可說、敢說,因此前期的信息收集工作必不可少。在這樣有準備的前提下,游戲就顯得踴躍了。第二部分通過將各種方法的分類,感受不同方法運用的不同場合和作用,感知方法的不同用途;第三環(huán)節(jié)通過動物防暑的了解,知道更多自身防暑的辦法,進行方法的拓展。
活動目標:
1. 樂意分享關于“夏天防暑”的各種辦法。
2.知道各種不同的扇子,感受扇子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黑板、扇子、手工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分享和交流不同的防暑辦法
1、幼兒分成兩組,輪流說出防暑的辦法,不能重復。
2、說對一個,就得一顆五角星。師在旁邊做好相應的記錄。
3、統(tǒng)計一共有多少種防暑的辦法。
二、分類——感知不同方法的不同作用
1、太陽很厲害,你在外面,可以用哪些辦法來防暑?除了這些,還有其他辦法嗎?
2、好熱的天,你在家里,可以用哪些辦法來防暑?還有嗎?
3、小結:并將新的方法一起記錄到黑板上。
三、拓展——感受和了解動物防暑的不同辦法
1、幼兒討論動物避暑的辦法。
2、你們知道的可真多,我這也有一些小動物避暑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好嗎?
小狗:伸舌頭排汗
孔雀:開屏降溫
松鼠:豎起尾巴,把尾巴當太陽傘
大象:耳朵是“空調器”,鼻子能噴水,洗澡降溫
蝸牛:夏眠,縮進殼里睡覺
3、小動物們避暑的方法可真多,我這里還有很多資料,區(qū)域活動時你可以到語言角里去找找看,那外面藏著許多小秘密,我可等著你們來告訴我啊!
科學教案設計【篇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動手實驗,提高幼兒口頭表達能力,感知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的用途。
2、引導幼兒用感官觀察和探索事物,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內裝橡皮筋、海綿、松緊帶、彈簧、尼龍襪等。
活動過程:
1、感知彈性
(1)幼兒動手操作實驗材料,教師指導幼兒動腦玩出各種玩法、啟發(fā)幫助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2)幼兒交流實驗操作的過程及結果。
教師: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操作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動腦筋了,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學習詞語:彈性)這些東西都有彈性,(出示松緊帶)你們看,松緊帶一拉就會變得比原來長,手一松又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因為它有彈性。還有尼龍祙,彈簧都有彈性。
2、擴展生活經(jīng)驗進行講述。
找找看,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3、了解用途
(1)我們找了那么多有彈性的物品,那你們知不知道這些彈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教師:(出示彈簧)這是彈簧,它是用鐵絲做的,一圈圈的,彈簧的用處可大了,做成沙發(fā),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裝在圓珠筆里(出示圓珠筆)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彈簧做成拉力器,鍛煉身體可好了。
(出示電話)電話上裝上彈簧使用時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緊帶也有彈性,這樣穿脫衣服可方便了。
活動延伸:
1、請幼兒課后去玩海棉墊,進一步感知彈性物品的作用。
2、在區(qū)角活動中安排活動感知彈性。
科學教案設計【篇四】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動物夠月亮的畫面中,討論并發(fā)現(xiàn)疊高時保持平衡的方法。
2.與同伴一起嘗試疊高,從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月亮的味道》繪本和各種疊高的PPT。
2.短的薯片罐、小旺仔牛奶瓶、青春寶藥瓶、長短粗細不一的積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紙板(每組5個且大小不一)
活動過程:
一、 交代名稱,引發(fā)好奇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出示PPT),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對了,是《月亮的味道》。那請你來猜猜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
2. (過渡句)有一群動物也想嘗嘗月亮的味道,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去夠月亮?有沒有夠到?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個故事吧!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1.欣賞故事
2.動物們真開心,都品嘗到了月亮。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得成功呢?出示最后一張圖片。(合作、方法)
(1)他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夠月亮的呢?
第一種:幼兒:用了疊羅漢的方法
教師:疊羅漢的方法是怎么樣的?
第二種:幼兒:用了搭積木的方法
教師:是的,小動物們就像搭積木一樣一個一個往上疊的。
那他們在疊羅漢(搭積木)的時候有什么秘密呢?是的,小動物們是從大到小一個一個往上疊的。(他們疊高時大小順序是怎樣的?)
(2)為什么要從大到小這樣疊上去?對啊,從大到小疊上去是為了更穩(wěn)固,疊的更高一些。
(3)他們疊高時站的方向又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他們要朝不同的方向站?其實這樣站也是為了保持平衡、站得更穩(wěn)固一些。
(4)他們是一個動物去堅持夠月亮的嗎?(引出合作)
3.教師小結:動物們互相合作,慢慢地往上疊,他們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們不怕失敗、齊心協(xié)力用疊高的方法終于夠到了月亮。你們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學一學小動物的方法來疊高呢?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讓你們也來嘗試一下疊高。(介紹材料)我們也來學一學小動物的合作,學一學小動物的堅持,學一學小動物疊高的方法來疊高吧。
(2)接下來,我請小朋友椅子不動,人輕輕地走到后面,四個人一組合作著進行疊高。(幼兒分組合作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集中展示交流。我發(fā)現(xiàn)了四組小朋友都很棒,都成功了,那現(xiàn)在請你們來介紹一下,你們組是怎么疊高的?(請小朋友到桌子旁邊介紹)
(4)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點評。
第一種:按從大到小疊高
回應:你們真棒,學習了小動物們從大到小的方法往上疊的,疊得真高。
第二種:積木橫著疊
回應:你們很棒,疊得很高,那我們來看看怎么樣可以疊得更高一些呢?(引出積木可以豎著疊)
第三種:一條腿疊上去的現(xiàn)象
回應:教師:你們疊得真高,那能不能再往上疊呢?
幼兒:不能,會倒掉
教師:怎么樣疊會使它不倒掉,疊得更高?(幾條腿站立會更穩(wěn)固?引出多條腿站立會更穩(wěn)固一些)所以如果底下的腿多一些就會更穩(wěn)固,疊的更高。
(5)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都很棒,學習了小動物們的互相合作,并學習了他們從大到小往上疊的方法進行了疊高。剛才有些組里疊的并不是很高,那我們怎樣才能疊得更高更穩(wěn)固呢?除了從大到小的方法以外,還能用什么不同的方法來疊高呢?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紙板,請你們一起合作著到原來的位置上,再去試試吧!
2.第二次探索。
(1)幼兒分組再進行第二次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老師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運用了各種方法疊得更高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4)你們是怎么疊高的?(重點介紹與眾不同的方法)
第一種:大小不一的疊起來
回應:教師:你們真有想法,但為什么他們把小的瓶子放下面照樣能疊的很高呢?
幼兒:因為下面的小瓶多一些,所以穩(wěn)固
教師:真聰明,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什么原因呢?如果中間不放一塊紙板還能不能疊得這么高?(引出紙板的作用)所以,紙板也幫了你們一個很大的忙,它能幫你們分散力,保持了平衡,從而使物體疊的更高。
第二種:紙板都疊在一起的情況
回應:你們疊的很穩(wěn)固,那能不能使它疊得更高呢?(引到紙板)我們剛剛說過,紙板能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所以如果疊得時候將紙板分散開來,放在瓶罐之間或許會疊得更高。
(5)教師小結: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疊高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除了按從大到小的方法,還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去疊高,只要能保持平衡,都能疊的很高、很穩(wěn)固,都能獲得成功。
四、延伸活動
1.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疊高,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2.請幼兒欣賞各種疊高的PPT,進一步感知其中蘊含著的有關疊高平衡的奧秘。
3.回去以后,我們可以嘗試一下用各種各樣疊高的方法進行疊高游戲。
設計教案10篇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也是離不開老師提前備好教案課件,大家可以開始寫自己課堂教案課件了。教案是完整課堂教學的支柱,優(yōu)質教案課件是怎么寫成的?“設計教案”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準備的一些與您需要相關的內容,感謝您訪問我們的網(wǎng)頁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新的世界!
設計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討論,相互啟發(fā)擴大經(jīng)驗范圍,了解這些用品的實用性、功能性。在欣賞、對話、交流中,讓學生由最初對設計的表象描述,自主進入到與設計內在表現(xiàn)語言的對話,在探究中懂得設計藝術需要創(chuàng)意,而創(chuàng)意的形成需要想象。
情感性的體驗,不僅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教學的創(chuàng)造目標的實現(xiàn),而且更有利于《美術課程標準》“情感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了解到身邊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設計的世界,認識設計的基本知識,即造型、色彩、材質、功能等。
過程與方法:能夠對作品從以上幾個知識點綜合運用過去學習的美術知識(冷暖色、對比、協(xié)調等)進行描述,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美妙的多彩世界來自人們精心的設計,優(yōu)秀的設計會使世界變得更美麗、更精彩,只有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才能體會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樂趣,才會有好的設計。每個人都應該有意識的去設計身邊的物品,只有善于觀察、思考、想象才會有好的設計。
教學重點:
1、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身邊充滿了設計”。
色彩、材質、功能上描述并以個人的觀點描述。
3、能將本課所學的設計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設計意識,能將實用功能與造型色彩有意識的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21世紀什么最金貴?——人才
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jié)培養(yǎng)設計師的課。——身邊的設計
二、新授
1.你知道什么是設計嗎?你知道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設計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簡單地說: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chuàng)作行為,滿足人們的生活、生理需求以及審美需要。
合理化、科學化與藝術化。所以說好的設計始終是在引導和改變生活。
3.了解設計的目的
我們已經(jīng)知道: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chuàng)作行為,滿足人們的生活、生理需求以及審美需要.如果你是設計師那你認為設計的目的是什么?它又是怎樣滿足人們的需要的。(寫在問卷紙上)
將學生的答案貼在黑板上歸納:實用、造型新穎、外觀美觀……
實用是最基本的,但一個好的設計可以滿足人們的多個要求。
分析:燈、垃圾桶、書包、椅子(兩層圖片,第二層是對比,)
基礎設計能滿足人們實用的需要,優(yōu)秀的設計能滿足人們的多個不同的需要。
4.拿出自己帶來的沒有設計感的物品
介紹給同學,分析說出它的設計目的。
設計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簡便、合理、科學與藝術
5.再來看幾張圖片
發(fā)型設計、概念汽車
杰出的設計是能夠體現(xiàn)出設計師獨特的設計靈感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
6.山寨設計剽竊別人的設計,沒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
三、布置作業(yè)
今天課上在每一位同學的心里都已經(jīng)扎下了一顆設計的種子,回去后可以繼續(xù)培育澆灌它,讓它生根發(fā)芽。
用今天學到的設計理念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練習
設計教案(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教學步驟】一、引入新課1.出示課文插圖。一年有四季,它們是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學生看圖說圖。
【評析】利用插圖把學生帶入詩文描繪的境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激發(fā)學生觀察和說話的興趣。
二、學文識字
1.導入。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有一首兒歌寫了這些季節(jié)特有的美景。(揭題)
2.提示方法。在讀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字不認識了,那該怎么辦呀?(學生自由讀書。教師巡視了解讀書情況)
3.范讀:要求一邊聽教師讀,一邊找出說話的是誰,用“_”標出來。
【評析】對一年級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必要的。提示學生借助拼音幫助識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低段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教師的范讀很重要;找一找,劃一劃的動筆動腦活動巧妙地讓學生從耳聽、眼看、腦思、手畫中全方位感知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節(jié)特征。
4.學生匯報。(感情朗讀兒歌)
5.學習生字。①尖尖的草芽想跟我們交朋友了。你能跟這些草芽打個招呼嗎?(學習生字“對”“說”“是”)②圓圓的荷葉夸你們太棒了,她也送來了生字寶寶。快看看我們接到的是誰。(學習生字“葉”“圓”“夏”)③谷穗也趕來了,我們快給他讓座吧。(學習生字“秋”)④頑皮的雪人跑得滿頭大汗,讓我們一起為他擦擦。(學習生字“雪”“肚”“冬”“就”)
【評析】把讀詞悄悄地變了一下身,學生們的朗讀聲可愛極了,原來讀詞語也可以變得有情趣呀。讓學生在“打招呼”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讀準了詞語的音,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巧妙地把學習生字融入到情感教育之中,學生接生字寶寶,給谷穗讓座,為小雪人擦汗,讓課堂充滿了人文性。
6.復習鞏固。①快看看,老師把拼音藏起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②咱們來爬樓梯讀,一個詞比一個詞的聲音大些。③咱們再下樓梯讀,一個詞比一個詞的聲音小些。④我們把這些詞語放回課文中,你還能讀好嗎?(讀課文)
【評析】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從讀有拼音的生字再到讀無拼音的生字、上下樓梯讀,最后回歸詩文中讀,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識字經(jīng)歷了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教師把詞卡從低到高粘貼,就像音樂中的音階一樣,讓學生視覺上有個新鮮感,模仿唱音階的方法,在變化中享受讀詞的快樂。
三、游戲學句
1.熱身運動。我們來玩游戲好不好?在玩游戲之前得先做個熱身運動。(生讀課文)
2.游戲“排排坐”。①第一關:教師出示一個句子的亂句卡:“我、春天、是”學生排一排,齊讀。②第二關。教師出示三個句子的亂句卡:我、冬天、是、我、我、夏天、秋天、是、就是。學生交流之后派學生代表排一排,齊讀排列好的三句話。
3.游戲“捉迷藏”。①在學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寫有“我”的詞卡:誰是春天?②在學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寫有“秋天”的詞卡:我是什么?③指導觀察以上句子,發(fā)現(xiàn)什么了?(都是“是”字句)④說話練習。你知道哪個季節(jié)里還有什么,能用上“是”字句來表達嗎?
【評析】熱身運動和游戲都是變換形式讓學生讀兒歌,讓學生不知不覺中與文本對話。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就得花樣百出。同時通過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認識“是”字句這種常見的句子結構,接著讓學生說熟悉的季節(jié)中有代表性的事物,用“是”字句來表達,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遣詞造句的語言能力就在這“認”“悟”“用”中悄悄形成了。
四、指導書寫
1.讀兒歌:七月荷葉圓,荷花別樣紅;九月谷穗彎,無花果兒香。(學生跟讀)
2.指導書寫“七”“無”“兒”“九”。①指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前三個字中都有相同的筆畫“豎彎鉤”,引導學生區(qū)別,說出在各字中書寫時有什么不同。②教師示范寫,學生書空。③書寫以上四個字。
3.省略
設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冒號的不同用法。
2.積累詞語,感受祖同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3.自主閱讀成語故事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留心生活,學會寫身邊的事物、活動.
5.自主閱讀短文,積累好詞佳句,激發(fā)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教學準備
教師:寫有帶冒號句子的小黑板。
學生:收集本單元學過的成語。
課時安排: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提示對下文的描述。
2.提示對“特別法令”的理解,引出解釋和說明
二、語海拾貝
1.自由讀每組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2.同桌合作讀,互相指讀。
3.教師抽讀。理解詞語
4.想想:你在讀詞時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選你喜歡的詞語口頭造句。
6.熟讀詞語,積累。
三、點擊成語
1.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下面我們就一起“點擊成語”。
2.自由練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把讀懂的內容講給同桌聽,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閱讀體會。
5.你還知道哪些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6.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搜集與“半途而廢”意思相近的成語。
四、自主閱讀園地
1.自主閱讀短文,說說主要講了什么?
2.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小伙伴討論解決或請老師幫助。
3.勾出你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與小伙伴交流、分享。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好詞佳句。背一背、抄一抄都可以。
5、總結學法。
五、習作百花園
(一)讀懂要求,明確目標
1.朝陽校園的活動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精彩分呈,讓人回味無窮,你還記得哪些活動?為什么?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如何寫一次活動。
2.自讀習作要求。
3.教師引導明確本次習作要求。(出示書上的要求)
(二)擴展視野,讀寫結合
1.引導學生回顧活動的情景,試著從活動中選材。
2.說一說:你準備寫什么?怎么寫?鼓勵用上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
(三)自主表達,學習修改
1.學生自己練習寫作。
2.小組交流習作,互相評議修改。
3.全班交流習作,師生共同評議。老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考慮準備范讀的文章。
4.學生再作修改,謄寫。
六、口語交際:
1、搜集資料,交流信息
A、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環(huán)保信息
B、和同學交流我國的環(huán)?,F(xiàn)狀。
2、教師從《失蹤的森林王國》說起,出示中國的各種環(huán)境問題現(xiàn)狀,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
3、討論,交流。(小組,班級)
4、解決環(huán)境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你來說說自己或別人的環(huán)保故事吧!
5、為班級設計一條環(huán)??谔?,制定環(huán)保公約。
設計教案(篇4)
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手機全面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及學會與他人交流觀點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競答等方式,讓學生從中建構設計應遵循的一般原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生生互動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強對技術設計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對個人、社會、環(huán)境的責任心。
(聯(lián)系的辨證觀。
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主要闡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創(chuàng)新、實用、經(jīng)濟、美觀、道德、技術規(guī)范、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各原則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因變和主次關系。本節(jié)內容是全章的重點。設計的一般原則既是設計的規(guī)范,又是評價的尺度。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理解,能初步形成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產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關系的理解。
(2)初步應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
教學難點:
對設計原則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關系的理解。
教學策略設計:
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將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傮w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合作探究——強化理解——能力展現(xiàn)——總結提升”。本節(jié)安排聯(lián)系的辨證觀。
教學資源準備:
手機的圖片和閱讀資料;
多媒體;
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競賽題,并復印若干份;
教學過程設計:
第1課時:
1、 情景引入,組織學生小組調查
引入:今天我們學習產品設計的一般原則,我們以手機作為代表進行學習……
設計這樣一個情景:某手機開發(fā)單位,已經(jīng)開發(fā)了很多產品(老師展示手機圖片),現(xiàn)在準備開發(fā)設計一款新型手機,在設計開始前準備做一次用戶調查。把學生分為幾個“用戶群體”( 年輕男性用戶,年輕女性用戶,工薪階層,高收入用戶等),請幾位學生作為設計單位的調查人員分別向這些用戶群作調查。
2、小組調查匯總,合作探究
調查之后,他們作歸納介紹,最后由老師(設計主管),總結新型手機的設計要求(原則)。
① 小組調查,一起探究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到手機消費者對手機的要求,請小組長將匯總的調查情況寫道黑板上。
附一個班課堂實錄小組調查情況:
年輕女性:漂亮、好看、使用、體積小、能上網(wǎng)、輻射小
年輕男性:個性、金屬外殼、帶p結實、外殼有金屬質感
工薪階層:經(jīng)濟實用,能打電話就行
高收入用戶:功能多、樣式美觀、顯得高貴有派頭
讓我們換位思考:假設我們都是手機的設計者,我們應該怎么樣才讓我們設計的手機受消費者歡迎呢?就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現(xiàn)在我們將黑板上的各項需求總結一下:
板書)美觀原則
人人都有愛美之心。
美觀原則的多元性。
板書)實用原則
手機的各種功能滿足了人人們的各種需求。舉例。
板書)經(jīng)濟原則
以最低的費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誰都喜歡物美價廉
板書)創(chuàng)新原則
創(chuàng)新是設計的核心。
問:它們之間的差距究竟在哪?是外觀?是造型?
請兩位同學指出他們喜歡的手機。告訴他們若你的手機是水貨,你有什么感受?
板書)五道德原則
需求中的外殼,有金屬的,有彩色塑料的,手機廢棄后好不好處理呢?除了這些原則外,設計還有哪些基本原則需要遵循呢?原則與原則間有什么關系?大家先看一下書。
②教師講授
老師利用多媒體和大屏幕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對學生設計中沒有或難以體現(xiàn)的原則進行補充,對設計應遵循的一般原則進行總結和引伸。
第2課時:
3、搶答練習,強化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理解
過程:
①學生按提前分號的小組就坐;
②分發(fā)知識競賽題,小組長在領到題目后,不能拆開;
③教師發(fā)開始口令,在10分鐘內,小組內合作答題,可以討論;
④知識搶答,教師發(fā)出“第幾題,1,2,3開始”,小組長們舉手搶答,組員準備答題,答對的10分,答錯扣10分;
⑤統(tǒng)計各小組得分情況。
4、學生評價產品
① 閱讀材料“MOTO手機當種子 竟能長出向日葵[圖]”,加以評價。
(強調創(chuàng)新性、可持續(xù)發(fā)展)
② 閱讀材料,加以評價:
在青島啤酒廠包裝車間的屋頂上的五彩旋轉球就是無動力風機,它不使用電不使用煤,完全是無能耗的?!鞍b車間,它長年的溫度是在35度到40度之間,它跟室外的溫度形成的溫度差保證了空氣的對流,產生了這個動力,這種無動力風機既不消耗能源,又提供了散熱的可能性,可謂是兩全其美,這樣既省電又省煤,什么都不用,就用一個熱交換。
(創(chuàng)新原則、經(jīng)濟原則、實用原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
③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以設計的一般原則為標準,對上節(jié)課各組設計制作的“便攜式小凳”予以評價,將知識內化為初步評價產品的能力。請一至二個學生做代表扮演成設計師,對各組作品進行點評。
5、 出示課后練習提綱:
通過網(wǎng)絡或者相關資料收集和調查,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月餅的各種包裝”,寫出一個評價小報告。
6、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課堂討論達成的共識;
強調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的互相關聯(lián)、互相制約、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關系。
教學反思: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構知識,在設計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活動中體驗過程,這樣不僅理解了知識,內化了能力,而且體驗了真實的情感,較好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要求。
2、本節(jié)課以手機為例,學生非常熟悉,感興趣,所以調查起來比較輕松。以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過程和實事作為“話題”展開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在體驗中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產生共鳴,容易將知識內化。給予了學生足夠的空間,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接受律比較高,從而反映這節(jié)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3、搶答練習部分,一開始設計的是學生見到題目就開始搶答,結果有個別學生光等著別人搶答,未積極動腦。上過一節(jié)課后,改為現(xiàn)在這種先發(fā)題目到小組,小組成員合作,10分鐘后搶答的形式。
4、設計本節(jié)內容時,我參考了好幾個教案,但這些教案都設計了1個課時,我認為1課時只能實現(xiàn)知識的構建,不能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通過實際上課,感覺設計為這樣的2課時效果最好。
附:小組競賽題目
請問下列題分別體現(xiàn)什么原則?
3、 在設計中,產品的生產盡可能就地取材,以免增加運輸成本,設計普及型產品時,一般民眾不太需要的功能不必納入,以免產品的價格太高等。 (經(jīng)濟性原則)
農業(yè)機械具有適合平原或山區(qū)使用的性能、特點等,深受山區(qū)及平原的居民喜愛。( 實用原則)
二十二日下午,黃河蘭州段有一市政排水管排放了紅色污水,致使河面近岸局部呈淡玫瑰紅色,水面上有少量油花,廢水在下游五十米處匯入黃河主流。據(jù)介紹,紅色污水排放約三個小時。
經(jīng)調查,蘭州市灘尖子第二供熱站當日因鍋爐補水水箱內拉筋斷裂,在進行焊接的同時,對水箱內的殘留物進行了沖洗,殘留物中有去年采暖期添加的染色劑,沖洗廢水經(jīng)地溝排入小區(qū)化糞池,后經(jīng)市政管網(wǎng)排入黃河。(道德原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請你們思考以下案例,除了書上的七種原則以外,設計還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A研究所接受某空調機生產廠的委托,研究一種可變頻空調的電機控制模板,當時規(guī)定6個月內交貨,每塊價格不超過200元,該研究所在8個月后才完成任務,該控制模板各功能指標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每塊價格190元,但該空調廠家不能接受該項目研究成果,因為當時,已有另一研究所同時研究出功能相同的控制模板,每塊價格為160元。
(時效性原則:必須按照設計任務書規(guī)定的截止日期完成設計,要避免使用產品制造出來后成為過時的東西,在設計開始時其擬定的功能指標可能是先進的,但在設計結束時可能已是過時的了。)
A市電熱水器生產廠發(fā)明了一項高溫預熱式電熱水器,在室內氣溫太低時,啟用時可以先噴出高溫水蒸氣(達將浴室內溫度提高,當室內溫度達到一定溫度(如后則停止噴射高溫水蒸氣,自動轉入正常供熱水洗澡狀態(tài)。該產品開始很受北方寒冷地區(qū)用戶的歡迎,但由于外殼受潮后會帶
設計教案(篇5)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設計;教育個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79-01
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個性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教育的力量就是從教育者的個性這個“活的源泉”中流露出來的。我們平時上課要求都寫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教案。特別是在新課標下,在網(wǎng)絡發(fā)達的今天如何設計好教案做好課前的準備就越發(fā)顯得重要了。教學設計是教學的基礎,設計好了才望上好課,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一般來說,教師在寫教學設計前,應做到“六看”。“六看”指的是看課標、看教材說明,看訓練重點、看預習提示、看教材內容、看課后練習。
1、看課標?!罢n標”是我們教學的依據(jù),也是備課的依據(jù),備課前要鉆研課標看看教材同課標有什么聯(lián)系,該體現(xiàn)什么重點,對所備課文有什么要求。
2、看教材說明。教材說明最能體現(xiàn)課標精神和編者意圖,要通過看教材說明把握所備課文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從而確定教學目標,選擇適應的教學方法。
3、看訓練重點。訓練重點,是集中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它是針對課標和教材體系本身確定的,看訓練重點就在于教學定向,要圍繞訓練重點定目標,選方法。
4、看預習提示。它是對所學課文的輪廓介紹,是備課前對課文內容熟悉的一條捷徑,預習提示中常有對作者簡介,文章背景提示,主要內容的敘述,主題思想的揭示,的建議,值得思索的問題,重點字、詞的理解與把握。
5、看教材內容。這是備課前的一項主要工作,對教材內容不熟悉,不可能運用自如,更無法架輕就熟,要從親身的讀中去感受文章最能體現(xiàn)重難點的地方,去感受文章最美的地方,以此為備課奠定基礎,也才能做到胸有全局。
6、看課后練習。課后練習,是對學生能力訓練的基本要求,教師備課前不但要練習,還要一絲不茍地做練習,通過做,了解訓練點有哪些,這些訓練點分散在課文哪些地方,該通過哪些方式引導學生過手,這樣才能寫出質量高的教學設計來。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嘗試采用“六看”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范例:?如果人類也有尾巴?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教師待尾巴進入課堂。(情景設置法:突出“趣”字,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興趣,為課堂營造輕松活躍、民主的氛圍。)
老師長尾巴了,幫老師想個辦法。(學生發(fā)言)
你們會怎樣對待一個“長尾巴”的老師?(學生繼續(xù)發(fā)言)
大家沒有,唯有老師有,不知同學們想過沒有,如果這節(jié)課每個同學也跟老師一樣冒出一條尾巴,那會是怎樣一個情景?或者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都帶著一條可愛的小尾巴,那又是怎樣的一個情景?
(2)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動物的尾巴。同學們再幫老師一個忙,老師要為“動物世界”一期節(jié)目,節(jié)目名稱叫做“神奇的尾巴”,請同學們?yōu)槔蠋熗扑]一些動物,說說理由。(學生發(fā)言)
人類的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靈感都來自動物,列如直升機的發(fā)明來自蜻蜓的啟發(fā),雷達的發(fā)明來自蝙蝠的啟發(fā)。課外的想象很多也來自動物,來自于身邊的生活。美國一位作家為我們作了大膽的想象,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如果人類也有尾巴》。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注意讀書“四到”,劃出佳詞妙語。(2)借助工具書、注釋疏通文字障礙。(重點字詞:閑暇、翹起、蹭等)(3)自由朗讀,揣摩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行文思路。(4)分組討論:課文分幾步展開描述的?(提示:提出設想――想象樣子――裝點保護――尾巴功能――美好愿望)
3、研究學習
(1)學生與文本對話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在作者的想象中,人類的尾巴是什么樣子? ②人類對尾巴的態(tài)度?③尾巴的作用、功能?④作者對人類有尾巴持怎樣的觀點?(上述問題涉及全文,答案均在文中有顯示,可有效幫助學生研究課文)
看圖說話:聯(lián)系課文插圖,從樣子、裝飾、作用三個方面復述課文如何展開豐富的想象。
(2)學生與老師對話
①課文想象豐富、奇特,舉出你最感興趣的例子加以說明。
(提示:意在激趣,運用想象舉一也可,略有分析)
②作者以大膽、奇特的想象提出“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話題,并對尾巴的形狀、功能等作了描述。那么作者的想象有何根據(jù)呢?(提示:體會想象既有客觀事實的合理性,又有不X荒唐的奇異性)
4、遷移拓展。尾巴有種種好處、如果每個人都裝上一條尾巴,會不會帶來什么煩惱?請聯(lián)系生活展開想象(學生自由發(fā)言,想象力的遷移)
(提示:既然尾巴有多種功能,它也可能帶來很多麻煩。讓我們?yōu)樽约涸O計一條理想的尾巴,要聯(lián)系生活,揚長避短。)
基本要求
內容:從“樣子”“裝飾”“作用”三個方面展開想象;方案由圖案、字兩部分組成。
形式: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一份設計方案。
注意:能寫的寫,能畫的畫,能說的說,每一個人都要有一個點子;方案展示:小組共同上臺展示作品,口頭說明方案。(每個成員參與)
5、課堂小結。想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文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變換角度,對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的見解。學習了這篇課文后,同學們也不妨試著對周圍的事物,換個角度去思考,大膽的作出假設,提出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見解,也許你會獲得一種別有洞天的喜悅,讓我們在生活中大膽運用合理奇特的想象,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多姿的生活吧!
參考文獻:
設計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服裝的發(fā)展史,通過欣賞各民族和傳統(tǒng)戲曲服飾、服裝設計師的作品,發(fā)揮想象,用染紙的方式設計、制作服飾。
過程與方法:通過賞析各類服飾,運用染紙等方法,選擇喜歡的材料設計出服飾。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民族服飾的不同美感,提高愛國熱情和環(huán)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染紙的方式設計服飾。
難點:紙張等材料的選擇以及紙張的染色效果。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設置游戲,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教師出示有關服裝設計大賽的服裝秀,讓學生欣賞,請同學們根據(jù)視頻中的內容說說視頻中服裝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交流回答,揭示課題:我設計的服飾。
活動二:賞析作品,引導想象
(一)感知不同時期的服飾
1.感知各樣服飾
①利用課件出示服飾圖片,并講授: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燦爛的服裝史!服裝使人和動物有了區(qū)別。服裝是文明進步的標志。
②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提出問題“這些服裝有什么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從一開始的簡單,變得越來越有特點,例如,更貼合體型、更具裝飾性、材質有所改變、樣式更加豐富。
2.展現(xiàn)不同服飾
出示任務:選幾位同學上臺來試穿老師帶來的幾件有特色的衣服,并進行展示。
(二)欣賞、討論服裝設計師以及學生的作品。
1.學生四人一小組交流并回答問題:
①這四組作品都有什么樣的特點?與生活有著怎樣的關系?
第一組作品特點是衣服有長長的擺,衣服用到了生活中的扇子、青花瓷的紋飾。第二件衣服的特點從肩部到裙尾的設計都用了生活中花卉的樣子,整套服飾都是白色。第三件服飾從頭到尾用到各種彩色進行裝飾。第四組優(yōu)秀學生作品特點是用了很多環(huán)保材料,而這些材料包括一次性杯子、塑料袋、布條都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②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材料,還有什么可以材料可以做服裝?
各種材質的紙張、線、斗笠、紙盒等。
③這四組作品給你什么感受?
教師總結:第一組給人優(yōu)雅的感覺,第二組給人活潑,第三組給人調皮的感覺,第四組給人感覺很環(huán)保。
2.欣賞染紙服裝作品
①課件展示師生合作作品引導學生觀賞。
②教師設問“作品用了哪些材料和顏色?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用到了紙張(宣紙、皮紙、毛邊紙、餐巾紙都可以作為染紙的材料)。給人感覺很別致、有特色。顏色搭配豐富絢麗。
設計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及關系。
2、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3、體會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見大”的精妙構思。
重點
1、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
2、理解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
難點
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有一句是這樣說的:“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那么,寬闊的心房用來做什么呢?我們來看看當代著名女作家畢淑敏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聽,想。用一句俗語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體感知
1、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間小屋?各有什么特點?
明確:
第一間小屋:盛著愛恨——光明溫暖
第二間小屋:盛放事業(yè)——堅固優(yōu)雅
第三間小屋:安放自身——獨特安穩(wěn)
2、在這三間小屋中,你最看重哪間小屋?說說你的理由。
點撥:不管喜歡哪一間小屋,能說出理由重要。
示例:第一間小屋:人生不能沒有愛,也不能沒有恨,愛恨情仇是生活的全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愛和恨放在心里。
第二間小屋:事業(yè)才是人生的全部。一個人如果沒有事業(yè),一事無成,那他的生活將會失去全部的意義。
第三間小屋:一個人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如果我們所生活的只是別人所生活過的,我們亦步亦趨地走著別人的老路,那我們活著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3、分析文章結構,理清行文思路。
明確:第一部分(1~6):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事業(yè)的小屋。
第三層(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筑得美觀結實的條件,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1、生字積累。
灼晃(zhuó)潮汐(xī)棲息(qī)
贅生(zhuì)襟懷(jīn)廣袤(mào)
寬宥(yòu)游弋(yì)輕覷(qù)
金戈鐵馬(gē)窗欞(líng)矗立(chù)
驚駭(hài)濡養(yǎng)(rú)灰燼(jìn)
積攢(zǎn)幾案(jī)坍塌(tān)
麾下(huī)馳騁(chěng)自慚形穢(huì)
2、生詞積累。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寬宥:寬恕,原諒。
間不容發(fā):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fā),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
游弋:在水中游動。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輕覷:輕視,小看。
濡養(yǎng):養(yǎng)育,培養(yǎng)。
麾下:指將帥的部下。麾,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子。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相得,相互配合,映襯。彰,顯著。
鳩占鵲巢: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產業(yè)等。
林林總總: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形容雜亂眾多。
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起來可以實現(xiàn)而實際難以實現(xiàn)。
走近作者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于新疆伊寧,長在北京,就讀于北京外語學院附屬學校。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qū)當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1980年轉業(yè)回北京。從事醫(y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yè)寫作?!额A約死亡》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yī)院的經(jīng)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有小說集《女人之約》《昆侖殤》,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贰侗3煮@奇》,長篇小說《紅處方》等。
文本探究閱讀課文第7—8段,思考問題。
1、作者是怎樣寫第一間精神小屋的?
明確: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著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jīng)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2、第一間小屋中盛著我們的愛與恨之時,作者著重強調的是什么?
明確:在第一間精神的小屋中,作者著重強調的是“在布置我們的精神空間時,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無論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詐,請依然相信人類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個百分點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愛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戚壓抑,形銷骨立”。
閱讀第9—13段,思考問題。
1、作者是怎樣描述第二間精神小屋的?
明確: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shù)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yè)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并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yè)要自己尋找,只有規(guī)劃好自己的事業(yè),才能使事業(yè)和人生相得益彰。
2、人生工作“七萬個小時,在這個龐大的數(shù)字面前“,大多數(shù)人會有怎樣的反應?為什么?
明確:大多數(shù)人的反應“都會始于驚駭終于沉思”。這是因為要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整整35年的時光,假如你從事的工作時你的愛好,這7萬個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chuàng)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7萬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針芒在身。
3、為什么說適合你的事業(yè),如同“白樺林不靠天賜,主要靠自我找尋”?
明確:主要靠自我尋找,不但是因為相宜的事業(yè),并非象雨后白樺林中的菌子一樣,俯拾即是,而且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4、建造“堅固優(yōu)雅”的第二間精神小屋,它的“要訣”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建造“堅固優(yōu)雅”的第二間精神小屋,它的“要訣”是“規(guī)劃自己的事業(yè)生涯,使事業(yè)和人生,呈現(xiàn)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這是因為“我們的事業(yè),是我們的田野。我們背負著它,播種著,耕耘著,收獲著,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
讀第14—17段,思考問題。
1、第三間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樣的內涵?
明確:這里的“自身”不是指人的個體生命,而是指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內在精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更是一種心靈的純凈與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種不為形役,高遠圣潔的人生境界。所以,我們只有學會珍視自我,這間小屋才會更加獨特與安穩(wěn)。
2、為什么作者說“在我們的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
明確:這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我們能從不同渠道接受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漸漸有的人就被這個信息社會所同化了,常常隨波逐流,用他人的觀點來肯定事物的價值,常常以為眾人所追求的就是他們自己想要的。于是別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們自己的思想,使他們成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3、為什么作者會說安放我們自身“好像一個怪異的說法”?
明確:之所以有“怪”就是因為人們根本還未認識到我們的精神住所不住著自己,而是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這是不正常的,是很怪異的。
讀第18—19段,思考下面問題。
為什么說“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明確:因為相對于人類而言,它涉及的都是個人的喜怒哀樂、事業(yè)與生活;相對個人而言,它的意義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寬廣。
重點詞語的理解。
主題探究
1、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明確: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樣的事業(yè)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2、精神的小屋“三間”足矣,房屋的空間,雖“小”足矣??勺髡咴谖恼麻_頭卻說“人有一顆大心”“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這里的“小屋”與“大心”矛盾嗎?而文章結尾又說“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觀結實就能矗立我們的精神大廈”這又該如何理解呢?
明確:人類情感豐富多彩,事業(yè)五色斑斕,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逐漸撥云見日的,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shù)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大中求小,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體現(xiàn)。三間小屋組成了作者遼闊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畢淑敏那樣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間間累積勢必會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廈!
3、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主題?
明確: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人們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華。
討論交流。
通過對三個問題的分析,逐步理解文章主題思想。
語言探究本文語言有什么特征?
本文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方法。此些修辭方法的運用,使得作者筆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開,奇英繽紛,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也使得說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說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動又悅耳,在擴大感染力的同時,必然會增強說服力。如文中將“以木石制作的古老樂器”比喻“一生經(jīng)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既貼切又奇特而鮮明。再如文中“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就溫馨而活潑,新鮮極了,非常有感染力與說服力。
筆記。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拓展延伸畢淑敏是當今很有名氣的作家,也可稱得上是一位語言大師,她的作品不僅能讓人感受到情感的細膩,文辭的華美,更是富含豐富的哲理,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啟迪。課后讀畢淑敏的作品,收集一些畢淑敏的經(jīng)典名句。
查閱資料。
培養(yǎng)學生課后查閱資料的能力。
鞏固提高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給拼音寫出漢字。
灼晃()棲息()坍塌()
廣mào()huī下()積zǎn()
zhuóqītān袤麾攢
2、解釋下面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
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鳩占鵲巢: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產業(yè)等。
3、結合全文,說說“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參考答案:“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樣的事業(yè)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鞏固課文所學知識。
課堂小結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我們要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擁有“健康”“莊嚴”“努力”“真誠”,我們才能擁有幸福而充實的生活。聽。通過小結,讓學生進上步理解文章主題。
板書設計精神的三間小屋
盛著愛恨光明溫暖
盛放事業(yè)堅固優(yōu)雅
安放自身獨特安穩(wěn)
可筆記。
學生可直觀地了解課文內容。
設計教案(篇8)
關鍵詞:初中化學; 探究性實驗;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編號:1006-3315(2013)08-043-001
自21世紀以來,我國啟動了新一輪的基礎課程,新課程教學標準明確表示把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基點,強調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是,在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由于化學教師的觀念、能力尚處于發(fā)展轉型期,演示性的驗證實驗仍然是實驗教學的主要方式。老師做,同學們看的情況并未實質性的改變,探究性實驗也因各種因素并未像期待的那樣廣泛展開。因此對于處于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而言,在新舊教材的過渡階段,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能力,深入探討探究性實驗的內涵,在教學中有效開發(fā)設計,積極嘗試探索其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其功能和價值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設計和研究為初中化學教師在新形勢下開發(fā)、設計、使用探究性實驗提供思路和幫助,并在此基礎上能大膽靈活的加以應用,改善實驗教學的效果,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
一、新課標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的原則
每個探究性實驗的設計都要有明確的目標,探究的每一步也要有具體明確的目標(如: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等),實驗設計才有價值和意義。
實驗設計的內容應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要敢于推陳出新。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活躍思維和創(chuàng)造欲。教師要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在探究過程中應綜合考慮智力和情感因素,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還要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實驗設計中所運用的實驗原理在實施過程中應切實可行,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范圍,學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jīng)驗可以較順利地去進行探索實驗,稍加努力就能達成目標,讓學生產生嘗試探究的欲望。
實驗本身應具有引導學生思維的作用,教師應對實驗作出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指導,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能自覺、深入地思考,并能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診斷和評價。
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階段,在進行實驗設計時,力求實驗裝置簡單,規(guī)范,安全;要對有毒物質進行無害處理的操作設計;使用藥品時,注意藥品的節(jié)約回收及循環(huán)使用。教師要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教給學生一些應對措施,防患未然。
二、實驗內容的選擇及呈現(xiàn)方式
探究性實驗內容的選擇是指從已有學科知識構架內選擇出既符合目標要求,又適合于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具體對象。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看,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于探究,適合探究的內容也并非都能套用普通化學實驗的形式。因此,我們必須合理的篩選以確定探究性化學實驗的內容。
化學探究性實驗內容可選擇的來源:
(1)教科書。(2)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3)學生自身的發(fā)現(xiàn)。
化學探究性實驗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
(1)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豐富精美的圖片會對學生的視覺造成強大的沖擊使其產生興趣,既而吸引著學生去閱讀相關的文字素材;此外,圖片真實、直觀等特點傳達了一些文字所難以表達的信息,促進了學生對文字素材的理解。
(2)以實驗習題的形式呈現(xiàn)。根據(jù)學習需要,選擇或變化某些實驗習題,使探究的實驗內容溶入其中,以習題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
(3)以演示實驗的形式呈現(xiàn)。借助師生在演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xiàn)象,既而產生問題,呈現(xiàn)所要探究的內容。
(4)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用視頻或者動畫等媒介來演示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過程與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直觀的理解實驗內容,進而引發(fā)學生對新問題的思考。
三、新課標下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設計思路
四、新課標下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建議
(1)基于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特點,要求教師首先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重新調整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提高具有開放特征的探險究性實驗教學的組織能力。
(2)課堂中的評價語言對學生而言是一支興奮劑。評價語言要充滿激勵性,教師要發(fā)自內心的恰當?shù)氖褂迷u價語言。教師充滿真情的激勵語言能讓學生不斷獲得走向成功的動力。
(3)教師本人也應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學習中。學生不可能完全自主的完成探究實驗,需要教師的引導。探究學習的實施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和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成長的過程。
(4)探究學習的內容具有局限性,選擇適合探究的課題是探究學習的關鍵。教師指導探究時,要注意觀察,盡可能給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探究的機會。特別是對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較少發(fā)言和膽小內向的同學,應當多加鼓勵和支持,使他們有信心參加到探究活動中來。
:
[1]王磊等?!冻踔谢瘜W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12
[2]鄭長龍主編,周仕東副主編?!吨袑W化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P132
[3]頓莉?!妒锥紟煼洞髮W碩士論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的探究與實踐,2008-04-07
設計教案(篇9)
一、導入
既來(升入高中)之,則安之?!?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tài)度?——進入課文
二、作者簡介
“性本惡”→“明禮而化之”
三、釋題
關鍵字:勸——何解?
學——學什么?
四、朗誦
五、理清思路,內容分析
1、作者開門見山,引用了什么觀點?
2、荀子為什么強調學習?
△變)(書與人、獲得教養(yǎng)、學習改變一生……)
△怎樣變?(比喻)
3、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又何在呢?
4、學習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與方法?
5、結構梳理:
第一段: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兩喻) 第二段:學習的意義:(五喻) 改變自己(三喻) 第三段: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五喻) 積累(四喻) 第四段: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十喻) 堅持(四喻) 正反對比 專心(兩喻) 六、分類歸納總結文言文知識 1.詞類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水”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中的“日”
2.特殊句式
(1)介詞結構后置 A 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B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2)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一詞多義
絕 強 假 望 聞
七、小結
設計教案(篇10)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
【重點難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收看關于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1、自由讀。
2、談談讀后明白了些什么?
(對于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么,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于他們的自主學習。)
二、導入新課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
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
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guī)兔鉀Q。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xiàn)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注出來。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業(yè):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二、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注。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⑴ “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jié)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么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
⑶ “他背已經(jīng)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么?
(勤儉的老人,卻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于老人對海鷗的愛。)
3、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三、學習第二部分
1、讀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fā)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自主學習后匯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說些什么?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舍、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四、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兩句話寫一寫
(學生可就在書上寫,然后集體交流。)
五、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并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