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兒教案(通用6篇)
發(fā)布時間:2023-02-14 海的女兒教案幼兒教師教育網精選欄目推選:“海的女兒教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要知道學生課堂反應也會在老師教案課件里體現(xiàn)出來。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你收集并整理了海的女兒教案,為避免遺忘,還請您收藏本頁網址!
海的女兒教案 篇1
選用教材:
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藝術》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以繪畫、攝影、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學生感受、欣賞惠安女的生活環(huán)境和服飾美,進而認識家鄉(xiāng)民俗風情和惠安女勤勞、純樸的美德;
2、通過對惠安女生活、服飾的介紹,學生認識到服飾造型、色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美;
3、初步了解色彩畫、水墨畫、雕塑、舞蹈不同藝術樣式。嘗試用速寫的技法簡單畫己眼中的惠安女。
教學準備:
師:電子課件、電子琴、大張圖畫紙一張(示范用)
生:白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同學們好!歡迎來到藝術課堂。
二、學習新課
1、導入
師:噓,同學們請聽這是什么聲音?(海浪,海鷗的聲音)
師:我們仿佛看見蔚藍的天空下一片波濤洶涌的大海,海面上一群海鷗在自由的翱翔。多美的畫面,讓我們和著海浪的聲音一起來哼唱一首大海的歌。(電子琴彈奏《大海啊故鄉(xiāng)》)
師:音樂家把對大海的深情,通過這首歌表現(xiàn)出來。在我們泉州惠安縣崇武鎮(zhèn)有許多人祖祖輩輩依海為生。她們是誰?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出示課題:海的女兒
2、生活中的惠安女
(出示惠安女的生活圖片,了解惠安女的生活和服飾)
師:同學們,這服飾有什么特點?它的顏色是什么樣的?(生討論回答)
師:惠安女的服飾是很有節(jié)奏感的。她們的衣服特別的短、窄。而褲子則特別的長、寬。黃色斗笠象征著金黃色的海灘,藍色的頭巾和上衣象征我們蔚藍的天空和湛藍的大海,黑色的褲子是礁石的顏色。這么鮮艷、明亮的色彩是和她們生活環(huán)境的顏色緊緊相關的。所以是和諧的,是美的。
(從惠安女勞動、生活場景的圖片中讓學生體會惠安女勤勞、純樸、堅強的美德)
師:惠安女把頭包得緊緊的是為了不讓海風吹亂頭發(fā),短小的上衣和緊包的袖子便于她勞作,寬大的褲腳可以快速卷起,自由地在海浪與海灘之間行走。勞動和生活創(chuàng)造了這樣有特色的服飾,從而吸引了無數(shù)藝術家的目光。接下來,我們來欣賞藝術家是用怎樣的藝術方式來贊頌我們美麗勤勞的惠安女。
3、藝術家眼中的惠安女
通過不同的藝術作品欣賞,感受惠安女的生活美與服飾美。
(1)、依次出示色彩畫《交易》、水墨畫《閩南姑娘》。
師:請同學們認真比較,這兩幅畫在色彩和畫法上有什么不同?
師:《交易》這幅色彩畫是我們福建畫家翁誕憲先生的作品,畫家緊緊抓住了藍和金黃色兩大色調,使這幅畫的色彩很濃烈,人物形象也很逼真。
《閩南姑娘》這幅水墨畫則相對畫的很自由、輕松。它是特有的畫種,是用毛筆、墨在宣紙上完成的`。畫家用墨的濃淡和線條的粗細有節(jié)奏的來表現(xiàn)小女孩休息時瞬間的狀態(tài)。
(2)、出示一尊漢白玉雕塑作品
師:看她笑的多甜美,這樣甜美的表情用很光滑透明的石頭來雕刻是最合適不過的。是不是很溫馨?邊旁邊觀賞的小女孩都情不自禁的模仿她的動作。
師:我們欣賞完畫家、雕刻家眼中的惠安女,接下來我們來欣賞舞蹈家、戲劇家在舞臺上如何展示惠安女的美。
(簡單介紹歌舞劇《惠安女人》、師生共同模仿惠安女的舞蹈動作)
4、老師眼中的惠安女
(教師用簡筆畫的方式在黑板上畫出惠安女的形象,為學生下一環(huán)節(jié)作畫起引導示范作用。)
5、學生眼中的惠安女
師:老師今天特意帶來一套惠安女的服飾,哪個同學愿意上來試穿?面對這樣好的機會,你們就不想動動手嗎?不過動手畫之前,大家要考慮一下構圖的飽滿問題。
三、學生作畫(背景音樂《大海啊故鄉(xiāng)》)
重點輔導構圖要素中飽滿問題,要讓學生畫己眼中的惠安女。
四、點評學生作品(以輔導的要求來學生作品)
五、結束(在《大海啊故鄉(xiāng)》的音樂中以律動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優(yōu)點:
1、作為福建省五年制??婆囵B(yǎng)的第一屆綜合性藝術課程師資,在學校我接受了較為全面的藝術教師專業(yè)化培養(yǎng),其中,一、二年級為藝術各學科的基礎知識綜合學習,三、四年級我主修了美術專業(yè),第五年級又是整合的提高學習。由于學校為我們量身定制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習課程,使得我們有機會學習了美術、音樂、戲劇、舞蹈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及教學方法,而《藝術概論》、《美學原理》、《藝術欣賞》等理論課程又為我們成為藝術教師奠定了如何看待藝術、談論藝術的理論基礎,《藝術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引領我們以最新的理念在國家新課程改革中進行綜合藝術教學的實踐與探索。因此,在學校得到的藝術綜合能力在小學藝術課堂中能自然地展示,比如用電子琴給學生伴奏唱歌,用笛子吹奏曲子給學生聽,根據(jù)課堂的需要畫惠安女簡筆畫等;
2、從教材切入,又走出教材,體現(xiàn)地方特色。因在泉州地區(qū)的南安市實習,上到《江河 湖水 大?!愤@個單元時,聯(lián)系當?shù)刂車幕莅部h惠安女,依海而生活的民俗服飾特點,進行課程的拓展,進行藝術活動與學習;
3、和學生互動自然、樸素,對課堂的生成點有所關注與引導。
不足:
1、課堂上自己話還是偏多了,沒有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
2、最后學生作畫時間顯得倉促。
海的女兒教案 篇2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她執(zhí)著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她執(zhí)著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的方法,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塑造人物形象
3.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的方法,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xx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圖片導入。
教師口述:安徒生一生寫了100多篇童話故事。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的童話世界。
二介紹作者
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和著名的童話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1805年,安徒生生于丹麥中部歐登塞城一個貧苦的鞋匠家庭,他自幼熱愛文學。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話》已經被翻譯為150多種語言,在全球各地發(fā)行和出版。主要作品:《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等。
三初讀課文
1.聽范文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會讀生字。
港(gǎng)
宴(yàn)
睫(jié)
婚(hūn)
訊(xùn)
挽(wǎn)
圣(shèng)
儀(yí)
幟(zhì)
陳(chén)
墊(diàn)
恒(héng)
撫(fǔ)
(2)積累詞語。
鐘情:感情專注(多指愛情)。奢望:過高地希望。
神圣: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念頭:心里的打算。
凝望:目不轉睛地看;注目遠望。
四細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預設:本文寫了小人魚為了不傷害別人的生命,不僅放棄了愛情,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2.小組交流:作者為什么要重點對王子婚禮的盛大場面進行描寫?
預設:王子和公主神圣的婚禮儀式,是小人魚非常羨慕而得不到的,看到王子幸福,小人魚也就放心了。這里王子的幸福和小人魚的落寞形成鮮明的對比,更突顯出小人魚舍己為人、善良的高貴品質。
3.默讀故事,思考:小人魚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課件:
小人魚知道,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個夜晚——為了他,她離開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聲音;為了他,每天忍受著沒有止境的苦痛,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預設:小人魚為了能生活在王子身邊,遭受了離家之痛,失聲之痛,身體之痛,但這些她卻沒有告訴王子。這部分內容體現(xiàn)了小人魚的善良和執(zhí)著,也為結尾小人魚犧牲自己、成全王子埋下伏筆。
4.“她看了看手中鋒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夢中喃喃地念著新娘的名字?!眱蓚€“看”體現(xiàn)了小人魚怎樣的內心世界?
預設:先看尖刀,再把目光轉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讓自己復活,要么自己死去變成泡沫,這體現(xiàn)了小人魚糾結、痛苦的心理。
5.“小人魚拿著刀的手在發(fā)抖,但是,她馬上將那把鋒利的刀遠遠地拋到海里。”這一句細致地刻畫了什么?
預設:刻畫了小人魚復雜而矛盾的心理。
6.“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縱身跳到海里?!贝司鋺鯓永斫??
預設:“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她是在向自己深愛的人訣別,向自己的生命訣
別。在這生死抉擇的時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魚選擇了讓自己化成泡沫。
五技法點撥
抓住童話的特征來理解童話故事
童話最重要的特征是幻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結合,所以閱讀童話故事時,我們只要抓住童話的特征,就抓住了故事的內容和作者通過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運用:比如本文中小人魚善良、勇敢、無私,然而誰也沒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見過她。因為她是作者幻想出來的人物,是作者在幻想世界里生成的假想形象。在這個故事里,美麗誘人的海底世界,凄美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無一不是作者幻想出來的。作者讓小人魚死去,并通過小人魚的善良行為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類真正的靈魂。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因為小人魚追求的,也正是人類千百年來追求的:美麗、善良、無私、純真、永恒……這也是《海的女兒》的現(xiàn)實意義所在。
六課文主旨
本文講述了小人魚為了不傷害別人的生命,不僅放棄了愛情,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的感人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小人魚善良的高尚品格的贊美之情。
七課堂小結
板書
海的女兒
觀看王子神圣的婚禮
珍惜與王子的最后一晚成全王子,犧牲自己
高尚品格
課后反思
課文用詩一樣的語言講述了小人魚向往人類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的愛情的動人故事。小人魚善良、執(zhí)著、勇敢的精神品質,啟迪了我們的心靈。本文形象生動,故事性強,有很高的情感教育價值。
成功之處:本節(jié)課重難點是理解小人魚的心理活動,感受她執(zhí)著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小人魚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通過對關鍵語句的分析理解,學生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整個教學過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下的練習和表達的機會不多,尤其是在“技法點撥”板塊。教師可以把學生的練習與課文的講解結合起來,設置恰當?shù)那榫?,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向他人講述故事,交流感受。
海的女兒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P127~130內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
3.感受小人魚執(zhí)著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
感受小人魚執(zhí)著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主題
今天,讓我們在書的海洋里暢游,一起走進有趣的《安徒生童話》王國吧。(出示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思考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1)課文內容:主要寫了小人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為了不傷害別人的生命,不僅放棄了愛情,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2)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全文可以分成這樣幾部分:
第一部分(1~5):小人魚跟隨王子見到了美麗的公主。
第二部分(6~10):小人魚見證王子與公主的婚禮。
第三部分(11~12):姐姐們給小人魚送來能使她活下去的匕首。
第四部分(13):小人魚不愿傷害王子,最終化為海上的泡沫。
三、再讀感悟,加深體會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小人魚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
(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卻一點也不知道,她承受著感情之痛;要么用王子的血復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變成泡沫,她承受著生命抉擇之痛。)
(2)最后她成功了嗎?
(她沒有成功,因為她沒有得到王子的愛情,王子與別人結婚了,而她自己變成了海上的泡沫;她是成功的,盡管最后小人魚變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愛情和幸福的過程中,她勇敢、善良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永存。)
(3)這個故事的結局讓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讀書收獲。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人魚矛盾而復雜的內心活動,感受小人魚的善良以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讀寫結合,感情升華
1.選擇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2.你喜歡這個結局嗎?小人魚最后變成了泡沫……小人魚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讀了故事,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安徒生童話》,在閱讀欣賞課上再交流讀童話的心得。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是童話中的經典,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讀文。在讀文過程中弄清楚小人魚在追尋幸福的過程中遭受的痛苦。對體會小人魚的整體形象有很大幫助。
海的女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講訴。
2、喜歡善良的小美人魚,體驗作品表達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掛圖《海的女兒》
2、語言磁帶
活動過程:
一、自由閱讀
1、閱讀故事,和同伴交流
教師:小朋友們聽過小美人魚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關于小美人魚的故事吧!請你仔細地看一看,然后和小伙伴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2、集體交流“我看懂了……”
教師:你看懂了故事里的什么事情?請你用“我看懂了……”來說一說。
教師:你看懂了哪一頁?請你講一講這幅畫的意思。
二、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講訴故事,幼兒傾聽。介紹故事的名字,或請認識這幾個字的幼兒來朗誦故事名字。
初步欣賞并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里有誰?她原來生活在哪里?她的身邊有誰?
教師:小美人魚為什么要變成人?
教師:小美人魚浮出水面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樣了?
三、再次欣賞故事,體驗作品表達的情感
1、播放配樂故事,幼兒再次欣賞。
2、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師:你喜歡小美人魚嗎?為什么?
教師:如果你是小美人魚,你會怎么做呢?
課后評析:
這堂課印象很深刻,小朋友們聽得很認真,被故事深深的感動了。趙俊浩、金梓杰、趙江坤等等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小朋友非常喜歡善良的美人魚,小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小孩子更是童言無忌的。有幾個孩子說,如果我是美人魚,我一定做另一個選擇。真是可愛的孩子。
海的女兒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組詞。
2、了解故事主要內容,把打動你的地方多讀幾遍,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3、感受童話奇妙的想象。
[教學重難點]
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小人魚的善良。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發(fā)興趣
1、(課件出示美人魚的銅像)師: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口處的海面上,有一座銅像冒出水面——它告訴人們這就是丹麥。但銅像既不是丹麥的開國元勛,也不是丹麥某一個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塊石頭上,若有所思地望著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誰也猜不出來。她沒有腿,只有一條魚尾。原來她是人魚——“海的女兒”,是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的一篇童話中的主人公。丹麥人民就是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安徒生的崇敬。
2、說起安徒生,同學們并不陌生,說說你對他有哪些了解。(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安徒生的資料)
二、匯報預習情況
1、課前讓大家預習了課文,下面就來檢查大家預習的情況。出示本課要求會認的13個生字,指名認讀,并組詞。
(1)根據(jù)檢查情況,教師指導難點、易錯點。
字音點撥:睫:jié(睫毛)訊:xùn(喜訊)撫:fǔ(撫弄)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教師相機點撥。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思考:
(1)這篇童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讀完全文后,你對小人魚有哪些認識?文中有哪些地方打動你?
三、交流分享,深化感悟
1、故事中有哪些情節(jié)像經典鏡頭一樣在你的腦中浮現(xiàn)?拿起課本,把打動你的地方多讀幾遍,班級展示交流。
(1)她知道,王子舉行婚禮后的第一個早晨,她就會死去,變成海上的泡沫。
(此處體現(xiàn)了童話故事奇妙的特點,人死后還可以化為泡沫,想象奇特。)
(2)她于是跳起舞來,飛快地旋轉著,就像被追逐著的燕子那樣……她從來沒有跳得這么美麗。(小人魚太善良了,她將自己的傷心化作舞姿,祝福王子和公主。)
(3)小人魚為了陪在王子身邊,忍受了哪些痛苦?找出相關語句,總結發(fā)言。(①離開族人和家庭;②失去了美妙的聲音;③每天忍受無止境的苦痛。)
(4)小人魚為王子付出了這么多,可是王子卻一點兒也不知道。這說明了什么?你覺得小人魚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說明小人魚不圖回報,她從沒有因為自己的付出而要求王子做什么。小人魚是一個樂于奉獻、不求回報的人。)
(5)“她笑著,舞著,但是死的念頭一直在她心中。”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小人魚的什么特點?(小人魚是堅強的,她將美好帶給別人,自己從容地面對死亡。)
(6)“一切都靜了下來,只有舵手站立在舵旁。小人魚向東方凝望,等待著晨曦的出現(xiàn)——她知道,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出現(xiàn)時,自己就會死去。”這段話可以看出小人魚的什么特點?(面對死亡,小人魚沒有恐懼,十分勇敢。)
(7)小人魚認為自己就要死了,這時候姐姐們?yōu)樗龓硪痪€生機。小組合作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說說姐姐們是怎樣換來小人魚的生存機會的。從姐姐們的做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姐姐們對小人魚深深的愛)
(8)從“縱身”一詞,你體會到什么?(小人魚毫不猶豫地選擇犧牲自己,可以看出她的善良。)
2、小組討論交流,深化主題。
(1)小人魚為什么最后沒有聽從姐姐們的話殺了王子?
(2)小人魚為了使心愛的王子能獲得幸福,自己甘愿化為泡沫,你認為這樣做值得嗎?
(3)你喜歡這個結局嗎?小人魚最后變成了泡沫……小人魚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讀了故事,你想對主人公說什么?
四、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主要講小人魚看著王子和美麗的公主訂婚,寧可自己化為泡沫,也不忍心傷害王子,體現(xiàn)了小人魚的善良。
[教學板書]
海的女兒
看著王子和公主訂婚(自己傷心,默默祝福)
放棄唯一生還的機會(犧牲自我,成全王子)
縱身跳海,化為泡沫(善良)
[教學反思]
《海的女兒》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易于理解,且充滿了趣味性。在課文的講解中,我注重對整本書的介紹,即故事的起因,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小人魚的付出,為故事結尾小人魚善良的人格作鋪墊。不足之處:學生不能體會為什么王子認不出小人魚,為什么別人不告訴王子是小人魚救的他,從側面看,這也是學生追求完美結局的想法。
海的女兒教案 篇6
作者: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德清縣實驗幼兒園 王悅娟“
活動領域:藝術
活動前評析
1、畫童話活動給予幼兒精神成長。
童話它以其極強的游戲精神抓住了愛好幻想的幼兒的心靈。它為幼兒營造了一方屬于自己的精神樂土,把它們帶入一個個超越時空的神奇境界,使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滿足,并且喚起了天性中的良知與美德。而畫童話的活動,把童話對于幼兒成長的意義作了進一步的深化,孩子們在理解童話、體會童話、感受童話的基礎上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獨特想象,讓幼兒用畫筆在童話的世界中自由想象、自由馳騁,達到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悅,促進幼兒的精神成長。
2、童話《海的女兒》適合幼兒用畫筆來描繪。
《海的女兒》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話,我們認為歷經文化積淀的著名童話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和審美魄力,童話內容本身就對幼兒有著極大的感染力,同時我們認為具有以下特點的童話適合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一是情節(jié)能激發(fā)幼兒極大的藝術幻想的,讓幼兒創(chuàng)造出更奇幻的情節(jié)的。二是形象具有擬人性和奇幻性,能使幼兒展開對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將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的。三是具有單純明快的敘事方式。便于幼兒順著線性思路展開更豐富的想象,在童話中融進更多的自己?!逗5呐畠骸繁闶沁@樣的童話。
3、畫童話《海的女兒》重在對童話形象的指導。
童話故事的奇幻特點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引發(fā)出幼兒對事物的無限想象。在畫童話活動的開展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童話可以重在對幼兒進行形象上的引導,而有些童話可重在情節(jié)上的想象指導。我們認為對于那些童話的主角形象具有非常鮮明而獨特的特點的童話,可對幼兒進行形象上的再創(chuàng)造。童話《海的女兒》主人公是一位人頭魚身的美人魚,因而在設計上重點引導幼兒對這一獨特的形象展開充分的想象和描繪。
活動目標
1. 能根據(jù)童話中的描述大膽想象海的女兒的美麗形象,并創(chuàng)編出新情節(jié)用畫筆描繪出來。激發(fā)與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 嘗試用漸變涂色的方法美化作品。
3. 體驗想象的快樂及作畫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準備一:大海里有著豐富的物種。
要做的事:
1、觀看錄像:海里的魚
2、科學活動:海中的植物
3、音樂欣賞:大海的波浪
4、與父母一起游覽海洋博物館
準備二:大海中有著多種神奇的故事。
要做的事:
1、語言活動:海的女兒
2、觀看錄像《海底總動員》
準備三:學一點本領
要做的事:
1、找找圖書中海里的東西,并學著畫一畫。
2、學習并練習用漸變色表現(xiàn)色彩的變化。
活動過程實錄過程:
教學活動一:
一、想象美人魚的形象
設疑或提示:聽了童話故事《海的女兒》以后,你想象中的美人魚是什么樣子的?
解決策略:通過個別化的講述互相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同時為繪畫打下表象基礎。
目標達成:大膽想象美人魚的美麗形象并用語言表述出來。
二、多媒體欣賞美人魚的形象
設疑或提示:看到畫家畫的美人魚你們覺得美嗎?
解決策略:通過網絡中美妙的美人魚形象,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并借鑒美的表述方式。
目標達成:讓幼兒體驗網絡圖畫的意境美和形象美。
三、想象海的女兒的故事
設疑或提示:美人魚在海底生活還會發(fā)生許多奇怪而有趣的事,那可能是什么事呢?
解決策略:讓幼兒自由想象新的童話情節(jié),為幼兒創(chuàng)造性繪畫打基礎。
目標達成:大膽想象海的女兒的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與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四、畫美人魚的故事
設疑或提示:小朋友們把想象中的美人魚畫下來吧,畫出美人魚發(fā)生的奇奇怪怪的事,涂色時可試著用漸變色。
解決策略:對“美人魚形象”、“新情節(jié)”、“漸變涂色”的重點加以提示,達到技能與自我表達的結合。(播放海底音樂)
目標達成:幼兒能將獨特的形象、情節(jié)大膽地畫出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獨特的想象力。
五、投影儀展示作品評價
設疑或提示:請每組推選一名小朋友將畫放在投影儀上,介紹一下畫的美人魚長什么樣?并將海的女兒的故事給大家介紹一下。
解決策略:對想象力表現(xiàn)突出,表達“自我童心”出色的幼兒給予展示和推廣的機會。
目標達成:大膽自信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活動二:
一、欣賞漸變色表現(xiàn)的作品
設疑或提示:這些畫美嗎?看看在涂色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解決策略:通過欣賞作品感受作品的美及漸變涂色的方法。
目標達成:能觀察出色彩漸變的共同點,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感受力。
二、觀察漸變色表現(xiàn)方法
設疑或提示:仔細觀察漸變色是怎么樣表現(xiàn)出來的。
解決策略:以示范的方法指導幼兒學習一定的美術技法。
目標達成:集中注意學習涂色的方法,喜歡并愿意學習新的技能。
三、嘗試漸變色涂色
設疑或提示:下面我們可以嘗試用漸變的方法給你自己的畫涂上漂亮的顏色。
解決策略:老師以巡回的方式個別指導幼兒涂色,并及時展示好的作品和方法。(播放海底音樂)
目標達成:愿意用學習的新技法嘗試涂色。
四、欣賞完成的作品
設疑或提示:把我們的畫放在大畫板上展示吧。
解決策略:幼兒以自由走動的方式互相欣賞,體驗美感。
目標達成:體驗涂色后的作品的美感。
1、藝術教育活動的指導始終要抓住一個“美”字
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充滿藝術美的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和表達力。然而在日常的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往往容易更多地注重教育活動的外在美,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注重環(huán)節(jié)的客觀因素,而忽視了美術教育活動中“美”的因素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和感受,造成美術教育活動的組織流于形式,而缺少孩子對美的事物的感動,對美的事物的表現(xiàn)沖動。從而使幼兒的美術教育活動很難觸及孩子的心靈。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始終注重活動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美的因素的激發(fā),在活動的開始部分,讓幼兒欣賞多媒體中豐富的美的畫面,孩子們常常被美感動,不由自主地發(fā)出驚嘆。在引導幼兒想象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始終以充滿詩意的語言引導和幫助孩子,讓幼兒自始至終處于美的意境和對美的想象中。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也始終以幼兒想象的美、形象的美、畫面的美為介紹對象,引導幼兒互相學習。在幼兒用顏色裝飾階段,教師更是給予幼兒“創(chuàng)造美的技法”――漸變,讓幼兒陶醉在自己美的作品之中。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以幼兒作品中的美、幼兒所表現(xiàn)出的心中的美為評價對象,讓幼兒充分感受作品的美,體驗創(chuàng)造美的快樂。
2、多方的準備。
在“活動準備”一欄我們安排了特別豐富的活動,這是我們設計美術活動的策略之一――“有準備的美術”,即讓幼兒在繪畫之前參與豐富的各領域、各形式、各場合的活動,在情感、認知、技能等方面積累豐富的體驗和認知,然后讓幼兒以繪畫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繪畫內容。整個繪畫活動是由幼兒體驗―反饋―積累―創(chuàng)造所組成的幼兒多元系列活動。
3、分解式的教學活動安排。
在活動過程一欄,我們安排了兩個教學活動,這是我們美術教學活動設計的另一個主要策略――“分解式”的教學,通常我們將核心美術活動安排為兩個,一個是表現(xiàn)形象和情節(jié)的活動,一個是美化作品的活動。這一方面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知識量加以分解,以循序漸進的原則給予幼兒接受與成長的時間與空間。二是將形象內容表現(xiàn)的技能與色彩美化的技能分開加以引導,避免以前日常教學中存在的“泛而不深”的弊端,集中深入細致地讓幼兒感受體驗嘗試,獲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如以上的教學活動,第一個課時我們主要是激發(fā)和引導幼兒充分想象美人魚的的形象和相關情節(jié),并用畫筆表現(xiàn)出來。這一活動的重點就在于形象,引導幼兒大膽、細致、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形象。而第二個課時主要是用裝飾的方式進行美化,讓幼兒充分體驗用美術技巧裝飾畫面后產生的奇特效果,體驗作品的美感和成功感。
畫童話活動是該教師的一個省級研究課題,在實踐中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從上傳的作品中也可見一斑。此項教學成果獲20xx年度浙江省基礎教育成果三等獎。
《海的女兒》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話。1912年,丹麥著名雕刻家埃德華埃里克森據(jù)此雕鑄“美人魚”銅像,安放在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海濱公園海邊巖石之上,成為丹麥國家的標志。這個下身為魚的少女披著美麗的長發(fā),含著深情的雙眸,終日凝視大海,沉思遐想,仿佛在等待她的王子遠航歸來。
故事梗概:在海的遠處,水是那么藍,海里最深的地方住著六個美麗的海公主――美人魚。不久,最小的海公主也到了15歲??梢韵駛€小水泡一樣浮出海面了。
一天海面上狂風呼叫電閃雷鳴。一個王子掉進了海里,小美人魚救了他。從那天起,小美人魚就怎么也忘不了王子了。于是小美人魚喝下了巫婆給她的一罐藥,變成了人??墒峭踝舆€是不知情,娶了別的姑娘。第二天早晨,陽光普照。小美人魚的身體溶化成泡沫,飛向天空。不知不覺中,小美人魚被美麗的天空女兒簇擁著,越飛越高……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小班社會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通用(6篇)
在金秋的碩果園里,碩果累累離不開耕耘者心的澆灌。對于教師來說,教案在授課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教案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時總是感覺有些困難?編輯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小班社會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但愿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小班社會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 篇1
每逢節(jié)日之際,班里老師忙的不亦樂乎??傁胫鵀榘嗬镆_展怎樣的親子活動而設計著,規(guī)劃著。就如:三八節(jié)的到來吧,前一個星期我和班里老師就商量著,該怎樣過這個三八親子活動,要有點意思性,有特色性的,精彩的。于是乎,老師提議:第一個活動,就是上一堂關于媽媽節(jié)日有關聯(lián)的語言課,第二個活動省力點,就是組織開展親子游園活動。思量著,語言課一定的上,不僅能讓家長零距離的觀摩老師上課,同時也是看看自家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認真態(tài)度;而游園活動,好是好,你樂、我樂、大家樂,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在游戲中盡情和快樂的玩,何樂不為呢?但還是覺得不夠好,一則以往的親子活動都是做幾個游戲,簡單化了點;二則有點老套路,沒有新的創(chuàng)意感。最好既要有意義性的又要有紀念性的活動。最后經過討論把第二個活動改為生成課:親子美工。(
活動方案一旦制定了下來,緊接著前期準備工作相繼而來。老師事先用零碎的軟木紙制作了二棵愛心樹,接著通知家長帶一張寶寶的相片和一張家里不用的廢舊VCD碟片,(是開展親子美工活動而備的)由于通知到位,家長們第二天就把東西都帶來了,為使活動順利的開展作了鋪墊。在三八節(jié)前二天,下發(fā)通知歡迎家長來園參加三八親子活動。一切準備就緒,只欠東風了。
記得,三八節(jié)那天,由于老天爺照應:天氣晴朗,媽媽和奶奶們都來了。可謂:陽光明媚,春意濃濃;歡聲笑語,情意濃濃?;顒釉诶蠋焸兊木慕M織下,拉開了序幕,第一個活動:語言課《媽媽過生日》。初步學念兒歌,感受歡樂、融洽的家庭氛圍。叢中引導孩子學會關心,體貼媽媽,激發(fā)愛媽媽的情感。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色,真的很棒。
你瞧,孩子們多專注呀
第二個活動:美工《愛心掛件》。發(fā)展親子間的大膽表現(xiàn)力及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在與媽媽愉悅、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感受集體活動的有趣和樂趣???,孩子們、媽媽和奶奶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一起開始動手做愛心掛件,先剪花和愛心,后把寶寶的相片貼在碟片上,再把碟片貼在花朵上,最后把愛心和寶寶花朵串聯(lián)起來,寶寶說句祝福的話語,讓媽媽寫在愛心上,這樣,愛心掛件完成了。先完成作品的孩子就和媽媽一起把愛心掛件掛到了走廊玻璃窗的愛心樹上,以后媽媽和寶寶來園,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愛心掛件了,別提多開心呢。同時又體現(xiàn)了美觀的環(huán)境布置。
回到活動室,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向媽媽和奶奶表達愛意,大聲說:媽媽我愛你!奶奶我愛你!此時此刻,在這樣的氛圍下,我想媽媽和奶奶的心情是如何的激動和澎湃著。接著孩子們又唱響了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再麻煩好媽媽》,樂得媽媽和奶奶直拍手,表揚孩子們有禮貌、有愛心。在活動即將接近尾聲時,我們讓媽媽和奶奶帶著自己的孩子到室外操場上,拍了個集體照,定格了這一美好的時刻,使親情、友情在空中回旋著
親子齊動手,場面好熱鬧
這是和媽媽一起做的哦,棒嗎?
愛心樹上,親情濃濃
愛要大聲地說出來
如今,三八親子活動雖已過,但帶給我的仍是意猶未盡的感觸。我想,開展任何一個親子活動,教師只要從多角度的考慮,有新的構思,才能贏得孩子和家長們的積極參與、支持、喜愛;才能真正的使親子活動行之有效的活起來。
小百科:在不同的地區(qū),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由于這個節(jié)日一開始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fā)起的政治事件,這個節(jié)日和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
小班社會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日;
2、能自己動手制作做禮物送給媽媽,提高動手能力;
3、會尊敬、關心媽媽,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
4、愿意參加活動。
5、感受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
二、活動準備
日歷、剪刀、膠水、手工紙
三、活動過程
(一)介紹三八婦女節(jié):
1、教師出示掛歷,詢問今天是幾月幾日?(XX年3月7日)明天呢?(3月8日)
2、師:那你們知道3月8日是個什么日子嗎?(幼兒回答)
3、教師向幼兒介紹:3月8日是婦女節(jié),婦女節(jié)又稱國際婦女節(jié)。
4、提問:婦女節(jié)是誰的節(jié)日?哪些人可以過婦女節(jié)?(幼兒思考后回答)
5、教師小結:哪些人被稱作婦女,第一要是女的,第二要是大人,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人就被稱為婦女。3月8日是婦女節(jié),是老師、阿姨、奶奶、外婆們的節(jié)日,也是媽媽們的節(jié)日。
6、媽媽愛我們,我們應該怎樣愛媽媽呢?(給媽媽捶背、給媽媽拿拖鞋),對幼兒愛媽媽的行為設想給予肯定。
7、當幼兒說到要送媽媽禮物時,可引導幼兒討論:送怎么樣的禮物最合適?
(二)手工活動制作卡片
1、欣賞賀卡,引出主題愛心卡。
2、觀察愛心卡,了解制作過程。
3、引導幼兒觀察桌面材料,在桌子上分別放了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愛心卡制作活動,并進行簡單裝飾。
4、幫助幼兒寫上名字。
(三)“愛心送卡片”
1、討論:除了送愛心卡給媽媽,我們以后還可以為媽媽、奶奶做些什么?
2、交代幼兒送卡片的要求及提醒幼兒要對媽媽說一句話“媽媽我愛你”。
3、幼兒放學鼓勵幼兒把卡片送給媽媽,悄悄說上一句話“媽媽我愛你”。
4、拍照留念。
四、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學會了做卡片,也了解了什么是三八婦女節(jié),高興不高興啊,回家把自己做的愛心卡片送給媽媽好不好。
小班社會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 篇3
活動主題:我愛媽媽
活動目標:
1.知道三八節(jié),并用各種方式向媽媽表示祝賀。
2、通過和媽媽的一起游戲,增進幼兒與家人之間的情感。
3、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通知媽媽或者女性家長來園參加親子活動。
2.準備游戲需要的材料。
3.布置活動場地。
具體活動方案:
(一)活動流程:
1、主持教師向媽媽們致歡迎詞。
2、注意事項:
(1)請您在活動中看好您的寶寶,以免其受到傷害。
(2)請在活動過程中遵守活動規(guī)則。
(3)在活動中請勿擁擠。
3、教師介紹幾種游戲的名稱。
4、游戲開始5、幼兒送鮮花給媽媽6、活動結束:讓我們?yōu)榱藸N爛的明天共同努力,象這樣的親子游戲在以后還會有很多,希望家長朋友們踴躍的參與。
碧湖小學附屬幼兒園2011-3-7碧湖小學附屬幼兒園三八節(jié)我愛媽媽親子活動安全活動預案為應對幼兒園舉行親子活動中發(fā)生一些特殊情況時,我們能夠及時、有序、高效地作出相應處理,最大限度控制特殊情況造成的損害,維護本次活動的穩(wěn)定和有序地開展,特制定本預案。
應急措施:
做好活動的周密安排:
1、事先熟悉活動地點的環(huán)境,了解周圍是否有安全隱患,若有應及時整改。
2、做好活動的組織工作,強化活動紀律,確定負責人,事先制定好計劃。照顧幼兒安全,注意幼兒離園的安全。
3、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紀律教育,各班教師隨時清點幼兒人數(shù),游戲活動強度應適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給予關注。
4、活動時,要及時提醒幼兒安全第一,比賽第二。
5、隨時供應幼兒飲水,在活動過程中,安排幼兒適當休息。
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與成人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親子活動是以親緣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以幼兒與家長互動游戲為核心內容,全方位開發(fā)孩子的多種能力,幫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渡的一種活動。
小百科:三八婦女節(jié)是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在中國的叫法,全稱“聯(lián)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是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fā)展的節(jié)日。
小班社會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表演節(jié)目和媽媽一起游戲,表達對媽媽的祝賀。
2、能大膽地介紹自己的媽媽說出其優(yōu)點、愛好等。
活動準備:
1、一些歌曲音帶,如《我的好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等。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媽媽。
3、個別媽媽準備發(fā)言。
活動過程:
1、在歌頌媽媽的樂曲中,邀請媽媽們入座。
說明:座位安排,可讓媽媽坐在桌子旁,幼兒坐在中間。
2、活動進行。
(1)老師介紹本次活動的意義。
(2)個別幼兒介紹我的媽媽。(媽媽對自己的關愛,媽媽的愛好,媽媽的工作,我印象中的媽媽等)
說明:幼兒在表現(xiàn)自己時,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同時也使媽媽為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在高興。老師的語言應根據(jù)節(jié)目內容有所設計。
(3)每組請一位幼兒與媽媽一起玩搶椅子游戲。
(4)朗誦:《猜猜我有多愛你》
老師小結:我們的媽媽真能干、真辛苦呀,我們一起來謝謝媽媽:“媽媽您辛苦了。”
(5)媽媽說心聲。
說明:通過媽媽代表說心聲,體會媽媽愛“我們”的情感同時也激發(fā)幼兒愛媽媽。
(6)歌曲連唱:《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在麻煩好媽媽》等
3、關心媽媽:讓孩子夾餛飩給媽媽吃,體現(xiàn)孩子對媽媽的愛。
4、活動結束:集體表演《我的好媽媽》,并對媽媽們說一句悄悄話。
說明:幼兒在體會愛媽媽的情感中,表達愛媽媽的情緒。這時應該是感情的高潮。也是慶祝會的高潮,教師的引導和激發(fā)尤為重要。教師可作為主持人充滿激情地組織表演。如,當幼兒說完悄悄話,教師可以說:“我們的悄悄話,是我們的心聲,媽媽,謝謝您們,媽媽,祝您們節(jié)日好”幼兒齊:“祝媽媽節(jié)日好”掌聲響起。
詩歌:媽媽
你給我洗臉,你給我梳頭發(fā),
你給我換衣服,你是我的媽媽。
我給洋娃娃洗臉,我給洋娃娃梳頭發(fā),
我給洋娃娃換衣服,我是洋娃娃的媽媽。
小班社會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課文中的字詞;
學做賀卡,送給親人或朋友;
培養(yǎng)愛媽媽的情感,及愛其他人的博愛意識。
材料準備
課文板書、媽媽圖片一張、各種顏色卡紙、一盒水彩筆
活動流程
1、導入
媽媽是最疼你、最愛你的人,請小朋友想一想,媽媽每天都為你做哪些事?你過生日的時候,媽媽做了什么?你生病的時候,媽媽做了什么?(請幼兒回答)
(1)媽媽的節(jié)日到了,小朋友想為媽媽做點什么或送什么嗎?(幼兒交流)
(2)老師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做一張賀卡送給媽媽,咱們一起來學一篇短文——《做賀卡》。
2、學習課文
(1)老師來讀課文,請小朋友仔細聽,看課文里說的是什么節(jié)日,課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聽短文錄音、老師范讀課文。(板書手指點讀)
(3)請小朋友回答問題“短文里的小朋友怎樣做的賀卡?”
(4)向小朋友介紹婦女節(jié)。(婦女節(jié)全稱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是每年的三月八日,這一天是全世界的媽媽、阿姨或奶奶、姥姥的節(jié)日。)
(5)老師再讀課文,使幼兒進一步了解課文,熟悉做賀卡的步驟。
(6)老師領讀課文,幼兒隨讀。
3、學習做賀卡
(1)老師向幼兒展示卡紙,請幼兒隨讀課文,邊讀老師邊演示賀卡的制作步驟。
(2)向幼兒展示老師做的賀卡,提問幼兒祝福的話除課文中“媽媽,祝你永遠年輕、快樂”之外,還有什么?啟發(fā)幼兒回答,可以是“媽媽,您辛苦了”、“媽媽,我愛你”、“媽媽,祝你天天開心”等等。
學習課文中的字詞:賀卡、婦女節(jié)、文具店、漂亮。
告訴幼兒賀卡在新年、生日或節(jié)日時,都可以贈送。請幼兒舉例說一說,文具店里的商品。請幼兒用“漂亮”說句話。
老師小節(jié):通過《做賀卡》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時間是婦女節(jié),婦女節(jié)是誰的節(jié)日和我們應該怎樣做。小朋友應該愛媽媽,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做一點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家務。
活動延伸
回家做一張賀卡,三八婦女節(jié)送給媽媽。
小班社會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三八婦女節(jié)是媽媽和奶奶的女性節(jié)日,從而更加愛自己的媽媽和奶奶。
2、通過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3、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4、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氛圍。
活動準備:
1、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我的好媽媽》
2、鉛畫紙,彩色紙、固體膠、剪刀
3、事先請幾位家長準備好孩子成長的錄像和照片
4、獎狀
活動流程:歌曲表演-----觀看錄象-----自制禮物-----拔河比賽
活動過程:
一、了解節(jié)日
1、寶寶,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你們知道嗎?
2、三八婦女節(jié)是誰的節(jié)日?(媽媽、奶奶)
3、媽媽在家里做些什么事?奶奶會做什么呢?
4、媽媽、奶奶這么辛苦,那么我們應該給她們做些什么呢?
二、歌曲表演
首先由幼兒齊唱一曲《不要麻煩好媽媽》送給媽媽,再一起跳一首律動《我的好媽媽》表演給家長看,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溫馨的開始今天的活動。
三、觀看錄像
播放由家長帶來的孩子從嬰兒到現(xiàn)在的照片和錄象,讓孩子體會媽媽照顧自己成長的辛苦,從而更愛自己的媽媽。
四、制作禮物
用準備好的卡紙和彩色紙來制作一張鮮花卡片,由家長用剪刀剪出花瓣和花桿的樣子,幼兒來粘貼到卡紙上,制作成康乃馨的卡片,再由幼兒用水彩筆來裝飾自己的賀卡,最后在媽媽的耳邊說幾句悄悄話,親手送給媽媽。
五、拔河比賽(小班組)
(1)每場比賽都采用三局兩勝的方式來進行比賽。
(2)比賽開始前,各隊按照每10人一個縱隊以站立的姿勢準備好,比賽開始后,兩邊的運動員同時發(fā)力,將對方拉過賽場規(guī)定的河界線為贏。
(3)比賽雙方由各自抽簽決定.
(4)教師給勝利的一隊頒獎。
教學反思:
感恩是一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有顆感恩的心能夠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溫暖,也讓自己的心靈充實、純潔。幼兒期是人生初級階段,也是培養(yǎng)良好情感,促進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感恩對幼兒良好素質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它能激發(fā)幼兒的良好情緒,培養(yǎng)幼兒的樂觀性格和良好品德,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的重要素質之一。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小百科:3.8國際婦女節(jié)是全世界婦女的節(jié)日。這個日子是聯(lián)合國承認的,同時也被很多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來自五湖四海的婦女們,盡管被不同的國界、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所區(qū)分,但在這一天能夠同時慶祝屬于自己的節(jié)日。讓人們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fā)展所做出的斗爭。
海濱仲夏夜教案通用(8篇)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優(yōu)質課堂,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幼兒園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濱仲夏夜教案通用(8篇)”,還請多多關注我們網站!
海濱仲夏夜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指導學生通過語文基本實逐漸加深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系,這是貫穿于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主線。
,并且可以從中習的一些細致觀察生動描摹景物的方法。峻青的《海濱仲夏夜》是該單元緊接于講讀課《春》、《濟南的冬天》之后的課內自讀課,是運用從講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的極好練習。也是引導學生從課內向課外進行拓展閱讀的重要橋梁。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及《大綱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
課文生字詞、比喻的運用及其作用、領會文章的所寫景物的特征及寓情于景的寫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的能力;
(2)把握文章細致的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生動地描繪的方法;
3、情感目標
感受海濱仲夏夜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文,作者抓住海濱仲夏夜等景物特征,依次寫了夕陽落山不久、夜色加濃、月亮上來了、月亮升得很高了、月己經很深了時的海濱幽美夜景。突出了特征,用詞準確優(yōu)美,比喻貼切生動。因此全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讓學生體味文章繪物的美上。
一切景物描寫都是人在描寫,為描寫人。在文學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是為表現(xiàn)人物、烘托思想感情服務的。故本文的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蘊含的人的美、生活的美。
(四)教材處理
本課安排一教時。強調課前預習,課上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二、教學法
1、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穿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據(jù)此本課擬以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方法教學。根據(jù)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裝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水平出發(fā),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fā)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
2、《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還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而且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故又擬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育讀中體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3、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自求自得,擁有一份相對獨立的讀書權。
三、教學手段
1、從學校實際出發(fā),以出示小黑板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一方面增強直觀感,一方面可以提高課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另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相關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2、把播放課文錄音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文錄音把學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畫面,接受美的熏陶。
四、教學程序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組織教學(導語)
1分鐘
今天我們將繼續(xù)第三單元的學習,前幾節(jié)課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江南春天的美景,伴著老舍先生一同去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這節(jié)課我們將和當代作家峻青一道去領略《海濱仲夏夜》的迷人景色。
建立聯(lián)系
激發(fā)興趣
檢查預習并簡單評價-8分鐘
1、完成小黑板上的練習:
(1)改正下列字詞注音或書寫有誤之處。
(2)用下面詞造句。
2、背誦課文前三段。
1、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強化背誦
3、強調積累,培養(yǎng)語感。
復習回顧寫景文章的閱讀方法-2分鐘
問:寫景的文章該怎么讀呢?
學生回顧,教師出示小黑板:
1、文章寫什么景?
2、文章所寫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3、作者是怎樣捕捉到這些特征,并將其具體而動人地展示的?
海濱仲夏夜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在閱讀中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從中感受海濱仲夏夜獨特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
4.體會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濱仲夏夜的景色特點,體會作者對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贊嘆與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選取幾段優(yōu)美的音樂,準備配樂朗誦;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作者、海濱、仲夏夜的資料。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請見過大海的同學描述一下所見到的大海的景觀。教師用深情的語言講解:蔚藍的波濤,金色的沙灘,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鷗,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然而海濱的夜景其實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請著名作家峻青帶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海濱仲夏夜的美景吧!(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釋題。(海濱:地點。仲夏:古人以孟、仲、季分別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仲即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一般來說,是指七月份。)題目的中心詞是什么?(夜)
3.簡介作者。
4.課文介紹:《海濱仲夏夜》一文節(jié)選自散文集《秋色賦海濱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陽落山不久、月到中天這段時間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描繪了夏夜海濱特有的景色和勞動者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fā)了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運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字義、詞義)
2.檢查:出示全文生字,開火車讀、賽讀。
3.分組讀課文,注意正音。
4.讀了課文,你對海濱仲夏夜有什么樣的感受呢?你能用幾個詞概括一下嗎?
三、再讀課文,粗探課文結構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結構。在學生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在書中圈畫出關鍵詞語,注意隨著時間推移畫面發(fā)生的變化。
1.第一組畫面(1~3段)描繪了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濃這段時間內海濱仲夏的景色。
2.第二組畫面(4~10段):描繪了海濱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濱沙灘上休憩、談笑的人們。
小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作者觀察點的不斷移動,所見的景物也在不斷地變化。作者按照時空的順序,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們的生活是美好的,他們自在、舒暢。
四、研讀課文,感受海濱之美
(一)研讀課文1~3段,重點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準確再現(xiàn)景物特點;再進行詞語的理解。
1.提問:1~3段,對海濱夏夜景色的描寫,作者以哪些景物為主要觀察對象(相機板書:霞光啟明星燈光)
2.作者對這三個景物進行描寫時,運用了三個美妙的比喻句,請你從文中把它們找出來,并摘抄在筆記本上。
3.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這三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討論后全班交流。
提示: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抓住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
(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
作用:作者以大海為背景,描繪了霞光的色彩和動態(tài)。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現(xiàn)出晚霞的艷麗,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霞光隨海浪搖曳、翻騰的形狀,表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的美。
(2)比喻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著令人矚目的光輝,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
作用: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啟明星大和亮的特點。霞光逐漸變淡,天空變得清亮深藍,突然顯得高遠,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這樣高遠遼闊的天空,不是高樓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層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曠地帶的夏夜所特有的。在這廣漠深藍的天幕上,啟明星的光輝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燈來比喻,也就格外貼切。
(3)比喻句: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和滿天的星星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對燈光的描繪,把靜態(tài)的燈火寫活了,把波浪上的晃動著、閃爍著的燈光比作流動著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動感。
4.詞語分析。
(1)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
為什么要用燃燒而不用放射或映照?(用燃燒能給人以晚霞似火、燒得正旺的感覺,使語言增加形象感。)
(2)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
為什么要用染,而不用映照?(用染字,便使霞光擬人化,因而十分生動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
5.小結:一天一海,一靜一動,互為映襯。讓人讀來自有一種自然美。(板書:自然美)
6.再指名朗讀。要求: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朗讀,使大家受到感染,進入美的意境中。
(二)研讀4~10段。
1.請從4~10段再找?guī)讉€比喻句,摘抄在筆記本上,并做簡要分析。
(1)比喻句:愉快的笑聲不時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就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浪花。
作用:把笑聲比作浪花,表現(xiàn)笑聲此起彼伏,源源不斷。
(2)比喻句:月亮上來了。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作用:燦爛的滿月比作光輝四射的銀盤,表現(xiàn)了滿月又亮又圓的特點。(板書:月亮)
(3)比喻句: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魚鱗,表現(xiàn)了波浪的層次分明及閃閃發(fā)亮。
2.理解詞語。
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fā)出溫柔的刷刷聲。
為什么用撫摸,而不用拍打沖刷?(用撫摸不僅讓海水擬人化,使人產生一種親切感,而且表現(xiàn)出海水微微波動的形態(tài),與后面的溫柔相照應。)
3.思考:作者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描寫沙灘上景物的變化的?作者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了沙灘上的人?
提示:
(1)先想一想寫的是什么人
在各個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
(2)他們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心情怎么樣
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沐著海風,望著夜空,盡情地說笑
點撥:作者從描繪海濱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進入到描繪海濱仲夏夜的生活美。
(3)教師歸納: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板書:沙灘人們說笑休憩生活美)
(4)小結:作者先描繪大海月色,再寫沙灘也突然明亮了起來,寫了在沙灘上乘涼的人們的歡鬧。隨著月亮的升高,夜已經很深了,沙灘上的人也變化了,有的睡著了,有的還在談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筆調將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結合起來,以更多的筆墨寫人們在這自由的天幕下酣暢地休憩,目的在于寫生活美,從而將文章推進了美的境界。
(三)小結:作者由鮮紅的晚霞聯(lián)想到燃燒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啟明星聯(lián)想到懸掛在高空的明燈,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動、閃爍的燈光聯(lián)想到一串串流動著的珍珠,無不給人自然貼切的感受。而這一切聯(lián)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完成的,形象生動,仿佛把讀者帶進了仲夏的海濱之夜,觀海賞月,怡然自得,引人入勝。
(四)訓練聯(lián)想能力,練習仿造比喻句。
提示:提供一個學生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讓學生抓住這一情境特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練習口頭仿造比喻句。
五、積累背誦。
背誦課文1~3段。
提示:背誦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準確把握隨著時間的推移,畫面發(fā)生的變化及進一步體會貼切的比喻對準確再現(xiàn)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強求學生課堂背誦得一字不差,重點檢查關鍵詞句的背誦。
1.從指導學生背誦描寫霞光、啟明星、燈火的三個比喻句入手,在背誦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貼切的比喻對準確再現(xiàn)景物所起的作用。
2.從三個比喻句的背誦,擴展到三個段落的背誦,背誦過程中,要求學生準確把握隨著時間的推移,畫面發(fā)生的變化。
(1)要求學生圈出表現(xiàn)時間推移的詞語:夕陽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夜色加濃。
板書:入夜月夜深夜
(2)要求學生圈出表現(xiàn)霞光動態(tài)和色彩變化的詞句。
動態(tài):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閃爍著,滾動著,涌了過來。
色彩變化:橘紅色深紅緋紅淺紅深藍色。
3.請兩三位學生上講臺有感情地背誦,無論背誦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勵。
4.全班齊背誦。
五、回歸全文,拓展升華
1.配樂朗讀全文。
2.讀了《海濱仲夏夜》,你覺得這個海濱仲夏夜是個怎樣的夜晚請你在中心詞夜的前面再加些形容詞來表達你的感受。(幽美、艷麗、愉快、溫馨、恬靜)
3.總結: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可愛迷人的海濱仲夏夜,我們不禁產生向往之情。作者用了許多生動、形象、貼切的比喻再現(xiàn)了景物特點,使我們仿佛親身感受到了那里的美,這歸功于作者細致的觀察及豐富的聯(lián)想。假如你熱愛生活,你也能做到。
4.請同學們結合學習本文的感受,以《家鄉(xiāng)夜色美》為題目,把家鄉(xiāng)的美麗夜景介紹給大家,注意要多用一些恰當?shù)谋扔骶洹?/p>
海濱仲夏夜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在閱讀中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從中感受海濱仲夏夜獨特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
4.體會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濱仲夏夜的景色特點,體會作者對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贊嘆與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選取幾段優(yōu)美的音樂,準備配樂朗誦;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作者、海濱、仲夏夜的資料。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海濱仲夏夜究竟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隨著名作家峻青一起去欣賞海濱仲夏夜的迷人景色。
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 請大家通讀課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詞,開火車誦讀,并把生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3. 分小組讀課文。注意在評價中正音。
4. 讀完全文,你能用幾個詞概括一下海濱仲夏夜給你的感受嗎?
三、細讀課文,感受美景
1. 課文每段寫了些什么?
2. 默讀課文第1~3段,你能從中了解到什么?(學生交流,適時點撥學生抓住要點簡潔地說)
3. 再次誦讀這三段,評價后再有感情地讀。(細細地讀,體會夏夜迷人景色)
4. 面對迷人景色,人們有什么表現(xiàn)?(自由讀后面七段)
5. 交流感受,總結出海濱仲夏夜的景色特點。
6. 請同學讀相關的語句,注意把自己的體會融入朗讀中。在互評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人們享受迷人景色時的愉悅和滿足。
7. 再讀課文,齊讀、賽讀。
四、再讀課文,鞏固理解
1. 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嗎?
2. 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而有條理地述說自己的想法。
3. 課文中有通過描寫表示時間的詞語,把它們找出來,讀一讀,體會按時間順序記敘的好處。
4. 自由練讀,再次感受夜色的迷人。
五、積累背誦,拓展升華
1. 這么美好的景色大家想記在腦海中嗎?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再讀一讀,背一背。
2. 還見過類似的景色嗎?請選擇一處說一說?!钭髡吆喗?/p>
峻青:原名孫俊卿,山東省海陽縣人。幼時家貧,只讀了幾年小學,十三歲就到了鄰村一家工廠當童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在家鄉(xiāng)膠東半島參加革命工作,并從事創(chuàng)作。1941年寫出了第一篇作品《風雪之夜》。以后又陸續(xù)寫了《黎明之戰(zhàn)》《馬石山上》《小偵察員》等短篇小說。1944年后曾任《大眾報》記者,新華社前線分社隨軍記者,敵后武工隊小隊長。1948年隨軍南下,任中原新華社記者、中南人民廣播電臺宣傳科長及編委。1952年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后調到上海作家協(xié)會工作。
海濱仲夏夜教案 篇4
教學目標與重點:
1、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細膩描寫景物變化,情景交融
2、比喻的作用。
3、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4、朗讀與背誦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朱自清的《春》里領略過生機勃勃的美麗的春天,也曾走進濟南溫暖怡人的冬天。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仲夏時節(jié)海濱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將被海濱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二解題,簡介作者。
1.解題:
海濱(地點);仲夏(季節(jié));夜(具體時間)。
2.簡介作者:
峻青,原名孫俊卿。山東海陽縣人。幼年貧困,曾當過徒工。抗戰(zhàn)爆發(fā),參加革命。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邊》、《海燕》、《最后的報告》、《膠東紀事》;散文集《歐行書簡》、《秋色賦》。
3.課文介紹:
《海濱仲夏夜》一文節(jié)選自散文集《秋色賦·海濱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陽落山不久——月到中天這段時間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描繪了夏夜海濱特有的景色和勞動者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fā)了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
三正字音
霍霍huò緋fēi紅廣漠mò蒼穹qióng煞shà皎jiǎo潔
四指導自讀。(重點指導分析第一部分,引導學生掌握分析方法)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分析結構?
——分析:按時間順序,分為日落不久、夜色沉沉和月亮升起三個部分,脈絡清晰,條理分明。
2、全文描繪了哪三組畫面?指出三幅圖畫起訖(完成練習一)
——第一組畫面(1—3段):描繪了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濃”這段時間里海濱夏夜的景色,作者以“霞光”、“啟明星”、“燈光”為主要觀察對象:第1段以“大?!睘楸尘懊枥L霞光,寫出了霞光的“色彩”和“動態(tài)”;第2段著重寫“啟明星”的“大”和“亮”的特點。第3段由“星”光引出對“燈”光的描繪。
第二組畫面(4—7段):描繪了在幽美的夜色中,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
第三組畫面(8—12段):描繪了從“月亮上來”到“夜深”這段時間里月光下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
3、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描繪了哪三幅圖景?怎樣抓住景物的變化和特征來寫?
——這一段按“夕陽落山”、“夜色加濃”的時間順序推進,以蒼穹和大海為背景,抓住海濱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繪了三幅圖景:
1)首先著眼晚霞圖,夕陽落山,海浪染紅霞。先從靜態(tài)看,寫出“橘紅”的顏色,再以晚霞與大海相互輝映,化靜為動:“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滾動著”,準確而又形象地描繪了晚霞的絢麗多彩。寫晚霞,不是籠統(tǒng)地去形容“紅霞滿天”,而是著意寫反照在海浪上的霞光,“又紅又亮”寫出霞光的色彩特點;“閃爍”“滾動”“消失”表現(xiàn)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動閃光這個特點。
2)接著寫星光圖,夕陽西沉,啟明星高掛。時間背景是“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空間背景是:高而遠的廣漠的天幕。只有紅光消失才能突出啟明星的亮,以天幕為背景可以顯示出啟明星的大。寫夕陽逐漸西沉的景物,著重寫了長庚星。在直接描寫星光之前,先寫天空的變化,為長庚星的出現(xiàn)作鋪墊。寫長庚星,一是抓住它“最早出現(xiàn)”、天幕上只有它一個的特點,二是抓住它“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的特色。
3)三是燈光圖,夜色加濃,燈光與星光相映。“次第”一詞用得準確,寫出了許多燈光先后亮起來的特點?!坝绕洹币辉~強調描寫的重點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其特點是倒映在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閃爍”,“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把燈光流光溢彩的特點寫活了。
4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怎么樣寫海和人們?作者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了沙灘上的人?
——作者寫沙灘是根據(jù)“我”的感受來寫的,寫了沙灘的軟綿綿(觸覺),海水的刷刷聲(聽覺)。海風的清新而又涼爽(嗅覺、膚覺),大海和田禾混合的香味(嗅覺),太陽炙曬的余溫(膚覺),綴滿星星的夜空(視覺);然后又寫“我”與鄉(xiāng)親們的談論,還寫了在休憩的人們歡笑的情景。這幅沙灘圖,由景及人,景美人更美。作者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
5作者在第三部分中寫了月亮什么的特點?再次突出人們怎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
——突出了月亮的圓而亮,和人們在盡情休憩和談笑的情景。
6表達的感情?
——這篇散文通過對威海海濱仲夏夜色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壯美和英雄人民不畏困難的樂觀精神的由衷的贊美之情。
7總結寫作特點
1)景物描寫?;o為動,以動映靜。
抓住特征,有層次地描寫景物,生動地描繪出一幅海濱夏夜的圖畫。全文寫景既緊扣海濱夏夜的特點,又寫了城市風光,勾勒出一幅幅幽美的圖畫,寫出了威海這座城市特有的風韻,給人詩的享受,畫的美感。首先,作者注意攝取富有特色的景物。自然景物有它自己的特點,寫景要抓住此時此景的特點。如霞光的紅而亮,星光的大而亮,月光的圓而亮。其次,作者突出描寫景物的顏色和動態(tài)。寫景,可以從景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動態(tài)等方面著筆。課文為了突出海濱夏夜的美妙多姿,特別注意寫景物的顏色和動態(tài),因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不是一幅幅靜止的黑白圖畫,而是連續(xù)不斷變換著的一組組彩色電影鏡頭。
2)情景交融
寫景的作用有多種,其中主要的一種是“傳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是描摹客觀風物,傳情是表現(xiàn)主觀情感,寫景以傳情,這個景物當中就寄寓著某種感情或與某種感情相關聯(lián)的氣氛。峻青熱愛他的家鄉(xiāng),對山東的一草一木都有親切的感受。作者正是帶著贊美故鄉(xiāng)的情感來寫威海夏夜的一景一物的。在他的筆下,無論燃燒的晚霞,燦爛的滿月,晚來的海風,柔軟的沙灘,明亮的星光,蔚藍的大海,都浸潤著喜悅贊嘆的感情色彩,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勞動人民的熱愛的感情,使讀者受到了強烈的感染,產生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4)語言運用方面,這篇散文突出的特點是比喻貼切生動,聯(lián)想自然,用詞準確優(yōu)美。
5)景隨時變,景隨步移。
8(課外補充)美學特色
a用多變的色彩描繪了海濱仲夏夜的“幽美”。
現(xiàn)實生活的紛繁復雜,決定了美的形態(tài)的多種多樣?!坝拿馈笔墙橛凇俺绺摺焙汀皟?yōu)美”之間的一種美。它既有由于量的龐大,如大海、高空等景物,而產生的亢奮而崇高的美;又有由于表現(xiàn)對象的柔和嫵媚,如霞光、啟明星、清風等景物,產生的恬適從容的美。就是在這種“深遠、僻靜、昏暗”環(huán)境中,作者發(fā)掘捕捉了寧靜美、動態(tài)美及和諧美。
作者描繪出祖國海濱的'寧靜美,正好反映出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各個角落的和平安定。寧靜美是“幽美”的“獨特”所在?!坝拿馈边€表現(xiàn)在作者化靜為動,從動態(tài)方面來刻畫海濱的夜景上作者描繪出海濱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嬌的美來,不僅流露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無比熱愛的感情,而且還旨在揭示偉大祖國的旺盛生命力?;o為動,化美為媚,是“幽美”的又一“獨特”所在。
b情景交融寫出嶄新的“時代美”。
五板書
海濱仲夏夜
峻青
按時間推移順序
一入夜海濱景色:霞光:紅而亮(像燃燒的火焰)
星光:大而亮(像懸掛的明燈)景隨時移
燈光:流光溢彩(像流動的珍珠)
二月夜海灘漫步:沙灘:軟、熱、涼、香
人們:說笑、休憩景隨步移
三深夜海上佳境:月亮:圓而亮
人們:談笑、休憩
描繪了夏夜海濱特有的幽美景色和勞動者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fā)了對美好生活和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自然美與生活美)
教學反思:
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正是因為有了前面教學《濟南的冬天》的經驗教訓,所以,在引導學生學習《海濱仲夏夜》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遇到疑難,小組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問題。這樣,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fā)揮。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抓特征和變化描寫景物的藝術特色;理解課文中大量的比喻句的表達作用。由于課前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反復的誦讀,所以,學生對比喻句的表達表達作用理解的非常透徹,這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巨大潛能。
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語文課堂要重視朗讀教學,重視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海濱仲夏夜教案 篇5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作者抓住夕陽落山不久——月到中天這段時間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描繪了夏夜海濱特有的景色和勞動者的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fā)了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文章所描繪的是一幅幅流動的變化著的畫面。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文章描繪了哪幾幅畫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畫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又是怎樣融情于景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體會貼切的比喻對準確再現(xiàn)景物所起的作用。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介紹寫作背景。
1962年春3月,著名作家峻青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膠東半島上一個小小的山村。可愛的家鄉(xiāng)山水,老革命根據(jù)地的光榮歷史,牽動著作家的思緒。作者以美麗的山水為背景,用動人的景色作襯托,寫成一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散文作品?!逗I仲夏夜》就是其中—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本文寫的是海濱城市——威海的夏夜景色。
二、初讀課文,要求:(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二)通過查檢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1.讀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幻燈片,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閃爍(shu):光亮動搖不定,忽明忽暗。
2)緋(fēi)紅:鮮紅。緋,紅色。
3)肅穆(mǜ):嚴肅而恭敬。
4)廣漠(m):廣大空曠。
5)蒼穹(qióng):天空。
6)休憩(qì):休息。
7)徘(pái)徊(huái):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8)皎(jiǎo)潔:(月亮)明亮潔白。
9)酣(hān)暢:暢快(多指飲酒或睡眠)。
2.提問:仲夏是什么時候?課文都描寫了海濱仲夏哪些景物?
提示:對此問的回答,不必強求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做答。
三、再讀課文,要求:速讀課文后,填空。
提示:此練習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結構。在學生完成練習的過程戶,指導學生在書中圈畫出關鍵詞語,注意隨著時間推移畫面發(fā)生的變化。
練習及答案:
1.第一組畫面(1—3段)描繪了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濃這段時間內海濱仲夏的景色。
2.第二組畫面(4—7段):描繪了海濱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濱沙灘上休憩、談笑的人們。
3.第三組畫面(8—12段):進一步描繪從月色上來至夜深這段時間里月光下海濱沙灘的美景和海濱沙灘上休憩談笑的人們。
小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作者觀察點的不斷移動,所見的景物也在不斷的變化。作者按照時空的順序,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幽美的畫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們的生活是美好的,他們自在舒暢,這種情感是全文的線索。
四、研讀課文1——3段,重點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準確再現(xiàn)景物特點。
1.提問:1——3段,對海濱夏夜景色的描寫,作者以哪些景物為主要觀察對象?
明確:霞光、啟明星、燈光。
2.作者對這三個景物進行描寫時,運用了三個美妙的比喻句,請你從文中把它們找出來,并摘抄在筆記本上。
3.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這三句運用比喻修辭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討論后全班交流。
提示: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抓住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
參考答案:
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
作用:作者以大海為背景,描繪了霞光的.色彩和動態(tài)。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現(xiàn)出晚霞的艷麗,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霞光隨海浪搖曳,翻騰的情狀。
2)比喻句: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啟明星在那里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輝,就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
作用: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啟明星的大和亮的特點,霞光逐漸變淡,變得清亮深藍,突然顯得高遠,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這樣高遠遼闊的天空,不是高樓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層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曠地帶的夏夜所特有的。在這廣漠深藍的天幕上,啟明星的“光輝”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燈來比喻,也就格外貼切。
3)比喻句: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從半空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
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對燈光的描繪,把靜態(tài)的燈火寫活了,寫美了,把波浪上的晃動著,閃爍著的燈光比做流動著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動感。
4.請從4——12段再找兩個比喻句,摘抄在筆記本上,并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比喻句:愉快的笑聲,不時地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
作用:把笑聲比作波浪,表現(xiàn)笑聲此起彼伏,源源不斷。
2)比喻句: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似的,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作用:燦爛的滿月比作光輝四射的銀盤,表現(xiàn)了滿月亮和圓的特點
3)比喻句: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魚鱗,表現(xiàn)了波浪的層次分明及閃閃發(fā)亮。
5.小結:文學需要聯(lián)想,聯(lián)想對于散文尤為重要。本文不僅聯(lián)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比喻精當。作者由鮮紅的晚霞聯(lián)想到燃燒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啟明星聯(lián)想到懸掛在高空的明燈;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動,閃爍的燈光聯(lián)想到一串串流動著的珍珠,無不給人自然貼切的感受。而這一切聯(lián)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辭格來完成的,形象生動,仿佛把讀者帶進了仲夏的海濱之夜,觀海賞月,怡然自得,引人人勝。
6.訓練聯(lián)想能力,練習造比喻句。
提示:提供一個學生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讓學生抓住這一情境特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練習造比喻句。
五、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1——3段。
提示:背誦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準確把握隨著時間的推移,畫面發(fā)生的變化及進一步體會貼切的比喻對準確再現(xiàn)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強求學生課堂背誦得一字不差,重點檢查關鍵詞句的背誦。
1.從指導學生背誦描寫霞光、啟明星、燈火的三個比喻句人手,在背誦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貼切的比喻對準確再現(xiàn)景物所起的作用。
2.從三個比喻句的背誦,擴展到三個段落的背誦,背誦過程中,要求學生準確把握隨著時間的推移,畫面發(fā)生的變化。
1)要求學生圈出表現(xiàn)時間推移的詞語:“夕陽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夜色加濃”。
2)要求學生圈出表現(xiàn)霞光動態(tài)和色彩變化的詞句。動態(tài):“簡直就像—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閃爍著,滾動著,涌了過來?!?/p>
色彩變化:“橘紅色”→“深紅”→“緋紅”→“淺紅”→“深藍色”。
3.請兩三位學生上講臺有感情地背誦,無論背誦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勵。
4.全班齊背誦。
六、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朗讀全文。
2.讀了峻青的《海濱仲夏夜》,你覺得這個“海濱仲夏夜”是個怎樣的夜晚?請你在中心詞“夜”前再加些形容詞來表達你的感受。
參考答案:幽美、艷麗、愉快、溫馨、恬靜……
3.小結: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可愛迷人的海濱仲夏夜,我們不禁產生向往之情。這其中很重要一點是作者用了許多生動形象貼切的比喻再現(xiàn)了景物特點,使我們仿佛親身感受到了那的美,這無不歸功于作者細致的觀察及豐富的聯(lián)想。假如你熱愛生活,你也能做到。
海濱仲夏夜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霍霍”、“緋紅”、“廣漠”、“蒼穹”等詞語的含義。
2。初步學會課文抓住景物特征細膩描寫景物變化的寫法。
3。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難點、重點分析]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
分析:按時間順序,分為日落不久、夜色沉沉和月亮升起三個部分,脈絡清晰,條理分明。
2。作者寫星光的出現(xiàn),選擇了怎樣的時空背景?這對突出啟明星的特點有什么作用?
分析:時間背景是“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空間背景是:高而遠的廣漠的天幕。只有紅光消失才能突出啟明星的亮,以天幕為背景可以顯示出啟明星的大。
3。本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作品分三個層次描繪海濱仲夏的夜景。
第一層(1~4自然段):寫幽美、靜謐的夜色。本層緊扣題旨,是全文重點描繪之所在,所以作者不惜潑墨,從多方面展開。首先著眼晚霞。先從靜態(tài)看,寫出“橘紅”的顏色,再以晚霞與大海相互輝映,化靜為動:“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滾動著”,準確而又形象地描繪了晚霞的絢麗多彩。作者對景物的觀察是精細的,見諸文字時又是十分精確、有條理的。作者接著又描繪了繁星、燈火以及“溫柔”的海水,“清新而又涼爽”的海風。在此基礎上直抒胸臆:“我的心里,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文章情景交融,為下文寫人作了充分的鋪墊。
第二層(5~7自然段):寫人們勞動后愉快的休憩時光。如果說作品的第一層主要是描繪了海濱的一幅風景畫,那么第二層則勾勒了一幅入夜后的海濱人物速寫圖,從而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時代自由幸福的新生活。但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并沒有忘記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他們在勞動后的休息中,仍在談論著今年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第三層(8~12自然段):寫?zhàn)嵜髁恋脑铝零逶∠碌暮I勝景;作品在描寫“皎潔的月光”的同時,又描寫了人影憧憧,人聲鼎沸的熱鬧、歡樂的場景:人們可以在這里“海闊天空地盡情談笑”,“酣暢地休憩”。由第一層寫景、第二層寫入,到這里把寫景、寫人、抒情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新、雋永的意境,使人卒讀之余,似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4。本文的寫作特色是什么?
分析:(1)線索。
所謂線索,就是貫串在整個敘事性文藝作品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脈絡。在一般的記敘文中,線索的作用是體現(xiàn)材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繁多的材料由記敘線索貫串起來,將文章組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每一敘事作品都有一條或一條以上的線索,但主要線索只有一條,其他線索則圍繞主要線索來展開。記敘文中作者常以時間的推移或作者認識的發(fā)展為記敘線索來安排材料。這叫作“縱式結構”?!丁氛且詴r間推移為線索的。
(2)景物描寫。
文章生動地描繪出一幅海濱夏夜的圖畫。全文寫景既緊扣海濱夏夜的特點,又連類而及地寫了城市風光,勾勒出一幅幅幽美的圖畫,寫出了威海這座城市特有的風韻,給人詩的享受,畫的美感。
首先,作者注意攝取富有特色的景物。自然景物有它自己的特點,寫景,要抓住此時此景的特點,才能反映出特有的風貌。《》的寫景很注意抓當時當?shù)鼐拔锏奶攸c。比如它寫晚霞,不是籠統(tǒng)地去形容“紅霞滿天”,而是著意寫反照在海浪上的霞光,“又紅又亮”寫出霞光的色彩特點;“閃爍”“滾動”“消失”表現(xiàn)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動閃光這個特點。接著,寫夕陽逐漸西沉的景物,著重寫了長庚星。在直接描寫星光之前,先寫天空的變化,為長庚星的出現(xiàn)作鋪墊。“高而遠”“深藍色”的呈現(xiàn)一片“肅穆”氣氛的天幕作為長庚星的背景,把它映襯得更鮮明了。寫長庚星,一是抓住它“最早出現(xiàn)”、天幕上只有它一個的特點,二是抓住它“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的特色。繼而寫“夜色加濃”時的景物,著重寫燈光。“次第”一詞用得準確,寫出了許多燈光先先后后亮起來的特點?!坝绕洹币辉~強調描寫的重點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其特點是倒映在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閃爍”,“像—串流動著的珍珠”,把燈光的特點寫活了。寫月亮的升起,則說它是“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這些都是海濱特有的景色,有別于其他地方。
其次,作者突出描寫景物的顏色和動態(tài)。寫景,可以從景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動態(tài)等方面著筆。課文為了突出海濱夏夜的美妙多姿,特別注意寫景物的顏色和動態(tài),因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不是一幅幅靜止的黑白圖畫,而是連續(xù)不斷變換著的一組組彩色的電影鏡頭。如寫海濱傍晚的天空,起初寫它燃燒著晚霞,顏色是桔紅的,而后逐漸變?yōu)榫p紅、淺紅,而后霞光消失,出現(xiàn)的是深藍色的天幕、閃爍的星星、倒映在烏藍海面上的燈光,以及皎潔的月色、在海面上閃爍的魚鱗似的銀波,寫得變化多端。
(3)抒情。
寫景的作用有多種,其中主要的一種是“傳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寫景是描摹客觀風物,傳情是表現(xiàn)主觀情感,寫景以傳情,這個景物當中就寄寓著某種感情或與某種感情相關聯(lián)的氣氛。峻青熱愛他的家鄉(xiāng),對山東的一草一木都有親切的感受。作者正是帶著贊美故鄉(xiāng)的情感來寫威海夏夜的一景一物的。在他的筆下,無論燃燒的晚霞,燦爛的滿月,晚來的海風,柔軟的沙灘,明亮的星光,蔚藍的大海,都浸潤著喜悅贊嘆的感情色彩,讀來使人感到十分親切,使我們的心合著作者的脈搏一起跳動,應著作者的胸膛一起呼吸。他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親切感情,使讀者受到了強烈的感染,產生了引人人勝的藝術效果。
(4)語言。
在語言運用方面,這篇散文突出的特點是比喻貼切生動,用詞準確優(yōu)美。在分析課文時抓住這些比喻和詞語來講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培養(yǎng)用詞造句的能力。
(5)美學特色。
①用多變的色彩描繪了的“幽美”。
現(xiàn)實生活的紛繁復雜,決定了美的形態(tài)的多種多樣。“幽美”是介于“崇高”和“優(yōu)美”之間的一種美。它既有由于量的龐大,如大海、高空等景物而產生的亢奮而崇高的美;又有由于表現(xiàn)對象的柔和嫵媚,如霞光、啟明星、清風等景物產生的恬適從容的美。就是在這種“深遠、僻靜、昏暗”環(huán)境中,作者發(fā)掘捕捉了寧靜美、動態(tài)美及和諧美。
寧靜美。作者仁立海濱,按時間順序描繪了三幅圖景:一是夕陽落山,海浪染紅霞;二是夕陽西沉,啟明星高掛;三是夜色加濃,燈光與星光相映。這三幅圖景,都是海濱遠眺所見,表現(xiàn)出“深遠”中的寧靜美。作者描繪出祖國海濱的寧靜美,正好反映出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各個角落的和平安定。寧靜美是“幽美”的“獨特”所在。
動態(tài)美?!丁返摹坝拿馈边€表現(xiàn)在作者化靜為動,從動態(tài)方面來刻畫海濱的夜景上。夕陽緩緩下山,霞光縷縷染浪,浪頭排排涌起。浪峰涌起之處,猶如燃燒的火焰,紅霞、海浪都在“閃爍”“滾動”。形象地寫出了海的色彩、海的氣勢。作者描繪出海濱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嬌的美來,不僅流露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無比熱愛的感情,而且還旨在揭示偉大祖國的旺盛生命力?;o為動,化美為媚,是“幽美”的又一“獨特”所在。
和諧美。作者運用他那靈巧的畫筆,在三幅圖景中調色布彩:第一幅圖是海染紅霞流金溢彩;第二幅,淡彩輕描;第三幅點染寫意。天空深藍,海水烏藍,星光閃亮,燈光通明,珍珠耀眼……五彩繽紛。作者傾注全部的愛來描繪祖國的海濱,筆調既活潑又樸實。多角度地描繪祖國海濱的夜景,給人以和諧統(tǒng)一的立體感。作者善于抓住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審美對象,善于運用不同形態(tài)的美,使它們相互聯(lián)系、彼此滲透、互相轉化,從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和諧美就是“幽美”的又一“獨特”所在。
②情景交融寫出嶄新的“時代美”。
一輪皎潔而明亮的月亮照著海濱,“說話聲、歡笑聲、唱歌聲、嬉鬧聲,響遍了整個的海灘”。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里,用情景交融的筆觸,抒寫了我們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美”。
5。全文描繪了哪三組畫面?
分析:第一組畫面(1-3段):描繪了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濃”這段時間里海濱夏夜的景色,作者以“霞光”、“啟明星”、“燈光”為主要觀察對象:第1段以“大海”為背景描繪霞光,寫出了霞光的“色彩”和“動態(tài)”;第2段著重寫“啟明星”的“大”和“亮”的特點。第3段由“星”光引出對“燈”光的描繪。
第二組畫面(4~7段):描繪了在幽美的夜色中,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
第三組畫面(8~12段):描繪了從“月亮上來”到“夜深”這段時間里月光下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
抓住的特征寫景,用語準確生動,是本文的主要特點。霞光色彩的變幻,從啟明星閃爍到繁星滿天,從夜色漸濃到明月升起,正是夏夜晴空特有的景象。如“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后面的一排,又閃爍著,滾動著,涌了過來”。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動態(tài)的霞光,表現(xiàn)了霞光的色彩變化。作者不僅抓住了色彩、光線的變化,更緊扣了“海濱”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借海浪寫霞光,用藍天襯明星,讓映在海面的燈火與天空的星斗輝映,寫夜色中和月光下海灘上的笑語歡聲,等等,使景物更形象生動。
6。第3段的燈光圖與“天上的市街”的意境有哪些相似之處?有哪些不同?
分析:相似處,都有真的燈光和天上的“明燈”,《天》用街燈引出明星,這里是用星星引出真的燈光,寫法類似。不同處,《天》重點寫天上的明星,街燈只是引子和陪襯;這里天上的“明燈”、山坡上的燈火、海面上“流動著的珍珠”三個層次,上中下互相輝映,更多彩多姿,富有畫趣。
7。文中為什么在寫啟明星之前要寫霞光由漸淡而消失的過程?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分析:這一部分絕非閑筆,它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寫啟明星出現(xiàn)前的情景,突出霞光由漸淡而消失的變化過程。二是突出夏夜晴空“高而遠”的特點,只有霞光消失,天才顯得“高而遠”。三是為下文寫啟明星作鋪墊,霞光由淡而無,創(chuàng)造了一個寧靜、遼遠的意境,對寫啟明星的“大”、“亮”起到了綠葉扶紅花的作用。
從全文來看,重點是體會第一部分描寫的自然美,難點是理解文章二、三部分蘊含的生活中的美。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朱自清的《春》,在《春》這篇課文里,我們領略過春天的美麗。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仲夏時節(jié)海濱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將被海濱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書課題、作者。
1。解題:
海濱(地點);仲夏(季節(jié));夜(具體時間)。
2。簡介作者:
峻青,原名孫俊卿。山東海陽縣人。幼年貧困,曾當過徒工??箲?zhàn)爆發(fā),參加革命。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邊》、《海燕》、《最后的報告》、《膠東紀事》;散文集《歐行書簡》、《秋色賦》。
3。課文介紹:
《》一文節(jié)選自散文集《秋色賦·》。作者抓住夕陽落山不久一月到中天這段時間的光線和色彩的變化,描繪了夏夜海濱特有的景色和勞動者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fā)了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
(二)指導自讀。
1。出示小黑板。
(要求學生運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散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3節(jié)):寫海濱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節(jié)):寫“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節(jié)):寫月下沙灘。
3。播放錄音。學生看書并思考:
作者在這一部分中描繪了哪兩幅圖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
提示:這一段按“夕陽落山”、“夜色加濃”的時間順序推進,以蒼穹和大海為背景,抓住海濱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繪了兩幅圖景:
教師邊講邊板書:
小結:一天一海,一靜一動,互為映襯。讓人讀來自有一種自然美。
4。再讓學生速讀第一段。
要求:邊讀邊展開想象。在具體形象中獲得美的實感。
5。學生表達各自的感受。
在此基礎上指名學生運用抑揚頓挫、輕重疾徐、高低升降的語調朗讀這一段,使學生受到感染,進入美的意境。
6。學生默讀第二、三段。
要求帶著下列問題去讀課文:
作者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描寫沙灘上景物的變化的?作者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了沙灘上的人?
提示:以上問題的第二問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可啟發(fā)學生分步思考。
(1)先想一想寫的是什么人?
——在各個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
從田里割麥子歸來的人們……
這些英雄的人們……
(2)他們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心情怎么樣?
——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沐著海風,望著夜空,盡情地說笑……
點撥:作者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
7。學生齊讀:“我漫步沙灘……”到文章結尾。
8。教師歸納:
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
板書:
9。小結:
作者先描繪大海月色,再寫沙灘也突然明亮了起來,寫了沙灘上乘涼人們的眾多和歡鬧。隨著月亮的升高,夜已經很深了,沙灘上的人也“變化”了,有的睡著了,有的還在談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筆調將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結合起來,以更多的筆墨寫人們在這自由的天幕下酣暢地休憩,目的在于寫生活美,從而將文章推進了美的境界。
10。學生討論本文寫作特點。
(1)抓住特征,有層次地描寫景物。(動態(tài))
(2)貼切的比喻和形容詞的運用。
海濱仲夏夜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霍霍”、“緋紅”、“廣漠”、“蒼穹”等詞語的含義。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初步學會課文抓住景物特征細膩描寫景物變化的寫法。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以“流動的畫面”表現(xiàn)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寫景的方法。
教學難點: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寫法
學情分析:
前面學習了兩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描繪。
教學方法:
導讀、討論式
學法指導: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來表現(xiàn)景物
課前準備:
課前預習,解決字詞,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我們已經學過朱自清的《春》,在《春》這篇課文里,我們領略過春天的美麗。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嗎?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仲夏時節(jié)海濱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將被海濱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書課題、作者。
1.解題:
海濱(地點);仲夏(季節(jié));夜(具體時間)。
2.簡介作者:
峻青,原名孫俊卿。山東海陽縣人。幼年貧困,曾當過徒工??箲?zhàn)爆發(fā),參加革命。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邊》、《海燕》、《最后的報告》、《膠東紀事》;散文集《歐行書簡》、《秋色賦》。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運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霍霍huò
緋fēi紅
廣漠mò
蒼穹qióng
煞shà
皎jiǎo潔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3節(jié)):寫海濱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節(jié)):寫“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節(jié)):寫月下沙灘。
2、播放錄音。學生看書并思考:
作者在這一部分中描繪了哪兩幅圖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
提示:這一段按“夕陽落山”、“夜色加濃”的時間順序推進,以蒼穹和大海為背景,抓住海濱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繪了兩幅圖景:
教師邊講邊板書:
小結:一天一海,一靜一動,互為映襯。讓人讀來自有一種自然美。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1、讀第一段。要求:邊讀邊展開想象。在具體形象中獲得美的實感。
學生表達各自的感受。在此基礎上指名學生運用抑揚頓挫、輕重疾徐、高低升降的語調朗讀這一段,使學生受到感染,進入美的意境。
2、學生默讀第二、三段。
問題組:
①作者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描寫沙灘上景物的變化的?
②作者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了沙灘上的人?
提示:以上問題的第二問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可啟發(fā)學生分步思考。
(1)先想一想寫的是什么人?
——在各個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
從田里割麥于歸來的人們……
這些英雄的人們……
(2)他們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心情怎么樣?
——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浴著海風,望著夜空,盡情地說笑……
點撥:作者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
3.學生齊讀:“我漫步沙灘……”到文章結尾。
教師歸納: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
板書:
盡情說笑、休憩
人們:生活美
議論年景、笑聲
五、課堂總結:
作者先描繪大海月色,再寫沙灘也突然明亮了起來,寫了沙灘上乘涼人們的眾多和歡鬧。隨著月亮的升高,夜已經很深了,沙灘上的人也“變化”了,有的睡著了,有的還在談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筆調將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結合起來,以更多的筆墨寫人們在這自由的天幕下酣暢地休憩,目的在于寫生活美,從而將文章推進了美的境界。
六、布置作業(yè)。
基訓1-4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選自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
2、解釋“霍霍”、“緋紅”、“廣漠”、“蒼穹”的含義。
3、這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依次描繪了五幅流動的畫面,這五幅畫面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___
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問題組一:
1.文章最后幾段正面寫到“人們”,但為什么只寫了人們的“聲”,而沒有寫一個個人的“形”和“貌”。
2.這篇散文在布局安排上有什么特色?各個畫面之間是什么關系?
3.這篇散文是怎樣把景寫活的?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明確:1.
(1)從寫作的真實性看。人們的種.種情景,作者是在幽靜的夜色中一路散步所看到的,在濃重的夜色中,在隨意的一瞥中,無法仔細觀察到人們細致的音容笑貌,而給他留下突出印象的,是人們歡樂的聲音,是這種笑語聲所透露出的發(fā)自內心的歡樂的情緒。
(2)從全文結構看,本篇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仲夏海濱的人們是作為濱海夜景整體的一部分來寫的,人在景中,人使景動了,活了,人和景融合成了一體。如果突出寫一個個人的形貌,就會顯得繁雜,表現(xiàn)不出這篇散文嚴謹?shù)慕Y構。
2.這篇散文在布局安排上的特色是,以時間為順序,由傍晚寫到深夜海濱的景物,井井有條。文中所寫的晚霞、星空、燈火、沙灘四幅圖景雖然寫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緊針密線、緊緊相連,結構十分嚴謹。描寫景物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由靜到動,或由動到靜;或由巨到細,或由景及人,層次井然,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中心思想。
3.從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把景寫活的技巧是:(1)善于寫出景物的變化。例如,“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深紅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成為淺紅”,這是寫霞光色彩的變化。“當這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的時候,那突然顯得高而遠了的天空,則呈現(xiàn)出一片肅穆的神色”。這是寫天空距離與氣氛的變化?!耙股訚?,蒼空中的‘明燈’越來越多了。而城市各處的真的燈火也次第亮了起來”。這是寫星星與燈數(shù)量的變化。
(2)景物的動態(tài)。如寫晚霞,作者借助比喻,形容它像火焰在“燃燒”,就有了動感。接著把晚霞放在大海的倒映中去寫,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閃爍著,滾動著,涌了過來。這就把晚霞寫得有聲有色,活了起來。
作者之所以能夠把景寫活,除了寫作的技巧之外,主要還依賴于對事物的精細觀察。善于觀察是把景物寫活的根本。
問題組二: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分析結構?
2、全文描繪了哪三組畫面?
指出三幅圖畫起訖(完成練習一)
3、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描繪了哪三幅圖景?怎樣抓住景物的變化和特征來寫?
4、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怎么樣寫海和人們?作者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了沙灘上的人?
5、作者在第三部分中寫了月亮什么的特點?再次突出人們怎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
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按時間順序,分為日落不久、夜色沉沉和月亮升起三個部分,脈絡清晰,條理分明。
2、第一組畫面(1—3段):描繪了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濃”這段時間里海濱夏夜的景色,作者以“霞光”、“啟明星”、“燈光”為主要觀察對象:第1段以“大?!睘楸尘懊枥L霞光,寫出了霞光的“色彩”和“動態(tài)”;第2段著重寫“啟明星”的“大”和“亮”的特點。第3段由“星”光引出對“燈”光的描繪。
第二組畫面(4—7段):描繪了在幽美的夜色中,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
第三組畫面(8—12段):描繪了從“月亮上來”到“夜深”這段時間里月光下海濱沙灘上“勞動者休憩、談笑”的情景。
3、這一段按“夕陽落山”、“夜色加濃”的時間順序推進,以蒼穹和大海為背景,抓住海濱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繪了三幅圖景:
1)首先著眼晚霞圖,夕陽落山,海浪染紅霞。先從靜態(tài)看,寫出“橘紅”的顏色,再以晚霞與大海相互輝映,化靜為動:“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滾動著”,準確而又形象地描繪了晚霞的絢麗多彩。寫晚霞,不是籠統(tǒng)地去形容“紅霞滿天”,而是著意寫反照在海浪上的霞光,“又紅又亮”寫出霞光的色彩特點;“閃爍”“滾動”“消失”表現(xiàn)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動閃光這個特點。
2)接著寫星光圖,夕陽西沉,啟明星高掛。時間背景是“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空間背景是:高而遠的廣漠的天幕。只有紅光消失才能突出啟明星的亮,以天幕為背景可以顯示出啟明星的大。寫夕陽逐漸西沉的景物,著重寫了長庚星。在直接描寫星光之前,先寫天空的變化,為長庚星的出現(xiàn)作鋪墊。寫長庚星,一是抓住它“最早出現(xiàn)”、天幕上只有它一個的特點,二是抓住它“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的特色。
3)三是燈光圖,夜色加濃,燈光與星光相映?!按蔚凇币辉~用得準確,寫出了許多燈光先后亮起來的特點?!坝绕洹币辉~強調描寫的重點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其特點是倒映在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閃爍”,“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把燈光流光溢彩的特點寫活了。
4、作者寫沙灘是根據(jù)“我”的感受來寫的,寫了沙灘的軟綿綿(觸覺),海水的刷刷聲(聽覺)。海風的清新而又涼爽(嗅覺、膚覺),大海和田禾混合的香味(嗅覺),太陽炙曬的余溫(膚覺),綴滿星星的夜空(視覺);然后又寫“我”與鄉(xiāng)親們的談論,還寫了在休憩的人們歡笑的情景。這幅沙灘圖,由景及人,景美人更美。作者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
5、突出了月亮的圓而亮,和人們在盡情休憩和談笑的情景。
三、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小組交流: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與合作小組成員交流各自的語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2、班級交流: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教師隨時整合學生的看法,擇取精彩語句與學生共同探討。探討中把寫作方法滲透進去。(例如:仔細觀察、運用修辭、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說說這些比喻起了什么作用,并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幾個描寫大海的句子。
四、課堂總結.
請學生談談寫景物的變化,應注意什么問題。由此,你又學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摘抄描繪霞光動態(tài)和色彩變化的語句。
六、板書設計。
海濱仲夏夜
峻青
按時間推移順序
一入夜海濱景色:霞光:紅而亮
(像燃燒的火焰)
星光:大而亮
(像懸掛的明燈)
景隨時移
燈光:流光溢彩
(像流動的珍珠)
二月夜海灘漫步:沙灘:軟、熱、涼、香
人們:說笑、休憩
景隨步移
三深夜海上佳境:月亮:圓而亮
人們:談笑、休憩
(自然美與生活美)
七、課后反思。
海濱仲夏夜教案 篇8
教學重點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文,作者抓住“海濱”“仲夏”“夜”等景物特征,依次寫了“夕陽落山不久”、“夜色加濃”、“月亮上來了”、“月亮升得很高了”、“月己經很深了”時的海濱幽美夜景。突出了特征,用詞準確優(yōu)美,比喻貼切生動。因此全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讓學生體味文章繪物的美上。
教學難點
“一切景物描寫都是人在描寫,為描寫人?!痹谖膶W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是為表現(xiàn)人物、烘托思想感情服務的。故本文的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蘊含的人的美、生活的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目的,讓學生默讀課文,并通過查檢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二、朗讀全文,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整體把握本文特色。
方式:可請學生朗讀,也可由教師范讀。
三、談后討論,引導學生從自身感受去回答,不必拘泥于統(tǒng)一答案,總體圍繞“美”即可。
朗讀前提示: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
討論后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寫景的散文,給人的感受是所描繪的景色像畫一樣美,而且這些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變化的。
四、下面我們再次默讀課文,結合課后練習一,看看本文依次描寫了哪三組畫面。注意要盡量選用文中的詞語填空。
學生默讀全文并做課后練習。
五、請學生任選一幅畫面,用手中的畫筆把畫面再現(xiàn)出來。準備第二節(jié)課交流(談談畫這幅畫的依據(jù)是什么。)此環(huán)節(jié)考察學生對文章的把握、理解,同時發(fā)揮想象力。
第二課時
一、教師在觀看全班學生的作品后,可挑選出各個畫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錯誤正確的都行,通過學生談做畫的依據(jù)分析、理解課文。允許學生在畫中加入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表現(xiàn)出色彩變化及動感即可。學生做畫及討論。要求盡量使用文中的語句,語言簡練,條理清楚。
教師總結畫面的特點:動態(tài)的圖畫。通過霞光的色彩,光亮的變化及浪峰中的紅光及白色的燈光所展現(xiàn)出來。
二、請學生朗讀第1、2、3段,體會本文寫景的特色。
三、學生在本上抄寫精彩段落,完成點評。并用一段文字結合課文的實例歸納寫作特點。
四、為同學朗誦自己摘抄的段落,并交流點評。
物質的量教案通用6篇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會帶上自己教案課件,因此老師會仔細規(guī)劃每份教案課件重點難點。編寫完整的教案是實現(xiàn)高質量高效益教學的基礎,課件教案應該怎么做?以下是欄目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質的量教案”,愿通過本文您能夠得到有益的信息和技巧!
物質的量教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長期以來都陷入教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困境。既無生動有趣的實驗,又無形象具體的研究對象,如何讓概念學習的課堂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對此我進行了大量探索,選取了“物質的量濃度”這一概念教學作為嘗試。
在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我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物質的量濃度》第一課時。本節(jié)教材是在介紹了“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通過本節(jié)的探究既鞏固對“物質的量”的運用,又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擴充對溶液組成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化學計算的能力。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jù)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b.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c.了解物質的量濃度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
能力方法:
a.通過課前探究,學會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過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
c.通過對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比,提高運用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a.在相互交流與評價中,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
b.關注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生活、生產問題,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c.通過溶液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關系,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成因
物質的量濃度在高中化學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將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確定為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將在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確定為教學難點。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初中接觸的“溶液體積”與“溶劑體積”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實例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依據(jù)主體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
按照主體探究式學習,我在教學中力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p>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課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種溶液的標簽,很快他們帶來了自己家中的諸如復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藥水、枝江大曲、礦泉水等,實驗室諸如硫酸、NaOH溶液等標簽。在課堂上我將請他們相互展示,并根據(jù)自己手中的標簽歸納表示溶液組成的多種方法:v/v 、m/v 、n/v、m/m,從而教師引入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之一—物質的量濃度。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學習了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真正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物質的量教案 篇2
[復習提問]什么是物質的量?什么是摩爾?它們的使用范圍是什么?
[回答]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每摩爾物質都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粒子,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近似值為。物質的量和摩爾都只適用于微觀粒子,不能用于宏觀物體。在使用物質的量時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
[引言]既然物質的量是聯(lián)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橋梁,那么如何通過物質的量求出物質的質量呢?也就是說1mol物質的質量到底有多大呢?我們先填寫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得出有用的結論。粒子符號
物質的式量
每個粒子的質量
(g/個)
1摩爾物質含有的
粒子數(shù)(個)
1摩爾物質質量
(g)
[答案]C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1mol碳原子含有個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質量為個。同理Fe的相對原子質量是56,1mol鐵原子含個鐵原子,是56g。的相對分子質量是98,1mol硫酸含個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8,1mol水含個水分子,質量是18g。電子質量過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電子的質量可忽略不計,所以的式量是23。1mol鈉離子含有個鈉離子,是23g。的`式量為17。1mol氫氧根離子含個氫氧根離子,是17g。
[學生思考]由以上計算結果可得出什么規(guī)律?
[結論]①1mol任何原子的質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質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這種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③1mol任何離子的質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這種離子的式量。
(此處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結論。例如:通過推導得出
[講解]因為任何一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以12C的1/12為標準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質量比,就等于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比。由此我們可求出x值和y值。
計算得出x=16gy=32g
[得出結論]1mol任何原子的質量,若以克為單位,在數(shù)值上等于其相對原子質量。那么由原子構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質量應該在數(shù)值上等于其相對分子質量。而對于離子,由于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1mol任何離子的質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這種離子的式量。)
物質的量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專題,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單元,第二標題。物質的量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貫穿于高中化學的始終,在化學計算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學生主要從定性的角度或簡單的定量角度去學習化學知識,而《物質的量》這一節(jié)的學習會使學生對化學中的"量"有一個新的認識。因此教好物質的量的概念,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關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而且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物質的量的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含義;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含義;通過練習掌握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數(shù)目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到物質的量與物質質量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概念的推導及應用,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養(yǎng)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掌握摩爾的概念及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間的轉化。
二、教學方法分析
(1)采取目標分層教學法
課前五分鐘檢測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微粒間轉換的理解與應用,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新課教學主要采取對比歸納法:通過與生活中的某些質量小,數(shù)量大的實例對比指出化學反應中存在的相同情況--提出物質的量的概念;通過與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單位的對比提出摩爾的概念,幫助學生通過對比理解和記憶物質的量與摩爾的關系;通過與生活中實例對比(一盒粉筆,一打羽毛球)重點說明摩爾的概念,以此使學生對抽象的摩爾概念具體化;通過適當?shù)姆謱泳毩晱娬{指出學習摩爾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的掌握本節(jié)知識。
(2)講練結合
課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老師很快掌握學生的情況,更能讓學生及時地熟悉所學知識。
三、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化學課的學習,高一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老師將一個知識點多次講練以強化其理解與記憶,因為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較慢,遺忘速度快。由于物質的量這一節(jié)的概念比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四、 教學程序:
[課前檢測]:
(1)1個H2O中含___個H,___個O,___個原子。
(2)105個H2SO4中含___個H,___個S,___個O,___個原
(3)1個C中含___個質子,___個電子。
(4)1個NH3中含___個質子,___個電子。
(幫助學生回憶微粒間的轉換關系,為從"個 --> 摩爾"的轉化做好鋪墊)
[導入]:
(1)由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單位(粒)和實際生活中并不使用粒的矛盾為后來引出化學反應中微粒的小和多提供思考模式。
(2)通過反應方程式:C + O2 === CO2 引導學生討論:反應實質是什么?(微粒間的反應);實際中是采用稱取質量的方法進行反應,質量如何體現(xiàn)反應的實質?已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 1.993X10-23g , 計算12g碳含多少個碳原子?(約6.02X1023個碳原子)
[小結]:
用所學的知識表達反應實質是很麻煩的,必須引進一個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新課講解]:物質的量:表示物質微粒數(shù)目多少的物理量。
物質的量教案 篇4
教學設計示例二
使學生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通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動手實驗能力。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引入: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濃度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在學習了概念之后,今天我們學習如何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學生計算,教師加以訂正。
設問:如果需要配制氫氧化鈉溶液,如果稱量其固體?
講述:配制用的主要儀器――容量瓶。讓學生觀察容量瓶,注意有體積、溫度和刻度線。介紹其規(guī)格,如何檢驗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處也可以播放動畫“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的相關部分。
演示:在燒杯中溶解固體,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溶解時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燒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實驗臺上;待溶液冷卻后,再轉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轉移。
講述:由于容量瓶瓶頸很細,為了避免溶液灑落,應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洗滌2~3次,每次的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體藥品,量筒不必洗滌。因為這是量筒的“自然殘留液”,若洗滌后轉移到容量瓶中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時應注意選擇的量筒與量取液體的體積相匹配。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據(jù)刻度線2~3cm時停止。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提問:若水加多了,超過了刻度線,如何處理?定容后的溶液各處的濃度一樣嗎?
演示: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數(shù)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勻。
提問:此時溶液的液面不再與刻度線相切,如何處理?需要再加入蒸餾水嗎?
不能再加入蒸餾水,因為定容時體積一定,搖勻后,液面低于刻度線是因為少量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
講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長期存放溶液,因此應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簽,注明溶液名稱和濃度。
小結: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進行誤差分析。
課堂練習:
1. 用98%的濃硫酸( =1.84g/cm3) 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濃硫酸,把_______緩緩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斷攪拌,待溶液_______后,將溶液沿著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餾水洗滌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將洗滌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餾水至刻度線___________時,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線相切,最后蓋好瓶塞_________,將配好的溶液轉移到_________中并貼好標簽。
2. 在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中,下列操作對所配得溶液無影響的是(寫序號)?????????? ;會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的是???????????? ;會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小的是?????????? 。
(1)在燒杯中溶解溶質,攪拌時不慎濺出少量溶液;
(2)未將洗滌燒杯內壁的溶液轉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線便停止加水;
(4)將配得的溶液從容量瓶轉移到干燥、潔凈的試劑瓶中時,有少量濺出;
(5)將燒杯中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
(6)將容量瓶中液面將達到刻度線時,俯視刻度線和液面。
物質的量教案 篇5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涵義。
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
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掌握有關概念的計算。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強調解題規(guī)范化,單位使用準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和摩爾質量。這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物質的量這個詞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難以理解。容易和物質的質量混淆起來。因此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lián)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微粒數(shù)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關于摩爾質量,教材是從一些數(shù)據(jù)的分析,總結出摩爾質量和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自然引出摩爾質量的定義。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本節(jié)還涉及了相關的計算內容。主要包括:物質的量、摩爾質量、微粒個數(shù)、物質的質量之間的計算。這類計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有關化學計算的能力,還可以通過計算進一步強化、鞏固概念。
本節(jié)重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本節(jié)難點:物質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教法建議
1.在引入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時,可以從學生學習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理解物質的量是聯(lián)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橋梁,可以適當舉例說明。
2.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不能拆分。它和物質的質量雖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學中應該注意對比,加以區(qū)別。
3.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但是這一概念對于學生來講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對高中化學的畏懼,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師應注意分散難點,多引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發(fā)學習興趣。
摩爾的定義,深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1)明確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是以微觀粒子為計量對象的。
(原子、粒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單一粒子,也可以是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
(3)每一個物理量都有它的標準??茖W上把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數(shù)定為1mol作為物質的量的基準。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因此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近似值為6.02×1023mol1,在敘述和定義時要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在計算時取數(shù)值“6.02×1023mol1”。
5.關于摩爾質量。由于相對原子質量是以12C原子質量的 作為標準,把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數(shù)即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作為物質的量的基準,就能夠把摩爾質量與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聯(lián)系起來。如一個氧原子質量是一個碳原子質量的 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數(shù),所以1mol氧原子質量是1mol碳原子質量的 倍,即 。在數(shù)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給物質的量的計算帶來方便。
鞏固對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質的量與微粒個數(shù)、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設計方案一課題:第一節(jié) 物質的量第一課時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涵義。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積極主動學習。
強調解題規(guī)范化,單位使用準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教學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教學方法:設疑-探究-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方程式的含義是什么?學生思考:方程式的含義有:宏觀上表示56份質量的鐵和32份質量的硫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88份質量的硫化亞鐵。微觀上表示每一個鐵原子與一個硫原子反應生成一個硫化亞鐵分子。
導入 :56g鐵含有多少鐵原子?20個鐵原子質量是多少克?
講述:看來需要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把宏觀可稱量的物質和微觀粒子聯(lián)系起來。提到物理量同學們不會感到陌生。你們學習過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回答:質量、長度、溫度、電流等,它們的單位分別是千克、米、開、安(培)
投影:國際單位制的工農業(yè)生產等方面,特別是在中學化學里,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是化學計算的核心和基礎。這同初中化學計算以質量為基礎不同,是認知水平提高的表現(xiàn)。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應注意這一變化。
板書:第一節(jié) 物質的量
提問:通過觀察和分析表格,你對物質的量的初步認識是什么?
回答: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摩爾是它的單位。
講述:“物質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減字。初次接觸說起來不順口,通過多次練習就行了。板書:一、物質的量 1.意義:表示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合體。
2.符號: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個?!按颉本褪且欢〝?shù)目的物品的集合體。宏觀是這樣,微觀也是這樣,用固定數(shù)目的集合體作為計量單位??茖W上,物質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這個粒子的集合體作為計量單位,它就是“摩爾”
閱讀:教材45頁
講述:單位――摩爾 1.摩爾:物質的量的單位。符號:mol 2.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shù),符號: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微粒。講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和6.02×1023是否可以劃等號呢?不能。已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933×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23mol-1。提問:1mol小麥約含有6.02×1023個麥粒。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么?學生思考:各執(zhí)己見。結論:不正確。因為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使用范圍是微觀粒子。因此在使用中應指明粒子的名稱。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個數(shù)值,所以宏觀物體不便用物質的量和摩爾。例如,地球上的人口總和是109數(shù)量級,如果要用物質的量來描述,將是1014數(shù)量級那樣多摩爾,使用起來反而不方便。板書:3.使用范圍:微觀粒子投影:課堂練習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2。
(3)摩爾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23個微粒的粒子集合體。
(5)0.5molH2含有3.01×1023個氫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答案:
(1)錯誤。沒有指明微粒的種類。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確的。因此使用摩爾作單位時,所指粒子必須十分明確,且粒子的種類用化學式表示。
(2)正確。
(3)錯誤。物質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爾只是它的單位,不能把二者混為一談。
(4)錯誤。6.02×1023是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簡單等同。
(5)錯誤。0.5molH2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23×1=6.02×1023個。
(微粒個數(shù)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三者之間的關系。板書:二板書設計第三章 物質的量第一節(jié) 物質的量一、物質的量 單位――摩爾 1.摩爾:物質的量的單位。符號:mol 2.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shù),符號: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微粒。 3.使用范圍:微觀粒子 4.物質的量(n)微粒個數(shù)(N)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三者之間的關系。
探究活動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測定與原理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符號是NA,單位是每摩(mol布朗運動法、油滴法、X射線衍射法、黑體輻射法、光散射法等。這些方法的理論依據(jù)不同,但測定結果幾乎一樣,可見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是客觀存在的重要常數(shù)。例如:用含Ag+的溶液電解析出量筒(圓形水槽(直徑 直尺。 硬脂酸的苯溶液。實驗原理 硬脂酸能在水面上擴散而形成單分子層,由滴入硬脂酸剛好形成單分子膜的質量m及單分子膜面積s,每個硬脂酸的截面積A,求出每個硬脂酸分子質量m分子,再由硬脂酸分子的摩爾質量M,即可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實驗步驟 1.測定從膠頭滴管滴出的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體積 取一尖嘴拉得較細的膠頭滴管,吸入硬脂酸的苯溶液,往小量筒中滴入 1mL,然后記下它的滴數(shù),并計算出 1滴硬脂酸苯溶液的體積V1。 2.測定水槽中水的表面積 用直尺從三個不同方位準確量出水槽的內徑,取其平均值。 3.硬脂酸單分子膜的形成用膠頭滴管(如滴管外有溶液,用濾紙擦去)吸取硬脂酸的苯溶液在距水面約 5 cm處,垂直往水面上滴一滴,待苯全部揮發(fā),硬脂酸全部擴散至看不到油珠時,再滴第二滴。如此逐滴滴下,直到滴下一滴后,硬脂酸溶液不再擴散,而呈透鏡狀時為止。記下所滴硬脂酸溶液的滴數(shù)d。 4.把水槽中水倒掉,用清水將水槽洗刷干凈后,注入半槽水,重復以上操作二次。重復操作時,先將滴管內剩余的溶液擠凈,吸取新鮮溶液,以免由于滴管口的苯揮發(fā)引起溶液濃度的變化。取三次結果的平均值。 5.計算 (1)如稱取硬脂酸的質量為m,配成硬脂酸的苯溶液的體積為V,那么每毫升硬脂酸的苯溶液中含硬脂酸的質量為m/V。 (2)測得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體積為V1,形成單分子膜滴入硬脂酸溶液的滴數(shù)為(d—1)(詳見注釋),那么形成單分子膜需用硬脂酸的質量為: (3)根據(jù)水槽直徑,計算出水槽中水的表面積S。已知每個硬脂酸分子的截面積A=2.2×10-15cm2,在水面形成的硬脂酸的分子個數(shù)為:S/A。 (4)根據(jù)(2)和(3)的結果,可計算出每個硬脂酸分子的質量為:
(實驗成功標志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的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NA在(失敗征象 實驗測定的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數(shù)量級不等于原因分析 使用硬脂酸苯溶液的過程中因為苯的揮發(fā),造成濃度的變化。 注意問題 1.苯中有少量的水,可用無水氯化鈣或氧化鈣除去。 2.配好待用的硬脂酸苯溶液一定要嚴加密封,防止苯的揮發(fā)。在使用過程中要隨時加塞塞住。 3.在使用膠頭滴管滴液時,均要采取垂直滴入法,以保持液滴大小均勻。 4.在形成單分子膜的過程中,應保持水面平靜,防止單分子膜重疊。 5.水槽的洗滌:每做完一次實驗,一定要把水槽洗滌干凈。否則,第二次實驗所需硬脂酸苯溶液的滴數(shù)將明顯減少,因為殘留在水槽內的硬脂酸分子會占據(jù)部分水面。洗滌方法:用自來水充滿水槽,讓水從水槽邊溢出,反復23次即可。
物質的量
物質的量教案 篇6
化學教案-物質的量的濃度
使學生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通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動手實驗能力。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引入: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濃度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在學習了概念之后,今天我們學習如何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學生計算,教師加以訂正。
設問:如果需要配制氫氧化鈉溶液,如果稱量其固體?
講述:配制用的主要儀器DD容量瓶。讓學生觀察容量瓶,注意有體積、溫度和刻度線。介紹其規(guī)格,如何檢驗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處也可以播放動畫“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的相關部分。
演示:在燒杯中溶解固體,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溶解時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燒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實驗臺上;待溶液冷卻后,再轉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轉移。
講述:由于容量瓶瓶頸很細,為了避免溶液灑落,應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洗滌2~3次,每次的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體藥品,量筒不必洗滌。因為這是量筒的“自然殘留液”,若洗滌后轉移到容量瓶中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時應注意選擇的量筒與量取液體的體積相匹配。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據(jù)刻度線2~3cm時停止。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提問:若水加多了,超過了刻度線,如何處理?定容后的溶液各處的濃度一樣嗎?
演示: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數(shù)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勻。
提問:此時溶液的液面不再與刻度線相切,如何處理?需要再加入蒸餾水嗎?
不能再加入蒸餾水,因為定容時體積一定,搖勻后,液面低于刻度線是因為少量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
講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長期存放溶液,因此應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簽,注明溶液名稱和濃度。
小結: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進行誤差分析。
課堂練習:
1. 用98%的濃硫酸( =1.84g/cm3) 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濃硫酸,把_______緩緩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斷攪拌,待溶液_______后,將溶液沿著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餾水洗滌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將洗滌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餾水至刻度線___________時,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線相切,最后蓋好瓶塞_________,將配好的溶液轉移到_________中并貼好標簽。
2. 在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中,下列操作對所配得溶液無影響的是(寫序號)?????????? ;會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的是???????????? ;會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小的是?????????? 。
(1)在燒杯中溶解溶質,攪拌時不慎濺出少量溶液;
(2)未將洗滌燒杯內壁的溶液轉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線便停止加水;
(4)將配得的溶液從容量瓶轉移到干燥、潔凈的試劑瓶中時,有少量濺出;
(5)將燒杯中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
(6)將容量瓶中液面將達到刻度線時,俯視刻度線和液面。
??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難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加水稀釋的有關計算。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物質的量濃度?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有哪幾個步驟?
引入:我們掌握、理解了概念,我們學會了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學習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要求同學們特別注意解題的規(guī)范。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關系圖。
投影: 例1:將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計算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
先求n (NaCl),再求c (NaCl)。
練習: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質量是多少?
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
溶液的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質的質量都相同,但是溶質的物質的量不相同。
溶液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質的物質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質的質量不同。
某溶液的濃度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質10g。
某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質10mol。
微機演示:物質的量濃度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部分。
講述:根據(jù)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首先計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并換算成相應的物質的量,然后將溶液的質量換算成體積,最后再計算出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注意計算時密度的單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體積的單位是L。
投影: 例:已知75mL 2mol/L NaOH溶液的質量為80g。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練習:標準狀況下1體積水中溶解了336體積的HCl氣體,得到密度為1.17g/cm3的鹽酸,求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提示:假設水的體積是1L,HCl氣體的體積是336L。參考答案為11.3mol/L。
引入:實驗室的濃硫酸物質的量濃度是18.4mol/L,可實際上做實驗時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討論稀釋濃溶液時,溶質的物質的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因為c (濃) V (濃) = c (稀) V(?。?,所以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
投影: 例: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體積是多少?
檢測練習:某溫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釋后濃度變?yōu)?4%,求原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小班教案(通用6篇)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每一位任課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幼兒園學到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能幫老師們更好的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通用6篇)”,歡迎大家閱讀收藏,分享給身邊的人!
小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圖片,能夠初步了解家鄉(xiāng)的景點少林寺、中岳廟、嵩陽書院等景點。
2、在活動中通過討論,萌發(fā)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夠看圖片,說出景點的名稱。
活動難點:能夠說出少林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建筑特點。
活動準備:
少林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談話活動,引起孩子活動的興趣。
1、 提問: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
2、 孩子自主發(fā)言,鼓勵孩子用完整的語言表述。
二、 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孩子認識家鄉(xiāng)的景點。
1、 出示少林寺的圖片,提問:誰知道這是什么地方?
2、 孩子相互討論交流。
3、 鼓勵孩子大膽完整的表達。
4、 鼓勵孩子說出少林寺的建筑特點。
5、 老師小結:少林寺是文明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武術的發(fā)源地。
6、 同樣的方法引導孩子了解中岳廟和嵩陽書院。
三、 啟發(fā)孩子說出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四、 延伸活動 請家長利用周末帶孩子參觀家鄉(xiāng)的景點。
活動反思:
在達到了預計目標,通過日常的延伸,幼兒對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也更深,更重要的是發(fā)展幼兒的主人翁責任情感,對幼兒責任感意識的建立是應當在日?;顒又袩o時無刻的滲透。
小班教案【篇2】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安全、溫馨、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使幼兒盡快與老師建立依戀關系。教師可經常抱抱幼兒,與他們交談,參與他們的活動,等等。
經常播放歡快的兒童歌曲,作為一日活動的背景音樂,死幼兒擁有愉快的心情。
室內裝飾色彩鮮明、形象可愛。多放置一些松軟的布制品,營造家庭般的氛圍。
在主墻面上布置一副幼兒園的背景圖,張貼每個幼兒的照片,題為“我愛你,幼兒園”以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歸屬感。
在墻面上設置“我與好朋友手拉手”展板。每個幼兒的照片旁都貼有一長條皺紙,幼兒可根據(jù)意愿與自己的好朋友連“線”粘貼。
在園內主要環(huán)境處貼上特征明顯的標志,以便于幼兒認識幼兒園的環(huán)境。
每個活動區(qū)域都有足夠的材料能讓幾個幼兒同時活動,幫助幼兒熟悉每個區(qū)域的名稱、標記及內容。
請家長為孩子準備與家中相同的枕頭,(最好有一些寄托美好住院的圖案)以有利于幼兒安然入睡。
【家園共育】
1、入園初期,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使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2、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使其逐步養(yǎng)成按時起床去幼兒園的習慣,不要遲到。
3、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學名,鼓勵孩子用語言告訴自己的需要,如喝水、入廁等。
4、培養(yǎng)孩子飯前、吃東西前、便后洗手的習慣。養(yǎng)成坐姿端正、正確使用餐具、細嚼慢咽的進餐習慣,以及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
5、家長與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即使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睡眠時間、飲食狀況等。
6、在家讓孩子嘗試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7、多與孩子交談有關幼兒園的事情,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8、關心孩子結交新朋友的情況。
【主要活動】
1、魔術師來了
2、扭扭蟲的舞蹈
2、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4、我?guī)氊惿嫌變簣@
5、阿文的小毯子
6、走一走,瞧一瞧
7、拍個好笑的你
8、我會唱的歌
9、早晨多美好
10、早上好
11、丁丁的一天
12、哈羅,我的朋友
13、一對好朋友
14、魚兒好朋友
15、橡皮膏小熊
小班教案【篇3】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紙,有彩色的臘光紙、有薄薄的毛邊紙、有光滑的紙、有粗糙的紙……它們有著自己不 同的特性,也有著相同的特點:易燃、易撕、易濕、易皺等。正因為紙的品種多樣、用處廣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物品之一,還有孩子常常用紙撕畫,折飛機、紙船等,并對紙制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毒V要》里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并努力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因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在豐富材料的幫助下,在老師的進一步引導下,讓幼兒自主探索,在活動中感知、體驗、積累經驗。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紙、了解紙,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體驗活動中的樂趣。
2、在和紙的親密接觸中,嘗試操作不同質地的紙,感知紙的基本特性及用途。
3、通過活動豐富生活經驗,培養(yǎng)操作和實驗能力。
活動準備:
(一) 知識經驗的準備:
1、孩子們已經對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紙有了初步的
認識。
2、請家長協(xié)助收集紙的相關資料。
(二) 物質材料的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報紙,信紙,皺紋紙,牛皮紙,卡紙,宣紙等。
其它物品:紙質生日蛋糕、每小組準備2個小盆、打火機、水等
活動過程:
一、借助紙質生日蛋糕引入課題。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
幼:不認識。
師:老師告訴小朋友,我是來自蜀河幼兒園的何老師。今天,何老師過生日,還帶來了一個大蛋糕,想請一幼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過生日,分享蛋糕。你們愿意嗎?
幼:愿意。
師;我們一起為老師唱一首生日快樂歌吧!
幼兒齊唱生日歌。
師:這個蛋糕是用什么做的?
幼:蛋糕是用紙做的。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紙是你認識的?
2、幼兒自由觀察討論。(集體)
3、請個別幼兒大膽講述。
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認識了這么多紙,紙有什么特性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
二、實驗操作,認識紙的特性。
請小朋友們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把紙變成紙條、紙球等物品。
1、了解紙易折、易碎、易揉的特點。。
(1)幼兒自由玩紙。
(2)引導個別幼兒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紙是各種各樣的,它們的顏色不同,厚薄不同,軟硬不同,能折,能撕,能卷,還很容易皺。請幼兒輕拿輕放,注意保護紙。
2、了解紙易吸水的特點。
(1)那么紙遇到水會怎樣呢?(會爛,會吸水)
(2)游戲:小小運水工。
分小組操作。將左邊盆子里的水用紙運到右邊盆子里。(幼兒用不同的紙嘗試運水,如果幼兒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制作成容器運水,老師可以稍作提示。)
請個別幼兒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小結:通過這個小游戲我們了解到紙會喝水。由于紙有吸水的特性,生活中我們可以把它制成濕巾等物品便于使用。
3、了解紙易燃的特點
師:紙碰到火又會怎樣呢?(教師用打火機點燃紙)
小結:紙遇到火會燃燒,所以我們小朋友看書,玩紙的時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如果遇到意外,要及時呼救。
三、紙的用途。
1、啟發(fā)幼兒說一說紙在生活中什么用途?我們要注意什么?
2、欣賞紙作品。(課件)
四、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紙,創(chuàng)作紙質作品,
1、鼓勵幼兒制作紙作品。
2、帶幼兒出活動室玩紙制品。
篇五:科學
活動前幼兒的經驗準備課:
物質準備:白紙每個幼兒2張,水彩筆若干,報紙每人一張??栈@子。
一、教幼兒折扇子,強調要“折得整齊,邊對邊,角對角,將紙翻轉來回地折?!?/p>
二、教幼兒用水彩筆畫折痕,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條折痕,就表示你折了幾次。
三、再給幼兒一張紙,折好了以后,教小朋友將紙站在桌子上,數(shù)折痕。
四、每人發(fā)一張報紙,學孫悟空。
1、將報紙卷得整整齊齊成一個長卷。強調整齊,注意報紙的粗細。
2、將報紙立在桌子上,比比每個金箍棒的不同。
比一比誰的粗,誰的細,誰的高,誰的矮。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紙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思考,探索讓紙承受更多雪花片的方法。
2.喜歡參與活動,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活動前期經驗
幼兒有卷紙和折紙的經驗。(幼兒會將紙翻轉來回地折(折扇子),會數(shù)折痕,會用報紙卷金箍棒(卷整齊,比一比誰的金箍棒高,誰的金箍棒粗、細,有粗細的概念。)
活動準備
1.需要武隆方面準備的有:6張桌子(5張幼兒用,做成一個操作臺,桌子分開),20張凳子放成2排,老師用一把椅子,和黑板放在一起。)20名幼兒,21張凳子,磁性黑板一個、投影儀。
2、幼兒操作臺上的準備:每張桌子上分開放4張紙,用口袋裝4個雪花片放桌子中間。桌子下放一籃雪花片,里面還放2張紙和一盒水彩筆。
3、老師桌子上的準備:照相機、雙面膠、磁釘若干、空籃子準備2個。白紙2張,其中一個折成很多折、紅色和黑色記號筆各一支、雪花片5個。
3、統(tǒng)計表一張。
4、紙張均使用彩色A4打印紙,以便幼兒分辨自己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討論:“讓紙站起來”。
1、幼兒圍在老師周圍。老師手拿一張紙,藏背后。
老師:孩子們,你們想不想當“探索家”?(想?。┙裉?,譚老師就要帶領小朋友一起玩,一起探索紙的力量?。ǔ鍪炯垼?/p>
2、你們能不能讓紙站起來呢?
每個幼兒拿一張紙,自由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
3、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辦法。
提問:請你說說你用了什么辦法讓紙站起來?(卷、折)折了幾折?
二、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探索。
提問:
1.我這里有一塊雪花片,(出示)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雪花片嗎?教師引導幼兒猜測。(能,不能)
2.教師小結:小朋友遇到爭論了,解決爭論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動手實踐一下。每個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雪花片,小朋友可以拿一塊自己試一試。
教師請幼兒自由探索。
3.教師小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站起來的紙上真的可以放雪花片。
4、請小朋友將雪花片輕輕地放在桌子中間,將紙放在桌子上的口袋里。
三、鼓勵幼兒想辦法放更多的雪花片。
提問:站起來的紙上能放多少雪花片呢?
看看誰能在站起來的紙上放最多的雪花片呢,并且,放得又多又穩(wěn)。
交代要求:我請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為一組,每組一張紙,你們先商量,用什么辦法讓紙站起來,除了可以用折、卷的方法,你還能找到另外的方法嗎?在上面放更多的雪花片,并且放得又多又穩(wěn)。放的時候要記清楚自己放的個數(shù),當我說“實驗結束了”,就請小朋友將雪花片輕輕地放在籃子里,并且把你放的個數(shù)寫在紙上,將紙交給老師。。小朋友,你們準備好了嗎?實驗的要求明白了嗎?記?。阂袷貙嶒灥囊蟆Q┗ㄆ谛∨笥炎缓竺娴幕@子里。
1、幼兒實驗。教師給卷紙的小朋友固定好紙筒,并指導幼兒要記清楚自己放的個數(shù)。教師給小朋友照相。
2、教師請幼兒收拾好雪花片,將幼兒的折紙收集起來。
3、教師記錄幼兒的方法和放的個數(shù)。
4、在記錄表上找出放得比較多的數(shù)量,畫上五星。
5、欣賞幼兒的活動照片。
6、說一說,怎樣才能放更多的雪花片。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用圖表示在紙上。
教師小結:要注意卷的大小、小心輕輕放、可以用手扶著、雪花片要放整齊、不能東倒西歪的。折要注意折的次數(shù)。
四、教師引導幼兒擴展思路。
1、出示折了很多折的紙,提問:可以放嗎?請一名幼兒操作。(不可以放)為什么?
教師將紙卷一下,就可以放了。
2、將紙對折再卷,請幼兒實驗結果會怎樣。
五、幼兒再次試驗。鼓勵幼兒嘗試新方法。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收集,進行簡單的評價。
六、鼓勵幼兒多思考。
今天,我們一起和紙做了游戲,沒想到吧,一張小小的紙上盡然可以放那么多的雪花片,其實讓紙變成大力士的方法還有很多,小朋友下了課以后可以多思考,還有什么好方法,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小班教案【篇4】
【運動意圖】
小班幼兒互助意識不強,身材的均衡本領較差,有的幼兒在戶外運動中一不當心就會涌現(xiàn)跌倒的環(huán)境。針對這一現(xiàn)實,連系幼兒喜好做游戲的特色,我把練習幼兒身材的均衡本領、練習幼兒的身材和諧性融入到游戲中,造就幼兒的互助意識,計劃了喂小鴨這一游戲運動。
【運動目的】
1、練習幼兒身材的均衡本領,練習幼兒身材的和諧性。
2、造就幼兒互助意識。
【運動預備】
小鴨頭飾多少、小鴨圖片2個、小魚模具或圖片多少、椅子2把、《走路》、《母鴨帶小鴨》音樂磁帶
【運動歷程】
1、熱身運動
放《走路》音樂,領導幼兒做熱身活動,引誘幼兒學一學小鴨走路的樣子,學一學小鴨叫。
2、園地部署
園地中心放兩把椅子,在椅子背上貼上小鴨的圖片,表現(xiàn)小鴨的家。在椅子背面各畫兩條相距約25厘米的平行線表現(xiàn)巷子。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稱的兩隊分離站在巷子的一端,并拿好小鴨要吃的魚。
3、玩喂小鴨的游戲
(1)先容游戲弄法及法則
游戲弄法:排頭幼兒沿巷子走到小鴨的家,將手中的小魚喂給小鴨吃(放在椅子上)然后沿原路返回,下一個幼兒再去喂小動物。全部的小朋儕都喂過小動物后,游戲竣事。
游戲法則:在給小鴨喂食的的路上,肯定要當心不要偏離巷子,禁絕爭搶,要一個一個的'按列隊次序來,不服從法則的幼兒就會被逐出局,末了看哪一隊得勝。
(2)西席樹模游戲,讓幼兒旁觀,引起幼兒的運動愛好。
(3)小組pk運動
幼兒戴上小鴨頭飾,站在本身步隊背面,舉行小組pk運動。前一個小朋儕喂小鴨時,背面的小朋儕為他拍手加油。
4、運動評價
運動歷程中,對服從法則、得勝幼兒或小組實時表彰,對有前進的幼兒實時勉勵,加強其自信念,進步運動愛好。
5、放松運動
播放《母鴨帶小鴨》音樂,幼兒跟著音樂旋律做自由放松活動,運動運動手臂,放松腿部肌肉。
【運動延長】
幼兒回家和其他小朋儕繼承玩喂小鴨或喂小貓的游戲。
小班教案【篇5】
設計思路: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美術教育目標,前期的美術活動中,我們班的孩子有過繪畫直線的經驗。在會畫直線的基礎上,本次活動我讓孩子們嘗試用彎彎的線條來表現(xiàn)小橋,依據(jù)美術教育目標和幼兒發(fā)展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確立為:嘗試運用線條來表現(xiàn)小橋彎彎的樣子,另外對于小班的幼兒,我們必須要用有趣的情境來吸引他們的興趣。因此,本活動是選用小動物去小熊家給小熊過生日為題材,引導幼兒幫助小動物。這樣既有趣又可以達到幼兒練習畫彎彎的線條的效果。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線條來表現(xiàn)小橋彎彎的樣子。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4、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水彩筆、操作材料若干、PPT
活動過程:
一、小動物去小熊家做客。
今天小熊過生日,小動物們都要去小熊家慶祝小熊的生日。
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誰來了?(小兔)小兔走過了一座小橋,這座小橋是什么樣子的呢?
誰來了?(小貓)小貓也走過了一座小橋,這座小橋是什么樣子的呢?
又有誰來了?(小馬)小馬也走過了一座小橋,它經過的這座小橋又是怎樣的呢?
二、這三座橋有什么一樣的地方?(都是彎彎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高度不同)
三、小動物們走過了彎彎的小橋,現(xiàn)在我們用自己的身體來變一變彎彎的小橋,還可以找個好朋友來變一變彎彎的小橋。
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來變彎彎的小橋。(彎彎的高高的小橋)用動作表現(xiàn)彎彎的小橋。
幼兒操作
三、幼兒操作,教師提出要求:
小熊貓、小猴、小狗、小蝸牛也要到小熊家去,可是一條小河擋住了,這可怎么辦呢?你們愿意幫助它們造彎彎的小橋嗎?可以自己選你想幫助的小動物。
幼兒自己操作
四、小動物過小橋。
請幼兒自己選一張自己覺得造的最好的小橋來展示。
哇,你們的小橋都造好了呢,你們開心嗎?為什么?(幫助了小動物)
小動物們也很開心,他們現(xiàn)在去小熊家給小熊過生日了。我們跟小熊說生日快樂吧。
小橋除了彎彎的以外,你還看到過怎樣的小橋呢?下次請你們到小書屋去看看不一樣的橋。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xiàn)出來的操作活動。
小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在老師的引導下樂意大膽地想象與表達。
2.理解故事內容,了解色彩混合后所發(fā)生的變化。
活動準備:
課件《小老鼠學畫畫》、五種顏料(紅、黃、藍、綠、紫)、五把套著小老鼠指偶的刷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引起興趣
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看封面,猜測發(fā)生的故事。
二、結合圖畫書,引導幼兒觀察并交流
1.這是誰的家?桌子上有什么?
2.猴媽媽把小猴寶寶叫走了,淘氣的小老鼠們骨碌碌爬上了桌子。一共有幾個小老鼠?
3.分別對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紫色五種顏色展開討論和想象。
三、玩色彩游戲,感知色彩的變化
1.師:到底小老鼠最后變出了什么顏色?
2.教師用帶有小老鼠指偶的'刷子將五種色彩混合。
3.師:最后變成了什么顏色?和故事里說的一樣嗎?
四、延伸活動
小老鼠把小猴家變成了黑色,小猴子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