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匯總11篇

發(fā)布時間:2023-02-10 王維古詩大全 關于王維的古詩大全 詩人王維的古詩大全

中華文化連綿不絕,它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那么詩人有哪些驚艷時光的古詩詞呢?下面編輯為您呈送了“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主題的相關句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1】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全文賞析

詩題“過香積寺”的“過”,意謂“訪問”、“探望”。既是去訪香積寺,卻又從“不知”說起;“不知”而又要去訪,表現出詩人的灑脫不羈。因為“不知”,詩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尋找,行不數里就進入白云繚繞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寫人入云峰,實際映襯香積寺之深藏幽邃。還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霧罩,香積寺之幽遠可想而知矣。

接著四句,是寫詩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見和耳聞。先看三四兩句。古樹參天的叢林中,杳無人跡;忽然又飄來一陣隱隱的鐘聲,在深山空谷中回響,使得本來就很寂靜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層迷惘、神秘的情調,顯得越發(fā)安謐?!昂翁帯倍郑此茖こ?,實則絕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覺鐘聲從何而來,只有“嗡嗡”的聲音在四周繚繞;這與上句的“無人”相應,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徑而無人行,聽鐘鳴而不知何處,再襯以周遭參天的古樹和層巒疊嶂的群山。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靜的境界。

五六兩句,仍然意在表現環(huán)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寫聲寫色,逼真如畫,堪稱名句。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把省弊衷谶@里下得極為準確、生動:山中危石聳立,流泉自然不能輕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巖石間艱難地穿行,仿佛痛苦地發(fā)出幽咽之聲。詩人用“冷”來形容“日色”,粗看極謬,然而仔細玩味,這個“冷”字實在太妙了。夕陽西下,昏黃的余暉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這情狀,不能不“冷”。詩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時才到香積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翱仗丁敝翱铡辈荒芎唵蔚乩斫鉃椤笆裁匆矝]有”。王維詩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見人”、“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之類,都含有寧靜的意思。暮色降臨,面對空闊幽靜的水潭,看著澄清透徹的潭水,再聯系到寺內修行學佛的僧人,詩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毒龍藏身,累累害人。佛門高僧以無邊的佛法制服了毒龍,使其離潭他去,永不傷人。佛法可以制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鞍捕U”為佛家術語,即安靜地打坐,在這里指佛家思想。“毒龍”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維晚年詩筆常帶有一種恬淡寧靜的氣氛。這首詩,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學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環(huán)境,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國維謂“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首詩的前六句純乎寫景,然無一處不透露詩人的心情,可以說,王維是把“晚年惟好靜”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寫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禪制毒龍”,便是詩人心跡的自然流露。

詩采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huán)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2】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全文賞析

此詩通過借詠西施而抒發(fā)現世感憤不平的諷刺詩,語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詩人通過西施的故事來發(fā)表詩人對人生的一點體會。即“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的現象。這一現象有兩種情況:一是一般人難于辨別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發(fā)現后,大家才吃驚地感嘆艷羨;二是某些人與事物本來也平常無奇,一旦被評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貴婦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時越國諸暨芋蘿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踐選送給吳王夫差,成為吳宮邀幸擅寵、嬌憐命貴的艷妃,左右了吳王,支配了吳國。當然,西施這樣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維的本詩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圖謀,而是用她入官后艷色凌人,寫令人感到厭惡的恃寵擅權的官場世態(tài)。

開始兩句從通常世態(tài)的角度提出了一個很有概括性的問題:“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是說: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這種社會習俗,象西施那樣的人物,安能長久地處于微賤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這樣的人物,會有被尊貴的一天,只是時機之遇的早晚。這兩句是對取人不重德能的當政者的譏諷,并同時表明,那些得勢者一朝之內便嬌驕得判若兩人,根源還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是前兩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個突出的事實證明。一個越國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間身價十倍,原因就是因為遇到了重艷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權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貴重,如此的邏輯適合于說明歷史上的一切權臣和寵姬。王維就是借寵姬而抨擊權臣的,鄙視權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顯出貴重的意義,而是借“重”而“貴”的,王維提醒當權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從第五句“賤日豈殊重”開始,到“莫得同車歸”,連續(xù)八句,是對“西施”的譏刺,針對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寵后便殊眾自貴、頤指氣使的嬌驕者。在王維看來,有一種社會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個美的事物,被埋沒的時候誰也看不出它的“殊眾”之處,而一旦被人發(fā)現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寶貝。詩人認為西施就是這種心理的一個代表對象。詩人好象要問一問西施:“當年你在苧蘿村溪邊浣紗時,你意識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嗎?比所有的浣紗姑娘都美嗎?可為什么一進吳官,成為貴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對于自貴自稀的人,王維最鄙夷那種“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寵愈嬌,借高權保護,唯己為是,非己為非,以致到了無有是非的程度。王維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觸了不少炙手可熱的權臣,詩人很憎惡這種人,此刻詩人指著西施,一點也不客氣地針砭了這些小人。詩中主要不是評價歷史上的西施。

詩的最后兩句:“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這是歸結性的道德評價。這里包含的意義是很復雜的。在時間上,詩人回到了西施的時代,找到了那個被人傳為笑柄的東施,向東施致語。向西施效顰學不到真西施的樣子,又告訴她:這樣的西施怎么可能學得了,況且她“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再不屑與當年浣紗伴為伍了,沒有什么可效之處。王維的話當時的人是聽得見的,詩人的真正的“鄰家子”乃是現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的袞袞諸公。

世間確實有某些品質才能很好的人,周圍的人卻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際遇一到,被入發(fā)現后,周圍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學習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顰的東施。

寫作背景

《西施詠》作于天寶時期。王維所處的盛唐時代,在繁華的外衣下隱藏著政治危機: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權,紈绔子弟憑著裙帶關系飛黃騰達,甚至連一些斗雞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寵,身價倍增,飛揚跋扈;才俊之士卻屈居下層,無人賞識。而“讀書三十年”的儒生,卻“腰下無尺組”,“一生自窮苦”。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3】

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豈復少十室,弦歌在兩楹。

浮人日已歸,但坐事農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雞鳴。

秋山一何凈,蒼翠臨寒城。視事兼偃臥,對書不簪纓。

蕭條人吏疏,鳥雀下空庭。鄙夫心所尚,晚節(jié)異平生。

將從海岳居,守靜解天刑?;蚩衫郯惨兀┐木嚑I。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4】

洞門高閣靄馀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全文賞析

這首酬和詩,是王維晚年酬贈與給事中郭某的?!敖o事”,即給事中,是唐代門下省的要職,常在皇帝周圍,掌宣達詔令,駁正政令之違失,地位是十分顯赫的。王維的后半生,雖然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然而在官場上卻是“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保ā杜f唐書·王維傳》)因此,在他的詩作中,這類應酬的題材甚多。這首詩,既頌揚了郭給事,同時也表達了王維想辭官隱居的思想。寫法上,詩人又別具機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狀物以達意,使那頌揚之情,完全寓于對景物的描繪中,從而達到了避俗從雅的藝術效果。 詩的前兩句著意寫郭給事的顯達。第一句“洞門高閣”,是皇家的寫照,“余暉”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陰陰”,是說郭給事桃李滿天下,而“柳絮飛”是指那些門生故吏個個飛揚顯達。這樣,前后兩句,形象地描繪出郭給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門生故吏擁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詩的三、四句寫郭給事居官的清廉閑靜。如果說前兩句的景狀是華艷的,這兩句就轉為恬淡了。一個“疏”字,一個“稀”字,正好點染了這種閑靜的氣氛。詩人描寫“省中啼鳥”這個現象,意味甚濃。一般說,官衙內總是政務繁忙,人來人往,現在居然可以聽到鳥兒的鳴叫聲,不正活畫出郭給事為官的閑靜嗎?

王維作詩,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無奇的景或物,賦予它們某種象征意義?!笆≈刑澍B”,看起來是描寫了景致,其實,是暗喻郭給事政績卓著,時世太平,以致衙內清閑。雖是諛詞,卻不著一點痕跡。

五、六兩句,直接寫郭給事本人。早晨朝服盛裝,恭恭敬敬地去上朝面君,傍晚捧著皇帝的詔令向下宣達。他那恭謹的樣子,有一個“趨”和一個“拜”字生動地描寫出來了?!俺俊?、“夕”兩字,則使人感到他時時緊隨皇帝左右,處于怎樣一種令人囑目的地位!從全詩結構看,這里是極揚一筆,為最后點出全詩主旨作好準備。

詩的末兩句作了一個急轉,從謙恭的語氣中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意向:我雖想勉力追隨你,無奈年老多病,還是讓我辭官歸隱吧!這是全詩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贈詩中,往往在陳述了對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達希冀引薦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維此詩,卻一反陳套,使人感到別開生面。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5】

天上去西征,云中護北平。生擒白馬將,連破黑雕城。

忽見芻靈苦,徒聞竹使榮。空留左氏傳,誰繼卜商名。

返葬金符守,同歸石窌妻。卷衣悲畫翟,持翣待鳴雞。

容衛(wèi)都人慘,山川駟馬嘶。猶聞隴上客,相對哭征西。

涂芻去國門,秘器出東園。太守留金印,夫人罷錦軒。

旌旗轉衰木,簫鼓上寒原。墳樹應西靡,長思魏闕恩。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6】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全文賞析

這是一首即事寫景之作。題為“書事”,是詩人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寫眼前景而傳心中情。蒙蒙細雨剛剛停止,天色轉為輕陰。雨既止,詩人便緩步走向深院。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雖是白晝,還懶得去開那院門。詩人用了一個“閣”字,表現出自己的主觀感受。“閣”字用在此處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而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也在筆墨間自然流露。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變平淡為活潑,別開生面,引人入勝。詩人漫無目的在院內走著,然后又坐下來,觀看深院景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茸茸的青苔,清新可愛,充滿生機。那青苔太綠了,詩人竟然產生幻覺,覺得那青翠染濕了自己的衣服,此與《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主觀幻覺,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張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靜?!坝先艘聛怼边@一傳神之筆,巧妙地表達自己欣喜、撫愛的心情和新奇、獨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靜景,它本不能給詩人以動的幻覺。經過小雨滋潤過的青苔,輕塵滌凈,格外顯得青翠。它那鮮美明亮的色澤,特別引人注目,讓人感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層綠光,連詩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點“綠意”。這是自然萬物在寧靜中蘊含的生機。

詩人借寫幻覺,表現出色彩奇妙的運動。通過這仿佛流動于整個空間的蒼苔翠色,反襯出自己空寂的心境。詩人寫物象的色彩,不僅能寫出它的濃淡、深淺、明暗,寫出不同色彩的映襯、對照,還能寫出色彩的動靜,甚至將色彩擬人化,使它具有性靈。再以移情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從而巧妙地表達自己新奇獨特的感受,透露自己內心的感情奧秘。

此詩神韻天成,意趣橫生。詩人從自我感受出發(fā),極寫深院青苔的美麗、可愛,從中透露出對清幽恬靜生活的陶醉之情,詩人好靜的個性與深院小景渾然交融,創(chuàng)造了一個物我相生、既寧靜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一個“擱”字,使陰晦的天氣變得靈動,而最后一句更是神來之筆。它展示王維山水田園詩的又一種風格,是王維的五絕名篇之一。

這是一首即事寫景之作,題為“書事”,即詩人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前兩句,寫眼前景傳心中情。用一“閣”字,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雖是白晝,詩人也懶得去開那院門。淡淡兩句,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在筆 墨間自然流露。三、四句變平淡為活潑,深院景致別開生面,引人入勝。經小雨滋潤后的青苔,青翠鮮亮,使人感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層綠光。作者運 用移情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詩中透露出對清幽生活的陶醉之 情,創(chuàng)造了一個物我相生、既寧靜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7】

翡翠香煙合,琉璃寶地平。龍宮連棟宇,虎穴傍檐楹。

谷靜唯松響,山深無鳥聲。瓊峰當戶拆,金澗透林明。

郢路云端迥,秦川雨外晴。雁王銜果獻,鹿女踏花行。

抖擻辭貧里,歸依宿化城。繞籬生野蕨,空館發(fā)山櫻。

香飯青菰米,嘉蔬綠筍莖。誓陪清梵末,端坐學無生。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8】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譯文

紅色的桃花還含著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著淡淡的春煙。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閑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注釋

1、宿雨:昨夜下的雨。

2、朝煙:指清晨的霧氣。

3、家童:童仆。

4、山客:隱居山莊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

5、猶眠:還在睡眠。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9】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全文賞析

從體裁上看,這首詩屬于古體詩,從題材上看,這首詩屬于邊塞詩。

詩一開頭,便寫告急途中,軍使躍馬揚鞭,飛馳而來,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馬”“一揚鞭”的瞬息之間,“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風馳電掣般地一閃而過,以夸張的語言渲染了十萬火急的緊張氣氛,給人以極其鮮明而飛動的形象感受。這是兩個倒裝句,按一般的寫法是:一走馬十里,一揚鞭五里。但是這樣寫,一個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詩歌語言的正常節(jié)奏,讀起來拗口。像這樣“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不僅上口,也因為將“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強調,而突出了馬的速度之快。中間兩句,點明了騎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個“圍”字,可見形勢的嚴重。一個“至”字,則交代了軍使經過“走馬”“揚鞭”的飛馳疾驅,終于將軍書及時送到。最后兩句,補充交代了氣候對烽火報警的影響。按理,應當先見烽火,后到軍書。然而如今在接到軍書之后,舉目西望,卻只見漫天飛雪,一片迷茫,望斷關山,不見烽煙。是因雪大點不著烽火呢,還是點著了也望不見,反正是烽火聯系中斷了。這就更突出了飛馬傳書的刻不容緩。寫到這里,全詩便戛然而止了,結得干脆利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盡管寫形勢危急,氣氛緊張,而詩中表現的情緒卻是熱烈、鎮(zhèn)定和充滿自信的。

這首詩,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邊塞戰(zhàn)爭,但并不正面描寫戰(zhàn)爭。詩人的著眼點既不在軍書送出前邊關如何被圍,也不在軍書送至后援軍如何出動,而是僅僅擷取軍使飛馬告急這樣一個片斷、一個側面來寫,至于前前后后的情況,則讓讀者自己用想象去補充。這種寫法,節(jié)奏短促,一氣呵成,篇幅集中而內蘊豐富,在藝術構思上也顯得不落俗套。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10】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遨游向燕趙,結客過臨淄。

山東諸侯國,迎送紛交馳。自爾厭游俠,閉戶方垂帷。

深明戴家禮,頗學毛公詩。備知經濟道,高臥陶唐時。

圣主詔天下,賢人不得遺。公吏奉纁組,安車去茅茨。

君王蒼龍闕,九門十二逵。群公朝謁罷,冠劍下丹墀。

野鶴終踉蹌,威鳳徒參差。或問理人術,但致還山詞。

天書降北闕,賜帛歸東菑。都門謝親故,行路日逶遲。

孤帆萬里外,淼漫將何之。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

杳冥滄洲上,蕩漭無人知。緯蕭或賣藥,出處安能期。

王維最有名的一首詩【篇11】

少年不足言,識道年已長。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養(yǎng)。

誓從斷臂血,不復嬰世網。浮名寄纓珮,空性無羈鞅。

夙承大導師,焚香此瞻仰。頹然居一室,覆載紛萬象。

高柳早鶯啼,長廊春雨響。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將見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無生獎。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王維有名的詩范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它承載著我國古代的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詩人有哪些古詩詞值得一讀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王維有名的詩,希望本頁面句子內容能幫助到您!

王維有名的詩(篇1)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全文賞析

王維這首《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就是一首抒寫雪中思友的詩,表達出對友人深切的關懷。胡居士:名不詳。只知他家境清寒,信奉佛教,住處距王維不遠。王維有《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與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學人》等詩,從詩中可知胡居士賢而貧困,王維曾經周濟過他。前六句寫山居的靜寂,雪景的清幽,結尾處的對雪懷人之情,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自然地觸發(fā)出來。

中二聯是寫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鵝毛柳絮、碎瓊亂玉等來寫雪景。王維寫雪,筆墨空靈,感覺細膩而有層次。詩人先從聽覺著筆,寫他夜里隔著窗子聽見風吹動竹子的聲響;接著寫視覺所見:清晨開門一看,才發(fā)覺皚皚白雪已鋪滿了山頭?!帮L驚竹”有聲,“雪滿山”有色,境界空闊,又緊扣著詩人隔窗“聽”和開門“看”的動作神態(tài),一驚一嘆的內心感受,這就使人如臨其境。接下去的一聯 ,“灑空”二字摹寫動態(tài),描繪雪花紛紛揚揚、漫空飛舞之態(tài);“積素”二字寫靜,表現給地面上已積起厚厚的一層白雪?!吧钕镬o”、“廣庭閑”、則渲染雪夜里深巷、廣庭環(huán)境的清寂,傳達出詩人的心境。詩人通過“驚”、“滿”、“靜”、“閑”四個動詞和形容詞,細致地表現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緒變化。王維吸取了前人寫雪的藝術經驗,同樣運用不粘滯于物象而純從感覺印象著以淡墨的表現方法,繪出一幅清寒、寂靜而又有聲息、光色、動感和生氣的夜雪圖。

這首詩的主題和藝術構思,對中唐山水詩人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響。

王維有名的詩(篇2)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全文賞析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節(jié),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guī)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遠看山有色,

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趕出了藝術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于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

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并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舍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jié)里盡情的開放,并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后,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里面 。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于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后的能夠寄托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恒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于虛幻。

王維有名的詩(篇3)

王維《山居秋暝》賞析

詩詞深度賞析(田園系)之《山居秋暝》

史麗麗

【原文】

《山居秋暝》

年代:唐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日落,夜晚。

2??丈剑嚎諘?,空寂的山野。

3。新:剛剛。

4。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

5。喧:喧嘩,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歡笑聲。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衣服。

7。蓮動:意謂溪中蓮花動蕩,知是漁船沿水下行。8。隨意:任憑。

9。春芳歇:春天的芳華凋謝了。歇:消散。

10。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此處指詩人。

11。留:居。

【譯文】

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

清泉輕輕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

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

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賞析】

王維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詩的開頭兩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寫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是詩人用大手筆勾畫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目前。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萬物空靈之美。詩人隱居于此是何等的閑適,如此描繪山水田園之典型環(huán)境流露出詩人的喜愛之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滌后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于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fā)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的“小夜曲”奏鳴?!罢铡迸c“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仿佛覺得自己也被洗凈了一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蘇軾把此聯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钡牡浞吨憔洹?/p>

接下來詩人由寫景轉為寫人。在這幅山水畫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爸裥鷼w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均為寫人——“浣女”、“漁夫”的活動的畫面。詩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怎么能見到浣洗完衣服歸來的女人們呢!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一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了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這便是漁夫乘著月光歸來。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們戴月而歸,隨性而起,這般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遠比宦途官場清明、純凈得許多。這些細節(jié)無不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里的人美。這就很自然地給結句作了有力的鋪墊。

尾聯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fā)。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詩人對《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是說春天的芳華雖歇,秋景也佳,隱著自可久留。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逼湎矚w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總之,這首山水田園詩畫山繡水,清新寧靜,于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jié)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當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yè)(別墅)時所作。

【作品介紹】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

王維有名的詩(篇4)

朱紱誰家子,無乃金張孫。驪駒從白馬,出入銅龍門。

問爾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雞平樂館,射雉上林園。

曲陌車騎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軒冕貴,不與布衣言。

君家御溝上,垂柳夾朱門。列鼎會中貴,鳴珂朝至尊。

生死在八議,窮達由一言。須識苦寒士,莫矜狐白溫。

王維有名的詩(篇5)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一作 對樽酒)

全文賞析

詩人王維在亭子里等待、迎接貴賓,輕舸在湖上悠然駛來。賓主圍坐臨湖亭開懷暢飲,窗外就是一片盛開的蓮花。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詩歌將美景、鮮花、醇酒和閑情巧妙地融于一體,在自然中寄深意,與質樸中見情趣,娟秀飄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王維有名的詩(篇6)

上客能論道,吾生學養(yǎng)蒙。貧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

冠上方簪豸,車邊已畫熊。拂衣迎五馬,垂手憑雙童。

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叢。薄霜澄夜月,殘雪帶春風。

古壁蒼苔黑,寒山遠燒紅。眼看東候別,心事北川同。

為學輕先輩,何能訪老翁。欲知今日后,不樂為車公。

王維有名的詩(篇7)

與君伯氏別,又欲與君離。君行無幾日,當復隔山陂。

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前經洛陽陌,宛洛故人稀。故人離別盡,淇上轉驂騑。

企予悲送遠,惆悵睢陽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鄴宮故。

想君行縣日,其出從如云。遙思魏公子,復憶李將軍。

王維有名的詩(篇8)

漢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明光宮。萬乘親推雙闕下,

千官出餞五陵東。誓辭甲第金門里,身作長城玉塞中。

衛(wèi)霍才堪一騎將,朝廷不數貳師功。趙魏燕韓多勁卒,

關西俠少何咆勃。報讎只是聞嘗膽,飲酒不曾妨刮骨。

畫戟雕戈百白寒,連旗大旆黃塵沒。疊鼓遙翻瀚海波,

鳴笳亂動天山月。麒麒錦帶佩吳鉤,颯沓青驪躍紫騮。

拔劍已斷天驕臂,歸鞍共飲月支頭。漢兵大呼一當百,

虜騎相看哭且愁。教戰(zhàn)雖令赴湯火,終知上將先伐謀。

王維有名的詩(篇9)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全文賞析

首聯二句是作者獨自隱居山中時的心態(tài)寫照,他引用了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蒼茫余落暉”詩句。顧安《唐律消夏錄》謂此詩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虛句,不是實句。其實不必強作“虛”解,作“實”解亦通。人在門外亦可掩扉也,當是室內寂寞,故出門掩扉,環(huán)視山居外景以解悶,正切詩題“即事”者,詠眼前景物也。倘閉關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見,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無復寂寞之感。

頷聯二句運用了對比手法。夕照滿山,鳥鵲還巢,行人歸宅,柴扉緊掩,詩人以最傳神的字眼來表現景物給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態(tài)和任其消歇的流變特征,構成禪趣頗深的整體暗示,光色彩象的轉瞬即逝的恍惚,歸人卻在若即若離恍有恍無之間。從文藝美學角度看,生態(tài)活潑,情趣盎溢,彌滿詩畫氣息的寧靜生活極富運動感極富生命力的美。此聯“遍”“稀”二字用得很妙?!氨椤弊直憩F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huán)境的幽靜。

頸聯對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館詩》:“槐庭垂綠穗,蓮浦落紅衣?!边@一聯用“綠竹”對“紅蓮”、“新粉”對“故衣”,光影流轉里體現出摩詰對隱逸生活的喜愛。王維天性擅畫,精通畫理,且移植畫藝以豐富和提高詩歌的表現力。此句即為力證。

尾聯末字落在一個“歸”上,暗合其歸隱之意,隱隱有陶潛之情。最后四句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在王維的田園詩中,盡管周圍是熱鬧活潑,生生不息,充滿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詩人的心卻是孤寂的。此詩雖然寫出了作者愜意的生活,卻又在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的落寞之情。大自然的萬物都是熱鬧鮮活的,嫩竹、紅蓮,唯有詩人的心是寂寞孤獨的。這樣的心態(tài),促使王維潛心地去發(fā)現去欣賞田園。

王維有名的詩(篇10)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全文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此詩圍繞送友還鄉(xiāng),層層深入,娓娓道來。詩人對綦毋潛參加科舉考試落第一事反復地進行慰勉,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落第只是暫時的失意,要相信世上還會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終是不會受埋沒的,表達了對朋友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勸慰,寫得委婉盡致。

開頭四句言當今正是太平盛世,人們不再隱居,而是紛紛出山應考,走向仕途?!笆ゴ币辉~充滿了對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賴和希望?!氨M來歸”,是出仕不久、意氣風發(fā)的詩人對天下舉子投身科考的鼓勵,規(guī)勸綦毋潛不發(fā)歸隱,而要振作精神,樹立信心,爭取再考。五、六句是對綦毋潛的安慰:盡管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選擇科舉之路是沒有錯的,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勸綦毋潛暫回家去?!岸群场薄翱p春衣”,是從時令上提醒對方,含有關切之情?!敖础薄熬┞濉?,從路線的選擇上提出建議,含有送別之意?!爸镁啤毕嗨?、“同心”相勉,足見詩人對綦毋潛的深情厚意與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設想對方回鄉(xiāng)的快捷與沿途風光,給人以溫暖之感,意在安慰對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開心起來。最后兩句規(guī)勸對方,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華恰好未被主考官賞識,切不要因此怪罪于開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為朝中賞識英才的人稀少。這一懇切安慰之辭很能溫暖人心,激勵綦毋潛繼續(xù)仕進。

這一首送別詩不僅寫出了對朋友的關心、理解、慰勉與鼓勵,也表現出詩人積極入世的思想。全詩感情真摯而親切,詩人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對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詩的格調并不流于感傷,相反顯得奮發(fā)昂揚。這樣的送別詩自然會給友人以慰藉和鼓舞。讀這樣一首送別詩,會讓人有一波感動,有一份溫暖,不僅被詩人對朋友的諄諄告別語所感動,更被詩人對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溫暖。

寫作背景

綦毋潛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的,因此這次落第至少應在三年之前,則此詩當作于王維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被貶濟州之前。當時唐玄宗雖然征招人才,但仍有許多賢能未能被用,所以詩中有“君門遠”之嘆。

王維的古詩詞匯集(11篇)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當中曾誕生過許多杰出的詩人。為了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我們可以賞析解讀古詩詞,它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是穿越千年的情感,那么詩人都有哪些經典的古詩詞呢?編輯特意為您整理了《王維的古詩詞》,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句子!

王維的古詩詞(篇1)

翡翠香煙合,琉璃寶地平。龍宮連棟宇,虎穴傍檐楹。

谷靜唯松響,山深無鳥聲。瓊峰當戶拆,金澗透林明。

郢路云端迥,秦川雨外晴。雁王銜果獻,鹿女踏花行。

抖擻辭貧里,歸依宿化城。繞籬生野蕨,空館發(fā)山櫻。

香飯青菰米,嘉蔬綠筍莖。誓陪清梵末,端坐學無生。

王維的古詩詞(篇2)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全文賞析

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閑。

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沉郁的統(tǒng)一,活潑與安詳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向往。

這是一首寫于歸隱之后的山水詩。詩的每一句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溪流隨山勢蜿蜓,在亂石中奔騰咆哮,在松林里靜靜流淌,水面微波蕩漾,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浮動,溪邊的巨石上,垂釣老翁消閑自在。詩句自然清淡,繪聲繪色,靜中有動,托物寄情,韻味無窮。

詩題一曰《過青溪水作》,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寫了一條不甚知名的溪水,卻很能體現王維山水詩的特色。

看來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游歷。這一段路程雖長不及百里,但溪水隨著山勢盤曲蛇行,千回萬轉,頗為蜿蜓多姿。王維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也說那里的山路“危徑幾萬轉”,可與此詩的“隨山將萬轉”對看。

詩開頭四句對青溪作總的介紹后,接著采用“移步換形”的寫法,順流而下,描繪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你看,當它在山間亂石中穿過時,水勢湍急,潺潺的溪流聲忽然變成了一片喧嘩?!靶弊衷斐闪藦娏业穆暩?,給人以如聞其聲的感受。當它流經松林中的平地時,這同一條青溪卻又顯得那么嫻靜、安謐,幾乎沒有一點聲息。澄碧的溪水與兩岸郁郁蔥蔥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調特別幽美、和諧。這一聯中一動一靜,以動襯靜,聲色相通,極富于意境美。再看,當青溪緩緩流出松林,進入開闊地帶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著菱葉、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蔥綠,水流過處,微波蕩漾,搖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鏡般的清澈碧透,岸邊淺水中的蘆花、葦葉,倒映如畫,天然生色。這一聯,“漾漾”繪水動貌,“澄澄”狀水靜貌,也是一動一靜,極為傳神。詩人筆下的青溪,既喧鬧,又沉靜,既活潑,又安詳,既幽深,又素凈,從不斷的流動變化中,表現出了鮮明個性和盎然生意。讀后令人油然而生愛悅之情。

其實,青溪并沒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筆下,會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誠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保ā度碎g詞話刪稿》)王維也正是從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發(fā)現了與他那恬淡的心境、閑逸的情趣高度和諧一致的境界?!拔倚乃匾验e,清川澹如此?!痹娙苏怯幸饨枨嘞獊頌樽约簩懻?,以清川的淡泊來印證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這里已融合為一了。最后,詩人暗用了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隱居青溪來作為自己的歸宿了。這固然說明詩人對青溪的喜愛,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這一點,寫來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均不刻意為之,表面上看似不著力,而讀來韻味雋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評“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是最恰當不過的。

王維的古詩詞(篇3)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fā)何人。

譯文

獨自悵然拄杖還家,道路不平荊榛遍地。

山澗流水清澈見底,途中歇息把足來洗。

濾好家中新釀美酒,烹雞一只款待鄰里。

太陽落山室內昏暗,點燃荊柴把燭代替。

興致正高怨恨夜短,東方漸白又露晨曦。

注釋

①悵恨:失意的樣子。策:指策杖、扶杖。還:指耕作完畢回家。曲:隱僻的道路。這兩句是說懷著失意的心情獨自扶杖經過草木叢生的崎嶇隱僻的山路回家了?!?/p>

②濯:洗。濯足:指去塵世的污垢?!?/p>

③漉:濾、滲。新熟酒:新釀的酒。近局:近鄰、鄰居。這兩句是說漉酒殺雞,招呼近鄰同飲?!?/p>

④暗:昏暗。這句和下句是說日落屋里即昏暗,點一把荊柴代替蠟燭?!?/p>

⑤天旭:天明。這句和上句是說歡娛之間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時間之短促。

王維的古詩詞(篇4)

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余戰(zhàn),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jié)旄空盡海西頭。

全文賞析

此詩一、二兩句,先寫一位充滿游俠豪氣的長安少年夜登戍樓觀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現了他渴望建立邊功、躍躍欲試的壯志豪情。起句很有氣勢。然而,底上突然筆鋒一轉,順著長安少年的思緒,三、四句緊接著出現了月照隴山的遠景:凄清的月夜,荒涼的邊塞,在這里服役的“隴上行人”正在用嗚咽的笛聲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說,長安少年頭腦里裝的是幻想;那么,隴上行人親自經受的便是現實:兩者的差別非常懸殊。寫到這里,作者的筆鋒又一轉:由吹笛的隴上行人,引出了聽笛的關西老將。承轉也頗頓挫有力。這位關西老將“身經大小百余戰(zhàn)”,曾建立過累累軍功,這正是長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標。然而老將立功之后并沒有好的結果。部下的偏裨副將,有的已成了萬戶侯,而他卻沉淪邊塞。關西老將聞笛駐馬而不禁淚流,這當中包含了無限的辛酸苦辣。這四句,是全詩的重點,寫得悲愴郁憤。詩中雖未明言關西老將會有如此悲劇的遭遇的原因,但最后引用了蘇武的典故,是頗含深意的。蘇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邊上持節(jié)牧羊十九年,以致符節(jié)上的旄繐都落盡了,如此盡忠于朝廷,報效于國家,回來以后,也不過只做了個典屬國那樣的小官。表面看來,這似乎是安慰關西老將的話,但實際上,引蘇武與關西老將類比,恰恰說明了關西老將的遭遇不是偶然的、個別的。功大賞小,功小賞大,朝廷不公,古來如此。這就深化了詩的主題,賦予了它更廣泛的社會意義。

在詩中,作者寫到“長安少年”、“隴上行人”、“關西老將”這三類人物,寫到戍樓看星、月夜吹笛、駐馬流淚這三種邊塞生活場景。凄清的月夜,荒涼的邊塞,嗚咽的笛聲,悲愴的將士,構成了一種寂寞悲涼的意境,反映了唐代邊塞生活的艱苦。在十句詩中,作者這三種類型的人物,三個不同的生活場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就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今日的長安少年,安知不是明日的隴上行人,后日的關西老將?而今日的關西老將,又安知不是昨日的隴上行人,前日的長安少年?詩的主旨是發(fā)人深省的。

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jié)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戰(zhàn)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到邊疆查訪軍情。長期生活在繁華都市的王維見到了奇異的邊疆風光,感受到了艱苦的軍中生活,詩情勃發(fā),留下許多優(yōu)秀的邊塞詩。此詩即是其中一首。

王維的古詩詞(篇5)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全文賞析

此詩收錄于《王右丞集箋注》,為《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閑情偶寄。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獨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筆。

這首詩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fā)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币馑际钦f,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砻婵磥恚木湓姷挠米衷煺Z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并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huán)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里。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于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寫作背景

《竹里館》當作于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后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币蚨3*氉宰谟纳畹闹窳种?,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tài)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

王維的古詩詞(篇6)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全文賞析

首聯二句是作者獨自隱居山中時的心態(tài)寫照,他引用了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蒼茫余落暉”詩句。顧安《唐律消夏錄》謂此詩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虛句,不是實句。其實不必強作“虛”解,作“實”解亦通。人在門外亦可掩扉也,當是室內寂寞,故出門掩扉,環(huán)視山居外景以解悶,正切詩題“即事”者,詠眼前景物也。倘閉關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見,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無復寂寞之感。

頷聯二句運用了對比手法。夕照滿山,鳥鵲還巢,行人歸宅,柴扉緊掩,詩人以最傳神的字眼來表現景物給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態(tài)和任其消歇的流變特征,構成禪趣頗深的整體暗示,光色彩象的轉瞬即逝的恍惚,歸人卻在若即若離恍有恍無之間。從文藝美學角度看,生態(tài)活潑,情趣盎溢,彌滿詩畫氣息的寧靜生活極富運動感極富生命力的美。此聯“遍”“稀”二字用得很妙?!氨椤弊直憩F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huán)境的幽靜。

頸聯對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館詩》:“槐庭垂綠穗,蓮浦落紅衣?!边@一聯用“綠竹”對“紅蓮”、“新粉”對“故衣”,光影流轉里體現出摩詰對隱逸生活的喜愛。王維天性擅畫,精通畫理,且移植畫藝以豐富和提高詩歌的表現力。此句即為力證。

尾聯末字落在一個“歸”上,暗合其歸隱之意,隱隱有陶潛之情。最后四句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在王維的田園詩中,盡管周圍是熱鬧活潑,生生不息,充滿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詩人的心卻是孤寂的。此詩雖然寫出了作者愜意的生活,卻又在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的落寞之情。大自然的萬物都是熱鬧鮮活的,嫩竹、紅蓮,唯有詩人的心是寂寞孤獨的。這樣的心態(tài),促使王維潛心地去發(fā)現去欣賞田園。

王維的古詩詞(篇7)

天上去西征,云中護北平。生擒白馬將,連破黑雕城。

忽見芻靈苦,徒聞竹使榮??樟糇笫蟼鳎l繼卜商名。

返葬金符守,同歸石窌妻。卷衣悲畫翟,持翣待鳴雞。

容衛(wèi)都人慘,山川駟馬嘶。猶聞隴上客,相對哭征西。

涂芻去國門,秘器出東園。太守留金印,夫人罷錦軒。

旌旗轉衰木,簫鼓上寒原。墳樹應西靡,長思魏闕恩。

王維的古詩詞(篇8)

余適欲鋤瓜,倚鋤聽叩門。鳴騶導驄馬,常從夾朱軒。

窮巷正傳呼,故人儻相存。攜手追涼風,放心望乾坤。

藹藹帝王州,宮觀一何繁。林端出綺道,殿頂搖華幡。

素懷在青山,若值白云屯。回風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尊酒,往往聞清言。黃鸝囀深木,朱槿照中園。

猶羨松下客,石上聞清猿。

王維的古詩詞(篇9)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全文賞析

關于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chuàng)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于風景寫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尤其是在夜間,并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叭碎e”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fā)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fā)出的一絲絲芬芳??傊?,“落”所能影響于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huán)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于它們已習慣于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fā)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讀者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于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tǒng)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并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fā)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huán)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chuàng)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fā)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里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寫作背景

王維的《鳥鳴澗》當作于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游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統(tǒng)一的盛唐社會。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據《新唐書·王維傳》記載,王維于開元初進士及第后授太樂丞,因坐伶人舞黃獅事被貶為濟州同倉參軍,直到開元二十三年(735)張九齡執(zhí)政才返京任右拾遺。對于王維的這段履歷,紹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維在越中事跡考》中認為:“唐開元八年至開元二十一年將近十五年間的王維原來在吳越漫游。……有充分的理由說他的《鳥鳴澗》、《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蓖蹙S漫游若耶,觸景生情,聯想到前人描寫若耶溪的名句,欲與古人爭勝厘毫,“出藍”而“勝藍”,于是有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一聯以動寫靜的精彩詩句。從《鳥鳴澗》詩體現的風格和意境分析,此詩應作于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為王維青年時代的作品。

王維的古詩詞(篇10)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全文賞析

王維這首《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就是一首抒寫雪中思友的詩,表達出對友人深切的關懷。胡居士:名不詳。只知他家境清寒,信奉佛教,住處距王維不遠。王維有《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與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學人》等詩,從詩中可知胡居士賢而貧困,王維曾經周濟過他。前六句寫山居的靜寂,雪景的清幽,結尾處的對雪懷人之情,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自然地觸發(fā)出來。

中二聯是寫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鵝毛柳絮、碎瓊亂玉等來寫雪景。王維寫雪,筆墨空靈,感覺細膩而有層次。詩人先從聽覺著筆,寫他夜里隔著窗子聽見風吹動竹子的聲響;接著寫視覺所見:清晨開門一看,才發(fā)覺皚皚白雪已鋪滿了山頭。“風驚竹”有聲,“雪滿山”有色,境界空闊,又緊扣著詩人隔窗“聽”和開門“看”的動作神態(tài),一驚一嘆的內心感受,這就使人如臨其境。接下去的一聯 ,“灑空”二字摹寫動態(tài),描繪雪花紛紛揚揚、漫空飛舞之態(tài);“積素”二字寫靜,表現給地面上已積起厚厚的一層白雪?!吧钕镬o”、“廣庭閑”、則渲染雪夜里深巷、廣庭環(huán)境的清寂,傳達出詩人的心境。詩人通過“驚”、“滿”、“靜”、“閑”四個動詞和形容詞,細致地表現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緒變化。王維吸取了前人寫雪的藝術經驗,同樣運用不粘滯于物象而純從感覺印象著以淡墨的表現方法,繪出一幅清寒、寂靜而又有聲息、光色、動感和生氣的夜雪圖。

這首詩的主題和藝術構思,對中唐山水詩人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響。

王維的古詩詞(篇11)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全文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稱“中岳”,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笔茁撁鑼憵w隱出發(fā)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huán)繞著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這里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態(tài),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fā)時一種安詳閑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fā)展而來。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傲魉本浔扔饕蝗ゲ环档囊馑?,表示自己歸隱的堅決態(tài)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厭倦。所以此聯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边@一聯運用的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具有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fā)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薄疤鲞f”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搬愿摺保瘁陨?。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皻w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點出題目中的“歸”字?!伴]關”,不僅指關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后句寫歸隱后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領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摸到作者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隱既有閑適自得,積極向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闭莱隽诉@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寫作背景

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東都洛陽,所以王維從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貶所返回后,在洛陽附近的嵩山也有隱居之所。這首詩就是他從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時所作的。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11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優(yōu)秀的詩人。詩人有哪些古詩詞讓您讓您無法忘懷呢?網站特意整理了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相信你閱讀本頁句子后有一些收獲!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1】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全文賞析

此詩通過借詠西施而抒發(fā)現世感憤不平的諷刺詩,語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詩人通過西施的故事來發(fā)表詩人對人生的一點體會。即“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的現象。這一現象有兩種情況:一是一般人難于辨別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發(fā)現后,大家才吃驚地感嘆艷羨;二是某些人與事物本來也平常無奇,一旦被評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貴婦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時越國諸暨芋蘿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踐選送給吳王夫差,成為吳宮邀幸擅寵、嬌憐命貴的艷妃,左右了吳王,支配了吳國。當然,西施這樣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維的本詩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圖謀,而是用她入官后艷色凌人,寫令人感到厭惡的恃寵擅權的官場世態(tài)。

開始兩句從通常世態(tài)的角度提出了一個很有概括性的問題:“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是說: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這種社會習俗,象西施那樣的人物,安能長久地處于微賤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這樣的人物,會有被尊貴的一天,只是時機之遇的早晚。這兩句是對取人不重德能的當政者的譏諷,并同時表明,那些得勢者一朝之內便嬌驕得判若兩人,根源還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是前兩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個突出的事實證明。一個越國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間身價十倍,原因就是因為遇到了重艷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權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貴重,如此的邏輯適合于說明歷史上的一切權臣和寵姬。王維就是借寵姬而抨擊權臣的,鄙視權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顯出貴重的意義,而是借“重”而“貴”的,王維提醒當權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從第五句“賤日豈殊重”開始,到“莫得同車歸”,連續(xù)八句,是對“西施”的譏刺,針對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寵后便殊眾自貴、頤指氣使的嬌驕者。在王維看來,有一種社會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個美的事物,被埋沒的時候誰也看不出它的“殊眾”之處,而一旦被人發(fā)現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寶貝。詩人認為西施就是這種心理的一個代表對象。詩人好象要問一問西施:“當年你在苧蘿村溪邊浣紗時,你意識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嗎?比所有的浣紗姑娘都美嗎?可為什么一進吳官,成為貴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對于自貴自稀的人,王維最鄙夷那種“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寵愈嬌,借高權保護,唯己為是,非己為非,以致到了無有是非的程度。王維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觸了不少炙手可熱的權臣,詩人很憎惡這種人,此刻詩人指著西施,一點也不客氣地針砭了這些小人。詩中主要不是評價歷史上的西施。

詩的最后兩句:“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這是歸結性的道德評價。這里包含的意義是很復雜的。在時間上,詩人回到了西施的時代,找到了那個被人傳為笑柄的東施,向東施致語。向西施效顰學不到真西施的樣子,又告訴她:這樣的西施怎么可能學得了,況且她“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再不屑與當年浣紗伴為伍了,沒有什么可效之處。王維的話當時的人是聽得見的,詩人的真正的“鄰家子”乃是現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的袞袞諸公。

世間確實有某些品質才能很好的人,周圍的人卻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際遇一到,被入發(fā)現后,周圍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學習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顰的東施。

寫作背景

《西施詠》作于天寶時期。王維所處的盛唐時代,在繁華的外衣下隱藏著政治危機: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權,紈绔子弟憑著裙帶關系飛黃騰達,甚至連一些斗雞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寵,身價倍增,飛揚跋扈;才俊之士卻屈居下層,無人賞識。而“讀書三十年”的儒生,卻“腰下無尺組”,“一生自窮苦”。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2】

寥落云外山,迢遞舟中賞。

鐃吹發(fā)西江,秋空多清響。

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

時賽敬亭神,復解罟師網。

何處寄想思,南風搖五兩。

全文賞析

公元740年(唐開元二十八年十月初),王維時任殿中侍御史,奉命由長安出發(fā)“知南選”,其時途徑襄陽,寫了《漢江臨泛》、《哭孟浩然》等詩,南進經夏口(湖北武昌)又寫了這首五古《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和《送康太守》、《送封太守》等詩。這首詩是沿著船行進的路線來寫的。

前四句是倒寫,實際上應是“鐃吹發(fā)西江,秋空多清響。寥落云外山,迢遞舟中賞?!痹娙说拇瑥奈鹘霭l(fā),秋天的天空發(fā)出清脆的響聲。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靜。詩人從舟中遠遠地看著兩岸,欣賞這自然景色。鐃吹,指演奏鐃歌,為王維等送行。迢遞,遠遠的。其時據《王維年譜》載: “王維……遷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選,自長安經襄陽、郢州、夏口至嶺南。”

接下來四句“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時賽敬亭神,復解罟師網”,寫詩人己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與想到的。著到的是,古城荒蕪,月明清輝,寒潮陣陣;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宣城一是能治理好的。王維把宇文太守比作比敬亭神還靈驗的人。敬亭神,敬亭詞中所供奉的神靈,據《太平廣記》載:“敬亭神實州人所嚴奉,每歲無貴賤,必一祠焉。其他祈禱報謝無虛日。以故廉使輒備禮祠謁。龜從時病,至秋乃愈,因謁廟?!睋墨I記載,當時宣城已旱了五年,當地有些農民竟自逃至山洞中,聚眾反抗官府。民窮豪富,境遇迥異,急需一個能干的太守到來。劉禹錫作為“知南選”,王維挑選宇文作宣城太守,他是充滿信心,寄于厚望。詩人接下又說,宇文太守的到來,好像替漁夫解開亂網。事實證明,宇文太守到宣城以后把宣城治理得津津有條,得到人民的愛戴,秩序很快安定。

最后兩句“何處寄想思,南風搖五兩”,寫詩人對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現他與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詩人折回前往嶺南。一路上南風習習,劉禹錫作還想著這段時間與宇文太守相處的情況,仍念念不忘。詩人自問自答:“何處寄想思,南風搖五兩?!边@里的“想思”作“想念”講。五兩,謂兩只配成一雙。《詩經·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朱熹集傳:“兩,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弊髡呓栌么说洌磉_對朋友的思念。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這首詩寫送友人的詩,景物信手拈來,淡遠之境自見,借景寓情,以景襯情。詩中用典,直抒胸意,感情真摯,具有淳樸深厚之美,也流露詩人自己的隱痛。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3】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

全文賞析

蓬萊宮,即唐大明宮。唐代宮城位于長安東北,而大明宮又位于宮城東北。興慶宮在宮城東南角。公元735年(開元二十三年),從大明宮經興慶宮,一直到城東南的風景區(qū)曲江,筑閣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閣道直達曲江。王維的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閣道出游時在雨中春望賦詩的一首和作。所謂“應制”,指應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痹娨婚_頭就寫出由閣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見的景象。首句寫渭水曲折地流經秦地,次句指渭水邊的黃山,盤旋在漢代黃山宮腳下。渭水、黃山和秦塞、漢宮,作為長安的陪襯和背景出現,不僅顯得開闊,而且因為有“秦”、“漢”這樣的詞語,還增強了時空感。詩人馳騁筆力,描繪出這樣廣闊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筆寫春望中的人:“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因為閣道架設在空中,所以閣道上的皇帝車駕,也就高出了宮門柳樹之上。詩人是回看宮苑和長安。這里用一個“花”字渲雜繁盛氣氛,“花”和“柳”又點出了春天。“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边@兩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經過三四兩句回旋,到這里再出現,就更給人一種高峰突起的感覺。云霧低回繚繞,盤亙在廣闊的長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對高聳的鳳闕,像要凌空飛起;在茫茫的春雨中,萬家攢聚,無數株春樹,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顯得生機勃發(fā)。這是一幅帶著立體感的春雨長安圖。由于云遮霧繞,其他的建筑,在視野內變得模糊了,只有鳳闕更顯得突出,更具有飛動感;由于春雨,滿城在由雨簾構成的背景下,春樹、人家和宮闕,相互映襯,更顯出帝城的闊大、壯觀和昌盛。這兩句不僅把詩題的“雨中春望”寫足了,也表明了這個春天風調雨順,為過渡到下文作了鋪墊?!盀槌岁枤庑袝r令,不是宸游重物華?!惫糯醇竟?jié)規(guī)定關于農事的政令叫時令。這句的意思是說,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為陽氣暢達,順天道而行時令,并非為了賞玩景物。這是一種所謂寓規(guī)于頌,把皇帝的春游,夸飾成順天道之舉。

古代應制詩,大多是歌功頌德之詞。王維這首詩也不例外,但詩歌的藝術性很高,王維善于抓住眼前的實際景物進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為背景,讓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層春色;用雨中云霧繚繞來表現氤氳祥瑞的氣氛,這些都顯得真切而自然。這是因為王維兼有詩人和畫家之長,在選取、再現帝城長安景物的時候,構圖上既顯得闊大美好,又足以傳達處于興盛時期帝都長安的風貌。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4】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fā)何人。

譯文

獨自悵然拄杖還家,道路不平荊榛遍地。

山澗流水清澈見底,途中歇息把足來洗。

濾好家中新釀美酒,烹雞一只款待鄰里。

太陽落山室內昏暗,點燃荊柴把燭代替。

興致正高怨恨夜短,東方漸白又露晨曦。

注釋

①悵恨:失意的樣子。策:指策杖、扶杖。還:指耕作完畢回家。曲:隱僻的道路。這兩句是說懷著失意的心情獨自扶杖經過草木叢生的崎嶇隱僻的山路回家了?!?/p>

②濯:洗。濯足:指去塵世的污垢?!?/p>

③漉:濾、滲。新熟酒:新釀的酒。近局:近鄰、鄰居。這兩句是說漉酒殺雞,招呼近鄰同飲?!?/p>

④暗:昏暗。這句和下句是說日落屋里即昏暗,點一把荊柴代替蠟燭?!?/p>

⑤天旭:天明。這句和上句是說歡娛之間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時間之短促。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5】

洛陽才子姑蘇客,桂苑殊非故鄉(xiāng)陌。九江楓樹幾回青,

一片揚州五湖白。揚州時有下江兵,蘭陵鎮(zhèn)前吹笛聲。

夜火人歸富春郭,秋風鶴唳石頭城。周郎陸弟為儔侶,

對舞前溪歌白纻。曲幾書留小史家,草堂棋賭山陰野。

衣冠若話外臺臣,先數夫君席上珍。更聞臺閣求三語,

遙想風流第一人。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6】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還家白發(fā)新。

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

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

全文賞析

此詩的開頭由一“憐”字引出,“不得意”點明“落第”?!皼r復”二字遞進一層,丘為落第正值柳枝又綠的新春,傷心人對滿目春光不免倍覺傷神?!傲鴹l青”三字并暗隱送別的場景,灞水岸邊,楊柳依依,送別之際,詩人對丘為的憐惜之情也格外強烈了。這一聯詩中既有丘為又有詩人自己,其后兩聯專寫丘為。第二聯用典。當年蘇秦游說秦王,連續(xù)上了十次書都未奏效,黃金百斤用盡(《戰(zhàn)國策·秦策》)。以蘇秦作比,描寫丘為只身困于長安、盤資耗盡的窘況;返回時,由于憂愁的煎熬,兩鬢又新添了白發(fā)。一“盡”、一“新”,兩相映照,丘為的凄苦之狀與詩人的哀憐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難以安頓,回家也是孤獨一人,生計窘迫。第三聯就是對丘為歸途形象的描繪:“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边@兩句是此詩名句,寫丘為孤獨一人長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產,生計窘迫。從字句間讀者仿佛看到一個步履沉重、心情懊喪的人,低頭走向自己的家園,令人產生憐憫的共鳴。此聯句與句對仗,同時又句中自對:“五湖”對“三畝宅”,“萬里”對“一歸人”。結尾一聯:“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边@里以禰衡借指丘為?!逗鬂h書·文苑傳》說禰衡恃才傲物,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融亦深愛其才,“上疏薦之”。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設理匭使,以御史中丞與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時改稱獻納使。王維曾任右拾遺、殿中侍御使等官職,因此自稱“獻納臣”。詩人認為自己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時于“羞”中寓憤,對于賢才遭棄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情緒由怏怏惜別轉到深深的內疚,以至于牢騷不平,激昂慷慨。

王維與丘為雖是同輩詩友,但年齡稍長,故詩中語氣較為老成。結尾處反用孔融與禰衡的典故,雖是從識賢、薦賢的角度引出,但“知”字與篇首的“憐”字,還是表現了一種長者所特有的口吻。詩寫送別,抒發(fā)的卻不是一般的離情別緒,其著重抒發(fā)的是對人才的愛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對黑暗政治的激憤。全詩從離別寫到歸程,由近及遠;詩情則由哀憐轉為羞憤,由淺入深。

寫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或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維與丘為興味相投,交誼頗深,曾與他有詩唱和。作此詩時王維正在京城做官,對丘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對自己雖為京官,但無力幫助丘為深表歉意。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7】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全文賞析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寫居延關外長滿白草的廣闊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獵火,吐蕃正在這里進行打獵活動,這是緊張局勢的一個信號。寫打獵聲勢之盛,正是渲染邊關劍拔弩張之勢。這兩句詩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高適《燕歌行》“單于獵火照狼山”之句,古詩中常常以“獵火”來暗指戰(zhàn)火。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進一步描寫吐蕃的獵手們在暮云低垂,空曠無邊的沙漠上驅馬馳騁,在秋天草枯,動物沒有遮蔽之處的平原上射獵。這一聯象兩幅生動傳神、極具典型意義的塞上風俗畫,寫出吐蕃健兒那種盤馬彎弓、勇猛強悍的樣子,粗豪雄放;也暗示邊情的緊急,為詩的下半部分作了鋪墊。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边@兩句,對仗精工,很有氣勢?!白o羌校尉”和“破虜將軍”都是漢代武官名,這里借指唐軍將士。登障堡,渡遼河,都不是實指,而是泛寫,前者著重說防御,后者主要講出擊,一個“朝”字和一個“夜”字,突出軍情的緊迫,進軍的神速,表現了唐軍昂揚奮發(fā)的士氣,雷厲風行的作風。此聯對軍事行動本身沒有作具體的描寫,而只是選取具有曲型意義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敘說,就把唐軍緊張調動,英勇作戰(zhàn),并取得勝利的情景寫出來了,收到了詞約義豐的藝術效果。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薄皾h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漢代曾作過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謂崔希逸。這兩句是說,朝廷將把鑲玉柄的劍,以角裝飾的弓和戴著珠勒口的駿馬,賜給得勝的邊帥崔希逸。在詩尾才點出賞功慰軍的題旨,收結頗為得體。

前四句寫邊境紛擾、戰(zhàn)火將起的形勢,刻畫形象,有聲有色,是實寫;后四句便采用虛寫,寫唐軍針對這種緊張形勢而進行軍事部署。此詩寫得很有特色,它反映當前的戰(zhàn)斗情況,用兩相對比的寫法,先寫吐蕃的強悍,氣勢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緊張;再寫唐軍雍容鎮(zhèn)靜,應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種壓倒對方的凌厲氣勢奪取最后的勝利。越是渲染對方氣焰之盛,越能襯托唐軍的英勇和勝利的來之不易,最后寫勞軍,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須輕輕點染,詩旨全出。

此詩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前四句寫敵人的勇悍和囂張氣焰,意在反襯出大唐守邊將士不畏強敵,敢于戰(zhàn)斗,敢于勝利的精神。借用“護羌校尉刀、“破遼將軍”、“霍嫖姚”典故比喻將能卒勇,比直接描寫更能啟發(fā)讀者,更有余味之感。

寫作背景

此詩原注說:“時為御史監(jiān)察塞上作”。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戰(zhàn)敗吐蕃,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這詩就寫在此時。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8】

余適欲鋤瓜,倚鋤聽叩門。鳴騶導驄馬,常從夾朱軒。

窮巷正傳呼,故人儻相存。攜手追涼風,放心望乾坤。

藹藹帝王州,宮觀一何繁。林端出綺道,殿頂搖華幡。

素懷在青山,若值白云屯?;仫L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尊酒,往往聞清言。黃鸝囀深木,朱槿照中園。

猶羨松下客,石上聞清猿。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9】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全文賞析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寫情多于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說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靜,對什么事情都漠不關心了,乍一看,生活態(tài)度消極之至,但這是表面現象。仔細推求起來,這“唯好靜”的“唯”字大有文章。王維此時雖任京官,但對朝政已經完全失望,開始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正是他此時內心的真實寫照。

王維早年,原也有過政治抱負,在張九齡任相時,他對現實充滿希望。然而,沒過多久,張九齡罷相貶官,朝政大權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貞正直之士一個個受到排斥、打擊,政治局面日趨黑暗,王維的理想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無能為力。“自顧無長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悶的反映。他表面上說自己無能,骨子里隱含著牢騷。盡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并未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加深了。對于這個正直而又軟弱、再加上長期接受佛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來說,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了。“空知返舊林”意謂:理想落空,歸隱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靜的外表下,內心深處的隱痛和感慨,還是依稀可辨的。

那么,王維接下來又肯定、贊賞那種“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趣,其原因所在,聯系上面的分析,讀者可以體會到這實際上是他在苦悶之中追求精神解脫的一種表現。既含有消極因素,又含有與官場生活相對照、隱示厭惡與否定官場生活的意味。

擺脫了現實政治的種種壓力,迎著松林吹來的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這是非常令人舒心愜意的。“松風”、“山月”均含有高潔之意。王維追求這種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趣,說他逃避現實也罷,自我麻醉也罷,無論如何,總比同流合污、隨波逐流好。在前面四句抒寫胸臆之后,抓住隱逸生活的兩個典型細節(jié)加以描繪,展現了一幅鮮明生動的形象畫面,將松風、山月都寫得似通人意,情與景相生,意和境相諧,主客觀融為一體,這就大大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從寫詩的藝術技巧上來說,也是很高明的。

最后,“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回到題目上來,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照應了“酬”字;同時,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問有關窮通的道理嗎?我可要唱著漁歌向河浦的深處駛去了。詩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畫面,含蓄而富有韻味,耐人咀嚼,發(fā)人深思,正是這樣一種妙結。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10】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譯文

紅色的桃花還含著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著淡淡的春煙。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閑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注釋

1、宿雨:昨夜下的雨。

2、朝煙:指清晨的霧氣。

3、家童:童仆。

4、山客:隱居山莊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

5、猶眠:還在睡眠。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篇11】

楚國有狂夫,茫然無心想。散發(fā)不冠帶,行歌南陌上。

孔丘與之言,仁義莫能獎。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復笑采薇人,胡為乃長往。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門里。有時農事閑,斗酒呼鄰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復起。短褐不為薄,園葵固足美。

動則長子孫,不曾向城市。五帝與三王,古來稱天子。

干戈將揖讓,畢竟何者是。得意茍為樂,野田安足鄙。

且當放懷去,行行沒馀齒。

日夕見太行,沉吟未能去。問君何以然,世網嬰我故。

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

幾回欲奮飛,踟躕復相顧。孫登長嘯臺,松竹有遺處。

相去詎幾許,故人在中路。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

忽乎吾將行,寧俟歲云暮。

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

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

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

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

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趙女彈箜篌,復能邯鄲舞。夫婿輕薄兒,斗雞事齊主。

黃金買歌笑,用錢不復數。許史相經過,高門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鄒魯。讀書三十年,腰間無尺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窮苦。

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

相關推薦

  • 王維有名的詩范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它承載著我國古代的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詩人有哪些古詩詞值得一讀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王維有名的詩,希望本頁面句子內容能幫助到您!...
    2023-02-09 閱讀全文
  • 王維的古詩詞匯集(11篇)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當中曾誕生過許多杰出的詩人。為了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我們可以賞析解讀古詩詞,它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是穿越千年的情感,那么詩人都有哪些經典的古詩詞呢?編輯特意為您整理了《王維的古詩詞》,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句子!...
    2023-02-13 閱讀全文
  • 李賀最有名的一首詩分享8篇 中國是一個詩意的國度,它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綺麗瑰寶,華夏文明的核心,那么您知道詩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詩詞嗎?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大家整理的“李賀最有名的一首詩”,還請您能收藏本網頁句子!...
    2023-02-10 閱讀全文
  •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11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優(yōu)秀的詩人。詩人有哪些古詩詞讓您讓您無法忘懷呢?網站特意整理了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相信你閱讀本頁句子后有一些收獲!...
    2023-02-11 閱讀全文
  • 王維的經典古詩(11篇) 中華文化連綿不絕,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多次出現過詩歌盛行的時期。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種體現民族文化精神的藝術形式,那么詩人都有哪些經典的古詩詞呢?下面的句子 主題為王維的經典古詩,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你整理的,歡迎您參閱讀本句子網頁!...
    2023-02-11 閱讀全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它承載著我國古代的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詩人有哪些古詩詞值得一讀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王維有名的詩,希望本頁面句子內容能幫助到您!...

2023-02-09 閱讀全文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當中曾誕生過許多杰出的詩人。為了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我們可以賞析解讀古詩詞,它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是穿越千年的情感,那么詩人都有哪些經典的古詩詞呢?編輯特意為您整理了《王維的古詩詞》,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句子!...

2023-02-13 閱讀全文

中國是一個詩意的國度,它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綺麗瑰寶,華夏文明的核心,那么您知道詩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詩詞嗎?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大家整理的“李賀最有名的一首詩”,還請您能收藏本網頁句子!...

2023-02-10 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優(yōu)秀的詩人。詩人有哪些古詩詞讓您讓您無法忘懷呢?網站特意整理了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相信你閱讀本頁句子后有一些收獲!...

2023-02-11 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連綿不絕,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多次出現過詩歌盛行的時期。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種體現民族文化精神的藝術形式,那么詩人都有哪些經典的古詩詞呢?下面的句子 主題為王維的經典古詩,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你整理的,歡迎您參閱讀本句子網頁!...

2023-02-1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