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系列5篇
發(fā)布時間:2022-12-26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幼兒教師教育網相關欄目推薦:“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老師乃起航之帆,學生乃駕馭舵手。準備教案是老師上崗之前就要學會的技能。教案可以為教師做教學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最為詳實具體的資料,你是不是在為寫一篇優(yōu)秀的教案而做準備呢?以下是編輯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供你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篇1)
教學目標:
認讀本單元的幾個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
能熟練的拼讀拼音組成的詞語。
能基本看懂圖的意思,用一句或幾句簡單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了解秋天的特點。)
(二)復習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
(三)拼讀兩個拼音組成的詞語。
并知道這些東西的用處。
(四)拼讀三個拼音組成的詞語。
讀拼音認識動物說一句簡單的話
(五)我會講
看懂圖的意思,能說一句簡單的話,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講幾句或一段話。
(六)小結
我們該怎樣愛護動物?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篇2)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綱);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概念入手,揭示課題。
明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三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復習,梳理方法。
(一)復習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
1、復習課文
復習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討論,小結,讓學生明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
(如:連接各部分意思,提問題想答案)
(二)復習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
1、復習課文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到的思想,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課文內容思想從重點詞句段體會
《荔枝》圍繞荔枝寫了我跟母親之間的幾件事。
《一夜的工作》講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討論、小結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即:邊讀邊問為什么(抓住主要詞句段)]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已經復習了抓住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
2、分發(fā)提綱,出示短文《借鏡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
3、師生共同評議、交流。
4、師小結,鼓勵:瞧!大家已經能夠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了,真聰明!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回去請同學們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第二課時
(三)復習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復習課文(仍以上述課文為例),想想這些課文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小結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閱讀課外短文,要求運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
突出復習特點發(fā)揮主體作用
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閱讀復習課設計說明
安溪實小林毅斌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根據復習課的特點,我們確定;以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教學的重難點,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現說明如下:
一、營造和諧環(huán)境激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1、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復習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內容豐富,有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文體各異,有記敘、說明、議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復習中去,我們采用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選相結合,通過推薦典型性的課文,如11冊的《開國大典》《荔枝》《只有一個地球》《一夜的工作》《鳥的天堂》,12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詹天佑》《草船借箭》《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讓學生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課文復習。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復習
語文學習活動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以及各種顯性的自主參與活動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親身體驗,弘揚個性。在學習方式上,我們努力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統一起來。獨立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確確實實地讀書思考,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章表達的思想。合作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的交流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對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體會文章思想的見解。在學習方法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復習課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進行學習,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時最常用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復習課文時,可以是默讀、輕聲讀、誦讀等等,也可以是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議等等。
二、把握復習重點啟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并能夠做到靈活運用于閱讀實踐活動之中,我們著重從三個方面來引導:
1、從自主復習中引導感知方法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讀一讀、想一想,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讀書思考,梳理學習的過程,從中感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2、從自主交流中引導領會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對概括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及時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合作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獲取有關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信息量,并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歸納、梳理,對有效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幫助學生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采用連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問題想答案等基本方法;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邊讀邊問為什么,也就是抓住課文的主要詞句段來體會的方法。
3、從自主練習中引導運用方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規(guī)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僅僅指導學生從學習的實踐中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是不夠的,還應指導學生把領會到的方法運用于練習實踐之中。如,我們在引導學生領會方法后又不失時機地結合復習資料和課外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運用所學的方法。
三、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把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作為加強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綜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1、明確概念把握要求
上課伊始,我們依據小學階段的訓練重點,從概念入手,明確提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做到:(一)抓住主要內容(第七冊讀寫例話);(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第八冊讀寫例話);(三)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冊讀寫例話),旨在引導學生把教材內容由點串成線,為促進學生的系統化學習和在自主化學習中提高復習的效率打好基礎。
2、聯系課文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自讀自悟,是復習課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讓學生學會讀書,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增強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復習課文,促進學生在邊讀邊想,邊讀邊畫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之中,自我反思學習過程,自我發(fā)現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思想、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饋歸納方法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交流活動,一是可以拓寬復習課文的面,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到盡可能多的課文;二是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同一篇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過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助于學生從自讀自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歸納出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并為學生的學以致用和靈活運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強化遷移運用
強化練習是復習課中促進學生實現知識遷移,發(fā)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增強練習的效果,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我們采用以下兩點強化策略:一是結合縣編的復習資料強化。讓學生通過閱讀《借鏡子》這篇短文和獨立完成短文后面的兩道習題:1、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2、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從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來檢查學生是否能活用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二是結合課外作業(yè)強化。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合理的強化,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增強知識內化,而且有助于靈活運用,發(fā)展能力。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篇3)
向東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重點:
詞語練習
教具準備: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二、導入:這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已經學完了,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三、復習
1、學生自主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同桌兩人利用自制字卡,相互檢查。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詞語和課文。
四、練功房:
1、在正確的拼音的后面打
l()s()sān()jiǚ()
六四三九
l()sh()shān()jiǔ()
2、讀一讀幫音節(jié)找詞語朋友。
⑴dinshbozhǎshuǐguǒtidēngwǎnshngxioleshāfā
電視晚上沙發(fā)臺燈水果笑了報紙
⑵tpǎobpāixiǎngk
拔體課跑響拍
3、填一填:
()去()()里,煙村()()家
亭臺()()座,()()()支花。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篇4)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綱);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概念入手,揭示課題。
明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三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復習,梳理方法。
(一)復習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
1、復習課文
復習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討論,小結,讓學生明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
(如:連接各部分意思,提問題想答案)
(二)復習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
1、復習課文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到的思想,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課文內容思想從重點詞句段體會
《荔枝》圍繞荔枝寫了我跟母親之間的幾件事。
《一夜的工作》講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討論、小結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即:邊讀邊問為什么(抓住主要詞句段)]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已經復習了抓住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
2、分發(fā)提綱,出示短文《借鏡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
3、師生共同評議、交流。
4、師小結,鼓勵:瞧!大家已經能夠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了,真聰明!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回去請同學們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第二課時
(三)復習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復習課文(仍以上述課文為例),想想這些課文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小結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閱讀課外短文,要求運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
突出復習特點發(fā)揮主體作用
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閱讀復習課設計說明
安溪實小林毅斌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根據復習課的特點,我們確定;以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教學的重難點,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現說明如下:
一、營造和諧環(huán)境激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1、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復習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內容豐富,有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文體各異,有記敘、說明、議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復習中去,我們采用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選相結合,通過推薦典型性的課文,如11冊的《開國大典》《荔枝》《只有一個地球》《一夜的工作》《鳥的天堂》,12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詹天佑》《草船借箭》《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讓學生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課文復習。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復習
語文學習活動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以及各種顯性的自主參與活動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親身體驗,弘揚個性。在學習方式上,我們努力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統一起來。獨立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確確實實地讀書思考,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章表達的思想。合作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的交流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對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體會文章思想的見解。在學習方法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復習課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進行學習,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時最常用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復習課文時,可以是默讀、輕聲讀、誦讀等等,也可以是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議等等。
二、把握復習重點啟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并能夠做到靈活運用于閱讀實踐活動之中,我們著重從三個方面來引導:
1、從自主復習中引導感知方法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讀一讀、想一想,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讀書思考,梳理學習的過程,從中感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2、從自主交流中引導領會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對概括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及時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合作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獲取有關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信息量,并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歸納、梳理,對有效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幫助學生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采用連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問題想答案等基本方法;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邊讀邊問為什么,也就是抓住課文的主要詞句段來體會的方法。
3、從自主練習中引導運用方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規(guī)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僅僅指導學生從學習的實踐中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是不夠的,還應指導學生把領會到的方法運用于練習實踐之中。如,我們在引導學生領會方法后又不失時機地結合復習資料和課外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運用所學的方法。
三、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把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作為加強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綜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1、明確概念把握要求
上課伊始,我們依據小學階段的訓練重點,從概念入手,明確提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做到:(一)抓住主要內容(第七冊讀寫例話);(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第八冊讀寫例話);(三)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冊讀寫例話),旨在引導學生把教材內容由點串成線,為促進學生的系統化學習和在自主化學習中提高復習的效率打好基礎。
2、聯系課文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自讀自悟,是復習課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讓學生學會讀書,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增強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復習課文,促進學生在邊讀邊想,邊讀邊畫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之中,自我反思學習過程,自我發(fā)現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思想、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饋歸納方法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交流活動,一是可以拓寬復習課文的面,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到盡可能多的課文;二是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同一篇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過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助于學生從自讀自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歸納出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并為學生的學以致用和靈活運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強化遷移運用
強化練習是復習課中促進學生實現知識遷移,發(fā)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增強練習的效果,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我們采用以下兩點強化策略:一是結合縣編的復習資料強化。讓學生通過閱讀《借鏡子》這篇短文和獨立完成短文后面的兩道習題:1、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2、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從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來檢查學生是否能活用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二是結合課外作業(yè)強化。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合理的強化,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增強知識內化,而且有助于靈活運用,發(fā)展能力。
回顧整合綜合提高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習作整合課教案與說明
安溪三小陳敏云王小霞李明偉
【教學目標】
回顧、整合、鞏固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讓學生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學會更好地表達,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重點】整合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習卡、學生平時習作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回顧整合
(一)先抑后揚,激趣導入
1、快速瀏覽小作文,評評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討厭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親近的人,怎么會討厭呢?不信,我就說幾件他的事給你聽聽。
先說吃飯的時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
要是他外出學習幾天回來,可不得了啦!就像幾年沒見我一樣,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其實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
你們會說:你一定不愛你爸爸。我要說:我最愛的人就是我那討厭的爸爸。
評點與賞析
小作者敢說起他爸爸的壞話,看,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外出幾天回來,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他的這種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小小年紀就敢說真話,確實不一般。俗話說得好,童言無忌嘛。寫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樣,敢于實話實說,怎么想就怎么寫,說真話,吐真情,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是因為這些文章不但有真實具體的內容,而且有真情實感。要想寫出這種生動感人的文章來,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注:選自《名師點評中國小學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讀評點與賞析,說說如此平實的小作文為什么會被作為示范作文選入作文選。
3、導入,揭題:本節(jié)課就來復習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討厭的爸爸》非常平實,卻被作為示范作文編入作文選,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實話實說,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通過先抑后揚的方法引入,既可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又為復習、整合做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回顧寫法。
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什么是內心的感受?
2、你從學過的課文中體會到哪些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1)小組討論,填寫學習卡。
課題內心感受表達方法
(2)班級匯報、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達方法。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由于是復習課,對于什么是內心感受,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在已往的閱讀教學(包括習作練習)中,已積累了很多經驗,可以而且有必要進行比較理性的概括。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合作學習,從比較理性的層面,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課程標準精神,又符合學生認識水平的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有利于整合習作和閱讀經驗,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這是知識的抽象過程。心理學遷移規(guī)律(賈德的概括化理論)指出,一個人只有對他的經驗進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從一種情境到另一種情境的遷移。根據這一理論,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讀寫方法,有利于讀寫方法的遷移。
二、鞏固運用,綜合提高
(一)重溫課文,深入體會
1、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冊)有關課文片段,用畫出寫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讀讀想想:作者的內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樣表達的,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二)嘗試修改,深入體會
1、出示一篇學生習作,想想:是否表達內心的感受,應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三)交流經驗,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習作,對照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與同學交流:一是可以說說自己哪個地方做得比較好,自己是怎樣做的;二是可以說說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評評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見。要求邊對照方法,邊交流評議,邊自主修改。在小組交流時,教師巡回參與交流與指導。
2、集體反饋。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個例子來解釋原則本身,學生就可能認為只有這個例子適用于這個原則,其結果就只有很少的遷移效果。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課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習作來印證已概括出來的讀寫方法,使概括化的讀寫方法返回到具體中去,以求加深、加寬對各種事物的認識,為遷移奠定基礎。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安排三個層面的例證,力求使知識具體化,為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第一個層面是重溫閱讀課文有關片段,進一步體會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這是正面例證;第二個層面是嘗試修改一篇習作,這是反面例證;第三個層面是對照方法,重新審視平時習作,交流經驗,互相評議,自我修改,以求嘗試運用、綜合提高。知識的例證過程,是知識的具體化之路,也是知識遷移的必由之路。
三、簡要總結,拓展延伸
1、簡要總結。對照板書,引導學生說說本課的學習體會后,提出在今后的寫作中,應注意表達內心的感受,寫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練習:課后,繼續(xù)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②習作練習:課后,請回憶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詩歌、日記、書信等),寫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知識具體化之后,再次進行綜合歸納,并拓展延伸,這是遷移知識的過程。認識的提高是個反復的過程,只有遵循認識規(guī)律,反復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讓學生通過實踐提高認識,遷移知識,運用知識,化知識為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第二課時
習作評改,深化整合,綜合提高(略)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作文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并在階段目標、教學建議等地方強調要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表達真情實感。這些表述,就是要求學生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習作必須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依據課程標準精神,本節(jié)課著眼于對平時閱讀感悟、習作經驗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學會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已經注重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而且,在平時習作指導和評改過程中也已注重引導學生感悟和積累一定的習作經驗,對于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積淀。本節(jié)課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回顧整合。為此,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回顧、梳理、歸納,讓學生從比較理性的層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使知識抽象化;然后,緊接著引導學生聯系有關課文和平時的習作,從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習作進行例證,使知識具體化;最后再進行拓展練習、鞏固提高。這樣設計習作整合課的課型結構,體現了認識規(guī)律和心理學原理,有利于學生回顧整合習作經驗,綜合提高習作水平。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篇5)
教材分析:本次復習包括四項內容,一是比較形近韻母;二是拼讀音節(jié),并恰當地和圖連接起來;三是認讀詞語;四是讀兒歌并動手拼一拼圖形。
學情分析:由于學生年齡小,剛進校不久,學習漢語拼音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無味的,為此在設計時要盡量貼近生活,增強趣味性,讓學生愛學樂學。
教學目標:1、能區(qū)分形近的韻母ie-ei,iu-ui,ei和er。
2、能把圖和音節(jié)連接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利用兒歌拼圖形,培養(yǎng)動手能力。
設計理念:《語文課標》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本次設計旨在把活動與游戲帶入課堂,寓教于樂,增強趣味性。
教具學具準備:圖片、卡片、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比較形近韻母。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孫悟空和師傅從西天取經回來后,住在花果山水簾洞,悟空每天早晨都要摘幾個新鮮的桃子吃,今天他又去果園摘桃子,發(fā)現桃子上有許多韻母,師傅對悟空說,如果讀不準韻母就不許他吃桃子,這可把悟空難住了,你們原意幫幫他嗎?
生:愿意。
師:好,我們就來讀一讀。(出示寫著i、e、u、r四個單韻母的桃子圖)(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悟空一定會感謝你們的,可是這些韻母跟孫悟空一樣也會變,變了以后你們還認識嗎?
生:認識。
師:試試看吧,老師來教大家做一個過家家的游戲,看看它們是怎樣變的,能變出哪些韻母來。(分別手持i、e、u、r卡片的同學上臺)
師:臺上的同學聽好啰,老師說,你們變,臺下的同學認真看。
師:過家家,過家家,i和e是一家,i在前,e在后,組成一家是個啥?
生:ie(教師板書ie)
師:真好,下面請同學說,看它們變得對不對。(分別變出ei、iu、ui、er)(也可以先變再說)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變出了這么多,再看看哪幾個模樣相似呀!
生:ie-eiiu-uiei-er(教師板書)讓學生比較齊讀。(教師隨意變換,出示不同的韻母,檢查掌握情況)
二、在游玩,做客的活動中復習音節(jié)與詞語。
師:花果山不僅有桃子,還有可愛的動物,美麗的風景,孫悟空想帶你們這些聰明的小朋友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嗎?
生:愿意。
師:好,我們現在來到了花果山,我們看到了可愛的動物,它們叫什么呀?(出示投影或圖片指導看圖,然后由教師領讀,學生輪讀)
師:我們又看到了美麗的景物。(出示投影)是些什么景物?
生:紅梅,柳樹,小橋。(師指著圖領讀)
師:說得不錯,同學們看得真仔細,你能給它取個拼音名字嗎?(學生試著拼讀,教師領讀,再圖與音節(jié)連線)
師:孫悟空真是太高興了,他還要帶你們到他家去作客,見一見他的家人,向你們介紹他喜歡做的事。(進入第三題)
師:請同學們按著橫排的順序讀一讀,想一想。(出示內容)(生開火車輪讀,齊讀)
師:他家里有哪些人呀?指名讀第一排。
生:爸爸、媽媽、哥哥、弟弟。
師:誰來把第一排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讀得真好,能把后面的一個字讀輕聲。(指導學生加上.)教師領讀后,指名讀,大家一起齊讀。
師:誰來當小老師領著同學們讀(指名領讀)再讀一讀第二排,想一想說了些什么呀?
生:說了小雞、小魚、河馬、水牛。(反復讀)
師:為什么說這些?
生:孫悟空喜歡這些動物。
師:孫悟空在家里最喜歡做什么事情呢?(讀第三排)你們會做嗎?
生:會。
師:誰能給我們表演一下?
生:讀書是這個樣子的。(邊說邊做動作,依次讀詞語,表演)
師:好,我們來一排一排地讀一讀,看看誰讀得最好?(生歸納)指名讀,開火車讀。
三、讀兒歌,拼圖形,培養(yǎng)想象力。
師:看來孫悟空做的事情,大家都會,孫悟空還會讀兒歌,拼圖形,同學們和他比一比,看看誰最聰明。
師:跟著老師讀兒歌。(老師領讀)(反復讀)小兔、小鴨長得什么樣兒?
生:小鴨嘴巴扁,小兔尾巴短。
師:你會拼圖嗎?試試看。(老師示范)(分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看一看,象什么?)
師:我們的小朋友跟孫悟空一樣聰明,讓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慶祝我們取得的成績吧。
生:好。(手持一個字,找能與自己組成詞的字。)(跳找朋友的舞蹈,邊跳邊找,一曲完了,找對的同學站到旁邊,找錯了的接著跳,找對為止)
(卡片:花、讀、畫、騎、吃、愛、草、書、馬、小車、河)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得很好,老師真高興。
教后反思:這次對漢語拼音的教學設計,意在體現趣味性,教學過程中分別采用了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每一部分內容的出現也盡量直觀多樣,無論是韻母,圖畫都涂上了鮮艷的色彩來增強吸引力,讓學生在聽覺視覺上產生共鳴,整個教學中學生處在活潑樂學的氛圍里,由于學生年齡小,遺忘性也較快,在指導會讀的基礎上還要反復背誦、理解,多指導書寫,做到聲、形、義的統一。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熱】小學語文的教案(系列5篇)
老師會根據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成教案課件,每位老師應該設計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課堂反應會在教案中映射出來。下面是我們精心收集整理,為你帶來的小學語文的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積累文中出現的四個字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感受錢塘江大潮來時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你一定去過許多旅游勝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師將帶大家一起去欣賞一下自古以來被譽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板書:
觀潮
(齊讀課題)
二、預習入手,了解學情
1、昨天回家都預習了嗎?讀課文了嗎?老師把檢查的權力交給大家:
⑴ 同桌互讀互查:
同桌互相讀課文,每人讀一段,合作將這篇文章讀完,看是否讀正確、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讀得好,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揚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讀時遇到了困難,也請你幫幫他,好嗎?
(反饋情況:獲得表揚的同學請舉手。)
⑵ 檢查生字讀音情況:
課文讀過了,生字詞語一定難不倒大家。
課件依次出示詞語:
據說 籠罩 薄霧 猶如 霎時 余波 恢復 漲高
悶雷滾動 人聲鼎沸 踮著腳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風號浪吼
(開火車讀,齊讀。)
⑶ 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嗎?
小學語文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會認10個生字。注意“甚”、“沮”、“喪”的寫法,“陪”與“倍”,“坦”與“但”兩組形近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對孩子的一片真愛。從而了解愛的真諦,加深對親情的認識。
4、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進一步學習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情感的變化及父親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
體會父親對孩子的一片真愛,從而了解愛的真諦,加深對親情的認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內容: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知道爸爸怎么和我一起做音箱。
(教案略)
第二課時
一、調動興趣,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這濃濃的父愛之情。每個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用心血培育著兒女。每當孩子向他提出要求時,他都會想盡辦法去滿足;昨天我們初讀了《父愛深深》這篇課文,初步體會了作者父親對孩子的愛,今天讓我們走進文本,用心去體會父親對孩子的那一片真愛吧!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重點,研讀變化。
1、師:爸爸自信的要和“我”一起做音箱,可是我卻滿心疑惑卻又別無選擇。那么爸爸是怎樣做音箱的呢?聽老師讀讀第6自然段,哪些句子表明了爸爸陪我做音箱的經歷?
2、指名說。
“從此,日復一日,爸爸所有的閑暇時光,都用在做音箱上。他和我一起挑選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布料,甚至微不足道的膠水?!?/p>
點明“日復一日”、“所有”、“都”、“一起”、“甚至”,朗讀體會。
3、師:終于音箱做好了,可是我心里還是有個疑惑揮之不去,指明說。
師:當這個音箱被同學們看到時,同學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自讀7-10自然段找出“我”心情隨著同學態(tài)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句子。
窘——出乎意料——羞愧煙消云散——自豪幸福
a.剛開始“我”疑惑什么?
b.同學們一問,“我”怎么窘得無言以對?理解后隨機朗讀。
c.分角色朗讀。
d.指名朗讀我感到自豪的這幾句話,體會這份父愛。
三、精讀感悟,背誦積累。
1、師:花在材料上的錢足夠買一個音箱了,可爸爸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去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爸爸是怎么想的吧!
2、自由讀11—12自然段,爸爸為什么要用同樣的錢陪我做音箱呢?
3、交流感悟。
4、小結:是呀,只為我的一個心愿,父親竟犧牲他所有的閑暇時間,我怎能不感動呢?帶著這份感動齊讀這一部分。
5、默讀最后一段,體會“我”對深深父愛的懷念,提升情感。
四、讓愛延伸,真情告白。
1、孩子們,每個父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同,你們能體會到父親對自己的愛嗎?誰來說說?
2、指名說后,再讀課題。
3、真情告白:你能用一句話表達對父母的感情嗎?
4、齊讀課文。
五、激情總結,布置作業(yè)。
師:父愛如山,母愛似水,讓我們用心體會這份愛,珍惜這用金錢難以替代的真愛吧!理解、尊重、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板書設計:
9、父愛深深
不買音箱→自做音箱;
心理變化:失望→滿心疑惑→窘迫羞愧→自豪幸福;
“金錢難以替代真情”。
小學語文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習慣,學會傾聽、交流、互動。
2.通過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使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
3.指導學生具體有序地寫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實感。
4.圍繞是否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是否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講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難忘的生活片斷,通過交流,拓展學生的思路,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講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現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進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激發(fā)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的情懷。
難點:
把故事講述具體,清楚,并能注意表達方式,使其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并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交際與習作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有關童年的音樂磁帶。
2.收集有關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學時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導回顧,體驗童年情趣
1.回顧學過的《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fā)現》等課文,說說這些文章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說說這些場景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嗎?(有趣、天真、可愛……)
【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回憶已學的課文來導入本組專題,同時又為下面的口語交際設下鋪墊。】
二、打開記憶閘門,回憶自己童年
1.我們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樣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愛的故事?讓我們靜靜地回到回憶的深處,去找回我們的童年。
2.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童年難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
3.學習小組內相互說說自己最難忘的事情。
【教師以飽含深情的導語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引發(fā)學生回憶生活,打開話匣子。通過自主回憶,再小組交流,讓學生在碰撞中擊活思維的火花?!?/p>
三、課堂交流,分享童年
1.評選出最難忘的童年故事(在學習小組內進行)。
2.班級交流最難忘的童年故事。組內其他的同學說說推薦的理由。
3.師生共同評議,并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同時,讓其他學生在參與評議中進一步學會交際語言,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p>
四、修改提高,難忘童年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說得更清楚更具體。
2.開展童年故事會。
3.從內容、態(tài)度、表情達意等角度評選“最佳”童年故事。
【以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形式,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活動,既體現了評文教學的以
人為本,給學生以自主空間,又滿足學生交流的愿望。】
五、課外延伸,生活中說。
讓學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共同回憶自己童年發(fā)生的有趣的事。
小學語文的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最后一篇《語文園地七》,包括“我的發(fā)現”和“日積月累”兩個部分。
在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的標準導讀》之后,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認為:“我的發(fā)現”編排的是AABC式的詞語;“日積月累”第一項讓學生通過“熟字+偏旁”認識新字。第二項“讀讀背背”要求背誦表現友誼的五句詩。這兩大部分內容編排有規(guī)律且形式多樣,能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學習的興趣,既體現了新課標“重發(fā)現、重合作探究、重積累、重情趣”的理念,又突出了本組“友誼和理解”的主題思想,是單元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二、學生情況分析
只有從學生情況出發(fā)設計教學,才能真正做到“教為學”服務。我分析了學生的情況:
1、三年級的學生處于9—10歲之間,活潑好動,求知欲旺盛,喜歡新鮮事物,又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積累,加上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度不一,所以,教學中宜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學習興趣。
2、而在成語學習方面,經過之前的持續(xù)學習,有一定的成語儲備量,學生已經知道成語有多種形式,例如AABB、ABAC等,也初步具備了發(fā)現成語規(guī)律的能力,喜歡積累,因此學習的興致比較高。亦喜愛誦記古詩,但分類積累習慣尚未形成。
4、學生經過兩年半的字詞學習,已經掌握了較好的認字方法,可順利地拓展形近字,以增強系統識字能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發(fā)現成語、詩句的規(guī)律,積累好詞好句。
(2)鞏固識字方法,掌握生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聽、說、讀、寫、背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和訓練。
3、情感態(tài)度:
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學習的興趣。
四、重點難點
1、考慮到教材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發(fā)現生字、成語、詩句的規(guī)律。
(2)掌握生字,積累詞句。
2、又根據本學段學生的情況,確定了以下教學難點:
能將生字、成語、詩句學以致用,并學到一些積累好詞好句的方法。
五、教學策略
“我的發(fā)現”和“日積月累”這兩部分內容是相互獨立,沒有密切的聯系的,為了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有趣的語文園地,積極引導學生以自主發(fā)現,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采取以誦讀為主,多種形式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積累、拓展。
本課的設計由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一創(chuàng)設有趣的語文園地,二游百花園學習“我的發(fā)現”,三游生字娃娃園學習“讀讀認認”,四游古詩園學習“讀讀背背”,五回到收獲園,總結收獲。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 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主動性
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是這樣闡述的:“針對兒童蘊藏著學習的
主動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變心理特點,把兒童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fā)學習動機,又在連續(xù)的情境中,不斷強化學習動機?!蔽也捎眠@一理論,利用多媒體畫面和音樂,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語文園地,分別為“成語百花園”(我的發(fā)現),那里鮮花盛開,成語在花朵里搖擺;“生字娃娃園”(讀讀認認)的生字則會使變身術;古詩園(讀讀背背)里有情境交融的圖畫,令人流連忘返。我又利用“小火車開動”的歌謠加動作,引領因學生在不同園地之間學習。因為這些情境新穎,符合三年級孩子活潑好奇的心理,可以使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盈然,不知不覺地進入游戲中主動學習。
(二)自主發(fā)現,多種形式積累,突出教學重點
新課標中說:“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要實現有效學習,自主學習是基礎?!睋?,我在每項內容教學時都給予了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去發(fā)現、探究知識的規(guī)律,背誦積累知識,讓孩子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成語、生字和古詩三個園地中,都設計了類似的流程:
1、 讀一讀,同桌互幫互學。讓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幫助學困
生讀準字音,認識生字等減輕學習困難。
2、 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組內交流,再到全班交流。我分別設計了以下
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A、在學習AABC式詞語時,提問“你能發(fā)現成語的秘密嗎?”B、在學習生字時提問“每組的生字與熟字有什么特點?”C、在讀古詩時要求“體會這幾句古詩都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但老師不做過多的引導,而是通過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小組討論來解決。
3、 比一比,比賽積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又十分強調“豐富語言
的積累”,其中加強背誦是積累的好辦法。為了讓孩子熟讀成誦,我安排了1分鐘背成語比賽,在情境中背古詩,同桌、男女生比賽等多種游戲方式激發(fā)學生背誦的興趣,評出背誦大王,使課堂效率提高。
(三)趣味拓展,學以致用,突破難點
語文學習應該得法于課內,走向廣闊的課外,我在每部分的教學都進行了拓展,如“成語百花園”(我的發(fā)現)的教學,我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花朵卡片寫AABC的詞語,并選其中的詞語說話;在生字娃娃“超級變變變”的教學中則使用“一個部件+不同的偏旁”來拓展字,滲透形聲字認字規(guī)律;讀讀背背則用友情古詩送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等,目的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逐步形成自覺運用、積累知識的習慣。同時配合布置課后作業(yè):收集各種形式的成語,收集表示友情的詩句,并定期檢查評價積累情況,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我的發(fā)現 日積月累
百花園:AABC式詞語 花朵貼圖(拓展詞語)
生字娃娃園:新字=熟字+部首 一字開花貼圖
古詩園:“友情”詩句 賀卡
小學語文的教案(篇5)
一、 出示《游子吟》古詩。指名讀。
二、 檢查預習。
1、 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板書:孟郊)他是哪個朝代的人?(唐朝)
2、 他為什么寫這首詩?(生:他想銘記母親對自己的慈愛)板書:銘記(什么叫銘記)生:永遠記住
3、 師小結:他就是想記住母親的恩情,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請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生共同板書師提示學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三、 自由讀一節(jié),動筆畫出給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小組內交流最感動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衣服。從一針針一線線體會到了母親很關心很愛他,縫得很仔細,指名2-3人讀中體會問:她在縫衣服時還會想些什么?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么?(生1說舍不得兒子走;生2說她想兒子早點回來)
第二節(jié)中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深?指名說并讀。(師點評你讀出了母親對兒子的不舍)生2讀(師點評你讀出了依依不舍)生齊讀。這時孟郊看到母親頭上怎樣?他心里又會怎樣想?生1她昨夜肯定沒睡好,為我操心生2母親昨晚睡遲起早生3:母親為兒子操心把頭發(fā)都弄白了。師:濕潤是什么意思?(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轉沒流下來)
師小結:母親的恩情一方面體現在行動上,一方面體現在語言上。板書
四、 讓我們輕輕地讀這首詩,找出文中和詩句相對應的句子,仔細聽。
師: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ㄉ海?/p>
師:有一天,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給他縫補衣服。
師: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生;臨行密密縫
師讓學生說意恐遲遲歸的意思。
讓學生練習背誦,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上。一組展示背誦(齊背)背得怎樣?有感情嗎?另一組挑戰(zhàn)背。師小結:剛才兩小組同學把最后一行詩句背誦的特有感情又《游子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千古名句,要記住。那么我們能為母親做些什么呢?小組內討論,看誰能做一個愛母親的孩子
生1幫母親洗衣服、刷碗、切菜、等做家務。生3:洗腳。
師:希望你能說到做到,落實到行動上今晚給母親洗腳。
板書: 行動上
母親的恩情 太陽的光暉
銘記 語言上
孟郊
小學復習課教案實用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自己講的課學生們愛聽,能學習的更好,為了加強學習效率,我們一般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小學復習課教案實用”,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1
【課時目標】
1、在閱讀課文過程中,理解并累積“根深葉茂,沁人心脾,饞涎欲滴”等詞語。
2、能根據提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根據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告示板的內容。
3、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桃園主人對來客的信任以及來客被信任的喜悅。
4、學習通過貓和狗的描寫來表現主人對客人的信任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出示告示板:桃林——自采——三里路
2、師:同學們,這是豎在路邊的一塊告示板,看到這塊告示板,你能猜到些什么呢?(兩人交流)
3、生交流。注意說清三要素:三里路、桃林、自采
4、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的課文就是從這塊告示板開始的。先來看學習小建議。
出示學習小建議:
⑴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⑵查字典,寫出帶點字的意思,并把帶點字的音節(jié)抄寫下來。
根深葉茂——( )( )
沁人心脾——( )( )
饞涎欲滴——( )( )
(3)思考:是誰被這塊告示牌吸引了,又是怎樣自己采桃子的,結果又如何?
【說明】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小建議給予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習小建議中可以解決一般的字詞、把課文讀通順的問題,還可以用些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大致內容,以便主要內容的概括。
5、學生反饋。
①出示答案,學生核對;
②概括主要內容:按照提示,把三個問題的答案自然地連接起來。
6、揭示課題:
師:就是這樣一個自己動手采摘桃子的,為什么要以《信任》為題呢?
(出示課題)讓我們再來深入地讀讀課文。(板書課題)
二。精讀課文,體會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1、教師質疑。
●剛才讀了課文,文中寫了是誰信任誰啊?(主人信任來摘桃子的客人。)
如果我們要寫桃園主人信任客人可以抓住主人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或心理活動來體現他對客人的信任,中有沒有這樣的描寫?我們來找找看。
【說明】
此處教師的質疑,目的在于提示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方法的注意。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特別之處。這樣的感悟,理解會更深刻。
2、生交流:
●屋前有一張木桌……祝您愉快!
①這張是誰寫的?(主人)板書:留言條
師:在這里,主人出現了嗎?(沒有)是通過一張留言條表現主人對客人的信任。
②哪個詞特別能感受到主人非常信任來客。(盡管)
盡管自己采,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怎樣采?(在這個桃林里隨意摘,無限量的采摘桃子。)師:主人完完全全信任每一位來客!
③讀一讀。
【說明】
體會句子中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又能指導學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同時對句子的朗讀指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④如果是你看到這張留言條,會怎么想?
師小結:留言條讓我們感受到主人對來客的信任,也是這份信任換來了來客自覺的言行。
板書:——
過渡:還有直接描寫主人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嗎?找找看。(沒有)那么你們是怎么感受到主人對客人的這份信任的呢?再讀讀課文,劃出句子。
【說明】
教師的再次質疑,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全心投入到研究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中來。一邊讀文,一邊思考著。既讀懂了課文的內容,又深層次地去挖掘作者表達上的特點,以及感悟到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教師的教學始終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質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既讓課堂具有了思維容量,學習語文不僅是局限于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同時又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思考方向,由表及里去研讀課文。
●汽車行駛了大約三里路時,我們發(fā)現路邊有條大黃狗,它似乎在等著我們的到來。板書:狗等
●狗在我們身邊跳躍歡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
①師:為什么找這句寫狗的句子?
②生交流。
③跳躍歡吠:“吠”字什么意思?通常指狗叫,所以這里是個犬字。
④想象一下,小狗在作者的身邊跳著叫著,會叫什么呀?
⑤師:叫完了,撒腿就跑,顯然是在為作者領路啦!多熱情、多靈巧的小家伙??!一下子成了我們的向導。板書:領路
⑥朗讀指導:你喜歡這樣的小狗嗎?(喜歡)誰來讀?
●不一會兒,兩只大籃子里就裝滿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倆提著沉甸甸的籃子跟著小狗們往回走。
①師:這些狗可真機靈,帶我們進入桃林,還負責領我們回去。
②朗讀指導:這樣機靈的小狗人見人愛。 (請女同學來讀)
●我們見那人讀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籃子,跟著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園走去。
①師:還是個非常稱職的向導呢!
②朗讀指導:把小狗的這份熱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請男同學來讀)
●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裝進汽車,掏出錢包,這才發(fā)現錢箱旁躺著一只大花貓。
①你能為這只大花貓找一份工作嗎?(收銀員)
②師:這只貓真的會收錢嗎?所以要加雙引號。
板書:貓
“收錢”
3、朗讀并體會桃園主人對來客的信任。
①師:現在我們養(yǎng)狗是因為喜歡狗,養(yǎng)著做寵物,但是以前你知道人們?yōu)槭裁答B(yǎng)狗嗎?(是為了看門。)因為狗一見陌生人都要大叫一番。這個果林里的狗見了陌生人不僅不大叫而且還特別熱情。貓見了生人也不怕了,為什么?
②學生交流。
師小結:是主人對來客的信任,讓果園里的狗和貓也對人產生了信任。
板書:————
過渡:同學們,你們真聰明!文中始終沒有出現過桃園主人,但是你們卻找到了那么多描寫狗和貓的句子,來感受到了主人對客人的信任。真棒!
4、感受被信任的喜悅。
①師:我們一起讀課文2—5小節(jié),老師來讀這些寫狗和貓的句子,你們讀內容。再來說說,如果是在這樣的果林里摘桃子,心情會怎樣?
②生交流:心情愉悅,舒暢。那作者呢?(也很愉快)可以從哪里感受到這一點的?
【說明】
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讀正確課文,讀懂課文,理解課文。這一板塊對于讀的設計既到位,又巧妙。教師對于每一句學生找到的句子都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融入了情感,感悟更深;師生的合作讀,又旨在暗示學生們去體會所讀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情感已經與主人公融合為一體了。
③生交流:(媒體隨機出示三句句子)
●“能啊,”我看著那幾條狗大聲說,“喂,小家伙們,你們愿意去桃林嗎?”
●顯然,它們是在為我們領路哩。
●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樹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們沉浸在親手摘果實的歡愉中。
④在這片果林里摘桃子是那樣的喜悅,現在你們能說說這份喜悅源自于哪里嗎?(生交流)
師:在這里,這份喜悅也是桃園主人帶給我們的,但是,桃園主人也沒有出現啊,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啦!
板書:喜悅——
師小結:這份喜悅也來自于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讓人產生了喜悅之情。所以說“信任”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劑潤滑劑,真的很重要,而且信任是相互的。所以,你看“信任”兩個字,就是兩個單人旁。
板書:單人旁描紅
5、朗讀全文。
三、小結課文,體會人與人信任以及被信任的喜悅。
今天,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有了一次特別的經歷,走進了一片沒有人管理的果林里去摘桃。雖然桃園主人始終都沒有出現過,但是從立在公路邊的告示牌,到壓在竹籃下的留言條,以及遇上熱情好客的狗和不怕生人的貓,都讓我們感受到主人對我們的信任,也因為這份信任讓我們充滿了喜悅。
板書:畫框
【說明】
利用板書進行總結課文,幫助學生很好地回顧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很清晰地把課文內容進行了整理,板塊分明;同時也讓學生形象地感悟到作者是通過對貓和狗的描寫來表現主人對客人的信任的寫作方法。
【板書設計】
告示板狗等領路信任留言條
貓“收錢”喜悅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2
修改病句復習課教學設計
復習要求:
①讓學生了解常見病句的類型。
②讓學生掌握修改的方法。
③讓學生會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
④讓學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則。復習重點: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方法修改病句。復習難點:分析病句的病因。復習時間:一課時 復習過程:
一、教師講故事引入
二、復習常見的病句類型
①成分殘缺
②用詞不當
③詞序顛倒
④前后矛盾
⑤不合事理
⑥搭配不當
⑦重復啰嗦
⑧歸類不當
三、老師提問,學生交流:說說修改病句的符號有哪些(刪除符號,增添符號,交換符號,更換符號)
四、老師出示小黑板,學生分析小黑板上病句,找出不當之處應用自己學過的修改符號(刪、補、調、換)進行 修改,說說自己是怎樣進行修改的。小黑板練習題:
①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貫徹推廣普通話的號召。
②在文娛晚會上表演了精彩的節(jié)目。③這道題最后終于被解答出來了。
④數學作業(yè)他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道題還沒算出得數來。學生討論交流,老師幫助學生歸納修改病句的方法: ①讀:讀懂句子,明確句子表達的意思 ②查:查出病因。
③改:對沒有表達清楚的部分進行修改。
④檢查:檢查句子是否改通順,看看還有沒有其它語病,是否改變了句子原意。
老師總結出方法之后,再出示幾道練習題給學生按照以上方法進行修改。
五、老師出示小黑板已經修改好的病句,讓學生說說這樣修改好不好,為什么?
①星期天,我穿上潔凈的衣服,把臟衣服脫下來。
(修改為:星期天,我穿上潔凈的衣服。)
②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臺上。
(修改為:大家都集中到主席臺上。)
學生討論之后,老師進行總結:修改病句的原則是不改變原意,同時以最簡潔的方法修改。
六、總結復習內容、方法。
七、練習、鞏固。修改下面病句。(附練習)
1.許多附近的老人和小孩都跑來看節(jié)目。2.在小剛和小明的意見中,我們都同意他的方案。
3.她戴著一副眼鏡和一條藍色的圍巾。4.我們要學習他刻苦鉆研認真學習。5.聽了劉志講的故事,我不約而同地笑起來。6.黃娜的學習成績大大增加了。
7.上課時,全班同學積極地、認真地、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8.我們要勇于改正和承認錯誤。
9.代秀秀光榮得被評為“優(yōu)秀少先隊員”。
10、《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11.我養(yǎng)的花雖然多,所以沒有奇花異草。12.即使這部電影拍得好,但也不能獲獎。13.我斷定肖寧這次數學考試大概能得滿分。14.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受教育。15.現代信息技術這門功課對我很感興趣。16.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提高。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有關統計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運動會真是精彩!這些小學生在這次運動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復習統計知識:
1.這么多同學都在參加比賽,我們一起來運用以前學過的分類統計的知識統計一下吧。
2.我們可以怎樣分類?
(學生可能會考慮到按男女統計,或者是按照運動項目的不同來統計。)
3.那么就按同學們說的,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來統計,完成統計表。
4.課件出示統計表。
5.展示學生的統計表,觀察統計表,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學會看統計表,并能從中發(fā)現問題。)
6.課件出示推鉛球的成績表。這是老師記錄的這些小同學推鉛球的成績。
7.老師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績在4米到5米之間,可以怎么辦?
8.你能不能來幫幫老師?
9.趕快統計一下,填好統計表。(課件出示統計表)
10.展示學生的統計表,你發(fā)現了什么?
11.關于統計的知識,你還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借助教材設計的這一情境,設計一個推鉛球成績的統計表,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自主統計,獨立解決出現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展示自己的統計結果時,教師既要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做法,還要及時發(fā)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使這部分知識的復習真正落到實處。
三、鞏固運用:
1.綜合練習第16題,先在小組內統計一下,你們小組成員每天各在什么時間起床和睡覺?
2.小組活動,完成統計表。
3.展示個小組的統計表,你發(fā)現了什么?
4.匯總各小組的統計表,完成班級統計表。
5.觀察我們班的統計表,你發(fā)現了什么?先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6.集體交流你的發(fā)現。
7.你想對哪些同學說點什么?或是想對自己說點什么?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在前面復習的基礎上,要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合作力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再一次明確分段統計的意義、方法,發(fā)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課后反思:
分段統計這一知識比較簡單,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卻是十分廣泛的。因此對學生們來說,不僅要掌握好分段統計的方法,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看統計表,學會分析收集到的數據,能夠從中發(fā)現問題。在自主練習過程中,注重將學生的自主練習與學生間的互相合作結合起來,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同時改變由教師提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搬弄是非、熱淚盈眶、煙消云散、害臊、抱歉、簇擁、聊以自慰、噙著淚水、抽噎、一本正經”等詞語。
2、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并在練筆時嘗試運用。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是師生間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讀文,體會文中難分難舍的師生情。
教學難點:
學心側面烘托的寫作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教師聯系學生實際,設計導語,相機板書:在學校的最后一天
二、展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
1、預習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
2、理清課文條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檢查預習
1、檢查課文。
2、檢查生字。
3、檢查詞語。
4、對于有問題的地方重點指導。
四、初讀感知
1、指導學生整體讀文,感知課文內容。
2、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五、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指讀課文,引入新題
二、通讀課文,明確要求
1、通讀課文,找出所有的人名,多讀幾遍。
2、作者在本文中寫到了幾個學生?是些什么樣的學生?這樣寫是否體現抓住典型來寫的特點?(不)寫這些有什么好處?(突出教師對學生的復雜感情與不舍之情)指名讀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回憶片段。
三、賞讀課文,品悟感情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2、重點指導
(1)老師對學生的愛
語言描寫:“中學老師要嚴格的多,你們要繼續(xù)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我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我對你們說的都是心里話,記住我的話吧”
“吹得不錯,斯巴多尼”(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囑咐)
動作描寫:“揉了揉他的頭發(fā)”
(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濃厚感情)
最后一段。
含蓄的表達了老師對學生的不舍、對學生的愛。
(2)學生對老師的愛:動詞“噙著淚水、團團圍住、熱淚盈眶、擠、抽噎、擁抱、吻、抓、拉、塞”等體現了體現了同學們對老師的依依不舍之情。
2、寫作特點
(1)回憶性敘事散文,以時間為順序組織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變換,采用了順序和插敘結合的行文方法。
四、仿寫練習,遷移運用
1、“我”的學生是一群怎樣的孩子?試著寫一寫。
2、巡視學生寫作,相機指導。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在學校的最后一天
老師 學生
依依不舍 師生情深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5
一復習要求:
1、復習什么人物的特點,人物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復習圍繞人物的特點選擇合適材料的方法。
3、通過讀、思、議、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怎樣寫好人物的特點。
二、復習重點:指導學生怎樣寫好人物的特點。
三、復習難點:怎樣運用適當的表現手法來寫好人物的特點。
四、復習時數: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幻燈片若干張。
2、每人一份刻有一好一差兩篇文篇的練習紙。
3、原稿紙一張。
六、復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上一節(jié)作文復習課,題目叫做(板書課題:抓住特點寫具體)。大家都知道,在小學階段,無論是人還是寫記事,寫景還是狀物,都必須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這樣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由于時間關系,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先復習寫一個人的時候怎樣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
(二)指導復習如何抓住人物的特點。
1、寫人應該抓住人物的什么寫具體呢?
板書:人物的特點
2、什么叫人物的特點?
3、一個人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呢?
板書:品質性格愛好才干
4、現在進行一個練習,想想這幾段話分別寫了什么事,各反映了人物哪一方面的特點?
幻燈出示:
1)牛頓在小學念書的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鋸,買釘錘,買鑿子,他整天忙著做手工,學習成績不怎么好。
這段話寫牛頓喜歡-,表現了他---方面的特點。
2)亮亮又搖頭又甩胳膊地哭起來,他哭了一會兒,用手揉著眼睛,斷斷續(xù)續(xù)地哼著,還不時地從手指縫里偷著,看大家是不是注意他,他的目光從媽媽身上移到姐姐那兒,一會兒又移到我身上,看到大家都若無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也就不鬧了,自己拉著小汽車玩去了。
這段話寫亮亮的--,反映了他--方面的特點。
3)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白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這個偉大的戰(zhàn)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
這段話寫邱少云---,反映了他---方面的特點。
交流、匯報。
5、過渡:人物的特點是多方面的,我們作文時要從各方面去考慮,抓住一個人比較明顯的某些特點,這樣選擇的范圍就能擴大。
問:人物的品質,性格等方面的特點都是通過什么事情反映出來的?
板書:代表性事情
師:答得對,因此人們又把寫人叫做記事表人。
6、記事表人一般有哪兩種方法?
一人一事
板書:
一人幾事
7、幻燈出示練習:如果要寫李明同學樂于助人的好思想,選擇下面哪些事情比較恰當?為什么?
1)李明主動擔負起保管教室鑰匙的任務,每天最早來,最晚走。
2)小紅春游時點心袋丟了,李明把自己帶來的點心分一半給小紅吃。
3)同桌同學考試時作弊,李明發(fā)現后立刻報告老師,老師教育了那位同學。
交流、匯報
8、要把代表性事情寫具體,應該抓住人物的哪幾個方面來寫?
板書:外貌心理語言動作
(三)、用讀讀、議議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抓住特點寫具體。
1、復習外貌:
1)我們玩一個游戲,看誰能又快又準地猜中這段話描寫的是我們班的哪一位同學?
幻燈出示描寫本班同學外貌的兩個片斷(先出示沒有抓住特點寫的,后出示能抓住特點寫的)
2)為什么第一個同學寫的全班都猜不中,而第二個同學寫的大家都有猜得中呢?
3)小結:記住,寫外貌時要抓住人物特點去寫,不要像一個同學寫那樣千人一面。
2、復習語言:
1)幻燈出示兩段話,比較哪段寫得好,好在哪?
A、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的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B、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決定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yǎng)。
2)交流匯報后,齊讀寫得好的那一段。
3)小結:這段話抓住人物語言來寫,寫出了漁夫善良、體帖窮人的品質。
3、復習動作。
1)幻燈出示兩組句子、看哪一段寫得好,好在哪?
A、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橋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頂住橋底,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
B、在這萬緊急的關頭,董存瑞猛地一拉導火索。、
2)匯報、交流。
3)用劃出好的那段中描寫一連串動作的詞,齊讀。
4)小結:這段話抓住人物的動作來寫,通過一串動作動作寫
出了董存瑞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
4、復習心理
1)出示兩段話,看哪一段寫得好,好在哪里?
A、遇到困難,他總是想辦法克服困難。
B、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2)匯報、交流
3)齊讀寫得好的哪一段話,
4)看板書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都知道了寫人必須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才能把代表性事物寫具體。
2、下發(fā)兩篇文章每學生一份(一差一好)
多好的阿姨(一)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園里玩捉迷藏游戲。
突然,妹妹被石頭絆了一跤,她的腳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從地上扶起來,只見她的手腳都摔破了皮,傷口上還沾上了石渣和幾塊黃豆般的玻璃碎片。這下可把我急壞了,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
登!登!登!一陣硬底皮鞋觸地腳步聲由遠而近。一個約摸二十來歲的阿姨朝我們跑來。她高高的個子,身著筆挺的西式服裝,肩上披著時髦的卷發(fā)。小妹妹,你怎么了?一個溫和的聲音傳到我耳里。我疑惑地看著她,當我回過身來,她已經抱著妹妹飛也似地朝醫(yī)院方向跑去了。
我連忙追上去,我發(fā)現,她那漂亮的衣服上被妹妹腳上的血弄臟了一大塊。
到了醫(yī)院,她又是掛號又是找醫(yī)生。等妹妹的傷口包扎好,她又領我們到藥房取了針藥,忙完了她才拿出一條雪白的手絹擦去自己臉上的汗珠。
不知什么時候,媽媽也找到醫(yī)院來了,當媽媽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感激地望著這位素不相識的阿姨,阿姨微微一笑,把針藥遞給媽媽說了一聲再見!回頭就走了。
望著這位阿姨遠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不僅外表美,心靈更美,她真是一位助人為樂的好阿姨??!
多好的阿姨(二)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園里玩捉迷藏游戲。
突然,妹妹被石頭絆了一跤,她的腳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從地上扶起來,只見她的手腳都摔破了皮,傷口上還不知沾上了石渣和幾塊黃豆般大的玻璃碎片。這下可把我急壞了,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
一個阿姨跑過來抱起妹妹向醫(yī)院跑去。待妹妹的傷口包扎好后才離開。
望著這位阿姨遠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真是一位助人為樂的好阿姨??!
幻燈出示思考題:
1)閱讀二篇文章,分別用、~~、()、==、劃出描寫阿姨外貌、語言、心理、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并說說分別表現了人物的什么特點?
2)這兩篇文章哪一篇好,好在哪?
3、交流匯報
4、匯報后小結:好在能通過描寫阿姨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去反映阿姨助人為樂的特點;反過來,好在能抓住阿姨助人為樂的特點通過描寫阿姨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寫具體。
板書:==
五、小練筆
1、導入: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小競賽,看誰能用10分鐘把這個練習做好。并能把剛才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上。
2、出示幻燈,讀題:
老師真是個別的好老師。
。
3、指名讀讀、評評、看看有沒有抓住特點寫具體。
4、看板書小結下課。
六:附板書:
抓住特點==寫具體
品質外貌
性格一人一事語言
人物的特點愛好代性事情動作
才干一人幾事心理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6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區(qū)別和聯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7
一、概念復習
師:說說你學過的時間單位有哪些?(隨生板書:世紀年季度月旬星期.)
師:今天我們重點復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
師: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時間單位,說說有關它的知識。(生選中哪個內容就復習哪部分內容)
1.世紀
(1)復習世紀的有關知識
(2)練習:判斷一下年份是哪個世紀?
2.年
(1)復習年的有關內容。
(2)判斷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閏年?
3.季度
(1)復習季度的知識。
(2)學生說一個月份讓大家判斷是哪個季度。
4.月
(1)復習月的有關知識。
(2)一個學生出題其他同學。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一)拼音識字與寫字
1、學會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學會拼讀識字、詞、句。
2、認識大、小寫字母,熟記字母表,按順序寫出大、小寫字母。
3、累計識字3000個左右,常用字會讀、會寫、能用(音、形、義結合)
4、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順序,能初步體會漢字的書寫(筆畫、筆順、結構、部首、偏旁)的勻稱,整潔美觀。
5、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運用字(詞)。
6、學會查字典(三種方法)、詞典等工具書理解字(詞)。
(二)詞匯(成語、疊詞、近反義詞、相對詞、多義詞、對子、短語、俗語、諺語、歇后語等)。
1、重視詞語的積累,能分類識記,理解運用。
2、能獨立聯系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并區(qū)別口語、書面語、褒義、貶義、表面意、喻意,多種意思的表達中正確運用。
3、初步了解關聯詞,能恰當運用在語言環(huán)境中。
(三)語句(名言、警句、詩詞句、關聯句、修飾句、改寫句、擴充句、改病句、組句成段、給句加標點等)
1、能在語境中積累運用名言、警句,并理解關聯句、修飾句、詩詞句。
2、能恰當地改寫句子,使句子具體生動,富有情趣。
3、能準確感悟句子,學會修改病句,理解句子蘊含著的意思。
4、能從句子中想像并運用音樂、圖畫等表達方式,體悟句子意境含義。
二、復習安排
三、復習題
一)漢語拼音基礎及提高
1、按字母表的順序排列下列字母,并在括號里寫出相應的大寫字母。
t q r n m b l a h d ( )
2、將下列字母分類
zi ɡ yu w u ɑnɡ yinɡ inɡ ch chi
聲母( ) 韻母( ) 整體認讀音節(jié)( )
3、寫出對應的大寫小寫字母
G( ) q( ) m( ) f( ) R( ) e( )
4、給帶點字的音節(jié)補充完整
舅舅(j ) 推舉(j ) 蕃茄(q ) 缺少(q )
供應(g ) 湖泊( o) 堵塞(s ) 廣廈(s )
5、拼音寫字組詞
jiānɡ:( )要 豆( ) 凍( ) 邊( )
chénɡ:( )實 ( )市 ( )現 ( )認 路( )
biàn:( )論 ( )別 ( )子 ( )更 ( )地
yōu:( )閑 ( )靜 ( )愁 ( )秀 性命( )關
mù:開( ) 羨( ) ( )碑 ( )色 ( )捐
( )浴 ( )錄 放( ) 和( ) 肅( )
jìnɡ:門( ) 潔( ) 寂( ) ( )賽 ( )然
環(huán)( ) 寶( ) 尊( ) 疾風知( )草
jīnɡ:( )彩 ( )瑩 jǐnɡ:風( ) ( )察
pīn:( )湊 pín:( )困 pǐn:( )嘗 pìn:( )請
shì:( )界 ( )樣 ( )卷 形( ) 裝( )
( )言 ( )合 教( ) 解( ) 宣( )
jiǎo:( )猾 ( )幸 ( )潔 打( )( )納 ( )健
6、讀正確下列字,寫出音節(jié)
拈( )輕怕重 丟三落四 瞠( )結舌 剛愎( )自用
辣( )椒 勉強( ) 寧( )愿 省( )悟
棘( )手 倔強( ) 安寧( ) 破綻( )
會( )計 郵差( ) 喝( )彩 的( )確
7、根據拼音在括號里選擇一個正確的字或詞畫上“√”
shēnɡ(森 生 勝) xīnɡ qī(星期 新奇) fǔ(虎 斧 服)
8、讀拼音、寫詞句、用△標出整體認讀音節(jié)
kānɡ kǎi kuí wú xiá xiǎnɡ ào mì zí xún
( ) ( ) ( ) ( ) ( )
kù’ ài pí ǎo tú àn lián ǒu jī è
( ) ( ) ( ) ( ) ( )
xīn shǎnɡ ān wèi chánɡ shì jiàn kānɡ yùe ěr
( ) ( ) ( ) ( ) ( )
yú lè shū cài bài fǎnɡ wéi xié mánɡ lù
( ) ( ) ( ) ( ) ( )
yōu lǜ diǎn zhuì yán jùn yún chèn qīnɡ chè
( ) ( ) ( ) ( ) ( )
mó fàn dān wù jiǎn yuè miǎn lì jùn qiào
( ) ( ) ( ) ( ) ( )
qīnɡ xī biān jiānɡ duàn liàn là zhú yōu yǎ
( ) ( ) ( ) ( ) ( )
jīnɡ yínɡ shùn jiān táo yé hǔ pò là jiāo
( ) ( ) ( ) ( ) ( )
yí huò guān jiàn qíng xù zì hài fēng bēi
( ) ( ) ( ) ( ) ( )
bǎnɡ yànɡ zēnɡ yuán zhān yǎnɡ liú lǎn hú dié
( ) ( ) ( ) ( ) ( )
xiōnɡ yǒnɡ péng pài jīnɡ táo hài lànɡ bǐnɡ zhú yè yóu
( ) ( ) (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diào bīng qiàn jiàn shǎng xīn yuè mù
( ) ( ) ( )
guānɡ mínɡ lěi luò xīn yuè chénɡ fú hū lún tūn zǎo
( ) ( ) ( )
xuě zhōnɡ sònɡ tàn jū ɡōnɡ jìn cuì sǐ ér hòu yǐ
( ) ( ) ( )
zhǎn dīnɡ jié tiě jīnɡ chénɡ suǒ zhì, jīnɡ shí wéi kāi
( ) ( )
yì sī bù gǒu guān yīn sì jiàn , rì yuè rú suō
( ) ( )
二)、漢字
1、選擇自己喜歡的漢字,規(guī)范整潔寫在田字格上。(5個)
添 晰 疆 勃 試 寄 磊
序 率 蔑 幽 粼 忌 抑
2、先加偏旁構成不同的漢字,越多越好,再選一個組兩個詞。
直 ( )( ) 俞 ( )( )
顓 ( )( ) 每 ( )( )
逡 ( )( ) 肖 ( )( )
僉 ( )( ) 莫 ( )( )
3、寫出帶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再選兩個各組一個詞。
門 ( )( )十 ( )( )
山 ( )( )疒 ( )( )
4、請在“□”、“日”、“木”字上各添兩筆,寫出盡量多的不同的字。
口
日
木
5、選字組詞
(暮 幕 慕 墓 摹)愛( )開( )掃( )銀( )( )色降臨
(燥 躁 澡 噪 造)( )詣 ( )音 洗( )干( )急( )暴( )
(練 煉)鍛( )熟( )老( )提( )磨( )教( )
(在 再)( )接( )厲 歷歷( )目( )所不辭 ( )三考慮
(仿 妨 防 訪)( )礙( )備( )害( )造 ( )患未然
預( )拜( )模( )何( )明查暗( )
6、寫出“1--10”這十個數字的大寫漢字。
7、啄木鳥治病,改正廣告語濫用成語的字。
百衣百順( ) 隨心所?。?) 快治人口( )
騎樂無窮( ) 閑妻良母( ) 默默無蚊( )
愛不濕手( ) 有杯無患( ) 咳不容緩( )
別具衣格( ) 終身無汗( ) 口密腹健( )
一明驚人( ) 一寫鐘情( ) 燃煤之急( )
8、寫出帶點字的不同意思
東張西望( ) 張牙舞爪( ) 開張大吉( )
張燈結新( ) 張口結舌( ) 虛張聲勢( )
張皇失措( ) 張弓搭箭( ) 兩張油畫( )
丟盔棄甲( ) 甲天下( ) 甲骨文( )
9、下列漢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機械(jiè) 愜意(xiè) 省吃撿用 尊敬師長
B、蘿卜(bu) 允許(yǒnɡ) 入場券(quàn) 阻塞(sāi)
C、蒼穹(qiónɡ) 娛樂(yú) 唇亡齒寒 拾金不昧
三)、詞語
1、選擇恰當的詞填空,剩下的自己搭配好
民主 決心 力量 技術 榜樣 團結 方法 友誼
樹立( ) 增加( ) 提高( ) ( )
發(fā)揚( ) 改進( ) 增進( ) ( )
2、學習查字典填空
“益”字在字典里查 音序, 部首,再查 畫,字典里的注釋:①好處;②更好;③有好處的;④增加。下面各句中的“益”分別是什么意思。
(1)養(yǎng)花,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
(2)生日那天,我祝爺爺:福如東海,益壽延年。( )
(3)貓頭鷹、燕子都是益鳥,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們。( )
(4)人與動物、植物,甚至生活的環(huán)境的關系日益密切。( )
3、讀一讀,選一選,填一填,注意一對詞的關系。
(1)和“醫(yī)生:病人”關系相似的一對詞是( )
A、司機:售票員 B、老師:學生
C、母親:兒子 D、售貨員:顧客
(2)嚴寒對冬天 ( )對夏天 ( )對冬天 ( )對春天
傲雪對臘梅 ( )對竹子 ( )對荷花 ( )對( )
4、劃去不是同一類的詞語
A、蜜蜂 蝴蝶 蒼蠅 蟋蟀 壁虎
B、月光 激光 陽光 時光 燈光
C、勇敢 善良 奸笑 贊美 果斷
5、按一定順序重新排列下列各組詞語
A、傍晚 拂曉 晌午 深夜
B、甲蟲 動物 生物 昆蟲
C、助跑 熱身 起跳 跨欄
6、認真讀一讀,在語言環(huán)境中填上恰當的詞語或短語補充句子,要注意通順、清楚。
小學復習課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有關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和時間單位(時.分.秒)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看臺上參觀了學校的運動會,而且解決了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要先去跳高場地參觀,看看有沒有更多的收獲。[出示情境圖中的跳高場地部分]
二、復習長度單位:
1.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得到了哪些有關的數學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小女孩的跳高成績是多少?)
指名解決問題
3.這些信息與我們學過的哪部分知識有關系?
4.回顧一下,到現在為止,我們都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5.它們之間分別具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
6.鞏固練習:
5千米=()米3000米=()千米
8分米=()厘米60分米=()米
()毫米=3厘米()分米=9米
()米=8千米()米=70分米
7厘米=()毫米
8.扔鉛球的小男孩扔了多遠?
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設計意圖]本學期學的長度單位有三個:千米.分米.毫米,在復習這三個新的單位的同時要注意聯系以前學過的米和厘米來進行,引導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是關鍵,使長度單位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三、復習時間單位:
1.談話:跳高場地很熱鬧,跑道上的比賽更精彩!看,那里正在進行1500米的比賽,第一名已經順利沖過了終點,讓我們了解一下他的成績吧。[出示情境圖中的跑道部分]
2.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可能會提出:一千五百米的學校記錄是多少?學生也可能會提出其他問題,教師可以相機進行指導。)
3.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
4.獨立解決這個問題,集體交流。
5.比分表示時間更短的單位是什么?表示比較長的時間,我們一般用什么作單位?
6.你能用這三個時間單位說幾句話嗎?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
7.鞏固練習
(1)撥鐘表,認時間
(教師撥鐘表,學生認時間;教師說時間,學生撥鐘表。)
(2)填空練習
2時=()分60秒=()分
3分=()秒()分=1時
()分=180秒()秒=2分
(3)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填空
小明從家走到學校需要20()
爸爸每天工作8()
丁丁跑100米成績是15()
姐姐每天讀書30()
一節(jié)課有40()
(4)綜合練習第12題:
7:00播放新聞聯播
燒水10分鐘
刷牙3分鐘
梳洗5分鐘
從6:50開始,最快會在什么時刻完成這些事情?并說明理由。
(獨立解決這個問題,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時間單位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不易于理解,因此要特別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復習,如:一節(jié)課4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時間等,幫助學生把抽象難懂的時間概念轉化成自己日常身邊的事情,從而更好地理解.運用。
課后反思:
這部分知識,學生經常出錯的就是單位之間的轉換。我一直堅信理解比死記硬背更重要,因此我從來沒有讓學生死背公式。但我同時又發(fā)現學生雖然當時理解了,可做題的過程中卻不會回頭去想一想是怎樣理解的,為什么要這樣做。我想理解和記憶相結合的方法也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小學復習課教案集錦15篇
請閱讀以下我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學復習課教案”。老師提前規(guī)劃好每節(jié)課教學課件是少不了的,每個老師都需要將教案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教案是課堂教學成效的保障之一。為便于日后查閱請您收藏此頁面!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1】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綱);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概念入手,揭示課題。
明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三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復習,梳理方法。
(一)復習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
1、復習課文
復習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討論,小結,讓學生明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
(如:連接各部分意思,提問題想答案)
(二)復習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
1、復習課文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到的思想,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課文內容思想從重點詞句段體會
《荔枝》圍繞荔枝寫了我跟母親之間的幾件事。
《一夜的工作》講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討論、小結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即:邊讀邊問為什么(抓住主要詞句段)]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已經復習了抓住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
2、分發(fā)提綱,出示短文《借鏡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
3、師生共同評議、交流。
4、師小結,鼓勵:瞧!大家已經能夠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了,真聰明!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回去請同學們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第二課時
(三)復習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復習課文(仍以上述課文為例),想想這些課文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小結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閱讀課外短文,要求運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
突出復習特點發(fā)揮主體作用
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閱讀復習課設計說明
安溪實小林毅斌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根據復習課的特點,我們確定;以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教學的重難點,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現說明如下:
一、營造和諧環(huán)境激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1、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復習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內容豐富,有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文體各異,有記敘、說明、議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復習中去,我們采用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選相結合,通過推薦典型性的課文,如11冊的《開國大典》《荔枝》《只有一個地球》《一夜的工作》《鳥的天堂》,12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詹天佑》《草船借箭》《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讓學生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課文復習。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復習
語文學習活動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以及各種顯性的自主參與活動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親身體驗,弘揚個性。在學習方式上,我們努力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統一起來。獨立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確確實實地讀書思考,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章表達的思想。合作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的交流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對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體會文章思想的見解。在學習方法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復習課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進行學習,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時最常用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復習課文時,可以是默讀、輕聲讀、誦讀等等,也可以是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議等等。
二、把握復習重點啟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并能夠做到靈活運用于閱讀實踐活動之中,我們著重從三個方面來引導:
1、從自主復習中引導感知方法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讀一讀、想一想,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讀書思考,梳理學習的過程,從中感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2、從自主交流中引導領會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對概括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及時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合作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獲取有關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信息量,并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歸納、梳理,對有效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幫助學生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采用連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問題想答案等基本方法;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邊讀邊問為什么,也就是抓住課文的主要詞句段來體會的方法。
3、從自主練習中引導運用方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規(guī)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僅僅指導學生從學習的實踐中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是不夠的,還應指導學生把領會到的方法運用于練習實踐之中。如,我們在引導學生領會方法后又不失時機地結合復習資料和課外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運用所學的方法。
三、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把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作為加強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綜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1、明確概念把握要求
上課伊始,我們依據小學階段的訓練重點,從概念入手,明確提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做到:(一)抓住主要內容(第七冊讀寫例話);(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第八冊讀寫例話);(三)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冊讀寫例話),旨在引導學生把教材內容由點串成線,為促進學生的系統化學習和在自主化學習中提高復習的效率打好基礎。
2、聯系課文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自讀自悟,是復習課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讓學生學會讀書,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增強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復習課文,促進學生在邊讀邊想,邊讀邊畫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之中,自我反思學習過程,自我發(fā)現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思想、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饋歸納方法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交流活動,一是可以拓寬復習課文的面,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到盡可能多的課文;二是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同一篇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過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助于學生從自讀自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歸納出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并為學生的學以致用和靈活運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強化遷移運用
強化練習是復習課中促進學生實現知識遷移,發(fā)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增強練習的效果,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我們采用以下兩點強化策略:一是結合縣編的復習資料強化。讓學生通過閱讀《借鏡子》這篇短文和獨立完成短文后面的兩道習題:1、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2、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從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來檢查學生是否能活用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二是結合課外作業(yè)強化。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合理的強化,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增強知識內化,而且有助于靈活運用,發(fā)展能力。
回顧整合綜合提高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習作整合課教案與說明
安溪三小陳敏云王小霞李明偉
【教學目標】
回顧、整合、鞏固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讓學生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學會更好地表達,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重點】整合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習卡、學生平時習作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回顧整合
(一)先抑后揚,激趣導入
1、快速瀏覽小作文,評評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討厭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親近的人,怎么會討厭呢?不信,我就說幾件他的事給你聽聽。
先說吃飯的時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
要是他外出學習幾天回來,可不得了啦!就像幾年沒見我一樣,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其實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
你們會說:你一定不愛你爸爸。我要說:我最愛的人就是我那討厭的爸爸。
評點與賞析
小作者敢說起他爸爸的壞話,看,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外出幾天回來,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他的這種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小小年紀就敢說真話,確實不一般。俗話說得好,童言無忌嘛。寫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樣,敢于實話實說,怎么想就怎么寫,說真話,吐真情,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是因為這些文章不但有真實具體的內容,而且有真情實感。要想寫出這種生動感人的文章來,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注:選自《名師點評中國小學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讀評點與賞析,說說如此平實的小作文為什么會被作為示范作文選入作文選。
3、導入,揭題:本節(jié)課就來復習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討厭的爸爸》非常平實,卻被作為示范作文編入作文選,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實話實說,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通過先抑后揚的方法引入,既可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又為復習、整合做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回顧寫法。
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什么是內心的感受?
2、你從學過的課文中體會到哪些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1)小組討論,填寫學習卡。
課題內心感受表達方法
(2)班級匯報、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達方法。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由于是復習課,對于什么是內心感受,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在已往的閱讀教學(包括習作練習)中,已積累了很多經驗,可以而且有必要進行比較理性的概括。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合作學習,從比較理性的層面,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課程標準精神,又符合學生認識水平的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有利于整合習作和閱讀經驗,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這是知識的抽象過程。心理學遷移規(guī)律(賈德的概括化理論)指出,一個人只有對他的經驗進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從一種情境到另一種情境的遷移。根據這一理論,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讀寫方法,有利于讀寫方法的遷移。
二、鞏固運用,綜合提高
(一)重溫課文,深入體會
1、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冊)有關課文片段,用畫出寫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讀讀想想:作者的內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樣表達的,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二)嘗試修改,深入體會
1、出示一篇學生習作,想想:是否表達內心的感受,應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三)交流經驗,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習作,對照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與同學交流:一是可以說說自己哪個地方做得比較好,自己是怎樣做的;二是可以說說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評評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見。要求邊對照方法,邊交流評議,邊自主修改。在小組交流時,教師巡回參與交流與指導。
2、集體反饋。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個例子來解釋原則本身,學生就可能認為只有這個例子適用于這個原則,其結果就只有很少的遷移效果。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課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習作來印證已概括出來的讀寫方法,使概括化的讀寫方法返回到具體中去,以求加深、加寬對各種事物的認識,為遷移奠定基礎。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安排三個層面的例證,力求使知識具體化,為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第一個層面是重溫閱讀課文有關片段,進一步體會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這是正面例證;第二個層面是嘗試修改一篇習作,這是反面例證;第三個層面是對照方法,重新審視平時習作,交流經驗,互相評議,自我修改,以求嘗試運用、綜合提高。知識的例證過程,是知識的具體化之路,也是知識遷移的必由之路。
三、簡要總結,拓展延伸
1、簡要總結。對照板書,引導學生說說本課的學習體會后,提出在今后的寫作中,應注意表達內心的感受,寫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練習:課后,繼續(xù)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②習作練習:課后,請回憶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詩歌、日記、書信等),寫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知識具體化之后,再次進行綜合歸納,并拓展延伸,這是遷移知識的過程。認識的提高是個反復的過程,只有遵循認識規(guī)律,反復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讓學生通過實踐提高認識,遷移知識,運用知識,化知識為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第二課時
習作評改,深化整合,綜合提高(略)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作文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并在階段目標、教學建議等地方強調要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表達真情實感。這些表述,就是要求學生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習作必須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依據課程標準精神,本節(jié)課著眼于對平時閱讀感悟、習作經驗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學會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已經注重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而且,在平時習作指導和評改過程中也已注重引導學生感悟和積累一定的習作經驗,對于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積淀。本節(jié)課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回顧整合。為此,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回顧、梳理、歸納,讓學生從比較理性的層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使知識抽象化;然后,緊接著引導學生聯系有關課文和平時的習作,從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習作進行例證,使知識具體化;最后再進行拓展練習、鞏固提高。這樣設計習作整合課的課型結構,體現了認識規(guī)律和心理學原理,有利于學生回顧整合習作經驗,綜合提高習作水平。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對量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提升學生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二、目標解析
第1題是一個數學活動,在一個具體情境中安排了:計量單位的運用,簡單的時間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倍的認識的復習。把分散的數學知識放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適當歸并,便于學生在復習時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對量的認識。
教學難點:提升學生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談話導入
同學們,寒假馬上就到了,你們在寒假里有旅行的計劃嗎?旅行時坐過飛機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旅行中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談話,讓學生在憧憬寒假到來的心情中自然跟隨老師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p109第1題的航班信息圖。
1.說說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
2.解決第(1)個問題
(1)出示飛機圖,讓學生說說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如小轎車、自行車、步行的速度,從而比較填寫出飛機的飛行速度單位。
(2)讓學生說說熟悉的物品如小學生的體重、一袋大米的質量、一袋鹽的質量.、一頭大象的體重,從而通過對比填寫出飛機的載質量單位。并將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三者之間的進率在學生的回答中加以復習鞏固。
(3)讓學生說說熟悉的物品的長度如鉛筆的長度、自己的身高、家到學校的距離,從而通過對比填寫飛機長度的單位。并將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間的進率在學生的回答中加以復習鞏固。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說說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的量,為填寫正確的單位提供參照物,并且使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3.解決第(2)個問題
(1)出示鐘面圖,請學生讀出鐘面的時刻,在學生讀時刻的同時將有關時間的知識加以復習鞏固。如鐘面的結構,時針、分針、秒針走格所代表的時刻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2)繼續(xù)在旅行的情境中解決第(2)個問題。讓學生口答9時40分再過20分后是幾時幾分,最后在鐘面上畫出時針、分針。
4.解決第(3)個問題
(1)出示例題分析題意,讓學生嘗試列式
(2)指名上黑板列豎式計算
小結:計算萬以內的加、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加法要注意進位,減法要注意退位。
(3)復習驗算的方法
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由于數據太大,計算容易出現錯誤,因此要通過驗算確保計算的準確性。
加法題目: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數=加數
減法題目:①被減數-差=減數②減數+差=被減數
加、減法題分別有兩種驗算方法,在驗算時同學們只要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就可以了。
學生練習驗算,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可能出現橫式上寫驗算的結果。
師強調:驗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橫式上應該寫豎式計算的結果不能寫驗算的結果。
(4)變式練習
讓學生自己提出一個用加法或減法計算的問題并解答。
5.解決第(4)個問題
(1)出示題目,讀題并理解題意,嘗試列式并計算。
①指名列豎式計算,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的算理。
②小結:多位數乘一位數,用一位數分別乘多位數的每一個數,哪一位上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改變問題,求5架這樣的飛機大約可以載客多少人?
分析問題中的大約一詞,復習估算的方法(課件演示估算過程)。
6.解決第(5)個問題
(1)出示題目,讀題并理解題意,嘗試列式;
(2)出示算式22,讓學生說出兩個2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課件適時進行演示。
【設計意圖】把分散的數學知識放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適當歸并,便于學生在復習時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使學生在復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p111練習二十四的第3題
(1)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說說圖中的有效信息;
(2)鼓勵學生用計算的方法解決經過的時間問題。
2.課件出示p111練習二十四的第4題
(1)讓學生認真閱讀圖文應用題的相關數據,將有效數據填寫在相應地方;
(2)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針對學生易錯的知識點加以強化,盡量減少錯誤的發(fā)生。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復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3】
一、概念復習
師:說說你學過的時間單位有哪些?(隨生板書:世紀年季度月旬星期.)
師:今天我們重點復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
師: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時間單位,說說有關它的知識。(生選中哪個內容就復習哪部分內容)
1.世紀
(1)復習世紀的有關知識
(2)練習:判斷一下年份是哪個世紀?
2.年
(1)復習年的有關內容。
(2)判斷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閏年?
3.季度
(1)復習季度的知識。
(2)學生說一個月份讓大家判斷是哪個季度。
4.月
(1)復習月的有關知識。
(2)一個學生出題其他同學。
5.旬
(1)復習有關知識。
(2)學生出題考老師
二、綜合練習
1.填空
2.判斷題
3.游戲:
小組活動:說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的形式。你能將它同學過的這些時間單位聯系起來嗎?(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祖國母親的生日、奧運會開幕的日子等等,同時滲透思想教育)
小組推薦同學匯報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5頁的內容,完成練習十三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①圓柱、圓錐的模型各一個;②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投影片;③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錐的投影片;④分別畫有圓柱、圓錐立體圖形(標有各部分名稱)的投影片;⑤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教師: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學習了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圓錐。知道了它們的特征、學會了如何求出它們的體積等知識?,F在我們就來整理、復習一下這些知識,以便加深認識,并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復習圓柱
1,圓柱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柱。)
有什么特點(圓柱是立體圖形,圓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側面是一個曲面。)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1題的上半題。
讓學生將圓柱的特征自己用簡單的詞匯填寫在表中。教師指出舉例一欄要填寫在日常生活中形狀是圓柱的實物。
2,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高)
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十兩個底面的面積)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2題的第(1)、(2)小題,第3題上半題求圓柱表面積部分。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3.圓柱的體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柱體的投影片。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底面積高)
計算的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把圓柱切割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使圓柱體的體積轉化為長方體的體積。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3題的上半題。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二、復習圓錐
1.圓錐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錐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錐。)
圓錐有什么特點(是立體圖形,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教師: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簡單的測量方法,學生說完以后,教師加以概括,并舉起一個圓錐模型,提醒學生不要把母線當做高。(教師不說母線的名稱,只在圓錐模型上指出來。)
(2)做第55頁第1題的下半題和第2題的第(3)小題。
讓學生格圓錐的特征自己用簡單的詞匯填寫在表中。教師提醒學生:舉例一欄要填寫自己知道的形狀是圓錐的實物。
2.圓錐的體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錐體的投影片。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用底面積高,再除以3。)
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3題的下半題。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此時,在黑板上已經形成了本單元所學圓柱、圓錐知識要點的板書。教師可根據這些要點進行小結。(略)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三的第1題。
讀題后.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
通風管有沒有上、下底(沒有。)
這道題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個底面周長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圓柱的側面積。)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三的第2題。
讀題后。指名讓學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看清題目后括號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四、作業(yè)
練習十三的第3題。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認識“硝、觸、搐”等7個生字。
3、體會抗戰(zhàn)中軍民是如何以民族大義為重,同仇敵愾,抗擊日寇的。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有一位國民黨軍隊的起義將軍在臨終前,將一個保存了34年的別缺口且發(fā)黑的干饅頭拿了出來,說:“把這個饅頭永遠傳下去,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边@是為什么呢?這究竟是一個怎樣感人的故事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缺口的饅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呢?這個饅頭為什么會有“缺口”?是誰留下的“缺口”?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在讀的過程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饅頭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學生思考后,出示:
課文內容我知道: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位國民黨軍隊的少校奉命( ),途中遇到 ( ),最終( )的故事。
3、追問:送饅頭是因為(),搶饅頭是因為(),送回饅頭是因為()
4、回答看到課題時產生的疑問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 自主學習。 是啊,這個故事中,小女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畫出文中描寫小女孩的句子,來體會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嗎?
出示:
自主學習:
畫出文中描寫小女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
的句子,用心體會一下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
2、學生匯報、交流:
(1)在車尾,一個大約十二三歲的小女孩,餓得雙眼深陷,渾身的瘦骨駭人地撐著肉皮,一雙臟兮兮的手抓著兩個饅頭,嘴里還咬著一個饅頭,雙眼驚駭而哀憐地望著大胡子少校!
當學生匯報時,適時提問這是對小女孩的什么描寫?(外貌),你從中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饑餓、可憐)
(2)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將手里的饅頭遞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饅頭也遞上去:“叔叔,你給前邊打鬼子的叔叔們說一聲,這個饅頭我咬了一口,請他們不要嫌棄,請他們吃飽了多殺鬼子……好嗎?”
當學生匯報時,適時提問這是對小女孩的什么描寫?(語言、動作),你從中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恨日本鬼子、有一顆抗戰(zhàn)的心)
這是在什么情況下,小女孩這么做的?(大胡子少校跪下)
(3)小女孩有氣無力地答道:“我叫尤(yóu)小翠?!碧釂栠@是對小女孩的什么描寫?(語言、神態(tài)),你從中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餓得無力)
(4)小女孩吃力地點點頭,臉上露出稚氣的笑。 提問這是對小女孩的什么描寫?(神態(tài)、動作),你從中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相機引導)
3、討論。在小女孩的帶動下,所有的饑民都將抓到手里的饅頭默默地放回車上。出示:
討論:
一個小小的饅頭,在那硝煙彌漫的抗戰(zhàn)歲月里,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但是課文中的小女孩和其他饑餓的人們卻把手中的饅頭送回了軍車,這是怎樣的一種選擇呢?
他們選擇了什么?(死、犧牲)
表現出了什么?(團結一心、抗擊敵人)
是啊,這是中國人民戰(zhàn)無不勝的原動力,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認呢?
4、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師長再一次來到陷車的地方,他們來兌現自己對小翠許下的承諾,結果怎樣呢?
5、大胡子少校和耿師長跪在尤小翠的墳前,他們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6、總結:
是啊,這個有缺口的饅頭,留下的僅僅是個缺口嗎?它留下的是什么呢?(它留下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國難當頭,犧牲自己、圍結起來、一致抗日的精神)
讓我們也永遠記住這個故事,把它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聽,好嗎?讓這個有缺口的饅頭永遠閃爍光芒!
四、認讀生字
認一認:
饅硝 觸 搐 栓 栗挪 嚎
饅 硝 感 抽 槍 戰(zhàn) 挪 嚎
頭 煙 觸 搐 栓 栗 動 叫
五、練習(積累詞語):
1、成語
硝煙(滾)(滾) 危在(旦)(夕)
手無(寸)(鐵) 彈(盡)糧()絕
2、ABB式詞語
臟(兮)(兮) 怯(生)(生)
3、填量詞
一(籃)饅頭 一(個)饅頭
一(座)小墳 一(挺)機槍
4、在()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凄厲)的槍聲 (瘋狂)地彈跳
六、作業(yè):
練筆:可敬的小翠妹,我想對你說
板書設計:
一個有缺口的饅頭
搶 咬
保存
團結一心 抗擊敵人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6】
一、概念復習
師:說說你學過的時間單位有哪些?(隨生板書:世紀年季度月旬星期.)
師:今天我們重點復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
師: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時間單位,說說有關它的知識。(生選中哪個內容就復習哪部分內容)
1.世紀
(1)復習世紀的有關知識
(2)練習:判斷一下年份是哪個世紀?
2.年
(1)復習年的有關內容。
(2)判斷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閏年?
3.季度
(1)復習季度的知識。
(2)學生說一個月份讓大家判斷是哪個季度。
4.月
(1)復習月的有關知識。
(2)一個學生出題其他同學。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7】
教學內容:
有關圖形與拼組、對稱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通過幾節(jié)課的復習,我們不僅去參觀了不少精彩的比賽,而且也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回顧和整理。現在,再來看這幅圖的中間部分,看看圖上還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出示情境圖中間的足球場部分]
二、復習圖形與拼組,以及對稱知識:
1.運動場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運動場是由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半圓組成的。)
2.這學期我們都認識了哪些圖形?
3.教師出示圖形,學生進行辨認。
4.(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們分別具有什么特點?
5.你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
6.在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并與你的同位說一說它們的特點。
(強調讓每個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說一說,同時加強學生間的互相合作。)
7.一起來說一說長方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正方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8.圖上還告訴我們足球場的左右兩個半場是對稱的,怎樣就算是對稱?
9.在我們的生活中,對稱現象到處存在,能不能舉幾個對稱現象的例子?
(教師可以聯系教室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實地的觀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與運用所學知識。)
[設計意圖]這部分知識的復習最好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進行。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動,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在此基礎上,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這樣既扎實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鞏固練習:
1.綜合練習第9題,說說每種色塊各是幾邊形。
2.綜合練習第14題,按照要求完成。
與你的同位交流一下,看看你們剪出的圖形一樣嗎?
3.綜合練習第15題,說說圖中哪些事物是對稱的?
把對稱的部分涂上相同的你喜歡的顏色。
[設計意圖]必要的練習對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及時鞏固運用是很有幫助的。在進行書上練習的基礎上,可以再增加相關的練習,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運用學習的知識解決了這么多問題,大家可真了不起。看來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數學問題,希望大家遇到問題時,要開動腦筋,多想想辦法,從中你會獲得很多快樂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后反思:
這部分的知識比較簡單,采用動手操作的方法也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的時候學生也比較感興趣,因此復習的效果來看,學生掌握的情況還是不錯的。只是有些學生雖然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但是卻說不出來,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訓練。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感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理解并掌握周長的概念,掌握利用周長的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關系,積累學習幾何圖形的活動經驗。
二、目標解析
教材給定兩個完全一樣(長是寬的兩倍)的長方形拼成新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計算它們的周長。小學數學的圖形和幾何的特點是直觀幾何、實驗幾何。因此,畫一畫、拼一拼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動手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圖形的特點、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系,既回顧了單元所學的知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又為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積累活動經驗。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進一步感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周長的概念,掌握利用周長的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關系,積累學習幾何圖形的活動經驗。
四、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兩個長4cm、寬3cm的長方形,兩個長6cm、寬3cm的長方形。
五、教學過程
(一)數圖形游戲導入新課
出示圖形:要求數一數有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數圖形的游戲,旨在讓學生回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還暗藏兩個長方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的知識點,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回顧整理,鞏固圖形的特征
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復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
板書:平面圖形──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
2.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板書:
圖形邊角關系
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3.畫一畫
要求學生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6cm、寬3cm的長方形和一個邊長6cm正方形。
【設計意圖】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的知識基礎便是它們的特征,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是為后面求周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動手操作感受圖形周長的變化
1.說一說
(1)什么是周長?
板書: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2)請學生回顧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脳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脳4
2.算一算
(1)分別求出畫在點子圖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做完后同桌互改)
(2)板書算式:長方形周長=(6+3)脳2=18(cm),正方形周長=6脳4=24(cm)。
3.擺一擺或畫一畫
(1)拿出兩個事先準備好的長4cm、寬3cm的長方形,將它們拼成一個新的長方形。(也可以畫一畫)
要求:①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拼法;②分別算出它們的周長。
課件出示:
(2)拿出兩個事先準備好的長6cm、寬3cm的長方形,將它們拼成一個新的四邊形。(也可以畫一畫)
要求:①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拼法;②分別算出它們的周長;③比較后思考周長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課件出示:
小結:用兩個長方形拼,可以拼成兩個不同的長方形;當長是寬的2倍時,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橫著拼時,新的長方形的周長比原來兩個長方形的周長和少了兩個寬的長度;豎著拼時,新的圖形的周長比原來兩個長方形的周長和少了兩個長的長度。
【設計意圖】單獨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掌握,但對于拼組后的周長計算是學生的學習難點,這個設計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fā)現拼成圖形的周長并不是兩個圖形周長的簡單相加。
(四)綜合運用,實踐提煉
1.課件出示教材p113第11題
(1)引導學生分析,要求大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條件?(邊長)
(2)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
2.課件出示教材p113第12題
(1)用繩子演示捆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使用彩帶的長度等于盒子兩個長、兩個寬、四個高及打結的長度和。
(2)再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
3.出示一張A4紙,介紹A4紙的長和寬,怎樣在這張A4紙中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學生拿手上的練習紙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求出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剩下長方形的周長。(電腦也出示這張A4紙的長和寬)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針對學生易錯的知識點加以強化,盡量減少錯誤的發(fā)生。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9】
說教材: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第十一冊新增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贊歌。課文以動人的筆觸,記敘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級老師、德陽市東汽中學譚千秋老師,在教學樓坍塌的剎時,伸開雙臂,用本身的身材保衛(wèi)四論理學生,而本身卻獻出了名貴生命的動人事跡,顯現了他恪盡職守、同心專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文章淳厚動人,字里行間飽含著對這為平常而又巨大的老師的歌頌與崇拜之情。全文共12個自然段,定時間次序分為四個部門:第一部門第1自然段,寫5月12日,譚千秋老師和尋常一樣,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第二部門第2-7自然段,寫譚千秋老師在地震來暫時,用本身的身材掩護四個學生的動人顛末;第三部門第8-10自然段,寫地震后救濟職員、得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第四部門第11-12自然段,寫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蜜意歌頌。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2個二類字,聯系課文語境理解生死攸關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理解最后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4.能夠體會環(huán)境及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說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悟譚老師深沉博大的師愛,從而受到心靈的蕩滌,真切感受忠于職守、大愛無疆的內涵。
說學法:
1.朗讀貫穿法。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朗讀,理解譚千秋老師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舍己為人的精神。
2.品詞析句法。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3.自主探究法。以感和悟為宗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
4.讀寫結合法。教學過程中適時安排寫話訓練,使讀寫結合,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說課時安排:
本課共教學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簡介5.12汶川大地震以及譚千秋老師的生平,了解課文大意,掃除字詞障礙,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著重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提挈主線
1.揭示課題,問:課文寫的是誰?板書:譚千秋
2.問:這最后的姿勢是怎樣的?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最后姿勢的句子,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這句話是文章的文眼,是靈魂句,所以一開始就把它提挈出來,作為貫穿教學的一條主線,使教學一直緊扣主旨,形散而神不散。
二、細讀句子,分層品悟
(一)感受地震:地動山搖,大難來臨
1.引:譚老師為什么要張開雙臂,護住學生呢?當時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呢?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地震的句子,交流。有四個句子:①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災情即將來臨,平靜中隱伏著不平靜,指導讀得低沉。②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這是地震剛開始,出人意外,指導學生關注兩個感嘆號,讀得緊張、急促;③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地震越來越強烈,引導學生讀好句子;④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地震像巨魔,吞噬一切,可怕之極。
2.指點:這四句話描寫了當時的地震情況,讓我們感受到地震突如其來,愈演愈烈,瞬間把大地上的一切生靈都推向死亡的邊緣。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地震的語句讀一讀,有助于學生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特殊背景情況,理解主人公譚老師的行動之客觀原因。這部分重在讓學生關注環(huán)境與場景描寫,
重在通過朗讀使學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與危急。
(二)感知言行:恪盡職守,大愛無疆
1.引:大難來臨,生死之際,正在教室里上課的譚老師是怎樣守護學生的呢?讓學生默讀2-7自然段,找出描寫譚老師語言、動作的語句,想想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作批注。
2.交流:
①言: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體會譚老師反應靈敏,有豐富的地震經驗,懂得如何保護學生,當機立斷地指導學生立即疏散。理解后指導學生朗讀。
②行: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讓學生找出句中的三個動詞拉撐護和另一個詞語立即細細品悟。老師補充介紹:譚老師本已和大多數學生向樓下疏散,但當他得知還有四個學生沒有離開時,立刻從三樓返回四樓,沖進教室。此時,已經搖了約1分鐘的大樓裂成兩半,逃生的路斷了,譚老師連忙拉學生躲在課桌下。由于太驚慌,學生們躲進桌子下面時,竟然將課桌擠翻了。眼見頭頂的水泥板即將掉在孩子們的頭上,譚老師就奮不顧身地撲上去扶正課桌,并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學生。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這一壯舉,再說說從譚老師的行動中體會到什么,以此體會譚老師在危難時刻一心為學生著想,舍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個教師的職責。設問:如果沒有譚老師這樣保護,這四個學生會怎樣?再次體會譚老師用無私的大愛撐起了四個學生的生命世界。理解后指導學生朗讀這個句子。師相機點撥:這是譚老師用自己的生命守護學生的姿勢。
3.整體朗讀2-7自然段。
設計意圖:課文2-7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特別是第4、第6自然段具體生動地刻畫了譚老師的言行,折射出譚老師在災難來臨之時本能地保護學生,不但沒有只顧自己逃命,還為了保護學生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責任心,有無私的大愛。教學過程中重點抓住這兩點品讀相關語句,特別精讀描寫譚老師護生姿勢的一句,以突出重點。
(三)感受評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師述:就在譚老師用身體護住學生的時候,樓上的水泥板塌了下來,重重地壓在了譚老師身上,譚老師的右臂頓時血肉模糊,鮮血滴到桌子下面,但他還不停地鼓勵學生不要害怕,要堅持住余震不停地在發(fā)生,水泥板、爛磚、灰塵一次次地墜落到譚老師的頭上、手上、背上,不知什么時候,譚老師停止了呼吸。當第二天晚上救援人員前來營救的時候,人們看到了什么?引出句子:我們發(fā)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讓學生找出和這一句照應的一節(jié),讀一讀。問:譚老師犧牲時的姿勢有改變嗎?不同的是什么?是后腦深凹、血肉模糊,但他還死死地護著。問:從中體會到什么?體會譚老師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崇高精神。指導朗讀這個句子。
2.指導學生讀第9、第10自然段,品味飛身一詞,體會譚老師面對危難,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把死亡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
3.點撥:課文引用了三個人的話語,有什么作用嗎?體會側面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4.引:在學生眼里,譚老師是怎樣一個人?指導學生關注11句1和1,并老師補充介紹相關資料,體會譚老師的愛女兒愛學生愛工作。師再述11后半部分,再次出示句子:張開手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勢。問:這最后的姿勢詮釋著什么?引導學生聯系12讀,理解詮釋著一個老師的愛與責任,一種高尚的師德,所以課文以最后的姿勢為題,飽含著對譚老師舍己救生壯舉的贊頌和敬佩之情。帶領學生滿懷深情地齊讀課題。
5.問;譚老師曾給學生講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點:他不但言傳,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懂得大難來時要舍己為人,不能只顧自己。問:因此人們贊頌他什么?引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一句,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譚老師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他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高大形象,這生命中最后的姿勢,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他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樣千秋萬代永放光芒!(在板書的千秋兩字上描紅)指導齊讀,了解最后一節(jié)的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詮釋人名涵義。
設計意圖:課文第三部分寫地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第四部分還寫了學生對譚老師的印象,結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側面烘托出譚老師豐滿、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譚老師的行動之主觀原因。因為譚老師一直是那么愛學生,一直有那樣的人生的價值觀,所以他在大難之際,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生命姿勢,作出了英雄壯舉。教學這兩部分時緊扣主線,巧妙勾連,以此深化主題,突破難點。
三、拓展激情,升華情感
1.介紹:在地震災難中,譚老師用生命之軀挽救了四個學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態(tài)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讀的湖南大學校園里(出示圖片,形象感受)。
2.問:此時,當你站立在大愛千秋的豐碑前,你最想說什么?讓學生結合文本語言,用筆表達,傾吐內心真情。
3.交流。
4.布置作業(yè):課后搜集幾個抗震救災中的動人事跡,跟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實現文本語言的遷移運用,體現閱讀與表達的緊密結合。另外讓學生搜集相關事例,拓展閱讀,加深感悟。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10】
根據復習課本身的特征以及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為核心,以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復習課一般分為揭示目標、再現知識、疏理溝通、深化提高四個階段,在這里以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部分和教學過程為例:
一、揭示目標階段
1、實驗引出體積概念
將不規(guī)則鐵塊用繩子系著放入盛滿水的圓柱水槽中,水溢出水槽進入長方體水槽,解釋水中現象,揭示立體圖形體積概念。
2、明確復習內容
我們學過了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在黑板上:(四種立體形圖)然后揭示課題: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
3、出示學習目標
(1).學生交流討論目標??戳诉@個課題,你認為應復習哪些內容?
(2).教師歸納總結后用小黑板出示學習目標:
a.理解并掌握立體圖形體積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并形成知識體系。
b.能正確、靈活應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c.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再現知識階段
1.圍繞目標自主復習:以四人一小組自主復習。
2.匯報復習情況:教師重點引導出體積計算的推導過程。
3.基礎訓練
(1).小組互測:教師在練習紙上設計如下表格,要求學生相互提供相關數據后互測。
形體名稱已知條件求體積的算式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圓錐
(2).小組互評
教師巡視抽查學生演示情況,提出應注意問題。
三、疏理溝通階段
1.小組討論: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之間有什么聯系?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之間又有什么聯系?
2.歸納形成知識網絡。
(1).討論后歸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具有統一的求體積公式V=SH
(2).形成網絡:(板書)
(正方體圖)V=a3
(箭頭)(箭頭)V=SH
(長方體圖)(圓柱圖)V=SH
V=abh
(圓錐圖)V=1/3SH
四、深化提高階段
1.綜合訓練
(1).我當審判長
a.一個長方體木箱的體積一定大于它的體積。()
b.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的圓錐體體積是長方體體積的1/3。()
c.圓柱的體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的一半乘以圓柱的底面半徑。()
(2).對號入座
a.把一個棱長6厘米的正方體切成棱長2厘米的小正方體,可以得到()個小正方體。
b.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厘米和6厘米,以短直角為軸旋轉一周,可以得到一個()體,它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c.一個長方體的高減少2厘米后,成為一個正方體,那么表面積就減少48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3).走進學習。(鼓勵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如果想知道剛才實驗中鐵塊的體積,你準備怎么做?
a.學生演示測出溢出的水在長方體水槽中的高度及長方體的長和寬。
b.學生將鐵塊拉出水面后,測量圓柱水槽槽囗到水面距離及圓柱的底面直徑。
c.集體計算,然后比較計算結果。
2、評價練習
(1)教師引導學生對照目標自我評價后教師再評價。
(2)總結全課。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102頁期末復習16~19
教學目的:
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用學到加、減、乘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上一節(jié)復習課,看看哪一位小朋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
二、基本訓練。
列式計算。
3個6相加是多少? 3的6倍是多少?
3與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細審題,集體列式口答。
三、復習。
1、期末復習16。
(1)出示第16題,說一說這道題已知什么?為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樣想的?
(求3人澆多少棵,也就是3個4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3)學生集體口答書中的三個問題。
2、期末復習7。
(1)出示第17題,提問:圖中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2)你能解決書中所提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答書中第1~4個問題,集體交流說說想法和算法。
(3)選出你喜歡的兩件玩具。算一算買這兩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學生獨立解答,小組內交流)
(4)根據這道題所給的條件,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時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3、期末復習18。
(1)出示第18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2)你能解決收中所提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答書中所提的3個問題,集體交流時說說想法和算法。
(3)根據這道題所給的條件,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分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時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4)期末復習19。
(1)出示第19題,看圖說一說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圖中告訴我們小松鼠采了5個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決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個,最多采了多少個)
(2)提問: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會解答嗎?
(3)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四、作業(yè)布置。
教學后記:學生課堂氣氛好,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12】
一復習要求:
1、復習什么人物的特點,人物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復習圍繞人物的特點選擇合適材料的方法。
3、通過讀、思、議、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怎樣寫好人物的特點。
二、復習重點:指導學生怎樣寫好人物的特點。
三、復習難點:怎樣運用適當的表現手法來寫好人物的特點。
四、復習時數: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幻燈片若干張。
2、每人一份刻有一好一差兩篇文篇的練習紙。
3、原稿紙一張。
六、復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上一節(jié)作文復習課,題目叫做(板書課題:抓住特點寫具體)。大家都知道,在小學階段,無論是人還是寫記事,寫景還是狀物,都必須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這樣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由于時間關系,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先復習寫一個人的時候怎樣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
(二)指導復習如何抓住人物的特點。
1、寫人應該抓住人物的什么寫具體呢?
板書:人物的特點
2、什么叫人物的特點?
3、一個人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呢?
板書:品質性格愛好才干
4、現在進行一個練習,想想這幾段話分別寫了什么事,各反映了人物哪一方面的特點?
幻燈出示:
1)牛頓在小學念書的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鋸,買釘錘,買鑿子,他整天忙著做手工,學習成績不怎么好。
這段話寫牛頓喜歡-,表現了他---方面的特點。
2)亮亮又搖頭又甩胳膊地哭起來,他哭了一會兒,用手揉著眼睛,斷斷續(xù)續(xù)地哼著,還不時地從手指縫里偷著,看大家是不是注意他,他的目光從媽媽身上移到姐姐那兒,一會兒又移到我身上,看到大家都若無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也就不鬧了,自己拉著小汽車玩去了。
這段話寫亮亮的--,反映了他--方面的特點。
3)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白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這個偉大的戰(zhàn)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
這段話寫邱少云---,反映了他---方面的特點。
交流、匯報。
5、過渡:人物的特點是多方面的,我們作文時要從各方面去考慮,抓住一個人比較明顯的某些特點,這樣選擇的范圍就能擴大。
問:人物的品質,性格等方面的特點都是通過什么事情反映出來的?
板書:代表性事情
師:答得對,因此人們又把寫人叫做記事表人。
6、記事表人一般有哪兩種方法?
一人一事
板書:
一人幾事
7、幻燈出示練習:如果要寫李明同學樂于助人的好思想,選擇下面哪些事情比較恰當?為什么?
1)李明主動擔負起保管教室鑰匙的任務,每天最早來,最晚走。
2)小紅春游時點心袋丟了,李明把自己帶來的點心分一半給小紅吃。
3)同桌同學考試時作弊,李明發(fā)現后立刻報告老師,老師教育了那位同學。
交流、匯報
8、要把代表性事情寫具體,應該抓住人物的哪幾個方面來寫?
板書:外貌心理語言動作
(三)、用讀讀、議議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抓住特點寫具體。
1、復習外貌:
1)我們玩一個游戲,看誰能又快又準地猜中這段話描寫的是我們班的哪一位同學?
幻燈出示描寫本班同學外貌的兩個片斷(先出示沒有抓住特點寫的,后出示能抓住特點寫的)
2)為什么第一個同學寫的全班都猜不中,而第二個同學寫的大家都有猜得中呢?
3)小結:記住,寫外貌時要抓住人物特點去寫,不要像一個同學寫那樣千人一面。
2、復習語言:
1)幻燈出示兩段話,比較哪段寫得好,好在哪?
A、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的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B、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決定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yǎng)。
2)交流匯報后,齊讀寫得好的那一段。
3)小結:這段話抓住人物語言來寫,寫出了漁夫善良、體帖窮人的品質。
3、復習動作。
1)幻燈出示兩組句子、看哪一段寫得好,好在哪?
A、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橋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頂住橋底,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
B、在這萬緊急的關頭,董存瑞猛地一拉導火索。、
2)匯報、交流。
3)用劃出好的那段中描寫一連串動作的詞,齊讀。
4)小結:這段話抓住人物的動作來寫,通過一串動作動作寫
出了董存瑞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
4、復習心理
1)出示兩段話,看哪一段寫得好,好在哪里?
A、遇到困難,他總是想辦法克服困難。
B、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2)匯報、交流
3)齊讀寫得好的哪一段話,
4)看板書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都知道了寫人必須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才能把代表性事物寫具體。
2、下發(fā)兩篇文章每學生一份(一差一好)
多好的阿姨(一)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園里玩捉迷藏游戲。
突然,妹妹被石頭絆了一跤,她的腳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從地上扶起來,只見她的手腳都摔破了皮,傷口上還沾上了石渣和幾塊黃豆般的玻璃碎片。這下可把我急壞了,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
登!登!登!一陣硬底皮鞋觸地腳步聲由遠而近。一個約摸二十來歲的阿姨朝我們跑來。她高高的個子,身著筆挺的西式服裝,肩上披著時髦的卷發(fā)。小妹妹,你怎么了?一個溫和的聲音傳到我耳里。我疑惑地看著她,當我回過身來,她已經抱著妹妹飛也似地朝醫(yī)院方向跑去了。
我連忙追上去,我發(fā)現,她那漂亮的衣服上被妹妹腳上的血弄臟了一大塊。
到了醫(yī)院,她又是掛號又是找醫(yī)生。等妹妹的傷口包扎好,她又領我們到藥房取了針藥,忙完了她才拿出一條雪白的手絹擦去自己臉上的汗珠。
不知什么時候,媽媽也找到醫(yī)院來了,當媽媽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感激地望著這位素不相識的阿姨,阿姨微微一笑,把針藥遞給媽媽說了一聲再見!回頭就走了。
望著這位阿姨遠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不僅外表美,心靈更美,她真是一位助人為樂的好阿姨??!
多好的阿姨(二)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園里玩捉迷藏游戲。
突然,妹妹被石頭絆了一跤,她的腳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從地上扶起來,只見她的手腳都摔破了皮,傷口上還不知沾上了石渣和幾塊黃豆般大的玻璃碎片。這下可把我急壞了,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
一個阿姨跑過來抱起妹妹向醫(yī)院跑去。待妹妹的傷口包扎好后才離開。
望著這位阿姨遠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真是一位助人為樂的好阿姨啊!
幻燈出示思考題:
1)閱讀二篇文章,分別用、~~、()、==、劃出描寫阿姨外貌、語言、心理、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并說說分別表現了人物的什么特點?
2)這兩篇文章哪一篇好,好在哪?
3、交流匯報
4、匯報后小結:好在能通過描寫阿姨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去反映阿姨助人為樂的特點;反過來,好在能抓住阿姨助人為樂的特點通過描寫阿姨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寫具體。
板書:==
五、小練筆
1、導入: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小競賽,看誰能用10分鐘把這個練習做好。并能把剛才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上。
2、出示幻燈,讀題:
老師真是個別的好老師。
。
3、指名讀讀、評評、看看有沒有抓住特點寫具體。
4、看板書小結下課。
六:附板書:
抓住特點==寫具體
品質外貌
性格一人一事語言
人物的特點愛好代性事情動作
才干一人幾事心理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13】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
1、結合參照物,感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2、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判斷能力和方位意識。
3、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過程與方法: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感知方位,建立方向感;結合操作活動,體驗平面圖形的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經歷探究辨別方位的過程,體驗合作探討問題的樂趣。在圖形拼擺和欣賞活動中,感受圖形美。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感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認識常見平面圖形。
難點: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判斷能力和方位意識
教學準備
情境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與回顧: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學生交流,教師有重點的板書:
方位:東西南北
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二、觀察情境圖
1、學生觀察這幅圖上都有什么?
2、根據要求涂顏色
3、涂完顏色后,數一數,每種圖形給有多少個。
師:重點指導房子的側面,在實際生活中,房子的側
面是長方形的,而在圖中,房子的側面是由平行四邊形組成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分辨。
4、集體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每種物體各由什么圖
形拼成的。
三、本單元的收獲
學生自評自己在本單元中的收獲,再在小組中互相評一評。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14】
北京市東城區(qū)史家小學分校孫瑋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掌握寫數、改寫和省略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和善于比較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復習和整理,使學生經歷比較、整理的過程,掌握復習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收集地震的資料,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識的梳理。
教學難點:帶0的多位數的寫法;改寫和省略的區(qū)分。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多位數的寫法、改寫和省略
1.匯報課前調查資料
師:同學們,四川曾發(fā)生過特大地震。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資料,誰愿意把小組收集的資料介紹一下?
師:老師也和大家一樣十分關注著汶川地震的情況。同樣收集了一些信息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全國各地傷亡匯總(截至10月8日12時)
遇難:六萬九千二百二十七人
受傷:三十七萬四千六百四十三人
失蹤:一萬七千九百二十三人
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截至9月25日12時)
總計五百九十五億元,
實際到賬款物五百九十四億元,
已向災區(qū)撥付捐贈款物合計二百六十八億元
國家撥款幾十億救災。比較權威的說法是: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一萬億元!
【設計意圖】通過一組信息,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復習做準備。通過讀幾組信息中的數,使學生知道這樣的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體會數的讀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寫數
師:讀了這段資料,你們有什么感受?你能寫出橫線上的數嗎?
六萬九千二百二十七人寫作:69227人
三十七萬四千六百四十三人寫作:374643人
一萬七千九百二十三人寫作:17923人
五百九十五億元寫作:59500000000元
五百九十四億元寫作:59400000000元
二百六十八億元寫作:26800000000元
一萬億元寫作:1000000000000元
師:你是怎么寫的?在寫數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第一步要判斷最高位是哪一位,從最高位寫起。
第二步是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要寫0占位。
注意:
1.不是讀一個零,就寫1個鈥?鈥潯?/p>
2.不要忘記寫單位名稱。
【設計意圖】復習大數的寫法,強化學生的認識,為總結寫數方法做準備。補充四萬零九十的寫法,突破鈥溞醇父?鈥澱庖喚萄訓恪?/p>
3.改寫和省略。
師:通過寫這些多位數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為了便于讀、寫我們還可以把多位數進行改寫和省略。
獨立完成:
69227人7萬人
374643人37萬人
5950000元=595萬元
2680000元=268萬元
第一次比較:比較改寫和省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二次比較。
師:剛才我們復習了億以內的寫數、改寫和省略的方法。如果擴展到億以上的數時你們會嗎?比較他們之間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次比較。
通過對比我們對改寫和省略的知識認識得更加清晰了?;貞涍@節(jié)課我們重點復習了哪些知識?比較寫數和改寫、省略的知識你有什么想說的?
(二)鞏固練習
1.寫出下面各數:
三百零三萬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萬四千零二十
二十億零七百六十八萬
2.將下面的數改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人造衛(wèi)星每分鐘約行動計劃470000千米。
我國每年生產和丟棄的一次性筷子達45000000000雙,需要砍伐25000000棵樹。
天文學家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大約有近100000000000顆恒星。
地球上海洋的總面積是362000000平方千米。
3.省略下面的數中億位后面的尾數,并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20xx年我國固定電話有案可查214420000部。
20xx年我國出口總額約為此325600000000美元。
1996年,我國森林面積是128630000公頃。
4.填空
(1)()個一萬是十萬;()個十萬是一百萬;()個一百萬是一千萬;()個一千萬是一億。
(2)與99999999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和()。
(3)一千萬一千萬的數,數到十次時是()
(4)1030700讀時應讀出()個零
(5)由3個億、2個十萬、8個千、5個百、6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數是()
5.判斷對錯。
(1)把6870000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是687萬噸。()
(2)把95050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是9萬。()
(3)一個八位數,它的最高位在百萬位上。()
6.□里填幾?
7□000=7萬7□00000007億
74□007萬7□0008萬
19□78520萬60□90760萬
28□078500029億9□907000010億
【設計意圖】基本練習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鞏固求近似數的方法,發(fā)散性思維練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復習課教案【篇15】
向東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重點:
詞語練習
教具準備: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二、導入:這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已經學完了,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三、復習
1、學生自主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同桌兩人利用自制字卡,相互檢查。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詞語和課文。
四、練功房:
1、在正確的拼音的后面打
l()s()sān()jiǚ()
六四三九
l()sh()shān()jiǔ()
2、讀一讀幫音節(jié)找詞語朋友。
⑴dinshbozhǎshuǐguǒtidēngwǎnshngxioleshāfā
電視晚上沙發(fā)臺燈水果笑了報紙
⑵tpǎobpāixiǎngk
拔體課跑響拍
3、填一填:
()去()()里,煙村()()家
亭臺()()座,()()()支花。
關于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3500字通用
宏講學術啟文明,栽桃種李最多情。教案是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中課程的整體安排和組織是否合理,內容安排是否恰當。有值得借鑒的教案模板嗎?經過搜索和整理,我們?yōu)榇蠹页噬详P于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請在閱讀后,可以繼續(xù)收藏本頁!
關于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篇1
教材分析:本次復習包括四項內容,一是比較形近韻母;二是拼讀音節(jié),并恰當地和圖連接起來;三是認讀詞語;四是讀兒歌并動手拼一拼圖形。
學情分析:由于學生年齡小,剛進校不久,學習漢語拼音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無味的,為此在設計時要盡量貼近生活,增強趣味性,讓學生愛學樂學。
教學目標:1、能區(qū)分形近的韻母ie-ei,iu-ui,ei和er。
2、能把圖和音節(jié)連接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利用兒歌拼圖形,培養(yǎng)動手能力。
設計理念:《語文課標》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本次設計旨在把活動與游戲帶入課堂,寓教于樂,增強趣味性。
教具學具準備:圖片、卡片、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比較形近韻母。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孫悟空和師傅從西天取經回來后,住在花果山水簾洞,悟空每天早晨都要摘幾個新鮮的桃子吃,今天他又去果園摘桃子,發(fā)現桃子上有許多韻母,師傅對悟空說,如果讀不準韻母就不許他吃桃子,這可把悟空難住了,你們原意幫幫他嗎?
生:愿意。
師:好,我們就來讀一讀。(出示寫著i、e、u、r四個單韻母的桃子圖)(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悟空一定會感謝你們的,可是這些韻母跟孫悟空一樣也會變,變了以后你們還認識嗎?
生:認識。
師:試試看吧,老師來教大家做一個過家家的游戲,看看它們是怎樣變的,能變出哪些韻母來。(分別手持i、e、u、r卡片的同學上臺)
師:臺上的同學聽好啰,老師說,你們變,臺下的同學認真看。
師:過家家,過家家,i和e是一家,i在前,e在后,組成一家是個啥?
生:ie(教師板書ie)
師:真好,下面請同學說,看它們變得對不對。(分別變出ei、iu、ui、er)(也可以先變再說)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變出了這么多,再看看哪幾個模樣相似呀!
生:ie-eiiu-uiei-er(教師板書)讓學生比較齊讀。(教師隨意變換,出示不同的韻母,檢查掌握情況)
二、在游玩,做客的活動中復習音節(jié)與詞語。
師:花果山不僅有桃子,還有可愛的動物,美麗的風景,孫悟空想帶你們這些聰明的小朋友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嗎?
生:愿意。
師:好,我們現在來到了花果山,我們看到了可愛的動物,它們叫什么呀?(出示投影或圖片指導看圖,然后由教師領讀,學生輪讀)
師:我們又看到了美麗的景物。(出示投影)是些什么景物?
生:紅梅,柳樹,小橋。(師指著圖領讀)
師:說得不錯,同學們看得真仔細,你能給它取個拼音名字嗎?(學生試著拼讀,教師領讀,再圖與音節(jié)連線)
師:孫悟空真是太高興了,他還要帶你們到他家去作客,見一見他的家人,向你們介紹他喜歡做的事。(進入第三題)
師:請同學們按著橫排的順序讀一讀,想一想。(出示內容)(生開火車輪讀,齊讀)
師:他家里有哪些人呀?指名讀第一排。
生:爸爸、媽媽、哥哥、弟弟。
師:誰來把第一排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讀得真好,能把后面的一個字讀輕聲。(指導學生加上.)教師領讀后,指名讀,大家一起齊讀。
師:誰來當小老師領著同學們讀(指名領讀)再讀一讀第二排,想一想說了些什么呀?
生:說了小雞、小魚、河馬、水牛。(反復讀)
師:為什么說這些?
生:孫悟空喜歡這些動物。
師:孫悟空在家里最喜歡做什么事情呢?(讀第三排)你們會做嗎?
生:會。
師:誰能給我們表演一下?
生:讀書是這個樣子的。(邊說邊做動作,依次讀詞語,表演)
師:好,我們來一排一排地讀一讀,看看誰讀得最好?(生歸納)指名讀,開火車讀。
三、讀兒歌,拼圖形,培養(yǎng)想象力。
師:看來孫悟空做的事情,大家都會,孫悟空還會讀兒歌,拼圖形,同學們和他比一比,看看誰最聰明。
師:跟著老師讀兒歌。(老師領讀)(反復讀)小兔、小鴨長得什么樣兒?
生:小鴨嘴巴扁,小兔尾巴短。
師:你會拼圖嗎?試試看。(老師示范)(分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看一看,象什么?)
師:我們的小朋友跟孫悟空一樣聰明,讓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慶祝我們取得的成績吧。
生:好。(手持一個字,找能與自己組成詞的字。)(跳找朋友的舞蹈,邊跳邊找,一曲完了,找對的同學站到旁邊,找錯了的接著跳,找對為止)
(卡片:花、讀、畫、騎、吃、愛、草、書、馬、小車、河)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得很好,老師真高興。
教后反思:這次對漢語拼音的教學設計,意在體現趣味性,教學過程中分別采用了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每一部分內容的出現也盡量直觀多樣,無論是韻母,圖畫都涂上了鮮艷的色彩來增強吸引力,讓學生在聽覺視覺上產生共鳴,整個教學中學生處在活潑樂學的氛圍里,由于學生年齡小,遺忘性也較快,在指導會讀的基礎上還要反復背誦、理解,多指導書寫,做到聲、形、義的統一。
關于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綱);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概念入手,揭示課題。
明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三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復習,梳理方法。
(一)復習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
1、復習課文
復習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討論,小結,讓學生明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
(如:連接各部分意思,提問題想答案)
(二)復習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
1、復習課文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到的思想,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課文內容思想從重點詞句段體會
《荔枝》圍繞荔枝寫了我跟母親之間的幾件事。
《一夜的工作》講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討論、小結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即:邊讀邊問為什么(抓住主要詞句段)]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已經復習了抓住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
2、分發(fā)提綱,出示短文《借鏡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
3、師生共同評議、交流。
4、師小結,鼓勵:瞧!大家已經能夠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了,真聰明!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回去請同學們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第二課時
(三)復習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復習課文(仍以上述課文為例),想想這些課文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小結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閱讀課外短文,要求運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
突出復習特點發(fā)揮主體作用
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閱讀復習課設計說明
安溪實小林毅斌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根據復習課的特點,我們確定;以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教學的重難點,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現說明如下:
一、營造和諧環(huán)境激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1、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復習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內容豐富,有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文體各異,有記敘、說明、議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復習中去,我們采用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選相結合,通過推薦典型性的課文,如11冊的《開國大典》《荔枝》《只有一個地球》《一夜的工作》《鳥的天堂》,12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詹天佑》《草船借箭》《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讓學生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課文復習。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復習
語文學習活動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以及各種顯性的自主參與活動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親身體驗,弘揚個性。在學習方式上,我們努力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統一起來。獨立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確確實實地讀書思考,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章表達的思想。合作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的交流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對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體會文章思想的見解。在學習方法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復習課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進行學習,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時最常用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復習課文時,可以是默讀、輕聲讀、誦讀等等,也可以是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議等等。
二、把握復習重點啟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并能夠做到靈活運用于閱讀實踐活動之中,我們著重從三個方面來引導:
1、從自主復習中引導感知方法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讀一讀、想一想,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讀書思考,梳理學習的過程,從中感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2、從自主交流中引導領會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對概括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及時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合作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獲取有關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信息量,并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歸納、梳理,對有效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幫助學生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采用連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問題想答案等基本方法;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邊讀邊問為什么,也就是抓住課文的主要詞句段來體會的方法。
3、從自主練習中引導運用方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規(guī)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僅僅指導學生從學習的實踐中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是不夠的,還應指導學生把領會到的方法運用于練習實踐之中。如,我們在引導學生領會方法后又不失時機地結合復習資料和課外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運用所學的方法。
三、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把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作為加強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綜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1、明確概念把握要求
上課伊始,我們依據小學階段的訓練重點,從概念入手,明確提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做到:(一)抓住主要內容(第七冊讀寫例話);(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第八冊讀寫例話);(三)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冊讀寫例話),旨在引導學生把教材內容由點串成線,為促進學生的系統化學習和在自主化學習中提高復習的效率打好基礎。
2、聯系課文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自讀自悟,是復習課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讓學生學會讀書,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增強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復習課文,促進學生在邊讀邊想,邊讀邊畫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之中,自我反思學習過程,自我發(fā)現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思想、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饋歸納方法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交流活動,一是可以拓寬復習課文的面,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到盡可能多的課文;二是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同一篇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過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助于學生從自讀自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歸納出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并為學生的學以致用和靈活運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強化遷移運用
強化練習是復習課中促進學生實現知識遷移,發(fā)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增強練習的效果,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我們采用以下兩點強化策略:一是結合縣編的復習資料強化。讓學生通過閱讀《借鏡子》這篇短文和獨立完成短文后面的兩道習題:1、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2、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從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來檢查學生是否能活用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二是結合課外作業(yè)強化。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合理的強化,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增強知識內化,而且有助于靈活運用,發(fā)展能力。
關于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篇3
說教材: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第十一冊新增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贊歌。課文以動人的筆觸,記敘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級老師、德陽市東汽中學譚千秋老師,在教學樓坍塌的剎時,伸開雙臂,用本身的身材保衛(wèi)四論理學生,而本身卻獻出了名貴生命的動人事跡,顯現了他恪盡職守、同心專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文章淳厚動人,字里行間飽含著對這為平常而又巨大的老師的歌頌與崇拜之情。全文共12個自然段,定時間次序分為四個部門:第一部門第1自然段,寫5月12日,譚千秋老師和尋常一樣,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第二部門第2-7自然段,寫譚千秋老師在地震來暫時,用本身的身材掩護四個學生的動人顛末;第三部門第8-10自然段,寫地震后救濟職員、得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第四部門第11-12自然段,寫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蜜意歌頌。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2個二類字,聯系課文語境理解生死攸關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理解最后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4.能夠體會環(huán)境及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說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悟譚老師深沉博大的師愛,從而受到心靈的蕩滌,真切感受忠于職守、大愛無疆的內涵。
說學法:
1.朗讀貫穿法。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朗讀,理解譚千秋老師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舍己為人的精神。
2.品詞析句法。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3.自主探究法。以感和悟為宗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
4.讀寫結合法。教學過程中適時安排寫話訓練,使讀寫結合,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說課時安排:
本課共教學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簡介5.12汶川大地震以及譚千秋老師的生平,了解課文大意,掃除字詞障礙,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著重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提挈主線
1.揭示課題,問:課文寫的是誰?板書:譚千秋
2.問:這最后的姿勢是怎樣的?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最后姿勢的句子,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這句話是文章的文眼,是靈魂句,所以一開始就把它提挈出來,作為貫穿教學的一條主線,使教學一直緊扣主旨,形散而神不散。
二、細讀句子,分層品悟
(一)感受地震:地動山搖,大難來臨
1.引:譚老師為什么要張開雙臂,護住學生呢?當時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呢?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地震的句子,交流。有四個句子:①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災情即將來臨,平靜中隱伏著不平靜,指導讀得低沉。②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這是地震剛開始,出人意外,指導學生關注兩個感嘆號,讀得緊張、急促;③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地震越來越強烈,引導學生讀好句子;④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地震像巨魔,吞噬一切,可怕之極。
2.指點:這四句話描寫了當時的地震情況,讓我們感受到地震突如其來,愈演愈烈,瞬間把大地上的一切生靈都推向死亡的邊緣。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地震的語句讀一讀,有助于學生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特殊背景情況,理解主人公譚老師的行動之客觀原因。這部分重在讓學生關注環(huán)境與場景描寫,
重在通過朗讀使學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與危急。
(二)感知言行:恪盡職守,大愛無疆
1.引:大難來臨,生死之際,正在教室里上課的譚老師是怎樣守護學生的呢?讓學生默讀2-7自然段,找出描寫譚老師語言、動作的語句,想想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作批注。
2.交流:
①言: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體會譚老師反應靈敏,有豐富的地震經驗,懂得如何保護學生,當機立斷地指導學生立即疏散。理解后指導學生朗讀。
②行: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讓學生找出句中的三個動詞拉撐護和另一個詞語立即細細品悟。老師補充介紹:譚老師本已和大多數學生向樓下疏散,但當他得知還有四個學生沒有離開時,立刻從三樓返回四樓,沖進教室。此時,已經搖了約1分鐘的大樓裂成兩半,逃生的路斷了,譚老師連忙拉學生躲在課桌下。由于太驚慌,學生們躲進桌子下面時,竟然將課桌擠翻了。眼見頭頂的水泥板即將掉在孩子們的頭上,譚老師就奮不顧身地撲上去扶正課桌,并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學生。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這一壯舉,再說說從譚老師的行動中體會到什么,以此體會譚老師在危難時刻一心為學生著想,舍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個教師的職責。設問:如果沒有譚老師這樣保護,這四個學生會怎樣?再次體會譚老師用無私的大愛撐起了四個學生的生命世界。理解后指導學生朗讀這個句子。師相機點撥:這是譚老師用自己的生命守護學生的姿勢。
3.整體朗讀2-7自然段。
設計意圖:課文2-7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特別是第4、第6自然段具體生動地刻畫了譚老師的言行,折射出譚老師在災難來臨之時本能地保護學生,不但沒有只顧自己逃命,還為了保護學生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責任心,有無私的大愛。教學過程中重點抓住這兩點品讀相關語句,特別精讀描寫譚老師護生姿勢的一句,以突出重點。
(三)感受評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師述:就在譚老師用身體護住學生的時候,樓上的水泥板塌了下來,重重地壓在了譚老師身上,譚老師的右臂頓時血肉模糊,鮮血滴到桌子下面,但他還不停地鼓勵學生不要害怕,要堅持住余震不停地在發(fā)生,水泥板、爛磚、灰塵一次次地墜落到譚老師的頭上、手上、背上,不知什么時候,譚老師停止了呼吸。當第二天晚上救援人員前來營救的時候,人們看到了什么?引出句子:我們發(fā)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讓學生找出和這一句照應的一節(jié),讀一讀。問:譚老師犧牲時的姿勢有改變嗎?不同的是什么?是后腦深凹、血肉模糊,但他還死死地護著。問:從中體會到什么?體會譚老師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崇高精神。指導朗讀這個句子。
2.指導學生讀第9、第10自然段,品味飛身一詞,體會譚老師面對危難,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把死亡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
3.點撥:課文引用了三個人的話語,有什么作用嗎?體會側面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4.引:在學生眼里,譚老師是怎樣一個人?指導學生關注11句1和1,并老師補充介紹相關資料,體會譚老師的愛女兒愛學生愛工作。師再述11后半部分,再次出示句子:張開手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勢。問:這最后的姿勢詮釋著什么?引導學生聯系12讀,理解詮釋著一個老師的愛與責任,一種高尚的師德,所以課文以最后的姿勢為題,飽含著對譚老師舍己救生壯舉的贊頌和敬佩之情。帶領學生滿懷深情地齊讀課題。
5.問;譚老師曾給學生講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點:他不但言傳,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懂得大難來時要舍己為人,不能只顧自己。問:因此人們贊頌他什么?引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一句,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譚老師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他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高大形象,這生命中最后的姿勢,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他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樣千秋萬代永放光芒!(在板書的千秋兩字上描紅)指導齊讀,了解最后一節(jié)的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詮釋人名涵義。
設計意圖:課文第三部分寫地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第四部分還寫了學生對譚老師的印象,結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側面烘托出譚老師豐滿、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譚老師的行動之主觀原因。因為譚老師一直是那么愛學生,一直有那樣的人生的價值觀,所以他在大難之際,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生命姿勢,作出了英雄壯舉。教學這兩部分時緊扣主線,巧妙勾連,以此深化主題,突破難點。
三、拓展激情,升華情感
1.介紹:在地震災難中,譚老師用生命之軀挽救了四個學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態(tài)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讀的湖南大學校園里(出示圖片,形象感受)。
2.問:此時,當你站立在大愛千秋的豐碑前,你最想說什么?讓學生結合文本語言,用筆表達,傾吐內心真情。
3.交流。
4.布置作業(yè):課后搜集幾個抗震救災中的動人事跡,跟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實現文本語言的遷移運用,體現閱讀與表達的緊密結合。另外讓學生搜集相關事例,拓展閱讀,加深感悟。
關于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篇4
一復習要求:
1、復習什么人物的特點,人物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復習圍繞人物的特點選擇合適材料的方法。
3、通過讀、思、議、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怎樣寫好人物的特點。
二、復習重點:指導學生怎樣寫好人物的特點。
三、復習難點:怎樣運用適當的表現手法來寫好人物的特點。
四、復習時數: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幻燈片若干張。
2、每人一份刻有一好一差兩篇文篇的練習紙。
3、原稿紙一張。
六、復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上一節(jié)作文復習課,題目叫做(板書課題:抓住特點寫具體)。大家都知道,在小學階段,無論是人還是寫記事,寫景還是狀物,都必須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這樣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由于時間關系,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先復習寫一個人的時候怎樣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
(二)指導復習如何抓住人物的特點。
1、寫人應該抓住人物的什么寫具體呢?
板書:人物的特點
2、什么叫人物的特點?
3、一個人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呢?
板書:品質性格愛好才干
4、現在進行一個練習,想想這幾段話分別寫了什么事,各反映了人物哪一方面的特點?
幻燈出示:
1)牛頓在小學念書的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鋸,買釘錘,買鑿子,他整天忙著做手工,學習成績不怎么好。
這段話寫牛頓喜歡-,表現了他---方面的特點。
2)亮亮又搖頭又甩胳膊地哭起來,他哭了一會兒,用手揉著眼睛,斷斷續(xù)續(xù)地哼著,還不時地從手指縫里偷著,看大家是不是注意他,他的目光從媽媽身上移到姐姐那兒,一會兒又移到我身上,看到大家都若無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也就不鬧了,自己拉著小汽車玩去了。
這段話寫亮亮的--,反映了他--方面的特點。
3)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白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這個偉大的戰(zhàn)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
這段話寫邱少云---,反映了他---方面的特點。
交流、匯報。
5、過渡:人物的特點是多方面的,我們作文時要從各方面去考慮,抓住一個人比較明顯的某些特點,這樣選擇的范圍就能擴大。
問:人物的品質,性格等方面的特點都是通過什么事情反映出來的?
板書:代表性事情
師:答得對,因此人們又把寫人叫做記事表人。
6、記事表人一般有哪兩種方法?
一人一事
板書:
一人幾事
7、幻燈出示練習:如果要寫李明同學樂于助人的好思想,選擇下面哪些事情比較恰當?為什么?
1)李明主動擔負起保管教室鑰匙的任務,每天最早來,最晚走。
2)小紅春游時點心袋丟了,李明把自己帶來的點心分一半給小紅吃。
3)同桌同學考試時作弊,李明發(fā)現后立刻報告老師,老師教育了那位同學。
交流、匯報
8、要把代表性事情寫具體,應該抓住人物的哪幾個方面來寫?
板書:外貌心理語言動作
(三)、用讀讀、議議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抓住特點寫具體。
1、復習外貌:
1)我們玩一個游戲,看誰能又快又準地猜中這段話描寫的是我們班的哪一位同學?
幻燈出示描寫本班同學外貌的兩個片斷(先出示沒有抓住特點寫的,后出示能抓住特點寫的)
2)為什么第一個同學寫的全班都猜不中,而第二個同學寫的大家都有猜得中呢?
3)小結:記住,寫外貌時要抓住人物特點去寫,不要像一個同學寫那樣千人一面。
2、復習語言:
1)幻燈出示兩段話,比較哪段寫得好,好在哪?
A、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的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B、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決定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yǎng)。
2)交流匯報后,齊讀寫得好的那一段。
3)小結:這段話抓住人物語言來寫,寫出了漁夫善良、體帖窮人的品質。
3、復習動作。
1)幻燈出示兩組句子、看哪一段寫得好,好在哪?
A、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橋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頂住橋底,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
B、在這萬緊急的關頭,董存瑞猛地一拉導火索。、
2)匯報、交流。
3)用劃出好的那段中描寫一連串動作的詞,齊讀。
4)小結:這段話抓住人物的動作來寫,通過一串動作動作寫
出了董存瑞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
4、復習心理
1)出示兩段話,看哪一段寫得好,好在哪里?
A、遇到困難,他總是想辦法克服困難。
B、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2)匯報、交流
3)齊讀寫得好的哪一段話,
4)看板書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都知道了寫人必須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才能把代表性事物寫具體。
2、下發(fā)兩篇文章每學生一份(一差一好)
多好的阿姨(一)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園里玩捉迷藏游戲。
突然,妹妹被石頭絆了一跤,她的腳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從地上扶起來,只見她的手腳都摔破了皮,傷口上還沾上了石渣和幾塊黃豆般的玻璃碎片。這下可把我急壞了,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
登!登!登!一陣硬底皮鞋觸地腳步聲由遠而近。一個約摸二十來歲的阿姨朝我們跑來。她高高的個子,身著筆挺的西式服裝,肩上披著時髦的卷發(fā)。小妹妹,你怎么了?一個溫和的聲音傳到我耳里。我疑惑地看著她,當我回過身來,她已經抱著妹妹飛也似地朝醫(yī)院方向跑去了。
我連忙追上去,我發(fā)現,她那漂亮的衣服上被妹妹腳上的血弄臟了一大塊。
到了醫(yī)院,她又是掛號又是找醫(yī)生。等妹妹的傷口包扎好,她又領我們到藥房取了針藥,忙完了她才拿出一條雪白的手絹擦去自己臉上的汗珠。
不知什么時候,媽媽也找到醫(yī)院來了,當媽媽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感激地望著這位素不相識的阿姨,阿姨微微一笑,把針藥遞給媽媽說了一聲再見!回頭就走了。
望著這位阿姨遠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不僅外表美,心靈更美,她真是一位助人為樂的好阿姨啊!
多好的阿姨(二)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園里玩捉迷藏游戲。
突然,妹妹被石頭絆了一跤,她的腳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從地上扶起來,只見她的手腳都摔破了皮,傷口上還不知沾上了石渣和幾塊黃豆般大的玻璃碎片。這下可把我急壞了,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
一個阿姨跑過來抱起妹妹向醫(yī)院跑去。待妹妹的傷口包扎好后才離開。
望著這位阿姨遠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真是一位助人為樂的好阿姨??!
幻燈出示思考題:
1)閱讀二篇文章,分別用、~~、()、==、劃出描寫阿姨外貌、語言、心理、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并說說分別表現了人物的什么特點?
2)這兩篇文章哪一篇好,好在哪?
3、交流匯報
4、匯報后小結:好在能通過描寫阿姨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去反映阿姨助人為樂的特點;反過來,好在能抓住阿姨助人為樂的特點通過描寫阿姨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寫具體。
板書:==
五、小練筆
1、導入: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小競賽,看誰能用10分鐘把這個練習做好。并能把剛才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上。
2、出示幻燈,讀題:
老師真是個別的好老師。
。
3、指名讀讀、評評、看看有沒有抓住特點寫具體。
4、看板書小結下課。
六:附板書:
抓住特點==寫具體
品質外貌
性格一人一事語言
人物的特點愛好代性事情動作
才干一人幾事心理
關于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綱);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概念入手,揭示課題。
明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三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復習,梳理方法。
(一)復習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
1、復習課文
復習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討論,小結,讓學生明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
(如:連接各部分意思,提問題想答案)
(二)復習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
1、復習課文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到的思想,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課文內容思想從重點詞句段體會
《荔枝》圍繞荔枝寫了我跟母親之間的幾件事。
《一夜的工作》講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討論、小結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即:邊讀邊問為什么(抓住主要詞句段)]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已經復習了抓住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
2、分發(fā)提綱,出示短文《借鏡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
3、師生共同評議、交流。
4、師小結,鼓勵:瞧!大家已經能夠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了,真聰明!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回去請同學們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第二課時
(三)復習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復習課文(仍以上述課文為例),想想這些課文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小結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閱讀課外短文,要求運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
突出復習特點發(fā)揮主體作用
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閱讀復習課設計說明
安溪實小林毅斌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根據復習課的特點,我們確定;以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教學的重難點,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現說明如下:
一、營造和諧環(huán)境激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1、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復習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內容豐富,有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文體各異,有記敘、說明、議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復習中去,我們采用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選相結合,通過推薦典型性的課文,如11冊的《開國大典》《荔枝》《只有一個地球》《一夜的工作》《鳥的天堂》,12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詹天佑》《草船借箭》《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讓學生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課文復習。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復習
語文學習活動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以及各種顯性的自主參與活動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親身體驗,弘揚個性。在學習方式上,我們努力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統一起來。獨立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確確實實地讀書思考,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章表達的思想。合作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的交流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對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體會文章思想的見解。在學習方法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復習課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進行學習,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時最常用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復習課文時,可以是默讀、輕聲讀、誦讀等等,也可以是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議等等。
二、把握復習重點啟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并能夠做到靈活運用于閱讀實踐活動之中,我們著重從三個方面來引導:
1、從自主復習中引導感知方法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讀一讀、想一想,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讀書思考,梳理學習的過程,從中感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2、從自主交流中引導領會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對概括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及時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合作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獲取有關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信息量,并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歸納、梳理,對有效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幫助學生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采用連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問題想答案等基本方法;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邊讀邊問為什么,也就是抓住課文的主要詞句段來體會的方法。
3、從自主練習中引導運用方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規(guī)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僅僅指導學生從學習的實踐中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是不夠的,還應指導學生把領會到的方法運用于練習實踐之中。如,我們在引導學生領會方法后又不失時機地結合復習資料和課外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運用所學的方法。
三、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把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作為加強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綜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1、明確概念把握要求
上課伊始,我們依據小學階段的訓練重點,從概念入手,明確提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做到:(一)抓住主要內容(第七冊讀寫例話);(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第八冊讀寫例話);(三)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冊讀寫例話),旨在引導學生把教材內容由點串成線,為促進學生的系統化學習和在自主化學習中提高復習的效率打好基礎。
2、聯系課文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自讀自悟,是復習課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讓學生學會讀書,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增強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復習課文,促進學生在邊讀邊想,邊讀邊畫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之中,自我反思學習過程,自我發(fā)現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思想、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饋歸納方法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交流活動,一是可以拓寬復習課文的面,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到盡可能多的課文;二是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同一篇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過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助于學生從自讀自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歸納出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并為學生的學以致用和靈活運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強化遷移運用
強化練習是復習課中促進學生實現知識遷移,發(fā)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增強練習的效果,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我們采用以下兩點強化策略:一是結合縣編的復習資料強化。讓學生通過閱讀《借鏡子》這篇短文和獨立完成短文后面的兩道習題:1、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2、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從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來檢查學生是否能活用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二是結合課外作業(yè)強化。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合理的強化,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增強知識內化,而且有助于靈活運用,發(fā)展能力。
回顧整合綜合提高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習作整合課教案與說明
安溪三小陳敏云王小霞李明偉
【教學目標】
回顧、整合、鞏固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讓學生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學會更好地表達,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重點】整合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習卡、學生平時習作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回顧整合
(一)先抑后揚,激趣導入
1、快速瀏覽小作文,評評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討厭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親近的人,怎么會討厭呢?不信,我就說幾件他的事給你聽聽。
先說吃飯的時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
要是他外出學習幾天回來,可不得了啦!就像幾年沒見我一樣,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其實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
你們會說:你一定不愛你爸爸。我要說:我最愛的人就是我那討厭的爸爸。
評點與賞析
小作者敢說起他爸爸的壞話,看,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外出幾天回來,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他的這種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小小年紀就敢說真話,確實不一般。俗話說得好,童言無忌嘛。寫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樣,敢于實話實說,怎么想就怎么寫,說真話,吐真情,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是因為這些文章不但有真實具體的內容,而且有真情實感。要想寫出這種生動感人的文章來,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注:選自《名師點評中國小學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讀評點與賞析,說說如此平實的小作文為什么會被作為示范作文選入作文選。
3、導入,揭題:本節(jié)課就來復習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討厭的爸爸》非常平實,卻被作為示范作文編入作文選,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實話實說,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通過先抑后揚的方法引入,既可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又為復習、整合做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回顧寫法。
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什么是內心的感受?
2、你從學過的課文中體會到哪些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1)小組討論,填寫學習卡。
課題內心感受表達方法
(2)班級匯報、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達方法。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由于是復習課,對于什么是內心感受,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在已往的閱讀教學(包括習作練習)中,已積累了很多經驗,可以而且有必要進行比較理性的概括。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合作學習,從比較理性的層面,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課程標準精神,又符合學生認識水平的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有利于整合習作和閱讀經驗,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這是知識的抽象過程。心理學遷移規(guī)律(賈德的概括化理論)指出,一個人只有對他的經驗進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從一種情境到另一種情境的遷移。根據這一理論,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讀寫方法,有利于讀寫方法的遷移。
二、鞏固運用,綜合提高
(一)重溫課文,深入體會
1、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冊)有關課文片段,用畫出寫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讀讀想想:作者的內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樣表達的,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二)嘗試修改,深入體會
1、出示一篇學生習作,想想:是否表達內心的感受,應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三)交流經驗,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習作,對照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與同學交流:一是可以說說自己哪個地方做得比較好,自己是怎樣做的;二是可以說說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評評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見。要求邊對照方法,邊交流評議,邊自主修改。在小組交流時,教師巡回參與交流與指導。
2、集體反饋。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個例子來解釋原則本身,學生就可能認為只有這個例子適用于這個原則,其結果就只有很少的遷移效果。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課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習作來印證已概括出來的讀寫方法,使概括化的讀寫方法返回到具體中去,以求加深、加寬對各種事物的認識,為遷移奠定基礎。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安排三個層面的例證,力求使知識具體化,為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第一個層面是重溫閱讀課文有關片段,進一步體會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這是正面例證;第二個層面是嘗試修改一篇習作,這是反面例證;第三個層面是對照方法,重新審視平時習作,交流經驗,互相評議,自我修改,以求嘗試運用、綜合提高。知識的例證過程,是知識的具體化之路,也是知識遷移的必由之路。
三、簡要總結,拓展延伸
1、簡要總結。對照板書,引導學生說說本課的學習體會后,提出在今后的寫作中,應注意表達內心的感受,寫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練習:課后,繼續(xù)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②習作練習:課后,請回憶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詩歌、日記、書信等),寫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知識具體化之后,再次進行綜合歸納,并拓展延伸,這是遷移知識的過程。認識的提高是個反復的過程,只有遵循認識規(guī)律,反復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讓學生通過實踐提高認識,遷移知識,運用知識,化知識為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第二課時
習作評改,深化整合,綜合提高(略)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作文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并在階段目標、教學建議等地方強調要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表達真情實感。這些表述,就是要求學生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習作必須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依據課程標準精神,本節(jié)課著眼于對平時閱讀感悟、習作經驗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學會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已經注重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而且,在平時習作指導和評改過程中也已注重引導學生感悟和積累一定的習作經驗,對于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積淀。本節(jié)課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回顧整合。為此,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回顧、梳理、歸納,讓學生從比較理性的層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使知識抽象化;然后,緊接著引導學生聯系有關課文和平時的習作,從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習作進行例證,使知識具體化;最后再進行拓展練習、鞏固提高。這樣設計習作整合課的課型結構,體現了認識規(guī)律和心理學原理,有利于學生回顧整合習作經驗,綜合提高習作水平。
關于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篇6
向東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重點:
詞語練習
教具準備: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容:字詞
二、導入:這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已經學完了,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三、復習
1、學生自主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同桌兩人利用自制字卡,相互檢查。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詞語和課文。
四、練功房:
1、在正確的拼音的后面打
l()s()sān()jiǚ()
六四三九
l()sh()shān()jiǔ()
2、讀一讀幫音節(jié)找詞語朋友。
⑴dinshbozhǎshuǐguǒtidēngwǎnshngxioleshāfā
電視晚上沙發(fā)臺燈水果笑了報紙
⑵tpǎobpāixiǎngk
拔體課跑響拍
3、填一填:
()去()()里,煙村()()家
亭臺()()座,()()()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