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00字精選6篇
發(fā)布時間:2022-12-19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如果我們是船,那老師就是帆,引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向前。教學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教案就是老師濃縮的知識,您是否在想該如何寫教案呢?有請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你編輯的最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最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3.通過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答.
(1)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1949年10月1日)
(2)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19xx年7月1日)
(3)你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導入:這些都是時間單位中的一些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時間單位中的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年、月、日.
(1)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請學生說一說多長時間是一年?多長時間是一個月?多長時間是一日?
教師補充說明:(如:從去年春節(jié)到今年的春節(jié)就是一年,從去年的生日到今年的生日也是一年.從這個月媽媽發(fā)工資的日子到下個月再發(fā)工資的日子就是一個月.從今天早晨8點到明天早晨8點就是1日.)
(2)教師提問:我們要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幾分,應該看什么?(鐘表)
要想知道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應該查看什么?(年歷)
教師指出:時、分、秒是時間單位;年、月、日也是時間單位.
(3)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1900年、1999年、2000年和今年的年歷卡.
分組觀察并討論:①一年有幾個月?
②哪幾個月是31天?
③哪幾個月是30天?
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⑤這幾張年歷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使學生明確相同點:一年都有12個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都是31天;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都是30天.
教師指出:習慣上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教師提問:這幾張年歷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使學生明確:2000年的二月有29天,而20xx、1999年和1900年的二月都只有28天.
小組討論:為什么有的年份二月有29天,有的年份二月有28天呢?
學生匯報:請知道有關平年、閏年知識的學生簡單介紹.
教師補充介紹:講述擴展資料為什么平年二月只有28天.或播放音頻年、月、日計算方法的傳說.
(4)讓學生自己動手計算全年天數(shù).
學生計算:當二月份是28天時,全年共有多少大?當二月份是29天時,全年又是多少天?
教師訂正:當二月份是28天時,一年的天數(shù)為:
317+304+28=365(天)
當二月份是29天時,一年的天數(shù)為:
317+304+29=366(天)
最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長度單位間換算與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對比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
2、通過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使學生進一步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3、通過解答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做練習三十的第11題。讓學生做在書上。
二、混合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2題。
這題是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和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對比練習,做題前,讓學生分清面積單位還是長度單位。
㈠500厘米=()分米是怎樣推想的?
㈡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是怎樣推想的?
㈢為什么500厘米=50分米,500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2、做練習三十的第13題。
先讓學生讀題,說出已知什么,求什么,讓學生想一想: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應該怎樣計算?
3、做練習三十的第14題。
這是一道聯(lián)系實際的有關計算面積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①粉刷這面墻壁,實際上粉刷的是哪一部分?
②這部分的面積怎樣計算?
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4、做練習三十的第15題。
這道題可以先讓學生畫,然后教師把學生的不同畫法板書出來。
最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直觀圖初步認識分數(shù),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shù),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shù)。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使學生感受到分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準備:圓形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
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郊游嗎?今天我們和丁丁、冬冬一起去郊游,好嗎?先來看他們都帶了哪些食品?(兩瓶水、四個蘋果、一個蛋糕)
2、師:把每種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呢
4個蘋果怎樣來分?(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個。)
2瓶礦泉水呢?(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1個蛋糕呢?(把1個蛋糕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個。)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張圓形紙代替這塊蛋糕,師隨手拿出一張圓形紙,任意撕開,讓學生體會這樣不公平,必須平均分。板書平均分。師演示分蛋糕,(讓學生明確,用把一張圓形紙對折,也就把一個蛋糕平均分展開來數(shù)一數(shù),分成了2份,給其中的1份涂上顏色表示取其中的1份)每人分得半個,板書半個。半個還能用我們學過的數(shù)表示嗎?(不能)半個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在半個旁邊板書?生隨意猜,最后得出半個可以用分數(shù)二分之一表示,板書:分數(shù)。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數(shù)王國的新朋友-分數(shù)。(板書:認識)在黑板上板書1/2。
2、師:同學們,怎樣來讀寫這個分數(shù)呢?誰能試著讀一下?全班齊讀
介紹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師講解,出示:
1┄┄分子
┄┄分數(shù)線
2┄┄分母
師:這根線叫做分數(shù)線,表示這個蛋糕被平均分開了。2表示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叫做分母。1表示其中的?(1份),叫做分子。同學們,1/2該怎樣寫呢?書空。(先寫分數(shù)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
全班學生齊說1/2是怎樣得出的?
(把一個圓對折)對折還可以說成(平均分)分成幾份(2份),其中的1份就是這個圓的1/2。其中的1份可以說成每份是它的1/2。
剛才通過同學們的努力,幫丁丁分得了這個蛋糕的1/2,冬冬也分得了這個蛋糕的1/2。
3、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涂上顏色,同桌互相說說你是怎么得出1/2的,你的1/2表示什么意思。
展示不同形狀的1/2,說說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都能用1/2表示。
4、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紙自己折出其他的分數(shù)。
同學們已經(jīng)折出了一張長方形的1/2,老師有一項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張(圓形和正方形),選出一張你喜歡的圖形,創(chuàng)造出一個其它的表示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把其中的幾分之一涂上陰影部分,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把涂色部分用分數(shù)表示,說說它表示的意義)
展示不同的分數(shù)。選擇部分分數(shù)進行交流。全班齊讀創(chuàng)造出的分數(shù)。
5、鞏固練習
想想做做1、2題。
師:剛才同學們創(chuàng)造了這么多表示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下面我們來做幾道練習題。
a.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同桌之間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圖形說一說它表示的意義)
b.下面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里畫。
將正確答案的序號用手勢表示出來,選擇哪個答案就出示幾。
師:為什么其他的三個圖形也都分成了4份,它們的涂色部分不能用1/4表示?(因為他們都不是平均分)
看來要用1/4來表示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必須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6、老師也創(chuàng)造了幾個分數(shù),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出示用三個同樣大小的圓折出的1/2、1/4、1/8,同學們已經(jīng)與分數(shù)交上了朋友,那你們能比一比它們的大小嗎?從這三個分數(shù)中選擇兩個你喜歡的分數(shù)比一比,并與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比的?
反饋時,讓學生說說各組的比較方法。
7、想想做做5,說說怎樣比的?
五、課堂總結、延伸: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分數(shù)王國中幾分之一;找一找身邊能用分數(shù)表示的例子,與同桌說一說。
全班交流。
請同學們回家繼續(xù)尋找生活中的分數(shù),下節(jié)課我們再進行交流,進一步來認識分數(shù)。
最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4】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81頁到83頁內(nèi)容,練習十八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shù),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
2、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shù)
課前準備:電腦課件,師生收集不同年份的年歷。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口答:(課件出示)
2時=()分60秒=()分60分=()時
1星期=()天4星期=()天3分=()秒
二、引導探索,認識年、月、日
1、讓學生妄自尊大說自己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還有認識哪些呢?引出年、月、日后,揭示課題:年、月、日。
2、讓學生說一說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
電腦出示三球(太陽、地球、月亮)并演示,使學生明確,地球繞太陽轉(zhuǎn)一圈是一年,月亮繞地球轉(zhuǎn)一圈是一月,地球自轉(zhuǎn)一圈是一日。
3、認識年歷
(1)師生一起拿出課前收集到的20xx年的年歷,電腦出示20xx年的年歷,引導學生帶著下面問題分組學習
A、一年有幾個月?
B、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C、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4、學生反饋自學情況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
30天:四、六、九、十一各月
28天:二月
引導學生在今年的年歷上找出:兒童節(jié)、元旦、國慶節(jié)、教師節(jié)、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jié)日是星期幾,并讓學生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星期幾。
5、認識平年、閏年
引導思考:是不是每年的二月份都是28天?課件出示不同年份的年歷讓學生觀察后回答。
并讓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2頁中間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
6、學會記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習慣上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引導思考:有什么好辦法能較快地記住各月有多少天?
引導學生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舉起左手拳頭,背向自己,數(shù)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從數(shù)一月份的地方數(shù)起。
引導學生小結:大月(31天)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小月(30天)有:四、六、九、十一月,平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并讓學生朗讀記大月的歌訣:(電腦出示)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2月28、閏年再把一日加
說明:臘,就是臘月,這里指十二月。冬,這里指十一月。
7、計算全年的天數(shù)
激趣計算?1997年我們國家有什么大事?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這一年一共有多少天?
估計學生有以下幾種算法:
(1)平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閏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7=217天(7個大月)
304=120天(4個小月)
平年:217+120+28=365(天)
閏年:217+120+29=365(天)
(3)平年:3012+7-2=365(天)
閏年:3012+7-1=366(天)
讓學生觀察3種算法,哪種算簡便,并引導小結: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三、全課小結
1、引導學生小結通過學習掌握了哪些知識?
2、讓學生質(zhì)疑
四、深化練習(電腦出示)
1、填空:
(1)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四月份有()個星期零()天
2、判斷:下面哪一年是閏年?
1990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xx年
最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shù)據(jù)整理,感知數(shù)學在生活里的應用。
2、感受數(shù)據(jù)的整理的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tǒng)計的結果。
3、初步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4、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過生日了,他還想跟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過生日呢,你們愿意嗎?看,奇奇來了。(大象: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因為我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生日。待會兒還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他們來啦!小動物們戴著頭飾唱生日歌邊依次入場
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豬有3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現(xiàn)在容易數(shù)得清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
二、展開新課:
1、初步認識統(tǒng)計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
師: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怎樣排隊比較整齊又容易看出每種動物有幾只?
學生上臺操作。引導學生排不同的隊形。
師:小動物們還帶來了他們的照片,你們也能像剛才一樣給他們分組排列嗎?
小組合作,先討論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動手理一理,貼一貼。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后貼在黑板上展示。(學生可能有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橫排的、從上往下和從下往上豎排的,還有斜排的等多種情況。)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
學生進行評價。教師指導學生以整齊、漂亮作為評價標準,恰當?shù)卦u價同學的作品。適時引出課本第68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shù)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里。(學生在書上填寫)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師: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發(fā)現(xiàn),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統(tǒng)計方法。(揭示課題)
2、嘗試統(tǒng)計鮮花
這樣統(tǒng)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帶來了好多客人的情況。我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還給大象準備了生日禮物呢!你們準備了什么呢?生答。原來是好多五顏六色的鮮花,你能告訴大象有哪些顏色的鮮花嗎?生出示鮮花圖片并介紹。你們也能用這樣的方法幫他統(tǒng)計一下嗎?
學生在音樂聲中把學具鮮花圖片分類整理,粘貼在課本第69頁例圖上,并統(tǒng)計出鮮花的數(shù)量,然后相互交流,學生可以在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一些學生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讓學生互相評價哪種貼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師: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嗎?把書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學生舉書本向老師、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通過統(tǒng)計,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發(fā)表意見)
三、鞏固拓展:
1、統(tǒng)計水果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來感謝你們了
大象:謝謝你們的幫助。我想買些水果給你們吃,你們愛吃什么水果呀?學生交流。
師:水果店里只有蘋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們想吃嗎?大象不知道哪些水果多買一些?哪些少買一些?怎么辦呢?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用小組統(tǒng)計的方法。
師提出活動要求:挑一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然后組長帶領大家在發(fā)給你們小組的紙板上統(tǒng)計你們小組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情況。(學生在音樂聲中選水果并統(tǒng)計。)
各小組長上臺展示交流,老師將各小組的統(tǒng)計圖一起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便于學生觀察)師:小朋友,你們能看出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大象,你現(xiàn)在知道買哪些水果了嗎?
師:小朋友還為大象準備了一首動聽的歌,現(xiàn)在就表演給大象聽好嗎?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拍拍手
師:大象,你下次還愿意來我們一(3)班過生日嗎?
2、統(tǒng)計各小組得的智慧星的數(shù)量。
談話:今天我們幫大象解決了兩個問題,每個小朋友都積極動腦,齊心協(xié)力,很多同學得到了老師頒發(fā)的智慧星,為自己的小組爭得了榮譽,那么在今天的活動中哪一小組是冠軍呢?有什么辦法知道結果?(生:統(tǒng)計每組有幾顆智慧星。)
教師請兩個小朋友上來統(tǒng)計一下。兩名學生統(tǒng)計黑板得獎欄中各組的得星情況。評出冠軍小組。
3、課堂小結:小朋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
今天學了統(tǒng)計,課后你準備統(tǒng)計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們想得真多啊!課后選一項進行統(tǒng)計,然后我們再來交流統(tǒng)計的情況,好嗎?
最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6】
第二冊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計算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式的積。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
1、一張桌子坐2人,3張桌子坐幾人?你怎么知道的?
2、5張桌子坐幾人?數(shù)了幾個2?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嗎?
3、30張桌子坐幾人?要數(shù)幾個2?列加法算式有什么感覺?
二、揭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簡便的方法。(板書課題)
三、認識幾個幾
(一)出示例1(課件)
1、今天我們一起來參觀一所特殊的學校,這是一所動物學校。
2、出示課件。你看到了什么?
3、我們先來研究小白兔,看看小白兔是怎樣來的?用小圓片擺擺看,來了幾個2?列成加法算式怎樣?
4、再看看小雞在干嗎?幾只幾只在一起呢?有幾個幾呢?你猜它們是幾個幾呢?你也用小圓片擺擺呢?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來。
5、操作感知:動物學校還來了8只小鴨,你猜它們幾只幾只在一起玩,用學具擺出來。
(二)練習試一試(課件)
橫著看圖上有幾行每行幾個一共有幾個?怎么算
還可以怎么看每行幾個,一共有幾行用加法怎么算
四、學習乘法
1、小組討論:觀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點
像這些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可用乘法算式來表示。
2、講述乘式的寫法和各部分名稱。
3、改寫乘法算式。
(1)2+2+2=6怎么寫試一試。
教師邊板書邊指導。23=6或32=
(2)學生把3+3+3+3=12改成乘法算式34=12或43=12
(4)設疑3+3+4=10能改嗎小組討論,加數(shù)怎么改就能寫成乘法算式
五、鞏固練習
做練習紙上第2題
六、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以后要求幾個幾相加,你打算怎樣列式呢為什么
七、游戲
1、動物學校來了一位不受歡迎的大灰狼,它要和小朋友做游戲才不吃小動物,你們愿意和大灰狼一起做游戲嗎?
2、宣布游戲規(guī)則:老狼老狼幾點了,小朋友就幾個幾個抱在一起。
3、游戲;12人上臺,老狼分別說出2、點、3點、4點、6點,學生活動列式。
4、大灰狼鼓勵小朋友。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00字模板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身為一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學到知識,為了防止學生抓不住重點,教案就顯得非常重要,教案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500字模板”,歡迎你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認識生字12個。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達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掛圖。
課型:散文。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誰知道哪兒的冰燈最有名?
2、板書課題:冰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個生字,學生分組認讀。
巷俗菱適炕棉爹扭廢襖悔融
(請單行的同學起立教讀)
⑶、出示生詞,同桌讀,齊讀。
走街串巷習俗菱形炕上爹爹棉襖合適廢玻璃扭頭融化后悔
2、熟讀課文。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小組討論,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么后悔了?
⑶、指定學生讀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510自然段這一部分講了什么?
*勾出課文中反映出父親做冰燈不容易的句子。
*比較句子:
a、父親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親正在離炕不遠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讀510自然段。
⑷、齊讀11自然段。
*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學生接讀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部分講了什么?
⑹、齊讀全文。
⑺、填空:
這篇課文講了事,反映出對的關愛。
三、作業(yè)布置:
感情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我
要燈籠(起因)
冰燈
父親
做燈龐(經(jīng)過)
特別燈籠(結果)
(羨慕)
五、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正確書寫9個生字,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guī)則。
教學重難點:正確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guī)則。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田字格黑板。
課型:寫字課。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文《冰燈》。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出示12個生字,學生認讀。(開火車)
巷俗適廢棉悔融扭菱炕爹襖
二、學習新課: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認讀。
街巷俗適廢棉悔贊融
2、分析字型,互相交流。
3、書寫生字。
⑴、讓學生自由寫生字。
⑵、指名上臺書寫,并指名評價。
⑶、書寫生字,每字3遍。
⑷、抄寫詞語。
⑸、合作學習
*小組中,選出寫得最快、最好的作業(yè)。
*上臺展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書寫的。
三、布置作業(yè):
1、書寫生字,每字3遍。
2、抄寫詞語。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冰燈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2)
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⒉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⒊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問疑:
⒈小朋友們,有人給你鼓過掌嗎?因為什么給你鼓掌?得到別人掌聲你心情怎樣?你為別人鼓過掌嗎?
為什么為別人鼓掌呢?
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掌聲
⒊讀了課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
⒈請小朋友帶到剛才的問題認真的讀書,遇到不認識的字,看課后生字表。
⒉請同學讀課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讀準字音。
反饋檢查。重點讀好下列字音。
⒊請小朋友繼續(xù)讀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的拼音寫在生字上面。讀完。寫完后請同學們記組它。
反饋檢查。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輪讀。
⒋看一看下面詞語你會不會讀。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⒌下面請同學們在讀課文,努力做到正確、流利。
反饋檢查,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⒍讀過課文,請小朋友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⒎理解詞語。
⒏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讀準生字、詞語的讀音,課文也讀的正確、流利了。
大家還要通過認真讀書,讀懂了一些詞語。大家學的很好。課后還要練習讀出感情來。
三、描紅生字
⒈讀準課后要描紅的生字。
⒉播放輕音樂,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
⒈請小朋友自己讀課文,畫出描寫小英神態(tài)、動作變化的句子。
⒉分小組討論:從這些變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說說你的理解。
⒊班級反饋,指導朗讀。
⑴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班里有一個叫曉英的同學,他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①指導學生運用"因為所以"地句式,說說小英為什么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小英因為身有殘疾非常自卑。
③練習朗讀體會小英自卑地原因。
⑵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的小朋友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①小英為什么把頭低了下去?
②練習朗讀,體會小英自卑的原因。
⑶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紅了?
①討論讓學生明白:"猶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讓人看到他的樣子。"眼圈紅了"說明小英
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傷害。
②練習朗讀體會小英的復雜的心情。
⑷那掌聲使小英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①討論讓學生明白:同學們的掌聲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關心和鼓勵,她激動的流下了眼淚。
②練習朗讀體會小英感激的心情。
⑸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學地掌聲下微笑著走下了講臺。
①討論讓學生明白:②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謝同學們的熱情鼓勵。
②練習朗讀。
⑹他不在憂郁,她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見了學校的舞蹈房
①聯(lián)系小英來信中的話交流,小英為什么有這些變化?
②練習朗讀。
⒋有感情的朗讀第1~6自然段,說說小英的變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⒌最后一段告訴我們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總結全文:
⒈聽課文錄音。
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⒊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難時,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
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四、作業(yè)
⒈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⒉完成《習字冊》上的書寫練習。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3)
課文說明:
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為嚴守黨的機密而英勇不屈、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歌頌了黨的女兒劉胡蘭忠于黨、忠于人民,為革命視死如歸的崇高品質(zhì)。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劉胡蘭為了嚴守黨的機密,面對兇殘的敵人英勇不屈、光榮犧牲的悲壯事跡,激發(fā)學生對劉胡蘭的崇敬之情。
2、繼續(xù)學習結合上下文理解比喻句和毛澤東同志的題詞。
3、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結合上下理解難句。
教學難點:
1、理解比喻句劉胡蘭像像鋼鐵成似的,一點也不動搖。
2、理解毛澤東同志為劉胡蘭的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用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方法來學習一篇課文。
板書課題:劉胡蘭
齊讀課題。
二、范讀課文。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記下懂的內(nèi)容。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有幾句話?第句講了什么?
2、陰沉沉、寒風是什么意思?環(huán)境描寫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3、第一自然段應用什么語氣讀?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想想敵人對劉胡蘭采用了哪些手段?
在敵人面前劉胡蘭是怎樣說的的,怎樣做的?
2、分組討論:
聯(lián)系上文,理解劉地像鋼鐵鑄似的,一點也不動搖。
3、看第一幅插圖,畫面上反映了劉胡蘭怎樣的英雄形象?
4、指導有語氣地朗讀。
5、小結學不:二讀標句子;二讀抓重點語語,理解句子,三讀有語氣。
四、自學第三自然段。
1、(投影)默讀思考:
(1)敵人又采取了什么手段?
(2)面對殘暴的敵人,劉胡蘭怎樣與敵人進行斗爭?
(3)劉胡蘭的這些舉動說明了什么。
2、看第二幅插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
3、練習有語氣朗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思考:生、偉大、光榮什么意思?
2、聯(lián)系各段的內(nèi)容,談談對毛主席為劉胡蘭親筆寫的挽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理解。
3、練習有語氣朗讀。
五、小結全文。
六、齊讀全文。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八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用越越造句。
3.理解課文,學習小露珠犧牲自己,把美麗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理解小露珠犧牲自己,把美麗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見過小露珠嗎?它一般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又在什么時候消失?你注意觀察過它嗎?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過它美麗的外貌和美好的品格?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28《小露珠》(齊讀課題)
二、自讀文章
1、請大家?guī)е鴨栴}來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并在讀準的地方打上記號。
2、學生自讀課文
三、范讀課文
1、交流在讀書中碰到的問題
2、讀課文
3、談談你覺得老師哪兒讀得好
四、指名讀課文
1、請大家模仿老師再來讀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四人小組交流,盡量自己解決
露珠:即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
鉆石:金剛石或泛指硬度很高、可做軸承和裝飾品的各種寶石。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晶體礦物。
珍珠:貝殼動物體在一定外界條件刺激下,分泌形成的固體粒狀物,有明亮、艷麗的光澤,可做裝飾物,也是一種藥材。
夜幕降臨:夜間,景色迷茫像被一幅幕布遮住一樣。
黎明:天快要亮的時候。
俊俏:相貌美好、漂亮。
4、對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討論
五、指導書寫:
臨:要寫得左窄右寬,第二筆的豎不要寫成撇。
喇:中間是束。
衰:中間是口字加一橫。
六、作業(yè):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28《小露珠》。(齊讀課題)
2、小朋友,你看見過小露珠嗎?(出示課件:小露珠)你喜歡它嗎?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3、那你在這節(jié)課還想知道什么呢?
二、講讀第一段
1、剛才有同學想知道小露珠出現(xiàn)的時間和形成的過程。我想大家只要認真讀讀第一自然段,答案就會出現(xiàn)在你的小腦袋里。
2、讀第一自然段
a)你知道了什么?(出現(xiàn)的時間:晚上到第二天的黎明;形成過程;出現(xiàn)的地方:草葉上、花朵上、禾苗上)
b)課件演示小露珠的形成過程
c)你覺得我們要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d)練讀
e)指名讀
f)齊讀
三、讀第二~五自然段
1、(過渡)晶瑩透明的小露珠爬呀、滾呀,它是多么高興??!你看(出示課件)花兒在向它招手、荷葉在向它微笑,小動物更是對它喜愛無比,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第二~第五自然段,思考:小露珠來到了那些地方?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它?
2、由朗讀
3、交流;小露珠來到了哪些地方?
4.在這些地方小露珠碰到了哪些小動物呢?他們是怎樣贊美小露珠的?你再想想小露珠會怎樣回答呢?
請同桌挑選最喜歡的一段讀讀、演演。
5.自由讀
6.老師把小露珠的經(jīng)歷拍成了動畫片,可是來不及配上聲音,有哪些小朋友愿意當小配音演員的?等會老師還要請你們說說為什么這么讀、這么演?
7.學生根據(jù)剛才交流的進行表演
8.交流為什么這么讀、這么演
(1)、體會小露珠的美: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圓潤
板書:外表(美)
閃亮
透明
圓潤
(理解:閃亮、透明、圓潤)
(2)、體會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活動特點和習性:蹦到、爬到、落在
9.那我們應該怎樣把它讀好呢?
10.指導朗讀(那么那么那么蹦到爬到落到)
11.練讀、指名讀
12、(拓展)小露珠又來到那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么贊美小露珠的?
13.為什么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自由發(fā)言)
四、講述第六自然段
1、純潔可愛、美麗大方的小露珠贏得了大家的喜愛,也迎來了太陽公公的出現(xiàn)(出示課件),此時的小露珠又給大家?guī)砹耸裁茨兀?/p>
2、指名讀第六自然段,思考:陽光下的小露珠給萬物帶來了哪些美麗呢?
3、出示課件(填空:小露珠_______霞光,使_________都變得__________,連_________、樹木也都__________。)理解衰老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小露珠會使衰老的花草樹木顯出生機?
4、指名讀金黃的向日葵戴上了美麗的珠寶。
交流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比喻的好處)
5、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讀才能把它讀好?
6、練讀
7、指名讀、評價
8、齊讀
9、你覺得小露珠美嗎?美在哪里?(學生結合把美麗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來讀)
板書:品格(更美)
無私奉獻
五、講述第七當然段
1、過渡:是啊,小露珠在陽光反射下,把美麗帶給了大家,但她自己呢?
2、自讀第七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3、交流:緊扣笑著兩字展開第七自然段的教學
4、是啊,小露珠漸漸地變成了水蒸氣,消失在太陽公公溫柔地撫摩下,它為什么還笑著呢?
5、指名讀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6、交流:主要引導學生從小露珠認為能給別人帶來美麗就是最快樂得來講。
7、因為這樣,大家多么希望把快樂天使小露珠留住啊,你看(引讀)向日葵向她點頭,白楊樹向她招手;你聽(引讀)喇叭花動情地吹奏著樂曲。(齊讀)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8、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場面嗎?(依依不舍)
9、在這種場面里,向日葵、白楊樹、喇叭花會怎樣和小露珠告別的呢?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說:__________。的句式說說。
10、你準備怎樣讀呢?
11、練讀齊讀
六、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話想對小露珠說吧。請大家動動筆,把你心里的話寫下來。
2、交流
七、作業(yè):
修改課上所寫的片段并謄寫
板書:
28、小露珠
外表(美)品格(更美)
閃亮無私奉獻
透明
圓潤
設計意圖:
一、多層次地朗讀,在朗讀中感悟
這是一篇童話,而語言生動,想象豐富是童話的一個顯著特點。這篇文章也是如此。全文以小露珠從夜晚來到人間到早上歲陽光的照射而升騰、消失這段時間內(nèi)的語言、動作來刻畫了小露珠外表美心靈更美的可愛形象。對文章的第二段教學,我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上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先自己朗讀,找出小露珠來到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動物?初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對關鍵詞語我讓學生邊演邊讀,談談為什么這么讀?抓住蹦到、爬到、落到來體會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特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小露珠的外表美、心靈更美,這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而對于這一篇語言清新的文章,如果我們用煩索的分析,勢必會削弱本身的美感,學生似是而非被動接受了那些知識,因此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就緊扣笑著兩字,讓學生面帶笑容來讀,思索:生命即將消逝,為什么可以如此瀟灑?反復誦讀。從而悟出小露珠的高尚品質(zhì),同時通過引讀體會大家依依不舍的心情。整個教學設計,,都試圖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悟。
二、找尋文章的空白點,尋求學習的臺階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完成積累運用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多音字組詞。
1學生完成練習。2集體講評。3讀一讀。4教師強調(diào):多音字要注意根據(jù)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定音。
二、抄一抄
1讀詞語。2學生自己抄。3選取其中的一個詞語造句。
三、積累成語
1學生完成練習。2集體反饋。3讀詞語。
四、補充句子
1讀例句。2指名口頭完成練習。3學生完成練習。4集體反饋。
五、讀背《秋夕》
1讀題、釋題,初步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
2讀一讀,讀中感知古詩的內(nèi)容。
3圖文結合,說說古詩描繪的景色。
4有感情地朗讀,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暢所欲言,初顯身手,金鑰匙。
教學過程:
一、金鑰匙
1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班級平時同學發(fā)言的情況。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教師小結:我們怎樣克服緊張忘了答案的毛病呢?
3學生自讀圖中人物的對話。
4指名反饋:發(fā)言時應做好什么準備,才不會忘了要說什么
二、暢所欲言
1教師出示實物帽子: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人們經(jīng)常用它來干什么
2想一想,草帽還能當什么呢
3集體交流。
4教師小結。
三、初顯身手
1出示文中的迷語,讀一讀。
2學生猜一猜,然后反饋。
3鼓勵學生把收集的詞語拿到班里老考考同學。
4自己出謎語,互相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閱讀短文,指導寫作。
教學過程:
一、閱讀短文
1學生自讀短文。
2檢查自讀情況。
3指名分段讀短文。
4學生質(zhì)疑。
5相互交流。
6有感情地朗讀短文。
二、指導習作
1學生展示自己現(xiàn)在房子的照片,說說自己房間的樣子。
2小組交流:你希望自己的房間是什么樣子的
3指名反饋。
4明確習作要求。
5學生練習。
6教師巡回指導。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zhì)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nèi)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父親經(jīng)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zhì)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yè)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由于老師的仔細觀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fā),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著一個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板書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么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么?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jù)桌上的楊桃講解現(xiàn)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么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么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么樣?后來又有什么變化?
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為什么發(fā)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7)
教學要求:
1、積累詞語、句子,知道怎樣把句子寫具體。
2、閱讀《我愿是只幸福鳥》,
3、搜集資料填空,激發(fā)學生與世界小朋友友好相處的情感。
4、通過合作畫《海洋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
1、開火車認字
2、區(qū)分每組字的用法,找出不同之處
3、組詞,盡量多組,看誰組得又多又好。
4、再找找這樣的同音字。
二、抄寫易錯字
1、說說帶點的字應該注意拿一部分
2、抽幾個學生到黑板上書寫,要求正確、注意字的筆畫、筆順及間架結構
3、讀讀本單元課文,再挑選一部分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三、抄寫詞語
1、因為在課文學習時學過,改成聽寫。要求:
正確、注意字的筆畫、筆順及間架結構
2、選擇詞語造句
四、積累詞語
1、反復朗讀,說說成語的妙用。
2、說說這些詞語在構造上有什么特點?
3、說說這樣的形式的成語,越多越好。
例:情深意重情理難容情同手足情至意盡
心靈手巧心曠神怡心平氣和心滿意足心領神會
五、找反義詞
1、讓學生說說詞語的意思,在明白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說出她們的反義詞。
戰(zhàn)爭和平恐懼鎮(zhèn)定悲傷歡樂燦爛暗淡
仇恨熱愛潔凈骯臟收獲損失認真馬虎
六、比較句子
1、反復朗讀,體會句子的不同之處。
2、小結:把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說清楚,句子就具體了。
3、齊讀寫得具體的句子,再次體會。
第二課時
一、自讀《我愿是只幸福鳥》
1、自由讀詩歌,想想作者為什么愿是只幸福鳥?
2、作者想去哪些地方看看?為什么?
3、你覺得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我們應該怎樣讀出作者對幸福、美好的向往?
5、反復練習朗讀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6、同桌間互相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7、文中還有些什么知識你不懂?
鼓勵學生課外自己查找資料并進行交流。
二、根據(jù)要求收集資料填空
1、讀題目中的范例,弄清題目要求的形式。
2、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3、在理解的基礎上照樣子練習。
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從不同角度來表達,例如:膚色、個子、愛好等。
第三課時
一、自我介紹
向同學介紹自己時,要有一定條理。
可以先介紹姓名,在哪兒居住,再說說自己的愛好是什么,有什么優(yōu)點、缺點說話時聲音要響亮。
聽的同學要認真,不要隨便插話,等別人講完后再評議。
介紹時可以輔以自己的照片、作品等。
二、口語表達
1、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戰(zhàn)爭?有饑餓?
2、面對這些現(xiàn)象,你想說什么?
3、學生暢所欲言,自由交流。
三、金鑰匙
讀讀丁丁冬冬的對話,理解對話內(nèi)容。
翻開課本看看有哪些注釋,分別解釋的是什么內(nèi)容?
四、自檢
自己對照當好小評委的要求,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方面?
說說自己打算以后怎樣當好一名小評委?
五、延伸活動
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海底世界》的畫,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后記:
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的《海洋世界》均做到了讓每個隊員都參與,但有的組分工合作協(xié)調(diào)得好,有的組則不然,所以作品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以后還應對學生進行此類教育。雖然不太盡人意,我還是很認真地給每幅畫作了評議,并請了校外輔導員作評委,評出了名次。
最新小學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500字
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教師就要首先利用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為什么錯而激疑,把啟發(fā)的要點落在誘導推理,優(yōu)質(zhì)的教案可以延續(xù)很多年不過時。教案的書寫過程就是教師精心備課的過程,什么樣的教案值得我們?nèi)ソ梃b呢?下面是編輯精心為你整理的“最新小學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為防遺忘,建議你收藏本頁!
最新小學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diào)和之后產(chǎn)生的色彩變化,說出有兩個原色調(diào)出的第三個顏色。
3、能夠調(diào)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能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調(diào)色盤、筆、裝水的杯子等。
2、學生準備學具:水彩畫工具、彩色紙、吸管等。
課堂教學過程預設:
(一)故事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清朝時有一個大臣經(jīng)常向皇帝進柬,指出他的不足,這讓皇帝很沒有面子。有一天,皇帝想出了一個辦法,想治一治這位大臣,皇帝對大臣說:你能用三種顏色畫出一條美麗的彩虹嗎?大家知道彩虹是有七種顏色組成,(哪七種顏色?)只用三種顏色怎么能畫出來呢?皇帝正在暗自得意,誰知大臣三下五出二就把一條七色彩虹]畫了出來。這下皇帝傻眼了。]同學們知道大臣是選用哪三種顏色怎樣畫出了彩虹?學習完這節(jié)課你們就有答案了。出示課題——“魔幻的顏色”。
(二)教學新知
1、魔術表演:看我變變變。
師:出示紅、黃、藍三色“飲料”。
同學們,大家認識這三種飲料的色彩嗎
生:認識
師:請說出色彩的名稱。
生:紅色、*、藍色。
師:大家說得非常正確。下面老師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這個魔術的名稱就叫變變變。請大家仔細視察,老師是怎樣來變的。(將紅色“飲料“和*”飲料“各倒一半到另一個瓶子里搖勻,)看著瓶子中飲料色彩的轉(zhuǎn)變,學生驚奇得瞪大了眼睛。
問:這瓶飲料的色彩有什么變更?是怎樣變出來的?
生:變成了鮮橙多的色彩。是用紅色和*混雜在一起變出來的。
師:同學們真聰慧。
2、動手實踐親自感受。
師:老師剛才是用紅色和*變成了橙色,下面請同學們用紅色和藍色、*和藍色看變成什么顏色?并觀察一下有什么微妙的變化?
生:紅色和藍色可以變成紫色,*和藍色變成綠色。(小組活動得出結論)
學生說出新色彩的名稱及調(diào)色的方法,教師板書。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討論:為什么每個人調(diào)出的橙色、綠色、紫色不一樣?
結論:原來是用的顏料分量不一樣。形成色彩的差異。
教師演示:分三次倒入同一種顏色,讓學生觀察變化,并說一說為什么,講解大由淺到深的變化。
結論:原來是用的顏料分量不一樣。形成色彩的差異。
布置小組活動實踐:分組調(diào)一調(diào):紅橙、黃橙、紅紫、藍紫、黃綠、藍綠,組長上前匯報結果
師:對!因為紅色、*、藍色本事高強,可以調(diào)出很多的色彩,我們把它們稱為三原色。用兩種原色調(diào)出色彩叫間色,如我們看到的橙色、綠色、紫色。又稱為三間色。
3、考考你
a、學生閉上眼睛休息,教師提問:紅+黃=?黃+?=綠,學生搶答。
b、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這個游戲是這樣:黑板上三個公式,每個公式都少了一、兩種顏色。
師把這三個公式上少了的顏色,以"擊鼓傳色"的形式在同學間傳開,鼓聲停止時色塊在誰手,那位同學就把手中的色塊放在黑板上三個公式申適當位置。
(三)、拓展創(chuàng)造空間
1、在生活有許多魔幻的顏色,看看攝影師們用手中的相機拍攝下來的圖片。(出示生活圖片)
2、欣賞美術書上的畫,看到這些畫你聯(lián)想到什么?在生活中能找到這些色彩嗎?這些作品用什么方法創(chuàng)作出來?然后教師通過“畫一畫”用演示顏色在紙上流動產(chǎn)生的魔幻變化?!斑€可以用什么方法讓顏色在紙面上發(fā)生變化?”學生通過“畫一畫”“吹一吹”“折一折”等方法感受調(diào)色時顏色在紙面上發(fā)生的變化。
3、提出練習要求
作業(yè):將原色,間色任意畫在畫面上,展開你的想象力,看看它們像什么?
學生討論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
4、展示作品,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叫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創(chuàng)作出來的。
5、小結:在生活還有許多魔幻的顏色,平時要多注意留心觀察,我們還能創(chuàng)作出更漂亮的作品。請同學們收拾好東西,檢查自己的地面有無垃圾,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好孩。
最新小學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篇2)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利用皺紙團包的各種造型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立體造型藝術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學生根據(jù)想象,創(chuàng)造,將皺紙團包成各種簡單的外形,并嘗試將制作完成的皺紙團粘接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藝術品。
3.引導學生欣賞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學生進行立體造型。
4、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熟練的運用“團”“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體的紙作品。
2、藝術設計制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造型藝術的理解能力。
教具學具:皺紙,彩色手工紙的邊角料,廢料,剪刀,膠水,小鑷子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通過欣賞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各種立體雕塑的圖片或照片,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立體造型藝術,了解立體造型藝術基本的構建原理。
2、發(fā)展階段
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用皺紙團包各種簡單的造型,選擇幾個造型進行粘貼組合,采用“團”,“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個紙立體造型或小組集體創(chuàng)作一組紙立體作品。
(1)組織小組討論,嘗試,將皺紙揉,團,包各種造型的方法。
游戲:比一比,賽一賽,哪組團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皺紙團包各種造型時,引導注重抓住各種物體的外形特征,要求學生所選擇的造型的外形應以簡潔,形象為主。
(3)利用制作好的各種皺紙團造型組合立體造型時,著重講解粘貼:各個皺紙團包造型間的大小變化。粘貼接觸面的大小,整個立體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細部的刻畫。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教學拓展
1、集體采用皺紙團包的方法與彩泥設計組合成一組立體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級或?qū)S媒淌覂?nèi)。
2、學生用舊報紙制作的團包的紙立體作品,再根據(jù)學生個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顏料,將其涂上不同的顏色。
最新小學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1.輯指導思想
⑴本課大人國與小人國是一節(jié)繪畫創(chuàng)作課,大人國與小人國屬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在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基礎上,通過對比的表現(xiàn)方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洞笕藝c小人國》通過繪畫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xiàn)能力。
⑵在學習方法上應當偏重與討論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語言上的交流表達自己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通過語言交流可以激活學生的興奮點,聯(lián)想到更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
⑶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思路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內(nèi)容入手進行想象,也可以從他們的嗜好入手。如:喜歡的童話故事、科學幻想等入手。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非常了解。
2.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
應知: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特征及相對性。
應會:嘗試用對比的方法表現(xiàn)大小與高矮的區(qū)別。
⑶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
通過創(chuàng)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樂的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表現(xiàn)大小、高矮的對比關系,進行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出有情趣的內(nèi)容。
難點:敢于大膽想象,表現(xiàn)出有情趣的內(nèi)容。
水彩筆、油畫棒、16開彩紙、16開白紙、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書。
二、教學設計:j}Sbk,i
1、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教學方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媒體教學意圖
一、認識大小
二、啟發(fā)想象
三、表現(xiàn)技巧
四、造型表現(xiàn)
1.出示一張半開白紙。
誰會用線條畫一棵簡單的樹?
誰能用線條簡單的畫出一棵巨大的樹?
請畫在這張紙上。
2.選一名學生用線條簡單畫樹。
誰能在旁邊畫一棵更大的樹?
比第一棵樹大嗎?
你們怎么看出第二棵樹比第一棵大的?
通過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對比使大的顯得更大,小的顯得更小。
我可以讓這些樹顯得更高大!
4.你們猜猜什么地方會有很多這么大的樹?
這個人來自什么地方?他是誰?
5.今天我們就去大人國和小人國游覽一下吧!
1.我們來到大人國和小人國時會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們怎么在一起學習、吃飯、休息、勞動、娛樂。我們之間有沒有發(fā)生什么讓人笑掉大牙的事呢?
2.我們每個人到了大人國和小人國都會遇到不同的事,十節(jié)課也說不完,誰沒有機會說都會失望,這樣好了我們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組中講一講吧。
巡視小組,了解學生討論情況,
引導學生從人與人,人與物的不同進行對比。
找出想象豐富有情趣的同學準備代表發(fā)言。(注意選擇大人國和小人國不同地點的故事。)
4.選代表發(fā)言并適時給以肯積極舉手表示。
舉手
用線畫一棵簡單的樹。
一名學生畫更大的樹。
比它大!
比一比高矮
比一比誰占的地方大。
感受大小的反差。
大人國的樹。
小人國的使者、探險家
積極舉手。
一名學生發(fā)言。
四人一組。
互相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故事;a。
選一幅最喜歡的作品講給身邊的同學聽。
舉出各種處理方法。
(畫出大人的一小部分局部,上面有很多做活動的小人……)
單色彩筆
演示紙
范畫,y
彩筆
彩紙
引導學生將表現(xiàn)重點放在大小上。
了解學生對表現(xiàn)大小認識角度。
指導學生認識大小通過對比才能看出來。
滲透表現(xiàn)大小的方法。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構思,抓住有情趣的內(nèi)容進行想象。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豐富構思。
進一步引導學生選材、構思、確定表現(xiàn)角度。
通過欣賞學生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2、解決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通過從學生熟悉的樹入手,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認識大小、高矮的相互對比性知識。
②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發(fā)思路,展開大膽的想象,豐富他們的故事內(nèi)容。
③教師通過適時的引導、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表現(xiàn)出更大或更小的對比關系,豐富表現(xiàn)角度,打破畫面的單一性
三、教學評價:
.評價方法
本課主要采用學生互評的方法進行評價,輔以是適當?shù)淖栽u。對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性評價,對特別精彩、獨到的見解要給予特別的表揚、鼓勵。
2.評價點
①學生是否認識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們的相對性。
②學生能否通過繪畫形式表現(xiàn)出大小高矮。
③學生作品表現(xiàn)內(nèi)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達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④在交流與繪畫過程中是否有愉快的情緒體驗。
最新小學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識。美術教案-魔幻的顏色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動中,觀察色彩的變化。
3、訓練學生的調(diào)色、用色的能力。美術教案-魔幻的顏色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觀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動中的色彩變化。
2、引導學生進行色彩的調(diào)和、搭配。
3、培養(yǎng)學生愛色彩、善于動手、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組織學生動手實踐。
2、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變化。
3、水粉、水彩的調(diào)色技巧。
教學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顏料。
2、調(diào)色盤、筆。
3、裝水的杯子。
4、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教師從生活中入手,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所認識的色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學生中進行交流、探討、加深學生對顏色的印象。為教師講解色彩知識做好準備。
2、從學生的發(fā)言、交流中,教師進行補充、歸納講解,并出示課題——“魔幻的顏色”。
二、實踐授新
1、老師用透明的杯子,分別裝進調(diào)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現(xiàn)場分別進行混合實驗:“紅+蘭=?”“紅+黃=?”“黃+蘭=?”,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色彩有何變化?鼓勵學生發(fā)言、交流,加深學生對色彩變化的實踐過程印象。
2、接著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并進行講解——什么是三原色?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調(diào)色的色彩變化規(guī)律等原色的知識。
三、示范,并布置作業(yè)。
1、老師在黑板上的白紙上面用大排筆涂上相互重疊的三原色。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變化,以及老師在用、調(diào)、涂色的一般規(guī)律。引導學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調(diào)色方法,并注意好環(huán)境衛(wèi)生。
2、要求學生用水粉或水彩畫或用色水流動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顏*。
四、老師巡回指導
1、鼓勵學生大膽用色。
2、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
3、注意衛(wèi)生。
五、作業(yè)展示
1、學生自評。
2、老師歸納講解,鞏固三原色的知識。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精華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的重要部分,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學生表現(xiàn)的不同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差異化教學,大家是不是擔心寫不好教案課件?欄目小編為您收集了一些與“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的重要信息,請您收藏此頁面以便隨時查閱!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jīng)歷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nèi)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請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1、60÷3=20(箱)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采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并與同桌說說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說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jié)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生總結:除數(shù)不變,被除數(shù)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
(3)學習“你知道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讓生感受數(shù)學符號產(chǎn)生過程和數(shù)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shù)學文化。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并選題說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里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shù)360,除數(shù)是9,商是多少?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獲?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2)
全冊教材安排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仍然分四個領域編排教學內(nèi)容。在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繼續(xù)教學整數(shù)的除法和乘法,包括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以及應用這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繼續(xù)教學分數(shù),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用分數(shù)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首次教學小數(shù),有一位小數(shù)的意義、讀與寫、大小比較、加減計算等知識;還教學時間單位年、月、日,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較大的質(zhì)量單位噸。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平移和旋轉(zhuǎn)現(xiàn)象,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的方法;初步教學軸對稱圖形;繼續(xù)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較簡單的幾何體,用圖形表達看到的形狀;教學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教學平均數(shù)的含義,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的方法,用平均數(shù)描述和分析一組數(shù)據(jù)的基本狀況。聯(lián)系上面三個領域的教學內(nèi)容,編排了六次實踐活動。我們的試驗田是場景型的活動,在試驗田場景里提出并解決與數(shù)學有關的實際問題;運動與身體變化是專題研究型的活動,用統(tǒng)計的知識與方法,研究體育運動引起的脈搏和呼吸的變化情況。其它都是操作(制作)型的活動。
另外,還編排了十多篇你知道嗎,大致有兩類內(nèi)容。一類是與數(shù)學知識有聯(lián)系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如劃分一年四季的溫度標準、大自然和建筑里的對稱現(xiàn)象、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只是在地球上的等。第二類是有關數(shù)學的歷史故事,如我國明朝鋪地錦的乘法計算、古代和近代測量長度和物重的工具、出土文物上的幾何形狀、古代表示小數(shù)的方法等。這些內(nèi)容能拓開學生的視野,增多知識,激發(fā)對數(shù)學與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編排了十多道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nèi)容,滿足部分地區(qū)、學生的需要。下面分單元介紹教材,提出的教學建議供廣大數(shù)學教師參考。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3)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lián)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纯疵?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shù):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shù),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shù)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當余數(shù)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shù),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shù)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shù)的含義
余數(shù)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shù),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板書: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p>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xiàn)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
1、余數(shù)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4)
目標:
1、通過復習,加強統(tǒng)計觀念的培養(yǎng)。
2、使學生能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分析,根據(jù)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
4、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掌握小數(shù)的讀寫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運算。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知識點
1、出示:某地區(qū)1994~20xx年沙塵天氣情況統(tǒng)計表。
2、學生取出方格紙,按照統(tǒng)計表數(shù)據(jù)制作統(tǒng)計圖。
(1)教師出示圖例,引導學生制作。
某地區(qū)1994~20xx年抄塵天氣情況如下圖,讀懂統(tǒng)計圖。
橫軸上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使學生明白橫軸上表示年份,縱軸表示沙塵的天數(shù))
(3)指導畫圖。
①縱軸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應該怎么表示?(使學生懂得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這不是確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學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輔導。
3、回答問題。
(1)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塵暴)
20xx年沙塵暴天氣最多達20天,近幾年沙塵暴天氣逐步增加。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2)算出這個地區(qū)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塵天數(shù)。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答案,說出想法。
二、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
1、小數(shù)的讀法
教師:你們都認識這些數(shù)嗎?是什么數(shù)?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請學生讀出這些小數(shù)。
(2)你還知道哪些小數(shù)?說一說,讓同學寫一寫。
2、小數(shù)大小比較。
(1)出示兩組小數(shù)讓學生比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學身高統(tǒng)計表(單位:米)
姓名王鳳李娟劉麗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讓學生說一說想法和比較后的體會。
雖然學生根據(jù)小數(shù)的含義進行,但是也可以讓學生明白一些簡便的比較方法,比如整數(shù)部分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整數(shù)部分小的,這個小數(shù)就小。
3、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計算,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課堂活動
1、練一練:課本第115頁的第9、10題。
2、課內(nèi)外作業(yè):課本第117頁的第5、10、11、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復習,你進一步知道了什么?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5)
一、 創(chuàng)設情景、構造例題:
1、播放一段鼓號隊檢閱的錄象。(其中有隊列變換的片段)
2、師: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舉行了鼓號隊的比賽,現(xiàn)在各個學校都在抓緊訓練,這是我們學校訓練的場景。(出示圖片)。
(1) 看了這個隊形你有什么感覺?(很整齊);
(2) 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隊列你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 怎樣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 這是他們出場時的隊形,如果要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你能否給他們提些建議?(進行隊形的變換)。
3、出示:
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場時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學生補充問題:可以排幾行?)
二、合作探究:
1、 探究“退場時”的隊形變換。
(1)啟發(fā)猜測:
①不管隊列怎樣變換,什么是不變的?(總?cè)藬?shù))
②在總?cè)藬?shù)不變的情況下,原來每行12人,現(xiàn)在每行16人,那行數(shù)與原來相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2)獨立嘗試,小組內(nèi)交流方法。
(3)交流匯報: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幾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規(guī)律。
我們發(fā)現(xiàn),在總?cè)藬?shù)不變的情況下,每行的人數(shù)從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數(shù)從4行到3行,是減少了。你猜對了嗎?
2、 探究“比賽中”的隊形變換。
(1)在比賽過程中,他們還可以變換成怎樣的隊形,你能否幫忙設計一下?
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 , ?
(2)學生自主編題,同桌討論?
(3)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幾人?
>>
(4)猜測:在總?cè)藬?shù)不變的情況下,排的行數(shù)從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數(shù)與原來相比應該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5)計算驗證。
(6)匯報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幾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較小結:
剛才,我們解決了鼓號隊比賽中的兩個數(shù)學問題。(板書:解決問題)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總數(shù)。)為什么要先求出總數(shù)呢?(求出總數(shù)后我們可以用總?cè)藬?shù)÷每行的人數(shù)=行數(shù)。用總?cè)藬?shù)÷行數(shù)=每行的人數(shù)。)
三、鞏固應用:
其實象這樣用先求出總數(shù)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1、 請你解決。
(1)學校組織同學們參加夏令營,如果租每輛乘48人的大客車,剛好需要3輛。后來聯(lián)系旅游公司,他們只能提供每輛乘36人的中客車,現(xiàn)在應該租幾輛車? (學生解答、評講。)
(2)學校給每輛車上的36人配了3箱“農(nóng)夫山泉”飲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幾瓶?
① 學生嘗試解答。(學生發(fā)現(xiàn)缺少條件,需要補充“每箱礦泉水多少瓶”)
② 怎樣才能知道“每箱礦泉水多少瓶”呢?(打開看一看;看外包裝)
③ 解答評講。
2、 請你參謀。
小明一家準備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車 每小時行80千米————15小時到達
坐火車 每小時行100千米————?小時到達
坐飛機 每小時行?千米 ————2小時到達
(1)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2)學生選擇相關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種交通工具,說說你的理由?
3、 請你當家。
雙休日,小芳家來客人了,小芳幫媽媽去買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場信息。
XX市場水果價目表
品名 單價(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圓 8
蘆柑 2
媽媽給我的錢剛好買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樣買,正好把錢用完?
(1) 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2)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只買一種:(略)
買兩種:(略)
買三種:(略)
(4)小結:不管怎樣買,都應該先求出一共帶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總數(shù),再求出其他的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6)
教學內(nèi)容:
p11-1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有小括號時,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1枝紅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通過上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說說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指名口答)
2、說明練習內(nèi)容,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畫的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
強調(diào):列算式時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劃線)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互判。(注意:現(xiàn)算什么用紅線劃出來)
明確: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3、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先計算,后涂色。
4、(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讓學生獨立解答。
5、先比較哪種飲料便宜,有3種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提問:為什么要用小括號?不用行嗎?
a.看情境圖,先說說圖意,收集數(shù)學信息。
b.獨立解決問題
c.在小組內(nèi)交流
d.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7、指導提問:獲得數(shù)學信息——解決問題——根據(jù)畫面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小組交流合作)
8、數(shù)學游戲
數(shù)學游戲:“24點”,游戲前說清游戲規(guī)則,先演示,然后分小組進行游戲。
三、總結:第一單元所學的混合運算內(nèi)容,一定要記清運算順序。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shù)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fā)現(xiàn)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內(nèi)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shù)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shù)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shù)正方形個數(shù)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shù)正方形個數(shù)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tǒng)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guī)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shù)一數(shù),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判斷、舉例等感知平移與旋轉(zhuǎn)現(xiàn)象,體會平移和旋轉(zhuǎn)的特點,并會直觀地區(qū)分這兩種現(xiàn)象。
2.通過觀察推斷、操作驗證等,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zhì)。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感受平移的幾何特征。
過程與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及動手實踐、發(fā)揮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平移和旋轉(zhuǎn)現(xiàn)象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zhì)。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zhì)。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學具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zhuǎn)
師: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運動畫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恍?,你們想看?
生:(想)
師:不過呀,在沒有看畫面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認真觀察的同時要開動你聰明的腦筋思考: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一樣嗎?同學們還可以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運動時的樣子。好,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出示課件:火車,電梯,纜車,輪船,風扇,鐘擺)
(學生認真觀察)
師:那你能根據(jù)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時的樣子分分類嗎?同桌之間交流一下,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要這樣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火車,電梯,纜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的,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輪船,風扇,鐘的指針的轉(zhuǎn)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zhuǎn)動的。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zhuǎn)動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zhuǎn)
(板書:平移、旋轉(zhuǎn))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平移和旋轉(zhuǎn)”。(把課題補充完整)
游戲:
『二』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zhuǎn)的特點。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zhuǎn)的特點,根據(jù)這些特點你能正確判斷出下面的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zhuǎn)嗎?
(出示課件:判斷平移和旋轉(zhuǎn))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zhuǎn)的現(xiàn)象呢?(指名舉例)。
師:同學們通過你們剛才的學習,你能用自己的動作把平移和旋轉(zhuǎn)做出來嗎?
師: 平移和旋轉(zhuǎn)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fā)現(xiàn)它的,同學們猜想一下,大樓在現(xiàn)實中會平移,旋轉(zhuǎn)嗎?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會,有的說不會;下面老師就領著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工程師們是如何讓整棟大樓平移的。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上海音樂廳,始建于1930年,是當時上海的一流電影院,1959年改成音樂廳。為了更好的保護它,上海市政府決定對它整體平移,20xx年從原址向東南整體平移了約66米,使得上海音樂廳終于重放光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過程。
師:同學們,聽了這件事,你們說神奇不?
師:是啊,真是太神奇了!這體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只要我們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就能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下面讓我們也來研究研究平移吧!
『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認識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平移的距離。
情景: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要給圖中的這座房子搬家,請同學仔細的觀察小房子是在做什么運動?(平移)向哪邊平移的?(右邊),你們能判斷一下這小房子到底是平移了幾格嗎?
師: 好的,同學們,先別說出答案,請你拿出你們手中的這兩張卡片,自己動手移一移,移動一格,數(shù)一格,然后說出這個房子是向右平移了幾個格呢?也可以兩個人商量商量看,好,現(xiàn)在開始。
師:同學們小房子向右移動了幾個格子。(6個)
師:同學們,其實要看一個房子平移了幾格,你看的這個點不能變,你不能說一會看這個點,一會看那個點。
師:同學們看老師來演,我們先在原來小房子上找到一個定點,然后在移動后的小房子上找到這個點,這個點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師:好的同學們,這個問題咱們搞明白了,如果給你一幅圖讓你來判斷它們分別向哪平移幾格,你能準確的作出判斷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移一移,數(shù)一數(shù)。
【四】.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師:剛才孩子們又能移,又會數(shù),如果請你們在紙上把平移后的圖形畫出來你們會嗎?
師:比如說我想請你把這個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之后的圖形畫出來,你們能嗎?
生:能
師:別急著動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來演示。
師:先找到圖形中的一個點把它平移,再找到其余各個點,把它們平移到相應的格子,然后把各個點連接起來,就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圖形。
師:請大家把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畫出來,自己用剛才的方法畫畫看
(學生動手畫圖)
『五』總結
師:隨著鐘表指針的旋轉(zhuǎn),這節(jié)課也即將結束,孩子們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的是(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像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是平移,像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是旋轉(zhuǎn)呢?
(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平移和旋轉(zhuǎn)的例子,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身邊更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好嗎?課堂的最后讓我們一起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欣賞一下有平移和旋轉(zhuǎn)得到的美麗的圖案,去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轉(zhuǎn)帶來的藝術之美吧!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理解算理與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進行自主優(yōu)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相互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算熱身。
老師這里有一組口算題,誰敢在沒有見到題目之前就把手舉起來。請同學來口答,其他同學與老師一同判斷正誤。
12×20=12×3=11×5=11×30=24×10=24×2=
你能說一說24×2=48的各部分名稱嗎?
二、情境引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是幾月幾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嗎?老師來告訴你們,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圖標)。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_¤_活動。說到環(huán)境保護你認為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多種樹、不亂扔垃圾……)對,我們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這天我們平湖二小的紅領巾小隊都會到街頭去清掃垃圾和衛(wèi)生死角。在一次整臟治亂活動中我們紅領巾小隊12人平均每人撿到垃圾23件。
課件出示:在一次整臟治亂活動中我們紅領巾小隊12人平均每人撿到垃圾23件。
師:從這句話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一共撿到多少件垃圾?
這個問題你會列式解決嗎?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這樣的計算嗎?
2、引出新知: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研究像這樣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出示課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大約撿了多少件?(學生各自匯報估算結果和方法)
估一估,23×12約是多少?
怎樣才能知道誰估算的錢數(shù)最接近準確數(shù)呢?這就需要我們準確計算出23×12的得數(shù),
三、算法探究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學們,你能想辦法算出23×12的得數(shù)嗎?想想看,看誰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想好了寫在練習紙上。開始吧!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2、小組交流:
你剛才是怎樣算的?能不能讓你小組的同學也明白你的算法?請互相說一說。
3、全班匯報:(結合情景理解算理)
哪一個小組愿意來說一說你的方法?
預計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下列當中的幾類方法:
(1)連加:23+23+…+23=276(12個24相加)
(2)分步:23×2=46(件)23×10=230(件)230+46=276(件)(板書)
引導: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豎式大致選擇以下四種:
黑板上展示了幾位同學的寫法,請大家認真觀察、仔細思考,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正確的?為什么?這幾位同學一定是在哪兒出現(xiàn)了小錯誤,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一找。鼓勵學生找出:①對位錯誤,十位上的1和23相乘,得到的是23個十,3應該寫在十位上,②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乘,漏乘了一位。
我們再來看這兩種(③④)方法,他們有什么不同?由于十位上的1與23相乘,得到的是23個十,3在十位上,已經(jīng)明確了3代表的是30,所以個位上的0我們可以寫成虛0,或者不寫,這樣書寫起來會更簡便。
下面誰能帶著大家回憶一下筆算的計算過程。學生說,教師用彩色標注。
關注口算與筆算的相同點,進一步理解算理。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畫箭頭,并結合說明46是23與2的乘積,23個十是10與23的乘積,個位上的0不寫。
正因為橫式和豎式有著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們小學筆算的基本方法是列豎式計算。
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紅領巾小隊一共撿了276件垃圾,同學們估算的大致范圍與實際計算結果相符,筆算結束后我們要記得填好橫式結果。[完成板書:23×12=276(件)]。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我們都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出一份力。
改錯:請寫對了的同學,自己再說一說計算過程,有錯的同學一邊說運算順序一邊把錯誤的地方改回來。
4、初步優(yōu)化
對比一下這幾種方法,你最欣賞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5、變式練習:
下面就請用你喜歡的方法來算一道題。出示:23×13=
問: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豎式,與以前認識的兩位數(shù)乘兩一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每一道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都可以用豎式計算呢計算時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么你覺得計算時,哪一步是關鍵?。?/p>
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四、鞏固練習
1、填空: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時,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
2、完成豎式
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我們的同學也做了幾道題目,可是遇到了困難,你能接著完成嗎?
問:兩個48一樣嗎?
我們班的一些同學在做題時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你能幫他指出來嗎?
3、我來判一判
師: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接下來我們用筆算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好嗎?
4、游戲:貼出寫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語言描述菜園里收南瓜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助菜農(nóng)收南瓜。讓學生自由選擇卡片,算對的就收獲了這個南瓜。
12×44 32×13 42×11 34×12 23×22 21×34 41×21 33×31
五、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板書: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乘法(不進位)
紅領巾小隊一共撿了多少件垃圾?
教學反思: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shù)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含整十數(shù)的兩位數(shù)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和自主探究法分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23×13=,師巡視輔導,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jù)題意觀察、比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3得到3個十,故3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第三個層次,聯(lián)系實際,強化練習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于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后的計算課。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shù)學策略,掌握一種數(shù)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fā)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xiàn)了一些重復教學的情況。還可以對重難點內(nèi)容再進行深入鞏固。在教學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幾個學生進行了乘法豎式的復述就完了,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我可以再讓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復述,練習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過程,出現(xiàn)錯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原因和正確的過程,但是我過于倉促的結束了教學,可能導致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掌握不牢固。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10)
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的簡單加、減計算方法。
通過直觀操作,理解簡單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教學重點:利用幾何直觀,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1.讓學生任意說說想到的分數(shù),師隨機板書這些分數(shù)。
2.根據(jù)板書,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分數(shù)里分別包含幾個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由學生之前已經(jīng)學過有關分數(shù)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進行了有效的復習,而且由問題引發(fā)學生猜測推想,滲透新課所要運用的知識,為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1)課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圖。
將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塊,哥哥吃了2塊,弟弟吃了1塊。(2)從上面的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據(jù)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1)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第1個問題,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3)操作驗證答案。
如果出現(xiàn)這種答案,教師不忙于下結論,而再詢問:有不同的答案嗎?
(預設)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來涂了3份,也就是;
……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用課件進行示范。
【設計意圖】在教學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時出現(xiàn)了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系進行分析的。顯然,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是不合理的,這時,要發(fā)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比較,不要急于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tǒng)一起來,可以在后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優(yōu)化。
(4)匯報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計算的過程。
(5)討論:爸爸吃了,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幾種不同的結果表示?(1,)
【設計意圖】通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shù)加法,又為后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對于“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1)自學第97頁例3,把你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怎樣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1”還可以看成分母是幾的分數(shù)?請寫出幾個。
1-1-1-
計算并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shù)不同,意義亦不同。
(1)完成第97頁“做一做”第1、2、3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2題。
【設計意圖】檢查教學效果,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組織后續(xù)教學打下基礎。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在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時,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研和整理編輯推出了這篇“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教案課件既關系到教學步驟,也關系到教學的課程標準,每位老師都要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教案是形成優(yōu)秀教師的必備條件。希望大家能夠善加利用以下資料進行參考閱讀!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收集、整理的數(shù)據(jù)填寫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會根據(jù)復式統(tǒng)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shù)據(jù)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會制作復式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知識鏈接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喜羊羊去摘了好多水果給羊村的孩子們,瞧!你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為了能更好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利用單式統(tǒng)計表。
提問:對比一下,單式統(tǒng)計表有什么特點。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收集數(shù)據(jù)同學們一起收集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課外活動。再進行整理現(xiàn)場組織:請兩個小助手,一名同學數(shù),一名同學寫。
先完成男生最喜歡的活動,再完成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了一個調(diào)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tǒng)計的必要性,為復式統(tǒng)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2、分析數(shù)據(jù)請同學們比較兩張表。每張表統(tǒng)計的活動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這兩張表合成一張表。
同學們靠自己多次嘗試,教師引導多次修改,最終合成一張完整的復式統(tǒng)計表。
分析統(tǒng)計表里的數(shù)據(jù),提問: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建議。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新課教學的主體,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培養(yǎng)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單式統(tǒng)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認知沖突,從而產(chǎn)生合并創(chuàng)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幫助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背后的信息。
3、對比表格請同學們對比單式統(tǒng)計表和復式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比,概括出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勢。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1.教材38頁練習八第1題。
思考:怎樣閱讀表格?引導學生根據(jù)表格結構有序地閱讀信息,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2.創(chuàng)造統(tǒng)計表。
分小組統(tǒng)計三名同學的基本信息,再根據(jù)這些信息繪制一張復式統(tǒng)計表。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鞏固運用復式統(tǒng)計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四、回顧總結,積累經(jīng)驗1.回顧課堂,暢談收獲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信息單式統(tǒng)計表復式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項目一項多項數(shù)據(jù)一目了然方便對比特點表類
附板書設計: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理解算理與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進行自主優(yōu)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相互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算熱身。
老師這里有一組口算題,誰敢在沒有見到題目之前就把手舉起來。請同學來口答,其他同學與老師一同判斷正誤。
12×20=12×3=11×5=11×30=24×10=24×2=
你能說一說24×2=48的各部分名稱嗎?
二、情境引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是幾月幾日???(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嗎?老師來告訴你們,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圖標)。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_¤_活動。說到環(huán)境保護你認為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多種樹、不亂扔垃圾……)對,我們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這天我們平湖二小的紅領巾小隊都會到街頭去清掃垃圾和衛(wèi)生死角。在一次整臟治亂活動中我們紅領巾小隊12人平均每人撿到垃圾23件。
課件出示:在一次整臟治亂活動中我們紅領巾小隊12人平均每人撿到垃圾23件。
師:從這句話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一共撿到多少件垃圾?
這個問題你會列式解決嗎?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這樣的計算嗎?
2、引出新知: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研究像這樣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出示課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大約撿了多少件?(學生各自匯報估算結果和方法)
估一估,23×12約是多少?
怎樣才能知道誰估算的錢數(shù)最接近準確數(shù)呢?這就需要我們準確計算出23×12的得數(shù),
三、算法探究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學們,你能想辦法算出23×12的得數(shù)嗎?想想看,看誰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想好了寫在練習紙上。開始吧!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2、小組交流:
你剛才是怎樣算的?能不能讓你小組的同學也明白你的算法?請互相說一說。
3、全班匯報:(結合情景理解算理)
哪一個小組愿意來說一說你的方法?
預計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下列當中的幾類方法:
(1)連加:23+23+…+23=276(12個24相加)
(2)分步:23×2=46(件)23×10=230(件)230+46=276(件)(板書)
引導: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豎式大致選擇以下四種:
黑板上展示了幾位同學的寫法,請大家認真觀察、仔細思考,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正確的?為什么?這幾位同學一定是在哪兒出現(xiàn)了小錯誤,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一找。鼓勵學生找出:①對位錯誤,十位上的1和23相乘,得到的是23個十,3應該寫在十位上,②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乘,漏乘了一位。
我們再來看這兩種(③④)方法,他們有什么不同?由于十位上的1與23相乘,得到的是23個十,3在十位上,已經(jīng)明確了3代表的是30,所以個位上的0我們可以寫成虛0,或者不寫,這樣書寫起來會更簡便。
下面誰能帶著大家回憶一下筆算的計算過程。學生說,教師用彩色標注。
關注口算與筆算的相同點,進一步理解算理。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畫箭頭,并結合說明46是23與2的乘積,23個十是10與23的乘積,個位上的0不寫。
正因為橫式和豎式有著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們小學筆算的基本方法是列豎式計算。
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紅領巾小隊一共撿了276件垃圾,同學們估算的大致范圍與實際計算結果相符,筆算結束后我們要記得填好橫式結果。[完成板書:23×12=276(件)]。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我們都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出一份力。
改錯:請寫對了的同學,自己再說一說計算過程,有錯的同學一邊說運算順序一邊把錯誤的地方改回來。
4、初步優(yōu)化
對比一下這幾種方法,你最欣賞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5、變式練習:
下面就請用你喜歡的方法來算一道題。出示:23×13=
問: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豎式,與以前認識的兩位數(shù)乘兩一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每一道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都可以用豎式計算呢計算時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么你覺得計算時,哪一步是關鍵啊?
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四、鞏固練習
1、填空: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時,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
2、完成豎式
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我們的同學也做了幾道題目,可是遇到了困難,你能接著完成嗎?
問:兩個48一樣嗎?
我們班的一些同學在做題時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你能幫他指出來嗎?
3、我來判一判
師: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接下來我們用筆算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好嗎?
4、游戲:貼出寫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語言描述菜園里收南瓜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助菜農(nóng)收南瓜。讓學生自由選擇卡片,算對的就收獲了這個南瓜。
12×44 32×13 42×11 34×12 23×22 21×34 41×21 33×31
五、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板書: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乘法(不進位)
紅領巾小隊一共撿了多少件垃圾?
教學反思: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shù)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含整十數(shù)的兩位數(shù)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和自主探究法分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23×13=,師巡視輔導,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jù)題意觀察、比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3得到3個十,故3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第三個層次,聯(lián)系實際,強化練習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于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后的計算課。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shù)學策略,掌握一種數(shù)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fā)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xiàn)了一些重復教學的情況。還可以對重難點內(nèi)容再進行深入鞏固。在教學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幾個學生進行了乘法豎式的復述就完了,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我可以再讓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復述,練習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過程,出現(xiàn)錯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原因和正確的過程,但是我過于倉促的結束了教學,可能導致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掌握不牢固。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課連除解決問題是在前面筆算乘法和解決一步除法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會分析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會計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新知識點增加了一步計算,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提高了一個難度。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分析兩步除法的數(shù)量關系,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內(nèi)容:
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第53頁例4和“做一做”,第55~57頁練習十二第6~9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除的方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讓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體驗到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在解決問題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會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用多種方法解決連除問題,并能利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分析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黑板上先寫好課題:用連除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新課講授:
教學教材第53頁例4。
1.出示例4情景圖。
三年級女生要進行集體舞表演。老師將要參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2、讓學生理解題目內(nèi)容,講講自己獲得哪些信息:閱讀與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培養(yǎng)孩子仔細審題的好習慣。不要看到題目就動筆寫,要先分析理解后再做。
5、學生自主做題,然后匯報。
學生匯報、交流。
方法一:
可以先將60人平均分成2隊,列式為:60÷2=30(人);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組,列式為:30÷3=10(人)。
綜合算式:60÷2÷3
=30÷3
=10(人)
方法二: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組?
列式為:2x3=6(組);
再求每組多少人?
列式為:60÷6=10(人)。
如何列綜合算式呢?
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怎么思考的?
60÷(2x3)
=60÷6
=10(人)
驗算:10x3x2=30x2=60(人)或者10x6=60(人)。
結果與已知相等,計算結果正確。
答:每組有10人。
6.回顧與反思。
(1)通過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呢?已知總數(shù),如何求平均數(shù)?
(2)學生匯報、歸納。
三、課堂練習
1.完成教材第53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出你的解題思路,進行驗算。
點名學生上臺板演,然后集體講評。
2、基礎性練習(利用學生平板電腦進行練習)
三年級同學去春游,學校把參加春游的144名學生平均分成6個隊,每個隊平均分成3組。
3x6表示()
A、一共有多少個組B、一共有多少個隊
144÷6÷3表示()
A、平均每隊有多少人B、平均每組有多少人C、6個隊一共多少人
144÷6表示()
A、平均每隊有多少人B、平均每組有多少人
3、拓展練習:
下面是一種藥品說明書的一部分,你知道這瓶藥夠患者服用10天嗎?
【規(guī)格】每粒0.34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包裝】固體藥用塑料瓶裝,48粒/瓶。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①已知總數(shù),求平均數(shù),就是用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②除法用乘法進行驗算。
五、布置作業(yè)
課內(nèi)作業(yè):教材第55頁第6、7題。
課后作業(yè):教材第55-57頁“練習十二”第8~9題。
用連除的方法解決問題
60÷2=30(人)2x3=6(組)
30÷3=10(人)60÷6=10(人)
60÷2÷360÷(2x3)
=30÷3=60÷6
=10(人)=10(人)
驗算:10x3x2=30x2=60(人)或者10x(2x3)=60(人)。
答:每組有10人。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要引導學生從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從而從“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后的計算課。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shù)學策略,掌握一種數(shù)學方法,使今后學生面對沒出現(xiàn)過的題目類型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時,不再驚慌不已、束手無措。本節(jié)課要傳達給學生的是:原來新問題也不可怕,也只不過是舊知識的重新建構。
2、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種的,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對問題教學思考。
3、注重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找出中間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4)
教學目的:
⒈、經(jīng)歷平均數(shù)產(chǎn)生的過程,理解平均數(shù)的概念,了解平均數(shù)的特點和作用,掌握求簡單平均數(shù)的方法。
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估算和說理能力。
⒊、滲透統(tǒng)計初步思想。
教學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從孩子喜歡的球類運動入手:“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什么球類運動?”
生:“足球!”“籃球!”“乒乓球!”……
師:“這么多小朋友都喜歡足球,我也和你們一樣是個球迷!不過,今天由于場地的限制,我們想組織一次拍球比賽,有興趣嗎?”
生:“有!”
師:“咱們?nèi)嗄信譃閮纱蠼M,每組商量一下,先為本組起一個名字?!?/p>
(很快,男生組起名叫“必勝隊”,女生組起名叫“快樂隊”。)
師:“如果一個人一個人地來拍球,時間肯定不夠,咱們想個辦法,應該怎樣進行比賽呢?”
【課伊始,趣已生。從孩子喜歡的游戲入手,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讓孩子自己想出比賽的辦法,把自主權留給了孩子?!?/p>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數(shù)產(chǎn)生的需要
問題提出,同學們馬上有辦法,各隊推選一名最有實力的代表進行比賽。比賽開始,男生10秒鐘拍球19個,女生10秒鐘拍球20個,老師宣布“快樂隊”為勝。男生馬上不服氣,“不行!不行!一個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幾個人!”于是,兩隊又各派四人上臺。比賽結果:男生隊拍球數(shù)量為:17、19、21、23。女生隊拍球數(shù)量為:20、18、15、23。同學們用計算器算出:“必勝隊”拍球總數(shù)為80個,“快樂隊”拍球總數(shù)為76個。老師高高地舉起男生代表的小手宣布:“必勝隊勝利!”“吔!”男孩子們高興地跳了起來,女生們則沮喪地低下了頭。
這時老師來到了弱者的一邊,安慰女生“快樂隊的小朋友們,不要氣餒,我來加入你們隊好不好?”“太好了!”于是,我現(xiàn)場拍球29個。“快算算,這回咱們快樂隊拍球的總數(shù)是多少?”女生很快算出:105個?!斑@一次我宣布:快樂隊勝利!”女同學的臉上現(xiàn)出了微笑,男生們卻馬上反駁:“不公平!不公平!我們是4個人,快樂隊是5個人,這樣比賽不公平!”
“哎呀,看來人數(shù)不相等,就沒法用比較總數(shù)的辦法來比較哪組的拍球水平高,這可怎么辦呢?”
一個胖胖的小男孩站起來伸開雙臂,結結巴巴地說:“把這幾個數(shù)勻乎勻乎,看看得幾,就能比較出來了?!?/p>
“求平均數(shù)!”幾個孩子脫口喊了出來。
【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中,學生請出了“平均數(shù)”??蓯鄣暮⒆右痪洹皠蚝鮿蚝酢?,表明孩子們已經(jīng)從實際問題的困惑中產(chǎn)生了求平均數(shù)的迫切需求?!?/p>
2、探索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我們怎樣求出平均數(shù)呢?你能想辦法試一試嗎?”很快,有同學把大數(shù)多的部分勻乎給了小數(shù),使數(shù)字平均;有的學生用計算的方法:(17+19+21+23)÷4=20(個)(20+18+15+23+29)÷5=21(個)通過求平均數(shù),比較得出“快樂隊”為勝方。
3、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平均數(shù)已經(jīng)求出來了,但探討并沒有就此停止,我繼續(xù)引導大家:“快樂隊拍球的平均數(shù)是21,21代表什么?你怎么認識理解21這個數(shù)?”
孩子此時也發(fā)現(xiàn)了問題:“怎么沒有一個人拍球的數(shù)量是21呀?“
“是呀,21是誰拍的數(shù)量呀?”老師儼然一個大朋友般地與孩子們一起陷入了思考。此時的課堂很安靜,老師在耐心地等待著。
終于,一個清秀的小女孩站起來說:“21是這幾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p>
老師我馬上追問:“什么是平均數(shù)呀?”
生1:“就是把大數(shù)多的部分往小數(shù)上勻乎勻乎?!?/p>
生2:“平均數(shù)是一個虛的數(shù),比最小的數(shù)大一些,比的數(shù)小一些,在它們中間?!?/p>
生3:“平均數(shù)不是某一個人具體的拍球數(shù)量,它代表的是幾個人拍球的平均水平?!?/p>
此刻,老師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孩子們,你們真是太棒了!平均數(shù)正如你們所說,它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shù),而是代表一組數(shù)的平均值。你們的學習精神和理解能力真讓我佩服!”
【在老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在孩子們的親身感受中,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語言道出了他們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雖然這只是初步的,但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少兒歌手比賽(出示題目)你知道1號歌手的實際得分是多少嗎?
同學們經(jīng)過計算得出:(93+98+95+83+92+96+94+)÷7=93(分)。
此時電腦上出現(xiàn)1號歌手的實際得分是94分。
師:“咦?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小朋友們計算1號歌手的得分是93分,而電腦給出的卻是94分呢?是我們錯了,還是電腦錯了?”教師里一片寂靜。
突然,一個小朋友大聲說:“是我們錯了!我們看歌手比賽的時候,還要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呢?”
師:“噢!想起來了,是這樣的?!?/p>
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找到了癥結所在。同學們馬上自覺地又伏案計算,去掉一個分98分,去掉一個最低分83分,(93+95+92+96+94)÷5=94(分)。電腦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的。
【一個生活實例的巧妙運用,使孩子們深深地體會到在生活中不能死套公式,知識的運用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那一段時間的沉默,留給孩子的是一片思考的空間。等待是一種藝術,空白也是一種藝術,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善于等待,恰到好處地運用等待藝術。】
四、總結評價,布置作業(yè)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遺憾?你認為應該給自己布置什么樣的作業(yè)?”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9頁例5及練習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學生敢于、樂于和他人交流。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識,誰來和大家說說?
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也會用到。
二、進入情境,運用新知
1.出示第9頁例5彩圖。
這幅圖畫了些什么?
2.通過指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說說各場館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問答。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小結: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先辨別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場館和設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問路,要把行走路線說清楚。
三、鞏固運用
1.第9頁“做一做”。
2.小游戲:問路(第11頁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第12頁第5、6題。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jīng)歷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并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文具店里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這節(jié)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shù)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么現(xiàn)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于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匯報交流。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xiàn)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