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1000字(匯總8篇)
發(fā)布時間:2022-11-27 中班教案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每學期開學之前,幼兒園的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學生的壓力,提升效率,教案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最新]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1000字(匯總8篇)”,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美好意境,積極參與詩歌表演。
2.理解詩歌內容,了解問答形式的詩歌特點。
3.嘗試仿編完整的詩句。
活動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了解問答形式的詩歌特點。
活動難點:
嘗試仿編完整的詩句。
活動準備:
音樂(春天在哪里)、調查表、圖譜、花和草的圖片等,花、草和桃心的道具、背景輕音樂、兩張黑板、背景圖版。
活動過程:
一、分享關于“春天”的調查。
1.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幼兒隨音樂拍手進入活動室。
2.談話—-我尋找到的春天
教師:小朋友們前不久我們和爸爸媽媽去找過春天了,也記錄了下來了春天的感受,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春天的感受呢?
教師: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大的調查表表格,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粘貼圖片。
小結:小朋友們聽到了小鳥的叫聲,公雞打鳴的聲音.....看到了蝴蝶翩翩起舞,大樹長出新的葉子.....聞到了花兒的香味,泥土的味道.....感受到了歡樂和幸福.....
原來呀我們都是善于觀察的小朋友,用我們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內心都發(fā)現(xiàn)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二、欣賞詩歌。
1.教師配樂朗讀詩歌(背景音樂)
(1)教師:春天這么美,接下來我就要給小朋友們朗誦一首詩歌,請你們仔
細聽一聽,詩歌的名字是什么?詩歌里都說了些什么?(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詩歌)
(2)教師朗誦詩歌并提問。
教師提問:這首詩歌美不美呀?(美)
聽完這首詩歌你的感受是什么?(開心、高興、舒服、輕松、心跳快、感動)(這首詩歌真美,真好聽,藺老師在朗誦詩歌的時候心里感覺特別的舒服,
春天真的很美很美!
詩歌的名字是什么?(春天)這首詩歌中你都聽到了什么?
2.教師與配課教師以問答的方式朗誦(不要背景音樂)
教師:這首詩歌這么美,把大家都帶到了春天的美景中,接下來我邀請王老師和我一起再朗誦一遍,請你們聽清楚每一句,王老師和我是怎樣朗誦詩歌的?(問答的形式)
提問:這次朗誦詩歌是幾個人完成的?(兩個人)
我和王老師是怎樣朗誦詩歌的?王老師是怎么問的?
藺老師最先回答的是什么?草綠了,之后還說了些什么,你能完整地把它說出來嗎?(教師指著圖譜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誦第一句)
接下來,王老師說了些什么?(春天怎么來)我接下來是怎么回答的?(花開了,春天從花朵里跑出來)(教師指著圖譜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誦第二句)
最后王老師又問了什么?(春天怎么來)藺老師最后是怎么回答的?(我高興了,春天從我的心里飛出來。)(教師指著圖譜帶領幼兒完整的朗誦第三句)
(幼兒邊說教師邊根據(jù)幼兒的回答來粘貼圖譜。讓幼兒認識圖譜的意思,一句完成后連貫的讀一遍。分別將三句都識別完成,大聲地朗讀出來。從抽象到具象的學習)
三、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配樂詩朗誦,老師和幼兒分問答的形式朗誦詩歌。
教師:這一次,藺老師來問,小朋友來答,請全體起立!配樂詩朗誦。(邊
指圖譜邊朗誦。)
教師:小朋友朗讀得真好!讓我們再一次感覺到這首詩歌真美!春天好美好美!
2.理解詩歌中的文學想象。
提問:詩歌中說到春天是從綠色里跳出來的。你能學一學春天是怎么跳出來的嗎?(幼兒模仿跳的動作)為什么是跳出來?(因為小草是從泥土里鉆出來就像是跳一樣,小草迫不及待的破土而出。)
你能學一學春天是怎么從花朵里跑出來的嗎?為什么是跑出來?(春天花兒競相開放,花開的速度就像奔跑一樣,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花的海洋。)
那最后一句說春天從我的心里飛出來,它想要表達什么意思呢?(開心、愉快)對了,人們感受到周圍很美,有一種幸福的感覺。yJS21.cOm
小結: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好,春天從綠色里跳出來,春天從花朵里跑出來,春天從我的心里飛出來,這里的“跳、跑、飛”都是動詞,讓我們感受春天是生機勃勃,萬物復蘇,都是充滿了生命的力量!
三、幼兒表演詩歌
教師:那小朋友也動起來,我們用好看的動作來表演這首詩歌。請一個小朋友來問,其他小朋友回答。這里有表演的道具,請你們自由選擇,可以走到自己喜歡的道具旁邊,分別扮演小草、小花、和小朋友,你們選擇好了嗎?請根據(jù)圖片上的詩歌內容,想想應該怎么表演?
教師:各組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一個小朋友問,其他人表演,我們就開始小小詩歌表演會吧。(配樂表演。)
小結:小朋友們都積極參與了表演,掌聲送給自己!
五、詩歌創(chuàng)編
教師:春天從綠色里跳出來,從花朵里跑出來,從我的心里飛出來,那么除了這些以外,我們剛才分享過了春天的變化,帶給我們美好的感受,(教師出示大調查表)有蝴蝶翩翩起舞、有蜜蜂采蜜忙、有小鳥在歌唱等等,請小朋友把這些美好的事情全部編進詩歌里,再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朗誦出來。
現(xiàn)在我們分成三小組進行討論,圍成一個圓圈坐,給你們時間,每個小組來選擇一個你們要編的元素,你們進行討論,想一想如何把句子說得像原來詩歌一樣優(yōu)美、完整。現(xiàn)在開始行動吧!(每一組請一個代表來發(fā)言,其他人一起問,教師將幼兒續(xù)編的圖譜貼在黑板上。)
教師:我們創(chuàng)編了這么多好聽的詩句,讓我們一起來朗讀出來吧!這一次請王老師問,我們一起回答。(配樂以問答的形式朗誦新編的詩歌)。
教師總結:春天美麗的景色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用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去體會,相信你會創(chuàng)編出更多優(yōu)美的詩句。小朋友們,請把今天我們欣賞的和創(chuàng)編的詩歌——春天,分享給爸爸媽媽和同伴們吧!
附詩歌:
春天
春天,怎么來?
草綠了,
春天從綠色里跳出來。
春天,怎么來?
花開了,
春天從花朵里跑出來。
春天,怎么來?
我笑了,
春天從我的心里飛出來。
春天(續(xù)編)
春天怎么來?風來了,春天從春風里吹出來。
春天怎么來?桃花開了,春天從桃枝里長出來。
春天怎么來?蝴蝶飛來了,春天從蝴蝶的翅膀里飛出來。
春天怎么來?下雨了,春天從雨滴里落出來。
春天怎么來?樹綠了,春天從小樹里長出來。
春天怎么來?小鳥飛來了,春天從小鳥的歌聲里唱出來。
春天怎么來?小蝌蚪來了,春天從水里游出來。
春天怎么來?蚯蚓來了,春天從泥土里鉆出來。
春天怎么來?燕子回來了,春天從燕子的歌聲里唱出來。
春天怎么來?樹葉長來了,春天從樹縫里冒出來。
活動反思:
為了讓孩子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語句和語言結構,我根據(jù)詩歌內容制作了圖譜,用這樣的形式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詩歌的內容,既適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又清晰地展示了詩歌的結構特點。活動中孩子們在看圖譜朗誦詩歌時明顯掌握的很快,而且為下面的詩歌朗誦也奠定了一些基礎。
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大膽想象,體驗詩歌中“如果我能飛”的意境與樂趣。
2.理解詩歌內容,引導幼兒按照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小天使課件1、2、3、4讓幼兒欣賞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小天使)
師:你們知道小天使為什么會飛嗎?(因為他有一雙神奇的翅膀)
2.小天使神奇的翅膀飛到了高山上、花園里,如果你有一雙神奇的翅膀,要飛到哪里去?
師幼談話,請幼兒說說并提示幼兒用“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的句式說
3.幫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的內容。
師:原來小朋友想飛到那么多的地方,小朋友你們知道嗎?老師也想有一雙神奇的翅膀,而且老師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真的長出了一雙神奇的翅膀,神奇的翅膀帶著我飛啊飛啊,飛到了藍天上,我變成了一顆小星星,閃閃發(fā)光。神奇的翅膀又帶著我飛呀飛呀,小朋友,你們猜,這次我飛到了哪里?(幼兒發(fā)揮想象回答)我飛到了大海上,變成一朵小浪花,隨風舞蹈。我繼續(xù)往前飛,這次我飛到了森林里,你們猜老師變成了什么?(幼兒發(fā)揮想象回答),對,我變成了一只鳥兒?快樂歌唱!
3.請幼兒觀看課件欣賞詩歌。
師:小朋友,老師的夢奇妙不奇妙,還有更有趣的呢!我今天早上一早來幼兒園就趕快把我的夢記下來,并編成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散文詩,請小朋友來欣賞一下吧!(播放課件)
4.播放輕音樂、教師用舒緩優(yōu)美的聲音啟發(fā)幼兒,并輕誦詩歌。
5.請幼兒跟著輕音樂繼續(xù)遐想(思考仿編)“如果你能飛,你要飛到那呢?變成什么?
6.請幼兒進行仿編。并提示幼兒用“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變成??????。”的句式進行仿編。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的想法真奇妙,以前,在美國有一對叫萊特的兄弟,他們和小朋友一樣也有許多非常巧妙的想法,但是他們不只是想想而已,他們經過很多次的努力終于把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的飛機。我相信咱們小朋友只要經過努力,慢慢地也會把自己奇妙的想法變?yōu)楝F(xiàn)實,現(xiàn)在呢,就請小朋友與老師一起拿起手中的畫筆,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吧!
附詩歌:如果我能飛
我要飛到藍天上
變成一顆小星星,閃閃發(fā)光
如果我能飛
我要飛到大海上
變成一朵小浪花,隨風舞蹈
如果我能飛
我要飛到森林里
變成一只鳥兒,快樂歌唱
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熱愛夏天的情感。
2、引導嘗試改編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詩歌內容。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能有感情朗誦詩歌。
難點:嘗試仿編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反映詩歌內容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萌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夏天都有什么變化?
在夏天里,老師聽到過知了(可以模仿)的叫聲,也聽到過蟈蟈(可以模仿)的叫聲,你聽到過夏天里的這些聲音嗎?
二、基本部分
1、初步欣賞詩歌內容。
出示畫面,教師帶領幼兒欣賞幻燈片。你們看到了什么?(幼兒答,教師出示)
2、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初步欣賞。
這些動物的歌聲匯集在一起,變成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教師朗誦,幼兒欣賞。詩歌里你聽到了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3、學習詩歌。
1)分段出示幻燈片并理解詩歌內容。
夏天的歌,在哪里?誰在草叢里?它是怎么叫的呢?
夏天的歌,還會在哪里呢?誰在大樹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
(依次學習第三、四段詩歌。)
2)結合幻燈片,用問答的形式學習詩歌。
師:夏天的歌在哪里?幼: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
師:夏天的歌在哪里?幼: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
(用同樣方式依次學習第三、四段。)
一、帶領幼兒邊看幻燈片邊朗誦詩歌2~3遍。
4、根據(jù)詩歌的句式創(chuàng)編。
想一想夏天的歌還會在哪里呢?我們還可以聽到什么美妙的聲音?
三、結束部分
引出詩歌名字《夏天的歌》
請小朋友在幼兒園路上仔細觀察夏天還有什么變化,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小朋友好嗎?
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美好意境,以及對答形式的詩歌特點。
2.理解詩歌內容,嘗試模仿創(chuàng)編詩句。
3.樂于主動,積極的參與表演。
活動重點:
感受詩歌的美好意境,以及對答形式的詩歌特點。
活動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嘗試模仿創(chuàng)編詩句。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引出活動。
伴隨著《雪絨花》,老師和幼兒一起進入教室。
(師)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小朋友伴著音樂跳了一段美麗的舞蹈,
提問:這首音樂里面唱到了誰?(小雪花)
雪花是什么顏色的?
看到雪花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二、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學詩歌。
1.(師)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皇自姼瑁纸小靶⊙┗ā?,我們一起來聽聽,詩歌里面都說了些什么?(音樂,視頻下雪背景)
老師朗誦詩歌:
小雪花
是誰敲著窗戶沙沙沙,
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
我從天空中飄下來,
告訴你,告訴他,
冬天來到了。
提問:這首詩歌叫什么名字?
詩歌里面小雪花都說了些什么呢?
2.(師)我們再來聽一聽,詩歌里的兩個人是怎樣對話的?
教師分角色,主班教師與配課教師扮演示范朗誦詩歌。
小雪花……
提問:詩歌里的兩個人是怎樣對話的?(邊貼圖邊引導幼兒說詩句)
問的人說了什么?
小雪花是怎么回答的?
小雪花從哪里飄下來?
告訴人們什么?
3.(教師與幼兒分角色朗誦詩歌)
現(xiàn)在,小朋友們來當小雪花,我們試著來對話,你們準備好了嗎?
4.(幼兒兩人一組朗誦詩歌)
小朋友們太厲害了,現(xiàn)在請喜悅每兩人一組,一個人問,一個人當小雪花,嘗試說一下這首兒歌,一會請小朋友上臺表演。
5.(幼兒展示)
哪兩個小朋友愿意給我們大家展示一下?
6.(創(chuàng)編模仿動作)
小雪花在詩歌里說:“我從天空中飄下來?!?/p>
小朋友想一下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轉圈、蹲地…)
誰來試一試?
7.(師幼一起做動作表演詩歌)
這一次我們邊說詩歌邊學雪花飛舞的樣子吧……
8.(兩個幼兒上臺帶動作表演詩歌)
小雪花們太漂亮了,我們請兩位小朋友上臺來表演一下吧,誰愿意試一試?
9.小結:每一朵漂亮的小雪花都給冬天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冬天也正因為
有了小雪花才變得更有生機。
三、創(chuàng)編詩歌。
1.(師)小雪花給冬天編了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因為雪花是冬天特有的,我們
一起來看看下面這段視頻是哪個季節(jié)?你看到了什么?(音樂,視頻飄落葉背景)提問:現(xiàn)在我們也用落葉給秋天編一首詩歌吧,誰來試一試?
樹葉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呼呼呼、咚咚咚…)
我們應該怎么提問?試一試(是誰敲著窗戶呼呼呼,邊說邊貼圖)
誰來了?怎么回答?(是我,是我,我是小樹葉)
小樹葉從哪里來?(我從大樹上飄下來)
告訴人們什么?(告訴你,告訴他)
哪個季節(jié)來了?(秋天來到了)
2.我們一起(看圖識)試著說一說秋天的詩歌吧…
誰來幫我們新編的詩歌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小樹葉)
四、分組表演兩首詩歌。
一組演小雪花,一組演小樹葉。
互換角色表演詩歌…
活動反思:
在本節(jié)課程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情景表演、視頻、圖片、音樂、表演等),引導幼兒主動并積極學說詩歌,另外,我抓住本首詩歌對答形式的特點,激發(fā)幼兒興趣與創(chuàng)編的欲望,鼓勵幼兒大膽說,大膽表演,讓幼兒在朗誦與表演詩歌的同時找到自信,樂于參與本節(jié)活動。
另外,在創(chuàng)編完秋天的詩歌后,應趁熱打鐵,引導幼兒繼續(xù)給春天和夏天創(chuàng)編詩歌,豐富幼兒的語言;并結合藝術課程,將本節(jié)課繼續(xù)用音樂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幼兒持續(xù)性的學習;再者,將圖示卡片投放到語言區(qū),供幼兒在區(qū)角活動時表演詩歌并繼續(xù)創(chuàng)編詩歌。
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嘗試改編詩歌。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制作ppT有藍天、草地、大樹、河水、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兒歌《家》大范例。
3、飛機、小馬、小羊、烏龜、螃蟹、小鳥、小猴、烏鴉、松鼠圖片等。
4、音樂《我愛我的家》。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進入主題
1、出示ppT,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天空、大樹、草地、河水、幼兒園)。
2、引導幼兒用一句話講述圖片,如:藍藍的天空、高高的大樹等。
二、了解詩歌內容,學習詩歌
1、出示詩歌,一起學念詩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家》。
老師邊操作圖片邊念兒歌: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高高的大樹是小鳥的家??鞓返挠變簣@是小朋友的家。
2、利用不同的形式朗讀詩歌,鞏固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如分組朗讀、集體朗讀、個別朗讀等。
3、游戲《找家》
請幼兒扮演天空、河水、大樹、幼兒園,再請幼兒扮演白云、小魚、小鳥、小朋友,音樂響起就去找自己家。音樂一停就要站好,看誰找到自己的家。
三、改編兒歌
1、出示、藍天、河水、大樹的背景圖畫和各種動物,請幼兒嘗試進行改編詩歌。
2、根據(jù)幼兒操作的結果讓幼兒改編詩歌。例如:藍藍的天空是蜻蜓的家、是小鳥的家、蝴蝶的家。
四、共同的家
1、教師小結:
小朋友真能干,編了這么好聽的兒歌,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每種一動物、植物和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一起生活在那里。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
師:對,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老師也編了一句詩,放在這首詩的最后: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2、聽音樂《我愛我的家》結束本課。
活動反思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寶寶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寶寶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寶寶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yōu)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
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fā)展。
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情趣。
2.鼓勵幼兒大膽表演,能用適當?shù)谋砬楹蛣幼?,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3.初步了解詩歌的句式特點,嘗試利用象征手法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對相關的軍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2.詩歌中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方式導入,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海軍、空軍、陸軍是干什么的嗎?誰來介紹給大家聽。
師:說到了軍隊,你們知道總司令是什么人嗎?
師小結: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共有三種軍種,海軍、陸軍、空軍。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指揮官就叫做三軍總司令。請跟老師說說看---三軍總司令。
二、幼兒欣賞兒歌,了解兒歌內容,學習兒歌。
1、教師邊出示圖片邊完整朗誦兒歌一遍,幼兒欣賞。
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這是一首跟海、陸、空這三個軍隊,還有三軍總司令有關的兒歌,請你仔細聽聽看。
提問:詩歌里說了些什么?請你們用剛才詩歌中話來說一說。
提問:詩歌中的我是誰?魚媽媽是怎么問“我”的?“我”是怎么回答的?三位媽媽一起問“我”什么?“我”是怎么回答的?
討論:詩歌的特點;有節(jié)奏,押韻,句子在各段中可以重復。
組織討論:為什么詩歌里把小鳥當作飛機?把小龜當作坦克?把小魚當作軍艦?
師小結:這位三軍總司令克真是聰明啊。因為小魚生活在水里所以當在水里航行的軍艦,小龜生活在陸地上所以當在陸地上行駛的坦克,小鳥和飛機同樣是在空中飛行的所以當了飛機。
2、學習詩歌。
(1)師:那你們想不想也一起來念一下這首詩歌?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來朗誦這首詩歌。
(2)師:小朋友念得真不錯,現(xiàn)在老師要來做鳥媽媽、龜媽媽、魚媽媽來問你們,你們做“司令”來回答我,好嗎?(交換角色朗誦詩歌。)(3)請幼兒選擇扮演的角色,一部分做“司令”,其余分別做鳥媽媽、烏龜媽媽和魚媽媽。教師與扮演“司令”的幼兒一起說:鳥媽媽問“我”,鳥媽媽扮演者接下去說:“小鳥哪兒去了?然后扮演司令的幼兒又接著說:“我說,小鳥做了我的飛機?!痹谠姼璞硌葜?,教師需注意指導幼兒作出相應的表演動作。例如:鳥媽媽飛過去詢問,“司令”邊做飛行動作邊回答。
3、教師引領幼兒學習朗誦兒歌,突出自豪的語氣和表情。
1)師:現(xiàn)在請你跟著老師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
2)師:“我”現(xiàn)在可是三軍總司令了呀!你們覺得“我”這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地?
三、嘗試仿編兒歌。
1、提問:除了小鳥能當飛機、小龜能當坦克、小魚能當軍艦外,還有哪些小動物可以當飛機、坦克、軍艦呢?如果你是三軍總司令,你愿意用什么當你的部隊、武器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他們熟悉的小動物象征軍隊。)
2、出示圖片,進行象征物揭示及仿編詩歌的示范。教師可將幼兒在討論象征手法時提出的許多軍事象征物,用圖片表示出來,如蜻蜓——直升機,大象——消防車,鴨子——輪船。然后教師選擇其一編出詩歌:“蜻蜓媽媽問我,小蜻蜓哪兒去了?我說:小蜻蜓做了我的直升機?!?/p>
3、讓幼兒利用圖片上的象征物試編詩歌。如幼兒可編:“象媽媽問我,小象哪兒去了?我說:小象做了我的消防車?!?/p>
4、繼續(xù)鼓勵幼兒將自己想象的軍事象征物按照詩歌的結構仿編出來。幼兒可以離開教師圖片的示范,編出相應的象征物等等
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篇7)
大班詩歌四個太陽,這是一首具有奇妙別致的想象和熾熱愛心的散文詩。
它將太陽在四季里變成了不同的顏色,在孩子們的幻想中,用生動而簡潔的語言勾勒了一幅美麗的畫面,綠色、金色、紅色、彩色這些美麗的色彩都代表了每一季節(jié)的太陽,把孩子們帶入一個快樂美好的幻想世界中。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所以我準備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感受太陽的溫暖,觀察了解太陽的顏色,四季中的變化及與我們人類的關系等,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綱要》中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感悟太陽的可愛、體會文中的意境,初步嘗試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能大膽表達,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并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3、體驗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動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有感情的朗誦。這是依據(jù)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想象意境,用詩一般的語言勾畫了一幅引人入勝的畫面,是幼兒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jù)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chuàng)編。語言教育能激發(fā)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yǎng)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于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chuàng)編的欲望和渴望??墒沁@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xiàn)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fā)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詩歌內容的多媒體課件,每組操作用四季景觀圖一套,紅色、綠色、黃色太陽各一個,空白太陽輪廓人手一個,水彩筆等。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知道四個季節(jié)的變化特點及與人們的關系。
中班詩歌活動傘教案(篇8)
活動目標:
·在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色、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激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發(fā)展想象力。
活動準備:幼兒已經初步知道一些秋天的特征,秋天景象的圖片,樹葉。
活動重難點:理解為什么燕子飛走了,蝴蝶不見了?
一、出示圖片,談話導入活動:
這是什么季節(jié)?你是怎么知道的?從哪里看出來?
·小結:秋天來到了,天氣越來越涼爽了,大家穿上了薄薄的外套和毛衣,花園里的菊花開放了,樹上的葉子慢慢變黃了,秋風一吹,一片片都飄落下來。
二、欣賞樹葉在空中飄落,引發(fā)幼兒想象:
1、看,一片樹葉飄呀飄,像什么?誰在飛?
2、又多了幾片樹葉,飄呀飄好像誰在跳舞?
三、幼兒聽賞詩歌(第一遍):
提問:1、你聽到了什么?
四、再次欣賞(第二遍)
提問:1、你聽到了什么?
2、一片樹葉飄呀飄,好像什么?
3、幾片樹葉飄呀飄,又好像什么?
4、片片樹葉飄呀飄,誰飛走了?誰不見了?
●思考:秋天來了,為什么燕子、蝴蝶不見了?
·小結:秋天到了,越來越多的樹葉飄落下來,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燕子喜歡生活在溫暖的地方,到了秋天它們就搬家了,搬到遙遠的南方,到明年春天,天氣變暖了再回來;蝴蝶也喜歡溫暖的天氣,秋天有點涼,它們躲起來了。
四、學習詩歌:
集體——輪流分句——自由結伴
五、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朗誦詩歌,學習用不同的語氣有表情地朗誦。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中班詩歌《水》教案1000字通用
只有給學生樹立起好的榜樣,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每逢重要的課程都要精心準備好教案。教案同時也方便課后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時有什么注意事項呢?也許以下內容“中班詩歌《水》教案”合你需求,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大膽想象,體驗詩歌中“如果我能飛”的意境與樂趣。
2.理解詩歌內容,引導幼兒按照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小天使課件1、2、3、4讓幼兒欣賞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小天使)
師:你們知道小天使為什么會飛嗎?(因為他有一雙神奇的翅膀)
2.小天使神奇的翅膀飛到了高山上、花園里,如果你有一雙神奇的翅膀,要飛到哪里去?
師幼談話,請幼兒說說并提示幼兒用“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的句式說
3.幫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的內容。
師:原來小朋友想飛到那么多的地方,小朋友你們知道嗎?老師也想有一雙神奇的翅膀,而且老師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真的長出了一雙神奇的翅膀,神奇的翅膀帶著我飛啊飛啊,飛到了藍天上,我變成了一顆小星星,閃閃發(fā)光。神奇的翅膀又帶著我飛呀飛呀,小朋友,你們猜,這次我飛到了哪里?(幼兒發(fā)揮想象回答)我飛到了大海上,變成一朵小浪花,隨風舞蹈。我繼續(xù)往前飛,這次我飛到了森林里,你們猜老師變成了什么?(幼兒發(fā)揮想象回答),對,我變成了一只鳥兒?快樂歌唱!
3.請幼兒觀看課件欣賞詩歌。
師:小朋友,老師的夢奇妙不奇妙,還有更有趣的呢!我今天早上一早來幼兒園就趕快把我的夢記下來,并編成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散文詩,請小朋友來欣賞一下吧!(播放課件)
4.播放輕音樂、教師用舒緩優(yōu)美的聲音啟發(fā)幼兒,并輕誦詩歌。
5.請幼兒跟著輕音樂繼續(xù)遐想(思考仿編)“如果你能飛,你要飛到那呢?變成什么?
6.請幼兒進行仿編。并提示幼兒用“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變成??????。”的句式進行仿編。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的想法真奇妙,以前,在美國有一對叫萊特的兄弟,他們和小朋友一樣也有許多非常巧妙的想法,但是他們不只是想想而已,他們經過很多次的努力終于把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的飛機。我相信咱們小朋友只要經過努力,慢慢地也會把自己奇妙的想法變?yōu)楝F(xiàn)實,現(xiàn)在呢,就請小朋友與老師一起拿起手中的畫筆,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吧!
附詩歌:如果我能飛
我要飛到藍天上
變成一顆小星星,閃閃發(fā)光
如果我能飛
我要飛到大海上
變成一朵小浪花,隨風舞蹈
如果我能飛
我要飛到森林里
變成一只鳥兒,快樂歌唱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體驗動物們齊心協(xié)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樂心情。
2.喜歡閱讀,能對故事內容展開想象。
3.通過加入適當?shù)臄M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4.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PPT、繪本《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每年中秋節(jié)晚上的月亮是怎樣的?
2. (出示圖書)老師這里有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們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3.讓我們來聽聽故事里的動物是怎么想的。
二、看PPT,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老師邊講述故事邊插問)
1.請大家數(shù)一數(shù)畫面上有幾雙眼睛?有幾只小動物?
2.小動物們都很著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
3.小魚在想什么?你們認為它說得對嗎?
4.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里最有趣?
5.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三、完整欣賞,想象遷移
1、讓我們一起再來完整欣賞這個故事。(播放配樂故事)
2、如果讓你們也來摘月亮,你們會想什么辦法?
課后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蘭作家麥克·格雷涅茨創(chuàng)作的著名圖畫書。這是一本非常簡單的圖畫書,單看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淺顯易懂,講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同時,這又是一本充滿童趣和智慧的圖畫書。
《月亮的味道》這個語言活動,非常富有趣味性,故事輕快幽默,富有想象力。《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就是要創(chuàng)設一個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幫助幼兒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味道是我們這個活動的目標。
月亮掛的高高的,小動物們怎樣才能嘗到月亮的味道呢?他們會怎么做呢?在集體活動前,我通過問題“你們知道月亮的味道嗎?”讓幼兒進行了一次討論,孩子們的發(fā)言都很積極,大家都爭著發(fā)表自己想法,大家的想法意見都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說月亮的味道是甜的,有的小朋友說是咸的,有的說是酸的。我以講故事內容,讓幼兒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奇妙為突破口,邊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靈活的調整動物圖像的疊加順序與月亮圖像的變化,體會小動物們一起分享月亮味道的愉悅,最后根據(jù)幼兒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想象,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味道。通過本次活動,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教材把握不夠,對孩子的已有經驗也了解不夠。相信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更好的從多方面考慮問題,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嘗試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3.熱愛地球,培養(yǎng)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藍天、白云,樹林、小鳥,草地、羊,小河、魚,紅花、蝴蝶,幼兒園、小朋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播放音樂《我愛我的家》進場。
“你們喜歡這首歌好聽嗎?今天張老師不但給小朋友們帶來了這首好聽的歌,還帶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家”。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詩歌里都有什么?!?/p>
二、完整欣賞詩歌。
1.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說給同伴們聽聽”。
2.幼兒大膽表達。
三、師幼互動。
1.現(xiàn)在,老師說詩歌的前半部分,你們說詩歌的后半部分。
2.師幼交換。
四、游戲《找家》。
1.“每人從籃子里選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貼在自己的衣服上去找好朋友,找好后兩個好朋友現(xiàn)在一起“你們是一堆對好朋友,你能用詩歌中什么是什么的家說出來嗎?”
2.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自己的家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把圖片寶寶藏在自己的小椅子下面。
五、培養(yǎng)幼兒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太陽)
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
2.密密的樹林除了是小鳥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兔子)
密密的樹林是兔子的家
3.綠綠的草地除了是小羊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牛)
綠綠的草地是牛的家
4.清清的.河水除了是小魚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小鴨)
清清的河水是小鴨的家
5.紅紅的花朵除了是蝴蝶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蜜蜂)
紅紅的花朵是蜜蜂的家
6.快樂的幼兒園除了是小朋友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老師)
快樂的幼兒園是老師的家
小結:小朋友們真厲害都會編詩歌了,學了這首好聽的詩歌后,我們知道每種動物、植物和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那就是地球。
六、活動延伸。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所以,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家,熱愛地球,我們怎樣愛護地球呢?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說說、看看、聽聽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2、學習仿編詩歌,體驗仿編活動帶來的快樂。
3、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家的背景圖;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的貼絨;各種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背景圖,熟悉詩歌內容。
1、利用背景圖導入,學習詩歌的規(guī)范詞匯。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副美麗的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上都有些什么?(天空、樹林、河水、花兒、幼兒園)
2、根據(jù)自己已有經驗,說說它們的特征。
天空是什么樣子的?樹林長得怎么樣?河水是什么樣子的?小草是什么樣子的?花兒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園你覺得怎樣?大家一起說一遍。
(如: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河水等)
二、初步引出詩歌:
1、師:“剛才,我們說的這些都是一個個的家?那么,它們都會是誰的家呢?”教師給出詩歌中的語句。
2、給貼絨動物找家
(1)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小圖片,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的貼絨。
(2)給貼絨動物找家,并說清楚誰是誰的家。
三、完整傾聽、朗誦詩歌
1、師:“小圖片們都找到家了,他們好開心啊。老師告訴你們,把這里所有的.‘家’連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詩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p>
2、教師朗誦。
3、教師與幼兒一起朗誦。
4、這個詩歌還沒有名字呢,我們一起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5、再次朗誦一遍。
四、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小河還會是誰的家呢?現(xiàn)在,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張小小的圖片,請你們說說誰是他們的家(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并相應的貼到家里。
2、幼兒有感情地朗誦編的新詩。
活動反思:
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yōu)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5】
本次活動目的:
1、在感知、擺放圖片的過程中理解童謠內容,學習朗誦童謠《月亮月亮巴巴》。
2、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童謠詼諧、有趣的風格,培養(yǎng)朗誦的興趣。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鑲嵌式圖片(媽媽、奶奶、小鳥、烏龜、娃娃等)、接龍圖卡。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鑲嵌式圖片的輪廓,結合已有的經驗,猜想兒歌中的角色。
1、這是誰?它是月亮巴巴。巴巴讓小朋友猜猜都有誰住在月亮里面。
2、請你把它送回月亮里面。小鳥喜歡干什么?請你學小鳥飛回座位。
3、師手指烏龜,提問:這是誰?請你把它送回月亮里面。烏龜喜歡干什么?
4、師逐一出示奶奶、媽媽、寶寶圖片:大家看還有誰?他們都住在月亮上。
二、學習新知識。
師:媽媽、奶奶、小鳥、烏龜、娃娃都住在月亮上,他們喜歡干什么呢?聽一首好聽的兒歌。
1、幼兒完整傾聽欣賞,教師抽、擺圖片朗誦童謠。提問:誰出去干什么呢?
2、幼兒再次傾聽,教師指圖朗誦,利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童謠中對應關系。
3、幼兒嘗試完整說出童謠內容,教師鑲嵌圖片幫助幼兒記憶。
4、師生接龍朗誦童謠。
5、部分幼兒選角色操作圖片,嘗試接龍朗誦童謠。
二、鞏固新知識
1、幼兒以小組形式,分角色操作圖片練習朗誦兒歌。
師:小朋友到小月亮旁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片,貼一貼,念一念。請附近的幼兒來聽一聽。
2、幼兒看輪廓朗誦兒歌。
3、欣賞大班幼兒用方言朗誦兒歌。兒歌:
月亮月亮巴巴,里面住著媽媽。
媽媽出去買菜,里面住著奶奶。
奶奶出去洗腳,里面住著小鳥。
小鳥出去飛飛,里面住著烏龜。
烏龜出去爬爬,里面住著娃娃。
娃娃愛吃雞蛋,變、變、變,變出一個大雞蛋。
教學反思:
《月亮月亮巴巴》是一首詼諧、幽默,瑯瑯上口的兒歌。 “連環(huán)式”結構體式是這首兒歌最大的特點。雖然兒歌的篇幅有些長,但兒歌中的形象“媽媽、奶奶、娃娃”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描述的各個角色典型的動作也是接近孩子生活的,因此比較適合我們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積極參與,有動作、表情、聲音也比較好聽。但在后面朗誦時,王紫嫣、來昊陽、喬靜榮興趣并不濃,而且互相交流,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私下讓他們朗誦了一下詩歌,都過關了,我分析:首先是時間有些長了,個別孩子的堅持性較短,應關注個別孩子。其次:這幾個孩子坐在后面,前面的孩子做動作回擋住他們,由于沒有老師的關注會逐漸失去興趣,所以上課的位置也應安排好。
所以,在每次活動之前,教師應將孩子備好,關注到每個孩子,才能讓他們參與積極。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6】
活動目標:
·在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色、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激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發(fā)展想象力。
活動準備:幼兒已經初步知道一些秋天的特征,秋天景象的圖片,樹葉。
活動重難點:理解為什么燕子飛走了,蝴蝶不見了?
一、出示圖片,談話導入活動:
這是什么季節(jié)?你是怎么知道的?從哪里看出來?
·小結:秋天來到了,天氣越來越涼爽了,大家穿上了薄薄的外套和毛衣,花園里的菊花開放了,樹上的葉子慢慢變黃了,秋風一吹,一片片都飄落下來。
二、欣賞樹葉在空中飄落,引發(fā)幼兒想象:
1、看,一片樹葉飄呀飄,像什么?誰在飛?
2、又多了幾片樹葉,飄呀飄好像誰在跳舞?
三、幼兒聽賞詩歌(第一遍):
提問:1、你聽到了什么?
四、再次欣賞(第二遍)
提問:1、你聽到了什么?
2、一片樹葉飄呀飄,好像什么?
3、幾片樹葉飄呀飄,又好像什么?
4、片片樹葉飄呀飄,誰飛走了?誰不見了?
●思考:秋天來了,為什么燕子、蝴蝶不見了?
·小結:秋天到了,越來越多的樹葉飄落下來,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燕子喜歡生活在溫暖的地方,到了秋天它們就搬家了,搬到遙遠的南方,到明年春天,天氣變暖了再回來;蝴蝶也喜歡溫暖的天氣,秋天有點涼,它們躲起來了。
四、學習詩歌:
集體——輪流分句——自由結伴
五、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朗誦詩歌,學習用不同的語氣有表情地朗誦。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感。
2、知道人和動植物離不開陽光,嘗試創(chuàng)編詩歌。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
幼兒用書《天晴了下雨了》。
教師準備:
1.掛圖《曬太陽》
2.《種太陽》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種太陽》,提問:歌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你們喜歡太陽嗎?太陽隊我們有什么好處?請小朋友講一講。
二、出示《曬太陽》的掛圖,觀察畫面
圖上都有哪些景物?是什么季節(jié)?圖中的娃娃在干什么?她曬著太陽是什么樣的心情?指名說一說。師引導幼兒讀懂圖意:天上掛著一輪金燦燦的太陽,金色的陽光撒向大地,現(xiàn)在正是秋季,遠處金黃的稻子成熟了,在陽光下閃著金燦燦的光,近處,一棵蘋果樹上掛滿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空氣中飄散著蘋果的芳香,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陽光下玩耍,她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不禁說了句::“啊,秋天多美啊!太陽曬在身上真舒服?。 彼麄兌荚陉柟庀陆】党砷L。
提問:圖中的小草是什么顏色的?稻子是什么顏色的?蘋果是什么顏色的?如果沒有太陽的照射,小草會發(fā)芽嗎?稻子會成熟嗎?蘋果會變紅嗎?萬物會生長嗎?多曬太陽對我們身體有什么好處?
師小結出: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多曬太陽可以殺菌消毒,增強抵抗力,使身體更健康。
三、欣賞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1、邊看掛圖,教師念兒歌
提問:有了太陽的照射,它們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小草,稻子,蘋果各自穿了什么樣的衣裳?
為什么說娃娃曬了太陽才健康?
先分組討論,再指名說,師小結。
四、學習詩歌
1.幼兒跟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幼兒用動作進入角色扮演表現(xiàn)詩歌內容:我是小草,在陽光下慢慢變綠了,穿上綠衣裳.....
五、仿編詩歌
翻開幼兒用書《天晴了,下雨了》第7頁,觀察圖畫,仿編詩歌
你還知道什么東西曬太陽,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請你模仿它的口氣說一句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8】
一、教育目標
1、熟悉歌曲,感應曲式及拍號。
2、學唱歌曲,創(chuàng)意肢體造型。
3、認識新節(jié)奏。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并感應曲式。
活動難點:感應3∕4拍、4∕4拍的節(jié)奏。
三、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VCD碟一張、呼啦圈(均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個。
四、隊形
大、小圓(順時針、逆時針)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春天來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鳥和寶寶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戲,寶寶在玩吹泡泡游戲,泡泡慢慢變大、變大,一個一個飛滿天。美麗極了。
(二)吹泡泡游戲:觀察與模仿
1、吹泡泡---氣的運用
(1)一個大泡泡:氣輕輕地吹出。
(2)許多小泡泡:氣快快地吹出。
2、幼兒談談:何時可看見泡泡?形狀?顏色?重量?
(三)感應曲式及拍號
1、全體牽手圍圈
(1)前奏:音階上下行/雙手做呼應上下行之律動。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順時鐘,二句逆時鐘。
(3)B段:(漸強)大泡泡/牽手緩步后退,圍成大圈。
(漸弱)小泡泡/牽手緩步前走,圍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間奏:身體隨音效學泡泡飛高飛低,最后拍破。
2、拍號感應
(1)畫拍感應
(2)拍肢體節(jié)奏感應
(四)肢體造型:甜甜圈游戲
1、觀察掛圖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環(huán)……
2、道具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兒創(chuàng)造:全體或小組/造型可漸大、破掉。
(五)節(jié)奏練習
1、分析B段:拍子與節(jié)奏/唱唱名旋律→畫拍→音值長短。
2、透過節(jié)奏線認識附點TU。
3、介紹附點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寫法。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9】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太陽、月亮、星星的特征。
2.大膽想象,用畫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不拘泥于顏色、形狀的模式,激發(fā)學生喜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準備
1.美術畫冊、水彩筆
2.圖片、范畫
三、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師: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聰明,老師想來考考大家。
問:你們說說白天天上有什么呢?(太陽)它是什么樣的呢?(圓圓的,有時是紅的,有時是金色的,暖暖的·····)
問:晚上天上又會出現(xiàn)什么呢?(月亮和星星)它們又是什么樣的呢?(月亮有時圓有時彎,星星是一閃一閃的······)
(開始運用多個小問題,引導幼兒回憶太陽星星和月亮的樣貌,訓練幼兒學會記憶和回憶;讓幼兒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記憶,從而幼兒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并為后面撕紙學習做好準備。)
2.師板書畫出太陽、月亮和星星。
師:大家說的太好了,看來你們真的很聰明!今天老師要教你們
(二)教師示范
1.教師教繪法
(可以給太陽加上云朵、彩虹,給月亮加上五官,給星星加上尾巴變成流星······)
(三)感受實踐
1.師:我畫了幾個我自己心中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帶給小朋友們看看。(出示范畫,一起欣賞)
2.師:想想你心中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樣的說一說。
3讓幼兒作畫,畫出自己想象中的太陽星星月亮。
4.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展示及評價
幼兒說一說自己的作品,教師總結點評。
(小星星歌曲播放,讓幼兒抬著自己的畫一起唱。)
四、活動反思
省略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體驗獨自建構和合作建構的不同。
2、培養(yǎng)合作意識,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3、積極愉快地參加游戲。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積木、插塑、彩色皺紙、各種紙盒、易拉罐等建構材料若干,設有四個獨自游戲的活動區(qū)域和兩個合作游戲的活動區(qū)域。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都喜歡到兒童樂園去。今天我們用各種材料來建一些兒童樂園,小朋友可以一個人去建造兒童樂園,也可以合作建造,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兒童樂園建得最好!
2、合作建構兒童樂園。
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形式,并進入活動區(qū)域。在活動中教師發(fā)現(xiàn),進入合作游戲區(qū)域的幼兒雖然想通過合作建構游樂場,卻不知道該怎樣合作。如:趙悅說:“我搭一個木馬。”其他小朋友也都跑著來搭木馬;看到周儀在造滑梯,大家又都過來忙著造滑梯……這時,教師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啟發(fā)引導合作游戲的幼兒在建構前先協(xié)商選擇好各自建構的內容。如:我來建城堡,你來造碰碰車。明確任務后,再操作,作品建好后,再協(xié)商討論擺放的位置。
3、觀摩評價建構作品。
(1)老師帶領幼兒觀看獨自建構的兒童樂園,邊觀看邊討論:這樣的兒童樂園你喜歡不喜歡?為什么?
(2)老師帶領幼兒觀看合作建構的兒童樂園,邊觀看邊討論,這樣的兒童樂園你喜歡嗎?為什么?
4、老師小結。
一個人建構兒童樂園時,因人少力量小,不能造出很,而合作建構兒童樂園,因人多心齊力量大,所以建造的多,玩起來就更有趣。
活動反思:
建構游戲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xiàn),是融操作性、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的活動。本次活動均以建構游戲形式進行,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啟發(fā)誘導的方法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不同游戲形式所產生的不同的結果,體驗獨自建構和合作建構的不同感受,進而使幼兒自覺產生合作的愿望。在整個活動中,沒有空洞的說教,幼兒是在感性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了合作意識,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教學效果較好。幼兒通過自己或與同伴的共同活動,把自己感興趣、最喜愛的東西反映出來,從中學會相處,因此,建構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合作行為的最佳活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自主、愉快的氣氛。通過游戲幼兒親身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感覺到成功的游戲離不開朋友,體驗到了合作游戲的快樂和甜蜜。使幼兒形成了較好的合作意識。
中班詩歌《水》教案【篇11】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理解重疊詞的含義,并能運用這些重疊詞。
2,學習兒歌中的重疊詞:黑黑的,深深的,密密的、紅紅的、快快樂樂的。
3,根據(jù)兒歌的結構特點正確運用疊詞,續(xù)編兒歌。
二,活動準備: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使幼兒理解重疊詞
1,出示兩個一模一樣的字,引導幼兒觀察重疊詞,知道它們長的一模一樣。
引導語:“你們看,這兩兄弟長的一模一樣,兩個一模一樣的兄弟走在一起就叫做疊詞。”
2,再出示其它兩個在一起的字讓幼兒辨別是不是疊詞。
(二)學習兒歌《家》,認識兒歌中的重疊詞。
1,師:剛才老師來這里的時候帶來了許多迷路的小客人,他們想讓小朋友
送他們回家。你們愿意幫它們嗎?
幼:愿意。
師:那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
2,教師出示魚兒,大雨,小鳥,蝴蝶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你們知道魚兒的家在哪里嗎?
幼兒:大海。
教師出示大海(圖)
師:有誰能告訴我,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說出深深的。教師小結,深深的大海是魚兒的家。
大雨,小鳥,蝴蝶同上說出;讓幼兒續(xù)編出:黑黑的烏云是大雨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并出示黑黑的烏云,密密的樹林
(三)教師完整的朗讀詩歌
引導語:剛才小朋友們都把這些客人送回了家,而且還編出了一首很好聽的詩歌,我來讀給你們聽。
你們編的這首詩歌真好聽,我們就叫它《家》,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你們編的《家》。
(四)活動延伸
師,這些小客人的家原來都這么漂亮,那你們想不想自己的家也這么美麗?
幼,是。
師,那你們回家后把自己覺的最美麗的家畫下來。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1000字匯總8篇
辛勤的汗水是您無私的奉獻,桃李滿天下是您最高的榮譽。每個合格的人民教師都需要寫一份精美的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師真實展現(xiàn)教學過程,便于組織教學。你對于寫教案有哪些技巧呢?有請駐留片刻,小編為你推薦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誰的主意好,這次活動是第一教時。
2、教材分析:
(1)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于語言經驗缺乏,對語言認識程度不深,不能隨時調節(jié)語言的清淅度和禮貌程度,并且行為意識也受到語言調控,對各種正誤行為只有初步的概念。根據(jù)這階段年齡特點,選擇了誰的主意好這一課題。這一課題的目標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觀思維方式,它主要結合圖畫,經過觀察理解單頁單幅兒童圖畫書,使幼兒能把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再轉換成語言表述能力,這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視覺和認知發(fā)展特點。
(2)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guī)則意識,為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體教學,進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意識。這一教學方法可將教育中高難度的小班閱讀目標巧妙地淺化。通過這階段的學習,使
幼兒的語言和行為都達到一定的水平。也形成了雙向建構的最高發(fā)展水平,因為在意識水平上主體對自身達到此語言能力的行為手段的意識以及對客體因果性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3、教學目標:此目標根據(jù)南京教材小班級語言(上學期)中幼兒喜歡看書,知道看書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單頁單幅圖畫書中的主要內容這一早期閱讀階段目標,制定如下目標:
(1)教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重點觀察圖中動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的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主要措施是根據(jù)小班幼兒視覺與認知發(fā)展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與游戲教學突破教學目標。
(1)教學重點:觀察圖中人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2)教學難點:讓幼兒主動地認讀畫面內容,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把握故事的中心。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本次活動采用集中教學的組織形式,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模式,形成四個步驟的組織思路:第一,幼兒自由閱讀。主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自己閱讀的機會,引起幼兒閱讀興趣。第二,教師跟幼兒一起閱讀。本人采用提問以及表演練習方式帶領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單頁單幅畫面的主要內容。第三,圍繞重點討論。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把握故事的中心內容。第四,歸納閱讀內容。通過談話法和角色扮演法達到新舊經驗的遷移,從而達到歸納和消化的作用。
2、學法:
(1)教會幼兒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幼兒進行直接閱讀活動,初步感知圖書中動物的形象與表情,激發(fā)內化學習動機。(2)教會幼兒學會分析問題。幼兒根據(jù)單頁單幅畫面弄清畫面內容,對畫面內容進行思考,并找出畫面之間的關系。(3)教會
幼兒學會提出假設。幼兒不斷運用已有經驗,對畫面的結果進行推測。(4)驗證假設。幼兒通過實踐練習,驗證畫面結果的正確原因。
3、學情分析:
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閱讀規(guī)則意識差,所以應設計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符合小班幼兒視覺和認知發(fā)展特點的圖書。各個環(huán)節(jié)應有一定的要求,同時應指導幼兒正確閱讀圖書,這是很重要的,只有形成良好的閱讀圖書的習慣,才能正確地認讀圖書的內容。
4、教具準備:
頭飾:小貓、小羊、小雞、小鴨、小兔、米老鼠。圖書:1、多媒體教學軟件誰的主意好。2、幼兒用書誰的主意好。
三說教學過程:
1、幼兒自由閱讀。閱讀前,提出以下要求:(1)閱讀時沒有聲音。(2)閱讀時一頁一頁地翻看,初步讓幼兒學習按順序自己閱讀一遍。幼兒閱讀時,注意提醒幼兒仔細、完整、按順序地這正確閱讀,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2、教師和幼兒一起有順序地閱讀。(1)指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提以下問題:畫面上有什么?它們的臉上是怎樣的?它們想干什么?(2)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和想象談談怎樣才知道小兔子在不在家。(3)指導幼兒有順序地看圖閱讀,并明白畫面中的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的。
提問后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推斷思考小動物用的方法,并分小組學說畫面中小動物的話,做上動作,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組織幼兒討論誰的主意最好,為什么?幼兒討論時,參加幼兒的討論,了解他們的想法,培養(yǎng)幼兒自由討論的習慣,不講和內容無關的話題。
4、引導幼兒思考并談論如果我去小兔家,我會怎樣。幫助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會怎樣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幼兒在理解圖畫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個人看法。
5、幼兒分角色扮演故事。教師扮演小兔,分別請幼兒扮演小貓、小羊、小鴨、小雞站在門外表演。最后全體分角色表演,出活動室。_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不x不x的疊詞,理解書中胖胖的平凡與特別;
2.能邊聽邊觀察閱讀畫面,清楚地說出胖胖的本領和優(yōu)點,感知分享、快樂對人的重要性;
3.感受胖胖的快樂,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本繪本、瓜子和盤子若干、胖胖的寫真大圖片一張、胖胖本領或特征的小卡片(與書中圖畫一致),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主閱讀故事《平凡的胖胖》,認識胖胖
1.情景設置:新朋友。
引導語:班里會來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胖胖。
T:你們聽說過胖胖嗎?他會長什么樣?(幼兒猜想)別著急,胖胖媽媽報名時留下一本跟胖胖有關的書,我們可以在書里看見,誰是胖胖?胖胖是個什么樣的朋友?
2.幼兒自主閱讀《平凡的胖胖》,認識胖胖。
引導語:小朋友們找的時候要一頁一頁地翻,可別找漏了喲!找找看到底誰是胖胖?
T:你找到胖胖了嗎?你怎么知道那就是胖胖?
胖胖在都做了些什么?在第幾頁?
二、完整閱讀故事,理解疊詞不x不x,感受胖胖的平凡與不平凡
1.教師講讀文字前半部分,引導幼兒感知胖胖的平凡。
教師重點讀出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等詞語。
T.胖胖是個什么樣的小朋友呢?書里怎么說的?
他的畫畫得怎么樣?他愛舉手回答問題嗎?
小結:哦,原來胖胖有很多事都不是最棒的,他是個很普通、很平凡、和很多人一樣的孩子??墒撬麉s一直都面帶笑容,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他是個快樂的孩子!(在胖胖的寫真圖片上貼上一張笑臉卡片)
2.教師講讀故事后半部分,感知胖胖的不平凡。
提示語:可在胖胖的家人和朋友眼中,胖胖一定也不平凡,他的本領可大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T:原來胖胖有許多優(yōu)點。都有些什么呢?在第幾頁?
(幼兒邊說,教師邊在胖胖的寫真圖片上貼上代表胖胖的特征和本領的卡片:剩下的瓜子、帶名字的書包、轉輪、故事書等)
小結:哇,原來胖胖這么棒,他愛媽媽和妹妹,對朋友很友善、會分享,整天都很快樂,而且,他把快樂帶給了身邊的所有人!大家都喜歡他!
3.教師配樂完整閱讀繪本,幼兒傾聽、欣賞。
T:你喜歡胖胖嗎?你的朋友里有沒有誰像胖胖一樣?
三、大家玩剝瓜子的游戲,每個幼兒一小盤瓜子,剝好后大家一起分享,感受朋友們一起玩耍的樂趣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符號,并說說符號的作用。
2.養(yǎng)成自覺按公共場所的符號標志行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收集一些能讓幼兒理解的標志符號,教師也準備一些常見的“符號牌”以及借助幼兒操作的符號材料。
2.準備教育掛圖《語言·閱讀活動·會說話的符號》、學習包《語言·閱讀活動·會說話的符號》。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看教師的手勢,讓幼兒說一說,老師的手勢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1)教師對著幼兒,用食指貼在緊閉的嘴巴上,表示請幼兒安靜。
(2)教師用食指頂著手掌,表示停止。
2.教師請幼兒用一些手勢來表示自己想說的話。
幼兒用中指與食指形成“V”狀,表示“好”,“勝利”。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有許多符號不一定都要依賴語言或文字。
3.教師出示掛圖《會說話的符號》,讓幼兒互相觀察,互相討論交流,然后集中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符號?這個符號在說什么?
4.教師講幾種常見符號的特征和用途,并教育幼兒遵守符號標志的規(guī)則。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故事內容,知道蝸牛吃什么顏色的東西就會變成什么顏色的蝸牛。
2、樂意學說故事中的短句,并根據(jù)已有的經驗,初步嘗試仿編故事情節(jié)。
3、在看看、說說、玩玩的過程中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蝸牛圖片,變色蝸牛大圖書,青菜、梨子、草莓等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蝸牛圖,導入活動。
(出示蝸牛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一聽,誰來我們班里做客了?(教師模仿蝸牛爬的聲音)小蝸牛有什么本領呢?
師:(出示小蝸牛圖)看,原來是一只小蝸牛慢慢吞吞地爬過來了。你會像小蝸牛一樣慢慢吞吞地爬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它爬呀爬呀,第1天,小蝸牛爬到樹林里,看到了什么?小蝸??吹搅司G色的樹葉會怎么樣呢?
師:小蝸?!鞍璋琛钡某粤似饋?,我們一起來學學!
師:小蝸牛吃完了綠色的樹葉會變成什么顏色的蝸牛呢?
師:蝸牛吃了綠葉變成了綠蝸牛。
(教師逐一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并提問)
重點: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學說短句。
二、我是小蝸牛
1、師:小蝸牛爬呀爬,它要帶我們一起去找好東西吃,你們想去嗎?
那趕快變成小蝸牛吧?。◤男》孔永锇盐伵U埑鰜碜约捍骱茫?/p>
老師也變成了蝸牛,我是蝸牛媽媽,你們是蝸牛寶寶。蝸牛寶寶們,請你們去找一樣好吃的東西帶回家嘗一嘗吧?。ǜ鴭寢屢黄鸪霭l(fā)吧!)
2、幼兒自由找東西
3、師:你們看蝸牛媽媽找了一樣什么好吃的東西?
你吃了什么?變成了什么顏色的蝸牛?(學說短句)
重點:引導幼兒扮演小蝸牛在游戲中練習學說短句。
三、閱讀圖書
(出示大圖書,教師講述故事)
師:這么有趣的事情連起來就是一本有趣的故事書,我們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書名叫《變色的蝸?!?。
重點:引導幼兒一邊閱讀圖書,一邊提問:蝸牛吃了xx變成x蝸牛
四、延伸環(huán)節(jié)
師:那小蝸牛還會吃到什么顏色的東西呢?它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背景:
(一)閱讀沒有目的性,比較盲目。拿到一本書,往往只是粗略的翻一翻,或只看自己喜歡的畫面。
(二)幼兒閱讀習慣差,沒有愛護圖書的意識,撕書、卷書的現(xiàn)象比較多。
(三)注意力時間比較短,只有5——10分鐘。
(四)閱讀能力比較欠缺,有的孩子不會一頁一頁翻書、拿書不能從前往后翻、不認識書的結構。
二、活動描述:
(一)觀察個例
許煒看見幾個小朋友在閱讀區(qū)看書,也主動走進來,直接拿走別人正在看的《嬰兒畫報》。他隨手翻了幾頁說:“不好看?!庇址狡渌撾S便看看,隨手又丟在一邊。老師拿起書故意倒過來遞給許煒,他就倒著看。老師問:“書應該怎么看呢?’’他看看書,不說話。老師問:“小熊的頭是不是倒過來了,怎么會這樣呢?”我遞給他倒過來的書時,他不會自己調整。我讓他把書上的故事講給老師聽時,他講的語無倫次。
(二)活動分析:
1.父母工作忙,把孩子交給保姆管教,沒有養(yǎng)成看書的良好習
2.小班的孩子年齡小不能注意到圖書畫面的細節(jié),同時閱讀時缺乏交流,表述能力差。
(三)采取措施:
1.通過問題逐步引導他仔細觀察畫面,發(fā)現(xiàn)畫面倒了。
2.引導其觀察同伴的閱讀行為,讓他知道書要正著看。
3.帶領他一起閱讀封面,用手指讀書名讓其知道什么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要從封面看起,一頁一頁地翻,并在集體和小組閱讀時鞏固練習這些閱讀技能。
三、活動追蹤描述:
(一)個例觀察:
過了幾天,許煒主動走進閱讀區(qū)里閱讀。他拿起經??吹摹秺W特曼》看了起來,我發(fā)現(xiàn)他沒有拿倒。等別的小朋友看完書,我故意拿過來又倒著還給他,他看了看,把書轉正過來。我想:以前沒看過的書,他能正著看嗎?我找了一本許煒以前沒看過的、封面較復雜的書遞給他,他不看封面倒著看了起來。
(二)活動分析:
1.經過幾次閱讀,許煒對于熟悉的畫面能正著看,而對不熟悉的、較復雜的畫面仍倒著看,說明他是憑著對畫面的印象辨別正與倒的,由于不會觀察畫面的細節(jié),所以對自己沒看過的書就辨別不出來了。
2.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單靠學校,需要家園共同的配合。
(三)采取措施:
1.每次閱讀時都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和引導許煒閱讀,多講其他故事讓他發(fā)現(xiàn)有趣的地方,讓他也喜歡讀書。
2.每次閱讀時,都引導仔許煒細觀察封面,通過問他“封面上有什么?在哪里?什么樣?’’等問題,幫助許煒養(yǎng)成先觀察封面的習慣,積累觀察的經驗,發(fā)展對畫面形象的感知能力。
3.家園合作,共同指導幼兒的閱讀,家園教育措施的協(xié)調一致,是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閱讀有困難的幼兒特別需要一對一的指導,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我讓家長一起參與對許煒的個別閱讀指導,提供閱讀記錄卡引導家長在家中進行指導。許煒家長對閱讀有了正確的認識,掌握了相關的指導策略,保證了教育的連貫和一致性。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1.在了解畫面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獨立閱讀。
2.能夠用連貫的語言或畫面,符號來表現(xiàn)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續(xù)編。
3.感受故事中溫馨的意境,體驗角色之間互相關愛之情,懂得分享的道理。
活動準備:掛圖,音帶,錄音機,故事讀本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一、師幼互相問候
幼兒有序取書或教師發(fā)書。
二、感知活動
1.師幼談話,導入故事。師:小朋友們剛才聞到了什么氣味?好聞嗎?幼兒討論,并自由回答。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很特別的香水,你們想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嗎?
2.教師播放音帶,幼兒初步欣賞故事。
三.理解體驗活動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并提問:剛才你們在故事里聽到了什么,在掛圖上看到了什么?故事里用的是什么香水?
幼兒討論回答。
2.自主閱讀
在了解畫面的基礎,幼兒自主閱讀。
指導重點:故事里月光香水是怎么做的?猜猜熊奶奶為什么給夜鶯,螢火蟲灑香水,后來大家又為什么給熊奶奶灑?(閱讀完后幼兒有序收書)
3.交流指導
小動物和熊奶奶在灑香水前后,說了些什么?如果我們有好的東西,要不要和大家分享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字的的猜想,豐富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懂的分享的道理。
4.故事朗讀
(1)教師朗讀故事,幼兒小聲跟讀。(2)教師和幼兒帶上頭飾表演故事,引導幼兒加入合適的語言進行表述。
五.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整理物品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 篇7
一、活動背景:我園雖是一所農村幼兒園,但很重視幼兒的閱讀技能,很早就開展了有關早期閱讀活動的課題研究。在繪本風靡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在每個班級的閱讀區(qū)里添置了很多優(yōu)秀的繪本,孩子們一有空就可以拿起自己喜歡的繪本,看看、講講,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斗^》是東方寶寶上面的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里面有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角色,畫面清晰、內容簡單又有重復性,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⒈樂意參加閱讀活動,體驗閱讀的快樂。
⒉了解故事內容,愿意大膽地表達和表現(xiàn)故事。
(二)活動準備
自制的大型圖書1本。
(三)活動過程
⒈引起興趣。
⑴師:今天,我們又要一起讀書了,看看今天要讀的這本書和我們以前看的書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1:這本書好大。
幼兒2:很大。
師: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來讀一讀這本好大的書。
(評析: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特地制作了一本好大的書。這本自制的“大書”,在原來小畫冊的基礎上放大好幾倍,并在原來圖畫色彩比較單一的基礎上加強了顏色的感染力。果然,“大書”一出現(xiàn),孩子們的視覺上有了一定的沖擊力,顯得有些驚奇,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⑵師:這本書講的是誰的故事,你們看出來了嗎?
幼兒1:小青蛙和小烏龜。
幼兒2:講了小寶寶。
師:寶寶們的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從這本書的封面上我們就知道講的是小青蛙、小烏龜、小寶寶和西瓜蟲的故事。那講的是他們怎樣的故事呢,我們趕緊打開書看一看。
(評析:圖書的封面是整本書的精華所在。閱讀,要養(yǎng)成良好的看書習慣,即首先從書的封面著手,從封面上獲取整本圖書的訊息,再步入深層探尋書的具體內容。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和肯定的語言,肯定了孩子們對圖書的初步理解。)
⒉逐頁閱讀,理解繪本內容。
⑴小青蛙翻跟頭:
①師:這是誰?小青蛙在干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我要翻跟斗咯!”小青蛙怎么說???(幼兒學一學)
師:小青蛙想把它翻跟斗的事告訴大家,聲音輕了大家會聽得見嗎?那我們學著小青蛙大聲地喊一喊“我要翻跟斗咯”好嗎?(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大聲喊“我要翻跟斗咯”。
②師:小青蛙準備翻跟頭了,我們一起用力幫它喊一喊“一二三”。(集體喊“一、二、三”)
師:“撲通”,哎呀呀,翻歪了,小青蛙翻到了哪里?你們看小青蛙翻到河里,河水怎么樣?(引導觀察畫面)河水濺得高不高?那小青蛙掉到河里的聲音應該怎么樣?我們再一起學一學青蛙翻到河里的聲音:小青蛙掉下去啦!“撲通”(集體做一做動作,說一說)
(評析:第一個畫面的理解,關系到下面畫面的學習。因此,這也是重點環(huán)節(jié)中的重點部分。通過三次的語言練習(單純地學,大聲地說,幫助小青蛙說)幫助幼兒更好掌握“我要翻跟頭”這句話。而“撲通”這個象聲詞,可以更形象地表現(xiàn)小青蛙翻跟頭的有趣。)
⑵小烏龜翻跟頭。
①師:故事中的小青蛙在翻跟頭,那小烏龜在做什么呢?我們趕緊往下看。
師:(看烏龜?shù)膱D片)小烏龜在干什么?(翻跟頭)它會怎么說?我們學著烏龜大聲一點告訴大家。(我要翻跟頭咯?。┬觚斠^了,我們一起為它加油喊一喊“一二三”。
②師:看,“砰”的一聲,小烏龜它翻成什么樣了,誰來學一學?(請一幼兒做一做烏龜?shù)膭幼鳎?/p>
師:小烏龜四腳朝天躺在地上,頭好暈啊,爬不起來了!小烏龜在地上搖來搖去發(fā)出“咔嗒、咔嗒”的聲音。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幼兒集體一起做烏龜?shù)膭幼鳎河變阂黄疬厯u邊發(fā)出“咔嗒”的聲音。)
(評析:運用游戲形式可以增加活動的有趣性,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主動參與,體驗小動物翻跟斗的樂趣。)
⑶西瓜蟲翻跟頭。
①師:又有小動物要翻跟頭了,我們快起來看看。
②師:誰也來翻跟頭了?有幾條西瓜蟲,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一、二”,有幾條?這條西瓜蟲會怎么喊?(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這條西瓜蟲會怎么喊?(集體喊一喊)這條西瓜蟲往這邊翻,那條西瓜蟲往這邊翻,它們一起翻跟頭會發(fā)生什么事?
幼兒1:它們要撞在一起。
幼兒2:會摔跤的。
師:我們也幫他們喊一喊吧!(教師邊做動作邊說)“一、二、三”“啪”兩條西瓜蟲怎么啦?(幼兒個別回答)啊,不小心撞到一起了。那你們聽見他們撞在一起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嗎?我們也來做一做。(幼兒學一學,說一說)
(評析:這次翻跟頭發(fā)生了意外,因為方向不同,出現(xiàn)了相撞的結果,其實在觀察講述的過程中,也是提醒孩子們,翻跟頭也是要注意方向的。)
⑷小寶寶翻跟頭。
①師:聽!“我也來翻跟斗咯!”誰在喊呀?(猜)看,是誰在喊?。浚ㄐ殞殻┬殞氁^了,我們幫他鼓鼓勁,一起喊一喊。(一起喊“一二三”)噓,聽聽小寶寶翻跟頭會發(fā)出什么聲音。(教師做聽的動作)你們聽見了嗎?怎么會沒有聲音的呢?
②(出示爸爸接寶寶的圖片)原來是怎么回事?。浚ū话职纸幼×耍┕?,正好被爸爸接住了寶寶,寶寶心里怎么樣?他臉上的表情怎么樣?
(評析:小動物翻啊翻,終于翻到了小寶寶自己了。小寶寶翻跟頭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從“無聲”引發(fā)幼兒的猜想,原來翻到了爸爸的懷抱。孩子們會聯(lián)想到自己翻跟頭的情形,體現(xiàn)父子之間的濃濃愛意。)
⑸師:剛才我們讀的這本書的名字叫翻跟頭。大家一起讀一讀。(一起看封面上讀一讀)
⒊完整閱讀。
①師:你們想不想再讀一讀這本書上好聽的故事?(教師讀故事,幼兒可以和教師一起讀)
(評析: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看圖書讀故事,既對故事有了一個完整的鞏固,對一頁一頁翻著看書的方法又有了掌握。)
②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翻跟頭啊?你們會象故事里的小青蛙一樣翻歪了呢?還是象小烏龜一樣翻得“咔噠咔噠”響呢?我們快去到外面翻一翻。(幼兒在空地上翻跟頭)
三、活動評價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與幼兒進行行為上的互動,始終以不同的方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雖然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但四次翻跟頭,角色不一樣,形式不一樣,結果也是不一樣,還蘊含了數(shù)量、方向等一些淺顯的內容。每個幼兒都能主動、愉快地參與活動,氛圍輕松,效果突出整個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早期教育獨具的學習規(guī)律,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接觸到了新的事物,淡化了教與學的界線,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幼兒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情境表演,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2.欣賞情境表演,感知活潑的小田鼠睡覺前磨磨蹭蹭的有趣故事。
3.提煉故事的內容,根據(jù)已有的經驗,嘗試訪編詩歌
活動準備
掛圖、音帶、故事讀本人手一冊,情境表演的道具。頭飾、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線上活動欣賞歌曲《搖籃曲》
2.教師發(fā)書
二、感知理解活動
小朋友們,你們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一般都做些什么事情?有一只小田鼠和你們一樣也做些有趣的事情,今天我們來欣賞情境表演《快睡吧小田鼠》
1.首先故事中的人物先出場---自我介紹,讓幼兒認識故事中的角色
2.出示掛圖,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
你看到了誰?晚上該上床睡覺了,可是小田鼠還有許多事情,他都做了哪些事情?
播放錄音引導幼兒欣賞,進一步感知故事的內容。
A.教師:媽媽讓小田鼠睡覺,小田鼠要等幾分鐘?他做了什么?
B.教師:后來爸爸讓小田鼠睡覺,小田鼠說在等幾分鐘?他要做什么?
C.教師用同樣的方法提問幼兒后面的問題。
D.重點理解最后兩幅圖,小田鼠道出了愛的秘密,你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媽媽時,爸爸媽媽是怎樣的感受。你們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過這樣的話嗎
三、體驗活動
1.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睡覺之前應該做什么,爸爸媽媽是怎樣對自己的?
請幼兒將述,引導幼兒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和寬容,并鼓勵幼兒回家后大膽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及家人的愛
2.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小田鼠嗎?為什么?
四、結束活動
師幼共同閱讀。教師小結,教師收書及整理物品。
大班詩歌說課稿:傘
一、幼兒詩歌學習的作用
語言精練、優(yōu)美、語意含蓄深刻的詩歌對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詩歌能促進幼兒感知覺、思維、想象力及語言的發(fā)展。朗朗上口的詩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優(yōu)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意境能批培養(yǎng)幼兒的美感,提高語言水平。
二、設計思路
鑒于詩歌學習對幼兒的種種好處以及結合我園大班組課題“幼兒詩歌學習和快樂識字整合的研究”,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
三、教材分析
詩歌《傘》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作者以清新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擬描述了大自然與動物之間和諧美妙的聯(lián)系,喚起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這首詩語言精練優(yōu)美,重負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便于幼兒記憶與仿編。
四、活動安排
大班幼兒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初步發(fā)展,具備了類比、遷移能力。因此根據(jù)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制定了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目標:1、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
2、大膽用語言表達,并自然習得相關漢字。
環(huán)節(jié):第一部分:通過多媒體可見學習詩歌《傘》以及相關漢字。
第二部分:通過引導談話,幼兒理解并仿編詩歌,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想象,進一步仿編詩歌。
第三部分:通過進一步操作鞏固復習識字。
活動名稱:詩歌《傘》
活動目標:1、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
2、大膽用語言表達,并自然習得相關漢字。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幼兒操作圖片、漢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展示多媒體
課件,啟發(fā)提問:
“在美麗的森林里小動物們出來玩了,我們一起看看誰來了?”(一一出示)
“后來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下雨了,小動物們都要淋濕了,怎么辦呢?我們快快想辦法來幫助它們吧?”
二、感受、理解詩歌
1、我把好辦法編成了詩歌,你們聽聽,聽到些什么?
2、它們找到的是什么傘?是什么顏色的?
3、教師與幼兒一起念兒歌并認識漢字“傘”、“紅色”、“綠色”、“紫色”、“黃色”
三、幼兒為小動物貼畫傘
1、教師啟發(fā):出示小熊,問“什么可以讓小熊作傘?”
2、還有許多小動物在淋雨,我們幫它們尋找合適的傘,如果沒有合適的也可以給它們畫傘。(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做好的幼兒進行仿編)
3、詩歌(將幼兒的作品放入投影機進行)
四、匹配漢字卡片
這里有許多字寶寶,請你為你做的傘找出它的字寶寶。
五、幼兒將自己學會、認識的漢字找出并貼在自己相應的圖片上。
評課
一、從教師預設的整個過程來分析
教師比較重視幼兒的學習過程,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通過直接體驗來學習,使幼兒在直接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學習、交流的樂趣。
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引發(fā)幼兒來猜測森林里會來的小動物。突然下起了雨,引發(fā)幼兒想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躲雨,通過看看、想想、猜猜,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其次,在學兒歌過程中,老師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幫助幼兒有效的投入到本次活動中,并很好地達到自然習得漢字的目標。如:在認識顏色漢字時,屏幕上出現(xiàn)相應的漢字引發(fā)
幼兒去尋找,運用跳躍式的字飛入給孩子。
再次,教師又能根據(jù)幼兒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在幼兒操作中又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以挖掘幼兒最大潛能的發(fā)揮,如:材料中,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動物,傘的替代物及輔助材料,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開拓了幼兒思維與視野。
二、從目標的定位來看
比較符合二期課改的精神,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來自于幼兒的現(xiàn)有經驗,提升的也是幼兒能夠感悟的經驗。如:第一條目標: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紅色花朵,黃色的是樹葉在幼兒已有的生活中會經常遇見,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提煉,進而提升了幼兒對白色的,黑色的等其他物體來作為小動物合適的“傘”。又如:第二條目標:大膽用語言表達,并自然習得相關漢字。關注幼兒經驗的習得以及對漢字的認識,較好地體現(xiàn)了詩歌與漢字的有機整合。
三、從幼兒對整個活動的表現(xiàn)來看
因教師在本次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因此孩子在形象、生動、活潑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演示中自然習得了相關漢字,并在獲得經驗的同時,發(fā)展了認知能力,豐富情感體驗。
如幼兒在創(chuàng)編狗熊的傘時,孩子會仿編棕色的山洞是狗熊的傘,綠色的大樹是狗熊的傘,橙色的大樹……五彩繽紛的樹……。
四、建議
1、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師可提供一些暗示性內容,字可以有顏色。因本次活動是初次。
2、教師的教育策略有待提升,對活動中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恰當?shù)幕貞?/p>
最新詩歌年教案五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細心挑選后發(fā)現(xiàn)“詩歌年教案”是一篇非常棒的文章,以下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請根據(jù)需要自行取舍。每位老師不可或缺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因此教案課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寫。?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和技能。
詩歌年教案【篇1】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1.學習時,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岳陽樓就在本市)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特點。
2.對文章表現(xiàn)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fā)點撥下完成。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2.朗讀全文,做到基本成誦。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jù)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朗讀時應注意節(jié)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jié)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二。
詩歌年教案【篇2】
一、活動背景
詩歌是一種優(yōu)秀的文學形式,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激發(fā)想象力。在中班教學中,通過詩歌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詩歌,增加對詩歌的了解和喜愛,同時也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和情感交流。
二、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2.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3.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促進幼兒情感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詩歌的欣賞能力,增加對詩歌的了解和喜愛。
三、活動內容
1.詩歌欣賞:教師向幼兒播放各種風格的詩歌音頻,引導幼兒聆聽詩歌,感受詩歌的美妙之處,增加對詩歌的興趣。
2.詩歌表演:幼兒分組進行詩歌朗誦,通過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現(xiàn)詩歌的韻味和情感。
3.詩歌創(chuàng)作:幼兒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小詩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詩歌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詩歌繪畫:幼兒可以根據(jù)所學詩歌的內容和感受,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將詩歌的意境通過畫筆展現(xiàn)出來,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詩歌游戲:教師設計各種有趣的詩歌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詩歌,增加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四、活動流程
1.詩歌欣賞(20分鐘):教師播放一首簡短的詩歌音頻,引導幼兒聆聽,并帶領幼兒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詩歌表演(30分鐘):幼兒分組進行詩歌朗誦,每組表演完畢后,其他幼兒可以對表演進行評價和點贊。
3.詩歌創(chuàng)作(40分鐘):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或回憶自己的經歷,自由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歌,并在詩歌上進行涂鴉或裝飾。
4.詩歌繪畫(30分鐘):幼兒根據(jù)所學詩歌內容和感受,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可以選擇任意材料進行表現(xiàn)。
5.詩歌游戲(20分鐘):教師設計有趣的詩歌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詩歌,加深對詩歌的印象。
五、活動評估
通過觀察幼兒在詩歌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饋,評估幼兒對詩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以及幼兒在語言表達、想象力、情感交流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
六、活動總結
中班詩歌類活動教案的開展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和情感交流,增加對詩歌的了解和喜愛,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點,設計豐富多樣的詩歌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成長。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能夠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更多的樂趣和收獲。
詩歌年教案【篇3】
詩歌教案鑒賞結構特點
※1、把握詩歌所塑造的形象詩歌鑒賞是由感知文學形象開始的,然后才能進行審美判斷,詩歌鑒賞教案一。
而文學形象又是由語言來塑造的,那么正確地感知詩歌的形象就必須從語言的理解與分析人手,通過對語言的感悟,經過形象思維,從形式到內涵,由感知到評判,也即是說要判定一個審美判斷的正誤,必須從分析語言條件(語音、詞匯、語法、修辭、表現(xiàn)手法與表達技巧等)開始,由表及里來判定。
和小說、戲劇一樣,詩歌也塑造形象。
但詩歌的形象,與散文、小說中的形象不完全是一回事。
詩歌的形象以景物為主,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的,都是詩中的形象。
如杜牧的《山行》,詩中寫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紅葉等景物,都構成了形象,且以楓林中經霜的紅葉最具神韻。
詩歌中的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感情。
因而詩歌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泛化意義、諷喻意義,要注意理解。
詩歌的形象對語言的形象性要求很高。
我們不妨把語言中的詞匯分為兩類,一類有具體可感的形象性,如“流水”“飛鳥”“白云”“青松”;另一類是不具形象性的詞語,如“思想”“定律”“法則”等等。
詩歌中的形象一般越具體越好。
說食物,可寫“紅糕”“金饌”“肴核”,說房子,也要寫成“白屋”“荊扉”“朱門”等等。
因為抽象、籠統(tǒng)的詞語,在篇幅短小的詩歌中,一般難以成為審美的對象。
詩歌中的藝術形象,主要有這么幾類:事象。
即在詩歌中不直接地描景寫物,而是直敘其事,或借助前人的作品或典故,使藝術形象蘊藏其后。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前一聯(lián)中的“巴山夜雨”,是詩人寫詩的當時之景,后一聯(lián)的“巴山夜雨”則是詩人懸想日后與所念之人相遇之后的情景,其中蘊涵著濃郁的情思。
物象。
即是具體事物鮮明的形象或景象。
摹寫物象不僅有外在的形似,更有內在的神似。
例如李白的《渡荊門》: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一般來說,物象在作品中要與其他形式的形象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篇章,因為物象與直接陳述的事象比,表現(xiàn)情思總是還隔了一層,需要讀者去揣摩、提煉。
故而以物象為主的作品就顯得含蓄曲折,特別是那些帶有某種思想寄托的作品更是如此。
意象。
事象與物象都溶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意,如果某種形象與特定的情意構成了固定的關系,比如說到“明月”,就與思鄉(xiāng)、思人相聯(lián)系,說到“清秋”,就與感傷、悲愁相聯(lián)系,那么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種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這種含有特定意味的藝術形象,就是詩歌中的意象。
意象一般不能獨立運用,它要與事象、物象結合在一起組成篇章,而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比如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此詩的前三句在敘述中帶出事象。
我們可以想像:在邊關的軍營中,戰(zhàn)士們在秋日的夜晚,彈起琵琶跳起舞,以排遣心中的思鄉(xiāng)之情,然而曲子彈了一曲曲,音樂的主題卻總離不開《關山月》,這類表現(xiàn)思鄉(xiāng)的調子,這就足以看出戰(zhàn)士們思鄉(xiāng)之情的深切了。
第三句一轉,說這樣的鄉(xiāng)情實在是彈不完的,語意也似說不盡,第四句忽然宕開,以一輪秋月的“靜”與撩亂心緒的“動”相呼應,將激越的情懷推向舒緩,是最佳意象的生動體現(xiàn)。
詩歌對藝術形象的處理與散文等敘事文學相比顯然是不同的。
它通過事象、物象、意象的融合,創(chuàng)造出情、理、形、神四者統(tǒng)一的詩歌意境,并以此激活讀者的想像和聯(lián)想,從而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鑒賞詩歌,首先得把握詩歌塑造的形象,把握住了形象,就能把握詩人所抒發(fā)的感情;就能理解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就能體味詩中的相關哲理,就能對詩歌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對詩歌作出合乎情理的`鑒賞。
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精雕細刻;可以鋪墊、襯托,也可以借助想像、聯(lián)想。
詩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見方法有:(1)鋪陳手法。
多見于敘事詩中。
如杜甫的《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這里用鋪陳手法,直敘其事,勾勒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動作、神態(tài)來刻畫人物的形象,教案《詩歌鑒賞教案一》。
如崔顥《長干曲四首(其一、其二)》“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上首詩是女方問,下首詩是男子答。
問者問后不待回答,又自我介紹,表現(xiàn)出急切的心情;答者的解釋包含著歉意。
進一層想想,問答間又微露出彼此的歡悅之情。
詩人通過人物對話,就把人物形象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
再如李端的《拜新月》:“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古代有婦女拜月、傾聽心曲的古老風俗。
詩中的這位少女,見月下階便拜,急切切要將藏在內心深處的話對月訴說。
但只能月聽到,所以只能“細語”了。
“細語人不聞”五個字,便刻畫出她那顆激動的不安的心,顯得多么生動傳神。
(3)以個別來反映一般。
詩歌的形象有個體和群體之分。
優(yōu)秀的詩歌,能透過獨具特點的個性,顯示出蘊含在內中的共性。
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
”詩歌極寫人世的滄桑巨變,對豪門權貴進行辛辣諷刺(這是一般)。
但它描繪的,卻只是南京城中烏衣巷的一段景色,而且只著力地刻畫了燕子這一細節(jié)(這是個別),巧妙地用燕子不識盛衰、不辨貴賤,仍在已經換了主人堂前筑巢,抒發(fā)了作者獨具個性的感受(用個別來反映一般)。
(4)多側面描寫。
如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詩中多側面描寫天門山:有高有低,錯落有致;青山、碧水、藍天、紅日,還有耀眼的白帆,這幾個景色,交相輝映,而且水是流動的,山卻巍然不動,靜的山屹立在動的波濤中,更加顯示了自然景象的雄偉氣勢。
(5)多種感覺綜合。
如柳宗元的《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詩的第二句,寫漁翁清早從清清的湘江汲起水來又點燃起江邊的竹子,其中就包孕了手漾在綠水中的觸覺、視覺意象和人處在煙火中的嗅覺、視覺形象。
詩的第四句,棹歌一聲,青山頓時呈現(xiàn)出原貌——上半句是聽覺感受,下半句則是視覺感受。
眼前的景色,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綠了,好像這山水之美恰是剛才那“欸乃一聲”從仙境召喚降落到人間來的。
多種感覺綜合的形象描寫,把人們帶到一種飄逸超然得帶點神秘味道的審美境界之中。
(6)背景氛圍的交代。
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描寫人物形象之前,先寫了赤壁的奇?zhèn)邀悾骸皝y石穿空”,是仰視所見山峰的奇峭高峻;“驚濤拍岸”,是俯視所見水勢的激揚奔涌;“卷起千堆雪”,是目光平視、放眼遠望所見波濤澎湃、浪花翻卷的景象。
最后概括于“江山如畫”四字中,正是在這樣的雄奇壯美的氛圍色調中,英雄人物出場了。
這里的背景描寫,顯然寄托著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詩歌年教案【篇4】
“鑒賞詩歌形象”專題復習教學案
一、鑒賞詩歌的意象
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的感情。客觀事物形象,不僅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詩人情感顯現(xiàn)的載體。
1.抓景物特點,探知詩人的感情。山居秋暝(唐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2.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復——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把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臺城(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3.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 謁金門(唐·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二、鑒賞詩歌中的物象。
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詠物抒情詩。1.抓物象的特點。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以北,三面臨江。懸:端端正正地高掛。2.抓物與志的“契合點”: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小松(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釋:刺頭:指松樹苗長滿松針,又直有硬。3.抓意象的特殊內涵。
①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保ㄌ啤ね醪g《芙蓉樓送辛漸》)②對月思親——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xiāng)異常感傷?!靶亲蛞褂謻|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時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p>
再如鄭思肖《畫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課堂反饋:
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余干旅舍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xiāng)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請回答這首詩的主旨,并具體分析。
?、本首詩描寫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請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2、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詩,讀后回答問題: 夜直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注:“夜直”即所謂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學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簡評本詩的情景交融的特點。
?、點評“春色惱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語煉字方面的妙處。
3、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詩,閱讀后請回答問題 望驛臺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驛臺》“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笔窃≡谌吕锏淖詈笠惶鞛樗寄钇拮禹f叢而作。問題:
?、高適的《除夜作》言“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是從對方寫起,而本詩卻雙方同時寫。“兩處春光同日盡”,請簡評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全詩是圍繞一個——字展開,請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詩歌年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和理解詩歌,感知傘的含義并在此基礎上仿編詩歌。
2、激發(fā)同情心,培養(yǎng)助人為樂的情感。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引入主題觀察圖片后啟發(fā)提問
森林的天氣怎么樣?下雨了爸爸媽媽來接你的時候會帶上什么?可小動物們沒帶傘該怎么辦?幼兒我們可以給他們送傘。小動物可以躲在大樹下面誰能用樹葉當傘?螞蟻,因為螞蟻很小,可以用樹葉當傘。教師把幼兒說的編成一首詩歌。
2、感受理解。
1)欣賞詩歌,教師提問:誰撐開了美麗的傘?他們用什么做自己的傘?美麗的花朵是誰的傘?是什么顏色的花?還有誰撐起了怎么樣的傘?
2)理解重點。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喜歡的幼兒可以跟念。教案來.自:教案網(wǎng)為什么蝴蝶用花來帶傘?落葉能做螞蟻的傘嗎?為什么?漂亮的小兔找了什么做傘?為什么?小動物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傘
3、仿編詩歌。
1)出示小熊玩具。是誰來了?小熊也沒有帶傘,他會淋濕的,請你們幫它找把傘。怎樣的大樹是小熊的傘?還有什么可以做小熊的傘?快下雨了,還有很多小動物沒有傘,快為它們想想辦法吧。
2)提供各種動物圖片以及紙張畫筆等,請幼兒為小動物貼或畫傘,然后進行創(chuàng)編。
3)設問:你愿意為誰找把傘?想為它找把什么樣的傘呢?
4)請幼兒說說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歌,并對幼兒大膽想象合理編排給予鼓勵。
附詩歌:傘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撐開美麗的傘
紅紅的花朵時蜜蜂的傘
黃黃的樹葉時螞蟻的傘
綠綠的荷葉時青蛙的傘
白色的蘑菇是小白兔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