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寶寶多元智能的全面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2-02-17 寶寶聽的益智故事推薦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哄寶寶睡覺的溫馨故事

兒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得納提出。這一教育理論將人的智能分為8個方面,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內省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其理論更注重兒童智能的全面開發(fā)。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的具體教學內容

語言智能。培養(yǎng)、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通過孩子對童話故事的喜愛,培養(yǎng)他們自己聽故事、說故事的能力。

音樂智能。讓孩子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以及音色,從而使孩子愛上音樂藝術并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表現力。比如唱歌、彈唱彈奏以及簡單的填歌詞等。

數學邏輯智能。通過游戲活動,教會孩子們能夠運用數字運算。例如:通過開商場、開醫(yī)院的游戲,來認識貨幣,并學會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

空間智能。指認識三維空間的能力。。通過美工活動和做游戲培養(yǎng)孩子前后左右上下的空間概念。例如:畫畫寫生活動,通過對描畫對象的觀察體驗感覺空間概念。

肢體運動智能。通過日常生活和形體活動來發(fā)展孩子的大小肌肉群和動作協(xié)調性。

內省智能。指認識自我和善于自我反省的能力。讓孩子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例如:在數學活動中或者相識禮儀活動中認識自我,以及自我和別人的區(qū)別。

人際關系智能。通過角色游戲,培養(yǎng)孩子在陌生環(huán)境中有效地認識他人、理解他人,能夠在人際活動中學會察言觀色,能和不同的人進行交往。例如娃娃家,開醫(yī)院等游戲。

自然觀察者智能。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觀察收集探索自然現象、植物以及動物的能力。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寶寶的早期刺激與智能開發(fā)


我們知道,智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腦細胞的發(fā)育程度和早期經驗的豐富程度。因此,我們對孩子進行的早期智能開發(fā)是在促進孩子大腦發(fā)育和經驗的獲得。

人類約有150多億腦細胞,個體差異并不大。它是依靠外部刺激,不斷增加反應的次數,不斷提高反應的靈活性,來促進自身發(fā)育的。新生兒只有在不斷的外部刺激作用下,才能獲得智力活動的物質內容——生活經驗。

新生兒的學習過程是先感覺外界的刺激,然后把所感覺的事物與所有的感覺聯(lián)系起來,再發(fā)生相當的動作去反映外界的刺激。由此可見,開發(fā)新生兒的智力并不能以抽象的讀寫背算為內容,而應讓他們接受直接和具體的刺激,來促進其大腦的發(fā)育,并獲得感性知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幼兒經受外部刺激的種類越多,其應付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強,對新的刺激就能作出正確的反應。因此,家長要走好對孩子智能開發(fā)的第一步——早期刺激,而且應使用科學的方法,及早進行。

媽媽撫觸寶寶有益智力發(fā)展


寶寶生下來后最初接觸的是照料他的人,而母親對新生兒的撫摸、擁抱和搖動使他獲得天然的舒適感。這種天然舒適感對孩子一生的智力發(fā)展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媽媽撫觸寶寶有益智力發(fā)展

從七八個月到2歲期間,嬰幼兒表現出一種明顯的對母親或最親近的人的依戀關系,并從中產生了一種依戀安全感。建立依戀安全感最大的意義是在嬰幼兒心靈上形成良好的背景,嬰兒以它為基礎來進一步發(fā)展認識周圍的人和事物的能力。具有良好依戀安全感的嬰兒比較不怕陌生人,并嘗試與接近他的陌生人親近。他們還比較喜歡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不害怕從母親身邊走開,趨向那些吸引他們的新事物,智力水平會有較快的提高。

父親的愛撫同樣對寶寶今后的行為態(tài)度、智力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有人做過測試,受到父親愛撫較多的孩子,往往對新事物或新環(huán)境表露出好奇與探索精神。經常與父親接觸的孩子往往在認識力上高人一籌。父親對幼兒認識力發(fā)展上的幫助,一般通過游戲發(fā)揮作用。因此,那些對“捉迷藏”、“擲球”、“蹦跳”等游戲特別擅長的父親,其子女認識力往往比較強。此外,那些得到父親慈愛、贊賞以及屢加指導的孩子,其智力及詞匯測驗中得分較高,并更具有獨立的精神。

爸爸、媽媽及其他親人對孩子的觸摸,對孩子的健康和智力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科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發(fā)現觸摸的感受與學習的過程有緊密的聯(lián)系。對一組幼兒進行一項實驗,遮住他們的視線,分辨哪根手指被觸及。結果發(fā)現,最能正確將觸及的指頭分辨出來的孩子在長大后,都是成績較優(yōu)良的學生。辨別手指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關聯(lián)的內在機理并不清楚,有人認為,分辨手指的能力可能是幼兒在準備閱讀之前必須發(fā)展的智力。

當小寶寶跌倒摔疼,或是小手受傷了,他會伸出指頭要求母親親吻一下,或讓媽媽觸摸一下摔疼的部位時,神奇的治療性效果即刻就產生了,孩子不再感到那么疼痛。這既是母親的生活經驗,也是小孩的習慣動作。由此,至少可以說明母親的愛撫使孩子得到了安慰,使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優(yōu)化,而良好情緒是孩子智力順利發(fā)展的基礎條件。

雖然科學家還難以證實觸摸有助于治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觸摸有助于平復孩子憂慮、不安的情緒,有助于身體的健康。一個學走路的小孩子,喜歡四處摸索,碰到輕微的不安全,他就會迅速返回母親身邊,即使是幾句安慰的話,或撫摸一下都足以緩和他心中的驚恐。孩子有時候處于極度的不安情緒之中,需要母親緊緊擁抱才能感到安全。

若養(yǎng)母或奶奶、外婆能和親生母親一樣給予小寶寶以觸摸、擁抱與安慰等親情的動作,孩子同樣活潑健康地生活。故科學家認為,觸摸的來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觸摸傳達了對孩子的關懷與愛心。

觸摸使家長與幼兒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使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愛使充滿歡樂的情緒升華,這種優(yōu)化的情緒是幼兒智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看看寶寶的智商有多高?


下面是我一個朋友的育兒日記:

晚上,寶寶洗了澡,本來再吃一頓奶就該繼續(xù)就寢的,可是突然沒一點來由的大哭起來。

怎么哄也不行啊,姥姥看著心疼得直跟我急:寶寶這是找我呢,拿來我抱。結果,換了姥姥抱也沒止住了嚎啕。在排除了她不舒服、生病、害怕等等可能后,我恍然大徹大悟:寶寶就是在耍小脾氣呢!

哭得太認真了,哭得太投入了,那眼淚跟斷了線的珍珠似的,噼噼啪啪砸地……三個大人著急上火的忙做一團。這讓我很生氣,我決定,要跟她“講講道理”。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說:“寶寶,大家都很重要,不光你很重要,姥爺很重要,姥姥很重要,媽媽也很重要,你不能要求大家都圍著你轉……”

“寶寶你不能這樣,大家都對你這么好,你怎么能欺負別人呢。誰抱你不是抱啊,還挑人抱這個習慣不好;那么貴的奶粉,你吃兩口就吧唧出來,這也太浪費了——你要再這么不懂事,以后誰還愿意對你好呀?”

寶寶本來還在撒了歡兒地哭,聽我忽然把討好綿軟的口氣換成了低沉的女中音,猛然就停頓了她的嬰兒高音,當時我能想到的詞兒只有一個:戛然而止。

然后,寶寶就開始一本正經聽我批評她,聽到后來,我的唐僧嘴臉肯定讓她郁悶得不行,躺在我懷里,脖子扭到一邊,把眼神送向遠方。我說:寶寶現在不哭了,那你給我樂一個吧。她完全不睬我,面無表情,眼神空洞,嘴巴癟癟著,嘴角耷拉著,蔫歪歪的,小臉兒上還掛著剛才新產未干的小眼淚兒。無言的抵抗啊,豬頭都能看出她生氣了。

但是,她聽懂了。表現形式之一就是把奶迅速乖乖吃光光。

我來補充兩點,其一,寶寶的確切年齡是18個月零4天;其二,寶寶的姥爺在整個過程中對“講道理行為”嗤之以鼻,表現出強烈的不屑和不信任,但看到結果這么神奇,就啥也不說了。

如果不是看到這個事實,那么對于一個18個月的嬰兒哭鬧,大多數人會怎么做?我想多半會像日記中的姥姥、姥爺一樣,哄。其實,小孩子時常會通過“無理取鬧”或者“使性子”來試探、驗證,他對家人的影響力,如果我們一味的“哄”,就助長了無理的勢頭。這需要為人父母者及時明察。然而,這個故事最給我觸動的還是,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孩子的智商究竟有多高,這往往需要我們試試才知道,而不是一貫的想當然的認為。

寶寶多聽故事長智慧


日本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長為孩子說故事,不僅能增進親子交流,還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發(fā)育。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tǒng)相當活躍,這個邊緣系統(tǒng)主要掌管人類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父母在說故事的同時,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因此跟著生成發(fā)展,同時在父母的陪伴下,對于兒童的情緒控管及腦部智商發(fā)育也有相當顯著的影響。

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還能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多接觸言語溝通,有助于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發(fā)展,除表現在能正確發(fā)音,掌握一定的詞匯外,還表現在學會組詞或成句的一些規(guī)律上。如果我們能夠配上合適的音樂講述故事,會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聽讀的習慣以及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萌發(fā)幼兒初步感受和表現美的情趣。有助于挖掘幼兒學習的潛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在班中,我們每天都有美文誦讀時間,孩子們在這時能夠集中較多的注意力。如果忙于生活的您沒有太多時間,那也希望能在睡前為他們說上一個小故事,因為睡前靜聽故事,有助于幼兒很快入眠和矯正他們某些不良的睡眠習慣;可以讓幼兒在寬松舒適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學習,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請家長們注意:給孩子聽故事時選擇的聽讀材料,除了考慮到其科學性、教育性和適當的趣味性外,還必須注意其效果不得和誘導幼兒入睡這一目的相抵觸。

寶寶手部的益智開發(fā)


手是認識物體的重要器官,也是觸覺的主要器官??茖W家研究發(fā)現,通過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活力,并可延緩腦細胞的衰老。這對人類智力的開發(fā)尤其對寶寶的智力開發(fā)十分重要。

對寶寶的手部的益智開發(fā),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鍛煉手的皮膚感覺。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fā)育。

2、增強手指的柔韌性。如讓孩子經常伸、屈手指,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這些鍛煉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腦的活動效率。

3、鍛煉手指的靈活性。讓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較精細的活動,如擺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要手腦并用,邊做邊思考,以增強大腦和手指間的信息傳遞,提高健腦效果。

4、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為孩子選擇玩具時,要從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習慣出發(fā),比如高級自動化玩具就不如積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側大腦支配,右手受左側大腦支配;交替使用和鍛煉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fā)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 發(fā)展寶寶的語言智能的方法 一、保持幼兒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能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特征:對語言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語言,表現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而事實上,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對話音刺激十分敏感,當親人對他說話時,會以微笑、手腳...
    2021-08-12 閱讀全文
  • 四方面開發(fā)寶寶語言智能 還有個寶寶看到墻上的一串漢字,他就跑過來問:“江、河、湖、海”,這都是和“水”有關的,為什么“沙子”的“沙”也在這里?其實,他已經有了“音、形、義”的初步概念,等告訴他“沙”就是水很少的意思時,寶寶很...
    2021-12-03 閱讀全文
  • 3-5月寶寶智力發(fā)展游戲 3-5月寶寶智力發(fā)展游戲 ☆球球摸寶寶 游戲目的: 刺激寶寶的手掌、足掌,促進寶寶觸覺發(fā)育,開展寶寶智力。 游戲步驟: 1.準備一個直徑10cm左右,表面突出的小觸摸球。 2.寶寶剛睡醒或他心情愉悅時...
    2020-10-31 閱讀全文
  • 家長利用生活培養(yǎng)寶寶全面發(fā)展 家長利用生活培養(yǎng)寶寶全面發(fā)展 許多家長是抱著讓寶寶來學本領的想法報名參加早教活動的,而忽視了寶寶既有認知發(fā)展的需要,也有情感等社會性需要。以下是親子早教活動,可結合實際情況參考。 一、走進社區(qū),加強社...
    2019-12-16 閱讀全文
  • 新寶寶智能開發(fā)大計劃 1、寶寶1個月。用風琴或搖鼓逗著寶寶玩,并經常與寶寶說話。在給寶寶洗澡后,讓寶寶光著身子自由地舒展一下手腳(注意室內溫度)。 2、寶寶2個月。幫助寶寶做被動體操。當寶寶哭時,做些被動俯臥動作,能使寶寶...
    2022-02-14 閱讀全文

一、保持幼兒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能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特征:對語言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語言,表現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而事實上,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對話音刺激十分敏感,當親人對他說話時,會以微笑、手腳...

2021-08-12 閱讀全文

還有個寶寶看到墻上的一串漢字,他就跑過來問:“江、河、湖、?!?,這都是和“水”有關的,為什么“沙子”的“沙”也在這里?其實,他已經有了“音、形、義”的初步概念,等告訴他“沙”就是水很少的意思時,寶寶很...

2021-12-03 閱讀全文

3-5月寶寶智力發(fā)展游戲 ☆球球摸寶寶 游戲目的: 刺激寶寶的手掌、足掌,促進寶寶觸覺發(fā)育,開展寶寶智力。 游戲步驟: 1.準備一個直徑10cm左右,表面突出的小觸摸球。 2.寶寶剛睡醒或他心情愉悅時...

2020-10-31 閱讀全文

家長利用生活培養(yǎng)寶寶全面發(fā)展 許多家長是抱著讓寶寶來學本領的想法報名參加早教活動的,而忽視了寶寶既有認知發(fā)展的需要,也有情感等社會性需要。以下是親子早教活動,可結合實際情況參考。 一、走進社區(qū),加強社...

2019-12-16 閱讀全文

1、寶寶1個月。用風琴或搖鼓逗著寶寶玩,并經常與寶寶說話。在給寶寶洗澡后,讓寶寶光著身子自由地舒展一下手腳(注意室內溫度)。 2、寶寶2個月。幫助寶寶做被動體操。當寶寶哭時,做些被動俯臥動作,能使寶寶...

2022-02-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