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左撇子”孩子更聰明嗎

發(fā)布時間:2022-02-07 幼兒園說課稿要脫稿嗎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人的大腦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活動,具有處理語言、進行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shù)字運算及分析等功能;右半球支配在半身的活動,是處理總體形象、空間概念、鑒別幾何圖形、識別記憶音樂旋律和進行模仿的中樞。一般惰況下,左腦抽象思維功能較發(fā)達,右腦形象思維功能較發(fā)達。

大腦皮層上的分區(qū)活動決定了手部的動作,因而手的活動對大腦功能的開發(fā)利用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通常右利手的人大腦僅左半球的功能較發(fā)達,右半球的功能開發(fā)利用較少;而左撇子的右腦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利用,這就能極大地提高其整個大腦的工作效率,并且唯獨左撇子們才有可能將大腦在半球的抽象思維功能與右半球的形象思維功能合二為一。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信息從大腦通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遞到左側比傳遞到右側快。

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得相當比例的左撇子智力較高。

1982年日美等國所做的一項統(tǒng)計表明,左撇子成長為藝術家、建筑師的比例要比右利手的人高。如14世紀文藝復興的三杰: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菲爾都是左撇子;西班牙的繪畫大師畢加索、美國電影藝末家卓別林等許多智力發(fā)達的著名人物也都是左撇子,在其他領域中左撇子勝人一籌者也同樣大有人在。

左撇子現(xiàn)象啟示我們,如果兒童在半身活動頻繁,就會促使右腦發(fā)達,從而使左右腦的功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利用。因此,心理學家建議,應有意識地訓練孩子使用左手、左腳。家長可采取以下方法訓練:一是夾積本,要求孩子用左手拿筷子把積本圖案擺出來。二是拍皮球。要求孩子在拍皮球時雙手交替進行。三是檢火柴。要求孩子把火柴一根一根擺進火柴盒內(nèi),只能用左手,不準用右手。四是跳皮筋。要求孩子用左腳跳,不可用右腳跳。多引導孩子這樣鍛煉,孩子就有望更加聰明。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左撇子是否更聰明?


目前,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生活中更習慣用左手吃飯和寫字等。人們常說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真的是這樣嗎?專家介紹,從科學角度還沒有確鑿的依據(jù)證明左撇子孩子更聰明,因此家長切勿盲目強迫“左撇子”糾正生活習慣。

家長交流孩子左撇子的習慣

今天,的家長們討論孩子日常生活中左撇子的習慣,大多家長表示對于孩子的這種成長現(xiàn)象會以順其自然但要潛移默化糾正的態(tài)度對待。

chenchenbama:兒子6歲半,從兩三歲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他用左手多一些。上幼兒園后,還特意向老師囑咐不要干涉他的用手習慣,開始畫畫是用左手、后來左右手混著、再后來右手多。目前的狀態(tài)是,運動時基本用左手,寫字和畫畫以右手為主。

miaomiao2005:我家孩子是左撇子,寫字、畫畫、吃飯等都是用左手。

jgliu:我家孩子吃飯用左手拿筷子,寫字右手,但經(jīng)常寫橫的時候從右向左推。

晨曦之露77:孩子在家里的黑板上畫畫寫字時喜歡用左手,上擊劍課,教練還喜歡他是左手呢。

彩色涂料:我家女兒是標準的左撇子,從我這兒遺傳的?,F(xiàn)在孩子畫畫和拿筷子仍然用左手,寫字在家長監(jiān)督下會改用右手,但明顯地笨拙一些。中國的漢字用左手寫,看起來非常別扭。孩子小,字也容易寫成左右顛倒的。

孩子形成用左手活動的習慣之后,如果家長強硬的糾正可能會矯枉過正,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不適,甚至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fā)展。專家建議,校正左撇子家長不應操之過急。

如何引導孩子糾正左撇子的習慣?

首先,孩子在進行某個活動時,家長可以在位置擺放上進行引導。如孩子在擺積木時,家長可以把積木放到孩子的右側,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用右手取積木并進行擺放。

其次,家長可以在孩子的活動中拉住孩子的左手,讓孩子空出來的右手得到更多的發(fā)揮。

第三,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做一些肢體訓練的游戲,如訓練孩子右手拍球、舉高拿東西等。

第四,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用右手寫字、畫畫,并進行正確的筆畫、方向的引導。

最后,如果家長不能通過以上方法達到訓練孩子右手的目的,家長可以被動地幫助其訓練。如抓起孩子的右手,被動地讓孩子更多地運用右手。

左右腦均衡發(fā)展“左撇子更聰明”無科學依據(jù)

在孩子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半身活動頻繁會促使右腦發(fā)達,從而使左右腦功能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利用。人的大腦的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大腦左半球主要負責推理、邏輯和語言屬于“理性半球”;而大腦右半球則注重幾何形狀的感覺,負責感情、想像力和空間距離,具有直接對視覺信號進行判斷的功能,屬于“藝術半球”。左腦掌管語言,根據(jù)現(xiàn)有知識進行邏輯推理,這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只是左腦產(chǎn)生的語言一般欠缺啟示性,難以得出新理論。右腦功能在于領悟、想象和預料,當碰到一些百思不解的事情,若善用右腦功能,右腦內(nèi)的與生俱來資訊就會發(fā)揮作用,給人啟示,令問題得以迎刃而解。

左右腦能否均衡發(fā)展關鍵在于孩子日常用腦程度,因此“左撇子更聰明”的說法是沒有科學證據(jù)支持的。在孩子早期大腦開發(fā)的過程中,應重視左右腦的鍛煉及運用,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健康、更聰明!

讓您的孩子更聰明


身為父母,您一定希望寶寶更聰明。那么,如何培養(yǎng)寶寶,發(fā)現(xiàn)他的潛能、提高他的智力?請從這里開始——

決定智力的因素——注意力 新鮮多變的物體,可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幼兒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受到其他新鮮刺激而發(fā)生轉移。相關實驗表明,在教育環(huán)境良好的情況下,3歲幼兒的注意力可以連續(xù)集中3~5分鐘,4歲幼兒可集中10分鐘左右,五六歲幼兒可以集中15分鐘左右。注意力是孩子認識事物的開始。注意力穩(wěn)定、持續(xù)的孩子,掌握知識的速度也就更快,而且記得非常牢固。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呢?關鍵是找到興趣點,當孩子對事物發(fā)生興趣時,才有可能注意它。因此,要有目的、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他的興趣點,讓他持續(xù)不斷地產(chǎn)生興趣,這樣才能讓他的注意力得到鍛煉。

決定智力的因素——觀察力 觀察力可以幫助孩子得到周圍世界的有關知識和信息,是認識世界的基礎。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過視覺、聽覺輸入到大腦的。因此,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要從基本的感知覺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 所以,在保護好孩子的感知覺器官基礎上,家長要利用并創(chuàng)造機會,刺激各項器官的發(fā)育。同時,適時地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如氣候變化、動物遷移、自然常識等等,在觀察時,做到由表及里、由近及遠、從局部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孩子對生活的好奇心,養(yǎng)成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決定智力的因素——思維力 思維的發(fā)展分為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3個階段。0~3歲的孩子,直觀動作思維占主導地位;3~6歲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 0~3歲孩子的思維活動是直觀動作思維。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邊玩邊想,一旦動作停止,思維活動也隨之停止。3歲以后,孩子的思維就可以依靠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lián)想展開,他已經(jīng)能擺脫具體行動,運用已經(jīng)知道的、見過的、聽過的知識思考問題。如,大象是動物園里的大象。他的思維活動必須依托一個具體形象來展開。 5~6歲孩子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不會停留在對事物簡單表面的評價,開始對事物做出比較復雜、深刻的評價。早期他看電視時,可以說出好人、壞人,這時已經(jīng)能知道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還會用各種理由來說明觀點。家長需根據(jù)時段,對孩子的思維能力做相應的鍛煉。

決定智力的因素——記憶力

4歲以前的孩子,對鮮明、生動、有趣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緒反映,重復多次后,孩子能夠不費力地記住。如喜愛的玩具、動物、道路、詞匯等等,但還是形象記憶,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 5~6歲時,孩子記憶的有意性就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他不僅能識記和回憶需要的材料,還可以運用一些方法幫助自己加強記憶。記憶力有短時記憶和長久記憶之分。背誦、講故事等屬于短時記憶,不溫習就會忘記。怎樣把短時記憶形成長久記憶,這是孩子智力發(fā)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形象記憶的特點,有意識地利用新鮮生動的實體,培養(yǎng)他的記憶力,堅持不懈,才能讓孩子的記憶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決定智力的因素——想像力 3歲左右,孩子在繪畫以前,不知道究竟要畫什么,邊想邊畫,畫完后看它像什么就是什么,說明這個時期的孩子繪畫沒有明確目的,而是受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這個時期的孩子,想像的主題容易變化,在繪畫時,經(jīng)常中途改變主意,這說明他的想像沒有預定的目的,只是以想像過程為滿足。 5~6歲的孩子,雖然無意想像仍占主導,但有意想像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此時,他們想像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想像的過程也更具目的性和獨立性,孩子已經(jīng)能把一天的活動連貫地表達出來,也可以自己為主角,編出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 早期的想像以無意想像為主,向有意想像過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展他的有意想像,設計有目的性的生動形象、活潑新穎的游戲方式,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的興趣,發(fā)展他的想像力。 當孩子擁有這5種能力的時候,自然也就會越來越聰明。

“抱大”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生來需要媽媽愛撫,此乃天性。嬰兒啼哭時,被抱起來親昵一番,會停止啼哭。媽媽也離不開孩子,睡眠中的媽媽往往聽不到一般聲響,但對身邊孩子的啼哭卻特別敏感,即使熟睡也會立刻驚醒,給予喂哺親昵。

媽媽把孩子摟在懷里時,一種幸福感、難舍難分感油然而生。這種母嬰感情依戀,兒科學家冠以特定的名詞“母子依戀”,對母嬰雙方都是十分有益的。

剛出世的新生兒,腦髓發(fā)育已為接受外界刺激提供了生理基礎。在后天環(huán)境刺激下,大腦皮質進一步發(fā)育成熟。沐浴在母親的愛河中,會促使小兒身心發(fā)育,故抱大的孩子更聰明。

兒科學家以600對母嬰進行的研究顯示,出生后即投入母親懷抱的嬰兒比其他嬰兒啼哭少,睡得熟,喂養(yǎng)更順利,有利于生長發(fā)育。該項研究選擇了兩組母嬰,一組出生后由母親自己喂,另一組由別人喂。在前一組中,嬰兒因經(jīng)常得到母親擁抱、撫摸和親昵,在體格發(fā)育、智力增長、抗病能力方面,明顯勝過后一組嬰兒。

父親帶孩子會更聰明


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專家研究后認為,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yǎng)孩子哪些品質,發(fā)展哪些方面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該怎樣做,需要些什么條件,是比較明了的,而母親在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數(shù)母親對孩子都是有較高期望,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就顯得無計劃。

從教育內(nèi)容來看,在知識的傳播上,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于母親,而且在史、地、哲上父親往往精于母親。因此,父親給孩子講得更多的是歷史故事,各地風情民俗,英雄人物等,而母親則一般都是給孩子講童話,涉及史地哲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

在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上,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們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大膽學騎自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而母親總想保護孩子,在孩子參加有一些危險和復雜的事時,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

從教育方式上來看,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tài)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父親帶孩子上銜,看的東西多,零食吃得少,母親帶孩子上銜,看的不多,零食卻吃的不少。

會"玩兒"的孩子更聰明!


其實,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玩耍幫助孩子更具創(chuàng)造力,更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更高……家長可不能一味地壓抑孩子玩兒的欲望。不僅如此,您還得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有沒有"玩商"。來吧,看看如何讓孩子適當?shù)赝鎯?、科學地玩兒,幫孩子玩轉"玩兒商"。玩耍不是孩子成才的對立面玩耍才是對學習的真正激勵。

"我的孩子最近退步了,變得不愛學習了,整天只想著玩兒,教他兒歌不理不睬。"一位家長最近很煩惱。其實這位家長的潛臺詞是:衡量孩子進步的標準是孩子是否愿意學習,而"玩兒"這個行為則是帶有某種負面效用的。

圝圝其實,孩子在書桌前度過時間的長短并不能決定其成績高低。因為學習是件需要智力和情緒雙軌并行來發(fā)展的事,成績和孩子的情緒、情感完全呈正相關。如果孩子玩耍不足,其情緒和智力都會處于糟糕的狀態(tài),他的成績也將會處于正常水平線下,出現(xiàn)磨洋工、不專注、理解力差等問題,比如有些孩子經(jīng)常被評價為"挺聰明的,就是不好好學習"。

哈佛大學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托尼·瓦格納教授指出玩耍才是對學習的真正激勵。"對學習的真正激勵,主要是來自內(nèi)心的激動。這需要理解三個因素:玩耍、激情、信念。玩耍是一種基于探索的學習,它可以導致年輕人產(chǎn)生激情并孜孜以求,并將激情轉化為更為深層的信念。即通過玩耍將好奇心、興趣變成激情,并成為一種信念和目標。因此,有意義的玩耍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玩耍讓孩子更有創(chuàng)造力

雙翼伸展,機頭高昂,看上去很神氣。更主要的是,它的身后背著一個"降落傘"。。舉起飛機使勁朝上空一擲,只見飛機在空中劃了一個弧線,身上的"降落傘"打開了,飛機緩緩降落,直到平穩(wěn)地落在前方地面上。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設計精巧的紙飛機竟然出自一個5歲孩子之手。

其實,在自由玩耍中,孩子雙手的靈巧性受到鍛煉,因四肢運動與大腦思維之間的生理聯(lián)系,而促使孩子大腦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區(qū)域得到開發(fā)。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凡事都喜歡問個為什么,喜歡評論事物,喜歡嘗試,思考變化多,反應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等。玩耍給了孩子一個安全的情感表達方式

圝圝活動玩耍是一種安全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可以表達過于復雜難以表達的情感。在玩耍嬉戲的時候,兒童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神奇的世界,在那里他可以成為任何人并且無所不能。他可以安全平緩的釋放自己的情緒,因為有些活動在日常生活中難以為人接受,比如一些廝打、沖撞等侵略性的活動。一個孩子可能體驗場景包含的有關失望,恐懼,憤怒或嫉妒等情緒。這樣,孩子逐漸學會承受和面對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感受。游戲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恐懼。他可能會裝成一個醫(yī)生去縫合傷口、一個獵人去捕獲一頭獅子、一個運動員去贏得一場比賽,在這里一切皆有可能。

圝圝不僅如此,在玩耍中,孩子學會了與人合作、與人相處。在玩兒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比如建筑小城堡,喝茶,舉辦一場節(jié)目)而努力。他們可以交換玩具,輪流著玩,相互交談,一起玩玩具或者輪流著玩。他們學著去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通過談判和妥協(xié)解決沖突。這在無形中為孩子的社會交往做好了最初的鋪墊。

會玩兒的孩子越來越少

不少老師,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不會玩兒了"。放假了,不是宅在家里、就是抱著電腦、手機,"都沒見孩子下過樓"。

女兒曉琳的體重讓周女士特別擔心,才上二年級,已經(jīng)是班上的"重量級"學生。

"不會玩兒"使越來越多的孩子很難找到健康的娛樂和減壓方式,害怕獨處、不愛運動、沉迷網(wǎng)絡等情況的發(fā)生也就不足為奇,專家認為,這些都是因為從小沒有培養(yǎng)起"會玩兒"的好習慣造成的,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丟掉了簡單的快樂,"玩兒"這件事也要從娃娃抓起。

教你的孩子玩轉"玩商"秘訣一 玩游戲也要呼朋喚友

一位媽媽說:"孩子2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有了交友的欲望。每當聽到小朋友從樓道里走過,他總禁不住要開門看看。每次從幼兒園回來,他總是流連忘返。但經(jīng)常因為不夠勇敢或別的原因,交友的欲望總是很難滿足。媽媽曾經(jīng)將一些小朋友請回家,結果幾個孩子又哭又鬧,效果不佳。"原來交友是一種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

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多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教孩子一些能夠和朋友們一起玩耍的游戲。這樣,相當于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接觸他人、與人交友的機會,在和朋友們的玩耍中,孩子的情商也會進一步提高,從而讓游戲也變得更有意義。

秘訣二 讓孩子走進自然,玩些"綠色游戲"

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轉向了"自然體驗"。帶著孩子親近自然,除了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態(tài)、增進親情外,還可以預防"自然缺失癥"。

"自然缺失癥"這一概念由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在其暢銷書《林間最后的小孩》中首次提出,這是當今社會的一種現(xiàn)象,即兒童在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F(xiàn)代社會,城市的發(fā)展進程越來越快,荒野和草地減少,電子產(chǎn)品成為生活中不可取代的部分,城市兒童患上"自然缺失癥"的幾率增大。所以,各位爸爸媽媽,不妨多帶著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感受一下春天的溫暖,夏天的熱情,秋天的收獲,冬天的雪白吧!

秘訣三 玩出炫酷文化感

旖旎風光的江南,曲阜孔子的故居,璀璨奪目的江南,神秘浪漫的云南……文化不僅是厚重的、是歷史的,還可以是鮮活的。當孩子離開書本,真正來到這些昔日聽過但沒見過的地方,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觸。

帶著孩子去"游學",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世紀明德介紹,游學是在上個世界產(chǎn)生的一種傳統(tǒng)的學習教育方式,它讓學生通過短暫的假期在名勝古跡、在各大學府學習,對當?shù)氐娘L俗、對歷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于孩子們的人生影響是非常大的。"我發(fā)現(xiàn)在旅行當中人會成長得非???。你會學到很多新東西,感覺在旅行當中,我20年所學的東西都被刷新了,很多東西都是我沒有接觸過的,包括地理常識,后來回憶起上學時候的地理考試一直這么混過來的,真正的地理知識是在旅行當中學的。我發(fā)現(xiàn)在旅行當中可以補充很多內(nèi)容,在正常的教育當中所沒有的東西。"紀實攝影師、Everykid創(chuàng)始人紅杏帶著孩子佳佳走遍了大江南北,"我就覺得我不能讓這一課在孩子身上缺失。"在媽媽的帶領下,佳佳七個月的時候第一次去藏區(qū),從此開始了自己小小驢友的生活。

秘訣四 玩些創(chuàng)造性游戲

游戲是幫助孩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絕佳辦法之一。

《納尼亞傳奇》、《怪物史萊克》的導演、編劇安德魯·亞當森至今都慶幸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沒有制止自己的玩耍:父母從沒有覺得我整天唱唱跳跳涂涂畫畫是非常浪費時間的事情,從沒有對我說過'你能不能干點正事'的話。的確,學習寫字和算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認為允許孩子去做一件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但是他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事情更加重要。同樣值得慶幸的是,我的父母沒錢給我買復雜、精致的玩具,正因為這樣,我才在自制玩具的過程中,激發(fā)了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他還將這一點用到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我花大量的時間陪他們,和一起變化花樣地玩耍,一起制定游戲規(guī)則,我們自己編歌然后給自己表演,我們還會分配小角色演出一幕小童話。我盡量不去限制孩子,鼓勵他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我還會讓他們看到我是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的。我彈琴的時候,非常歡迎他們也來按上兩下,雖然那聲音很難聽,但是我已就會表現(xiàn)出欣賞和快樂。我經(jīng)常帶他們到工作室玩耍,鼓勵他們堅持不懈地涂鴉。我們從不用過高的要求去澆滅他們的熱情。當孩子看到父母欣喜于自己的作品時,是孩子最大的快樂和自豪。"

所以,爸爸媽媽不妨讓孩子的玩耍中多一些"創(chuàng)造性游戲"。創(chuàng)造性游戲就是指由幼兒自己想出來的游戲,其意義在于發(fā)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創(chuàng)造地反映周圍的生活,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設計和創(chuàng)造才能,培養(yǎng)有關的技能技巧。

相關推薦

  • 孩子左撇子是否更聰明? 目前,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生活中更習慣用左手吃飯和寫字等。人們常說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真的是這樣嗎?專家介紹,從科學角度還沒有確鑿的依據(jù)證明左撇子孩子更聰明,因此家長切勿盲目強迫“左撇子”糾正生活習慣。...
    2022-02-03 閱讀全文
  • “左撇子”孩子為什么更聰明? 人的大腦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活動,具有處理語言、進行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shù)字運算及分析等功能;右半球支配在半身的活動,是處理總體形象、空間概念、鑒別幾何圖形、識別記憶音樂旋律和進行模仿的中樞。一般惰況下...
    2021-12-16 閱讀全文
  • 讓您的孩子更聰明 身為父母,您一定希望寶寶更聰明。那么,如何培養(yǎng)寶寶,發(fā)現(xiàn)他的潛能、提高他的智力?請從這里開始—— 決定智力的因素——注意力新鮮多變的物體,可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幼兒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受到其他新鮮刺激...
    2022-01-07 閱讀全文
  • “抱大”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生來需要媽媽愛撫,此乃天性。嬰兒啼哭時,被抱起來親昵一番,會停止啼哭。媽媽也離不開孩子,睡眠中的媽媽往往聽不到一般聲響,但對身邊孩子的啼哭卻特別敏感,即使熟睡也會立刻驚醒,給予喂哺親昵。 媽媽把孩...
    2021-09-21 閱讀全文
  • 瘋玩的孩子更聰明 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瘋玩20至40分鐘的兒童更能學好功課、寫好作業(yè)和學好數(shù)學。 美國佐治亞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163名很少活動的肥胖兒童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跟蹤調(diào)查。這些孩子被分為三組:作為對照組的一組...
    2019-12-16 閱讀全文

目前,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生活中更習慣用左手吃飯和寫字等。人們常說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真的是這樣嗎?專家介紹,從科學角度還沒有確鑿的依據(jù)證明左撇子孩子更聰明,因此家長切勿盲目強迫“左撇子”糾正生活習慣。...

2022-02-03 閱讀全文

人的大腦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活動,具有處理語言、進行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shù)字運算及分析等功能;右半球支配在半身的活動,是處理總體形象、空間概念、鑒別幾何圖形、識別記憶音樂旋律和進行模仿的中樞。一般惰況下...

2021-12-16 閱讀全文

身為父母,您一定希望寶寶更聰明。那么,如何培養(yǎng)寶寶,發(fā)現(xiàn)他的潛能、提高他的智力?請從這里開始—— 決定智力的因素——注意力新鮮多變的物體,可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幼兒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受到其他新鮮刺激...

2022-01-07 閱讀全文

孩子生來需要媽媽愛撫,此乃天性。嬰兒啼哭時,被抱起來親昵一番,會停止啼哭。媽媽也離不開孩子,睡眠中的媽媽往往聽不到一般聲響,但對身邊孩子的啼哭卻特別敏感,即使熟睡也會立刻驚醒,給予喂哺親昵。 媽媽把孩...

2021-09-21 閱讀全文

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瘋玩20至40分鐘的兒童更能學好功課、寫好作業(yè)和學好數(shù)學。 美國佐治亞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163名很少活動的肥胖兒童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跟蹤調(diào)查。這些孩子被分為三組:作為對照組的一組...

2019-12-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