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6類玩具來助力孩子動手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2-01-20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 學習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體會

都說手巧的孩子更聰明!在孩子6歲前,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能讓大腦負責精細動作的區(qū)域更活躍。此外,讓孩子沉浸在動手的游戲中時,他們是平靜而享受的,專注力和思考能力也會因此得到提升。

那么,哪些玩具能有效提升孩子動手能力呢?小編這就跟大家一一盤點。

1、積木玩具

積木曾被很多教育界的人士譽為“聰明玩具”,因為它的玩法多變無窮,孩子可以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建城堡、建公園、造飛機、造汽車……這個過程鍛煉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讓孩子的思維更活躍。

此外,玩積木時,孩子把積木拿起、對準、放下,這個過程不斷重復,孩子的手部靈活性也就得到了很多鍛煉。

2、拼插玩具

拼插玩具和積木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點在于,拼插玩具是相互咬合在一起的,可以穩(wěn)定成型,不會一推就倒。

如果家里已經(jīng)有一套積木玩具了,不妨再給孩子入手一款好玩的拼插玩具哦!

3、螺母拆裝玩具

提到螺母拆裝玩具,幾乎每個男孩都會為之雀躍。當然,不排除我們的女孩也會對它產(chǎn)生濃濃的興趣哦,因為實在是太好玩了。

拿起小小的扳手、螺絲刀,孩子瞬間變身成專業(yè)的工匠。這兒擰擰,那兒敲敲,什么工具臺、魯班椅,紛紛在孩子的努力之下成形,太有成就感了!

4、廚房玩具

此外,2-6歲的小孩都喜歡玩“過家家”游戲,特別是廚房類的過家家游戲,每個萌娃都愛。在模仿大人做飯的過程中,既能鍛煉動手能力,又能豐富語言和想象力,簡直不要太益智!

So,家有萌娃,怎能少了一套精致的廚房玩具?[好工具范文網(wǎng) faNWen.HAO86.coM]

5、彩泥

彩色泥巴,捏出多彩世界!幾乎沒有孩子會拒絕彩泥這么好玩的東西,這種指尖上的游戲,讓孩子為之著迷。拉、揉、搓、捏、壓、粘、搟……孩子通過小手的各種動作,來完成彩泥的塑形過程,無形中提升了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6、畫筆

不少媽媽發(fā)現(xiàn),畫畫的時候,調(diào)皮的孩子也會瞬間變得很安靜,畫的過程中很專注,根本不用人去管,大人小孩都輕松。所以說,畫畫的確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專注地去做一件事,而且還能讓孩子的手部動作更靈敏,以后學習寫字也會更容易上手。

媽媽們不妨為寶貝準備一套畫畫工具,讓孩子體驗其中的快樂,從中獲得成長。

都說買玩具是一門技術(shù)活,相信看完這篇攻略的媽媽都會舉手贊同吧!如果你也想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so,還等啥呢?趕緊入手這些玩具為孩子助力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玩出來的能力


饒淑園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來到世界上對自己人和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要探索,玩就是一種探索。孩子正是通過玩來了解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感受自己的能力;通過玩來了解周圍的人和事物,體驗自己和別人、自己和各種事物的關(guān)系。孩子這種自發(fā)探索的興趣應該加以保護和鼓勵,并積極引導。然而,有些成年人卻對孩子的玩存在偏見,認為孩子玩是浪費時間,是胡鬧,從而加以生硬的阻撓和制止,他們認為讀書、認字、寫字、畫畫才是正事,才值得孩子們?nèi)プ非?。這種認識上的偏差是應該糾正。記得我在一次給學生講課時,出了一道智力測驗題,題目的大概意思是,屋頂端隔一定的距離系上兩根繩子,給少量的工具如鉗子、螺絲刀、凳子等,要求把兩根繩子系起來(顯然拿一根繩子走過去再拿另一根是行不通的)。有兩個學生在一分鐘內(nèi)得出正確答案:繩子的一端系上鉗子

,然后擺動它,人走過去拿另一端的繩子,等鉗子擺過來時抓住它,兩根繩子系上即可。"你是怎能樣想出來的?"兩人均說:小時候就玩過這玩意兒,只是不系鉗子系石頭。我問其他尚未想出答案的學生,都說沒玩過。這就是玩出來的能力。兩個學一小時候或許出于好奇,擺弄繩子和石塊,這為他們以后學習物理學上的鐘擺原理積累了感性認識,更為以后解決此原理的有關(guān)問題打下基礎(chǔ)。所以,他們一旦碰上類似的問題,解決起來得心應手。孩子玩的時候需要動手動腳動嘴,需要眼看耳聽鼻嗅,碰到問題需要動腦筋想辦法,集體玩的時候會發(fā)生糾紛,需要協(xié)商解決,這就發(fā)展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人際協(xié)調(diào)能力。這乃是孩子上學和走上社會以后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不可或缺的能力。當然,玩不是漫無目的的閑蕩,那是無所事事。玩是一種認真、專注入迷的活動。我們常見幾個孩子在沙堆里造橋挖河建房,一會兒大聲爭辯,一會兒細語協(xié)商,儼然是個建筑工程隊,連母親叫喊吃飯也無人搭理。他們可能是專注得聽不見,也可能是不愿散伙

。不管怎樣,對孩子們來說,這種玩是有益的。

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讓孩子自己動手


我們統(tǒng)計一下中國父母給孩子準備的動手工作清單,會發(fā)現(xiàn):玩具排在首位,其次是看書,第三是帶出去玩。

在美國父母給孩子的動手清單中,則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自理排在首位,其次是玩具,第三是閱讀。

中國父母包攬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例如飲食,從菜市場買菜、洗菜、烹飪、端上桌、喂飯、給孩子擦嘴、收拾碗筷,整個流程,都是大人在忙,不僅孩子沒有參與進來,甚至孩子本身自己該做的,有時也被代勞。

有些父母認為,做這些家務事,沒有出息;玩玩具,玩出智力,才有出息;多讀書,有知識,就有出息;出去玩,長見識,也能出息。所以,自己忙不過來,請保姆,也不讓孩子參加家務事。

然而,在美國家庭里,通常沒那么忙。一歲的孩子,自己能夠吃飯了;兩歲的孩子,自己背著書包去學校;三歲的孩子,能幫父母分擔許多家務事,澆花、喂寵物、洗襪子、擦桌子;上幼兒園后,日常生活已經(jīng)完全自理。

美國的蒙臺梭利老師說:相對于父母買的玩具,孩子更喜歡參與家庭的生活,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是很樂意于做事的。這派生的結(jié)果是:

1、干家務活,是“日常生活練習”,是培養(yǎng)孩子生活知識、鍛煉精細動手最好的方式;

2、能夠自我照顧,就不依賴,獨立性增強,人格就會獨立;

3、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孩子的許多藝術(shù)修養(yǎng)、創(chuàng)造力,都是在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

4、生活是家庭關(guān)系的紐帶,會促進親子溝通與協(xié)作,讓家庭關(guān)系更好親密。

我們在街頭看到,一位兩歲的孩子,原本可以走路,卻還坐在嬰兒車里,由大人幸福地推著;一位四歲的孩子,原本自己可以背書包,卻由老人高興地背著,跟在孩子后面。這在大人眼里,是幸福的畫面,而從孩子角度,卻是那么可悲。

讓孩子自己動手

中國父母喜歡規(guī)劃孩子,為孩子的每件事,都設定目標,所以,孩子在成長的經(jīng)歷中,總是覺得是為父母在活,而唯獨沒有為自己活過;孩子表現(xiàn)的叛逆,實際上是他內(nèi)心的掙扎。

當孩子處于叛逆狀態(tài),父母想出很多招術(shù),誘導或鎮(zhèn)壓,讓孩子順從,繼續(xù)在大人的控制之中逆來順受。

社會把孩子的累,歸咎于過早的學習,卻不去正視,這種累,是孩子不希望按大人的要求去學習所致,而并非是孩子不愛學習。

從出生開始,孩子就是偉大的學習者,除了睡覺,他一刻不停地忙碌,他看什么、聽什么、做什么、思索什么,都是在學習,從來沒有停止過。

有些大人認為孩子小學前不需要學習、甚至有些教育工作也有這樣的觀念,這是對孩子的學習不了解所致。

孩子產(chǎn)生學習的狀態(tài),是在大人放手的情形,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度,來完成學習。

當你買了玩具,想好了幾種教法,然后擰住孩子,讓他聽你教誨,你可能獲得的,只是孩子的拒絕;然而,哪天孩子出于自己的興趣,找到了這件玩具,不用你說,他玩得就很專注,而且玩出的花樣,遠遠超出你的預期。

我看到一位兩歲的孩子,埋頭操作插座圓柱體,抓住抓柄,把圓柱體一個一個放到插穴中;做錯了,再重來一遍,壓根沒想到找大人幫忙。對于這個年齡,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但是,在自主的環(huán)境里,孩子不被干擾,他全神貫注,不斷思考與嘗試,處于極佳的學習狀態(tài)。

他學習到了什么?他三指捏得到的練習,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得以發(fā)展,為拿勺子吃飯、寫字作了前準備;他的觀察、分析與判斷能力,得到了練習;他把1到10的認知,以大小遞增的視覺感知作為前準備,打下了數(shù)學基礎(chǔ);他練習了糾錯,當錯誤發(fā)生,通過反復觀察與嘗試,自己解決了問題,獲得了內(nèi)心的滿足。

孩子“學”與“不學”,取決于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我們家庭、還是幼兒園,多數(shù)沒有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都把孩子當成大人的產(chǎn)品在揉捏造作,這樣專制的“學習”,孩子自然想逃離。

當孩子逃離的時候,消極的大人,會說:“孩子太小,沒必要讓他學習!”;堅持的父母,會說:“孩子專注力不夠,要磨練他的專注力!”

無論是放棄,還是鍥爾不舍,都不是明智的方法;而明智的父母,懂得向孩子放權(quán),讓他擁有為自己生活的權(quán)利,讓他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

這樣的孩子,沒有因為自由而散漫,而是沒有負擔地投入學習之中,養(yǎng)成了更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


方法一:改變重知識輕能力的思想

很多父母總是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造成很壞的影響。明智的父母不僅重視孩子學習成績,更重視孩子的能力發(fā)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改變以考分來判斷孩子的標準,因為孩子的素質(zhì)不是單純由成績來表現(xiàn)的。在一個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的時代,只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爭取高分是遠遠不夠的,其他方面的素質(zhì)也需要父母的培養(yǎng),尤其是孩子的動手能力?,F(xiàn)在社會越來越強調(diào)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這是很多終日埋頭苦讀的孩子所欠缺的。

愛迪生小時候成績特別差,被老師譏笑為智商不高的孩子,可是他的母親并不這樣認為,也沒有因此對孩子失去信心,在母親的精心引導和教育下,愛迪生建立了自己的試驗室,每天動手做各種科學實驗,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fā)明家之一。

愛因斯坦在上小學時,也曾因為學習成績差被老師認為是低能,然而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相對論,為世界科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現(xiàn)代社會,是講究孩子能力和各方面綜合素質(zhì)的社會,成績只是孩子一個階段學習情況的反應,無法證明孩子的全面素質(zhì)和能力。一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也許在動手實踐方面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父母不能片面重視孩子的分數(shù),而忽視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父母要重視發(fā)掘孩子的潛力和能力,沖破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桎梏,將孩子的動手能力教育列為重要的教子課題。

方法二:相信孩子能行

孩子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只是理論上的,要想孩子真正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經(jīng)驗和財富,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孩子才能真正地成為天才。

實踐的過程是對孩子綜合能力的檢驗,孩子在實踐中才會真正地發(fā)現(xiàn)和了解自己。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就不敢嘗試或害怕失敗,父母不要對此冷嘲熱諷,而是要鼓勵和支持孩子,讓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勵下,孩子的素質(zhì)會不斷提高。因此,要想培養(yǎng)出知識和能力兼?zhèn)涞暮⒆?,父母就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行。

海明威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似乎更有獨到之處。他對小海明威的教育既嚴格又靈活,他會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而改變教育的方式方法。他認為,事事依賴別人,會窒息孩子的才能,不能使其有所作為。

于是,在小海明威4歲的時候,父親嚴肅地對他說:“孩子,別老是跟著我,自己玩去吧!”說著,就給小海明威一根魚竿,鼓勵他說:“你能行,自己去吧?!焙髞恚赣H又給他一枝獵槍。小海明威在父親的指點和鼓勵之下,很快就迷上了釣魚、打獵和探險。

最終,在爸爸的信任下,海明威健康長大,并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了小說創(chuàng)作中,在豐富的人生體驗的幫助下,他完成了多部杰出的作品。

孩子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培養(yǎng)出獨立精神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父母把信任傳達給孩子,孩子就會樹立“我能行”的心態(tài),并在實踐中不斷印證這種感覺,最終干成一番大事業(yè)。

孩子學習書本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成為自己立足于社會的基礎(chǔ)和資本。所以,空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將知識具體為實際可操作的實踐。這樣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不夠客觀和準確,需要從父母那里獲得對自己的積極評價。

因此,父母的態(tài)度對于孩子來說就顯得格外關(guān)鍵。當孩子信心不足時,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信任,告訴孩子:“你能行?!?/p>

方法三: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孩子如果對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賴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動手做的事情也推脫給父母,就會在心理上產(chǎn)生惰性,難以自覺地動手實踐,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愿動手。

父母要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沖動,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讓孩子自己去做;在學習上,也要盡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如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父母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將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理解消化,這樣孩子會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具備較好的動手實踐能力。

王偉的爸爸有一套自己的教子理論,他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孩子自己來做。

一天,王偉遇到一道數(shù)學難題,拿來問他,他只是給孩子說了三句話:“一是老師是怎么說的就怎么看,二是定義定理怎么講的就怎么做,三是例題怎么運算的就怎么辦?!?/p>

王偉開始不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爸爸耐心地告訴孩子:“告訴你方法,比告訴你一百個答案都重要。如果只是告訴你答案,下次你還是不會,因為你從此對爸爸就有了依賴?!蓖鮽ヂ牰税职值脑挘ㄟ^自己的能力獨立把難題解決了。?

王偉的爸爸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用了幾句話就輕松地改變了孩子的依賴心理,這是每位父母都要借鑒的。減少孩子在學習上對父母的依賴,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親自動手能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孩子會在父母的放手中,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成為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優(yōu)秀孩子。

玩具太多影響孩子智力發(fā)育


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凱茜?茜爾娃所做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觀點。她歷時數(shù)年,對3000名年齡在3?5歲之間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玩具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與他們一起閱讀、唱歌和游戲的時間更多,要比那些家境優(yōu)越、玩具成山的同齡小朋友智力水平高。茜爾娃認為,“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而當他們精力不集中時,就不能更好地學或玩?!?/p>

同樣是兒童教育工作者的奧漢?伊斯梅爾對此深有體會。去年圣誕節(jié),他10個月大的兒子卡梅倫收到了大量玩具禮物,結(jié)果卻變得“不會玩兒了”?!八煌5啬闷鹨粋€玩具,擺弄兩分鐘就放下,再拿起另一個,沒過多久又失去了興趣,最后往往是拿起一只拖鞋之類的東西來玩,而以前他每個玩具能玩上十幾分鐘?!?/p>

那么該怎么辦呢?

首先買玩具就是一門學問,從選購玩具開始,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孩子對運動的興趣是否大于小玩意兒?孩子的天分是傾向于繪畫還是音樂?不要把自己小時侯想玩的玩具硬塞給孩子。你只有多與孩子一起玩耍,一起看兒童電視節(jié)目,才能了解孩子的世界。

2、買舊玩具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獨立動手能力


故事從一個泰國小女孩問媽媽“為什么豆芽菜那么暢銷?”媽媽回答說“只有一個攤鋪賣豆芽”,小女孩又問“那我們可以自己培育然后賣嗎”開始。

小女孩的夢想從豆芽菜開始了,媽媽買了培養(yǎng)土、大豆種子,種到了籃子中。幾天過去了,豆子是發(fā)芽了,但在陽光的直射下,都打蔫了,第一次以失敗告終。

這時候媽媽溫柔而堅定的目光看著女孩,并說“沒事兒,我們再試一次”(It's OK. We can try again)。媽媽找來了關(guān)于豆芽培養(yǎng)的書,提到豆芽菜必須在陰涼的環(huán)境中生長,經(jīng)過再次努力,這次還是失敗了,再去看書上提及早晚需按時澆水。雖然媽媽在女孩四年級的時候不得不輟學了,也幾乎不太會讀或者寫,但是媽媽很擅長解決問題。下雨天,媽媽內(nèi)心雖然失落,但給女兒看上去確實自信樂觀的,看著雨水突然有了靈感,從外邊找來了多個飲料瓶,扎上眼,綁在木棍上,成了最好的噴淋設備。

當女兒問媽媽是否會有效果時,媽媽說的" Yes, we can try"( 我們可以試試) 就像神奇的肥料一樣管用。滋養(yǎng)著女孩好奇的根基,讓她的知識之樹無限茂盛生長。

廣告中的這位媽媽在樂觀中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告訴孩子“方法總比問題多”的人生哲理。其實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土壤,激發(fā)學習的無限可能(Family inspires infinite possibilities for learning.),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故事的小女主角叫Netnapa Saelee,已經(jīng)長大成人,同時獲得了Sarnrak項目的獎學金,并拿到了學位,目前一直在瑞典繼續(xù)研究。)

看完這個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睿媽想到的是: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至關(guān)重要。

前兩天在與好友聊天的時候聊到德國人,說德國人很擅長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所以他們的孩子獨立早、思維性強,創(chuàng)造力也很強,而德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屈一指。

后來聊到中國的孩子,現(xiàn)在雖然剛開放二胎,但是新一代普遍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乖寶寶。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個家庭都會根據(jù)自己家的經(jīng)濟情況來讓孩子學不同的、或多或少的才藝,看一些五六歲的甚至三四歲的孩子活得好累。學習成績也成為了家長們嚴重唯一鑒定孩子是否符合自己培植期望的標準值,但這樣養(yǎng)出五谷不分的“書呆子”真的好嗎?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很多研究也顯示:人腦中與手指相關(guān)聯(lián)的神經(jīng)所占面積比較大,指尖上的神經(jīng)能將外界刺激傳送給大腦,大腦再對刺激進行加工、處理以調(diào)整手的動作。平時經(jīng)常刺激大腦皮層中的手指運動中樞,即手指多運動,大腦就會日益發(fā)達,繼而促進智能的提高。這些都說明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以我常常教育睿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做飯和做家務活的時候也讓睿寶打下手,周末常常和睿寶一起動手做點小西點,然后送給小朋友或者長輩們...... 這樣進行一段時間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很積極,遇見什么事情都喜歡自己去做。

可能會有很多寶媽們疑惑:讓孩子打下手?下廚房?那萬一傷到孩子怎么辦?其實也很簡單啦~你又不是讓他操刀大廚,只是打打下手,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面包的時候和和面,做餅干的時候擠擠造型,防護工作提前做好,安全性還是有保障噠!如果你家里的烤箱不是那種智能隔熱的話,切記不要讓孩子碰到,燙著不是好玩的。睿媽家里的烤箱是今年新裝的方太高端智能嵌入式烤箱,所以可以放心讓睿寶靠近啦。嘿嘿!

順便傳授一些睿媽烘焙小技巧:

(1) 最好參考網(wǎng)上的餅干配方,最好選取不需要電動打蛋器制作的餅干,孩子比較易于操作,也不會有危險。先要用電子秤稱好需要的材料,裝在固定的容器里,比如罐子和小碗。

(2) 把所有材料按照使用順序從左到右放置,這樣孩子會很清楚做完一個要拿哪個,不需要老問媽媽。

(3) 第一次做餅干時,要給孩子示范,如何打開罐子,如何輕輕慢慢地倒入材料,如何使用打蛋器攪拌,如何使用橡皮刮刀攪拌。示范每個動作時要緩慢、準確,不需要太多語言,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在媽媽的手上。

(4) 烤箱加熱時溫度會很高,但是如果媽媽提前告訴孩子,烤箱在工作時不要觸碰,會燙到手。如果燙到,手會紅腫,會感覺非常疼痛。孩子就會知道烤箱的危險性,他們就不會隨意亂碰的。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危險意識,但是需要媽媽提前告知后果。(當然,如果你家也是和睿媽家一樣的方太嵌入式電烤箱這種,有很好的隔熱板并且是智能控制的,那就隨意啦?。?/p>

作為媽媽,我對睿寶能自己動手做點心感到非常欣慰和驕傲。其實,我想所有的媽媽們都有些經(jīng)驗,我們會發(fā)現(xiàn)寶寶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拒絕你的幫助,他們會努力自己嘗試做一些事情。這些都是寶貝們自我意識的萌芽,在這個時期,父母要善于引導,努力幫助她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不是替代她做事情。一步步的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動手能力,時時提醒自己,放手,讓孩子自己來,我相信你也能做到。

和孩子一起動手能力巧培養(yǎng)


手是人類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感覺器官,多動手可以開發(fā)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去大膽的探索世界,讓孩子通過他們手部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配合與拓展,在滿足自己好奇心的基礎(chǔ)上,獲得對整個世界的認知與熱愛。

同時,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在游戲中鍛煉孩子動作的準確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尤其3歲以前是孩子發(fā)育的敏感期,如果家長把握好這些關(guān)鍵時期,多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不僅能夠促進寶貝們的智力發(fā)育水平,還能有效增強孩子的記憶能力。

動手能力第一步,將日常生活當成訓練游戲

孩子自出生之初,每一次對世界的探索,于他們而言,都像是一次有趣的嘗試和游戲。寶貝可能會在吃飯的時候,用手將菜飯抓的到處都是;也有可能對一些小線頭、小瓶蓋產(chǎn)生無比的興趣,專注的玩上好半天。而爸媽則只需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順應孩子的需求,培養(yǎng)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飯,學習擦桌子掃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絹等,并像做游戲一樣加以快樂的引導。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技能,如抓、握、倒、擠、夾、敲等精細動作,還能幫助他們建立生活的自理能力。

繪畫游戲,動手能力、藝術(shù)感知力齊發(fā)展

在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寶寶會從一些簡單、無序的線條開始,拿著畫筆到處涂鴉,這時父母不要指責制止孩子,因為涂鴉是孩子學會寫字和畫畫的先兆,一歲半左右的孩子就會對涂鴉產(chǎn)生興趣,這意味著孩子正在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這時爸媽應給予TA足夠時間和耐心,給孩子一個繪畫空間,讓寶寶自由表達,培養(yǎng)孩子在藝術(shù)、色彩、構(gòu)圖等方面的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爸爸媽媽在讓孩子自由涂鴉的同時,可以多向他們展示一些藝術(shù)大師的畫作,這樣,孩子再觀察和模仿這些畫作的同時,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良好的藝術(shù)氛圍。

多種藝術(shù)形式,讓動手的過程生動起來

繪畫對于孩子來說通常是平面性的構(gòu)圖,多種藝術(shù)形式的介入,則培養(yǎng)的是孩子們的立體化思維。孩子可以通過手部的觸覺、再結(jié)合色彩的運用,讓整個制作過程豐富又有趣。而不同的裝飾材料,如泥土、紙張、橡皮泥等多種物品的混搭創(chuàng)意,更讓孩子在觸摸中感受材質(zhì)運用上的區(qū)別的同時,啟發(fā)思維。父母可以陪伴左右,共同參與設計、制作,既會為孩子帶來無盡的歡樂,也非常有利于親子關(guān)系的建立和親密度的提升。

變廢為寶,小物件變身動手游戲的好伙伴

名家畫作太難懂、立體藝術(shù)爸媽插不上手,相信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惑,那么Mymo就和大家介紹一些在家里就可以和孩子做的簡單手工游戲。比如廢舊的瓶蓋、精美的點心盒子、即將淘汰的衣服等,都能成為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戲的好幫手。廢舊瓶蓋可以通過拼接、粘貼作為漂亮的裝飾物,它完全可以出現(xiàn)在花瓶的外面、鏡子的邊框,甚至可以做成桌墊或者墻面裝飾;而家里要扔掉的硬質(zhì)點心盒子或者巧克力盒子,也可以成為家庭愛心相框的原始材料。而且,“變廢為寶”已經(jīng)不僅僅是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了,這個過程中,父母還可以適時的對寶寶進行保護環(huán)境和熱愛生活的教育與影響,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只要爸爸媽媽肯用心的觀察生活和寶寶,將快樂游戲的思路始終貫穿于生活,繼而在孩子已有的天賦和興趣上加以培養(yǎng)和引導,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擁有不凡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夠獲得聰明的大腦和快樂積極的心態(tài)!

讓孩子得到動手能力的好處


俗話說“心靈手巧”,靈巧的手是一個人大腦發(fā)育良好的標志之一。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總是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孩子看到花兒很漂亮,他自己會努力地把小手伸出去摘那朵花,這就是孩子基本的動手能力。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全家圍著孩子轉(zhuǎn),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但是家長要冷靜地想一想,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下面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動手能力的好處吧!

大腦得到充分鍛煉

孩子動手,看似是搞破壞,實則是一種探索和求知。日常,我們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玩耍小汽車玩具過程中,很快小汽車就會在他們手里四零八散,這實際上是求知欲在作祟,想了解它的構(gòu)成。分拆可以促進大腦的活動和發(fā)育,動手越多,學到的就會越多。

有益思維和肌肉活動的協(xié)調(diào)

日常,我們會發(fā)現(xiàn)3-6歲的孩子走路或者運動都缺乏協(xié)調(diào)性,這是大腦和身體肌肉尚未發(fā)育完全的原因造成。而幼兒喜歡動手,不但可以使得精細動作能力得到訓練,更可以促使思維意識、大腦指令和肌肉活動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獲得鍛煉。

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在動手活動中,孩子首先會細心觀察對象的構(gòu)成,不自覺的就動用和培養(yǎng)了觀察力;其次一些簡單的事物構(gòu)造,會促進他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我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動手的孩子在群體中會顯得格外聰明,就是這個原因。

總之,生活中處處都有機會,孩子天生是個天才,只要有足夠的空間,他們就能玩出無窮的花樣。父母要從傳統(tǒng)的價值觀中走出來,鼓勵孩子多玩,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想,關(guān)鍵是多動手,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自信、樂觀、有創(chuàng)意的人。

相關(guān)推薦

  • 早教親子游戲:開發(fā)孩子動手能力的玩具 早教親子游戲:開發(fā)孩子動手能力的玩具 螺母拆裝玩具 提到螺母拆裝玩具,幾乎每個男孩都會為之雀躍。當然,不排除我們的女孩也會對它產(chǎn)生濃濃的興趣哦,因為實在是太好玩了。 拿起小小的扳手、螺絲刀,孩子瞬間變...
    2020-10-21 閱讀全文
  • 玩具能培養(yǎng)孩子的認識能力 隨著小兒漸漸長大,玩的花樣也多起來,大人可利用一些形象玩具如玩具娃娃、各種生活用品玩具、各種動物玩具等,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小兒學習語言,認識外界事物,發(fā)展具體形象思維、記憶和觀察能力。 大人可利用玩具娃...
    2021-12-24 閱讀全文
  • 玩出來的能力 饒淑園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來到世界上對自己人和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要探索,玩就是一種探索。孩子正是通過玩來了解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感受自己的能力;通過玩來了解周圍的人和事物,體驗自己和別人、自己...
    2020-11-26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讓孩子自己動手 我們統(tǒng)計一下中國父母給孩子準備的動手工作清單,會發(fā)現(xiàn):玩具排在首位,其次是看書,第三是帶出去玩。 在美國父母給孩子的動手清單中,則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自理排在首位,其次是玩具,第三是閱讀。 中國父母包攬了...
    2022-01-20 閱讀全文
  • 玩具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 中班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與他人交往的初步的能力,但還是缺乏主動性。為了增進幼兒間的交往,我想玩具是一種很好的中介物質(zhì)。于是我鼓勵幼兒可帶一件玩具來園。大家一起交換玩,分享玩玩具的樂趣。果然玩具促進了幼兒間的...
    2020-12-19 閱讀全文

早教親子游戲:開發(fā)孩子動手能力的玩具 螺母拆裝玩具 提到螺母拆裝玩具,幾乎每個男孩都會為之雀躍。當然,不排除我們的女孩也會對它產(chǎn)生濃濃的興趣哦,因為實在是太好玩了。 拿起小小的扳手、螺絲刀,孩子瞬間變...

2020-10-21 閱讀全文

隨著小兒漸漸長大,玩的花樣也多起來,大人可利用一些形象玩具如玩具娃娃、各種生活用品玩具、各種動物玩具等,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小兒學習語言,認識外界事物,發(fā)展具體形象思維、記憶和觀察能力。 大人可利用玩具娃...

2021-12-24 閱讀全文

饒淑園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來到世界上對自己人和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要探索,玩就是一種探索。孩子正是通過玩來了解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感受自己的能力;通過玩來了解周圍的人和事物,體驗自己和別人、自己...

2020-11-26 閱讀全文

我們統(tǒng)計一下中國父母給孩子準備的動手工作清單,會發(fā)現(xiàn):玩具排在首位,其次是看書,第三是帶出去玩。 在美國父母給孩子的動手清單中,則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自理排在首位,其次是玩具,第三是閱讀。 中國父母包攬了...

2022-01-20 閱讀全文

中班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與他人交往的初步的能力,但還是缺乏主動性。為了增進幼兒間的交往,我想玩具是一種很好的中介物質(zhì)。于是我鼓勵幼兒可帶一件玩具來園。大家一起交換玩,分享玩玩具的樂趣。果然玩具促進了幼兒間的...

2020-12-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