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會孩子感恩?
發(fā)布時間:2022-01-14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 對有好奇心的孩子如何培養(yǎng)感恩是人的一種美德,教孩子學會感恩,是我們現(xiàn)代孩子必須學會的重要課程,讓孩子學會感激給予生命并養(yǎng)育他們的父母;感激給予他們各種知識的教師;感激給予他們幫助的同學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是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基本品德。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掌上明珠。吃不了一點點苦,受不了一點點委屈。每次遇到家長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不聽大人的話,誰都不怕?!蔽野l(fā)現(xiàn)很多的家庭都是把孩子交給家里的老人管,父母親管得甚少,更談不上溝通了。而爺爺奶奶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的。時間久了,孩子就以自我為中心,好吃的是自己的,好玩的是自己的,順著他們便是好,不順著他們的便是不疼愛了。他們根本體會不到別人的辛苦,想不到別人。
父母應該多花些時間和孩子溝通,打罵孩子是最愚蠢的辦法。既然孩子不能發(fā)現(xiàn)你們對他的愛,那么就從身邊的細小事情挖掘,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愛。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我們的生活多么快樂幸福!讓孩子學會關心,學會感恩,這將有利于孩子好的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受益無窮。如何教會孩子感恩呢?
首先,對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孩子要心存感激,對人體恤,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理解他人,使他小小的心靈中存有一份真與善,讓他的內(nèi)心世界變得富足和美好。
其次,從身邊小事培養(yǎng)感恩之心。對于同學之間的幫助,要教孩子誠心地說:“謝謝”。通過生活小事的引導,讓孩子知道,人與人之間要有溫暖,要溫柔相待;如果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而當別人有恩于自己時,要懂得感激;要懂得親人的愛,感激親人給予他的一切,從而懂得感激在他成長過程中支持和幫助過他的人。
還有,身教勝于言傳。我們的老師和家長,首先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給孩子一個榜樣的力量,當孩子為我們做事,我們也要真心地表示感謝,讓他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
懂得感恩的孩子,會更加珍惜眼前這美好、幸福、溫馨的生活,他的臉上永遠洋溢著甜蜜和喜悅,會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笑口常開的人,也必將是一個有著健全人格和不凡作為的人!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知識: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育兒知識: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在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陽,全家都以他為中心,給孩子處處創(chuàng)造優(yōu)厚的生活條件,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認為得到的東西似乎是理所當然應得的,爸爸媽媽所做的事情當然也是他們應該做的。由此,使得孩子只要求別人關心、愛護、讓著自己,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感激他人。就會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養(yǎng)成自私自利的惡習,只知道受恩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質(zhì)的回報的。一旦孩子懂得回報了,父母的愛才有積極的意義,作為家長的您,是否也經(jīng)常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平日里,能夠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樣?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呢?
一,教育孩子感恩父母
作為家長,首先要教育孩子感恩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是父母給予了他的生命,讓他來到這個世界,同樣,也是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下,讓他得以健康的成長,作為家長要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在節(jié)假日時,帶著孩子一起買上禮物回到自己的父母家看望父母,孝敬父母,通過家長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感恩自己的家人。
二,教育孩子學會說感恩的話
教育孩子,當別人給予了你方便或者你得到別人的幫助的時候,要學會用感激的語言答謝對方,比如:“謝謝叔叔”、“阿姨辛苦了”、“給你添麻煩了”等等,所謂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教育孩子學會時時言感謝,事事言感恩,例如母親節(jié)時給母親送上祝福的話感謝媽媽的養(yǎng)育之恩,教師節(jié)時送給老師自己親手做的賀卡,感激老師的教育之恩等等。
三,教育孩子學會做感恩的事
家長可利用身邊一些常見的事,引導孩子用實際行動去感恩,比如:在公交車上主動給孕婦,殘疾人讓座,你就可以告訴孩子,當媽媽肚子里懷著你的時候,乘坐公交車時,也經(jīng)常有人主動給媽媽讓座,又如讓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學習用具去資助貧困山區(qū)的孩子,你可以告訴他,爸爸小的時候家里也很窮,正因為有好心的叔叔阿姨資助爸爸,才得以完成學業(yè)。讓孩子在耳聞目染中把感恩當做一種習慣。
四,教育孩子學會感恩這個社會
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里,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在自己的國度里享受了許多免費的資源,我們是不是也該為我們的國家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來感恩這個社會呢?告訴孩子我們天天生活在舒適、衛(wèi)生的社區(qū)里,我們是不是該為社區(qū)義務做點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社區(qū)義務打掃衛(wèi)生,體驗勞動的快樂,看望社區(qū)的孤寡老人,體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告訴孩子我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城市里,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是不是該為這個城市盡點力?我們清除墻上的牛皮癬,撿起路邊的垃圾,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孩子如果能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促進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今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小孩子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這樣以后才能有所作為和成績,孩子的美德包括很多種,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懂得感恩的表現(xiàn),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教會孩子感恩,讓孩子知道回報家長、回報社會。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
從感恩父母做起。
如果孩子在性格方面還沒有完全獨立,那么,我們可以從培養(yǎng)他們先感恩父母開始,也就是說,經(jīng)??梢宰屗麄儙透改缸鲆恍┦虑?,父母讓他們做的事情他們應該感覺理所應當。
多創(chuàng)造機會給孩子。
孩子有時候想要表現(xiàn)一些事情,但是家長會不同意,孩子表達他們的想法,表達他們對親人、朋友、同學的愛,這樣的事情家長不應該阻止,而是應該多創(chuàng)造機會給他們。
尊敬長輩非常重要。
對于小孩子來說,一定要多尊敬長輩,特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于年紀大的長輩,更應該多關心,多幫助,幫助他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他們的孝心。
養(yǎng)成獨立的性格。
孩子如果整天纏著父母,那么就會長不大,所以,一定要讓他們養(yǎng)成獨立的性格,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包括應該獨立入睡,獨立學習,獨立玩耍,等等,不要總是纏著大人。
家長要學會放手。
家長要學會放手,越是溺愛孩子,孩子越長不大,如果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我們無法奢望他們能夠做出一些獨立的事情,感恩的事情,家長要鍛煉孩子的能力,讓他們性格更加堅毅勇敢。
從點滴之處做起。
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去做,家長不用代替孩子去做這做那,而且,應該讓孩子表現(xiàn)的更加獨立,家長盡量做到在孩子面前示弱,不能包辦一切事情。
家長以身作則做表率。
以身作則也是必須的事情,父母每天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直接決定著孩子能否做到感恩,所以,家長不能忽視自己榜樣的力量。
怎樣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
我們自己都是為人父母,那么,怎么教育我們自己的孩子學會尊重父母尊重他人,進而善待父母善待他人,成為一個知道感恩的人?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好知識、考試考得好就足夠了,“只要你考好,天下什么事都不要你做”,這是天下父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只要考試考好了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了。有一位家長,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五年級,這位家長英語很好,所以一直幫孩子輔導英語,學習成績很好。媽媽每天在家里為孩子做這做那、做牛做馬,孩子自己則坐在沙發(fā)上說:“媽媽,你幫我倒杯水吧?!奔词箣寢尣豁樖郑策€是會給他倒,直到發(fā)生這樣一件事情讓他媽媽警覺起來。平時媽媽每天早上都幫孩子倒好水,并且?guī)У綄W校的水壺也裝好水,全部書包、物品都為孩子準備好,侍候孩子去上學。有一天早上起來他媽媽忘記給他裝水了,結果這個孩子走出門了發(fā)現(xiàn)水壺沒裝水,又退回來,狠狠地對他媽媽講:“都是你害的,害的我要遲到了!”
你們看,為孩子什么能做的都做了,可是一旦有什么沒做到,孩子就心生怨恨,并且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家長。這件事讓這位母親很警覺,她說雖然孩子學習好,雖然為孩子做了很多,但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母子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張。她感到以前都抓錯了!沒有從根本上抓,教育孩子花很大精力卻教錯了。
教育孩子根本是教什么?這是現(xiàn)在我們做家長的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當一個孩子懷著一份感恩心去學習,懷著一份感恩心去生活、去報答父母的時候,他學習和生活的動力,與你每天拿著鞭子催逼著,效果是絕對不一樣的。有個門門功課成績都很好的高中生,由母親陪著學習書法,有一次母親在一邊睡著了,看到身旁母親疲憊的身影,她的眼淚止不住往下流,她說:“我所以會努力學習,都是因為感受到父母為我付出太多!”一個孩子帶著這樣的心境去學習時,她能學習不好嗎?絕對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教育孩子時,若抓住最根本的就沒那么辛苦,而根本要從孝道抓起,所以教孩子懂得感恩特別重要。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艱辛。現(xiàn)在我們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成為了家庭的核心,物質(zhì)生活的充裕,讓孩子感到生活很輕松,體會不到生活的艱難,更不會體會到他自己能夠享受生活是因為父母甚至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為他付出了金錢、精力、健康甚至是生命力換來的。他缺什么了只會向我們要,并不知道這些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高檔的名牌服裝等等都是買來的,錢是家長的腦力、體力工作掙來的,掙錢對每一個家長來說都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而我們對孩子的照顧付出的是心血而不是金錢,因此要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懂得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艱辛。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其實,我們也常常犯這樣的錯,那就是對別人給予的小恩惠感激不盡,卻對親人的恩情視而不見,這可以說是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遺憾。由于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所有事情都不讓孩子親自去做,在孩子潛意識里就形成了這樣的觀念,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需要回報,因此他們也就不懂得感激父母。
所以感恩的心也需要經(jīng)過教導才會產(chǎn)生。愛孩子,就應該要在你忙的時候,讓孩子幫你做些家務;在你累的時候,讓孩子為你捶捶背;在適當?shù)臅r候,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從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也因此而愛父母,在愛中領略被愛。孩子漸漸長大,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教導孩子懂得感恩的生活態(tài)度是從小就要養(yǎng)成的,因為習慣會成為性格,而性格又可能決定命運。在這里我們都是為人父母或是即將為人父母,都會面臨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都曾給孩子勾勒出一幅美好的人生藍圖,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給孩子制定的種種要求,比如尊老愛幼、努力上進、懂禮貌等等,父母反而做不到,父母應該給孩子做表率,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是作為孩子最直接的行為影響者,父母的人格素養(yǎng)是孩子成長的鈣質(zhì)支撐,內(nèi)在的是心靈源泉所在的蓄養(yǎng),外在的是為人處事的狀態(tài)。
其次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只有讓孩子明白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不易,她才會學會感恩,對父母的感恩、對老師的感恩、對社會的感恩、對祖國的感恩等等。很難想象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會善待的人會去善待別人嗎?會感恩社會、熱愛祖國嗎?這就要求我們將感恩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滲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huán)境里,真心感受,再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內(nèi)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例如:告訴孩子這件衣服是爸爸媽媽給你買的,你要感謝爸爸媽媽;這本書是爺爺奶奶送你的,你要謝謝爺爺奶奶。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要充分利用各種節(jié)日作為教育的載體。例如:春節(jié)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并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jié),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愿;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纳?,讓孩子送一件小禮物給老人們表示祝壽,告訴孩子我們的父母生養(yǎng)了我們,才會有他“她”這個小生命,時刻要有感恩的心。
感恩還是一種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獲得幸福的必要基礎,如果一個人用懷疑、敵意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人遭遇的一切,我想這個人是不可能獲得幸福的。
感恩是一種情懷,是所有美德的基礎。很多現(xiàn)象和調(diào)查表明,多數(shù)的孩子記不住父母的生日,對來自父母的照顧視為理所當然,攀比心理強,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懷,這是父母們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的亟須解決的教育問題。在多數(shù)人的觀念中,感恩就是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感謝朋友的幫助之恩,感謝上司的栽培之恩。我們從中不難看出,這種感恩是具有狹隘性和局限性的。其實,對于新一代的孩子們來說,感恩更應是一種智慧、一種態(tài)度、一種格調(diào),而不應該只局限于道德教育中的感恩。
另外要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別人并不是天生的,它是良好教育的結果。只要認真培養(yǎng),孩子一定能學會尊重別人。首先父母們應該尊重孩子。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這就是真理。以應有的尊重對待孩子,孩子才會懂得尊重。對孩子的尊重應充滿于日常生活。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事,要對孩子說謝謝。有什么事,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間的尊重,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父母之間、也應經(jīng)常說“謝謝”“對不起”“不客氣”“你請”等等。有些父母經(jīng)常當著孩子的面揭對方的短處,甚至謾罵對方。這會給孩子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父母要成為尊重別人的榜樣,處處尊重別人。父母的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當孩子有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可能他并不是不尊重別人而是他還不理解這樣做是不尊重別人,孩子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會傷害別人,這時我們不要責罵孩子,而是要靜下心來,問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問問孩子如果別人這樣對待自己,自己會有什么樣的感受,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出這樣做的壞處。告訴孩子有教養(yǎng)的孩子應該同情別人,幫助別人。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受到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真正做到了這些,我想孩子就真正學會了善待他人。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也就是善待自己,因為家族的傳統(tǒng)往往是一輩留—輩,代代相傳,自己對父母如何,自己的子女會看到眼里記在心上,自己不孝敬父母,那么也甭想指望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已。孩子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tài)度的影響。所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尊老愛幼懂得感恩,首先要從我們家長自身做起??偠灾o孩子做最好的學習榜樣。我白白費那么多的苦心哦;希望家長能好好看看。
家庭中如何讓孩子學會愛懂得感恩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但多半是知識學習、腦潛能開發(fā),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卻被忽視了。我們期待起跑線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從而使我們的社會真正成為一個互愛、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諧社會。以下是來自一位班級孩子家長的育兒經(jīng)驗,與大家共享!
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一降生到這個世界時,就會接觸的環(huán)境,因此,要想培養(yǎng)充滿愛的能力的孩子,就要從小開始。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練就愛的能力,得到情感滿足的體驗。健康的人格意味著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所以,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所成就,就必須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重視孩子愛的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父母強勢些的,孩子往往會弱勢些。操心太多的媽媽帶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我以為恰恰是父母對孩子過分的不求回報的愛,使得父母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和正當要求,同時也滋長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阻礙了孩子的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扮演一個弱勢的媽媽向?qū)殞殹八魅 睈邸?/p>
一次,晚飯后,我們?nèi)易谏嘲l(fā)上吃水果。寶寶看到有她喜歡吃的桂圓,立刻伸出手把一盆桂圓放到自己的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不讓我和她爸爸吃。我就對她說:“寶寶,媽媽買桂圓給你吃是因為媽媽愛你,你也要學會愛媽媽呀。有好東西要先給爺爺奶奶吃,再給爸爸媽媽吃,然后再寶寶吃,要學會尊重老人。”寶寶點點頭,把桂圓拿過來給我們吃了。
我們家的寶寶很粘人。我一下班回到家,他就要粘著我,要我給他講故事。吃飯也不肯給我吃。寶寶一點也不懂得關心父母,體貼別人。于是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jīng)常告訴寶寶,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的,下班回來很累的。爸爸媽媽愛你,你也要愛爸爸媽媽!你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做事,這樣爸爸媽媽會很高興的。我還常常有意識地安排寶寶做一些小事,如,我們兩個到大潤發(fā)去買東西回家,我就讓她幫媽媽拎一些小東西,媽媽吃藥的時候讓她幫忙拿開水,媽媽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讓她幫忙整理東西,……并時常表揚她“寶寶真棒會幫媽媽做很多事情了?!弊屗趯e人的幫助中感受到快樂。在我的要求和鼓勵下,現(xiàn)在寶寶變得越來越能干,越來越懂事了。每天晚上下班回來,她都會幫我們開門,拿來拖鞋,讓我們換上。他還會接過我手中的皮包,幫我放到書房里。看到寶寶這么懂事,這么能干,我也會不失時機地送上一個甜甜的吻,向他表示夸獎,感謝!每當這時寶寶總是特別的高興,特別的得意。與此同時,這也讓我感到讓孩子參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也有利于促進他對家人的了解和關愛。
對于孩子的教育,讓我覺得就像是在放風箏。如果父母一直拽住這根線不放松,那么這風箏一定飛不高;你必須得慢慢松線,讓孩子自由、自主地去發(fā)展,去嘗試,去探索,這樣才能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才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育兒觀念: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育兒觀念: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家庭教育,感恩是一種情懷,是所有美德的基礎。對來自父母的照顧視為理所當然,攀比心理強,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懷,這是父母們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的亟須解決的教育問題。
在多數(shù)人的觀念中,感恩就是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感謝朋友的幫助之恩,感謝上司的栽培之恩。我們從中不難看出,這種感恩是具有狹隘性和局限性的。
其實,對于新一代的孩子們來說,感恩更應是一種智慧、一種態(tài)度、一種格調(diào),而不應該只局限于道德教育中的感恩。另外要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別人并不是天生的,它是良好教育的結果。只要認真培養(yǎng),孩子一定能學會尊重別人。
首先父母們應該尊重孩子。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這就是真理。以應有的尊重對待孩子,孩子才會懂得尊重。對孩子的尊重應充滿于日常生活。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事,要對孩子說謝謝。有什么事,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間的尊重,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
父母之間、也應經(jīng)常說“謝謝”“對不起”“不客氣”“你請”等等。有些父母經(jīng)常當著孩子的面揭對方的短處,甚至謾罵對方。這會給孩子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父母要成為尊重別人的榜樣,處處尊重別人。父母的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當孩子有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可能他并不是不尊重別人而是他還不理解這樣做是不尊重別人,孩子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會傷害別人,這時我們不要責罵孩子,而是要靜下心來,問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問問孩子如果別人這樣對待自己,自己會有什么樣的感受,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出這樣做的壞處。告訴孩子有教養(yǎng)的孩子應該同情別人,幫助別人。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受到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真正做到了這些,我想孩子就真正學會了善待他人。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也就是善待自己,因為家族的傳統(tǒng)往往是一輩留—輩,代代相傳,自己對父母如何,自己的子女會看到眼里記在心上,自己不孝敬父母,那么也甭想指望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已。孩子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tài)度的影響。所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尊老愛幼懂得感恩,首先要從我們家長自身做起。要給孩子做最好的學習榜樣。
教會孩子如何使用錢財
——讀《決定孩子命運的八大關鍵問題》(五)
美國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認為,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能力,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許多年輕人正是因為不會理財,有錢就一直花的兩手空空,才讓這些人很難事業(yè)有成。讓孩子越早接觸和學會使用零花錢,長大后就越容易賺到錢。
如今的孩子,口袋里揣著幾十元或十幾元零花錢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孩子腰包鼓了,問題就出來了。父母給孩子零花錢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購買一些學習用品。但事實上,很多孩子不懂得節(jié)儉,花錢如流水,把錢花在冷飲、零食上,花在打游戲上。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很多東西對孩子的誘惑太大,慢慢就養(yǎng)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而且一旦家長不給孩子零花錢或孩子手頭緊張時,很容易出現(xiàn)偷偷摸摸的不良行為。如何讓孩子正確的支配零花錢呢?
記得小時候,我的口袋里總是空空如也,從來沒有零花錢,也沒有想過要給家里人要零花錢,我想爸媽可能是不想讓我過早的接觸錢幣吧。書上寫的“父母這樣管教孩子會導致孩子長大后不懂得如何儲蓄、合理使用錢財,以至于在生活上不會安排,理財能力一塌糊涂”。我認為這條觀念有點過激,不如說是大部分,因為我認為我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能把自己的錢財安排妥當。
學會理財是孩子以后創(chuàng)造財富的基礎,也是許多優(yōu)秀品質(zhì)的根本。那么我們應如何引導孩子讓他學會合理使用零花錢、鍛煉理財能力呢?
(一)讓孩子了解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
許多家長不讓孩子知道自己家的經(jīng)濟狀況,覺得這樣容易讓孩子缺乏自信,產(chǎn)生自卑心理。他們寧可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的花費需求,即使家庭經(jīng)濟不景氣時,也要有意隱藏,其實大可不必。家庭收入不好的就要及時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有攀比的心理,即使孩子想與別人攀比,做家長的也可以理直氣壯的拒絕他:“我們家沒有錢”。孩子的經(jīng)濟壓力可以改變孩子的消費觀,讓他明白該如何花錢。
(二)給孩子的零花錢要適量
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要適量,要有一定的數(shù)目,對孩子過分的要求要堅決回絕。就像小時候,每次我?guī)图依镔I完東西,爸爸總要要回剩余的錢。一方面鍛煉我的數(shù)學計算能力,另一方面怕我亂花錢。不過后來,爸爸知道我養(yǎng)成了回家就上交零錢的習慣,也就對我管的不緊了。反而問我:有錢花嗎?這錢你自己留著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吧!雖然錢不多,怎么說也是在家長信任的情況下,有了屬于自己的“小金庫”。
(三)幫助孩子建立零花錢賬目
在給孩子零花錢的同時,要給孩子一個帳目,讓他把花的每一筆錢都記在賬上。年幼的孩子不會寫字,可以讓孩子用簡單的圖形代替。家長根據(jù)孩子花費的合不合理,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
(四)鼓勵孩子打工
鼓勵有能力的孩子利用假期打工,讓他們自己處理打工收入。或者鼓勵孩子通過打工去完成自己的計劃,比如想買一件名牌服裝、新潮的自行車等。一方面在打工過程中,孩子可以體會賺錢的來之不易,知道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通過勞動,再花錢方面更加珍惜了。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如果讓他外出打工,家長一定是不放心的,這樣家長就可以讓孩子在家打工,比如說:去爺爺家干了一件什么事,受到大家的表揚,可以轉掙角錢等。
如何教育孩子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畢竟還小,不懂事,不聽話是正?,F(xiàn)象。作為家長,要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必須作出榜樣;在孩子面前必須有還的生活習慣以及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良好方式。這個年齡的孩子,記憶力都很好,也許家長一個無意間的不雅之舉,都會牢記在心。也許也就會學著做了。因為他們不知道對與錯。所以家長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
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禮貌問題,首先應該從家里做起。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養(yǎng)成上學前會說“再見”,晚上睡覺前會說“晚安”的好習慣。然后,對于親戚,鄰居等,也要教會孩子禮貌叫人的習慣。
對于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應該從一些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養(yǎng)成每天刷牙,洗臉,洗手的良好習慣。并教會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筷子,如何辨別鞋子正反,自己學會穿褲子,鞋子,襪子,穿簡單的上衣。
另外,應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孩子。比如在看電視時,電視中小孩子有乖巧,懂事的話語或動作,就應該告訴孩子電視中小朋友的行為是對的,應該學習。對于孩子有優(yōu)秀表現(xiàn)時,應該加以表揚,說一句“寶寶真棒”也會增加孩子的信心,今后會做得,學得更好。
“懶”孩子如何教育
一、案例背景
隨著獨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家長對子女的百般溺愛和過多保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設法給以滿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種理應被包容、被關愛、被保護的依賴型人格,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稍有不順心的事就亂發(fā)脾氣,即“任性”的習慣。小昕今年已經(jīng)上幼兒園小班了。在家吃飯的時候,總是要奶奶幫著喂,自己從來不肯動手,吃一口飯,玩一會,吃頓飯要半個小時,熱飯吃到最后變成了冷飯??粗燥?,大人們心里那個真叫“急”。
二、案例描述
有一天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吃晚飯,小昕坐在凳子上,等著奶奶過來給她喂飯。于是我問小昕:“你在幼兒園讀書的時候,飯是自己吃的,還是叫老師幫你喂的?”小昕看著我一臉嚴肅的問她,想了想說:“自己吃的?!薄澳窃谟變簣@飯自己吃的,到家怎么還要奶奶幫你喂,難道到了家里自己就不會吃了嗎?”“自己動手吃飯才是乖孩子。小昕,你想做一個乖孩子嗎?”聽到這句話,女兒沉默了,她沒有回答,噘著嘴巴不吃飯,還不理我們。于是奶奶看見了,又是騙又是哄,端起飯,一口一口地喂,還當著女兒的面說我什么什么不好,女兒才肯吃飯。我與女兒的“較量”又以女兒的獲勝而告終。
三、案例分析
看到女兒這個樣子,我也在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其實有些簡單的生活技能,老師已經(jīng)在幼兒園里教過了,孩子也已經(jīng)學會了,為什么到家里就不會了呢?說到底還是一個字“懶”。早晨起床時,就急著叫奶奶幫著穿衣服;吃飯時,最好把飯“送”到她的嘴邊;出門時,最好一直抱著她,一步也不想在地上走??墒窃谟變簣@里,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動手做的。
現(xiàn)在生活提高了,孩子基本上都是“獨苗”,特別是隔代教育的“介入”,孩子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要是孩子看中的東西,就買,而沒有考慮這東西對孩子有沒有用。作為家長的我們,把一些本來她自己能夠做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攬過來自己做,怕孩子做不來,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有時大人幫孩子做,是方便了不少,但是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變的越來越“懶”。
面對這種狀況,家長朋友們該如何去解決呢?歸納了幾點,希望與家長朋友們一起探討:
1、家長過于寵愛,包攬一切。
現(xiàn)在的家長都過分溺愛孩子,過于包容,什么事也不愿讓孩子干,連最起碼的吃飯也有成人包辦,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2、缺乏自理能力,滋生懶惰
孩子懶惰和缺乏自理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祖輩的“精心照顧”下
,孩子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時間長了,就不愿意為了料理自己的生活而付出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就變成“懶”孩子了。
3、要讓孩子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因為作息無規(guī)律,不利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因此,必須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有固定的起居飲食和游玩時間,要讓孩子在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上形成一個有規(guī)律的生物鐘。
因此,避免孩子懶惰,提高他的自理能力十分重要。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調(diào)動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和處理事情的能力。隨著自理能力的增強,他會感受到自己安排生活的快樂和滿足,成為生活的主人,并在不知不覺中擺脫懶惰的毛病。
親子溝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最暢銷親子教育書系的作者?!度绾握f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自1980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以來,已獲得世界上無數(shù)父母親的稱贊和盛譽,“不僅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我們自身”——非常值得父母仔細閱讀。
近日中央電視臺《我們》節(jié)目中有人就推薦了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榮登《紐約時報》親子類暢銷書排行榜;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親子教育專家的智慧結晶,迄今為止已風行美國近三十年;20多種文字版本廣泛傳頌,為全球父母所盛贊的親子溝通法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中國“十大杰出母親”之一楊文傾情推薦。書中提供給家長們經(jīng)驗和方法,讓他們能夠自學這些技巧;給父母一個機會,讓他們(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進度去實踐,同時提供給家長們可以借鑒的眾多事例,以便他們能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書中還配上了卡通漫畫,生動展現(xiàn)每個技巧,好讓性急的父母們可以看一眼漫畫就能很快復習一遍。
你知道如何對待孩子的消極情緒(挫折,失望,憤怒等)嗎?你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達你的憤怒,但又不傷害孩子的感情嗎?你知道有哪些比懲罰更好的教育方式嗎?你知道如何避免說“不”嗎?身為美國成人與兒童交流溝通問題專家及孩子母親的兩位作者阿戴爾.費伯和伊萊恩.梅茲立希,忠實于前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穆.吉諾特博士“不要再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傷害”的信念,詳細列舉諸多真實事例和生活場景,細心地為家長們揭示了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從“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等一系列親子溝通中最基本的問題開始,一一講解了與孩子順暢交流,從而令孩子學會這種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方法。
看來,聽和說都是一門學問,都是一種藝術。只有學會了聽、說,才能更好地做。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期待學會說,能讓孩子會聽;懂得聽,能讓孩子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