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關愛病剛好的寶寶
發(fā)布時間:2021-12-09 寶寶聽的益智故事推薦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怎樣教育孩子生活中,爸爸媽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寶寶生病前性格活潑開朗,可是生病后性情會來個180度的大轉(zhuǎn)彎,變得悶聲不響,羞答答。難道一場病就能改變一個寶寶的個性嗎?
專家表示:患病,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在康復后,性格會變得任性、乖張,甚至出現(xiàn)一些從未有過的怪癖。這種性格的改變直接反映出孩子心理上的缺陷。
孩子患病后,往往更受到家人關愛,有時近于嬌慣。大人百依百順,事事由著孩子來,無形中助長了他的任性。病情好轉(zhuǎn)后,孩子仍然企求得到父母的這種關心,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撒嬌、發(fā)脾氣。另外一個因素是,對孩子來說,醫(yī)院是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疾∽≡汉螅抢锏脑O施、醫(yī)護人員的著裝,都和平時見到的不太一樣,檢查、治療的過程,也大大改變了孩子的生活方式。他們往往因此感到茫然,無所適從。年齡小的孩子會感到恐懼,大哭大鬧;大一點的孩子則表現(xiàn)為焦慮不安
避免孩子大病初愈后又得心病的方法
提高病兒的適應能力
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講明生病的緣由,告訴他到醫(yī)院看病、治療的重要性,減輕其心理負擔,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幫助他逐漸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
照顧病兒生活有分寸
對于病程長,需要久治、久養(yǎng)的孩子,根據(jù)病情輕重,安排好起居生活,避免養(yǎng)成懶散習慣。孩子的飲食需要特別照顧,但不可過分遷就。讓孩子進行適當?shù)膽敉饣顒雍陀螒?,可以增強孩子的抗病能力,不過,應避免因過份貪玩而疲勞。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疾病恢復情況,要求他達到同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對于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保持樂觀情緒、縮小與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非常必要。
豐富病兒的精神生活
孩子生病后活動的空間減少,可根據(jù)他的不同年齡創(chuàng)造條件,為他創(chuàng)造適當?shù)挠螒?、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怎樣適度把握對寶寶的愛
教育上的過失有時會立竿見影地得到體現(xiàn),有些則要日后才會慢慢表現(xiàn)出來,如對孩子過分溺愛就屬于后者。以下三個提示,幫助父母把愛控制在合適的范圍之內(nèi)。
提示1:過多幫助導致孩子無能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很弱小,很多事情需要父母幫助,于是對于孩子所有的事大包大攬。譬如5歲的冰冰想吃果醬面包,于是她學著父母平時的樣子,拿來了面包、果醬和餐刀,正準備為面包抹上果醬。這時媽媽擔心她誤了上幼兒園的時間,爺爺奶奶擔心餐刀會傷著孩子,大家紛紛上前替孩子代勞。
點評:孩子需要學習,以便學會自己處理生活中的小困難和小麻煩。一旦受到阻止,就會依賴于他人的幫助。以后當他習慣并且適應了這樣的狀況時,他在生活中會變得無助和無能。
建議:生活中,如果父母只圖為了孩子穿鞋便捷,總是買有拉鏈的鞋是有害無利的,孩子總要學會穿系鞋帶的鞋子,學會對付復雜的事情;如果父母日復一日地提醒孩子去幼兒園時不要忘了帶這個或那個,不如讓他自己學會記得。幫助是美好的,但應該讓孩子自己決定他是否真的需要幫助,什么時候需要。因為所有的幫助只有一個最終目的,就是使幫助在某一天成為多余。
提示2:過多的玩具意味著干擾
現(xiàn)在的孩子每逢節(jié)日收到最多的禮物就是玩具,不同種類的玩具和電子娛樂產(chǎn)品塞滿了房間。孩子常常把抽屜里的、架子上的、框子里的玩具統(tǒng)統(tǒng)翻出來,玩著玩著,他就會要求媽媽的幫助了:“媽媽你看到我的那個小汽車嗎?”然后媽媽就放下手中事,幫孩子尋找他想要的玩具。
點評:玩具在增多,孩子的興致卻一點點下降,孩子可以支配的玩具越多,他就要用更多的時間決定玩哪一樣,并且很快地將興趣從一個玩具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玩具,集中精力玩一個玩具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其實,問題不是在孩子,收拾和管理這么多玩具,早已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
建議:其實,即使是一套積木,也可以讓孩子在沒有指令和界限的條件下,隨心所欲地發(fā)明創(chuàng)造。雖然它沒有高科技,也沒有那么昂貴和漂亮,但是,美國最新一項研究證實,積木既是玩具,又對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大有好處。玩積木組的孩子在語言發(fā)展測試中,比沒有玩積木的的那組孩子,分數(shù)要高出15%。積木除了幫助孩子掌握堆疊技巧外,還為孩子發(fā)展數(shù)學、科學以及空間能力打下基礎。
提示3:過多表揚不利孩子抗挫折
受一些用表揚鼓勵孩子進步的成功事例啟發(fā),有些父母誤認為,只要多給予一些表揚,也能使自己的孩子成功。于是,生活中無論大事小事對孩子的行為舉止都大加表揚、贊賞和鼓勵。
點評:心理學認為,適度地表揚能夠增強孩子的信心。但是如果表揚泛濫則通常會帶來很大的問題:一是孩子不再把表揚當回事;二是孩子把父母的贊揚句句當真,那么他就可能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不同凡響的人,一旦從老師或其他人那里得到客觀評價時,會大大打擊他的自信心。
建議:孩子能自己整理玩具,或是在學做家務等方面表現(xiàn)良好時,父母應表示贊揚和欣賞,這有助于孩子更快進步。但此時要注意兩點:首先,父母應該在表揚的同時給孩子示范,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其次,表揚不僅限于一個玩具和甜點,對幼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用摟抱和愛撫,而對稍大的孩子,一個特定的手勢,一個微笑或眼神都是表揚的方式,并且表揚也應不斷要有新意。
怎樣對付閑不住的好動寶寶?
導讀: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愛活動,甚至調(diào)皮,對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過了度,就會走向反面,例如,過度地好動,就是“多動癥”的隱患。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愛活動,甚至調(diào)皮,對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過了度,就會走向反面,例如,過度地好動,就是“多動癥”的隱患。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生多動行為的孩子,幾乎都在出生后18個月以內(nèi),這個階段被稱為感知運動能力發(fā)展期,若這個階段調(diào)控失誤,就會造成感知與行動之間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障礙,于是情緒不穩(wěn)定、沖動,難以抑制自己的行為,不停地動來動去,不能持久。
所以,對于那些閑不住的孩子,要適當調(diào)一下,而且應該注意這個問題。既要滿足孩子好動的需要,又要有所限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又要積極引導。為此,提供一些建議:
對于閑不住的孩子,每天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孩子盡興活動,到室外去運動、玩耍,活動到筋疲力盡,讓孩子的精力充分發(fā)泄。盡興活動之后,安排孩子安靜活動,必要時軟、硬兼施穩(wěn)定孩子??傊?,每天必定要有一定的時間段讓孩子安詳下來。
給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沒有規(guī)則,該給孩子立點規(guī)矩了(合理的),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只有在服從規(guī)則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學會什么行為是恰當?shù)模拍軐W會控制自己盲動的欲望,也只有被強迫保持安詳,他才能從活動中感覺到快樂。
個案——怎樣培養(yǎng)寶寶誠實的好習慣
導讀:在寶寶的早教方面,家長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是很在理的。要讓寶寶不說謊,首先自己做事就要分寸。
在寶寶的早教方面,家長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是很在理的。要讓寶寶不說謊,首先自己做事就要分寸。
上周末,上幼兒園的兒子帶回來一張通知書,上面寫著本周在幼兒園學的知識:數(shù)學、英語、兒歌、唐詩、故事等,下面是老師的評語:活潑勇敢,愛講身邊的故事,園中表現(xiàn)優(yōu)秀。再下面就是讓家長簽在家中表現(xiàn),最后一項是要你檢查上述知識他是否學會,并在全知、略知、不知后畫“√”。
按照老師的要求,我把兒子叫到跟前,逐項檢查他的掌握情況,數(shù)數(shù)數(shù)得很好,英語發(fā)音不是很準,兒歌、唐詩背得不熟,需要提示,故事講得不完整。不能算是全知,所以我在略知的后面畫上了“√”,又簽上了家長意見,希望老師加強教育,讓兒子把回執(zhí)交給老師。
星期一我去接兒子,兒子飛快地跑來:“媽媽,老師表揚我了,說我是誠實的孩子?!蹦贻p的小老師在門口叫住了我,有些緊張,以為兒子做了什么錯事。老師微笑著說:“全班30個孩子,29個孩子的家長在全知的后面畫‘√’,只有您在略知的后面畫‘√’,謝謝您的信任與真誠。我們會更加努力的工作,把孩子教育得更好!”我有些不知所措,我只是寫下了孩子的真實情況,卻受到老師的如此尊敬。老師摸著兒子的頭接著說:“我問孩子們,回家給家長背通知書上的兒歌了嗎?小朋友們都搖頭,我又問那爸爸媽媽是憑什么畫的‘√’?小朋友們更是茫然,我們的目的也不是讓他們現(xiàn)在就掌握多少知識,而是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誠實的習慣?!毙±蠋煹难劬μ貏e的清澈,滿臉的笑容帶著真誠。
回家的路上,兒子坐在車子后面給我講今天他學的“狼來了”的故事,他說“媽媽,我不學故事里的小男孩,我要養(yǎng)成誠實的習慣,永遠做一個誠實的人?!?/p>
調(diào)皮寶寶怎樣教?
導讀:順應人性,首先是對受教育者感情上的順應或欣賞其價值的存在,讓他的長處帶動做人的自信和自尊,再去彌補和改善其短處和不足,這樣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
程程是班上最調(diào)皮的孩子之一,經(jīng)常有孩子告他的狀,有的說他扯別人的衣服,有的說他揪女孩的辮子,有的說他在不停地做鬼臉,逗引其他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老師出來的時候,程程立刻收斂了笑容,他意識到馬上就面臨一次嚴厲的批評。果然,老師把他叫到了跟前。懷著忐忑地心情,他走了過去。可是令程程沒想到的是,老師不僅沒有訓他,還摸了摸他的頭,并叮囑他明天畫畫時別忘了穿上兜兜。原來老師剛才還真想好好教訓他一頓,可猛然間看到他衣服上殘留的水粉,老師想起了程程在上午的美術課上專注的樣子,心里多了一份疼愛。老師讓程程把畫拿出來,并讓全班孩子欣賞,程程嘴角上掛起了自豪的微笑。老師趁機說道:“你的畫這么漂亮,要是再遵守紀律,下午就可以當班長了?!背坛陶J真地點了點頭。
午休時,調(diào)皮的程程入睡特別快,起床的時候,他幫老師一起擺枕頭,而且動作非常麻利,態(tài)度也格外認真,似乎像變了一個孩子。
常常聽到調(diào)皮孩子的家長無可奈何地說道:“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就是不管用?!逼鋵嵄┝Α⑽淞?、批評、對比都是教育孩子的大敵,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敵對情緒,抹殺孩子的自尊與自信。每個做父母的對自己的孩子都充滿了希望,雖然孩子是自己的,但孩子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獨立存在的,盡管幼年時期在經(jīng)濟上,甚至在自理能力上依賴于成人,但精神上卻不能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一部分,喜怒哀樂盡情對之發(fā)泄。對孩子的教育和溝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我們像與家庭以外的人相處一樣,保持一份冷靜和理智,需要遵循人性、順應人性。
順應人性,首先是對受教育者感情上的順應或欣賞其價值的存在,讓他的長處帶動做人的自信和自尊,再去彌補和改善其短處和不足,這樣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