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1-12-01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好習慣故事 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

習慣對于一個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貫穿于人的一生。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生受益,壞的習慣不但不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嚴重的甚至會危害社會。因此,家長應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好的習慣容易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也容易形成。家長在好習慣與壞習慣方面應該有一個正確地把握,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習慣的傾向時,要注意及時糾正,把孩子向好的方向引導。

那么,家長應該注意培養(yǎng)幼兒哪些方面的好習慣呢?

一是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早睡早起,安靜入睡并有正確的睡姿,吃飯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飯前便后要洗手,早晚要刷牙,飯后要漱口等等。

二是要培養(yǎng)培養(yǎng)幼兒具有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教會幼兒使用“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禮貌用語。

三是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幼兒愛動腦筋、細心觀察、好探索等好習慣,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考試祝福網(wǎng) www.692P.coM)

四是要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的好習慣,使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還能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方面以外,家長還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其它方面的良好習慣,如愛惜糧食,保護圖書和玩具,做事有始有終有條理等。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大班幼兒良好習慣培養(yǎng)計劃


大班幼兒良好習慣培養(yǎng)計劃

要養(yǎng)成幼兒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愛清潔、講衛(wèi)生,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等。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行為就是一種習慣”。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故本班選擇了園本課程“禮儀教育”中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班級特色。

一、指導思想

以園本課程“禮儀教育”為以依據(jù),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充分認識新時期教育中加強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通過扎實細致、持之以恒的“好習慣我知道——好習慣我能行——好習慣伴我行”養(yǎng)成教育活動,促進幼兒行為習慣、個性品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工作要點

1、健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和參加戶外鍛煉的興趣,促進孩子身心健康。

2、品德行為教育與培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為培養(yǎng)"四有"新人打基礎。

3、智力培養(yǎng),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孩子動手動腦的習慣,促進幼兒智力與語言能力發(fā)展。

4、審美教育,萌發(fā)孩子感受美和表現(xiàn)美的情趣和能力,塑孩子美好的心靈

三、具體措施

1、在教育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因為各種習慣內(nèi)容涉及健康、社會、語言等許多領域,因而將這些內(nèi)容通過規(guī)范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來付諸實施的,以直觀生動的方法,讓幼兒理解內(nèi)容,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幫助幼兒練習鞏固,形成動力定型。

2、日常生活中隨機教育。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時時會出現(xiàn)各種情況,而這些情況就蘊含著教育的內(nèi)容,隨機教育的契機最多,因此,捕捉這些有效的教育時機,及時實施隨機教育。

3、運用鼓勵、幫助等手段,加強常規(guī)的監(jiān)督和評價。在幼兒的習慣建立過程中,教師的鼓勵、幫助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肯定評價可以提高幼兒遵守活動要求的自覺性,教師的幫助可提高幼兒遵守活動要求的行為水平。同時,對已建立的規(guī)則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防止有反復的傾向,堅持一貫、一致的教育。

4、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為人師表,積極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好習慣影響孩子。

5、積極開展健康有益適合幼兒年齡特征的各種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展示才華的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興趣和能力。

6、家園共育,形成合力。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家庭教育來完成,因此,做好家長工作,使家長積極配合,是好習慣養(yǎng)成的一個前提。

培養(yǎng)新入園幼兒良好飲食習慣


幼兒的飲食習慣與生長發(fā)育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更會影響幼兒的身體素質。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將使人終身受益,而好的行為習慣是從小培養(yǎng),自小形成的。因此,對新入園的小班幼兒,我從培養(yǎng)其良好的飲食習慣抓起。

一、做好就餐前的心理準備

就餐前,老師先介紹當日菜譜。如吃草蝦時,老師就給幼兒猜一則謎語:駝背老公公,胡子翹松松……,等幼兒猜出謎底后,老師再出示煮熟的蝦,并告訴幼兒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吃了能使小朋友長得高、長并結實,還能使小朋友更聰明,這樣,使幼兒了解了蝦的外形、特征及營養(yǎng)作用,吃得更加津津有味。又如在介紹蔬菜時,可以對幼兒說它是我們的好朋友,能使牙齒變得堅固,使小朋友長得健壯.還能幫助我們把身體里的廢料運走,并教念兒歌:豆腐青菜營養(yǎng)好,寶寶吃了哈哈笑。通過老師的介紹,激發(fā)幼兒食欲。

二、教幼兒正確的就餐方法

入園前,這些三歲左右的孩子都由父母或祖父母喂食,偶爾有幾個幼兒會用勺子吃飯,也是杯盤狼藉。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先設計一節(jié)課(布娃娃學吃飯),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布娃娃學會正確的吃飯方法。幼兒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nèi)在潛力,有一種表現(xiàn)的欲望。他們思維活躍,積極動手、動腦,想出種種教布娃娃吃飯的方法。最后老師把他們的方法進行總結、歸類:吃飯時,左手挾碗.右手拿勺,吃一口飯再吃一口菜、要細嚼慢咽,不把飯萊灑到桌上、地板上,一份飯菜吃完后,能主動地請老師添飯:不留剩飯剩菜,吃飯時不講話。老師表揚他們說:“大家想的辦法真棒,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吧?!边@時,幼兒的情緒飽滿,進餐的欲望就更強烈了。

三、照顧幼兒用餐

幼兒用餐時,老師播放一些輕松柔和的音樂,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進餐氛圍。同時,觀察每一位幼兒的情緒,及時糾正幼兒的姿勢,對一些挑食、偏食幼兒的進餐情況作認真的觀察、記錄,并與他們的體檢情況結合分析。對一些體弱、身體不適的幼兒作特殊照顧,為他們配一些細碎爛軟營養(yǎng)豐富的飯菜,讓他們先吃。每當幼兒有一點點進步.如沒把飯菜灑到桌上或獨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等,老師就給予肯定和表揚。使每個幼兒都感到自己受到老師的重視,都能充滿信心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無憂無慮地生活。

四、餐后管理

幼兒吃完后,請他們把碗、勺分開放到指定地方,拿自己的杯子用溫開水漱口。然后用消毒過的毛巾擦嘴,最后自覺地到老師那兒去排隊,做散步的準備工作。

經(jīng)過多年的嘗試、實踐和總結,我園對新入園幼兒的就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但幼兒是發(fā)展的獨立的個體。常常受環(huán)境和情緒的支配.因此,我們在一日活動中,要時刻關注每位幼兒,持之以恒地把愛灑向每一位幼兒。才能使幼兒自覺自愿地參與到我們的飲食管理中,才能使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得到強化,使其終身受益。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導讀:外國人的家庭教育對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很重視。正如培根所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有資料表明,日本人的家庭教育主要注重于培養(yǎng)孩子的基本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孩子正直果斷、豐富的感情和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西方國家的家庭教育則注重培養(yǎng)孩子適應各種環(huán)境和獨立生存能力,他們教育孩子做到:(1)寧苦而不嬌,(2)家富而不奢(3)嚴教而不袒護。在這種家教思想的熏陶下,他們的孩子到了20歲,個個都站得住,不用父母去管他??梢?,外國人的家庭教育對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很重視。正如培根所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一、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段時間以來,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應試教育為目標,只希望孩子學習能考個高分,而忽略了對孩子品質、能力的培養(yǎng)。清代大畫家鄭板橋臨終時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饃,等兒子臨時學習并做好送來時,他已經(jīng)咽氣了。他留給兒子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可見,他臨死前還不忘教兒子自立、自強的習慣,這對我們今天的父母難道不是個啟發(fā)嗎?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而且要教會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戰(zhàn),要從思想品德、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為子女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家庭的需要,社會的需要

1996年一本期刊的編輯部在中國、日本、美國的學生中同時進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個人”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親,美國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兩位填了自己的父母親,而中國的中學生在“最受尊敬的10個人”中填的大多是電影明星、球星等。悲載,中國父母!難道是中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嗎?非也。其實,中國父母在養(yǎng)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氣、腦筋,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別是當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更是拼命地在養(yǎng)孩子上攀比,鄰居家給孩子買了電子琴,我節(jié)衣縮食也要給孩子買臺鋼琴:鄰居家給孩子買了電腦,我要給孩子買個更高檔的。他們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務”,只知道單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給予、溺愛孩子,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對父母、對長輩、對社會的愛。給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縱、沒有責任感的不良習慣,不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會。

三,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配合學校教育的需要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把兒童的行為習慣發(fā)展劃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2~5歲)、他律階段(6~8歲)、自律階段(8~10歲)和公正階段(10~12歲)。皮亞杰認為,在自我中心階段,行為習慣具有不穩(wěn)定性:在他律階段,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所支配和制約,表現(xiàn)之一是絕對遵從父母或老師的。小學低年級兒童正處于兒童行為習慣發(fā)展的他律階段,他們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沒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標準,道德觀念主要受周圍人們的影響,比如家長、老師,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學和朋友。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協(xié)助學校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因為在這個時候進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穩(wěn)固的習慣,同時還可以防止孩子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而形成一些不良習慣。

相關推薦

  • 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已得到許多家長的共識。讓孩子從小愛讀書,讓良好的閱讀習慣陪伴孩子終身,已成為家長、老師、社會的共同目的。讀書——從小處說,可以開闊視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從大處講,可以傳承...
    2021-11-18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培養(yǎng)良好習慣,從小事做起 育兒心得:培養(yǎng)良好習慣,從小事做起 對于做為父母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解人意,實際這并不是天生的。有時完全在于作父母的言行和引導。個別方法上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事實上,有些問題不應...
    2020-09-25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幼兒的心理活動具有不穩(wěn)定性,他們的興趣是隨意的、脆弱且短暫的,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和強化。想讓幼兒掌握一些正確的閱讀技巧,家長必須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強化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1.愛護圖書:讓幼兒知道圖書制...
    2022-01-01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shù)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xiàn)了...
    2020-09-15 閱讀全文
  •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養(yǎng)成教育是指在學習、生活、勞動等教育中良好習慣的形成與定型,從小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能更好地為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
    2021-06-28 閱讀全文

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已得到許多家長的共識。讓孩子從小愛讀書,讓良好的閱讀習慣陪伴孩子終身,已成為家長、老師、社會的共同目的。讀書——從小處說,可以開闊視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從大處講,可以傳承...

2021-11-18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培養(yǎng)良好習慣,從小事做起 對于做為父母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解人意,實際這并不是天生的。有時完全在于作父母的言行和引導。個別方法上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事實上,有些問題不應...

2020-09-25 閱讀全文

幼兒的心理活動具有不穩(wěn)定性,他們的興趣是隨意的、脆弱且短暫的,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和強化。想讓幼兒掌握一些正確的閱讀技巧,家長必須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強化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1.愛護圖書:讓幼兒知道圖書制...

2022-01-01 閱讀全文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shù)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xiàn)了...

2020-09-15 閱讀全文

養(yǎng)成教育是指在學習、生活、勞動等教育中良好習慣的形成與定型,從小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能更好地為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

2021-06-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