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來“選擇”他的游戲
發(fā)布時間:2021-10-30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活動,特別是戶外游戲,大部分幼兒都會踴躍參與其中,但也有一些幼兒因為情緒或其它原因,不愿參與進來。這時老師不能強迫幼兒,要尊重他們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這樣教育效果才會好。
一天下午,孩子們做好準備活動后,聽說我要教一個新的游戲“抓老鼠”,孩子們拍手跳著,非常高興。只有戚郡琪小朋友雙手背后,低著頭,站在一邊一聲也不吭。接著有一個小朋友過去拉他手,可戚郡琪很憤怒的大叫起來。見此情形我馬上說:“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很有意思,不過如果小朋友想自己做游戲,也完全可以?!毙∨笥崖牶篑R上紛紛說:“我想玩抓老鼠?!?/p>
這時戚郡琪看著我,我用理解的目光看了看他,他一人走到滑梯旁坐了下來。這邊其他小朋友跟我學游戲歌曲,聽我講游戲規(guī)則,還有幾位小朋友示范游戲的玩法。但戚郡琪還是站在滑梯邊玩。不一會,小朋友手拉著手隨著歌聲高興的抓老鼠,并隨老師的口令變換著動作。歡樂的聲音把戚郡琪吸引過來了,但他只站在一旁默默的看著。Yjs21.COm
又過了一會,我加大了游戲的難度,孩子們一次比一次玩的高興,這時戚郡琪向我走了過來加入了我們的游戲。我認為,要尊重幼兒自己選擇游戲內容的權利,尤其是戶外體育游戲,目的本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若讓幼兒勉強參加,活動的僅是幼兒的身體,而他們心里并不愉悅,對健康并不有利。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興趣和偏愛。盧梭曾說過:“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币鹬乩斫庥變?,當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時,不要去責備或勉強他們,當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需要幫助時,老師一定要成為傾聽的伙伴和明智親切的長者及朋友。要善于啟發(fā)和等待幼兒主動參與集體游戲,在他們自己主動參與過程中,感受集體游戲帶來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興趣班的選擇讓孩子來做主
一般來說,寶寶的性格特征和學習風格在他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顯露,到了3、4歲的時會愈發(fā)明顯。如果讓一個天性肆意的孩子去學習圍棋,或者讓一個天性內斂的寶寶去學習表演,就會無形之中為孩子平添不少的壓力。如果你是一個有眼光的媽媽,就要讓寶寶按照他固有的個性來發(fā)展自己,這樣不僅他享受著他的快樂,你省去了你的操心,最重要的是:小寶寶也能做出一些成績來,這對于做媽媽的你,不是最快樂的事情嗎?
Ⅰ安靜解謎團寶寶
最愛的游戲:拼圖、積木、走迷宮……
在他眼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理論得到了最好的證實。他喜歡比較,并能夠耐心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同,比如媽媽包的餃子就是和奶奶的不一樣。所以像拼圖版這樣的游戲能夠讓他快樂地擺弄上幾個小時。
相面興趣班:奧數(shù)、科學實驗課、圍棋……
這樣的寶寶有著耐心的個性和細致的觀察力,并且有著強烈的邏輯思維的能力。認為萬事都有著“因為”,才能夠有“所以”,這使得他們總是不經意地去探索和找尋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以最終獲得完美的解釋和解決為快樂的源泉。對于這樣的寶寶,可能是我們未來的科學家呢,你不妨鼓勵他嚴謹、較真的個性,盡可能給他合情合理的答案。
Ⅱ愛選美服飾寶寶
最愛的游戲:收集彩色糖紙、最愛形象各異的玩偶、橡皮泥……
他喜歡收集漂亮糖紙和布娃娃,小小年紀就常常對服飾又挑又選,不好看的還不穿呢,可謂小小時尚達人。這種寶寶能從一樣的小朋友們的毛巾中毫不費力地選出屬于他自己的那條——千萬別懷疑,毛巾是她喜歡的粉色,邊角有他讓媽媽繡上去的他的名字。
相面興趣班:繪畫、雕塑、兒童模特隊
這樣的寶寶非常有意思,如果只是聽老師念兒歌,他多半不知所云,這就像收音機接收不清一樣,收音機沒有問題,電臺也沒有問題,是頻道沒有對準。如果你要給他配上鮮艷的圖片或著絢爛視頻。強烈的視覺刺激總是能夠讓他立刻進入狀態(tài)。所以彩色的世界對于他來說非常的重要,在形象化的世界里,他會感到舒心又開心。
Ⅲ喜歡學說話寶寶
最愛的游戲:表演唱、讀書、聽收音機……
這樣的寶寶對于富有旋律的音樂會特別地有反應:比如啊、啊地叫起來,揮動小手,扭動身體等。他可能是個小小歌唱家,常常照著鏡子不停地唱歌、跳舞,能夠模仿小雞小鴨叫。比如突然聽到電視傳來一段音樂,立刻跟著唱起來:“寶寶金水——”。他開口講話比較早,喜歡學說話,對于來自爸爸、媽媽、奶奶、舅媽的抑揚頓挫的不同的聲音能區(qū)別得很清楚。
相面興趣班:聲樂、鋼琴、故事班、相聲……
這樣寶寶的思維模式是聲音帶動思維,他喜歡利用聲音,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是老師通過口授進行教學,這對于聽覺學習型寶寶是最有利和得益的。在唱歌、朗讀這樣的活動中,這樣的孩子往往能夠表現(xiàn)得游刃有余。但是對于是否有音樂天分這件事,還要看孩子的先天條件,比如是否有夜鶯般的嗓音也是媽媽要考慮的。
Ⅳ最愛打打鬧寶寶
最愛的游戲:輪滑、踏板車、打鬧……
在人群中,他可能被評價為最有活力的,或許,更常用的字眼是“麻煩多動、注意力不集中”。 他的生活總是整裝待發(fā)迎接戰(zhàn)斗,不是在跑就是在跳,即使在吃飯的小小間隙也不消停。不論是爬行還是走路都比其他寶寶要早,剛能走路就需要父母追著他在后面一路小跑。
相面興趣班:跆拳、武術、游泳……
觸覺學習型寶寶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最吃虧,最不被看好的寶寶,常常被稱為好動、不專心、愛破壞、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你要知道,他只是通過他的雙手或者身體的感知來探索世界。這樣的寶寶也有他的優(yōu)勢,就是動作協(xié)調能力比較強,對于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富有激情。而適當?shù)刈屵@些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更有利于日常安靜的學習。
Ⅴ精細動作型寶寶
最愛的游戲:幫媽媽剝豌豆、給小娃娃梳辮子、自己制作手工……
這樣的寶寶富有耐心,并且能夠完成技巧較高的活動,有著超強的動手能力。比如拆裝汽車、串珠子、碼碗碟等。通常,這樣的活動在孩子們的游戲中常常進行,但只有為數(shù)很少的孩子能堅持到完成任務,多數(shù)會出現(xiàn)半途而廢的情況,而我們說的就是這一少部分孩子,他們樂在其中,直至最后完成。
相面興趣班:書法、編織、珠算……
這樣的孩子非常難得,通常在良好的引導下,成人之后都有著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所以無論將來他們做任何工作,都會有著良好的態(tài)度。但就樣細致的個性而言,孩子畢竟年齡小,如果能適當?shù)貐⒓右恍┦止し矫娴呐d趣班,可以幫助他們在拓展這部分個性的同時,學到一些技能或完成一些具體的事情,因而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獲的喜悅。
Ⅵ超級模仿秀寶寶
最愛的游戲:扮鬼臉、講故事、模仿……
這樣的孩子不僅希望得到媽媽一個人的關注,而且希望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小家伙有一個特點,就是“人來瘋”。也就是說,人越多,他表現(xiàn)得越活躍,越希望他是世界的焦點。當然,這樣的寶寶也有著能夠吸引你注意力的本領:比如豐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樣子,和高亢的聲音等。
相面興趣班:表演、主持、舞蹈……
如果是上了幼兒園的孩子,表明自己的小寶貝已經向社會邁出了第一步,那個世界將是他要多多接觸的。所以,你可以和幼兒園的老師談談,不妨在適當?shù)臅r機給自己的寶寶表現(xiàn)的舞臺。從第一次開始,當孩子在正常的公眾場合得到認可的時候,他會很樂于、并且很自信地去表現(xiàn)自己。而不是躲在家里,只在鏡子面前自我陶醉一番。
TIPS:給媽媽提醒!
●詢問他 “告訴媽媽你想?yún)⒓邮裁磁d趣班?”
做媽媽的你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單純屬于某種類型是很少的,大部分寶寶都擁有不同個性的交叉,不過是各有側重而已。所以一方面,你可以根據(jù)我們專家的提醒有所觀察,另一方面,也要問詢孩子的意見,讓他自己有選擇的權利。
●鼓勵他 “寶寶,你肯定能做到的!”
不管是什么興趣班,在上班第8次課左右,寶寶基本上會出現(xiàn)退縮情緒,尤其是在受到老師的批評后,這時,你要判別寶寶是確實不喜歡還是害怕困難,如果是害怕困難,在你的鼓勵和監(jiān)督下,寶寶一定會堅持到底!
●激發(fā)他 “寶寶,你來試一試,看看好不好玩?”
寶寶對于某種物質的認知是通過不同的感官一點點獲得的,比如:寶寶用嘴巴啃、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等,所以要讓寶寶動用自己身體的一切去感受外界,才是正確的,僅僅憑單一的感知覺學到的東西則會很快被遺忘。
●順應他 “想去就去吧!你可要好好表現(xiàn)?!?/p>
有的父母為了培養(yǎng)孩子安靜的個性而為他選擇一個圍棋班或是書法班,這是不和適宜的。這樣反而會令他缺少活動的機會而變得焦躁不安,與其這樣,還不如帶他去踢球更實在,至少他發(fā)泄過剩精力后能夠安靜下來,并且也慢慢知道體育競技的艱辛。
育兒:愛孩子就讓他做自己
育兒:愛孩子就讓他做自己**是個很可愛的男孩子,雖然已經四年級了,但還是很幼稚(媽媽的描述),總愛做一些很孩子氣、怪怪的表情和動作。他們來向我咨詢是因為**媽媽覺得孩子在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學習也不太好,很是著急。
在**媽媽描述中,**比其他的孩子要好動(她媽媽曾帶他去醫(yī)院看過,證實是有輕微的多動癥),特別是做作業(yè),不盯著就總是亂做或動來動去;比其他的孩子要幼稚,快十歲了,每天還是做著超人的動作,怪怪的表情,玩一玩就喜歡躺在地上;比其他的孩子不那么聽話,總是跟他說了很多遍,他就是不聽;比其他的孩子學習要差很多,不認真聽課(根據(jù)老師的反映),愛做小動作,不太學習,成績較差(離媽媽定的目標成績有點距離)。
我想很多媽媽都會跟**媽媽一樣,不自覺地就會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去做一個比較,總是會看到某些個孩子身上的一些優(yōu)點,如學習很積極、主動,學習成績很好,很聽父母的話,對人非常有禮貌,彈鋼琴、畫畫、跳舞很棒等等??墒牵敻改缚吹阶约旱暮⒆訒r,發(fā)現(xiàn)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其他的孩子差。于是,他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那樣“完美”的孩子,不管是用什么方法,總之,不能讓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比下去。這時,孩子就成了父母之間互相“攀比”的籌碼了。
**媽媽一股腦把孩子的所有缺點都倒出來,孩子一邊聽,一邊玩自己的超人,有時也會插一下嘴,表示一些不滿。當媽媽說完后,孩子急不可耐地說:“別總拿我跟別人比嘛,我可沒那么差的,我也有很多好的啊,我也想學習好的?!?/p>
孩子不是父母的付屬品,更不是父母的工具,他們是一個人,一個獨立的,有個性的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成長過程,有自己的優(yōu)勢,他們希望的是父母能夠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能按照具有個人特色的性格,走自己的路,成為一個像自己的人,而不是別人的影子。
**在咨詢中,說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這也讓**媽媽感到很驚訝,因為她從來都沒有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總認為自己給予孩子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是為孩子好的,卻不知這樣的給予,只是一種強加式的,盲目的愛,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的孩子的翻版,但是孩子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別人,因為孩子是獨特的個體,他就他自己。
愛孩子,就別把他跟其他孩子做比較,多去了解孩子吧,讓他只做你自己的孩子,讓他成為你自己的孩子,你要感到慶幸,因為你的孩子是你的,而不是像別人的人。
媽 媽們,讓孩子自己來
媽媽們,讓孩子自己來昨天去觀看xx幼兒園“六一”兒童節(jié)表演,是中班跟大班的一場表演,表演后,幼兒園組織大家自助餐活動,一方面讓家長對幼兒園的伙食有個了解,另一方面,也多些家長跟孩子一起的親子活動。
陪xx去拿食物,到排除的地兒,老師倡導讓孩子自己排除、自己取食物,xx馬上響應,說:“媽媽,請回座位耐心等待!”咱多聽話呀,馬上回去,拿手機想對現(xiàn)場拍個照啥的,巴不得別讓我陪著呢,等我回到排除的地兒,xx已經被擠出來了,看著她老師又把她拉回隊伍中,看第一張照片,家長們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排隊、取食物呀!還聽到發(fā)放食物的老師一面抱怨,說:“請家長回到座位處,平時孩子們很遵守規(guī)矩,看現(xiàn)在亂的!”
我只顧著自己玩兒,再回頭看時,小丫頭已經取好食物出來了,我一看餐盤有三種,有一半是空的,跟在她身后回去了,xx倒挺公正的,肉串是爸爸的,西瓜是我的,她自己留的是蛋塔,看著xx爸那不滿意的表情我明白,人家是覺得我沒幫xx多取些食物,讓他那寶貝妞多吃些,我連湯都沒幫著打,我只當做沒看見,不理他那表情,既然活動主要是針對孩子的,家長更多的是陪伴的作用,又何必參與太多呢,孩子能做的為什么要幫助?在xx爸的再三催促下,咱還是順從的去幫xx打了碗湯回來,回到座位再看,xx爸跟xx已經去取第二次了,看他那非要去幫助的勁頭,可見家長是多么覺得自己幫助的必要性,我還只能無奈的看著,唉!
總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不遵守規(guī)律,上小學后的孩子沒有家長的監(jiān)督就不寫作業(yè)啥的,但沒聽到家長反思過是什么造成這種狀況的?在需要孩子自己排除、取食物的現(xiàn)場,多少家長在老師的再倡導下仍不遺余力的去幫忙,家長們遵守規(guī)矩了嗎?自己不遵守規(guī)矩的情況下卻要求孩子遵守規(guī)律,這有道理嗎?孩子在沒有家長的監(jiān)督下不寫作業(yè),也許孩子已經把寫作業(yè)當做了是為家長而做了吧?難道這幫忙取食物不是家長代做的嗎?孩子一直以來習慣了自己的事情有家長代做,起碼得幫助做,他怎么會有主動性呢?孩子長大后怎么能承擔起一個家的責任,能履行社會責任呢?孩子的是一生是他自己的,再有權勢的家長也無法替他度過一生,何不給孩子他體驗生命歷程的自由,其中的味道由他自己來品味呢?
和孩子玩游戲,該“讓”著他(她)嗎?
最近,寶寶村的一戶“村民”的家中出現(xiàn)了關于育兒的意見分歧。原因是在與孩子進行比賽類游戲時,父母究竟該不該故意讓孩子贏。
媽媽覺得孩子還小,玩游戲只是為了讓他開心,所以故意輸?shù)舯荣惒]有什么大礙。而爸爸則堅持認為那是一種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不可取的。只有明白了勝負的代價,他在日后的成長中才可做到能屈能伸,寵物不驚。
那么,究竟哪一方的觀點更有道理呢?一起來聽聽寶寶村育兒專家的說法吧。
不要為了讓孩子獲勝而改變游戲規(guī)則。因為即使是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也能夠分辨得出自己在哪些本不該贏的活動中贏了。如果故意改變游戲規(guī)則讓寶寶贏,會讓他覺得贏要比公平競賽更好、更重要,而這恰恰是你所不希望教給他的。
輸?shù)魩拙钟螒?,反而會更有助于他學會如何大度地去比賽。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贏而修改游戲規(guī)則。你可以試著跟他玩一些他能公平獲勝的游戲。比如扔骰子猜數(shù)字,因為在這個游戲中,他和爸爸媽媽贏的可能性是一樣的。
不過,在和孩子一起下棋、玩牌時,家長可以放低自己的水平 (和孩子處于同一個等級),讓孩子多贏幾次。并且在游戲后告訴他贏的原因是什么、那些幫助他獲勝的技巧該如何更好地運用等。因為通常來說,家長和孩子一起 下棋、玩牌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棋藝、牌藝。而對孩子來說,在下棋、玩牌中贏了會增加他的興趣和自信心。當然,隨著孩子下棋、玩牌技能的不斷提高,家 長也應逐步加大孩子獲勝的難度,不要總讓孩子勝。在孩子輸棋時,你可以教給他失敗時應有的氣度,從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這一切都 應該建立在不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基礎上。
除此之外,你們還可以玩一些需要一起合作而不是競爭的協(xié)作性游戲。例如你們倆一起各顯其能,看看誰能讓氣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這不僅會教給孩子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而且還有助于他認識到自己不用“贏”也能完成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