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孩子的仇親期
發(fā)布時間:2021-09-24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關(guān)于夢想的故事 關(guān)于蓮的故事導讀: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家長有仇視心理,心理學上把孩子這段特殊時期的特殊表現(xiàn)稱為“仇親期”。而在相關(guān)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知道這一概念的父母少之又少,更不知道該如何化解孩子的“仇恨”。
與母親有“仇”的孩子
“如果我有一顆炸彈,就會炸平我的學校;如果我有一把刀,就會殺死我的媽媽。”一個官方心理網(wǎng)站登出了??谝幻?歲小學生的造句,讓廣大父母們十分震驚。
長輩們難以理解,自己百般疼愛的孩子,怎么會對父母有如此深仇大恨?
專家分析稱,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家長有仇視心理,心理學上把孩子這段特殊時期的特殊表現(xiàn)稱為“仇親期”。而在相關(guān)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知道這一概念的父母少之又少,更不知道該如何化解孩子的“仇恨”。
事例一:
“長大后,我就殺死媽媽”
南寧市西鄉(xiāng)塘10歲的吳林宸,在心理醫(yī)院與心理醫(yī)生交談時,也說出了與上文中海口9歲小學生意思大致相同的話:“她總說我不好,說我長得難看,說我笨,還因為我和別人玩打我,把我關(guān)起來,長大了,我就找人去打她,殺死她……”
這個女孩子眉目清秀,看上去挺文靜的,但是一直聳拉著眼皮,輕聲慢語中明顯透露出對母親的仇恨。據(jù)了解,她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對她要求很高,每次考試不如別人高分,就數(shù)落她笨,還經(jīng)常說她“長得像你那個沒用的爸”,并且限制她和單位大院的小朋友玩,一旦發(fā)現(xiàn),常是揪著耳朵回家,或者棍棒教育。
久而久之,孤獨壓抑的吳林宸渴望去找爸爸,她覺得自己有可能不是媽媽親生的。
事例二:
“爸爸走了,耶!”
張先生最近在工作上偶然出現(xiàn)失神狀態(tài),當與同事談心時,他才說出心中的痛。
兒子小昆今年13歲,上初二了,由于自己長期出差,多數(shù)由母親照顧。兒子深得妻子和爺爺奶奶的疼愛,平時上網(wǎng)、花錢之類的“陋習”,只是被家長念叨一下,他也就少少地收斂一段時間,一直沒有真正把心放在學習上。近期的一次小測驗,小昆成績下降得厲害,有兩門不及格,張先生出差回來,十分勞累,看到兒子對于自己考試不及格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出無關(guān)緊要的態(tài)度,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猛然爆發(fā),厲聲責罵后,還動了巴掌。
從此以后,小昆再也不和爸爸說話了,一次,在小昆的日記里,發(fā)現(xiàn)他寫下了這樣的話:“爸爸出差了,萬歲!最好永遠都不要回來了,耶!”
專家觀點
化仇為愛,重建親子關(guān)系
“我這是為他好,我才這樣管他,他真的一點也不懂嗎?”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對自己的仇視,往往很心傷。孩子是真的不懂家長“暴力”語言和方式所帶來的愛。
父母們要注意了,當嚴厲教育下,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叛逆不羈,不愿說話,甚至仇視父母,家長值得警惕。因為十多歲的孩子最容易出現(xiàn)“仇親期”,而對孩子這種特殊的心理時期,多數(shù)家長卻渾然不知,只是一味對不聽話孩子進行責備和打罵,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后果。據(jù)了解,不少處在仇親期的孩子,因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及時疏導與感化,最終選擇了離家出走。
那么如何與仇親期孩子化解仇恨呢?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需要家長加強與孩子情感的溝通交流,且溝通時候要講究方法。
父母應注意要尊重孩子,卸下長輩的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耐心聽完孩子的意見,試圖站在孩子角度充分了解他們的看法。
另外,家長宜學會用交換意見的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嘮叨說教,甚至冷嘲熱諷,拳腳相加。此外,交流時,家長應學會認真傾聽,當孩子談他感興趣的問題時,不要似聽非聽,表示出一種不屑的態(tài)度,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家長不重視自己的感覺。
孩子會出現(xiàn)“仇親”情緒,與他們所處年齡階段尚存的幼稚性、依賴性和認識上的片面性有關(guān)。父母對此,要有科學認識,不要悲觀沮喪或者與孩子蠻干,而是正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提高,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所處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明確指出他們自身的優(yōu)缺點。
最后,父母感化孩子的最好方式莫過于做好榜樣,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為方式可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育,也是引導孩子最好的方式。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關(guān)于和孩子親子閱讀心得分享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段時間的親子共讀即將圓滿收官,回首工作中的一點一滴,我們不僅鍛煉了自己更學到了很多,或許我們可以靜下心來認真寫一篇心得體會,寫親子共讀心得體會要從哪方面入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和孩子親子閱讀心得”,敬請閱讀,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guān)于和孩子親子閱讀心得(篇1)
生活,我們每天在睡覺前抽出20分鐘作為閱讀時間。我和女兒要么靠在床上,要么坐在沙發(fā)上依偎在一起讀書,這樣就營造了一個有親情的讀書氛圍,也能拉近家長和孩子的距離。在和女兒一起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一起討論故事的情節(jié),分析人物的性格,探索故事所隱含的道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往往和大人很不一樣,他有自己的見解。這時候我就做個耐心的聽眾,聽取她的意見,糾正她的不足,稱贊他“獨到”的見解。女兒現(xiàn)在很喜歡讀書,她覺得和我們家長是平等的,覺得自己有自抒己見能力?,F(xiàn)在女兒和
我談起讀書的體會來頭頭是道一副小大人樣。通過親子共讀,孩子不但認識了很多的字,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增加了她的自信心,同時也能更好的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對于家長而言,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自己學到了知識,也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讀書學習的好環(huán)境和好氛圍,更重要的是親子共讀筑起了一道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梁,讓我們和孩子都受益匪淺。
萬事開頭難,我所經(jīng)歷的也是一樣,首先和孩子一起選擇她所感興趣的圖書,這是比較重要的。沒有興趣就會索然無味。我們這次選擇了《胡小鬧日記》青少年勵志版本,她讀的興致盎然。其次為孩子創(chuàng)造適合閱讀的良好環(huán)境,使孩子能安心投入學習,每天的閱讀時間我們都在固定的安靜的房間進行,這段時間我的手機是調(diào)成靜音的,不會輕易接聽電話,打擾孩子的閱讀。然后,及時和孩子分享書中精彩的片段和詞匯。幫助孩子養(yǎng)成認真摘抄好詞好句的習慣,時間一長就能感受文學作品的真諦。讀書中所得的詞句能充實孩子的詞匯,使孩子在寫作是有事可寫、有詞可寫。文章優(yōu)美,受人喜歡,孩子獲得了別人的贊賞,自然就激發(fā)了孩子好學的興趣。最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親子閱讀不是任務,而是需要我們養(yǎng)成的一種良好習慣,在閱讀的時候必須要有耐心,孩子的知識和認知是有限的,有時候在理解上有偏差也是正常的,需要我們耐心的去指導和糾正。如果沒有好的心情,不如暫時不閱讀。
親子閱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和孩子分角
色朗讀、扮演都是最初級的做法,當孩子和我們都養(yǎng)成的這樣的習慣后我們可以為孩子推薦讀物,也可以讓孩子為我們推薦讀物。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家里盡力不要放娛樂雜志等一些沒有營養(yǎng)的讀物,放一些健康的有益的讀物,讓孩子隨手拿起來就可以讀。做到隨時、隨地閱讀,創(chuàng)造出“書香滿屋”的氛圍。
現(xiàn)在的父母都很忙碌,沒有時間陪孩子,孩子的休閑時間大多數(shù)是看電視、玩電腦,孩子覺得開心,我們也覺得省心。但相信大多數(shù)家長都和我有相同的體會,我們的孩子不會很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寫作文的時候沒有東西可寫,最多只能記流水賬。這就是圖像和文字的區(qū)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閱讀的魅力所在。愿更多的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在親子共讀中成長。
關(guān)于和孩子親子閱讀心得(篇2)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名言道出了閱讀的重要性。書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雖然不能改變?nèi)松拈L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能豐富人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我卻認為書中自有樂趣在,特別是媽媽陪我一起讀書的時候。
親子閱讀是一次次快樂的體驗,它使我深深體會到閱讀是一種能給我們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我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爸爸、媽媽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也回味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同時也能體會我們孩子的酸甜苦辣。為了讓我盡可能多接觸書籍、擴充知識面、營造讀書的家庭氛圍,在學校和老師的“親子閱讀”倡儀下,爸爸、媽媽特意在繁忙的工作時間外擠出時間和我一起讀書。
爸爸、媽媽很注意我的心理特點,他們買書總會選我愛看的書,使我對書產(chǎn)生好感。同時,爸爸、媽媽還會與我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我把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具體內(nèi)容說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討論。久而久之,我的閱讀興趣變得更加濃厚,閱讀水平也逐步提高。這是一個讓我學會觀察和想象力的很好的方法,這樣一個閱讀過程,使我們不知不覺地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我和爸爸、媽媽親密無間,爸爸、媽媽也在陪我閱讀的同時,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
通過親子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為父母創(chuàng)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樂趣。和孩子一起讀書吧,讓我們的家庭少一點煙酒味,多一點書卷氣,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書香。
關(guān)于和孩子親子閱讀心得(篇3)
寒假期間,我們積極響應學校發(fā)起的寒假親子讀書活動倡議書《倡導親子共讀、營造書香家庭》活動,我和孩子把學校推薦的閱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從中選取了兩本書做為本假期親子共讀的必讀書目,同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寒假讀書計劃。
一、親子共讀的必讀書目。經(jīng)過和孩子的認真討論后,最終決定從學校推薦的書目中選擇兩本書,它們分別是:《寶葫蘆的秘密》和《長襪子皮皮》。
二、親子共讀的時間安排??傮w安排為春節(jié)前閱讀《寶葫蘆的秘密》,春節(jié)后閱讀《長襪子皮皮》,每天的固定閱讀時間為晚上八點至九點,最少不得低于半個小時,其它時間根據(jù)實際情況,隨便安排。兩本書的具體閱讀時間安排如下:
1、《寶葫蘆的秘密》自臘月十七日至臘月二十九日,共十三天。本書共有三十一小節(jié),每天閱讀三個小節(jié),十一天讀完,剩余兩天整理讀書筆記,寫讀后感。
2、《長襪子皮皮》自正月初二開始,至正月十七日,共十六天。本書共有二十五個章節(jié),計劃每天閱讀二個章節(jié),十三天讀完,剩余三天整理筆記,隨筆,寫閱讀體會。
3、臘月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除夕和春節(jié),停止讀書,休息娛樂。
三、親子共讀的心得體會。
在親子共讀期間,每本書的讀書筆記、隨筆不得少于5篇,且每本書讀完后都要認真總結(jié),寫出心得體會。
四、如能提前完成二本必讀書目的閱讀計劃,可在學校推薦書目中再選一本或幾本進行閱讀。
關(guān)于和孩子親子閱讀心得(篇4)
昨天晚上,我和孩子共讀了日本繪本作家伊東寬先生的繪本故事《小蛇散步》。共讀后,孩子明白了許多道理。今天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小蛇散步》主要講述了漂亮可愛的小蛇雨過天晴出門散步時,熱心幫助了螞蟻、蝸牛等小動物跨過了水坑。當大象、獅子也要從小蛇背上過去時,我們太震驚了,以為小蛇會被踩扁,故事的結(jié)局很出乎常人的預料,小蛇竟然毫發(fā)無損,還喝干了水坑里的水,繼續(xù)愉快地散步去了!
拿著這本繪本故事,我和孩子認認真真的讀著:小-蛇-散-步。看著孩子認真的樣子,我知道孩子再一次被封面中的小蛇吸引住了。
我說:“下了很長時間的春雨終于停了,外面的空氣真好??!小蛇要出門去散步了?!焙⒆舆€很可愛的模仿者散步的樣子,我看著笑了。
“可是,小蛇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遇到了一個大水坑?!?/p>
“小蛇是怎樣過去的呢?”
孩子模仿著,身體一甬就過去。
“你模仿的真像。
“可是突然遠處傳來一個聲音,請等一下、請等一下。是誰呢?”
“ 媽媽,媽媽,是小螞蟻、小蝸牛、小老鼠?!?/p>
“他們從小蛇的身上過去了。小蛇準備走了,這時候,又聽到了“嗒—嗒—嗒”的聲音,誰來了?“
“大狗來了,他也要從小蛇的身上過去?!?/p>
“咚—咚—咚,誰來了?”
“大獅子來了,他也要從小蛇的身上過去?!?/p>
“他們都從小蛇的身上過去了?!?/p>
“看,現(xiàn)在小蛇怎么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
“沒有受一點傷。”
“小蛇棒不棒?”
“棒”
“小蛇開心嗎?”
“開心”
“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領(lǐng)幫助了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開心。你長大了,也要幫助別人好嗎?”
“好”
從這本繪本故事中,我和孩子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關(guān)于和孩子親子閱讀心得(篇5)
閱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子閱讀給家長和孩子帶來愉快的享受和情感交流的同時,也能啟蒙孩子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地認識和理解。在故事閱讀中鍛煉孩子的情商和智商、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所以親子閱讀寫作網(wǎng)是家庭教育中非常有益的方式,也是一種美麗的休閑方式。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一本書,多一點心思,多一點投入,收獲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很多。
我的孩子從幼兒園中班時,就開始繪本閱讀。幼兒園每周也有一次繪本借閱活動,平時一到雙休日,我就會帶孩子去就近的圖書館——西湖圖書館借閱繪本。那時候每張市民卡可以借十本,為期一個月,免費借閱。孩子每次都能認真地看完,那個時候只能是看插圖,我們家長輔助閱讀。在充滿父女、母女親情的氛圍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在親子閱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我們家長每日要為工作奔波勞累,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即使心情好的時候能陪著他閱讀,可總是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但無論多忙每天抽出15至30分鐘的時間還是有的。孩子們不會占用我們太多的時間,每天只要陪著他閱讀15至30分鐘就已經(jīng)足夠了!
其次是需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孩子盡可能多接觸書籍,營造讀書的家庭氛圍,家人在家也經(jīng)??磿?,并把看書當作一種樂趣,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孩子。還可經(jīng)常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具體內(nèi)容復述出來。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如果時間允許,大人多多給孩子讀故事,引起孩子看書的愿望。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家長在晚上睡覺前可以給孩子讀故事。同時,告訴孩子:故事都在書里面,如果你會自己看書的話就可以知道很多的故事,而且每次讀故事的時候都這樣講,引起孩子看書的愿望。
當然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還要注意不能整體地去看書讀書,還要適當?shù)赝嬉恍┮嬷穷惖挠螒?,家長可把讀書本身也變成一種游戲,使孩子在輕松愉快中讀書學習。比如在讀完一個童話故事后,我們就換成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在做填空游戲中回憶故事中的情節(jié)。孩子在答出問題后,總會有成就感,家長要抓住時機表揚和鼓勵,這樣他也就更愿意到一本又一本的書里去尋找新的知識,接受新一輪填空游戲的挑戰(zhàn)。
總之,親子閱讀能給孩子帶來愉悅感,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讀物,能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展孩子的視野。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關(guān)于孩子的占有欲
導讀:盡快幫孩子建立所有權(quán)觀念。不要強求寶寶“慷慨大方”。讓寶寶形成“分享”的好習慣。
如何面對幼兒的占有欲?
兩歲的寶寶,正處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階段。因此,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拿走、感興趣的東西就據(jù)為己有。寶寶分清你、我、他之后,這種習慣和行為就會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對此沒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導,寶寶或許會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
盡快幫孩子建立所有權(quán)觀念
作為父母,在孩子處于“自我中心期”時,可以給寶寶一些必要的指導,讓寶寶早日建立所有權(quán)的觀念。比如,當寶寶玩同伴的玩具時,你可以強調(diào)一下:“這布娃娃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帶走,到時候要還給哥哥,你的布娃娃在家里呢!”這些話可以讓他們盡快建立所有權(quán)的觀念。
不要強求寶寶“慷慨大方”
常??吹郊议L勸寶寶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給同伴,即使寶寶不樂意,眼淚汪汪,家長也百般勸慰,甚至威逼利誘。其實,對于3歲以前的寶寶,家長不必強迫他們“慷慨大方”。
讓寶寶形成“分享”的好習慣
寶寶已經(jīng)形成所有權(quán)的概念之后,占有欲仍然非常強烈,這種情況就需要注意了。寶寶的這種獨占心理可能和教育有關(guān)。應該教導寶寶學會分享,比如吃飯時和寶寶搶著吃、買東西時家人各一份,慢慢地,寶寶就會發(fā)現(xiàn)分享的快樂,獨占的心理就不會那么嚴重了。同時,強調(diào)寶寶“借”、“還”的概念也很重要,讓寶寶知道,喜歡的東西可以暫時“借”來玩,但是不可以據(jù)為己有。養(yǎng)成借和還的習慣,對年幼的寶寶來說,是件好事。
處理孩子間紛爭的小招數(shù)
1、讓寶寶把玩具給小伙伴玩,不如教寶寶和伙伴一起玩。
2、年幼的寶寶一起玩可以讓寶寶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3、如果寶寶非常厭煩伙伴,家長就要適當調(diào)解或把寶寶抱開。
4.可以把不能分享而且寶寶珍愛的玩具設(shè)置為禁區(qū),不可以與其他人共享;把可以一起玩的玩具作為公共玩具。
5、去別人家做客,如果寶寶之間因為玩具爭吵,可以要求寶寶拿最心愛的玩具和對方交換,否則不允許和同伴爭奪。
關(guān)于孩子的壞習慣
導讀:孩子的不良習慣,與父母照看的方法有關(guān)。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在條件改變時,往往會哭鬧。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一、吮手指
吮手指是一種常見的不良習慣,在孩子3個月前,吮指是一種正?,F(xiàn)象,以后也會因好奇、饑餓而將手放到口中,但如果孩子在半歲以后仍然不時地將手放入口中,或孩子在1歲后學得他人吮手的動作,都可能使吮手形成習慣。
養(yǎng)成不良習慣的孩子,只要一遇到問題,或者在無事之時,就可能下意識地將手放入口中,長期吸吮手指會發(fā)生變形,并出現(xiàn)下頜發(fā)育不良,牙列不齊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孩子的咀嚼功能。制止孩子吮手的方法是隨時將孩子放入口中的小手拿出來,告訴孩子這樣不好,讓孩子慢慢改正。如果孩子存在著孤獨、恐懼、不安時,要及時給予關(guān)注,不讓孩子靠吃手自慰。
二、咬指甲
咬指甲往往發(fā)生在孩子精神緊張之際,似乎對孩子有一定的安定情緒的作用,時間久了便會養(yǎng)成習慣。所以,要改掉咬指甲的習慣,先要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緊張的因素,對孩子舉止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咬指甲就應溫和地制止,或者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慢慢改正。
三、摳鼻孔
習慣性地摳鼻孔是不文明的,不少孩子摳鼻孔是看大人摳而學習來的,所以,父母先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在每次給孩子洗臉時,都要注意清潔孩子的小鼻孔,將鼻涕擤盡,將鼻痂取出。如果孩子由于感冒等原因鼻涕增多,要及時擤干凈。擤鼻子要注意不能同時堵住兩個鼻孔,應先堵一側(cè)鼻孔,擤出后,再堵另一側(cè)鼻孔。平時要為孩子準備條潔凈的小手絹,也可以在孩子口袋中放一些手巾紙,讓孩子學著自己擦鼻子。
四、眨眼
孩子起初眨眼往往同眼部不適有關(guān),例如炎癥、倒睫等的刺激,使孩子覺得眨一眨眼舒服些,以后逐漸形成習慣。眨眼又有不同的形式,有的孩子是用力擠一下眼,有的孩子是快速眨數(shù)下,糾正的方法是先檢查一下孩子的眼睛有無異常,如存在眼疾,要及時給予治療。與此同時,告訴孩子眨眼睛不好,當孩子因緊張等因素而眨眼時可分散其注意力。
五、咬衣被
許多孩子養(yǎng)成不良習慣都含有一定的自慰因素,有時是父母過忙,對孩子照顧不周,有時是父母過于強調(diào)讓孩子自立。這樣那些依戀心強的孩子就會為尋慰藉而養(yǎng)成某種固定動作,如咬衣角、被角、摸衣服的縫邊,摸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等。糾正這些主要是滿足孩子應有的心理需求,告訴孩子不要這么做并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六、戀物
有些孩子具有戀物行為,他們對某一種物品的依戀感過于強烈,離開它后,孩子就會哭鬧、不安甚至失眠和拒食。開始時候,戀物的行為常常是發(fā)生在入睡前,這些孩子也許存在著“皮膚饑餓”,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愛撫,但這種需求卻得不到滿足。也可能是孩子感到不安、緊張而又得不到及時的撫慰,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孩子可能從撫摸這一物品中獲得快意和慰藉,漸漸地便形成一種固定的習慣。
糾正的方法是當孩子緊張不安時要及時加以撫慰,糾正孩子膽怯、孤獨、拘謹?shù)男愿瘢诤⒆尤胨盎蚝⒆蛹鼻械匦枰撐镂拷鍟r,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漸漸減少對該物的依戀,使戀物習慣慢慢被糾正。
孩子的不良習慣,與父母照看的方法有關(guān),有些父母忙起來便把孩子放在“安全”處,給一個橡膠奶嘴讓孩子吮,有的母親在哄孩子入睡時,讓孩子吸吮乳頭或用手在身上摩挲,從而使孩子養(yǎng)成了壞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在條件改變時,往往會哭鬧。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長。
關(guān)于孩子逆反
導讀:父母應善于發(fā)現(xiàn)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并善加利用,而不應在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時候,一味抱怨、惱火,甚至對孩子實行高壓政策。
1、產(chǎn)生逆反心理是幼兒教育弊端的曝光。當前,幼兒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許多年輕的父母不了解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水平,對兒童提出的要求過高,讓兒童承受的學習任務過重;不知道兒童具有多方面發(fā)展的潛能和資質(zhì),具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為孩子過早定向,強制兒童過早地從事長時間的專業(yè)訓練。也有些父母脾氣暴躁,動輒打罵、罰跪、罰站甚至逐之門外;還有一些父母卻相反,視自已的孩子為“太陽”,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百依百順,本來孩子可以獨自很好完成的任務,父母卻要嘮叨半天,甚至包辦代替等等。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可以說正是這些教育弊端造成的。教養(yǎng)方式和手段違背孩子的天性,自然會引起孩子的抵觸、對抗和逆反心理??梢姡⒆幽娣葱睦淼男纬伞笆鲁鲇幸颉?,它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人們對幼兒教育作出改進。
2、逆反心理包含有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兒童產(chǎn)生逆反心理,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它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兒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勇敢,有闖勁,能求異,能創(chuàng)新?,F(xiàn)代社會充滿競爭,迫切需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開拓、能進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逆反心理中的創(chuàng)造性品質(zhì)和開拓意識,并合理引導。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揮積極作作用的。
3、逆反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能防止其他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的情況下,在憤悶、壓抑、不滿的時候,敢于發(fā)泄,他們不會讓不愉快的事情長期滯留心中,他們不會讓有礙自己身心健康的負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他們不會有畏縮心理、壓抑心理,他們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他們以這種形式保持心理平衡,有時也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應善于發(fā)現(xiàn)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并善加利用,而不應在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時候,一味抱怨、惱火,甚至對孩子實行高壓政策。
關(guān)于孩子學步
當你的寶寶已經(jīng)學會扶著欄桿的站立,并表現(xiàn)出往前移動的愿望時,這表示,從現(xiàn)在開始,寶寶要開始學步了,但從扶走到獨自走還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寶寶學步期的關(guān)鍵問題,無疑會對孩子的學步起到輔助作用。
1、了解寶寶動作發(fā)展狀況
寶寶走的動作發(fā)展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10~11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寶寶扶站已經(jīng)很穩(wěn)了,甚至還能單獨站一會兒了,這時就可以開始練習走路了。
第二階段12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fā)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訓練身體的協(xié)調(diào)度。
第三階段12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13個月左右:此時父母除了繼續(xù)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xié)調(diào)度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13-15個月:寶寶已經(jīng)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廳心,使其朝正向發(fā)展。
2、起步走的意義!
當寶寶開始走路時,就說明他已經(jīng)具備以下3項能力:
1)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jīng)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已經(jīng)能靈活地轉(zhuǎn)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運用四肢,上下肢各動作的發(fā)展也已經(jīng)能協(xié)調(diào)得好。
3、有可能出現(xiàn)的骨骼問題
一些寶寶在學步時會出現(xiàn)踮腳尖走路的行為。專家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踮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F(xiàn)象,如果寶寶有用踮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tài),則不必過于擔憂。。
許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fā)生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致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
專家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xiàn)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4、適宜寶寶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xié)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練習。
第五階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fā)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5、學步輔助工具
學步車是最常用的學步輔助工具,但使用學步車時應注意幾個問題:
1)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后,能夠支撐頸部并平穩(wěn)坐立時再使用。
2)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
3)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4)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范圍內(nèi)。
另外,樓梯、小板凳等,也可以當作寶寶的學步輔助工具。
6、學步時候的安全措施
正處于學步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huán)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