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孩子放學常見的五個錯誤做法
發(fā)布時間:2021-09-22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常見幼兒故事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從上幼兒園開始,接孩子上小學就成了爸爸媽媽們的必修課。你你知道接孩子回家的時候有忌諱嗎?希望以下5個忌諱對你有所幫助。
一忌“甜水等待”。
我們常??吹剑议L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我們應(yīng)該倡導孩子多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無法替代而人體必需的諸多微量元素。
二忌“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接孩子回家時,拿出各種零食讓孩子挑選食用。結(jié)果會促使孩子在幼兒園因期待零食補充而不好好吃晚飯,或者“留有余地”,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三忌“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使孩子無從回答,甚至厭煩急躁,還會增加孩子對幼兒園“不適應(yīng)”的感受。孩子的情緒受客觀環(huán)境影響,成人的緊張和焦慮表現(xiàn)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chǎn)生焦慮情緒。
四忌“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cè)雸@的孩子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很難分清想象與現(xiàn)實,有時候會說一些與現(xiàn)實不符的內(nèi)容。有時孩子之間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孩子往往會說“某某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能“偏聽偏信”,而是要了解真實情況。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jié)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眴枺骸澳愠詻]吃飽?”答:“沒吃飽。”因此,建議家長遇到問題時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
五忌“遷就放縱”。
孩子心里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fā)脾氣。小班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xiàn)“撒嬌”或“耍賴”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tài)度對待他,可以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無原則地“遷就放縱”。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八個錯誤做法會讓孩子怨恨你
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的反應(yīng)是:
1.以暴制暴:
“再鬧,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fù)。
2.當孩子情緒的奴隸:
“不要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別難過了!”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3.男孩別哭:
“男子漢不要哭,勇敢一點!”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種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權(quán)利被剝奪,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xiàn)障礙。
4.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簽:
“你這個壞孩子,為什么這么粗暴?”“真是愛哭鬼!惹人厭!”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簽”,會輕而易舉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流于說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jīng)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灌輸規(guī)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6.回力球效應(yīng):
“你再鬧?。「纱喟盐覛馑篮昧?!”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huán),最后“發(fā)脾氣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阻斷話語:
“怎么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不但阻斷了親子溝通,也讓孩子相信情緒是不受歡迎的,進而筑起一道心墻,變成一個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顯得麻木的人。
8.歸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huán)境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yǎng)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如果孩子出現(xiàn)情緒反應(yīng),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淀下來。
孩子入園后常見的三個誤區(qū)
選擇到合適的幼兒園只是入園的良好開始,寶寶入園后爸爸媽媽們也要采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寶寶盡快地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哦!誤區(qū)一:寶寶哭家長跟著焦慮寶寶入園時哭鬧,許多家長也表現(xiàn)出焦慮的情緒,甚至一起哭,這樣會讓寶寶更緊張,越發(fā)不想上幼兒園。正確的做法:將寶寶送到幼兒園后,要微笑著與寶寶再見,然后立即離開。寶寶最開始入園,哭鬧是正?,F(xiàn)象,家長適當安慰后就可以走了,要相信老師有能力把寶寶哄好。誤區(qū)二:寶寶入園家長躲在墻角看有些家長把寶寶送到幼兒園后,聽到寶寶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墻角、門后、窗外看,或中途來看。如果被寶寶發(fā)現(xiàn),只會強化哭鬧行為,導致寶寶平靜后又開始哭起來。正確的做法:面對寶寶的哭鬧,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不間斷地送寶寶去幼兒園,上三天歇兩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會使寶寶產(chǎn)生依賴心理,習慣用哭鬧的方式解決問題。誤區(qū)三:問寶寶在幼兒園有沒有哭鼻子在與寶寶討論幼兒園生活時,很多家長都會問寶寶有沒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媽媽了?獨自去幼兒園,已經(jīng)讓寶寶覺得受了很大委屈,家長稍加強化,就會讓寶寶傷心備至,更加對幼兒園產(chǎn)生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對于初入園的寶寶,爸爸媽媽們要多與老師聯(lián)系溝通,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行為和表現(xiàn),以便回家后能與寶寶暢談他們的幼兒園生活,密切觀察寶寶身體與情緒上的變化,及時給寶寶心理安慰。要選擇正面的話題,可以問寶寶在幼兒園有哪些高興的事?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引導寶寶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樂趣。如果寶寶不愿意說幼兒園的事,也不要勉強他,在他愿意說的時候,會主動表達。
中式錯誤育兒做法
孩子成炫耀比較對象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說難聽點,孩子考試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帶給他多一份不滿和痛苦,對于事情沒有什么幫助。
漠視孩子的隱私和權(quán)利
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yīng)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yīng)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yīng)該先和子女商談。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quán)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的。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導致社會缺乏服務(wù)和尊重的觀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按自己的標準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
按自己的標準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guān)系,讓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的理想。當子女長大后回想起童年時,盡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失敗父母的作為。
認為越用功越好
很多父母以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目標訂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誘苦苦哀求,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仍舊深存人心。其實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認為早起很好,睡覺懶惰
成長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國教育界正在集體犯罪,剝奪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毀滅中華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點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時。全國還在推廣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睡不足會影響發(fā)育。腦力會減退。我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父母的愛成最大理由
男女之間,愛并不是為所欲為的借口?;蛟S因為電視劇演得太多了。很多人以為愛就可以當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在中國,孩子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智力和才藝方面的,這些對于他們?nèi)蘸蟮某砷L非常有好處。在中國,強調(diào)家園合作,父母要在家里輔導孩子學習,這是在中國才遇到的,我們不太適應(yīng),也不如中國的父母做得好——在我們國家,這些是不需要父母做的。
ChirsAvery(新西蘭):幼兒園每天只開兩小時
我來中國五六年了,兩個孩子都是在開放的環(huán)境里接受教育,他們所在的幼兒園有不同國家的孩子,在這樣的集體中可以得到多元化的文化熏陶,學到不同的語言。這是很寶貴的財產(chǎn),也是我最欣賞的。當然也有些負面影響,比如孩子學會了攀比和一些罵人的粗話,但微不足道,不是大問題。
在新西蘭的幼兒園,并不特別看重智商培養(yǎng)。每天只開放兩小時,而且基本上是玩耍,父母也可以全程陪伴。生活中我從來不打罵孩子,我認為孩子在10歲之前都沒有錯。錯的只能是父母,是父母沒有教會他正確的東西。
M.A.Hannan(孟加拉國):欣賞和贊成中國幼教
在孟加拉國,幼兒園的老師會對孩子作出一些鑒定,比如會告訴我們孩子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但是比較抽象和簡單。而在中國,幼兒園老師更加負責,每天會列出許多詳細的表格,比如孩子每天上了幾次洗手間,喝了幾次水等等,非常具體,讓父母一目了然,我們覺得非常好。
在我們國家,孩子小時候?qū)W到的東西很少,基本上就是玩耍。我很欣賞中國家庭教育的嚴厲,孩子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過我不會強迫孩子學習鋼琴、書畫之類,除非他自己真的感興趣。
咸明根(韓國):這里比韓國更寬松
我們?nèi)叶紵釔壑袊幕?,現(xiàn)在孩子在廣州這里可以學到很多中國的東西。他目前可以講韓國話,也可以講普通話、英語和廣東話。他喜歡中國,這里相對于韓國寬松些,他每天在幼兒園很開心,可以跟不同國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戲交流。反而在韓國,孩子受到的束縛相對要多一些,孩子們從小也要接受各種培訓,比如平時的禮節(jié)訓練很嚴格競爭壓力也很大。
認識國外家教有誤區(qū)
認識誤區(qū)。理論在實踐時難免產(chǎn)生偏差,西方幼教理念也不例外。比如在國內(nèi)有些敏于吸收國外經(jīng)驗的父母眼中,體罰一定是要被批判的。而據(jù)外籍父母介紹,當他們的孩子犯了錯,比如在集體中鬧事影響到其他小朋友時,他們是會“出手”的——把把孩子拎出來,放在一邊罰站,不到時間不到認識錯誤是不給歸位的。
反應(yīng)體現(xiàn)觀念。中外父母在對待同一事件時,的確有不同反應(yīng)。比如初冬幼兒園擬舉行幼兒足球賽。當天有所降溫,外籍父母照常送孩子前來,而中國父母卻紛紛來電勸說幼兒園取消比賽——怕的是孩子感冒受涼。類似的還有:夏天上游泳課,突然天降大雨,外國孩子歡呼雀躍,中國孩子卻猶豫不前。國內(nèi)父母同樣紛紛要求取消游泳課,理由一樣:孩子會感冒受涼。外籍父母則堅持要老師如常上課,理由是:下雨游泳,不但可以可以讓孩子們經(jīng)受溫差鍛煉,還能體會在雨中游泳的感覺。
墻內(nèi)花受追捧。絕大多數(shù)外籍父母在采訪中都表示,欣賞中國的幼兒教育,他們并不都是像我們所想當然是那樣,讓孩子一味地自由玩耍,他們其實也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會為孩子的將來打算。
父母需檢討的常見錯誤,你犯了幾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難免會有很多自己主觀臆斷的想法。有時候,雖然這些想法初衷是好的,但事情的結(jié)果卻事與愿違。那么在家長常犯的錯誤中你占了幾條呢?
1、孩子想要玩泥巴,我們說:太臟了,不許玩!
注解:剝奪了孩子玩的權(quán)利,掐滅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斷了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縮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間。
2、孩子有些不舒服,我們說:寶貝,我們上醫(yī)院,打點針就好了!大夫,用點好藥!
注解:我們的盲目和無知直接導致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讓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醫(yī)療創(chuàng)傷,讓世界多了多少耐藥菌和不治之癥。
3、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說:別把衣服弄臟了。水這么冰,別把碗打碎了…
注解: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戲的勞動,因為你,愉快的勞動變成了苦差,四肢肌肉萎縮,毫無陽剛之氣。
4、孩子不知通過什么途徑想到感恩,他對你們說:爸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說:愛什么愛,你拿什么來愛?讀好書,聽話就是最好的愛!
注解:愛原來就是這樣的功利、現(xiàn)實和殘酷!愛的種子沒有開花就已凋謝;愛的能力還沒形成就被打擊。
5、孩子學習很好,脾氣也很壞,懶得出奇。我們說:沒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學習好,什么都無所謂。
注解:我們忘記了,一個人先要成人才能成才的道理,我們舍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yǎng)任意地踐踏。
6、孩子真的是終于是長大了,他個子比你大,可是什么也不會干,什么也不想干,他吃你沒商量!這時我們黔驢技窮了。我們說: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可是你會發(fā)現(xiàn)麻煩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注解:欲訴無人能說,悔,腸子都悔青了!或者干脆做個“祥林嫂”。
7、或者孩子文憑比你高、錢賺得比你多。可是孩子跟你沒話說,甚至不著家,我們說:這是代溝,孩子跟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注解:可是,你難道沒有反省過,這是多么的悲哀:我們辛苦養(yǎng)大的孩子對我們只有義務(wù),卻缺少溫情!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長,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快樂,讓自己幸福的。
各位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小朋友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以上的錯誤哦~
錯誤的“中國式早教”做法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nèi)的早教與國外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現(xiàn)在年輕的父母或許受到自己小時候錯誤早教的影響,對早教或多或少都有些錯誤的認識。但更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很多父母們沒有認識到這些早教方式是錯誤的,當然更談不上改正了。在國外很多父母看來,以下是他們認為不合適的“中國式早教”做法。
1、“傷仲永”的比較與炫耀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說難聽點,孩子考試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帶給他多一份不滿和痛苦,對于事情沒有什么幫助。
2、忽視孩子的隱私和權(quán)利
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yīng)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yīng)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yīng)該先和子女商談。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quán)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的。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導致社會缺乏服務(wù)和尊重的觀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3、要孩子走父母鋪好的路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guān)系,讓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的理想。當子女長大后回想起童年時,盡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失敗父母的作為。
4、盲目用功爭取成績
很多父母以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目標訂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誘苦苦哀求,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仍舊深存人心。其實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5、早起才健康,睡覺是懶惰
成長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國教育界正在集體犯罪,剝奪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毀滅中華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點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時。全國還在推廣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睡不足會影響發(fā)育。腦力會減退。我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6、愛是最好的借口
男女之間,愛并不是為所欲為的借口?;蛟S因為電視劇演得太多了。很多人以為愛就可以當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送孩子入園家長常犯的錯誤
家長都想讓孩子在幼兒園里開心的度過每一天,這就需要家長來動用一下自己的小聰明來滿足孩子,而不是犯向下面這樣明顯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家長還是改正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吧。
★上幼兒園前,先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里開心地玩,當下午放學時,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并沒有扔下他不管,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
★一些父母因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趕著上班,只好偷偷地離開幼兒園,這種做法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與害怕,因此父母親最好在幼兒園里安頓好孩子,讓他感到放心,然后再離開。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讓你離開,你的態(tài)度一定要堅決,否則孩子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利于焦慮的消除。
★還可以采取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積木吸引他們,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
★父母親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叮囑他要聽老師的話,要守紀律,要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大些,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要求而出現(xiàn)焦慮不安的情緒。
★如果孩子對母親依賴心理過重,可讓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
幼兒不愿意去上學的理由一般有三個:
第一是表現(xiàn)不佳,有的幼兒因為智力較低,學習表現(xiàn)不好,經(jīng)常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特別在意老師的贊揚,一旦老師批評或責備他,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guān)系,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chǎn)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父母親可以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消除他的恐懼癥。
第二是表現(xiàn)不佳,有的幼兒因為智力較低,學習表現(xiàn)不好,經(jīng)常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特別在意老師的贊揚,一旦老師批評或責備他,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guān)系,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chǎn)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父母親可以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消除他的恐懼癥。
第三,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家長再送孩子入園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切忌一些錯誤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希望家長可以意識到這一點。讓孩子可以盡早的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與學習之中。
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常犯的四個錯誤
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常犯的四個錯誤
導語:寶寶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父母們就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雖然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的心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們這樣急著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呢?是否已經(jīng)忽視了孩子的感受而把興趣班變成了孩子的負擔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給孩子報興趣班家長常走入的幾種誤區(qū)。
誤區(qū)1:只重結(jié)果,忽視過程
很多時候,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算的父母只注重其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jié)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jié)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diào)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xié)調(diào)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zhì),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jié),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jīng)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chǔ)?;竟θ绻辉鷮?,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誤區(qū)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基礎(chǔ),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等等。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chǎn)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yǎng)。
誤區(qū)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有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很小就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批評一通。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肩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qū)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算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有價值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而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f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孩子犯錯誤 家長如何做?
案例
微信公號家長提問:孩子現(xiàn)在小學五年級了,以前他犯錯誤,我都會說他,有的時候著急也會打兩下,發(fā)現(xiàn)孩子現(xiàn)在很怕我,但是我感覺和孩子越來越遠了,我很著急,不知道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應(yīng)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幫助他糾正錯誤?
專家觀點
北京市朝陽區(qū)白家莊小學教師陳鐵蘋:
五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崛起,自主性逐漸增強。依賴、服從的特征逐漸消退,自主和批判的態(tài)度開始出現(xiàn),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再輕易接受別人的觀點。自我調(diào)控能力加強,能比較現(xiàn)實地對待困難和自己的不足,對事務(wù)的認識加深了理解。他們強烈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
這個年齡的孩子犯了錯誤,一些家長遇事欠冷靜,嘮叨孩子一通,急了就打兩下,甚至還有人“威脅”孩子幾句,用家長的“威嚴”想來“控制”住孩子,片面地認為這樣就能解決了問題。殊不知,這樣的結(jié)果就像案例中所說的,孩子離家長越來越遠。其實,這時的孩子不是怕家長,而是在用一種“不抵抗”辦法,來逃避家長的絮叨和威脅。久而久之,孩子開始逆反,形成叛逆的個性。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情緒控制還是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
一、尊重孩子,從真誠溝通開始。
對于孩子的一次小小失誤、錯誤,家長不反復(fù)進行說教,反復(fù)批評,不提出過于嚴格或過多的要求。可以正式地與孩子好好談一次,將對孩子的某種要求或期望告訴他,或者告訴他某次失誤應(yīng)該吸取的教訓,說明從小事總結(jié)經(jīng)驗的重要性。如果方法得當,一次溝通的效果勝過多次反復(fù)說教。家長與孩子溝通,還可以虛心征求孩子的意見和想法,看到家長的真誠,孩子會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孩子感覺家長是把自己當大孩子了,心里有一種滿滿的被尊重的感覺,這樣的溝通才有效。
二、尊重孩子,從自我反思開始
五年級的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開始增強,心中總想個平等、民主。當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其實,孩子也會看到家長身上的許多不足。所以,家長應(yīng)該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行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奔彝ソ逃屑议L主動進行反思、改進,尤其在與孩子有矛盾或分歧的時候,家長靜下心來反思教育過程是否得當,這也是家庭民主的表現(xiàn)。家長如果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全家一起努力改正,對孩子會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孩子一定會向家長學習,犯了錯誤及時反思,努力改正。
三、尊重孩子,從賞識鼓勵開始
尊重就是懂得與理解,包容與賞識。對孩子的肯定與賞識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法寶。賞識是一種真摯的愛。孩子出現(xiàn)問題,我們以平和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積極引導,包容、寬恕,幫助孩子制定改正計劃,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與鼓勵,讓孩子在錯誤中能夠汲取教訓,增長經(jīng)驗,堅信孩子是優(yōu)秀的。成功的家長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恰到好處地夸獎孩子,起到激勵和警示作用。
總之,正確認識孩子犯錯的心理動機,走進孩子的心靈,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孩子的教育不一定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但卻需要時刻具有尋找教育時機的意識,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