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敏感孩子需要細心對待

發(fā)布時間:2021-08-02 平等對待學生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

生活形形色色,孩子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很安靜,有的孩子就很敏感。敏感的孩子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他們體貼人,富有同情心,乖巧可愛,但這樣的孩子,因為善于觀察,感受也比別人多,情感豐富,心理脆弱,就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家長們就得有加倍的耐心。

很早以前我就發(fā)現(xiàn),桐這孩子心思細膩,會察言觀色,有時我們還沒有說話,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就明白你要干什么。這樣的孩子,往往自尊心特強,如果對他打罵,可能會讓他嚴重受挫,進而引起不良的心理反應。

上周日帶桐在金寶貝上音樂課,原本好好的,他突然哭了,抱出來哄一會兒再帶他進去,又好了。當時我非常生氣,心想這孩子咋這樣啊,別人都在好好上課,他為什么莫名地哭,搞得我這么難堪。YjS21.COM

回家,過了一段時間,看他玩得比較高興的時候,我問他,上音樂課時為什么哭啊,桐說:“寶寶睡覺了,我不想睡覺,一下就哭了?!泵靼琢耍瓉硎悄翘熘形鐬榱俗屗X,外婆態(tài)度兇了一點,上課時,老師恰好又做了一段哄寶寶睡覺的手勢,這孩子一下想到自己,難過了。

我慢慢給他解釋,卸掉他心里的包袱,他也逐漸理解了那只是游戲。然后我又告訴他:“寶貝,上課的時候,我們哭好像有點打擾別人。就像你在講話時,媽媽都一直在聽,沒有打擾你,不然你會不高興的,對吧?!蓖c頭應允,答應我以后上課遇到問題,會先問問我,不再哭了。

非常感謝我大度的兒子,沒有怨恨媽媽在金寶貝里不好的態(tài)度,愿意讓媽媽分享他的不安。雖然他說以后上課不哭,但真的會不會哭,我不確定,畢竟他是孩子,不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我呢,必須做到,下次他再哭,不可盲目訓他。

了解兒子的性格特點后,我特意買了一些兒童情感教育繪本給他,通過書中的故事告訴他如何處理情緒,在平時與他的交談中,我也會給他強化一個觀點,高興、不高興或者害怕,都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是他的好朋友,會幫他的。目前看來,這種方法是有效的,桐正從一味地哭,轉變?yōu)檎_表述自己的情緒,有人分享,心里沒有包袱了,他就快樂起來了。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關于孩子的心理需要


導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清楚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并且滿足孩子的需求,使得孩子健康地成長。

1、被愛與價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而接納,孩子才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2、安全感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社會化的過程也受到阻礙,還可能造成疑心病,成為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huán)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fā)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3、常規(guī)

常規(guī)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墻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常規(guī)是安全感的來源,常規(guī)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4、新的學習經驗

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fā)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學習經驗而達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才能發(fā)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系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5、鼓勵

在兒童的教養(yǎng)過程中,鼓勵的重要性大過其他方面,因為缺乏鼓勵是造成兒童偏差行為的基本原因。所以說,有偏差行為的孩子也就是一個受挫折的孩子。每一個小孩子都需要持續(xù)給予鼓勵,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如果沒有鼓勵,孩子無法成長及發(fā)展,也無法獲得歸屬感。鼓勵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它強調給予孩子一種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覺。

6、責任

兒童需要責任感,讓他負責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掃地等,可以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學習互助的精神及確立責任感。

7、認同的楷模

兒童良好品行養(yǎng)成的必要條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學習認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傳言教的影響,使自己的言行對子女產生正向認同的作用。

8、尊重

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現(xiàn)尊重則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須尊重孩子和他的權利。唯有對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對孩子表現(xiàn)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當作大人一樣有權利做決策。但是,權利并不意味著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個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權利。

孩子需要玩伴


導讀: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處過程中,大孩子會用語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會通過表情、手勢和簡單的音調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誦大孩子的話。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會說許多話,會把不同家庭的習慣用語不假思索地說出來,使其他孩子學會各種不同的講法和語氣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位長輩關懷的中心,往往得到過分的幫助,從而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特殊地位。在進入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社交圈時,很難懂得什么是謙讓,什么是互相照顧。

因此,在孩子開始有與人交往的意愿時,父母就應努力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的孩子的社交范圍。大大小小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或有機會生活在一起,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關系,年齡大的孩子會處處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漸忘掉在家時接受幫助的特殊地位。

小的孩子會用感激的態(tài)度服從大哥哥大姐姐們的要求,大孩子不會像父母那樣全面包辦,他們會要求小的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跑到角落撿皮球,把玩具放進盒子里等。如果不服從,在玩耍時就不讓參加。這比父母打屁股還要厲害,因為大人在打孩子后會給予安撫,而大孩子的命令“不和你玩”則是讓小孩子最傷心的懲罰。為此,小的孩子必須“聽話”,不敢再像在家里那樣,以發(fā)脾氣來要挾大人。這樣,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可在交往中得到很有效的鍛煉。

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處過程中,大孩子會用語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會通過表情、手勢和簡單的音調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誦大孩子的話。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會說許多話,會把不同家庭的習慣用語不假思索地說出來,使其他孩子學會各種不同的講法和語氣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很復雜的意思,往往是用單音加手勢來表達,有時連自己的父母都費解,孩子也因著急而發(fā)脾氣,人們稱之為“反拗期”。這種單音加手勢的獨特表達方式恰好能被剛剛克服語言困難的三四歲的孩子們理解。因此,小孩子可以在哥哥姐姐的理解和幫助下表達意愿,也就不會發(fā)脾氣,這是大人所不能辦到的。在混合年齡孩子們的社交圈里,孩子們的溝通不成問題了,由于語言而引起的“反拗期”就迎刃而解。

在一些家庭化的社區(qū)生活或幼兒園中,孩子們會把大人按年齡分別加以血緣關系的稱呼,比如爺爺奶奶、大姨小姑、叔叔伯伯,使孩子在與成人的交往中也加上許多自然親情的關系。這一關系有利于孩子以一種熱情、友善、積極的態(tài)度與別人交往。

在國外,父母經常會為孩子約鄰居或朋友家的孩子一起活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群體生活機會。在充滿愛心和互相關懷的氣氛下,孩子們獨立性強,不但能自己服務,也能幫助別人。當他們上幼兒園和上學時就會比較容易適應集體生活,而使孩子更積極地從集體生活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孩子逆反家長需要正確面對


導讀: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是孩子成長之路的必經階段。這個時候,家長要正確面對,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逆反期。

古希臘有一個神話,宙斯給一個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個盒子,盒子里裝著人類的全部罪惡。和其他孩子一樣,潘多拉也是很好奇的,加上宙斯給她盒子時告訴她,絕對不要打開。正因為這樣,潘多拉更想看看盒子里的東西。她打開了盒子,結果人類所有的罪惡都跑到了人間。孩子到了一定的時候,往往產生一種與爸爸媽媽相抵觸的情緒:他們心里有什么話也不愿向父母說,對于爸爸媽媽的批評和勸導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甚至產生抵觸、不順從的情緒。其實這種逆反心理就是你說正,卻使我產生一種負的感覺;你本來想叫我向東,我卻偏偏產生一種向西的要求;你不許我這樣做,倒反而使我增強了想這樣做的欲望。事實上,孩子在這個年齡只是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已,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樣存在很強烈的逆反心理。只要父母指導得法,是完全可以順利地度過這一危險年齡的。

對策如下:

1.不要抱有成見

預想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情緒的父母實際上是在挑起這種情緒。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們有獨立意識的跡象便極力壓制,擔心稍有讓步,就會導致孩子走上歧途。父母反應越激烈,越過分,孩子們就越會堅持己見。家長可分為三種類型:放縱型、專制型和權威型。

一個孩子要參加周末聚會,放縱型的家長會說:“好吧,但不要呆得太晚?!狈趴v型家長要么對孩子漠不關心,要么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取悅他們。

而一位專制型家長的反應則是:“不行。你還太小,不能參加這種活動。”他們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事無巨細,全由他說了算。

權威型的家長考慮孩子的意見后,決定:“你知道我們周末的作息安排。我們是10點熄燈,你如果10點前回家,就可以去。”

孩子們喜歡權威型家長。這些家長給孩子們以負責任的自由,同時又不超出紀律約束的范圍。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比其他兩類家長都大,因為他們不對孩子的每個行動指指戳戳。

2.把握重要問題

不要對孩子的每個細枝末節(jié)都指手畫腳,這只能使孩子們反感。你兒子留了披肩發(fā)或是你女兒用了一種新的化妝品,你最好還是把這當作一種無害的時髦而予以接受。

3.不要盲目責怪孩子

有時,看起來“逆反行動”是針對你的,但實際上也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一家人一向在星期日早上10點鐘去爺爺奶奶家看望老人。一天,兒子卻宣布他要晚起,不參加次日的“集體活動”了。他的父母本來可以大發(fā)其火,把此舉解釋為青少年對家庭的抵制。但是,他們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心平氣和地問明了原因。原來,孩子前一天為了學校的校報忙到很晚,實在是太疲倦了。

于是家人便把去爺爺奶奶家的時間改為下午2點。

4.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

孩子有時會更喜歡兩位家長中的一位。一位父親也許會為女兒的親密行為而“硬”不起心腸,并允許她享有母親所反對的“特權”。同樣,當父親要為某件事而斥責兒子時,母親也許會為兒子辯護。對孩子的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父母之間的沖突。因此,在處理孩子的某個問題時,你應同你的愛人多商量,決定你們在哪些方面互相讓步。然后,一起向孩子說明你們的決定。

小孩子有四種心靈需要


導讀: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果。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xiàn)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果。

相關推薦

  • 耐心對待孩子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后就應盡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 6歲以后,多數(shù)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fā)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借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
    2020-11-17 閱讀全文
  • 孩子搞破壞,家長需謹慎對待 導讀:孩子小,處在好奇好動的時期,免不了要搞一些破壞行為,家長對孩子的破壞行為不能一概否定,需要謹慎區(qū)別對待。 幼兒教育中有人倡導“無錯”原則,認為孩子是沒有過錯的,不應該一味批評。同時也有人認為,孩...
    2021-09-13 閱讀全文
  • 幼兒園教育筆記對孩子要細心耐心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我們更需要觀察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行為,而教育筆記可以幫助老師歸納總結教育經驗,有關于幼兒園教育筆記記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育筆記對孩子要細心耐心”,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2022-03-13 閱讀全文
  • 不要侵犯孩子的“敏感區(qū)” 凡是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歲時就開始對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這時候孩子的內心是十分的敏感的,對外界環(huán)境會產生一種防范意識,形成自己的“敏感區(qū)”。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
    2021-10-09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孩子需要愛心 育兒心得:孩子需要愛心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需要愛心,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孩子們更需要愛心,記得一位名人以前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為幼教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
    2020-07-16 閱讀全文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后就應盡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 6歲以后,多數(shù)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fā)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借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

2020-11-17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小,處在好奇好動的時期,免不了要搞一些破壞行為,家長對孩子的破壞行為不能一概否定,需要謹慎區(qū)別對待。 幼兒教育中有人倡導“無錯”原則,認為孩子是沒有過錯的,不應該一味批評。同時也有人認為,孩...

2021-09-13 閱讀全文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我們更需要觀察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行為,而教育筆記可以幫助老師歸納總結教育經驗,有關于幼兒園教育筆記記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育筆記對孩子要細心耐心”,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2022-03-13 閱讀全文

凡是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歲時就開始對某一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這時候孩子的內心是十分的敏感的,對外界環(huán)境會產生一種防范意識,形成自己的“敏感區(qū)”。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qū)...

2021-10-09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孩子需要愛心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需要愛心,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孩子們更需要愛心,記得一位名人以前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為幼教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

2020-07-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