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父母該與不該說的話有哪些
發(fā)布時間:2021-07-03 幼兒園有哪些活動方案 幼兒園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的游戲有哪些教育中父母該與不該說的話有哪些
言語在教育過程中演變著很重要的一個角色,這是大部分家庭中飽學知識父母都能夠了解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語言運用的是最多的手段之一,語言可以傳達正面信息,也可以傳達反面信息,具有最快捷、最直接等特點。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 的方面列舉出一些比較典型的家長在教育、影響孩子時應(yīng)該常說的話和堅決不應(yīng)該說的話,這樣的話很多,可以有一百句,可以有一千句,不能一一列舉,請家長根據(jù)列舉出來的話,找到、找出您常說的話,對孩子有益的、應(yīng)該說的要堅持,并不斷發(fā)揚光大;不應(yīng)該說的要立即停止,邁出改善您與孩子關(guān)系的第一步。同時,要 加大正面培養(yǎng)的力度,經(jīng)過一段時間會取得一定的效果。
應(yīng)該常說的話
1、常說類似"爸爸、媽媽很愛你,你是個好孩子"的話。
作用:孩子不能缺少愛,特別是來自家長的愛。常說這句話,可以讓孩子時刻感覺到來自家長的愛,家長就象一座大山一樣給他們力量,使孩子有一種安全感和幸福感。
2、常說類似"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的話。
作用:可以在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打上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的烙印,讓孩子建立起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的認知,促使孩子自覺的去尋找到學習的快樂,學中樂,樂中學。
3、常說類似"我相信你一定能獨立完成"的話。
作用:鼓勵、堅定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孩子獨立學習、做事的能力和責任心。
4、常說類似"你做的很好,你行,繼續(xù)保持,我相信你"的話。
作用:鼓勵、強化正面認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上進心。
5、常說類似"你很聰明,我為你高興"的話。
作用:運用暗示和反復確認的方法,暗示孩子是聰明的,反復確認你很聰明,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是鼓勵的一種形式。有資料報道,有人做過一個實 驗,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樣的兩盆花A和B,人們經(jīng)常對A花說你很漂亮,我很喜歡你。對B花說你很丑,我不喜歡你。三個月后,A花長勢茂盛,花開的艷麗。而 B花則枯萎死掉了。暗示對植物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對有思想、有意識的人的影響就更大了。
6、常說類似"我喜歡你這樣做"的話。
作用:正面確認。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情時,用這句話鼓勵他們,就會為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標準,他們就會按著這個標準,照著這個樣板去做事情。
7、常說類似"爸爸、媽媽尊重你的選擇,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你的每一次努力家長都看在眼里"的話。
作用:充分肯定,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自信心。
8、常說類似"你已經(jīng)長大了,你的問題你自己來決定,你的時間你自己安排"的話。
作用: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良好表現(xiàn)。其次是用暗示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能力,暗示孩子你已經(jīng)是大人了,已經(jīng)具備了對事物做出合理判斷、合理選擇的 能力,有能力來決定自己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比如,孩子問你他是否可以看電視,你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回 答,孩子的心中就會引發(fā)"我是否該看、看多長時間的"的思考,就會主動承擔起決定自己行動的責任。
9、常說類似"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yōu)點"的話。
作用:可以使孩子認識到人人身上有優(yōu)點,鼓勵孩子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建立起學習他人優(yōu)點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孩子虛心學習、虛心做人的態(tài)度。
10、要說類似"對不起,是我錯怪你了"的話。
作用:當家長錯怪了孩子時,不要回避,錯了就是錯了,不要不好意思承認錯誤。家長向孩子承認錯誤,不但不會有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使你高大起來,并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堅決不應(yīng)該說的話
1、不說類似"學習是一件很難的事,是很痛苦的事情,必須刻苦努力"的話。
作用:人具有逃避痛苦的本能,你說學習是一件很不容易、很痛苦的事情,需要"頭懸梁、錐刺骨",就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學習是多么可怕的事,在孩子 心中就會產(chǎn)生害怕、遠離學習的本能反應(yīng),一想起學習來,不痛苦也痛苦了,怎么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反之,你在孩子心中播種下學習就象游戲一樣,他就會象做 游戲一樣有興趣對待學習。
2、不說類似"你是我的希望,我全靠你了,你能行嗎?"的話。
作用:一是避免把家長自己的壓力傳導給了孩子,防止孩子認為如果我不好,家長就沒有希望了,多大的壓力。二是避免你能行嗎?的疑問句,防止扼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
3、不說類似"這孩子太笨了,我是看出來了,你是沒好了"的話。
作用:避免一句話為孩子定性為"笨"、一定不會好了,防止扼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
4、不說類似"小孩子家懂什么,少問少管" 的話。
作用: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
5、不說類似"你不是我家的孩子,怎么這么不要強,一點都不像我"的話。
作用:避免給孩子留下家長不愛他們了、嫌棄他們的感覺,避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防止孩子認為自己什么都趕不上家長,遠離家長,使親子關(guān)系惡化。
6、不說類似"我說不行就不行、不完成作業(yè)就別想玩"的話。
作用: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理解不了你是為他們好。即使是理解,他們也希望你能和藹可親的與他們說。避免孩子感覺家長霸道、人格上的不平等,防止親子關(guān)系遭到破壞,避免孩子覺得你不可親,更不可敬。
7、不說類似"孩子,爸爸、媽媽求你了,你要聽話,好好學習"的話。yJS21.COm
作用:避免把應(yīng)該由孩子自己承擔的學習的任務(wù),一下子背到自己的肩上了,防止孩子產(chǎn)生是為家長學習的錯覺,促進孩子產(chǎn)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8、不說類似"那來的這么多好奇心"的話。
作用:好奇心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的基礎(chǔ),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避免打擊孩子學習、探索知識的好奇心和興趣。
9、不說類似"我打你是為你好"的話。
作用:打孩子,還是為孩子好,邏輯上就是錯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錯誤。避免讓孩子產(chǎn)生家長愛孩子、為孩子好就要挨打的錯覺,防止孩子產(chǎn)生"家長還是不要愛我、不要為我好"的感覺,疏遠家長,懼怕家長。
10、不說類似"你的任務(wù)就是好好學習,別的什么都別想"的話。
作用: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活動都是游戲,學習也是游戲,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這樣說話無形中把學習從孩子的生活中單獨提出來,變成一種非常正經(jīng) 的事,并賦予學習特殊的要求,使孩子的認知產(chǎn)生一種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學習的錯覺,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壓力,加大了孩子對學習的恐懼感。同時,也剝奪了孩子 在做其他事情時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鍛煉、實踐的機會,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父母最不該說的五十句話
俞敏洪征集過一個話題:你認為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覺得父母最不應(yīng)該說的話/做的事是什么?
該話題收到了近3000條評論的回復,網(wǎng)友們用自己的經(jīng)歷去回答了對成長中“受傷”的話題。
在@萌芽研究所BUD的《親愛的,為什么我們總不自覺給孩子“貼標簽”?》里,萌芽指出,反思童年和影響過的標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我們動力去避免重蹈覆撤。是的,父母不該說的話,如果一一列出,恐怕出上10本書也不夠。語言千變?nèi)f化,關(guān)鍵的是從這些案例中學習自省,并摸索出合適之路,否則也不過徒具其表。
那么,讓我們一起來“走馬觀花”,看看哪些話可以讓我們有“共鳴”吧。
1喪失孩子主動學習的危機
1.你聾了?聽不見我叫你?。?/p>
可能的負面影響:影響孩子專注力發(fā)展。
2.這個部分應(yīng)該這么做。
可能的負面影響:剝奪孩子的想像力。
3.不要讓我丟臉!
可能的負面影響:模糊孩子的自我價值。
4.喲!你竟然也會用功!
可能的負面影響:削弱孩子的學習熱情。
5.為什么,為什么,哪來這么多問題?
可能的負面影響:錯過教授知識的良機。
6.你這個懶蟲,從來都不會幫我做點事!
可能的負面影響:抑制孩子全面發(fā)展。
7.這個老師的教學水準太差。
可能的負面影響:誤導孩子判斷力。
“@荒島千千:把自己跟別人比,當兩代人價值觀不同時(母:錢很重要,我:自我認可很重要。),采取情感要脅。
@貓_panda:還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自己是整個鄉(xiāng)唯一一個獲得“縣級的三好學生”,由于在山村學習,而且家鄉(xiāng)學習風氣不是很好,很多女孩子都出去打工賺錢了,所以很高興得到這個獎,而我姐姐在縣城讀中學,高興的把這個消息告訴父母,結(jié)果聽到的就是這樣一句話“你從小到大就不如你姐,又不會干活,拿點獎有什么好得意
@MOMO媽咪-vicky醬:母親曾在氣極的時候?qū)ξ艺f:“你們把我氣死就好了,我死了你們就開心了。”這是讓我十分受傷的事,因為沒有人比我更希望母親健康的活著。而她往往氣極的原因只是我沒有聽取或采納她的意見,我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2造成孩子心理壓力的危機
8.為什么別人會,你就不行?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產(chǎn)生比較心理。
9.是我沒本事,不能……。
可能的負面影響:抑制孩子的夢想。
10.這么大了還尿床!
可能的負面影響:重創(chuàng)孩子自尊。
11.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
可能的負面影響:強調(diào)父母的經(jīng)驗和權(quán)威。
12.要是沒有你該有多好。
可能的負面影響:造成孩子惴惴不安的情緒。
13.不準失敗!
可能的負面影響:增加孩子心理壓力。
14.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可能的負面影響:造成親子對立。
15.膽小鬼,怕什么?
可能的負面影響:形成恐懼的陰影。
3塑造孩子性格偏差的危機
16.滾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性格暴躁。
17.別煩我!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容易情緒不穩(wěn)。
18.你以前很乖,現(xiàn)在越來越不聽話。
可能的負面影響:擅自為孩子貼標簽。
19.再哭,叫警察把你抓走。
可能的負面影響:造成孩子怯懦怕事。
20.你竟敢用這種態(tài)度跟我講話!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不能自省錯誤。
21.你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缺乏自信。
“@water-me-lon:我正在努力的和父母溝通交流,暫時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改善現(xiàn)在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對我傷害最大的也許是他們不知道要如何走近我,我也不愿意主動走近他們,現(xiàn)在這樣的狀態(tài)中很不好,也讓我感到很受傷。
@阿Q的序:我們交流不上時我會大聲吼叫,她后來就經(jīng)常很言重的說:脾氣不改你以后死定了,沒人會理你??汕疤釛l件是他們太多不理解我的想法,他們評論我時總是和我心里相違背的,所以我吼叫。
@-Jess-Li:不要把家長的身體情況下降歸結(jié)為孩子造成,失眠也說孩子,煩躁也說孩子,會令孩子連反駁的勇氣都沒有,因為怕哪句話而失去最親的人
4形成孩子處事障礙的危機
22.還敢頂嘴!
可能的負面影響:矇蔽孩子的理性。
23.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許插嘴。
可能的負面影響:抑制孩子處事、探索能力。
24.不準哭!
可能的負面影響:壓抑孩子的思想行為。
25.你給我閉嘴!
可能的負面影響:造就孩子用情緒解決問題。
26.你去念書,其他事不用管。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沒有自理能力。
27.不錯,很好!
可能的負面影響:阻礙孩子的認知能力。
28.你總是忘東忘西,沒帶腦袋出門嗎?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惡習越趨嚴重。
5降低孩子目標奮斗的危機
29.像你這個樣子,長大怎么會有出息?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喪失人生定位。
30.某科學得好,有什么用?
可能的負面影響:打擊孩子的自我價值。
31.你早知道那樣做才對。
可能的負面影響:削弱孩子的積極心態(tài)。
32.我讓你贏一次。
可能的負面影響:扼殺孩子的挑戰(zhàn)能力。
“@徐仁先:我從小就是一個在刺激信心中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小時候父親的教育無非是責罵和抽大。因為我那個時候的確是一個問題少年。最大的傷害就是一個家庭主要的親戚朋友們都過來給我上政治課。
@maxax:我恨我的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方式。小學五年級自己自己研究電池電機電路,父親不讓,把我的東西全部扔掉。母親不聽話了就把我抱起來往廁所里扔(當然是威脅),還經(jīng)常說給我姐姐撿破爛都不要我。從前兩年開始我常常為他們以前的教育方式和他們理論,但是他們自始自終一句話,再怎么說也是老子把你養(yǎng)大的
6讓孩子信念不堅的危機
33.你怎么這么笨!
可能的負面影響:否定孩子全面能力。
34.都怪椅子,我們打它!
可能的負面影響:形成推卸責任的惡習。
35.他打你,你怎么不打回去?
可能的負面影響:灌輸孩子錯誤觀念。
36.算了!不帶你去。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學會找借口。
37.如果考一百分,我就拿錢作為獎勵。
可能的負面影響:扭曲孩子的金錢觀。
38.媽媽求你了。
可能的負面影響:助長孩子得寸進尺的惡習。
7讓孩子人生堪憂的危機
39.你這孩子怎么都不聽話。
可能的負面影響:降低孩子自主能力。
40.算了吧!你沒有這個天分。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無法面對挫折。
41.不要逞強,你還小呢!
可能的負面影響:抑制孩子的學習能力。
42.這么慢,動作快一點!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做事不俐落。
43.如果你下一次再這樣做……。
可能的負面影響:無法認清自己錯誤。
“@點點瑞秋:有句話,我已經(jīng)不記得父母有沒有對我講過,但是經(jīng)常能夠聽到其他父母對孩子講,就是“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自己就會覺得很難受。對于幼小稚嫩的心靈,最愛的爸爸媽媽這樣說,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啊。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一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Cecilia-chun:本來6,7歲的事都忘了,但不知道為什么總有一個情景很深刻。那時應(yīng)該就3,4歲啦。父母在打牌,我也忘了什么原因一直在大哭。當時就想他們能過來哄一下,我鬧一下就好。但他們沒有,不但只顧著打牌還說了些意思就是不管我,讓繼續(xù)我哭的話?;蛘咝『⒆涌拚娴暮軣┌?。媽媽對我很好,但我還是忘不了這件事
8讓親子關(guān)系漸凍的危機
44.怎么不說話,啞巴嗎?
可能的負面影響:喪失與孩子的交流機會。
45.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容易自我放逐。
46.等你爸爸(媽媽)回來,看他怎么修理你。
可能的負面影響:影響孩子對父母的威信。
47.老毛病又犯了。
可能的負面影響:孩子得不到正面肯定。
48.不要難過,明天就會好了。
可能的負面影響: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委屈。
49.你做這種事真?zhèn)肝业男模?/p>
可能的負面影響:使孩子心靈受創(chuàng)。
50.看我不打死你!
可能的負面影響:造成親子間的鴻溝。
父母該為孩子選擇哪些書?
兒童圖書的種類非常豐富,例如從材質(zhì)上可以分為紙書、塑料書、布書、木板書、有聲書;從內(nèi)容上可以分為兒歌、童詩、圖畫故事書、概念書、知識書等等。每一種圖書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和吸引力,家長們越來越困惑:我該選擇什么?孩子只愛看與動畫片有關(guān)的圖書,我應(yīng)該滿足他嗎?的確,在圖書的價格與質(zhì)量、孩子的興趣與家長期望之間總是難以找到恰當?shù)钠胶恻c。
其實,選擇什么則要依據(jù)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希望以下幾點建議可以為您提供參考。
選符合孩子興趣和生活經(jīng)驗的圖書
選擇符合孩子興趣和生活經(jīng)驗的圖書是一個好的開始,比如《豬爸爸的屁》《愛尿床的小鼴鼠》等溫馨的小故事會受到3歲孩子的熱烈歡迎,而大一些的孩子更喜歡情節(jié)曲折、復雜的故事。找準了孩子感興趣的圖書類型,無疑為孩子走進閱讀世界打開了一道門。但如果孩子只喜歡質(zhì)量不高的圖書,那家長就有責任給他介紹其他圖書,而不能一味遷就。
選幫助孩子積極參與閱讀的預(yù)測性圖書
預(yù)測性圖書是指有重復的語句、反復性的內(nèi)容或情節(jié)的圖書,比如大家熟悉的《拔蘿卜》、《三只蝴蝶》等。這種書能鼓勵孩子積極地加入到故事閱讀中,通常大人為孩子閱讀幾遍之后,孩子就能看著書中的插圖獨立復述故事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單調(diào)無聊的重復,孩子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好的預(yù)測性圖書,每一頁都有巧妙的相關(guān)變化,吸引著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下去。
選豐富孩子語言的圖書
讓孩子接觸豐富的語言和詞匯可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簡單的預(yù)測性圖書在這方面就有局限了,而語言豐富優(yōu)美的圖畫故事書、兒歌、童詩等則可以滿足孩子語言發(fā)展需要。像《彩色的烏鴉》里的大段描寫:“很久很久以前,烏鴉可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黑乎乎的……他們的羽毛有粉紅色的,有金黃色的,有綠色的,有的還拖著紫羅蘭色的尾巴,或是有著一道道鮮艷的條紋,就像彩虹一樣美麗?!焙⒆尤菀讓@些不常聽到的詞感興趣,并會嘗試著在生活中去運用。
選豐富孩子概念和知識的圖書
概念書是描述一件、一類物品或一種抽象觀念的圖書,它能幫助孩子形成有關(guān)事物的名稱、大小、重量、形狀、感覺等抽象概念,促進孩子的認知發(fā)展。識字書和數(shù)數(shù)書也屬于概念書的范圍。而知識書的內(nèi)容幾乎無所不含--天文、地理、動物、植物、人體、機械等等,它能夠滿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豐富孩子對于世界的認識。這兩類書在市場上隨處可見,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選擇概念和知識正確、符合孩子理解范圍的圖書。
掌握了這些原則,當年輕的父母下次再走進書店的時候就不會被一開始的那些問題弄得心煩意亂、望書興嘆了吧。
父母最不應(yīng)該對孩子說的5句話
說話的確是一門藝術(shù)。不同的語言在不同場合,從不同的人嘴里說出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你平時有注意過自己和孩子的說話方式嗎?有沒有覺得有哪些不妥當?shù)牡胤侥??今天幫主給大家精選的這篇文章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一起來細數(shù)下那些和孩子說話時不該踩的“坑”!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力量真的很神奇,父母的一句話可以成為溫暖孩子一生的陽光,但是也會成為沒有煙火的武器,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以下5句父母最不應(yīng)該對孩子說的話,新的一年,哪怕讓它爛在肚子里,也不要再對孩子說啦!
給孩子貼負面標簽的話
“你怎么總是這樣,做事毛毛躁躁?”
“你怎么這么膽小呢?見了叔叔阿姨也不招呼?”
“你總是這么馬虎呢?”
“你怎么這么笨呢?這么簡單的題都做錯!”
我們家長一旦生氣,就會情不自禁地給孩子貼各種標簽,什么“笨蛋”“自私鬼”“搗蛋鬼”各種負面詞語當著孩子的面脫口而出。父母可能從未意識到,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nèi)容相一致。這就是“標簽效應(yīng)”。
大人隨隨便便的一句負面評價,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種子,會給孩子很強的心理暗示,孩子很有可能朝著這個暗示的方向發(fā)展,最終成為父母嘴里的那種孩子。
恐嚇孩子的話
“等你爸爸回來,看他怎么收拾你!”
“你再這樣,馬上就滾出去!”
“這是最后一次警告你!再不聽話,看我怎么跟你算賬!”
父母經(jīng)常說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缺乏安全感,從而導致親子關(guān)系越來越疏遠,越來越緊張。
此外,這類恐嚇威脅的話,大都是家長一時的氣話,基本上不會真的實行。這樣的話一旦說得多了,孩子就不會再把父母的話當真,降低了家長的威信。孩子就會更加肆無忌憚,放任自己,父母以后再教育起來就不會收到太好的效果。
讓孩子感到內(nèi)疚的話
“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一定不要辜負我們的期望”
“爸爸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孩子聽到這類的話,壓力會很大,內(nèi)心會有愧疚感。他們會為了回避內(nèi)疚感主動幫父母做家務(wù),努力學習,去取悅、報答父母??墒?,孩子們是因為內(nèi)疚才去認真做功課,聽父母的話,而不是因為他內(nèi)心想去做。
因為內(nèi)疚而去做某件事的孩子,他似乎顯得很乖很聽話,但事實上,他學習、聽話的動機已經(jīng)不單純了,這是在愧疚感的控制下為了爸爸媽媽而做出的行為,事實上他們已經(jīng)失去自我了。
而且,當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某種期望時,他們會自責,比較敏感的孩子甚至會抑郁,甚至會自殘、自殺等。
敷衍孩子的話
“寶貝,你真棒!”
“我正忙著呢,一會再說。”
“別問我,去問你媽/爸?!?/p>
像“你真棒”這樣籠統(tǒng)的夸獎,家長真的是輕車熟路。但是這句話聽上去真的很敷衍啊。我們都知道夸獎是要講究方法的,夸具體不夸全部,父母應(yīng)該具體指向孩子所做的事情,有針對性地夸獎。這樣孩子才會體驗到這樣做的愉快心情,最終會強化這種行為,把好的表現(xiàn)堅持下去。
當答應(yīng)孩子的某個請求時,只要合情合理,就一定要將承諾變?yōu)楝F(xiàn)實。如果答應(yīng)了孩子某件事轉(zhuǎn)身卻忘了,次數(shù)多了,孩子就再也不相信大人,還會從心底里看不起父母。
當孩子問你問題或者想讓陪伴時,不要以忙為借口隨便打發(fā)孩子。如果總是這樣敷衍孩子,孩子就真的不會來“打擾”你了,你也就真的“清閑”了,這真的是家長想要的結(jié)果嗎?
所以,希望父母能夠認認真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請求每一件事,不要總是敷衍孩子。
貶低自己或另一半的話
“爸爸媽媽沒本事……”
“你爸太不像話了,那么懶,臭襪子到處亂扔?!?/p>
“你媽真的是太啰嗦了,煩死了”
教育專家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自卑感是由父母誘發(fā)的。父母如果能堅定自信、樂觀向上,那么,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的自卑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把自卑感傳染給孩子。這種自卑感就像是二手煙,強迫孩子吸入,給孩子種下悲觀主義的種子,越來越陷入無力感。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詆毀另一半,說另一半的壞話,會讓孩子左右為難,對父母都不滿。而且還會讓孩子排斥婚姻,對親密關(guān)系產(chǎn)生恐懼感。
涂磊曾說過:“說話的時候,刻薄嘴欠和幽默是兩回事,口無遮攔和坦率是兩回事,沒有教養(yǎng)和隨性是兩回事,輕重不分和耿直是兩回事?!?/p>
所以,說話有道,不要再用你的語言傷害你的孩子了。
孩子說不該說的話該如何做?!
孩子說不該說的話該如何做?!大人的言行對小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因為你的一句不慎之語有可能會讓小家伙學到并產(chǎn)生不良影響呢,這是發(fā)生在我家一件真實的事呀!
早上兒子騎了一會小自行車后就嚷開了:“我要看做菜電視,我要看大鍋!”我和奶奶在廚房準備早飯,**爸坐在沙發(fā)上看報紙,爺爺正好從房間里走出來,小家伙見我們大家都沒吱聲,就徑直走到電視旁邊將電視打開,拿起遙控器搖起來,小家伙現(xiàn)在本事強著呢,家里的電器個個都能打開,有時真令我害怕呢。電視里的畫面剛出來,爺爺就逗他說:“快看,那不是大鍋嗎?”兒子瞅了一眼竟然對爺爺說了一句:“那哪是呀!傻笨蛋!”一語激起千層浪,但家人反應(yīng)各不相同。奶奶聽了哈哈大笑后說爺爺:“你沒事逗孩子干什么,這下舒服了呀?!”爺爺只是嘿嘿地笑。**爸笑著說兒子:“怎么和爺爺說話呢?沒禮貌!”驚訝最大的是我,我一個箭步跑過去,拉住兒子的手:“**,這是跟誰學的,怎么能這樣和爺爺說話!”我?guī)缀跏呛車绤柕睾蛢鹤诱f。兒子一看這架勢,不吱聲了。我想此時再和兒子說什么他也不會聽進去的,等今天再出去玩時我再和兒子好好談?wù)勥@事吧。
不過反省一下,一定是我們大人說過的話才讓小家伙學會的,令我們沒想到的是小家伙現(xiàn)在用詞很到位,用的場合也和切合實際,所以大人說話一定不能隨口而出。后來我聽**爸說,這個詞他曾說過,那是和兒子玩早教機時兒子對里面的提問不好好做答老故意弄錯,**爸無意中說他是個小傻笨蛋呀!此語出處終于找到,問題還是出在我們大人身上。此時我們大人聽到這樣的的話一定不能笑,這樣他會覺得好玩而助長他繼續(xù)使用,而應(yīng)嚴厲制止,這樣孩子會記住認為此話不好以后就會少用或不用了。
寶寶不聽話該不該打
寶寶長大了,卻不再像小嬰兒時那么乖巧了,越來越調(diào)皮,還有了自己的小脾氣,常常對大人哭鬧不止。寶寶不聽話時該不該打呢?不聽話時,家長又該如何應(yīng)對呢?
寶寶不聽話該不該打
作為中國的家長,很多時候都希望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尤其是愛面子的家長,如果是大人說出的話或者發(fā)出的命令,就要孩子能夠立刻執(zhí)行,否則會非常嚴厲。如果孩子做錯了事,因為沒有達到他的要求哭鬧不止,有些家長就會忍不住怒氣大打出手。其實打孩子是沒有用的,而且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孩子在下次犯錯誤時更謹慎的尋找別的方法。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對以后的身心發(fā)展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當寶寶出現(xiàn)種種問題,不聽話時,父母應(yīng)該靜下心來,以更平和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
寶寶不聽話家長如何應(yīng)對
寶寶越長大,卻越不好管,常常會不聽話,跟大人頂嘴,滿足不了寶寶的要求他就會發(fā)脾氣,而且哭鬧不止。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呢?其實當寶寶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家長應(yīng)該弄清不聽話的原因,再給予適當?shù)呐u教育。每個年齡段的寶寶都處于不同的敏感期,例如有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寶寶脾氣越來越大,愛扔東西。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處在性格的敏感期,當他得不到滿足時還不能很好的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讓寶寶把不好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當寶寶出現(xiàn)過激行為時,家長要安靜地陪在他身邊,支持他,讓他的壞情緒慢慢地得到緩解,而不是用暴力的行為制止他。
打孩子的危害
打孩子不但讓問題得不到解決,還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失衡。如果孩子性格較內(nèi)向,打孩子則會讓他產(chǎn)生陰影,而且有自卑的傾向;如果孩子性格較活潑,就很容易有暴力的行為。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不小心還會傷害孩子的身體,造成嚴重后果,只會教給孩子用野蠻的方法處理問題,同時也會破壞孩子與父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