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學會忽略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教育隨筆:學會忽略
轉瞬間嚴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來到人間。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是充滿詩情的季節(jié);春天,又意味著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我和孩子們在一起共同成長著。我們班的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和特點。有些孩子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非常地討人喜歡,讓人產生幾多愛憐;有些調皮的寶貝,習慣也不是很好,有時會讓我們哭笑不得,著急的我嘗試著通過一、兩次教育就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蓾u漸的我發(fā)現: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壞習慣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形成的,而且要想從原來的壞習慣演變成好習慣那就更難了。
可是在和孩子們接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了一個秘方,很想與大家分享,它可以讓有壞習慣的、表現不是很好的幼兒,逐漸變成有好習慣,進步明顯哦!這個秘方就是——適當忽略。(111642.cOM 優(yōu)美句子網)
在對于正在轉變中的孩子,我們要適當地忽略他們還沒有完全轉變好的壞習慣,而強化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這會成為他們轉變過程中的強心劑,讓他們有時間朝著好孩子的方向逐步前進,而不至于使我們的努力前功盡棄。
我們托班洪蕾博小朋友是個極活躍、聰明,但上課易分神、愛自己活動、極有自己個性、而不易被說動的小姑娘。可是她對數字特別敏感,反應能力強,于是我就關注她這方面的閃光點。這時我發(fā)現她做操時動作特別快,我就及時地當眾表揚她,小家伙這下可高興得不得了。在這以后我感覺到我對小朋友說什么,或總結幼兒活動表現怎樣時,她總是聽得最認真的一個,又是最乞盼我表揚的一個。于是一連幾天我都認真地表揚了她,然后就發(fā)現寶貝上課、吃飯、排隊等都有了進步,但這其中,她有時還會說悄悄話,還會不和大家一起活動,單獨出來玩,每當這時我只是用目光示意她、提醒她,假裝視而不見,忽視她的缺點;在看見她有進步時又努力表揚她。
就這樣堅持了幾個星期,她的表現越來越好了,表揚她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真的感覺她進步了,而且我相信她會越來越棒的!
價值反思:
我覺得有時我們不應該只是看到孩子們的不足之處,而是要發(fā)現和表揚他們的優(yōu)點,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同時學會忽略,讓他們真的從心底覺得自己就是最棒的,然后他們才會真的變成那個最棒的寶貝!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教育隨筆:不要忽略孩子的眼神
午飯過后,孩子們各自選擇喜歡的區(qū)域開始了愉快的活動。唯獨玉玉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動,當我看她時,她的小眼睛直直的看著我好像有話要說,因為當時有其他班的老師在我們班觀摩餐后衛(wèi)生,我就順口說了一聲:“怎么了你,到娃娃家去玩吧”,就去忙別的了。后來發(fā)生的事情讓我非常后悔。
12點孩子們準時入廁后由主班老師帶著進寢室午睡。我發(fā)現每隔兩步距離就有一個濕濕的腳印,直覺告訴我肯定有孩子的鞋濕了,排除玩水弄濕鞋子的可能那就是有人尿褲子了。經過逐一排查,結果是平時不愛說話的玉玉。我恍然大悟,之前她一直在看我就是想去尿尿,或者是褲子鞋子已經濕了不知怎么辦。當時是我太粗心了沒有想到這些。這時候大部分孩子已上床,為了保護玉玉的自尊心,我先讓其他小朋友都閉上眼睛睡覺,勸她脫下濕褲子幫她擦干后進被窩睡覺,隨后打電話讓她媽媽來送鞋和褲子。處理完這些,我陷入了反思和自責中。
是孩子的眼神我沒讀懂,如果當時我明白什么意思或者耐心的去問一下的話,事情就不會這樣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就得細心再細心,平時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神,了解每個孩子情感的細微變化,才會做的更好。孩子請原諒我沒有讀懂你,我以后會努力的!
教育隨筆:家庭教育不可忽視
最近,我園將舉行全園徒手操比賽活動,各班都在積極準備。我班也在緊張的編排著,小朋友個個精神抖擻,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我上前問她:“你為什么不做?”“很累”“腿很疼”欣欣一臉的不情愿,任憑我怎樣勸說,她一直不肯做,竟然蹲在地上頭也不抬了。無奈,我真的拿她沒辦法了。
當今社會,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視為掌上明珠,家長過多的溺愛養(yǎng)成不少幼兒任性、懶惰、自私、嬌氣、怕臟、怕累、不愛勞動的不良行為,欣欣就是其中的一個。欣欣的爸爸是個船員,收入頗多,她家居室寬敞、富麗堂皇、家具簇新、一塵不染。欣欣的媽媽特別愛清潔,幾乎成了潔癖。在家里欣欣什么事也不做,一切都有媽媽包攬了,媽媽還常關照她:“在幼兒園你不要亂摸亂碰,你這身童裝很時尚,可不能弄臟、弄壞。”在她媽媽的感染下,使她在幼兒園很少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使她養(yǎng)成了不合群、不活潑、不愛勞動的不良習慣。事后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做好家長工作家園同步教育,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到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在幼兒教育中有著特殊的重要性。不良的行為習慣會阻礙幼兒將來的發(fā)展,家長們要向關心孩子的身體和智力一樣關心孩子良好品質的養(yǎng)成,讓家長意識到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愛集體尤為重要,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教育支持老師的工作。
晨間活動隨筆:被忽略的“丟沙包”
和往常一樣,今天的晨間活動我們班分成五個區(qū)域活動羊角球、曲棍球、足球、拋接球和丟沙包。每個區(qū)域里都放上了足夠多的游戲材料。羊角球、足球和拋接球男女小朋友平分秋色,曲棍球場地孩子們是玩得熱火朝天,唯獨丟沙包無人問津。
想當初我們剛剛教小朋友玩這個游戲時,也曾經出現過“一包難求”的景象!那時候孩子們都十分喜歡“丟沙包”這個游戲,如果哪一位小朋友把“目標”(兩個易拉罐粘合在一起)砸倒,他們便會歡喜雀躍,相互祝賀!即使砸不倒他們也會相互鼓勁繼續(xù)努力!開學僅僅兩周時間,“沙包”的吸引力已經蕩然無存。
我靈機一動,把“目標物”四個四個擺在一起,一字排開變成“障礙物”,又結合竹圈(綠色圈單腳跳,紅色圈雙腳跳)。把丟沙包游戲變成了障礙跳。我先自己試著玩了兩次,不一會在我的身后就出現了張欣然、周秋彤、崔玉坤------
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喜新厭舊又是孩子們的天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充實我們的游戲材料,創(chuàng)作并教會他們不同的玩法,他們才會樂呵呵的跟在你的左右!
教育隨筆:別忽視省心的孩子
教育隨筆:別忽視省心的孩子
我有這樣一個愛好,喜歡把孩子們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用相機捕捉下來,然后上傳到我們的班級博客里。那天我像往常一樣上傳相片,我被一雙失落的眼睛深深觸動了:畫面中孩子們在高興地玩拖拉玩具,旁邊一個小小的身影呆呆地站在那里,與畫面顯得格格不入,那不是蕾蕾嗎?她眼睛里的那份失落讓我的心頓時沉甸甸的!
腦海里馬上開始搜尋讓她失落的原因,昨天的那一幕情景又閃現在我眼前:孩子們在選自己喜歡的拖拉玩具,只聽見“哇”的一聲,我尋聲過去,原來是蕾蕾和豪豪在爭同一個玩具,愛哭的豪豪蠻橫地把玩具往自己這里拽,蕾蕾什么也不說,但就是不松手。為了盡快平熄戰(zhàn)火,我就建議懂事的蕾蕾把玩具讓給愛哭的豪豪玩,蕾蕾不情愿地松手了。我來不及多想,就叫蕾蕾去另外選了一個玩具……
蕾蕾溫和、安靜、乖巧,從來不讓人操心,是個很省心的孩子,即使有時她來和我說了些什么,也似乎從沒希望能從我這里得到什么反應。所以,我也常認為這樣的孩子沒什么問題,因為做了多年教師的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為了維護集體正常的秩序,以使一些活動取得較好效果,我們常常為了一個行為問題突出的孩子費盡心機,以求得他的轉變和進步;為了班上那些出色的孩子一個精彩的作品而用盡了贊美之詞,但卻忽視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靜的、讓人省心的孩子,忽略了他們眼里的那一抹抹失落!不管他們是否很敏感和脆弱,我想,老師對他們的忽視同樣造成了心理傷害,一想到這里,我的心泛起一陣抽痛。
在幼兒園里,常常最遵守規(guī)則的,是那群省心的孩子,學習活動中,最認真的,還是那群平凡的孩子。他們雖不像“優(yōu)秀”孩子那樣給你一個個意外驚喜.也不像“調皮”孩子那樣“引人注意”,但他們用最最樸實的行動表達著自己的精彩,只要你用心去發(fā)現,一定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教育隨筆:學會適應
教育隨筆:學會適應
魏書生曾經說過,一個人首先要適應環(huán)境,享受美好人生。生活不能沒有理想,但是人類不能以理想主義的目光苛求生活。對待教學,對待學生,我認為也同樣是一個道理。
我們不能對學生的現狀聽之任之,我們要樹立一個讓他們不斷提高的目標,但是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不能埋怨,灰心,要享受到改造學生的樂趣。要不然,對于教師的身心健康,對于學生的發(fā)展都沒有好處。埋怨、灰心、等待得結果是學生越來越難教,成績越來越糟糕,老師的脾氣越來越暴躁。與其埋怨,灰心,等待,不如想辦法改變自己的做法。
我們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不愛學習的原因。找出原因或根據不同學生的問題,逐一解決。如有的學生約束力差,那么教師就要取得家長的協(xié)助,回家后讓家長監(jiān)督和督促他的學習。有的學生書寫太差,老師就從筆畫書寫開始,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改正他的不良習慣。同時,對于他們不認真書寫交上來的作業(yè),必須讓他們重新寫。直到老師認為比較認真了為止。對于上課愛溜號的同學,老師的視線要經常在他們身上掃過。并且要讓他們一直有事可做。不要讓他們的思維活動偏離學習主題。也就是說讓他們沒有機會溜號。
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法雖然不很高明,但是見效比較快。老師擺脫了一味的批評帶來的不快,自己少了許多與學生生氣的機會,同時也節(jié)約了時間。這樣做,老師輕松了,學生也得到了更多的練習。真可謂一舉兩得。
教學工作,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個人生活態(tài)度的寫照。我們要想使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枯燥乏味,要想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有生機,要想使我們的生活有意義,有情趣,我們就應該不斷地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既然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就試著適應環(huán)境,享受現在的所生活帶來的樂趣。
我們的生活總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為什么不快快樂樂每一天?
教育隨筆:學會分享
分享,是我們的中華美德,學會分享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個孩子。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溺愛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給孩子了。家長對孩子的愛無可厚非,但這種溺愛如果不予以正確的引導,久處這種環(huán)境會導致孩子認為好的東西理所當然的都屬于自己,進而滋生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心理。因此,要讓孩子學會分享,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從孩子入園上小班起,我就引導我們班的孩子要學會分享,學會謙讓。而如今,她們已經成為了中班的小哥哥小姐姐,這份美德在游戲,在學習,在生活中體現的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視點一:今天下午的點心吃得是小蛋卷
,兩個小朋友分一盒,以往在小班的時候都是阿姨或者老師幫小朋友們分好。今天,我決定讓他們自己動手,嘗試合作、分享,學會謙讓。我對孩子們提出了三個要求:1、找到一個好朋友2、和好朋友商量誰去拿點心3、平均分配,一起分享。我把要求講清楚,讓每個小朋友明白后,小朋友們開始分組拿點心和倒水??粗齻兣胖R的隊伍,沒有爭搶,沒有吵鬧,井然有序。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班平時的分組活動表現就是這樣的,想到此,內心深處真的無比的欣慰。教育不需要轟轟烈烈,品德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滴水穿石的持久,是平時細致功夫累積的成果。
視點二:區(qū)角游戲開始了,孩子們選好自己的標志牌進入游戲區(qū)。這時,我看見幾位小朋友進入了圖書角,其中有兩位孩子同時看中了故事書《恐龍世界》,雙方各持一角,互不退讓,我剛想走上前去調節(jié),轉念一想,還是在一旁觀看一下吧。起初,兩個小家伙互不相讓,僵持了好一會兒。眼看著時間一點一點在流逝,我也在猶豫著是否要上前去和解。就在這時,其中一位孩子先松開了小手,故作輕松地說:“算了,你要喜歡那你就先看吧?!甭犕赀@話,另一位拿著書的孩子也開口說話了:“是我不好,書是你先拿的,還是你先看吧?!薄澳悄銈兛梢砸黄鹂囱??!甭犕陚z人的和解詞,我適時地上前一步,提供我的意見。兩位小朋友采納了我的建議,倆人高高興興的搬著小椅子有說有笑地一起去分享屬于他倆的快樂去了。也許我不是最優(yōu)秀的老師,但是我堅持做她們最好的朋友,在她們困惑迷茫的時候,在她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抓住時機,選好教育的切入點,伸出我的雙手去扶持她們一把。
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我的教育理念是:每個學會分享的孩子都能體驗到分享所帶來的樂趣,并在分享中快樂成長。這讓我想起某位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在記者采訪時問她:你在幼兒園都學到了什么的回答:在幼兒園,我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我學到的就是這些。他的回答十分耐人尋味,我們可以從中悟出一個極易被人忽視的道理:這就是從小要重視培養(yǎng)一個人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格。而如何實施好平時的教育培養(yǎng)工作呢?其實我覺得很簡單,就是堅持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觀念細化到幼兒教育實踐的點點滴滴中去,貴在持之以恒,不畏瑣碎。
教育隨筆:學會信任
教育隨筆:學會信任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如果孩子們處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又有一個像姐姐一樣的大朋友,這個大朋友還需要他們的“照顧”與“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覺自己長大了。他們的表情告訴我,他們對此感到自豪快樂和滿足。
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非常喜歡看《西游記》,對里面的孫悟空十分著迷。記得剛來園的時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達他是孫悟空,雖然也常學學孫悟空的樣子,在他的表述當中有對老師的懷疑,因為他的聲音怯怯的,不敢大聲地和老師分享他的故事和快樂。這是他對老師的試探,看老師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們只是很平常地反應,讓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體會不出和老師一起分享這個角色的快樂了,但我們對他的反應是積極的,老師故意做出很驚奇的樣子說:“真的嗎?你是孫悟空,那太神奇了!”他察覺到老師的表情充滿著神秘感一下子興趣就來了,更提起了精神了,開始給我們講孫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講起來就像自己身臨其境、頭頭是道。戶外活動的時候,老師有意要提練他的故事,裝作很害怕的樣子,對他說:“悟空請我們帶路吧,我們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護我們嗎?”他聽了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做著孫悟空的樣子在前面奔跑著,還時不時地回來招呼我們,并讓我們有序地排好隊……
我覺得讓孩子在幼兒園感到愉快,是我們老師的責任,我們老師不能忽略孩子向你發(fā)出的每一個快樂的信息,這個信息也許是孩子向你做試探和考驗,也是他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如果老師通過了孩子的考驗,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會由此變成了一個十分開朗的小朋友。老師的思索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看待在園的孩子,我覺得這是每個老師要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孩子們發(fā)現老師是友好的、可親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圍的環(huán)境是安全的,和諧的。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能不快樂嗎?這個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
教育隨筆:學會道歉
某日下午第一節(jié)活動課,我剛進教室,我們班的徐嘉悅小朋友就站起來報告:“老師,嘉怡哭了,她今上午剛買的蝴蝶卷筆刀不見了?!狈畔率种械慕叹?,我開始對孩子們進行說服教育,可我說了半天,仍然沒人肯把卷筆刀交出來。調皮鬼徐增田還朝我作鬼臉,看到他得意的樣子,當時我感覺全身火冒三丈,這節(jié)課我不知道是怎樣上的。下課后,我把徐增田帶到辦公室,狠很地批評了他一頓,并責令他把卷筆刀拿出來。孩子想張口解釋什么,看到我可怕的樣子,終于又把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滿臉委屈,可還是答應了我的無理要求。
放學后,我仍然怒氣未消,邊做飯邊生氣,忽然電話鈴響起,我接起電話,那邊傳來嘉怡媽媽的聲音:“老師,對不起了,嘉怡的卷筆刀找到了,中午放學時,她放到了另一個口袋里,忘了?!狈畔码娫?,我開始自責起來:“自己做事怎么這么魯莽,當時為什么不問問清楚就妄下斷論。”整個晚上,我輾轉難眠,翻來覆去考慮這件事。
第二天剛上課,我把徐增田叫到我面前。聽到我喊他的名字,孩子怯生生地走過來。我拉著他的手,當著全體幼兒的面,真誠地向他道歉:“孩子,對不起,老師昨天錯怪你了?!蔽业恼嬲\引來孩子們一陣熱烈的掌聲,徐增田也轉憂為喜,此時的我感覺輕松了很。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包括我們老師。錯誤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勇于承認、敢于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