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小小交警員》說課稿
發(fā)布時間:2021-06-26 幼兒園小班小小交警說課稿 社會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社會活動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小小交警員》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社會活動《小小交警員》。
一、說教材教材來源:我班園幼兒對于交通安全知識概念還有些模糊,對于交通警察也沒有多少認知。綱要中要求:小班孩子在教育教學必須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并對群體活動有興趣,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需求出發(fā)實施教育,為幼兒奠定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為此,我們設計了這個社會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讓孩子了解有關于交警叔叔的工作范疇,知道一些的自我保護的措施,明白怎樣過馬路才是最安全的。讓幼兒了解交通規(guī)則,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更多的有關如何安全出行的知識,提高幼兒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二、說目標:
就本節(jié)活動而言,我們的主題為社會領域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意識,增強幼兒融入社會的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幼兒的對交警叔叔的認知并加強幼兒對交通安全的意識。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在綱要精神的引領和我班幼兒認知能力的實際水平下,我們將目標分解為兩個小目標:
1.知道交警是指揮車輛和行人的。
2.樂意模仿交警直行、停止的指揮動作,體驗指揮的樂趣。
三、說重、難點根據(jù)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樂意學習交警動作、并學會直行和停止的動作。通過觀察、教師示范、游戲活動,使本次課程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讓幼兒在學習過交警動作后,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自己學當小小交警員,感受交警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理解各標線的作用,并能在生活中提示父母按馬路標線的指示安全行駛。主要是通過引導幼兒平時經驗的積累,活動中游戲操作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準備:
在目標定位后,樹立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因此,我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PPT。
2.小小交警帽、斑馬線、交警崗臺。
3.小汽車(小木馬)。
前經驗的準備:幼兒已掌握一些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組織本次活動時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活動程序,活動流程如下:
引起興趣、觀察圖片-收獲新知-實際操作環(huán)節(jié)一:激發(fā)興趣,觀察圖片。通過環(huán)境的刺激,看圖片引出話題。培養(yǎng)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讓幼兒交流討論可能發(fā)生車禍的原因。并用肢體模仿,感受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顒娱_始,看圖片引出話題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這些車的碰撞讓你想到什么?什么行為能引起車禍呢?環(huán)節(jié)二:收獲新知,播放PPT課件,了解兩種馬路標線的名稱及作用。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提問今天,我又給你們帶來了兩個新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在哪見過?將幼兒帶入對新知識了解的渴望中。讓他們對了解交警叔叔充滿興趣。
環(huán)節(jié)三:交流體驗,通過運用交互式白板教學,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分辨哪些行為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并親自操作將不正確的行為改正。通過提問請小朋友仔細想想,看看剛剛在游戲的過程中哪些行為是不對的,為什么?你能將行使不正確的車輛正確行使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能大膽講述自己對違反交通規(guī)則行為的認識。并能積極的參與互動,通過老師的提問與交流,讓孩子親自對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車輛進行改正,從實踐中加深對交警的認識,并明白交警的重要性。
在課堂中,通過我們的努力,孩子收獲了很多。不僅認識了交警叔叔,知道交警叔叔是做什么的?還知道了很多的交通標志。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一定會收獲更多,我們的交通秩序也會隨著更多家庭的參與變得更暢通、更有序。
謝謝您的聆聽。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爭做文明小市民》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禮儀教學活動《爭做文明小市民》,下面,我將從設計思路,教學準備,教育方法,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設計思路:
文明禮儀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現(xiàn),更是衡量一個地區(qū),一座城市綜合水平的重要標尺?!队變簣@工作綱要》明確指出,我們要擴展幼兒對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認識;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行動;激發(fā)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之前,我園已經開展了文明禮儀月,孩子們已經了解了有關禮儀的有關知識及做法,為了促進幼兒學習文明禮儀,增強自身素質,做一個文明小市民,我將通過語言引導,游戲競賽,繪畫表現(xiàn)等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其符合目的地發(fā)展,所以我設計的這節(jié)禮儀活動課《爭做文明小市民》,是很有意義的。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點,對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社會領域提出:教師教學目標要以社會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因此,我認為,在整個活動中要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整個活動中起一個引導和支持的作用,和孩子們一起活動,一起感受,下面我將從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情感上: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能力上: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認知上:提高對社會公德的判辨能力,萌發(fā)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
根據(jù)目標,我把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萌發(fā)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設為重點。把如何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設為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結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地制宜的選擇材料,我做了一下兩方面的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水彩筆,白紙,對錯牌,記錄板,小紅花。這些都是為了更直觀的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活動過程。
知識的準備:幼兒對我們生活的城市——宜昌,有一定的了解,對有一些公關禮儀也有一定的認識。
四:說教法,學法:
《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整個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的學習興趣特點,尤其是幼兒已有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要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來參與整個活動,根據(jù)本班的幼兒特點,我分辨運用了提問法,直觀演示法,游戲競賽法。
(1)說教法
1,提問法:教師根據(jù)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問幼兒,并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我的提問并不需要單一的答案,而是改成開放式的提問如:“你覺得家鄉(xiāng)美嗎?哪里美?”“看完視頻后你有什么感受?等類似開放式的問話,這樣,既可以啟發(fā)幼兒的思維能力,也能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給予他們說的空間。
2,課件演示法:配合談話,把視頻呈示給幼兒,來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美麗,既激發(fā)了幼兒的觀察力,又發(fā)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多給予他們看的空間。
3,游戲競賽法:游戲應該是我們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結合大班的特點,我設計了游戲競賽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多給他們玩的空間。
(2)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以幼兒為主題,圍繞主題,突出重點,抓準難點,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也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采用了談話法,游戲競賽法,練習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shù)膯栴}談話,可以發(fā)展幼兒的思維,傾聽能,口語表達能力。
2,游戲競賽法: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闭求w現(xiàn)了綱要的精神。
3,練習法:這里指的是繪畫表現(xiàn),以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已有的知識、觀念,并培養(yǎng)相應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說活動過程:活動中為圍繞目標,動靜交替,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我是這樣設計活動過程的:一,談話,導入活動。
1,提問:我們的家鄉(xiāng)叫什么名字?你們覺得家鄉(xiāng)美嗎?哪里美?(這樣直接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一、觀看視頻,啟發(fā)幼兒說出感想。
1,教師播放視頻,幼兒欣賞。
2,提問:片中有哪些景點,你還知道哪些景點?看完視頻后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師小結宜昌的美景。(讓孩子直觀欣賞,初步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觀察宜昌市民行為圖片,引導幼兒分辨是非。
1,提問:看了視頻,圖片,我和你們一樣,都覺得宜昌越來越美,那你們知道為什么宜昌越來越美嗎?
2,過渡語:宜昌的美麗和我們每一個都分不開,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熱愛這座城市,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做一個文明的好市民。平時,我見過不少宜昌市民,我把他們的行為拍了下來,請你們來當評判員,看看他們做的對不對?
3,展示ppt,幼兒討論,自由分組,并進行分組舉牌比賽。
4,總結出文明市民的標準。(守法,講衛(wèi)生,愛護公物,舉止文明,幫助他人,健康生活。。。)(通過分組游戲競賽的方式,對社會公德有一定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并總結出爭當文明市民的標準。)
三、學做一名好市民。
1,討論:如何做爭當文明小市民。
2,那我們把剛才說的畫下來,貼到我們的作業(yè)欄,提醒別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ê⒆觽儼炎约核氲脑诩埳媳憩F(xiàn)出來,對之前的活動有一個鞏固,也有一定的拓展。)
結束語:本此活動,我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發(fā)展特點來設計的。活動中的亮點就是:我遵循了《綱要》中“既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钡脑瓌t和精神,滿足了孩子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當然,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yǎng)成的,社會公德也不是一節(jié)課可以學會的,這需要我們老師,家長,整個社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我就像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朵禮儀之花,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經過我們的精心培育,這朵美麗的小花一定會開得更加美麗,更加絢爛。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不一樣的車
一、說教材
隨著社會生活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現(xiàn)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fā)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著年幼的孩子。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和學習處理一些突發(fā)事件十分必要。與其整天把幼兒看管得緊緊的,不如教會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鑒于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隨機教育外,覺得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
二、說活動目標:
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fā)生意外傷害,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根據(jù)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為本活動定出了兩條教育目標:
第一,了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第二,知道電話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時撥打相應的電話號碼。
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險時會用最快捷的方法來讓自己脫離危險,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于是把本活動的重點定為:了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它們相應的報急電話;學會保護自己。整個活動都是圍繞著重點進行的,首先是讓幼兒通過圖片來了解這些車輛的作用,以及報急號碼的功能,接著是通過多媒體情境來體驗這些車輛與報急號碼對我們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后是通過游戲把知識實踐到行為當中,使報警知識在游戲中得到練習與鞏固。
雖然幼兒知道了報急的電話號碼,但是由于他們缺乏撥打電話的經驗,對數(shù)字的認識也還不夠深刻,所以要讓幼兒根據(jù)突發(fā)事件的情境正確地撥打相應的電話,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所以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為:讓幼兒懂得在危急的時候正確撥打相應的報急電話。在活動中,我設計突發(fā)事件的情境,再通過“打電話”的游戲,讓幼兒在與老師一問一答的對話中輕松自然地運用已掌握了的報警知識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使幼兒在整個學習過程,熱情高漲,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整個游戲活動,學具的提供也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真正體現(xiàn)是學習的主人,發(fā)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從而突破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識經驗準備:
初步讓幼兒認識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外觀形狀,知道他們相對應的報急號碼。
材料準備:
1、110、120、119號碼卡片;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圖片。
2、多媒體課件(內容是一些突發(fā)事件的過程)
3、三幅有關突發(fā)事件圖畫。
4、一部電話。(供幼兒學習撥打報急電話)
四、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我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jù)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采用直觀法,以多媒體情境體驗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2、采用提問法,是因為在活動中適當?shù)膯栴}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fā)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fā)展智力。例如: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現(xiàn)在要倡導的,這也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3、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打電話游戲中能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大膽說話,鞏固報警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改變過去“要我學”為現(xiàn)在的“我要學”的指導思想。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fā)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幼兒獲得新知識的好機會。
游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游戲中,邊游戲邊練習如何正確打報急電話,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真正體現(xiàn)是學習的主人,發(fā)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充分體現(xiàn)《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知識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升華”的精神實質。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lián)系,讓幼兒在互動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性地學習。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活動組織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使幼兒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學習和了解每一個突發(fā)事件所相對應的正確報急方法,我設計此活動流程為:激發(fā)興趣——觀察探索——學習討論——游戲體驗,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興趣。出示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圖片,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說出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不同作用,再出示110、120、119的號碼卡片,讓幼兒了解電話110、120、119的作用,讓他們初步了解在什么情況下可撥打這些電話,為下面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觀察探索。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明獨自在家,有陌生人來敲門,小明沒開門,陌生人就開始撬小明家的門。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明該怎么辦呢?”將幼兒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來。讓幼兒在觀看突發(fā)事件的過程中自己探索知識,形成對安全知識的興趣。
第三環(huán)節(jié):學習討論。在關鍵時采用中斷法,讓幼兒在的情景中,通過看、說、獲取相關經驗,巧妙設置疑問“小明這時該怎么辦,我們幫他想想辦法”,讓幼兒運用自身已有的社會經驗大膽地發(fā)言討論,教師在幼兒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引導,讓幼兒了解遇到危急情況時應該緊急報警,并再次出示三個報急號碼卡片和三種車輛的圖片,讓幼兒討論與選擇:這時該請哪輛車來救援?該撥打哪個報急號碼?把幼兒討論選出的號碼卡片與車輛圖片貼在黑板上,通過下個環(huán)節(jié)確認幼兒選擇的結果是否正確。教師、幼兒在這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
第四環(huán)節(jié):繼續(xù)播放多媒體課件,看看小明是怎么做的。(幼兒看到小明撥打了110,說清事故情況與地點,警車出現(xiàn),把陌生人抓走)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教給幼兒正確的報急方法,同時也驗證了幼兒討論的結果。(學習撥打120、119的過程也是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來完成的)
第五環(huán)節(jié):游戲體驗。幼兒獲得報警知識后,出示大掛圖,設計突發(fā)事件的情境,在游戲“該打什么電話”的活動中,請個別幼兒上來撥打電話,要求幼兒要說出相應的報急電話號碼,會正確撥打電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充當電話中的工作人員,在游戲中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什么地方危險了。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游戲中真正地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這樣不但能使幼兒真正掌握知識,而且還能真正掌握正確的報警的方法。
第六環(huán)節(jié):教師小結。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危急事件時,要及時撥打相應的號碼求救。這樣才能讓自己很快地脫離危險,但我們不能隨便地撥打這些號碼,只能在發(fā)生緊急情況的時候才能撥打。
七、說活動延伸: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通過反復練習、強化,才能牢記。我在活動室擺放一個電話,供幼兒游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并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小小手》
《小小手》是一首以幼兒生活經驗為主,動作體驗性強的詩歌,起初我將目標定位為:
1、在觀察圖片中理解兒歌內容,并在朗誦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2、體驗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的樂趣。
活動開始我出示了很多拍手、拉手、穿衣服、扣紐扣、洗臉、刷牙、梳頭、畫畫的照片,以圖片猜一猜的形式導出活動,讓幼兒在此環(huán)節(jié)中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因為詩歌的內容都源于幼兒的生活,所以,孩子們很快就進入到我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并用動作模仿表演出相應的詩句,然后在幼兒理解照片所表達的意思之后,將照片作為圖譜的形式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通過圖譜幫助幼兒學習整首詩歌,第二環(huán)節(jié)中則運用了雙響棒的形式讓幼兒的朗誦更加有節(jié)奏感,從而體驗有節(jié)奏朗誦詩歌的樂趣。第三環(huán)節(jié)則用游戲變一變的的形式,將幼兒創(chuàng)編的詩歌用照片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先用部分圖片替換詩歌中的圖片,為幼兒提供一個創(chuàng)編的支架,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撤離支架,以“你做我猜”的游戲,進行深層次的仿編。第一次執(zhí)教下來發(fā)現(xiàn):通過第一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整首兒歌,但是在體驗有節(jié)奏朗誦時出現(xiàn)了一些困難,活動中雙響棒的運用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孩子們看著圖譜雖然能跟著老師念下去,但是所有的圖譜在他們看來還是較為的零散,還有就是創(chuàng)編的問題,雖然我提供了一個支架,讓幼兒依托這個支架的進行初步的仿編活動,但由于所提供的圖片太少了,而且一開始創(chuàng)編的內容比較多,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表現(xiàn)離預設的目標還有一點的距離。
根據(jù)第一次出現(xiàn)的問題,我對活動作了相應的調整: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增加了幼兒說說小手會做的事情,讓幼兒先回憶已有的經驗,說說小手的本領,為后面的兒歌學習、創(chuàng)編詩歌做鋪墊。第二環(huán)節(jié)中則將原來的雙響棒改成小手有節(jié)奏的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第三環(huán)節(jié)適當?shù)慕档土藙?chuàng)編的難度,重點讓學說XX、XX和XX這一句型??梢哉f第二次活動幼兒的表現(xiàn)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也同樣發(fā)現(xiàn)了很多新的問題,如這首詩歌內容動作體驗性強,通過教師肢體語言引導,讓幼兒在行動中理解、記憶整首詩歌,還有創(chuàng)編時有連續(xù)動作的詩句,比較符合現(xiàn)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等等,我想這些問題還有待更多次的嘗試和探索,在每一次的探索中摸索前進,不斷的總結出一些適合幼兒詩歌學習的經驗與方法。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防火
活動目標:
1、訓練爬、跑等動作技能。
2、練習遇到火險時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
游戲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了解防火的相關知識,知道如何自救。
2、物質準備:地墊2組、盛滿水的塑料容器2個、毛巾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小錘子2個,鼓1個。
游戲玩法:
把幼兒分成2組,當幼兒聽到鼓聲時,每組第一名幼兒迅速跑到毛巾處,拿起一條毛巾,跑到盛滿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濕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墊上匍匐前進,到達終點后用錘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兒再開始游戲。
游戲規(guī)則:
1、每個組員都要在聽到鼓聲后才能出發(fā)。
2、必須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墊上爬行。
延伸活動:
可在游戲后開展真正的防火演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