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不同觀念下的區(qū)角活動講評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教育筆記區(qū)角 幼兒區(qū)角餐廳活動方案 幼兒園中班區(qū)角活動方案案例一:
以教師為主的講評活動
大一班的小朋友們正在講評區(qū)角活動,一位小朋友站起來說:“我們玩的是編花籃,用繩子編......”其他小朋友在下邊也開始講了起來,寒睿說:“我剛才做了一只貓,我還給它戴上蝴蝶結了呢!和老師做得不一樣!”她旁邊的一位男孩說:“這有什么稀奇的,我在建筑區(qū)還搭了一架戰(zhàn)斗機呢!我的戰(zhàn)斗機上可以安裝好多的導彈,敵人來了我們就可以用導彈打他們,我們的導彈用也用不完。”寒睿還想講,這時陳老師生氣了,說:“現在是在聽誰說?你們太沒禮貌了!”大家馬上安靜了下來,陳老師又請了其他兩位小朋友來介紹,然后說:“剛才這幾位小朋友都講得不錯,講得很好,以后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也講得這么好?!毙∨笥褌兯贫嵌卣f:“好?!?/p>
案例二:
以幼兒為主體的區(qū)角活動講評
大二班的孩子們在區(qū)角活動結束時,林老師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活動情況。王朝偉小朋友說:“我在計算區(qū)玩,我和徐超玩拼花瓣,我們想了一個新的玩法,可好玩了......”小朋友們聽了王朝偉的介紹,也都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起自己在區(qū)角的情況,興趣十分高,林老師看了看大家,請朝偉坐下,接著對大家說:“剛才大家在討論什么呢?”張嘉哲站起來說:“我們在講生活區(qū)打毛衣的事?!逼渌男∨笥崖犃耍捕颊f起自己玩區(qū)角的情況,林老師做了一個停的手勢說:“好,現在就請大家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剛才是在哪個區(qū)玩的?是玩什么?有沒有遇到困難?”孩子們一聽就又馬上興致勃勃的展開了話題。林老師輕輕地走到孩子們的身邊,蹲下身去聆聽他們講的話,偶爾插上一兩句或提上一兩個問題,引導孩子們去回答。
大約講了兩分鐘后,林老師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說:“剛才聽大家都說了自己玩的情況,現在,誰來說說?”張嘉哲小朋友馬上舉手站起來說:“我在生活區(qū)打毛衣,可是每次(棒針上的線環(huán))都會掉了,織不起來?!绷掷蠋焼枺骸罢l能想個辦法不讓棒針上的毛線掉了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fā)表著自己的意見。最后大家一致認同:織好的每一針用手先抓住,不讓它滑出來,然后用食指拉線再織。嘉哲的問題解決了,高興的笑了。平時膽小的林文俊小朋友悄悄地舉起了手,林老師微笑著請林文俊小朋友來說。文俊看了看老師,小聲地說:“我(們)是玩棋的,他走一步,我走一步,我贏了。”他停了下來,似乎講完了。以往其他很多孩子也出現這種情況,針對自己的區(qū)角活動情況講述不清。林老師先表揚了文俊的進步并示意他坐下,然后以此為話題問:“小朋友,剛才我們聽了文俊的介紹,大家覺得講得好嗎?為什么?”詩伯說:“講得好,因為他勇敢起來了”。林老師肯定了詩伯的話,又問:“他的介紹讓你們知道他和誰玩嗎?是怎么玩的呢?”小朋友都說不知道,這時,有很多小朋友都起來評價了文俊的話,陳理惠小朋友說他沒有講在哪里玩;王子耀小朋友說他沒有說清楚和誰玩;刑詩晗小朋友則說他沒有說怎么玩,玩什么棋等等。林老師對大家的評價都給予了肯定。
分析:
在平時的區(qū)角活動中,我們的很多老師往往注重自己講,而忽視幼兒的參與。如大一班的陳老師,她只讓自己講一講,評一評區(qū)角活動的開展情況,然后請個別小朋友講一講就算了,班級中大部分孩子沒有發(fā)言、評價的機會,因此,也就經常出現小朋友區(qū)角活動結束后很想和旁邊小朋友交流,導致形成無心聽他人介紹和評價的現象,另外在幼兒介紹、評價自己活動的情況時,由于語言組織能力的差異,很多孩子往往上句不連下句,或者有頭無尾,有粗枝沒細葉,讓人聽了不明不白,不知所以然,而教師籠統的評價并不能提高幼兒的表達水平。
通過以上的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林老師與陳老師之間的不同:前者是隨機應變,發(fā)現幼兒區(qū)角活動結束后對于“講”十分感興趣,就馬上創(chuàng)設了一個給全體孩子都能講的環(huán)境,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聽一聽,說一說,滿足了孩子的表達欲望,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豐富了孩子的區(qū)角活動經驗,同時也體現了教師面向全體,注重個體差異的教育思想。另外,在幼兒個別介紹中,林老師發(fā)現孩子們語句講得不連貫,不清晰,不完整,就引導其他幼兒進行互評,以此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集中幼兒傾聽的注意力,豐富幼兒參與區(qū)角活動的經驗,可謂一舉三得。后者則是阻止傾聽幼兒的交談,繼續(xù)請個別幼兒講,在評價時,教師沒有讓幼兒參與,只讓自己講,幼兒就不明白老師為什么說他們講得好,該學習他們的哪一點,因此也就不能在各方面得到提高。
反思:
一、根據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開展活動
新《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币虼?,我們的教育活動不能違背幼兒的認知學習規(guī)律,孩子們在區(qū)角活動這么一個分散的、獨立的空間下進行認知、操作、探索后,到了集中時,就會產生一種互相交流的欲望和心理,如果這時,教師無視這一點,只顧自己講或只請個別幼兒說,往往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我們從案例中發(fā)現,林老師正是了解孩子的這一個心理特點,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說一說,講一講,因此,這個評價不但是以幼兒為主進行開展的,而且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解決難題、評價他人、滿足欲望的軟環(huán)境。
二、利用講評時間讓孩子共同參與評價
新《綱要》的教育評價部分指出:“評價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币虼耍覀兊膮^(qū)角活動評價必須是面向全體孩子的,在上面的案例一中,陳老師沒有請幼兒參與評價,而只是自己主觀的評價孩子。案例二中,林老師則是將個別孩子的介紹和疑問給全體幼兒進行評價、解決,真正體現了《綱要》的思想。
三、利用評價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區(qū)角活動是一個集多方面能力、知識、技能為一體的活動,在區(qū)角活動中,孩子們可以通過一個個獨立的空間進行自主的活動,很好的體現了各個領域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多方面發(fā)展的要求。區(qū)角活動的講評部分則是活動的一次小結,一次經驗的積累,一座幼兒向他人傳遞信息的橋梁。新《綱要》在語言領域指出:“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個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fā)展的條件。”因此,通過區(qū)角講評這座橋梁,讓孩子學會連貫、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充分地讓幼兒學會根據實踐情況進行語言表述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同時幼兒“講”的效果和幼兒對區(qū)角經驗的學習又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講的好,其他幼兒學習的經驗更多,更易理解,學到的經驗越多,幼兒的區(qū)角活動能力才會提高得更快;區(qū)角活動開展得好,孩子的講評也就會更有針對性,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更好。
四、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在平時的任何一個活動中,幼兒都存在著個體差異,而這一點往往容易被教師忽視。在案例二中,林老師注重了個體差異。如個別幼兒回答時,教師沒有用同一尺度來“量”孩子,不會單單只請能力好的孩子,而是對于平時膽小、能力弱的孩子也給予機會,并根據孩子講的情況以及進步的因素讓孩子看到希望,激發(fā)他們跳一跳摘到更高“蘋果”的欲望,以此不斷鼓勵孩子不同程度的向前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案例:區(qū)角活動-反思
今天觀看了大三班的區(qū)角活動,覺得他們班的區(qū)角活動很豐富,還分別把各個領域都包含去了。其中我細數了一下,一共有9個區(qū)角:生活區(qū)、探索區(qū)、建構區(qū)、美工區(qū)、運動區(qū)、音樂角、數學角、閱讀角、益智區(qū)。教師還分別在這些區(qū)角中投放了許多自制玩具,這些自制玩具大部分都是孩子們自己做的。這樣就讓我想到了自己班的區(qū)角,雖然我們班的區(qū)角在我看來也很豐富了,可是我涉及的領域還不夠到位,比如數學這方面的區(qū)角就沒有。
緊接著看了教師在區(qū)角活動時所做的一些步驟。
第一步,講明各個區(qū)角今天活動的內容和要求。(這一點平時我們到也是這樣做的。)
第二步,由本周優(yōu)先組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角,并把學好填入相應的表格中。(這樣做能夠讓孩子更明確自己的活動區(qū)域,而且也便于其他幼兒了解自己的好伙伴的活動區(qū)域,讓孩子們有更充分的交流,這也是心里健康教育的一個體現。)我想這一點也是我應該學習的,雖然平時我們也會請孩子們自由選擇區(qū)角進行活動,但卻忽略了孩子與同伴間的活動空間的交流。
第三步,開始活動了,孩子們紛紛按照自己選好的區(qū)角進行活動,我來到了音樂角,把這個區(qū)角作為今天我重點要觀察的區(qū)角。因為之前教師講了內容:《氣象預報表演》我覺得很好奇,氣象預報也能表演?帶著這個問題我來到音樂角發(fā)現里面只有兩個孩子,他們從柜子里拿出錄音機,在旁邊的展示架上選好磁帶,放入錄音機,插好電源,開始播放兒歌。(這使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教師竟然連插電源這樣的事情都有孩子自己去做,在我看來,這是我從來不敢嘗試的??墒欠催^來想想,就得讓孩子有實際操作的經驗,這樣他們才能更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接下來大概因為只有兩個人的緣故,他們拿起一旁的小標牌,有些手足無措了,就在這時教師及時地進來指導了。只見教師很快的組織好這兩個孩子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后,就開始講故事的情節(jié)了:早晨天漸漸亮起來了,太陽漸漸升起來了,發(fā)射出萬道光芒。。。。。孩子們就隨著故事的情節(jié)手拿相應的天氣牌伴隨著細小的肢體扭動起來。教師見孩子們的動作有些放不開就進行了鼓勵并且說:“太陽慢慢的升起來了,那么就應該有慢慢的動作,改怎么做呢?”。。。。。。就這樣循序漸進,然后再交換,由孩子自己講故事、自己演。(看到這里我首先覺得,在前面孩子遇到人少的尷尬局面,由于教師的及時指導,才使這個活動又能進行下去。但教師也沒有一直指導,而是把主動權又還給了孩子,這一點也很好,還是比較注重孩子在區(qū)角活動中的自主性的。然后也啟發(fā)了我,音樂角也是可以配合當月主題進行的,像這個活動就很有意義,涉及的領域也很廣:講故事可以激發(fā)孩子的語言及想象力;各種自制的氣象標牌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讓孩子的作品有所體現,而且在拿著這個標牌活動的當中,孩子還得到了滿足感和自信;表演中激發(fā)了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肢體表達能力,讓孩子與孩子、孩子與老師之間拉近了距離,也使參與活動的孩子得到了身體和心靈上碰觸,平時我們經常說要與孩子有身體接觸,這樣做能使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關注。那么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看了這個區(qū)角活動之后,我也覺得我們班的音樂表演角太過單調,還沉溺于打擊樂器及節(jié)奏能力的培養(yǎng),實在太過膚淺。音樂表演也可一是多種形式的,不一定要局限于老一套的方法里,并且還能把主題融入進去。真正做到讓孩子做“班級的小主人。”
第四步,活動點評。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非常注重孩子的成功體驗,但也沒有忽略對孩子的進一步要求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維護。每個活動區(qū)角都進行點評,對每個區(qū)角所進行的情況請孩子們自己介紹,并說說優(yōu)點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后對今天的整個活動情況進行點評并提出下一次活動的要求。教師的點評也很重要,在這里教師先從小組入手,請孩子們自己講講優(yōu)點及不足,然后教師進行補充(在補充中還不忘記表揚鼓勵孩子),最后教師再對全班幼兒點評并提出下次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循序漸進,這樣的點評不是說給老師聽的,而是說給每個孩子聽的。(從這里,我又一次聯想到了自己的實際帶班中。雖然活動進行完了,我也是請孩子們自己進行點評,可是,我卻沒有顧忌到孩子的心里健康,例如:撫摸孩子、安慰孩子等等的一些細小的行為舉止。)
最后,是我的一些小建議:表演角是不是可以放在外面顯而易見的地方,這樣可以幫助那些膽子小,不太會表現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能在區(qū)角中表現自己克服“膽怯”,建立自信。還有是不是能夠再豐富一下表演角的頭飾或表演的衣物,或是一些有關介紹我們民族特色的舞蹈服裝的圖片,讓孩子們了解一下,而且這樣也能使表演角的環(huán)境看起來更像是表演角。
案例:豆豆在區(qū)角游戲中運用的活動案例
投放材料名稱:新鮮蠶豆、毛豆
設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的幼兒大多來自于農村,他們對農村的農作物比較熟悉,每年的五月份、九、十月份左右,有的小朋友就會來告訴我們,他們在家?guī)蜖敔敗⒛棠陶Q豆、毛豆,剝蠶豆、毛豆,吃蠶豆毛豆,可見蠶豆、毛豆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著,于是,我們就想到了在區(qū)角游戲中投放新鮮的蠶豆、毛豆。
設計目的:
通過讓幼兒對新鮮蠶豆、毛豆進行探索活動,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發(fā)動幼兒收集新鮮的蠶豆、毛豆、牙簽
活動過程:
幼兒收集來的新鮮蠶豆、毛豆都帶有殼,要用蠶豆、毛豆來制作,必須讓幼兒將蠶豆、毛豆剝好,因此,我們就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生活勞動區(qū)”,提供蠶豆、毛豆芥讓幼兒來剝,在活動中,我沒有直接指出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而是在一旁觀察他們,看他們是怎樣剝蠶豆、毛豆的。
觀察一:
胤胤小朋友在剝豆中的表現,他的指甲較短,他挑好毛豆芥先是拿在手里看并找在哪入手,當他選準了地方,就用手指摳毛豆芥,摳得手都發(fā)紅,可毛豆還是沒有剝掉,于是,他東張西望地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剝毛豆的,看到有的小朋友已經剝了許多豆,他突然站了起來,到柜子里拿來了剪刀,用剪刀將毛豆芥兩頭剪掉,再用手指去剝,豆豆剝了出來,他可高興了。
分析:
生活活動是幼兒的一種重要學習資源,幼兒通過學習而成長。過去我們一直以為,只有有序的、系統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幼兒在學校學習的應是這樣的知識。而生活活動則由于其單調、瑣碎,常被老師所忽視。誠然,幼兒在學校中學習一定的系統的知識是必要的,但是,日常的生活知識對幼兒也是有意義的。
日常的生活雖然只是一件件簡單、瑣碎的勞動,但是在這簡單方式的勞動中蘊含著自然和科學的規(guī)律及原理,凝聚了日常人們聰明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歷史上,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來源于生活的啟發(fā)。當幼兒在模仿習得這種勞動技能時,他們同時也感受體驗前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并由此促進引發(fā)了自己的智慧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胤胤小朋友通過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用剪刀來剪開毛豆芥剝豆,解決了他不能摳開毛豆芥的問題,在活動中胤胤小朋友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及快樂。
觀察二:
佶佶小朋友看到毛豆芥就說:“我在家一直幫奶奶剝毛豆的”,一邊說一邊就剝了起來,只見她又快又好得將毛豆剝了出來。
分析:
生活學習常常是一種重復性的勞動,通過勞動學習,可以鍛煉提高幼兒的身體能力,促進幼兒技能的發(fā)展,尤其是手的精細動作的發(fā)展;可以鍛煉培養(yǎng)幼兒行為的目的性、堅持性等意志能力,在習得掌握生活勞動技能的同時,幼兒的獨立社會能力也逐步形成,這也有利于其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在從事勞動及獲得勞動成果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勞動的快樂情緒等等。在剝毛豆活動中佶佶小朋友不僅僅鍛煉了剝豆的技能,獲得的并不僅僅是一些生活常識,她的認知、人格都同時得到了發(fā)展。總之,生活勞動對幼兒成長的意義是全身心的。生活學習是幼兒成長的一個途徑。
觀察三:
等到每位幼兒都試過之后,我就組織幼兒共同討論:你是怎樣剝毛豆的?然后請大家說說,哪種方法好。
我把毛豆芥放在桌子上,孩子們接二連三地來演示后,討論開始了:
“胤胤小朋友的方法好,他手指鉀短,用一把剪刀把毛豆的兩頭剪掉再剝,那就可以剝了?!?/p>
“剝不掉,用牙齒咬,剝起來就快?!?/p>
“不能用牙齒咬,這樣太不講衛(wèi)生,豆芥上有細菌?!?/p>
“用剪刀剪,這樣慢,可以把豆芥邊上的莖拉掉再剝,很快就剝掉了。”
“我覺得一樣也不用,就這樣用手剝最快?!辟ベフf。
孩子們各抒己見,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關鍵是在討論中他們的認識在不斷清晰。
分析:
以探究的方法學習生活勞動的技能,使幼兒學得更主動、自由。在以往的幼兒園勞動學習中,教師習慣以達到某種勞動結果為目的,常用傳、幫、帶的方法教幼兒學會熟練運用某種勞動技能,這種勞動活動常常成為一種單純的機能學習,勞動學習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時,一些日常的生活勞動,成人通常有一套習以為常的方法,但幼兒往往不受此限制,他們會好奇地想象試用許多新的方法。因此,勞動生活有較多自我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余地,更應成為一種主動學習的活動。
同時,幼兒剝毛豆的勞動活動具有自主學習的特點。在剝毛豆前,我并沒有要求幼兒運用何種方法,而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鼓勵幼兒探索剝毛豆的方法。通過集體討論活動,讓幼兒講一講,究竟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同樣也沒有一種預定的結論,而是讓幼兒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對某種方法的感受和認識,幫助他們歸納和總結那些零碎的經驗。這樣的勞動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也有益于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
總評:
生活不僅是幼兒生命的組成部分,而是幼兒成長的搖籃。從幼兒的特點看,幼兒期發(fā)展正處于生活適應的階段,幼兒的生活與學習本來就是不可分開的,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學習的內容。幼兒年齡越小,與生活聯系往往越緊密。生活學習應當成為我們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是幼兒學習中的一種不竭資源,也是教師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在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充分創(chuàng)設條件,指導他們參加各種生活勞動,學習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在勞動活動中鍛煉孩子們的各項技能、生活常識,發(fā)展他們的認知和人格。
幼兒園案例分析:小醫(yī)院區(qū)角活動
小醫(yī)院區(qū)角活動
觀察實錄:大家喜歡去醫(yī)院當醫(yī)生,可是有時候醫(yī)生有些茫然,不知道如何給病人看病。今天的醫(yī)生是李小溪,我決定親自體驗一下醫(yī)生的看病水平。到了醫(yī)院,我掛了號,進去找醫(yī)生看病。李醫(yī)生先是問我怎么了,我告訴他我頭有些疼,他摸了摸我的頭,說應該不是發(fā)燒,只是有些感冒。我對她說:"醫(yī)生,我頭疼是因為昨天晚上喝了一些酒。"她有些尷尬,不過很快繼續(xù)對我進行詢問,喝了多少,肚子舒不舒服等等問題,相當專業(yè)。還告訴我喝酒對胃不好,不僅給我開了解酒的藥還給我開了養(yǎng)胃的藥,我對李醫(yī)生由衷的佩服起來。
但是雖然醫(yī)生的"醫(yī)術高超",可是看病的人卻很少。李醫(yī)生找我訴苦:"老師,沒有人愿意當病人,都跑去餐廳吃飯了"。"那你有什么好辦法嗎?"我輕聲的問她。曦曦想了一會,好像發(fā)現什么特別重大的事情一樣,迅速的跑去找正在猶豫去哪個區(qū)角的昊一。她湊到他的耳朵邊說了什么,昊一便跟著過來了。
評價分析:孩子在活動中感興趣固然很好,作為老師應更多的幫助孩子"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通過間接經驗的積累,然后在區(qū)域活動中,把它變成自己的直接經驗。孩子們在這一點上做的非常出色。
教育措施:
1、豐富孩子的間接經驗,幫助孩子們了解更多的醫(yī)學知識。
2、多給孩子們機會去當醫(yī)生,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情境,激發(fā)孩子去思考。
反思:孩子們是活動的主體,之所以孩子們喜歡區(qū)角活動也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干預較少,孩子們有更多的主動權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老師應該做的是在活動中,盡最大可能少干預孩子,在活動結束后及時對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處理。
案例:優(yōu)秀教育案例評選不該遺忘的角落
一、引言
往往“六一”慶祝活動從內容到形式,基本都是幼兒園確定的,忙了園長和老師。而孩子并非個個都高興,如上臺的幼兒和家長興高采烈,沒有上臺機會的幼兒和家長悶悶不樂,有的責怪孩子沒出息,有的埋怨老師太偏心,在去年“六一”活動中,我也曾差點忘記了幼兒,忘記了家長,做了“偏心”的老師……
二、案例描述
去年的“六一”節(jié),正逢我園建園五十周年慶典活動。為此,園里規(guī)定每班要準備1—2個精品節(jié)目,到時要請縣領導參加,還要請評委評比打分。為了在五月份不只忙于排練節(jié)目,影響幼兒正常的活動。我在暑假里就選出了節(jié)目,3月初一開學,就挑選了10個幼兒,利用晨間、課后、放學后的零星時間,把各個基本動作,分解教給幼兒。幼兒學得很起勁,連沒選到的幼兒也勁頭十足地跟著學。正當其他老師開始挑選節(jié)目時,我班的幼兒已經學得差不多了,我正暗自幸慶自己起步早。
沒想到其他孩子經常纏著我“老師,我們很想跳舞,什么時候輪到我們學?”格格小朋友的媽媽還打電話來問我:“老師,我的女兒很想學跳舞!不知你們的節(jié)目要不要參加比賽,如果不比賽,能否讓她參加?孩子快要上小學了,以后這種機會更少了,請你給她一次機會好嗎?”更有涵涵的爸爸,他把節(jié)目中要用的道具帶到幼兒園說:“老師,孩子說要用大刀、槍,我做好帶來了?!倍覅s沒有邀請涵涵參加!怎么辦?我陷入了苦惱中。再重新排一個節(jié)目,那就等于前功盡棄。而且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要讓全班幼兒都參加,那要排出精品節(jié)目就很難了。算了吧!可面對孩子們那渴求的目光,面對家長們熱切的期盼,我怎么忍心拒絕。經過再三思索,我決定讓全班44個幼兒都參加。讓孩子們能在幼兒園過完最后一個快樂的“六一”節(jié),不讓孩子、家長留下遺憾。我請教了許多有經驗的舞蹈老師及有這方面特長的家長,共同商量,重新選排節(jié)目,按幼兒的不同特點不同水平分配各個角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幼兒個個都興高采烈地上臺表演了。我班的節(jié)目《歌聲伴我長大了》還獲得了在場領導的好評,被評為一等獎,還在縣電視臺周末版播出。
三、分析
我在剛開始準備節(jié)目的時候,過于追求一個好的結果,只希望能圓滿完成領導的任務,只想著排出一個精品節(jié)目。雖然想到提早準備,不在五月份讓10個幼兒緊張地進行舞蹈排練,影響到正常的活動,影響到幼兒的身心健康,想讓幼兒學得輕松愉快些。然而我卻忽視了另外沒參加演出的幼兒及家長的想法和感受,甚至差點剝奪了另外34個幼兒參加活動的機會,享受活動快樂的權利。
還好在家長們出于愛子之心的要求和提醒下,我想到了他們。最后在家長們的幫助與支持下,我們班的演出成功了,孩子快樂了,家長滿意了。我也深深地記住了這個難忘的“六一”,我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幼兒,不要忘記家長。
四、反思
1、把每一位幼兒當作自己的孩子
我真心感謝我班的好家長對我提出了建議。我們總說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但這種權利絕不僅僅意味著孩子們每天按時來到了幼兒園。我們應無條件地積極接納兒童,始終記?。核莾和腔顫姷膬和w中的一員。正如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薄盀槊總€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們要接受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更想方設法地為幼兒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大膽的展現自我,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他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很棒”。我們要切切實實地把每一位幼兒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尊重他,關心他,滿足他的合理需求,促進他健康活潑快樂地成長。
讓我們在新《綱要》精神的指導下,尊重幼兒,把參與活動的權利,把創(chuàng)造的機會,還給所有的孩子。把以往小群體行為變?yōu)榇蠹w行動,使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體驗到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永遠保持自信。
繼上次“六一”活動后,我園又開展了“我當小持人”活動,一個班2個名額。由于吸取了上次的經驗和教訓,我不再自己指定2個能干的幼兒參加活動,而是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機會。我先發(fā)了一封邀請函,向家長介紹活動目標、要求,歡迎家長協助幼兒一起準備,自愿報名參加,并請家長當評委。出人意料,全班44個孩子都報名參加,家長們也都來了。在特長展示部分,孩子們各盡所能,唱歌、跳舞、講故事、剪紙、拍皮球,各具特色。由于有家長參加,孩子們在父母面前表現得格外認真,充滿了自信。連平時很少說話的冰冰也在繪聲繪色的講故事,真是令我刮目相看,我簡直不敢相信她會表現得如此出色,連她的媽媽都震驚了,在場的家長都為她鼓掌。我被孩子們勇于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精神所打動,孩子們的認真、專注、投入深深地折服了我。誰說我的孩子不行,只是我沒有發(fā)現,沒有給他們機會罷了?。。?/p>
2、把每一位家長當作自己的朋友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先前只邀請10個幼兒來表演節(jié)目,把另外34個幼兒遺忘在角落里,這樣既剝奪了孩子們受教育的權利又忽視了家長的感受。后來,全班幼兒都參加了演出活動,家長們都積極投入到慶典活動中來,紛紛忙著錄音、化妝、縫制衣服,制作道具、大刀、紅櫻槍,積極出謀劃策,許多事家長都搶去干了,有了家長的參與,我變得輕松多了,幼兒快樂了家長也開心了。象上次的“我當小主持人”活動中,請家長參加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家長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集體中的發(fā)展水平,并能對孩子做個客觀的評價。請家長參與當評委,既避免了家長與老師間不必要的誤會,又能使家長正確認識孩子落選的原因,增強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感,上次家長選出的2名選手都獲得了“優(yōu)秀主持人”一等獎。
成功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配合,我們應有效地做好家長工作,更好地開發(fā)利用家長中蘊藏的教育資源。我們要敢于平等地面對家長,真誠地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每個人都有一種被尊重的需要,而且做為家長和幼兒理應受到來自幼兒園的尊重和歡迎。我們要讓家長不再作為“局外人”,而是作為教師的合作伙伴,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來。
自從我自己的兒子上幼兒園以后,我每天都迫切的想知道孩子在園的情況,每次去接時都想與老師談談。甚至看到老師與某個家長交談了許久,沒有機會與我交談時,我心里就酸溜溜的,會產生了一種冷落感、懷疑感,不知老師是否喜歡我的孩子……我就問我自己:“我有沒有使家長產生這種感覺,有沒有平等的對待每個家長,有沒有做到與每個家長面對面的交談過!”坐下來細想,真是無地自容。在兩年多的幼兒園生活中,有的家長與他交流了許多,而有的家長則少得很可憐,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真正用心的與他們交談過。他們被我遺忘了,我對不起他們。于是我每天都有計劃地與他們交流孩子的情況,使他們既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又能感受到老師的尊重。
我們要把新《綱要》的精神,真正落實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去。尊重幼兒,尊重家長,平等地對待每位幼兒及家長,千萬不能再把幼兒和家長給遺忘了。
案例:區(qū)角游戲分析
在結構區(qū)里插雪花片,這是孩子們隨心所欲的愉快活動。孩子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個人專心地插著自己的小玩意兒。王雨馨和趙彥淇兩個人在一起玩,趙彥淇還不時地與王雨馨交談著。我在一邊觀察:原來王雨馨還不會插圓形。
趙彥淇:你的圓圈一點都不圓。
王雨馨:我就是插不進去。
我壓制著自己“教”的沖動,聽著他們的談話。
趙彥淇:我來幫你插,這里要轉彎的。
王雨馨:讓我自己來。
這次,王雨馨在插的過程中,把趙彥淇已經插好的一個圓圈拿了過來墊在自己的圓圈下面比試著。
“你要做得和我的一樣圓。”趙彥淇不時地提醒著,宛如一個小老師。
我悄悄地離開了。
分析
在區(qū)域活動中,幼兒不僅與教師、環(huán)境產生互動關系,而且幼兒間也發(fā)生著各種互動交流。這樣的交流很多時候具有積極的性質,有益于幼兒的自我成長。如本案例中,王雨馨在插圓時有一些困難,一旁的趙彥淇便善意指出她的錯誤并欲直接幫她插,而王雨馨卻執(zhí)意要自己來完成,熱心的趙彥淇只好不時地提醒她。我在此過程中,除了關注,沒有任何介入。
我認為,這時采取的保持沉默的策略是因為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師生之間的交流有所不同。幼兒間由于彼此間的平等地位關系容易使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在這樣的交流中幼兒既隨意又保持自己一份獨立,而且幼兒間交流所用的語言是彼此間最能理解的語言。這樣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師的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幼兒的區(qū)域活動起到了一種支持的作用,并且還助長了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案例:區(qū)域活動案例分析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我正在“美發(fā)廳”旁忙著收拾東西?!靶〗?,你要美發(fā)嗎?”一個甜甜的聲音在背后響起,我沒在意。“XX小姐,你要美發(fā)嗎?”聲音加大了,原來在叫我,居然還敢直呼其名,簡直“膽大包天”,因為確實忙就沒理會。忽然,感覺束好的長發(fā)在背后被一雙小手摸著。看來“美發(fā)師”看上了我這一頭長發(fā),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說孩子們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將計就計趁機調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轉身笑瞇瞇地說:“誰是美發(fā)師,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來,“我是美發(fā)師,絕對給你做好。”“聽張老師喊你唄,我就知道了。”她一臉神氣的樣子,原來這么簡單。
一場顧客(注:執(zhí)筆者)與美發(fā)師之間的自由交談開始了。
美發(fā)師:“你得低下頭,把頭發(fā)低下來?!?/p>
顧客:“你們這兒沒有專門洗頭用的長躺椅嗎?這樣不舒服?!逼鋵嵨沂桥滤齻儼杨^發(fā)弄的一團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幾個小女孩七手八腳的忙了起來。一會兒,她們就用幾張小椅子拼了張洗頭躺椅。一切動作都比較專業(yè):拔掉我的發(fā)圈,象模象樣的抓搓頭發(fā)。打開假水籠頭沖了沖、吹頭。
美發(fā)師:“你想做什么發(fā)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裝做很隨便的樣子。]
美發(fā)師:“你會唱《青藏高原》嗎?”
“不會”我如實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發(fā)師評價到。“你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嗎?”,“不知道。”我索性裝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個叫韓紅的人,她是一個胖豬豬?!泵腊l(fā)師越發(fā)得意起來,“這首歌很難唱,我姨媽會唱?!彼贿呑鲆贿呎f?!拔医o你做個韓紅式的發(fā)型?!?/p>
“好吧!”顧客答到。美發(fā)師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樣地剪起來。閑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倍嗝醋孕?、自主的孩子。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