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隨筆: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數學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

皮亞杰認為:教育的最高要求應該使兒童具有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掌握復雜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訓練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貯存記憶,是培養(yǎng)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僅僅是博學多才。我們應順應社會需要,使孩子習得初步的數學思想方法,學會用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和游戲中一些簡單的問題,以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現教育內容,使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活動中、游戲中學習數學,掌握數學。

一、轉變觀念,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的內涵

我們不難發(fā)現,生活中到處是數,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也到處充滿數學:早上按時上幼兒園(時間);來了幾個、缺席幾個孩子(數量、統計);玩什么樣的玩具(形狀)等等。在窗臺上的自然角中,孩子們把上面的東西分為:種植區(qū)、飼養(yǎng)區(qū)、果實區(qū)等;在觀察蔥、大蒜、小白菜等植物生長情況的同時,又在不經意中比較高低、長短。

對此,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確立整合的教育觀,根據孩子生成問題中的求知解惑、學習及發(fā)展等需要,將相應的有關數、量、形、時空等方面的數學內容較自然地與主題、與其他教學領域、與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進孩子多方面的發(fā)展。

二、根據孩子的生成預設活動,有機地整合數經驗

大班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比較強,教師應抓住孩子的生成問題、現象進行討論交流或預設活動,使我們的數教育也能關注孩子的基本經驗、興趣需要和他們當前關注的熱點問題,讓活動更有價值。旅游節(jié)的開幕,國慶節(jié)又將至,孩子們從花車巡游到F1賽車中國站的比賽,無不津津樂道。在逛街時,他們看到清河路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相對來說城區(qū)中心廣場——博樂廣場倒是有點冷清,毫無節(jié)日氣氛。孩子們發(fā)現了這一問題,說“如果多放一些花花草草就好看了,心情也會舒服的”。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他們對周圍事物開始關注,也能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于是我就預設了數活動《擺花盆》,整合數的排序經驗和社會性情感,通過個體習得的排序經驗,享用共同的經驗,并加以拓展運用,同時也激發(fā)了積極的情感。這種整合是非常地自然。

三、在數活動中激發(fā)孩子美好的情感,體現德育教育

在《我是中國娃》主題中,一開學就碰到了許多節(jié)日,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jié)日——重陽節(jié),也是敬老節(jié)。孩子們去年也參觀過社會福利院,大家通過照片對此還是記憶猶新,表示我們今年還要去。

在《綱要》第三部分中有一條內容與要求:“有同情心,樂于關心和幫助老人、殘疾人和有困難的人”?!吨改稀分幸惨罄蠋熗卣沽撕⒆訉W習的空間,為孩子的體驗性、探索性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結合我園的辦園目標,《我為爺爺奶奶準備禮物》就這樣出爐了,“注重情感的培養(yǎng),并運用已有的數經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是我此次活動的目的。大家通過小組活動給禮物分類、討論“怎么樣讓爺爺奶奶都得到禮物”和實踐操作,自主表達、積極思索,給予他們完整的情感體驗,愛心充分得到了放大,我想這對他們終生發(fā)展是有利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思考的腦袋,一顆對生活充滿著美好向往的心靈,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數知識,滲透于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這樣,數活動的意義就更為突顯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游戲區(qū)角活動中學習


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對于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圖形的基本特征他們都已經了解了。于是,我們結合我們班的特色活動“剪紙”,讓孩子通過對圖形的分割和拼合,使孩子們來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是對已知圖形的進一步認識,這也能幫助孩子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促進了孩子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由于我們班的孩子認識掌握等分是通過折紙、剪紙等形式來學習的,這些活動是在平面紙上進行的,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他們分合的是否正確,教師在分合中引導孩子說出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這樣,他們在剪剪、折折、拼拼中找到了許多等分的方法:橫著分、豎著分、斜著分。

我們還根據區(qū)角中投放的各種材料來進行等分活動的認知,這樣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在熟練掌握了剪紙樣等分方法后,我們幾個老師經過商量討論后,又讓孩子用目測的方法每天來練習等分實物。比如每天在加點時對各種食物進行等分,如:香蕉、蘋果、面包、火腿腸等實物,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愉快地進行了學習,逐漸掌握了多種等分的方法,使此活動更加有趣了。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鍛煉中學會成長


涵涵小朋友性格很內向,她從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看旁邊小朋友玩耍。做事都是慢慢吞吞,但又很認真。有一天小朋友都涂好色已經玩了很多時間了她還一個人在涂色我對她說:“涵涵,我們不涂色了,趕快收起來吧”。只見涵涵一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語的說:“我還沒有畫好呢,就叫我收起來怎么可以這樣呢”?聽到涵涵小朋友輕聲的責語我很慚愧。馬上向涵涵小朋友解釋道:“涵涵,我們要到外面去鍛煉身體了,一直坐著對我們身體是有害的?!焙∨笥咽嵌嵌c著頭,我就幫她一起整理蠟筆。

涵涵小朋友其時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小女孩,也許家庭環(huán)境的種種因素造成涵涵小朋友動作緩慢、反應不靈活、不擅于交際。但她做事又是那么的認真,我布置的任務雖然很慢很慢才能去做好但她都能去完成。像這樣的孩子缺少的是鍛煉,我們要利用機會去鍛煉她。

如:這幾天我班孩子特別喜歡到廁所里去聊天、去玩耍、去放水。針對這事我就請她去監(jiān)督廁所里的小朋友。"幫我去說一下,請廁所里的小朋友不要在那里大聲講話"。傳達完畢之后,我發(fā)現涵涵精神抖擻走到座位上去坐好。還有一次我們在給蘋果穿上漂亮的衣服。我見涵涵才涂了一點點就對她說:“涵涵,你今天可是小老師啊,你可要幫張老師把桌上的蠟筆收起來。(那是故意請她這樣做的,我想提高涵涵做事的靈敏性和作畫的快速性)效果還有一點出來了,她有點加快速度了。晨間活動她在跑拉拖拉玩具,平時慢吞吞的她被我提醒了幾下盡然能加快腳步了,這是可喜的進步!在教學活動時,我又第一個請她來變魔術她高興的合不攏嘴,小朋友都夸她"孫書涵真棒"在這次活動中我發(fā)現她走上來的速度不在是慢悠悠的,而是跑著過來,涵涵小朋友真的有點轉變了。

通過這件事我想:“性格內向不是孩子的錯,我們做老師的要善于創(chuàng)設機會讓孩子去鍛煉,不要去想孩子是否能承擔任務。在鍛煉中自然而然會成長自己。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


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叫聲中,我們一起來到了活動場地。今天,我們要玩的游戲是《貓捉麻雀》,樂樂扮演老貓,小朋友們扮演麻雀,我扮演麻雀媽媽。

游戲開始了,我和小麻雀們在家里一起念兒歌:“小麻雀,唧唧喳,院子里說悄悄話,跳來跳去找食吃,老貓來了也不怕!”念完兒歌,我就帶小朋友們雙腳跳入菜地找食吃。當我喊到“老貓來了”的時候,老貓就來捉小麻雀,小麻雀們趕快跟著媽媽飛回家中,被老貓捉到的小麻雀就要被關到籠子里。

由于夢馨小朋友在班里最小,跑得最慢,所以一下就被老貓捉住了,關進了“籠子”。

游戲繼續(xù)開始,這回是博林當老貓,,由于博林跑得慢,一只麻雀也沒捉到。扮演小麻雀的小朋友歡呼起來!到現在為止,“籠子”里還關著夢馨一只小麻雀。

游戲又開始了,這回,是于航當老貓,本以為于航會非常高興,因為于航可是班里的“活躍分子”??墒橇钗蚁氩坏降氖怯诤綋u著頭說:“老師,我不想扮演老貓?!蔽乙汇叮骸坝诤?,為什么不想當老貓?”“老師,你不是告訴我們要愛護小動物嗎?你看,小麻雀關在籠子里多可憐!”我回頭一看,可不是,“籠子”里的夢馨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老師”,于航接著說:“咱們玩做客的游戲吧,老貓到小麻雀家做客,小麻雀到老貓家做客,小麻雀到老貓家做客的時候,給老貓帶點好吃的,老貓就不會捉小麻雀了,老貓給小麻雀帶點好吃的,小麻雀就不用出去找食了,你說這樣好不好?”

游戲“做客”在孩子們的提議下開始了,你瞧,小麻雀和老貓在一起玩得多開心!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會愛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會愛

有好多的家長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會體貼人",我想這是大都獨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來就不會關愛別人嗎?我想不是的。是我們的家長在"無私奉獻"中,放縱、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絕大大都父母除開要求孩子學習好,就再也沒有另外要求了。日常平凡,即使孩子要主動做一些家務,父母也總是急忙避免,怕孩子做欠好,怕孩子磕著碰著。有些父母時常說:我只要孩子過得好,并不求他給我回報。這樣的"關愛",這樣的"無私",早就讓我們的孩子習氣了。其實,愛是一種互動,也是一種交流。讓本身的孩子也來愛本身吧,從一點一滴做起:為父母獻上一句祝福,端上一杯熱茶……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體貼。讓藐小的體貼成為習氣,讓愛的交流成為時常,也讓本身去享受孩子的體貼。讓本身的孩子來體貼本身,敬服本身吧,讓這份愛也成為理所當然、義不容辭。因為,一個人會愛本身的父母,未來才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教育隨筆: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教育隨筆: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生活中父母喜歡以他們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繼而代之的是不適當的埋怨孩子,責怪聲不斷。圍繞在孩子耳邊的經常是這樣一句話:“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經常受到批評后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擊他人才能體會到自己是個強者,來撫平自己的失望情緒,擺脫“我不行”的念頭。

我們班李欣航小朋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們父母習慣于在別人面前數落批評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責下喪失殆盡,所以做事的時候經常怕這怕那,他看見別的小朋友獲得成功時便會乏味的說:“那種事真沒意思!”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緒上還沒有成熟,也經??吹剿:妥员暗暮⒆踊煸谝积R,指責他人。他們更強烈的期望擁有同病相憐的伙伴。

同欣航相反,我們班心儀小朋友不去指責他人,卻情緒更低落,內心充滿著自責,有著過分的自卑感,總是覺得在別人眼里自己很差。

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實際上是等于在叮囑孩子:“你要不斷的失敗呀!”由此看出,在中國鼓勵教育刻不容緩。父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及時送上鼓勵,而不是一味的給孩子潑涼水。孩子幼小的心靈正是靠父母和幼兒老師的細心呵護才能健康成長!鼓勵猶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猶如一劑良藥,撫慰孩子心靈創(chuàng)傷;又猶如一縷春風刮過孩子心頭,溫暖孩子的童心!

中班教育隨筆:孩子,讓我們一起加油!


今年接的這個新中班,著實讓我吃了一驚,幼兒和家長的素質和我前幾屆接得班沒法比。開學初,腦子里一直想著怎么解決班里的“小霸王”,三個星期下來,“小霸王”的事情圓滿解決了,靜下心來再次細細想想班級里的情況,我的心郁悶著。一個班三十位小朋友,幼兒人數與以往比并不多,但真正懂事、愛學習的寥寥無幾,更多的是上課給你個不理不睬或牛頭不對馬嘴,下課想著玩和追跑,很多幼兒都是托兒所的皮大王?;仡檭蓚€月辛勞的結果,有一部分幼兒進步了一些,但還有幾個老大難進步不大。

進步快小朋友

“小霸王”從罵老師、打老師到現在上課能認真聽講

,畫畫、手工、計算進步非???,對老師也很有禮貌了?!皬圶”小朋友在剛開學時,課間在活動室里追跑現象非常嚴重,上課坐力不定,碰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鬧情緒、大哭。自從在家長會上和她爸爸溝通以后,小姑娘一天天在進步?,F在的她,上課發(fā)言非常積極,碰到事情也不發(fā)脾氣了,更可喜的事,原本一點也不會畫畫的她,現在畫得一幅好畫,是班級里小朋友的學習榜樣!也是我比較看好的幼兒。

“小霸王”和“張X”小朋友的進步,這與老師與家長的及時溝通和家長對我們老師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每一位老師都希望班級里的每一位家長和孩子都向他們一樣,老師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老大難”的小朋友

“沈小朋友”是個長得非??蓯鄣男∧泻?,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膚,乍一看,你一定會喜歡上他??善L得這么可愛的小弟弟非常讓我們老師頭痛,脾氣怪,動手能力差,又不肯學。比如說要畫畫、做計算作業(yè)了,其他孩子都非常開心,他坐在位置上就是不肯動手,當老師去幫助他時,他呼得一下躲到桌子底下去了。午睡起床了,孩子們都穿好衣服了,他坐在床上等你老師、阿姨去幫忙,好像他生來就是一個小少爺。面對他這種怪脾氣,我們老師多次找他媽媽溝通,他媽媽笑著和我們說:“我家孩子不肯動手嗎?我家孩子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你看,多驕傲的母親!

“周小朋友”媽媽每天早上送孩子來時,都是“弟弟”、“弟弟”,一聽母親對孩子的稱呼就知道有多寵愛了。這個孩子比較外向,交往能力比較強,我班的那幾個較頑皮的小男孩都是他的哥們,和老師也不陌生。也是一個長得很可愛、很帥氣的孩子,可動手能力也一點不行,不管你老師怎么耐心的教他,他定定的看著,就是不理解。他還有一個毛病,午睡要尿床。沒辦法,在午睡中途叫醒了他一次,可起床后,被窩里還是濕的。和他媽媽商量了一下,午睡叫醒兩次效果好了一點。

像沈、周這樣的小朋友,我們班還有幾個,其他幾個可能情況稍微好一點。

時間匆匆,但愿在老師和家長的配合下,希望每一個孩子都飛躍的進步,我期待著、也在努力著!孩子,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教育隨筆:和孩子們學本領


角色游戲開始了,只看見幾個寶貝在娃娃家里端了幾把小椅子,然后涵涵就在那忙活起來,而小妙靈則躺在在幾把并排放好的小椅子上,他們正在干什么呢?我走進看了看,涵涵拿起一個積塑玩具給小妙靈的頭發(fā)擺弄著,不一會又拿出另一個積塑又在頭上擺弄了一會,旁邊一些小朋友仿佛開心得不得了,一個個都在那里悅躍一試,我問道:“你們在干什么呢?把娃娃家弄得一塌糊涂了”。悅悅驕傲地對我說:“寶寶的頭發(fā)好臟呀,我正在幫助他們洗頭呢!”邊說著悅悅開始一邊為下一位小朋友做好用沖水,沖好后抹上洗發(fā)水(積塑玩具)開始抓,抓了一會兒她開心的聞聞,“好香呀!”?!皨寢屧诩依锸沁@樣為你洗頭發(fā)的么?”我好奇的問道?!安皇堑?,只有在理發(fā)店里阿姨才這樣幫我洗頭發(fā)?!笨粗麄冮_心的樣子,我突然想到了每次幫女兒洗頭發(fā)是讓我最為難的事情,因為女兒從來不愿意低著頭洗頭發(fā),需要橫抱著,她的體重讓每回為她洗完頭發(fā)的我,胳膊都酸疼幾天。這不就是一個好辦法么?那天晚上正好要幫女兒洗頭發(fā),于是我也學著孩子們的樣子,端來幾個小椅子讓女兒躺在上面為她洗頭發(fā),我和女兒一起渡過了最輕松的一次洗頭過程。

孩子們在生活中觀察,在游戲中做做玩玩,不知不覺中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的生活經驗,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中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想起孩子們常對我說的話,“老師啥都會,會教我們很多本領呢!”現在我要說:“孩子們,其實你們也教會了我許多本領!”

教育隨筆:讓孩子們慢慢學會自覺分享


在班級里,我們經常跟孩子說要學會分享。玩玩具時大家要一起玩,有好東西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孩子們也時常把“分享”掛在嘴邊。

春游的時候,孩子們都帶了些零食,在游戲過后,大家便圍攏過來,品嘗起自己的零食來。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的零食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時候,只聽阿姨說:“你看XX,這個人可小氣啦!只會自己吃,都不愿意與別的孩子分享!”我循聲望去,的確,只見XX他從包里拿出東西自顧自的吃起來。我本想走過去,但我又停下了腳步,我要用其他孩子的榜樣示范作用影響他。我剛想表揚正在分享的小朋友,XX拿出自己的薯片,站起來,分給大家吃了。邊分還邊說:“你們嘗嘗我的薯片吧,可好吃了!”……

我要讓我的孩子們慢慢學會自覺分享

事后,我想了很多,很慶幸自己當時沒有直接去“說”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我們成人總是在孩子剛開始吃的時候或開始玩的時候的就對孩子提出分享的要求,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其實是多么大的考驗和挑戰(zhàn),若我們這時候就給孩子扣上“小氣鬼”的帽子,對孩子來說是多么大的傷害??!同時,說不定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讓孩子覺得分享是“被逼”的貨就是為了得到表揚,這其實就失去了“分享”本來的意義!

由這件小事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自覺分享”的重要,以后我要讓我的孩子們慢慢學會自覺分享,只有這樣才是最可貴的!

相關推薦

  •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游戲區(qū)角活動中學習 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對于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圖形的基本特征他們都已經了解了。于是,我們結合我們...
    2021-06-09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鍛煉中學會成長 涵涵小朋友性格很內向,她從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看旁邊小朋友玩耍。做事都是慢慢吞吞,但又很認真。有一天小朋友都涂好色已經玩了很多時間了她還一個人在涂色我對她說:“涵涵,我們不涂色了,趕...
    2021-05-31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 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叫聲中,我們一起來到了活動場地。今天,我們要玩的游戲是《貓捉麻雀》,樂樂扮演老貓,小朋友們扮演麻雀,我扮演麻雀媽媽。 游戲開始了,我和小麻雀們在家里一起念兒歌:“小麻雀...
    2021-05-07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會愛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會愛 有好多的家長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會體貼人",我想這是大都獨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來就不會關愛別人嗎?我想不是的。是我們的家長在"無私奉獻"中,放縱、滋長了孩子的自私...
    2021-06-02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教育隨筆: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生活中父母喜歡以他們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繼而代之的是不適當的埋怨孩子,責怪聲不斷。圍繞在孩子耳邊的經常是這樣一句話:“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
    2021-05-18 閱讀全文

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對于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圖形的基本特征他們都已經了解了。于是,我們結合我們...

2021-06-09 閱讀全文

涵涵小朋友性格很內向,她從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看旁邊小朋友玩耍。做事都是慢慢吞吞,但又很認真。有一天小朋友都涂好色已經玩了很多時間了她還一個人在涂色我對她說:“涵涵,我們不涂色了,趕...

2021-05-31 閱讀全文

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叫聲中,我們一起來到了活動場地。今天,我們要玩的游戲是《貓捉麻雀》,樂樂扮演老貓,小朋友們扮演麻雀,我扮演麻雀媽媽。 游戲開始了,我和小麻雀們在家里一起念兒歌:“小麻雀...

2021-05-07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讓孩子學會愛 有好多的家長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會體貼人",我想這是大都獨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來就不會關愛別人嗎?我想不是的。是我們的家長在"無私奉獻"中,放縱、滋長了孩子的自私...

2021-06-02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生活中父母喜歡以他們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繼而代之的是不適當的埋怨孩子,責怪聲不斷。圍繞在孩子耳邊的經常是這樣一句話:“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

2021-05-1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