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全國實行免費義務幼兒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幼兒教育反思 中國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心得比利時的幼兒園情況怎么樣?孩子們上幼兒園難不難,收費情況怎么樣?
西歐國家比利時有著完善的義務教育體制,全國實行免費的義務幼兒教育,但由于公立幼兒園數量有限,再加上近年來比利時人口出生率有所提高,要想順利地進入免費的公立幼兒園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大區(qū)為例,這里3歲以下的孩子進入公立幼兒園的比例僅為31.7%,家長必須提前一年為孩子登記才有可能進入公立幼兒園,否則就得花高價錢去上私立的幼兒園。據我了解,在布魯塞爾那種每周5天,每天從早7點到晚6點的普通私立幼兒園的價格為每人每月450歐元,也就是大約4500元人民幣。
比利時幼兒園的教育有什么特點?
雖然價格差異巨大,但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的,比利時的幼兒園學前教育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學會應用常識,使他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生活,并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師的帶領下玩游戲,剩下的教學時間,都是需要動手的手工課。手工課上累了,老師就帶他們去郊游或者去博物館參觀,老師就像個講解員,指著實物向孩子介紹那段歷史所發(fā)生的故事。比利時幼兒園的老師們認為教孩子們識字、做算術等基本技能那都是小學的教育內容。對于一個學齡前的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生活情趣而不是單純地學習技能,因為這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在玩中培養(yǎng)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和快速的行動力是他們的教學目標。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比利時記者許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比利時幼兒園只游戲和畫畫
比利時實行免費的義務幼兒教育,許多將孩子送到當地幼兒園的中國家長發(fā)現,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每天都做游戲、畫畫,老師很少教他們識字、數學等“基本技能”。但這種教學方法有其“神奇”之處:孩子們通常能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會又哭又鬧不愿被送去幼兒園。
培養(yǎng)生活情趣,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
第一次家長會,教室氣氛溫馨,屋子中間是圍成一圈的小桌椅,兩側是娛樂場所,積木、小汽車、小火車、洋娃娃……各種玩具應有盡有,而且擺放得整整齊齊。家長從老師那里知道了幼兒園新學期的教學計劃:重點是讓孩子接觸和感知藝術,除了每天在課上繼續(xù)讓孩子們大量繪畫外,老師還組織孩子們參觀藝術博物館或美術館。老師還鼓勵助孩子通過書籍或互聯(lián)網了解藝術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收集相關圖片,以便在課堂上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一名家長問老師準備什么時候開始教算術。老師微笑地回答,那是小學的教育內容,不是幼兒園教學的重點。她認為,對一個4歲的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單純地學習技能,因為這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
“鼓勵孩子更多地玩,因為玩是他們的天性”
在中國,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在鋼琴課和英語學習班之間奔波了。但是在比利時,“孩子天天在幼兒園不是玩耍就是畫畫”。老師說:“在4歲這個階段,我希望給孩子們更多的動手機會,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毙“嗬蠋熣f:“幼兒園的教育有別于小學教育,在這里我們鼓勵孩子們更多地玩,因為玩是他們的天性。在玩中培養(yǎng)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和快速的行動力是我們的教學目標?!?/p>
家長們也承認,“在玩中學”和大量的動手實踐使孩子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一名同事的女兒剛到布魯塞爾時,像是一個被嬌慣壞的小公主,連上廁所都要大人幫忙。但她上幼兒園不久,自理能力大大增強,穿衣服、上廁所等都能自己完成,如果大人想幫忙會被她推開,因為在幼兒園“老師就是這樣要求的”。
孩子開始學會自覺地把各種習作分門別類整理好,放到文件夾里。在晚上睡覺前,自己會把第二天上學要穿的衣服整齊地放在床頭。父親節(jié)那天一位中國家長異常驚喜,因為他收到了女兒的一份禮物。這份禮物是女兒在老師的指導下燒制的一個彩色瓷杯,孩子把爸爸的樣子按照想像畫在了杯子上。另一名家長則收到了孩子在面包房里親手烤的面包。
讓每一個孩子相信:做你自己是最好的。
在比利時幼兒園老師的眼中,似乎所有孩子都沒有缺點,都是最棒的。一名家長小心翼翼地問老師,因為父母都不會講法語,所以擔心孩子的法語水平是否提高得快,和班里其他比利時孩子的交流會不會有障礙。老師回答:“你的孩子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他的語言水平提高很快,他也是我認為最聰明的孩子?!崩蠋熯€告訴家長,她每天都會讓這個孩子幫助老師收發(fā)作業(yè),刻意鍛煉他和其他孩子的溝通能力。老師在家長會上說:“我的教學原則之一就是讓每一個孩子相信:做你自己是最好的。”
英國公立幼兒園免費 也存在入托難問題
英國幼兒園的基本情況,有入托難的問題嗎?
英國多數幼兒園都接收從剛出生的嬰兒到5歲的孩子。有的小學也會附設幼兒班,3到4歲相當于護理班,4到5歲就是學前班,到5到6歲就是一年級正式學生了。
英國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上公立幼兒園,是免費的,但也存在入托難的問題。據一位朋友介紹說,她的孩子入托那年,他們所在那個區(qū)有1000多個孩子未能進入公立幼兒園,只能選擇私立幼兒園或推遲入學。有些附屬于教會的幼兒園條件比較好,但只接收信徒的孩子,入學時需要牧師開證明信。這樣一來,也出現了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入托,早早地選擇信教的情況。入托也得看住所是否屬于同一學區(qū),好的幼兒園附近的住宅也變得很搶手。這點和國內情況差不多。
英國的幼兒園是怎么收費的?孩子們在幼兒園主要干些什么?
如果是公立幼兒園,就基本上不用交費,每天2個半小時,有的幼兒園提供延伸的課程服務,那就是要交納一定的費用。每天早8點到晚6點的課程,一個月要1200鎊左右,相當于人民幣15000元吧,就是英國人半個月的工資。不過用于托兒費的這部分收入可以免稅。孩子們在幼兒園主要還是玩,也會學習一些簡單的字母和加減法,每周的作業(yè)只有1張A4大的紙,有幾道英語和算術題,比較簡單。體育活動和手工課比較多,幼兒園還會設烹調課,做一些簡單的三明治這樣的飯。英國的情況就是這樣。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英國記者張哲)
比利時更加重視早慧兒童
近日到朋友家中做客,見其5歲的兒子不僅已會讀、寫、算,還能熟記各國首都。聽朋友說,從今秋開學起,小家伙就要每天上午到附近小學上課,下午再回幼兒園。這種安排既照顧了孩子的心理發(fā)育特點,又不影響對知識的吸收,體現了比利時早慧兒童教育的不拘一格。
比利時人常以“高潛力”而非“智力超?!眮硇稳菰缁蹆和y(tǒng)計,僅法語區(qū)就有2-5%的“高潛力”學生。這些孩子中的一半以上在學校和家庭中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知識饑渴”,與父母關系不好,對學校失去興趣等。有些甚至用暴力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成了“壞學生”。為此法語區(qū)政府中學教育部長哈薩特呼吁,應給予“高潛力”青少年更多關心,滿足他們的要求,讓他們融入到正常的教育體制中來,社會需要融合而非隔離,因此建立“特別班”并非最好的選擇。
為了讓社會大眾特別是父母和學校關心早慧兒童的教育,比利時法語區(qū)政府在各省教師培訓中心開設了專門課程,下發(fā)了系統(tǒng)的宣傳材料,介紹早慧兒童的表現及特點,以便老師和父母正確辨別并及時輔導“高潛力”學生,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同時,法語區(qū)教育部門還決定有計劃地為這類學生“開小灶”,即根據其特點制定學習計劃,通過組織校外活動、外語培訓和補充課程等滿足他們的求知欲。目前比利時全國已有10所中小學校報名參與這項計劃。此外,一個由教育心理學教授組成的對話網也建立起來,為需要幫助的學生和父母提供咨詢,并引導中小學開設特別課程。
該計劃實施以來,受到各方面的好評。一位名為薩比娜的校長表示,學校開設的課外活動特別受早慧孩子的歡迎,經過引導,他們可以給其他同學補課或擔任低年級學生的輔導員。11歲的馬克以前總覺得學校教的東西太簡單,無事便要生非,常和同學打架。在父母和學校溝通后,他跳了一年級,現在仍是班里第一名。老師根據其特點每天給他多留一些復雜的習題,這些讓人絞盡腦汁的作業(yè)很合馬克的胃口。
美國育兒避免七種不良家教
有關專家指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就避免以下七種不良家教:
(1)父母品質不好:父母本身行為不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的品行習慣。
(2)破裂家庭: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氣筒,從而易被社會上的惡習所吸引,自暴自棄或逆反攻擊別人。
(3)父母文化素質低,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多表現為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子女無所適從,容易流浪社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
(4)嬌慣溺愛型:由于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貪婪、懶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適應社會能力差,依賴性強,易受壞人引誘,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5)放任型:有些家長忙于工作、掙錢,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忽視了孩子的教育;還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無計可施而放任自流。
(6)矛盾型:父母間或與祖父母間,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態(tài)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護,孩子利用這種護短心理,說謊,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7)心理虐待型:目前打罵虐待孩子的少了,但由于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缺乏,心理虐待現象極為嚴重。一是剝奪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戲、自尊等。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發(fā),望子成龍心切,逼著孩子學這學那,或盲目地與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諷刺挖苦孩子為刺激手段;二是負性心理刺激過強,對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記、跟蹤等,在他們眼里孩子總是不夠好。孩子好的行為不能得到及時的鼓勵,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或逆反,成了問題兒童。
很顯然,不良家教的危害是嚴重的,直接影響著兒童的心身健康。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常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不注重潛移默化地引導和教育,一味地強制命令。有的家長抱怨為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和財力,結果還是出了問題。這主要是以大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對孩子的期望出發(fā),沒有根據孩子的心理和氣質特點因材施教所致。因此,重視兒童的心理衛(wèi)生,搞好家教,做到因材施教,才是防治不良家教的基本原則。
美國對幼兒進行的素質教育
美國,不僅在綜合國力、科學技術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而且其教育發(fā)展也令世界刮目相看。美國對幼兒進行的素質教育具體表現在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之中,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小中見大的素質教育。
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
美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包括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他們不是把幼兒的體育運動看成是一種單純的身體運動,而是把它看成教育的一部分。體育運動的種類很多,有些運動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耐力,比如游泳;有些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和主動,比如冰球;有些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和謙讓,比如跆拳道;有些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團體精神,比如足球……美國家長重視孩子的健康,認為孩子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決定一切的基礎。他們在孩子體育運動上的開支很大,并支持孩子從事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運動。一般來講,美國小孩子都會喜歡幾種不同的運動。很多家長會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每天下班后,家長就成了孩子的司機,到家還要充當“陪練”。那些體育運動的目的,是每個教練必講和必教的東西,孩子學著體育,也學到了體育精神,不僅體格強健,而且意志也變得堅強。美國家長對幼兒從小進行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教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身體素質,還無形中增強了孩子的心理素質。
啟發(fā)式的創(chuàng)新教育
美國的家庭教育從小重視對孩子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家長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家長經常帶孩子到科技館去做各種創(chuàng)造性游戲,開發(fā)孩子的想象力。父母很重視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孩子做各種組裝玩具,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拼裝各式各樣的玩具模型,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小孩子具有好動的天性,比如在墻壁上亂畫,拿剪子或刀子在書本、衣服等物品上亂剪,這在我們國家,大人大多會堅決制止。而在美國,父母們看到的是孩子學會了某種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東西被孩子損壞了。事后他們會耐心地教給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識。
有一個發(fā)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的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女孩告訴她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是怎么認識的,小女孩說是薇拉小姐教的。結果這位媽媽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孩子的想象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可能會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幼兒園教孩子認識了英文字母之后,孩子便失去了這種想象的能力。她要求幼兒園對這種后果負責。伊迪絲的媽媽認為幼兒園這種做法損傷了小孩子幻想的翅膀,而法庭也最終因為伊迪絲媽媽有力的說法而判幼兒園敗訴。
美國家長也時時處處為孩子優(yōu)良品質的養(yǎng)成做典范。凡是有停車牌的路口,不論有沒有車,美國人都會遵守路規(guī)停下來,看過左右街口以后才重新起步。在沒有紅綠燈或者停車牌的路口,四面車輛一定都會停行,按照先來后到和右手車先行的路規(guī),依次過路口,極少有人不守規(guī)矩,亂闖搶先。孩子每天看到大人這樣開車,自然也就守同樣的規(guī)矩了。
英國幼兒園進行計算機教育
計算機教育在英國幼兒園被稱為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通俗地來理解,就是讓幼兒熟悉了解現代通訊系統(tǒng),如應用較廣的計算機、電話、電視、錄音機、打印機、復印機等。在英國的國家課程中,計算機教育被法定為一門基礎課程并要求在英格蘭及威爾士的中小學中實施。
隨著國家課程在英國各地的推行,計算機教育如一股科技的春風吹遍英倫大地,不僅在中小學中得以廣泛的應用,而且也在幼兒園中普及開來。教師和家長不僅將計算機視為一種方便快捷的工具,而且也將其的掌握視為幼兒必備的一種生存技能。幾乎每個幼兒班上都配有一臺計算機,并有與機型配套的學習軟件。幼兒可以自由地上機操作。 許多學校(附設有幼兒園)的指南手冊上也將計算機教育列為學校最優(yōu)先考慮的工作,并提出具體目標,如學校本年度準備增加多少臺計算機,都是什么品牌的(在英國幼兒園使用最多的品牌是Apple、Acorn、BBc、Computer),多少學習軟件,以及學習軟件如何分配等。
計算機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促進幼兒信息技術能力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能力是指幼兒能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的工具和資源分析、處理和顯示信息,以及能使用信息技術來設計、測量和控制事物。具體來講,計算機教育有三方面目標:
1、為幼兒創(chuàng)設信息技術活動的機會
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能操作各種不同形式的信息技術的設備和軟件。比如提供不同品牌的計算機讓幼兒來自由操作,以增加幼兒學習計算機的自信心。交流和討論幼兒自身的信息技術的經驗;觀察探索計算機系統(tǒng)和控制技術在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讓幼兒能使用計算機探索和處理在其他各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2、發(fā)展幼兒交流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讓幼兒理解信息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的??勺層變翰捎貌煌姆绞絹斫涣魉麄兊乃枷牖蛴^念,如運用書面的、圖表的、聲音的形式來進行交流。能熟練操縱計算機來輸入信息、貯存信息、檢索信息、處理以及顯示信息。
3、發(fā)展幼兒控制與設計信息的能力
使幼兒認識到控制是機器系統(tǒng)、生命系統(tǒng)和社會系統(tǒng)的共同屬性,控制無所不在。讓幼兒發(fā)出直接的信號或指令看能產生哪些不同的結果,讓幼兒描述他們的行為所導致的不同結果。讓幼兒使用計算機模擬一些實驗,這些實驗是成人早有結論的,但對幼兒來說卻是需要學習的新的知識與經驗。通過電腦模擬實驗使幼兒了解自然界的一些規(guī)律。
英國幼兒園計算機軟件的內容,既有娛樂性較強的娛樂性軟件,也有適合各科教學或與各科教學相關聯(lián)的教育軟件。計算機不但會教幼兒英文、數學、科學,還能帶幼兒唱歌、畫畫、下棋、走迷宮。娛樂性較強的軟件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幼兒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通過多媒體的介入,如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使幼兒輕松愉快的學習,增長才智。 計算機教育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游戲法,也就是說計算機教育是從游戲開始的。
比如幼兒書寫單詞時,常把字母寫錯或寫反,如有計算機幫助就可以克服這樣的錯誤。因為只要一寫錯字母,計算機畫面上的小寵物就會說“你寫錯了”,接著還會告訴幼兒正確的寫法。
再比如認識形狀的軟件,它有多種設計內容,可以是屏幕上一邊顯示某一形狀,另一邊要求幼兒通過操作鍵盤畫出同樣的圖形;也可以是屏幕上顯示某一美麗的幾何圖形,讓幼兒操作鼠標來確認不同的形狀,并數出每一形狀的數量。
再如讓幼兒學習不同物品的制作材料,屏幕上可顯示一把木制小椅子,一個玻璃杯,一件雨衣,另有木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的英文字樣,幼兒通過操作將他們對應起來。做錯了,會有提示或充滿趣味的小小懲罰;做對了,會有相應的獎勵機制。
計算機屏幕上的每樣東西都有夢幻般的吸引力,都具有“多媒體”的特點,如花兒會開、鈴兒會響、公雞會叫、猴子會蕩秋千、生日蛋糕會唱歌,還會有卡通人物伴舞等。
幼兒通過玩不同的教育游戲,掌握了不同品牌機的性能。
教育孩子時應避免這7個禁語
禁語1 “你是姐姐,要讓著妹妹?!?/p>
說話分析:很多父母以為這樣說,就可以解決孩子之間的紛爭。那些已經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教育,以為做哥哥姐姐的就應該讓著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滿,也只能逆來順受。
其實解決孩子紛爭的關鍵不在于他們年紀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則。父母應該換一個角度,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愛護弟弟妹妹的責任,而不是一味沒有原則地讓步。
深遠影響:若父母長期以這種口吻教育孩子,只會讓大的一方對弟妹懷恨在心,漸漸成為手足間的芥蒂;而弟妹則會仗著自己年紀小,認為別人讓他們是理所當然的,日后會不斷犯錯。
禁語2 “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p>
說話分析:有時父母為避免孩子們爭奪玩具,實行同一款玩具買兩件,孩子就不會因為別人有自己沒有而產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間因為爭奪玩具而發(fā)生紛爭,父母便對她們說:“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逼鋵嵾@種教導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父母應該讓孩子借著互相 分享玩具的時機,懂得體諒別人的需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從而可以獲得與別人分享的喜悅。
深遠影響:如果父母經常讓孩子意識到某些東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別人的,很容易讓孩子建立起“楚河漢界”的觀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間的關系疏遠。
禁語3 “哪個乖就愛哪個。”
說話分析:家長不要以為對孩子這樣說,就能把孩子馴服得服服帖帖?!罢l乖就愛睡”反而會向孩子灌輸“愛是有條件”的錯誤觀念。父母讓孩子覺得,只要表現好些、行為乖些,父母才會愛你一些。長輩這樣的心態(tài),會在不知不覺間加劇孩子們的競爭,為了爭取長輩的愛,遮 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種方法來取悅長輩。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會認為長輩的愛不可靠,愈加自卑。
深遠影響:長此以往,孩子會為了討好長輩和爭取他們的愛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現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應以真誠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帶著面具,活在無形的壓力之下。
禁語4 “弟弟一個人呢,快去陪他玩玩?!?/p>
說話分析:這種命令式的吩咐,只會令孩子反感。試想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話,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當然會感到掃興。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長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只顧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卻不理會自己, 這樣無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間的隔膜。
深遠影響:如果父母經常忽視孩子的感受,只會令孩子和父母間的關系變差。父母若經常要孩子去做他們不愿意做的事,會令孩子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
禁語5 “她是我們家傭人,我們有權罵她?!?/p>
說話分析: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事,父母對孩子說:“她只是個保姆?!边@樣的話是極富階級觀念的,讓孩子意識到她是傭人,我們雇她工作,我們就有權罵她!這樣會讓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不尊重保姆曾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試想這樣的情況,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犯了錯, 父母卻怪保姆沒照看好,這只會令孩子得不到適當的教導,甚至日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懂得承擔責任。
深遠影響:如果父母在未了解事情真相前,只憑孩子的一面之詞,就責備保姆,這會縱容犯錯的孩子重蹈覆轍。
禁語6 “居然在阿姨面前向我撒嬌?等客人走了再罰你!”
說話分析:親戚遠道而來,孩子在別人面前撒嬌,父母一時怒上心頭,說出這樣的話。一般來說,父母為免客人和 自己尷尬,不便馬上責罵孩子,準備等客人走了之后再說??墒怯捎诟改负涂腿苏勑︼L生,把處罰的孩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凈。不過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犯錯卻不立即處 罰,等得太久,可能連孩子也忘了處罰的事。如果想取得懲罰孩子的效果,讓孩子知錯能改,就要立即處理,否則效果會大大減少。
深遠影響:施行獎懲,都該即時處理,才能獲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懲罰,可能已把自己的過錯忘得一干二凈,另責罰的作用大大減少。
禁語7 “那個孩子叫什么名字?我叫老師罰他!”
說話分析:父母接到孩子給人欺負的消息,心痛孩子,自然想保護他,為他出頭。
不過,父母要知道,孩子說出自己的情況,往往是希望先得到父母的關心,父母應該以關懷的態(tài)度教導孩子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立即找老師代為出 頭。如果問題不是太嚴重,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如何處理。如鼓勵孩子把事情告訴老師,由老師來處理。記住:學習如何處理問題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
深遠影響:因為小朋友間的爭執(zhí)時而有之,如果孩子每次遇到問題,都找父母出頭,有誰還敢和他玩呢?這樣只會令孩子變得更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