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叛:“昂貴”的任務
發(fā)布時間:2021-04-09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調(diào)皮的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弄傷了自己,有時候甚至需要專門派出社工去到孩子家里了解教育情況,這些都會增加醫(yī)療保障體系以及社會的開銷。
在家里,孩子搗蛋把家具弄壞,父母不得不花錢進行修理;孩子不聽話,被學校送回家,家長也不得不請假回家照看他們。這些每年平均要讓家長多花4637英鎊。
英國的精神病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育一個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無論對家長還是社會來說,都是一項“昂貴”的任務。根據(jù)研究人員的計算,那些特別調(diào)皮的孩子,平均每年要讓父母、醫(yī)療保障體系、學校和社會多花6000英鎊。
據(jù)英國《泰晤士報》1日報道,這些數(shù)據(jù)是由英國倫敦精神病學院教授斯蒂芬?斯科特領導的小組計算出來的。該研究成果日前被發(fā)表在《英國精神醫(yī)學雜志》上。
據(jù)介紹,研究小組一共對80個頑皮孩子的父母進行了訪問。這些孩子的年紀都在3至8歲之間,其中三分之二是男孩。
這些孩子都曾因為太難管教而被送往精神健康(機構。因為他們的行為中有許多反社會行為,如對人充滿敵意、愛反抗、喜歡打架、愛搞破壞。這些孩子被認為屬于全英國最糟糕的百分之一的兒童。
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在他們所研究的80名孩子中,五分之二都曾在過去一年內(nèi)被送進過醫(yī)院,住院時間平均起來每人有8天。這些孩子一般都是在被燙傷、燒傷、發(fā)生車禍或是撞傷之后入院的,大多數(shù)都不止一次去過醫(yī)院。
據(jù)這些孩子的家長估計,因為孩子的調(diào)皮,他們每周要多花8個小時在家務上。一些家長還因為孩子被學校送回家,自己不得不請假在家陪孩子。
研究人員嘗試將這些請假的時間換算成錢。如果孩子的母親沒有工作,她們照顧孩子所花的每個小時被換算成5.57英鎊,如果孩子母親有工作,則按照她們上班時每小時的工資來計算,最終得出的結果是每人每年平均要花去4637英鎊。
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家庭都是“明顯處于劣勢”的家庭。其中四分之一的孩子來自單親家庭,19%來自黑人或少數(shù)人種家庭,還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孩子母親在16歲前就已輟學。此外,四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每周收入都低于175英鎊。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反社會行為具有很強的遺傳成分,人們不應單純地指責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孩子如果到10歲還有持續(xù)的反社會行為給社會造成的負擔是常人的10倍。
孩子的反社會傾向,最早在兩三歲時就會顯現(xiàn)出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反社會行為是可以治療的,但如果治療不及時,以后會變得很難糾正,并可能導致暴力、犯罪、人際關系不穩(wěn)定以及精神健康等問題。
此前曾有一項研究表明,一個孩子如果到了10歲還有持續(xù)的反社會行為,那么等他(她)到28歲時,給社會造成的負擔,將是那些小時候行為正常的人的10倍。
盡管如此,研究報告的作者表示,這一現(xiàn)象目前得到的關注還非常少。人們通常都把它看作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從醫(yī)學角度來進行分析。
目前,英國每年大約只有人均10英鎊的錢被用于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其中大多數(shù)被用在了那些威脅生命的病癥上,比如抑郁、精神錯亂、自殘和吸毒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怎么教育叛逆的孩子
孩子由于感到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chǎn)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孩子叛逆怎么辦?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
應對孩子叛逆的六大方法
1
尊重叛逆的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yōu)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2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經(jīng)歷過孩提時期,尤其青春期叛逆期的感受猶在,只是沒有現(xiàn)在的孩子表現(xiàn)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3
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nèi)腩},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4
穩(wěn)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5
允許叛逆的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6
減少叛逆孩子的負擔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愿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他們討厭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shù)慕o他們玩的時間!
應對孩子叛逆的九大注意事項
1
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2
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3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4
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6
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7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8
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
9
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孩子反抗叛逆,家長應該如何做
一、孩子反抗行為的分析
怎樣看待孩子的反抗行為呢?家長看到孩子這種表現(xiàn),特別生氣,覺得自己怎么攤上這么一個孩子,真是倒霉。其實,孩子有反抗行為并不稀奇。
心理學家認為,3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3歲孩子幾乎是與“反抗”連結在一起的。這期間的幼兒正意味著人生第一次“危機來臨”。此期間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對,無論叫他做什么,他都說“不”;即使自己喜歡的事物,只要別人先說或先做了,他就不高興。當家長的對這類“反抗”要有正確認識,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們是有理由而反抗的。
1~2歲時,體力逐漸增強,到3歲時許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但卻被壓制著,因而反抗;2~3歲幼兒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們的“意欲”表現(xiàn)出來,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責罵,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會的“規(guī)范”壓制了,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滿足,常會發(fā)之于哭、嚷、生氣,大人認為孩子太任性了。這時候的孩子就這樣困擾在自己的意欲與社會規(guī)范的矛盾中,仿佛像個“小大人”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反抗行為是孩子必須經(jīng)過的階段,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反抗行為強的孩子,長大后容易有堅定的獨立意志。心理學家曾在2~5歲兒童中挑選100名反抗性較強者,以及100名幾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前者有84人意志較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和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能力,后者僅有少數(shù)人意志較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反抗行為要有一個正確認識,不要生氣,不要急躁。
二、怎樣教育反抗行為強的孩子
那么,怎樣才能引導、教育反抗行為強烈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安然度過這個反抗期,就要讓“自我服務”不偏離“唯我獨尊”的意識,孩子的反抗便會自然地逐漸消失。如果強迫壓制他的反抗,將會“內(nèi)攻”,反抗心理一旦“內(nèi)攻”,便長久醞釀在孩子心里,甚至終使孩子一輩子成為“反抗兒”或懦弱兒。因此,對孩子的反抗行為,要多加以正確引導。
1、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況許可,應盡量使他“如愿以償”;鼓勵孩子把一事從頭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幾句。3歲孩子能把一事做完是很了不起的。例如穿鞋著衣,穿外套等均可訓練。
2、讓孩子幫忙做事
家長可讓孩子幫助做簡單的事,如“抹桌面”,雖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凈,但也要允許孩子去做。家長要注意他們尚不太關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點,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矯正過來,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為嘗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樣做事的滿足,就可以保持很長時間的良好情緒。
3、凡事都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長要盡可能尊重孩子意見,不要過分干涉他,讓孩子自己來。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讓他去體驗一次。例如:此期幼兒尚無“大小觀念”,但有時卻會吵著要把大洋娃娃裝進一個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說“這樣不行”,還是讓他自己去試裝一下,等他試過后就會“知難而退”。這些方法并非討好孩子、遷就孩子,而是細心地啟發(fā)。不要用壓制他們來度過“反抗期”,只要堅持下去,不要多久,孩子便會有很大進步的。
理智面對孩子的叛逆
女兒越來越不聽話了。早上讓他洗臉,不洗,媽媽快遲到了,不洗臉老師不喜歡你……還是不洗,沒時間了,就強迫吧,叛逆的她不情愿的強迫著把臉洗完,示威:“憑什么,我聽你的!”有不順心的事還欺侮比她小的孩子,你責備他幾句,他的聲音比你的還大,占不著便宜,就大哭一頓。
我女兒今年就要上一年級了,自己對事物有了獨特的想法,不愿被父母左右。已經(jīng)能表達自己的意愿,對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對自己喜歡干的事:“我會,我自己來?!北热?,他喜歡畫畫,喜歡聽故事,就纏著你:“媽媽,我再畫一張吧,再給我講一個吧,……”對于不喜歡干的事,比如算題,“我想睡覺,我餓了,我喝水,去廁所,……”還挺會找理由,而對這種情況,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什么問題,應該如何應對。
我覺得做父母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在情感方面,孩子有愛與被愛的需要,孩子需要在愛的沐浴下成長,愛是基礎,這是第一位的。
(2)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的需要,他們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渴望能夠獨立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當孩子的自由被禁止時,孩子就會產(chǎn)生受挫感,自然就會變得“不順從”,出現(xiàn)對抗的行為,變得叛逆。
(3)孩子雖小,但他們都有一種平等需要,總希望父母把它們當成大人一樣看待?!鞍职?,你不讓我看電視,你為什么看?”“你說臟話干什么?”,孩子的反語就是對我們的鞭策。(4)成就需要。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力能夠得到他們的認可,尤其是服么和老師的認可。這種認可和表揚,往往能夠讓孩子產(chǎn)生巨大的成就感,獲得極大的快樂。有時孩子會對我說:“媽媽,今天我?guī)屠蠋煷驋咝l(wèi)生,老實獎了我個小紅花,明天我還幫老師干活。”“媽媽,我喜歡彈琴,安咯是說我彈琴真棒。”“媽媽,我喜歡……,老實說我棒,以后你也說我棒吧?!币虼宋覀円?jīng)常表揚孩子
再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慎言慎行,樹立一個榜樣示范。
最后,父母的心態(tài)要平,不可操之過急。“難關之理易停,難為之人易厚,難處之事易緩,難成之功易智。”要有寬容的心態(tài),傾聽孩子不良情緒的宣泄,變對抗為對話。
最后,給予必要的冷處理,適當懲罰。當孩子由于不當,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脾氣或者哭鬧時,家長要不予理睬,放到一個房間里,給他造成一個人無助的環(huán)境,更不要和他討價還價。等他鬧完后,在對孩子說情不能做的原因,并用安慰的話鼓勵她以后要改正壞脾氣。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面臨或即將面臨孩子的叛逆期。孩子看上去不再像從前那樣乖巧可愛了,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甚至于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反著來!做父母的在困擾之余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呢?下面的幾條建議為您排憂。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4、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6、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7、盛怒時不要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8、修正對孩子的期待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
9、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教育孩子并不能一蹴而就,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將孩子看待成具有其自身特性的個體。以平等的地位,朋友的立場去了解他,理解他,引導他,從而幫助他成長。
怎么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怎樣教育叛逆期的孩子?不少家長感覺到,自打孩子上初中后就不一樣了:開始愛頂嘴,不再對家長言聽計從,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其實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來的表現(xiàn)。這時,有些家長感覺對孩子的教育頗為棘手:打罵不行,放任不得,孩子又聽不進說教。那么,如何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1、親子之間的溝通
這個是最根本的,也許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會有代溝,總琢磨不到孩子想什么,可是做為父母,你們有真心實意的和孩子溝通過么?不要拿自己是大老人什么的來壓孩子,這個是孩子最反感的,要和孩子想朋友一樣溝通。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yōu)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2、學會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
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就要做到能夠與孩子換位思考,經(jīng)常關注孩子的感受,要記得孩子的生日,記得學校開家長會的日子,孩子考試考好了給予相應的獎鼓,考不好也要多多鼓勵,千萬不要去太過去責備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錯了要給予他更正,正確的引導孩子。
3、不要總反對孩子想做的事情
有一些父母總把孩子當做小孩子,這不讓他做,那不讓他做,比如做完作業(yè)了想看一下電視,作為家長不應該反對的,這也是孩子需要的放松的空間,如果你叫他不要看,叫他會房間看書什么之類的,雖然他不情愿的回到房間了,可是他會認真看么?這樣根本沒有用的,就讓他放松一下吧,放松完了自然會回去好好認真學習的。
4、家庭的影響和父母的啟發(fā)誘導
家長應以身作則,父母的角色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必須對自己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進行反省,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個性,隨時為孩子提供健康的東西。建立合諧、愉快的家庭氣氛。
5、放下權利給孩子,但絕對不是放任。
如去哪里玩啊,去吃飯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但孩子的一些過分的要求又不能依之,不然日后他會自己放任自大,這樣會更難教育了。
6、避免“打”“罵”的誤區(qū)。
一些家長只要孩子不聽話,做錯小些事情就對孩子有打又罵的,總以暴力制止。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幼小的心靈已經(jīng)有了陰影,總會怕做錯事情,然而不夠去做,生成膽小怕事的性格。
7、不要總是向孩子施壓,給孩子一定空間。
不用總對他說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考試每科都要有多少多少分以上什么的之類的話,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多交一些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