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禮儀品格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3-19 值日生的教育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首先我們要問的是,什么是使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大家可能心里面都有一個答案,也許有的父母很迷茫,為什么呢?現(xiàn)在很多我們這樣的家長、朋友都會有這樣一個心態(tài),就是千萬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么很多家長就帶著孩子奔跑在各個興趣班之間,英語啊識字啊珠心算啊鋼琴啊美術啊等等。很多很多的興趣班,甚至于到周六日的時候,本來休息日缺成了我們家長和孩子的一個共同受難日,太辛苦太累了。那么我們的家長有沒有曾經問過自己,深深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學這些真的有我們所想的那么大的作用嗎?

我們在說第二個問題,您認為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什么,從我們的孩子出生到六歲這個階段的時候,上小學前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應該使什么呢?每個家長可能都會有自己的答案,那么我們先補著急來回答,我們往下看第三個問題。

您認為自己的孩子現(xiàn)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請家長朋友們配合我羅列一下,有的家長會提出說,我的孩子會撒謊,比如說會罵人,再比如說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自己脫衣服,早上不愿意起床,等等這樣的一些問題,那我們看到我們的家長朋友在關注的問題是什么?是我們的孩子所謂的學習問題嗎?使我們孩子這種知識技能問題嗎?不是的,而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問題,那么我們在看第四個問題。

你是否意識的我們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呢?您有沒有思考過,我們的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么多的習慣問題,究竟使為什么?好,現(xiàn)在我們就看看這所以問題的關鍵所在:[實習報告網 sxw9.COm]

我們認為通過對孩子進行禮儀品格教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使孩子有益一生的教育。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八大家庭教育讓孩子終身受益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個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入各種早教培訓機構。其實家長忽略了一個重要早教過程,那就是家庭教育。

要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和優(yōu)秀的才能,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多方面培養(yǎng),以下總結了八個家庭教育的關鍵問題以供參考。

身為現(xiàn)代父母,您知道現(xiàn)代孩子該怎樣教育嗎?很多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學英語,上學后要請家教、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似乎只有這樣,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實踐證明,這是對家庭教育的極大誤解,是升學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產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長城。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享(腰纏萬貫卻不快樂),那么,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么樣?

當今,最該改變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觀念。那么,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么?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yǎng),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轉變,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終生受益。

關鍵問題1: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1.接受現(xiàn)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2.培養(yǎng)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fā)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關鍵問題2: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

5.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關鍵問題3:培養(yǎng)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視失敗

2.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3.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6.對孩子進行夸獎,但不要過度

關鍵問題4: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對傷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4.過分地保護,就等于“傷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關鍵問題5:讓孩子敢于夢想

1.有夢想才有創(chuàng)造

2.不要訓斥孩子的“夢話”

3.孩子有夢想時,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

4.拒絕孩子問的“為什么”,就等于剪斷了他思維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興趣

6.善于創(chuàng)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個奔馳的頭腦

關鍵問題6: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1.懂得社交禮儀的孩子,能夠擁有好人緣

2.孩子善于談吐,最能弓l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認錯誤,則錯誤已經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6.懂得傾聽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關鍵問題7: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

1.孩子越早接觸和學會使用零花錢,長大后就越容易賺到錢

2.正確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3.養(yǎng)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終生受益

4.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5.糾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關鍵問題8: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1.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長期處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感

3.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4.讓孩子每天發(fā)現(xiàn)一個自己的優(yōu)點

5.懂得“舍”才會有所“得”

12條讓孩子受用一生的禮儀習慣


孩子需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有很多,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習慣。首先這些禮儀習慣,爸媽們借鑒下吧,然后教給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

1.彎腰撿東西、系鞋帶時,一定要蹲下,不能撅著屁股朝天,看起來很不雅。

2.吃東西不要發(fā)出聲音,千萬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損形象。面條要咬斷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湯用小勺。

3.坐板凳要雙膝并攏,雙手放在膝蓋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萬不要雙腿張開、或翹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別人家做客時,未經主人允許,不要隨意亂翻東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歡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飲,不管在家還是在外。

6.到別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燒的飯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發(fā)出真誠的贊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畢,最好幫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對方不讓幫忙,也要有這個舉動,表示感謝。

8.接打電話,第一句要說“你好”,話說完畢,讓對方先掛電話;如果對方讓你先掛,說過“再見”后,停頓3秒再掛。

9.別人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務時,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10.看別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其他物品,未經允許,不要往下翻動。

11.公共場合,少吃豬手、骨頭、雞爪等大骨頭類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齜牙咧嘴啃東西的樣子,實在不好看。

12.對人友善,時刻保持微笑。這是世界通行證,不分國界,不需翻譯,永不過時。

這些禮儀知識,都是一個人良好修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爸媽不僅要教給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只有爸媽自己做好了,孩子才會“有樣學樣”,自覺遵守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

讓孩子受點氣,是多么可貴的教育!


下面的情況,每年都有一定的概率發(fā)生。

行為的發(fā)生大多是因為從小對孩子太包辦,太遷就的結果。為了愛孩子,可以愛的無原則,可以愛的無標準,最后讓孩子失去了行為的原則和標準。

我們可以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無論他優(yōu)秀與否,在父母心中,都是最值得愛的孩子,但是千萬不能無條件地溺愛孩子。小的時候,為了孩子開心,什么都行,什么都答應,那樣會害了孩子一生。

愛要有度。

鏡頭一:

一輛出租車在大橋中段停了下來,一名年輕的男子下車后,一言不發(fā),越過欄桿,跳進江中。緊接著,一個年輕的女子也跟著跳了下去。一對吵嘴的小夫妻走了,留下雙方的老人和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鏡頭二:

某男子拿刀捅傷他人,在派出所交待的起因是——小時候,那人欺負過他……

鏡頭三:

某學校禁止男生留長發(fā),某男生剪了兩次發(fā)還不合格,第三次哭著剪了頭發(fā),然后跳河自盡……

鏡頭四:

某女生主動將自已的錢借給丟錢的同學,反被懷疑是她偷的,然后從樓上跳下,以死證明清白……

現(xiàn)在的人怎么這么沖動、這么脆弱呢?由此,想到一個問題:人的氣量!

氣量大的人,成就也大;氣量小的人,為小事所拘,故難成大事。

故事一

有一對小夫妻吵架。男人說:“老人送的是一片心意,無論送的是什么,你都應該高興地接著,而不是挑三揀四、萬分嫌棄,你怎么這么不懂事?。俊?/p>

然后,越吵越激烈。過了一會兒,就聽女的哭著說:“從小到大,我媽都沒這么對我,你憑什么對我這么對我?”

唉!問題就出在“從小你媽都沒這么對我”。

你媽寵您如公主,于是,你習慣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如今雖已身為人妻,卻還生活在公主的童話中。該醒醒了!

生活條件越好,受到的呵護越多,人就越容易變得自我、虛榮,因此,也就越挑剔、越狹隘。

故事二

有個小女孩,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嗎?”,“我有新玩具,你有嗎?”如果別人說沒有,她就特別高興。如果別人說:“我有啊,比你的還漂亮呢,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小女孩馬上就跑回家,哭著吵著要買,家長則說:“寶貝,別哭,別哭,咱們去買個更大更好更漂亮的,好不?”

于是,小女孩破涕為笑了!——看到沒?虛榮與脆弱就是這么養(yǎng)成的!

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愿,通過這逆境的磨礪,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而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正好相反。

他們對待孩子:悅其心志,只求孩子開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著;事事順其所為,遂其所愿,所以,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種沖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故事三

有個中學生在貼吧里說:“爸媽要是不給我買蘋果手機,搞煩了,我就跳樓!讓他們傷心一輩子,后悔一輩子!”

看著這句話,我不寒而栗,想了半天:原來,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愛,他就是你的軟肋、你的命門,最有效的挾持就是——將你最寶貴的東西毀給你看!

原來,跳樓是報復父母的一種方式,一種讓他們傷痛得最徹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時之痛,生者此恨綿綿無絕期。

因為我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所以,這一次你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

別人一直將我當寶,你憑什么當我當草?

別人一直夸我,你憑什么損我?

——這就是心理慣性!慣性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拐不過彎來了。順境中待久了,就適應不了逆境的反差。

孩子能不能責罰?長期的責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

這里有一個關鍵詞:“長期的”。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打罵,會導致孩子心理扭曲,這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偶爾的責罰,還是有必要的!

十之七八的鼓勵,十之二三的責罰,最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時不時地讓孩子受點小氣,受點小委曲,其實是一種鍛煉孩子心理抗挫折能力的方式。老話說:受得了氣,才成得了人。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父母過度溺愛、遷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兒委屈,這種“愛”其實會害了孩子。

正如古話所說的——慈母多敗兒!

讓孩子一生受益的九個好習慣


明智的父母應該在孩子年幼時培養(yǎng)他良好的習慣,這樣形成的意識將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九個好習慣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

一、積極選擇

1.經常對孩子講事情的兩面性,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2.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孩子,賞識他們的長處,并告訴孩子積極看待問題的好處,讓他們對積極的選擇有切身體會。

3.對孩子存在的短處,要客觀看待,甚至積極看待,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4.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告訴他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

5.在家里營造輕松愉快的生活環(huán)境。

二、獨立是前提

1.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

父母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夠獨立的,同時又要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孩子們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

2.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

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為了孩子的獨立,有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無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

籃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深有體會地說,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允許兒女不按我為他們確定的發(fā)展道路而獨立決定自己的夢想?!斑@也恰恰是天下多數(shù)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可是,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一定要沖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4.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

獨立的行為來自獨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與父母不同時,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想。仔細聽聽他們的陳述,讓孩子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強烈的責任心

1.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在家庭中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一些適當?shù)摹⒘λ芗暗娜蝿?,如打掃衛(wèi)生、負責給花草澆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勵。

2.聽取孩子對家庭生活的建議。

經常和孩子講講家里的花銷添置、人事來往,并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請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當父母經常聆聽他們的意見、采納他們的有價值的建議的時候,孩子就會心中油然而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3.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還小?!薄澳悴欢?。”“你不行。”而要給孩子一定的鍛煉機會。

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遠遠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認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經完全有能力駕馭。因此,父母們要盡量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這樣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務中增強責任心。

4.強調做事的結果,使孩子養(yǎng)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認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什么,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否則孩子容易養(yǎng)成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壞習慣。

四、持之以恒的毅力

1.給孩子訂立一些具體的目標,每天堅持去做,并及時鼓勵他們。

2.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給他們一個獎勵。獎勵未必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給孩子做一個進步記錄。

3.從容易培養(yǎng)的習慣開始,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這樣慢慢就可以達到持之以恒。

有的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長性,做事不夠堅持,也有的父母認為毅力就是天生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培養(yǎng)的,因此只能“望孩子興嘆”。其實,毅力完全可以培養(yǎng)出來,而培養(yǎng)習慣正是增強毅力的好辦法,可以說,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毅力會在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逐步產生、增強;逐步產生、增強的毅力反過來又可以強有力地促進習慣的培養(yǎng)。五、充滿自信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如果一個人善于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總是用消極的心態(tài)去看自己,則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這方面多引導,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積極一面。

2.自信在于積累。

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敗,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議父母們不要給孩子設立不切實際的奮斗目標,那樣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3.培養(yǎng)孩子的釘子精神。

釘子之所以能釘在堅硬的墻里,一是因為它很尖,也就是目標不很大;二是因為釘釘子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榔頭,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們不是用榔頭釘釘子,而是用拳頭砸搟面仗,就一定釘不進去,因為目標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給孩子講些類似的道理和故事,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標和力量之間的關系,并用釘子精神去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讓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上的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用處,因此而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給孩子講這樣的道理,也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訴孩子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綠茵。父母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及與眾不同的特點,并及時發(fā)揚光大他們的特點。六、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點是給人發(fā)展的機會,張揚每個人的個性。

因此,無論是自尊還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們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個人的行為都有自己合適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對象,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就意味著父母在給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3.尊重別人的勞動。

尊重人,不僅要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人格,還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比如,當他人把地掃干凈時,你是否懂得愛惜;當朋友請你吃飯時,你是否懂得感謝……

4.尊重不同階層的人。尊重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既然是每個人的,就說明每個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體驗。因此,在面對弱勢群體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平等地看待他們,以心和他們交流,而不僅僅是憐憫和施舍。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盡可能地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民主的環(huán)境,這是無聲的培養(yǎng)。

七、保持誠信

1.父母以身作則,言行如一,對同事,對朋友,對鄰居,對孩子講究誠信,講話要誠實、有信用。

2.如果出現(xiàn)了問題,父母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責任。

責任其實是和信譽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責任在孩子身上,抓住這個教育機會,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3.給孩子建立一個“信譽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誠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記上一筆,這樣就相當于給孩子一些鼓勵。時間久了,誠信的習慣就會慢慢養(yǎng)成。

4.不存僥幸心理,不貪小便宜。

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告訴孩子不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會毀掉你的信譽。誠實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身邊的人也會同樣以誠信來回報你。

八、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里盡量找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情做,大家有興趣,對大家都有利,做得高興,玩得快樂,讓孩子體會“利人利己”的價值。父母不要僅僅考慮孩子的興趣,還要把自己的興趣加進去,讓孩子學會考慮父母的愛好和利益。

2.找一些損人利己、損人害己的報道拿給孩子看,及時與孩子討論,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讓孩子說說怎樣做人最適合。

3.到市場上買了一件孩子喜歡的東西,就要讓孩子明白買賣成功的原則就是利人利己,我們得到了喜歡的東西,商人賺了錢。如果讓商人賠錢,他肯定不會把東西賣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為他人考慮??梢韵葟纳磉吶俗銎?,比如為父母著想,為爺爺奶奶著想,為同學著想等等.

九、善待他人

1.善待他人就要學會了解人。

有的父母常常說:“我實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為他太不聽我的話了!”實際上,這樣的話在邏輯上是不通的。應該說,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聽孩子的話,聽多了就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議父母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對話,同時也要教孩子學著去了解周圍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圍和自己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學會欣賞人。

一位專家曾經談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他說有一次中外孩子舉行測驗,測驗后的分數(shù)讓孩子分別拿回家給各自國家的父母看,結果中國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績后,有80%不滿意,而外國的父母則有80%表示滿意。而實際成績怎樣呢?實際上,外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中國孩子。這說明中國的父母習慣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而外國的父母習慣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所以,建議父母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會孩子要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真誠贊賞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學會關愛人。

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點。教育的重要秘訣也是愛,我們常常說要愛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錯誤,也是這個意思。父母要讓孩子懂得怎樣去愛長輩,愛同學,愛老師。

九個好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明智的父母應該在孩子年幼時培養(yǎng)他良好的習慣,這樣形成的意識將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九個習慣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

好習慣之一——積極選擇

1.經常對孩子講事情的兩面性,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2.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孩子,賞識他們的長處,并告訴孩子積極看待問題的好處,讓他們對積極的選擇有切身體會。

3.對孩子存在的短處,要客觀看待,甚至積極看待,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4.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告訴他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

5.在家里營造輕松愉快的生活環(huán)境。

好習慣之二——獨立是前提

1.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

父母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夠獨立的,同時又要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孩子們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

2.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

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為了孩子的獨立,有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無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

籃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深有體會地說,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允許兒女不按我為他們確定的發(fā)展道路而獨立決定自己的夢想?!斑@也恰恰是天下多數(shù)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墒牵胱尯⒆诱嬲毩?,父母一定要沖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4.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

獨立的行為來自獨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與父母不同時,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想。仔細聽聽他們的陳述,讓孩子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

好習慣之三———強烈的責任心

1.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在家庭中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一些適當?shù)?、力所能及的任務,如打掃衛(wèi)生、負責給花草澆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勵。

2.聽取孩子對家庭生活的建議。

經常和孩子講講家里的花銷添置、人事來往,并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請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當父母經常聆聽他們的意見、采納他們的有價值的建議的時候,孩子就會心中油然而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3.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還小?!薄澳悴欢?。”“你不行。”而要給孩子一定的鍛煉機會。

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遠遠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認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經完全有能力駕馭。因此,父母們要盡量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這樣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務中增強責任心。

4.強調做事的結果,使孩子養(yǎng)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認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什么,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否則孩子容易養(yǎng)成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壞習慣。

好習慣之四———持之以恒的毅力

1.給孩子訂立一些具體的目標,每天堅持去做,并及時鼓勵他們。

2.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給他們一個獎勵。獎勵未必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給孩子做一個進步記錄。

3.從容易培養(yǎng)的習慣開始,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這樣慢慢就可以達到持之以恒。

有的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長性,做事不夠堅持,也有的父母認為毅力就是天生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培養(yǎng)的,因此只能“望孩子興嘆”。其實,毅力完全可以培養(yǎng)出來,而培養(yǎng)習慣正是增強毅力的好辦法,可以說,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毅力會在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逐步產生、增強;逐步產生、增強的毅力反過來又可以強有力地促進習慣的培養(yǎng)。

好習慣之五———充滿自信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如果一個人善于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總是用消極的心態(tài)去看自己,則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這方面多引導,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積極一面。

2.自信在于積累。

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敗,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議父母們不要給孩子設立不切實際的奮斗目標,那樣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3.培養(yǎng)孩子的釘子精神。

釘子之所以能釘在堅硬的墻里,一是因為它很尖,也就是目標不很大;二是因為釘釘子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榔頭,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們不是用榔頭釘釘子,而是用拳頭砸搟面仗,就一定釘不進去,因為目標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給孩子講些類似的道理和故事,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標和力量之間的關系,并用釘子精神去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讓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上的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用處,因此而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給孩子講這樣的道理,也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訴孩子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綠茵。父母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及與眾不同的特點,并及時發(fā)揚光大他們的特點。

好習慣之六———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點是給人發(fā)展的機會,張揚每個人的個性。

因此,無論是自尊還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們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個人的行為都有自己合適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對象,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就意味著父母在給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3.尊重別人的勞動。

尊重人,不僅要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人格,還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比如,當他人把地掃干凈時,你是否懂得愛惜;當朋友請你吃飯時,你是否懂得感謝……

4.尊重不同階層的人。尊重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既然是每個人的,就說明每個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體驗。因此,在面對弱勢群體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平等地看待他們,以心和他們交流,而不僅僅是憐憫和施舍。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盡可能地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民主的環(huán)境,這是無聲的培養(yǎng)。

好習慣之七———保持誠信

1.父母以身作則,言行如一,對同事,對朋友,對鄰居,對孩子講究誠信,講話要誠實、有信用。

2.如果出現(xiàn)了問題,父母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責任。

責任其實是和信譽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責任在孩子身上,抓住這個教育機會,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3.給孩子建立一個“信譽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誠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記上一筆,這樣就相當于給孩子一些鼓勵。時間久了,誠信的習慣就會慢慢養(yǎng)成。

4.不存僥幸心理,不貪小便宜。

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告訴孩子不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會毀掉你的信譽。誠實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身邊的人也會同樣以誠信來回報你。

好習慣之八———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里盡量找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情做,大家有興趣,對大家都有利,做得高興,玩得快樂,讓孩子體會“利人利己”的價值。父母不要僅僅考慮孩子的興趣,還要把自己的興趣加進去,讓孩子學會考慮父母的愛好和利益。

2.找一些損人利己、損人害己的報道拿給孩子看,及時與孩子討論,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讓孩子說說怎樣做人最適合。

3.到市場上買了一件孩子喜歡的東西,就要讓孩子明白買賣成功的原則就是利人利己,我們得到了喜歡的東西,商人賺了錢。如果讓商人賠錢,他肯定不會把東西賣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為他人考慮??梢韵葟纳磉吶俗銎穑热鐬楦改钢?,為爺爺奶奶著想,為同學著想等等.

好習慣之九———善待他人

1.善待他人就要學會了解人。

有的父母常常說:“我實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為他太不聽我的話了!”實際上,這樣的話在邏輯上是不通的。應該說,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聽孩子的話,聽多了就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議父母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對話,同時也要教孩子學著去了解周圍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圍和自己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學會欣賞人。

一位專家曾經談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他說有一次中外孩子舉行測驗,測驗后的分數(shù)讓孩子分別拿回家給各自國家的父母看,結果中國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績后,有80%不滿意,而外國的父母則有80%表示滿意。而實際成績怎樣呢?實際上,外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中國孩子。這說明中國的父母習慣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而外國的父母習慣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所以,建議父母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會孩子要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真誠贊賞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學會關愛人。

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點。教育的重要秘訣也是愛,我們常常說要愛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錯誤,也是這個意思。父母要讓孩子懂得怎樣去愛長輩,愛同學,愛老師。

讓孩子們幸福一生的教育


孩子都喜歡被善待、喜歡長大、需要小小的驚喜刺激他的感受。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包括自信、樂觀、有控制世界的感覺。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你孩子的這種特性能很容易被發(fā)掘出來。

讓孩子無拘無束

成功的孩子才會經常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你要做的是讓他有能力迎接一生的挑戰(zhàn),不讓誘惑充斥他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減壓的機會,玩或者學習的時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動一下、讓他們的想象自由馳騁。不受時間限制地去捉螢火蟲、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織網,都能給你的孩子帶來生命的驚嘆。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為什么不放下你手中的活,從被你排得滿滿的生活里走出來一會兒,和孩子一起追尋這種快樂?你會發(fā)現(xiàn)浴缸里洋娃娃們的生日晚會上也有一段奇遇。

教孩子關心別人

孩子需要感受到他是集體中有價值的一員,要讓他能夠通過一些意味深長的方式觸及到別人的生活。給他更多接觸別人的機會,讓助人為樂的感受慢慢走進他的心靈。你可以選一些他不想要的玩具送到孤兒院。。在超市里,讓他選一些家里不需要的商品援助給貧困區(qū)。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會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做小熊用的布可以給坦桑尼亞醫(yī)院里的孩子做一件衣服。即使是兩歲的孩子,只要你告訴他,他的視野里就能夠注意到這些東西了。

接觸自然

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園里玩,和孩子一起騎車,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更茁壯,還能讓他擁有更多的歡笑。經常運動能讓孩子身心放松,能讓孩子有健康的體態(tài),也能讓孩子因為自己能完成一些體育運動而獲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勵他去做他喜歡的運動,或許他還能從這項運動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發(fā)自內心地大笑

給他講笑話、唱兒歌、告訴她你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對自己、對孩子都有好處。這純粹是生理上的好處,當你大笑的時候,可以緩解緊張情緒,吸入更多氧氣、讓你的心靈有一次自由的翱翔。

表揚得有技巧——不要只對孩子說:“做得真棒!”

當孩子有進步或者掌握了一門新技能的時候,你要能指出你觀察到的細節(jié),說:“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或者“我喜歡你這種畫樹的方法”這遠比一句空洞的贊揚要好得多。

同樣,不要過分獎賞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重視他所得到的獎勵,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給孩子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

如果你的孩子非常任性、暴躁(而不是病了),他可能是餓了。如果還沒到吃飯時間,給孩子找些有營養(yǎng)的東西吃。吃得好能讓孩子情緒更穩(wěn)定,表現(xiàn)得更有禮貌。合適的食物有:酸奶、新鮮水果、干果、花生、帶果醬的全麥面包等。

讓藝術走進孩子的心靈

毫無疑問,你一定聽說過古典音樂能促進大腦發(fā)育的理論。而且接觸音樂、舞蹈、以及其他任何類型的藝術,都能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彈鋼琴、聽音樂能給孩子一個情緒發(fā)泄的出口,這是孩子表達對自己、對世界的感受的一種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這種感覺來自于他對藝術的感受過程,無論是他在學鋼琴,還是參加幼兒園的演出,都能讓孩子覺得他是優(yōu)秀的。

微笑

對孩子微笑能讓孩子感到更舒服。這是在用最快的方法對孩子說:“我愛你!”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一定要擁抱他。有專家說:擁抱就像一個人的營養(yǎng),每天給一個人4次擁抱,僅是生存需要。給他8次擁抱,他能保持好的狀態(tài),給他16次擁抱,他才會成長。而且,你要記住,每次擁抱和微笑對你和孩子都是有好處的。

聆聽

沒有什么比你能專心聽孩子講話對他更重要了。這是在表示你很關注他。想做一個更好的聆聽者嗎?不要似聽非聽,如果孩子和你講話的時候,你正在兌帳、在做家務,請你停下來,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無論你在做什么,都不要打斷他,讓他把話說完或者直接說出他表達的意思,即使這些話你以前已經聽過了。

適時地讓步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時當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糾正或者完善他的時候,卻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擦過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訴孩子他做得不夠好。

如果你下一次還想糾正孩子做過的事,請你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會影響健康和安全嗎?

2.這件事會從現(xiàn)在開始影響你10年嗎?

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順其自然吧。當然,讓孩子獲得生活技能是養(yǎng)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比關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確的位置更重要。

教他解決問題

從系鞋帶到安全地過馬路,孩子掌握每一種技能,就向獨立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

其實知道問題解決了,就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當孩子遇到障礙,被同伴笑話或者問題讓他迷惑不解的時候,你可以通過以下幾步幫助他:

1.告訴他問題是什么。

2.讓他描述一下他希望得到的結果。

3.告訴他什么樣的步驟能實現(xiàn)這樣的結果。

4.判斷他是否能通過自己的能力達到目的,或者需要幫助。

5.如果他需要幫助,要讓他相信它隨時可以得到幫助。

給孩子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在某個方面有天才般的本領,為什么不讓他展現(xiàn)一下呢?他喜歡書嗎?你做飯的時候讓他讀給你聽。他對數(shù)字很敏感嗎?購物的時候,讓他幫你挑選價格最合適的商品。當你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并展現(xiàn)出你對他的表現(xiàn)很滿意,你就有開辟了另一條讓孩子更自信的小路。

幸福,有一扇門

幸福感是跟著情緒走的,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對待自己、如何擁抱生活。如果你家里的成員能將快樂和幸福的感受分給每個人,你的孩子也會覺得很幸福。學習能力的好壞有50%是遺傳的。即使你的孩子經常悶悶不樂,或者容易喪失信心也不必害怕。你可以幫助他去發(fā)現(xiàn)更多樂觀的前景。

如何引導他面對失望

生活不會總是按照孩子的意愿前行。或許他想小睡一會的時候,他的毯子還沒干,或者他的出玩計劃被取消了。了解他的失望心理,然后告訴她如何解決:“寶貝兒,我知道你喜歡你的毯子,我們來把這本書讀完,毯子就干了?!辈灰鲆曀母惺堋⒆右粋€很小的否定態(tài)度就能擊倒他,漸漸變成憤怒。

與此同時,要避免孩子陷入她的悲傷情緒里。對孩子的問題過分關注,可能會導致她無法再面對新的問題,要告訴他們壞的事情發(fā)生了,但你需要翻開新的一頁。

教孩子鑒賞他擁有的東西

給孩子買東西,即使是他想要的,也不能讓他真正感到快樂。唯一的結果是他想要更多的東西。告訴孩子他所擁有的玩具的是什么,怎么玩兒,并且和他一起玩這些玩具。給他解釋為什么不可能小朋友有什么,他就有什么。設計一些活動,比如給小魚喂食,讓他享受玩的過程,而不是注意花了多少錢。

偶爾允許孩子有厭倦情緒

不要一聽到孩子抱怨:“沒什么好玩的。”你就沖過去和她一起玩。孩子應該學會怎樣自娛自樂。讓孩子列一個“我煩了的時候該做什么”的表格,然后貼在冰箱上,把他要的書、拼插玩具、繪畫筆都放在他很容易就能拿到的地方。如果孩子還在抱怨他無事可做,你不妨建議他做一些家務,比如整理他自己的房間,可能他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新的好玩的事情。

讓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和她玩的過程,也是讓她掌握新的技能的過程。一步一步地教孩子完成一些有價值的任務,比如包禮物、使用瓶子開蓋器等。完成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所獲得的成功,能讓孩子獲得滿足感。這時不需要你的表揚,他就已經自我感覺非常好了。教他切面包片,打開雞蛋放進烤箱里,然后,讓他把自己做好的早餐端到餐桌上,他會覺得非常自豪和幸福。

教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

有自制能力的孩子比那些需要你不斷提醒和反復要求的孩子要幸福。學習自我控制對孩子有積極意義上的幫助,他更容易交到朋友。自我約束是能讓他一生快樂的基本因素,就像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如果你的孩子養(yǎng)成了隨心所欲的壞習慣,即使他犯了錯誤也會覺得自己自己是對的、是驕傲的。

孩子的性教育可以如此幽默


一位德國離異父親跟兩歲的女兒一起洗澡。女兒第一次注意到父親身體下部多了個她沒有的“東西”,很同情地問她爸:“痛嗎?”

爸爸回問:“為什么痛。”

女兒很天真地答:“媽媽說多一塊肉是腫起來,腫起來的肉都會痛呀!”

爸爸解釋說男生的這部分是跟女生的不同,所以才有“男跟女”的差異。

等女兒長到7歲,一天女兒回家開始問一個字,“ficken”。德國媽媽要她下次去問爸爸。女孩不甘心,到鄰居家到游泳班,到處都去問這個字,卻沒有人愿意講解,只是面帶神秘地微笑著。

這更增加女兒的好奇心了。那個暑假她跟著奶奶乘飛機去找爸爸,問到幾乎全飛機聽得懂德文的人都在笑。

ficken,就是德文俚語的“交配”,父親拿出生物學用的男女身體解剖書來,從上到下、從里到外解釋給女兒聽。父親的精子跟母親的卵子在媽媽的子宮里頭撞上相遇,然后細胞開始分裂增殖,小寶寶就是這樣在母親肚子里頭長大,最后大到裝不下了,就必須生出來了。

女兒有點難以接受小胎兒的來源居然是這樣,問了又問,左旁的米歇爾、右鄰的葛爾多都是這樣出來的嗎?那怎么出來呢?嗯,有從下頭拉出來,跟直接把肚子打開拿出來的兩種。

女兒終于解惑,當父親的松了一口氣。

問題是接下來覺得功力大增的女兒,卻開始會去跟鄰居小朋友說:“我知道你是怎么出來的喔,首先,你爸媽要ficken,然后……”

德國爸爸下一步的教育,就是該告訴女兒,拜托拜托,別老在公眾場合提“ficken”這檔事了!

父母該教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教育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每個人的教養(yǎng)。“吃相”不是個人私事,在社交場合,與朋友一起吃飯,“吃相”便成了社交禮儀。文明的“吃相”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

今天的父母,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給孩子增加營養(yǎng),讓孩子吃得好一點,吃得多一點,卻很少考慮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有的孩子吃相不雅:趴在桌上,目中無人,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保械暮⒆右姷阶约合矚g吃的,不顧他人,獨霸、獨吞、獨占、獨享,父母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其實,每個孩子從他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后家庭的文化,教養(yǎng)和每個人的修養(yǎng)品位,當然這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

餐桌上,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學校食堂,經常會看到學生將整碗白米飯灑在一地,棄之泔腳,卻毫無珍惜之心。作為父母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餐桌是最好的課堂。重視對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絕對不會放棄餐桌上這一家庭教育的平臺,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珍惜每一粒飯,每一葉菜;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知足常樂,珍惜今日生活來之不易。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懷感恩之心”應從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從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餐桌上,培養(yǎng)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與父母共同進餐;在社會,與朋友同學一起聚餐;如果能養(yǎng)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這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guī)范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從小能養(yǎng)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恒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孩子在餐桌上要養(yǎng)成哪些好習慣呢?

1.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動筷;

2.學習正確端碗、吃飯: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余四個指頭放在碗底(龍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勢;鳳點頭,右手拿勺筷吃飯的姿勢),并養(yǎng)成習慣;

3.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用餐過程中要安靜(食不言);

7.單手不可同時拿兩種餐具;

8.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9.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10.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請慢用,我先走了”。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每個人的教養(yǎng)。每個人的“吃相”,不是個人私事,在社交場合,與朋友一起吃飯,“吃相”便成了社交禮儀。文明的“吃相”應從小培養(yǎng),父母自己首先應為孩子做出榜樣。

相關推薦

  • 八大家庭教育讓孩子終身受益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個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入各種早教培訓機構。其實家長忽略了一個重要早教過程,那就是家庭教育。 要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和優(yōu)秀的才能,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多方面...
    2021-02-01 閱讀全文
  • 12條讓孩子受用一生的禮儀習慣 孩子需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有很多,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習慣。首先這些禮儀習慣,爸媽們借鑒下吧,然后教給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 1.彎腰撿東西、系鞋帶時,一定要蹲下,不能撅著屁股朝天,看...
    2021-01-20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受點氣,是多么可貴的教育! 下面的情況,每年都有一定的概率發(fā)生。 行為的發(fā)生大多是因為從小對孩子太包辦,太遷就的結果。為了愛孩子,可以愛的無原則,可以愛的無標準,最后讓孩子失去了行為的原則和標準。 我們可以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無論...
    2021-08-07 閱讀全文
  • 讓寶寶受益一生的品德 導讀:嬰幼兒期是個性的奠基時期,從這時起培養(yǎng)孩子快樂、愛心、正直、勇氣、信仰這五種品德,將有益于孩子將來成為一個熱愛生活、有所作為的人。 快樂 快樂的經歷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個性,使人熱愛生命。對于...
    2021-09-08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受些挫折教育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小朋友嬌生慣養(yǎng),一切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顧及旁人的感受。還有一些孩子在家養(yǎng)成了自私、專橫的壞脾氣。在幼兒園,孩子們都需要與同伴進行交往,也非常樂意與同伴交往,但很多孩子不...
    2020-09-12 閱讀全文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個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入各種早教培訓機構。其實家長忽略了一個重要早教過程,那就是家庭教育。 要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和優(yōu)秀的才能,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多方面...

2021-02-01 閱讀全文

孩子需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有很多,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習慣。首先這些禮儀習慣,爸媽們借鑒下吧,然后教給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 1.彎腰撿東西、系鞋帶時,一定要蹲下,不能撅著屁股朝天,看...

2021-01-20 閱讀全文

下面的情況,每年都有一定的概率發(fā)生。 行為的發(fā)生大多是因為從小對孩子太包辦,太遷就的結果。為了愛孩子,可以愛的無原則,可以愛的無標準,最后讓孩子失去了行為的原則和標準。 我們可以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無論...

2021-08-07 閱讀全文

導讀:嬰幼兒期是個性的奠基時期,從這時起培養(yǎng)孩子快樂、愛心、正直、勇氣、信仰這五種品德,將有益于孩子將來成為一個熱愛生活、有所作為的人。 快樂 快樂的經歷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個性,使人熱愛生命。對于...

2021-09-08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小朋友嬌生慣養(yǎng),一切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顧及旁人的感受。還有一些孩子在家養(yǎng)成了自私、專橫的壞脾氣。在幼兒園,孩子們都需要與同伴進行交往,也非常樂意與同伴交往,但很多孩子不...

2020-09-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