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家庭教育讓孩子終身受益
發(fā)布時間:2021-02-01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個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入各種早教培訓機構(gòu)。其實家長忽略了一個重要早教過程,那就是家庭教育。
要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和優(yōu)秀的才能,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多方面培養(yǎng),以下總結(jié)了八個家庭教育的關(guān)鍵問題以供參考。
身為現(xiàn)代父母,您知道現(xiàn)代孩子該怎樣教育嗎?很多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學英語,上學后要請家教、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似乎只有這樣,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實踐證明,這是對家庭教育的極大誤解,是升學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wù)應(yīng)該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長城。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nóng)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享(腰纏萬貫卻不快樂),那么,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么樣?
當今,最該改變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觀念。那么,正確的家庭教育應(yīng)該是什么?是父母應(yīng)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yǎng),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終生受益。
關(guān)鍵問題1: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1.接受現(xiàn)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2.培養(yǎng)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fā)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關(guān)鍵問題2: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
5.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關(guān)鍵問題3:培養(yǎng)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視失敗
2.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3.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6.對孩子進行夸獎,但不要過度
關(guān)鍵問題4: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yīng)對傷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4.過分地保護,就等于“傷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關(guān)鍵問題5:讓孩子敢于夢想
1.有夢想才有創(chuàng)造
2.不要訓斥孩子的“夢話”
3.孩子有夢想時,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
4.拒絕孩子問的“為什么”,就等于剪斷了他思維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興趣
6.善于創(chuàng)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個奔馳的頭腦
關(guān)鍵問題6: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1.懂得社交禮儀的孩子,能夠擁有好人緣
2.孩子善于談吐,最能弓l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認錯誤,則錯誤已經(jīng)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6.懂得傾聽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關(guān)鍵問題7: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
1.孩子越早接觸和學會使用零花錢,長大后就越容易賺到錢
2.正確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3.養(yǎng)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終生受益
4.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5.糾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關(guān)鍵問題8: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1.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長期處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
3.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4.讓孩子每天發(fā)現(xiàn)一個自己的優(yōu)點
5.懂得“舍”才會有所“得”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5個讓孩子在為人處世上受益終身的方法
一個真正的好家庭,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家長,并不是說能留給孩子多少的物質(zhì)財富,而是孩子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懂得了多少的人生哲理,獲得了多少為人處世的能力。你算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嗎?這些能力你家孩子具備嗎?
1.學會傾聽的能力
學會傾聽真的很重要,現(xiàn)在大部分人孩子都太以自我中心。跟別人講自己的事情時滔滔不絕,別人向他訴說的時候,他就不能好好的聽別人講話,更別說是設(shè)身處地的為別找想,尋找解決的辦法了。學會傾聽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傾聽要懂得尊重別人的意見,學會傾聽要能夠全方面的思考問題,不要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
2.獨立生活的能力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人能夠制作并使用工具,也就是說人要有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現(xiàn)在有很多的孩子,從小到大被寵壞了,自己的吃喝拉撒全不在父母身上,別說是讓他照顧父母了,就是照顧自己也做不到啊。獨立地面對自己的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是一個人面對生活和職場最基本的能力。家長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3.讀書閱讀的能力
家長要養(yǎng)成孩子愛讀書的習慣,一個能經(jīng)常靜下心來閱讀的人,遇到事情也能從容淡定的解決。經(jīng)常閱讀還可以增強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經(jīng)常閱讀,從書上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了解外面的社會現(xiàn)狀,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不足,來適應(yīng)社會的發(fā)展潮流,獲得更多的個人發(fā)展的機會。
4.自我批評的能力
能夠不偏不倚對自己進行批判的人一定是個成功的人。家長要經(jīng)常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學會自我批評。另外家長更注意以身作則,平時自己如果對孩子做錯了事,或者誤會了孩子,也不要礙于面子不去檢討??梢哉乙粋€合適的機會,坐下來好好聊聊,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這樣孩子才會打心底里對你服氣,尊敬。
5.愛別人的能力
孩子只有感受過愛,才會知道該如何去愛別人。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孩子犯了錯爸媽會批評也會原諒,孩子闖了禍爸媽會吵罵也會心疼。
6個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1.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指導,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當孩子問為什么的時候給到回應(yīng),也可以經(jīng)常問孩子“為什么”,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他做某一種決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等孩子擁有表達的勇氣之后,要讓孩子盡量說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夠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很好,但是更要讓孩子學會將自己的內(nèi)心準確表達出來。所以,在孩子說話前,一定要讓孩子想清楚自己要說什么。
2.制定目標并按計劃實施的習慣
要在孩子小時候就幫助他養(yǎng)成制定目標的習慣,因為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價值是制定目標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他們會去制定各種方法,從而激發(fā)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快樂。
不僅如此,還要讓孩子按照計劃一步步的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態(tài):他是否了解自己,從而能更有效的幫助他的成長。
3.系統(tǒng)閱讀的習慣
當前是一個網(wǎng)絡(luò)化、信息化時代,碎片化閱讀已經(jīng)成為家常便飯,系統(tǒng)的閱讀、安靜的思考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奢侈品,但如果想要成長,就一定要讓孩子具備系統(tǒng)閱讀的習慣,以某個主題詞、某個事物、某個觀點為線索,搜集相關(guān)書籍、資料,進行系統(tǒng)、廣泛的閱讀,將一個問題搞徹底、搞清楚。
4.關(guān)心他人的習慣
關(guān)心他人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今天更加重要,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關(guān)心他人的機會。關(guān)心他人,先從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開始。一個連親人都不會關(guān)心的人,讓他去做慈善,捐助愛心圖書、衣服,這些都是徒勞的。
5.充滿自信的習慣
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如果一個人善于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總是用消極的心態(tài)去看自己,則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這方面多引導,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積極一面。所以,父母們不要給孩子設(shè)立不切實際的奮斗目標,那樣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父母不僅要給孩子講道理,還要多帶他到大自然中去,讓他感受大千世界、山水花草,讓他們真正明白世間萬物皆有其特點、有其作用。
6.堅持到底的習慣
一定要告訴孩子,做任何事要有始有終,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坎坷就閃躲,堅持自己的目標和信念不動搖,人生才有價值。沒錯,就是:不拋棄、不放棄!
有的父母認為毅力就是天生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培養(yǎng)的。其實,毅力完全可以培養(yǎng),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給他一個獎勵,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為他做一個進步記錄。這樣就可以讓他逐步明白堅持的重要性,體會不拋棄、不放棄后獲得的快樂,慢慢便會養(yǎng)成堅持到底的好習慣!
從孩子身上看家庭教育缺失
從孩子身上看家庭教育缺失今天小學生期未考試完了,在托兒所與三十幾位孩子相處了二十幾天,讓我從這些可愛的孩子身上,更深層的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有一個什么的成長品質(zhì)與家長有個密切的關(guān)系.從三十幾位孩子中可以看出不一樣的家庭教育,育養(yǎng)出不一樣的孩子.注重孩子成績的家長孩子的表現(xiàn):在托兒所,高年級有那么兩三位大點的孩子,很判逆,非常頑皮.其中有一位孩子成績很不錯,但在他身上看到素質(zhì)、品格方面教育嚴重缺失.就活脫脫的一個高分低能的孩子。家長卻認為只要孩子考了高分就完美了。當然這也是我國應(yīng)試教育所造成,社會風氣所傳染著這些沒有家庭教育觀念的家長,這孩子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考得好成績,孩子愛做什么都由著他.因此給孩子養(yǎng)成自我為中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聽不進他人的教導,個人素質(zhì)低,臟話連篇.現(xiàn)到了青春期,搞一些拉幫結(jié)派,欺壓比自己小或弱的同學.類式的孩子若只靠學校單方面來教育,而家長不作為,那是無法對這孩子進行改變的.
后果設(shè)想:等孩子進入初中或成績稍有不理想時,孩子身邊的不良環(huán)境再帶動一下孩子,那這孩子就將會走上一條不歸路.到時家長再想來教育引導孩子,幾乎很難做到,到那時家長再來問這孩子怎么會這樣?那就得問問自己當初給孩子注重培養(yǎng)了什么?不懂教育孩子,對孩子放棄絕望的家長孩子的表現(xiàn):有一位內(nèi)心弱表面卻裝著很強大的孩子.這孩子與他相處,只要你的教育方式用對了,他還是會聽.可以看得出,他渴望得到別人或家人的鼓勵和理解.但他表現(xiàn)出卻很霸道,會搶同學的東西和錢,若被搶的同學把事告了老師,在老師批評時,他只沉默不作任何表態(tài).但事后,他會尋機會報復(fù)告發(fā)的同學.還會在走過的小店或小攤邊來個順手牽羊,那怕被賣主發(fā)現(xiàn)了,他也表現(xiàn)出一副若無其事樣子.若被老師發(fā)現(xiàn)批評,他也是一樣不作聲,但下次照犯不改.他的父母認為這孩子無藥可救,也因為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懂正確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了今天.家長表示給他轉(zhuǎn)學送到封閉式教育學校.也就是完全放棄對孩子的教育了.
后果設(shè)想:孩子被送到封閉式教育,到底能不能改變孩子?我個人覺得難,可能會控壓到孩子的不良習性,但本性難改.,能教育改變孩子的人只有父母.可能有的人會說孩子他父母不懂教育,那起不是更毀了孩子?我認為只要父母用心,現(xiàn)網(wǎng)絡(luò)發(fā)達隨時隨地都可以向他人取得育兒心經(jīng),只要真心想改變孩子,沒有做不到的.家長過于強勢,不會教育孩子,卻又勇挑教育孩子的重擔孩子的表現(xiàn):一位三年級的孩子,開口閉口都是,我媽媽說的.記得我第一次要求他午睡后疊被子,他卻說:"我媽媽說的,我在這什么都不用做,因為我交了錢,我來這里就是享受午拖"我當時聽了,很驚訝,盡然還有這樣的母親?但后面接著發(fā)生一件事,讓我徹底無語了.這位孩子在學校逼問了一位同學要了三百塊錢,事后學校老師知道了這件事,通知了這孩子的母親去處理,孩子的母親到校后卻為孩子辨解道:"我的孩子這么矮小,怎么會有能耐去逼問一位比他高大的同學要錢?"可等人證物證自己的孩子都承認是逼問同學要的錢后.這位母親又說:"不管怎么樣,對方也有責任,為什么讓孩子帶這么多錢去學校呢?若你孩子不帶錢,我的孩子又怎么會問他要呢?"不管學校老師怎么調(diào)解,這位母親就只答應(yīng)賠孩子花掉三百錢的一半一百五.并且還賠的是心不干情不愿.這媽媽給孩子立了一個負面榜樣,凡事都不會是自己的錯.就是自己做錯了也沒關(guān)系,背后有一位強勢的老媽撐著.
后果設(shè)想:若這位媽媽再用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來引導著孩子,那好好的一個孩子將會被她帶入歧途,毀于在她自己的手里.縱容與愛孩子分不清的家長孩子的表現(xiàn):嬌氣,不懂禮讓分享,受不了一點點的挫拆,動不動就大哭當利器,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接送她時,沒半小時出不了門.學校老師也為孩子這個毛病頭痛的很.后從孩子老爸身上發(fā)現(xiàn)這個這個問題是如何造成.孩子爸爸每天早上送孩子到托兒所時,七歲的孩子都要緾著爸爸抱抱,不抱孩子就往返方向退走.不進托兒所的門.最后聽到這位爸爸對孩子說:"來,寶貝抱抱."這時孩子飛速的來到爸爸懷里.每天爸爸都是與孩子鬧了會,上班快要遲到,急得滿頭大汗地往公司趕.孩子爸爸也說孩子很磨磳,但用他抱抱這招就會很靈.我說你為何要依著她呢?這位爸爸卻說若不依著她,她會哭鬧的不可開交.一位父親把孩子縱容到這種地步,真讓我難以置信.都說父親的教育勝過母親,但若是用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那還真不如讓把教育權(quán)交給母親來接棒.
后果設(shè)想:這孩子一旦離開父母,很難自理.若家里還一直這樣以孩子為中心,凡事都順從著她.那孩子長大了,還真沒人敢靠近.那孩子以后的生活,還真不知會不會有現(xiàn)在這樣過得幸福.
一個孩子的成長,應(yīng)該是全方面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方法還要得道.有句話說得很好,對孩子錯誤的引導,還不如孩子自然成長.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培養(yǎng)孩子沒有家長注重,學校或他人是無法對孩子進行改變.所以我們家長要認清什么是正確的家庭教育?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兒真的是一門技術(shù)活.
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禮儀品格教育
首先我們要問的是,什么是使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大家可能心里面都有一個答案,也許有的父母很迷茫,為什么呢?現(xiàn)在很多我們這樣的家長、朋友都會有這樣一個心態(tài),就是千萬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么很多家長就帶著孩子奔跑在各個興趣班之間,英語啊識字啊珠心算啊鋼琴啊美術(shù)啊等等。很多很多的興趣班,甚至于到周六日的時候,本來休息日缺成了我們家長和孩子的一個共同受難日,太辛苦太累了。那么我們的家長有沒有曾經(jīng)問過自己,深深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學這些真的有我們所想的那么大的作用嗎?
我們在說第二個問題,您認為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什么,從我們的孩子出生到六歲這個階段的時候,上小學前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應(yīng)該使什么呢?每個家長可能都會有自己的答案,那么我們先補著急來回答,我們往下看第三個問題。
您認為自己的孩子現(xiàn)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請家長朋友們配合我羅列一下,有的家長會提出說,我的孩子會撒謊,比如說會罵人,再比如說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自己脫衣服,早上不愿意起床,等等這樣的一些問題,那我們看到我們的家長朋友在關(guān)注的問題是什么?是我們的孩子所謂的學習問題嗎?使我們孩子這種知識技能問題嗎?不是的,而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問題,那么我們在看第四個問題。
你是否意識的我們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呢?您有沒有思考過,我們的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么多的習慣問題,究竟使為什么?好,現(xiàn)在我們就看看這所以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
我們認為通過對孩子進行禮儀品格教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使孩子有益一生的教育。
哪種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易接受?
父母愛孩子,這是勿庸置疑的事情。正因為愛,父母才會費盡心機地教育和引導孩子。但這種教育和引導一定要以孩子能夠理解、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為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僅有一顆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一顆智慧的心。
孩子性子犟,總是不聽話,不少父母常為此對孩子采取粗暴手段。殊不知,打罵責罰不但于事無補,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
我講一位外國父親與其孩子們的故事:有一天,這個家的幾個孩子向父親提出一個要求,他們想看某部限制級的電影。他們舉出了種種理由,如影片被列為限制級是因為它隱含色情內(nèi)容,但這些內(nèi)容從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現(xiàn)過;它的語言相當優(yōu)美,有利于我們學習口語表達;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聽完所有的理由,父親依然堅決地回答:“不行!”
到了晚上,父親問,是否愿意品嘗他烘烤的含有果仁和巧克力的蛋糕。果仁和巧克力一向是孩子們最喜歡吃的食品。他對孩子說:“我選用了你們最喜歡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樣’”。孩子們問是什么新花樣,父親平靜地回答:“在蛋糕里加了點狗糞?!苯又?,這位父親又向孩子們保證,新添的狗糞只加了一點點,絲毫也不影響蛋糕的美味,他說自己花了很多心血來烘烤蛋糕,溫度和時間都把握得恰到好處。也就是說,這個蛋糕的口味肯定是一流的。他一勸再勸,孩子們依然無動于衷——沒有人愿意嘗一下那些蛋糕,哪怕只是一小口。
于是,這位父親告訴孩子,他們想看的電影就如同這種用果仁和巧克力做的蛋糕。人們習慣的思維往往會誘使人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guān)緊要,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正如那一塊蛋糕,哪怕只加了一點點狗糞,都會使美味佳肴變得令人作嘔。父親說,雖然電影行業(yè)讓人們相信今天大多數(shù)電影老少皆宜,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
這位父親的一席話讓孩子們心中敞亮了,孩子們此后再沒提過要看限制級影片。好一個睿智的父親,他的做法簡直令人拍案叫絕。一個摻了狗糞的蛋糕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讓孩子們一下就明白了該如何取舍。
家庭教育-教育孩子 要讓爸爸當主角
主講人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德育處副主任曹培松指出:男孩在4歲前缺失父親的陪伴和教育,會在性別角色中傾向于女性化表現(xiàn);女孩在5歲前缺失父愛,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易出現(xiàn)焦慮不安或無所適從等問題。
現(xiàn)狀:80%的父親沒時間與孩子交往
曹培松在講座中說道,中國爸爸把孩子的養(yǎng)育大都推到了媽媽身上,調(diào)查顯示,在1988名被調(diào)查者中,60.7%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缺失父教”,僅有13.0%認為“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誰承擔了更多教育責任?”時,46.9%選擇了母親,28.7%表示“父母均擔”,僅有13.0%表示是父親。
有媒體一項針對北京3-6歲幼兒的父親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0%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與孩子交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發(fā)展狀況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被問到“心情不好時,誰最能理解、安慰你”時,僅有10.0%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空閑時間,你和誰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時,僅有6.9%的人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誰最尊重你,讓你感到很自信”時,僅有15.5%的人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內(nèi)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訴誰”時,僅有8.5%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
“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這說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并沒有承擔應(yīng)盡的責任”,曹培松說。
究因:家里為何會出現(xiàn)“小大人”?
“每天早上,中國很多家庭上演著這樣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媽媽作戰(zhàn)般催促孩子,爸爸熟視無睹,一個家庭的情況就呈現(xiàn)出來:焦慮的媽媽,缺席的爸爸以及無力成長的孩子”,曹培松分析說,當夫妻情感出現(xiàn)問題,內(nèi)心孤獨的媽媽不自覺地將更多焦慮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當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時,爸爸則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里,而不是父親的世界。
“不少家庭存在以教育孩子的矛盾來掩蓋夫妻矛盾的問題,這種現(xiàn)象隱藏的是家庭問題:父母或者夫妻間存在矛盾。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夫妻間情感生活,出現(xiàn)問題后無法良性地交流和解決,往往導致男人以工作來逃避問題,女人則是以照顧孩子來掩蓋問題。這些掩蓋會填滿夫妻之間的嫌隙。看上去,男人變成工作狂,媽媽則沉溺于對孩子的愛。兩個人都以理直氣壯的態(tài)度拒絕處理夫妻間的嫌隙?!?/p>
“孩子被母愛過度包圍,和爸爸過度疏離,媽媽那本應(yīng)由丈夫承擔的焦慮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也承擔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里會出現(xiàn)小大人,或者孩子會進入那種拒絕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tài),沒辦法探索社會;而家庭對孩子的嬌慣,讓丈夫更覺得沒有自己的位置,更覺得心灰意冷。最終,成為一個怪圈。父親的淡出已經(jīng)不是孤立、單一的問題,而是一個復(fù)雜的問題?!?/p>
“爸爸對孩子真正的影響,其實體現(xiàn)更多的是爸爸對媽媽的態(tài)度上”,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曹萍說,如果爸爸對媽媽的態(tài)度不夠好,會讓孩子感覺到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公平的,“我覺得這點是挺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沒有考慮到父親對母親情感和關(guān)系的好壞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因為健康的夫妻關(guān)系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上驳氖?,80后父母最大的特點是不把孩子推出去,他們認為‘我有能力教育好子女’”。
問題:女孩在5歲前缺失父愛,容易早戀
曹培松談到,父親對孩子的獨有影響力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格發(fā)育。跑、跳、鉆、投、拋、攀、翻滾等活動,能促進孩子的體格和大腦發(fā)育,提高抵抗力,而運動顯然是爸爸們的強項,孩子和爸爸一起游戲,才會更有活力,玩得更“瘋”;二、智力發(fā)展。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聰明,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三、良好的個性發(fā)展。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養(yǎng),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養(yǎng)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等特點,尤其是男孩,更需要從父親那里學習堅韌、大膽、果斷、豁達、豪爽、獨立等具有陽剛之氣的品質(zhì);四、性別意識。父親的陪伴有助于孩子適當而靈活地理解兩性角色,男孩在4歲前缺失父親的陪伴和教育,會在性別角色中傾向于女性化表現(xiàn);女孩在5歲前缺失父愛,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易出現(xiàn)焦慮不安或無所適從等問題,容易早戀,并且早戀的對象往往是叼著煙卷的“小混混兒”。
5個做法會提升父親的影響力
忙碌的父親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呢?曹培松給出五條建議:
一。多給妻子一些關(guān)愛和支持。沒有好的夫妻關(guān)系,不可能有完善的親子關(guān)系。
二。給孩子做好榜樣。父親是孩子的獨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與父親的關(guān)系影響孩子一生:父親是男孩模仿的對象,是女孩依賴的港灣。
三。陪孩子運動。哈佛的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從5個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不一樣。當爸爸抱他的時候,他已經(jīng)開始驚奇于爸爸的偉力,因為爸爸把他舉得高,讓他四肢伸展,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教練。
四。帶孩子體驗職業(yè)生活。研究者建議家庭教育的責任分工:嬰幼兒階段以母親為主,小學階段父母的責任各半,中學階段以父親為主。因為孩子上中學以后,母親的影響力開始下降,父親的影響力開始上升。中學時代是職業(yè)生涯教育的關(guān)鍵期,父親的優(yōu)勢可能大于母親。
五。即使出差,也要把孩子記在心里,不管走到哪里,都與孩子保持聯(lián)絡(luò)。推薦爸爸們讀讀邊玉芳寫的《讀懂孩子》和日本作者木下睛弘寫的《讓孩子從心底愛上學習的方法》。
父親平時也應(yīng)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西安遠東一中副校長劉鵬指出,父親還是孩子智力發(fā)展的特殊催化劑,研究表明,如果有一個好父親,那么孩子在數(shù)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高,在人際關(guān)系上會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較強,容易與人相處。
劉鵬與爸爸們分享的建議是:1.每天至少拿出10~20分鐘的時間來關(guān)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哪怕是給孩子講個故事,陪孩子搭一會兒積木,或者幫孩子洗個澡,即使不能按時回家時,也要打個電話和孩子說上幾句話。父親還應(yīng)成為孩子重要的游戲伙伴。孩子的記憶深處貯存著父親與他在一起的時光,他們不僅從父親那里感受到愛,而且能從父親的氣質(zhì)、情感、智力等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為自身的心智發(fā)育汲取養(yǎng)分。2.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父親平時也應(yīng)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3.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會有壓抑不良情緒的感受,當他們持續(xù)處于不良情境刺激時,不良情緒也會滲透到幼小的心靈中,并還可能表現(xiàn)為生理上的不適以至疾病,因而父親要同母親一起努力去了解、體會、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覺得孤獨無助。4.耐心是好爸爸最基本的條件,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家庭教育知識:別讓家庭教育成為中傷孩子的利器
南京一小學開了一場特殊的家長會,每個孩子都在黑板上匿名寫下最想對父母說的話,令人驚訝的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對父母的“控訴”?!跋M麐寢尣灰僭┩魑摇薄安灰偞蛭摇薄罢埌职植灰獙ξ掖蠼小薄安灰僬f我成績不好了,我會努力的”“不要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好”黑板上稚嫩的板書讓人心酸,我們不得不正視這一嚴肅話題:不理性的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家長一心想要為孩子好,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望子成龍的期盼過于急切,采取極端的方法只會讓這種“愛”變味,孩子們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旦孩子達不到家長原來設(shè)定的期望值,希望變成了失望,“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便會轉(zhuǎn)化為打罵孩子的行為。家長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用錯了方法,好心也會辦壞事。在這種情形下,其實惹家長生氣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家長不平衡的心理。那么在責怪孩子之前,家長們是不是應(yīng)該先自我反省一下,對孩子的了解是不是太少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長期被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會變得小心翼翼并且敏感多疑,在最應(yīng)該得到放松、包容自己的避風港里都要提心吊膽,這難道不是一種家庭關(guān)系的失敗與悲哀?
無心之失也好,言語習慣也罷,這都不是對孩子惡言相向的理由,吼叫不是處理問題的方法,口口聲聲的“打罵是為孩子好”“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都已經(jīng)是迂腐的思想。就像往一塊木板上釘鋼釘一樣,家長的言語暴力就是鋼釘,即使孩子長大以后在內(nèi)心深處與不愉快的記憶和解了,鋼釘被拔掉了,但留下的孔和傷痕永遠在那里。
根據(jù)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分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多數(shù)家長已經(jīng)盡力提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衣食住行一應(yīng)俱全,也就是滿足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卻忽略了孩子們對愛、歸屬感和被尊重的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些,孩子才能更好地去追求高級目標,實現(xiàn)自我和超越自我。
家長們保護孩子不受外界的不良影響,卻忽略了家庭可能造成的傷害,就好像一只保護孩子的刺猬一樣,讓它不受外界風吹雨淋,卻用自己渾身的刺扎傷了它。孩子們躲過了外界的傷害,卻沒能躲過最親近的人對自己的挖苦諷刺,這比陌生人帶來的傷害更讓人心疼。
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理想的家庭教育不是單向的施壓,而是相互鼓勵、彼此理解的模式,在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中共同進步才是正道。需要學習的不僅僅只有孩子,家長也需要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好家長。傾聽孩子的心聲,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交往氛圍,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