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天,長個兒天,爸爸媽媽別忽略!
發(fā)布時間:2021-03-03 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 幼兒園開學一天的活動方案 幼兒園四小天鵝說課稿寒冷冬季終于過去,春天來臨萬物復蘇,一切都充滿生機!就連我們的孩子在春季也是不同,因為春天里是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期呢。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一年的不同季節(jié),兒童生長發(fā)育的速度是不同的,生長最快的月份是3月-5月,平均生長7.3毫米,其他季節(jié)平均長幅為3.3毫米。為了讓孩子們好好生長,寶爸寶媽請?zhí)崆白龊脺拾桑?/p>
一、沐浴陽光,享受運動
陽光和運動可以讓孩子吸入更多的氧氣,增加肺活量;加速血液循環(huán);陽光還有利于體內(nèi)維生素D的轉(zhuǎn)化,可以促進鈣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運動還可以刺激骨骼發(fā)育,尤其是長骨端的骨化、骨小梁的增強,有利于孩子們長高身體;運動還能增強孩子的胃腸運動,增加食欲。
二、充足的睡眠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可見其在生命中的重要意義。睡眠是人類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睡眠的好壞對孩子長個子至關(guān)重要!最好給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在晚9點半前一定入睡。也別忘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如全家保持安靜、關(guān)閉不必要的燈光和電視機、室內(nèi)溫度和濕度調(diào)節(jié)好等等。
三、均衡營養(yǎng)是快速生長的物質(zhì)基礎(chǔ)
給爸爸媽媽們出個題目,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yǎng)素都是啥?一起玩?zhèn)€看圖猜答案的游戲吧。
蛋白質(zhì)【W(wǎng)Ww.36GH.Com 合同范本網(wǎng)】
人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要有蛋白質(zhì)的參與。蛋白質(zhì)的來源:奶類(母乳、配方奶、奶酪、酸奶等)、畜禽類肉、魚、蛋類、豆類等。
脂肪
脂肪類構(gòu)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發(fā)育、調(diào)節(jié)人體代謝、合成激素、提供熱量、維持體溫等。脂肪類的來源:各種動、植物脂肪,包括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單糖,提供生長和體內(nèi)新陳代謝的能量需要,支持人體的各項活動,參與人體酶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激素等的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來源:谷物(五谷雜糧),薯類、纖維素、蔬果等。
礦物質(zhì)
礦物質(zhì)主要維持身體水電解質(zhì)平衡,構(gòu)成紅細胞,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以及骨骼、牙齒、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等,是人體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礦物質(zhì)的來源:主要來源于食物,必要時需額外補充。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必需的化合物,其中維生素D的缺乏是影響孩子骨骼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們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或通過日光照射來轉(zhuǎn)換。
水
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體溫的維持、體內(nèi)各種物質(zhì)的代謝、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酶系統(tǒng)的激活、免疫物質(zhì)的形成和廢物的排出都需要水的參與。因此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喝好水、喝夠水。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人體第七營養(yǎng)素,它在人體腸道內(nèi)細菌的作用下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有利于腸道內(nèi)菌群的平衡、益生菌的存活和成長,它能加強腸道的蠕動,有助于腸道內(nèi)廢物的排出。
拓展閱讀:促進長個兒的運動項目
1.慢跑10分鐘,做柔韌訓練和放松訓練20分鐘,包括劈腿、前后彎腰、抖動身體等,可以加速身體代謝,提升機體各種生理能力,有助孩子長高。
2.跳躍訓練??梢宰尯⒆幼鎏S訓練,每天200次以上,比如跳起摸高,雙腳跳起、單腳跳起輪流做,盡可能跳得更高。跑步和跳躍屬于負重運動,可以起到刺激下肢骺軟骨增生的作用,但最好配合一些全身性運動。跳躍容易影響腳的發(fā)育,對膝關(guān)節(jié)和踝關(guān)節(jié)沖擊較大,要穿有彈性的鞋子,保護關(guān)節(jié)。5—10歲的孩子可選擇跳繩,耗時少但耗能大,能刺激骨質(zhì),促進骨骼生長、消耗多余脂肪,提高平衡感和反應力。
3.游泳。游泳時,蹬腿和伸展脊柱的動作以及水的浮力,對脊柱骨、四肢骨的增長都是非常有利的。4—8歲的孩子就可以學習游泳了。
5.球類運動?;@球、排球、羽毛球等都是很好的全身性運動。球類運動對孩子來說基本不會有運動過量的風險,只要保證第二天不會太過勞累就可以。運動后要有放松練習,比如慢跑一會兒,運動中要注意補水。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第二周1天(9月7日)主題:“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鬧鐘響了,媽媽讓我起床上學了。今天要正常上學了,媽媽昨天晚上就跟我說好了。
但是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我就開始對媽媽說"我不想上幼兒園"。
媽媽問:“為什么不想上幼兒圓?”
我說:“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媽媽說:“不會的,放學了,爸爸接寶寶,媽媽下班會早點回家與媽媽玩的?!?/p>
但是我還是不愿意去,賴在床上不愿意起來,媽媽強行把我抱起來,準備穿鞋出門了,我就放聲大哭,不愿意穿鞋。我努力的扒媽媽手讓我下來,但是媽媽很堅持,還是把我抱出門了;我一路下樓,一路哭著求媽媽說,”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媽媽說:”“寶寶長大了就要去幼兒園,就象媽媽要上班一樣,每個人都要工作的哦?!?/p>
”媽媽,我還是不想上幼兒園。“
“那你告訴媽媽,什么原因吧?”
我說:“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爸爸媽媽丟不了,晚上你就可以看到爸爸媽媽了。"
說著說著,就來到園門口了,老師來迎接了,但是我緊緊抱著媽媽的脖子,不肯放手。
老師只好無奈對媽媽說,你送她進去吧。整個房間,哭聲震天,比上周還厲害。媽媽把我放到一個小椅子上,開始幫我穿鞋,生活老師過來幫忙,讓媽媽離開,我看著媽媽跟我揮揮手就走了,我又放聲大哭起來。
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隔壁的阿姨,今天他的兒子也是這種情況,這些小朋友好像約好似的。這種情況讓媽媽擔心了很久。
下午爺爺接的時候老師反饋,早上哭了挺長時間的,中午睡覺前也哭,飯也不好好吃,而且我在吃午點的時候,居然把“巴巴”拉在褲子里,等拉出來才跟老師說,這種情況是很久很久沒有發(fā)生過了。唉。
老師還反映,中午想回家,就跟老師嘮嘮叨叨說,要回家,否則爸爸媽媽丟了。
晚上我的情緒還算好,媽媽問我為什么拉“巴巴”前不告訴老師,我說“忘記了”。
媽媽跟我講了一個湯姆小兔子上幼兒園的故事,湯姆也是第一天去幼兒園,湯姆跟媽媽分手的時候也是不舍得,但是湯姆的媽媽送了一個手絹給他,如果想媽媽可以看看手絹,而且湯姆還把手絹送給其他小朋友擦眼淚哩。對幼兒園有點陌生,有點擔心和不安,但是也認識了新的朋友,與新朋友一起開心的玩,越好明天還一起去幼兒園。
媽媽說,“明天媽媽也送給手絹給你去幼兒園好不好?”
我說:“好?!?/p>
媽媽拿出一個紅色的手絹給我,我說,“再拿一個”。
媽媽奇怪,為什么要再拿一個呢?
“我自己一個,博文一個?!边@樣啊。
媽媽拿出兩個手絹讓我自己放到書包里,準備明天帶去幼兒園。
講完故事,我們就睡覺了。
媽媽希望明天我會象小兔子一樣,能夠很快的適應幼兒園,認識多點朋友,開開心心的度過快樂的一天。
這6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別的認知、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育兒路上,這6件事,媽媽一定要放手讓爸爸去做。
1、主動分擔家務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爸爸做不做家務,會影響孩子尤其是女兒的職業(yè)選擇。
在爸爸不做家務的家庭中,女兒傾向于選擇老師、護士、家庭主婦等職業(yè),而在爸爸做家務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在職業(yè)選擇上更自由和多元,會挑戰(zhàn)CEO、企業(yè)高管、軍官等男性化的職業(yè)。
不僅僅是職業(yè)的選擇,女兒的婚姻觀、親密關(guān)系的建立,都深受父親的影響。
曾經(jīng)有一個短片《你的樣子,就是你女兒未來老公的樣子》刷爆朋友圈。
短片中,年邁的父親看著自己曾經(jīng)寵愛的小姑娘每天下班后要洗衣服、做飯、陪孩子做作業(yè)、收拾家務……忙得焦頭爛額,而女婿則在一旁悠閑地喝咖啡。
2、每天擁抱孩子一次
一位男性朋友說,他每天回家都得「二進」家門。因為家里有兩個小寶貝,大寶開門后得到一次爸爸的擁抱。然后朋友需要退出門外,再敲一次門。這一次二寶來開門,爸爸要再度擁抱二寶。兩個小家伙對這件事樂此不疲,每天都搶著誰先開門。
朋友說,自從有了這個進門儀式,親子關(guān)系直線飆升,就連妻子看著都嫉妒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喜歡和父母親昵,喜歡擁抱。這是因為,和父母的肌膚接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的擁抱,給孩子帶來的肯定和震撼,遠遠超過媽媽。
黃磊在綜藝節(jié)目《拜托了冰箱》中也曾提到,父親的力量比較大,擁抱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有一種包裹感和安全感。
親愛的爸爸,多抱抱你的孩子,讓他在你的懷抱里睡覺、讀書、聽故事、聊心事,在你溫暖有力的懷抱中底氣十足地去看世界。
3、每天至少陪孩子玩5分鐘游戲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游戲力》中提到,在打鬧游戲中,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游戲?qū)ο蟆?/p>
研究表明,與爸爸摔跤、拳擊,只要適度,會有助于孩子的成長,比如常和父親打鬧的男孩,跟別人相處得會更好。
爸爸內(nèi)心都住著一個小男孩,他們跟孩子玩起來,會更有創(chuàng)意,也會更有趣。
鄧超曾經(jīng)說過,等等和小花很喜歡跟他玩,因為他跟孩子們一起玩得特別瘋。
陪伴的時間不在于多而在于精,5分鐘或許不多,但爸爸全情投入其中,日積月累,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放手讓爸爸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滿滿的游戲力,陪著孩子玩游戲,成為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多彩和有趣。
4、陪孩子做一件「他想做」的事
英國兩個小男孩在父親的影響下具有極強的冒險精神,并在4年前跟爸爸約定了一個冒險任務「在18歲前,完成500次冒險」。
每一次冒險,都是對世界的一次探索。
他們一起學習用網(wǎng)兜捕魚,在雪地里建造冰屋,在野外生存……
最激動人心的是,他們一起改造了一艘玩具船,取名為「冒險號」,于2017年5月29日,將其放入大海開始了「環(huán)游世界」的夢想。
父親,是我們對未來與未知充滿好奇的源頭。
帶著你的孩子去爬山,去滑雪,去學習捕魚,去尋找各種稀奇古怪的植物,去探究恐龍的秘密……
而跟著父親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會更加勇敢、獨立,具有冒險精神,并保有一顆仰望星空的好奇心。
5、定期安排跟孩子的「獨處」時光
陳小春在兒子出生后也會常常抽時間陪著兒子Jasper,但跟Jasper并不是特別親近。依然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期中,他對Jasper大吼,而Jasper一直處于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狀態(tài)。
后來,在節(jié)目錄制的過程中,兩人有了獨處的機會,一起露營,一起做飯,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戲……陳小春越來越了解兒子,而兒子跟他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親近,會常常跟爸爸說「我愛你」。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guān)系,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你可以獨自帶著寶貝去露營,去旅行,去海邊看日出,也可以帶著他一起去外地出差……
6、每天陪孩子吃晚餐
美國的傳奇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給中國家長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條就是每天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吃晚餐。
而他們的總統(tǒng)奧巴馬就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每晚6:30要和家人一起吃飯,每周最多錯過兩次。
餐桌上,可以討論一天的經(jīng)歷和見聞。父親說說單位里的,孩子說說學校里的,那些有趣的,新鮮的,彼此了解彼此在外的生活。
可以分享一個話題。討論最近看過的一本書或一場電影,看到的一篇報道,甚至是聽過的一個笑話。
可以討論家庭活動。比如周末的旅行計劃,去哪里,自駕還是乘車,準備什么攻略,大家都參與其中。
烹飪節(jié)目主持人茱莉亞·蔡爾德曾說:「同親愛的家人一起享用晚餐,絕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原始、最單純的快樂,它不但滿足著我們靈魂的需要,也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永恒?!?/p>
這種快樂和永恒,將成為孩子未來成長的基石。
親愛的爸爸,將「與孩子共進晚餐」列入你的日常清單吧。
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優(yōu)秀,走向社會以后會更容易成功。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更需要爸爸強壯有力的臂膀和引領(lǐng)。
育兒路上,爸爸應該擔起父親的責任,在孩子的童年記憶中留下清晰而美好的身影,而不只是一團影子。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爸爸還要記得寵愛媽媽喔,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在愛的浸潤中長大的孩子,見過愛的模樣,才會懂得去愛別人,像小太陽一樣散發(fā)出愛的光芒,給愛的人滿滿的愛和溫暖。
小學開學季全攻略,爸爸媽媽們快學起來吧
開學前,家長們是否因為不知該為孩子做什么而感到焦慮?以下10項準備工作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邊玉芳結(jié)合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以及學習適應規(guī)律梳理總結(jié)出的,可供參考。
1、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
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電影”式地回放一遍,對照假期計劃,看哪些已經(jīng)完成,哪些尚未完成??梢砸黄鸱窒硎斋@和遺憾(讀書、旅行、休息、娛樂、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或分析原因,相信家長和孩子通過這種“復盤”形式,會有更多收獲。畢竟,“及時總結(jié)”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2、幫助孩子收心,回歸日常狀態(tài)
假期中的孩子,心態(tài)通常較為松弛,而開學后則相對緊張,兩種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對此問題,提醒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否則會給孩子太大的心理負擔。在此階段,建議家長盡量少安排大型活動,讓孩子的心慢慢沉靜下來。
3、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查漏補缺
提醒孩子檢查回顧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還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時間予以完成。很多孩子經(jīng)常將作業(yè)拖延至正式開學前一晚,挑燈夜戰(zhàn),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狀態(tài)下,草草應付。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合理規(guī)劃和安排開學前期的這段時間,及時查漏補缺,高質(zhì)量完成作業(yè)。
4、引導孩子調(diào)整生物鐘
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不提前調(diào)節(jié),開學之初通常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的狀態(tài),影響孩子的學習適應。家長們不妨和孩子一起在這段時間制訂一個和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按照平日上學的時間起床、睡覺、學習、運動,有規(guī)律地作息,從而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緊張的學習生活。
5、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
新學期、新氣象。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展望下未來,提前做做規(guī)劃和打算,例如下學期要提高哪幾門功課的成績,在學校超越的目標是什么,新學期是不是要學一門新特長等等。制定學習計劃、樹立目標可以幫助孩子明確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6、鼓勵孩子提前聯(lián)系老師同學
通過一個長假的分離,同學們之間可能都會有一些變化,鼓勵孩子提前聯(lián)系一下同學和老師,互相分享暑假見聞和“新鮮事”,相互關(guān)心,相互表達彼此的想念和對新學期的期待,不僅能增進同學、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7、帶孩子逛逛圖書館和書店
開學前,時間尚能自主支配,家長們可以結(jié)合新學期計劃,陪孩子去圖書館、書店等地方,感受一下濃濃的書香,也可查閱和購買一些孩子喜歡的書籍資料,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興趣,也為新學期適當做些準備。
8、引導孩子進行適度的復習和預習
經(jīng)過一個暑假,孩子可能對上學期的知識有所遺忘,不妨抽空回顧一下主要知識內(nèi)容。同時,也可以提前瀏覽新學期的教材,適當做些預習,有利于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順暢銜接。但提醒家長,孩子提前預習要適度,不建議提前把新知識學一遍,這樣容易致使孩子在正式學習時喪失新鮮感和興趣。
9、讀懂孩子情緒
由于某些特殊經(jīng)歷和感受,有些孩子可能會對上學感到“焦慮”甚至“恐懼”心理,家長要正確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理解孩子產(chǎn)生的這些情緒,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鼓勵和支持。如果情況相對嚴重,可借助心理專家等專業(yè)力量。給孩子提供正面的心理能量,讓孩子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10、配合學校開展新學期準備工作
一些學校通常會在正式開學前,開展學生體檢、心理調(diào)查、家長會等方面工作,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配合。研究表明,良好的家校合作,對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發(fā)展都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建議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家校聯(lián)手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
新學期開始了,日常的安全常識,父母不僅要教給孩子,而且還要時常找機會、想辦法利用各種場景,幫助孩子加深記憶,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安全意識得到強化,平安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1、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
家長要告訴孩子不在停放的汽車前后玩耍。下車的時候,要等車停穩(wěn)后,用左手開右側(cè)車。
2、不踩井蓋
告訴孩子不踩井蓋,遇到井蓋繞過去。
3、回旋余地
告訴孩子不要將身體的一部分放進狹小空間,如將手指往瓶子口里插,將頭伸進院墻鐵欄桿的縫隙,以免被卡住。
4、孩子的安全最重要
生命無價。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遇到危險時,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任何物品都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論。
5、記住重要信息
一定要讓孩子記住父母的名字、手機、家庭地址,無論發(fā)生任何事,在別人的幫助下是可以找到你的。
6、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讓別人碰
要反復告誡孩子,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讓別人碰,即使是老師、親屬等熟悉的人。
7、別把筆變成匕首
在學校里,孩子手里拿的最多的物件就是筆。家長和老師要告誡孩子,筆能變成匕首,誤傷同學或者自己。
8、別把指甲和趾甲剪太短
指甲和趾甲剪得太短會成為刺向孩子的尖刀,導致甲溝炎。
好爸爸是媽 媽塑造的
好爸爸是媽媽塑造的
周末帶孩子出去玩,會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幾乎每個孩子身邊都跟著一個背著大包的媽媽,似乎帶小孩是媽媽的義務,小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樣。
我們知道只有媽媽一個人是不可能生孩子的,在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同樣不可或缺,甚至在某些時候,比媽媽還要重要。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里面,都是媽媽在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而爸爸都在做他們的大事情。媽媽們常常抱怨,例如老公不管孩子、老公管不好孩子等等問題,媽媽們也很矛盾,既想讓老公幫著帶孩子,同時又擔心他們粗心大意把孩子磕著碰著,非常矛盾和糾結(jié)。
賺錢養(yǎng)家不等于育兒
在許多家庭中,爸爸是家中的經(jīng)濟支柱,他們每天在外面辛苦奔波,賺錢養(yǎng)家。讓媽媽可以安心在家?guī)『ⅲ瑫r也給寶寶提供優(yōu)質(zhì)的成長和教育環(huán)境。在爸爸的心里,他們會認為這是他們育兒的另一種方式,雖然沒有和寶寶進行交流,沒有關(guān)注他們的一顰一笑,甚至不曾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特長班,但是他們提供了強大的物質(zhì)基礎(chǔ),也是很重要的。
物質(zhì)基礎(chǔ)的確重要,爸爸們在外面打拼也的確辛苦,但是育兒不僅僅是提供物質(zhì)基礎(chǔ)那么簡單,它蘊含很多方面,例如重要的親子交流。記得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個爸爸請假回家,因為家里的孩子都認不出他了!如果爸爸努力賺錢,提供孩子富足的生活,但是孩子對于爸爸很陌生,極少交流,那么這種只是血緣關(guān)系,而不是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所以,不論爸爸每天在外面多么辛苦,都要抽出來二十分鐘和寶寶進行交流,例如聊天、做游戲,或者是給寶寶講一個睡前故事。讓寶寶感受到爸爸這個角色的存在。因為爸爸的聲音和媽媽不同,爸爸手臂也更有力度,寶寶或許更喜歡爸爸讀故事,覺得寶寶的懷抱更舒服呢!
有的家庭中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可以讓寶寶每天在固定時間和爸爸打電話或者通過視頻進行聊天,雖然在空間上有距離,但是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科技手段讓寶寶和爸爸在心靈上沒有距離。
放開手讓爸爸去帶小孩
媽媽們在一起聊天,都會說自己的老公粗心,帶孩子去一次公園,膝蓋就給磕破了,看的媽媽好心疼。還有爸爸和孩子做游戲不知深淺,扯著孩子的胳膊上上下下的轉(zhuǎn)圈,也不怕把孩子弄脫臼了!總之,爸爸帶孩子,媽媽是一百個不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之前要千叮嚀萬囑咐,似乎他們不是孩子的親爸一樣!如果爸爸真的是有什么閃失,媽媽會批評教育好久,不依不饒!甚至還會剝奪爸爸帶孩子的權(quán)力!
時間久了,爸爸聽得煩,也懶得帶小孩了。自然而然,帶孩子的任務都落在了媽媽的肩上,媽媽又開始抱怨老公不管孩子。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磕著碰著都是常見的事,我們不可能把孩子放在棉花堆里養(yǎng)大。當孩子摔倒放聲大哭的時候,當媽媽的多會感性的走過去安慰孩子,而爸爸可能會視若無睹,孩子自己哭一會發(fā)現(xiàn)沒人理睬,自己爬起來,然后沒事人一樣。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沒有覺得特別疼痛,但是媽媽的過分疼惜放大了孩子的疼痛,讓他們倍感委屈,哭得更大聲。
不如放開手讓爸爸帶孩子,他們的滿不在乎會讓孩子堅強有韌性,長得更健壯。
誰都不是一開始就會帶小孩,媽媽一樣,爸爸也一樣。所以媽媽們不能要求爸爸上來就是一個成手,像月嫂一樣業(yè)務精湛。媽媽們要有耐心,給爸爸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并且改正錯誤。
在育兒的路上,誰沒有做過回頭看覺得遺憾或者后悔的事情呢?媽媽們做過,爸爸們也是普通人,也一樣會做錯。
媽媽不能因為爸爸在帶孩子的時候錯過一次,就一棒子打死,再不任用,再不信任。這樣會大大打擊爸爸育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把爸爸從寶寶的成長教育中生生的推出去。
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媽媽一個人獨自負責孩子的成長,又煩又累,爸爸卻在一旁悠哉,甚至還會說上兩句風涼話,這一切的原因都在媽媽自己。
如果媽媽能夠智慧的對待爸爸帶孩子的問題,你會輕松愉快,同時也會和爸爸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如果你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夠智慧,那么你就會獨自承擔壓力,挨太多的累,同時,對于你的婚姻也有不利的因素。
好爸爸是媽媽塑造的
很多孩子在發(fā)生問題的時候習慣于找媽媽,即便當時爸爸在身邊,他們也會想要媽媽的懷抱,和媽媽比較起來,爸爸永遠是候補的角色。媽媽們似乎也非常享受,因為畢竟自己十月懷胎生的小孩,和自己最親近,說明孩子懂事,這是件多么開心的事!
甚至有的媽媽還會刻意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種種不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以鞏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其實,爸爸和媽媽一樣,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沒有必要非選出誰和孩子更好,孩子更依賴誰。
可能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夠多,媽媽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在辛苦工作,雖然他現(xiàn)在沒有在家陪伴你,但是他的心一直都在惦記著你和媽媽,爸爸辛苦工作都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更好。所以我們要乖乖的,不要讓爸爸在工作的時候分心,耐心等待爸爸回來。
可能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語氣嚴厲些,和媽媽的和風細雨比起來,孩子有些接受不了,媽媽不要去指責爸爸的問題,而是要在私下里告訴孩子雖然爸爸的態(tài)度不好,但是他愛你的心是真的,他希望你好,所以他才會著急,才會說出讓你感覺痛的話來。
在一個家庭中,太多時候,媽媽都是爸爸和孩子之間的粘合劑,媽媽在孩子面前說的話做的事,決定了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可以說,爸爸和孩子的距離遠近,很大程度上,是由媽媽來決定的。
是自己辛苦的帶孩子,還是和老公共同來承擔孩子成長中的種種呢?
是讓老公翹著二郎腿挑你的毛病,還是讓他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中來呢?
你可以輕松愉快的做媽媽,只要你有足夠的智慧。
沒有哪個男人生來就是好爸爸,此時,你的塑造,很重要。
幼兒英語教案:爸爸媽媽的職業(yè)
活動目標
1、復習家庭稱呼的單詞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2、學會如何詢問職業(yè):who is he? What’s his job?
3、讓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
活動過程
一、問候:Good afternoon, everyone ! I am your teacher ,Daisy. Today is sunny, now follow me to do music and movement.ok? Please stand up and listen to the music,let us go.
二、律動《Muffin man》
三
(一)復習單詞。
師:Who is he?/Who is she?
他是誰呢?
生:他是我的爸爸
師:yes!He is my father.
OK,Let’s review
爸爸 Father 媽媽Mother 哥哥brother 妹妹sister
教師再次提問:
師:Who is she?
幼:She is my mother.
師:Who is he?
幼:He is my father.
一直到每張照片都問完孩子們
(二)父母的職業(yè)
師:你們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嗎?
幼:孩子們回答父母的工作
師:那孩子們知道怎么用英語來詢問父母的職業(yè)嗎?
幼:不知道(搖頭)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播愛英語》的Vicky老師是怎么說的吧?
師:播放視頻《小播愛英語》第六期《家庭成員的職業(yè)》,先看一遍,然后分別停頓學習。
幼:小朋友們學會了嗎?
師:Who is your father?What’s your father’s job?
幼:Who is your father?What’s your father’s job?
師:Who is your mother?What’s your father’s mother?
幼:Who is your mother?What’s your father’s mother?
師:今天回家請孩子們各自問問自己的爸爸的職業(yè)是什么?看明天誰答得又快又好。
爸爸難當還是媽媽難當?
現(xiàn)在時代進步了,大多是兩個人一起賺錢,公平分擔家庭經(jīng)濟負擔。女人追求獨立,男人養(yǎng)家糊口的作用似乎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然而,男人還是可以以事業(yè)的理由去做各種工作或非工作的事情,以此“逃避”家庭責任,母親們卻沒有任何借口說因為工作忙而不管孩子。
“不用麻煩了,不用麻煩了,工作呼喚我,美女需要我,爸爸很忙的……”有網(wǎng)友將周杰倫的《牛仔很忙》改成了“爸爸很忙”,以此來調(diào)侃忙碌的爸爸們在孩 子成長中的“隱形”。親子班上,爸爸沒有出現(xiàn);家長會上,爸爸沒有出現(xiàn);升學考場外,爸爸也沒有出現(xiàn);孩子生日那天,電話中喝醉的爸爸壓根兒就不記得這個 日子……
其實,沒有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哪個男人,不想做個好爸爸。
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有次獨自懷抱初生的女兒搭火車。車程中,女兒不知是因饑餓還是不適啼哭不已,葉利欽怎么哄都無效。這位年輕的 父親無奈之余,只好解開胸前的衣服鈕扣,眾目睽睽之下,袒露其胸,讓女兒含著他的乳頭,雖然并無乳汁分泌,但女兒因著這樣的安撫,很快安靜下來。葉利欽, 是個具有強悍作風、鐵腕手段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病危時,也舍不得放棄他的權(quán)力,整肅異己更是不留余地。然而這樣一位冷酷、嚴肅、鐵面無情的男人,在照顧孩 子的時候竟然也有他柔情的一面。
所以,男人并不是不懂得照顧孩子。只是,沒有母親那樣事無巨細,沒有母親那樣善于表達。男性從小就被教導要勇敢剛強,要胸懷大志,要穩(wěn)重。所以,骨子里常常有一種做父親的“威嚴”,不輕易顯露感情。
所謂“嚴父慈母”,傳統(tǒng)父親幾乎就是“威嚴”的代名詞,讓人敬畏。然而,現(xiàn)在對父親這個角色賦予了很多深刻的內(nèi)涵,也提出了很多復雜的要求?!俺龅脧d堂下得廚房”,這曾經(jīng)是男人們擇偶的重要標準,而今套在父親們身上也并不為過。
曾幾何時,提起“全職奶爸”,總是感覺很另類很奇怪?,F(xiàn)在這個隊伍可是日益龐大??纯淳W(wǎng)絡(luò)上的爸爸專題、爸爸論壇、爸爸日記、爸爸博客,越來越多的男人們正在拋棄事業(yè)、全心全意的育兒。
一位從事文字工作的父親說道,他去采訪商界名人時,如果知道對方也是父親,那么他們的話題往往是從聊孩子開始的。而男人們談論孩子,也不再遮遮掩掩?!案赣H”不再是單純的養(yǎng)兒育女的家庭職稱,“父親”更是一種驕傲,是一種對能力的肯定。
今年1月份,我去北京電視臺參加了《名人堂》的一期節(jié)目,嘉賓是兩位明星爸爸:演員朱時茂,和當當網(wǎng)的總裁李國慶先生。當主持人問到,“你們覺得爸爸 難當還是媽媽難當?”茂哥回答“爸爸難當?!敝鞒秩死^續(xù)問:“你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好爸爸嗎?”兩人同答:“是的。”然后,一些育兒用品道具被推上舞臺,讓 爸爸們現(xiàn)場演示一下如何照顧孩子。結(jié)果是,李國慶給寶寶穿尿不濕,穿反了;朱時茂給寶寶泡奶粉,半天沒有打開奶瓶蓋;兩人聯(lián)手折疊一輛童車,手足無措,無 計可施。
兩位爸爸的手忙腳亂讓現(xiàn)場的媽媽們一陣哄笑。然而,接下來在聊到孩子的教育、讀書、理想、戀愛等等情況時,爸爸卻是侃侃而談,而且都有自己獨到的經(jīng)驗,比如如何鼓勵孩子去交往朋友、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如何引導孩子主動創(chuàng)造,等等。
所以,在男人眼里,“好爸爸”并不一定是給孩子喂奶、哄孩子睡覺、幫孩子洗澡、給孩子換尿布,這是媽媽們該做的事兒。他們深信自己能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發(fā)育,在孩子的社會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上周四,去新浪參加了一期視頻聊天,嘉賓是著名的哲學家、作家周國平先生。他的新書《寶貝寶貝》,非常詳細的記錄了女兒的成長經(jīng)歷和童言趣事,以及他在育兒過程中的一些經(jīng)驗方法。字字句句,都流淌著父愛的溫柔。
做一個好爸爸真的不容易。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足,要能支撐起整個家庭,給父母一個安樂的晚年、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社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家庭中的“父親”角色,施加這么強大的壓力,提出這么復雜的要求。
女人從懷胎十月的艱辛,到痛不欲生的分娩,再到哺乳和養(yǎng)育,其中的酸甜苦辣,做過媽媽的都深有體會,所以,“媽媽難當”更多的是來自切實的身體感覺。
而父親是這樣的人,他也許從來沒有喂孩子吃過飯、沒有為孩子洗過衣服、洗過澡,但是,他卻是很多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對象,是孩子遇到困難時最想求助的對 象。孩子小的時候,母親的生活照料更多,而孩子上學以后,尤其是上了中學以后,開始接觸社會,開始思考人生,這時父親能夠在思想上給孩子啟發(fā)和引導,遇到 一次挫折,父親的鼓勵可能會讓孩子振奮。所以,“爸爸難當”更多的是來自精神上的責任感。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怕”爸爸,但是長大之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理解自己的父親,越發(fā)能夠體會到在那層威嚴的臉色后面,涌動著細膩柔軟的父愛。
母親更喜歡抱著孩子成長,而父親則是牽著孩子成長。
在母親的眼睛里,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總擔心吃的不飽穿的不暖,千叮嚀萬囑咐。父愛,深沉而內(nèi)斂,很多事不常掛在嘴邊,但是在需要時總是會提供很有力量的支持。
母愛似水,父愛如山。
母愛無邊,父愛如天。
爸爸媽媽請不要遷怒于我
父母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下班后感覺特別累,往往會因為孩子做的一件小事而大怒,事后又會覺得后悔。您是否也曾遷怒于孩子呢?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心情好的時候,看誰都順眼,心情糟的時候,看誰都不順眼。所以說?,F(xiàn)實生活中的人,無論對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都會有由于心氣不順而遷怒的時候,當然大多數(shù)遷怒表現(xiàn)并不是十分的明顯故而有一般不會對對方造成傷害。
遷怒對象最多的人,就是與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的人——親人。丈夫事業(yè)受挫折而遷怒于妻子,家長遇有不順遷怒于孩子。夫妻之間,不過火的遷怒也無妨,讓對方宣泄一下,自己再安慰兩句,怒氣也就消了,某種程度還起到了平復心緒的心理療效。但對于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家長的任何遷怒,都無助于自己心緒的平復,只能給孩子帶來心理的傷害。
易遷怒的家長,只要臉色不好,孩子就會恐懼,只想避開家長,防止引火燒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點小事也會把孩子臭罵一頓。孩子無助的哭泣又加重了家長的心煩,家長這時可能只顧自己發(fā)泄了,根本沒有想孩子是什么感受,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多余的人,覺得自己很委屈,只能讓父母不高興;或讓孩子心生厭惡。認為家長無能,只會在家拿孩子出氣,家長很難讓孩子信服。如此會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
在現(xiàn)代社會,生存、競爭的壓力使得每個人都不輕松,我們會受到各種各樣我們無法預料的責難或誤解,一味地抱怨、懊悔,甚至遷怒于他人,既不負責任,又有失風范。一個成熟有責任感的人,應該學會自己解決這樣問題,勇于承擔,調(diào)整心態(tài),不抱怨環(huán)境,不怪罪別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傷及他人。
一天班上下來,人累得什么都不想動,但是家里的各種家務都等著,這個時候任誰都不會太高興。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有點兒什么錯或者要求,大人可能就無法接受或滿足。這也是較為常見的家長遷怒于孩子的原因,生活中很多人都曾這樣遷怒于孩子,雖然對孩子的方式各異,但態(tài)度是一致的——內(nèi)心有氣沒地方發(fā)作,把火氣撒在孩子身上。
其實,遇到不順心的事,如果自己實在無法排泄,可以找朋友訴說一起分擔。如果是工作上的事可以跟家人訴說一起分擔。不要什么事都積壓的心底,更不能遷怒于孩子。
很多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習慣拿孩子出氣,不過很快就后悔了。有的家長打過孩子以后,又覺得心痛后悔,立即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并加倍給孩子物質(zhì)上的“補嘗”。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孩子也就習以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就得喜怒無常。所以,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精神垃圾,隨時產(chǎn)生要隨時要把它排泄掉,不能讓它久駐人心。排除這種精神垃圾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合理不合理,這主要看對自己和他人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對自己只要排泄掉就有積極的影響。而對他人則不同,有些宣泄的方式可能就會對他人帶來不利的影響,比如遷怒于他人,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孩子,很有可能帶來影響一生的心理傷害,更嚴重的甚至要了孩子的命。
有太多的案例,家庭不合,父母總是把情緒遷怒于孩子,最后導致孩子離家出走或走上不歸路。悲痛的結(jié)局是沒有后悔藥吃的。事實告戒我們孩子是無辜的。
無論怎么樣,成年人應學會克制自己,如果在家以外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應在進家門前把它全部截留在門外,也在學點阿Q精神,用精神勝利法來達到心態(tài)的平衡,夫妻間的問題,更是要兩個人面對面才能解決,拿孩子撒氣,只能讓兩人的關(guān)系更糟糕。
人的情緒空間是有一定的量的,負面情緒侵入正面的情緒自然就會被等量剔除,刪除了負面情緒,正面情緒又會得以很好的恢復,而且精神會更加地飽滿,以這樣的心態(tài)再面對你的孩子,孩子收獲的就不再是傷害,而是快樂。給孩子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讓孩子健康快樂中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