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家務戕害孩子一生
發(fā)布時間:2021-02-26 教育孩子筆記 教育筆記值日生 幼兒小班生活活動方案做家務不僅能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他們能從中學會感恩,能正常應對自己的生活,更容易體驗到幸福感。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yè)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干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美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
以下是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或許可以借鑒一下。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臟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后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里;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獨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柜(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臟床單拿走,并拿來干凈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
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和烘干機;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有垃圾車來收)。
13歲以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換燈泡;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兩面);清理冰箱;清理爐臺和烤箱;做飯;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疊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多不能吃苦,獨立自謀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龍的父母從孩提起就應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生成一雙勤勞手,使其終身受益。
孩子在體驗中長大,體驗越多,感受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長盡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
美國專家談孩子學做家務
你的孩子是否已經到了可以幫你干一些簡單的家務事的年齡,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養(yǎng)成幫助做家務的良好習慣,來自美國的早期教育專家為您提供以下建議:
如果你曾經有過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經歷,你就會知道這絕對是一場艱難的戰(zhàn)爭,一個處于學齡前階段(3-6歲)兒童的孩子已經開始能夠對大人的要求表現(xiàn)出不耐煩和抵制的情緒。這可能會使你感到與其要求他去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容易。
如何讓孩子輕松的,持久地養(yǎng)成這個好習慣,以下幾點家長必須注意: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jié)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樂。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3、把任務細致化,并給孩子做示范
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并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shù)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里,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知道他記住為止。
4、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干凈,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掃干凈。如果你想讓她幫你收拾飯桌,那末,就只讓她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做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盡量讓孩子認識到,幫助大人盡快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采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余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這樣的方式。
8、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而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制一張圖表,每當她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他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獎勵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勵,注意了,不要用金錢和物質獎勵。
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復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統(tǒng)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10、給孩子發(fā)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范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對父母來說,剛開始時與其說是讓孩子幫忙,還不如說是給父母增加負擔。但這卻是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幫助人的良好習慣的大好時機。四五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用以完成簡單的家務勞動所要求的良好的協(xié)調能力、靈敏度和集中力。即使他們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圖,對孩子來說也家務勞動是益處多多。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讓他們發(fā)揮自信去獨立完成某件工作。同時也要幫助孩子理解幫助他人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美國不同年齡孩子可做的家務
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孩子們需要知道這個家庭里的有些事是他們可以做的,參與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體驗自己是家庭中一員的感覺。
美國有一個“AgeAppropriateChoresChart”,這個表格寫明了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
9-24個月:
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臟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歲:
可以在家長的指使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
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
使用馬桶
刷牙
澆花(父母要給孩子適量的水,以免孩子給花草澆水過度)
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
更好的使用馬桶
洗手
更仔細的刷牙
認真的澆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寵物
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
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
飯后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里
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
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
自己使用廁所
洗手
更仔細的刷牙
認真的澆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寵物
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幫忙擦桌子
自己鋪床
準備餐桌(從幫忙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開始幫忙擺盤子)
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
把洗好烘干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柜(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
把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自己會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
自己使用廁所
洗手
刷牙
澆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寵物
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幫忙擦桌子
鋪床/換床單(從幫助媽媽把臟床單拿走,并給媽媽拿來干凈的床單開始)
準備餐桌
飯后把臟餐具放回廚房
把洗好烘干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柜(會正確整齊的疊不同的衣服)
把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要用的東西)
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
6-7歲:
自己使用廁所
洗手
刷牙
澆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寵物
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幫忙擦桌子
鋪床/換床單
準備餐桌
飯后把臟餐具放回廚房
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
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東西
收拾房間
7-12歲:
照顧寵物
做簡單的飯
幫忙洗車
吸地擦地
清理洗手間、廁所
掃樹葉,掃雪
會用洗衣機和烘干機
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在美國,各家定時把垃圾箱放到街邊有垃圾車來收〕
13歲以上:
換燈泡
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
擦玻璃(里外兩面)
清理冰箱
清理爐臺和烤箱
做飯
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
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干衣,疊衣以及放回衣柜)
修理草坪
讓不讓孩子做家務,這是個問題
魯魯今天拖了地,幾間屋全是他拖的。這段時間,他學會了做不少家務,前天幫我切絲瓜,洗菜,在廚房里打下手,直到一頓飯全部做完。今年他還學會了煎蛋,不僅能煎一般的蛋,還自已發(fā)明了加入火腿腸、青菜末及多種調料,煎出來的蛋別具風味。再加上他早已學會的泡方便面,如果留他一個人在家,是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這些事,都是小事,也許很多小孩早就會做了。但他是從今年才開始做的。這之前,他爸一度很焦慮,說他什么家務事都不做,將來生存能力成問題。其實是多慮了,到該他做的時候,需要他做的時候,自然會做的?,F(xiàn)在他十一歲,比起十歲的時候,不是會做很多了嗎?我經常給魯魯說,家務不是什么難事,你架子鼓那么復雜都能打好,學習那么難的都能學會,家務有什么學不會的?到了該做的時候,自然都會做?,F(xiàn)在他做的這些事,都不是刻意讓他做的,慢慢長大了,自然就學會了。生活在一個家里,耳濡目染,日常的家務,其實早就爛熟于心,一旦上手,只需熟悉一下,立馬就會了。但對于太小的孩子來說,本身的能力有限,原本簡單的事,落到他手里,盡管心里知道怎么做,但手不聽使喚,還是很困難的。何況,有些家務還有一定的危險性,譬如切菜,譬如燒開水,太小的時候還真不敢讓他自己去做。當然,做家務有助于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孩子動作的協(xié)調性,增加責任感等等,是有好處的。但這就和其他活動一樣,只是眾多培養(yǎng)方法中的一種,沒有必要提到生存的高度去強調,更沒有必要焦慮不已,除非你家里確實缺少人手,需要孩子早早擔起家務的重任。很多事情不用著急,現(xiàn)在魯魯十一歲,這些小事輕輕松松就學會了,但如果非要讓他七八歲就做,當然也學得會,也能做,但卻成了大事、難事,要花很多精力去培養(yǎng)。只不過是晚兩年,何必非要去趕這兩年呢?七八歲有七八歲的事情,七八歲有七八歲的樂趣,該做什么做什么吧。在做家務的問題上如此,在學習上、性格上、生活習慣上、為人處世上,一切的方面,都是如此,原本能夠自然達到的,你非要提前兩年,那必然是處處皆辛苦,又何必呢?時時為將來擔憂,也許將來的糟糕還沒有到來,今天就已經不堪重負了。讓不讓孩子做家務,這是個問題
其實,很多事未必就真如我們以為的那般可怕。記得看過一個神父的感悟,其中就有這一點,他聽過無數(shù)人的懺悔,看過無數(shù)人的人生,最后得出結論: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他們所恐懼的絕大多數(shù)事情,最終都沒有發(fā)生。在做家務的問題上,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是家里的獨生女,在那個時代是極少數(shù),很受寵。父母又極善良,極勤勞,媽媽幾乎承擔了家里所有的家務,剩給我的活兒很少。我初中二年級就離家去體校,之后就是上重點中學、上大學,直至參加工作,都是住集體宿舍,可以說,我從12歲就開始集體生活了,根本沒有機會做家務。小時候我做家務并不多,但現(xiàn)在絕大部分家務都是我做,我并無怨言,也沒有不能勝任的感覺。相反,一些小時候很勤快的孩子,長大后卻懶得動了。我初中時的一個女同學,是從農村親戚家抱養(yǎng)的,過來以后承擔了很多家務,從早做到晚。后來她有了男朋友,結婚之前,給我傳授經驗說,一開始就要管好,讓男人習慣做事,不要把規(guī)矩立壞了。那小伙子比較老實,婚后果然是服服帖帖,那個女同學很享福。
小時候受奴役的人,長大后往往也有奴役他人的傾向,因為他對人際關系已經形成固有的觀念。而我,小時候媽媽幾乎做了所有的家務,那不是因為任何人的壓迫,而是因為愛,她愛我們,就承擔了所有的一切。當我還小的時候,是媽媽保護我、照顧我,現(xiàn)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自然而然地保護他、照顧他,就像當年的媽媽一樣,心甘情愿。
兒子現(xiàn)在還小,他就應該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享受我的照顧,等他以后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他也會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他的家人和孩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假如現(xiàn)在我喪失了行動能力,我相信魯魯立刻就會承擔起很多的家務,(事實上他現(xiàn)在也常常幫我做一些事,并不需要我刻意支使。)但是當我還有能力的時候,我不可能自己在一邊享受,而讓孩子去承擔許多,我不可能心安。我愿意讓他多享受一些,到需要他承擔的時候,他自然會承擔。車到山前必有路,《圣經》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弊尣蛔尯⒆幼黾覄眨@是個問題
其實,孩子們今天的憂慮就已經夠多了,不要再讓家務成為壓力。當孩子衣食無憂,無需他去操勞生計的時候,刻意鍛煉某些生存能力,既痛苦,又無用。因為現(xiàn)在鍛煉的,并不一定就是將來需要的,不要去預設困難,不要為還沒有到來的困難焦慮,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事情,眼前的困難就夠他解決的了,把眼下的事做好,遇到什么解決什么,這樣一路走下去,都會有辦法。
讓孩子做家務除了鍛煉生存能力,還有一層理由,就是培養(yǎng)責任感。當然,做家務能分擔父母的勞煩,“分擔”也就是責任感的體現(xiàn)。但一個家庭,責任感不一定表現(xiàn)在做家務上,尤其是中國家庭傳統(tǒng)的男女分工模式,很多父母本人就不一定做家務,卻承擔了對家庭的責任,孩子自然也看在眼里。
每個家庭情況不同,譬如我們家,因為我長期在家工作,有時間做家務,兒子對家庭的責任感就主要體現(xiàn)在精神上的安慰、理解、分擔上。譬如我生病時他的問候和照料,他自己房間的收拾,他自己對自己的管理——自己去上課,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其實這才是對父母最大的負責!很多時候,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對方最大的支持。
當然,這只是我家的情況,有的家庭是需要孩子作為家里的幫手,承擔起部分勞作的,這就不是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問題了,而是應該向孩子感恩。
讓不讓孩子做家務,這是個問題。我想,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況,也有不同的出發(fā)點,沒有絕對的答案。如果刻意訓練做家務,做得很痛苦,那就不如不做;如果順其自然,量力而行,做得很愉快,至少不反感,那就做下去。做家務確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但其意義,對孩子來說,恐怕不在于生存訓練,更多是一種關系的需要,是責任感和親和力。多一項技能,樂于照顧好自己,也照顧好他人,能愉快地享受生活,這樣的孩子顯然是更受歡迎,也更可能擁有快樂和幸福的。
所以,說到底,如何讓孩子愉快地學習家務,享受家務,這也是我們家長的必修課呢。
教會孩子做家務,游戲成長兩不誤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就是生活的全部,所以學習做家務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游戲。此外,也別忽略了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的習慣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唯有愉快、自主自發(fā)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在生活中培養(yǎng)習慣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就是生活的全部,所以學習做家務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游戲。此外,也別忽略了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的習慣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唯有愉快、自主自發(fā)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對于年紀小的寶寶來講,父母最好讓他從個人份內工作開始學習,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學習將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把臟衣服放進籃子里;讓孩子慢慢習慣其實做家務也是自己份內的工作。
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一份工作計劃表,共同討論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然后用表格或日歷把他想做并能做的家務活記錄下來。對于還不會識字的孩子,可以在日歷上貼上圖片,讓孩子看見圖就知道今天要完成的家務是什么。當孩子完成了當天的家務勞動,就從日歷上把這一天劃去,這樣,孩子就知道第二天要做的是什么。對大一些的孩子,畫出一張表格,把要完成的家務勞動寫在上面,這樣,孩子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干的家務活兒是什么了。
怎樣才能讓孩子快樂地做家務?維維媽媽的辦法是做一個家務活兒罐,罐中裝上一些小紙條,正面寫上一件家務活兒,背面畫出一項孩子可以得到的獎勵。讓孩子從中抽紙條,如果孩子完成了他抽到的家務,就給予他應得的獎勵。有的父母以金錢作為回報,來讓孩子做家務,這是個人的愛好和選擇。每個孩子期待的回報都不一樣,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教會孩子的是責任感,而不是去賄賂他們。在所有的回報中,贊賞是孩子最喜歡的。當孩子認真地完成了一項工作后,不要忘了告訴孩子,他做得有多好。
做家務的態(tài)度
父母在引導孩子學習做家務時,也應留意一些事項,包括:
1.各年齡的幼兒動作技巧、認知程度、體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對孩子做家務的要求,應視孩子能力范圍,不宜超過,以免孩子因挫折而產生抗拒和畏懼。
2.一定要與孩子一起做家務,面對孩子越幫越忙,把現(xiàn)場搞得一塌糊涂、亂七八糟時,要耐住性子,教孩子改正及正確示范方法。
3.“多容忍、少責備”,在指導孩子的時候,口氣要溫和,不宜破口大罵,有耐心、有步驟地、以游戲的方式和心態(tài)教導孩子學習。
4.父母本身對做家務的態(tài)度要端正,不要讓孩子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感覺到做家務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此外,夫妻倆對家務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免得孩子產生“做家務是女孩的事情”的錯誤觀念,應讓孩子有正確認識,“家”是屬于每個人的,所以屋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義務去做。
5.在滿足寶寶好奇與學習的動機時,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不讓孩子自行拿取危險物品,父母要替孩子拿。較大孩子可教他正確使用方法和動作,以確保安全。
6.無論孩子做得如何,別忘了給予他贊美和鼓勵,讓孩子知道,他做的每件“小事”你都看到了,因為年紀小,能力、耐力都有限,自然不如大人做得好。但是沒有關系,熟能生巧,媽媽知道你很努力了。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教會孩子做家務,你收獲的,將是一個有責任感、勇于面對生活的男子漢!
為什么一定要讓孩子做家務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而是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和培養(yǎng),是家長對孩子負責的表現(xiàn)。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辦事。下午的時候,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他已經把米飯燜上了,正在炒菜呢,發(fā)現(xiàn)冰箱里沒有西紅柿了。當朋友把這些內容告訴我時,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后,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慢慢地習慣了,兒子回家看媽媽不在,就會自己張羅著做飯吃。
這位朋友還告訴我,她的兒子不僅能自己做飯,在媽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會照顧媽媽。一次她說有點頭疼,在沙發(fā)上躺著,兒子就給她倒了一杯水,并給她身上蓋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寫作業(yè)了。這位朋友是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說沒有別的訣竅,只要讓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學會做。至于孝順,她說你只要告訴孩子說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會照顧你。也就是說,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覺得可以為媽媽做一些事情,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心。
還有一位朋友的女兒,總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臟,刷洗起來很費勁。朋友就讓女兒自己洗了一次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兒一邊洗一邊嘟囔說,沒想到鞋子這么難洗。后來,她女兒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鞋弄得很臟了。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父母們也不要往這個方面去想,讓孩子做家務,是我們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yǎng),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1、幫助孩子練習動作技能。心靈手巧的孩子大多會一些家務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務可以鍛煉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以鍛煉到大肌肉。2、讓孩子練習分類歸納。分類和收納的意識,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品需要分類歸納才能理清,學習知識也要分類歸納才能融會貫通。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分類歸納的好習慣,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都能讓他一生受益。3、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yǎng)出家庭責任感。孩子會更愛家,珍惜家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承擔。
4、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并從中獲得自信。5、培養(yǎng)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范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孩子做家務去吧
讓孩子做家務去吧最近看到一篇短文,說的是德國立法規(guī)定孩子必須做家務。那規(guī)定很細: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間,到商店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在花園里勞動,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的孩子要擦汽車、在花園里翻地;16-18歲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要不干呢,父母有權通知有關部門,地方政府會派專門的執(zhí)法人員上門監(jiān)督孩子完成。要是孩子生病的話,也得給父母一紙書面說明。
要論生活條件,德國要比我們高出許多,但人家對孩子做家務都寫到法規(guī)上了。為什么呢,我想,這道理說起來大家都懂,卻未必能付之實踐。在不少家長的心里,認為現(xiàn)在生活質量好了,小孩子讀書已經夠累了,只要好好的讀書,其它的事都不用做的。父母都這樣說了,孩子當然就什么也不用做,最后就什么也不會做了。
在這里給大家舉幾個小學生的例子吧。
小A是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她比一般的小女孩要高,要瘦,剛見她時,感覺她會被一陣風吹走。開學后,我發(fā)現(xiàn)小A的動作很慢,不管是吃飯,寫作業(yè),做游戲,收拾學習用具,而且動作并不協(xié)調。經過對她成長的了解,我知道了,她從小就被捧著像個小公主。書包有爺爺背,吃飯有奶奶喂,去花園玩,累了有人背,從不讓她單獨下去小區(qū)里玩耍,怕她摔倒。
小B是個很調皮的小男孩,長得白白胖胖的,特別愛動。剛開學不久,就發(fā)現(xiàn)他經常丟三落四的,午睡后的被子也是亂放,連鞋帶松了也要老師幫他系,吃飯時桌子上全是飯粒,作業(yè)老是完成不了。通過了解,知道他的爸媽是中年得子,所以寵愛得不行。什么事都幫他做,就連吃飯也是跟著他屁股后面跑著喂。他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玩。
這樣的小學生,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們在家時就不會發(fā)現(xiàn)問題,一旦孩子上學了,問題也就接踵而來。其實他們都很聰明,只是缺少了一種引導。只要家長善于從小去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和動手能力,相信他們在學校也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
勞動是光榮的。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勞動責任感,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我們何不學學德國人,讓孩子每天都做些家務活吧。
專家:做“孩奴”不如做“孩農”
“孩奴”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個新詞匯,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xiàn)的生活狀態(tài)。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都可以和“孩奴”這個詞對號入座。
孩子花銷成家庭開支“大頭”
林泉在一家超市做收銀員,丈夫在一家單位開車,孩子今年才4歲,在小區(qū)幼兒園上學。每個月,林泉和丈夫的全部收入總有一半以上花在孩子的身上。林泉和丈夫每月的收入共計3000余元?!俺ズ⒆由嫌變簣@每個月幾百元的開銷,還得讓他學點什么呀,還有玩具啊、衣服啊,都得買好一點的……”林泉說,兒子現(xiàn)在在學滾軸滑冰、繪畫;孩子最喜歡玩玩具車,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添新玩具;孩子長得快,衣服也得買,還有零食什么的。林泉說,凡是給兒子買的東西,都會盡量挑最好的,他們不希望孩子在生活方面低人一等。就這樣,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每個月都會超過1500元。
本來月入就有限,孩子的花銷高了,林泉和丈夫平時過得特別節(jié)儉:中午吃的飯是前晚的剩菜飯,有了孩子后,兩人平時很少買衣服。只有這樣,每個月才能有點節(jié)余,而存下的錢都是為了孩子將來讀書。
今年30歲的林泉曾經看到過報道,說是把孩子養(yǎng)到大學畢業(yè),要花費40多萬元,想到這里,自己只有將一切美好的購物設想一一打消,埋頭為孩子打拼。
七成家長愿為孩子“犧牲”
記者對學生家長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57個家庭將月收入的一半花在孩子身上;60名家長表示,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愛好是值得的;75名家長表示,孩子左右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回訪中,該校學生家長表示,他們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害怕工作不穩(wěn)定,害怕收入減少,因為收入減少就意味著孩子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打折扣。
孩子就讀于中學的甘女士自嘲稱,孩子上學七年以來,自己就沒有再去過電影院了,也沒有看過一部電視劇,甚至沒有完整地聽過一首流行歌曲。每天,她蓬頭垢面地圍著孩子打轉,送孩子去培優(yōu)、跳舞,在等待的過程中,則匆匆地去買菜,盤算著下一頓讓孩子吃什么。
“孩奴”稱謂有人認同有人煩
對于“孩奴”這樣的稱謂,不少家長并不抗拒,他們坦言,確實有這樣的意味,但他們同時表示,這種付出和犧牲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愛孩子,他們相信自己的付出和犧牲,將來孩子會用成績回報。一名家長說:“父母為子女全身心付出投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采訪中,也有家長不贊同“孩奴”的說法。在電力公司工作的程工程師說,他的記憶中,自己的父母并沒有為他犧牲太多,高考期間,父母忙得不著家?,F(xiàn)在想起來,他很感激父母,因為父母的不包辦、不犧牲,給了他足夠的成長空間,讓他練就各種本領,一步步從小村莊拼到了大都市。
如今,程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他無疑是愛的,但他表示自己絕對不當“孩奴”。他會滿足孩子正常的需求,但不會因為孩子的額外需求,而放棄自己所有的愛好和興趣,“孩子做作業(yè)時,我在一旁伺待著,他肯定會瞧不起我;但如果這時我去看我的書或球賽,他也許會覺得我有追求?!?/p>
受訪的小學生都不喜歡“孩奴”這一稱謂,在他們看來,不希望父母為了他們淪為“奴”。就讀于東湖中學的曹同學說,如果父母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甚至是娛樂活動,會讓他更有壓力。
專家:做“孩奴”不如做“孩農”
武漢大學心理特聘教授尹鄧安,多年來研究家庭教育。他稱,現(xiàn)在的家庭多半是一個孩子,加之社會競爭的加劇,許多家長將自己的期望都寄托到了孩子的身上,給予孩子過多關愛,凡事都為孩子包辦代替。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忽略了自身的價值。尹鄧安說,現(xiàn)在的“孩奴”隊伍有擴大的趨勢。
“做父母的要有一定的犧牲,但必須掌握好度。”尹鄧安說,當父母淪為“孩奴”,就會過得非常辛苦,凡事包辦代替,這樣會滋生孩子的惰性,久而久之孩子的責任意識、自主能力會缺失,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反而缺乏競爭力。此外,家長追求自己理想、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過程,對孩子也是一種正面引導。
當“孩奴”不如當“孩農”,尹鄧安說,孩子好比農作物,家長要知道何時澆灌,何時放養(yǎng)。試想,農民一整天圍著農作物,不停地澆灌施肥,農作物能長得好嗎?
讓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讓孩子做家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它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養(yǎng)其責任心。當然也意識到在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習慣時,需要時間與耐心及周詳?shù)挠媱?,讓孩子能“自主自發(fā)”地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其實兒子極具可塑性。年齡雖小,卻已經具有獨立的人格了。作為家庭中的一員,讓兒子在家里承擔一定的責任,可以培養(yǎng)兒子獨立思考、自理與承擔責任的能力,讓兒子在體驗、經歷各種事物的過程中增加見識,形成良好的品質。
讓兒子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不但可以培養(yǎng)兒子對自己、對家庭的負責意識,并逐漸過渡到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感,使兒子成為一個“社會人”。
意識到做家務好處還有很多:
*可以鍛煉兒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直接作用于兒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兒子的數(shù)學和物理的學習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
*可以培養(yǎng)兒子的自信心,兒子會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強。
*勞動能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當人在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時,腦子里氧氣最充分。5-6歲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過長時間,而人在勞動和運動時,思維部分是休息的。
了解了做家務的好處后,就開始幫助兒子愛上做家務。我們比較喜歡用擬人方式的語言來表達,并且?guī)┯螒蚍绞?。心里牢記以下幾點:教他做,做給他看,帶他做,看著他做,讓他做。同時切記:
1.給兒子做示范的時候少說話,如果只顧說,兒子就沒有看我的雙手在做什么,而是看我的嘴在說什么了。
2.最先從兒子容易上手的家務活開始,表揚他要比建設性的批評更有效果。
3.要明白我的的意見對兒子來說至關重要,如果他認為我不滿意的話,他可能就不做了。
4.不要重做兒子干完的活:如果跟兒子說:“把灶臺擦得真干凈”回過頭來卻馬上重擦一遍,這是在發(fā)出混合信息,他會不清楚自己到底做得好還是不好。即使他干的活不夠完美,也沒關系。重要的是兒子負責任,并且對自己為家庭做的貢獻感到自豪。可以事后再教他如何做得更好。
然后就開始進入狀態(tài)。比如,洗碗。我們就會很形象得說成帶碗去洗個澡。而兒子也會很樂意地一邊洗一邊和碗在聊天。當兒子把碗洗完后,我就會用很滿意的語氣對兒子說:“有兒子真是太幸福了、真是好棒!把“我”洗得干干凈凈,謝謝你!“兒子聽到這就會接著說:“我可愛的碗,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得!你好好休息吧,我們晚上餐桌上再聊!”我們已經習慣用物體來說話的方式。在我們家是平等對待的,我們三人每人洗一天的碗,如果老公不在,一般都是兒子替代了。而對于其它的家務就只有兒子有空時才做的。比如:
1、擇菜、切菜、炒菜:讓兒子一起參與,從擇菜到洗菜,讓兒子知道所吃的菜肴需要經過這些步驟才能食用,然后才是切菜。最后當然就是炒菜了。(雖然只做過二次,但是兒子做得不錯。)
2、洗米、煮飯:從打開米缸舀米,我和兒子就一起參與,并告訴兒子舀量多少。洗米時,也可以告訴兒子,這水除洗米外,還可以留著做其他用途,(當然這些兒子比我還懂)讓兒子除了參與家務外,同時又上了節(jié)約的一課。
3、掃地、擦桌子:先找出一塊兒子專用的抹布及拖把,讓兒子試著去做家務,有時也由我教兒子如何做,才能將桌子、地板弄干凈。
4、曬、收、疊衣服:曬衣服有時讓他幫忙拿衣架,晾衣服就歸我了;有時也讓他自己曬自己的衣服。收衣服時,有時讓他負責拿自己的衣服及疊自己的衣服。
經過這半年的努力,兒子現(xiàn)在是一個愛干家務的小伙子了。同時兒子也認識到,做家務會讓環(huán)境整潔有秩,是件有創(chuàng)造性的、愉快的事情。
育兒心得:一定要讓孩子做家務
育兒心得:一定要讓孩子做家務
周末在家無事,子琦(10歲)想學習炒菜,我說:“好的,爸爸可是廚師!”子琦:“爸爸,你是廚師?”“是的,爸爸還有廚師證呢!”我回答。我和孟三火商量了一下,決定教她一個最簡單的菜—土豆絲。我叫她把蒜、姜、土豆、紅椒洗了,我?guī)退泻谩0彦伔诺诫姶艩t上后,開始讓她動手,倒油-放入姜蒜-把土豆、紅椒絲倒進去-加入鹽、醬油、醋,子琦操作的還算不錯,炒熟讓子琦嘗了一下,他說:“有點咸?!蔽易屗劈c糖,出鍋前又讓她加點雞精,后來我吃了,味道還不錯。現(xiàn)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把孩子當作‘小祖宗’供著,家務活從不讓孩子沾手,還有些家長只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家務活都是一手包辦。但是,有研究表明,對于家務這不僅是單純的體力勞動,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能增強孩子體質及形成良好個性品質。同時,親自體驗家務勞動能讓孩子認識到家長的辛苦,在豐富孩子內心情感方面有很大幫助。相比之下,經常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會更加孝順,懂得心疼父母。做家務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yè)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干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很多家長也曾讓孩子做過家務,但是孩子的積極性很低,容易產生厭煩。首先家長在做家務的時候盡量在孩子面前說積極的話,如:用開心的語氣說臟衣服經過我的洗滌又像新的一樣了、經過我的努力現(xiàn)在地板干干凈凈的了、大家可以盡情享受我做的美味佳肴等等,讓孩子認為做這些家務是有趣、有意義的事。
2.告訴孩子,收拾玩具、疊衣服、整理被褥、掃地是每個孩子必須要自己做的家務。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感覺做家務像游戲一樣,很有趣。當孩子把玩具丟的到處都是的時候,拿起放玩具的箱子,用另一種語音對孩子說:我是可愛的箱子,我現(xiàn)在好孤獨,我想玩具們都能到我的肚子子里來,誰能幫幫我?。慨敽⒆訚M床的衣服時,對孩子說:我聽說你會一種魔法可以讓床上的衣服變的整整齊齊的。像刷碗﹑掃地﹑擦桌子之類的家務活,隨意給他分一份,剛開始要注意時間和體力。剛開始時間要短,不怎么消耗體力。從第一天以后,這一份即是他的,一定要堅持下來??梢灾谱饕粋€值日表,也可輪流做。
3.各年齡的幼兒動作技巧、認知程度、體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對孩子做家務的要求,應視孩子能力范圍,不宜超過,以免孩子因挫折而產生抗拒和畏懼。找一些適合孩子這個年齡段可以完成的家務讓孩子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剛開始不要超過三種)。
4.監(jiān)督、激勵,稱贊。孩子愛玩是天性,所以忘記和不愿做家務是常事,這個時候需要做家長的多提醒和督促。當孩子這次家務做的比上次做的好一點時,我們要適當夸獎他,我們可以說出我們看到的情景,告訴孩子這是他努力的結果。還可以把孩子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體貼父母、熱愛勞動),還可以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