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興趣班?四大誤區(qū)莫忽視
發(fā)布時間:2021-02-05 大班班主任上學期工作計劃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四歲幼兒故事暑假來了,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希望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但是各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你們是否走入了以下誤區(qū)呢?
父母讓孩子上興趣班是否走入誤區(qū)
誤區(qū)1:只重結(jié)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jié)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jié)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diào)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xié)調(diào)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zhì),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jié),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jīng)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chǔ)?;竟θ绻辉鷮崳瑢W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別讓興趣班侵占了親子時間
誤區(qū)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發(fā)展正常的基礎(chǔ),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等等。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chǎn)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yǎng)。
誤區(qū)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生活中的學習很重要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qū)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f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讓孩子上興趣班是好事 別進入這四大誤區(qū)
誤區(qū)1:只重結(jié)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jié)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jié)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diào)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xié)調(diào)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zhì),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jié),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jīng)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chǔ)?;竟θ绻辉鷮?,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誤區(qū)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發(fā)展正常的基礎(chǔ),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等等。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chǎn)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yǎng)。
誤區(qū)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qū)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f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幼兒興趣班的幾個誤區(qū)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一技之長,會唱一首歌、跳一支舞,最好還能彈幾段鋼琴曲,或者弈幾盤圍棋、甚至會冰,珠、心算之類的比賽再拿幾個第一。在這樣的早教氛圍的空氣里,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也就鋪天蓋地地應運而生了。寶寶在小時候多學一些各種技能,確實對以后的發(fā)展會有所幫助,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迫切愿望,又難免會讓父母走進一個又一個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不了解寶寶的興趣,盲目報名
鏡頭:貝貝的媽媽看到鄰居家的寶寶報名上了鋼琴班,聽到隔壁每天傳來叮叮咚咚的琴聲,于是也興沖沖地跑去給貝貝報名。過了幾天,又聽親戚說,畫畫能鍛煉寶寶的想象力,于是就到處打聽哪里有繪畫班,又給貝貝報了繪畫班。又過了幾天,看到貝貝能很專注地看公園里的爺爺們下圍棋,貝貝媽媽便想到圍棋能培養(yǎng)貝貝的思維能力,又張羅著給貝貝報名圍棋班……就這樣,媽媽為貝貝換報了5、6個興趣班,花了不少報名費。其實,貝貝媽媽這時還沒有真正的摸到貝貝的學習興趣在哪里,不光浪費錢財,而且耽誤了時間,由此造成的最大弊端是,無形中養(yǎng)成了貝貝見異思遷,做事沒長性的不良習慣。
專家的話: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寶寶的已有興趣 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多留心觀察寶寶,看準了寶寶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后從這些已有的興趣下手。比如,貝貝媽媽發(fā)現(xiàn)貝貝對圍棋感興趣,那就每天帶著貝貝去公園看爺爺們下棋。同時,媽媽可以買來圍棋,讓貝貝學習下圍棋。在學下棋的過程中,應該從圍棋的基本規(guī)則及入門知識開始,當寶寶碰到不懂或疑難問題的時候,媽媽一定要耐心地不厭其煩地進行指點,在開始的博弈過程中,要故意讓寶寶贏棋,這樣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孩子學棋的興趣和深入學習的自信心。
誤區(qū)二:忽視寶寶的年齡,要求過高
鏡頭:晶晶爸爸給3歲的晶晶報名上了鋼琴班。一個月過去了,晶晶爸爸發(fā)現(xiàn),晶晶絲毫沒有進步。而他的同事有個寶寶只有4歲,同樣學了一個月,卻已經(jīng)達到了第二階段。所以,晶晶爸爸很生氣,他覺得晶晶沒有努力練琴,他還懷疑晶晶沒有彈鋼琴的天賦。
專家的話:循序漸進,放低對寶寶的要求
寶寶的學習效果和年齡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不同年齡的寶寶學習效果不同。晶晶3歲參加了鋼琴班的學習,與4歲的寶寶比起來,進步緩慢,成效甚微,這并不能說明晶晶沒有努力、沒有學習鋼琴的天賦。而真正的原因是,晶晶各方面的能力還沒有達到4歲寶寶的程度,比如對音樂的理解力,手、眼、腦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等等。所以晶晶爸爸沒有必要操之過急,這么快就給晶晶下定論。而是應該先了解寶寶在各個年齡層的特點,放慢學習進程,循序漸進,讓晶晶快樂地學鋼琴。等到晶晶4歲,各種能力達到相應的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孩子的爸爸,你千萬別小看這1歲的差距對孩子來說的多么地重要哦。
誤區(qū)三:興趣班如同趕場,累了寶寶,苦了父母
鏡頭:每個周末都是悅悅最忙的時候,因為她這一天要上3個興趣班,如同演員趕場子一樣,忙得不可開交。悅悅一大早就被叫起床,趕著去珠心算班上課,下課后又急急忙忙回家吃飯,準備下午的舞蹈班和表演班。一天下來,悅悅比平時去幼兒園上課還要忙。
專家的話:太多的興趣班讓寶寶膩煩
如果一味地讓寶寶參加各種興趣班,容易讓寶寶感到疲勞、膩味,會引起寶寶的抵觸情緒,不愿再學習。用趕場子一樣的節(jié)奏去上興趣班,會讓悅悅失去了很多玩樂的時間,會讓她覺得是珠心算班、舞蹈班和表演班奪走了她的游戲時間,從而不愿意學習,對正在學習的內(nèi)容也會漸漸失去興趣,使得原本很有可能發(fā)展的一些興趣就這么被扼殺了。另外一方面,寶寶的年齡較小,需要父母的關(guān)愛。過多的興趣班占據(jù)了原本的親子時間,使得父母和寶寶交流的機會變少了,長此以往,容易讓寶寶覺得孤單、寂寞,和父母之間產(chǎn)生隔閡,脾氣也逐漸變得暴躁、不聽話。(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忽視交往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已經(jīng)把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提升到與智力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位成功學專家曾說:“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的人際關(guān)系非常好。” 菲律賓大學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認為:“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有進過大學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的確,人際關(guān)系狀況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一個人如果擁有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就會是幸福的,個性也會得到健康發(fā)展;而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緊張的人際關(guān)系中,他的幸福感會下降許多,伴隨他的更多的將是孤獨、寂寞、自卑和疑慮。有研究表明,不會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還存在著一定的心理障礙。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凸現(xiàn)的問題不再僅限于學習方面,能否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的問題已經(jīng)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之中。據(jù)某市的統(tǒng)計調(diào)查,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孩子們在如何處理同伴關(guān)系的困惑上是逐步遞增的,有近二成的高中學生受困于人際交往問題。某研究機構(gòu)對部分中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人際關(guān)系處于敏感狀態(tài)的中學生竟高達三分之一。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生活中缺少同齡伙伴,社會接觸面也較窄,因此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有的孩子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理會他人的感受;有的孩子有拒絕社交的傾向,從來都不愿意主動與別人溝通交流;有的孩子懦弱、膽小,在與他人交往時經(jīng)常會有緊張的心理表現(xiàn);有的孩子不知如何去與別人交往,也不知道基本的交往禮節(jié);有的孩子不合群,身邊只有一個或兩個朋友,甚至沒有十分要好的朋友。
人際關(guān)系的困惑對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構(gòu)成很大的沖擊。在一所小學調(diào)查中,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出自己的困惑。五年級的林小惠同學說:“我感到很困惑,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很難處,常常為了一件小事斤斤計較,有一點兒矛盾就互相不理睬?!倍昙壍年惾萆瑢W說:“希望自己能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可是見了人常常不知道說什么,后來就很少與人交談?!绷昙壍脑S丁同學說:“我渴望與自己喜歡的女生說幾句話,可是見了女生的面就臉紅,原來想好的就全忘了,而且手腳不知道往哪兒放?!比昙壍睦钤仆ㄕf:“我希望能有知心朋友,但我卻覺得在這一點上自己的成就不大,有時和同學在一起時甚至感覺自己像是小丑?!彼哪昙壍挠嘌酝瑢W卻有自己的看法:“我感覺到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很假,沒有真誠,有的只是互相利用。生活在這樣的氣氛中很難受,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可以說,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從近處看,良好的同伴關(guān)系是孩子心理健康和取得學業(yè)成功的必要前提;向遠處看,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孩子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孩子將來能否很好地適應各種環(huán)境,能否協(xié)調(diào)好與他人的關(guān)系,全在于小時候的知識和經(jīng)驗積累。
興趣班4誤區(qū),你犯了幾個?
寶寶入園后,大多數(shù)父母都會給孩子報這個那個的興趣班,希望借此來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素養(yǎng)。確實,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學些東西有好處,但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有時又讓父母不免走入另一個誤區(qū)。靜下心來想想,你已經(jīng)或正在走入哪個誤區(qū)。
誤區(qū)1:只重結(jié)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jié)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jié)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diào)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xié)調(diào)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zhì),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jié),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jīng)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chǔ)?;竟θ绻辉鷮?,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誤區(qū)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發(fā)展正常的基礎(chǔ),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等等。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chǎn)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yǎng)。
誤區(qū)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qū)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f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兒童興趣培養(yǎng)誤區(qū)之“強迫”
易先生的兒子所在的幼兒園進行了一次幼兒興趣的調(diào)查,兒子自稱最喜歡書法。這令易先生很驚奇,因為書法老師剛剛向易先生抱怨他的兒子寫字敷衍了事,聽說人家寫一頁,他可以寫三頁,不管筆順間架,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書法老師憑自己的經(jīng)驗覺得,易先生的兒子對書法似乎毫無興趣。
易先生拉住兒子的手問究竟,兒子低著頭不做聲。易先生說:“你忘記《木偶奇遇記》了嗎?說謊話鼻子要變長的?!薄拔业谋亲記]有變長?!薄澳悄闶钦f謊話了,你怎么能說謊話呢?只有壞孩子才說謊話,好孩子都是是什么就說什么,老老實實,堂堂正正的?!薄疤锰??吃糖糖???”見兒子擺出一副無賴相,易先生知道他是說謊話了。
回到家和妻子說起兒子的興趣,妻子揚揚自得起來:“我總算把他的猢猻勁兒扭過來了!”兒子尚在襁褓時就喜歡“孫悟空”,電視上有關(guān)于孫悟空的片子,無論是動畫片、卡通片,還是戲曲片,他都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以后能走路了,他更是使槍弄棒地學起孫悟空來。
有時“金箍棒”打破了茶杯什么的,惹來媽媽一頓臭罵,他卻仍然癡心不改。他把每年的壓歲錢都投資在“孫悟空”上,什么玩具啦、圖書啦、碟片啦,全是這位毛臉火眼的老兄。上個月他阿姨結(jié)婚,他居然用阿姨的口紅將自己涂了個大紅臉,在酒宴上“大鬧天宮”,讓滿屋子的客人笑痛了肚子。妻子很擔心,說三歲時猢猻相還算可愛,現(xiàn)在七歲了還是猴性十足,那就是沒有長進了。所以這個月妻子把兒子送進了書法興趣班,希望靜靜他的性子,改改他的興趣?!澳阋詾樗d趣改了?錯啦!”易先生把實情告訴妻子,忍不住埋怨起來:“你不能壓制他呀,強扭的瓜不甜。孩子的興趣是要引導的?!薄拔以趺礇]引導!我跟他講大書法家的故事,王羲之寫完字,總到池塘里去洗筆,把池塘里的水都染黑了;智永禪師一心一意地練字,四十多年都不下樓?!薄澳氵@不是引導,是嚇唬!練字這么苦,他還不怕嗎?”“那你說怎么引導?挑挑我的刺容易,你倒來引導引導!”易先生一時也語塞了。
確實,如何引導孩子的興趣是大有學問的。兒子對“孫悟空”的癡迷,妻子的擔憂不能說毫無理由,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應該有所作為的。但一要分析孩子興趣的好壞,二要講究教育方法。顯然,在對待兒子興趣的問題上,易先生的放任自流,妻子的刻意安排,都是不足取的。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對于教育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經(jīng)常而細心地觀察兒童的興趣。他說:“成年人只有通過對兒童不斷地予以同情的觀察,才能夠進入兒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們要做什么,用什么教材才能使他們工作得最起勁兒、最有成效?!?/p>
看來,易先生和妻子眼前最重要的事是觀察兒子到底對什么感興趣,然后再因勢利導,這樣才能使兒子把喜歡的事情做得更好,做得長久。
隔代教育四大誤區(qū)
調(diào)查證明,隔代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獲卻不盡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qū),也許您就會明白了。
誤區(qū)一: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于對第三代的過分疼愛,常常對孩子百依百順,關(guān)懷備至,所以老人帶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有的老年人對孫輩有求必應。只要是孫輩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一律給予滿足。這樣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還有的老年人容易對孩子的缺點“護短”,與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態(tài)度不一致。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孩子容易形成兩面人格。之所以產(chǎn)生上面的這幾種情況,主要還是“隔代親”的“親”字泛濫,祖輩對孫輩常常包辦代替一切,有求必應,缺點包容,錯誤體諒。這樣的教育容易阻礙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和獨立行為的發(fā)展。
一些專家還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進行研究,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fā)現(xiàn)他們截然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小學生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強,社交圈子大,許多事都能在自己動手做,膽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傷像沒事一樣,很小就會過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學生則不然,有的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萬事不能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也不想干。碰到問題,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嬌,缺乏應變能力,不合群。
誤區(qū)二:以經(jīng)驗代替科學,壟斷對孫輩的教育權(quán)。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歸結(jié)到祖輩們身上,年輕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種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但比較而言,祖輩們的確更容易靠經(jīng)驗來帶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輩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時至今日,他們學習新知識較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幾十年之前。而且,祖輩人由于帶過幾個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都多”。因此,“經(jīng)驗”與“科學”發(fā)生沖突就是必然的了。
誤區(qū)三:祖輩世界隔代傳播。祖輩們雖然經(jīng)驗豐富,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形成于多年以前,與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存在某些差異。通俗一點兒講,有不少老人看問題的眼光陳舊一些,與時代發(fā)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數(shù)時間都和這樣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導致教育上的“脫代”。
誤區(qū)四:容易造成親子隔閡。親子隔閡可以說是隔代撫養(yǎng)的又一個不良后果。這里涉及到的親子隔閡包括兩層:一是祖輩們對父輩的隔閡,一個是父輩與子輩的隔閡。祖輩對孫輩過于溺愛,或者為了籠絡(luò)孫輩的情感而經(jīng)常給孫輩一些“小恩小惠”,父輩看不慣就有可能從中進行矯正;父輩管教孩子,祖輩如橫加袒護與阻攔,這些都會導致祖輩與父輩的矛盾。二是祖輩的過分寵愛和父母的嚴加管教,會使兒童在感情上形成錯覺;只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愛我,爸爸媽媽并不愛我。于是,雖然是同樣的愛心,卻導致了雙重的傷害。心理學表明,幼兒時期是親情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親情就會發(fā)生轉(zhuǎn)移,把情感轉(zhuǎn)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態(tài)度會使孩子覺得用空子可鉆,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風港”,這種家庭生活狀態(tài)是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成才的。
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常犯的四個錯誤
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常犯的四個錯誤
導語:寶寶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父母們就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雖然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的心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們這樣急著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呢?是否已經(jīng)忽視了孩子的感受而把興趣班變成了孩子的負擔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給孩子報興趣班家長常走入的幾種誤區(qū)。
誤區(qū)1:只重結(jié)果,忽視過程
很多時候,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算的父母只注重其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jié)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jié)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diào)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xié)調(diào)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zhì),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jié),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jīng)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chǔ)?;竟θ绻辉鷮崳瑢W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誤區(qū)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基礎(chǔ),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等等。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chǎn)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yǎng)。
誤區(qū)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有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很小就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批評一通。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肩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qū)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算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有價值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而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f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兒童早期潛能開發(fā) 莫入誤區(qū)
目前,各地興起的兒童早期開發(fā)熱潮為兒童的早期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但由于種種原因,其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兒童早期潛能開發(fā)是技術(shù)性、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由具有一定資質(zhì)兒童保健醫(yī)師才能勝任。但是,由于受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使一些并不具備相應技術(shù)條件的機構(gòu),辦起了所謂的早教中心和親子中心。
有的把學齡兒童時期的學習內(nèi)容前移到嬰幼兒時期來,讓孩子為識字而識字、為繪畫而繪畫;學音樂、教外語也搬進了親子中心。由于受這些錯誤做法的誘導,一部分家長在這些方面和別人的孩子盲目攀比,使孩子本來充滿童趣的幼兒時期變得苦不堪言。這些做法不僅不能有效促進兒童早期發(fā)展,反而會徒自增加兒童的負擔,妨礙兒童的成長。
3歲以前兒童主要是神經(jīng)心理的發(fā)展奠基時期,還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認知思維能力,也就談不上知識的學習。在早期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環(huán)境刺激,目的是促進大腦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的發(fā)育和良好個性的形成,而不是讓孩子掌握什么知識與技能。
因此,三歲以前的兒童潛能開發(fā)主要是促進神經(jīng)心理發(fā)育,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所以,早期潛能開發(fā)應在順應自然的基礎(chǔ)上加以引導與促進,為其提供盡可能豐富多彩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而不是拔苗助長式的所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