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幼兒園小班教案《測量長短》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活動教案及反思

小班教案《測量長短》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shù)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測量長短》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籃子。里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彩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shù)字1、2)。

3、音樂《紅綢舞》。

4、場地布置:紅綠黃三個圈作舞池。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shù)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一)老師變魔術(shù)。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shù),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jié):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秘密。

(二)幼兒變魔術(shù)。

1、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shù)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工作總結(jié)之家 www.dG15.com]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一)兩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著也可豎著斜著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一個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愿的幼兒進行檢查。

(二)嘗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里取出三根彩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彩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三、游戲:彩帶飄起來。

播放《紅綢舞》,和幼兒共同跳起來,把彩帶舞起來。

課后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fā)現(xiàn)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shù)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并幫助他們梳理總結(jié)。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guān)于“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shù)中開始、游戲中結(jié)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盡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幼兒百科:長度是一維空間的度量,為點到點的距離。通常在量度二維空間中量度線段邊長時,稱呼長度數(shù)值較大的為長,不比其值大或者在“側(cè)邊”的為寬。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自然測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記錄紙、水彩筆。幼兒用品:幼兒人手一份材料:記錄紙、水彩筆、吸管、小木棒、毛線、積木、圖形片、曲別針、礦泉水瓶、軟尺、紙條。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將教室布置成‘寶寶學園’的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幫助小動物測量‘寶寶學園’用具”引題。

結(jié)合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交流、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導入:

師:“小動物們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可是‘動物學園’里的東西要怎么來設(shè)計和建造呢?熊貓校長認為我們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適合它們,可是它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尺寸。所以想請我們幫助它們來量一量、記一記,然后把這些測量的結(jié)果告訴它們,好讓它們照著這些樣子來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p>

2、教師讓小朋友們探索學習用吸管測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1)師:“我們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適合小動物們。所以,我為每個人都準備了一根吸管和一張記錄表,請大家用吸管來量一量、記一記,看誰能更準確地測量和記錄自己椅子的高度?!?/p>

(2)教師提問:“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幾次?”

(3)請有不同結(jié)果的兩位幼兒示范用吸管測量椅子的高度,師生共同尋找正確的測量方法。師:“他們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誰的方法測量起來更準確呢?”

(4)教師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及記錄方法。

師:“我們測量東西的時候,為了能測量和記錄的更準確,測量的工具要和測量的東西一端對齊;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個記號;第二次量的時候,要和前一個記號對齊了再量;量一次記一次,為了不讓自己忘記量了幾次,可以用點、豎線來幫助自己來記,也可以心里記住次數(shù)。最后在記錄表上畫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體,記上量的次數(shù)。”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

1、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教師介紹自由探索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現(xiàn)在教室里有許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們來測量和記錄?”

“我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小方籃,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籃子里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你想測量什么就測量什么,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測量起來比較快?!?/p>

②根據(jù)幼兒的測量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可以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師:“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幾種工具來量?還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導幼兒通過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xiàn)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猜測及討論。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用正確的方法來量了一條直線的長度?,F(xiàn)在,小動物們想知道我們桌椅的圓邊——也就是那圈圈(曲線)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動腦筋來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適?”

②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師:“大家的想法都不錯!那么,我們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圓邊的,它們到底有多長呢?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找一個好伙伴一起合作,選出合適的工具,互相幫忙,完成測量的任務(wù)。你們能做到嗎?”

“如果你們在活動中碰到了什么困難,又沒辦法解決。那么,沒關(guān)系,呆會兒可以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xiàn)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師:“你和誰一起合作?量了什么東西的圓邊?用什么工具量的?為什么你們會選擇用這種工具?你們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兒演示,教師小結(jié)。

三、結(jié)束語:

教師:“今天大家學會了怎樣來測量物品;又幫助小動物們測量了教室里的這么多東西;還知道了不同的東西應(yīng)該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來測量,這樣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p>

延伸活動:

想一想、記一記:如果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如:用腳步量操場的距離;用帽子測量頭的大小等)

師:“現(xiàn)在又有一個難題了:如果小動物想測量我們的大操場,但又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呢?”

“呆會兒小朋友們可以用你的辦法去試一試,然后告訴小動物們,幫助它們建造一個和我們幼兒園一樣美麗又好玩的‘動物學園’。好嗎?”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兒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幼兒園小班教案《長短》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長短》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shù)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長短》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籃子。里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彩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shù)字1、2)。

3、音樂《紅綢舞》。

4、場地布置:紅綠黃三個圈作舞池。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shù)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一)老師變魔術(shù)。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shù),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jié):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秘密。

(二)幼兒變魔術(shù)。

1、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shù)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一)兩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著也可豎著斜著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一個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愿的幼兒進行檢查。

(二)嘗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里取出三根彩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彩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三、游戲:彩帶飄起來。

播放《紅綢舞》,和幼兒共同跳起來,把彩帶舞起來。

課后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fā)現(xiàn)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shù)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并幫助他們梳理總結(jié)。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guān)于“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shù)中開始、游戲中結(jié)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盡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幼兒百科:長常作為幾何概念,又稱長度,用來描述物體的橫向延伸的程度或者時間的延伸。

幼兒園大班教案《有趣的測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短,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shù)據(jù)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兩人一張桌子。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鉛筆、積木、布條、紙條等)。

3.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導入,引出主題

導入語:我們馬上要搬新的幼兒園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現(xiàn)在請小朋友幫一個忙,測一下我們桌子長的邊到底有多長??墒俏覀儧]有尺,你們說怎么辦呢?

2.學習正確自然測量的方法

過渡語:對,我們可以用好多材料來進行測量,在你們凳子底下有一支鉛筆,現(xiàn)在就請你用這只鉛筆先來測一測自己桌子的長邊,記住自己測到的數(shù)字?

(1)集體測量,并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用鉛筆側(cè)到了幾段?是怎么測量的?(個別幼兒邊講解邊示范)

(2)教師總結(jié)

師:我們測量時,使用的工具頭要和起點對齊,然后測下一段時工具的頭和上次的尾要緊接住,就是首尾相接,這樣能測得比較準確些。

過渡語:剛才我們用鉛筆測量了桌子的長度。老師又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其它的測量工具,而且還準備了每人一張記錄單,把每種工具側(cè)到的結(jié)果用筆記錄下來。

3.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jié)果的關(guān)系。

(1)出示記錄表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錄單?記錄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訴我們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記錄什么呢?(幼兒講述:一個是畫選用的工具、一個是記錄數(shù)據(jù))

(2)提出測量要求

師:現(xiàn)在請你們到桌子上選擇相應(yīng)的工具對桌子進行測量,測量時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測到的數(shù)字記錄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時間不夠可以選擇其中的兩種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3)幼兒進行測量

(4)討論交流測量結(jié)果

師:誰來分享你的測量結(jié)果?

師: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測出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嗎?你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結(jié):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多。

4.活動延伸:猜測驗證。

師:想想看,現(xiàn)在老師用筷子和膠棒測量鋼琴,誰測的次數(shù)多?誰測的次數(shù)少?說說你的理由?

師:那我們一起去測量一下,看看你們猜的對不對?

個人反思:

這節(jié)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因為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在活動中盡管之前我已經(jīng)考慮了很久怎么樣把語言說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就因為這一點,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準確,使得第一個活動目標沒有實現(xiàn),所以在數(shù)學活動中,一定要盡量把話說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歡轉(zhuǎn)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教學步驟,而忽略了口頭的能力。

為了實現(xiàn)第二個活動目標,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發(fā)現(xiàn)然后進行講述,所以這個目標很容易就實現(xiàn)了。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兒由于個體差導,出現(xiàn)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愿與同伴交流,任教師如何鼓勵也無濟于事,該如何?

2.在活動中是應(yīng)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每個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在互動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懂得隨機應(yīng)變,我們都覺得挺簡單,但是當你真正遇到這種“突發(fā)狀況”的時候,也許你就沒有自己預期的那么“靈活”。所以無論如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

幼兒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測量身高》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身高尺測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確的測量身高的方法。

2、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yǎng)、運動、睡眠等)

3、培養(yǎng)幼兒的測量興趣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精神。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6、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身高尺、鉛筆、記錄好身高的表格與空表格各一張、幼兒測量身高的錄像片段、記錄紙。

教學重難點:

掌握正確的量物方法,會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

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動過程:

(一)比較剛進幼兒園時的身高與現(xiàn)在的身高的不同,體會自己長高了

1、剛進幼兒園時你有。

多高?我們班誰最矮?誰最高?

2、現(xiàn)在你長高了多少?誰長得最快?(充分利用課前幼兒的記錄表)

小結(jié):每個小朋友在進園的時候都是小小的個子,小朋友是最高的,小朋友是最矮的?,F(xiàn)在每個人都長高了,說明我們都長大了。

(二)了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1、你現(xiàn)在有多高?(出示預先測量的數(shù)據(jù))

2、和老師給你們測量的結(jié)果會一樣嗎?(比較與正確數(shù)據(jù)間的差距)

3、為什么測量的結(jié)果會不一樣呢?(觀看錄像,幫助幼兒體會正確的測量方法)

小結(jié):測量的方法不對,測量的結(jié)果會不正確。人是否站直、尺是否放平、穿鞋與否、女孩辮子的高度等都會影響測量的結(jié)果。(幼兒互相測量,再次體會正確的測量方法)

(三)交流討論,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

1、你長高了嗎?長高了多少?為什么有的人長得快,有的人長得慢?

2、怎樣才能快快地長高、長大?(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營養(yǎng)、加強運動、保證睡眠可以幫助我們快快地長高長大。

(四)討論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們小朋友為什么有的長得高,有的長的矮?怎樣才能讓自己快快長高呢?

小結(jié):影響長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強營養(yǎng)、多運動,保證足夠的睡眠都可以幫助我們快快長高。

活動延伸:

在區(qū)角活動中讓幼兒繼續(xù)用正確的方式測量他人的身高,布置“成長快樂”的宣傳畫,請幼兒到中班和小班進行健康宣傳。

活動反思:

數(shù)學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與生活聯(lián)系。設(shè)計與幼兒密切聯(lián)系的事件,讓幼兒將自己生活中的知識帶到活動中,使幼兒感到無比的親切?!绑w驗數(shù)學”是現(xiàn)代數(shù)學課堂教學所倡導的,體驗是指參與特定的數(shù)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經(jīng)驗,是一種有認知、情感和行為參與的學習活動。體驗對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性。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指尖上,整節(jié)活動幼兒動手操作,合作互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鞏固新知,形成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百科:女孩比男孩身高發(fā)育的早,在12-13歲為快速增長時期,到19-23歲開始停止增長,而男孩身高發(fā)育的晚,在15-16歲為快速增長時期,到20-24歲停止增長,四肢長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長了。

相關(guān)推薦

  • 幼兒園大班教案《自然測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養(yǎng)成...
    2020-11-30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教案《長短》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長短》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shù)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
    2021-01-11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教案《有趣的測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短,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shù)據(jù)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
    2020-11-18 閱讀全文
  •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測量身高》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身高尺測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確的測量身高的方法。 2、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yǎng)、運動、睡眠等) 3、培養(yǎng)幼兒的測量興趣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精神。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
    2020-10-15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自然測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初...
    2020-11-19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養(yǎng)成...

2020-11-30 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長短》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數(shù)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

2021-01-1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短,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shù)據(jù)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

2020-11-18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身高尺測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確的測量身高的方法。 2、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yǎng)、運動、睡眠等) 3、培養(yǎng)幼兒的測量興趣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精神。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

2020-10-15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初...

2020-11-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