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李克強:教育走的太快,請等等落下的靈魂

發(fā)布時間:2020-12-26 幼兒園走的教案 幼兒園走的游戲 愛的教育的讀書筆記

教育的問題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問題不是出在我們的術、不是出在我們學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術層面——我們的教育缺乏的是靈魂的東西!我可以說這么一句話,中國的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

我對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歸到教育的規(guī)律,慢慢地、靜靜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顯擺。一定會有我們想要的結果,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不管是分數、才能,還是能力都很好,他們的靈魂也很豐滿。這才是教育新常態(tài)。

古希臘有個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學習或者教育對學生本身來說最核心的應該是為己的,不是為別人學的,不是為父母學的,而是為豐富自己學的,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又會彈鋼琴、又會跳舞,還會畫畫,學習成績還好。長大了,讀初中了也是什么都會,每次考試前幾名,考上重點高中,高考又成為狀元或者前幾名,考上國外或者國內最好的大學。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幾年以后讀研究生,再讀博士。

你看,父母親也榮耀了,感覺我的孩子很優(yōu)秀,不到45歲可能就是一個副處級干部了,不到50歲就是個正處級干部了。親戚朋友、同學、家人逢人便說我的孩子有出息。

不到55歲他就進監(jiān)獄里去了,父母親這個時候還流著一行老淚,“我的孩子怎么會出現(xiàn)這個情況?!”自己的子女剛好長大成人,進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F(xiàn)在它已經成了普遍現(xiàn)象了,芮成鋼不就是嗎?

這樣的教育、這樣的結果是我們要的嗎?當年我們追求分數、琴棋書畫、那么多才干,最后走向芮成鋼這個道路,那我們就要思考了,教育的問題出在哪里?

教育的核心問題不是出在我們的術、不是出在我們學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術層面,原來我們的教育缺乏靈魂的東西。我可以說這么一句話,中國的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

1.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向:引導孩子轉向愛、善、智慧

那么我們現(xiàn)在能不能不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教育,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是不是靈魂出了問題。柏拉圖說過一句話“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向”,那么我請問轉向哪?往哪轉?引導孩子轉向分數、轉向才能、轉向才干、轉向本事?都不是。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寫了一本書《教育就是解放心靈》。解放心靈,按柏拉圖的語境來說心靈究竟應該轉向哪里?我研究的結果是轉向愛、轉向善、轉向智慧。

你學過哲學,在西方哲學里面“愛智慧”就是哲學,那我加一個善,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有愛、善、智慧這三樣東西,你說這個人今后差一點技術、差一點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而恰恰這個東西是我們全世界的普適價值,但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忘了。

2.教育就像養(yǎng)花一樣,一邊養(yǎng)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

人生就應該是一個“慢”的藝術,教育亦如此。我的一位學生的女兒,當年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帶到我家里來看望我。她說:“老師,你看我的孩子不愛吃飯,瘦小,黃毛丫頭,怎么辦啊老師?”

我說:“你這孩子多少歲?”“10歲?!蔽艺f“才10歲你著什么急啊?!薄八龑W習成績也不行,吃飯也不行,比同齡人都要矮一頭,怎么得了。”我說:“你形象不錯,自己的孩子會差多少呢,你不要著急,太在乎這個東西沒用,養(yǎng)人要慢慢來,你著急她也不會長,拔苗敢拔嗎?”

2014年,高考結束以后,志愿都填報完了,錄取通知書來了,她帶著一個亭亭玉立,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子來,說:“叫師爺爺。這就是當年那個黃毛丫頭。”我說:“你看你當年是不是很著急?孩子幾年工夫,長得比你還高,比你還漂亮,這次還考了一個好大學?!彼f:“當時我真的著急,現(xiàn)在還是覺得很自豪的?!?/p>

我從這個例子當中深刻地體會到教育就是“慢”的藝術,什么叫教育?教育就像養(yǎng)花一樣,一邊養(yǎng)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我把這句話送給你們兩個,子女就要這樣養(yǎng),要慢,不要著急。上帝讓他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就一定要給予他存在的價值體現(xiàn),你記得我這句話,黑格爾說“存在即價值”。

3.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個學生成才的途徑和方式沒有確定的指向

現(xiàn)在的某些學校說“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都是這樣的無聊、矯情的語言,以為這樣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們校園門口上寫著“熱烈祝賀某某成為文(理)科狀元,考上清華、北大”,就以為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成功。我剛才說了,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說一個孩子為什么有價值?因為他有可能性,他有無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結論是:第一,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式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每一個學生成才的途徑和方式沒有確定指向。

不要以為你的孩子現(xiàn)在喜歡畫畫、喜歡彈鋼琴,他今后就一定是個藝術家,可能他今后從事的工作和這個一點關系都沒有,他有無限可能性??匆粋€孩子成績不行就開始下結論,說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將來沒有出息,哪有這樣的教育呢?

我們現(xiàn)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名校選孩子讀書,因為優(yōu)質教育資源有限,選擇名校的人就多,于是名校就有資格來進行篩選,從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說是對的,但是從做教育的角度來說又是錯的,選擇人的教育叫“偽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還要考試入學,兩科語數,小學低于198分,沒有特長,一律不能錄取。我所在的學校收的是幾十分、120左右的孩子,我們還是要把他們教出來的。

4.教育的新常態(tài)就是要摒棄浮躁、功利,回歸到教育規(guī)律

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潛心育人?潛心是一種境界,現(xiàn)在有幾個人可以潛下心來做事?我們好多時候都把學生當作了手段,而不把學生當作我們的目的。你看,為什么當作手段了?使勁培養(yǎng),培養(yǎng)好了以后我得高額獎金,這是他獲得獎金的手段、獲得名譽的手段,于是難免浮躁。

現(xiàn)在有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手段,學這樣、學那樣、考狀元、讀名校都是臉面的問題,就是當成一種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長來滿足我們成年人的某種欲望或者需求的時候,我們的教育一定出問題。

我說一個簡單的教育規(guī)律,看看我們現(xiàn)在有多少人不知道?,F(xiàn)在初中老師布置作業(yè),孩子11、12點基本上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說了。十三四歲、十五六歲的孩子,他的成長規(guī)律是怎么樣的?這些孩子在深夜11點到3點之間,尤其是1點到3點之間,腦垂體分泌兩種很重要的激素,一種叫性激素,一種叫生長激素。有光照、有壓力它不會分泌。

所以,孩子如果睡眠不好、壓力大,他長得就不好,這就是規(guī)律。如果老師懂了這個規(guī)律,那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就一個要求,最遲10點半孩子必須入睡。因為孩子入睡兩個小時以后才可能進入深睡狀態(tài)。你看我們現(xiàn)在遵循這些規(guī)律了嗎?不管,使勁學,為了分數、為了技能、為了才干。

所以我對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歸到教育的規(guī)律,慢慢地、靜靜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顯擺。一定會有我們想要的結果,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不管是分數、才能,還是能力都很好,他們的靈魂也很豐滿。這才是教育新常態(tài)。

5.教育必須基于三個原則:中庸、可能和適當

教育怎么做呢?這個問題也是教育的哲學思辨。沒有分數(檢驗)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談分數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這就是哲學。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哲學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經典的亞里士多德的原話“教育必須基于三個原則,中庸、可能和適當”。

中庸,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總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為上。我個人認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學,就是說我們做教育不要太過頭了,也不要不夠,就這么簡單。什么叫過頭?現(xiàn)在我們就做過頭了,在技術層面上不斷地改,改得我們老師都不知道怎么上課了,領導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學校教育成了這樣子就是過了頭,忘記了還有教育規(guī)律,還有教育自身內在的東西。

第二個,“可能”是指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未來具有一切可能性,現(xiàn)在他所學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數,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會做什么。但是他現(xiàn)在又必須要分數,所以他又必須要勤奮學習。我個人認為這些都不能丟,這樣才能夠確保未來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這里面有個適當,“適當”實際上是我們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規(guī)律,要適合孩子。不要看到鄰居家的孩子琴棋書畫什么都學,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你是博士,說博士的兒子就要比別人學得多一些,這樣思考問題就錯了,不適合他的學了沒用,一定要學這個孩子內心喜歡的東西。

6.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

我們的教育還是應該回到像孔子說的,孟子說的,包括蒙田說的,“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惫畔ED有個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

你看我們現(xiàn)在做教育都是為了適應外界,很多同學因為要去適應社會,結果就把社會最亂的東西學會了,我們學校教的主流價值全部忘了,所以就是必須要豐富內心。

簡單的說,學習或者教育對學生本身來說最核心的應該是為己的,不是為別人學的,不是為父母學的,而是為豐富自己學的,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通過自己學到的東西再來回饋社會,這是我們的一個附屬產品。他為自己學的一個附屬產品、客觀產品就是他一定是為這個社會做好,他自己如果都不豐富怎么能夠為社會好,他是破壞社會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心得:用“等一等”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耐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培養(yǎng)。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很需要父母的幫助,他們迫不急待、著急都是可以理解的,他們以啼哭來表示想要的東西,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的表現(xiàn)是真實需要的反應;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后,尤其當他們學會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應該有意識的訓練他們具有耐性,懂得等待,懂得在適當的時刻做某件事,懂得與別人協(xié)調行事。

在培養(yǎng)女兒的過程中,我就常常發(fā)現(xiàn)她沒耐心,只要她想到了或聽到了什么,就立刻要求實現(xiàn),否則便不停的糾纏,直到我有些不耐煩,滿足她的要求或做出某種讓步為止。

有一天下班,我在忙工作上的事,女兒就跑過來纏著我要領她出去玩?!霸俚?分鐘,我忙完就去?!薄拔也灰?,現(xiàn)在就去?!薄败败埃阆热ギ嫯?,我一會就好了?!薄安唬?,我就要出去玩?!?/p>

由于我了解女兒此刻的心理,知道她等不及了。為了讓她明白什么是等待,我就把女兒帶到了她自己的房間,不再理她了。

過了片刻,女兒跑來焦急的說“5分鐘到了,快出去玩。”這時我的事也做完了,但為了使女兒有耐心,我并沒有立刻和她出去,而是讓她再安靜的等一等。

女兒生氣了,又跑回了自己的房間。過了一會兒,我穿好鞋對女兒說:“完成工作了,走吧,媽媽帶你出去玩?!薄安?,先等一等,我把畫畫好了再走?!迸畠耗7轮业目跉庹f道。

由于我的事做完了,我也想放松一下,很想出去走走,可這時她卻偏偏給我擺起架子來了。有什么辦法呢?我只有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等她。

最后,等到女兒的畫也畫好了,我們才一起出門。

很多父母在訓練孩子時,自己沒有耐心,那么結果便可想而知了。訓練孩子的耐心,首先自己就要有耐心,這一點極其重要;同時還要尊重孩子,父母讓孩子等自己而不能等孩子。當孩子開始用不停的哭鬧強迫父母滿足她(他)的要求時,父母一定要沉住氣,這時父母不妨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只有自己有了耐心才可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耐心的人。

用“等一等”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耐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培養(yǎng)。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很需要父母的幫助,他們迫不急待、著急都是可以理解的,他們以啼哭來表示想要的東西,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的表現(xiàn)是真實需要的反應;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后,尤其當他們學會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應該有意識的訓練他們具有耐性,懂得等待,懂得在適當的時刻做某件事,懂得與別人協(xié)調行事。

在培養(yǎng)女兒的過程中,我就常常發(fā)現(xiàn)她沒耐心,只要她想到了或聽到了什么,就立刻要求實現(xiàn),否則便不停的糾纏,直到我有些不耐煩,滿足她的要求或做出某種讓步為止。

有一天下班,我在忙工作上的事,女兒就跑過來纏著我要領她出去玩?!霸俚?分鐘,我忙完就去?!薄拔也灰?p>,現(xiàn)在就去?!薄败败?,你先去畫畫,我一會就好了?!薄安唬?,我就要出去玩?!?/p>

由于我了解女兒此刻的心理,知道她等不及了。為了讓她明白什么是等待,我就把女兒帶到了她自己的房間,不再理她了。

過了片刻,女兒跑來焦急的說“5分鐘到了,快出去玩?!边@時我的事也做完了,但為了使女兒有耐心,我并沒有立刻和她出去,而是讓她再安靜的等一等。

女兒生氣了,又跑回了自己的房間。過了一會兒,我穿好鞋對女兒說:“完成工作了,走吧,媽媽帶你出去玩?!薄安?,先等一等,我把畫畫好了再走?!迸畠耗7轮业目跉庹f道。

由于我的事做完了,我也想放松一下,很想出去走走,可這時她卻偏偏給我擺起架子來了。有什么辦法呢?我只有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等她。

最后,等到女兒的畫也畫好了,我們才一起出門。

很多父母在訓練孩子時,自己沒有耐心,那么結果便可想而知了。訓練孩子的耐心,首先自己就要有耐心,這一點極其重要;同時還要尊重孩子,父母讓孩子等自己而不能等孩子。當孩子開始用不停的哭鬧強迫父母滿足她(他)的要求時,父母一定要沉住氣,這時父母不妨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只有自己有了耐心才可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耐心的人。

育兒觀念: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育兒觀念: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寶貝兒”、“小皇帝”,他們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為了改變幼兒自理能力差的現(xiàn)象,我們從小班開始就注重培養(yǎng)幼兒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疊衣服等方面的能力。再逐漸加強幼兒在穿、脫衣服、系扣子等方面的培養(yǎng)。很大一部分幼兒經過老師的指導,在入園后能夠自己脫下外套并疊好,整齊地擺放在指定位置;在離園前能夠自己找到自己的外套,自己穿好并系上扣子。有的幼兒在穿衣服、系扣子時動作可能會慢些,但我并不著急去催他,實在不行就再手把手地教他一遍,再重復一遍要領;有的幼兒在系好扣子后會惹來小朋友的笑聲,這時我會提醒他:“孩子,你真能干,自己系好扣子了,只是沒看清楚,一不小心‘走錯門兒’了?!彼皖^一看,咧嘴笑了,接著就把扣子解開,重新系好。看著孩子們自己整理衣服的認真勁,我真的很高興。

可是有不少幼兒早上來園后會嘟著小嘴來告家長的狀:“我媽媽不讓我自己穿衣服,她嫌我太慢了……”經過調查,我班確實有不少幼兒從早上起床穿衣、穿鞋到洗臉一直都是家長“全權包辦”,有的還要家長“喂飯”。其實,我們的孩子已經不小了,他們5歲了,可以學著照顧自己了。但是在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鍛煉,他們總認為孩子做的太慢,沒時間去等待,就搶先一步,替孩子完成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惰性,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而是家長做。

針對上述現(xiàn)象,我利用家園欄以“多給孩子點時間,讓他自己動手”為題,對家長朋友提了幾點建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家長開始注重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鍛煉,這不,連續(xù)一周來我班的大部分孩子早上起床后都是自己動手穿衣、穿鞋,自己洗臉、吃飯,有時還幫媽媽做家務。家長們見到我都笑著說:“我們的孩子真是長大了,懂事了,能干了?!蔽乙矔吲d地給與肯定。

如果我們能夠多給孩子一點時間,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育兒觀念:家長朋友們,請學會等待好嗎?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說明有些事情是急不得,需要慢慢來的,比如吃熱豆腐,比如——教育。

中國的父母們有一個很致命的一致現(xiàn)象,那就是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對孩子成長呢,卻表現(xiàn)出一臉急不可耐,巴不得自己的孩子4歲有20歲的智力,40歲的耐力,80歲的經歷。對待孩子,失去了一個天平,怎么叫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長?

有人說:勤母出懶女,惰師出勤徒。乍一聽這句話有些好笑,但細細思考卻也是不無道理。中國的孩子不夠勤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太“勤快”。瞧,孩子吃飯慢,父母在旁邊干著急,求爺爺告奶奶,一會拿出撥浪鼓哄,一會拿出玩具騙,夸張一點的為了喂孩子吃幾口飯從家門口一路追到幾里外!于是,時間一長,孩子每次吃飯就形成了習慣,慢慢吃,吃飯是游戲!孩子學穿衣服褲子,剛動手掙扎了幾下,父母一心疼,哎呀哎呀,這么小年紀,穿什么呀!我來幫你,我來幫你!得,反正你會幫忙,我可巴不得偷懶,又白來了!

幼兒心理學里有一個概念叫最近發(fā)展區(qū),旨在我們給予孩子的,是孩子不能輕易夠到的,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到的。很多父母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弱,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行,卻忘記問問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阻礙了多少。是的,阻礙。當孩子正準備跳一跳的時候,成人卻“及時“送上了一條板凳,這樣的幫助,對孩子的自我成長,是幫助嗎?

請學會等待好嗎,“熱心”的父母們?成長是一件需要自己去完成的事情,就給孩子能夠跳一跳的空間,讓他們不斷跳上新的高度,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吧!因為您的著急,因為您的省心,孩子會失去自己跳一跳能夠到的那個成果,連帶的,也失去了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孩子是需要父母的保護,但不需要過度的保護,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機會,他們會成長得更快。

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地交流


與孩子完全處于平等時,孩子才會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你——這就是孩子為什么喜歡把心里話對自己的朋友說,卻不愿與父母說的原因。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們早已習慣了站著說話,對孩子發(fā)號施令,把自己的思維和主觀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慮到孩子內心的想法。當自己的愿望與孩子的想法產生碰撞的時候,父母們就會對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們蹲下來,蹲到和父母們的孩子一般高時再開口說話,情況又會怎樣呢?

至少,孩子肯定會認真地聽你說話,這一點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說話,而他心不在焉,那么即使你說得再多,道理再正確,又有什么用呢?

蹲下來吧,只有蹲下來,不再居高臨下,與孩子完全處于平等時,孩子才會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你——這就是孩子為什么喜歡把心里話對自己的朋友說,卻不愿與父母說的原因。蹲下來,這一步很關鍵,因為不管孩子的想法對還是不對、有無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民主的空氣,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

父母們知道,只有兩頭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間的管道里來回流動,如果一頭高,一頭低,水就只能往一個方向流了。孩子與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父母與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睙o數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關心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轉變姿態(tài),像對待朋友那樣去關愛子女,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方萍就很聰明,她是這樣跟孩子交談的:

有一天,女兒文馨回家晚了,方萍幫女兒拿下肩上的書包,陪女兒吃飯,告訴女兒這是特意為她準備的。方萍還告訴文馨,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文馨回來。

文馨說,她陪同學買東西去了,所以回來晚了,并向媽媽道歉。媽媽說:“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牽掛你,擔心遇到交通方面的問題或別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p>

文馨高興地親了一下媽媽:“媽咪,你真好!”

方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親對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與母親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父母們周圍,有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稍有失誤,就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這是不科學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

父母不要再居高臨下,甚至死抱著某些封建殘余意識不放;也不要總是以責備、教訓的口吻同孩子交談;更不要總是認為作為長輩,面子是萬萬不能沒有的,其實有句俗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何況面子確實會影響父母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父母應該順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尊重的朋友關系,才能使彼此拉近“代溝”,相互敞開心扉,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

無論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也無論聽起來多么沒有道理,父母也要學會耐心傾聽,讓孩子盡情傾訴。父母還應該再學會多問一些為什么,比如孩子為什么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孩子為什么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為什么不贊同父母的看法等等。只要這樣做了,我想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通暢。也只有這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才會越來越容易,父母同孩子之間的緊張關系才會越來越改善,家庭才會越來越和睦。有句話叫“家是休息的港灣”,這句話不僅針對夫妻如此,針對父母如此,同樣對于孩子們也是如此。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實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沒有什么捷徑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專家的意見,不妨看一看,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可以參照的。

1)忌用過激的語言

好的意識還得用好的語言來表達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緊密相連,自然沒有哪位父母任何時候都沉得住氣。越是激動的時候,越有可能把不該說的話說出來。

2)跟孩子說話不宜羅嗦

有些父母教育費盡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與孩子公開交談,殊不知他們的某些話,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見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種教條似的長篇獨白,一開始就是:“當我和你一樣年紀的時候?!苯^大多數的子女對父母的這種表演評論說:“這種說教式的談話,父母們不喜歡。”其效果可想而知。

在說教面前,孩子往往是緘默不語,他們的眼睛朝高處看,心不在焉,無法接受父母的教育。類似“等你成家有了孩子后就明白了”這樣的話已經成了某些父母的口頭禪。一天要嘮叨好幾次,由于孩子是生活在此時此地,老是對他們提及未來的情況,不會有多大效果。有經驗的父母認為:“應該用現(xiàn)實的語言,舉出具體的理由,說明你提出的主張?!比绮毁澇珊⒆尤コ鱿炒挝钑?,不必提到許多“未來”的事情,只需具體說明,如:“我不讓你去是因為你年齡太小,沒人照看你,怕你出事”就行了。

3)語言一定要發(fā)自真心

凡是關系融洽的家庭,人們交談時,語言都充滿著愛心和親切感,態(tài)度和藹。而那種直來直去,不講究方式的語言,用意雖好,也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具體的語言方式,因人而宜。小李6歲的兒子,特別喜歡玩具汽車,每當孩子做出得意之事時,他就獎勵他一部小汽車,父子感情一直非常融洽。

4)尊重孩子的個人意見

在討論一般的普通家事時,不妨也讓孩子“參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納了他的意見,也讓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員。如此,他們也會尊重長輩的。

總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蹲下來說話,不僅僅是一種行為的表現(xiàn),還是一種教育觀的體現(xiàn)。只有懷著崇高的責任心和熱切的期望才能蹲下來;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個體才能蹲下來。只有蹲下來,父母才能平視孩子,才能獲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機會,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們行為的真正動機。

育兒觀念:縱容不等于愛


育兒觀念:縱容不等于愛

愛是一種習慣,無法預料,無法言語,但真的到了愛時,那就愛是一種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付出。而母愛是我們每個人與生聚來的,也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也許整個世界都會變,惟獨不變的是你身邊無微不至關懷著你的那份母愛......現(xiàn)在的家庭中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我們家長心目中的寶貝。樣樣事情都是家長包辦代替,不僅不讓孩子做家務,連自理勞動也由家長包辦。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長當成了拐棍,一步也離不開。孩子,就如一株期待長大的幼苗,而充當農夫的是教師和家長,我們要以科學為方法,耐心為心態(tài),感情為飼料去培育他們,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放縱任其發(fā)展。在我們班就有那么一個孩子,她的名字叫悠悠,家庭的因素、生活的環(huán)境、媽媽的“用心良苦”養(yǎng)成了孩子嬌縱的性格,但是她嬌縱的非?!疤厥狻薄咐唬簨寢專龘屛业臅录枋觯鹤罱覀儼嘁鹆艘魂嚸詫m熱潮,不管來園或離園孩子們總喜歡捧這一本迷宮書在研究。今天離園一如往常,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悠悠和樂樂,他們兩拿著一本迷宮書,正商量著該怎么走,悠悠說:“我要直線走”。樂樂說:“應該朝著箭頭符號走”……盡管兩個意見有分歧,但仍友好商量著,這時悠悠媽媽來了忙問:你們怎么了?誰知悠悠大叫了起來:“媽媽,她搶我書”。聽了悠悠的話嚇了我一跳,嚇壞我的不是她的言語,而是在我目睹了解所有經過的前提下,悠悠公開撒謊的行為。面對孩子“謊言”我站在旁邊,想看看媽媽的處理方法,然而媽媽只說了一句話:“媽媽又不是萬能,我也沒有辦法,你自己看著辦”只見悠悠迅速搶過了這本所謂她的書。我慶幸媽媽沒有幫助女兒“搶”回那本書,但卻為媽媽的無動于衷感到無奈。站在一旁的我反問了悠悠:真是這樣嗎?她低下了頭,后來我把事情經過告訴了悠悠媽媽,而她卻對我這個剛接任不久的新老師表現(xiàn)出了懷疑,甚至還有幾分鄙視和高傲……分析原因:悠悠在我園是有名人物,她能力強,表現(xiàn)力棒,經常參加舞蹈演出更讓她充滿了自信,但是她很特殊,有時乖巧的真是無可挑剔,可有時無理取鬧讓人不認識。說出的話并不像出自一個六歲兒童之嘴,而對于我這個剛接任不久的新老師,雖聞其名,但卻未曾深入了解,看著孩子表現(xiàn)及她媽媽的言語,我斷定她是一個聰明且有些“小心機”的小女孩,她是個被寵壞的小公主,而縱容她這么“大膽”行為的就是媽媽那無私的愛。所以,為了孩子,為了那份扭曲的母愛,我決定無論前面有多曲折,我也要將這棵幼苗茁壯成長。首先深入了解悠悠家庭背景,對孩子進行全面了解。通過孩子以前班主任介紹,知道悠悠和她媽媽一直租在外面,爸爸在上海上班,媽媽是個非常有主見性的,事事以女兒為重,所以她非常保護這個女兒,處處不讓女兒受委屈。久而久之,女兒對媽媽的行為耳濡目染,而媽媽那過分保護也變成了她的護身符。這是孩子嬌縱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老師的不斷表揚,讓孩子養(yǎng)成了“為我最大”的性格。不可否認悠悠的聰明和能干,聽孩子以前的班主任介紹,只要老師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個舉動,孩子就能有效率有質量的“替”你完成。所以她成了老師心中的“寶”,同時也擁有了一些特殊的權利……教育經歷:既然了解了孩子嬌縱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媽媽,所以第一步就是從這位偉大的媽媽下手,取得家長的信任,所以我進行了深入家訪。第一次與悠悠媽媽交談中,我只談到了悠悠在幼兒園里的良好行為。比如:與幼兒的融洽相處,自理能力比較強,上課自我表現(xiàn)欲望強,語言發(fā)展水平較好等等。對于孩子本質問題我沒有提及,而悠悠媽媽也表示孩子在家比較乖,就是有時候愛撒嬌。雖然媽媽只發(fā)表了這些意見,但從她的言語及表情中我發(fā)現(xiàn)她已經對我有了初步的信任和靠攏意思。第二步:向孩子入手,這段時間我重點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時用照相機捕捉孩子的行為差異,并經常私下找她聊天,告訴她不管媽媽在不在,我們都要做個懂事講理的孩子。第三步:改變以前老師作風,吝嗇我的表揚和給她的“特權”,在平時生活或教學中,我會抓住時機,減少表揚,讓孩子知道老師的表揚非常珍貴。當孩子有時候表現(xiàn)非常好的時候,我不但表揚還會送上我“特殊”禮物。孩子轉變:就這樣兩個星期下來,孩子在園表現(xiàn)有所好轉,至少知道了起碼的規(guī)則意識,一次吃完午飯,孩子們都到圖書角去搶著迷宮書看,而悠悠急匆匆跑來告訴我:“老師,他們都在搶書看了?!闭f完立即轉身跑向圖書角,大聲說:“我已經告訴老師了,看你們怎么辦?”說完偷笑著,這讓我意識到悠悠雖然有改變,但是沒有達到本質上改變。案例二:媽媽,我要排第一事件描述:星期天,我們組織家長和孩子們假日活動——曉塘野餐。孩子們興奮不已,家長們也熱情高漲,很快我們到了目的地曉塘,孩子們在老師組織下排起了整齊隊伍,爸爸媽媽們也有序分配著工作。誰知這時傳來了悠悠哭聲:媽媽,我要排第一,我一定要排第一。這時,只看悠悠媽媽無奈的拍著孩子的頭說:你這個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盡給我添亂。但一邊還是拉著自己孩子拖到了最前面……只聽見旁邊家長說“孩子不能這么寵,會慣壞的”這時只見悠悠媽媽的臉唰的紅了。教育經歷:悠悠在媽媽面前這種行為在我意料之內,但媽媽那羞愧表現(xiàn)卻讓我知道這是我邁開第二步的有效時機,通過家訪來影響她。第二次我又和悠悠媽媽進行了一次深談。這一次我徹底的把自己拍的照片和悠悠在園表現(xiàn)告訴了悠悠媽媽,與她在媽媽面前的表現(xiàn)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告訴她這已不再是簡單的淘氣和撒嬌,而是形成了一種不好習慣,她不但影響了其他同伴的集體生活,更會成為其他大人面前“厲害孩子”,而這種厲害卻充滿了貶義。聽了我的話,悠悠媽媽充滿了沉思。她說:“我以為她只是想在我面前撒撒嬌,爸爸不在,我以為這很正?!薄N腋嬖V她正是因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時,你并沒有及時制止,而是在一旁以一種笑話看其撒嬌,這樣會導致孩子更大膽行為。通過談話,悠悠媽媽開始意識到了孩子問題,我也進一步商討了改變悠悠不良習慣的方法,并推介了一些好書。悠悠媽媽表示會積極配合,漸漸隨著時間推移,不但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變化更發(fā)現(xiàn)了媽媽的變化。孩子的轉變:離園時,孩子們都在玩飛盤,可飛盤花形不一樣,唯獨粉色帶點愛心飛盤最搶手,最后幾個孩子正在玩耍。從悠悠的眼中我發(fā)現(xiàn)她非常喜歡也很想玩,只見這時悠悠媽媽來了,悠悠跑過去說:媽媽我要那個粉色愛心飛盤。只見悠悠媽媽蹲下來說:“媽媽覺得悠悠的飛盤也很漂亮??!如果悠悠真的喜歡我們下次玩的時候和老師商量一下,給你玩一會兒好嗎?這樣拿別人的東西,小朋友就沒有玩了,對嗎?”只見悠悠低下了頭說了聲:“媽媽,我錯了……”簡單的一句話比什么都珍貴,我與悠悠媽媽兩眼相視,欣慰地笑了。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不管對于誰的孩子,愛是我們對待孩子的主要方式,但愛要得體,愛要注意方法。決不應該把這份愛,僅僅膚淺地放在臉上,甚至讓它變成縱容孩子的“幫兇”。我們要將那份“寵愛”深深的埋在我們心底,用關懷和嚴格去詮釋它的真諦。

一場考試,觸及靈魂


期中考試后第三天,兒9歲,三年級,他告之我說,“明天,要開家長會,老師說,必須要帶一支筆?!?/p>

其實不是家長會,沒有往常的通告、總結、家長代表講話。確切的說,這是一場考試,面對家長的考試,或者是一次調查。

題目簡單,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

第一題是這樣的:“你家有藏書嗎?有多少冊?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我摸了摸腦袋。

已經有好幾年沒逛過書店,也沒有認真地讀完一本書了。這些年來,房子倒是寬敞明亮了些,但曾經夢想的書房,卻最終泡了湯。家里那些書籍,是剛工作那陣子買的,現(xiàn)在,被遺忘在角落里,滿是塵埃。

“隨便填個數字罷,現(xiàn)在,誰還正兒八經地坐在書房里看書啊,要想了解信息,電腦、手機里到處都是?!蔽以谛睦锏喂林?。

沒想到緊接著的第二題竟然是:“哪些書是你讀完的?你還記得主要內容嗎?你和孩子討論過書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嗎?”

我的汗一下子掉了下來。

這些年來,我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孩子的培養(yǎng)上,沒心思完整地讀過一本書,也沒有和孩子聊過多少書中的故事。

第三道題:“你陪孩子去過哪些地方,你和孩子一起照過像嗎?”

第四道題:“每周有幾天,你能和孩子共進晚餐?能和孩子歡樂時光?

第五道題:“你能說出孩子的幾個同學?你知道孩子最喜歡和最討厭?”

第六道題:你埋怨過父母嗎?你有不講原由的責罵過孩子嗎?你消極面對工作中的加班嗎?

我努力回憶著,這九年間,和兒子相處的點點滴滴,回味著,這些年來和兒子互動的頻率,我已然汗流浹背。

其實,題目都是和孩子互動的的小細節(jié),我也留意了一下身邊的家長,但很多家長,還是被難住了,或者說是被震住了。在這些簡單的試題面前,我們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所擔負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呈現(xiàn)出來了。

交卷后,班主任走上了進臺,一臉的意味深長:

“與其說,這是一次考試,不如說是一次問卷、一項調查。其核心是:在孩子的成長中,作為孩子父母的我們,會帶給孩子一些怎樣積極向的的情緒,或者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若是每天堅持閱讀半小時,孩子也會拿起書本來,你若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孩子也會適時站起來,把位子讓給老奶奶,你若堅持每天對你的爸媽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會給你遞上一杯溫暖身心的茶?!?/p>

“其實,孩子的成長,就是“拼爹媽”的時代,但這個“拼”,拼的是,我們是不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父母,是不是一個以身作則的好榜樣?拼的是,我們有沒有為他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慣,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拼的是,我們?yōu)樗蛳铝嗽鯓拥幕A,為他指明了怎樣的方向?!?/p>

所以,我的結論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給你的孩子樹立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將深層次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我的話完了,感謝你們今天能參與這次活動,但愿你們有啟發(fā),在孩子的教肓方面,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之中?!?/p>

最后,班主任,面對我們,深深鞠了一躬。掌聲如潮的響起來。

聽到這兒,我終于意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換句話說,自己很多時候只在意孩子的成長,而忽視了作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

這次考試,真的一下子考進入了我的靈魂深處,讓我更明白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責任,幸運的是,這明白還不是太晚。

是的,我們也許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對孩子來說,我們就是他的啟蒙老師,就是他的成長過程的標尺和榜樣,就是他人生路上永遠亮著的那盞燈。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我們牽著的他的小手往哪個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他的未來,他的明天。

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計劃小習慣,等于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整理分享一些教育學者的孩子教育心得,希望可以對爸爸媽媽們正確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指引,下面分享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計劃小習慣,等于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昨天我在論壇里分享了一些知識和觀點,其中有一位家長朋友也提問到“我一定行,這句話怎么讓孩子從潛意識里接收到?”這種潛意識的激勵我們家長朋友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如果太過生硬、身板,就有可能會是一次失敗的“激將法”,倘若多次失敗的“激將”后,孩子有可能就會給自己種下這么一個限制性信念,你們大人說的都是大道理,不一定能成功!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引導、教導孩子呢?

首先孩子的行為習慣是按習慣行事的

并且“改變”孩子原有的不良習慣的是一個令孩子不舒服的過程

但是孩子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不斷重復

一個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與潛意識的力量息息相關的。所以在此附帶介紹一下習慣形成的規(guī)律和特點。

研究表明:一個孩子一天的行動中5%是非習慣性的,95%是習慣性的。

21天以上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

習慣的形成:1-7天----刻意、不自然到7-21天----可以、自然;21-90天----不經意、自然如果您對改變孩子的壞習慣沒有信心,您可捫心自問:我要選擇成為成功的家長還是失敗的家長?不改變就意味著失敗。相信只要有決心,孩子的某些不良習慣是可以改變的。但家長朋友也應客觀看待孩子的習慣,不可強制性地逼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不愿意做的改變。只要您把焦點放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上,我想壞習慣終有一天會自動萎縮。

孩子的性格其實就是一堆習慣,是若干習慣的組合體。

卓越的孩子就是因為擁有諸多良好的習慣,所以一旦孩子養(yǎng)成了卓越孩子身上的所有好習慣,您會發(fā)現(xiàn),孩子要想不卓越都很難,因為習慣成自然。

像我的兒子“達達”我就通過對他科學的了解后,對他的生活、學習習慣進行引導,剛開始孩子也會覺的不舒服,但是你們知道嗎?不知不覺的,有時候在我們大人忽視的時候,孩子會自己跑過來說:爸爸,我們是不是應該這樣?有沒有少了什么?應該去做什么事情?你會猛然發(fā)覺孩子開始給自己安排事情了,有自己的見解,甚至從做事上,有自己的目標了。

好的習慣印到孩子骨子里后,是伴隨一生的,孩子將會終身受益!一些不良的習慣,哪怕是平時最不起眼的,都有可能在孩子未來的某個關鍵時刻起到最大的影響。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我們應該如何科學的指引孩子人生目標,打破一些固有的限制性信念,并應用SMART法則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今天又和大家分享了小習慣的重要性。各位家長朋友們我們不妨可以稍微在生活中應用以下這十二個問題引導自己和孩子在生活中規(guī)劃和總結的習慣。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將會從中受益,也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小小的支持和幫助。

清晨六問:

1.孩子,你今天的目標是什么?

2.孩子,你的核心大目標是什么?

3.孩子,你今天最重要的是3件事是什么?

4.孩子,你今天準備學到哪些新東西?

5.孩子,你今天準備在哪些方面進步一點點?

6.孩子,你今天如何更快樂些?

靜夜六思:

1.孩子,你今天是否完成了小目標?

2.孩子,你今天是否更接近了大目標?

3.孩子,你今天又學到了什么?

4.孩子,你今天在哪些方面學得還不夠好?

5.孩子,你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6.孩子,你明天的目標是什么?

相關推薦

  • 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某網站的點擊率很高,點擊率高說明被眾人關注度高!在這里,我借用一下點擊率這個詞,相信不僅對我班,對每一個幼兒園的班級里都會有幾位點擊率很高的小朋友,這些孩子在課堂上、游戲中、吃飯睡覺上...
    2021-10-15 閱讀全文
  • 教育筆記:《老師,等等我》 教育筆記:《老師,等等我》 “老師,等等我!”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這句話。而說出這句話的小男生名字叫做培軒——一個長得很清秀的小男孩。他每天早上都會跟老師打招呼,打招呼的聲音有點大,而我們也習以為常。...
    2021-05-14 閱讀全文
  • 小靈魂和太陽的幼兒故事 1、小靈魂和太陽的幼兒故事 從前,有一個靈魂,它知道自己是光。這是一個非常急迫地要體驗的新的靈魂。他說,“我就是光”、“我就是光”。但所有的了解、所有的說法,都不能替代對它的體驗。在這個靈魂出現(xiàn)的那個...
    2020-09-17 閱讀全文
  • 等一場雪落作文 我們特別為您準備了幾篇與“等一場雪落作文”相關的范文,希望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建議立即收藏此頁。寫作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表達技巧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治愈內心的方式,能夠釋放壓力。然而,一些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反復涂改,導致無法提高寫作速度。...
    2023-07-05 閱讀全文
  • 等下班文案 上班路上或許有很多的麻煩等待著我們,但是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難,我們都要靜心應對,讓每一個日子都過得更加精彩。~~你喜歡這種文案嗎?以下為我們?yōu)槟闶占淼牡认掳辔陌?,請繼續(xù)閱讀本文相關內容!...
    2024-06-26 閱讀全文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某網站的點擊率很高,點擊率高說明被眾人關注度高!在這里,我借用一下點擊率這個詞,相信不僅對我班,對每一個幼兒園的班級里都會有幾位點擊率很高的小朋友,這些孩子在課堂上、游戲中、吃飯睡覺上...

2021-10-15 閱讀全文

教育筆記:《老師,等等我》 “老師,等等我!”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這句話。而說出這句話的小男生名字叫做培軒——一個長得很清秀的小男孩。他每天早上都會跟老師打招呼,打招呼的聲音有點大,而我們也習以為常。...

2021-05-14 閱讀全文

1、小靈魂和太陽的幼兒故事 從前,有一個靈魂,它知道自己是光。這是一個非常急迫地要體驗的新的靈魂。他說,“我就是光”、“我就是光”。但所有的了解、所有的說法,都不能替代對它的體驗。在這個靈魂出現(xiàn)的那個...

2020-09-17 閱讀全文

我們特別為您準備了幾篇與“等一場雪落作文”相關的范文,希望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建議立即收藏此頁。寫作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表達技巧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治愈內心的方式,能夠釋放壓力。然而,一些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反復涂改,導致無法提高寫作速度。...

2023-07-05 閱讀全文

上班路上或許有很多的麻煩等待著我們,但是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難,我們都要靜心應對,讓每一個日子都過得更加精彩。~~你喜歡這種文案嗎?以下為我們?yōu)槟闶占淼牡认掳辔陌?,請繼續(xù)閱讀本文相關內容!...

2024-06-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