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要嚴格要求孩子的責任感
發(fā)布時間:2020-12-14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整理了教育心得:要嚴格要求孩子的責任感,希望對爸爸媽媽正確教育孩子,指引寶貝健康發(fā)展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防微杜漸,嚴格要求。俗話說,“愛之甚,則求之切“。嚴格要求來自于對孩子的深厚感情和高度的責任感。只有嚴格要求,才能使孩子言行有所遵循,前進有方向,進步有起點、有幅度。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嚴格要求就沒有教育。
首先,要求孩子一絲不茍地真正按道德認識去行動,每條要求要落到實處。說到就要做到,并對孩子的行為及時做出評價。
其次,要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思想錯誤和行為缺點,做到既防微杜漸,又防患于未然。按照教育的觀點,要求“教育無小事”。一個好的思想品德,總是由一件件小事積累而逐漸形成的,小事中有大道理,而壞思想,也常常通過日常小事表現(xiàn)出來,若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或充耳不聞,任其滋長,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不良的思想行為?!耙幌佒?,可決千里之堤,一指之疾,可傷數(shù)尺之軀?!啊爸挥蟹牢⒍艥u”,善觀“蟻穴“及時堵塞,勇察”指疾”及時治療,才不致造成大禍。所以丈母一定要抓好‘第一次”:當孩子第一次做了好事時,要及時表揚鼓勵,激發(fā)孩子內心的榮譽感;當孩子第一次做了錯事時,要及時批評,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分析犯錯誤的原因,使孩子內心產生一種自疚、自責的羞恥感和克服缺點的勇氣。在平時,決不放過孩子身上發(fā)生的每一件小事,那怕是說了一句謊話,拿了同學的一個鉛筆頭,揀到一分錢……都要及時抓。當然,高明的父母更注意防患于未然,先入為主,不斷提高孩子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浩瀚大海是千條江河匯集而成,萬丈高樓是由一磚一瓦堆砌而成的“作為父母的貴任,就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處處用心,事事滲透,引導孩子不斷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障礙,不斷前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承擔責任要從小教育
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后能成為一個負責的人,因為責任感是任何一個民族和文化所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質之一。而要發(fā)展孩子的責任感,就必須讓他們從很小甚至從出生的時候就學會如何承擔責任。
那么,孩子的責任感的培養(yǎng)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呢?
我國家庭里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責任感更多地限于針對孩子自我的責任,比如聽話、完成作業(yè)和其它學習任務,而忽略了針對他人、社會的責任,事實上后者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更有意義。成熟的責任感應該是對自己、對家庭、對自己所屬團體以及對社會的負責的意識和行為,我們培育孩子的責任感也必須從這四個層面入手。
首先,教育孩子對他們自己負責,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自強自立的習慣。例如讓孩子盡可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衣食住行,自覺完成家庭作業(yè),信守自己的承諾,到一定年齡時打工掙自己的零花錢等等,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
其次,教育孩子對自己的家庭負責,讓孩子把自己當作家庭所需要的、且應該對家庭做出貢獻的一名成員看待。過去的家庭里幾乎所有的成員都要為家庭的生存做出貢獻,現(xiàn)在,隨著家庭規(guī)模的變化以及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對孩子奉獻而并不要求孩子對家庭會有所奉獻。其實,父母應該讓孩子認為作為一名家庭成員,自己和父母一樣有責任和義務分擔家庭的所有事務和困難,除了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如整理好自己的房間、衣物、書籍等,同時還要幫助父母打掃房間、在廚房當幫手、看護弟妹、照管寵物等等。子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對家庭、對親人的愛和責任感。
第三,教育孩子對自己所屬的團體負責,讓孩子從小學習各類社會角色的扮演,培養(yǎng)團隊精神。比如讓孩子與幼兒園小伙伴友好相處,尊敬和配合老師的工作,幫助老人等弱勢群體解決困難等等,鼓勵孩子的分享行為和助人行為,促進孩子的社會化。
第四,教育孩子對社會負責,從小樹立公民意識。讓孩子懂得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并為之做出貢獻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教育孩子遵守社會公德和秩序,鼓勵孩子參加各類有益的志愿工作、義務募捐活動等,為更廣泛的社會團體做出貢獻,開拓和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
責任訓練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抓起,父母必須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yǎng)孩子,父母通過幫助孩子擔當起真正責任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孩子盡早學會道德推理,而且可以促使他們發(fā)展相應的道德行為,在道德成熟的漫長道路上邁出重要的第一步。
育兒心得:教育孩子要用好
育兒心得:教育孩子要用好
孩子是待雕塑的藝術品,父母的責任就在于精心雕琢他,讓他挺拔向上、健康成長。如何來雕塑這件藝術品呢?家庭教育當用好"五面鏡子"。
一是"放大鏡":把孩子的優(yōu)先放大看
孩子有好的表現(xiàn),應立刻給予鼓勵,以此增強孩子的榮譽感和自信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并加以鼓勵。每個孩子都潛藏著獨特的天賦,這種天賦就像金礦一樣埋藏在平淡無奇的生命中,父母如能妥善發(fā)掘,并使之發(fā)揚光大,日后就能使孩子順利完成學業(yè)、成就事業(yè)。法國文豪大仲馬的成長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仲馬在未成名前,到巴黎拜訪父親的一位朋友,并請他幫忙找份工作。這位世伯說了一串的工作讓大仲馬選擇,然而他沒有一樣能夠勝任。大仲馬心情沮喪將要離去時,世伯請他留個聯(lián)系方式。當他把寫好地址的紙條遞給世伯時,世伯驚訝地說:"你終究有一樣長處,你的名字寫得很好呀!名字能寫好,字就能寫好;字能寫好,做其他事情也會有成功的可能!"這位世伯就是用"放大鏡"的眼光看待大仲馬這看似不是閃光點的閃光點,使當時還是無名青年的大仲馬有了"我能行"的信念。
二是"望遠鏡":把孩子的前途放遠看,放下焦慮和功利心。父母要高瞻遠矚地看待孩子的成長過程。眾所皆知,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除了一些基本的生理機能之外,大部分能力都是日后學習所得。他需要與人交流,所以咿呀學語;他需要獨立行走,所以蹣跚學步。孩子天生是一個學習者,滿足生命不斷發(fā)展的需要是孩子學習的不竭動力。父母應明了,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進步,都透射出他作為天生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是"平面鏡":平等地對待孩子,讓他自由飛翔
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往往存有偏見:孩子表現(xiàn)優(yōu)秀就會鐘愛有加,"一俊遮百丑",只見優(yōu)點,不見缺點,甚至犯有小錯誤,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里的"好事",比如外出旅游等只有表現(xiàn)優(yōu)秀才能獲得機會。而對于"壞"孩子,總是看不順眼,甚至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只見缺點,不見優(yōu)點,把"芝麻小"的錯誤看成"西瓜大",一旦抓住把柄就興師問罪,借機好好修理和整治,給孩子"顏色"瞧瞧,以期能使孩子收斂言行、警鐘長鳴,然而對于"壞"孩子的閃光點卻熟視無睹。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軌跡,為人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應該以自己的好惡標準來衡量,要公平、平等地看待孩子。
四是"多棱鏡":用"多棱鏡"折射存在的問題,確保孩子持續(xù)發(fā)展
多棱鏡的特點是能夠把陽光還原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家庭教育中也要多用"多棱鏡"看問題,從不同方面查找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舉一反三,而不能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表面不究本質。只有把原因找準、找全、找透,才能把問題解決好而不留后患,使孩子真正做到"知恥而后勇,知不足而奮進"。當然,對孩子的無心之錯要多寬容,淡化他的疏忽,安慰之余再陪他一起反思、探詢改進的方式。"吃一鏨長一智",在錯誤失敗中學會反思,尋找成長成功之道,確保孩子持續(xù)發(fā)展,最終培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五是"顯微鏡":查找家長自身地不足,改進家庭教育
"顯微鏡"雖小,但它能發(fā)現(xiàn)萌芽狀態(tài)的問題。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如此漫長,有時會懈怠,有時會抱怨,有時會急躁,有時會犯錯,這就需要我們不時地用顯微鏡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問題的根結,從而對癥下藥。
用"望遠鏡"看孩子體現(xiàn)了父母發(fā)展性的眼光,用"放大鏡"看孩子體現(xiàn)了父母寬廣又充滿愛的胸懷,用"平面鏡"看孩子體現(xiàn)了父母公正、無私、實事求是和尊重人、善待人的品格,用"多棱鏡"看孩子體現(xiàn)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和防微杜漸、正本清源的睿智,用"顯微鏡"看孩子體現(xiàn)了父母嚴于律己、從嚴治教和為人師表的作風。父母們用好這五面鏡子,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將大有裨益。
孩子說謊有時不需要太嚴格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五歲的黛瑩時常從噩夢中醒來,說她夢見一只大獅子。每次,爸爸媽媽都會跑過來安慰她。白天,黛瑩會跟任何愿意聽她講話的人談起大獅子,媽媽也鼓勵她去跟別人說,認為把恐懼公開說出來有助黛瑩克服。
事實上,情況卻不見好轉,黛瑩的恐懼情緒愈來愈高。她內心深處編織的其實是:“如果我談到大獅子時,爸媽都這么感興趣,這只大獅子一定真的存在?!?/p>
【分析】許多教養(yǎng)書籍和專家意見都告訴父母,要試著安撫、留意、溫婉詢問、了解孩子的咬人、打架、攻擊、喊叫、打摔東西、不服從父母指令的種種行為;結果,愈是注意,孩子的行為愈顯得“偏差”。
其實,遇到這樣的孩子,法則永遠只有一條:父母應該把對幼稚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成熟的行為。如果孩子常常說謊,你要用自己的對待方式讓他悟出:只有當他做出誠實言行時,才會得到父母的注意。如果你想要讓黛瑩克服恐懼,當她再次談到大獅子時,不用阻止她(阻止也是一種注意),也不要刻意忽視(這也是一種注意,五歲大的孩子已有辦法分別),但請將較多的注意力轉到她的“成熟行為”,像吃飯時幫忙擺餐桌,“噢,黛瑩,今天幫媽媽放餐具啊,真勤勞。”“黛瑩,謝謝你記下王阿姨的來電,你長大懂事了。”
【方法】對多數(shù)父母來說,不去“注意”孩子說謊,實在是比“不要孩子說謊”還更艱難的挑戰(zhàn)。所以,建議你們先做點功課。
先搜集了解孩子最常說謊的模式,如:
1.對功課表現(xiàn)說謊;
2.會偷零錢;
3.做了父母禁止的事卻不愿承認。
針對這些模式,試著用剛好相對的模式來攻破。請鼓勵、注意孩子的相對行為,如:
1.坦承他昨天數(shù)學考不好,“沒關系,你老師說你很棒,下次繼續(xù)努力?!?/p>
2.幫媽媽去超市買東西找回正確的零錢;
3.聽爸爸的話,不去欺負路旁小狗。
育兒心得:孩子需要愛心
育兒心得:孩子需要愛心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需要愛心,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孩子們更需要愛心,記得一位名人以前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為幼教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要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
孩子上幼兒園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他從那里開始了真正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對于剛剛脫離父母懷抱的他們來說,幼兒園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期望得到認可、贊賞、同情、關心和愛護,期望得到老師的愛。這就需要教師用自我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溫和的目光,也會讓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為幼教老師,最大的過失莫過于對孩子沒有愛,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失去了對孩子的愛。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愛心的體現(xiàn)無所不在。幫忙孩子系好帶子、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是愛心愛心是重要的,有了愛心,我們就會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宏的愛心不斷地轉換成日常保教活動的耐心,職責心。從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加強自身幼教專業(yè)素質的提高,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計劃,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孩子。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認可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親近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喜歡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感到幼兒園如家一般溫暖;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去關愛別人。請不要吝惜我們的愛心,讓我們在幼教崗位上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讓孩子在愛的海洋里不斷茁壯成長。
育兒心得:不要打孩子
育兒心得:不要打孩子
孩子一天天成長,我們對他們的教育任務也隨之一點點加重,這首先要感謝在學校的老師們對孩子們的辛勤付出!
寶寶自從上了幼兒園學會了很多,以前上廁所總要人幫著,現(xiàn)在都是自己脫褲子上廁所,也不要人幫著撈褲子了。吃飯的時候也會說不能挑食,會自己穿衣服了!這些都是孩子們的變化!而我們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平時生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孩子,而想要教好孩子,我們必須先約束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孩子還是很有虛榮心的,有些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虛榮心去幫助她完成一些事,我們要多多的去表揚孩子,增加他們的信心。孩子在發(fā)脾氣的時候什么也聽不進去,我采取的措施是隨她去,不理她,等她把這段脾氣發(fā)完了她會自己來找我,在跟她講道理,她才聽的進去,不然說什么都沒有用,她也聽不進去!盡量的不去打孩子!
孩子現(xiàn)在正處于好奇的階段,一點點小小的事物都能引起她的好奇心,我們更應認真對待,把他們往好的方向的引導,對待孩子要心平氣和,好好跟她講話!
一次,她在別的小朋友家玩,到了吃飯時間叫她回家吃飯她不肯,說要到這小朋友家吃,我不肯,便一直哭鬧,于是把她強行帶回家,告訴她,你若不把飯吃了就不要出去玩,她自己哭鬧了一會兒,奶奶把她哄著吃飯了,她告訴我,媽媽,我不哭了,我吃飯了!我說,你真棒,把飯吃完了出去玩!后來她便和奶奶到游樂場去了,到了8點左右,我去接她,告訴她,我們今天早點回家,明天還帶你來玩,她想了一下很爽快的答應了!這就是孩子的變化,我們應該積極的面對孩子的一切,用心的去引領她們!和老師一起積極的配合!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家庭責任感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家庭責任感
我覺得對小孩的教育不能罵,要好好的跟她溝通,如果吃飯的時候把飯掉在地上了,要是罵她或打她,大人和小孩都會很生氣,事情一團糟,孩子學會通過發(fā)脾氣,打人解決問題。反之,要是安慰孩子:“孩子,沒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地上的飯撿到垃圾桶里嗎?”結果孩子得到的諒解,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興的把地上的飯撿到垃圾桶里。孩子學會寬容。
還有孩子早上不起床,不能發(fā)火:“你怎么不起床?要遲到了!”手忙腳亂給小孩找衣服穿衣服。結果下次依舊。反之,你平靜地說:“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床,就會遲到了,后來她都會很自覺的起床。
欣在家要是一直看電視,我也不會罵她,我只會跟她說,”電視不能看太久,看久了會對眼睛有損失的“,她就會跟我說:”媽媽我看一集就不看了,每天欣會很自覺的看完一集就把電視關了?!?/p>
我也會讓欣在做些家務,讓她疊疊衣服,而且也會疊的很整齊。我覺得大人做錯事了,不能強詞奪理或視而不見。結果孩子心里想:”憑啥你范錯誤就不承認呢?嗯,當大人好,有錯也不挨批。“反之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結果孩子以后做錯事了,主動道歉,覺得理所當然。
家長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見,孩子遵守就行了,結果孩子成木偶,不用動腦筋,被動執(zhí)行。膽子越來越小,越來越沒自信,能力差,不會做家務。心離父母越來越遠,自閉。反之,孩子的事情,自己做,還鼓勵孩子做家務。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決,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認真聽取。這樣能培養(yǎng)孩子家庭責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歡和父母交流,性格開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