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中班語言優(yōu)質課教案《欣賞花燈》

發(fā)布時間:2020-12-04 幼兒園語言優(yōu)質課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優(yōu)質課教案 幼兒園優(yōu)質課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花燈,感受中秋節(jié)看花燈的熱鬧場景。

2、培養(yǎng)幼兒對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熱愛與傳承精神。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各種花燈圖片。

活動過程

師:過幾天就是什么節(jié)日啦?(幼兒:中秋節(jié))

師:中秋節(jié)我們都做些什么?(幼兒:吃月餅、賞月、提燈籠)n4507.cn

師:(引導幼兒回憶以往中秋節(jié)欣賞花燈的經驗,說說自己看過的花燈)你見過的花燈長什么樣子?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花燈,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請幼兒欣賞圖片中的花燈,說說所看見的花燈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有什么特點,引導幼兒用語言進行歸納、總結,初步感受中秋節(jié)欣賞花燈的熱鬧場景。

活動結束

讓幼兒中秋節(jié)的時候注意觀察身邊的花燈,遇上自己喜歡的、新奇的都可以以拍照的形式拍下來,回校后與其他幼兒一起分享。

幼兒百科:花燈,又名燈籠。花燈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中班語言元宵節(jié)教案《賞花燈、猜燈謎》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語言元宵節(jié)教案《賞花燈、猜燈謎》》

賞花燈、猜燈謎教案適用于中班的語言元宵節(jié)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并講述一個謎語,引導幼兒了解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之一,感受過節(jié)的愉悅心情,發(fā)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賞花燈、猜燈謎教案吧。

活動內容:語言活動"賞花燈、猜燈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之一,感受過節(jié)的愉悅心情。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并講述一個謎語。

3、發(fā)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4、感受節(jié)日的歡快氣氛。

5、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背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孩子們紛紛跟著大人前去公園參觀燈會。

活動準備:

1、物質--每人準備一盞花燈,上面貼有一則謎語。小獎品若干。

2、知識--有過過節(jié)的生活體驗。

活動進程:

一、導入

開門見山引入主題:正月十五鬧花燈,賞燈猜謎就是我們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之一。

二、展開

1、賞燈活動。

(1)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及特別之處等等。

(2)請幾名介紹有特色的幼兒給大家介紹自己的花燈。

2、猜謎活動。

(1)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A組持有花燈和獎品,并給B組幼兒念謎語,B組來猜燈謎,猜中了即得到獎品。教師講清玩法后,幼兒自愿展開游戲。(根據時間進行交換)

(2)集體講述自己猜謎的情況:誰猜中了我的燈謎?我自己猜中了幾個燈謎?

(3)集體將難猜的燈謎找出來,大家一起猜,或帶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助猜。

將A組和B組得到的獎品比一比,看哪隊勝利了?

鼓勵幼兒將自己猜到的謎語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來猜一猜。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的設計激發(fā)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jié)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同時也學會了運用揉,搓,團圓,包餡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小百科: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jié)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賞花燈、猜燈謎》


活動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孩子們紛紛跟著大人前去公園參觀燈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之一,感受過節(jié)的愉悅心情。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并講述一個謎語。

活動準備:

1、物質--每人準備一盞花燈,上面貼有一則謎語。小獎品若干。

2、知識--有過過節(jié)的生活體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開門見山引入主題:正月十五鬧花燈,賞燈猜謎就是我們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之一。

二、展開

1、賞燈活動。

(1)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及特別之處等等。

(2)請幾名介紹有特色的幼兒給大家介紹自己的花燈。

2、猜謎活動。

(1)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A組持有花燈和獎品,并給B組幼兒念謎語,B組來猜燈謎,猜中了即得到獎品。"屈,老師.教,案,網"教師講清玩法后,幼兒自愿展開游戲。(根據時間進行交換)

(2)集體講述自己猜謎的情況:誰猜中了我的燈謎?我自己猜中了幾個燈謎?

(3)集體將難猜的燈謎找出來,大家一起猜,或帶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助猜。

三、結束

將A組和B組得到的獎品比一比,看哪隊勝利了?鼓勵幼兒將自己猜到的謎語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來猜一猜。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一個支持者、引導者,教師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幼兒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議,讓孩子們自由發(fā)揮,展開想象的翅膀,自愿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學會思考、學會協(xié)商、學會合作,使幼兒的能力和個性得到發(fā)揮?;顒咏Y束部分,展示幼兒創(chuàng)作作品,相互欣賞,相互評價,讓孩子們傾聽他人的介紹和向他人介紹自己的設計,發(fā)展了口語表述力,同時學會欣賞同伴的智慧,學習吸收他人的閃光點,達到資源共享,互相提高。

對花欣賞教案


對花欣賞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學習為每組數量匹配相應的數字。

2.學習按順序點數物品。

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體驗動手動腦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1中數卡1-7,糖果卡片5張。

2.數學操作材料1、3中點卡1-7,數卡1-7,人手1份。

活動過程

1.游戲:看數拍手。

教師從1一7的數卡中任意抽取幾張逐一出示,說: 我們來玩看數拍手的游戲,我出一張數卡,你們看看是幾,就拍幾下手,拍到最后一下時把雙手合起來,說"數字x,我拍了x下"。

以小組為單位玩該游戲幾次,一名幼兒出示數卡,其他幼兒拍手。

2.點數7 以內糖果的數量。

教師將5張?zhí)枪ㄆN在黑板上,說: 請你數數每個糖果罐里有幾顆什么顏色的糖果,想想怎么數可以一顆也不漏掉,還能數得又快又準確。

請幾名幼兒到前面數糖果,提醒幼兒按照從上往下或從前往后的順序點數。

引導幼兒討論、比較、總結不同的點數方法,發(fā)現(xiàn)按序點數不易漏數和重復數。

3.為糖果罐匹配數卡。

教師: 現(xiàn)在請小朋友根據每個糖果罐里糖果的數量找相應的數字和它做朋友,想想幾顆糖果應該找數字幾做朋友呢?

請幾名幼兒到前面為糖果罐匹配數卡,并說明自己選擇的理由。

4.幼兒操作活動: 點卡找朋友。

教師: 請小朋友們取出你的點卡,數數每張上有幾個點,然后按順序把它們排排隊,再把它們的數字朋友放在它們下面。

幼兒操作,教師遙回指導,發(fā)現(xiàn)幼兒不同的排序方法與典型問題。

展示幼兒不同的排序方法與典型問題,鼓勵大家學習好的方法,討論并總結應注意的問題。

對花欣賞教案 篇2

教學設計??作者:揚光濤

一、教材分析

本章講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種子的萌發(fā)、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節(jié)是本章的第三節(jié),是在前面了解了種子的萌發(fā)、植株的生長的基礎上,認識植物的開花、結果的過程。從教材內容設計看,本節(jié)由“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三部分組成。其中,“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fā)育”這部分內容較抽象,需要教師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抽象思維已有較大的發(fā)展,但仍需要具體的感性知識作支持。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這一認知規(guī)律。導入時要從生活入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基于課改理念及《課標》要求,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技能,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在學生理解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結合,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設計思路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養(yǎng)成愛花、護花的自覺習慣。

2、教學重點、難點

(1)花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

(2)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fā)育

(3)愛花習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3、教學方法:“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教學模式;輔助多媒體教學。

4、教學評價:本節(jié)課教師對學生探究的過程及時給予多種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就感。

5、課時安排:1課時

6、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新鮮的植物的花;教師準備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初中學生的學習往往帶有感情色彩,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如果直接進入主題,學生往往會覺得不感興趣,就不會去主動的探求知識。所以,我運用了一組春暖花開的圖片,配以歌曲,讓學生的情緒“興奮”起來,繼而產生了觀花、賞花的愿望。接著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讓學生聯(lián)想桃花落了會長出什么?繼而引出課題《開花和結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結構

1、楔子:老師首先說:說起花你們并不陌生,你們是否知道①花是由什么芽發(fā)育成的?②花都有艷麗的色彩和香味嗎?③不同的花它們的大小、形狀和顏色一樣嗎?請同學們討論,進而讓學生明確:雖然花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結構卻基本相同。

2、出示學習目標:花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探究你手中的花的基本結構,畫出你喜歡的花,并嘗試標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思考:花的哪部分將來發(fā)育成果實?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3、自主學習:學生動手探究花的基本結構,畫出花并標出各部分結構名稱。討論思考題,嘗試解決。

4、教師釋疑:教師巡視、指導,不能解決的問題給與點撥。

5、當堂反饋:①出示桃花圖片,讓學生指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板書)

②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fā)育成果實嗎?

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花的雌蕊和雄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三)第二部分:傳粉和受精

1、目標引領:教師播放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的片段,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在做什么?什么叫傳粉?傳粉的方式有哪些?

2、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課本內容,解決問題。

3、目標引領: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以后,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讓學生自學受精的過程。

4、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課本內容,解決問題。然后教師播放受精的過程動畫,讓學生觀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受精的過程。

(四)第三部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目標引領:首先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花開花落,似水流年,盛開是一種美麗,凋謝也是一種美麗,只有花凋謝了,新的生命才會誕生。那么傳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結構會凋謝呢?繼續(xù)發(fā)育的是什么結構?發(fā)育成什么?

2、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解決問題。

3、聯(lián)系實際:①你知道我們平時吃的農產品中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嗎?②你是否知道我們平時吃的玉米穗有缺粒的現(xiàn)象、向日葵的籽粒有空癟的現(xiàn)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怎樣彌補呢?學生自由談,引出人工輔助授粉的知識。使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

(五)情感教育

從種子萌發(fā)到植株生長、開花、傳粉、受精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看來植物要產生后代還真不容易??!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不盡人意的現(xiàn)象發(fā)生:隨意的采摘鮮花、攀折樹木的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小花也有情,它們也會流淚。假如你是一朵花,雖然你每天用笑臉迎接著人們,但有時仍難逃厄運,那么你將向人類發(fā)出怎樣的呼吁?讓學生抒發(fā)情懷,談感受,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愛花護花的教育。

(六)課堂小結:由學生總結本節(jié)所學內容

(七)當堂反饋:(出示測試題,由學生完成)

六、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開花和結果

一、花的結構????????????????????????????????二、傳粉和受精

子房——果實

子房壁——果皮

胚珠——種子

受精卵——胚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七、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理念和我校的“十六字”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在課堂教學要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引領下,我設計并實施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教學我有以下體會:

1、導入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習情趣。

抓住學生易受感染的心理,運用圖片和歌曲激起學生的興趣,在觀花、賞花中引出課題。引入既自然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2、通過探究活動完成了對知識的構建

在學習花的結構時,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花的結構,通過切身的體驗真正的認識了花的結構。使學生在體驗探究的樂趣的同時又記憶了知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教學中對玉米的缺粒和向日葵空癟的現(xiàn)象進行了講解,傳授人工輔助授粉的知識,達到了教學服務于生活的目的。

4、對學生適時的進行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

讓學生以一朵花的身份向人類發(fā)出呼吁,教育學生要愛花、護花,愛護綠色植物,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對花欣賞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按顏色分類,將不同顏色的花"種"在相應顏色的花壇里。

2、會按顏色標記印出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花,體驗數學活動帶累來的樂趣。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ppt:各種顏色花朵圖片。

2、紅色、黃色、藍色花朵若干,紅色、黃色、藍色花瓶。

3、帶有顏色標記和數量的"賀卡"、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顏色的花。

師:前幾天我們講了"一聲春雷驚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原來是春天來了",各種顏色的花都開了,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們認識這些花的顏色嗎?

師讓幼兒觀看花的圖片,幼兒能說出花朵的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綠色、橙色等。

2、按顏色分類

(1)老師這里也有幾朵花,出示花朵。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幾朵花,都是什么顏色的?"幼兒:可能回答:"有三朵花,紅色、黃色、藍色。"

(2)出示花瓶,師:"老師想把花插到花瓶里,仔細看一看有幾個花瓶?他們都是什么顏色的?"幼兒:可能回答:"三個花瓶,有紅色、黃色、藍色。"

(3)師:"老師想把不同顏色的'花插到相同顏色的花瓶里,請小朋友上來把花朵插到花瓶里。要記住花和畫的顏色要一樣。"幼兒親自操作插花。

3、觀看圖片:小動物的秘密。

(1)師:"圖片里有什么小動物?我們一起看一看。"它們怎么這么開心?他們在說什么呢?"引導幼兒聽一聽,想一想。

師:"老師聽到了它們的秘密,原來他們在說:媽媽的生日快到了,想給媽媽做一張賀卡送給媽媽做生日禮物,它們想做幾朵花貼在賀卡上,可是它們不會做,我們能幫助他們嗎?"

(2)出示有顏色標記賀卡、小花。老師幫它們做了賀卡、小花。請小朋友幫它們貼在賀卡上。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賀卡上有什么?有幾朵什么顏色的小花?"讓幼兒按按顏色標記親自貼花。

(3)出示有顏色標記和點子數的賀卡。師:"看一看這幾張賀卡和前幾張賀卡有什么不同?"小結:顏色標記和點子數就是要貼在賀卡上的花的顏色和花的數量。

幼兒親自操作貼花。提醒幼兒要仔細觀察賀卡上的顏色標記和點子數。

看一看幼兒貼的是否正確,及時鼓勵、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活動延伸:結合生活,到家人過生日時,可以給他們做一張賀卡送給他們,自己動手做小花貼在賀卡上,為什么要親自做呢小花呢?無論在學校、在家中或是在公園,都不能去摘小花,因為他們也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花草,做一個好孩子。

小班科學活動《春天的花》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認識了更多顏色的花,學會了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分類,學會觀察并認識了顏色標記,能按花的顏色標記和點子數進行粘貼。但這次活動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語速較快;沒能及時組織幼兒課堂秩序,秩序有點亂;沒有讓每個幼兒都參與,鍛煉一下幼兒的動手能力;如果時間充足的情況下,讓幼兒在學習資源上仔細觀察一下顏色標記和點子數,然后動手畫一畫,鞏固所學知識。

對花欣賞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讀通課文,理清課文脈絡,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簡單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落,體會七色花的神奇。

過程與方法

1.學習課文內容,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義,因為助人乃快樂之本。

2.總結全文,運用想象和幻想,說說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實現(xiàn)什么愿望。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進行仿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樂的,要做有意義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愛,心地善良。體會到凡事都應該為別人著想,懂得只有樂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重點: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義。

教學難點: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運用幻想象,引導學生寫一寫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實現(xiàn)什么愿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直接揭題

二、新授。

1. 錄音范讀課文。

要求:標出自然段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提問:a. 小姑娘珍妮是怎么得到七色花的?b. 這是一朵什么樣的花?(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朗讀指導。)

2. 課件出示:填空:這真是一朵???????? 的花。(神奇)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a.引導學習老婆婆說的話。(第4自然段前半部分,朗讀指導)

b.引導學生知道七色花為珍妮完成了七個心愿。

3.自讀課文。

要求:找一找珍妮分別用七色花瓣完成了什么心愿?

4.師:課件出示:“珍妮想試試看,就撕下一片黃花瓣扔了出去,唱到:小花瓣兒飛喲飛,飛到西來飛到東,繞一個圈兒飛回來,讓我?guī)е姘丶胰??!?/p>

a.指名讓學生讀這一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b.這一段是怎樣來寫的呢?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小結:原來這一段是通過先寫使用花瓣的原因,再寫使用花瓣的過程,最后寫使用花瓣的結果三部分來寫的,寫得多么有條理??!

d.指導朗讀,齊讀這一段。體會珍妮當時的心情。

5.學習珍妮用第二至六片花瓣完成自己心愿的內容。

6、重點學習珍妮用第七片花瓣完成的心愿。(朗讀指導)

三、拓展升華,寫作指導。

1、師引導學生分析:珍妮用七色花完成的心愿是不是都讓她感到

快樂呢?那么你覺得珍妮的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義?為什么?

師:當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后,小朋友有沒有新的愿望呢?為什么

呢?(交流部分愿望。)

師:剛才,有些小朋友的愿望還沒有說,老師給你們每人一朵美麗的“七色花”,讓我們學著課文中的說法用七色花瓣來表達我們剛才許的心愿。

2、指導寫作。

課件出示寫作范例,教師知道學生完成寫作。

3、展示評價。(邊說邊表演)

四、總結,下課。

對花欣賞教案 篇5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1、 能讀準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地回答課后習題第1、2題,所提出的4個問題。

3、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習題3的三個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感情,培養(yǎng)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課時安排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時教學目標?

(1) 決全文生字讀音及詞語意思,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 學習課文1、2自然段,會回答課后習題1的兩個問題。

(3) 學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

(二) 教學過程?

(1)聽歌曲,談話揭題。

板書課題:七色花

(2)初步感知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思考:A、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

B、講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課文

要求:A、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思,并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B、帶著課后1、2兩題的4個問題在讀課文,思考并試著劃出有關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檢查部分自學情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B、討論沒弄懂的詞語意思。

C、指名回答習題1的兩個問題。

(5)學習1、2自然段。

A、齊讀第1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B、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C、1、2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6)指導有感情朗讀1、2自然段。

(7)作業(yè)?。

A、給下列帶點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凍 僵

B、用一句話寫出1、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 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11自然段,會正確回答習題2兩個問題。

(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習題3的三個句子,正確朗讀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一個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質。

(二) 教學過程?

(1) 談話引入新課。

(2) 提問找出重點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幫她做了7件事。

2)、 你認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義?為什么?

(3) 學習10、11自然段。

1)、 找出寫最后一片花瓣的有關段落。

2)、 輕聲讀。思考并討論:這部分內容按什么順序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3)、讀第10自然段。想象,當時珍妮會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來,高興地跑啊跳啊。這時,為什么珍妮心里充滿快樂?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難或想要什么時,就撕下一片花瓣幫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說說這部分主要內容。

6)、朗讀。

(4) 總結學法。分5步:

1)、 找(找相應段落)

2)、 讀(讀有關內容)

3)、 思(思考幾個問題)

4)、 概括(概括主要內容)

5)、 朗讀

(5) 用同樣的方法自學3~9自然段。

(6) 討論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寫什么?用兩個字概括。

板書:用花

看板書回答習題2的兩個問題。

(8) 總結全文。

1)、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 談談讀后感。

3)、 質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會用它幫你做哪些事?

(9) 作業(yè)?,復述課文。

對花欣賞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有關開花和結果的知識,在教材中,占一節(jié)課的內容,知識高度濃縮,突出了花與果的關系以及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這給教師和學生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在這節(jié)課中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開花和結果現(xiàn)象比較熟悉,但對花的基本結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如何形成知道得并不多,尤其是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比較復雜抽象,如果單憑講解,學生是難以理解的,因此可采用多種方式,例如模型、多媒體課件等,使抽象知識形象化,以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另外由于季節(jié)原因,找不到正在盛開的桃花,一可以啟發(fā)學生回憶平時見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讓每生準備一支康乃馨,三是結合教科書以及多媒體課件中展示的彩圖進行聯(lián)想和觀察。

三、教學目標:根據課標、教材及學生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說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yǎng)成愛花習慣

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難點: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教具模型、實物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具模型桃花的模型;實物教具指各類果實種子等。(學生自備)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系。若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為了使學生帶著問題一步步地探究性學習,我把每個小標題改為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稱嗎?”“從花到果要經歷哪些重要過程?”“果實和種子由什么發(fā)育而成?”這些問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使他們能更有興趣地帶著問題學習。

在課文第一個知識點“花的結構”中有一個“觀察與思考”的學生活動,其中要討論兩個問題: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fā)育成果實?2、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這兩個問題在學習了花的結構之后,學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確回答。此時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掌握正確答案,而是對學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xù)學習,在學完后面兩個知識點后,再次討論這兩個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確答案:1、子房發(fā)育成果實。2、對于繁衍后代來說,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過程中,它們分別起什么作用?”這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粉和受精的知識。

六、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導入

1、多媒體展示幾種美麗的花朵—(向日葵、月季、桃花)以及桃花落后枝滿桃的情形,并同時提出問題,向日葵的花漂亮么?月季?桃花?這些花很美麗,只是為了賞心悅目么?對植物本身有什么意義呢?植物開花到結果必須經歷哪些過程?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蟲,那么這些花怎樣傳粉和受精呢?

說明:首先學生被那些美麗的圖片吸引住了,從開花到結果非常感性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對提出的問題加以思考,很自然聯(lián)想到花開的美麗更重要是為了吸引昆蟲為它傳粉,這又為傳粉和受精的提出打下了基礎。同時提出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蟲,那么這些花怎樣傳粉和受精呢?這為后面的學習傳粉的方式打下基礎。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新授

Ⅰ.提出思考的問題:你知道花的各部分結構么?

說明:采用問題的形式給出知識點,使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究。

1、利用多媒體展示本知識點的要求,并展示桃花的模型。

觀察和思考

對照圖觀察桃花的模型,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討論:(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fā)育成果實?

(2)對于植物的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

2、指導學生觀察花的順序,使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

3、賽一賽: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花的各種結構,比賽辨認花的基本結構,并利用可拆開的桃花模型重點認識雄蕊和雌蕊的結構。

4、討論:四人一組,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共同討論、歸納總結提出的兩個問題。

說明:這兩個問題在學習了花的結構之后,學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確回答。此時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掌握正確答案,而是對學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xù)學習,在學完后面兩個知識點后,再次討論這兩個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確答案:1、子房發(fā)育成果實。2、對于繁衍后代來說,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過程中,它們分別起什么作用?”這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粉和受精的知識。

5、小結:通過觀察可以看出,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組成,雌蕊、雄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部分。

Ⅱ.從花到果實要經歷哪些過程?

說明:通過標題讓學生思考,花到果實必經的途徑——傳粉和受精

1、多媒體展示雌蕊的放大結構,并出示閱讀提綱。

2、討論交流閱讀結果,在總結傳粉方式時,用多媒體展示玉米用風傳粉(即風媒花)和桃花用昆蟲傳粉(蟲媒花),使學生對自然界中花的傳粉方式有了較為深入地了解。

3、受精過程十分抽象,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過程,使學生對受精的過程更易理解。

4、小結: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fā),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出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里面有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Ⅲ.果實和種子是由什么發(fā)育而來的?

1、多媒體展示花到果實的過程。

2、討論后總結果實和種子的由來。

3、拿出自備材料,區(qū)分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

3、小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頭花柱凋落、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其中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胚珠發(fā)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fā)育成胚

Ⅳ.分析推理:

我們吃的玉米,常會看到玉米穗缺?,F(xiàn)象,向日葵子粒也會出現(xiàn)空癟的現(xiàn)象,這是什么原因?怎樣預防?

說明:不僅可以引出人工輔助授粉,而且讓學生有一種熟悉感,讓他們以更多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討論并總結:玉米穗缺?,F(xiàn)象,向日葵子粒也會出現(xiàn)空癟的現(xiàn)象,主要是傳粉不足造成的,為了彌補自然狀態(tài)下傳粉的不足,人們常給植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

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的歸納為主,老師主要進行學習方法的總結,并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為下一節(jié)的學習作好鋪墊。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檢測反饋

Ⅰ.判斷

1、花冠是花最明顯的部分,也是花最主要的部分。( )

2、只要有雌蕊就能結出果實和種子,因為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

3、一般情況下,一枚雌蕊的子房中只有一個胚珠。( )

4、受精完成后,除雌蕊以外,花的其它部分全部凋落。( )

說明:讓學生區(qū)分明確易錯、易混淆點。

Ⅱ.拓展和延伸:

1、一朵豆角花里有6個胚珠,若6個胚珠都能發(fā)育成六個種子,至少需要花粉( )

A、1個 B、6個 C、3個 D、12個

2、有一個描述花生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甭槲葑印⒓t帳子、白胖子分別指的是( )

A、外果皮、內果皮和果實 B、外層種皮、內層種 皮、種子

C、果皮、種皮和胚 D、果皮、種皮、種子

3、如果在開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把桃花乙去掉雄蕊,都用塑料袋分別罩起來,扎好袋口。其結果是( )

A、甲不結實,乙結實 B、甲能結實,乙不結實

C、甲、乙都結實 D、甲、乙都不能結實

七、課后反思: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我認為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在講解“傳粉和受精”時,請“小老師”上臺講解,使學生有新鮮感;在講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時,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xiàn)象?;顒佣鄻踊懿粩辔龑W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他們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此過程中,也要注意書本的充分運用,媒體不能濫用,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自學的,就給時間他們閱讀自學,在書中尋找答案。

新課標還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tài)度。如上課伊始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照片,再聽著美妙的音樂,欣賞花開的過程,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看“果實的形成”視頻時,有一段話教育學生“在品嘗美味的果時,別忘了說聲感謝你,花朵”;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品嘗著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對花欣賞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區(qū)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節(jié)奏和反復后兩個不同的結尾,用連貫、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過創(chuàng)編《春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歌曲《梅花》。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歌譜。

2.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歌曲《梅花》。

教材分析

歌曲為兩段體,大調式。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樂句的“墻”字,用了切分節(jié)奏,在以mi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個十六分音符的fa,強調了第一個字的語氣,使音樂顯得有生氣。第二樂句在節(jié)奏上是第一樂句的重復,保持了旋律進行的統(tǒng)一。第二樂段的節(jié)奏和旋律同前一樂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一樂句把情緒推向了高潮,表現(xiàn)了梅花的堅強性格。第二樂句旋律逐漸下行,結束在主音上。第二樂段又反復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堅強性格。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新課

1.《梅花》欣賞,(從形狀、種類、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紹)導入新課教學。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贊頌。如:毛澤東的詩詞《卜算子·詠梅》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梅花》,就對梅花的堅強性格加以贊頌。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王安石的詩《梅花》。

2.教師出示王安石的詩《梅花》圖片,并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師:在這首詩中,詩人不僅對梅花的堅強性格加以贊頌,而且還向我們展現(xiàn)了梅花幽香撲鼻、潔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學要求:通過觀看錄像和聽老師朗誦王安石的詩《梅花》,同學們對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梅花》歌曲學習

1.初次聆聽歌曲《梅花》范唱。

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后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學生談聽后的感受。)

2.教師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學要求:在聽范唱之前,老師提出問題:

(1)歌曲表現(xiàn)的內容是什么?

(2)歌曲從什么地方反復?請舉手表示。反復后的結尾是否一樣?

帶著這兩個問題,學生聽歌曲錄音范唱,并在反復處舉手表示。

聽完范唱以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歌曲表現(xiàn)的內容是: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反復后的結尾不一樣。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在寒冷的冬天,別的花都凋謝了,只有在院墻邊上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綻開,遠遠望去就像是一片白雪,忽然聞到淡淡的清香,原來是嚴寒中開放的白色的梅花。

3.學習歌譜。

(1)在學習歌譜前,先復習切分節(jié)奏,學生一起拍擊X X X 。

再學習 切分節(jié)奏,和老師一起拍擊。

(2)學生分組演唱歌譜,教師提示難點。

① 指導學生唱準歌曲中出現(xiàn)的 并加以區(qū)分不要唱混。

② 要唱準反復后的兩個不同的結尾,不要混淆。

(3)學生分組演唱,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老師及時糾正。

(4)全班一起唱歌譜。

4. 歌詞學習。

(1)學生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教師幫助學生解決歌詞學習中出現(xiàn)的難字,指導他們讀準多音字“為”。

(3)學生分小組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教師加以指導。

(4)全班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教學要求:教師先范讀,然后,指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歌詞。誦讀歌詞時,要注重指導學生用聲音來表現(xiàn)情緒。

5.學唱歌曲。

(1)聆聽《梅花》范唱,小聲哼唱歌曲。

(2)教師演唱歌曲,學生模仿教師的口形,隨《梅花》伴奏張口,無聲地學唱歌詞。

(3)學生演唱歌曲,教師隨《梅花》伴奏張口無聲地唱歌詞。

(4)學生運用正確的氣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梅花》。

(5)教師在學生學唱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學要求:在學生學唱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氣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處理。

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線的起伏而變化。歌曲中第一樂句的“墻”字,雖然作者把它放到了強拍上,強調了這個字的語氣,但我們在演唱時不要唱得過強。反復后的結尾要唱得漸慢漸弱,好像梅花的香味永遠都飄散不掉。

7. 設計演唱形式。

(1)分組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

(2)分組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教學要求:學生分組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豐富歌曲的表現(xiàn)形式。

8. 聽伴奏演唱歌曲《梅花》伴奏。

三、集體創(chuàng)編《春曉》

1.聆聽音樂《春曉》。

2.全體同學一起視唱曲譜。

3.以小組為單位,將課本中的幾個片段旋律排序連成歌曲《春曉》。

4.隨小組進行展示。(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評價。)

5.試著讓學生即興創(chuàng)編歌曲《春曉》。

教學要求:小組創(chuàng)編組織有序、要求清楚;教師在小組創(chuàng)編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

四、交流有關梅花的藝術作品

1.教師介紹梅花的藝術作品。如:陸游的《詠梅》、王冕的《素梅》等。

2.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藝術作品,相互交流學習。

五、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梅花》這首歌曲,我們從中了解到梅花高潔、端莊、典雅的形象和它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高尚品性。希望同學們能像梅花那樣,立志奮發(fā),做一個堅強的人。

對花欣賞教案 篇8

課題:第8課 鳥語花香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方法表現(xiàn)自然界中的花、鳥。

2、指導學生用富有墨色變化和多樣的線條表現(xiàn)有詩意的畫面。

3、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應用中國畫技法特點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現(xiàn)畫面。

2、掌握中國畫水與色的運用及構圖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學具:國畫用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1)課件演示:觀看欣賞自然美景,師與學生一起憑自己對鳥語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對畫面的想象。

(2)引導學生解讀和理解大師的寫實與寫意的表現(xiàn)手法。

齊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魚蟲:要求簡單描述畫面的形象、線條、筆法。讓學生說出從畫面上看到的東西。

吳冠中的潑墨寫意畫:荷塘、小鳥天堂----知道墨色有濃有淡。

吳冠中的線條畫----簡潔、明快、用流動的線來表現(xiàn)流動的物體和凝固的形體。

(3)運用中國畫水墨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然后相互欣賞、取長補短。

2、發(fā)展階段:

(1)師生共同作畫,探索水墨畫的表現(xiàn)手法:

請學生在板上的宣紙上隨意點個點,師即興添畫成花或鳥。

(2)歸納表現(xiàn)手法:勾畫添畫方法、色彩寫意法。

(3)指導學生運用色彩和墨色深淺變化和濃淡變化來塑造形象。充分體現(xiàn)國畫的墨色韻味變化的特點。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展示交流

把學生作業(yè)進行展示,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發(fā)揚學生作業(yè)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習信心。

五、課后拓展:鼓勵學生運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方法,課后進一步根據自己喜歡的形象與內容嘗試練習,使他們更好運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方法來描繪學生對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對花欣賞教案 篇9

之四

佚名

教學要求:

1、鞏固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并猜出謎底。

3、會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具:

山水畫一幅,小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以前我們學過謎語嗎?背背看,對,背的是謎面,那謎底是什么?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謎語詩,詩的名字叫“畫”(板書)。

3、出示畫。

二、導入??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張畫,是一張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

2、指導觀察畫、理解詩的前兩句。

(1)山是什么顏色?(先請前排一位學生說,再請后排一位學生說。)遠看也看得清楚,我們戶外活動時,很遠的大山的顏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為什么這兒山的顏色站得很遠都看得清呢?(因為這是“畫”)

(3)聽山上流水的聲音,仔細聽。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聲音聽得到嗎?水聲音是怎么樣的,學學看。

(5)看,這兒的水從那么高的山上流下來,聲音是很大的,可我們都聽不見,為什么呢?(因為那是畫?。?/p>

三、朗讀指導。

1、這兩句詩里,有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請每一個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指名回答。

2、看,聽,都是可以做出動作來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詩人很講究用詞的,看上下句,有一對反義詞,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多整齊。

4、看手勢,朗讀。

(手勢打高,語調升高,手勢打低,語調放輕,把詩的美念出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四、指導觀察、理解詩后兩句。

1、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開什么花?

2、春天來了,桃花還開嗎?秋天,桃花、迎春花還在不在?

冬天呢?

3、那為什么這兒春天過去了,桃花還是開著呢?(是畫?。?/p>

4、出示小鳥。

(1)這里有只小鳥,你用手扇扇它,小鳥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個字來說是什么?

(3)“驚”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豎心旁,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為什么字?(形聲字)。

(4)請一位學生走至畫前)請你用手扇扇,小鳥驚嗎?為什么不驚?

(5)請在這兩句詩里圈出反義詞。指名回答。

5、朗讀指導。

(1)古代的詩很講究用詞,這后兩句詩也不例外,名詞對名詞,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看手勢朗讀后兩句。

(手勢移動長,語調加長,手勢起伏加大,語調快。)

(3)朗讀全文。

(4)背誦全文。

五、小結。

這首詩的謎底是什么呢?(畫)詩抓住了畫上山水花鳥的特點,寫得很美,也寫得很整齊。

六、寫字指導、講評。

重點:色、聲、無、驚。

對花欣賞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 能讀準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地回答課后習題第1、2題,所提出的4個問題。

3、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習題3的三個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感情,培養(yǎng)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課時安排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時教學目標?

(1) 決全文生字讀音及詞語意思,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 學習課文1、2自然段,會回答課后習題1的兩個問題。

(3) 學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

(二) 教學過程?

(1)聽歌曲,談話揭題。

板書課題:七色花

(2)初步感知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思考:A、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

B、講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課文

要求:A、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思,并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B、帶著課后1、2兩題的4個問題在讀課文,思考并試著劃出有關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檢查部分自學情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B、討論沒弄懂的詞語意思。

C、指名回答習題1的兩個問題。

(5)學習1、2自然段。

A、齊讀第1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B、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C、1、2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6)指導有感情朗讀1、2自然段。

(7)作業(yè)?。

A、給下列帶點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凍 僵

B、用一句話寫出1、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 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11自然段,會正確回答習題2兩個問題。

(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習題3的三個句子,正確朗讀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一個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質。

(二) 教學過程?

(1) 談話引入新課。

(2) 提問找出重點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幫她做了7件事。

2)、 你認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義?為什么?

(3) 學習10、11自然段。

1)、 找出寫最后一片花瓣的有關段落。

2)、 輕聲讀。思考并討論:這部分內容按什么順序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3)、讀第10自然段。想象,當時珍妮會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來,高興地跑啊跳啊。這時,為什么珍妮心里充滿快樂?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難或想要什么時,就撕下一片花瓣幫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說說這部分主要內容。

6)、朗讀。

(4) 總結學法。分5步:

1)、 找(找相應段落)

2)、 讀(讀有關內容)

3)、 思(思考幾個問題)

4)、 概括(概括主要內容)

5)、 朗讀

(5) 用同樣的方法自學3~9自然段。

(6) 討論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寫什么?用兩個字概括。

板書:用花

看板書回答習題2的兩個問題。

(8) 總結全文。

1)、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 談談讀后感。

3)、 質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會用它幫你做哪些事?

(9) 作業(yè)?,復述課文。

對花欣賞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能按顏色分類,并進行3以內的等量匹配。

2.按顏色標記和點子數貼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花,并對3以內相等數量的物體進行匹配。

3.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夠按顏色分類。

活動難點:

能夠對3以內相等數量的物體進行匹配。

活動準備:

1.情境布置:森林、野花。

2.紅、黃、藍3種顏色的花朵,紅、黃、藍花盆3個。

3.教學課件。

4.小貓、小兔、小羊,若干朵花(有顏色標記和點子),記錄單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以“森林采花”游戲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2.引導幼兒按顏色分類,將紅、黃、藍三種不同顏色的花插到相應花盆里。

提問:這里有幾個花盆,都是什么顏色?你采的小花是什么顏色?

你的小花應該插到哪個花盆里?為什么?

3.教師小結:紅花找紅色花盆,藍花找藍色花盆,黃花找黃色花盆。

4.出示幻燈片(創(chuàng)設小動物訂花的情境)引導幼兒觀察按顏色和數量進行分類。

提問:小貓(小兔、小羊)要訂什么顏色的花?要訂幾朵?你是怎么知道的?

5.教師小結:小貓的房頂上有一個藍色的點點,所以要送給小貓一朵藍色的花。小兔的房頂上有兩個黃色的點點,所以要送給小兔兩朵黃色的花,小羊房頂上有三個紅色的點點,所以要送給小貓三朵紅色的花。

6.根據記錄單貼花朵,進行點、物匹配。

(1)出示記錄卡,引導幼兒觀察并操作,根據點數配相應的花。

(2)幼兒分享:請幼兒說出是怎樣為小動物送花的。

(3)教師小結:不同顏色不同數量的點子要貼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花。

7.小熊為幼兒送花朵手環(huán),進一步鞏固顏色、數量的匹配。

請幼兒根據桌面上的點子數,找出相應的花朵手環(huán),并互相欣賞。

教學反思:

幼兒園李瑞青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小班數學活動《春天的花》就要借助于觀察、操作等方法來進行。如果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會使整個教學活動枯燥乏味。

教學過程用游戲貫穿整個活動:

以森林里采花導入,邀請孩子們將花寶寶送到花盆里,紅花找紅花盆等,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引導幼兒聽電話,猜猜小動物要什么花,來激發(fā)幼兒游戲興趣;以“幫花店小熊送花”、“找花環(huán)”等游戲,讓幼兒體驗數學的快樂。這節(jié)數學教育活動,通過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數學教學的規(guī)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反思整個活動,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都已達成,啟發(fā)幼兒積極主動探究、大膽表述觀點等也很好。但也有做的不夠的地方,如:活動中我的引導和回應還不夠,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還有待提高。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學習《指南》、《綱要》,刻苦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對花欣賞教案 篇12

課題?第三節(jié) 開花和結果?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

1.?知識:認識花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明確花與果實、種子的關系。

2.?能力:通過觀察和解剖花,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指導,交流,引導,設疑評價,鼓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通過學習“花的結構及其主要功能”,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2.?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愛花、護花的情感。?

重點?1.? 花的基本結構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受精的過程和果實、種子的形成?

難點?受精的過程和果實、種子的形成?

教學策略?教法選擇?啟發(fā)學生,引導,幫助學生分組?

學法引導??

教具媒體組合應用?多媒體,實物展臺?

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1.提前一個月左右把“白菜疙瘩”浸泡在水中,使其抽莛、開花。還可以帶領生物小組的學生種植盆栽草莓,觀察開花結果的全過程。上課時,把它們帶到課堂上。

2.花的結構模型及結構圖,果實和種子的解剖圖。

3.傳粉和受精過程、果實與種子形成的動畫課件。?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學習內容

1、? 引題:開花和結果

開花和結果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被優(yōu)美的語言、美好的意境所感染,進入狀態(tài)。

興趣盎然,認真觀察。?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天》創(chuàng)設意境,將學生帶入那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

讓學生觀察正在開花結果的盆栽草莓。

2、花的結構?欣賞、觀察。

參照教材上的圖注,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解剖,認識各部分的基本結構。?用多媒體展示多種花卉的照片,并指出其基本結構相同。

指導學生觀察解剖白菜花。

3、傳粉和受精?通過看動畫理解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理解花的各部分結構與形成果實、種子的關系。?利用動畫課件或花的結構圖和果實的解剖圖對應講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5、單性花、兩性花

風媒花、蟲媒花及人工輔助授粉?了解單性花、兩性花

了解風媒花、蟲媒花的特點及人工輔助授粉?提問:所有的花都能結果嗎?引出單性花、兩性花。

提問:為什麼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引出風媒花、蟲媒花。

6、小結?進一步明確花的結構與形成果實、種子的關系。?講一個花生的謎語,讓學生說出各指花生果實或種子的哪一部分,分別由花的哪一部分發(fā)育成的。

教學后記:

對花欣賞教案 篇13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方法表現(xiàn)自然界中的花、鳥。

2.指導學生用富有墨色變化和多樣的線條表現(xiàn)有詩意的畫面。

教學重點:

運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應用中國畫技法特點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現(xiàn)畫面。

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畫水與色的運用及構圖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準備:

師備表現(xiàn)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圖片及國畫大師的繪畫作品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課件演示:觀看欣賞自然美景,

師與學生一起憑自己對鳥語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對畫面的想象。

2.引導學生解讀和理解大師的寫實與寫意的表現(xiàn)手法。

齊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魚蟲:要求簡單描述畫面的形象、線條、筆法。讓學生說出從畫面上看到的東西。

吳冠中的潑墨寫意畫:荷塘、小鳥天堂----知道墨色有濃有淡。

吳冠中的線條畫----簡潔、明快、用流動的線來表現(xiàn)流動的物體和凝固的形體。

3.運用中國畫水墨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然后相互欣賞、取長補短。

二、發(fā)展階段:

1.師生共同作畫,探索水墨畫的表現(xiàn)手法:

請一學生在板上的宣紙上隨意點個點,師即興添畫成花或鳥。

2.歸納表現(xiàn)手法:勾畫添畫方法、色彩寫意法。

3.指導學生運用色彩和墨色深淺變化和濃淡變化來塑造形象。充分體現(xiàn)國畫的墨色韻味變化的特點。

三、展示交流:

把學生作業(yè)進行展示,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發(fā)揚學生作業(yè)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習信心。

四、課后拓展:

鼓勵學生運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方法,課后進一步根據自己喜歡的形象與內容嘗試練習,使他們更好運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方法來描繪學生對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兩節(jié)課上,第一節(jié)主要是欣賞、評述、第二節(jié)再進行探索嘗試。

對花欣賞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設計

1、 認知目標

(1) 學會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2) 了解梅花獨具的頑強性格。

2、 能力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瀏覽網頁,獲取信息的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古詩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1) 體會作者對梅花堅韌精神的贊美。

(2) 培養(yǎng)學生學習頑強精神的意識。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古詩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寶貴財富。它的特點是用字準確,語言精練,講究韻律,形象生動。《梅花》這首詩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安石所作。全詩僅20字,卻寫出了梅花獨處墻角、凌寒獨放、色潔如雪、幽香清遠的特點。贊美了梅花倔強堅貞的性格。

2. 教學重點難點: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對象分析

本堂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在語文學習上養(yǎng)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但是古詩學習對于他們而言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在本堂課中,學生通過網頁的瀏覽學習,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習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策略及教學設計

主要采用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網絡信息資源,完成對教學重點的意義建構。并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進行能力的訓練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五、教學媒體設計

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授課。利用網絡視頻播放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掌握難點。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啟發(fā)談話,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嗎?說說看,你們喜歡什么花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有這樣一種花,古往今來,許多文學家、詩人都寫過贊美它的文章,它就是梅花。詩人王安石就寫過《梅花》這首詩。這節(jié)課前,同學們都瀏覽了關于這篇課文的網頁,做了預習工作。誰來說說你都了解了哪些內容?

2、今天我們一起來進一步欣賞理解《梅花》這首詩。

二、深入學習,理解課文。

1、 出示墻角的梅花圖,指名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 這兩句詩中,你們有哪些詞不理解?

3、 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數枝、凌、寒、獨自

4、 要求學生分組學習,教師隨機指導。

5、 指導學生交流。

6、 在數九寒天,其他的花朵都因為畏懼寒冷而凋謝了,可墻角的幾枝梅花卻冒著嚴寒盛開著,這說明了梅花具有怎樣的精神呢?

7、 指導朗讀。

8、 作者看到潔白的梅花在嚴寒中開放,聯(lián)想到什么呢?

9、 教師隨機個別指導。

10、 指導交流。

11、 指導朗讀。

12、 播放音樂激發(fā)情感。

三、創(chuàng)意配音表演,鞏固學習,

1、剛才大家讀得很不錯,下面我們進入“小劇場”,在這里有一段關于這首詩的動畫,但沒有聲音,請你們分組根據畫面和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進行配音。

2、 指導交流評價。

四、總結學習,激發(fā)探究。 今天,我們欣賞了王安石的《梅花》這首詩,我們也要學習梅花的這種堅韌頑強的精神。其實在我們中國的文學寶庫中,還有不少詩人寫過贊美梅花的詩,老師收集了一些,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進一步積累。

學生根據自己的瀏覽學習的情況,自由發(fā)言。

先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然后齊讀1、2句古詩。

學生思考,質疑。

分組學習1、2句,著重學習理解這些詞,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交流學習情況。

自由發(fā)言,體會情感。

根據課件中的提示,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根據課件中的學習步驟自學三、四句。

交流學習的情況,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根據課件提示,分組準備。

配音表演,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著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課前讓學生自由瀏覽網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發(fā)現(xiàn)”,有利于知識建構。

通過畫面的展示和提問,調動學生的感性經驗,進入下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

通過質疑,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

學生圍繞重點在媒體的幫助下合作學習,對知識的獲得有積極的效果。并能增強學生的合作和利他行為以及學習的熱情。

學生間的交流能促使他們從多個角度獲取信息,建構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將獲得的知識內化并用恰當的語言表述的能力。

在理解的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體會梅花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品格以及作者對梅花頑強精神的贊美。

在分組學習交流的基礎上,獨立操作課件自主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課件中設定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的提示以及相關的練習,為不同程度的學習提供幫助。

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深入領會詩句的含義,體會梅花色潔如雪,幽香清遠的特點。

課件中音樂的設置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配音表演這環(huán)節(jié)設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遷移。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積極的作用。

鼓勵學生利用網上資料,結合自己的情況對感興趣的內容進一步學習。

中班語言優(yōu)質課教案《荷花荷花幾月開 》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復習有關四季花卉名稱的知識。

2、引導幼兒用“XX花兒X月開”的句式,大膽正確地說出各種花兒及開放的短句。

3、提高幼兒的聽說能力,激勵幼兒愉快輕松地游戲。

活動準備

1、荷花一朵。

2、豐富幼兒有關四季花卉名稱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荷花,并通過語言提示,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熟悉游戲兒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這是什么?你知道荷花是幾月開的嗎?

2、下面請小朋友來問,荷花姑娘會自己告訴你們的。大家一起問:“荷花荷花幾月開?”教師回答:“一月不開二月開?!庇變豪^續(xù)問:“荷花荷花幾月開?”教師回答:“二月不開三月開?!薄钡健捌咴潞苫ㄈ块_“時,教師提示幼兒將兩手掌相靠擺出花瓣狀,來表示荷花全部盛開。

3、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荷花荷花幾月開”的游戲。

二、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的規(guī)則。

1、集體提問,個別幼兒輪流回答并相互傳遞荷花。

2、兒歌念至“七月荷花全部開”時拿到荷花的小朋友上來扮花仙子,其他幼兒蹲下雙手擺成花瓣狀。

3、花仙子必須向他的同伴小荷花發(fā)問:“什么花兒X季開?”小荷花必須回答問題,回答正確,花仙子就將荷花遞給他,游戲繼續(xù)進行。若回答不正確,則停止他游戲一次,由他旁邊的同伴代替回答,游戲重新進行。

三、教師采用扮演角色參加游戲活動等形式引導幼兒開展游戲活動。

1、教師扮演花仙子,采用個別提問和集體重復練習的形式,幫助幼兒鞏固加深對一年四季花卉名稱的了解,練習游戲中的語言。如教師問:“什么花兒春天開?”幼兒答:“迎春花兒春天開?!薄笆裁椿▋合奶扉_?”幼兒答:“石榴花兒夏天開?”……鼓勵幼兒說出四季中的多種花卉。

2、教師指導個別幼兒進行輪流接說傳遞荷花游戲活動,讓全體幼兒能夠清楚地了解游戲的全過程。

請九位幼兒到前面,將荷花交給第一位幼兒,大家一起問:“荷花荷花幾月開?”第一位幼兒邊答“一月不開二月開” ,邊將荷花交給第二位同伴。然后再集體提問。第二位幼兒邊答邊荷花交給第三位同伴。如此反復,傳給了第七位幼兒,他邊說“七月荷花全部開“,邊走到前面去扮“花仙子”并舉起荷花,其他幼兒蹲下做開花狀。接著“花仙子”便問第八位同伴:“什么花兒春天開?”答“桃花春天開?!比缓?,花仙子將荷花交給他,一輪游戲結束。

四、游戲活動“荷花荷花幾月開”。

幼兒坐成半圓形,教師將荷花交給第一位幼兒,進行傳遞荷花的游戲活動一至二遍。

相關推薦

  • 幼兒園中班語言元宵節(jié)教案《賞花燈、猜燈謎》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語言元宵節(jié)教案《賞花燈、猜燈謎》》賞花燈、猜燈謎教案適用于中班的語言元宵節(jié)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并講述一個謎語,引導幼兒了解賞花燈...
    2022-02-04 閱讀全文
  •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賞花燈、猜燈謎》 活動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孩子們紛紛跟著大人前去公園參觀燈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之一,感受過節(jié)的愉悅心情。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
    2021-08-16 閱讀全文
  • 對花欣賞教案 對花欣賞教案 篇1活動目標1.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學習為每組數量匹配相應的數字。2.學習按順序點數物品。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體驗動手動腦的快樂?;顒訙蕚?.教學掛圖1中數卡1-7,糖果卡片5張。2.數學操作材料1、3中點卡1-7,數卡1-7,人手1份。活動過程...
    2024-11-12 閱讀全文
  • 中班語言優(yōu)質課教案《荷花荷花幾月開 》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復習有關四季花卉名稱的知識。 2、引導幼兒用“XX花兒X月開”的句式,大膽正確地說出各種花兒及開放的短句。 3、提高幼兒的聽說能力,激勵幼兒愉快輕松地游戲。 活動準備 1、荷...
    2020-09-30 閱讀全文
  • 中班語言優(yōu)質教案《花瓣魚》 【活動目標】 1.欣賞和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美好意境。 2.能在花形卡紙上貼花瓣,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仿真鮮花。 【活動準備】師生共同收集花瓣、玻璃魚缸、花形卡紙等。 【活動過程】 1.欣賞花瓣。 請幼兒...
    2020-09-29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語言元宵節(jié)教案《賞花燈、猜燈謎》》賞花燈、猜燈謎教案適用于中班的語言元宵節(jié)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并講述一個謎語,引導幼兒了解賞花燈...

2022-02-04 閱讀全文

活動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孩子們紛紛跟著大人前去公園參觀燈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之一,感受過節(jié)的愉悅心情。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

2021-08-16 閱讀全文

對花欣賞教案 篇1活動目標1.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學習為每組數量匹配相應的數字。2.學習按順序點數物品。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體驗動手動腦的快樂。活動準備1.教學掛圖1中數卡1-7,糖果卡片5張。2.數學操作材料1、3中點卡1-7,數卡1-7,人手1份。活動過程...

2024-11-12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復習有關四季花卉名稱的知識。 2、引導幼兒用“XX花兒X月開”的句式,大膽正確地說出各種花兒及開放的短句。 3、提高幼兒的聽說能力,激勵幼兒愉快輕松地游戲。 活動準備 1、荷...

2020-09-30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欣賞和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美好意境。 2.能在花形卡紙上貼花瓣,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仿真鮮花。 【活動準備】師生共同收集花瓣、玻璃魚缸、花形卡紙等。 【活動過程】 1.欣賞花瓣。 請幼兒...

2020-09-2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