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換位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0-11-28 教育孩子筆記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孔融讓梨說課稿 讓孩子換位思考昨天**讓我在網(wǎng)上給他買《世界兵器大百科》這本書。我昨天給他拍了。結果昨晚問書咋還沒來?今天中午我一到家,**又問“媽媽,書咋還沒來?你沒催催?”好小子很著急啊“我問過阿姨了,人家說正在來我們家的路上呢?!?*“那真慢,可能阿姨磨蹭了,效率很慢了?!焙呛?,**現(xiàn)在都對效率耳熟目染了。我“是嗎?阿姨可能是磨蹭了,那你現(xiàn)在能知道媽媽以前的心情了吧?你刷牙、寫作業(yè)磨蹭,媽媽著急?,F(xiàn)在阿姨磨蹭了,你也著急了吧?”**點點頭“是的,媽媽,我現(xiàn)在知道磨蹭一點都不好,還耽誤玩耍的時間?!?/p>
我“是啊,以前你老說媽媽脾氣不好,那我們交換角色,你是媽媽,我是**,現(xiàn)在你讓我寫作業(yè),喊三遍,我就不動,你試試?!?*于是假裝是媽媽,喊我寫作業(yè),喊三遍我都沒反應,**氣的說“我讓你寫作業(yè),你干嘛還不寫啊?”我于是慢騰騰的走過來,慢騰騰的坐著。**就又說“你干嘛不快點?”呵呵,與我以前的口氣一模一樣。把我倆逗得都笑起來。
我“**,知道了,你以前是啥樣了吧。媽媽也看到以前的媽媽了,媽媽以前真是不對,現(xiàn)在的**做事有效率,真棒!”
**“是的,我也知道以前我的樣子了?,F(xiàn)在賣書的阿姨磨蹭,沒有效率,我們得告訴她做事要有效率,要專注?!?/p>
我“阿姨可能磨蹭了,但是書從杭州來,坐車也要時間吧,所以我們也要有耐心。做任何事也要耐住性子?!?/p>
**“那阿姨為什么不讓書坐飛機啊。飛機很快啊。我們上次從北京坐飛機不就一會就飛回來嗎?”
我“飛機費用貴啊,賣書的阿姨要考慮成本啊。我們還是耐心點,我知道**很想讀這本書,可我們也要耐心點,先讀別的書。說不定明天就到了?!?/p>
**點點頭看別的書了。呵呵,交換角色也能給孩子一點體會。讓孩子能看到自己的樣子,他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換位思考,用心去愛
今天是星期天,我照例帶女兒去逛商場,剛走進商場門口,女兒就拽著我的手使勁地往外走,我一邊哄著,一邊拉著女兒往里走,正在這時,女兒的一個鞋子掉了,我蹲下來給女兒穿鞋子,這一瞬間,我忽然發(fā)現(xiàn),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沒有柜臺高,她的眼中看不到多少琳瑯滿目的商品,看到的僅僅是大人們一個個移動的身軀和那一只只來回擺動的胳膊,一個個帶棱見角的背包,時不時的磕著孩子的小臉和弱小的身體.我終于明白,孩子為什么每次都那么不愿意進商場的原因了.我趕緊抱起孩子沖向大門......
總覺得自己平時工作太忙疏于對孩子的照顧,想趁休息時間帶孩子去商場玩玩,補償補償她.而每次孩子那么不樂意,我還常常責怪她:"媽媽帶你出來這么累,你還鬧騰."現(xiàn)在終于明白,是自己沒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蹲下來,我才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世界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的情感,思想和態(tài)度,用心去愛,孩子才會體驗到愛.
育兒心得:學會換位思考
育兒心得:學會換位思考
在孩子的成長當中,我們作為家長肯定會遇到許多讓人頭疼的問題。比如,見到人,孩子們不打招呼;吃飯的時候,孩子不高興吃。今天我就講一下我是如何解決這二個問題的。
1、孩子不打招呼,你越是讓他叫,他越是不叫。還躲到你的后面,弄到最后是,不但人沒叫,而且家長一發(fā)火,孩子就哭了。這種事我也干過幾次。后來我想想,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這會使孩子越來越怕叫人。不防我們轉換下,逆向思維。既然孩子們不愿意叫,那我就允許她這樣。你不叫人,可以,我允許。那不管是家里人還是不認識的人,你都不能叫,如果讓我發(fā)現(xiàn)一次,我就要懲罰一次?!拔遗畠杭绷?,跟我說:“媽媽,這樣是不行的。不能這樣的。”我板著臉說:“你不是喜歡這樣嘛?以后連爸爸,媽媽都不能叫的?!蔽遗畠嚎拗艺f:“媽媽,我知道錯了,我一定改掉這個毛病?!睆哪且院螅遗畠阂姷讲还苷J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能主動去打招呼了。
2、吃飯這個問題,我估計好多家庭都有。我家就是特別嚴重。一吃到飯,孩子就要被我罵哭,一邊哭一邊吃,家長心里不好受,孩子嘛吃的也不開心,而且對消化也不好。有一次我對我女兒說:”從今天開始,你吃的飯都是定量的,既不讓你餓,也不讓你吃飽。每頓飯就只給你那么多,如果你不吃,那就再減少量?!拔遗畠壕蛦栁遥骸睘槭裁囱??“我說:”既然每次盛的飯你就只吃一點點,剩下的不就浪費了嗎?既然你只吃那么多,我就給你那么多。你看動物園里的老虎,被關在鐵籠子里,伺養(yǎng)員每次給它們吃的東西,就夠老虎七分飽,這樣既不會讓它餓著,也不會讓它吃飽了從鐵籠子里逃出來?!芭畠赫f:”我才不要呢,我為什么要像老虎一樣呀。“然后外婆就在旁邊散風點火,說:”你還不快吃呀,你再不吃,你媽就要把你碗里的飯減掉了,這樣你就沒力氣的?!芭畠簩ξ艺f:”我不會讓你這樣對我的,我一定要把飯吃光光?!叭缓鬀]一會兒,一碗飯就沒了。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方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我們應該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對癥下藥。上面的二種方法只能供大家參考一下。有時我們家長對待孩子的問題,思路應該反過來一下,說不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換位思考,體諒一下老師的不容易
換位思考,體諒一下老師的不容易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能夠在媒體上和電視上看到各種關于幼兒園的負面新聞,不是老師體罰孩子,就是老師給孩子吃藥等等,讓家長們頗為不安。如此種種種種的報道讓家長們心慌了,心寒了,也心累了,總是覺得把孩子放在幼兒園,交給老師不是那么的踏實,怕孩子受到傷害,甚至想過要不要讓孩子不再上幼兒園了。
這種心態(tài)對孩子,對家長和對老師來說都是一種傷害,雖然這個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面對著這種情形,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覺得,任何事情,無論是好,還是不好,都要辨證的一分為二的來看。在這件事情上,我的觀點有兩方面:
第一、請問,你的孩子能不再上幼兒園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一定要過集體生活的,集體生活能夠讓他們學會體諒別人,學會協(xié)同合作,能夠讓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歌謠舞蹈,養(yǎng)成定時作息的良好習慣,也能交到一些好朋友,開始建立起屬于孩子的小小社交圈。應該說,幼兒園生活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還是他們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因此,我想問一下各種家長,你們能讓你們的孩子從此不再上幼兒園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那么,既然我們的孩子不能繞過幼兒園這個環(huán)節(jié),那么,就請家長們一定放寬心,安安心心的,與其整天提心吊膽的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如多給老師一份信任,給孩子一份放心。
是這個道理嗎?
第二、請問,如果你是老師,你該怎么辦?
作為家長,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得到最好的照顧,吃的好,玩的好,睡的好,不會有哭鬧,不會有打架,不會受傷害。這些愿望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反過來做一下?lián)Q位思考,如果我們是幼兒園的老師,一個人要照顧十個孩子,從早到晚管他們衣事住行,還要帶他們出去玩,付出的辛苦和勞累不被理解,還經(jīng)常的被一些家長指責和抱怨,那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
周末兩天休息,我自己帶著xx從早到晚的,就算是不用和他一起跑,一起做游戲,到了晚上還累的一塌糊涂的,而且在xx睡了之后,還要給他洗衣服,一直要忙到很晚才能休息,而第二天又是如此。兩天就感覺如此的辛苦,那么老師呢?他們每年每月每天都是做著同樣的事情,付出同樣的辛苦,為什么不能被我們所理解呢?
因此,請多給老師一些理解和包容,或許我們大家都會感覺舒服一些。
最后,我想切實說一下我的親身感受。xx現(xiàn)在在幼兒園上小班,從他上托班開始,已經(jīng)在這個幼兒園度過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兩年里,我從未抱怨過老師,也從未指責過老師,我總是覺得,既然把孩子交給幼兒園,交給老師,就一定要相信他們,他們都是專業(yè)幼師畢業(yè)的,在幼兒教育方面都比我們更專業(yè)。而且另一方面,孩子教育的責任在家長而不在老師,所以,不能太指望老師能夠教給他們太多的東西,我所奢求的,就是xx在幼兒園的平安和開心。每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能夠看到xx的笑容,就已經(jīng)覺得非常的滿足了。
有了信任,才有安心,有了安心,才有開心。
育兒觀念:換位思考——和寶寶一起快樂成長
育兒觀念:換位思考——和寶寶一起快樂成長
我兒子今年5歲半,即將步入小學的門檻,從他出生到現(xiàn)在,除了看到他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慢慢成長為一個懂得分享與感恩的小小男子漢,也讓我逐漸在媽媽這所學校里漸入佳境。這些伴隨他成長的點滴經(jīng)歷逐漸讓我明白:寶寶就是媽媽成長最好的老師,學會彼此換位思考,你就能成為寶寶的知音,寶寶也能快樂成長。
第一,換位思考會讓寶寶懂得感恩?,F(xiàn)在很多寶寶都是獨生子女,吃穿住行時刻都有人為他準備周全,時間一長,就會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心態(tài),會認為這些都是作為父母、作為爺爺奶奶應該為他做的。對于我兒子,我與他父親從小就注重培養(yǎng)他的一種責任意思,在一些簡單的事情中實現(xiàn)“角色互換”,讓他能從一些細小的事情體會做父母的心態(tài),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比如利用空閑時間分享一下我們上班的感悟;在爸爸出差期間叮嚀他要照顧好媽媽;在商場購物時能主動幫爺爺奶奶擰東西,通過這些細小事情的引導,潛移默化的讓他明白所擁有的生活是因為付出才有得到,懂得感恩父母、感恩長輩。
第二,換位思考會讓寶寶學會尊重。每個孩子都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我家寶寶也不例外,在進入幼兒園之后,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要面對各種不同的社交對象,在他們的世界觀里,對于一些新鮮事物,往往很難有明確的對錯之分,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對于犯錯誤的寶寶加以指責的話,很容易讓寶寶拒絕與你溝通,甚至自卑與孤僻。記得有一次在檢查學習情況時,寶寶對于學習內容中的英語單詞完全不知道怎么讀,我下意識的就想馬上批評他,上課沒有認真聽課,可后來,我轉念一想,他畢竟還只是個幼兒園的小寶寶,不可能像我們大人一樣有那么強的學習意識,如果只是批評的話,只會更加讓他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倒不如利用周末時間與他一起學習,既能讓他對所學習的內容印象加深,也能知道媽媽可以容忍他的小錯誤,使他感到自己被接納、被理解和被尊重,從而也學會尊重別人。
第三,換位思考會讓寶寶變得獨立。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從成人世界的角度來看待寶寶們的言行舉止。實際上,作為家長,更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來傾聽她們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為什么她們有那么多的為什么,那么多的怪行為,就能感受到這種行為是十分正常的事。因此,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我們都注重征求寶寶的意見,可以讓他對與他相關的事情有表述自己意見的空間。比如,上學穿哪件衣服,去圖書城買哪一本書,整理玩具時如何分類、一起買菜時買自己喜歡吃的菜等,都可以讓寶寶在這些小事中逐漸培養(yǎng)起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漸變得獨立。
在孩子懵懂之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之際,孩子便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學會走進孩子的內心,學會與孩子換位思考,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才會讓彼此快樂同行!
不妨順其自然 讓孩子換條“跑道”
如果搞一個評選,評出當下最焦慮的群體,那么中小學生的家長一定會高票當選。不用看新聞,只要打量下我們周圍,尤其是每年六七月的升學季,愁眉苦臉一定是學生家長的標志性臉譜,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爸爸媽媽大有人在。有個段子比較夸張地寫道,“如果一個女性朋友不再聯(lián)系你,有這樣幾種可能:一是她死了,二是她當媽了,三是她孩子到了學齡了。如果她孩子到學齡且又開學了,你就當她死了吧”。
家長的焦慮,對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或高考的孩子并沒有好處。家長的焦慮還會傳染給孩子。也許另辟蹊徑,讓孩子換一條“跑道”,心態(tài)才能放松下來。
臺灣女作家劉繼榮寫過一篇以女兒為藍本的散文《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大意是:她的女兒在班上是中等生,她也陷入了焦慮,為提高女兒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學習資料等,轟轟烈烈地揠苗助長,但一說考試,女兒就厭食失眠冒虛汗,學習名次反而退后了10名。不過,一次測試中,全班同學竟然都把她的女兒當做“最欣賞的人”。她女兒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眲⒗^榮對此感嘆道,長大成人后,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劉繼榮的女兒更愿意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與世無爭、順其自然,未必將來就過得不幸福。讓孩子“坐在路邊鼓掌”,避開激烈競爭的賽道,反而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一直在學業(yè)競爭中取得勝利的孩子,在漫漫人生道路里未必能笑到最后。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的壓力,孩子身上的壓力又反彈給家長,這樣的惡性互動,雙方都不堪重負。始于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在競爭和焦慮中成長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和心理失衡。家長們不妨放下焦慮,用淡定平和的心態(tài)、以長遠的眼光重新審視對孩子的教育和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
定位未來,讓孩子更加完美
“以前一家如果有四個小孩,每個孩子分到的注意力只有四分之一,現(xiàn)在如果是獨子女,就得承受父母外加兩對老人的關注,那是好幾倍的期待與壓力。”杭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分析,直升機父母的出現(xiàn),其實是現(xiàn)代父母內心對“完美小孩”的期待。
浙江大學一位海歸博士告訴記者,自從他當爸爸的那刻起,就夢想兒子能長得又高又好、功課第一、會玩會念書、心地善良,人人都愛戴。
“我們似乎認為,只要小時贏過身旁的人,就能在日后成為更成功的人。家長也往往以成人的觀點,將就業(yè)壓力、職場生涯為依據(jù)來設計孩子的成長?!辈┦扛赣H的迫不及待,代表了多數(shù)家長心中深層的焦慮。
然而,如何讓孩子更加完美?
“關鍵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只有熟知了優(yōu)點和缺點,才能談改進?!睎|園小學黨支部書記呂曉麗發(fā)現(xiàn),身邊有些家長只是一味地規(guī)劃孩子的前程,卻忽視了孩子的實際情況。比如對音樂不是特別感興趣的孩子,非要參加鋼琴考級;天性敏感內向的孩子,偏要強化訓練社交能力。
“操之過急或脫離實際的培養(yǎng)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眳螘喳愑X得,除了因材施教,還要努力為不同個性的孩子,搭建展示能力的平臺。
“不要著急定義孩子,允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拔苗助長會適得其反?!睎|園小學校長勞小敏主張遵循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性。幼兒園以玩為主,小學期間一邊玩一邊學習,進入中學后學習的同時逐漸獨立思考。
這位老校長建議,家長不要比賽小孩小時候有多牛,要比的是整個人生過得是否充實,是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