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理念
發(fā)布時間:2020-11-26 家庭教育理念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理念 幼兒園教師教育理念育兒理念
尚尚小童鞋1歲10個月了,偶爾讓我苦惱,常常讓我很自豪,總是讓我很開心。不知道是都覺著自己的娃好的心理在作怪,還是兒子真的很棒,總是忍不住想夸夸他,當然也要夸夸天天陪他的姥姥。
老媽有著一套自己的育兒方法,雖然老媽沒看多少書,但理念卻不遜于我們這些天天在網(wǎng)上看育兒知識的年輕媽媽。老媽常說孩子要夸,要尊重孩子,別以為他聽不懂。兒子每次犯錯誤的時候,老媽總是很有耐心的給寶貝講解,寶貝就會乖乖聽話。碰見小朋友也懂得謙讓。老媽對寶貝也不縱容,比如兒子爬到電視柜或餐桌上,目前會很嚴肅的告訴寶貝不能上,即使兒子哭鬧。
而這些與時俱進的育兒理念在我們年輕媽媽踐行時就容易走了形。比如兒子拿棒子敲了一下電視,我就估計拍了一下手掌,繃著臉,做出夸張的生氣的表情,意在告訴兒子他犯錯誤了,可兒子似乎覺著媽媽這樣的表現(xiàn)很有意思,就一直把電視敲個不停,實在制服不了兒子,就喊老媽幫忙,很快就能搞定。和兒子鬧著玩,故意在兒子屁股上拍了一下,老媽告訴我“孩子的屁股臉不能輕易打”。
兒子現(xiàn)在真的很乖,現(xiàn)在就讓我來夸夸他吧。
下班回家,碰上對面樓得同齡小朋友,一起去蕩秋千,兒子走在前面,那個小朋友看兒子要上秋千了,喊著“尚尚不玩,涵涵玩”。我就對已坐在秋千上的兒子說“讓涵涵先玩,你是小男孩”,兒子馬上就下來拉涵涵上去。兒子就站在旁邊玩別的,等涵涵下來后,兒子馬上上去玩。
還有兒子每次不小心把媽媽弄疼后,我都裝出很疼的樣子,兒子就會給我揉揉,還要再親親呢。
都說三歲看老,不求兒子學很多,只求兒子有著好的性格和習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觀念:合理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育兒
育兒觀念:合理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育兒
奧爾夫教學法的基本思想形成于本世紀20年代初,是由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CarlOrff)提出的,他將音樂與舞蹈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一種具有原始風格,富于表現(xiàn)力和主動精神的新型音樂的想法。由于我對奧爾夫教學法略知一二,所以在育兒的過程中,曾嘗試著運用了一些教學元素,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奧爾夫教學法之-------音樂與舞蹈
年糕對音樂較敏感,平時特別喜歡邊聽音樂邊跳舞,鑒于她的興趣,我們鼓勵和引導她帶領全家一起舞蹈。晚飯后便是年糕的“授課”時間,寶貝一邊自創(chuàng)舞蹈一邊糾正大家動作,通過這樣的練習鍛煉了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奧爾夫教學法之-------創(chuàng)造性練習
我們平時在跟年糕玩耍時經(jīng)常會自編一些兒歌來唱,尤其在習慣培養(yǎng)上,通過即興編唱的形式,讓年糕對某些行為習慣產(chǎn)生興趣及好奇心,有利于幫助她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創(chuàng)造性上,有時她也會根據(jù)自己的心情自編或改編一些兒歌,每次創(chuàng)作的歌曲都不太一樣,她在自由想象、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奧爾夫教學法之-------節(jié)奏與律動
兩歲時給她買了一架小鋼琴,小家伙經(jīng)常會坐在小鋼琴前,搖頭晃腦的自彈自唱,我們則配合她用一些小鼓、沙錘、手鈴等打擊樂器進行節(jié)奏伴唱。孩子在節(jié)奏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中,表達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總之,通過我們自身的嘗試,希望奧爾夫教學法能幫助我們樹立合理育兒、科學育兒的信心,幫助孩子塑造一個健康、自由、快樂的童年!
父母教育女兒的理念各不同
周末,朋友的女兒到我家來和女兒玩,看看這孩子的表現(xiàn),再想起另外幾個朋友的女兒的特點,就產(chǎn)生了題目所說的感慨。
生兒子的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的主觀期望上,估計差別不大,以后的差別,往往是由孩子的天性決定的。
但教育女兒,家長的差別就不小,哪種思路都無所謂好壞,各具有特點吧。
大致上,我對女兒是‘中性’的‘養(yǎng)’,期望孩子做獨立,自強的人(不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其實孩子的理解力還是很強的,用生活中的,媒體上的各類事例教育孩子,她還是能很明白道理的,并且能靈活應用。
我們用寬松,民主,平等的思路教孩子,所以女兒的表現(xiàn)就是有主張的‘強勢型’。
周末來玩的女孩是‘淑女型’。朋友嚴格管教,限制這個,要求那個,孩子很乖,說話做事時時看大人臉色。
還有位朋友的女兒是‘花朵型’。這位朋友竭力給孩子營造‘美麗花園’,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孩子沒要求的也盡力做得很好:比如初中3年,他們給所有的老師都送禮(禮輕禮重就不必深究了),所以孩子就處在很被關心的境地了。家里家外,世界是如此的美好,這孩子雖上了高中,但仍然很單純。不過,也有些脆弱:比如作業(yè)做到晚上12點沒完,她不睡,就得讓父母至少有一人也得不睡陪著——每次都是這樣。
育兒觀念:學會理解 尊重孩子
育兒觀念:學會理解尊重孩子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兒子奇奇已經(jīng)快六歲了,讀幼兒園也有四年了,想起當時送他去幼兒園
時的情景好像還歷歷在目。那時他適應能力不強,哭了一個學期吧,每天去幼兒園都不開心,都要抱著
進門,離開時還哭,雖然哭得時間不長,但也把老師累得嗆...不記得何時開始,他已經(jīng)主動起
床要求上幼兒園了,再也不哭了,也不用抱著了,可以自己收拾衣服和書籍等進書包了。現(xiàn)在,他甚至
可以擔當起看顧弟弟和哄弟弟睡覺的任務了。只要我忙的時候,他都可以幫忙看著弟弟,雖然有時玩得
比弟弟還瘋,呵呵...現(xiàn)在出去,大家都說他表現(xiàn)不錯,懂禮貌,像個小大人。問我有什么辦法,我
說,我也沒有怎么特別他,盡量地以身作則了,還有,就是不要總把他當成小孩子看了,他現(xiàn)在的這個
年齡,我們應該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了。我覺得以平和尊重他的的態(tài)度對他,總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奇奇變得有些判逆,常常要自己做事,比如要自己擠牙膏;要自己按洗衣
機鍵來洗衣服;要自己摁洗手液洗手;要掃地;要端剛剛炒好的菜的等等,結果一管牙膏被他兩三天就
擠完了;衣服上還有洗衣粉;碟子太熱燙傷了他的手...如果不讓他做,他就在一旁生氣,還會打人
,我一看這樣還得了,先使用了以暴制暴的手段,不聽話就兇他,他就嚎啕大哭個沒完,我一看了更氣
,把他關在小房內讓他自己反省,一段時間過后,“療效”甚微,反而讓他學會不順心也罵人,打人,
還動不動就生氣。后來我和朋友同事一說,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孩子也是這樣,后來,我也不停地反省自己,
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也很有問題。慢慢地,我改變了自己對他的態(tài)度,我試著把他當成一個成人來看待,
和他說話時盡可能地尊重他,叫他做事時是以商量的口氣而不再是命令的語氣。
一、比如說:我很忙時,要他幫忙看著弟弟,我會說:“奇奇,麻煩你一件事,請你幫媽媽看著弟
弟好嗎?”他就會說:“當然好啦,媽媽這么有禮貌,又這么溫柔地說,我怎么可能不答應呢?!”然后
很開心地去做了?,F(xiàn)在,他不用叫都會很主動地幫忙看著弟弟了,我呢,總會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和感謝
他。
二、再比如說:當他做錯事時,以前我會訓斥他,現(xiàn)在不會了,我會蹲下來,然后問他:“你知道
錯在哪里嗎?希望你以后不要再這樣了?!边@樣用和他講道理的方式通常比大聲訓斥他的效果要來得
好,一般情況下他都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了。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不理會他們的情緒,其實他們小小的內心也有著我們成人一樣的豐富
的內心世界,也和我們大人一樣有著喜怒哀樂。他們會學我們,所以我們要常常以身作則,所以在他面
前我們都很注意我們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們非常尊重老人家,所以奇奇從小也很尊重他爺爺,從來不和
他爺爺搶電視看,每次都是他爺爺看什么節(jié)目,他也在一旁看,從來不會自己調臺。每次都會先幫他爺
爺端飯,他爺爺吃完了,他會幫著把碗什么的放回廚房。
學會理解和尊重孩子,他們就會有一種責任感和歸屬感,現(xiàn)在,奇奇不僅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幫
弟弟和爺爺做,就像個小大人。我覺得,我們除了把孩子當孩子看,更要把孩子當做朋友看,這樣我們
才能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和他們溝通,用愛心和耐心陪著
他們度過童年,走過判逆期,健康快樂地成長!
初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
幼兒的分離焦慮已經(jīng)成為每年新生人園時幼兒園和父母非常重視和關心的問題,也被教育工作者視為教研工作的重點。但是新生入園時是否只在幼兒身上存在分離焦慮呢?作為父母,面對與幼兒的分離又會有什么樣的問題呢?
家長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
家長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主要有:
猶豫。對是否送幼兒來園猶豫不決,態(tài)度不堅定,幼兒如果哭鬧就不堅持送了。
擔心。擔心幼兒不熟悉幼兒園陌生的環(huán)境,不敢表達自己的基本需要。
害怕。害怕幼兒在幼兒園發(fā)生安全問題,會不會受小朋友的欺負,會不會生病。
焦慮不安。把幼兒送到了幼兒園,自己仍不舍得離開,在門口或教室外的隱蔽位置悄悄觀察幼兒的情況,焦躁不安。
家長分離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
家長產(chǎn)生分離焦慮也是有其合理的原因的:幼兒3歲前主要生活在家庭環(huán)境中,在家庭中長期建立起來的穩(wěn)固的、單一的親子關系,如果突然被外界的社會關系所打破,必然會給幼兒及成人帶來心理上的沖擊,尤其是絕大部分家庭都是以獨生子女為主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幼兒成為了家庭生活的核心,家人對幼兒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和愛,親子關系也更加的親密。一旦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家人的情感寄托在很大程度上產(chǎn)生了缺失。
其次,幼兒在家庭環(huán)境中所得到的關心與愛都是來自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親人,而幼兒園的教育者是陌生的教師,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的不了解使其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不安全感。另外,部分幼兒的依賴心理較強、獨立性差,也是家長分離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
因此不管幼兒還是家長產(chǎn)生分離焦慮都是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作為家長如果處理不好分離焦慮的情緒,把它傳染給了幼兒及周圍的其他教養(yǎng)人,就會影響到幼兒園,不利于幼兒盡快順利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不利于幼兒園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減輕家長的分離焦慮也是新生入園時應該做好的重要工作。
減輕家長分離焦慮的實際研究
通過交流,初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
幼兒人園之前,大部分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作息、教師的服務態(tài)度及相關的專業(yè)幼教知識缺乏了解,如果家長帶著過多的疑惑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勢必會造成家長對幼兒園的不信任,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一般幼兒園會舉辦集體新生家長會。父母可以從整體上了解幼教發(fā)展的趨勢、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等,掌握更多的信息。
其次,新生分班工作完成之后,各班教師會進行家訪工作。通過教師親自上門走訪,給幼兒送小禮物,與每位幼兒和家長進行初步接觸,了解幼兒的成長情況,了解幼兒的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了解家庭環(huán)境及家庭教育方式,向家長介紹班級保教工作的開展計劃,通過這種面對面一對一的零距離接觸,減少家長和幼兒對幼兒園和教師的陌生感,增進家園感情,解除家長的心理顧慮。對于家長的合理化特殊要求及時記錄,讓家長感覺到教師的重視。家訪后,根據(jù)情況填寫家訪表格,為幼兒建立檔案資料。
幼兒入園后的一周時間內是家長最為關注、心理最為緊張的階段。幼兒園在班級內召開小組式家長會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家長的心理緊張度。通過與家長進行具體的案例交流,及時向家長反映幼兒的在園情況,使家長能夠熟悉幼兒人園后的各方面表現(xiàn),讓家長看到幼兒的進步,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
提前適應,感受幼兒園的快樂氣氛
新生初人園,家長最渴望的就是能夠在幼兒園里多陪陪幼兒,多看到幼兒開心的笑臉,畢竟快刀斬亂麻似的分離方式對家長和幼兒來說是非常痛苦的。更多的人文關懷對減輕親子的分離焦慮、促進幼兒園的正常保教工作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另外,提倡家長在時間的長度上循序漸進地接送幼兒也是減輕家長分離焦慮的方法。在新生入園初期,幼兒園門口很多的家長在不停地徘徊猶豫,甚至有些家長忍不住悄悄地躲在幼兒看不到的地方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這樣對于幼兒的適應工作非常不利,幼兒好不容易穩(wěn)定下來的情緒可能就因為無意中看到自己的親人在隱蔽處看著自己卻不理睬而情緒更加惡化。因此不論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還是家長的心理需要著想,在時間的長度上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接送幼兒是比較有效的。比如:第一天可以讓幼兒在園里堅持呆2個小時,三四天后增加到上午2小時、下午2小時。
利用各種資料,觀看幼兒在園的真實日常生活
影像資料能夠給家長真實的再現(xiàn)幼兒在園的活動情景,這是說服家長減輕分離焦慮最有力的武器。有的幼兒園會用攝像機把幼兒的一日生活作息錄下來放在幼兒園的網(wǎng)站視頻專區(qū)里,并且拍下幼兒活動的照片放在網(wǎng)站的家園立交橋版塊中,通知家長點擊觀看,讓家長真真切切地看到、聽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狀態(tài),這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家長的焦慮,甚至讓家長從新的角度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潛力。好多家長反反復復地觀看網(wǎng)站上孩子的表現(xiàn),他們真不敢相信孩子什么時候會自己進餐了,在家里可是全家人追著哄著喂著才吃的啊。原本以為幼兒在園里哭鬧很嚴重的家長,看了視頻以后也放寬了心。
幼兒園也會設立“幼兒每日情況表現(xiàn)表”,一周為一時間單位,把每位幼兒在園生活中能夠量化的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比如:進餐晴況、午誰情況、喝水情況等,家長下午來接幼兒的時候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幼兒當天的表現(xiàn):這樣家長就不會擔心幼兒在園里喝不到足量的水、肚子吃不飽等情況的發(fā)生了。
育兒觀念:理解孩子的壞脾氣
育兒觀念:理解孩子的壞脾氣
好好4歲了特能哭鬧,以前我們擔心她哭壞了身體,總是遷就她,結果她把哭當做武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是哭個不停。后來作為家長我們感到這樣下去不行,再遇到她哭鬧的時候,我們總是反復教育女兒,有什么要求,一定要說出充足的理由,只要理由是正確和合理的,父母一定會滿足她;反之,如果不講理的要求,父母就不會答應她。
這天女兒又犯倔了,5點鐘放學回到家時非要看動畫片,我想先讓她看會圖畫書,等到6點鐘再讓她看動畫片,我就一再的給她講先學習再玩是一種良好習慣,并且多看電視對眼睛不好的道理。女兒就是不聽,并且嗚嗚大哭起來。
這時我看到說理不行,就斷然宣布:“今天不能看動畫片了?!迸畠毫⒖掏V沽丝蘼?。接下來的幾分鐘,她一直吵著要看電視,我說:“明天的動畫片也不要看了?!苯Y果她就不吵鬧了,等到了6點鐘才看動畫片。
孩子不是天生的愛哭,愛發(fā)脾氣的,而是做父母慢慢地把孩子養(yǎng)成的。孩子是大人的縮小版,更是鏡子!當孩子第一次以哭鬧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時,他就會懂得可以通過發(fā)脾氣來滿足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個愛發(fā)脾氣的孩子。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大人首先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抱住孩子,讓他先平靜下來,然后再認真聽取他的想法,了解事發(fā)原因,幫助他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一些無關大局的問題上,也可以讓他自己做決定,教他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也是他真正成長的開始。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大人的成長過程,讓我們多走進孩子,多了解孩子,共同進步吧!希望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育兒觀念
育兒觀念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而孩子的健康、聰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養(yǎng)和教育。人們不是說: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所圈、所點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和教育,這就說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長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時刻影響著孩子行為的發(fā)展。良好的、科學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頭腦聰明、積極樂觀的人。
但在現(xiàn)實中,家長們往往都缺乏教育孩子的實踐經(jīng)驗,只能是摸著石子過河――憑感覺了。自今年9月我們的女兒陽陽開始幼兒園學習后,我們有幸參加了新生家長培訓系列講座,這些講座對我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時也非常有針對性,幫我們解答了許多存在的疑問,也糾正了我們一些認識上的偏誤,讓我們逐步掌握了更好地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又深刻的體會到做一個稱職的、讓孩子喜歡的父母是何等的不容易。做一個合格的家長,不但要更新觀念,走出各種誤區(qū),更要做好表率,樹立榜樣,要以愛的教育來培養(yǎng)小孩。對小孩的各種要求應順其發(fā)展、啟發(fā)引導、減少壓力,多給小孩創(chuàng)造其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孩子有一個美好幸福的童年。
s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對幼兒實施教育,不僅在于幼兒園的教育,還應當貫穿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強有力的支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家長更應與老師密切合作。
育兒觀念:兒童的反常心理與飲食
育兒觀念:兒童的反常心理與飲食
有的孩子和正常兒童不一樣,或性情暴躁,或性格孤僻、逃學、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xiàn)精神分裂癥等反常心理和行為。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反常的心理和行為與飲食營養(yǎng)有關。
一、缺鋅與異嗜癖。有的孩子對雞、鴨、魚、蛋不感興趣,偏愛吃煤渣、泥土、紙屑、頭發(fā)什么的,這種反常的心理和行為醫(yī)學上稱為異嗜癖。其致病原因除與腸內寄生蟲病有關外,還與小兒體內缺鋅有著密切聯(lián)系。有人測定,患異嗜癖小兒的血液和頭發(fā)中鋅的含量,均明顯低于正常兒童?;純簩λ?、甜、苦、辣、咸等味的敏感度也明顯低于正常兒。因此,我們要注意給小兒多吃些富含鋅的食物,如蛋黃、魚、瘦肉、肝及奶制品,其它如水生貝類及核桃、瓜子、栗子等硬果類含鋅也很高。當然,必要時也可給小兒口服O.5%硫酸鋅糖漿溶液,每日每公斤體重3—5毫克。
二、合成色素與多動癥。過去習慣認為,兒童多動癥的發(fā)生多由于腦神經(jīng)細胞的某些部分,受到特殊因素的影響(如產(chǎn)傷、產(chǎn)生窒息、腦外傷等)而發(fā)生病理變化,從而造成‘信息’下傳障礙,致使兒童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但目前研究表明,孩子多吃含合成色素的著色食品(如黃色的汽水,著紅的糕點等),也是引起兒童多動癥的重要原因。
三、白糖過量與孩子逃學。據(jù)美國專家研究,逃學孩子吃白糖特別多。而在食品中,白糖是最不具備自然狀態(tài)的一種食品,由于過分精制,使許多礦物質及其它營養(yǎng)物質作為不純成分被棄掉,這雖提高了糖的純度,但卻失去了諸多營養(yǎng)成分。孩子由于吃糖過多而致熱量過剩,而消耗過剩能量的方式就是逃學。從另一個角度講,大量白糖在體內分解產(chǎn)生能量時,會產(chǎn)生丙酮酸和乳酸等廢物,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些廢物靠含有維生素B1的酶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而糖攝人過多,會使體內維生素B1大量消耗,也影響了食物中維生素B1的攝人,從而導致體內維生索B1的缺乏,這就影響了丙酮酸和乳酸的分解和排出。丙酮酸和乳酸在大腦內堆積過多,便會使人的情緒、心理和行為發(fā)生異常變化。
四、低糖飲食與暴力行為。吃糖過多對孩子心理和行為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然而糖量進食不足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也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如果持續(xù)性低血糖,或血糖值大起大落時,由于全身細胞特別是腦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就會引起兒童的種種反常心理和行為,如疲勞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無法自我控制、易怒、缺乏忍耐性、精神空虛,甚至嚴重到付諸暴力行為的地步。
五、鈣質缺乏與任意而行。鈣質對機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抑制腦神經(jīng)的異常興奮,使之保持在正常狀態(tài)上。當體內鈣質不足時,則往往發(fā)生病態(tài)性異常興奮,即使很小的刺激,也會使他很敏感,甚至產(chǎn)生嚴重的精神障礙,表現(xiàn)出任意而行等反常心理和不規(guī)行為。另外,維生素B族缺乏,也可導致兒童精神不安,表現(xiàn)出反常的心理和行為,甚至發(fā)生精神分裂癥。
總之,飲食營養(yǎng)上的反常會引起孩子身體健康方面的反常,而身體健康方面的反常,又常常通過心理和行為反常表現(xiàn)出來。所以,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營養(yǎng),以避免孩子心理和行為上的反常現(xiàn)象發(fā)生,讓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
育兒觀念: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讓孩子快樂成長
育兒觀念: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讓孩子快樂成長
一位農夫得到一塊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鋤頭。很快,這塊玉變成了更小的玉,而它們的形狀始終像石頭,并越來越失去價值。正如我們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qū)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那時的我看到這則寓言故事時就在想,當我得到一塊“玉”,我一定不能用鋤頭來雕琢他,需要合適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當我經(jīng)歷懷胎十月、初為人母,我和所有的母親一樣憧憬著孩子的未來,希望她快樂、健康、平安、聰明、出人頭地等等滿滿的愿望溢在心里。如今,女兒索菲快4歲了,在牛津E班度過了快樂開心的時光,成長為一個性格開朗、聰明活潑但又有點多愁善感、偶爾也會有點小任性的小姑娘?;叵肫鸾逃畠旱狞c點滴滴,我從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兩個方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家庭教育方面
在我的家庭教育理念中一直采用“賞識教育”,多鼓勵、多表揚讓索菲有了較強的表現(xiàn)能力、較好的自信心。同時,“言傳身教”在我心里是一個很有份量的詞,如我有閱讀寫作的習慣,每次女兒看到我在看書寫字,她就會拿著她的書安靜地走到學習桌邊寫寫畫畫,現(xiàn)在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放學回家后第一件事是洗手,第二件事是做作業(yè)的好習慣;我是一個樂觀的人,當孩子任性生氣時,我會給她一個擁抱、讓她平靜、笑一笑,再問她遇到什么困難和麻煩,讓孩子自己說出心里的想法再對她解釋和引導,與她平等的談話交流使得女兒和我像朋友一樣交流,現(xiàn)在她是個活潑外向、善于溝通交流的小姑娘了。在幼兒書籍方面,從女兒一歲四個月至今,我一直訂購的是巧虎書籍,每一期我都會陪著孩子看DVD、玩玩具、做智趣游戲書,在生活中強化巧虎良好的生活習慣,女兒經(jīng)常模仿巧虎的各種行為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在索菲的成長過程中,陪伴她最多的是巧虎的書籍和巧虎的益智玩具。我去的最多的是書店、公園和游樂場,希望能給她營造一個健康的、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為激發(fā)女兒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我經(jīng)常在家和女兒做各種小實驗,如“毛細現(xiàn)象”、“報紙開花”、“磁鐵小實驗”、“太陽能實驗”等等。此外,我平時喜歡看育兒書籍,不懂就問,經(jīng)常上育兒論壇討論育兒話題或者請教有經(jīng)驗的媽媽育兒方法。我個人比較推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和《卡特威爾的教育》兩本書,這兩本分別由中、西方作者寫的育兒書籍,我每看一遍都能汲取書中的精華,同時也提醒、反思自己平時的壞習慣并改正。
二、幼兒園教育方面
在這里,我必須且真誠地要感謝牛津E班的三位老師,她們對孩子的鼓勵與關愛讓索菲幸福、開心地茁壯成長。由于上班比較忙,也常常通過電話和老師交流,印象最深的是金老師經(jīng)常說“你放心,孩子我們會照顧好,你安心地工作”;悅悅老師說“索菲最近表現(xiàn)很不錯哦”;女兒說:“媽媽,老師今天又表揚我了,她又對我微笑了”……慢慢地,我非常信賴她們,也很少擔心女兒的情緒和學習,因為索菲在幼兒園是最開心的,也因為老師點點滴滴的愛印在孩子的心里了。正是三位老師的嚴格要求、她們的愛心、責任感、細致與辛勤的付出,讓索菲有了較高的情商,并養(yǎng)成了很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此外,我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主動和老師溝通交流孩子的思想和發(fā)展情況,非常支持孩子參加幼兒園的每一項活動,在老師的幫助下,索菲還參加了幼兒園的“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比賽”,這在索菲的成長路上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非常感謝和尊重三位老師,女兒也非常非常愛老師、尊重老師!
教育孩子的路還很漫長,我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如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等等。感謝孩子讓我成長,我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進步。我認為: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民族發(fā)展負責,對未來社會負責。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得正確。希望我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