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和諧的環(huán)境對孩子很重要
發(fā)布時間:2020-11-24 幼兒園游戲對幼兒的重要性 幼兒園的游戲的重要性 幼兒園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育兒心得:和諧的環(huán)境對孩子很重要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是較重要的一環(huán),作為家長的我,也有一些心得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家長們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睦的環(huán)境,以身作則,多和她們一起玩,在玩中學習,在玩中說教,一起分享屬于孩子們的快樂,那樣她們才能愉快的接受。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我認為要尊重她們的意愿,不能強加于她,她們喜歡做的事,要放手讓她們去做,不能包辦代替,經常帶她們到戶外接觸自然,親近自然,提高她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對大自然的認識,對各種生物的了解,會越來越細致,對美的欣賞力也會越來越高。
在行為習慣方面,我們一直也沒有刻意的去約束,一般是順其自然,有時只會加以引導,用鼓勵的語言去說教,她有時也喜歡當領頭羊的情況,要盡量滿足她的快樂感和成就感,有時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開小差的時候,我們采取的是約定時間,合理安排,練字,讀課外書,說服并鼓勵她改正過來,效果也比較理想,就是不能松懈,一放松就有反彈的跡象,自覺性還有待進步。
總之,育兒是一個漫長而細致的過程,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去完善,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心得:家庭氛圍對孩子很重要
育兒心得:家庭氛圍對孩子很重要
女兒即將小學畢業(yè),善良、懂事、樂觀、自信,學習優(yōu)異,興趣廣泛的她,在縣實驗小學先后榮獲“三好學生、學習標兵、最佳學生干部”稱號,獲得了“中小學生華人作文大賽一等獎”、“中國夢、我的夢現(xiàn)場書法大賽二等獎”、“達州市青少年歌手大賽三等獎”、達州市“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舞蹈類少兒組”比賽第一名,并參加了2012年1月“魅力校園”第七屆全國校園文藝匯演暨第十二屆校園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活動優(yōu)秀演員金獎。同年7月,應邀參加了“慶祝中韓建交20周年”魅力校園第九屆中韓青少年文藝交流盛典活動,所表演的舞蹈《遙遠的爸爸媽媽》榮獲少兒組金獎。同時,還榮獲了校園小主持人大賽“一等獎”,琵琶演奏達到8級,中小學生“廢舊物品大變身活動中”榮獲團體一等獎,個人二等獎;今年四月先后到綿中、北大附中參加小升初的考試,均已被錄取,并獲得北大附屬中學獎學金15000元,總體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作為家長,我非常感恩學校、感恩老師對她的悉心教導。
一、注重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強烈的讀書欲望。孩子兩歲時,我們就有計劃的購買了小熊維尼、動物圖片、看圖識字等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吸引孩子的圖畫書籍,并指著內容給她講一些精彩易懂的童話、故事,引起了她對學習的極大興趣,每天纏著要我們給她講故事,這時候,我們就引導和鼓勵她自己看童話、讀故事,激發(fā)起自身強烈的讀書欲望,并有意識地教她識字辨物。平常外出時,我們常常指著街道兩邊的廣告牌讓女兒認字,并在眾人面前對她的小小成績及時表揚,夸獎,調動了她識字的積極性。當女兒識得幾個大字的時候,為培養(yǎng)她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又買了一些圖文鮮艷的經典小故事書和幽默故事書,與女兒一起一字一字指著圖畫共同朗讀,認真給她講解故事內容和故事背后的故事,我們還經常鼓勵她把聽到的故事講給爺爺奶奶和親戚朋友聽,博得了大家的歡笑和掌聲,這極大地鼓舞了女兒閱讀的興趣,鍛煉了她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女兒上學后,我們又及時了解她的學習情況,教她掌握學習的要領,做到課前認真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并引導督促她去體會、掌握。通過這些舉措,逐漸培養(yǎng)起女兒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
二、重視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開啟智慧的多種潛能。我們針對孩子學習上的濃厚興趣,利用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陪同女兒一起在郊外或家里玩各種游戲:如下跳跳棋、五子棋、堆積木、跳繩、踢毽子、游泳……讓女兒從父母身邊找到成功的快樂和自信,帶女兒一起觀看現(xiàn)場演唱會,培養(yǎng)孩子對唱歌、跳舞、琴棋、書畫方面的興趣,開啟女兒智慧的多種潛能。因為,演唱會的現(xiàn)場氣氛能帶給大家興奮和快樂,我們就告訴女兒,如果你想獲得與她們一樣的快樂和掌聲,必須像他們那樣,學會在舞臺上表現(xiàn)自己。同時,我們還時常告訴她,學習這些東西,不但要學會先吃苦,還要持之以恒,畢竟這些都是利用課堂之外、休息的時間去學的,如果你能做到,相信你會贏得更多的贊譽和快樂!擁有快樂的性格能使孩子隨時隨地找到快樂。心理學家愛德華.迪納認為:“快樂是一種“心情”,但更是一種“性格”,快樂的心情時有時無,但快樂的性格卻是時時相伴的”。我理解為擁有快樂“性格”的人,便擁有“自信”和“健康”!
三、重視孩子品德素質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寬松的讀書環(huán)境。方面我們從小注重培養(yǎng)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責任感,讓她從小知道什么該做,該怎樣做,讓她懂得“尊重別人,就是莊嚴自己”的道理,讓她懂得關愛家人,幫助鄰居朋友收獲到的快樂!方法很簡單,就是在給女兒講故事的時候,將這些知識融入到故事中,讓女兒與故事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一起,經歷各種情景、環(huán)境(當需要教育、引導她的某種品質或行為時,有針對性虛擬出來),讓她自己做出各種判斷、選擇,并對導致的結果負責,然后,我們再給予正確的引導或鼓勵,事實證明,這種教育方式對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其次,就是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當女兒與我們一起吃飯時,我們總是要求婉爾等爺爺奶奶動筷以后才可以吃,總是讓她把好吃的東西夾給爺爺奶奶,教她說一些關心祝福的話。逢年過節(jié),我們在給老人送禮物時,也讓她發(fā)表意見甚至共同參與,并提醒她別忘了給我們準備賀卡、小手工品等愛心禮物,并利用這些機會讓她明白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道理。方法雖然老土、俗套,但親情濃濃,其樂融融!
我深信,幸福和睦的家庭氛圍,健康、歡樂、向上的學校生活結合女兒的樂觀、自信、責任感,我相信:在家庭、學校的結合教育中,明天,女兒一定會更優(yōu)秀!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很重要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很重要
我們中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往往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共同意愿,當今社會用來形容有本事的人,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多才多藝。經過這次的港澳兩地的論壇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在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到兩個小寶貝,我們家也不例外,隨著漫長的成長,小寶貝變成了一個,美麗大方的小姑娘,這七年就像放了一場電影,那一幕幕仿佛像昨天一樣都呈現(xiàn)在眼前。
這七年的過程就像一張白紙,做父母的在上面寫上了問答題,有打鉤也有打叉,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不同的教育培育不同的孩子。
其實每個小朋友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揚和贊賞。倩怡也不例外,從一開始的看圖寫話,不知道從何下手,到現(xiàn)在,一看就會,這離不開表揚和認同,記得有一次,我要她寫一篇文章“我的媽媽”,當時她哭著說:“媽媽,我不會寫?!蔽艺伊艘恍╊}材給她看,然后我出去了,把門關上讓她自己思考,過了40分鐘,她低著頭,樣子不很好看{估計是怕受打擊,又或是自己沒信心},第一次拿了寫好的文章給我看,其實,這次她寫的不是很好,語句都不通順,我拿著一看,笑著說:“哇,好棒哦!寫的真好,媽媽都沒有你這樣的文采哦!此時,她的臉上笑容滿面,后來她對她的小伙伴說:“我媽媽說我的作文寫的很好,她都沒有我寫的這么好呢!”其他的小伙伴說:“你真棒,真了不起!”從那以后只要老師說要寫作文,她都會把自己關進房間認真的寫,寫完了再拿給我看。但我看完了,我也會說,哦,又有進步了,你看,你多棒呀,我像你這么大時,我什么也不會。表揚對于倩怡來說,,是一種能量,培養(yǎng)她的信心很重要。
俗話說,生兒容易,養(yǎng)兒難,在倩怡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她的領航員,在她不自覺的時候,我們對她嚴格的檢查督促;在她遇到困難時,我們及時的進行指導同時,我們也注重發(fā)現(xiàn)她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我們希望她今后的生活中,能因為有能力而更自信,能更多地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我們深知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離不開老師辛苦的培育,和滴滴汗水,在此我真誠地感謝,幫助我們孩子獲得知識快樂的老師們!
家庭教育對孩子很重要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家庭中,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結構的復雜化,更突現(xiàn)家庭教育的重要。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語言文字學習、心理思想態(tài)度、行為舉止習慣的養(yǎng)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第一: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為環(huán)境因素有廣泛性、經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孩子會受到種種影響。尤其是自發(fā)性的特點,它有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也有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這時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不能低估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響下,可以較早地顯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痹谝欢ㄒ饬x上說明了環(huán)境對人影響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遷”,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 最后徙居“學官之旁”,終于使孟軻在學官的影響下,成為學者。這說明人們很早就重視環(huán)境影響人的作用。
第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huán)境,孩子的真正“啟蒙教師”是自己的父母!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在孩子們用詢問的眼光注視世界,同時,認識著世界的時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達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父母最先總是被孩子無條件認定的,于是并無意識的,但模仿對象就由此確定了。因此,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應該是一個正直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時惜時的人……那種貪婪、自私、斤斤計較、欺善怕惡、吹牛、違犯法紀、缺乏愛心的是最損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難以磨滅,而且還是今后和父母產生情感障礙的潛在誘因。同時,又常是導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閉、自暴自棄等病態(tài)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還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認錯,那種認為認錯就意味著降低威信,于是強詞奪理硬辯,甚至以打駕手段鎮(zhèn)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誠信的,在孩子心理會刻下失望、傷心和輕視。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啟蒙教師”。
第三: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F(xiàn)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掙錢,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會忽略了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簡單的認為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有最先進的學習工具就是對教育的投資。其實不然,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僅僅是一些物質的簡單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對孩子心理的關愛和呵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既不自輕自賤,也不自驕自傲,這樣才能正確地為人處事,否則孩子就會片面地認識別人,過高地估計自己,遇到事總感覺不順心,不是嫉妒別人,就是煩惱、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緒所籠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樂。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自信的基本點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項任務,即使這項任務帶有挑戰(zhàn)性,自信心來源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賞孩子,是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應該有的基本態(tài)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世界上,沒有一條綴滿鮮花的路鋪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獲一個又一個的果子,去體會種種成功的歡樂,誰也躲不開那生活中必然會有的失敗和挫折。
總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孩子的成長,不是只靠學校制度的約束、老師教學的管理來完成的,還有家庭的環(huán)境和家長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當務之需。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的堡壘,也是文化沖突的避風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緣的聯(lián)系產生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響。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園文化情感的內化及熏陶。家長應該在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更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時,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孩子更好地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
育兒心得體會:培養(yǎng)孩子的幸福感很重要
各位老師,家長朋友,你們好!我是小三班徐偉涵小朋友的媽媽。非常感謝幼兒園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經驗和家長學校的學習效果。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培養(yǎng)一個孩子如同澆灌一棵小樹苗,需要細心,耐心,愛心。以下是我一些育兒方面的個人觀點,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培養(yǎng)孩子的幸福感很重要。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都是爸爸媽媽的掌聲明珠。爸爸媽媽都會盡最大的力量去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所以,就會出現(xiàn)爸爸媽媽忙于掙錢而忽略孩子的情況。一般我們都會認為,給孩子足夠好的玩具,足夠好的食物,孩子就會幸福。其實并不是,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大家可能聽過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曾經一年左右的時間,為了方便工作我和多多的爸爸住在乍浦,周末回家,當然每次回家都是拎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可每次孩子看到我們回來,眼睛里都有一種靦腆感,感覺對我們很客氣,可是大家知道,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客氣。在他的小眼神里,我讀不到孩子應有的幸福。他甚至不像小時候那么活潑。于是,我們改變了生活方式,雖然每天要開很久的車回到家,可是我們早上和孩子一起吃早餐,鍛煉身體,晚上一起閱讀,聽孩子講一些有趣的話,我們找回了一個幸福的孩子。
二、自信成長很關鍵。
多多喜歡唱歌跳舞,但只在家里人面前,不敢在外人面前表露。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給他報名參加了年畫寶寶,臨上場前,他緊緊地抱著我的脖子。有幾個小朋友出現(xiàn)了怯場的情況,開始苦惱,聽到家長說,你不上去?你這個膽小鬼。太丟人了。聽到這些話,多多抱得更緊了。于是我告訴他,多多,你要是不想上去,媽媽就去跟主持人說一下,我們在下面看看吧,沒有關系的。這時候多多突然說,媽媽,我要上去。說實話我驚呆了!這一次,多多完整地完成了整個表演并且得獎了。從此,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不少,也很愿意參加各類節(jié)目,我們也都給予他很大的鼓勵。
三、態(tài)度決定一切
大家都喜歡和文明禮貌的人做朋友。小孩子也是。孩子的態(tài)度從小抓起,長大定是個彬彬有禮的人。絕不允許孩子說臟話,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告誡孩子別人的東西不經允許不許動。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東西,也不一定屬于孩子。徐偉涵經常會把我們的東西拿到自己的小盒子里,我們常常告訴他,爸爸媽媽的東西是努力得來的,多多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也一定可以得到。
四、夢想可以有。
可能是新聞聯(lián)播看多了。徐偉涵經常會告訴我,媽媽,我長大了要上北京大學,我要當國家主席。我們并沒有赤裸裸地問他,你做夢呢或者怎么可能當國家主席啊。我們每次都是笑著和他說,好啊,等多多上北京大學,帶爸爸媽媽看天安門好嗎?多多當主席了,爸爸媽媽從電視里看你好嗎?多多每次都很興奮地說,當然沒問題。然后我們再告訴他,實現(xiàn)夢想是要很努力很努力的。雖說這些夢想聽起來甚至有點荒唐,但是我認為有個大膽的夢想也是不錯的。
五、閱讀開闊孩子的視野。
多多比較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每次給他念他都會瞪著眼睛聽,時不時還會問一些問題。我們選的書大部分是繪本,也有故事,和西游記?,F(xiàn)在上了小班,他也會自己看,雖然他講出來的和書里的不太一樣,但是我們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自由發(fā)揮。
在老師的辛勤教育下,多多在幼兒園過得很開心。我們做父母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盡量多參與進來,和孩子一起,快樂地成長。孩子是最好的投資,相信我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
最后,祝各位老師和家長身體健康,孩子們健健康康成長!
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
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
孩子天生是向上和向善的,要努力將這種認定深入骨髓,當這樣做了真的發(fā)現(xiàn)一切都不一樣了,孩子在我們眼里真的就在往好的方向一點點轉變。
原文地址: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作者:彭頊昕
會寫這篇文章,源自《簡單父母經》讀書會上聽到的一位媽媽的很多問題。當時陳湘老師非常詳盡的回答了這位媽媽的問題,但坐在那里的我想問這位媽媽的問題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
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這是教養(yǎng)中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派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談具體的做法。
在時下流行的育兒理論和方法體系中,《正面管教》源自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和兒童心理學家德雷克斯的思想。P.E.T.的創(chuàng)始人托馬斯戈登,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杰斯的弟子,P.E.T.實際上是羅杰斯的思想在親子領域的一個應用指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是:尊重每一個人,相信每一個人生而平等,人的價值不因人的成就高低,影響力大小而有不同,人有自我實現(xiàn)的愿望和能力,人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薩提亞的理論最核心的部分是自我價值感,“我是誰”的問題。而華德福則非常感性地把每個孩子看做一個非常崇高的精神生命。我想這些理論和方法體系之所以流行,跟現(xiàn)在社會的價值觀變化有關:我們正變得越來越尊重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生命的價值。越來越多的父母相信,孩子跟我們是完全平等的,孩子生來是向上和向善的,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得到無條件的愛和尊重。
這樣的話說出來,幾乎每個家長都認可,但具體到一件事上就不一定了。在我看來,家長在教養(yǎng)當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痛苦,尤其是遇到自己“不知道怎么就忍不住發(fā)火了”“實在忍不住對孩子兇”的時候,就是家長的“認定”出現(xiàn)了偏差。
這些“認定”包括:
1.我如何看待孩子的人性?
2.我如何看待我和孩子的關系?
這些認定會影響到:
1.我對孩子的行為和行為動機的看法和認識。
2.我在這些看法和認識的影響下,會產生的感受。
3.我在這樣的感受的驅使下會對孩子做的舉動。
舉一個例子說明。很多母乳媽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長牙期會咬媽媽的乳頭。我記得在我的高中時代盛行的辯論賽中,有一個主題是“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的。認同人性本惡的一方把哺乳期的孩子咬媽媽乳頭的這個現(xiàn)象歸作是人性本惡的標志。那么我們可以這樣推斷。
認定:
1.我的孩子是性惡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他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愛我甚至傷害我。
2.因為我的孩子的本性是“惡”的,所以作為父母,我的任務是剔除他人性中“惡”的部分,我是他的監(jiān)督者。
認定的影響:
1.孩子咬我,是因為他不疼我,不顧我的感受。我是他的媽媽,含辛茹苦地給他哺乳,他還要這樣傷害我。
2.為此,我感到憤怒、委屈。
3.在憤怒和委屈的趨勢下,我可能停止哺乳,或者打孩子、罵孩子。
如果我們換一個認定。
1.我的孩子是性善的。我的孩子可能做出看似“惡”的行為,但他做這些行為的目的不是傷害我,而是為了發(fā)展他自己。
2.因為我的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所以作為父母,我的任務是給予他陪伴、支持。我無須評判他。
認定的影響:
1.孩子咬我,是因為他開始長牙了。他有點難受,需要磨牙,同時他也會找機會練習如何使用自己的牙齒。
2.我的身體很疼,但我很開心。在我的辛苦哺乳下,孩子長大了。
3.我非常開心地跟孩子互動,同時平靜地告訴孩子,咬得很用力的時候媽媽會疼。我會給孩子準備磨牙輔食,我在孩子咬到我的時候,盡量平靜地讓孩子的嘴暫時離開我的乳房。
對人性截然不同的認定,會讓親子溝通往截然不同的方向發(fā)展。
沒有人能用一個科學實驗來證明“人性”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家長可以學遍所有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用來指導自己對孩子的教養(yǎng),但逃不掉的終極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孩子?尤其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沖突時,首先考驗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終極看法:我的孩子是“好”的還是“壞”的,是“善”的還是“惡”的,我的孩子是不是在積極地成長的?在考驗價值的這些時刻,家長最終都要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fā)來做決定。一個認定孩子是“惡意”和“不求上進”的父母,即使用盡了所有的溝通方法,也無法傳遞給孩子被接納、被信任的感覺,無法讓孩子因為自己的陪伴而感到幸福,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孩子也難以做出父母期待的舉動。
心理專家李子勛曾經在《家庭成就孩子》當中,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做三個“假定”。
1.假定這個世界是美好的。
2.假定人和人之間是友愛、互助的。
3.假定孩子自己是可愛的。
這三個假定指導了我過去三年的父母成長課堂授課和咨詢,關于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孩子,我現(xiàn)在認為,父母需要對孩子有如下認定。
1.認定孩子生來都是向上和向善的。
2.認定孩子即使做了不被認可的行為,孩子這么做也是為了自己的人格成長。
3.認定孩子即使跟父母有沖突和分歧,孩子依舊是愛父母的。
同樣,這些認定無法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只是一種認定。但我見過的持有這樣的認定的父母,都跟自己的孩子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良好關系。這樣的父母在教養(yǎng)中少有疑惑、矛盾和糾結,他們能從做父母這件事上真正得到樂趣和幸福的感覺。而且對父母來說,認定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也認定了自己是“好”的,在你這樣的認定里,父母的自我價值感也能夠得到提升,這也會是一種成長。
榮譽感對孩子很重要
榮譽感是什么?解釋起來非常繁瑣,但是通俗地來說就是個人存在的價值高,同時別人能夠接受你。日常生活中充斥著集體榮譽感、團隊榮譽感、班級榮譽感,當然還有個人榮譽感。那么,孩子的榮譽感具體是什么呢?爸爸媽媽要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呢?
一、什么是孩子的榮譽感
孩子的榮譽感,是一種能促進孩子奮勇向前的動力。榮譽感可以提高孩子待人接物做事的積極性,促進孩子積極地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意義。??
二、孩子缺乏榮譽感的壞處
1.孩子缺乏榮譽感,平時就只會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同時不會去主動幫助他人,為人相對也比較自私。
2.孩子缺乏榮譽感,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和渴望。??
3.孩子缺乏榮譽感,對自己的價值認識比較差,不知道自己能夠創(chuàng)造出多大的價值,這一般都是因為自卑或者自信心不足所致。??
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
1.孩子的榮譽感不是一出生就有的,主要是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出來的,這期間少不了爸爸媽媽的努力。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如果是值得表揚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夸獎,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
2.表揚孩子要講究一個度,根據(jù)孩子的所作所為,適度地表揚和鼓勵孩子,這樣才是對孩子的肯定,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就會更努力了。??
3.單憑家長的表揚還是不夠的,孩子非常喜歡被稱贊,他們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贊許。因此,老師也要適當?shù)亟o孩子一些鼓勵,一來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被認可了,二來還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與人交流。??
4.給孩子定下目標,讓孩子知道該往哪里努力,又或者是孩子有目標的話,爸爸媽媽要善于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長處,讓孩子知道該往哪里努力,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
5.學會尊重孩子,但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要給予適當?shù)呐u,嚴重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一點小懲罰,不過,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所在,知道該如何改正錯誤。??
榮譽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精神動力,所以爸爸媽媽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讓孩子有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