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小孩不笨》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0-11-04 幼兒園小孩游戲 幼兒園感人師德小故事 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

《小孩不笨》觀后感

這個星期五,鄒老師給大家播放了一部電影《小孩不笨》,在觀看影片過程中,大家時而淚流滿面,時而又被搞笑的臺詞所逗樂,同時又被劇中的故事情節(jié)所感動,被一句句發(fā)人深思的臺詞所牽動。我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最接近生活,最感人的影片了。回到家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仍然對影片里的情節(jié)所感染,感觸很深。

影片中描述了新加坡兩個家庭三個孩子的故事,一個家庭因為父母工作很忙,而無法跟自己的兩個孩子溝通。杰利的哥哥作文寫得很好,但總是得不到媽媽的認可與欣賞,哪怕僅僅是一個微笑,一個掌聲都能給他無限的動力。杰利把寫著希望爸爸媽媽能參加演出的紙掛在他們的門上,他們也漠不關心,而且一次次把杰利的“邀請信”丟進了垃圾桶…….杰利用渴望的眼神希望父母能去看自己的演出,孩子得到的卻是失望。雖然家長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上的滿足,但父母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正像臺詞里說得那樣“這個家里什么都有”可又“什么都沒有”因為他們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不知道“溝通”“交流”是最好的心與心的交流方式,是傳遞愛的一座橋梁。

另一個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差,父親有殘疾,辛辛苦苦把孩子養(yǎng)大很不容易,把所有的愛都寄托在這個孩子身上。但是他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動不動就拳打腳踢,致使孩子離他的內心世界越來越遠,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他從來沒有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只是“批評,責罰”,而父親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終于有一天讓孩子走上了“不歸路”

通過看了這部影片,讓我有太多的內心感受與發(fā)現,特別是結合自己的孩子,更是感觸很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單位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和孩子溝通交流很少,而且在教育方法上,也有和電影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直到今天我才發(fā)現做到真正的“賞識”孩子,“贊揚”和孩子,“尊重”孩子的重要性,正如:Jerry所說的:“在每個小孩里面,都有一個好孩子和壞孩子,只要喚醒他們的好孩子,他們就會把最好的拿出來“

其實,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愛孩子的方式不對,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途徑。例如:他們的中文老師和不會講華文的校長,也是很愛他們的孩子,希望他們成才,但她們采取的方法卻又極端的不恰當,眼里總是看到學生的缺點與不足,沒有一句夸獎孩子的話語,導致孩子越推越遠,直到最后背上沉重的“羞辱”。面對每個稚嫩,天真無暇的幼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又該如何走進孩子,去關注他們幼小的心靈呢?

看完影片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次贊許的目光”“每一次微笑的臉頰”“每一句肯定的話語”“每一次溫暖的擁抱”都會給孩子帶來自信,帶來無比的歡樂,所以我想說“不要吝惜你的贊賞與夸獎”也許有了你的夸獎,會改變孩子的一生,會讓他留下無比的難忘,“孰不知人性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別人的贊賞”。正如電影里最后一句話“所有的資源放錯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成才用自己的成功來驗證了這句話,真希望社會上到處都是有用的資源。讓我們每一位家長,每一位老師都能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平等的心去對待孩子,用良好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在生活中成為孩子愛模仿的榜樣,多鼓勵、稱贊孩子,讓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成為真正的“好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我是不是比別人笨?”


有一位媽媽從不說一些令孩子泄氣的話,也不會去抱怨孩子,責罵孩子。她在找不到適當的答案前都是保持沉默,以自身的承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長,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huán)境下,最后交出優(yōu)秀的成績。

這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yè),可是,為什么我總比落后?”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

回家后,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位媽媽也在思索這個問題:難道我的兒子腦袋真不夠聰明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他,平時已經夠辛苦了,在我這里還要給他一次打擊嗎?最后這位媽媽還是依然保持沉默,因為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就這樣2年過去了,兒子也小學畢業(yè)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也一直在提高。再后來這個孩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

他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歷:"那年我小學畢業(yè),媽媽帶我去看大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母親指著前方對我說,兒子,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但是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教育,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是對人的內在潛能的開發(fā)和拓展,讓孩子健康地生長,需要一種平和的心境,一種智慧的胸襟,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一切必須以寬容為基礎!作為父母,我們需要鍛煉自己寬容的能力,少打少罵,多包容,多鼓勵,孩子才會在一個平和積極的環(huán)境中健康長大!

在陪孩子讀誦經典也一樣如此,我們都要去學海鷗的笨拙,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有時我們做家長要慢慢的陪著孩子長大。不可急躁,奢求一步登天,套用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天使,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守護神,讓我們用足夠寬容的心,對待我們的孩子,言傳身教,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育兒觀念:不管如何,請不要小看孩子


育兒觀念:不管如何,請不要小看孩子

成人有了比較,很容易就有所偏好,就連幼兒也懂得這個道理。這天,我開玩笑地問孩子:“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啊?”“我喜歡媽媽,因為她喜歡我?!睋伊私?,媽媽從小就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對孩子要求很高,因此從來就是十分嚴厲,而爸爸的“不兇”卻不受孩子的喜歡。我很奇怪,于是就請教了老師,她說愛一個孩子不是對她多縱容,而是平時多給一個關注的眼神,多一個微笑,“不要過多得去追求愛的技巧,愛本身就是一種愛?!庇浀梦覄傞_始實習的時候,我也十分注意教師如何與幼兒交流,并用來模仿,但是并沒有那種由心底發(fā)出的喜愛之情。

做一名幼兒園老師,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中的“偉大”!要學會享受這份忙碌,這種享受是心中真正的享受,不是去想享受這個過程會為自己帶來多少利益的得失,而是真心付出你的愛!在你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寧靜的世界,停一秒鐘,你能徹底改變自己的想法。

你不需要時時刻刻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孩子,但請你學會蹲下身子與孩子講話。

孩子是怎么變“笨”的?


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條梭子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里,任何時候梭子魚餓了,只要張張嘴,把小魚吞進去就行了。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梭子魚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魚的沖撞越來越少,最后,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這時,這個人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備受打擊的梭子魚沉到了池底,一動也不動了,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游來游去,它都不會再張張嘴。最后,這條可憐的梭子魚就這么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梭子魚真是笨死了。

梭子魚原來并不笨,捕食小魚是它的拿手好戲,它是一條能夠獨立生活的正常的魚。可是,無數次的碰壁后,梭子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后來,它徹底絕望了,堅信自己是一條“笨魚”,這種無能感最終害死了它。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也發(fā)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得性愚蠢”。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并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會覺得他們“越學越笨”了。那么,孩子是怎么變“笨”的呢?

首先,永遠也贏不了的游戲。如果我們讓孩子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的難度超出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但我們又不向孩子做任何講解,結果孩子總是不知道該怎么玩,每次嘗試都失敗,那么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不用別人說,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笨。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們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其次,過早的知識傳授。一些熱衷于所謂“智力開發(fā)”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那些學業(yè)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自信。

最后,大量的負面暗示。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位巫婆關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見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惫飨嘈帕宋灼诺脑挘卤粍e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驚為天人,于是救出了她。這位公主才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原來如此的美麗。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無意間充當了“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墒牵⒆咏邮艿降木褪恰氨俊钡男畔?。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的?!薄斑@孩子很沒腦子的?!?/p>

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潛意識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以保護主人的信念是對的,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怎么辦?

首先,要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嗎啡”,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孩子想重復這一經驗。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么,就讓我們 “為孩子找一棵矮點兒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其次,興趣永遠第一。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里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yè),可以上大學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并不想讓兒子現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

“作為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么對學生最重要?”

——“興趣永遠是第一。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p>

“那么,作為母親,你覺得什么對孩子最重要?”

——“興趣,還是興趣。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有興趣才有快樂?!?/p>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異曲同工。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他準備了一個“發(fā)言球”,一邊從講臺扔出去,一邊問“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聽課的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么“發(fā)言球”?可他回答說,沒有“發(fā)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fā)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可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fā)、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的日程上吧。

最后,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系,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么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進行自我認識的。所以,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歧視孩子,給孩子陽光,讓他們燦爛起來吧!

李雨峰老師:孩子“笨手笨腳”怎么辦?


在的課堂上,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做題比較出色,但是身體運動起來卻顯得不那么協(xié)調,比如跑步姿勢不夠協(xié)調、易摔、上課發(fā)言時會口吃、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帶、拿筷子等)比同齡孩子發(fā)展得慢;手工、美術課比較犯愁。

出現上述運動協(xié)調能力發(fā)展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這些原因包括:剖腹產、家長(尤其是隔代老人)過度保護;家長繁忙交由“電視保姆”,孩子從小缺乏運動或活動機會;幼兒園教育中偏重認知、輕視孩子運動活動的教學指導思想。這些都人為地造成了孩子的運動缺陷。其實不是這些孩子“笨”,只是他們缺乏這方面的學習經驗而已。

如果孩子出現了上述的一些運動能力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情況,我們該怎么辦呢?我給家長推薦幾個易于操作的小游戲,可以回家跟著孩子一起玩,在玩的過程既鍛煉了孩子運動協(xié)調能力,也會增進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感情。

游戲一:頂著沙包(或毽子、塑料盤子、紙盤子)向前走、倒退走、繞過障礙物走,還可以將沙包放在腳面上走,放在肩上、背上馱著走?;蛘呤殖址庞衅古仪颉⒉A?、豆子的小勺向前走、繞過障礙物走。

游戲二:蒙著眼睛或者眼睛注視著某一特定的位置走。如讓孩子仔細觀察看畫在畫板上的大腦袋,自己挑選一個想添加畫的部位(如鼻子),然后將畫上的這個部位擦掉。讓孩子站到3~4米之外,用絲巾蒙住孩子的眼睛原地轉三圈兒,以口令引導孩子走上前,只憑感覺來添畫。

游戲三:按照事先規(guī)定好的路線通過跨、爬、鉆、圍繞等方法通過桌子、椅子、箱子等障礙物。還可以讓孩子躺在布單的一端,通過翻滾用布單把自己裹起來,再用過翻滾打開布單。

游戲四:單腳站立,并連續(xù)做各種姿勢,每種姿勢停頓6~8秒;如果這個做得好的話,還可以用腳尖支撐身體,做各種姿勢;兩臂側平舉,閉眼腳尖踮著轉3~5圈。

游戲五:在一張A4的紙上打印上兩個較大的漢子,讓孩子先沿著漢字的邊緣描一遍,然后再用剪刀沿著漢字的邊緣把漢字剪下來,要盡量做到轉紙不轉剪刀的剪法。既學會了認字,又鍛煉了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

編者注:

育兒觀念:家長不急,孩子不躁


育兒觀念:家長不急,孩子不躁

我家智智今年五周歲半,大班人士。和很多在教育路上“跋涉”的家長一樣,身為媽媽的我并沒有真正準備好,只是被動地跟著孩子一路踉蹌前行。

凡是有點求知欲望的父母,大都時不時購置點教育用書瞅瞅,閑時教育論壇泡泡,理論都曉得一點,但轉身想套用自家娃身上,卻是一個頭兩個大,所有的理論似乎并沒有用武之地。當面對孩子一系列“不可理喻”的行為,家長終于按捺不住,“這個應該這樣……”“你怎么還不會……”于是,焦慮情緒開始在大人孩子之間傳遞漫延,全家搞得一團糟。

其實,好多事情換一種思維,往往會變簡單。我們只需從容一些,放平心態(tài),嘗試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慢慢等他長大,許多事情就會容易許多。只要家長不急,孩子也就不會那么躁。

比如,爸爸見家里亂七八糟,要求兒子把玩具收拾一下,他要拖地,兒子不予理采。爸爸再三要求,兒子依然我行我素。爸爸很生氣,聲稱再不陪他玩了,并賭氣說不用他收拾了,一人把玩具全部歸置好。

媽媽從廚房出來看到的景象是:爸爸嘴里抱怨著一邊收拾玩具一邊拖地,兒子在一傍玩釣魚游戲玩得不亦樂乎,對爸爸的斥責充耳不聞。媽媽問了下經過,要求兒子道歉并幫忙。兒子和爸爸說對不起,但爸爸還在生氣,說不用。兒子立馬和媽媽說,“他說不用?!北阌掷^續(xù)玩了。

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也會生氣。但現在,媽媽盡量試著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角度一換,立馬覺得爸爸也有不妥之處了:

1、不應該只是命令式的語氣跟孩子講話,應該和他對視著征求意見,問他是否可以幫忙收拾衛(wèi)生;

2、賭氣說的話意思是反的,但因為孩子之前沒有類似經歷,所以體會不到爸爸憤怒的情緒。他聽到爸爸不用他收拾了,便認定這是爸爸的真實意思表示,覺得自己可以繼續(xù)玩耍。

晚上睡覺前,媽媽端來了洗腳水,讓兒子自己洗腳。后來,兒子把水全部弄到地板上了,汪洋一片。換作以前,媽媽會大發(fā)雷霆??涩F在媽媽覺得應該管理好情緒,先解決問題,再調查原因。于是,先拿來了一個拖把拖水,并要求兒子再去拿一個來幫忙。兒子連忙去拿了另一個拖把過來,并賣力干著。兒子見媽媽把吸了水拖把通過把手擠干,也學習著擠,可因為力氣太小,不成功。又拖了一陣,兒子嘗試去衛(wèi)生間擠水。一陣努力后,回來告訴我,“哎,媽媽,我知道怎么弄了。我把拖把放在馬桶上面(找了個固定點卡住,就可以解放出雙手),然后(兩只手)再一擠就行了……”事后,又興奮的告訴媽媽,“我發(fā)現了一個秘密,這是個吸水拖把!”

過后,心平氣和的問兒子,為什么要把水全弄到地上。兒子說,“不是,媽媽,我想讓涼水上一邊,熱水上一邊,這不這面(中間)就是溫溫水了么……”問他,“你試驗成功了?”答:“沒有!”

如果當時控制不了情緒,發(fā)了火,孩子不會發(fā)現“吸水拖把”,不會知道如何自己就可以把拖把中的水擠出來,媽媽恐怕也沒機會知道孩其實是在試驗在一個盆中是否可以把熱水、涼水分開。

“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


有一位媽媽從不說一些令孩子泄氣的話,也不會去抱怨孩子,責罵孩子。她在找不到適當的答案前都是保持沉默,以自身的承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長,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huán)境下,最后交出優(yōu)秀的成績。

這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yè),可是,為什么我總比落后?”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

回家后,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位媽媽也在思索這個問題:難道我的兒子腦袋真不夠聰明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他,平時已經夠辛苦了,在我這里還要給他一次打擊嗎?最后這位媽媽還是依然保持沉默,因為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就這樣2年過去了,兒子也小學畢業(yè)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也一直在提高。再后來這個孩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

他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歷:"那年我小學畢業(yè),媽媽帶我去看大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母親指著前方對我說,兒子,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但是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教育,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是對人的內在潛能的開發(fā)和拓展,讓孩子健康地生長,需要一種平和的心境,一種智慧的胸襟,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一切必須以寬容為基礎!作為父母,我們需要鍛煉自己寬容的能力,少打少罵,多包容,多鼓勵,孩子才會在一個平和積極的環(huán)境中健康長大!

在陪孩子讀誦經典也一樣如此,我們都要去學海鷗的笨拙,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有時我們做家長要慢慢的陪著孩子長大。不可急躁,奢求一步登天,套用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天使,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守護神,讓我們用足夠寬容的心,對待我們的孩子,言傳身教,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我們擁有孩子多少年》觀后感


《我們擁有孩子多少年》觀后感

不知不覺,孩子已經四歲了,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一直陪著她成長,雖然過程真的好辛苦,特別生病的時候,但還是好開心,因為可以看到她人生好多的第一次。

平時跟給我年長的朋友聊天的時候,總會說要珍惜小孩子仍然粘住你的時間,等她長大了,想粘一下她都難了,她已經有自己的朋友和空間了,已經不再需要你陪在她身邊了。說的正是這編文章所寫的一樣。讓我更加深刻明白個中的道理。

以前,特別剛出生的時候,我總在想,淇淇什么時候可以自己坐著?盼著盼著,到六個月的時候,終于自己能坐起來了。又在想,淇淇什么時候能自己走路不再讓我抱著?又盼著盼著,到淇淇一歲時終于學會走路了,我覺得好舒服,起碼不用整天都抱著,但竟然又覺得好辛苦,因為要拖著她四處地走,更加不敢離開她,怕她有危險,發(fā)現原來學會走路后做媽的我更加的累。之后又在想,淇淇什么時候自己吃飯?什么時候能跟我對話?什么時候去幼兒園?好多的問號在我腦海中出現。

不知是否聽得多長輩講的道理,或者親親切切看完這編文章后,讓我沒有了以前想淇淇快長大的感覺,現在好享受每天聽她有困難時大叫“媽咪”,好享受每次有空就接她放學,看到她每次在窗口見到我好開心的樣子,我的心好甜,因為知道她在幼兒園過得好開心,玩得好開心。下班回家見到她在屋里唱唱跳跳的樣子,工作的辛苦都沒有了,星期六日休息就帶著她四處的走走,讓她見識多點,雖然沒有了以前跟朋友逛街的時間,但陪著孩子逛街已經成了我跟她爸爸每個星期休息必做的事情。每天晚上睡前跟她聊聊天,跟她交流在學校的情況,聊著聊著,她就入睡了,順利地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了。

跟大多的父母一樣,我不是要她有什么大的成就,就只希望她每天開心快樂的生活著,好好學習做人的本領,學習做人的品質,做一個有交代的人,做一個有知識的人。

相關推薦

  • 小孩不笨觀后感四篇 在學習中,老師經常會要求我們寫作文,作文能夠幫助我們理清自己的思維和邏輯,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能引起讀者的共情,寫作時我們應該從哪個方向動筆?小編經過整理,為你編輯了小孩不笨觀后感四篇,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關愛。家庭教育是孩子們的第一堂課,它將伴隨著孩子們的一...
    2023-11-06 閱讀全文
  • 小孩不笨1觀后感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作文的內容,來源于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好的作文都是有靈性的,是需要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呢?為此,小編特意呈上“小孩不笨1觀后感3篇”,歡迎你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爸爸媽媽,請多看看我們身上的閃光點中心小學六班張銘津...
    2023-11-21 閱讀全文
  • 小孩不笨的觀后感系列 寫一篇觀后感可以用來激發(fā)因觀看而涌上心頭的決心和理想,電影把真實與虛構完美結合,感受到無限的感動,怎么寫作品名觀后感呢?感謝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你整理的“小孩不笨的觀后感”,感謝您閱讀本網頁希望您會成為我們的忠實讀者!...
    2023-08-02 閱讀全文
  • 小孩不笨2觀后感合集 我們常常能抽出時間觀賞一兩部正能量的電影,我們對于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會因為電影而改變,此時就應該選擇寫一份觀后感,來珍藏心里的感動。通過寫觀后感,我們可以更好的領略和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觀后感是否包含一些核心部件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為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2觀后感 ”,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2023-02-28 閱讀全文
  • 小孩不笨觀后感(集合四篇) 在熏陶過一部影片之后,我們或許會有自我的觀感。因此,觀影感想成了我們內心感悟的極好留痕,在創(chuàng)作觀影感想的過程中,我們的思考能力和篇章能力都在逐漸提高,我們如何創(chuàng)作出一篇獨特的影片名觀影感想呢?依賴你的需求,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你梳理了這份富有價值的“小孩不笨觀后感”,愿望這些知識可以在你的學習和事業(yè)...
    2023-10-08 閱讀全文

在學習中,老師經常會要求我們寫作文,作文能夠幫助我們理清自己的思維和邏輯,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能引起讀者的共情,寫作時我們應該從哪個方向動筆?小編經過整理,為你編輯了小孩不笨觀后感四篇,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關愛。家庭教育是孩子們的第一堂課,它將伴隨著孩子們的一...

2023-11-06 閱讀全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作文的內容,來源于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好的作文都是有靈性的,是需要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呢?為此,小編特意呈上“小孩不笨1觀后感3篇”,歡迎你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爸爸媽媽,請多看看我們身上的閃光點中心小學六班張銘津...

2023-11-21 閱讀全文

寫一篇觀后感可以用來激發(fā)因觀看而涌上心頭的決心和理想,電影把真實與虛構完美結合,感受到無限的感動,怎么寫作品名觀后感呢?感謝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你整理的“小孩不笨的觀后感”,感謝您閱讀本網頁希望您會成為我們的忠實讀者!...

2023-08-02 閱讀全文

我們常常能抽出時間觀賞一兩部正能量的電影,我們對于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會因為電影而改變,此時就應該選擇寫一份觀后感,來珍藏心里的感動。通過寫觀后感,我們可以更好的領略和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觀后感是否包含一些核心部件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為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2觀后感 ”,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2023-02-28 閱讀全文

在熏陶過一部影片之后,我們或許會有自我的觀感。因此,觀影感想成了我們內心感悟的極好留痕,在創(chuàng)作觀影感想的過程中,我們的思考能力和篇章能力都在逐漸提高,我們如何創(chuàng)作出一篇獨特的影片名觀影感想呢?依賴你的需求,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你梳理了這份富有價值的“小孩不笨觀后感”,愿望這些知識可以在你的學習和事業(yè)...

2023-10-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