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3-5歲孩子的自控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幼兒故事5歲 幼兒故事3歲 2025幼兒園教學方法

當我們看見3-5歲的孩子,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沒有自制力,盡管這不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外。

那么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候來提升自制力的訓練,研究表明在學校,交際圈中取得成功,延遲的喜悅感是最重要的。

并且可以避免高風險的行為(例如吸毒,酗酒)以及性濫交。

當你認識到你的孩子仍然在學習和成長,能夠在生活中一直持續(xù)改善他們的自控力,這無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但是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長大之前不要延遲教育以及培養(yǎng)這些重要的技巧,因為孩子仍然很難在現(xiàn)在做出正確的抉擇。

正常的成長及限制:

到了3歲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已能走路,聊天;和父母,伙伴等做更深的交流。

他們更加活躍,但事故和爭執(zhí)也變得更加平常。

“我的”是孩子們常掛在嘴邊的詞,探究事物的原因儼然成了他們的全職工作,常常喜歡問為什么。

這些都是讓父母感到興奮的成長,這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教育他們學會自控,同時也使他們變得更具挑戰(zhàn)力。

據(jù)致力于研究腦損傷的研究中心的報告,3-5歲的孩子將會在他們的注意力,自控力,注意力和抑制力上呈現(xiàn)大幅度提升,只要他們的環(huán)境能夠與他們的學習相一致,他們也將會逐漸抑制沖動,并且能夠很好地抑制注意力分散的情況。

父母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向孩子灌輸生活中可實踐的自控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他們需要什么來學習以及如何學習?下面四種技巧是自控的基礎,但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的以身作則,為了使孩子能夠?qū)W會控制自己,父母首先應該樹立清晰的標準,讓孩子明白什么樣的表現(xiàn)是父母所期待的。

1.認識事件觸發(fā)的原因和情感

對孩子而言明白什么能激勵他們前進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個有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進行角色扮演能夠幫助孩子認識到容易導致沖動的人,言行,事物。

父母常常指引他們的孩子表達他們的感受。

“請說話”是一個簡單的詞語,來讓孩子在做出沖動的決定之前表達他的意愿,這樣孩子將會明白如何合理地處理令人頭疼的問題和處境了。

2.了解和抑制原始沖動

采用“烏龜戰(zhàn)術”來教育孩子在做出沖動的舉措之前及時制手,“把他們的腦袋縮在龜殼里”,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有趣的方式來教育你的孩子。

你可以采取數(shù)數(shù)到10或5個深呼吸的方式作為一個緩沖器,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可以讓他們做事之前先考慮清楚。

3.思考

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的孩子在面對某個處境時能有不同的選擇,再者,父母可以為孩子買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同一問題,不同解決方法的思考,從而估計每一種不同的解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父母能夠給孩子多種選擇鼓勵孩子對問題進行多面的思考。

4.行為

孩子需要學會自信與實踐,讓他們?nèi)ッ鎸ψ约旱乃魉鶠樗a(chǎn)生的后果,無論結果是否令人高興。

孩子經(jīng)常想要父母為他們做出決定,明智的父母會退后一步說,“你認為你能做出什么呢?我認為你會做出正確的決定!”這樣孩子將會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并從中學會很多。

孩子不會一夜之間長大成人,就好比我們不會一夜之間養(yǎng)成自己的習慣。

父母需要告訴孩子生活的準則,并反復告誡他們,因為這一切將會伴隨孩子,父母,家庭的一生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如何培養(yǎng)5歲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yǎng)五歲兒童的自信心、獨立性,可以試試以下方法:1、重視給她表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

如果事先知道幼兒園開展什么活動,必定鼓勵她去參加,一開始可能做不好,但時間長了會有很大的進步的,機會是培養(yǎng)人的好條件。

2、和幼兒園老師聯(lián)系,盡量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班上表揚她,樹立她的威信。

3、了解她能力的缺陷方面,給她補課,比如手的技能不好,可以在家里訓練她搭積木、拼拼圖、繪畫、寫數(shù)字等;比如玩的時候反應慢,可以和她玩比賽的游戲,鼓勵她贏等。

4、給她一些她一定能完成的任務,比如擺碗、盛飯、給爺爺拿眼鏡、到信箱拿報紙等,她做到了就表揚。

有時也幫她做一些比較困難的事,如洗手絹、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會做了更要大為表揚,樹立她的自信心。

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要讓她自己穿脫衣服,鍛煉獨立性。

需知自信心和獨立性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

5、讓孩子有一種“我能行”的自我評價愈是認為“我能行”的孩子,就愈能行(當然要幫助),千萬不要把孩子“看扁”了。

任何一個兒童都有長項與短項。

不要拿孩子的短處與人家同齡兒童的長項去比較,這樣,是一定不能鍛煉他的自信心的。

培養(yǎng)孩子自主性的十個方法


一、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嬰兒最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里,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應理智地逐漸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才能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長。

有位老師曾親眼見到過這么一位母親,她把已經(jīng)上二年級的孩子費力地抱到離學校還有幾十米的地方,由于怕老師看見挨批評,才不情愿地放下來,親了孩子之后,目送著孩子上學。

這位母親肯定是極其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可能都會清楚地感到,這種愛的結果將會是多么可怕!二、給孩子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和每個成年人一樣,孩子也擁有自己的時間。

如果時間的安排完全由成人包辦,孩子只是去執(zhí)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也培養(yǎng)不出來了。

有一位聰明的家長,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可以自己安排最愿意做的事。

孩子有時是玩,有時去讀自己喜愛的一本書,有時是畫畫。

當然,有時也忙來忙去什么也沒干成,但是孩子逐漸懂得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計劃。

三、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培養(yǎng)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但是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遵照客觀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去鍛煉,這才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

一年級的小學生要不要自己洗碗?不少家長拿不定主意,總是擔心孩子不小心把碗摔碎。

但是有一位家長卻別出心裁,她特意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干活,想自己刷碗,可是水龍頭太高,你夠不到,媽媽給你準備了個小板凳。

”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成人的樣子去刷碗了。

四、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每一個孩子都會無休止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但是如何讓他找到問題的答案呢?經(jīng)驗告訴我們:孩子愛不愛提問題,是關系到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得到答案,則是關系孩子成材的更重要的因素。

孩子對我們提出問題,我們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

這種做法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成人之后就不會想問題,一切問題的解決都主要靠別人提供的現(xiàn)成答案。

有一位成功的家長的經(jīng)驗是:孩子問我一個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

以后再有不認識的字,他就不再問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是有它的道理的。

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那種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為他準備了艱苦鍛煉的條件。

但是,現(xiàn)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

在順境條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便成為當前亟需探討的難題。

有經(jīng)驗的家長多是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和優(yōu)良品質(zhì)。

六、給孩子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人的一生會遇到不少機遇,然而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如果自己不善于抓住機遇,縱使你滿腹經(jīng)綸,它也會和你擦肩而過。

生活中常常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機遇,問題是現(xiàn)在的成人總是替孩子去捕捉機遇,這樣孩子就永遠學不會走向成功。

所以,家長的任務應該只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fā)孩子自己去抓住。

七、給孩子生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和成人一樣,孩子在一起也難免有矛盾,而這個解決矛盾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面對矛盾,而不是回避。

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如在編排板報時,在排練節(jié)目時,往往都會有一些爭論,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這些爭論是不可避免的,尤其重要的是,它對于明確是非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孩子和成人相處時,成人的那種權威地位,很難使平等爭論的氣氛出現(xiàn),于是常常是以服從或尊敬的態(tài)度來對待需要探討的問題。

而在孩子們之間平等的爭論當中,這些弊病不會產(chǎn)生,雖然孩子的爭論有時會走一些彎路,但這最后的正確結論,終究是他們自己通過探索得出的,因而是真實的,也就必然十分寶貴。

八、給孩子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為了讓孩子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必須培養(yǎng)孩子從小既要學會合作,又要學會競爭。

但是怎樣讓孩子學會競爭呢?有效的辦法就是經(jīng)常在他的身邊樹立一個友好的競爭對手。

有一個學生學習差,有個階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數(shù)第一名,但是他的家長悄悄地告訴他,要把失敗作為成功之母,要敢于和別人競爭,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點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趕上他沒問題,于是暗暗開始一場較量。

由于他自覺努力,當然是首戰(zhàn)告捷。

在孩子進取勝利之后,家長再啟發(fā)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開始新一輪的競爭。

九、給孩子一個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現(xiàn)在他的選擇上,但家長由于怕孩子自己選擇錯了,總是不敢把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

但如果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力,他也就永遠學不會選擇,永遠沒有自主性。

有的家長就能把有些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但要在事前為他提供有關情況,幫他分析各種可能,并且還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選擇了,自己就要負責任。

他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選擇錯了,也是一次學習,是很值得的。

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就先讓孩子看看小組活動,本來,家長的意愿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發(fā)現(xiàn)孩子在舞蹈組門前看得出神。

于是,家長尊重孩子的選擇,但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一定要堅持把舞蹈學好。

十、給孩子一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層次的表現(xiàn)。

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也不是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同樣需要成人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fā)。

而缺少引導的方法,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有時反而會變成一種破壞性。

有一位家長是這樣做的,他孩子特別愛玩泥,開始家長覺得孩子沒出息,只要發(fā)現(xiàn)他玩泥就嚴厲制止。

可后來發(fā)現(xiàn)孩子偷偷玩泥,主要是捏泥人,而且捏得活靈活現(xiàn)……于是家長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捏,這叫泥塑,好好練,出點自己的新點子。

”孩子在家長的鼓勵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在初中畢業(yè)時,捏出了栩栩如生各有特色的《水滸傳》中的108將,并以此成績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

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條件,只是有利于發(fā)展他的自主性,在孩子做的過程中,家長還要不斷和孩子進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勵孩子,評價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務,使他的進步永不停歇。

教孩子做事的方法


“老師,明明哭了。”安安跑到我跟前說。我走過去問:“明明,你為什么哭呀?”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鞋子不說話。噢,我明白了,原來是鞋帶開了,自己不會系急得哭了。我便蹲下去幫他系上,他這才不哭了。事后,又有一個小朋友跑來讓我?guī)退敌瑤?,我剛要彎下腰幫她系,轉(zhuǎn)念一想,這樣雖然省事,可孩子并沒有真正學會,下次,還不是要靠別人幫忙嗎?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經(jīng)常遇到類似的事情。究竟用什么樣的方法讓孩子真正的學會自理呢?大人們的包辦,勢必增強他們的依賴性,讓孩子不能得到鍛煉,不是真正的幫助和愛。但一下子什么也不管,讓他們?nèi)?,孩子會接受不了,我何不自己先做一半,讓他們做完剩下的一半呢?/p>

那天午休起床,丁燦燦小朋友怎么也系不上鞋帶。我想,抓住這個教育時機,不是很有意義嗎?于是,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學習系鞋帶,孩子們興致很高,興奮地學習著。開始由我示范,讓他們仔細看,剩下的一半由他們自己完成。結果,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幾下便學會了,我立即表揚了他們,并告訴他們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為了更好地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我還在活動區(qū)域里設置了動手區(qū),如系鞋帶、系扣子、穿衣服等。另外,我重視了家庭的配合作用,和家長取得一致,對孩子提出統(tǒng)一的要求,不包辦孩子的事情,讓孩子盡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件事使我體會到:對孩子的事情,教給他們做事的方法比代替他們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真正的愛,是教育和鍛煉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學會做事的本領。

孩子教給我的方法


這幾天不知道怎么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不是很大,盡管我每天設計不同的游戲,但進度很慢因而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掌握情況?!霸趺崔k?”正當我為此大傷腦筋時,早上的區(qū)角活動中的一幕提醒了我。在活動中,只見正正、劉濤、康睿等幾個小朋友正在桌面上玩卡,只見無論康睿怎么變化拿卡,劉濤都會立馬說出卡片后面的數(shù)字。他的快速回答引來了旁邊其他小朋友的拍手歡呼,都急切的向劉濤討教方法。我也很納悶:那么厚厚的一摞卡孩子怎么就會飛快的記住了?難道里面有什么竅門?于是我也帶著好奇心請教劉濤:“劉濤你有什么訣竅嗎?能不能告訴我?”“好呀。老師你看,每個卡片后面都有一副圖畫,這張是有大海的,里面有熱帶魚在來回游動,這個卡就是98號。你再看這張有個奧特曼在打怪獸,這是35號……”劉濤一一向我介紹。此刻我恍然大悟:原來孩子是把卡片和數(shù)字結合起來了,只要記住這張卡的正反面圖案和數(shù)字,無論別人怎樣說都能很快的回答出來。我不禁感嘆孩子有如此的聰明技巧。用看圖畫的形式串起來,容易讓人記住。而且每個孩子的興趣十足。在接下來的復習活動中,我借鑒了孩子們的這種方式,每天把許多的知識設計成許多的正反卡片,正面是孩子們所學的問題,反面是答案,讓孩子根據(jù)卡片的圖案來確定知識的答案。并且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在圖片不變的基礎上隨時改動活動內(nèi)容,吊足了孩子們的胃口。在接下來的活動里孩子們是異常的感興趣。沒想到孩子之間玩的一種小方法竟然能帶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由此,讓我再次認識到不管是學習什么樣的知識,只要用對了方法就能吸引住孩子。

七種方法幫助孩子表達自我


一、給孩子營造一個沒有壓力的語言環(huán)境

1.微笑,擁抱,和孩子眼對眼的交流,表達你對孩子的愛,接納。

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2.在孩子想表達的時候給予鼓勵,沒準備好的時候,不是硬要孩子說。

比如,家里來了客人,也許有的時候孩子并沒有準備好,卻硬要孩子說‘叔叔好’之類的話。

可以建議孩子,‘朵朵,來和叔叔打招呼好嗎?’如果孩子沒有積極響應的意思,就說,好吧,下次再和叔叔打招呼。

3.還有家里搬家,父母吵架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壓力,要通過游戲舒緩孩子的壓力。

(舒緩孩子壓力的游戲包括玩沙子,粘土,水這樣的open-ended開放式的游戲,以后有機會詳談)

二、孩子在生長發(fā)育階段需要體驗成功,當孩子在語言表達不很順暢的時候,需要有能夠自由表達的渠道,而這種渠道不一定非得是語言。

可以試試fingerpaint。

就是用手指畫畫,在紙上用水彩任意涂抹(這個也是有兒童認知發(fā)展心理學的理論根據(jù)的,不能多說了,扯遠了)。

也可以和孩子玩玩橡皮泥之類的游戲,要孩子任意玩,自由表達,而不是要孩子做成什么作品,這個過程是孩子的內(nèi)心自我探尋自我表達的體驗過程。

三、融入自然,散步,參觀都是很好的方式。

家附近,動物園,植物園,隨孩子任意漫游。

在這個過程中,比如在家附近看見了小貓,小狗,樹上結什么果果了之類的,孩子有可能就有表達的意愿了。

即使孩子沒說出什么,這個過程的身心放松和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都對孩子非常有益。

四、當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了,推倒了,玩具被拿走了。

這個時候要用親身示范的方法教孩子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具體做法是:蹲下身,擁抱或撫摸孩子的頭什么的,讓孩子首先停止哭泣。

(很小的孩子可能還反應不過來,沒哭呢。

也有可能有些孩子馬上就戰(zhàn)斗回擊,比如立刻起立推對方。

)前提是把這些行為停止,然后教孩子正確的語言表達。

當孩子平靜下來能夠傾聽了,先向孩子客觀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不要有主觀評價。

比如,媽媽說‘我看見豬豬把朵朵推倒了(把朵朵的玩具鴨子拿走了),朵朵要對豬豬說說自己的想法’,但不能這樣說,豬豬把朵朵的玩具都搶跑了,這怎么能行?(這里面就有主觀判斷和情緒化)然后示范孩子,“來,朵朵你要這樣對豬豬說,‘我不喜歡你推我’,或者‘請你別推我。

’(我還在玩我的鴨子,等我玩兒一會再給你玩兒,請你把鴨子還給我。

)”

這是我在加拿大幼兒園常用的一種方法,在孩子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就這樣一句一句的示范,孩子得到的不僅是語言支持,更有心理支持,對自信表達很有幫助。

這種努力是要經(jīng)過在多種不同場景,不同情況的無數(shù)次的重復,孩子才能學會用語言表達維護自己的權益。

不能試了兩次就希望孩子能夠用語言維護自己的權益。

更多的時候,當孩子生氣,悲傷的時候,如果能夠也習慣用語言表達出來,那負面行為自然就減少或沒有了。

像我在兒子成長小屋里《你把我整成這樣干啥》里寫的我家泰兒讓爸爸惹生氣了,哭了,但還沒有能力用語言精確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借助自己發(fā)現(xiàn)的一幅生氣表情的圖畫把內(nèi)心表達了,他找到這幅圖然后指著生氣表情的圖問爸爸,你把我整成這樣干啥?這個例子也間接說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

五、當孩子表達有錯的時候,不要直接去糾正(這個也適和初學英語的孩子)。

而是重復孩子的話,在重復的過程中帶出正確的表達方式。

比如,有一天泰兒在玩積木的時候,高興地對我說,媽媽,你看我擺的五六顏色的噴水。

我強忍住笑說,嗯,媽媽看到泰兒擺的五顏六色的噴水了,噴得還挺高呢!過幾天,泰兒自己就玩上這個成語了,“五顏六色,六顏五色”邊叨咕邊樂。

他在我的重復表述中注意到我的用法了,還覺得挺好玩。

六、和孩子玩“告訴媽媽你看到了什么(TellMomWhatDoYouSee?)”的游戲。

讓寶寶領著你在屋里轉(zhuǎn)轉(zhuǎn),給媽媽指一下寶寶都看到了什么?把寶寶都能說出名字的東西做成卡片附在該物品上。

這個和你把家里的東西做成卡片讓孩子說,指認的區(qū)別在于在我介紹的這種方法里孩子是主動的,而后者是家長利用實物卡片教孩子,雖然結合了實物,但孩子是被動的,還是灌輸。

這個方法同樣適用給剛開始英語輸出的孩子激發(fā)興趣,如果是為了培養(yǎng)英語興趣就用該游戲的英文名字。

這種方法對以后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都有幫助。

七、猜猜“盒子(袋子)里的寶貝”的游戲。

可以是幾樣水果(這個對不愛吃水果的孩子也有幫助),寶寶的幾樣玩具或任何寶寶感興趣的東西,手伸進去摸一樣,不拿出來,猜猜抓到了什么。

最好是兩,三個孩子一起做這個游戲。

沒有伙伴,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嘍。

教育不是數(shù)學,一加一在任何條件下都一定是二。

有了方法,還要看家長怎樣運用,運用的時候能否分析一下。

要不斷調(diào)試,從這個角度講,家長還得是調(diào)琴師,真不易哈。

從孩子的表現(xiàn)中看自己的教育方法


1、如果您的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您對他批評過多。2、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歡抱怨,是因為您總是挑剔他。3、如果您的孩子喜歡對抗,是因為您對他有敵意和強制。4、如果您的孩子不夠善良,是因為您是一個缺少同情心的人。5、如果您的孩子膽小、羞怯,是因為他經(jīng)常被嘲弄、辱罵。6、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說心里話,是因為您捉孩子的話把兒,翻舊帳。7、如果您的孩子不辨是非,是因為您專制,沒有給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機會。8、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是因為您對孩子總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勵。9、如果您的孩子嫉妒、敏感、怕受傷,是因為他的家庭沒有寬容和溫暖。10、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歡自己,是因為您對他缺少接納、認可和尊重。11、如果您的孩子不上進,不努力,是因為您對他要求過高他做不到。12、如果您的孩子很自私,是因為您對他太溺愛,要什么給什么。13、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為您沒有教會他理解別人。14、如果您的孩子退縮、逃避,是因為遭到了您的輕視和打擊。15、如果您的孩子懶惰和依賴,是因為您替他做的事和決定的太多了。16、如果您被孩子控制了,是因為您不敢嚴厲管教,總是哀求孩子。17、如果您的孩子撒謊、騙人,是因為您不夠?qū)捜?,喜歡懲罰孩子。18、如果您的孩子有暴力行為,是因為您常用暴力來處理孩子的問題。19、如果您的孩子冷漠、攻擊他人,是因為您對他的諷刺和冷眼太多。20、如果您的孩子意志不堅定,懼怕困難,是因為您沒有給他鍛煉的機會。有以上三種情況就說明您的家庭教育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了;有以上四種狀況就要隨時注意您的教育方法了;有以上五種狀況就說明您的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必須請專家指導了!

教育孩子的幾個方法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你了解你的孩子嗎?只要你針對他的特點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推薦常見的幾種類型孩子的表現(xiàn)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xiàn)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nèi)菀自谛睦砩辖邮芙逃椭笇А?/p>

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會道德與規(guī)范,從而自愿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第二類: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xiàn)為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

對此類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說,“那是學校的事,不該我來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邊?!睂嶋H上,訓練孩子專心聽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讓孩子看著你的臉聽.

第四,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

第五,家長應盡量要求孩子復述課堂內(nèi)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第三類;追求金錢與物質(zhì)享受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xiàn)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講究吃穿,有的上學要坐摩托車、三輪車。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和故事.

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并適當征求孩子的意見.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并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第四類,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tài)度的孩子。

此類孩子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愿意聽從教導.

第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

第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后,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jīng)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diào),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類,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被動,作業(yè)不完成或抄襲,造成考試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時的家務事開始訓練,不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并加強督促檢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yǎng)勤勞的習慣,并持之以恒,堅持訓練。

總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下一代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打孩子應講方法


我認為:適當體罰孩子,讓他明白做錯事情應當承擔責任,并學會承受壓力,是有好處的。

現(xiàn)在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簇擁下的“小皇帝”,“小太陽”。

往往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稼穡不分五谷。

是在各種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長大的。

大人們“捧在手里怕摔著,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來不及,怎么舍得動一根指頭?孩子犯了錯誤即使媽媽有時氣不過想打孩子,也在爺爺奶奶疼愛下望而卻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變成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稍有不順心就不高興就和大人鬧,家長批評一句便不得了,養(yǎng)成飛揚跋扈唯我獨尊的壞習慣。

古語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

”現(xiàn)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務卻不僅僅在父親,母親也扮演著不可輕視的角色。

在提倡賞識教育,快樂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們?yōu)榱俗尯⒆映扇顺刹牛诟偁幖ち业默F(xiàn)代社會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樹,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

在孩子犯了錯誤,批評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錯誤卻屢教不改時,也許會忍不住揚起你的巴掌,讓孩子改正錯誤,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應當承當責任。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朱家雄認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會絕對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極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

問題的關鍵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應該怎樣打。

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適度原則

體罰孩子,一定要“適度”,俗話說,常罵不驚,常打不怕。

經(jīng)常打孩子,孩子就會習慣于挨打,逐漸養(yǎng)成一種即使挨打也滿不在乎地態(tài)度,結果使孩子成為一個具有頑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傾向的人。

我原來的一個同事,他兒子成天逃學,整天沉溺于網(wǎng)吧,還會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毆。

同事氣得沒有辦法,隔三差五就會痛打一頓。

可是不僅不起作用,還使孩子變本加厲,據(jù)同事氣憤地說,孩子不僅在挨打時一動不動,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還會惡狠狠地看著他。

后來我離開了那個單位,那孩子現(xiàn)在怎么樣了也不得而知,但我想他也許不會成為心理很健康的人吧。

家長如果真要教訓孩子,一定不要使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幾下孩子的屁股就行了。

家長期望完全通過打來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錯誤的。

一味打,只會造成孩子種種不良的心態(tài)和心理偏差,決不能獲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第二:隱蔽原則

“人前教子”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已經(jīng)不合時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場所,對孩子進行懲罰應避免在公共場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當眾不留情面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當眾頂撞,父母也會很沒有面子。

胡適的母親就是教育孩子的典范,從不在人前打孩子。

另外,打完以后要愛撫,講道理,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打他是為他好;孩子受到懲罰改正錯誤以后,爸爸媽媽要適時地對孩子進行言語和行動上的肯定,不要讓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視了、被冷落了。

爸爸媽媽要讓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懲罰,并不是他因為他是個壞孩子,并不是爸爸媽媽不喜歡他,而是他這件事情做的不對。

第三:及時原則

盡可能在孩子發(fā)生不良行為時馬上加以懲罰,因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系是密切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如果事情過去幾天再懲罰,或幾件事加起來一起懲罰,孩子會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為何受罰。

所以懲罰應及時,即發(fā)現(xiàn)孩子犯了錯誤之后,及時進行懲罰,指出其錯誤所在和應該承擔的后果。

相關推薦

  • 十歲的孩子教育方法 10歲小學生怎樣教育? 時值今日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增加,常常有10歲小孩思維已經(jīng)成熟。對于10歲小孩怎么教育也常常困擾著我們的父母。小編在此幫您提出幾點關于十歲孩子的教育和溝通的意見建議。 關于學習...
    2020-12-14 閱讀全文
  • 七歲孩子的教育方法 七歲,是一個孩子由母親教育為主向父親教育為主體的轉(zhuǎn)型期。 七歲,是一個孩子從幼兒期進入兒童期的標志性年齡。 七歲,是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關鍵一年。 七歲,是一個孩子進入第二反抗期標志年。 七歲,...
    2020-09-30 閱讀全文
  • 教3歲寶寶自我介紹的方法 從咿呀學語,到小嘴巴蹦出一個個詞語,再到說出整句整句的話,孩子的進步一點一點的體現(xiàn),到了3歲的寶寶,基本掌握了日常生活的詞匯和句子,而且機械記憶能力非常強,完全具備了學習自我介紹的能力。寶寶學會自我介...
    2020-01-11 閱讀全文
  • 5歲孩子英語學習的方法和心得 5歲多,英語水平不錯吧,能夠和外教用英語進行交流,可以自己講述許多英語小故事,去年英語歌唱比賽還得了一等獎。 壇里的爸爸媽媽可以看一下方法和心得。 家長堅持是關鍵: 興趣很重要,方法得體,從孩子的接受...
    2021-03-12 閱讀全文
  • 對三歲孩子的教育方法 三歲寶寶的教育跟其他年齡層應有所區(qū)別。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及時捕捉這一年的幼兒教育關鍵期,對寶寶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于三歲寶寶的教育,各位家長,你們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智商...
    2020-09-30 閱讀全文

10歲小學生怎樣教育? 時值今日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增加,常常有10歲小孩思維已經(jīng)成熟。對于10歲小孩怎么教育也常常困擾著我們的父母。小編在此幫您提出幾點關于十歲孩子的教育和溝通的意見建議。 關于學習...

2020-12-14 閱讀全文

七歲,是一個孩子由母親教育為主向父親教育為主體的轉(zhuǎn)型期。 七歲,是一個孩子從幼兒期進入兒童期的標志性年齡。 七歲,是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關鍵一年。 七歲,是一個孩子進入第二反抗期標志年。 七歲,...

2020-09-30 閱讀全文

從咿呀學語,到小嘴巴蹦出一個個詞語,再到說出整句整句的話,孩子的進步一點一點的體現(xiàn),到了3歲的寶寶,基本掌握了日常生活的詞匯和句子,而且機械記憶能力非常強,完全具備了學習自我介紹的能力。寶寶學會自我介...

2020-01-11 閱讀全文

5歲多,英語水平不錯吧,能夠和外教用英語進行交流,可以自己講述許多英語小故事,去年英語歌唱比賽還得了一等獎。 壇里的爸爸媽媽可以看一下方法和心得。 家長堅持是關鍵: 興趣很重要,方法得體,從孩子的接受...

2021-03-12 閱讀全文

三歲寶寶的教育跟其他年齡層應有所區(qū)別。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及時捕捉這一年的幼兒教育關鍵期,對寶寶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于三歲寶寶的教育,各位家長,你們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智商...

2020-09-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