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孩子生病,別忘了母親的職責

發(fā)布時間:2020-10-31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后勤的工作職責

懷著欣喜的心情走進2007,而暖冬卻不合適宜地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一季的干旱無雨無雪,讓病菌肆虐,許多的孩子感冒發(fā)燒輸水,醫(yī)院、診所擠滿了人。雖然百般預防,女兒也沒能幸免,終于在一日午夜發(fā)作,熱量讓孩子的臉蛋掛上了兩朵紅云,喉中的痰讓呼吸猶如拉風箱,毒素的作用讓身體不再屬于自己,猶如飄浮在云里霧里。(這是女兒自己的敘述)不知道什么時候,女兒學會了看體溫表,自己測過體溫說:“媽媽,我發(fā)燒了,38度?!彪鼥V中趕緊起床找藥,頭孢拉定、小兒感冒沖劑、芒果止咳片,依次讓女兒服下,考慮到發(fā)熱是機體對抗疾病的一種防御反應,女兒燒的并不是很厲害,暫時沒有服用退燒藥。給女兒端來一杯溫開水放在床頭,才陪女兒躺下,終歸不放心,還是用手輕輕握著女兒的小手,希望能夠時時感知孩子的灼熱。

喝過藥的女兒體溫慢慢下降,安睡到清晨。晨曦的第一縷陽光將我們從睡夢中喚醒,女兒說:“媽媽,我一點力氣都沒有,頭暈?!蹦眠^體溫表一測,唉,很無奈,體溫又升到了三十八度,身上卻不怎么灼熱,讓女兒張開嘴看過咽喉部,咽部充血,扁桃體雖然有點腫大,但充血不是很嚴重。跟女兒商量:“今天咱們不上學了,在家休息,媽媽陪你?!闭堖^假,哄女兒喝了一點八寶粥,依然只給女兒喝了頭孢拉定,小兒感冒沖劑、芒果止咳片。

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那是在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雖然在媽媽身邊,但是依然難逃初入園不適應的狀況,三天兩頭的發(fā)熱讓自己帶孩子生活的我疲累交加。有一天,發(fā)熱的女兒在隔壁辦公室輸水,撕心裂肺地哭喊著要媽媽,我的辦公室里參加查體抽血的孩子們也是一聲聲地哭喊,而我自己被這兩種哭喊撕扯著欲哭無淚。那種感覺長時間的盤踞在心頭久久不能拂去,再碰到女兒生病,總會請假盡一個母親的職責。是的,一個人有她作為社會人的責任,但母親也是自家孩子的支撐,風雨中的那把傘,背后的那塊盾牌。從那以后,女兒再沒有輸過水。女兒曾天真地問:“媽媽,為什么別的孩子一發(fā)燒就要輸水,而我就不需要呢?”總是很調(diào)皮地回答:“因為你的媽媽有兩種角色啊,是老師也是醫(yī)生啊?!?/p>

其實單純的感冒發(fā)燒治療很簡單,適當?shù)男菹⒓由隙嗪人偌右稽c感冒藥、止咳藥,三五天之內(nèi)就會痊愈。沒有痊愈那是合并了其他感染現(xiàn)象,需要增加頭孢之類的消炎藥。

請過假,就可以專心地在家陪女兒與疾病做斗爭。為了讓女兒得到充分的休息,沒有允許女兒起床,喝過藥不久,女兒昏沉沉地又睡著了。用臉頰貼在女兒額頭試過不算太熱,也就放心地陪在一邊看書。醒來的女兒自己測過體溫說:“媽媽,三十七度五,不算太熱啦,我也要看書?!薄昂冒?,穿好上衣,就在床上看吧,但時間不能太長?!?/p>

時針指向了中午十一點,女兒的體溫又發(fā)生反復,而且持續(xù)燒到了三十九度,跟女兒商量:“媽媽給雨兒下最愛吃的蝴蝶面,然后咱們喝一片退燒藥,蓋上被子不能動,微微地出一身汗,燒也會退下來,身體也不會再痛,好不好?”“嗯,好的,媽媽,那雨兒明天就可以上學了。”平時調(diào)皮的孩子這時乖巧地讓人有點心痛,生病總是讓人變得很無助。

匆匆吃過午飯,一家人躺在床上聽女兒講笑話,感嘆女兒不知道什么時候讀了這么多書,而且記得如此清晰,有條理。不一會兒,女兒說:“媽媽,我出汗啦,頭上有了,背上有了,呵呵,連腿上也有了。”“雨兒不能踢被子,身上的毛孔都張開大嘴巴啦,熱氣正隨著汗往外跑呢,一踢被子,大嘴巴又合上啦,熱氣可就跑不出來啦?!?/p>

冬季,孩子感冒大多是受了風寒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觀《小孩不笨》有感

電影簡介:

在影片中,有兩對父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十分不同,但是結(jié)果一樣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對父母,他們把大部份時間用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事業(yè)上,和兩個孩子的密切關(guān)系很少,而導致哥哥叛逆,和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媽媽老是不履行諾言,弟弟變成一個沒有主見,不會反抗的“聽話”的孩子……另一個爸爸,他很愛很愛他的孩子,但他不懂得如何去愛,面對孩子的壞成績,叛逆,只是一味地使用暴力解決,使孩子潛移默化地和他一樣,遇到事情就是使用暴力來解決,最后淪落為社會上的小混混。

電影最后的結(jié)局很深刻,成才的爸爸用死換來了學校老師接受他再回校讀書,差點踏入歧途的他后來成了一名好學生,學謙的父母也終于明白是自己不會教育才導致孩子搶劫的,為了孩子,媽媽辭職了,爸爸也放下了工作,一同去觀看了杰利的演出。

我的感想:

看完電影,作為一個母親,我有很多的感觸:電影一開始,字幕緩緩出現(xiàn)的那一句:“你最后一次稱贊別人是什么時候?”讓我的心一陣悸動,我問自己,我最后一次稱贊我的孩子是什么時候呢?我在我的腦海里拼命地搜索著……原來我在漸漸遺忘那把稱贊的鑰匙,那把“請多看看孩子的優(yōu)點,多稱贊他;少看孩子的缺點,少點指責的鑰匙,父母們都需要,而且我們都擁有這把鑰匙,只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把它遺忘掉了?!?/p>

一家人想要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員之間必須相親相愛、互相理解。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關(guān)愛,也需要受鼓勵,被稱贊。孩子也不例外。一個人的成長充滿著挫敗與艱辛,而這時,以父母為主導的家就是他堅強的后盾,是他溫暖的“避風港”,這個家不僅給了他溫暖,還給了他力量和勇氣,這些就是能夠使他羽翼變得豐滿的“催化劑”。

成才爸爸臨死時說:“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我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環(huán)境,沒有學會怎么去愛別人,我是太愛孩子,卻不知道怎么去愛?!币粋€父親用生命去保護他的孩子,你敢說他不愛他的孩子嗎?只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愛他的孩子。成才爸爸的死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怎么去愛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透過這部電影,讓我看到孩子們不只是需要關(guān)懷和愛心,他們也期待父母親給予他們稱贊和肯定。“沒有教不會的的孩子(學生),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老師)”。其實小孩不笨!重要的是需要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愛好,擅長,需要……父母跟孩子之間應該多交流溝通,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關(guān)心孩子,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他們要的究竟是什么。用關(guān)心關(guān)愛在心與心之間搭一座橋,讓彼此的心靈更加靠近!小孩不笨!他們沒你想的那么差,只要你能真心地和孩子們溝通,聆聽他們的心聲,多做正面的引導,多表揚少批評,你會發(fā)現(xiàn)哪怕再"笨"的孩子也會進步!

共勉: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稱贊與肯定,請不要吝嗇你的稱贊,更別忘了對孩子的稱贊,因為那是他信心的來源。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請多看到別人身上好的一面,這世界就會變得美好……

孩子打架了,父母該負責任嗎?


近期,《史上最牛小孩打架》爆紅網(wǎng)絡(luò),引發(fā)網(wǎng)友大討論。經(jīng)過記者調(diào)查,視頻中女孩的父親為河北省任丘市一家飯館的老板,名叫蘭建國。他的教育觀明顯受到地域文化和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蘭先生來自內(nèi)蒙古,承襲了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認為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要讓孩子從小就明白,面對欺凌要敢于出手,敢于還擊。蘭先生十歲左右時也曾因為打架打不過別人而受欺負,后來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也經(jīng)歷了一番艱辛,因此他更認識到必須讓孩子擁有自衛(wèi)的能力,才能在社會立足。

而視頻中男孩的母親也贊同蘭先生的教育方法,因為孩子從小性格懦弱,但是在和表姐一起長大的這些年中,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班上已經(jīng)沒有人敢惹,有時候幾個人都打不過他一個。

育兒專家王晶老師認為,家長的教育行為直接折射出家長的信念、經(jīng)驗和價值判斷,“這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孩子性格懦弱”不好、“在班里沒人敢惹”是好的,對于還沒有是非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這些“教誨”將影響他們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方式。

王晶老師還指出,父母的教育是否成功取決于孩子長大后是否能夠成功的融入社會。因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與時俱進。如果將來孩子生長的環(huán)境是恃強凌弱、拼拳頭、斗狠的,那么蘭先生的教育方式和觀念無疑是有市場的。但在尊重人權(quán)、強調(diào)團隊合作、遵循法制、與世界接軌的社會發(fā)展浪潮中,我們所需要的尊重感、認同感、價值感不能靠拳頭獲得,把孩子培養(yǎng)成擅用溝通、協(xié)商解決爭端和沖突的國際人、世界人無疑會讓孩子走得更穩(wěn)、更遠。

孩子的成長父母別隨便插手,小心害了孩子一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大多數(shù)父母教育孩子時的口頭禪。但是,說易行難,當父母看著孩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錯了扣子,或是磨磨蹭蹭半天不能讓玩具歸位,又有多少家長能夠忍住伸手的沖動,堅持讓孩子自己做完這些事呢?

慢慢地,父母的手越伸越長。孩子交什么樣的朋友,如何跟伙伴們相處,學什么,將來要干什么,每一步,父母都要掌舵引航。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jiān)控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俯身為孩子掃清障礙處理問題,生怕他們行差踏錯,多走彎路。

殊不知,他們可以為孩子做事,但不能替孩子成長。他們越想填滿孩子的未來,孩子就越無法達到他們要求的完美。但,這不是孩子的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教育孩子是從改變自己開始的,“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父母不要剝奪孩子發(fā)現(xiàn)的機會

楊先生在德國做訪問學者期間,帶著5歲的兒子在海灘上玩。他們旁邊是一位德國媽媽,在躺椅上看書,她的孩子卻抓了一把沙子往嘴里塞。楊先生非常著急,他走上前去,提醒德國媽媽,“你的孩子要吃沙子了?!笨墒牵俏荒赣H非常茫然。“那又怎么樣呢?”她說,等他嘗過之后知道沙子不好吃,自然也就不吃了。

楊先生愕然,如果這是在中國,大部分家長會阻止孩子。家長告訴孩子沙子不能吃,抑或是孩子自己放到嘴里發(fā)現(xiàn)難以下咽,結(jié)論是一致的,但獲得這個結(jié)論的方式卻不一樣。前者,孩子獲取的是父母判斷之后提供的間接經(jīng)驗;后者,孩子卻是親身體驗之后的直接經(jīng)驗。

“差別就在體會上?!睂O云曉說,回憶一下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事,你會發(fā)現(xiàn)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親身體驗。有時候,成人眼里舉手之勞的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他們反而能從中體會到更多,對他們的影響也更深遠。在孫云曉看來,孩子長大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明白許多道理,而父母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孩子提供體驗的機會。

3歲的孩子擦完桌子之后去洗抹布,觀察到“抹布比以前白了”,“水變成黑色了”。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在成人看上去很明顯,但孩子卻是通過親身實踐了解到了事物的變化。如果父母對孩子說“別抓抹布”、“水都黑了,不能洗手了”,那么,他是不能在實踐中體會到這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的。

孫云曉認為,孩子的成長不能替代,父母往往太急于幫助他們,或者要求他們一出手就是正確的。可也正是這樣,父母剝奪了孩子發(fā)現(xiàn)的機會,扼殺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打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案改敢獙W會放手讓孩子長大?!睂O云曉說,生活能力強的孩子長大后是充滿自信的、有魅力的人。

孩子是在群體交往中長大的孫云曉曾經(jīng)主持過一個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80%的城市獨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擊性需要?!斑@種攻擊性需要并不一定是暴力的,比如打人罵人,而是說他們在與同伴的交往當中,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說話很刻薄、傷人,而他自己沒有意識到,因為他心里沒有別人?!?/p>

兒童社會化過程的另一個特點,是他的群體性。也就是說,孩子是在群體的交往中長大的,再好的父母都不能代替伙伴。然而,對獨生子女來說,這卻是個難題。

趙女士的女兒7歲了,除了做作業(yè),每天的課余時間都在玩電子產(chǎn)品,不是切水果就是玩“植物大戰(zhàn)僵尸”。好容易到了周末,趙女士跟朋友相約帶著孩子出去玩,兩個孩子卻大吵一架,各自哭著回家。事情也簡單,兩個孩子在搶玩具的時候,朋友家的男孩推了小姑娘一下,正好磕到后腦勺,一個青紫的大包讓趙女士很是心疼。朋友內(nèi)疚不已,抬手打了兒子的屁股,兩個孩子哭得天昏地暗,只能散場了事。這次不愉快之后,趙女士也不好意思再約朋友一起玩兒了。“其實,有時候,孩子打完架就沒事了,可家長心里的疙瘩卻解不開?!睂O云曉說,不少父母會在有意無意間干擾孩子和同伴之間的正常交往。比如,當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后,家長一般都坐不住,他們會袒護自己的孩子,或不問緣由地苛責自己的孩子。

在一項調(diào)查中,81%的中小學生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75%的父母對孩子交朋友有嚴格的要求;71%的父母反對孩子有親密的異性朋友,反對孩子和一些學習不好的人交朋友等?!斑@同樣是過度干涉?!睂O云曉說,孩子的朋友不是按照分數(shù)劃分的,也不是根據(jù)父母列出的標準按圖索驥,他們按照性格、興趣選擇喜歡的朋友,有時候是互補,有時候是性格相投,孩子有交友的自由。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朋友,引導他們正確處理與同伴之間的矛盾,而不是制定各種條條框框,對他的朋友們指手畫腳,“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明白如何與他人交往,豐富交流技能,總結(jié)出解決沖突的方法?!奔议L更應該是個旁觀者而非主宰。

一個16歲的北京女孩,多才多藝,會唱歌會彈琴,舞也跳得很好,只是學習成績不好。她的愿望是成為一名幼兒教師,但父母卻堅決不同意,不斷地跟女孩強調(diào),“只有考上大學才有希望。”父母托關(guān)系花重金把女兒送進了一所重點高中。高二的時候,女孩因為會考成績有兩門不及格,在家里自殺了。

這件事給孫云曉很大的觸動。女孩雖然可能考不上大學,但父母要是放手讓她發(fā)展自己的興趣,這個孩子可能會活得很快樂。“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睂O云曉說,目前,我們的教育評價標準單一,家長往往有“成就焦慮”,好像孩子上不了重點,一生就完了。孩子因此被逼得更加恐慌,“這個痛苦的結(jié)讓家長和孩子不斷地互相折磨?!?/p>

根據(jù)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發(fā)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為8個范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校一直只強調(diào)學生在邏輯-數(shù)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fā)展。

孫云曉認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guī)律的,教育同樣也是有規(guī)律的。家長們可以為孩子報興趣班、課外班,但與認識多少英語單詞、會彈多少曲子相比,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童年時代強烈的興趣可能是孩子潛能優(yōu)勢的體現(xiàn)。”

“我的一個朋友,夫妻倆都是成功人士,可唯一的兒子卻鐘情于散打。他們很犯愁,來問我怎么辦。”孫云曉說他豎起大拇指,毫不吝嗇地把這個孩子夸獎一番,“他多棒??!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并為此努力,他能堅持有責任感,你們還愁什么?”“沒有興趣就沒有真正的學習,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

父母要做的是提供機會,觀察孩子的潛能特點,認識自己的孩子,重視學業(yè)但更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不要強求他們做不想做的事、做不到的事,要鼓勵和支持孩子闖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霸诤⒆拥某砷L過程中,家長更應該是個旁觀者,而非他們的主宰?!?/p>

家庭教育小貼士

1.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請謹言慎行。童言無忌的孩子才能保持自由探索的天性。父母和教師要寬容孩子的胡說八道,要有足夠的肚量和理解力。如果孩子的做法跟你預想的不同,哪怕你認為他是在闖禍,開口的時候不妨慢一點,想想這是不是在干預他。

2.小家變大家,獨養(yǎng)變?nèi)吼B(yǎng)。一個小區(qū)的獨生子女家庭可以考慮組成互助組,3個以上但不要多于5個,讓他們一起吃飯一起游戲,甚至在一張床上睡覺,孩子們的問題讓他們自己解決,家長不要參與。如果是兩個孩子在一起,出現(xiàn)矛盾很容易誰都不理誰,家長又不得不干預,而3個孩子在一起對他們來說要復雜一些,他們必須動腦筋“找朋友”。

3.兒童時代是延遲滿足訓練的最佳時期。不要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要讓他們學會等待,懂得節(jié)制,沒有延遲滿足的訓練就難以有自制力,而沒有自制力就難以有幸福的人生。教育的奇跡是靠父母的精神引導實現(xiàn)的,而非物質(zhì)滿足。

4.關(guān)注孩子的成績不能不關(guān)注他們的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是由感覺動作、聽知覺和視知覺三大功能決定的。明智的父母會讓孩子多運動多游戲,并以此帶動孩子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5.培養(yǎng)孩子發(fā)展某種特長必須以潛能和興趣為前提,無潛能則無基礎(chǔ),無興趣則無動力。父母的興趣未必是孩子的興趣,父母的特長未必是孩子的特長。逼迫沒有音樂耳朵的孩子成為音樂天才,就像要讓石頭開花一樣難以如愿。

小豆包記錄:別忘了惦記接送孩子的老人


這兩天,氣溫終于降到了令人感到凍骨的程度,昨晚,寶寶一進家門就對我說:“媽媽,媽媽,我想給老爺買個厚點的手套和帽子,老爺?shù)氖趾投涠純瞿玖耍 ?/p>

我家寶寶上學后,早晨我們自己送,晚上5:30放學,老公7點到家,如果我自己接她就來不及做晚飯了,所以,都是孩子姥姥或老爺騎車去接。他們一般不喜歡坐公交車,因為晚上堵得厲害,有時2站地就得堵半到一小時。

雖然只有2站地,但騎車還是很冷的,每天我爸把孩子送到我家門口,就匆匆的回家了(我們兩家的樓也就距離100米),沒有任何怨言,日復一日的這樣默默地付出、扶持著我們。

今天上午,給爸爸打了個電話,想關(guān)心問候一下他,順便告訴她孩子惦記著他,讓給買雙厚手套和帽子,結(jié)果爸爸說:“不用買了,厚手套我已經(jīng)從柜子里翻出來了,帽子也不用買,我那羽絨服帶帽子,今晚給安上就成了……”我一時竟說不出話來了,這就是我的爸爸!

所以,讓老人幫忙接送孩子的家長們,別忘了惦記一下自己的爸爸媽媽,婆婆公公,天冷了,是否該……

相關(guān)推薦

  • 別忘了牽起孩子的手 曾看過一篇文章《別忘了牽起孩子的手》從那時起每次排隊我都會注意想站在排頭的小朋友。站隊的時候僅僅幾秒鐘的時間,幾個孩子沖向教師。有的小朋友說“老師說要我排第一個?!闭f著便兩手交叉站在了最前面。有的小朋...
    2020-09-22 閱讀全文
  • 案例:別忘了對孩子的承諾 案例: 這幾天我們正在進行“美麗的中國”的主題活動。一天,小儀興高采烈地拿著一幅畫跑到我面前,說:“老師老師,你看我畫的,是上海的晚上。”我一看,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這是你自己畫的?畫得太好了!”她笑...
    2021-06-07 閱讀全文
  • 家長須知:在指責孩子錯的同時,別忘了教孩子應該怎么做! 在指責孩子錯的同時,別忘了教孩子應該怎么做!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大人常常會生氣地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卻往往忘了教他們怎么做才是對的。比如說,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么辦?如何向別人表達別...
    2020-11-09 閱讀全文
  • 孩子生病母親愧疚的文案句子40條 孩子補充的營養(yǎng)不足會造成孩子生病發(fā)燒。寶寶生病最擔心的莫過于媽媽,寶寶難受,更難受是父母。孩子在生病期間,媽媽們都會有一些深刻的感觸。那么,你在找關(guān)于孩子生病媽媽的心情說說嗎?下面是欄目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生病母親愧疚的文案句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10-25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觀《小孩不笨》有感 電影簡介: 在影片中,有兩對父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十分不同,但是結(jié)果一樣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對父母,他們把大部份時間用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事業(yè)上,...
    2020-10-14 閱讀全文

曾看過一篇文章《別忘了牽起孩子的手》從那時起每次排隊我都會注意想站在排頭的小朋友。站隊的時候僅僅幾秒鐘的時間,幾個孩子沖向教師。有的小朋友說“老師說要我排第一個?!闭f著便兩手交叉站在了最前面。有的小朋...

2020-09-22 閱讀全文

案例: 這幾天我們正在進行“美麗的中國”的主題活動。一天,小儀興高采烈地拿著一幅畫跑到我面前,說:“老師老師,你看我畫的,是上海的晚上?!蔽乙豢?,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這是你自己畫的?畫得太好了!”她笑...

2021-06-07 閱讀全文

在指責孩子錯的同時,別忘了教孩子應該怎么做!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大人常常會生氣地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卻往往忘了教他們怎么做才是對的。比如說,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么辦?如何向別人表達別...

2020-11-09 閱讀全文

孩子補充的營養(yǎng)不足會造成孩子生病發(fā)燒。寶寶生病最擔心的莫過于媽媽,寶寶難受,更難受是父母。孩子在生病期間,媽媽們都會有一些深刻的感觸。那么,你在找關(guān)于孩子生病媽媽的心情說說嗎?下面是欄目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生病母親愧疚的文案句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10-25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觀《小孩不笨》有感 電影簡介: 在影片中,有兩對父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十分不同,但是結(jié)果一樣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對父母,他們把大部份時間用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事業(yè)上,...

2020-10-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