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好家風故事:善良從未缺席
發(fā)布時間:2020-10-28 幼兒好故事 幼兒好習慣故事 幼兒園好故事 幼兒園中班好家風故事-----善良從未缺席劉備在留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說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這一句至理名言一直在傳承,在現(xiàn)在的和平年代更應該發(fā)揚光大!
我們做父母的一直在摸索中前進,孩子們在成長,我們也在一路的學習。我家是兩個孩子,老大十歲,老二五歲,生活當中兩個孩子難免會有摩擦。我的原則就是進步有表揚,犯了錯誤就要懲罰,善意的對待彼此,回敬的永遠是善意!
在陪伴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有一件記憶深刻的事情。老大六七歲的時候,我有意識的培養(yǎng)她的理財觀念,于是找來一個存錢罐,把平時積攢下來的零錢全部放在里面。在一段時間里孩子攢錢的積極性大增,只要看到家里的硬幣就投進存錢罐里。有一天,孩子從鄰居家的超市里回來,揚著手美滋滋地向我炫耀:“媽媽,我又攢了這么多硬幣!”我不禁一愣孩子從哪弄來這幾個硬幣,孩子小聲地說:“我從超市的柜子上拿的,娘娘沒有看到!”,她的回答頓時讓我火冒三丈,立刻非常嚴厲地說:“你現(xiàn)在馬上原封不動的把錢送回去,并且和娘娘道歉!”孩子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死活不肯過去。我苦心婆婆的教導她,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別人家的錢萬萬拿不得。孩子意識到這是錯誤的,但又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不愿意道歉。但這是原則問題,遇到了就不要逃避,正是教育她的好機會,擺明立場,義正言辭,必須讓她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我和她爸爸的嚴厲批評下,孩子把錢送回去并且誠懇地道歉了。通過這件事,孩子至今不會拿別人的東西。作為家長不會因為幾個硬幣把事情縮小化,而應該放大事情的原委,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對錯!是非曲直,這正是培養(yǎng)孩子三觀的時候!
還記得老二三歲那年,我和孩子路過車站的時候,遇到一位老人架著拐杖乞討。仔細一看,他的左腿是一條假肢,露出了不銹鋼的支架。孩子在老人背后愣了一會問道:“媽媽,他的腿為什么會那樣?”我告訴孩子,這位爺爺生活中一定是受到了挫折,迫不得已只能靠乞討為生,我們不能鄙視他,不防幫助他吧!孩子很高興,我掏出身上的零錢說:“一定要說爺爺給你!”于是孩子若有所思地走到老人身旁,用稚嫩的聲音說:“爺爺給你!”至今我都沒有忘記老人的眼神,有感激有欣喜也有希望!孩子更是很有成就感,嘴角掛著微笑,走起路來也更有精神了。我想孩子也是有記憶的,一件小小的善舉會讓他的內(nèi)心無比的自豪,種下善良的種子!也許言傳身教就在身邊,父母不經(jīng)意的一個舉動對孩子都是影響深遠的,善良從未缺席,如果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曾被幫助過,自己弱勢的時候也曾被溫暖過!
敘利亞的戰(zhàn)火又開始了燃燒,10歲的盲童Ansam和小伙伴們在大馬士革一片廢墟中唱起一首《心跳》,我和孩子們一起看了這篇報道,孩子們靜靜地聽著天籟般的歌聲。燎原的戰(zhàn)火燃遍這個曾經(jīng)安寧平靜的文明古國,敘利亞難民的愿望只想活下去,活下去。和孩子們講起這些,孩子們的內(nèi)心是同情悲憫的,并且感恩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善良從未缺席,愿硝煙遠離敘利亞的孩子們!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仁義禮智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家訓家規(guī)中讓文化和美德源遠流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觀念:善良需要從小培養(yǎng)
育兒觀念:善良需要從小培養(yǎng)
學習內(nèi)容:善良需要從小培養(yǎng),您做的如何呢?(參考P169)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歲月的摸爬滾打中,如果不加以培養(yǎng)孩子的善良品格,那么孩子們的善良就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消耗殆盡。爸媽們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善良品格,可不是一件易事。到底爸媽該怎么做呢?
我不是上海人,所以對于上海人總說“外地人----”我覺得很不公平,家里爺爺奶奶也會總說外地人怎么怎么不好,為此我很生氣,但又無法改變老人的想法,我只能教育女兒,希望女兒能夠正確認識“外地人”,能夠善待外地人。于是我會和她聊來滬人員都為上海做了些什么事情,我們會一起設想“如果沒有外地人會怎樣”女兒會說:“沒有他們我們的房子沒有人蓋,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買早飯的地方,沒有他們我們家的房子就沒有人租,沒有他們就沒有更多的人為我們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女兒還會去告訴她奶奶,讓她奶奶給租我們家房子的人便宜點。而且平時我?guī)畠撼鋈ヂ糜?,都會告訴她每個人到了不是自己家鄉(xiāng)的地方都算是“外地人“,所以女兒還是有正確的觀念。
有的時候,在外面看見有乞討的,我也會給女兒幾塊錢,讓她獻上自己的愛心。有很多家長說他們都是騙子,但是誰又能保證他們一定是騙子呢?也許幾塊錢卻能幫助別人,所以女兒每每看到殘疾的人都會說:“媽媽,我眼淚都要出來了?!蔽铱吹搅伺畠旱纳屏?。
孩子們都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想要孩子善良,那么父母必須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只有父母們自己做善舉,才可能讓孩子們也有善良之心。爸媽們?yōu)榱俗尯⒆由屏?,那么爸媽自己也要做善良的人哦?/p>
好家風故事:身教重于言教
好家風故事:身教重于言教
很久之前曾看過一篇文章,上面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每個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張白紙,關鍵是父母給他涂上什么顏色。孩子的表現(xiàn)就是父母的影子。”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p>
紅色基因,娃娃抓起。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孩子從小就跟著姥姥看抗戰(zhàn)劇,跟著姥爺看新聞,雖說現(xiàn)在的抗戰(zhàn)劇都是神劇,但也讓孩子早早的知道了侵華戰(zhàn)爭,她會懵懂的問為什么小日本那么壞,為什么要來中國搶東西。我解釋說:因為日本面積小,能利用的土地和資源也少,人口密集。它就要尋找物產(chǎn)更豐富,卻又不那么強大的國家。就像是動物領地的水源和食物不多的時候,就要去找物產(chǎn)更豐富的地方,而這個地方的動物最好是比自己還要弱的。她似懂非懂,卻知道中國現(xiàn)在很強大。當她看閱兵的時候,嚷著中國好厲害,驕傲的說我是中國人。所以國強才能民安,民安才能重教,重教才能少年強,而少年強才能中國強。
百善孝為先。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無私的,哪怕是現(xiàn)在我也依然享受著父母的付出,我家孩子從小就是他們帶大的。而我能做的就只是陪他們多聊聊天,多做一點家務,多買一些他們舍不得的東西,有時間盡可能的讓他們?nèi)ヂ糜巍C髦M其所能,也償還不了他們付出萬分之一。但你做了孩子就會看到,永遠不要以為孩子小,更多的時候你無須多言,你在做她就在學。就像小時候我看我的父母。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有次帶孩子在外面吃飯,一個在鄰桌用餐的人往我們桌子旁邊的小垃圾桶里扔用過的紙巾,卻扔到了外面。孩子走過去把紙巾撿起扔進了垃圾桶,她一個小小的舉動贏得了用餐客人的贊揚。還有一次和孩子去市場買海鮮,走出市場孩子告訴我,她看見有一個攤位在用消火栓里的水清洗海鮮,她說:媽媽,消火栓里的水是用來滅火的,他不應該用。但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首先,我表揚了她,善于觀察,知道消火栓的用途,也知道是非對錯。其次就是告訴她,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也許會看到更多不道德,不對的事。中國面積大,人口也多,人的素質就有高有低。在你沒有能力去改變的時候,就讓自己不要做那樣的人。
亦母亦友,言出必行。雖然是母親,但我更喜歡像朋友一樣和孩子相處,平等對話,耐心傾聽她的所見所聞,認真回答她的各種疑問,和她一起完成她好奇的實驗,也許會失敗好幾次,也許把家里弄得一團糟,但又有什么關系。再者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要因為外界因素而失信。就像是一年前要租房,因為孩子在她姥姥家附近上幼兒園,為了結束“兩地”分居,也為了更多地陪伴孩子,我和老公就同她商量打算在姥姥家附近租個房子,可我們覺得好,她卻并不領情,她更喜歡自己的家,每個周末回來住兩天,新鮮感十足。也就在那時我答應她,如果她同意搬家,我就給她買張母子床,而且讓她自己選。有這樣的承諾也是因為有張床不是很好,需要買新的。但計劃沒有變化快,租的房子里居然帶著一張,雖不算很新但卻可以用。這讓精打細算的父母不同意再買什么母子床,還爭相要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我知道孩子懂事會同意,但也會失望。所以我還是買了,她歡天喜地,說著謝謝媽媽。我說因為這是我對你的承諾。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重于言教,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動聲色的傳承,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家風正,民風淳,國家興。
育兒心得:培養(yǎng)良好習慣,從小事做起
育兒心得:培養(yǎng)良好習慣,從小事做起
對于做為父母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解人意,實際這并不是天生的。有時完全在于作父母的言行和引導。個別方法上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事實上,有些問題不應該從孩子身上去找,而應當從父母自身找起。不要一味的要求和強求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家長要以平常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以信任的態(tài)度同孩子溝通,我想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讓家長滿意。
女兒今年5歲,與同齡的小朋友一樣,每天都充滿著很多新奇的想法,面對于多彩的世界和接觸各種不同的人群,當然也會流露出讓家長覺得不好的習慣。有時我也會很焦慮和生氣,但發(fā)現(xiàn),生氣和家長的不滿并沒有給女兒帶來太多的改變,甚至有時會產(chǎn)生女兒的逆反。漸漸的我也慢慢的改變,因為我知道其實這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我想通過下面兩個生活中的小事情,來談談我和女兒之間從小事做起,來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
在生活中,孩子往往會不斷的模彷一些她(他)們熟悉的人的動作和言語。在周邊,我們常常會聽到:呀,你看看誰誰家的小孩子,不論從眼神,動作還是習慣上面都給誰誰一模一樣。其實,這就是在日常中,孩子不斷的接觸和仿效爸爸,媽媽的結果。對于父母來講,你想讓孩子養(yǎng)成什么樣的習慣,首先你自己必須要做到。就拿隨手丟垃圾這么一樣小事,從小,我都是很刻意的提醒女兒不要隨便丟垃圾,無論是在外面還是在家中。所以女兒會把產(chǎn)生的垃圾自動的丟在附近的垃圾桶里,有時候在路上沒有看到垃圾桶,她也會把垃圾給我讓我暫時放在一個地方或自己一直拿在手中,等看到垃圾桶的時候她會提醒我或自己走過去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面。倒是偶爾我在騎車的時候,不小心把擦拭的紙屑掉在地上時,女兒會提醒我:媽媽,你怎么能夠隨便丟垃圾呢。這時候我總會停下來,馬上把紙屑撿起來說:對不起,媽媽不是故意的。這時候女兒總是流露出很“大人”的樣子說:沒有關系的,下次注意呀。在外面也是,如果遇到路人不經(jīng)意的把東西直接丟在地上時,女兒馬上會說:媽媽,你看剛才那個阿姨把香蕉皮丟在地上了,真是沒有禮貌。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身邊人平時的言行舉止,對小朋友的習慣培養(yǎng)起著一定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這件事上,真的讓我想了很多,家長平時無意中的一句話,也許會讓孩子在意很多。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家長不經(jīng)意的一點,也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在生活中會常常聽到有些父母說教自己的孩子:你這孩子怎么這么笨呀,怎么這么不聽話,怎么這么淘氣------實際上沒有天生笨,不聽話,淘氣的孩子,如果作父母說多了,也許自己的孩子真就會是這個樣子啦。
其實孩子的成長也是家長的成長。在寬容和信任中,我想我們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讓我們自己的每一位孩子都開心,快樂,健康的成長。
良好習慣需從幼兒時開始培養(yǎng)
良好的生沽習慣,比如飲食習慣、衛(wèi)生習慣、睡眠習慣等,應從幼兒時期就開始著手培養(yǎng),父母在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習慣時,必須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信心。1、逐漸養(yǎng)成小兒夜間不吃奶的習慣,讓孩子有更多的睡眠時間,這樣大人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增加孩子早晨第一次吃奶量,這樣做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十分有益。2、吃飯前先收拾好玩具,然后安心進食,這樣能避免孩子養(yǎng)成邊吃邊玩的懷習慣。進餐時精力集中,情緒愉快,但也不能過度興奮,說說笑笑,更不能在吃飯時候責備孩子。白天孩子吃飽后,應該讓他(她)玩一會兒再睡,發(fā)現(xiàn)小兒不愛吃飯要尋原因,以便正確解決問題。3、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充足的睡眠能夠積聚能量,促使大腦發(fā)育和身體成長,2至8個月的嬰兒每天需要18到2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8至12個月的嬰兒每天需要13到15個小時,1到3歲的小兒每大需要12小時,4到6歲的小兒每大需要11個小時。嬰兒初生時可左右兩側睡,以免肺部受壓,要訓練孩子自己入睡,不要養(yǎng)成抱拍搖嚇的辦法哄小兒入睡。臥室要保證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另外,充足睡眠能讓孩子能長得更高。4、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嬰兒6至7個月后,就要訓練他們按時人小便,訓練前要留心觀察每次排便時間,從中找出規(guī)律來,一般是睡覺前,睡醒后,吃飯前,吃飯后,外出前,回家后,督促孩子小便,先是大人用手把他撤尿。等小兒大點,能坐盆時,就讓他坐盆。坐盆時,孩子愛玩,精力不集中,大人要耐心教導,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孩子就能夠養(yǎng)成定時大小便的習慣了。5、養(yǎng)成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該做到,各人用各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手帕
、碗勺、杯等。經(jīng)常洗澡,夏日每天1到2次、冬天至少每周1次。中小兒能自己進食時,要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生活習慣許許多多,主要是父母有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要父母重視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并從中正確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習慣,就一定會有收獲。
兒子從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昨晚,時間充裕,給兒子講了富翁請個仆人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在幾百名的應聘人當中,挑出4個小青年最后復試。富翁請這4個人獨個走進一個裝飾豪華的房間。第一個小男青年走進來,在椅子上坐了一會,見沒有人來,他開始打量這個房子,他發(fā)現(xiàn)在在桌子上有個罩子,他很好奇,于是打開罩子,里面裝的是手白色的羽毛,在可是當他想蓋住的時候,羽毛已經(jīng)漂滿了屋子,富翁打發(fā)他走了。第二個男青年進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桌子上擺著一大盤子的嬌艷的紅櫻桃,他想這么久也沒人進來,我吃一個櫻桃也不會讓人發(fā)現(xiàn)少了什么,于是他挑選了一個最大的櫻桃放在嘴里,可是櫻桃并不如他想像的那么好吃,又澀又酸的,難以下咽,只好吐了,這時富翁走進來,直接開了他。第三個人進來的時,他發(fā)現(xiàn)這個房間里的抽屜只有一個沒上鎖,好奇心讓他伸手去開這個抽屜,這時富翁正好走進來,他也被OVER了。
最后一小伙子走進屋子,一直坐那里一動不動的,半個小過去了,他還是坐在那里不動。富翁終于走過來了,問他:“難道你不好奇嗎?你不想看看這東西嗎?”小伙子回答:“我從小媽媽就教我,去別人家做客不要對別人的任何東西好奇,在沒有經(jīng)得別人同意時,不能動任何東西,更不能覬覦別人的東西?!备晃搪牶?,很高興,然后他和小伙子像父子一樣一起愉快地生活一了很多年,最后當富翁死后,給這他留下了一大筆遺產(chǎn)。
兒子聽這個故事后,我問他有什么感想,他說,這情況有點瓜田李下。爸爸走過問他:“寶寶,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個人走在西瓜地里的時,不要彎腰去系鞋帶,這樣會被人懷疑他偷西瓜,一個人走在李子樹下時不要用手去整理帽子,這樣會被人誤會想偷李子?!薄班?,寶寶是真的明白這個成語的意思了?!蓖瑫r也告訴他:“以后去小朋友家玩時,也不能覬覦小朋友的東西啊,在沒征得別人的同意是不能動別人的東西哦。不過寶寶在這方面以前就做得不錯,以后也會做得很好的?!眱鹤痈吲d地點點頭。我們可以睡啦。
延遲滿足,從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性格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
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把舆t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jīng)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fā)展不足,如邊做作業(yè)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放學后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進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執(zhí),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
平時與家長朋友的交談中,常聽到家長的一些抱怨:“我這孩子太任性,越來越難管了,看到別人有什么就要什么?!薄澳憧?,這么冷的天,還要穿裙子,不給穿就賴著不肯起床?!薄斑@孩子天天要買玩具,簡直拿他沒辦法?!甭犃思议L的一些怨言,我在想:這能怪我們的孩子嗎?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些不良行為,是我們家長在處理問題上存在的弊端。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是有求必應;有的家長是虛榮心在作怪,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有的東西,自己的孩子就應該有;有的是家長思想意識不對,認為都是一個寶貝孫子,樣樣事情都包辦代替。孩子整天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鄙?,剝奪了孩子很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待到有一天家長再也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而無理取鬧時,家長就怪罪孩子不懂事,這對孩子公平嗎?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孩子生下來就自私、專橫、暴躁嗎?不!是我們給予的生活環(huán)境縱容孩子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我們的這份“愛心”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也琢磨出了對付家長的一套辦法:只要我一叫、一哭、一發(fā)脾氣大人準能聽我的。家長對待孩子的這種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的“愛心”對孩子的成長是一劑“毒藥”,讓我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饒等不良性格也就隨之助長。那么我們究竟該怎樣做,才能預防這些不良性格的養(yǎng)成呢?我覺得:家長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運用延遲滿足,讓我們的孩子在延遲滿足中學會等待、學會忍耐、學會抗挫,以此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性格。
說到滿足,人類欲望的滿足可以分為四種: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及時滿足、超量滿足??茖W的教育提倡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的訓練,將來孩子才有能力抵擋誘惑、戰(zhàn)勝困難、獲取成功。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一、延遲滿足,讓幼兒學會等待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對孩子的父母這樣說過:“你知道用什么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辦法就是:百依百順?!痹诩议L的百依百順中,孩子的欲望將無止境的增加,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會隨時暴發(fā),弄得家長措手不及。因此,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在期待中獲得滿足,孩子才會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如,我們在幼兒園的門口,看到要買這個要買那個,家長不給買就賴著不肯回家。這時,家長要特別能沉住氣,給孩子講道理:媽媽這個月的工資所剩不多,還要用于買菜、交電費、交水費等。如果買了這些玩具,就沒有錢交電費和水費。等下個月媽媽發(fā)了工資再買給你,好嗎?經(jīng)過家長耐心的解釋,相信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接受家長建議,抑制自己購買玩具的欲望,把希望留在等待中。孩子等待中,學會了理解他人。當然,家長一定要對自己的話給予兌現(xiàn)。下次遇到類似的事件,孩子才會信任你、尊重你。在對待難說話的孩子,家長一定要頂住。因為這一過程,是家長和孩子進行心理較量的過程,只要家長堅持自己的做法,孩子最終還是會迫使自己接受的。待孩子情緒比較穩(wěn)定之后,家長要進行適當疏導。讓孩子從內(nèi)心真正接受了你的建議,心情才會愉悅。
二、延遲滿足,讓幼兒學會分享
孩子進入幼兒園這樣一個小團體、小社會,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復雜的,難以對付的。如,自己喜歡的玩具同伴也喜歡,不能占為己有;做錯了事情,同伴會告狀,老師要批評;不喜歡吃的菜不可以隨意不吃;不想幫助同伴做的事還要努力去做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是孩子在家中很少遇到的。如果孩子還是像在家中一樣任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樂意分享。他就會在這個小團體中顯得格格不入,常會遭同伴的告狀、老師的批評,接踵而來的是打架、搞破壞、叛逆等行為的出現(xiàn)。所以家長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延遲對孩子的滿足,滲透分享教育,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一種平和心態(tài)對待身邊的事。比如家中有孩子特別喜歡吃的東西,家長舍不得吃,全部留給孩子,這種做法看似愛孩子,其實對孩子是不利的。若長期讓孩子一個人獨享,他就覺得給他一人吃是應該的,不知不覺就會養(yǎng)成自私、霸道的性格。再如,一桌晚餐擺放在桌上,孩子的爸爸還沒有回來,寶寶就嚷著要吃,家長不要立即滿足他。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爸爸的肚子也很餓呀!可還在辛苦的工作。我們等爸爸回來,一家人在一起吃飯,那該多幸福呀!”在這等待的過程中,孩子忍住自己的饑餓,期盼著爸爸的回來,既是對孩子忍耐性的考驗,也是教育孩子學會分享、關愛他人的佳機。家長要做個有心人,抓住教育契機,讓孩子在忍耐中學會分享,懂得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別人喜歡的,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學會體諒他人,這樣才會贏得同伴的喜歡和尊重。
三、延遲滿足,讓幼兒學會抗挫
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家長的包辦,在生活中稍遇一點困難、小挫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就會寄托在家長的身上。我們的家長呢?更是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一點挫折,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是順順當當?shù)?,可現(xiàn)實生活可能嗎?即使孩子在你的包辦下順利度過了困難,但孩子獲得的只是一時的高興。孩子沒有歷經(jīng)挫折的痛苦過程,就不能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每年新生入園,有的孩子初入園比較大方、自然??吹酵榭蘖?,還會主動幫他擦眼淚,勸慰同伴不要哭,爸爸媽媽一會兒就來接。而有的孩子入園就顯得非常焦慮、恐懼、哭鬧不止,在新的環(huán)境中感到無所適從。從孩子的不同表現(xiàn),我們就可以看出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的差異。因此,家長要創(chuàng)設挫折情景,延遲滿足,給孩子有戰(zhàn)勝困難的機會;家長要學會放手,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抗挫能力,以此來增強孩子在新的環(huán)境中適應能力。如家長讓孩子一人獨睡一室常感到很困難,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寶寶,如果你能堅持三天一人獨睡,就可以獲得一天和媽媽同睡。”“如果你獨自睡覺,媽媽可以每天給你講故事,直到你睡著為止?!钡群⒆佑悬c適應了,再加長獨自睡覺的天數(shù)。這樣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孩子的膽量,孩子還是能夠接受的。當然,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的鼓勵和表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在調(diào)適自己心理狀態(tài)的過程是非常痛苦和無助的過程。家長延遲滿足的度要適宜,讓孩子在抗挫中看到希望,孩子才能有信心堅持下去,直到最后的成功。
當然,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或壓制欲望,而是一種克服當前困難,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在故事書《好想好想吃了它》中,布奇控制住了自己想吃一顆櫻桃的欲望,成功地得到了滿樹的櫻桃,他的事例鼓勵著孩子們學會自我控制,學會抑制及時的欲望從而獲得更長遠或更大的收獲。
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離不開父母的鼓勵。當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自己的紀錄時,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一些小獎勵,從而讓他們獲得堅持的動力。另外,如果孩子堅持要獲得及時滿足,父母也不要勉強孩子刻意堅持,因為對于年幼的寶寶,讓他們自覺地自我控制欲望是一件很難的事。
延遲滿足,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性格,可以說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程。
愛孩子,就要培養(yǎng)讓孩子幸福的品質。讓孩子在延遲滿足中學會克制、學會期待、學會感激、學會珍惜、學會奮斗,體驗成功的快樂和人生的幸福
舍得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挫。這樣,我們的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才會從容、鎮(zhèn)定,不會被困難所嚇倒;將來踏入社會,不管遇到任何風雨他們都能勇敢前進。
家教經(jīng)驗:如何從小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教經(jīng)驗:如何從小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干(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床了,父母會給穿衣服……),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如通過談話“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二、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1.寓教于樂,讓幼兒識得自理的方法。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托班育兒知識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jié)等,讓幼兒在游戲、娛樂中學習本領。如在教幼兒如何刷牙以防長蛀牙蟲時,我們就教給了幼兒一首蛀牙蟲的歌,時時提醒幼兒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讓小朋友親自示范正確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認真仔細的看,表現(xiàn)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個別指導。由于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對于沒層次的幼兒來說,要求就有所區(qū)別。對于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例如:我們班的幼兒年齡差異比較大,所以對年齡較大的小朋友來說,自理能力當然不同。有的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現(xiàn)特別棒,會自己穿脫整理衣服,會自己擦屁股等較難的事情。而有的相對差一些,還需加強練習,所以老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
3.秩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如在吃飯的時候,像我們班許藍總是會撒飯粒,經(jīng)過老師的培養(yǎng)和練習,許藍已經(jīng)掌握了吃飯的技巧,進步了很多。
4.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于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致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如幼兒園小班育兒“你行的”,“我相信你會干好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xié)助幼兒實現(xiàn)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